0

观后感

观后感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观后感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观后感问题。

分享

浏览

14749

作文

34232

2024年《间谍同盟》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821 字

+ 加入清单

电影间谍同盟》由布拉德·皮特和玛丽昂·歌迪亚主演,故事发生在 1942年的二战背景下,两人同为间谍,因完成一个组织的任务在斯里兰卡假扮夫妻,在完成一个危险的任务之后,他们决定金盘洗手,在伦敦结婚开始过起了一家三口的幸福生活,可就在这平静的日子里,男主接到了一个任务,组织怀疑他的妻子是敌人派来的间谍,自此两人关系变得微妙,而危机也在此时降临了。

影片是二战背景,本以为会展现更多枪战的场面,看过之后才知道这是一部在讲爱情的电影,结尾女主的选择更为打动观众,唤醒了人们对爱情这个永恒古老的课题的思考,导演以古典学院派的方式讲故事,情节娓娓道来充满了忧伤的气氛,从他们相识到相爱渐入剧情,为他们以命相搏的爱情而感动。

关于间谍的电影让我想起了李安的《色戒》,汤唯饰演的王佳芝可谓女间谍里经典的形象,按照组织的安排去刺杀敌人,可又在这乱世里“不小心”爱上了易先生,最终丢了自己的性命,悲叹之余,不禁留下了一丝唏嘘,可惜她爱得飞蛾扑火,爱得惨烈。

回想一下那个战争年代,爱情才是奢侈品,因为一些因素本来两个相爱的人却成为彼此的敌人,酿成悲剧,这样的故事在那个年代数不胜数,而她们只是其中的代表。

除了电影中歌颂的伟大爱情,还有值得一说的二战时期的时装,玛丽昂在影片中的几套复古服装非常吸睛,设计师是乔安娜·约翰斯顿(Joanna Johnston),她出生文艺世家,母亲是摄影师,姨母是位画家,父亲在剧院工作,乔安娜曾凭借史诗传记电影《林肯》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服装设计提名,并与斯皮尔伯格导演有过六次合作,也曾为汤姆·克鲁斯制作60件皮夹克,参与的电影有《拯救大兵瑞恩》、《真爱至上》、《碟中谍5》等。

据悉《间谍同盟》是乔安娜·约翰斯顿与导演罗伯特·泽米吉斯的第八次合作,两人已培养出默契,乔安娜在服装设计上也极力展现二战时期下的时装风格,精致的服装让迷人的法国女演员玛丽昂呈现出气质高贵且优雅的女性魅力,在温柔浪漫中窥见战时背景下女性干练帅气的一面。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专题作文

雀之灵观后感

全文共 794 字

+ 加入清单

惊艳,这就是我观看《雀之灵》之后的感受。我从来没有想过,有人可以把舞蹈跳到这种境界。

在温婉的音乐当中,杨丽萍渐渐出现。她的长裙洁白胜雪,服顺地贴着。远远地,仿佛就是一只不食人间烟火的孔雀,高贵优雅的孔雀!

看,她动起来了,她舞起来了!她用柔嫩的腰肢,灵活的手指,轻盈的双脚,舞出神秘的境界。她的大眼,在向我们传递怎样的情感;她的嘴,一张一合,时而上扬时而下垂;她的发髻上的装饰,孤傲地站立着……炯炯有神的妙眼在眉目传情哪!红润小巧的嘴在讲述悠

远的故事哪!华丽高贵的发髻,在宣布美的神气哪!

我不得不说自己文笔粗糙,无法细致描绘出我所见到的高贵的美。

一只孔雀,在高视阔步。她时而侧身微颤,时而急速旋转,时而慢移轻挪,时而跳跃飞奔……

像一潭水,被石子一击,起了涟漪,一圈一圈荡漾开来。左手指尖柔韧地蠕动,一阵一阵传递给右手指尖。长指甲晶莹闪耀,美妙地悸动着。起先是轻微的小浪,然后加强,最后在那刻释放了。波动在柔美的动作中。她细碎的舞步,忽而如流水般疾速,忽而如流云般慢挪,忽而如雨点般轻快,忽而如击石般坚健。不管怎样的舞步,都给人以柔中带刚,刚中带柔的感觉。不禁点头示意。

瞧哪,长裙飞起来了!瑰丽的美呀!一只真正的孔雀!一幅画,忽然间描上了色,会觉得惊讶吗?旋转,踩点,仰视,升华!所有的情感在交织中凝聚,又在凝聚中膨胀,最后在膨胀中爆发!舞蹈的光芒笼罩了整个舞台。她似乎舞得更投入了。在翻飞中她选择了飞腾!

募地,音乐缓下来了,她的动作缓下来了。我们着急地注视着,她开屏阔步着。那份自信,出于对己的信任。她在踏步,她又加快了!她又再次把我们带进了幻虚幻实的境界。这里只有一只孔雀,却有无数个想成为孔雀的人!

亦真亦假,似实似虚。飞扬的活力在释放高傲的能量。忘怀的舞者在尽情欢跃!

渐渐地,慢了,缓了,顿了,停了。浓缩在光圈中,孔雀停止了华丽的舞蹈,静下来,立成了一尊高贵的雕像,却又真实地轻颤着……

展开阅读全文

环保公益广告观后感

全文共 1022 字

+ 加入清单

——有这样一则公益广告

有这样一则公益广告让我记忆犹新:有一个人将一张废纸丢进了“不可回收”垃圾箱,结果被弹了出来。接着他又将废纸塞进“可回收”垃圾箱,过了一会儿,一张新纸便从垃圾箱后面出来了。同时,旁白解说道:“100公斤废纸回收利用,可以生产700公斤新纸。”

为何一则屡见不鲜的环保公益广告会让我深有感触?因为它不禁让我联想到了一个重要的环保和资源问题——垃圾分类。在我国,法律与政策对垃圾分类问题早就有过相关规定,然而由于人们的意识淡薄,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垃圾不分类问题一直存在且很普遍。近几年来,随着人口的增加与经济的发展,垃圾日益增多,导致环境污染和再生资源的浪费也趋于严重。

为什么垃圾分类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如此重要?我只要把道理讲给你听就明白了。

垃圾(包括工业废渣和生活垃圾)一般分为可回收、不可回收、公害垃圾三类,在进行分类后,可回收垃圾能生成再生资源,如废纸成好纸,废铁变“新”铁,连厨余垃圾都可以变成化肥;不可回收垃圾堆放在一起处理后可生产沼气,用于发电;公害垃圾在分类处理后便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垃圾分类对我们的生产与生活都很重要。若垃圾不分类,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环境也将受到污染。一节废电池(公害垃圾)若随意丢入土中,会造成整片土地失去肥力并且产生永久性公害。既然垃圾分类如此重要,那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应养成分类习惯。但是观念总是左右着我们的行为,垃圾不分类一直是我国环保存在的大问题。许多家庭、单位因为垃圾没有分类,导致资源浪费巨大、环境污染严重的事情已是家常便饭了。

也许有人还会将今天的环境污染归罪于经济建设,可我不这么认为。现在,让我举几个发达国家的例子吧。

日本是世界上人均垃圾生产量最少的国家,也是世界垃圾分类最好的国家。每家都有垃圾分类箱,人们不仅可以在家中给垃圾分类,而且还会按日扔垃圾。与日本一样,英国的每个家庭中也有分类垃圾桶,不同的垃圾放在不同的桶中,社区会安排三辆不同的垃圾车每周一次将其运走。和我国情况相似的瑞士随着经济的发展,垃圾生产量也在逐年上升,然而它的环境都没有出现恶化的情况,其原因正是因为垃圾分类得当。这无不说明,经济快速发展与环保并不矛盾。

垃圾分类不仅是个人和单位的行为,更是整个社会的公益事业,它关乎着人类的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再次利用。因为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所以我们应该让它们“各尽其责”。

让我们记住公益广告:“分类产生价值,垃圾变成资源”,并从今天做起,持之以恒。

展开阅读全文

电影《地道战》观后感

全文共 444 字

+ 加入清单

我是怀着对日本帝国主义仇恨的心情,观看《地道战》这部电影的。

《地道战》讲述了日军侵华时,1942年的中原冀中平原上,高家庄英勇的男女民兵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用地道巧妙地同日本鬼子作斗争。地道口到处都有,有的在锅台下、有的在树洞口、有的在牲口槽子底下……横的、竖的、地道遍布敌人的左右,这种神出鬼没的地道大战。直弄得敌人昏头转向,哭爹喊娘。看到这里,我高兴地又蹦又跳。随着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我一会儿为主人公的幽默捧腹大笑,一会儿为牺牲的英雄们而流泪。中国工产党为了新中国而付出的的牺牲是多么巨大,我们的人民解放军战士是多么勇敢、机智啊!

冀中人民那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面对日本鬼子的“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他们临危不惧、坚贞不屈,仍然英勇奋战赶走了侵略者,保卫了自己的家园,我想:我们真是幸福的一代,没有战争、没有剥削压迫,在新中国的旗帜下,开心快乐地成长。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好好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长大后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2024年《长征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全文共 944 字

+ 加入清单

长征永远在路上。长征与新长征,同样英雄众多,群星灿烂。长征途中,无数英雄浴血奋战,所向无敌,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大渡河18勇士”威震敌胆,“飞夺泸定桥22位英雄”英名流传,突破腊子口天险,英勇红军势如破竹,拿下娄山关,红军将士锐不可当,更有那“山高路远沟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还有许多无名英雄,他们英勇奋斗,不屈不挠,甘愿流血牺牲,保证了长征的伟大胜利,一部长征史,就是一部惊天地泣鬼神的革命英雄主义壮丽史诗。今天的新长征路上,同样也是关山迢递,路远沟深,阻碍多多,困难重重,同样需要我们发扬老前辈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冲锋陷阵,赴汤蹈火,同样也有众多英雄在披坚执锐,身先士卒,建功立业,美名传扬。这支英雄的队伍里站着优秀公仆孔繁森、杨善洲、牛玉儒、郑培民、沈浩,卓越科学家林俊德、王选、屠呦呦、袁隆平、罗阳,全国劳模包起帆、许振超,最美教师张丽莉、孟二冬,还有独臂英雄丁晓兵、模范军医华益慰,雷锋传人郭明义等等,举不胜举,各放异彩。他们都是时代楷模,新长征的英雄,在各条战线上横刀立马,攻关破障,带领我们奋勇前进,创造辉煌。

长征永远在路上。新长征与长征相比,我们的实力更雄厚,队伍更强大,条件更优越,形势更乐观。无论是长征还是新长征,都需要振奋精神,昂扬斗志,坚定信仰,崇尚理想。伟大的长征精神是红军最终取得长征胜利的可靠保证,也是我们民族发展壮大的精神财富,是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不二法宝。纪念长征,最重要的就是要发扬伟大的长征精神,激励我们投身今天的新长征伟业。无论是长征还是新长征,都要统一意志,整齐队伍,提高战斗力,打胜攻坚战,也都同样都需要用铁的纪律来保证。无论是长征还是新长征,都需要团结一致,万众一心,戮力同志,共创辉煌。无论是长征还是新长征,都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这是我们取得胜利的法宝,不管到了什么时候都不能放弃。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纪念长征胜利,缅怀英雄伟绩,继承前辈事业,发扬长征精神,我们倍感自豪。展望新长征的征途,任重道远,前程似锦,令人无限向往。只要我们矢志不渝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就一定能实现党中央描绘的宏伟蓝图,“四化”成功,走向发达,构建和谐社会,完成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伟大历史使命。

展开阅读全文

《神奇动物在哪里》观后感

全文共 1911 字

+ 加入清单

神奇动物在哪里》是一个怎样的神奇IP?说实话,看了电影的我更加一头雾水,因为编导巧妙地打破了生活与虚构的边界,就像片中的魔法世界与现实世界搅混到了一起,带有一种奇异而美妙的错位感。

作为电影的原著,《神奇动物在哪里》是J·K·罗琳于2001年出版的一本魔法动物图鉴,同时也是片中男主纽特·斯卡曼德的一本著作,作为霍格沃兹魔法学院的教科书。

纽特是赫奇帕奇学院的学生,深得邓布利多的喜爱。在被霍格沃兹开除后,他摇身成为魔法界的环保主义头号标兵,以拯救珍稀的魔法动物为己任。

在首部曲的情节中,他还没开始动笔创作。所以我们暂时没法知道,成书会是J·K·罗琳的那本,还是平行世界的另一个版本。如何把这两个隔着银幕的时空缝合起来,大概是整个电影系列的一个大噱头。

可以理解J·K·罗琳开发《神奇动物在哪里》电影版的迫切,并首度亲自担任编剧,这大概是每个创作者共同的心愿。《哈利·波特》完结了,但它所奠立的世界观还有太多没有开掘的地方,一群少年的成长史远远不足以勾勒出整个魔法世界的全貌,我们值得看到更多的,就像在《神奇动物》中不遗余力展示的。

譬如魔法与现实世界更森严对立、魔法师谨防迫害的生活状态。譬如美国魔法界的光怪陆离,这儿跟英国的不同之处,包括了麻瓜和麻鸡的区别叫法,就像是英式和美式英语中的电梯和手电筒并不是一个词。一切都在为世界观的真实可信而服务。

20年代的美国风情画宏伟华丽,像是魔法点缀的《了不起的盖茨比》。而这个时代里十分前卫的环保思想,又给人《阿凡达》的史诗感,两者都有数不清的怪模怪样却有一大堆生物学理论在背后支撑的酷炫萌怪动物,都有一个为了保护这群动物挺身对抗自己同类的勇士。

好吧,第一眼看上去,瘦削又带点阴柔气质的小雀斑,确实跟勇士这两个字很难搭上关系。但不得不承认,他这次演了一个魅力十足的英雄人物,深入虎穴,临危不惧,既能斗勇,也擅长四两拨千斤的斗智,在最后关头力挽狂澜。他有着足够的幽默感,并把这种幽默表现得十分优雅。

考虑到小雀斑此前的作品都没什么喜感,《神奇动物》对他的演艺生涯是一次相当有益的突破。一签就签五部的做法真是太正确了,华纳不可能找到比他更合适的人选,小雀斑也能借助这个角色开掘更多的演技立面。

在加长预告如家常便饭的好莱坞,《神奇动物》的首部曲很良心地搞了个大新闻,甚至可以独立成篇。

一条线是纽特搜寻失散在纽约的魔法动物,另一条线是黑暗力量蠢蠢欲动,最后双线合一,变成执法势力和私家侦探共同追踪连环杀人犯的路子,很有点好莱坞黄金时代轻喜剧侦探片的模子,嘻嘻哈哈中不失上流社会的格调,方便观众从中学习装逼一百课。

小雀斑就像一个训练有素的英国特工,千里迢迢跑到美国,跟这群没文化的大老粗不打不相识,又替他们解决了危机,很是带点不列颠人嘲弄美利坚人的文化传统,简直是007的魔法师变种。而认真品味一下,这个魔法师扎堆的奇幻故事,骨子的精神其实很科幻。

一个不受信任的外来者,带着旁人无法理解的黑科技来到,遭遇怀疑、抵触和囚禁,但他最终大显神通,用黑科技搞定了权威搞不定的麻烦,证明了自己的光辉正确,获得了权威的尊重,又收获异乡爱情,真是扬眉吐气!

这样的故事结构,正是科幻小说诞生之初就屡试不爽的经典。诸如科幻先驱凡尔纳的《环球世界八十天》,也是一个先进的人与一群保守的人之间的战斗。它们都在告诉我们:不管是科学家还是魔法师,保持头脑开放、勇于接受新事物是很重要的。

这个主题,不仅对于孩子有激励作用,对于正在变得世俗僵化跟不上时代的年长观众,更不乏启发意义。因此,《神奇动物在哪里》比《哈利波特》全年龄段通吃多了,注定能笼络更广大的观众群。

比起《哈利·波特》的少年学院幻想系,《神奇动物》是标准的成人冒险童话,掺杂了一点悬疑和一点点惊悚戏,还多了一份人文关怀,例如对心理扭曲者的同情,对珍稀生物的保护意识,对异类的开放接纳等等。

但两者的核心魅力是通的,《神奇动物》仍然可以为《哈利·波特》的铁杆粉丝提供一如既往的享受——视觉和精神上的——跟《奇异博士》那样的漫画奇幻片有着鲜明的差异。

不过话说回来,本片跟《奇异博士》共享了一个惊人的设定:两片的魔法师打架,都喜欢把建筑拆了修,修了拆,反反复复乐此不疲。这是新时代魔幻片的创作趋势吗?

最起码,这会成为大制作电影的一个常用借口,超能人士打起来再也不担心平民受伤害了,不管生命财产损失有多少,打完了一键还原就行。

看《神奇动物》的时候,想起了整整15年前的我,那个阅片稀少、好奇懵懂的少年,面对《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洞开的那扇奇幻世界大门,充满了兴奋和憧憬。15年后看《神奇动物在哪里》,震撼不减,乐趣依旧。人最开心的事之一,是明明年岁渐长,却深知自己童心未老。

展开阅读全文

202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观后感

全文共 404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55岁的支月英是江西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的一名乡村教师。为了让山里孩子也能接受更好的教育,她默默坚守深山36载。 1980年,19岁的支月英远离家乡,只身来到离乡镇40多公里,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山村小学任教。

36年来,支月英一直坚守在偏远的山村讲台,为了让山里孩子们享受到和城里孩子一样的教育,她筹建新校舍、创办快乐图书室、开设全科特色教学。她既是老师,又是校长,还是保育员,为孩子们做饭、洗衣、垫付学费更是家常便饭。学生们对支月英的称呼,从最初的“支姐姐”,到后来的“支妈妈”,再到现在的“支奶奶”。三十多年过去了,一千多个山里娃从这里走出了大山,而支月英却落下了一身病痛:视力、听力减弱,甲减和糖尿病让她每天离不开药。

面临退休的支月英,最担心没有新老师愿意来这偏远的教学点。“乡亲们把我当做亲人,山里娃就是我自己的孩子,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只要身体允许,我会一直干下去!”支月英说。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全文共 271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晚上我和妈妈一起观看了开学第一课,在TFBOY的歌声中开始了第一课。这次的主题是先辈的旗帜,它的精神是信念不移、勇往直前、百折不挠、坚持不懈。

在革命先辈的讲述中,我对这种精神有了深刻的理解,先辈们用这种精神走完了万里长征,开创了新中国,让我们过上了现在这样和平幸福的生活,这种精神实在是让我钦佩。我们应该把这种精神用到我们的学习上去,遇到任何困难不要害怕,相信自己能够解决。遇到挫折要勇敢的面对,失败了不要怕,不退缩、不放弃,继续努力直到成功为止。我们要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今后我会努力学习,不怕困难,勇于面对困难,敢于挑战自我,将来回报

展开阅读全文

党员干部孙文龙纪念馆观后感

全文共 524 字

+ 加入清单

3月4日,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来到了孙文龙纪念馆,一睹这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人民执着奉献的好党员、好干部的风采。

在作业区书记的带领下,我跟随其他党员一起庄严宣誓,看着孙文龙同志的雕像和鲜红的党旗,我感觉到一种崇高理想信念在我的心中生根发芽,并不断成长壮大,那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接下来,在讲解员的介绍下,我进一步了解了孙文龙同志这位太行赤子带领三县人民脱贫致富、创新发展的先进事迹,身为一名党员干部,他处处以身作则,切实站在人民的角度考虑问题、解决问题,白天跑现场查看实际地情、民情,晚上熬夜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将自己全部的能量都献给了致富人民的事业中,大家都亲切的称他为“蚕桑书记”、“粪篓书记”,他那朴实的语言和朴素的衣装深深的震撼了我。

在观看了《太行山上的“焦裕禄”》电教片后,我们结束了今天的参观学习。作为一名党员,我感觉自身的灵魂受到了一次洗涤,我们工作在煤层气生产的一线,在面对当前制约发展的种种挑战和困难时、在面对糖衣炮弹漫天飞的社会风气前,我们一定要坚守本心,时刻牢记自己共产党员的身份,虽不能像孙文龙同志一样留名青史,但至少要为煤层气事业贡献出全部的光和热,为煤层气事业的蓬勃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英雄的赞歌《上甘岭》观后感

全文共 6868 字

+ 加入清单

小的时候,看《上甘岭》,它和众多的战争影片一样,感觉没有什么新奇,但,我从小就爱看战争影片,长大后,怀着对朝鲜战争的崇敬,我搜集各方面的朝鲜战争影片,才发现,中国有关那次战争的影片少之又少。

后来听说有和老美关系的考虑,国内近几十年有关“韩战”“越战”的电影都不让发行。不知道这条消息的真假,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中国人最应该大书特书的“抗美援朝”战争,却在影视作品中绝迹了。

所以,今天的中国的年轻人中,很多人并不了解那次的战争,更不了解那次战争对于新中国的意义,有很大比重的人的观点是那次的出兵是个错误,不应该为了一个流氓的朝鲜去死那么多的人。

我实在懒得批驳这种小儿科的观点,只想说一句,作为历史,有些是偶然,但绝大部分是必然,中美的对抗是必然的,有今天的和平全仰仗那次在别的国家我们参与的战争,中国人能说“从此站起来了”也是在那次之后。

那次的战争有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但最为悲壮的战役,就是上甘岭战役,可惜的是,电影只拍了一部,我们国家的有关电影,和战败者美国的电影差不多数量,美国拍过的韩战背景的电影有十几部,而中国最多也就十部出头。

不过电影人还算是有想法地还原了当时的情况,小时侯不懂,但我今天看起来电影《上甘岭》,却从中看到了不少中国电影人的想法,他们拍得还是很用心的。

电影刚一开始,从战地日记中交代了战役的背景情况,当时,正处于边打边谈的时期,美国人就发动了大规模的战役。电影情节一开始就是铺天盖地的炮火,当时的某部队七连正在坚守上甘岭主峰,从师部和连部的通话中我们了解到美国的进攻在短短半天的时间里就达15次之多,可以想象美国人的意志,他们是豁出命来要和中国人拼命的。

事后的战争回忆录里也暴露出美国的当时的指挥官的想法,范佛里特是当时的二战诺曼底登陆的英雄,在上甘岭战役开始阶段,是有赌博的心理的,当时的上甘岭美方称为爸爸山和阻击兵岭,范佛里特不管战略上的大局,就是要和中国人比比意志,后来的纪实文学中也记录了第一轮炮火,就把志愿军小战士有震死在坑道里的事情,可见炮火之激烈。

战斗中,七连连长阵亡,在临死前,他还说出了最后半句话:“保持七连荣誉。。”,这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中国军人为什么能打败有优势装备的美军的,靠的就是一口气,一个精神,一个视荣誉如生命的责任感,他们无不把自己的胜利与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幸福联系在一起,设想,还有什么比这个更强大的动力。

这时,指导员在危急时刻进行战场动员:“共产党员们,党交给我们的阵地一寸都不能交给敌人。。。”这时一发炮弹打来,弹片正打中指导员的脸部,在他喊话的同时,就见两个战士正在捆手榴弹,他话还没喊完,就冲入敌阵,拉响了手榴弹。

这部影片的军事顾问,是一名参加过上甘岭战役的战士,名叫赵毛臣,所以,电影中的每个细节,都有故事原型,当时的战场上,可歌可泣的事迹实在是太多,他们都是无名英雄,所以,只能用某些镜头来描写。这一点在电影中是个特点,我后来看这个片子的感受最多的,也是这些细节,说导演有想法,也多在这些细节里。

后来,电影中描述八连要支援正在主峰上的七连,在走之前,师长亲自和八连连长张忠发交代战斗使命,很清楚地告诉了张忠发和观众,上甘岭后面是一望无际的平原,如果丢掉上甘岭主峰,那么会造成志愿军的全线溃退,后撤50华里。

在剧情中,能看出来师长对这个连的爱护和期望,而做为八连连长的张忠发是机枪射手出身,师长很了解,一看就是两人有不同寻常交情。

上了阵地后,发现阵地上剩下的七连已经不多,指导员还活着,当时已经被绷带包住了双眼,可还在阵地上摸着手榴弹准备战斗,听说八连来了,他被人搀扶着赶紧迎上去,他有一肚子话要说,但知道敌人马上又要进攻了,就赶紧交代情况。

刚交代完,敌人炮火就打来了,又一次的进攻开始了。这时张忠发随口说道:“孟指导员,你下去休息吧”。谁知孟指导员激动地说道:“我不能下去啊,我在阵地上可以出出主意,我们七连连长,一排长。。。我要给他们报仇我要报仇啊。。”正说着,一发炮弹又打来了,大家赶紧卧倒。张忠发一看这样,就喊道:“你应该相信我们!”

本来孟指导员想说什么,这一句话就哑口无言了,是啊,对同志的信任,也是那个时代的一种作风,两个人相争,如果一方说了这样的话,那另一方是无话可说的。孟指导员高举的双手只能放下来说:“是,是。。”这时,张忠发命令话务员向师部回话:“七连已经光荣地完成了任务,他们没有丢掉一寸土地,现在敌人又开始向我们进攻了。。。”孟指导员在被人搀扶着下去的路上,回耳听着这一句,才安然地下了阵地。这一点细节,也充分说明了志愿军战士,视荣誉高于一切的特点。

在后来的战斗中,志愿军以炮火先消灭敌人,坚守部队给炮兵指示位置,但后来,突然在关键的时候没有了炮击,这也揭示了朝鲜战争的一个事实,就是后勤补给问题,由于战线的拉长以及敌人的空袭,后勤补给非常困难,所以,整个朝鲜战争打得其实很不容易。

后来,张忠发让通信员告诉一排长:“没有炮火支援,也要把敌人打退!”。从这个细节也能看出来一个事实,当时我们部队的通信是很差的,通信一直是中国军队的软肋之一,通信基本要靠人来实施,就是后来的越南战争,也就是自卫反击战,我们也有通信不畅带来的问题。

在战斗中,危急时刻,张连长让战士抱着爆破桶冲入敌人的阵营,一挥手,就冲出去两个人,人就象是子弹,这和当时日本的神风特攻队形式上不同,性质上类似,后来的人们,也是对这个非议最大,认为朝鲜战争中,我们并没有打赢,而最多也就是个打平,中国人死得太多了。其实,他们没有看到,我们当时在那么艰苦的百废待兴的困难时期,武器装备又比敌人差的情况下出兵,如果做到胜利,也只能如此的情况。

而为了战略目的的需要,我们只能保证把敌人打退到三八线以南,而并不会付出更大的代价把敌人完全赶出去,这也就是很多人认为打平的原因。其实,美国人在二战后确定了霸主的地位,美国人的自信心是膨胀的,他们在一场没有胜利的战争中,是绝对不想善罢甘休的,我认为,中国人是打服了美国人的,美国人从上到下没有任何一个人后来认为能赢得战争。

就象是俩人打架,最后,打不赢就在别的问题上找面子,后来找了一圈都没找到面子,只能认栽了。可我们中国却有这么多的人认为没有打赢,真是可笑。

在战斗间隙时,一排长和战士毛四海聊天,说,如果哪位作家来这个阵地把素材搜集搜集写成小说,一定世界闻名。正说着,战斗又打响了。后来的战斗场面也很真实,敌人一次次地进攻,动用了坦克、飞机、火焰喷射器等等,最后,战斗到了肉搏阶段,美国大兵用火焰喷射器烧人,哈哈大笑的样子简直就是美国兵的特写。

战斗中,还能看到敌人的督战队用机枪射杀后退的美国兵的场面,美国兵大部分是用督战的方式来参战的,他们不明白为什么来朝鲜作战,不象中国军人明白是为了保家卫国。美国的机枪发出和中国机枪不同的声音,这点也很细腻。

在敌人炮火准备的时候,志愿军战士是从这个弹坑跳入那个弹坑的方法来躲避炮弹的,这也是战争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就是刚被炸完的弹坑,马上有第2颗炮弹炸到的几率很低,所以,志愿军总是跳入刚炸过的弹坑。中国人的智慧是突出的,中国人总能从战争中学习战争,从抗战时期的地雷战地道战,到抗美援朝中的坑道作战,再到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的焦土作战,中国人都在战争中总结了不少作战方式,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是中国人最大的优点。

后来,张忠发简短做了战斗动员,命令把重机枪抬出来,他就象师长描述的那样,亲自操起重机枪射击。这时,一看连长上去了,通信员跑到步话员那说:“我们连长自己上去了” 。营长命令:“把他拉下来,全部撤入坑道。”

这时通信员说:“完了,这下我们八连要丢人了”。你看,依然是荣誉,这样的战士哪里去找,他们不是说:“好啊,不用打了,可以躲到坑道里去了”,而是说要丢人了。这样的军队能不赢得战争么?

张忠发听到通信员传达的命令后,严厉地对通信员说:“传错了命令我杀你的头”。通信员委屈地说:“没错连长没错”。张忠发冲部队喊道:“边打边撤,全部撤入坑道。”

其实,我倒现在都没理解的事是,坑道和主阵地是什么关系,为什么敌人占领了表面阵地后却无法攻占坑道?我虽然没理解,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中国人是世界上最聪明的民族之一。二战中,日本人在硫磺岛,狠不得把折钵山给挖空了,最后也被美国人全部消灭在岛上。

同样是美国人,却无法攻占中国军队坚守的上甘岭阵地,除了精神外,就是智慧,美国人比起由中国的精英领导下的新式军队,还是差了一个层次,中国人能因地制宜地打仗,他们会创造各种条件来进行斗争。坑道是结合了当时阵地战的需要进行的一种洞穴式的打法,后来我印象中在某些纪实文学中,有描述彭德怀最后结合坑道作战的战例研究了新的作战计划,要消灭更多的敌人。但,后来在板门店却签署了和平协议,彭德怀心里多少还是有点遗憾。

这也是当时的一种情况,美国人其实是越打越懊恼,他们评价韩战就是“漫长的战斗”,而中国人是越战越勇,在谈判的时候也在奋勇杀敌,对于此,如今的中国人也有很多人不理解,认为美国人的理念是文明的,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把人看得重,所以,他们会打败。而中国人这边在谈判,那边还一拨拨地往上冲,这简直是不可理解,所以他们会胜利。

其实,这种观点也是很可笑的,在战争中谁都是珍惜生命的,但为了战略目标,为了更高层次的和平,牺牲是无法避免的,并不会因为谁不珍惜生命就会成功。二战中的日本军人是由武士道精神武装起来的军人,他们视死为光荣,是为天皇尽忠,但最后却失败于珍惜生命的美国人,有可能还有些人会说,美国是经济大国,一个弹丸小国的实力当然比不上,可当时朝鲜战争中的中国,百废待兴,更是国力贫弱,但却能赢得战争,这是光能从不怕死来解释的么?

后来,张忠发带着部队进入了坑道,走在坑道里,到处都是或坐或卧的战士,能感觉到,气氛是很消极的,后来,七连孟指导员到处找张连长,明显地,一看到孟指导员,张忠发眉头一皱,其实,打仗战死都比面对人指责痛快。他上前扶住孟指导员,说我在这呢。孟指导员明显是想给张连长面子,说道:“这有人么?我们找个地方说”。可走到半道就控制不住了:“我交给你的阵地呢?”张忠发无言以对。“你不敢回答我”这时有伤员来拉孟指导员,“可耻啊!”又走了几步,他又回过头来喊道:“这阵地上有我们多少同志的鲜血啊!”

这时候战士们也都围了过来,喊道:“连长,让我们出去把阵地躲回来吧,就是拼死也比在这好受。。”张忠发说道:“喊什么,既然上级让我们撤下来,自然有撤下来的道理,这有什么好嚷的?”从这点可以看出,虽然不理解,但做为一个军人,服从命令,完全听从党指挥的信念还是第一的,没有因为任何的不情愿而违抗命令。

后来,敌人占领了表面阵地后,第二天向五圣山进攻,张忠发命令部队在坑道口用机枪杀伤敌人,其他阵地的友邻部队也从背后和侧翼给敌人重创,严重地打乱了敌人向五圣山的进攻,正是由此,师长觉得有必要让坑道的我军吸引迟滞美军,从而给后方囤积弹药争取时间,为大返攻做准备。这一情节中有个细节,战士们排着队在坑道口用机枪射击敌人,一个人倒下了再补上一个人,最后一个战士是毛四海,毛四海在本片中是个配角中的主要角色,对他的描述比其他战士多一些,他属于战斗力强的,枪打得准,他接手射击以后,就把美国的机枪手打跑了,这一细节也很有意思。

后来的最大问题是水的问题,为了支援坑道的同志,后勤补给动用了很多的人,不少人都牺牲在了支援的路上,我相信这是最真实的写照,其实,抗美援朝打的就是补给战,美国人把中国的进攻叫做“礼拜攻势”。中国的进攻只能坚持一个礼拜,然后攻势就会停下来等待补给。而美国人后期正是用了磁性战术,才给志愿军造成了很大的麻烦,这要归功于李奇微还算有些本事,是个会思考的指挥官。

当时,师长的炊事员都被派上去参加了支援队,其他同志都牺牲在路上了,只有他爬行着进入了坑道,一个苹果的故事,我们小时候听故事里讲过,就是抗美援朝的故事,这里,被编入了本片中,要不说任何一个情节和镜头,都有出处,这是本片有想法的原因。

炊事员老王给连长带来的一个苹果被伤员推回了连长这,连长命令,切成片,一人一片。最后,看着就剩下老王一个人才进入敌人的封锁,死去了那么多的人,张忠发让老王带话给师长:“以后再也不要送东西来了”。没想到师长斩钉截铁地说:“要送要送,要多送萝卜”。

后来,坑道部队在与外界隔缘的情况下,水一天比一天少,张忠发不止一次地派人去山下抢水,结果都死在了路上。我的一个同学说《上甘岭》电影里这一情节最假,抢水的战士,有探照灯照着却还在只顾灌水,那不死才怪。可我觉得,人有时候是木的,人有时候都是由于一时的疏忽送了命,这种情况常有,这也是战场的真实写照,同时,战士一看见水,先只顾喝水的情形,演得还是很到位的。

有天晚上,张忠发带领战士毛四海,你看,又是毛四海,出去端了一个碉堡的敌人。后来,这事被师长知道以后,大力表扬,指示他们说:“你们不要认为战果小,你们想,要是所有的坑道部队都象你们一样开展小部队活动,那我们每天会消灭他们多少呢?”。其实,这个事情也是根据当年的真实情况改编的,当年的真实情况是冷枪冷炮行动,因为我们的武器不如美国人的,经常你开一枪遭来对面美国人一顿火炮的烂打,所以,可见当时的战斗是很艰苦的。

可后来,这个事情被志愿军英雄张桃芳打破了,他用冷枪,也就是志愿军配发的水连珠步枪,射杀了几百个美国兵,后来,美国兵都知道志愿军的狙击手厉害,很少敢露头,后来,这个事迹在全志愿军推广,象张桃芳学习,开展冷枪消灭敌人的打法,后来的事实证明,冷枪冷炮的行动,确实杀伤了不少敌人,最大的功绩在于,给敌人心理上很大的影响。

在坑道中,志愿军战士逮到了一只松鼠,这只松鼠也是一种细节的描写,它为志愿军的坑道生活带来了点乐趣,最后有个情节,大家排队去喝从岩壁上一滴滴滴下来的水,因为有限,毛四海把自己那口水给了这只松鼠,可见,志愿军是文明的军队,他们不象当年守孤岛的日本军队,是文明思想武装起来的军队。

后来,终于等来了大返攻,但有一点我一直不太理解,以前的战争片中打仗,模式是,到了总攻的时间,人就象潮水般象上冲,不管有没有暗堡,就象是董存瑞里描写的一样,总攻开始了,董存瑞还在桥下凿墙,发现潮水般的战士们冲上来,被头顶上暗堡里的敌人成片地射杀,悲愤中,他义无返顾地举起炸药包,拉响了导火索。。。

本片中也是如此,总攻时,随着到达一号地区,到达二号地区的汇报,志愿军一直冲到了快到主峰顶,突然,一个暗火力点里的敌人开始射击,众人又被压制在下面。接连派了三个爆破组都没有成功。

这时给张忠发急的,象热锅上的蚂蚁一样,他的警卫员,杨德财,看他这样,说道:“连长,让我去吧”张忠发没想到:“你?”“我可以迂回上去”看张忠发还没说话,他又说到:“山顶上地形我熟,连长”。张忠发想了想说道:“你去吧”小杨放下了随身带的水壶,敬了个礼,转身就走,这时张忠发又给他叫了回来,小杨问:“还有什么指示连长”张忠发看了看小杨说道:“让毛四海掩护你”。

这一情节,今天看来有多么丰富的内涵,小杨是跟了张忠发很多年的警卫员,他们有深厚的情意,张忠发知道他一去很难回得来,所以,派最好的机枪射手掩护他,另外,小杨走的时候,什么都没想,能看出来,这就是普通战士的心理,他们都是第一直觉在完成任务,从来没想过生死问题,毕竟,战场上容不得儿女情长,容不得半点的犹豫。。。

小杨冲上去了,毛四海卧在一个低凹处开始掩护,第一梭子出去,毛四海就被打中了,小杨虽然年龄小,但一看就是个老兵,他很富有经验,第一梭子敌人的子弹打来,他就装死倒下去了,等毛四海吸引了敌人的子弹后,他一跃而起,又冲了上去,但,这一次又被打中了,两个人都付了伤,但毛四海强撑起来,又打了一梭子,但,很快又昏倒了,强撑着又起来了,一直到小杨冲到了碉堡口,把爆破筒插进了机枪射口,没走几步,爆破筒被里面的敌人扔了出来,小杨抓起来又插了进去,这时,他用自己的身体堵住了机枪射口。

这点不用我说,大家一定能看出来,原型就是黄继光,黄继光确实是上甘岭阵地涌现的众多英雄人物之一。虽然不太一样,但,改编的就是黄继光的故事无疑。

最后,毛四海在看到小杨成功地炸毁了地堡后,闭上了眼睛,这一点,又是志愿军的精神,最后一口气也要在完成任务后咽下去。

战后,师长在阵地上接见了主峰坑道的八连同志,当时,一个连就剩下了几个人,师长握手的时候,看了看张忠发身上斜挎的两个水壶,这时候,师长应该明白,小杨已经不在了,这时候,师长连长脸上,都没看出半点的悲哀,这也是战争的真实写照,在朝鲜战场上,毕竟死人太正常了。这也是战争最残酷的地方。

就象是七连给八连交接时一样,张忠发给新接任主峰阵地的连队介绍了主峰阵地,“一寸不少地交给你了。”

师长说:“赶快下去休息吧”,影片最后,八连的几个人走下阵地,在山下的一棵松树上,把那只他们逮到的松鼠放在了树干上,小松鼠一路爬上了树,很快就消失在树丛里。志愿军是军人,但他们是热爱和平的,对小动物的生命都很珍惜,你想他们是为什么而战呢?

展开阅读全文

悬疑电影《忽然七日》观后感

全文共 426 字

+ 加入清单

美丽开朗的十七岁女孩萨曼莎.金斯顿,以为生活中处处都是阳光和欢笑。她喜欢逗弄她胖嘟嘟的小妹妹,喜欢跟母亲拌嘴,喜欢跟好朋友一起去吃冰激凌还有中国菜,喜欢恶作剧,喜欢下课,喜欢收到别人送来的玫瑰,喜欢被大家关注和妒忌,喜欢这年轻美好的生活。

她在二月十二号丘比特日早晨醒来,等待一年中最浪漫的一天开始。闹钟刚响,晨曦美丽,亲人的喧哗温暖。萨曼莎意兴风发地离家,却没想到,十几个小时后,她的生命会在一道白光中戛然而止。

然而,现实并不像看上去那么美:讨厌萨曼莎的人也许比喜欢她的人还要多;还有一些简单而重要的事情要她去做;还有一些秘密要她去开启,有一些真相要她去发现;甚至,还有一段命运,必须要靠她去改变。

是的,只有到死后,萨曼莎才知晓这一切。

她如何甘心就这样死掉呢?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明白了,做人和做事都要有专研和追求的精神,而且要有创新,故事虽然是故事,但是它却映射出了一个时代,或是一个家庭。

我每天都在校园里幸福的工作,开心的生活,梦想和追求将伴我一生。

展开阅读全文

反邪教观后感

全文共 435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观看了关于反邪教的片子,才知道邪教对人类的危害有那么大,可偏偏还有一些人趋之若骛,往火坑里跳仍不知回头,看看它的真面目吧。

所谓邪教,就是指冒用宗教、气功或其他名义建立;神化首要分子,利用制造散布迷信邪说等手段蛊惑、欺骗他人,发展控制信徒危害社会的非法组织。

“有一个三口之家,原本过着和睦与幸福的生活。但后来“大灾”降临,这“大灾”就是妈妈信了邪教,一心一意想练就“功德圆满”,走火入魔,身体得病后不去医院医治,反而狂练FLG“治病”,最后皮包骨头的死去。这个和睦的家永不存在,只有失去母亲的孩子与失去妻子的丈夫的哭声。”

从以上的资料里我得出了如下情况:

1.原来和睦家庭变成现在的分崩离析,罪魁祸首就是邪教。

2.杀死母亲的除了自身的愚昧外,罪魁祸首就是邪教。

3.造成孩子失去母亲、丈夫失去妻子的罪魁祸首还是邪教。

现在我可以得到结论了:邪教不仅祸害自己、破坏家庭,而且危害社会。

现在我向大家提出倡议:远离邪教,努力学习,增加自己的“免疫能力”,抵御邪教对我们的侵蚀。

展开阅读全文

《启功》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383 字

+ 加入清单

影片像是一篇中规中矩的命题作文,完成度较高。选角非常值得称道,扮演老年启功的马恩然戴着那顶小帽,与先生的形象惊人相似。老年、中年、青年和少年的演员形象连贯性极佳,完全能脱离演员本身的话题和形象。

剧情完整展现了启功先生的生平,几乎所有剧情均有出处,就连很多细节,比如唤妻子姐姐,向妻子磕头,与妻子打赌等等都出自先生亲笔。

启功先生与陈垣先生的师生情谊十分动人,也是片子浓墨重彩渲染的。青年相知提携,暮年拜寿,晚年以陈垣先生书斋命名奖学金,足见师道传承,也颇为契合教师节的主题。

可能是为了更多的展现先生的生平细节,参与创作者也多为先生的学生,影片几乎没有演绎的成分,叙事方式多少有些老套且流水账。纯粹为致敬是足够了,但作为传记电影,稍欠火候。

启功先生常说,书法绘画都是副业,教师才是自己的主业,他用一生践行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三星给中规中矩的作品,一星敬高山仰止的先生。

展开阅读全文

我的未来谁做主观后感600字

全文共 708 字

+ 加入清单

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当我和爸爸妈妈一起看完《我的未来做主》这部电影后,那充满豪情壮志的声音一直在我脑海里回荡。

电影讲述了一位年轻的姚老师,在家长认为读书无用的年代,把旷课的哥哥姐姐找回了课堂;在家长们的一片反对声中,让“水火箭”升上了空,在哥哥姐姐心中种下了科学的种子。

我忘不了那一幕,姚老师为了把旷课的哥哥姐姐找回来,她骑着自行车,追出校门,落进了冰冷的河水里。我奇怪地问妈妈:“上学难道不是他们自己的事吗?姚老师这样太不值得了!”妈妈说:“孩子毕竟是孩子,就像是一张白纸,他们现在认为读书无用,但老师不能放弃他们,要引导他们!”哦,姚老师就是学生的一盏指路明灯啊!

当林志越的爸爸,逼迫他放弃航天梦,姚老师说的那句“你虽然是他的爸爸,但是他的未来他做主!”这句话振聋发聩。是的,我的未来我做主;当林志越害怕地说:“姚老师,我害怕失败!”姚老师告诉他,“人,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梦想!”是呀,“水火箭”失败了100多次,成功了1次,成功率1%,他们都没有放弃,我弹的那首古筝曲有什么可怕的呢?右手10遍,左手10遍,合手再来10遍,我终于弹出了流畅的曲子,心里美滋滋的。

当小胖子哥哥犯下大错时,姚老师站了出来。我愤愤不平,随着影片的放映,我看到了哥哥在姚老师的感动下,成了一位有担当的人,我好像懂得了什么。

影片最后林志越哥哥成了一名航空航天研究人员;漂亮姐姐虽然没有当歌星,但她告诉妈妈,她已经与音乐同在了。姚老师说,苹果吃完,苹果核扔进垃圾桶是垃圾,种到土里是种子,种子是一切的希望。我也会努力,让我梦想的种子生根、发芽!

展开阅读全文

2024年线上升旗仪式的观后感

全文共 620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参加了新学期的第一次升旗仪式

今天的升旗仪式很特殊,我们是通过学校录好的视频来参加升旗仪式的,这次升旗仪式的主题是向每个生命致敬。所以这是一次特殊的升旗仪式。

首先是蒲老师作主持安排。虽然以往的升旗仪式都是蒲老师主持,可是这次的升旗仪式却是她一人在现场。

接下来,就是我们庄严的升旗仪式了。升旗仪式在响亮的国歌声中开始了,升旗手英姿飒爽地站在旗杆旁,将手里的国旗在音乐声中缓缓升上去。我们庄严地注视着升起的国旗,向国旗行队礼。接下来进行国旗下的讲话。然而这次升旗仪式的国旗下的讲话的人是我们学校的罗校长。罗校长说了这次升旗仪式的主题:致敬英雄,敬畏生命,崇尚科学。

听到这里,从去年年末一直延续到今年的新型冠状病毒的情景还是浮现在眼前。白衣天使无私的保护,给一个个病人施诊,冒着被感染,自己受病毒侵害的风险去救治,才让我们不必惊慌。向这次为我们护航的医护人员说声谢谢了,有了你们的无私,才有了这个大家庭的安好。作为小学三年级的我不得不提醒自己,一定要做一个好好学习的学生,以后多为国家科学事业做贡献。

最后是家长和学生代表发言。这次疫情关系着你我,家长和同学的话,鼓励着武汉,更为我打了气。

这次升旗仪式虽然是隔着屏幕举行的,但是给了我深刻的印象。让我更明白了学无止境的道理,这样以后才能为我们的科学事业做贡献。我不禁想到了,社会上还有很多愚昧的人,还需要学好知识,从我做起,做个好好保护我们的环境和周围的小动物的人,才能让这个大家庭更安好。

展开阅读全文

爆炸观后感

全文共 871 字

+ 加入清单

安全生产是我们追求亘古不变的目标,是我们常抓不懈的工作。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讲只有一次,生命中最珍贵的是家庭、亲情、感情……当这一切都瞬间消失时,留给生者的除了悲痛,还有些什么呢电力行业是高危行业,当电力人每一天上班时,他的父母、妻儿、朋友无不盼望着他能平平安安地回家,他身上担负的职责不仅仅仅是工作,还有让家庭、亲情快乐的职责,但是当他逝去时,他的父母、妻儿、朋友该会怎样地痛苦

在管理学上有一句话,叫细节决定成败,可我觉得,运用到安全上来,也是十分恰当的。有许多事故,就是细节上没有处理好、才导致杯具的发生。电力人不仅仅需要具备精湛的电气知识和业务技能,还务必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才能发现什么是违反《安规》的行为,才能明白在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时拒绝作业,杜绝事故发生。

看完那十二个不该发生的惨剧,脑中总是回荡着那一声声惨叫,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如果时光能重返,那些不该过早逝去的生命的人是不是明白自已错在哪里,是不是能理解教训,对工作会不会严肃认真,遵章守纪,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呢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必须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认真执行现场勘查制度,对作业现场危险点要分析到位,完善工作方案,实施见票作业,在得到工作许可人的开工许可后,方可开始工作。工作负责人应对每一位工作班组人员交待工作资料、人员分工、带电部位、进行危险点告知及采取的安全措施和技术措施。专职监护人应认真执行监护任务,不能擅离职守、不准兼做其他工作。如果是多个小组工作,工作负责人应得到所有小组负责人工作结束的汇报才可及时报告工作许可人工作终结。工作许可人确认全部工作已经完毕,方可下令拆除各侧安全措施,向线路恢复送电。这一系列的程序走下来,容不得一丝松懈,务必遵章而行,循规而进,保证安全务必环环相扣,层层把关,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严、细、实的工作作风是搞好安全工作的重要保障。

工作计划的随意,工作任务的切割,安全监督的缺失,安全风险就处于失控状态;安全管理的松散,工作作风的散漫,现场作业的随意,就是事故的苗头。为什么我们总是为此付出血的代价,难道我们就不能理解些教训吗

展开阅读全文

《中华骄傲》观后感

全文共 680 字

+ 加入清单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姗姗来迟,一弯残月仍高悬空中,我会想起“残月皓烟雾”;当正午阳光正烈,四处树荫正浓,我会不禁轻吟:“树荫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当傍晚斜阳依偎着西山,我会叹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当夜晚明月高悬,蝉儿在清风里长吟,我便不由想到“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一天中的每个时光,都有诗词相伴,在文学中徜徉,总会心生一股清幽典雅之意。古人常说“心静自然凉”,也莫过于此。

当我想一步登天之时,总会想起“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中国古典文学教会我,做事要循序渐进;当我做事想要放弃时,又回想起“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中国古典文学教会我持之以恒,绝不半途而废;当我遇到难题,百思不得其解时,而后总会想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现在的许多人,宁愿把时间花在看那些不切实际的言情小说,也不愿一瞥积满灰尘的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在许多人眼中,这些文学作品都是些苦涩难懂的书,而相比之下,言情小说就显得引人入胜了些。

随意走到哪里,总有人谈论道:“待我长发及腰,少年你娶我可好”之类的流行小说用语,然则古典诗词就比不上这些吗?“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海誓山盟;“在天愿做比翼年,在地愿为连理枝”的情意绵绵;“君当如磐石,妾当如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的海枯石烂,怎样都要比荒谬怪诞的言情小说。

总而言之,走近中国古典文学,是对精神的陶冶,灵魂的洗涤,心灵的洗礼;走进中国古典文学,为心灵取得一抹淡淡幽香。

展开阅读全文

垫底辣妹观后感

全文共 1058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曾经在无数个瞬间退缩,畏惧未发生的一切,之后又厌倦自己的懦弱。当我看到沙耶加在夕阳下踩着单车口中默念着单词的一瞬间,觉得内心温暖而有力量。

主人公沙耶加因为孤僻的性格,不断转学,母亲为了保护孩子的自尊,不断让她转学,可是长大后虽然

身边再也不缺少朋友,但她看似过着快乐无忧的日子,事实上内心十分的空虚荒芜。整日不学无术,过着颓靡的生活的沙耶加在母亲的安排下,遇见了补习社的坪田先生。这是她人生逆转的转折点。

初次测试体现出沙耶加连小学生水平最基本的常识都没有,但坪田先生却给她定下了应庆大学这看似遥不可及的目标。坪田先生对她说每一个“愚蠢”的常识性错误的东西,他都微笑并耐心找出她的闪光点,并用类似于“天才级的想象力”等词语来安慰和鼓励他,引导她,一点一点地由外而内地改变她。我想遇见坪田老师,是她这辈子最幸运的事。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的引路人或许没有这么温柔体贴,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竭尽全力帮助你,所以要常怀一份感恩之心。

由于起步的比较晚,所以沙耶加倍加努力。深夜里她开着台灯一点点圈点勾画书中的内容,一整本字典都被翻得破旧不堪:她在楼梯边贴上单词,边走边看:她打开电视转播到新闻频道,关注考试所需了解的时事新闻:她穿上了整洁大方的学生装,剪了短发。不仅仅只是外观上有了变化,她的内心也在一点点成长。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着自己的决心,并不在乎旁人的眼光,坚定着自己的信仰。

与此同时,沙耶加的母亲也背负着巨大的压力,为了交昂贵的补习费,她每天都要加班加到深夜,而妹妹也很懂事,会照顾自己不给妈妈增加负担。我看到那位身材娇小的母亲吃力地搬运着沉重的纸箱,一刻都不能停歇,即使十分疲倦也在咬牙坚持。这是一位母亲的坚守,坚守女儿的梦。

然而坎坷总是成功的必经之路,打击向来来得突然,接二连三的考试低分消磨了她的斗志,目标大学的试题难度让她心生退意,弟弟对棒球的放弃和父亲的怒意让她觉得对自己的能力怀疑并且很失望,她开始想要放弃。她全身湿透地站在母亲面前,积压在心里的压力和苦闷一瞬间都涌上心头。母亲怀抱着她讲述过往的小事,只言片语,却道尽了一个平凡的母亲的心声。她并不奢求女儿能成为最优秀的人,只希望她能幸福快乐地生活。或许是这番话触动了沙耶加,她又重新站了起来,为自己的梦,也为了母亲而再次拼搏,最终如愿考上应庆大学。

一个人失败的借口有很多,但实现一个目标却都离不开努力,但比努力更重要的是那份坚信,坚信自己能做到,坚信一切都有可能。正是因为影

片传递出的那份坚信,让我们看到了“可能”,让我们有了力量,朝着光亮那方。

展开阅读全文

人民的名义观后感

全文共 587 字

+ 加入清单

每一位观看反腐倡廉警示教育片《人民名义》都会受到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下面谈谈我的深刻体会: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讲述了因工厂拆迁、企业经济纠纷而暴露的一桩特大贪污案件,检察官侯亮平的调查行动为主线,以错综复杂的官场关系和贯穿始终的“一一六”事件为辅线,抽丝剥茧、层层递进,最终一网打尽一连串的利益集团。

透过一件件、一桩桩触目惊心、震撼人心、发人深醒的典型腐败案例,深刻地揭示了建党以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严峻形势和重要性。透过观看这些腐败分子的典型事例,使每一位党员干部及职工都理解了一次思想洗礼,深刻领悟到:要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仅靠党纪国法的约束是不够的,务必靠自觉、靠严格自律,持续严谨的生活态度和生活作风,要“慎微”,要“慎独”。同时,让人们从灵魂上受到震撼,从心灵深处得到净化,牢筑道德、纪律和法律防线,正确对待权力,正确把握人生。

权力是一柄双刃剑,自己手中的权力既可成为为人民服务、为企业服务的工具,也可成为毁伤自己的利刃。对于无权无势的人,在各种非分的诱惑面前即使有那个心,也往往没有那个胆;即使有那个胆,也往往缺少付诸行动的条件。而对党员领导干部来说,由于权力在握,在一般人眼里困难重重的事情却可能易如反掌。这样,当他们把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个人或小集团捞取好处的时候,权力对他们的腐蚀也就开始了。但是,“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手莫伸,伸手必被捉”。

展开阅读全文

2024年感动中国2024人物观后感心得体会

全文共 555 字

+ 加入清单

2020庚子鼠年到来之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像恶魔一样开始在人间蔓延。它的魔爪伸向了武汉,伸向了华中地区,伸向了华北地区……它打乱了我们的生活节奏,企业不能复工,学校不能开学。现在想想,以前熙熙攘攘的人群和车流是多么的亲切啊!

冠状病毒虽然来的突然,但是并没有让我们惊慌失措。疫情发生以来,城市、乡镇和村庄积极响应各级政府的号召,成立疫情防控小组。在寒冷的冬天,村民们自发报名,轮流值班,对于外来车辆进行劝返,我为他们点赞。

湖北武汉疫情最为严重,然而这种可怕的病毒并没有让“白衣天使”们望而生畏。每天都有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勇敢地奔赴湖北前线支援,他们有的刚结婚,有的孩子才2-3个月,但是她们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挺身而出,在第一线与病魔战斗着。新闻报道里,医生叔叔、阿姨们的鼻子和脸上被防护面罩压出深深的印痕,他们却微笑着说没事,而我的眼眶却湿润了,这就是无私奉献的白衣天使啊!

疫情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大家自发地捐款捐物,让奋战在一线的英雄们无后顾之忧。想想在前线的医生和护士们,我们待在家里真的很幸福。我的眼前再次浮现出那些感人的画面,此时,我暗自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的医学事业做出贡献。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科学应对,群防群控,战胜疫情。我坚信2020年的春天马上就要到来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