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观后感

观后感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观后感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观后感问题。

分享

浏览

11699

作文

34232

关于《北京爱情故事》的观后感一则

全文共 2171 字

+ 加入清单

以前上学时老师总会让写一些电影 课文的观后感,那时都是完任务,很少用心,这次、不知怎么的特别的想说点什么,可能会有人觉得我矫情了,哪那么多的感慨,可我就是有了,人都会有个七情六欲,没有了感情就不叫人了~·

先说疯子,看似最精明、感情丰富,却是最单纯,最孩子的一个,从小的生活环境让他不知人间疾苦,肆意挥霍,家庭的伤害让他不相信真爱,纵意花丛,可是他是幸福的,有过多少人梦想、奋斗不到的身份、财富,有舐犊情深的父亲,有吴狄这样的哥们,有林夏这么爱他,有沈冰的不离不弃,原来爱可以让人成长,可以让人改变这么多,最滥情的人也会变最痴情的一个! 喜欢他后来的成长。

吴狄、刚开始为他的痴情、固执、认真、专一感动,后来却越来越讨厌他的多情、优柔寡断,他的不忍心,他的好心,伤到的一直是伍媚,他、典型的理想主义者,想顾虑到周全,希望所有人都好,但那可能吗??伤害到的往往都是在乎他的,北京爱情故事观后感。过去的已经过去,回来的不再完美,为什么不好好珍惜眼前的呢?,当朋友没的说,当爱人也无可挑剔,他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好人,希望他永远不会改变。

石小猛、最可怜的一个,最可恨的一个,不是现实对不起他,是他要求的太多,为什么不能一步步来,原本他可以和沈冰当最幸福、最让人羡慕的一对,错误的选择害了他,可以理解他从山沟沟里走出来的孩子想成功的心态,可他的心态过于偏执、变态,变成了最可悲、可憎的一个人~

吴魏 本来没准备说他的,可看到他为伍媚写的日记时我彻底的被打动了!那么专情、那么执着、那么酷、那么男人的一个男人! 经历了世事沧桑,练就了满身盔甲,外人面前冷若冰霜,内心深处却如饥似渴的渴望着那份柔软的感情!可惜。~

还有肥四,很可爱的一个人,那么用心的守过林夏,可惜林夏的心不可能转向他,曾是最不起眼的一个,却一路做着明智的选择成了最幸福的一个!各有各的福吧!为他高兴。

杨紫曦、,我觉得女人无论什么时候都要自立,不能丢了自己,她却是我最讨厌的一种,最恶心的一个,她得到的一切应该都是咎由自取,可她真的很幸运,遇到了吴狄!可能男人还是最喜欢这样的女人,柔弱、漂亮、那么的依赖别人...可我就是不喜欢她, 希望、后边她是真的悔改~

沈冰 、一个美好的女子,跟这喧闹的城市显得那么格格不入,特别到引起所有人的注目,她是善良的,贤惠的,惹人怜惜的,她又是那么的勇敢!敢爱敢恨!她是值得让一个男人好好爱的女人,希望她能醒来,她和疯子、是应被祝福,最该幸福的一对~

林夏、最让人心疼的一个,对别人的一切都看的那么透说的那么好,却单单糊涂了自己,为她的痴情感动,为她的豁达心疼,所有的一切对这个单纯、可爱、善良、宽容的女孩却那么不公平!好想她一直不受伤害!幸好有那么温暖、包容、万能的邵华阳一直陪在她身边,他是能给林夏幸福的那个人~

伍媚、我最喜欢的一个,不知道怎么了,从她出现的第一个镜头就吸引了我,现实、让她变的圆滑世故,内心却是善良、柔弱,女强人是她保护自己的外衣,这标志却让她一切必须靠自己,做什么都要细致完美到无懈可击,正因为这样在别人眼里她就是那个坚强到不会受伤,不用别人帮忙,不用别人担心,凡事都可以处理好,什么都能做的很漂亮的人,吴魏了解她,他们的感情胜过亲情,其实、我希望的是他俩在一起,可惜.........相信爱情选择了吴狄,抛开了世俗的一切跟着感觉爱一次却一直在受伤,看似坚强却是最孤单、最脆弱的,她的伤只是不说,委屈了自己,成全了别人,哪怕、她也是需要被好好珍惜的那一个!!

还有那老地方,所有人的幸福寄存处,那些承载着梦想的小纸条谁不曾写过?只是找不到了。

北爱 一部描写80后生活、爱情的电视剧,通过小部分的人反应了现在大多数年轻人的爱情、生活,这帮正成长着的一代人,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奋斗、抉择,到底爱情是什么?感情是什么?友情是什么?现实是什么?男人是什么?女人是什么?每个人最想要的又究竟是什么??谁真正想过、又懂得???

其实、也不必纠结,为自己想要的奋斗,让自己幸福的生活,谁都不是圣人当不来救世主,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命自己的路走,可做个善良、宽容、大度、真挚的人还是好的!在人上把别人当人看,在人下把自己当人看!谁也不敢保证明天会怎么样,也没有那一成不变的东西,凡事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人都要学着长大,原来、让人成长的不是时间而是经历!人最大的痛苦都源于欲求不满, 珍惜眼前的一切吧!知足者常乐! 男朋友的女友不要碰,女朋友的男友保持距离,除非你不想要这个朋友了!不是每个人都那么大度宽容。

刚刚接两个武汉市弟弟们的电话,他们说想我了! 嘿嘿 感动!其实我也很想你们啊!看完这部电视后更觉得在队里友情的纯洁珍贵,我们都要好好珍惜,你们兄弟的感情,我们朋友的友谊,以后遇到的机会越来越少了~ 愿大家都有个美好的前程!!

这一刻、脑海浮现出太多的人, 想想我这一路来在一起过的很多很多的朋友,十年前的、现在的、日照的、山东的、武汉的、湖北的、国家队的、体院的!各个地方的、每一个都深深的住进了记忆里!上午跟十年前刚出来时的姐姐还聊着天呢,一切过的那么快却还像就在昨天,她说在她的记忆里我还是那个小女孩,呵呵,可姐啊、我现在已是别人的姐了~ 以前错过的、现在身边的,可能这辈子都不会再遇到的,感谢你们在我的生命里出现过。~

仅借《北爱》祝福所有的人都能得到真情!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专题作文

《我的抗战》观后感

全文共 1246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抗战》可以说是口述历史,通过采访一些抗日老战士或其子女,来回顾那场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的历史。该片中的主人公很多为普通战士,并且讲述的应该是真实的历史,不象电视剧那样,演的大多为当官的,剧情也夸大太多。

在8年抗战中,很多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成了难民。那时候,中国空前的团结。在敌强我弱、武器悬殊的情况下,中国只好拿人筑成长城,以空间来换取时间,尽管三分之二国土沦丧,依然坚持抗战。那时候,很多人不仅面临死亡的威胁,还经常忍饥挨饿。

在《我的抗战》中,我印象比较深的有这样两个情节:

1、李敏,一个十四岁的东北抗联战士,在突围时与敌人相遇,在经过短暂而血腥的战斗之后,很多战士牺牲,部分人伺机冲出,这其中包括李敏。李敏走在前头,后面跟着几个抗联女战士。走着走着,李敏发觉不对劲,在齐膝深的雪中费力转身往后看,发现几个黑点,还发现了敌人的骑兵---后面的战士被俘了。她赶紧躲入一树丛中,往雪里边钻,能钻多深钻多深,这时她已顾不上冷了。敌人上来了,她的心跳到了嗓子眼。还好敌人没有发现她。确信日伪军走远后,她爬了出来。在路上捡到了一只老鼠,她把它放进了口袋里,她已经好几天没吃东西了,饿的时候只有雪。东北,天黑的早。她忽然听到了狼叫声,并且不是一只,她很害怕,心想,今天晚上估计自己要做狼的美餐了。忽然她想到别人教她的,碰到狼后敲击树可把狼吓走。她拿起树枝使劲敲起树来,狼果然被吓跑了。她到了一个自认为安全的地带,烧着了火,将刚才拾的老鼠烤了烤,吃了,她觉得很香。(如果现在你发现在你碗里,有一只老鼠,不仅你吃不下去,原先吃的也会吐出来。)在树林里强捱了一夜,天亮的时候,她发现了一个小屋,她跑向那个小屋,想暖和暖和,休息休息,但快到跟前时,一个日本人出来了,她胡乱打了一枪,掉头就跑,敌人没有追上。找了几天,她终于找到了其他的抗联战士,战士们向她迎过来,而她终于支撑不住,晕倒了。

2、一名战士(八路军还是国民党,叫什么名字都忘了)被日本人俘虏后,敌人严刑拷打,逼他说出情报,他没有说。最后敌人决定处死他,时间定在1945年8月14日。这一天,首先是他的战友被带了出来,执行了绞刑。他还记得他的战友临走时,对他说,我先走了。轮到他时,那天行刑的喝多了,晚来了一个小时,时间改在了第二天的下午。(处决犯人一般在下午2点到4点。)不知他是以怎样复杂的心情度过的那一天。谁知第二天中午时,太阳旗降下了,日本投降了,战俘都被放了,他获得了新生。以后他把8月15日作为自己的生日。

日本投降后,不知是出于什么原因,中国没有索要赔款。据说是周恩来认为,侵华战争是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责任应由日本政府来负。而如果索要赔款,就会转稼到日本老百姓头上。对于这样的观点,我很不赞同。日本是由日本政府和日本人民组成的,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能将它们隔裂。日本兵有几个是贵族子弟?还不都是普通老百姓。不仅应让日本赔,还应该让他赔个倾家荡产,使他永无侵略他国的能力。

为在抗日战争中死去的300万将士和2000万人民致哀。

展开阅读全文

2024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全文共 630 字

+ 加入清单

2015开学第一课将于9月4日播出,今年开学第一课第一讲主题是爱国。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015年开学第一课英雄不朽观后感,供同学们们学习参考。

五星红旗迎着朝阳冉冉地升起,晨风中飘扬。它鲜红如血,仿佛火团,在这鲜血染红的大地上空炽烈地燃烧。它是被革命先烈的热血染红的,包含着多少革命先烈对祖国的赤诚与火热。

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是中华儿女为祖国振兴而牺牲的英雄史,那些为了国家和民族利益前仆后继烈士,他们从星火燎原,到万里长征,从转战南北,到抗美援朝……他们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他们是埋骨青山,无须马革裹尸还的英雄!

巾国英雄赵一曼,因叛徒告密,与所在部队被围困于道北一带,为掩护部队主力突围,身负重伤而被捕。关押期间,受尽酷刑,被折磨得奄奄一息,依然坚持斗争。郭沫若为其题诗纪念:蜀中巾帼富英雄,石柱犹存良玉踪。四海今歌赵一曼,万民永忆女先锋。青春换得江山壮,碧血染将天地红。东北西南齐仰首,珠河亿载漾东风。

革命烈士刘胡兰也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她镇静的把入党信物——万金油盒交给母亲后,被气势汹汹的敌人带走。刘胡兰在威逼和利诱面前不为所动,她被带到铡刀前,眼见匪军连铡了几个人,坦然躺在刀座上……

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黄继光用自己的胸膛挡住敌人的机枪口;邱少云烈火烧身,纹丝不动;狼牙山五壮士为了不做俘虏,而跳入悬崖,英勇就义……

他们是伟大的英雄儿女,他们是英勇的革命烈士,他们是我们最好的学习榜样。他们为国捐躯、勇于献身,他们的名字被深深刻在历史长河中,被刻在人们心里。

展开阅读全文

说出你的爱观后感

全文共 1134 字

+ 加入清单

“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的奉献-…。”优美的旋律激起我内心的层层波澜,滔滔不断拍打着我的心岸,爱如潮水般涌来,我的思想被爱禁锢了,我的灵魂被吸引了。我不知所措,陷入了沉思。

父母辛苦的把我们拉扯大,看着我们慢慢的成长,之后结婚,有属于孩子自己的家。可是那时候的你们还会记得这个曾经陪伴你多年的家吗?或许到时候你就只是匆匆过客呢,正像徐志摩的: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文彩。是啊,你没有带走云彩,可是你带走了却是父母的心啊。父母为了我们付出了大半辈子,或许现在你可以理直气壮的对他们说我还小,等我长大了我会养你们。可是你有没有想过,他们需要吗?你可曾问过他们,需要吗?他们需要的就像一首歌曲里面唱的那样,《常回家看看》。是啊,常回家看看,就是一句常回家看看,也成了好多老人的奢望。他们生我们养我们,难道真的只是需要这些吗?他们需要的,就是他们正在付出的,他们为我们付出了大半辈子,难道就不需要我们好好的陪伴他们吗?晚年是孤单的,老人心更是孤单的。有空常回家看看,老人不需要儿女做啥大贡献,需要的还不是你们一句的问候吗?老小孩,也需要我们偶尔的关心啊,今天是妇女节,为什么我们不用颗感恩的心,把它当成回报父母的日子呢!倒一杯茶,帮回家的父母换一双拖鞋,不都是爱的体现吗?回家的时候,记得怀着颗感恩的心和父母说:爸爸妈妈,我爱你…我想那时候你才是真正的长大。

过节日的时候,哪怕你没有勇气打电话给你的父母说声节日快乐,那就发个短信,我相信他们也会很开心的。可是如果你转发了别人的短信,对他们来说,一点也没有感受到你的爱,反而觉得你是在浪费,为什么我们不亲手写一个祝福的短信呢,哪怕只有几个字呢!父母也是人,他们也有感情,请不要忽视他们的情感,请大声说出你的爱,…、

我们都不在是孩子呢,都长大呢。肩上的责任也重了,父母也老了。他们也有动不了的时候啊,他们也又生病的时候啊,不要在依靠他们,让我们快点长大,做父母们的肩膀,让他们可以有所依靠。

我想大声说出我的爱:爸爸,妈妈,我永远都爱你们。不管我在什么地方,哪怕飞的在高,飞的在远,你们也永远都是我最爱的父母。家永远都是我梦中的那个完整充满和谐的幸福之家。一个幸福的一家三口。我爱你们…。永远都是!让我们一起大声的说出爱,让我们都生活在爱的世界里,让爱包围整个世界。

爱不仅仅是母亲的呵护,不仅仅是羔羊跪乳,乌鸦仅哺,不仅仅是冬后的第一声春雷,不仅仅是战士的英勇无畏。她有更深层的涵义,也许你懂得在别人需要帮助时,给予他爱;也许你懂得在别人需要鼓励时,给予他爱;也许------。。爱如广阔无际的大海,深不可测;爱如巍峨高耸的山峰,直插云霄;爱如竞相开放的五彩缤纷,花团锦簇;爱如永不败的灵魂,刚正不阿;爱如苍劲坚韧的松柏,永葆青春。

展开阅读全文

温情励志电影《向日葵女孩》观后感

全文共 484 字

+ 加入清单

星期四晚上,我们全班在教室里看《向日葵女孩》看完了,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影片中向日葵女孩---何平真是太不容易了。

何平是一个中学生,她的家庭很困难,她爸爸瘫痪在床,妈妈得了精神病,弟弟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她上小学时,就开始做家务。后来,为了帮爸爸借钱治病,就到处借钱,借了不少钱,为了还钱,她当过报童,做过保姆……最多的时候一周打七份工,她每天很早就起来做事,学习也一点儿也不落下,她总是站着听课,因为她说:“怕我一坐下就睡着了。”多么可怜的女孩,多么懂事的女孩。虽然她面临着各种困难,虽然她背负着巨大的压力,但是她从不放弃,从不退缩,像向日葵一样充满着阳光,永远向上。

我不禁想起了我自己,我生活在一个快乐温暖的家庭,每天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几乎我没做过家务事,更别说赚钱养家,爸爸妈妈只要我好好学习就够了。可是有时我做作业都感觉很累、很烦,爸爸妈妈唠叨两句,我心里还很埋怨他们,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相比何平,我心里很惭愧我在心里暗暗下了个决心:在学校好好学习,不让爸爸妈妈操心,在家里多帮爸爸妈妈做家务。遇到困难时,学会坚强,象何平一样永远向着太阳,做一个向日葵女孩。

展开阅读全文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

全文共 5861 字

+ 加入清单

旅美女作家严歌苓当年写《金陵十三钗》时我想一定是想到了《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了,也一定想到了杜牧《泊秦淮》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而且,脑子里也少不了秦淮河上著名的“秦淮八艳”。而具体的历史背景则是当年的“南京大屠杀”。金陵、女性,这些共同的历史聚合点很自然会把这些不同的历史材料缀合在一起,而南京大屠杀中最令人悬心者当然还是女性,尤其是那些艳丽妖冶的“钗们”,因为她们面临的将是奸淫和恶杀的双重残害。而这又更会揪紧那些一贯怜香惜玉的众男人们的侠肠柔心。悬念是很自然的,为艺术所钟爱的矛盾张力也就自在其中。而据说的确有一段真实的故事,根据当年金陵女子学院教务长魏特琳日记所记,当时日本侵占者提出要从其学院带走100名女生来建立一个“新妓院”,当魏特琳呼吁谁是干这一行的,能否替换学生时,的确有20多位风尘女子乐意前往。严歌苓的灵感正缘于此。这又可成就一部“反弹琵琶”的“翻牌”好戏。而中国古代历史中、文学故事中的柳如是、李香君们也早是这类刚烈、正义的“风尘女”们的榜样,当然也是严歌苓此时提笔挥毫的“法式”、前驱。

无法否认,严歌苓是犹如天启般地巧遇了一个很好的“文学故事”,她的联想、生发也堪称“神妙”,用后现代的写作策略定位叫“互文”。即十三位妓女与红楼女儿、秦淮八艳,还包括杜牧眼中、耳中的“商女”们相互比照、相互解释、相互丰富、相互成就,或简单地说就是:相生、相补、相成。文本的空间一下子就变大了。而性、暴力或战争、美女、人性历来也是电影经久不变的刻写对象。张艺谋的电影《金陵十三钗》也是顺着这个多重叠合尤其是为那些近于侠义的风尘女翻案的“反弹琵琶”的“妙思”而来的。他的选择也堪称明智,独到。因为“南京大屠杀”作为新的电影选项实已很难翻新。

我的意图是明显的,开头先说严歌苓的《金陵十三钗》是为说张艺谋同名电影做铺垫的。忘了说了,严歌苓的同名小说很出色,她很擅长塑造人物,小说的篇幅虽不算大,但多数人物都已刻画的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特别是她的笔墨主要是集中在赵玉墨等妓女身上的,虽借用了一个故事中人“书娟”的内侄女的叙述视角,但主要刻写的对象却一直没有跑偏,而且是在写了妓女们亲眼目睹了五个中国伤兵、陈乔治等被日本兵残杀,还有已闻知豆蔻被极其残忍地轮奸、恶杀之后才选择“代人赴死”的方式来“复仇”的,因此她们的举动就不再简单是代人受过、代人赴死,而是主动的、积极的“拼死复仇”之举了。她们的选择不独不牵强,毋宁说实在是合理的必然。而张艺谋的同名电影却显有美中不足。

据说张艺谋筹划、准备了五年,耗资六个亿拍摄了电影《金陵十三钗》。用时长、耗资大,已不用说。剧本的修改也高达56稿,并且也特意请原小说作者、奥斯卡最佳编剧评委严歌苓参与剧本的再创作,也足见其基础工作的严谨认真和不同寻常了。再就是还特别注意“美国化”和国际化的“品质”追求,如请奥斯卡奖得主贝尔担纲主演,诸日本明星参演,好莱坞的特效团队、剪辑团队加盟合作等,都表明了他对这部作品的高度重视和非常的期待。绝对够得上是巧心、细心、精心、耐心和雄心之作了。电影的实际品质如何呢?

先说值得肯定的方面。第一,电影拍得认真、扎实、精致,可以看出张导是在老老实实地讲一个简单的故事,其线索十分简单清晰,妇孺皆懂,不需要你再反复动用思维、智力去破疑、解谜。但故事又很抓人,环环入扣,很快就把你带入戏中,而且不容你片刻逃离。不消说这主要来自于故事的大悬念:死难压顶、魔鬼的血盆大口就在头上,羔羊般的一群弱者能否逃过此劫?这一总悬念赋予了故事难得的叙事张力。加上演员们上乘的表演和好莱坞团队的一流技术内涵,影片的好看、耐看,都在为故事的实际效果加分。同时,大家也不难看出,影片与此前张导的其他作品有了明显的区别:没有了张艺谋以往的那种强势影像的色彩,似乎显得中规中矩,平实、结实。很多地方还显出写实主义的那种“纪实”品质来,比如细节的真实和饱满,南京地方话的刻意使用等都表明它想以纪实风格取胜。这一点可能会让我们联想到冯小刚的《集结号》还有许多好莱坞的战争片,这当然主要是指影片开头部分的枪战桥段。第二,具有明显的商业意识、娱乐意识,比如前面的战争戏、后面的人性戏,似乎和《集结号》一样可满足人们“场面娱乐”和“人性审美”的多种需求。特别是影片还适度地添加了情色诱惑、爱情元素等,同时又把这些元素即场面、暴力、性、爱情等进行了比较均衡化地稀释、调和,配置成一盘比较平面化的消费快餐,与好莱坞等消费性影像产品比较接轨。这是它市场化、消费化的自觉。第三,人性戏比较感人。张艺谋说这部电影主要就是表现人性、善良、救赎和爱。他说与戏剧化的高潮相比,他更喜欢表现人性的美丽。不容否认,这个目的是达到了,甚至不夸张地说,这恐怕是这部作品最为成功的地方。比如,再差一步就出城了,那是生的选择。可是为救未及逃走的一群教会学校的小女孩们,李教官却带领自己的战友选择了对她们的掩护、庇护,最终以牺牲自己为代价;女孩们为救妓女们主动把豺狼引向了楼上、引向了自己;不忍日寇暴行,为救女学生和玉墨等风尘女子,殡葬师约翰也假戏真做,放弃走而选择了留;妓女豆蔻为能在浦生死前为他弹奏琵琶曲,而不惜铤而走险,再到妓院去找琴弦,结果则被轮奸、残杀;赵玉墨等妓女们在关键时刻选择桃代李僵,替人赴死;还有,少年陈乔治为救女学生而主动选择牺牲自己……第四,影片还似乎表现出某种追求象征寓意的苗头,如那个平铺在教堂院里的大大的“十字”,谁都知道这是个著名的基督教符号,它代表耶稣受难的十字架,其内涵包括:受难、庇护、救赎等。但此时它却成了被人踩在脚下的东西,有意味的是在影片中还有画龙点睛的一笔:约翰情急之中为保护大家,从楼上垂下一条长长的十字旗,但却被日寇野蛮地一刀劈落在地,这明显地是在为地面上的“十字”做注脚。而更有导演巧寓隐含的一笔:士兵们用身体加炸药炸坦克时所排成的那个竖列和妓女们集体行进时走成的横列也可组合成一个一男一女、一竖一横的“十字”,比喻他们既是受难者又是救护者,以上三个“十字”就构成了一个互文关系,当然似乎还可提及的是:女学生在影片开头部分是从右侧进入画面的,而最后结尾部分则是从左侧离开画面的,这一右一左、一进一出似乎也可构成一个“十字”,代表着她们罹难和得救的完整人生历程。这样,在影片中则有四个“十字”了,两显,两隐,暗相呼应,有内在的互文、对话和虚实相生之妙。无疑,它是在刻画和表现影片的全部主题的,它说明这是一个受难和救赎的故事,而伟大又神圣的人性则是它全部的支撑点。而女孩子们的获救又必然预示着新生和未来之被拯救,故事的叙事逻辑最终就又指向了未来,这新生和未来是靠牺牲和救赎换来的,那么,人性、牺牲、救赎就成了一个前提性的条件被内设在了“未来”之中,又成了“未来”的遗传密码和生命原动力。要之,人性、牺牲和救赎,就可能被象征性地表达为人类某种永恒的“原型”,这当然属于我的积极的阐释和发挥了。不客气地说,是我的再创造,客观地看,该片在这一问题上的主观表意力度并不够。

下面说它的不足。第一,失去了张艺谋招牌性的特色:影像奇观神话。张艺谋的强项是大场面造型和炫目色彩渲染。本来六个亿的投资可以支持他这么干,但他却有意地选择了一条“去张艺谋化”路线,转型为“冯小刚”,是也?非也?我认为是个重大损失。比较起来,用影像奇观来表现“南京大屠杀”中的妓女救赎肯定会更好看、更刺激或更震撼人,其娱乐快感和电影的大影像美感是其他艺术形式、其他电影导演都无法代替的。光这一点,我们就可以说张导是大大地失算了。第二,风格有失统一。用南京话做道白,说明它想走纪实路线,但战士们炸坦克桥段和妓女们拼死复仇的情节却被导演做了象征化处理,这就不一致了,显得不伦不类,我认为要写实干脆一路到底,要写意也就再空灵、超越些,现在是两不靠,失去了整体风格上的“整一性”。第三,对妓女的把握跑偏了,“正而失真”,以至于太过淑贞、太过圣洁了,尤其是对玉墨的塑造简直是圣洁有余而淫荡不足。严歌苓的小说是比较真实的,因为她特意写了玉墨主动同戴教官的调情、陈乔治同红菱暗里多次苟且,以及妓女们如何放浪形骸、饮酒作乐。现在,是一个混混、色鬼(约翰)遇到了一群专以出卖性为职业的妓女(今天已有正当名分:性工作者),能发生什么是根本没有什么悬念的,而影片却把原本该有的“淫荡逻辑”人为地升华为一段很难令人信服的“爱情桥段”,同时又无法给它分配更多的笔墨,结果就显得非常苍白和“主观”。影片搪塞给大家的理由是:玉墨在有意调约翰的胃口,目的是想促成他带着妓女们一起逃亡。但我们不禁要问:头牌妓女的高超的淫荡技巧不是更能对约翰产生诱惑吗?说到底这里是有一个人物角色、性格的逻辑规定的问题,怎么说妓女毕竟还是妓女,即使是玉墨一个人想从良,那其他人呢?第四,妓女们大义救人的逻辑必然性没有给够了,结果就造成影片在具体的情节如人性的某些闪光处是比较感人的,而在整体上却不够感人,因为妓女们的最后赴死之举显得勉强、不合理。原小说是写了妓女们和伤兵、陈乔治等已厮混得有了感情(在生死未卜的战乱背景下这种感情是比较容易产生的,因为在生死、灾难面前人人都平等了,以往的身份差异现在可以忽略不计),而且又是在亲眼目睹了戴教官、王浦生等五名伤兵和陈乔治被日寇残忍杀害,英格曼神父如何被羞辱,同时也闻知同伴豆蔻如何被野蛮地轮奸、杀害的遭遇之后,才决绝地选择了以死来复仇的,因此,真正地说来不是她们在挽救女学生们,而是女学生们给了她们救赎和成全自己的宝贵机会。也就是说,在小说中其主动置换的必然性是够的,而在电影中却明显不足了,因而其感动人的力量也就大打折扣了。再就是,妓女们以死相拼的壮烈举动在小说和电影中都是付诸阙如的,这在小说是长处,因为小说就是间接的、诉诸想象的艺术,而电影则是直观形象的艺术,我们可以设想,如果影片把妓女们最后同日寇军官们的肉搏、同归于尽的壮举表现出来,那就会把其叙事的逻辑力量推向高潮,其巨大的震撼力是不难想象的。因为,《金陵十三钗》顾名思义就是以这些妓女们为主角的,而在剧中把她们作为主角的全部缘由就在此一举,此处正应该响鼓重敲啊!现在,高潮成了女学生们的成功出逃,但这条线在剧中并未真正绷起来,缺乏叙事逻辑应有的张力。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说影片的情节营造是不成功的,尽管其前后修改了56稿,那反而成了你的编剧智慧或整体谋划不够的反证。从而也给了我们一个由头:我们有理由说这是一部没有戏剧高潮的电影。反过来它也不是一部真正的散文化纪实之作。两不靠。这不免会让你感到有几分滑稽。第五,意义空间太小,主题显得单一。前面指出的那个“十字”的象征寓意其实是比较弱的,还需要再加强才行。不需要多,再重复给几个镜头其象征性就强了。另外,导演的目的是要在人性上做文章,这个意图在影片中也有具体表现,比如影片给出了人物的不同的内在依据:殡葬师约翰因为幼女死前的愿望而选择了殡葬职业,来教堂是为了挣钱(给英格曼神父殡葬),但不忍日寇的暴行,同时也因为爱上了玉墨和出于对女孩子们的怜惜(有来自爱自己已亡幼女的因素),最后选择了留下;玉墨13岁时被继父强奸,从此堕入风尘,她是因为不愿让女孩子们再重蹈自己的覆辙才选择大义;陈乔治为了践行养父英格曼的托付;孟先生做汉奸是为了营救自己的女儿书娟……但其结构还是小了,比如若从原型的意义上考虑,故事中有两个东西是可以再做做文章的,一是“父亲”、“母亲”原型,“母亲”在故事中是缺席的,妓女们大义“救幼”就相当于“替代性母亲”的出场。“父亲”在故事中的“戏份”最多:英格曼是神父、陈乔治的养父;约翰是已亡故的幼女的父亲,也是后来的“假神父”;而孟先生为救女儿则成了一个“汉奸父亲”;还有玉墨的那个强奸她的“继父”。同时还有教堂所隐含的“上帝”这个“父亲”。其中只有玉墨的“继父”是负罪者或否定的形象,其他都是拯救者、庇护者的形象。而最为有意义的纽结点则是殡葬师约翰——他为自己的女儿殡葬,最后实际上也在为众妓女们“殡葬”,而同时他又是女学生们的救护者。其殡葬师和“神父”的身份正好代表着这个“父亲”的两面性、双重性:送死;护生。再进一步看,“战争”和“父亲”可以具有相同的性质——灭绝生命,但反过来也可以成就人性的辉煌,这在这部影片中也正是如此。因而抵御战争是需要“父亲”的,而张扬人性无疑却需要“母亲”。众妓女最后的“升华”正有似于“圣母现身”。设若影片在这些方面再多几分自觉,其意义空间自然也就无形中被拓宽拓大了。再就是“一个人”的一体象征:即书娟与玉墨完全可以象征性地合成一个人。两个人的名字都是文雅的、书香气的;玉墨也曾经是教会学校的学生;两人一样有知识、有文化、有修养。所不同的是:玉墨被继父强奸做了妓女;书娟却被“汉奸父亲”、“假神父”,当然还有玉墨等人救了。换个角度说,书娟就是玉墨的曾经、过去,而一个机缘变化,玉墨又可能成为书娟的未来。她们连起来就是那个未出场的“母亲”形象,她们的或“书娟”或“玉墨”又和“父亲”这个中介脱不开关系。而令以上这些“父亲”、“母亲”或“男人”、“女人”原型反转变奏的内在密码则是:战争(暴力)/人性(爱情、性),合起来则是历史、文化。这样,故事就走向了大象征:人类历史、文化的寓言。或人类、人性的哲学。不难判断,这只是张艺谋再往前跨一步的境界。可惜,现在这一切都只是我的阐释、假设和附加。张艺谋所缺少的正是这些非常关键、非常宝贵的“阐释、假设和附加”。坦率地说,这些也可能正是他和世界最伟大级别的导演们的距离。

概括起来说:张艺谋的致命缺憾在于把一个可能的大作品做小了,做浅了,使它变得如此简单而没有深度。这种浅平化,是不是正是一种合理的必需的“市场化模式”?像又不像。不要说《通天塔》等不是这样的,就连真正的美国商业大片如《阿凡达》、《盗梦空间》等也不是这样的。看来中国电影的自我“救赎之战”仍未完成。尽管自觉地引进美国“援手”也还是不行。真正的“救赎”如同该电影带给我们的启示一样:都应以某种内在的逻辑必然为根据。

有人会说,你前面在肯定这部电影,而后面则似乎又在自打嘴巴地批评它、否定它,这岂不是在既卖矛又卖盾?我曰非也。前面是尽可能地从正面来说的,这也是该片自身的事实。后面是进一步辩证地予以深究的,是从理想的目标来衡量和要求它的。

批评总是理想化的。历史证明,现实的批评总是不如理想的批评更有价值。当然,所予以批评的也的确是它应达而未达之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较量无声观后感

全文共 4577 字

+ 加入清单

看了国防大学的电视片《较量无声》谈谈感想。

此片的大意是毛泽东和尼克松握手,中美关系告别了公开的直接对抗,开始了国家关系正常化的新时代。而美国并没有放弃颠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政权的基本政策。影片记录了美国对中国的一系列包括意识形态,政治,乃至军事领域的颠覆渗透的事实。包括对台湾西藏新疆的干涉和策动暴乱。影片特别强调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国门打开,美国的颠覆渗透取得了许多进展,培养了一批崇尚美国价值观和制度的知识分子,官员甚至军队将领。人民群众中间也不乏喜欢西方宗教喜欢美国生活方式的风气。一句话美国在搞和平演变。

影片的确有警示和教育的振聋发聩的作用。

在肯定影片的基础上,似乎还应该提出片子的某些不足:中国和美国之间的确充满了了较量。但是称之为“无声”的较量并不准确。美国有声中国无声,这是《较量无声》的无奈的缺憾。

因为基本无声的是中国,而美国是有声音的而且声音很大。较量从来都是双向的。单向的称不上是较量。从中国的角度看叫“无声的抗拒”似乎更加符合实际。

美国并不隐讳自己的意图。向全世界推广美国价值观是公开进行的。对中国也直言不讳。专制独裁,集权主义的罪名加制裁。美国是大张旗鼓的,怎么是无声的较量呢?这部片子的制作方还包括解放军总参三部。三部是情报部。所谓无声总使人有无形战线的联想。但是从片子的爆料看根本不是潜伏级别的,是新闻记者级别的。一点也不具备爆炸性。关心时事政治的网友知道的不比这部片子少。

说中国在这场意识形态的较量中无声也冤枉,不是没有声音,是声音小,和美国的声音比基本听不到。中国为自己辩解很努力。而中国很少批评美国。美国天天批判中国,中国很少批判美国,这是较量吗?

坦率的说这部片子是放给自己人看的。让大家提高警惕。不是和美国人较量,是和自己人较劲。片子批评了一些中国人崇拜美国。这些人可不一定服气。那你说说美国那些地方不好呢?摆弄航母隐形飞机那不是意识形态。是国防大学的专业课。我问你美国的价值观那里不好?批评中国人崇拜美国,首先要批判美国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不好的东西为什么要崇拜?同时弘扬中国的价值观。而且要力度基本相当。天天和美国拍肩膀,却让大家警惕美国,那究竟警惕什么呢?

不是主张和美国把关系搞坏。意识形态斗争和搞好国家关系并不完全冲突。美国并不在乎中国高兴不高兴,经常拿普世价值敲打中国,中美关系也没有因此而恶化。中国就不可以批评美国吗?中国批评了美国关系就恶化了?不动枪不动炮担心什么呢?

既然提出了反对和平演变的问题。而且那么生死攸关。那就必须要批评美国。不批评美国,对外不树立反对和平演变的形象,对内怎么会有说服力和号召力呢?

也许《较量无声》是第一集,先汇总情况,接下来拍续集就有对策了,开始和美国较量了。

由于美国掌握话语权,美国的价值观成“普世价值”,给大家的印象是批判美国很难。其实美国是真老虎也是纸老虎。这次美国财政悬崖有债务违约的危机。中国官方新闻机构发表文章,提出“去美国化”的问题。因为美国是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中国的声音在世界上反响强烈。不敢说支持者众多,但同情者很多,反对者很少。奥巴马总统出面澄清,美国会按时付账。因为一个具体的事件提出“去美国化”是中国一次罕见的舆论发力。反响是正面的,美国也无法翻脸,可见非不能为也,乃不为也。

一,反对和平演变,中国要有制度的自信和民族的自信。

美国对中国的和平演变的目的有两条:颠覆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分裂中国多民族组成的国家。这是美国冷战思维的不切实际的延续。因为中国不是苏联。

1,中国的社会主义不是苏联的社会主义的翻版。苏联在经济体制僵化不变的条件下进行政治体制的变革导致失败。而中国以建立市场经济为开端的改革开放是成功的,而且中国有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这样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和教训。30年的历程使中国的改革开放不断的走向成熟----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这既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也是对改革开放国策的自信。

,2,苏联是加盟共和国,是政治力量的强力糅合。这种糅合发生在苏联势力最强大的时代。在国力下降的时候,是苏联的主体民族俄罗斯公开主张联盟解体的。

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是数千年历史的积淀,中国现有的疆土是在帝国主义侵略和压迫最严重,中国的国力最衰败时代,通过中国人民的奋斗保留下来的。没有理由在国力不断上升的现在反而分裂成几块。而中国主体民族汉族还包括少数民族主张国家分裂的人数是很少的。大陆汉族人中敢于公开鼓吹国家分裂的几乎没有。这是民族自信。

二,发对和平演变,对美国必须进行制度性的批判。

美国批评中国,直言不讳的直接指向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而中国这些年来对美国的批判仅仅指向美国的政策。缺少对美国的制度和体制的批判使中国在意识形态的斗争中处于劣势。

需要强调的是,对美国制度的批判不是笼统的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笼统的批判资本主义制度没有现实意义。

一是因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是资本主义制度,笼统的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得不到广泛地支持。

二是因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吸收了大量的资本主义的管理方式和资金。笼统的批判资本主义是乱了自己。比如上海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是可以拿来当资本主义批的。

第三点最重要,美国不代表资本主义,美国不是资本主义的优等生。美国制度的最大特色是金融资本主义垄断。美国的中央银行美联署都不是国家的。美元由金融资本家发行。这在资本主义国家都是绝无仅有的。

美国实际上是金融资本家的专政,美国政府是金融资本家的工具。美国历史上至少有三位总统因为反对金融资本家的垄断而被刺杀。美国人把政治家关在笼子里,而开关笼子的权力在金融资本家手里。美国人民看的很清楚所以才会有占领华尔街的群众示威运动。

在美元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以后。美国的金融资本家放肆地大玩“虚拟经济”。终于因为次贷危机引发金融危机。加上美国的国债飙升。总有一天会玩不下去的。这次美国共和民主两党的财政过山车让全世界都心惊肉跳。

美国金融危机反映的是美国体制的制度性危机,而不是财政政策的政策性危机。政策不对可以调整政策。而制度性的危机是长期的性的反复发作的。不是通过政策的调整可以克服的。美国的巨额国家债务数次突破上线,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没有解决的可能。必须进行制度和体制的改革甚至革命。而美国并没有改革的动力和愿望。美国寄希望于转嫁危机。希望有人“救美国就是救自己”

愿意救美国的在资本主义国家一个也没有。欧洲很多国家自顾不暇。实体经济搞的好的德国没有救美国。日本也不救。日本在金融危机发生后强行让日元贬值。美国没有当初广场协议的底气强迫日元升值。日本的经济强劲反弹。安倍很得意。这次美国财政悬崖,日本竟然敢警告性的抛售美元。警告美国不要债务违约。二战的两个战败国德国和日本这次成了资本主义的优等生。很值得玩味。说明美国的控制力的下降。中国寄希望于美国管制日本应该反思靠不靠谱。

有评论说美国只剩下军事实力了。监听门事件,美国监视对手,也监视盟友。监视普金也监视默克尔。仅仅靠军事实力控制世界难免带有法西斯主义的色彩。

三,反对和平演变,应该有外在的现实追求。

反对和平演变,无疑有国家内部的现实追求。而美国对中国的除了意识形态的颠覆和渗透的和平演变外还有外部的遏制。如美国的“重返亚太”。排除中国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议”。和平演变和外部遏制是密不可分的。那么中国的反对和平演变和对外部的现实追求也应该是密不可分的。内部的现实追求即保证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这很容易理解。

而外部的的现实追求怎么和反对和平演变相得益彰呢?现实追求目标不是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遥远的目标等于没有目标。目标也不应该是战胜美国取而代之。中国取代美国条件还远不成熟。

“去美国化”应该是最现实的目标。在美国出现债务违约的可能性引发有关全球新一轮衰退的警告声的背景下,中国呼吁世界应“去美国化”。 新华社的文章抨击了美国在世界上的霸主地位,并说“由一个虚伪的国家主宰其他国家命运的日子该结束了,应该建立一种新的世界秩序”。

既然美国的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控制的国家是一个“虚伪的国家”,那他的意识形态价值观连同他的国家政治体制不都是应该摒弃吗?而且这个“虚伪的国家”的政治经济体制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别人想学也学不来,那里来的“普世价值”?

“去美国化”不是打到美国排除美国。而是建立没有美国霸权的新的世界秩序。从反对和平演变角度看,“去美国化”首先去的是美国的意识形态。对美国的制度的批判---导致对美国意识形态的批判。

国家制度的较量才是真正的较量。

1,去美国化的历史必然性。

美国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带来的金融危机波及全世界。其根源是制度性的。问题的根本解决应该是美国进行经济和政治体制的改革。而美国拒绝改革。对美国进行反渗透颠覆美国的政治制度,成本太高可能性也低。但是世界必须走出反复发作的金融危机的怪圈。世界不能永远被美国的金融法西斯绑架。美国不变世界在变。去美国化的核心是取消美元的世界储备货币的地位。这个过程相对很长但是大势所趋。

2,去美国化是化解美国对中国和平演变的最终必由之路。

美国对中国进行和平演变的支柱,是超强的国际霸权地位。崇拜美国就是崇拜美国的超级世界地位带来的意识形态光环。那么削弱乃至终结美国的金融法西斯霸权是化解对中国和平演变的治本之道。

3,放弃文革式的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的老套路。

反对和平演变当然会有国家内部的诉求。也就是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而资产阶级自由化总带有外部势力干预的背景。《较量无声》把美国的以《福特基金会》为代表五个官办民间组织,公开定义为颠覆中共政权的组织机构。那么揭露以这些组织为靠山的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头面人物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尽管反对和平演变的过程是相对很长的。但是不应该成为没有尽头的马拉松比赛。客观上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最终总是要分出胜负的。美国胜利的标志是中国政权的更替和国家的分裂。中国胜利的标志应该是世界“去美国化”

有明确的可操作的有成功把握的外部追求,并且把这种追求作为反对和平演变胜利目标,是新形势下反对和平演变和文革式的传统的反对和平演变的根本性的不同。

主要的敌人是美国金融资本主义政权,国内的打击面不能扩大。眼睛只盯住国内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场面相信不会重演。

四,反对和平演变,必须占据人类道德的制高点。

美国话语权的核心是“民主,自由,人权”。这些美好的词汇成了美国的意识形态的有力武器,成了美国手里的大棒。成了所谓的普世价值。

抵制普世价值效果并不好。中国的民主自由人权也在进步。问题是美国占有先机。“中国的人权好,美国的人权也不见得好”这样的争辩味同嚼蜡。

以攻为守,抓住美国金融危机,联系美国的政治制度,上纲上线猛批狠揭。大力推行去美国化。关起门来搞还不够,在各种国际会议上,联合国论坛里,没有声势反什么和平演变?

中国和美国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我们反对的是美国的独一无二金融资本家垄断的政治制度。反对的是美国金融霸权。但是作为一个有雄心的世界大国仅仅反对是不够的。必须建立中国的世界政治经济的道德伦理体系来对应美国的普世价值体系。这就是和谐世界的理念。

和谐世界的道德伦理体系带有明显的中华文明的特色,还在充实完善的过程之中。不是本文的讨论范围。而美国的金融资本主义霸权和和谐世界的理念是格格不入的。是对人类社会的不和谐因素,是以必须“去美国化”。

展开阅读全文

淬炼观后感

全文共 375 字

+ 加入清单

专题报告后,与会人员共同观看了市纪检监察室制作的警示教育片《淬炼》。

今天报告会的主要目的是深入推进风景区全面从严治党持续深化,动员提振精神状态,转变工作作风,努力形成全区上下拼搏赶超、争先进位的生动局面。

黎东辉同志要求,一要更加注重从严治党,构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立志,始终抓好思想教育这个根本;立规,始终抓好严明纪律这个关键;立人,始终树立选人用人的正确导向。二要更加注重作风建设,树立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在全区弘扬愚公精神,弘扬拼搏精神,弘扬工匠精神,弘扬钉钉子的精神。三要更加注重务实重行,营造干事创业的强大气场。以上率下带着干,对标先进学着干,互看互评比着干,一抓到底盯着干。

最后,黎东辉同志引用著名企业家鲁冠球的名句“每天做一件实事,每月做一件新事,每年做一件大事,一生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勉励全区党员干部坚定目标,把东湖建设得更加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黄大年事迹观后感800字

全文共 924 字

+ 加入清单

国外媒体对他有过极高的评价,说他的回国,让某国当年的航母演习整个舰队后退100海里;很多人评价他是“纯粹的知识分子”,因为他“什么职务也不要,就想为祖国做些事”,很多人评价他是“另类的科学家”,因为他对待科研只一句“我没有敌人、也没有朋友,只有国家利益”。2017年5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对他的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指出,指出该同志秉持科技报国理想,把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作为毕生追求,为我国教育科研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的先进事迹感人肺腑。讲到这里,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他是谁了,对,他就是毅然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到祖国,在短短8年时间里,以报效祖国的情怀、以热爱科学、忘我工作的精神,为我国科技事业、教育事业、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卓越贡献的著名地球物理学家,生前担任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黄大年。他通过兢兢业业、刻苦专研、勇于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填补了多项国内技术空白,今年1月8日不幸因病去世,年仅58岁。他的逝世是国际地球物理学界和吉林大学的重大损失,但是他的精神永存,英名永恒,全国人民不会忘记这位为我国教育科研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时代楷模。

人来到世上总免不了有一天要走向死亡。有的人死了却没人会记得,也没人会在意,但有的人死了却留后后人无尽的精神财富,让人们用各种方式去怀念、去追忆、去学习。黄大年就是后者,黄大年的爱岗敬业、开拓进取、无私奉献、忘我工作的精神震撼着无数人的心灵,全国上下都在以各种方式学习他的先进事迹。黄大年从事教研和科学工作,他完全只要把自己本职工作做好就行,但是他却用平凡的身躯践行了什么是敬业、什么是忘我、什么是科研、什么是不懈奋斗,仅就这一点就值得我们所有人点赞和引以为荣,所以尽管他的生命短暂,但他所留下来的精神却永垂不朽、永不磨灭。

黄大年的精神,告诉着我们每一个人,人人生来都是平凡的,但是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当前在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繁荣中国,我们更需要这样兢兢业业、勤于奉献、开拓进取的人才,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更加走在世界前列、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黄大年事迹观后感8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乘风破浪的观后感

全文共 774 字

+ 加入清单

在这个时代,我们都是小人物,但小人物的世界同样精彩...

三年前,《后会无期》在炙热的夏天上映了,已经有了很多身份的韩寒又多了一个“导演”的标签。在那个虚构出来的中国最东方,我们看到的不是八九点钟的太阳,而是三个混不吝的年轻人的在路上。那时候,网络上一时间充斥着电影里的台词,如今再提起浩汉、江河、胡生,他们的梦想就如同这些台词一样消失在茫茫的网络海洋中。

时隔两年,韩寒带着《乘风破浪》来了,突袭春节档,让很多定档的电影措手不及仓皇逃串。韩寒的第一部电影就拿下6亿多的票房,余威还在。而这个档期的对手有周星驰,徐克,成龙等中国电影殿堂级人物。初生牛犊浑身是胆,而在做完试映之后,朋友圈的口碑明显是轰炸的好评。这种口碑一般不可靠,都是请的亲戚朋友三姑六婆沾亲带故,忽悠不到我,但是我问了几个口风比较紧,平时看片很叼的人,纷纷给出好评,我才落了一下石头,果真是好。我也心生羡慕嫉妒之情。

百闻不如自己一看。

在看完《乘风破浪》之后我突然意识到,韩寒用这部电影证明了自己的导演之路正式开始,也证明了自己导演功底的成熟与进步。他再次身兼导演和编剧,电影中所描绘的还是那些小镇青年,只不过这次他多了份怀旧与伴随80后成长固有的年代记忆。

如果说韩寒在处女作中碎片化的剪辑和网络金句堆砌,那么在《乘风破浪》中韩寒一改那些花哨的手法,回归到好好讲一个故事的立意上。

无论何时,你总能在韩寒的文字中看出一点玩世不恭的,他的电影也是如此。《后会无期》中的年轻人是疯狂且迷茫的,他们有的是“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的架势,这是韩寒的一次自我表达。但在《乘风破浪》里,这些边缘的小人物虽然喝酒打架,但他们身上多了一份安定,或许是因为小镇单调的生活总能一眼望到头,他们到最后总会回归生活。他们与浩汉、江河这几个已经走出围城的人不同,他们始终守候着自己的家乡和心爱的姑娘

[乘风破浪的观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榜样的观后感800字

全文共 1338 字

+ 加入清单

观看了榜样之后,你有什么感想呢。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榜样的观后感,供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榜样》专题节目播出的10位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基层党组织代表的故事,诠释着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为民实干担当、勤勉敬业奉献的精神风采。他们虽然职业不同,经历不同,但他们却有着相同的信仰,有着共同的名字:共产党人。这些先进典型,用平凡而伟大的事迹,为我们如何成为一名合格共产党员,提供了看得见、值得学,也能够学的榜样。他们事迹,是我们学习的生动教材。他们的精神,焕发出磅礴的催人奋进的力量,值得我们见贤思齐,躬身践行。

汲取榜样力量,不断坚定理想信念。吴孟超是我国著名的肝胆外科专家,也是中科院院士,他在入党时,曾有过19次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并通过7年等待才正式加入党组织的经历;方梅氏革命烈士方志敏的女儿,她一遍一遍精读《可爱的中国》,走遍了方志敏烈士战斗过的每一个地方,用实际行动继承和弘扬烈士精神。是什么样的力量让他们选择了执著,选择了坚守?这就是信仰的力量,是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信仰信念,让他们选择了坚定跟党走,坚定地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学习榜样,汲取榜样的力量,就是要学习他们永不褪色的党性,不断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树立起崇高的党性,永怀赤子之心,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本色,凝聚成强大的信仰之力,推动党和国家的建设不断前进。

汲取榜样力量,践行为民服务宗旨。《榜样》中,有这样一位退休老人叫罗官章,他19年前退休后,回到了曾经工作过的穷山乡。帮助和带领群众产业扶贫,指导群众种植天麻,并决心继续发挥余热,奋斗终身;另外一位共产党员,她的事迹同样令人动容。她就是坚守在大山深处36年的教师支月英,她用一个女人一生最好的年华撑起了整整两代人求知的天空。从他们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名普通基层党员干部心系群众的赤子之情,看到了共产党人时刻不忘践行为民服务宗旨的赤诚。做合格共产党员,就应从榜样身上汲取力量,牢记和践行为民服务的宗旨,把服务群众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把依靠群众作为工作的有效途径,把维护群众利益作为工作的最高目标,用实际行动和成效,取得群众信任,赢得群众满意。

汲取榜样力量,发扬务实奋进精神。《榜样》中介绍的大国工匠李万君,他从最平凡的焊工干起,并发誓:“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干出样子来。” 他用一丝不苟的精神,不但用精湛技能打造了最安全可靠的中国制造高速列车,还获得许许多多的专利。他始终如一日,把平凡的工作做到极致,成为兢兢业业、孜孜以求的工人典范。李万君说,“我的技能传给企业和社会才更有价值。”“只有感兴趣才能热爱,热爱才能敬业,才能豁出去,让技术在手中升华”。这位大国工匠的先进事迹,写满了务实奋进的宝贵精神,标注了传承创新的时代符号,写满了敬业担当的可贵品质。广大党员干部在学习榜样中,就应树立爱岗敬业的精神,忠于职守,勤勉工作,不断创新,精益求精,笃行不倦,任劳任怨,为实现中国梦不遗余力地奉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学习榜样,更要践行榜样。让我们向榜样学习,从榜样身上汲取力量,传承和发扬优秀共产党员的精神品质,恪守初心,坚定信念,务实进取,不负使命,在继续前行的路上,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成绩。

展开阅读全文

假期观后感的作文

全文共 490 字

+ 加入清单

我昨天参加晨报小记者活动,去虹悦城看《小小飞虎队》这部电影,这部电影主要讲的是小银、虎子、大壮三个孩子不畏千辛万苦去临城送一句话给飞虎队队员老洪。

影片中,一个解放军叔叔临终前让虎子他们送一句非常重要的话到临城飞虎队队员老洪。从家到临城的路上小银、虎子、大壮经历了无数次的苦难与战斗。比如他们正在习武挣钱的时候,一个身高1米40分米的男生走了过来,说:“是谁说的世上第一,举世无二的?”小银和虎子一点也不够朋友一起指向大壮说:“是他,是他。”说完便风驰电掣的跑到大壮的后面说:“你最肥了,力气最大,冲吧!”大壮听了只好不情不愿地上来,和那个大个子比武,大个子很厉害,没有被打倒,小银和虎子开始虽然很害怕不过看到朋友打不过,还是去帮助大壮,他们终究没打过大个子,反而被打得落花流水、满地找牙,可他们还是冲上去继续打,一次又一次都失败了,最后他们把大个子的衣服偷偷拿走了,继续上路。一路上他们被鬼子抓了好几次,千方百计摆脱了鬼子们,最后终于找到了飞虎队队员老洪,完成了解放军叔叔交给他们的任务。

看完这部电影,我觉得虎子他们勇敢、机智和顽强。我要学习他们的这种精神。СС

[假期观后感的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父母教会我

全文共 802 字

+ 加入清单

从记事开始,我就觉得很懂道理了。但是,我却迟迟才学会懂得去好好的孝敬我的父母!

从小到大,我总是听到爷爷奶奶对我说:“你长大以后,一定要孝敬你的父母,做一个孝顺的乖孩子!”爷爷奶奶这么说,街坊邻居也这么说,连老师们也都这样的教导我们。可是,我竟一直都很迷惑,心想:为什么我要孝顺他们呢,父母用得着让我们去孝顺吗?可是,直到这么一天,我才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我们要孝顺生我养我的父母了!

那时,我还在读小学五年级,作业天天满天飞,怎么做也做不完。一天,老师布置了大量的作业,我做完值日就立即快马加鞭的赶回了家,开始奋笔疾书。妈妈把饭菜拿进来,小心翼翼地放在书桌上,轻轻的抚摸着我的头,关切的询问我:“孩子,慢点做,先把饭吃了吧,等会儿给你泡杯茶,别心急,妈陪你。”我听了这番话,顿时一股酸劲儿涌上我的心头,我想哭,但忍住了。只是默默的吃着饭。“十点了!”“十点了!”闹钟叫了起来,我还在为三道题伤脑筋,这时,我已很困了。妈妈说:“你先去睡吧,我来帮你想把!”

我直点头倒在床上一忽儿睡着了。两点整,我无意中醒了过来,看见书房的大灯还开着,心想:妈妈不会……想到这,我冲了进去。只见妈妈静静地卧在书桌上,身上不时地打着冷颤,我二话没说,拿了件外套披在了妈妈的身上,妈妈被惊醒了,说:“你怎么又起来了,我算出来了……!我一下子抱住了妈妈,一直强忍在心中的眼泪终于不禁哗哗的流了下来,我抽泣着说:“妈妈,你为了我,明天还要上班,你只是帮我想题,却让我先去睡,自己趴在桌上睡着了,我……”我一时间说不出话来了,妈妈却笑着安慰我说;“我是你的妈妈嘛,当然要好好爱你、呵护你了,傻孩子!”我此时终于挤出一句话:“妈妈,我以后一定要永远孝敬您!”我们就这样紧紧地抱在了一起。久久没有松手! 作为子女,我们一定要孝敬我们的父母,他们给了我们生命,给了我们无私的爱,把他们的一切都给了我们,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孝敬他们,做一个孝子呢?

展开阅读全文

哈尔威船长观后感

全文共 725 字

+ 加入清单

哈尔威船长,他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人们透过阴惨惨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

这是我们语文书上的课文《“诺曼底”号遇难记》中最感人的一幕场景。

《“诺曼底”号遇难记》这篇课文讲的是1870年3月17日夜晚发生在英伦海峡上的一个故事。哈尔威船长在大雾弥漫的英伦海峡上小心翼翼地驾驶着他的“诺曼底”号,不料,全速前进的“玛丽”号突然撞了过来,毫无防备的“诺曼底”号无处躲闪,它的船体被剖开了一个大口子,乘客们惊慌失措地在甲板上奔逃,在这危急时刻,哈尔威船长镇定自若指挥乘客们安全逃生,但他自己却与“诺曼底”号轮船一起同归于尽

。这让我不由得想起了一位为了营救两名落水儿童,献出自已年仅22岁生命的普通农妇??万丹。一个普通的农家妇女,在生死攸关的时刻仍然不放弃对两个孩子的营救,这种精神让人不得不佩服,不得不感动。现代社会,如何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朴实无华的万丹用她年轻而宝贵的生命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我要好好地学习万丹那种舍己救人、乐于奉献、勤劳善良、热爱生活的高尚品质,多为社会作一份贡献,多关爱他人。

回顾起我们的世界,几乎公共汽车站,汽车一经过时,迎上去的总是蜂拥而上、争先恐后的人们。是啊!现实生活中的哈尔威船长太少了。是不是我们的世界应该多培养几个哈尔威呢?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一个人要为他人着想,不能只顾个人利益,遇到灾难时要多为别人着想,还要沉着冷静的判断,要像哈尔威船长那样用自己的正直与善良和自己的无私与真诚去对待别人。

“哈尔威船长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 在英伦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

[ 哈尔威船长观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铜牌小车手》观后感

全文共 483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们在学校看了《铜牌小车手》,让我感触很深。

这个电影主要讲了一个农村孩子刘坚强如何让从农村来到城里求学,又如何参加学校里的独轮车队,并最终得到参赛的资格拿到奖牌的故事。即使比赛前他把腿摔伤了,他最终仍坚持参加了比赛,并得了第三名。虽然他仅仅拿到了铜牌,但是,他在老师和同学心目中永远都是第一名,永远的的一名。

从这部电影我学习到了很多,我们要向刘坚强一样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他在快要到终点的时候倒下了,可是他并没有放弃,他坚持着爬起来,慢慢地骑上车坚持着向终点驶去,这是多么令人敬佩啊!

正如那句名言所说“有志者事竟成”,我们要向刘坚强学习,学习他这种坚持到底的精神。以前,每次我一遇到难题就想退缩,但这部影片激励我以后再也不能像那样做了。我懂了,我明白了!如果刘坚强不再坚持下去,他就不能得到奖牌。他对车的的热爱是多么强烈啊!他不惜一切代价冲去终点,多么坚强!正如他的名字刘坚强一样,他是多么坚强啊。

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够这样坚强,我们还有什么难题解决不了的呢?我们一定不要做一个半途而废的人,而是要做一个知难而进、坚定不移的人。就像刘坚强一样坚强、坚持和不放弃!

展开阅读全文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观后感500字

全文共 746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叫派的少年和他的一家人在印度开了一个动物园,快乐地生活着。直到有一天,一家人因种种原因迫不得已卖了动物园,带上所有动物踏上了前往加拿大的轮船。暴风雨来临,船上的所有人都不幸丧生,只有派和凶狠的孟加拉虎——理查德?帕克侥幸地逃到了救生艇上。派和孟加拉虎从对峙到相依为命,在海上漂泊了227天,一次又一次地死里逃生,直到派获救,理查德?帕克重返大自然。

这是一部扣人心弦的电影,情节环环相扣,跌宕起伏,惊险神奇。观影后静下心来思考,少年派的漂流只有一个“奇幻”可言吗?

不,不是的。派不仅要面对海上生活种种突如其来的危险,还要随时提防一只凶狠的老虎,那处境让人无比担忧。可若是没了那只老虎,派也不会存活下来。正国为他要随时提防老虎,他才会时刻不放松警惕,为了让老虎不吃自己而为老虎捕鱼。在海上求生,最可怕的就是精神恍惚,无所事事,寂寞地等待死亡来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讲的也是这个道理吧。

当派回忆起那段漂泊大海的日子,说了这样一句话:“人生到头来就是不断地失去,而最痛心的是,没与他们好好的告别。”是啊,派与他眷恋的故乡,不辞而别;派与他深爱的家人,不辞而别;派与他相依为命的老虎,不辞而别,我们要学会珍惜时间,珍惜那些爱你的人和你爱的人。虽然人或许不会一下子就生老病死,但光阴的流逝总让人觉得不知不觉。在生活中的每一天,我们都要不遗余力地做自己要做的事,说自己那些发自内心的话。把握当下,这才不会错过一些十分珍贵的东西。

正因为派有信念,没有绝望,才会让他绝处逢生。学会在绝望处希望,就会拥有一种巨大的力量,这种巨大的力量会帮人克服一切困难。我们的生活环境比海上漂流好了很多很多,更不应一遇到困难就停滞不前。只要有勇气,有信念,生活中就没有过不去的槛儿。

一部经典的电影,给我留下无限的启示。

展开阅读全文

2024国际残疾人日公益活动观后感

全文共 889 字

+ 加入清单

我不知道一个残疾人是否有着远大的理想,也不知道残疾人是否比我们更加坚强,但我却深刻地认识到,残疾人,也有翅膀,残疾人,也有光芒。

这一天,我和我弟弟来到了一个特殊的地方——智障家园。

正和它的名字一样,这是一个残疾人的家园,许多志愿者在无微不至的照顾着这里的智障残疾学生,帮他们做事情。到了那,我看到各种各样的残疾人:有说不出话的,在那里一个劲地笑;有智力不好的,在摆弄着各种玩具;有天生矮小的,在咧开嘴跟别人玩。

我看到这些残疾人,眼睛不禁斜了斜,确实,每个健康儿童都会对残疾人带有别样的目光,我也不例外。不一会儿,一个有些智障的20岁青年咧着嘴向我们走过来,笑着说:“你们好啊。”我和弟弟点了点头,也表示问好。弟弟好奇地问:“你叫什么名字?”青年人摸了摸脑袋,小声地说:“肖潇。”老弟没听清楚,又问了一声:“什么?”肖潇清了清嗓子,大了点声音说:“你好,我叫肖潇。”弟弟轻轻一笑,兴致一高,便和他聊起了天。

我瞟了瞟教室的陈设,陈设十分简单:两张大桌子,几张木凳,一个木柜,木柜上陈设着各种各样的装饰品,桌子上还有一堆可以串成装饰品的珠子,我的嘴不禁变为了“O”形,这时,一位老师走过来,微笑着说:“这些装饰品都是他们串成的!”说完笑着指了指那群残疾人学生。

我看了看装饰品,再震惊地看了看他们,我暗想道:既然他们可以,那我也行!于是,我也拿起了一根线,抓起了一堆珠子,和老师开始学。大概学了20分钟,我终于学会了,只不过还是蹑手蹑脚,想要串成那些柜子上精致的样子,还差得远呢!

接着我又和弟弟去了二楼,看见了另一群智障学生,陪他们一起玩积木,这边摆,那边递,我们欢笑着,嬉戏着,和他们的友谊也在欢乐的曲调中越来越深长……

不知过了多久,我们告别了这群残疾朋友,踏上了回家的路,在回家的途中,我回想着今天发生的,不禁浮想联翩:只要你肯与残疾人交朋友,就会发现残疾人内心底处的那份力量,这份力量与他们真挚的希望相合并,就会绽放出比正常人更耀眼的光芒。他们不是没有向我们一样的金色翅膀,他们的翅膀,是隐形的翅膀,他们有着比我们更坚定的目标,有着更加勤奋的努力,他们的光芒,不耀则已,一耀千丈!

展开阅读全文

最美孝心少年2024观后感

全文共 726 字

+ 加入清单

当看完一部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观后感了。你想知道观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最美孝心少年》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1月8日星期五的晚上,我按照老师的布置观看了中央一台播出的《最美孝心少年》这个电视节目。这是一个催人泪下的节目,里面有许多感人的故事,那些孝心少年们,有的照顾在家的父母;有的独自在外打拼,为的是给母亲治病;有的捐赠自己的骨髓,给患了白血病的母亲;有的只有五六岁,却在家承担起成年人的责任,每天做饭、烧水。

在这个节目中,有许多令我非常感动的少年,有徐沁烨、邵帅······

路玉婷是一名高一的学生,妈妈靠送机票为生,却不幸得了尿毒症。路玉婷只好休学,承担起妈妈的工作,挣得微薄的工资,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一个月才挣几千元,非常不容易。可即使这样,妈妈还是因为病重而去世了。因此,她被称为“奔跑女孩”。我希望,妈妈去世后,玉婷姐姐变得更加坚强,好好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告慰妈妈。

邵帅是一个非常帅气的小伙子,可是妈妈患了白血病,急需骨髓移植,他虽然有晕针症和晕血症,但还是挺身而出,为妈妈捐献了骨髓。我们以前学过一篇题目为《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课文,它主要讲了大陆青年小钱患了白血病,台湾同胞用骨髓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抽取骨髓一些大人都不敢,何况是一个只有十五六岁的孩子呢!这种精神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啊。

最令我感动的是何秀巡与林章羽姐弟俩,母亲去世后,家里的大人只剩下了体弱多病的奶奶,他俩尽心照顾奶奶,为她做饭、买药,他们还要走几十里泥泞的山路下地干活,插水稻、摘玉米,他们姐弟两个相互鼓励、彼此照顾,有时候,为了使得对方背玉米不那么沉,还偷几个玉米放到自己的篮子中。

展开阅读全文

西红柿首富观后感

全文共 796 字

+ 加入清单

故事的主人公王多鱼是一个穷困潦倒而倒霉透顶的人,效力于收入微薄的三流球队还被人扣上打假球的帽子,被踢出球队;好友相助却连累好友一起被开除;路遇碰瓷却被误做恶霸送进了派出所,丢了工作不说还进了派出所,人生还能再悲催一些吗?

但是,像亨利亚当一样,剧情反转,王多鱼被天上掉下的大馅饼砸中了:他的二爷爷给他留下三百亿的遗产!条件是一个月内花光十亿,但分文不准用来帮助别人,否则就要失去继承权。

金钱对人的诱惑是难以用语言形容的。很多本不贫穷的人却不惜一切手段获取金钱:放着健康的四肢不用,打扮成残疾人上街乞讨;用传销的方法骗钱;甚至偷窃抢劫走上犯罪道路。本剧的另一个人物柳建南就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作为青年学者,他拥有令人羡慕的一切:高智商、高等教育的背景、体面的工作、美丽的女友、远大的前程,按常理说这应该是一个最难被金钱诱惑的人了。往往事与愿违,从与王多鱼这个大富翁一见面,他就沦为金钱的奴隶,最终成为社会所唾弃的人。

但是偏偏有个小人物能在金钱面前保持清醒,倒霉蛋王多鱼!这个和亨利亚当一样的人物。当他面对一边是三百亿的金钱和无尽的荣华富贵,一边是保住与他所爱女孩的生命和却要继续贫穷的选择时,本就极度缺钱的他却毅然选择了后者。这是金钱和人性之间的抉择。人性是再多的金钱也买不来的,换句话说,失去了人性,即使拥有再多的金钱也是一堆行尸走肉。如果他选择了金钱,哪怕结局是他得到了财富,但是,失去了心爱的女孩,更重要的是,失去了基本的人性,留给他的,将会是无尽的孤独。

面对金钱,我们要有颜回的淡薄和坚持,“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精神;也要有李白“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洒脱。这种淡薄和洒脱的背后,是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价值观,更要有着从幼年学起,从小事做起培养起来的淳朴和善良,就像亨利亚当和王多鱼一样,我想,这正是我们所需要的,也正是我们所应该做的。

展开阅读全文

妈妈再爱我一次观后感

全文共 525 字

+ 加入清单

这部微电影主要讲述了在一堂美术课上,老师让小朋友们以《我的妈妈》为题画一幅画,但是,在其他小朋友们兴高采烈地画着自己的妈妈的时候,一个小女孩却呆呆地坐在那里,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画,最后,撕心裂肺地哭了起来。原来,小女孩的妈妈在过马路的时候,有一位司机以很快的速度开着车,一边抽着烟,一边打电话,闯红灯而发生意外。电影的最后,在别的小朋友放学了,幸福地扑进母亲的怀抱时,小女孩却只能拿起粉笔,边哭边在地上画了一个她一直思念的妈妈,然后,一个人静静地躺在“妈妈”的怀里睡了,

我看了这部微电影之后,感到十分地心酸,不由得流下了伤心的泪水,就是因为司机开车时不专心,一边抽烟,一边打电话,从而酿成了惨祸,让一个原本和谐美满的家庭毁于一旦,让这个可爱的小女孩永远的失去了自己的母亲,当我们在谴责这个无良司机的同时,就会发现,其实文明行车是多么的重要。我在此呼吁所有的驾驶员,在车辆在行驶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文明行车不仅是对自己负责,同时也是为别人负责,记得曾经有一个公益广告这样说过:宁停一分,不争一秒。请那些爱开快车的驾驶员们,松松脚下的油门吧!

生命只有一次,就算再多的后悔与补偿,也是无法弥补已经失去的爱。请大家遵守交通规则吧,珍惜身边的每一个生命。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