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观后感

观后感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观后感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观后感问题。

分享

浏览

2730

作文

34232

2024年寻找最美孝心少年观后感

全文共 578 字

+ 加入清单

CCTV-1 播出的《寻找最美孝心少年》颁奖晚会,我一共看了两遍,一次是和妈妈在家里看的,一次是和同学在学校看的,两次看得都十分感动。

现在回想起来,给我印象最深的是 12 岁的邵帅捐骨髓救母的故事,邵帅从 1 岁就没有了爸爸,和妈妈、姥姥生活在一起, 12 岁那年他妈妈得了白血病,为了救妈妈,他勇敢地说服妈妈捐出自己的骨髓,挽救了妈妈的生命,看到邵帅躺在病床上进行手术的画面,我妈妈感动的擦眼泪。妈妈问我:“如果妈妈也生病了,你愿意救妈妈吗?如果妈妈不在世界上了,你能勇敢的活下去吗?”我说:“我肯定会救妈妈的。妈妈不要死!”然后妈妈笑的很开心。邵帅救母让我想到了沉香救母的故事。除了邵帅之外,我还记得那个买烧烤的姐姐,她已经卖了成百上千根香肠,可她一次都舍不得自己吃一根,因为她要卖钱交学费;还有那个背玉米的姐弟,姐姐总是趁弟弟不注意,偷偷拿玉米放在自己的背篓里 ……

观看完《寻找最美孝心少年》,我懂得了一个道理: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家人一定要互相关心爱护。我们虽然还是小孩子,平时都是爸爸妈妈在照顾我们,给我们最多的爱,可是当我们的家庭遇到困难、父母生病需要照顾的时候,我们小小的身体里也能发出巨大的能量,去照顾家人给他们同样多的爱,就像《游子吟》里那句:谁言寸草心,报的三春晖。观看完《寻找最美孝心少年》,除了感动之外,我也想成为一名最美的孝心少年!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专题作文

小学生《浴血雁门关》观后感

全文共 422 字

+ 加入清单

昨天,学校组织学生看电影,名字叫《浴血雁门关》。这是一部真实的历史片,它讲述了一位叫杨振武的年轻人和八路军智取雁门关的故事。

1937年雁门关本来是杨家子孙幸福的“天堂”。可是日本人来到这里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老百姓的生活从“天堂”瞬间变成了“地狱”,水深火热、生不如死啊。为了保护家园纷纷起来反抗,其中一位年轻勇士叫杨振武一直和八路军小分队并肩作战,使得敌人久攻不下,气的大发雷霆,却又无可奈何。

片中有一段让我记忆犹新。雁门关的村长是“汉奸”,为了巴结日本人,取得他们的欢心,村长建议晚上举行一场联欢会,日本军官听了非常高兴,拍手叫好。八路军得到消息后,在敌人的必经之路上埋上了许多地雷。正当敌人耀武扬威、大摇大摆地开着车子经过的时候,地雷就“炸开了锅”,敌人死的死、伤的伤,吓得魂飞魄散、哭爹喊娘。

就这短短的一段影片让我兴奋不已、久久难忘,不禁想起毛主席说的话:“落后就要挨打”和“枪杆子出政权”。只有奋勇杀敌,才能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的领土。

展开阅读全文

最美乡村教师观后感

全文共 976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再次看完《寻找最美乡村教师》之后,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我的内心被强烈震撼了,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执着坚守、甘于奉献的感人事迹让我惭愧。想想自己也是一位人民教师,可是与最美乡村教师比起来我不配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称号。

在看短片令我最深刻的就是马复兴老师,马复兴老师在出生四个月时摔到火坑里烧毁了双手,这个没有双手的老师却是全校师生最佩服的人。因为他穿针走线、书写绘画、样样都行。没有了双手,为了能够和健全的老师一样站在讲台上教书育人,马老师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马复兴常说的一句话“我能行”,他从不轻易请求别人的帮助,他是生活中的强者。他用自己克服身体残障自立自强的切身经历感染了孩子们,让孩子们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他用自己克服重重苦难的亲身经历教育孩子,以其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的人格告诉孩子们怎样成为生命的强者。怎样去克服人生的苦难。苦难给了马复兴太多的打击,却成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每一篇教案、每一党课,他从不投机取巧,漂亮、完整的板书、绘画伴随着那双带血的残臂在黑板上飞舞,他的乐观自信、他的坚韧顽强、他的一丝不苟时刻震撼孩子们的心灵。马老师一腔深情 、一双巧臂为孩子们树起了人生标杆,他是孩子们心中最美的老师。

“马背上的校长” 徐德光所在的扇子林小学地处贵州原始森林的大山深处海拔在1500米以上。为了孩子们上学少走点路、少些危险仅凭一把镰刀披荆斩棘徐老师硬是用双手打开了一条山路。一日又一日一天又一天徐老师和自己的老伙计白马将水泥沙子一点点运上山一点点铺就了孩子们走出大山的希望之路。马背上的徐老师双手因为长时间握镰刀割草砍树残废了徐老师的白马因为一次雨天护送学生回家滚落山崖,树枝扎伤了一只眼睛几近失明……这一人一马依旧走在山路上。

还有阿力甫夏、吴金成等老师,我记住了他们,记住了他们阳光般的笑脸、动人的事迹。

这群可爱的可敬的乡村教师,他们强大的责任感与奉献精神都很好地诠释了教师的真正意义。我们常提教育,常常讨论怎样的教育才是最好的。看了他们,我才真正明白教育就是身体力行,就是言传身教。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孩子们,什么是人世间的大爱,什么是真正有意义的人生。画面中的最美乡村教师,一个个朴实、感人,这无疑是对我们一场灵魂的洗礼,最美乡村教师,他们用执着的博爱、书写了人间真爱,印证了平凡中的平凡。“最美乡村教师”我向您们致敬!

展开阅读全文

民族团结电影《爱无疆》观后感

全文共 727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下午我们组织同学们看了一部反映民族团结电影爱无疆》,这部电影带给了我们很大的感触,不少同学都留下了热泪。

这部电影生动塑造了苏萌和阿布都拉两个形象,写了苏萌在胡杨林里写生,偶遇沙尘暴,并遭遇饿狼,是一个叫阿布都拉的小男孩救了她。在走出沙漠途中,为了一颗鸟蛋,阿布都拉从树上摔下来,树杈插在了他的肾。为了挽回阿而都拉年轻的生命,苏萌捐出了自己的肾脏。最后,手术非常成功,阿布都拉得救了。阿布都拉的父亲异常感动。他动情地对阿布都拉说:“孩子,从今天开始,你又多了一个姐姐……”从这句话,我能体会到爱的无私,爱的伟大,爱的相辅相成。感受到他们两个民族之间的血肉相连,亲如一家的美好,同时也讴歌了人性中最善良的大爱。

这个故事虽然不算复杂,情节说不上多么曲折,但却真实、感人,看后胸中涌起一股暖流。

但却书写两个民族亲如一家、血肉相连的动人诗篇;同时,也讴歌了人性中最闪光的知恩图报的大善、大美和大爱。苏萌美丽善良,阿布都拉活泼可爱——两个青年人,用他们的行动,谱写了两个民族相互救助,血肉相连的感人诗篇,在浓重的感动之中喻示了一种民族团结崇高人生境界。

其实在现实社会中也存在着不少和苏萌,阿布都拉一样来自两个不同民族却亲如一家、血肉相连的故事。在玉树,就随处可以感受到各族群众友爱互助、相互支持的点点滴滴。

没有民族的和睦相处,就没有社会的安定团结;没有社会的安定团结,就没有国家的繁荣发展;没有国家的繁荣发展,就没有各民族的兴旺昌盛。只有各兄弟民族手挽手、心连心,团结一致,才能众志成城,抵抗自然灾害,应对金融危机,在风云突变的国际局势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让我们紧密的团结在一起打击民族分裂份子,共同一个安定,和谐、稳定、发展的一片净土吧!

展开阅读全文

血战残阳观后感600字

全文共 716 字

+ 加入清单

电影《血战残阳》以纪实的手法,讲述1942年侵华日军对我太行山区进行疯狂扫荡之际,在屯留县老爷山的一场围困战中,与大部队失散的小分队在归队途中奋力营救难民而壮烈牺牲的英雄故事。

这是一个抗日题材,叙述的是中共抗日军队八路军与侵华日军浴血奋战的故事。故事题材不错,写的是1942年山西上党地区茫茫太行山上,八路军小分队与大部队失散,在归队途中小分队意外发现日军驻地囚禁着十几名群众,为了营救并保护群众撤离敌占区,小分队成员最终全部壮烈牺牲。

原以为在央视六台播出的电影,至少要比当今的抗战神剧要严谨,谁知基本上没啥区别,料想其导演和那些神剧的负责人都是校友、同学,是一套老师教出来的。

1、又见狙击枪。一支还装备着大刀片、弓箭的军队,枪支弹药严重不足,竟然能配备狙击枪,让人无语。八路军战士在一个位置连续毙敌多人本身就违反战场法则,偏偏还能用瞄准镜套牢、击中了一枚投向他的手雷。

2、又见黄油枪。美制M3冲锋枪是美国在战争后期研制的,是在战后才出现在中国大地的,怎奈影片中中日双方军队都有所装备。

3、八路军一个连级通讯员配备了单兵电台,我军在抗美援朝时期的战场通讯也没有达到这个程度吧。当时的八路军连级通讯员,应该还是停留在跑腿、送信、捎口信的阶段吧。

4、只有这个镜头看着还顺眼点,那支ZB26用的是20发直弹匣。

实在是看不下去了。拍片的时候注意一下道具、注意一下情节的合理性,既不会增加成本,好像也不需要多么渊博的历史知识、多么深厚的军事功底,为什么就不能严谨些呢?如果我们确实是没有故事,或者没有投资那倒也罢了,实际上我们什么都有,就是缺乏一颗认真面对历史题材的心,搞艺术创作的人们,在创作的时候从你们那个”圈儿“里走出来一小会儿,行吗?

展开阅读全文

小学生《鸡毛信》观后感

全文共 638 字

+ 加入清单

看了《鸡毛信》这部电影。我觉得我接受了一次爱国主义的洗礼,使我受益非浅。

你看羊群中,那一个小小的身影,那一个坚定的眼神, 那一个紧皱的眉头…….

那就是海娃-一个放羊娃,他每天利用放羊时候站岗放哨,监视山下的日本鬼子,如果鬼子来扫荡,他就推倒旁边的“消息树”,通知村里的人赶快转移。一天,海娃的爸爸交给他一项艰巨的任务,让他把一封非常紧急的“鸡毛信”交给八路军的张连长。海娃在送信途中,不巧被日本鬼子发现了,海娃巧妙地将“鸡毛信”藏在一只老羊的大尾巴下面,并与鬼子巧妙周旋,主动寻找机会。最终将信送到张连长手里,根据鸡毛信里提供的情报,张连长又派兵袭击了日本鬼子的炮楼,活捉了“猫眼司令。”

看完了电影,影片中小海娃既勇敢又粗心、既真实又可爱,他那爱憎分明、坚贞不屈、机智勇敢令我记忆犹新。他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镇定,机智,百折不挠,更让我感动。

在哪个年代,他那么小,就胸怀大志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敌人面前毫不示弱,再困难面前从不低头。在回头看看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不愁吃不愁穿,可是却是遇到一点困难和挫折,就想打退堂鼓……我已下决心学习海娃,学习他那种再困难面前永不低头;学习他的机智勇敢;学习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努力学习,勇敢的面对困难,爱国家,爱学校,爱集体。

通过这部影片我不但了解了中国的历史,同时我也感到我们现在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应该好好珍惜自己眼前的条件,我们要更加努力学习,掌握好科学知识,将来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

展开阅读全文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800字

全文共 1651 字

+ 加入清单

昨天,单位组织看《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对于这样的主旋律电影,实在不抱多大期望。偌大的电影院里只稀稀拉拉的坐了四分之一。一看是陈力导演的作品,心里还是喜悦了一下。

电影大大超出了我的想象,好几次,都忍不住擦眼泪。谁说主旋律就不好看了,关键得看谁拍,怎么拍。电影讲的是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时,周恩来到革命老区伯延考察调研,在四个白天黑夜里和当地村民之间发生的故事。一边是鞠躬尽瘁的好总理,一边是朴实心诚的好村民。我想,这个电影主要还是给领导,给党员干部们看的,看看当年总理是怎么下基层调研的,不作秀不敷衍,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干实事。学学总理那个精神,那双慧眼。

不过,我的感动并不是来自于此。歌功颂德的故事看得太多了,搀着老太太,抱着胖小子,吃得少,睡得晚,干得多,这些在新闻联播里天天都能看见,不算新鲜。倒是老百姓们的无私让我感动。重病的汪老师脚肿的穿不上鞋,坚持给孩子们补课。八旬老太太宁愿把自己的棺材板卖了,也得让总理吃上碗自己扯的面。养了四个孩子的单亲父亲宁愿再苦再累,也不愿总理带走最小的孩子。还有那些肚子饿的咕咕叫,却千方百计告诉总理千万别为这点事费心的老百姓们。他们的身体趴在泥里,如黄土一样的卑微,心里却有坚定屹立不倒的信念。肚子咕咕叫,心里却满满的。

联系当时的年代,这些老百姓们不是装的,不是演的,他们的相信是刻在骨子里的。坚定的信仰让人敬佩,生活的卑微又让人心酸。

老外们如果看这个电影,会怎么想呢?在民主土壤长大的他们能理解中国人那根深蒂固的卑微吗?他们能明白为什么这么多人都觉得自己不值得吗?他们会不会有这样的疑问,“都要啃树皮撸树叶了,为什么不怪社会不怪政府呢?”“为什么病了残了死了都没棺材板了,还打肿脸充胖子满脸堆笑,‘总理啊,千万别为我们操心,我们好着呢?’”在国外,政府下基层,百姓们也会这样吗?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帝制,老百姓们的卑微是刻入骨髓的。即使到了现在,虽然生活环境变了,虽然不愁吃穿了,这种卑微仍然存在,生活里处处可见。比如我老爹,给他买点衣服,他就嘟囔,我都这么大年纪了,不用穿的这么好。还有我老妈,给她钱换假牙,她非得回老家换。就因为那里比北京便宜一大半。我说,那样多不方便呀。她嘻嘻哈哈,都差不多,咱不是有钱人,得省着点。节约当然好,可我分明听到一个声音,“我们不值得。”这让人多少有些心酸。

这种卑微和不值得一方面来自世代血脉遗传,一方面更源于父母从小给孩子播下了这颗种子。电影里有这么一段,老奶奶让儿子把自己的棺材板卖了,换成一袋白面,给总理做扯面。儿子从外面回来,看到女儿吃了一碗面,他责问女儿,“这面你怎么吃了?!”奶奶说,“是我让她吃的。”他气愤的追打女儿,“叫你吃你就吃!怎么不给奶奶留着。”看,这个父亲就这么告诉他两三岁的女儿,你不值得吃面。类似这样的故事天天都在我们身边上演。父母为了挣钱把孩子留在老家,他们会说,“好好听话,我们这么做都是为了你。”孩子恐怕想不了那么长久,他的感觉是,我不值得,不值得你们留下来照顾我。前几天,在公园里听到一个奶奶这么教育孙女:“告诉你别下去,你就不听话。你再不听话,奶奶不喜欢你了。”很耳熟吧,我一点也不怀疑奶奶爱孙女,可她分明在告诉孩子,我对你的爱是有条件的,不听话的孩子不值得爱。

种下这样的种子,孩子长大了,就会结出卑微的果子。他在意识里可能是我要大胆追求,我要勇敢去爱……可他潜意识底色却是我不值得获得爱,不值得享用这些,我微不足道,说了等于没说。潜意识比意识更能决定人的行为。他会有很多不敢,很多不能,很多不安全,很多不幸福。他以为这就是命,却不知是小时候父母种下的因。

相比电影里那些什么都说好的奶奶大叔们,我更喜欢二廷,他老婆死了,一个人带着4个孩子。总理说,“我们替你养最小的孩子吧,他长大了,就给你送回来。你和孩子们可以去看他,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二廷很感动,转过头去擦了眼泪却说,“你不能带走孩子。我答应过他娘,不管怎么样,也得把孩子拉扯大。”他不懂心理学,但他知道孩子不需要总理,需要爹。

展开阅读全文

宪法观后感500字

全文共 451 字

+ 加入清单

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通常规定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国家机关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重要内容,有的还规定国旗、国歌、国徽和首都以及统治阶级认为重要的其他制度,涉及到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据,一切法律、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保证。

宪法保障了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宪法促进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宪法推动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宪法促进了我国人权事业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第四季最强大脑观后感600字

全文共 354 字

+ 加入清单

今晚21:10,“小公举”周杰伦将正式回归江苏卫视《最强大脑》(在线观看)。面对熟悉的舞台,周杰伦显得游刃有余,不仅出题思路逻辑性强、角度刁钻,还表示:“名人堂有几位高手,我还蛮想看看我挑的新选手和他们激烈PK。”本期前两位选手挑战皮影关节记忆与庐山实景图定位,前者与“光影控梦者”申一帆现场互呛,火药味十足;后者则是“蜂巢项目”选手鲍橒苦等两季的对手,以“人类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力挑,令王峰首次打出了4分的预判分……

钟爱“中国风”的周杰伦,对这场出现的中国传统文化项目——皮影戏,十分痴迷。他表示,曾经写过一首歌就叫《皮影戏》,所以对皮影艺术略有涉猎。不仅到后台与表演皮影戏的老艺术家们合影,拱手表示恭敬,还主动向他们求签名。看到自己在电影中的形象被做成皮影,玩心大发的周董更是上台亲自表演了一段皮影戏。

展开阅读全文

小说改编的电影《朗读者》观后感

全文共 2712 字

+ 加入清单

看完《朗读者》,泪水仍旧不停的从眼角涌出,一次又一次的情绪起伏已经让我无暇去思考这部影片带给我们的思考究竟是什么……剩下的只有感动,无法言喻的感动。

真正的爱情是什么?是男女之间裸露的肉体和疯狂的性爱吗?如果这么想那大概是因为没有经历过一段真正刻骨铭心的爱情。当一个女人完全占据你的内心世界,让你放弃与同学的聚会、变卖心爱的邮票、不顾及周围人的眼光并对她一次又一次妥协道歉时,她的年龄、身份、文化程度在你眼中早已不再重要!《朗读者》正是为我们诠释着这样一段超越世俗界限,渗入血液跟随生命流淌、却不会跟随生命消失的爱情。一个十五岁的少年和一个比他大二十一岁的女人之间的爱情,少妇孤身一人,少年初长成人,他们的结合看似刹那间的激情迸发,但从此却烙入他们心底,转变为一段不需见面、不需语言、却牵伴一生的真爱。

在影片开始的五十分钟里,一直用各种直白的镜头来展现Hanna与Michael之间的交往,因为裸露的身体几乎贯穿了他们的每一次见面,这不禁让人疑问导演在设计时是否刻意营造这种效果,多少有点哗众取宠之嫌。但看到后面,我明白了,刻意为之不假,哗众取宠似乎就有点太低估史蒂芬·戴得利了,而这些镜头语言正是他向观众提出了我在前面提到的问题——真正的爱情是什么?前面的水乳交融与后面的天各一方,哪个才更能表现真正的爱情?显然,令观众潸然泪下的是后者。

“保密是西方文学的重要部分,你可以说角色的所有想法在小说中都被人们所持的特定信息所否定,这是有很多原因的,也许是因为固执,也许是因为高尚,他们决定不去揭露。”这是在影片进行到20分钟时,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们讲解的内容,这一内容也成为了解构影片后半段的关键。在经历了一个夏天的美妙相处后,Hanna离开了Michael,再一次见到Hanna已经是7年之后的审判法庭,低身聆听证人指控Hanna曾经的所作所为;踏进集中营,回想Hanna曾经犯下的“滔天的罪行”;在Hanna推开面前的纸笔时,意识到Hanna是“文盲”的事实;曾经让自己魂牵梦绕的女人,原来竟然是这样一个“死要面子,满手鲜血”的人,到底应该怎么面对?Michael的第一反应是用法律——这个在法律专业老师和同学口中“狭隘”的工具来解决该问题,他告诉了自己的老师并试图以此为Hanna上诉;因此,他来到了监狱前,他想见她,想劝服她,但是当Michael即将来到Hanna面前的那一刻他选择了放弃,有些人说那是因为他不愿面对Hanna,但是从前面 “保密原则”的那段课文能够看出,导演想表达的是Michael选择了尊重,还有什么比尊重更能体现对那个人的爱呢?而第三步,Michael来到了女同学的宿舍并与她做爱,但是面对着妙龄少女,回想着Hanna的种种行为,令Michael最割舍不下的仍是Hanna曾经的那份温存,在Hanna被宣判的那一刻,眼泪夺眶而出,Michael对Hanna感情的展现在这时才真正迸发。当爱人的面纱逐层被揭开,露出最原始的面目时,Michael的意识却从理性一步步走向感性直至最难滴落的“男人泪”,在一刻人类最原始的感情战胜了一切世俗伦理偏见,留下的只有内心最真实的情感。很佩服导演这种渐进式的展现方式,并在片中设下重重伏笔,让观众去揣摩其中意味。

在接下来的21年里,通过一些生活细节和人物之间简短的对话我们可以看出,Michael不太爱与人交流,几乎没有人能明白他的心里究竟在想些什么?甚至连女儿也看不懂自己的父亲。与妻子离婚,Michael的心灵再一次获得自由,他要继续自己的使命,他要为Hanna继续朗读,也许只有在朗读中他才能够找到自我,能够找到自己曾经试图割舍却割舍不下的爱人。接到录音带的Hanna也终于鼓起勇气学习单词,去告别她认为可耻的“文盲”,爱情在此时终于让被“文盲”的枷锁套了几十年、懦弱了几十年的Hanna有了追寻重生的勇气,而爱情已经不再是爱情,它升华成了支撑Hanna继续活下去的信念。

当Hanna即将出狱,Michael前来探望的时候,他们再次见面,21年,无情的岁月已将Hanna变成了两鬓斑白、体态臃肿的老妇人,看着对面那个用朗读声陪伴自己走过半生,带领自己冲破内心阴暗的枷锁,给予自己生存希望的爱人,Hanna突然意识到一切将会结束,当她离开监狱的那一刻,Michael为她的朗读将会结束,而在她内心深处支撑她继续下去的信念也将结束,这意味着Hanna的生命也将随之消逝……

Michael希望知道她这些年究竟思考了什么?也许他希望这些年他的朗读可以使一个人的灵魂得到净化,同时也净化这段牵挂一生的爱情,也许这正是他执著一生所要追寻的答案。当这段爱情早已穿越了年龄、阶层、文化阶层的偏见时,穿越不了的确是那可怕的战争,Michael唯一介怀的确是战争中Hanna的那段经历。然而,这一切是Hanna的错吗?因为文盲她放弃了西门子的升职考试,而成为纳粹集中营的看守,在集中营里,她只是履行着作为一名看守应尽的职责,而因为战胜结束,因为纳粹失败,因为那个集中营中还有幸存者,因为Hanna不识字,因为Hanna不愿意承认自己是文盲,所以她就理所当然的成为了千夫所指的对象?因为这场大家都不愿意看到战争,它们之间的那穿越一切世俗障碍的爱情出现了鸿沟,还有什么比战争更为可怕?Mather小姐不会因为Hanna是文盲的事实和Hanna留给她的那点微不足道的钱而原谅她,正如她说的那样集中营不是疗养院,别问我们在那里学习到了什么?那里不是用来学习的。在战争中没有赢家,所有的人都是受害者,Hanna不会因为她完成了自己的看守职责而被人认可,她的后半生都在监牢中度过;Mather小姐不会因为指控了战犯而成为胜利者,作为战争的亲历者她遭受了常人无法想象的黑暗;Michael也不会因为在战争后出生而免于不幸,战争的余震将他与爱人分开,让他去承受这份无法触及的爱情带他的煎熬。这份无比坚定的爱情就这样成为这场战争的牺牲品。偷罐子的人,他获得的罐子里面的东西没有任何价值,罐子甚至比里面的东西更加珍贵,这个价值应该如何去衡量呢?战争带给人们的伤害和价值又应该如何去衡量呢?我想正如Hanna所说的,战争已经结束,逝者已经远去,我们更多要做的应该是寻求属于自己的生命价值。也许是阅读,也许是答案,也是仅仅只是爱……

Ps:对影片最后的结尾,只是个人观点,相信还有很多可以挖掘的东西,这只是初看时的一些感受,我还打算再多看几次这部电影,也许还会有很多不同的感受和理解。其实每年都很喜欢年初的这段时光,因为总会有很多申奥的好片出炉,而今年,《The Reader》在我心中留下的烙印最深。

展开阅读全文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600字

全文共 649 字

+ 加入清单

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嘴巴尝,我们用各种角度欣赏这世界;为了放松、为了娱乐、为了欢笑,走进电影院,沉浸在被黑暗压缩的空间,享受电影的场景、情节,投入布幕上的影像,用心感动。

去年美术课,老师分享了一部好电影给我们──《放牛班的春天》。它扣人心弦的画面,至今依然烙印在我的脑海。一位代课老师──马修,进了一家收养孤儿或不正常孩子的学院,全校只有几班,通通是难以管教的学生;纵使上课时间,打闹、恶作剧、也都毫不掩饰地表现出来。一次,一群学生被马修老师逮到改编歌词,在宿舍里乱唱;从此,他发现他们愿意唱,只是不会唱。于是,马修老师训练他们一阵子,组成的合唱团名号便打响全国!但马修却被任性的校长资遣,那一群原本只会闯祸的野孩子,居然从窗口偷偷丢出一架架纸飞机,滑过的弧线,宛如孩子们内心如刀割的伤痕,代表他们忧愁的哀伤。

多么感人的一部片!一位平凡的代课老师,竟能把一群只会为非作歹的小孩,教化成懂得感恩报答的小孩。整部电影我都睁大了双眼观看,深怕遗漏了哪一小段。它说明了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凡事没有不可能。老师的那一份细心、苦心,全在学生身上印证出来;每滴眼泪、每份心思、每次口舌,是那么的真挚诚信。大家眼里的小孩,只是尚未被爱的一面;在漫妙天籁的回声中,才能体悟他们真心吐露出的美,以及童年应有的稚气。唯有如此的感动,才能让你我的心,多一个温暖的慰藉。

一场电影,是属于自己的冒险旅程,让自己的心灵感动;一场电影,是回顾以往时光与满足超现实幻想的方法;一场电影,将多为你我的人生,增添丰富的色彩!

展开阅读全文

电影《画皮》观后感

全文共 948 字

+ 加入清单

印象中小时候看过聊斋里的画皮,还记得很小时候有个电影那是人皮做的鼓,也搞不清楚是不是一回事,在今天未看之前还想象会否与记忆中的画皮有所牵连。担心晚上看了会吓得睡不着觉,但从头到尾也只看到一个撕开人皮的画面,里面却是如千万个虫子爬成的一副骨架,一点也没有恐怖的感觉。

通片的故事情节:周迅所扮演的狐妖小唯姑娘被王生(陈坤扮演)在乱战中所救带回家中,从此不顾自己是妖身而落入红尘之爱,但却始终不能够得到用情忠诚无二王生的爱,于是妖为了得到想要的,便对赵微所扮演的王夫人佩蓉施以妖毒,为了保护自己最爱的人佩蓉喝下毒药瞬间从人到妖,并承诺自己一辈子说假话承认自己是妖并杀了无数的人,万一说出真相王生及众人的性命难保,在所有不知情人的追杀下,王生也以大义灭亲之举亲手杀死了佩蓉。而此时一直追妖的降魔者和勇哥一起向众人证明了真正的妖就是小唯,一切为时已晚。王生知道自己错杀了夫人,宁愿以自己的生命换回夫人性命,在向小唯请求之时表白自己对小唯有爱但无耐自己已经有了王夫人不能够去爱,而后自杀与夫人同去,只为这一个爱字。孤妖小唯深深感动,用自己多年的修练救回王生及夫人和众人生命,自己烟消云散,一切恩怨了结。

从影片故事情节上相对比较紧凑,但却演绎得没有一点悬念,平淡如白水,没有惊心动魄,也没有任何的高潮情节,更没有意犹未尽的味道。在场面的安排上也没有过多的精彩之处,有那么几个露点的镜头安排在我本人来看完全是为了迎合时下观众的一种好奇心里,也不过是一种炒作的穴头,主人公的语言对白也不多,特别是王夫人的角色从头到尾就是一个哭相,让人看着都感觉沉闷压抑,小唯的古灵精怪却让人感觉这妖有几分可爱之处,特别是当最后她那种女人的痴情多有几分可惜可怜之处,如果不是妖我想哪个男人想不喜欢都难。

而片中最关键性的人物王生的复杂心里感受应该是这个片子最大的焦点,他的人鬼情深却又极强的家庭观念两种思想的冲突才是左右这个故事的中心所在。如果他对妖没有一点感情最后妖不会让他和夫人重生,如果他对妖痴心而异心与夫人不是以死表达对夫人的忠贞,也不会有妖自生自灭淡出他的家庭生活,也许就不会有揭秘妖之说。复杂的情感与理性的冲突,也许正是这部片子想体现的一种现代社会家庭情感现象,而最终导演还是以传统的正义观为片子安排了一个相对圆满的结局。

展开阅读全文

关于《前任攻略》观后感

全文共 1096 字

+ 加入清单

前任攻略无疑是一部很成功的电影,从剧本到演员到电影的剪辑节奏配乐

这是一部都市爱情喜剧,前半部分一直笑声不断,就算有时没有很搞笑的台词,看着演员的表情,和电影中的情景,加上配乐揉合在一起就是让人忍俊不禁。所以前大半场嘴都没合过,导演田雨生不得不说真是一个大才子,台词很搞笑,很多段子都能成为经典,无节操但观众更容易接受甚至更喜欢。【个人对某些剧情虽然搞笑但天雷滚滚的片子很是不喜欢】艺术源于生活,闺蜜之间说话本俩就荤素不忌,语言很生活化,但说的很有艺术,虽然台词有点没节操,但剧中尺度很小,连正儿八经的吻戏都没,最多隔空么么个,所以整部还是很有节操的。【现阶段各种片子都吻戏床戏都批量赠送的,导演知道瓦们有多希望看我咩吻戏和船戏咩?】

剧中前任各种奇葩,生活中又到处可见,拜金的,爱哭的,爱喝酒很迷糊的女汉子等等前任的出场很巧妙,关于前人的描述和回忆既温馨又搞笑。

后半部分很温暖感人,罗茜跟孟云那是一个美丽却刻骨铭心的错过,他们太了解对方了,工作中的好搭档,生活中的知己。却因为太熟悉和各自的性格而错过。

很多人希望孟云最后跟温婉大气罗茜在一起,但罗茜太稳重了,她不曾在孟云面前为他吃过醋,也不从对孟云有过要求,也很少让孟云感受到她是需要他的,她太骄傲了太矜持了,你爱一个人要让他感受到,你是需要他的。这样的爱才能开花结果,因为这样的爱,彼此才能感同身受,才能觉得幸福,因为各自的骄傲,他们彼此才蹉跎了14年。罗茜把处处为孟云着想,辞自己高薪的工作帮刚起步的孟云,甚至纵容他一个个的换女朋友,认为他玩累了,总会到她身边。这是罗茜爱梦云的方式,却不是孟云认同的方式,感受爱情的方式是不一样的,所以罗茜爱孟云,孟云也爱罗茜,但最终错过。两人之间的感情确实刻骨铭心的,

在屋子里可以根据物理物品摆设看出对方所有动作,知道对方心理。女主虽然有点小矫情,但也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很是活泼可爱。两人之间有争吵有误会,有矛盾,常常为对方吃醋。这才是正常情侣该发生的事儿吧。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使人缺乏安全感,所以不敢走心,不敢轻易把真心托付给对方,而当今大的社会环境和“东西坏了是要换的”观念使剧中有了一个个的前任,其实在生活中我们只要对彼此多一点信任。

韩庚和郑凯把连个贱贱的哥们演的很好,孟云那些很萌又贱贱的表情和动作一直在脑海里环绕,旁边坐的那姑娘一直说“好贱”。演员韩庚张力很强,整部戏从台词到表情到肢体,都有很大进步,很多细节都处理的十分细腻,戏中很多动作如捋头发、喝咖啡都演的非常好。或是自信的工作或是为女朋友吃醋或是安抚前任,表演力度都恰到好处,非常自然,感情丰满立体形象。

总之这是一部很值得看的电影。

展开阅读全文

《大叔》观后感优秀作文

全文共 2207 字

+ 加入清单

在表现东方人“愤怒”、“仇恨”这种情感或行为的细致、深刻、尖锐、极端、撕裂、暴力方面,韩国电影的水准绝对是一流的。相比之下,中国电影还处于过家家阶段(或可矫正一下:除了姜文电影)。

《老男人》、《亲切的金子》、《复仇》、《杀人的记忆》、《有仇必报》……部部是此类型影片的经典。元彬主演的《大叔》刚刚看完,一样不同凡响。

怀孕的妻子被杀害之后,心灰意冷而隐居经营典当铺的前特种部队教官车泰锡,由于隔壁吸毒的单身母亲的贪婪,卷入一个贩卖毒品、人体器官、眼角膜的犯罪集团所策划的一场阴谋。目睹残暴的罪行,为了拯救这对母女,尤其是无辜的小女孩,他独自展开了以牙还牙的复仇行动。乍一看,是好莱坞电影常有的套路,但这部电影打动人的新颖之处是小女孩与车泰锡的情感交流,还有下面要提及的其他因素。元彬的表演渐趋成熟,不是只会摆酷耍帅——一个身怀绝技与巨大隐痛的男人,俊美、忧郁、离群索居,懦弱和高贵,逃避与担当,都在元彬细腻而强烈得恰到好处的演绎里面显现无遗。演员的气质是没法装的,同样是当红小生,对比一下国内的黄晓明之流,立马见分晓。小演员同样不错,真实自然,没有任何造作之处。她偷包被抓,车泰锡没有助其脱离困境,在合理的铺垫下,后来小女孩的告别对白便有了催人泪下的效果:“叔叔,我知道你因为我偷东西感到没面子才走开的,但我不讨厌你,只是……”,她摸着胸口说,“只是这里好难受……”

就是这样一位小女孩,面临将要被活活挖眼的命运。元彬在电影中有几个肝胆俱裂的镜头,愤怒和仇恨的表现,近乎狠毒,人心被逼压到这种程度而显露出来的兽性,实在是无法想象。他拿着装了眼珠的玻璃瓶,双目赤红,对那位黑帮大佬说,“你有几颗金牙?”“金牙我会留着卖钱,其他部分我会全部嚼个粉碎!”

只要世上存在无缘无故的、令人发指的邪恶,便会存在同样令人发指的复仇。无缘无故,非指犯罪者没有动机原因可循,而是说对无辜的当事人而言,罪恶的来临往往具有偶然性。

复仇的合理性与刚烈程度取决于邪恶的无耻程度(当然也可以看到复仇者软弱无力的一面)。韩国电影披露了各种各样的人性邪恶与制度邪恶,其残忍程度可谓挑战观众的接受极限,到了人神共愤的程度。但中国电影因为大家都心知肚明的原因,尚未敢正视、深描这些邪恶,人们反而是在之类的现实中,体验到这类邪恶发出的可怖寒意。但从电影角度而言,如果不客观、冷静地展现邪恶,不把观众的愤怒刺激到一触即破的紧张临界点,便会损害观众对复仇的移情以及电影的力度。

我不知道是否能如此说,神总会以祂不可思议的方式伸张正义。新约的主旨无疑是饶恕,甚至到了“不要与恶人做对。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马太5:39)的地步,但前提似乎是神预设了祂的最终审判,亦即报复在于神而不在于人。然而在旧约里,“凡流人血的,他的血也要为人所流,因为人是照天主的肖像造的。”(创9:6)对此我的理解充满了矛盾,一方面警惕自以为义的“替天行道”,另一方面对实质正义的渴望又在暗中呼唤快意恩仇的惩恶扬善。

所以接下来那些残酷无比却又行云流水般的打斗,便看得顺理成章、酣畅淋漓。

一切都结束之后,精疲力尽的车泰锡以为女孩已死,怀着无限愧疚试图自杀——包括自己未出世的孩子,他已经丧失了两次拯救的机会。然而女孩及时出现,完成了一场用无数鲜血祭奠的心灵救赎。

即使成就了上帝的使命,泰锡同样必须接受地上法律的制裁。这是现代电影与武侠小说的重要区别。

隔壁大叔,我们在现实里面找不到一位如此武艺高强又有恻隐之心的隔壁大叔。爱因斯坦也说过,爱与力,常常无法结合。但大叔不存在,不意味着莅临在他身上的慈悲与威力不存在。我们每个人都渴望在各自的困境里能够有人仗义相助,这不是英雄主义,仅是对公义的卑微诉求。是什么在回应这种卑微的诉求?

还有一个问题,为何几乎所有电影、文学作品的结尾都要惩恶扬善?这不是陈腐、过时的大团圆结局么?

不是,庸俗大团圆是轻而易举地消解苦难与矛盾,而真正有力量的结尾是直面苦难与矛盾的同时,给出希望。即使如《色戒》,特务头目并没有被暗杀,但有心的观众都知道,他被黑暗所淹没,已是虽生犹死。那电影里面没有一个无罪的人,不择手段者会被同样不择手段的人毁灭。但是,希望仍然闪现在王佳芝与特务头目昙花一现般的乱世畸恋里。希望未必等于“扬善”,因为我们实在不知道对谁而言什么能够称为善,但我们大约都能知道恶是什么:那些威胁我们的宪法权利的东西,基本上都是恶的。那些威胁我们的消极自由的东西,也基本都是恶的。法律是我们衡量善恶的最低标准,但依然有更高的标准衡量法律本身的善恶。在那些顾及法律又超越法律的地方,我们需要信仰和希望。过去,阶级斗争的狂乱、暴力与荒谬缘于对法律本身的极端漠视,但抛弃那套“中间物信仰”的低劣的善恶标准,不等于阶级本身、阶级歧视就从此消失了。一旦我们走入善恶的虚无境地,迎接我们的将是存在的荒寒深渊。

极少有人能够承受得了缺乏任何拯救力量的艺术作品。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惩恶”之结局几乎是人类艺术文化之中的一个普遍性现象;对不义的愤怒,依然是人类情感共鸣一个隐秘的共通符码。宗教哲学家马丁.布伯(MartinBuber)在《我与你》中说:“坦诚表露其仇恨之人,比起无所爱亦无所恨者,更接近关系。”他所说的关系,乃指“我-你”的原初、整全关系。这个时侯,我们才能深刻理解,即使平时不好意思说出口,但在内心为何会对一个古老的成语——“疾恶如仇”心怀敬意。

展开阅读全文

《活着》观后感

全文共 975 字

+ 加入清单

虽然张艺谋凭借《活着》彻彻底底火了一把,但是与这部电影相比我更倾心于余华的原著小说。张艺谋与余华相比缺乏了点对于艺术的忠诚和坚持,结尾显得有些献媚观众,而余华的原著小说则是彻头彻尾的艺术。

初中读《活着》,觉得这本书很假,故事太不合逻辑了,为什么这一个好好的家庭要接二连三的遭受命运的苦难呢,而且灾难每次都来的那么突然那么赤裸。一次又一次的打击甚至不给读者留下一丝悲伤的空间,这种挤压的感觉令人近乎窒息,直到最后,一人一牛艰难地顽强地生活着,书中描绘的那背影是如此的悲伤又如此的坚韧。

高中读《活着》,觉得这本书很真。那些不符合逻辑的故事其实就是将生活放大夸张后的产物,人生就是那样,总要去不断地承受生活抑或应该称其为命运所给予的一次次历练。只是那时候还天真,根本不明白那些挫折的意义和重量,总以为“扼住命运的咽喉”是我听过最经典的话语,经常信口开河地去跟同学朋友们讲“挫折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惧怕挫折,敢于直面人生挑战命运的人才是男人”,最大的感想就是福贵的懦弱和妥协(实际上可能当时自己都不知道妥协是个什么概念),叛逆的青春在现在想起是多么的激情,同时也是那么荒诞。

现在读《活着》,不会再将它当成一本书,因为我清晰的看到这就是生活最真实的面目,不虚假也不夸张,而且是对生活不施脂粉的忠诚。当你通过电视荧幕看到亿万人瞬间被大地无情的震吼所吞噬的时候,会明白生命到底有多么脆弱不堪。当你目睹身边生活着的朋友在阳光明媚的早晨瞬间被汽车撞飞的时候,会记住命运是多么乖张无常。当你知道那些不幸的家庭因为灾难一蹶不振又屡遭不幸的时候,会理解雪上加霜这个成语居然如此残酷不仁。当再次读到一人一牛俩“福贵”相扶相持的背影时,才真正明白“活着”二字的重量。

为什么活着是个沉重的问题,这个疑问也远不是一个还未真正接触社会的青涩学子能解答的。生活由幸福和磨难构成,一喜一悲二元对立但又力量不均,这种失衡让生命不再轻灵。上了年纪的前辈时常告诫说“生活就是经受住一次次打击”,有了点觉悟的知识分子怒骂道“贝多芬要与命运搏斗那是一句屁话”。活着就要承受生活的担子,活在当下就要去直面自己生命中的一次又一次挫折。因为《活着》,懂得了生活的本真即为坚强地接受和坚韧地面对;因为活着,懂得了要活得真实,抓住当下,尽量不留自己遗憾,下一秒钟发生什么无人知晓,但这一秒钟的风景要看得彻底。

展开阅读全文

《新地雷战神勇小子》观后感500字

全文共 521 字

+ 加入清单

新地雷战神勇小子》是一部非常好看的电影,它把搞笑、深情、悲伤全部融合了进去。电影的主人公麦包用勇敢、聪明打败了日本鬼子。

电影谢了小麦包被日本人抓走了,又幸运的碰到了中国派到日本的卧底,三冬。他们勇敢冲过一关又一关。有一次日本要来打中国,中国不知道,小麦包很着急,在迫在眉睫的情况下,麦包机灵一动,想出:明天大家玩游戏时,我不玩,来烤鸡,弄出很多烟雾。自己带上氧气面罩了。然后把天窗一开一关,一开一关,用这种奇特的方法,给村里人送信,让他们做好准备。

第二次,日本派来了扫雷专家,麦包很怕,但很快,他又有办法,他用日本人的铁帽子相互敲击出各种不同的声音,给村里人传送信息。

第三次,麦包发现日本组长发现了有卧底,小麦包为了回国,有了主意,他趁机把点燃的香烟扔进日本的军火库里,然后假装去救火,进去后,用西红柿吧嘴边上涂红,装作受伤了,消除了日本人对他的怀疑。

最后,他们回祖国时,发现了小秘密,三秦是日本派到中国来的卧底。三秦接到组长的命令杀了麦包。三秦用了很多办法,但是杀不了麦包。后来,日本来了几辆坦克,但麦包用勇敢,聪明,救了自己一命,也救了中国一命。

看了《新地雷战神勇小子》,我要向麦包学习,勇敢面对一切,什么事情要冷静,积极面对一切难题。

展开阅读全文

感动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401 字

+ 加入清单

作者:李佳怡

今天下午,我们观看了《感动中国》学校播放的是前一年2016

年,里面有,孙家栋:两弹一星设计,少年勤学中年担当,你是国家的桥梁。王峰:三次入火场救人。支月英:三十六年的山里教师的守候。秦玥飞:高材生村官,真心为老百姓做事,“黑土麦田的创办者”。张超:航空母舰战斗飞行机飞行员,“4。4秒的思考,仍是国家财富”。

李万军:精准焊工技术,打造走向世界的高铁。梁益建:颈椎骨科医生,(打开被折叠的人生。)郭小平:红丝带学校,校长(为艾滋病孩子重实人生)阿布列林,阿布列孜:“铁面包公”守望使命。潘伟健:量子卫星研究院,院士。

看了感动中国,我们忍不住地赞叹,本来我们都很想哭但是看到电视上他们说道坚强两个字以后,我们就忍着了眼泪,我们为了坚强做什么是都不哭,后来《感动中国》看完了,我们就有序的排着队去吃饭,我们吃完晚饭以后就做到位置上打写小练笔,我们要打写的是《感动中国》,我们打写了好多的感动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急速蜗牛观后感

全文共 487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观看了《极速蜗牛》的3D视频。影片讲述了一只名叫Turbo的菜园小蜗牛,心怀远大抱负,渴望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赛车手,而他的这个梦想遭到了蜗牛族群的嘲笑与唾弃。在一次离奇的意外中,Turbo获得了非凡的能力,就此踏上了不可思议的冒险旅程,并一步步接近了他曾遥不可及的梦想:Turbo参加了“印第500”赛车比赛,并最终取得了冠军。

影片中一句经典台词让我久久回味。“No dream is too big,and no dream eris too

small.”梦想再大也不嫌大,追梦的人再小也不嫌小。意思是说一个人有梦想,那么梦想离你再遥远也不算什么,敢于追求梦想的人再卑微、渺小也是伟大的。一个人有梦想,才会有动力,高远的梦想可以激发一个人生命中所有的潜能,勇敢的去拼搏,奇迹,就会发生在你的身上。有梦想才有希望,有希望才会飞翔。影片中的Turbo是一只非常可爱的、乐观向上的小蜗牛,它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比如在比赛即将结束时,Turbo在失去了超能力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完成了比赛。我想今后我在遇到困难与挫折时,也决不轻言放弃,努力去实现我人生的大大小小的梦想。

展开阅读全文

2024开学第一课观后感500字

全文共 639 字

+ 加入清单

假期结束,又来到了学生们期待已久的开学开学季了,每年一到开学这一天,央视频道就会随着学生们的开学而播出开学第一课这个公益节目,开学第一课是中小学生们每年必看的节目之一,每年的演讲主题都是根据当下的热点时讯进行播出,而今年的热点主题是“_”。同时还邀请了张桂梅、李宏塔、杨利伟、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巩立姣、杨倩、李亚中、彭洁、谢兴昌、何晓莉、厦门大学研究生支教团、都尔汗·拉齐尼、拉迪尔·拉齐等嘉宾给我们进行了精彩的演讲。

今晚,《开学第一课》第一篇章以“理想是火,点燃革命热血”为主题,嘉宾演讲的故事让我非常的记忆深刻,我们从小就知道,爱国是我们的使命和责任,特别是我们作为新一代的青年,从小树立自己的理想,才能更好的为祖国发展做准备。如今,我们大家都生活在一个先辈为国捐躯、自强不息打拼下来的和平年代里,正是因为有先辈英雄们的敢于拼搏、艰苦奋斗的精神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作为学生,应该传承和发扬他们的精神,学习他们身上的优良品质,向他们一样,找到自己的人生理想,为自己的理想奋斗和付出,如今,爱国的表现不再是为国捐躯,爱国还有很多种方式,比如像推进科学发展的科学家,传授知识的教师,保护环境的环卫工人,还有在运动会上为国争光的运动员,他们身上的拼搏精神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目标。

看完开学第一课让我明白了,目前的我作为一名学生,最重要的就是完成好自己的学业,树立远大的理想目标,认真读书,不断为理想而奋斗,为理想点亮自己的未来,为以后的科学发展不断提升个人的知识储备。

展开阅读全文

《南京 南京》观后感

全文共 552 字

+ 加入清单

昨天,我和妈妈一起去萧山电影院看了《南京!南京!》。看完这部电影后,我的心情格外悲伤和沉重。

电影讲了日本欺负我们中国的事情。

电影首先讲了日本军队用大炮轰炸南京城,然后攻入南京城门。日本军在一间大房子里发现了很多中国人,中国人都害怕得举起双手投降,一个小女孩看见大家都举起手,也跟着举起手来。日本军官看见这么多中国人,心里也很害怕,偷偷地叫一个士兵去外面找援兵。

援兵到来后,日本军队开始了对南京人的大屠杀。他们用机关枪扫射,用火烧,挖坑活埋,用水淹。很快,南京城里全是尸体,血流成河。看到这里,我的心情既难过,又气愤,真想把日本人一脚踢到天上去!

日本人闯入难民营,让他们交出一百个女人去做慰安妇,否则就要毁灭难民营。一个很漂亮的妓女首先举起了手,说:“我去!”接着,一个个女人举起手。她们为了很多人的生命,牺牲了自己。后来,这一百个女人只回来了五六个,其它的都被强奸而死。

日本军队当中,有一个有良知的人,他叫角川。他不跟日本兵一起杀人,而是偷偷地帮助中国人。最后,南京城里只剩下了两个人,大人叫老赵,小孩叫小豆子。他们本来被绑着,准备枪毙的,角川让他的士兵放了他俩,然后举起枪自杀了。

老赵和小豆子开心地摘下蒲公英,一起吹飞了蒲公英的种子。我想,这些种子到了明年春天,还会发芽、开花的!这说明:中国还有希望!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