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观后感

观后感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观后感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观后感问题。

分享

浏览

14904

作文

34232

信仰观后感

全文共 1651 字

+ 加入清单

“生命,需要一个支点,正因生命很脆弱。生命一经有了支点,就会强劲起来,就会挺拔和旺盛起来。”信仰是党员干部最基础、最重要、最给力的“生命支点”。共产党人的信仰之灯长明,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党的事业才能不断创造辉煌。

近日,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纪录片生动的故事、先进的典型、感人的细节,触动着、启示着、鼓舞着每一名党员干部,又一次夯实了他们的“生命支点”。

信仰,于民族是凝聚民心的精神,于政党是政党精神的旗帜,于国家是国家意志的核心。于人,则是人生行为的支柱,是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持有。无论哪个时代、哪个社会,每个人都会有着自己这样或那样的信仰,有的信神,有的信佛,有的信教,可谓五花八门、名目繁多。

共产党人从来不缺少信仰。共产党人是无神论者,当然不会信仰那些神灵尤物。共产党人有着人类最崇高的信仰,那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这种信仰是共产党人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反映,是共产党人先进性的思想基础,是战胜艰难险阻的强大动力和精神支柱。无论是在战争年代的牺牲,还是在建设时期的奉献、在平淡工作的坚守,都是他们对信仰的真实写照。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用不一样的行动诠释着共产党人坚定信仰、践行信仰的共同主题。

然而,在价值多元化、社会物质化、经济市场化的这天,有些人迷失了信仰。近年来,一些党员干部在金钱、权力、美色等糖衣炮弹的诱惑下相继“落马”。当他们身陷囹圄之时,都会在忏悔书中写到,由于自己放松了学习和思想改造致使理想信念淡化,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偏差,最终导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这些党员干部迟到的忏悔,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他们的变质是从信仰缺失开始的。失去了应有的信仰,就如失去灵魂的躯体,如行尸走兽。他们的失足,也足以让每一位党员干部自警自省。

支点一:信仰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人无信不立,党无信不诚。《信仰》故事中的革命先烈之因此永垂不朽、成为人们的精神偶像,就在于他们对信仰的赤诚,甚至为了信仰能够牺牲一切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他们用信仰立身做事,可歌可欧。为官先要做人。党员干部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首先就要立身正。身正最根本的是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从焦裕禄到杨善洲,从孔繁森到王彦生,支撑一代代优秀共产党人辉煌人生的正是坚定的理想信念。而一些干部之因此犯错误,恰恰是正因内心深处的理想信念出了偏差。共产党人只能一个心眼,一心向着党,向着社会主义,向着共产主义,决不能搞“三心二意”,否则,就会出问题,甚至步入迷途走向犯罪。

支点二:信仰是干事创业的力量源泉。人无信不力。人的力量的强大并不来自于强健的体魄,而是来自坚强的信仰。《信仰》故事中的主人翁之因此能够带领人民群众,创造一个又一个的丰功伟绩,关键在于他们用自己的信仰感染别人,用自己的行动带领别人,积聚一切向上向善的力量,产生了共产党人信仰的“云效应”。然而现实中,有些领导干部没有群众效应,说话无人听、办事无人跟,究其原因,就在于自身信仰出了问题,得不到人民群众的认同。因而,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务必坚定信仰,释放信仰的热量和能量,传递、倍增、扎根信仰的巨大力量,构成上下干事创业的蓬勃生机。

支点三:信仰是价值取向的平衡点。人活着就要有个价值取向。没有信仰,价值取向就会偏离。党员干部不是神仙,作为“社会人”存在,也会有物质利益需求。如果信仰不坚定,就会在思想上左右摇摆,进而抵挡不住各种诱惑。当前,大多数共产党员的信仰是坚定的,理想是崇高的。但是,也有一些党员干部道德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滋生和膨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归根结底还是信仰模糊、信仰缺失所致。

人生如屋,信仰如柱。坚定信仰,是党员干部义不容辞的职责。《信仰》是一面镜子,将激励着每一个人奋力前行。生命也许短暂而脆弱。“为了信仰奋斗终身”。在生命的长度、宽度和厚度之间,我们不放下长度,但是更要拓展宽度、增加厚度,让生命支点更加坚实,让生命轨迹更加完美。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专题作文

闪闪的红星观后感

全文共 394 字

+ 加入清单

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闪闪暖胸怀……”今天,我在学校看完了这部经典电影——闪闪的红星。过了许久,我的脑海中依然回荡着这熟悉、振奋人心的旋律。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小男孩——潘冬子与村里的坏人胡汉三英勇战斗的故事。潘冬子从小就有爱国主义思想,当红军因缺盐而陷入困境时,他不怕寒冷,把盐溶化在棉衣中,成功的使红军远离困难。我十分敬佩他。

这部电影有两处使我印象深刻。一是潘冬子的爸爸光荣负伤,在拔出子弹时,潘队长把仅有的一小瓶麻醉药留给其他战友,自己却咬紧牙关,挺了过去。潘队长的汗珠大滴大滴地落下来,就在那一刻,冬子发誓要打败敌人,为流过血的红军。我们要像潘队长学习,无论有多大的困难,都要咬牙挺过去。不出一声抱怨。

二是潘冬子的母亲成了党员后,为了掩护群众,不让群众吃亏,而牺牲了自己。我们要学习她舍己为人的精神。

闪闪的红星永远会印在我的脑海中,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为祖国做出巨大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探险电影《绿色大冒险》观后感

全文共 855 字

+ 加入清单

暑假我看了一部关于探险电影,就是《绿色大冒险》,这部电影讲述的是:小雨因为妈妈没有陪她过12岁生日,非常生气,于是叛逆的小雨决定去找妈妈问个明白,却在途中被天地公司的老板——昆总误传到了神秘的绿林星球。小雨到了绿林星球,遇上了一只恐龙,危机时候布勒救了她并把她带回了孙博士家。小雨因为不想被孙博士送回地球,于是两人决定第二天去下层森林探险。第二天,他们偷偷搭上了孙博士去下层森林的“机械蜘蛛”。布勒和小雨在下层森林遇到了来自树精部落寻找布勒的图勒和穆勒。当布勒知道自己就是孙博士寻找多年的智慧树种时,他无比的伤心,生气的跑了,小雨也跟了上去。孙博士用“机械蜘蛛”把穆勒抓走了,把它带回实验室提取新基因。小雨和布勒、图勒为了营救穆勒,决定一起去找孙博士。当他们来了孙博士,发现邪恶的昆总也在那里。当昆总将新基因拿到手时,便驾驶着“天地三号”要把这些知道内幕的人都除掉。聪明的小雨用自己的智慧把“天地三号”压住。此时,小雨的妈妈来了,用冷冻弹将昆总连同“天地三号”一起冰冻,小雨拿着制动芯片插入天地三号,但岩石塌了下来,“天地三号”也掉了下去。千钧一发,小雨用孙博士送给布勒的刀插在岩石上,保住了性命。当妈妈用她那有力的手臂将小雨从悬崖边救起时,两人紧紧相拥。小雨的妈妈保证小雨的生日都会一起陪她过。此刻的小雨也知道了妈妈是最最疼爱自己的人。

小雨、布勒他们是好样的,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精诚团结,用集体的智慧、勇气战胜了邪恶。但是,我也觉得小雨太过任性了,妈妈只是因为工作暂时忘记了自己的生日,作为女儿,应该要理解妈妈的难处,也要给妈妈解释的机会。不能因为和妈妈赌气而离家出走,这样只会给家人和自己带来伤害,也会给坏人有机可图。人都会有自己不得已的苦衷,也会有犯错的时候,要学会用包容的心去理解,只有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与理解。

最感人的是小雨的妈妈不顾自身安危将悬崖边小雨奋力救上来的那一刻,让我感觉到了母爱的伟大。天下没有不爱自己子女的父母。我一定要好好听话,认真学习,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展开阅读全文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全文共 488 字

+ 加入清单

在每个人生命的最初,父母都是爱的起点,也是爱的教育的起点。看了《开学第一课》后,我更有深刻的体会。

《开学第一课》的主题分为孝、礼、爱、强这四节课,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爱”的主讲人——秦勇……

昨天,还是黑豹乐队主唱的秦勇,在今天已经是他的儿子“大珍珠”的“父王”了。他说,1996年大珍珠出生了,然而没有想到的是,四年后,大珍珠被诊断出“重度感失调症”,很长一段时间大珍珠不会说话,对周围的一切漠不关心,秦勇感到天快塌下来了,秦勇说,“既然改变不了过去,那就用爱改变将来的样子。”

秦勇努力当好大珍珠的父亲并不容易,仅系鞋带这个简单的工作就需要比别的孩子多几千倍的时间……得知骑自行车是对感官协调能力最好的训练,秦勇陪着儿子开始了漫长的练习,当大珍珠终于可以稳稳地坐上自行车骑上一小段时,向来坚强的秦勇也忍不住落下了男儿泪,“从那天起我就坚信,他什么都可以学会。”

启蒙我们的人有很多:我们的同学,精心栽培我们的老师……但是,还有两位一直守护在我们身边的人——父母。

父母用他们对我们的爱教会我们要尊敬长辈,孝敬长辈……而我们也应该用我们的爱来孝敬父母,报答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

展开阅读全文

我在故宫修文物观后感

全文共 1173 字

+ 加入清单

还是浏览新闻的时候看到了《我在故宫修文物》的介绍,后来又看到其他人的推荐,然后在我没剧追的时候想着去瞟两眼。但是看了,哪儿只是瞟两眼的事情啊,三集看完,意犹未尽。纪录片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传家》《旗袍》《舌尖上的中国》《互联网时代》,现在又多了个《我在故宫修文物》。

有人说那是最好的一个职业,工作在中国地价最贵的地方,接触的是有上百年甚至上千年历史的国宝,工作要求是朝九晚五,下午五点一定要下班,不能加班。因为五点以后人的注意力不集中,光线不好。 还有人说它就是故宫的招聘宣传片。看完三集不能忘记的是,钟表组的王师傅修理钟表的时候专注的神情,逛展馆的时候看到自己花费大半年修复的钟表呆呆的在橱窗里不能动的时候的伤心,还有想起自己快要退休不能再修可称为臻品的钟表文物时的落寞。王津师傅带着徒弟去参加钟表届的博览会,一个大叔向王师傅展示他收藏的怀表一直强调自己的表是伊丽莎白女王送给其女儿的礼物时,王师傅那看透世事的笑容。半集纪录片让人看到了一个钟表工匠传承着的中国匠人精神,认真,负责,儒雅,内敛。所以王师傅已经成了很多很多人的男神。

还有 陶瓷组中央美术学院毕业的学霸美女,看她就知道了什么叫胜在气质。她骑着自行车走在故宫院墙里面时,旁白道:上一个这样做的人是溥仪。

还有木工组去打杏子,拿着盖过文物的纸去接故宫里面长熟的杏子。故宫院里面的猫,老师傅开过每天必经的七道院墙门给这些野猫喂猫粮,据讲这些猫是宫廷御猫的后代。几百年的时光,一个王朝覆灭了,曾经壁垒森严无比辉煌的宫殿成了人们游玩时候的去处,曾经的贵人现在也不知在何方,一直守着故宫的竟然是这群猫。

书画组的师傅又幽默又乐观又懂得生活,工作闲暇之余还会弹弹吉他。看着自己最满意的作品感觉无比自豪,看着自己的徒弟感觉后继有人自己就很幸福。曾经的前辈冯忠莲先生花费十年临摹了《清明上河图》,现在她的那幅《清明上河图》也成了一件国宝。他们看着面前书画的修复痕迹就可以看出上一个修复这幅画的人有什么样品性甚至什么样的相貌,他们在和历史对话。修复曾经的画绢,通过现代的高科技仪器看到了曾经修复过的部分和原画材质明显的区别,师傅开玩笑说,这个匠人把画修成这样,被皇上发现那肯定要砍头的。不知道是百年前的哪个年前的匠人让现在的仪器找出了不认真工作的证据。

看到最后,有一句话,中国是需要这样的匠人精神的。故宫修复技艺的传承一直是师徒制,虽然现在有了正规高校毕业的年轻人但是他们进入故宫以后还是要重复一遍他们的前辈经历过的所有程序与考验。中国的现代教育学过俄国学美国,为了和时代接轨为了发展科技文明,我们总是想找到最好的教育方式。我上过了13年的学,从小到大的老师粗略一算有了五六十位了吧,只讲数学,老师的数目一双手也数不过来了。 想到了电影《师傅》里面的一句话:他学会之后,敬我如敬神。这就是技艺和传承的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谢霆锋电影决战食神观后感

全文共 1209 字

+ 加入清单

谢霆锋用一碗面来诠释爱的定义,小时候含泪吃下父亲的面,是长长的离别,长大后亲手为父亲下了一碗面,吃到的是认同和感动。

抚摸三下是山东人,从小就吃面,有人说,一个人对于美食味觉的偏爱,就三四岁的时候就会养成了一种习惯,一辈子吃到的最美味道,就是家乡的美味。想要改变这种味觉,大慨只有通过名厨的妙笔生花,把那些看似很复杂的工序和理料,精中选精,做出一道高品质的菜肴,所有人都能吃出好来,但唯独吃不出来的,就是家乡的味道。

就像谢霆锋在《决战食神》里的一句坦言,家常菜是有温度的,而西餐是冰冷的。

谢霆锋最终能够站在食神对决的PK台上,绝地反击,笑傲群雄,最应该感谢的是师傅,而这师傅的饰演者是葛优,葛优把大把大把的数教用自己颇为个性张扬的台词轻描淡写的说出,颇有点问大师的段子。他猜对了沿途遇到小和尚手中馒头的面粉出处和蒸的火候,但却没有猜中这小和尚亲手蒸出来的感受,这大慨就是人赋予美食的最高境界,也是美食化腐朽为神奇感给人回味无穷的最大魅力所在。

葛优吃过的馒头和谢霆锋下的面淋漓尽致的诠释了食神的最高境界,那就是用心。原来,美食不仅仅是能够填饱人的胃,也能够带给人感动,达到精神上的富足。

会做菜的男人或多或少都懂一些生活的哲学,情商都不低,所以才性感,《决战食神》用美食的博大精深去诠释细腻柔情的男人味,葛优四两拨千斤,刻画出来的是道骨仙风,谢霆锋用心做菜,和他的美食节目完美的融为一体,表现出来的尽是好男人形象。好吃不过谢霆锋下的一碗面,吃货必看。

叶伟民导演把一部关于美食的电影,按照武侠的方式描述,仿佛大厨站在江湖,总会身不由己。而做菜的技术手法,仿佛是武功的修炼,需要的不仅是钻研,还有一定境界之后的升华。同样,美食的对垒更像是舞林争霸,每个人都使出看家本领,期待被认同。正是有这样的形意和内涵,才让人觉得这部电影很有意思,也非常有趣味。

传统文化接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是坚持还是创新,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但影片也给出了自己的一个答案,传统肯定是要坚守,仿佛也是向那些坚守传统的人的一份致敬。当然,坚守传统的同时,也要合利的吸收到国际上最先进最流行的元素,合理吸收,达到一种和谐共存。谢霆锋饰演的高天赐之所以输给三星少主厨,就是因为他本身的不修边幅,这种小细节,所以,传统本身是不缺少技术和手艺的,重要的是需要好好包装。

中西餐淋漓尽致的表演,做法和刀工的展示,烹饪和摆盘的呈现,都非常精准的让人看到了美食从厨房到心头的最高享受。对于吃货来说,看这部影片,不仅可以看到明星们最丰富立体的表演,同样也可以看到如火纯青的美味佳肴的制作,不得不说,达到了精神和味蕾的双重感知。

影片通过父子之间的代沟,师傅之间的情谊,中西方对于美食理解的冲突,以及现实中情与爱的戏剧转折,让人看到了美食背后更多的故事。这是一种利益的博弈,更是一种回归传统的致敬。再美的美味,也抵不过一碗面,大慨道出来了很多华人内心的那份根,情怀,故土和家园。

展开阅读全文

《同上一堂课:我们的价值观》专题电视课堂节目观后感

全文共 766 字

+ 加入清单

为进一步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根据《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等关于在全省高校开展“我们的价值观”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通知》精神和湖北省教育厅的有关安排,3月2日上午10点到11点,我院组织60余名学生在科技楼814开展了“同上一堂课:我们的价值观”的活动,聆听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党委副书记徐川,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教授邓鹤翔,以及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史铁林讲授“价值观的力量”。

为了确保此次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学校团委充分重视,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指派专人负责,明确任务分工,确保活动按时、高质量进行。活动组织全体学生观看了《同上一堂课:我们的价值观》的视频。视频中,首先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党委副书记徐川的“信仰=人生价值,信仰=力量”人生信仰,再到邓鹤翔教授的“兴趣是实现理想的催化剂”扎实根基,最后是史铁林教授的“人心齐泰山移”团队精神,详细为我们解读了核心价值观及发挥的独特作用,重点分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及当代青年大学生如何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浅出的现场讲解,生动鲜明的历史画面,感染了在座的每一个人。

视频观看完毕后,学生代表团围绕“我们的价值观”的内容开展了互动,畅谈观后感。三位教授旁征博引、立意高远、视野开阔,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青年大学生责任担当这一主题进行了很有说服力的阐述,使我们明白价值观不是外在于我们的、与我们无关的宏大叙事,而是与我们每个人成长发展紧密相关的事情,我们每个人不是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旁观者,而是当事者,收益者,我们要承担起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国家、民族振兴的进程中,实现自己的幸福!参加活动的学生表示此次教学活动形式新颖有效,内容贴合实际,讲解深入透彻,印象深刻。

展开阅读全文

爆笑喜剧《不许动》观后感

全文共 254 字

+ 加入清单

一部由四川本土著名笑星赵亮和日本明星矢野浩二以及多位四川巴蜀笑星联袂主演的抗战大戏《不许动》,在大邑县安仁镇建川博物馆壮士广场举行了开机仪式。

该片总制片人赵严,导演杨林、出品人杨睿敏,建川博物馆有关负责人,率杜珏、卓玛、陈吉彬、罗二娃等20多位演员亮相。一直在北京拍片的川籍笑星赵亮说:“今年中国电影市场非常红火,四川本土电影也要趁热打铁,不能落后。

我和矢野浩二会努力拍戏。不会拍成神剧,雷人戏。一定要拍得真实精彩搞笑,把川军抗日的精神拍出来,拍成令人开怀大笑的好电影!相信《不许动》票房一定会在全国大卖!”

展开阅读全文

镜子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242 字

+ 加入清单

之所以取名《镜子》,是因为“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而家庭更是社会的一面镜子”,总导演、央视《天网》栏目制片人卢钊凯说。

纪录片只有三集,一共90分钟,央视社会与法频道花了10年策划、两年摄制。

内容很简单:三个家庭因孩子辍学而陷入困境,父母们无奈将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学校接受“改造”,却意外地让自己接受了一次触及灵魂的启蒙教育。简单的内容却反映了不简单的问题。

片子的第一集展现了孩子被强制入学的过程,第二集讲述孩子与父母分别上课的情况,第三集交代了课程结束后,父母和孩子回家后的表现及近况。

展开阅读全文

干警观看专题片《只有进行时》观后感

全文共 287 字

+ 加入清单

由宁夏纪委监察厅和宁夏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的3集大型电视专题片只有进行时》于6月2日起,连续3天每晚8时25分在宁夏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播出。

该专题片集中展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中央和中央纪委的总体要求,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持之以恒抓作风、重拳出击惩贪腐、强力问责促担当,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工作成效,同时也彰显了自治区党委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自信和决心。

3集专题片分别为《民心所向》《重拳惩腐》《责任与担当》。片中剖析了多个违纪违法党员领导干部典型案例,警示教育广大党员领导干部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筑牢理想信念根基。

展开阅读全文

于丹人生之道观后感

全文共 1999 字

+ 加入清单

人生的路上, 当你孤独寂寞,不如探寻爱的真谛; 当你苦闷彷徨,不如换一个角度看人生; 当你在失败中叹息,不如另辟蹊径,重整旗鼓。 下面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了于丹人生之道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近观看了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确实值得一看。想起以前读中学的时候,我背会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不在其位,不某其政”“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等朗朗上口的句子,可自问心里对这些话的理解却是肤浅和随意的。但是当我观看看了于丹教授《论语》心得之后,我知道了孔夫子的伟大,让人受益匪浅。

或许,迷茫中的你我,会不经意从中得到一些启示和帮助。

社会现象一:这部曾被誉为治国之本的《论语》,对于我们现代社会,现代人的生活,还有什么实际意义吗?

社会现象二:它今天还能启发我们的心智吗?还能对我们今天的心灵产生触动吗?

社会现象三:五四所反对的孔子,是历代封建统治者树立的起来的精神偶像“大成至圣先师”,是束缚人们数千年之久吃人的封建礼教,是为封建统治者服务的三纲五常。为什么高中语文课本仍然选取大量的语录呢?我们大部分学生真的不明白为什么要学习它?

一、《论语》是一份快乐秘诀。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显然在提高,但是许多人却越来越不满了。因为他看到周围总还有乍富的阶层,总还有让自己不平衡的事物。孔夫子能够教给我们的快乐秘诀,就是如何去找到你内心的安宁。在《论语》中,孔夫子告诉他的学生应该如何去寻找生活中的快乐。子贡曾经问老师:“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假如一个人很贫贱,但他不向富人谄媚;一个人很富贵,但他不傲气凌人。这怎么样?老师说,这很不错。但还不够。还有一个更高的境界,叫做“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更高的境界是,一个人不仅安于贫贱,不谄媚求人,而且他的内心有一种清亮的欢乐,不会被贫困的生活所剥夺,也不会因富贵而骄奢,他依然是内心快乐富足、彬彬有礼的君子。一个人不被富足的生活蛊惑,又能在贫贱中保持做人的尊严和内心的快乐。这样一种儒家思想传承下来,使我们历史上又出现了很多内心富足的君子。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就是其中之一。所以一部《论语》会让人学会满足,学会快乐,你说它对于我们的现代社会,现代人的生活有无意义?

二、《论语》是提升人格尊严的法宝。孔子特别强调做事情的分寸,“过”和“不及”都是要尽力避免的。孔子提倡仁爱,但他并不认为应当以丧失原则的仁爱之心去宽宥所有人的过失。有人问他:“以德报怨,何如?”孔子的回答是:“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孔子给出的答案乍听有点出乎意料,其实这正是孔子告诉我们的处世的分寸。孔夫子在这里提倡的是一种人生的效率和人格的尊严。孔夫子就是告诉我们,要把有限的情感,有限的才华,留在最应该使用的地方。今天我们都在说避免资源的浪费,却忽视了心灵的荒芜和自身生命能量的浪费。孔子很重视日常生活中的礼节。当做官的人,穿丧服的人,还有盲人路过他面前,他一定要站起来;如果他要从这些人面前经过,他就小步快走,这表示对这些人的一种尊敬。对有官位的人,应该表示尊敬;对身上戴孝的人,他们是遭遇不幸者,也应该表示尊敬。对盲人,用今天的话来说,叫“弱势群体”,更应该表示尊敬。这就是一种礼仪,这就是对人的一种尊重。孔夫子在其他场合也是这么做的。孔子的学生子路曾经问他的老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君子。孔子告诉他:“修己以敬。”好好修炼自己,保持着严肃恭敬的态度。

子路一听,又追问:“如斯而已乎?”这样就行了吗?孔子又补充了一点说:“修己以安人。”修炼好自己的前提下,再想法让别人安乐。子路显然还不满足,又追问:“如斯而已乎?”孔子又补充:“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修炼自己,并让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像尧、舜这样的圣贤之君还发愁在这件事情上没有做好呢。做到这一点,难道还不够君子吗?孔子告诉我们的,首先是如何做最好的自己。“修身”是对家国、对社会负责任的第一前提。孔子和弟子力争做“最好的自己”,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履行对家国、对社会的责任。别人曾问子路:你的老师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子路没有回答。孔子后来对子路说,你为什么不这样回答呢:“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当我发愤用功的时候,我可以忘了吃饭;当我快乐欢喜的时候,我会忘了忧愁。在这样一个行所当行、乐所当乐的过程中,不知道我的生命已经垂垂老矣。这是孔子的写照,也是中国知识分子追求理想人格的一个写照。你说《论语》今天还能启发我们的心智吗?还能对我们今天的心灵产生触动吗?

既然前两个问题已经解决,那么第三个还需要回答吗?所以说学习《论语》可以拓宽我们学生的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促使我们思考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提高文化素养,启发和引导陶冶身心、涵养德性,使人格健全地发展。我们当然要认真的学习,仔细的思考,努力的实践。“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展开阅读全文

《幸福人生》观后感

全文共 941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应儿子班主任老师的要求,写一篇《幸福人生》的观后感。观看完孙云晓教授的课程之后,有一些自己的感想和感受。

首先,我在想什么是幸福人生,我自己对现在的生活感到幸福吗?我自己对目前的现状感到满意吗?——为什么要这么问呢?我是想说,如果想让孩子觉得幸福,或者说让孩子将来幸福,首先他/她的生活环境很重要,他们必须要生活在和睦的家庭里,要有爱他们的父母,更主要的是他们的父母自身是觉得自己是幸福的,才能够把这份幸福感传承到孩子身上。如果父母本身都觉得自己不幸福,对周围对社会抱怨不断,对眼前的现状不满足,试想一下孩子从小就感受到父母的感受,他们将来能幸福吗?——我想答案肯定是不能。当然也许会存在例外的情况。

作为父母对孩子来说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父母必须有正确的三观,如果家长的三观不正,那么很容易影响或者导致孩子没有正确的三观,那么孩子就不可能会有幸福人生。

再有我们需要与孩子有一个良好的亲子关系。那么,这种关系是怎么来的呢,根据孩子的高度来跟孩子交流,我们经常能够听到蹲下身子跟孩子说话,但是往往我们是做不到的,就算是能够做到蹲下身子,而我们家长的心也是高高在上的,在心里没有把孩子放在一个等同的位置。我们需要了解孩子各个阶段的特征,根据不同特征来养育孩子。

我们还需要做到有效陪伴。什么是有效陪伴呢?不是说孩子在家写作业或者在玩的时候,你就在旁边看手机;孩子让你陪着他玩的时候,你在做家务,让孩子自己玩。而是在孩子的每一个成长阶段都必须做到有效陪伴。比如说学前的孩子,他们可能更多的是需要家长陪着他一起玩,哪怕是玩玩具,都需要家长陪伴到实处,比如说孩子玩积木,很多孩子是自己不会玩的,家长不能够说买完玩具直接扔给孩子就不管了,而是需要把孩子带动起来,教会他怎么玩,这里面包括许多内容,比如说看说明书。

在孩子成长的阶段,需要智慧的父母。上学之后的孩子可能会有许多他们遇到的学校的、班级的或者同学们之间的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家长仔细地聆听,然后给孩子一些合适的建议和意见。

最后,我觉得对于小学生来说,好习惯的培养,更多的在于家校结合,上学前父母的养育方法和家庭的影响,以及上学之后,老师的指导都对孩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的孩子遇到一位好老师也是非常幸运,能够带着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七七事变观后感500字精选

全文共 1178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七七"事变纪念日晚上,我观看了中央电视台6套播放的电影《七七事变》。影片中有几处情景令人刻骨铭心,难以忘怀:

情景之一,时任国民革命军第29军军长的宋哲元之母70大寿之日,日本华北驻屯军派使者送来"国宝"级寿礼瓷瓶。宋母不悦拒纳。宋劝其母,委婉应付,暂收为妥。其母曰:"我没当过官,不知什么是"委婉应付",但我信迷信,我怕死后灵魂进不了祖坟!"旋即起立,当着使者的面,把桌上的寿礼瓷瓶摔得粉碎,怒不可遏。浩然正气,令人起敬。翌日,宋军长召开军事会议宣布:坚决抗战!

情景之二,29军副军长佟麟阁,身先士卒,亲赴一线,他和赵登禹师长对话,佟说,我已准备把家中盖房用的木料做一口棺材,决心以身殉国。赵说,我连棺木都不要,马革裹尸,死又何憾!两位将领心昭天日,抗日战场俩人光荣殉国。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给其举行追悼会,北京现仍有麟阁路、登禹路,以永远彰扬其抗战功勋和为民族捐躯之英雄精神。

情景之三,北平南宛,中日战酣。29军将士大刀挥舞,日寇血肉飞溅,令人痛快。但日军败退,中日军队脱离接触后,日机飞临,炸得中国军队溃不成军,死伤惨重。佟副军长亲自用机枪打飞机,遭飞机炸弹击中血染沙场,情景惨烈,令人愤恨悲伤。

看完电影,我联想起许多。我有幸出生于抗战胜利之后,虽未亲身遭受战争苦难,但小时候曾多次听到母亲和年老人讲述抗战期间的事情。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半年,日寇铁蹄便踏遍了华北,我的故乡韩城的黄河东岸山西便被日军侵占。日军经常隔河打炮,韩城禹门口附近的民房弹痕累累,可恨的日本红头飞机常常在韩城低空盘旋,袭击在田野农耕的和平民众,而中国没有防空能力,任人狂轰滥炸。初则农民十分恐惧,沿河农民纷纷逃进西山,我的祖母、母亲也逃到深山一熟人(父亲的同学)家避难,父亲在同州师范(今大荔师范)上学,祖父在家看家和农耕。万恶的日本鬼子惨无人道地轰炸手无寸铁的农民,让现在70岁以上的老人提起那一段往事仍然咬牙切齿,恨之入骨。我小时侯经黄河岸边去舅舅家,看见过为抗击日寇修筑的钢筋混凝土碉堡。当时年幼,不知叫碉堡,也不知有何用途。渐长,才知是碉堡,是军队筑的,很坚固,大拇指粗的螺纹钢在外裸露着。也看过黄河岸边崖畔上挖的小洞掩体,这些遗迹记述着那段令人心酸的往事。

为什么有4万万5千万民众的泱泱大国竟能任小小日本蹂躏呢?

残酷的历史事实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受欺。所以,现在我们一方面要不忘屈辱历史,永远高唱义勇军进行曲。我以为把该歌曲定为国歌是一个无比英明伟大的决策。另一方面要居安思危,努力发展经济,提高国力特别是国防实力。当今世界仍很不安宁。美帝称霸,想打谁就打谁;日本一些人仍疯狂,叫嚣"入常";""势力抬头,图谋不轨。我们必须提高警惕,百倍戒备,绝不能让以前的悲剧重演,要让所有侵略者和、分子闻风胆寒!努力建设一个富裕、强盛的现代化中国,试看天下谁敢敌!

展开阅读全文

观后感之《蓝风筝》

全文共 2072 字

+ 加入清单

看完了《蓝风筝》,出了一身冷汗。觉得这部片子是比恐怖片更恐怖的。恐怖片知道那些鬼啊神的都是假的,而《蓝风筝》锁讲述的都是真实的时代,真实的发生在身边的故事。这种人折磨人的行为更让我们发指,让人觉得毛骨悚然,在那个年代,说不定下一个被批斗,被折磨致死的就是你!

故事描述的是从1953年抗美援朝结束到1966年文革爆发,北京一个小胡同的一个普通四合院里的一户人家的生死沉浮。在惨烈的一个故事里,却用一个小孩子平稳的,淡定的口气缓缓讲出,就像是小孩子的把戏。这种强烈的对比一下子激发了我浓浓的同情之情和对那段历史的恐惧。从1953年斯大林逝世使铁头的父母林少龙和陈树娟的婚礼推迟了10天开始,一场又一场的悲剧拉开了序幕。幸福的日子从铁头出生后几年就戛然而止,父亲林少龙被打成右派,去改造的时候死去,李叔叔当了新爸爸后没多久也病发身亡。树生的女友朱英因为不愿陪领导跳舞,就被打为反动分子,关入监牢。母亲陈树娟在李叔叔死后又嫁了一个老干部,好日子还没过几天,文革开始,吴雷生被迫害致死,母亲也被抓走了。一个又一个灾难在小小的铁生眼前展开,直到带走他的母亲。那种一点点的蚕食,一点点的折磨在铁头的心灵上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看完了觉得这故事挺玄妙的。《蓝风筝》整个故事有种宿命的感觉,体现在它整个故事的线索很多很杂。

首先是铁头的风筝。片名既为蓝风筝,风筝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风筝第一次出现,是四合院中的孩子卫军站在高高的屋顶上去够一只挂在树杈上的风筝。铁头的生父下班回来说:“别够了,我再给你们糊个新的。”于是铁头的手里就有了一只漂亮的长尾巴风筝。最后一个风筝是铁生带着继父的亲孙女在外面放风筝,妞妞的父亲把风筝挂在了树上,铁头安慰妞妞说:“没事儿,窝再给你糊一个。”可是最后,铁头没能在糊起一个风筝,在母亲被抓走以后,他躺在地上,看着树上千疮百孔的风筝一直飘荡飘荡,默默无语。豆瓣上有人说风筝代表的是脆弱的生命 ,但是我不这么认为。我认为风筝是爱。铁头有父亲的时候,父亲会给他糊风筝,他手里能握住自己的幸福。但是在一次次风筝挂在树上,铁头拿不下来代表他无力守护自己的幸福,只能看着一个又一个亲人,一次又一次的幸福离他而去。

其次是陶马彩和礼单。陶马彩的头在结婚仪式唱歌的时候突然掉下来,这不是一个好兆头,预示了后面的悲剧,不管林少龙怎么用心去补,最终的结果,陶马彩的头还是掉了下来。而当树娟在讲礼单上的人名全逝去且李叔叔也因营养不良去世的时候,免不了觉得有点宿命的感觉。似乎这是冥冥之中都安排好了的,无法排斥与抗拒。

第三个是铁头的灯笼和老头乐。灯笼象征喜庆,同样的在年三十的时候灯笼被烧了,这是一个预兆。而老头乐是铁头的乐子,李叔叔答应帮铁头买老头乐,可是最后也没能实现。导演似乎很乐衷于用那些有些神乎的预兆来表现悲剧,我觉得其根本还是想表现对这场浩劫的无奈,不甘的屈服和愤怒。

还有的是外婆家的桌子。外婆家的桌子似乎承载了片中的人物。从开片树娟结婚全家人坐在桌子边到小舅舅去劳动,林少龙逝去,朱英被拖去坐牢,李叔叔也死了等等,最后一个又一个的离开这张桌子,离开这个家。

最后是那首儿歌。“乌鸦乌鸦在树上 ,乌鸦真能飞 ,乌鸦老了不能飞 ,围着小鸟叫 ,小鸟每天打食回 ,打食回来先喂母 ,自己不吃忍耐着 ,母亲曾经喂过我”……这首歌在片中一共出现四次,每一次都见证了铁头的成长,从咿呀学语的毛头小娃长成一个青少年,但是这首歌也暗示了铁头的母亲,最后铁头躺在地上抬眼看到晃悠悠的蓝风筝,平静的说出继父死了,母亲被打成反革命送去改造,响起了小孩子的咿呀的乌鸦歌,和片中的主题融为一体,除了感叹就是悲凉。

《蓝风筝》除了大量的线索,很多对比与讽刺也是片中的亮点。

房东蓝太太是个老实的好人。为了整风运动,很自觉的合并了铺子,减了租金,整风的人员左右称赞她,但是就是不把地主的帽子给她摘下。为了小儿子回来,蓝太太一点一点的省下面蒸馒头,最后被一锅端走,还得到了讽刺的一句:你放心,烂了我们也不会吃,就是要教育别人。何等讽刺!那个年代的一些人已经分不清道德的标准,他们没有了人性没有了道德的约束,真正的禽兽不如。不仅是蓝太太,铁头的生父就因为上了一下洗手间而被打为右派,这又是何等荒唐!反复看了几遍,觉得片中最大的荒唐对比可以说是结婚的那段。结婚的时候先拜的是毛主席,可是毛主席貌似却没能给他们这个面子去保护这家人的虔诚。一个又一个人被无辜的带走,被残忍的折磨,甚至铁头的父亲要靠紧紧拥抱铁头去获得生存下去的信念。再来,结婚上大家高唱的歌词是说社会主义多么美好,人民生活多么幸福,可是在片中,一切都是悲剧,这让人不忍心再面对,不忍心不去同情和反思这场浩劫带给人们的到底是什么!

影片讲述的年代跨度不长,却让人看完从心底里感到恐惧与寒冷。也许我们现在看到的真相并不是真的,那么我们究竟被蒙蔽了多少?还有什么是值得信任的?还有多少历史是被权贵所掩盖的?《蓝风筝》中最后铁头那纯净却哀伤的眼神让我久久不能忘记,我想,那是一个孩子对上天的发问,对命运的发问,一个孩子心底最深的话语。

展开阅读全文

《我的兄弟姐妹》观后感优秀作文

全文共 691 字

+ 加入清单

天城小学四年级二班 王瀚民    指导教师  刘强

“世界上所有的兄弟姐妹都是天上飘下来的雪花,本来素不相识,可一到地上就结成了冰,化成了水,永远都不分离了。”这是电影《我的兄弟姐妹》里的一句台词。它讲述了一个贫困家庭艰难生活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忘记自己的亲人。虽然这个家庭非常贫穷,但是他们始终保持着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过着幸福的生活。

他们的爸爸是山区一所小学的音乐代课教师,家里四个孩子,全家就靠着爸爸微薄的工资艰难生活。

有一次,全家人去照相,四个孩子可调皮了,在相馆里派来跑去,一点也不安分,爸爸妈妈好不容易才让大家安静下来,小弟弟齐天说:“我要尿尿。”爸爸说:“就快照了,好不容易轮到我们,再忍忍吧。”结果,全家福里,一家人笑得开开心心,只有齐天一脸的焦急,逗得全家人笑破了肚皮。

还有一次,大哥带着弟弟妹妹一起恶作剧,把鞭炮挂在别人的门上,把人家的山羊当马骑,帮着妹妹偷别人的鸡蛋……爸爸知道后,狠狠的教训了大哥,还罚他站在冰冷的雪地里不吃晚饭。吃饭时,妹妹始终想着外面的哥哥,趁着爸爸不注意,悄悄的把馒头塞进衣服里,留给哥哥吃。兄妹俩在漫天雪花里开心的吃着馒头。屋里,爸爸看着眼前的一幕,发至内心的笑了。

爸爸妈妈因为意外去世后,大哥无力抚养弟妹,将他们送给别人抚养。看着弟弟妹妹一个个离开自己却又无能为力,大哥跑到空旷的野外大哭起来。二十年后,凭借大家的努力,四兄妹终于团聚,看着四个人在音乐厅里抱头痛哭,我的眼泪夺眶而出……

此时此刻,我才深深体会到了电影开场白的含义:世界上所有的兄弟姐妹都是天上飘下来的雪花本来素不相识,可一到地上就结成了冰,化成了水,永远都不分离了。”

展开阅读全文

烈火英雄观后感800字

全文共 762 字

+ 加入清单

消防员的电影我都会去看,因为我的太爷爷是一名消防员,他在二十多岁的时候就牺牲了,留下了三个小孩。这算是我对他的祭奠方式。

整个影片看下来,从审美的角度来说,这就是一部烂片,演员演技尴尬得一批,有的逻辑狗屁不通,强行煽情,隔壁女生硬是活生生把我的一包纸巾哭没了,即使我不认识她。

消防官兵最开始为争功,个个要当英雄,火真的烧到裤裆来的时候,却没几个人硬得起来。郑志牺牲的时候也太扯了,不是有对讲机么,被火困住了,用对讲机叫人来呀。

整部影片我认为最真实的地方就是中队长扇老总的那一巴掌,“你太不了解消防员了”。

老总是生意人,生意人会权衡利弊。老总为了有人去做转8000转的阀门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事先撒谎,让消防以为任务容易完成,等跳入了火坑,退无可退的时候,才道出实情。一个精明资本家的罪恶嘴脸跃然纸上。

但消防不是生意,是生命。

其实就我现实中遇到过的事情来讲,我很难对消防产生尊重。因为消防本身就在把消防做成生意,当然,是以生命为前提的那种。

我多想一念,为什么消防会把消防做成生意呢?原来还是钱的问题。我看了知乎十几个关于消防员工资的回答,他们的回答大都在3000~6000之间,难怪消防会把手往下伸向商家。

技术员抢修阀门电力,可以得到20万,而消防员只有功勋和部分物质奖励,只有牺牲了家才能得更多的钱。可每年的腐败新闻从未间断。

护士们讨厌被叫白衣天使,因为一旦被这样称呼了,一般都意味着要加班,而且很可能没有加班费。校外培训班层出不穷,多是老师自己开设,没名气的还得一个个给家长打电话,又当老师又当销售。

非典那年,医生护士的死亡人数一百多人,更多幸存者生不如死。汶川地震时,向倩残臂搂着三个失去呼吸的学生,袁文婷永远活在26岁。

两者矛盾么?不矛盾,前者生活得有血有肉,凭自己本事挣饭吃,后者让人对世间充满希望,更安心地挣饭吃。

展开阅读全文

看地理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1240 字

+ 加入清单

太白山,秦岭山脉的主峰。它,雄伟俊秀,风光绮丽,千百年来引得无数文人墨客吟咏感叹。尤其是山顶上那个椭圆形的湖泊———大爷海,如同一只幽蓝的天眼,向尘世间抛出一个个足以令人动心的眼神。在山下,在宝鸡,在陕西民间对其神秘的猜测经年不断。

有一个传说,在天上玉皇大帝让他的儿子们下凡来到太白山上修炼,被太白山那锦绣的风景所吸引住了,于是便不愿意离去,就化为一个个湖泊,从此以高山相伴。相传大爷海就是玉皇大帝的大儿子变的。

大爷海东、南、西三面高耸着山,北面为山谷。大爷海周长约为300米,以此推算面积约为13000平方米,它的最深处是18米,有23万立方米的储水量。在大爷海的背后崖壁上有一个巨大的洞穴,难道那就是传说中的水晶宫吗?

洞内常年有冰,寒气逼人,好像一个"天然冰库"。在洞内有许多冰锥、冰笋、冰旗琳琅满目,景象万千,这就是大爷海的源头——水晶宫。它里面之所以有那麽多的冰体,是因为他正好处于背阴的山坡,常年没有阳光的照射,而岩石中渗出的水滴,到了这里,就化成了冰锥、冰笋。一部分的水化成了冰锥、冰笋的奇观,更多的则形成一条地下暗河,在侵蚀岩石的同时,也注入了下方湛蓝的湖泊——大爷海。

在神奇的世界中,蕴含着那么多神秘而又神奇的地方,这是大自然的恩赐,送给我们那麽多美丽的自然景观,在着神秘的世界中,到底还有多少我们不知道的神秘景观?让我们慢慢的来解大自然中的神奇密码吧!

地理中国观后感2

今天看完了两集的《地理·中国》纪录片——走进百慕大之后,貌似一切都没觉得那么神秘了,不过,我还是觉得,这讨厌的百慕大,吊了我胃口那么久,今天看节目,把所有的迷都解了之后,虽然胃口下来了,但是却是一脑子的无语,关于地理中国观后感。

我说胜春,你今天讲的确实精彩,这点不否定,而且呢,我追百慕大也追了很久了,不过让我无言的是,你们最后给我的答案是——百慕大天气很糟糕,所有的“神秘事件”都只是事故而已,都只是因为超雷暴、磁场或者电子雾所影响的区域性事故之后,我真的很不甘心。

我说胜春,我真的不太相信:你们说百慕大的事故都是天气所致,那么还有很多的事故未解剖,这么早就下结论?还是说你们又在哪里看到了什么科学家的强有力证据?我算得上是一个强烈的百慕大迷,我觉得,你们说的这些,有些不可思议。

这样说来,百慕大一点都不神秘,我就只能说:百慕大的天气可真够糟糕啊,去了N多飞机,N多轮船,N多人,每次都是遇到天气原因,每次都是因为天气事故,这可能吗?上千上万的事故,都是天气原因?这样,百慕大天气不是也太糟了吗?

说实话,我不信服于这个答案,

网上还暂时没有下部,敬请期待。

至于为什么不信,我想已够清楚。

网上看完了以前的纪录片追风而行,相比之下,我还是很喜欢这期节目的。讲述了很多的龙卷风知识,而且还讲述了怎样逃脱,还讲了龙卷风的一些内部数据,相比之下,我真的很欣慰。我喜欢龙卷风,从这期节目上了解到了很多的知识,谢谢你们。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看,有什么关于龙卷风或百慕大的想法也欢迎来我博客交流,成为朋友。

展开阅读全文

开天辟地观后感

全文共 618 字

+ 加入清单

既然是同样的题材,同样的事件,甚至同一场戏,正好比一比这个“同样”。只看结尾:《开》的结尾,代表们登船前有一场岸边等船的戏。因为摆脱了上海的稽查危险,此时代表们心情放松,三三两两谈笑风生,还有人闲情逸致的在小摊买粽子,好一派人间烟火。全片最“编”的一场戏来了:代表们送到嘴边的粽子却给了可怜的小船母子三人,一个、两个三个。看似和全片情节最脱钩,最多余的一场戏,恰恰却是全片的点睛之笔。空间上,承前篇上海弄堂居室之局促压抑,启后者嘉兴湖光之开阔。影调上,承前篇之灰暗,启后之明亮。节奏情绪上承前篇之张,启后篇之驰。主题上更是让全片似猫鼠之战般的戏剧冲突有了一个可依托的精神内核:这群主人公的形为是为了扶危救困。正因为有了这场戏,才完整构成了好莱坞经典叙事模式之一“为了理想而努力”。

而新版“符合现代年轻观众喜爱”的快节奏,这么大空间的跳跃,没有任何缓冲的就“继续会议”了,好像这是打大boss的打戏似的,一鼓作气。而最后的细节的差别更值得品味:开版的嘉兴湖,一派自然毫无异状,来往的船只,船头邻家阿嫂般外松内紧的放哨人,压低声音神色中却压抑不住的激动……同样的场景和事件在《建》版却是:雾气朦胧,不见其他一船一人。放哨妹周迅贵妇般的身姿,场景如同古装偶像剧——梦幻。而这次的舟上一大拍的倒像是某次革委会会议,过程流于形式,紧接着就是打鸡血接龙喊口号诵宣言。看不到老版里那种黑暗中孕育光明与理想的感觉,倒像是准备出发去破四旧抄家拆庙的亢奋。

展开阅读全文

中国女排夺冠观后感

全文共 707 字

+ 加入清单

这部影片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现役中国女排球员走上银幕演自己,中国女排球员们过了一把电影瘾,但令人震惊的是她们的演绎超越了演员,或者说她们真实再现了她们自己,幕后故事直击泪点。

朱婷演朱婷自己,来自农村的她其实内心比较自卑,刚进国家队就是不爱说话,在场上更不会招呼队友,非常闷,这在影片中真实再现。朱婷自己都直言:“我第一次演电影,这也是对我的一次再教育。当初,就是父母家里孩子太多,自己如果打不出来,就可能去广东打工。”朱婷身体单薄,郎平给她营养粉完全属实。为了让朱婷能够释放自我,郎平不断鼓励朱婷在场上大声地说话,朱婷还是闷。坐下来,郎平用话去刺激她,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在队里都一样,朱婷急了,“你别说了!”郎平说:“我需要的就是这股劲儿。”尤其是郎平问她为什么打排球,朱婷终于说话:“为了我爸妈!”再问,朱婷再说:“为了成为你!你满意了吧?”现场鸦雀无声,朱婷爆了。郎平静下来说:“那你就错了,你永远都不会成为我。”影片中,朱婷痛哭的那场戏完全超越了表演,因为这就是朱婷自己。就在与巴西队里约奥运会1/4决赛决胜局,郎平对着朱婷直言:“朱婷,你要成为你自己!”从过去到现在,朱婷成为中国女排队长,成为世界顶级球星,有多么不易。

还有一个人,记者根本没有想到电影会触动这一点,那就是2016年著名球员曾春蕾无缘里约奥运会出征大名单。拍这一点,需要直面矛盾的巨大勇气。更让人吃惊的是,由巩俐饰演的郎平和曾春蕾本人的对手戏相当精彩,全国花蕾粉丝团会找到鼓舞人心的答案,曾春蕾的泪水与倔强真实感人,那简直不能说在演,而是带血的释放,为何曾春蕾无缘里约,真的是因为伤病吗?那是曾春蕾长久的伤疤,她到底如何承受?电影给你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2024观看寻找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观后感作文

全文共 605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下午,我们看了最美孝心少年颁奖仪式,让我热泪盈眶。十位孝心少年,他们都有着一段感人的故事 ,他们虽然年纪轻轻,但却是家里的顶梁柱。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邵帅。为了自己的妈妈,他愿意用自己的生命换取妈妈的生命,为妈妈捐献骨髓,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吴林香,父亲去世,母亲患有重病,家中还有年迈的姥姥,她是家里唯一的劳动力,一边照顾妈妈和姥姥,同时还要照顾弟弟,也要上学,但是她也并没有因此退缩,也是选择了要把母亲照顾好,现在,母亲却永远的离开了小林香,在为小林香颁奖的时候,主持人问她,想不想再看一眼母亲的照片,小林香说想,当看到母亲照片的那一刻,小林香留下了眼泪,在那一刻,感动了全场的所有人。

还有高雨欣、赵文龙、龙花、邵帅等八位最美孝心少年,每一个最美孝心少年的故事都感人肺腑 、激励人心。他们都有可贵的品质“孝心”,做出了令人震惊

的举动,感动着大家!很难体会那么弱小的肩膀是如何挑起家庭的重担,稚嫩的心灵如何经受起失去亲人的痛苦。然而生活的贫苦、家庭的灾难并没有压垮他们,他们用微笑面对生活,用爱心支撑起家庭,用孝行诠释了血浓于水的亲情。我和爸爸妈妈坐在电视机前是含着泪看完了他们的事迹。

看了他们的事迹我很感动,我一定要像那些孝心少年学习,学习他们不畏艰难困苦的精神,学习他们孝敬父母和敢于担当的美德。在这些最美孝心少年的当中,她们有和我们是同一年龄的,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他们才是真正值得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