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观后感

观后感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观后感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观后感问题。

分享

浏览

15189

作文

34232

电影开学第一课的观后感

全文共 405 字

+ 加入清单

9月1日晚,我和爸爸妈妈一起看了开学第一课,这次的主题是中华骄傲,分为五小节课:一、字以溯源,二、武以振魂,三、棋以明智,四、文以载道,五、丝绸新路。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一节课。

第一节课里,王宁教授研究汉字已经60多年了。中国汉字博大精深,就像“”,上面的形状像天空,下面的像小水滴,所以就组成了一个“雨”字。我不得不感叹,汉字太有内涵了!

之后又给我们介绍了“汉字叔叔”,他是一个美国人,名叫理查德,他为汉字研究付出了很多。而我们作为中国人,更要热爱汉字,对汉字有着更多而又丰富的理解,而且还要为自己的国家自豪。

随后,同学们和老师又做了一个小游戏,游戏规则是:每组六名同学,董老师每弄一张卡,上面都有一个汉字,让同学们用自己的身体拼一下卡上的汉字,让老师们猜一猜。

综合这五节课的内容,我觉得我们一定要热爱汉字,说好中国话,学好文化知识,还要强身健体,培养兴趣爱好,练就一技之长,将来为我国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专题作文

小鞋子观后感

全文共 664 字

+ 加入清单

这个星期,我和我们全班同学一起观看了一部伊朗的电影—《小鞋子》。

《小鞋子》讲了一个非常简单的故事:一名小学三年级的学生阿里无意中丢了妹妹莎拉唯一的一双鞋子,为了不让贫穷的父母发现,他这样告诫妹妹:千万不能告诉爸爸,家里没钱给你买鞋的,他知道了你也会挨打的。但阿里看着妹妹嗔怪的表情急得已经哭出来的时候,他害怕父亲会知道这件事,他害怕的是忧郁的母亲的眼里再添上一层困苦,他担心浮躁的父亲的头上再添一根白丝。他不想让本来就困难的家里因为他的原因再添上一丝负担……兄妹俩轮流换穿哥哥的球鞋去上学。兄妹俩在水沟边的小巷里来回奔跑,穿了大拖鞋的阿里在街口等着下课的妹妹,飞快换了鞋子,然后再飞奔去上学。

一夭,阿里兄妹知道自己的鞋子是一位比自己家里还贫穷的小女孩拿了,却没有去拿回来。穷苦人之间并没有互相敌视,而是相互帮助,相互同情。

后来阿里得知区里举办小学生五公里长跑比赛,三等奖的奖品就是一双运动鞋。为了给妹妹争取这双鞋子,阿里恳求老师给他参赛的机会。阿里只有一个小小的愿望,他不是为了荣誉,也不是为了要得到冠军,更不是为了要得到老师的表扬,只是希望给妹妹赢得一双鞋子,可以慢慢走着上学,不用奔跑上学,也不会因为鞋子太大而掉进水沟里。可是最后他拿到的是冠军,而不是第三名,他非常地伤心。冠军的奖品不是鞋子,而是夏令营和运动服,阿里成了最沮丧的赢家。

电影里有很多感人的情节,阿里和莎拉的兄妹情深令我感动。我觉得我们现在不愁吃不愁穿,又拥有一个美满又幸福的家庭,但我们却没有阿里那么乖巧懂事,又没有妹妹莎拉那么善解人意,我们应该像他们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青年旅舍观后感

全文共 715 字

+ 加入清单

9月12日上午,由青岛市政府应急办、青岛东唐影视联合打造,中国首部应急题材25集电视轻喜剧《青年旅舍》在青岛高新区东唐影视创意园、东唐影视拍摄基地(渔盐古镇韩家民俗村)举行隆重的开机仪式。据了解,该剧共25集,每集45分钟,是一部“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百姓受益”的应急题材电视连续剧。

《青年旅舍》采取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的模式。由山东省政府应急办、山东省公安消防总队担任顾问,青岛市政府应急办、青岛市公安消防局、青岛东唐影视联合拍摄,青岛市公安局、青岛市教育局、青岛市红十字会、青岛市地震局等多部门协助拍摄。该剧由青岛东唐影视科技有限公司具体筹备运作,由素有中国编剧第一笔之称的周智庸担纲总编剧,东唐影视董事长李巨涛执导,热播剧《勇敢的心》中候学问的扮演者萧松原倾情加盟,主演沈浩、赵圆圆、宫海滨、金珊、张圣岳、李红陶等出席开机仪式。据悉,影星孙涛、许绍雄、刘亚津、矢野浩二、尚铁龙、马书良、朱家三、李金铭、陈寒柏、王伟华、伊莉莎等明星担任单集主演。

据悉,《青年旅舍》以麦田、唐小唯等一帮年轻人的梦想、情感、成长故事作为叙事主线,围绕在青年旅舍经营过程中发生的欢乐囧事层层展开,融入了大量时尚元素和喜剧笑料,故事诙谐幽默令人捧腹。剧中含有消防、交通、防暴雨、防溺水、卫生急救、防盗、公共安全等大量应急知识,是国内首部应急公益题材的电视剧,其独特的视角和定位,已引起多家电视媒体和网络媒体的关注。

该剧集青春、时尚、爱情、喜剧元素为一身,充满悬念的应急故事、幕后团队的倾情打造、精彩的剧情、睿智的对白、个性鲜明的角色,将为观众带来都市轻喜剧的又一精品力作。同时,作为应急题材电视轻喜剧,该剧将努力做到“好看、知识、专业、公益”,值得期待。

展开阅读全文

呵护生命平安成长观后感

全文共 396 字

+ 加入清单

呵护生命,安全成长”。孩子是我们的未来和希望,他们承载着太多的眼光和希冀。家长们经常说:“孩子的安危,比我们的生命还重要。”是呀,在家,孩子是父母的希望;在校,孩子是老师的希望;踏入社会,孩子是国家的希望。孩子的事情无大小。一直以来,我们桂花二小都把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放在首位,安全教育,是我们的工作重心。

2015年11月5日,我们又在各班进行了“如何避免交通事故”的安全教育,通过短片、视频,让学生了解出行时应该掌握的安全知识,包括:1、学生应掌握的道路交通安全常识。指挥信号灯的含义、行人必须遵守的规定以及横穿马路是需要注意的事项。2、学生乘车时的安全注意事项。3、骑自行车要注意哪些安全事项。4、学生乘船出行时的安全注意事项。5、乘坐火车时的安全注意事项。6、乘坐校车时的安全注意事项和校车的基本要求,以免误乘“黑校车”。

通过这次安全教育,孩子们懂得了更多的安全常识,出行更有了保障。

展开阅读全文

纪录片《孔子》观后感

全文共 1952 字

+ 加入清单

6天下来,随着一集一集的深入,孔子的一生清晰地呈现在我的眼前,用孔子在《论语》中自己的话来概括就是:“吾十有五而立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曾经的疑问:“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万世师表、至圣先师,而不是同为圣人的老子、孟子、庄子......?”在脑海中有了答案,也让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朱子治家格言》中的一句话;“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孔子精通礼乐,胸怀天下,毕生致力于推行“周公之礼、文王之道”,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和磨难,但却以其高尚的品德、高深的学问给我们留下了难以计数的宝贵精神财富。16集电视记录片《孔子》看完了,在感叹孔子伟大的同时,带给我更多的还是感动。

首先值得我们学习的是孔子的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一位好母亲、多位好老师加上自身的谦虚、聪颖、勤奋和努力成就了孔子的道德和学问。孔子办私学,目的是为国家培养有德、有才、报效祖国的君子,而且“有教无类”,所以才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的后人难以启及成就。孔子小有名气之后,适逢齐景公携大夫一行到访鲁国,孔子一试身手,设计了令人无不震惊的精彩礼仪迎接齐景公一行,展示了周朝礼乐使天下太平昌盛的画面。孔子博学多才,精通礼乐,携助季孙大夫出色地完成了迎宾之礼,展示了了不起的才华,崇敬之心不禁油然而生。

看完《孔子》我们知道因为周公制礼作乐、身体力行而且讲求美好的道德,所以天下才出现了周朝数百年的安定昌盛。孔子胸怀天下,发现唯有周礼才最适合治理当今天下,休止天下动乱,而且指岀导致天下动乱不止的根本原因是“周礼不兴,礼崩乐坏”,出现了“君王、诸侯、大夫、士人、百姓的违礼之争”,而孔子认为只有各自的奋争合乎于“礼”,才能休止天下动乱,实现天下太平昌盛。

孔子预知了真理大道,至鲁定公时得到重用,官至上卿大夫。“齐鲁盟会”更是展示了孔子杰出的政治、外交和军事才能,“有文事者必有武备”,孔子事先安排左右司马带百辆兵车随同鲁君一起参加盟会,因准备充分,使得孔子在盟会时随机应变,镇定自若,一举粉碎了齐景公欲劫持鲁君的阴谋。

孔子以周礼为准,倡行仁德,宽猛相济,鲁国虽尚未归仁,但周礼已经恢复,君臣各依名分,父子亲孝,兄弟和睦,夫妻随顺,君王亦贤明通理,讲信重义谦让求人已成为国家风尚,虽有兵车征战,却是为匡正天下,就如文王周公一样达到“天下小康”。 《孔子》看到这里,一直以来对孔子的模糊认识也渐渐清晰起来,“落后的、腐朽的、糟粕”这样的词语无疑是圣贤教育断了近200年的无知的产物。记得蔡礼旭在55集《群书治要360》的讲座里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人不学习不知义啊!”也让我想起习近平总书记今年在党员领导干部中开展“两学一做”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特别是习主席提出倡导学习1949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次全会上的讲话《党委会的工作方法》,这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亦是真理大道,永远都不会过时。重温这篇经典名著,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带领下,沿着毛主席总结的结论前行,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国梦”,指日可待!

记录片《孔子》中最让我伤感、最让我敬佩的是孔子为推行治国大道携弟子一行,不畏艰险,周游列国,在外漂泊14年,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困难和遭遇,比如陈蔡之地,绝粮绝路,就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之中。当时已是忍饥挨饿多日,却又招致狂风骤雨,使孔子及其弟子几陷绝境,但是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孔子在全天下推行“仁德与礼治”的决心没有丝毫动摇,风雨过后却令人振奋地与弟子们一起弹唱《诗经》,表达了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关关雎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孔子及其弟子坚守大道,无论何时都没有放弃和降低自己的志向。此时弟子颜回道出了孔子的心声:“天下不容夫子之道的高深,高深的夫子之道不为世人所接受,不是夫子之过,而是天下执政者的过错啊”!

记录片《孔子》看到最后我们知道了孔子一生中追求的最高理想亦是仁德之道的最高目标,被称之为大同。孔子说:“在大同的世界里,天下人不只以自己的家人为亲,不只以自己的父母、儿女为爱,而是相互敬爱,爱天下所有的人。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孩子们都能获得温暖与关怀,孤独的人与残疾者都有所依靠,男人有各自的事情,女人有满意的归宿,天下没有欺诈,没有盗贼,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人人讲信修睦,选贤举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就是我梦寐以求的大同世界!” 这就是圣人的思想境界,现在回想起来,用“万世师表、至圣先师”来形容孔子真是最恰当不过了。此时弟子冉求的话也在我的耳边响起:“如果把夫子喻成大河,我们至多是河中的水滴,如果喻成高山,我们至多是山中的石砾,是上天使他成为难以启及的圣人”!

展开阅读全文

中国反恐大片湄公河行动观后感

全文共 754 字

+ 加入清单

看完了整部电影,感想很多。但是站在我的角度,一个母亲、一个教师的角度,给我最深印象的是两个还孩子赌钱搏命的场面。枪响的那一刻,我深深的低下了头,不敢看那个血肉横飞的场面,却听到了荧屏上的欢呼声,似乎在庆祝死亡。

那些只有十岁左右的孩子,他们有着的烦恼,应该是作业没有写完怕被老师责骂,考试成绩不好担心父母的批评,而这部影片里却呈现的是另一种画面,他们为了钱去搏命,为了毒品去杀人,我不知道他们懂不懂得生死,但我知道他们生活在不属于他们的世界里。毒枭们利用孩子的童真做着最恐怖的事情。可怜的孩子们随时可能成为为毒品交易而牺牲的冤魂。

导演用这样简单的场面向观众们刻画了生活在毒枭控制下的孩子们。我记得有一幕是在商场,当犯人被打倒时,所有人都在逃跑,从拐角出现了一个孩子,只有八九岁的模样,他出现的那一瞬间我下意识为他担心,可下一秒我发现我多虑了,那个孩子从包里直接掏出了一把枪对缉毒警察一阵扫射 。另一幕是一个小孩带着炸药和枪支毁掉了整个政府会议楼,这些孩子把最残忍的犯罪做得好像日常小事一样。我深深的被吓到了,他们只是个孩子,我们对孩子的概念不都是天真无邪又需要保护的吗?为什么此刻变成了残忍和恐怖的代名词。

这一切的根源都是因为——毒品。电影播出后,我在微博上看到了这么一句话,有人说应该再给那些吸毒明星一次复出的机会,可谁给缉毒警察再次重生的机会?人们总觉得战争离自己太过遥远,但事实是它从未停止过罪恶的步伐,我庆幸自己生活在这个和平的国度。因为有你们,那些边防第一道防线的缉毒警们,你们不畏牺牲,用“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勇气去维护祖国的尊严,用你们的血肉之躯为我们挡住了眼前的黑暗。因为有你们,我相信中国会更好,明天会更好。

湄公河十三名中国同胞能够安息,感谢战斗在第一线的缉毒战士。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展开阅读全文

2024好莱坞压轴高分灾难巨制《深海浩劫》观后感

全文共 510 字

+ 加入清单

深海浩劫》根据2010年美国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改编,电影表现的四平八稳。除了塑造了比较倔强的领队老头,其他人物依然是我们熟悉的美国家庭,熟悉的美国员工间打屁闲扯。

对于灾难的反思通过平台领队老头与公司领导的争执统一体现出来,指责因为利益而忽视安全的行为。

开篇导演运用了不太高明的方式,通过男主女儿的嘴巴,巴拉巴拉的介绍了男主的工作,还顺带介绍了深海钻台的原理以及危险性,一瓶爆喷的可乐演示了后面的灾难。这一幕很是生硬,家庭中的对话都是这样的学术探究吗?

后面灾难发生时的场面还是非常的震撼的,反正我们国产片是拍不出来的。关于灾难的过程几乎就是展示,展示,展示。涉及到人心理的层面反而有些薄弱。

故事推进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详的征兆,比如飞机撞到鸟。这种桥段都过于照搬。危机一触即发,而办公室里在欢庆连年安全第一的荣誉,这种反讽也略显低级。莫名其妙的欢庆什么安全只是为了让观者撇一撇嘴而已,所以电影运用了很多套路,缺少新意,是一部真正的好莱坞流水线上拼接出来的作品。

此类美式大片因其场面震撼还是会引来关注,又因为还是几十年不变的味道而会让中国观众略感乏味,票房大卖显然不太现实。预计大陆票房1到2亿人民币吧。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南京南京观后感

全文共 1814 字

+ 加入清单

1.

吴清源在年轻时的奋斗岁月里,曾长期被当时的本因坊秀哉恶意打压。多年后,当有人问起这段公案,90岁的老棋圣只是轻描淡写的给了秀哉四个字评价:“他是坏人。”

当年在《体坛周报》看到这段采访,我如遭当头棒喝,进而醍醐灌顶:我们总觉得只有认知能力低浅的蒙童才会对一个复杂的人做出诸如“他是坏人”这样简单的判断。稍有人生经验,我们都懂得对一个人进行尽可能复杂的描述,以求尽可能准确,尽可能深刻。更何况吴清源一生多姿多彩,轰轰烈烈,和本因坊秀哉这样一位重量级人物的恩怨,真要详述起来,只怕够写一本书了吧?

然而吴清源就只有四个字:“他是坏人。”——历经沧桑,阅历极丰,才能如此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再有千言万语,也无非从这四个字里阐发开去;再有千头万绪,也无非从这四个字里衍生出来。这四个字道出的是根本,是一团乱麻的头,是一切进一步阐述得以纲举目张的出发点。

所以,在后来的生活中,每逢复杂混乱,我总要退回来问自己:“一句话,这件事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2.

南京大屠杀的本质是什么?——是兽行。

日军的本质是什么?——是坏人。

这就是最终的结论。一切反思,如果推导出不同的结论,就是放屁。

这也是最初的出发点。一切反思,如果背离了这个出发点,也是放屁。

不管“大是大非”这个词已经被滥用到何种程度,我还是要说:大是大非,不容混淆。

3.

日军视角,未尝不是有益尝试。把日军当成人而不是禽兽来拍,我很赞成。日军并非天生邪恶,那是理所当然。甚至日军自己也是屠杀的受害者,同样说得通。

但你绝不能把日军表现得那么温情脉脉,那么满怀悲悯,乃至最后放走两个中国人,还饮弹自尽。总而言之,在一群可以拿杀人当比赛来娱乐的日军里,角川这样的角色可以有,但怎么可能担任主角?角川太“正常”了,正常到没有半点极端。而做出南京大屠杀这么不正常的暴行,会是一群“正常”人吗?

怎么?把坏人如实的拍成坏人,就肤浅了?“不正常”就体现不出“人性”了?什么是人性,人性原本就既能至善,也能极恶;人性原本就会从正常异化到面目全非。杀人可以杀到HIGH,这血淋淋的历史,何尝不是人性最异化最丑恶的一面?不敢(或不能)直面人性之恶,你那所谓的人性之善又岂能不虚伪。

同样道理,不刻意表现杀戮强奸之类暴行,这也没问题。但如果有一个对南京大屠杀全无了解的人去看这部电影,你绝不能让他看完之后以为屠杀的范围仅限于国军残兵和难民营,而全然体会不到这是一场遇难人数30万量级的屠城。你可以“不这样拍”,但你绝不能“不拍”。

历史只有真假,无所谓深浅。真实的历史摆在那里,拍不好是你自己没本事,又岂能扭曲历史以成全你的“深刻”。连最基本的大是大非都如此混淆,你陆川便有再多的小聪明,也终究是个蠢货。

于是这部电影的下场也就理所当然:故作深沉结果却暧昧可疑,处处用力结果却软弱无力。

4.

和我同去看电影的MM,大概从影片开始后十分钟就抽纸巾,一直抽到电影散场。出了电影院,我问她对这部电影感觉如何,她红着眼说不出个所以然。我笑道:

“我猜一下你现在的心理,你看对不对:一方面,你从头哭到尾,情绪波动很大;另一方面,你又并不觉得这部电影拍得好。于是哪一头你都不好承认。说它好吧,你明明不觉得它好;说它不好吧,你明明现在眼眶还红着,也不好意思……”

她倒是矢口否认了,但我猜抱有这种心理的人不在少数。

明明就拍得不好,就算你流泪过,也没什么不好意思承认的。当一群残兵高呼“中国不会亡”,当拉贝临走时双膝跪倒……我也哭了。这样一个题材,这样一部电影,要撩拨国人的情绪实在太容易了。只是哭完之后,照样要说它令人失望。

《南京!南京!》不是一部烂片,但它给人造成的失望却大于任何一部烂片。《无极》就算拍成一坨屎,大家也笑笑过了,无非心疼下票钱。但《南京!南京!》,你动的是南京大屠杀这样一个题材,你对不起你片名里的两个感叹号。当然,这一题材确实有它的难动之处,以往多部同样题材的电影也无一称得上成功。也许我们确实可以说:如何看待历史尚有争议,现在还“没到可以讨论南京的时候”。但这部《南京!南京!》的问题根本不是如何看待历史,而是究竟有没有尊重历史。一部处处玩弄机巧的电影,却错在了根子上。

请你去问问任何一个稍微懂点事的中国孩子,他们都会告诉你:“日本鬼子是坏人。”也请你暂时收起你的不屑,稍微尊重一下这最简单、最起码的是非。

30万亡灵在上,没有人会像kuso《无极》那样kuso这部电影。拍成这个鸟样,实在让人失望到连愤怒都没有了。

展开阅读全文

2024年电影《我不是潘金莲》观后感

全文共 1847 字

+ 加入清单

看完影片后,我掏出手机来,给一个在乡镇做主官的朋友发了条信息,“推荐看下《我不是潘金莲》,相信会有感触。”

为何这样做?原因很简单,看了影片之后,我觉得此部影片就是讲的上访与维稳的故事。该影片虽然在片中用略显夸张的艺术手法来展开情节,但是故事很现实。一些从事政府维稳工作的观众看完后表示,很真实,就是自己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想起和乡镇主官聊天时,谈及百姓上访,他们均表达了不堪其累,累的是信访体制对他们的约束。不管上访群众有理无理,只要上访了,他们就要想办法处理,让上访群众不再上访,不管采取什么手段。不过,以前是硬手段,现在是物质安抚,变成软手段了。否则,他们的“位子”就不稳。如果不是和他们长时间的接触了解,我肯定认为是官员在矫情。我听他们讲了好几个案例,没有一起官员是恶意,想办坏事的意思,相反,上访民众也未必在理,有的更为过分,但是在信访机制约束下,地方政府官员只能把问题“按”在表面,采取的手段多为违心和不情愿。

此部影片讲述的故事就是这样。一个妇女叫李雪莲,因为前夫欺骗她,假离婚变成真离婚,前夫又说了一句刺激她的话-“她就是潘金莲”,两相刺激下,她从县法院开始,一路上访到北京。用片中最后马市长的话讲,这件事情本身,她并不在理;各级官员也没有一个是恶意的,可是她上访了十多年。而且,因为她的上访,之前的县长和市长都被停职。现任的市长和县长对她也很头疼,为了截访,采取了各种手段,都没有拦住她的新一轮上访。颇具讽刺色彩的是,最终促使她取消上访的是她前夫的非正常死亡。

在这个故事里,我认为,李雪莲的上访故事是个中心,众多官员被这个中心耍的团团转,不堪其累。也正是在这样的故事里,折射出当下中国基层治理中的困境与问题。信访体制逼得地方政府官员“不惜一切代价”维稳,这样的故事正在中国大地上此起彼伏的发生和消失;政府官员怕麻烦,不作为,导致问题积累下来,这正是当下中国基层治理中的“新问题”,也是中央政府极力呼吁要避免的;在处理民众问题时,如何和群众打交道,用片中各级领导训斥下级时讲的,要注意群众工作方法,可实际上怎么做他们也未必得其要领。

在此部影片里,虽然冯式幽默在发展,但是幽默里的夸张反而凸显了对现实问题的写实。在影片发布会上,冯小刚转述刘震云的话,说幽默分三种,一种是语言,一种是事情本身,还有一种是生活中的道理。他说他以后的影片就朝这个方向努力。不知是刘震云本身文字作品里就具备的境界,还是影片保持了和文学同样的追问水准,此部影片给人的观感就是在讲述当下各级地方政府维稳的“异化”,“异化”成以让民众不上访为目标,而民众的生活则不是关注重点。

此部影片最后,爱思考的马市长对郑县长说得一番话,既是对李雪莲上访案例的总结,也是当下中国基层治理问题的一个思考,值得政府官员看看,反思自己工作中问题出在哪里,不要追求表面维稳;也值得民众看看,看到新闻不要人云亦云,被情绪绑架,要有自己的思考,避免民粹主义。大意在前文中也陆续说了,即这十多年中,各级政府官员没有恶意,李雪莲在这件事情本身并不在理,可为何拖了十多年未解决?可为何从上至下,都怕她告状呢?各级官员是真想帮李雪莲呢,还是想保住自己的帽子呢?为了自己的帽子,必然不敢担当,只对上级负责,不对下面负责。对老百姓的不负责,是对上级的最不负责。

此外,此部影片结尾处有个小故事,虽然看起来充满幽默,但是其中蕴含的生活意味值得人细品。当李雪莲得知自己多年状告的前夫已死亡,觉得生活已无意义,准备自杀,范伟扮演的果农过来说,不能在他庄园自杀,要自杀,就到对面庄园自杀。范伟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因为对面庄园是他对头的。结果,李雪莲反而不自杀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讲求“禅悟”,范伟扮演的果农看似说得“没心”的话,显示出他对生活的物质理解,反而从另一个角度启发了李雪莲生活下去并且要生活好的想法。这样一个笑话,和马市长最后的总结发言,给我印象最深。

一向强调政治的《人民日报》竟然前两天专访冯小刚,在采访中,冯大导演直言官员没有担当、不作为就是最大的腐败,甚至比贪污还厉害。他说,最大的腐败就是不负责任,而且用负责任面目出现,一些政府官员为了保住自己的乌纱帽,宁左勿右,宁严勿松。这样的负责是对自己负责,而对党和国家的事业是不负责的。

难得,作为文艺界人士,冯大导演说出了大实话。尤其是在当下中国目前的基层政治环境中,此部影片说的问题仍然存在,类似的故事还在发生。用冯小刚的话讲,这部电影是一部社会寓言。只是希望,此类社会寓言所生存的社会现实早日成为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电影:《同桌的你》观后感

全文共 1357 字

+ 加入清单

已经好久没有写东西了,今天闲极无聊便和我的同学们一起去看了一场电影。看的是由高晓松操刀的《同桌的你》。

当年由高晓松作词、作曲,由老狼演唱的一首《同桌的你》,唱哭了许多人的学生年代。作为90后的学生我诚然像致青春啊,那些年啊,包括同桌的你这样的几乎专供给80后享用的电影,不是我们所能完全吸收与接纳的,但是如果单从影视作品的角度讲,我想我还是很有感触的。

“我为了你放弃了美好的前程,为你放弃了一个无辜的生命,为了你的未来我愿意隐瞒一切。你为了我不断单挑那群同学,为了我努力考上重点大学,为了我忍耐规定的“男朋友时光”,为了我努力规划彼此的未来。最后的相遇,我们询问对方“你爱他么”、“你爱她么”却又各自沉默。”

“从我看见你的那时起,我就喜欢你。你知道我成绩不好,脾气也很冲,但是你从不会讨厌我。那年的政局动荡为了让我平安,你答应了“成为我女朋友”我的要求;那年非典肆虐,你砸开窗牵着我的手一路狂奔。你就像是那颗大白兔奶糖,在我心里一直是文静、甜美的形象。是你一直都在等我,都在督促我前进。十年之前,就像你说的“我根本不懂得什么是责任”而让你受伤;十年之后,我成为隐忍又有责任感的男人,但在漫长的旅程中牵着你的手实现你愿望的人,不是我。”

一部讲清新又悲伤的爱情电影,我想我不得不以一个温柔而煽情的两段文字来概括那一个个感人至深又阳光清新的镜头。但无论这段属于他们的爱情有多美好在现实面前依旧终结于现实。无论感情有多浓烈,最后的他们都被现实打败。

“我们已经回不去了,谁也不欠谁。”

就像那首陈奕迅的歌“十年之后,我们是朋友还可以问候,只是那种温柔,再也找不到拥抱的理由。”

如果你把同桌的你当作是一部单纯的青春爱情作品。那我加上一句更符合爱情片影评的结尾,比如“青春如同奔流的江河,一去不回,来不及道别。但是,爱她/他是我做过最好的事。”是不是有一些简单。

这个电影最精彩的地方,就在于它展示了梦想的虚妄和生活的真相,那些看起来光鲜靓丽的生活表面,有着截然相反的里子,他放弃了小栀,并没换来想象的事业成功和人生幸福,换来的不过是一份真挚感情的破碎,和两个人都找不到真爱的凑合婚姻。一纸请柬,让两人十年重逢。感情,在两个人闪躲悲切的眼神中,清晰地存在。十年,小栀还爱着林一,林一也还爱着小栀,但是没有承担和归宿的爱,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就算,爱,一百年、一万年不熄灭,对双方都没有意义,只能化作那句再也说不出别的话的“你还好吗”。

教堂里,小栀穿着洁白的婚纱,站在新郎身旁等待新婚的誓言,林一想要抢回自己失去十年的女孩,可那只是一闪念,最后小栀那句迟疑的“我愿意”将我们拉回了现实。最后一次,他还是怯懦了,与自己深爱的女孩失之交臂。

一个女孩等了十年,等不来一个男孩的真正成长,你也确实可以说这是命运的安排。

在我个人看来电影的确存在诸多细节让我值得反思,比如在婚礼前新郎的以貌取人,比如当那个学生时代几乎不说话的李潇突然主持起了酒席,也许这就是这部电影导演的价值观的体现。

也许梦想终究会被现实打败。也许如今的我们十年后终将成为那个如今我们不喜欢的自己。也许我们的梦想也会因为我们的不怯懦而得以实现,不得不提电影的最后一幕:当小栀被问及是否愿意时,那一刻男女主人公的眼神交流,以及迟疑的回答。也许正是因为男主的怯懦而失去本属于他的爱情。

展开阅读全文

电影美丽人生的观后感

全文共 726 字

+ 加入清单

前几天,我们高学段看了一部名字叫做“美丽人生”的电影

这部电影讲述了犹太青年基度和好友一起驾车来到一个小镇准备开一家小小的书店,旅途中邂逅了美丽的女教师朵拉。两人好事多磨,终成眷属。可是好景不长,基度和儿子因为是犹太血统被强行送往集中营。朵拉虽然并没有犹太血统,却为了能和儿子丈夫在一起,毅然和他们同行,在集中营里,他们被分开关押。基度不愿意让他儿子的心灵蒙上悲惨的阴影,在惨无人道的集中营里面,他骗儿子这只是一场游戏。他以游戏的方式让儿子的童心没有受到任何的伤害,自己却悲惨的死在了纳粹的枪口之下。

电影中有一次儿子对商店门上写着“犹太人与狗不可以入内”百思不得其解,这时,聪明的基度只对儿子讲:“因为他们不喜欢啊,就象前面的商店不喜欢中国人和袋鼠进入,而再前面的商店不喜欢印度人一样,别人不喜欢你有什么办法,明天我们在我们的书店也挂上一个牌子怎么样?上面就写我们不喜欢的东西。”我觉得基度的回答非常有趣,可纳粹毁掉了这祥和幽默的氛围。父亲不愿告诉自己的儿子是因为他们身上流淌着犹太人的血液就必须遭受不公平的待遇。他告诉儿子他们是要去旅行。这一幕给我的印象异常的深刻。

美丽人生中,主人公的一生是美丽的。他的家庭是完整的,他为了让家庭尽量完整而牺牲。他儿子的人生也是美丽的,他幽默的父亲用他的风趣让他有了一个快乐的童年。基度妻子的人生也是美丽的,幽默的丈夫和快乐的儿子让她的一生充满了喜悦。认为自己快乐,就是真正的快乐;认为自己幸福,就是真正的幸福;认为自己的人生美丽,自己的人生就是真正的美丽。心态决定一切,心态好就是一切好。只要拥有好的心态,任何人的人生都可以美丽。

美丽人生,这部电影深深的感动了我,我也深深的喜欢这部电影,希望大家的人生也是美丽的。

展开阅读全文

艺术人生观后感

全文共 556 字

+ 加入清单

看了央视知名栏目《艺术人生》的一期特别的节目“春天的约会”,感触颇深,于丹和王潮歌是同年同月同日生的两个杰出女性,她们妙语连珠、口若悬河的讲述人生的各种不同层面,各自解读对人生的不同态度,感悟生活,感悟幸福,她们这种对生活的积极态度,让我觉得很温暖,也感觉很佩服,同时也非常的欣赏。

于丹对“为人女,为人妻,为人母”的人生角色有着独到的见解,每句话都说的很有意义,她说,“为人女、为人母、为人妻,不累,就是你能够享受这份情,你得到的永远比付出的多。我每天听着我们家嘈嘈杂杂,老的吵,小的闹,我心里踏实。”而王潮歌更愿意以一种旁观的态度和家人相处,“我经常看着女儿,她是另外一个人,虽然她从我这儿出生,但是我无法决定她的性格,也无法决定她的人生。实际上她只是暂住这儿18年而已,18年以后她展开小翅膀就飞了。她愿意供我,是我的福分;她不愿意,我也没办法。我观看她,比我去插手要美好。”两中不同的见解,道出了相同的母爱,对孩子,更多的应该是“陪伴”,虽然有很多事情是无法左右的,但是尽可能多的陪伴,总不会让人遗憾。

节目最后,两人分别写下了对自己影响最深的三个词。于丹写的是“温暖”、“朴素”和“天真”,而王潮歌则写下了“智慧”、“善意”和“信命”。是的,说的真不错,人,需要不断的奋斗,有时也要信命,不要和自己过不去。

展开阅读全文

幸福的味道观后感

全文共 536 字

+ 加入清单

你品尝过幸福味道吗?幸福的味道是怎样的呢?相信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答案。

马来西亚儿童文学作家邓秀茵创作的《幸福的味道》,讲述了一个关于友谊的动人故事,引发了我深深地思考。书中的男主人公以伦因为自己的爱好去学习烹饪,其中遇到了许多困难,但他坚持不懈,最后取得了成功,品尝到了属于他的“幸福的味道”。

看了这本书,我也蠢蠢欲动,照着书里介绍的食谱准备做一份叫“幸福的味道”的早餐给爸爸妈妈吃。第一次独自下厨的我手忙脚乱,从来不知道,在妈妈手里挺听话的锅碗瓢盆,它们都有自己的脾气,都会和我闹别扭。我分明是按照妈妈的步骤在煎鸡蛋的,没想到不一会儿就把鸡蛋兄给煎得发了黑,它还和锅底抱在了一起,我怎么铲都不能让它俩分离。肉饼兄就更为恶劣了,还没等我把它丢进锅里,它就自己跳了伞,落到了地上开了花,害得我擦了很长时间的地板,才毁灭了证据……但是当我把这样的黑暗料理端给爸爸妈妈品尝的时候,他俩竟然吃得津津有味。我从他们的脸上看到了幸福的味道……

其实我的生活中处处都充满了幸福的味道,它在亮堂堂的教室里;它在朋友伸出的友谊之手里;它在全班同学一起拼搏获得的奖状里;它在大家激动的拥抱、快乐的眼泪里……

幸福的味道无处不在,真希望大家都去看一看这本书,去感受属于你们自己的独特的幸福味道……

展开阅读全文

芳华观后感600字

全文共 923 字

+ 加入清单

本来没有打算去看冯小刚的这部电影,好几次从电影院出来,那种既浪费时间又浪费钱的感觉让我决定以后,不再看国内那些所谓大导演的电影。

昨晚无意中看了一篇严歌苓的介绍,这部电影是由她的原著改编而成,而且有好多电影都是出自她的作品,比如《金陵十三钗》、《归来》、《天浴》、《一个女人的史诗》、《少女小渔》,电视剧《幸福来敲门》也是由她的原著《继母》而改编。好奇于这是怎么样的一个女人啊,心中不免泛起了倾慕之情,便决定去看看。

当《芳华》电影结束,灯光打开,我却还沉浸在其中,不愿离去,但想着在外等着的亲人,我站了起来,环顾四周,前后好多人都还坐着,盯着屏幕,或许片尾的歌声也是值得回味吧。

主人公刘峰与何小萍命运的崎岖坎坷,没有向现实低头,让我由衷佩服。一个把“好人”做到了家,另一个坚持做自己,历经欺凌、磨难、诬陷后,能够以一颗宽容、平和的心面对,最后,两个人不求名份的相濡以沫,这种情感,无法用语言形容,只是真的很扎心,有几个片断,让我抽泣不止,当意识到自己泪点低而特意控制一下时,却也感觉到了周围不止一人的哽咽声,这部片子的确值得看一看。

第一个让我流泪的场景是,何小萍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给她的父亲写信。入耳的一字一句让我难受的不能自已。她所受到欺凌时缄默的表情,真是揪心的痛。她的孝心、她的坚韧、她的忍耐让我之动容。

第二个扎心的片断是,当他拖着伤残的身体,一手拎着水果,慢慢进入病房看到精神失常的何小萍时,默默的牵着她的手坐在凳子子后,把头扭向一侧,哭了。印象中这是看到他唯一一次流泪。

还有几次,鼻子酸酸的,泪水轻轻的滑落,那是感动,是发自内心的钦佩。

无论曾经得到过多少荣耀,无论曾经在战争中受过多大的伤害,也无论你曾经为这个和平年代付出过多少,终究也抵不过现实中的背景和关系……

刘峰拖着残缺的身体一个月300元,却被现在所称呼的城管讹诈1000块钱,多么残酷的现实。

在墓地,何小萍问他,这些年过的好不好的时候,他是这样回答的:“什么叫好?什么叫不好?那要看跟谁比,与长眠与地下的战友比,我能说不好吗?”

结尾的画面定格,让我思绪万千。因为爱,两个伤痕累累的灵魂相依为命,彼此成了唯一的依靠。

这应该算冯导除了《集结号》外又一力作,那一种悲凉演绎的透彻心扉。

展开阅读全文

《南京南京》观后感

全文共 1638 字

+ 加入清单

期盼已久的“陆川”新片《南京!南京!》最后搬上荧幕面向广大观众,其四年磨一剑的呕心力作是光芒尽露!

影片全程以灰色为背景,让人觉得很压抑,有种喘但是气来的感觉,这样的感觉从开始一向持续到最后。黑白电影的效果有种复古的真实,配上现代化科技的手段加于处理,影片的场景确实很逼真,基本上还原了历吏的一幕!

没有《集结号》里那种振奋人心的战斗场面,也没有《投名状》里那种浩大的进攻场景,影片《南京,南京》是在一阵炮轰乱炸后的投降中拉开序幕的,看到那些不顾同胞们的生命,而踏在他们身体上逃跑的国民党士兵,心中不免有几分悲愤,也再一次认识到了国民党与共产党之间的差距。

到处都是硝烟弥漫,整个南京城一片废墟,除了尸体还是只有尸体,到处都是惊恐的惨叫声以及祈祷的眼神,生命在那里如同草介一样微不足道。活活烧死、推入长江、生生掩埋、被当作标靶一样的射杀、刺杀、肢解,所有能想到的杀人方式,均在那里得到了全面的演练!

尽管场面十分残忍,但由于是一部黑白电影,所以感觉不到任何的血腥,“陆川”导演以一种若隐若现的拍摄手法,演绎了历吏的一幕,既还原了历吏的真实,又不至于让观众出现视觉疲劳,相比之下二十年前的那部《南京大屠杀》显得个性血腥,该片也精致不少!

虽然在画面上没能给我们带来太大的视觉冲击,但其声响效果却是值得一赞,也许是因为在五星级影院里观看的缘故,6。1声道的杜比环绕声响效果,有种如临现场的感觉,一声声枪响,一阵阵子弹穿梭的声音,感觉就像颗颗子弹都打在自我的身上一样,是如此的真实。

影片最初的震撼是在于那些逃亡的士兵,一个个惊惶失措的往城门口爬去时所发出的那一阵阵急促的呼吸声,第一次感受到生命是如此的真实!

最让人感动的是德国牧师“贝拉”临行前的那一跪,其深深的为不能保护那些难民而感到无奈,其善良的一面让我们很难跟其它德国纳粹分子联想在一齐。

最让人揪心的是范伟所饰演的唐先生跟其妻子离别的那一刻,那是一种生死之间的离别,那是一种英雄就义的场景,那是一种肝肠寸断的画面,那是一种淡薄生命的描绘。

比较庆幸的是,“陆川”并没有把该片拍成是一部三级片,影片里并没有出现任何禁忌的镜头,也许出此刻面前的是一部经过删减过的删减片也说不必须,但不管如何,“陆川”并没有太刻意的去描绘太多中国妇女被凌辱的场面,但是还是充分的反应出了当时日本的种种兽行。

尽管有“刘烨”、“高园园”及“范伟”等大牌明星的加盟助阵,但这并非是影片的看点,其看点在于影片本身的历史题材。由“刘烨”饰演的中国士兵,其扞卫家园的一幕令人敬佩。而“范伟”所饰演的汉奸其明哲保身的做法固然不该,但其成为汉奸的原因倒也让人同情,所幸最后还算是死得有点尊严。“江一燕”所扮演的慰安妇却告诉我们,妓女在国难当头的时刻也懂得什么叫作挺身而出。

其实影片的真正主角是一名由日本演员“中泉英雄”所扮演的名叫“角川”的主角,一位尚有良知的日本士兵,据说这是一位真实的历史人物,该人物刻画出了战争残酷的一面,以及其无奈的一面,一个厌倦了战争的日本士兵最后还是选取了结束自我的生命!

人生也是一种无奈,有时候我们需要被迫去杀人,有时候活着比死还痛苦……

对于那些比较苛刻且喜欢对影片品头论足的人来说,或许该片的确有许多不足之处,比如整个故事太过零乱,故事资料衔接不够连贯等等,但总而言之,个人认为还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好片,毕竟二个小时的片长难以全面的反应出整个历吏的真相,毕竟这是一部商业电影而不是一部乏味的记录片,所以我们不能要求“陆川”太多!

最后!我想说的是对于日本,我们是就应记住这场仇恨,但我们更就应以德报怨,战争向来都是残酷的,战争是少数决策者的错误,而并非是整个发动国所有人们的错误,所以我们不能将所有的怨恨发泄在所有的日本人身上,请想想日本是否也有好人?比如影片中的“角川”。

其实如果要追溯仇恨,也不明白就应从哪里开始追溯起,唐朝?宋朝?还是春秋战国时期,甚至更远?我想几百年后我们的子孙也会像我们此刻这样,忘了几百年前,几千年前那一场场血腥的战争。

展开阅读全文

魔方观后感荟萃

全文共 1323 字

+ 加入清单

生活的平静来源于心态,平静不代表无聊,魔方观后感。自己经常一个人坐在安静的茶馆,家里看电视剧s是一种享受!从宁夏回来一直都在看——(魔方)这部电视剧,直到刚看完。这部电视剧本身的内容似乎也在影响着自己。

《魔方》,开始我没明白它的真正含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圈子、工作圈子、高层圈、低层圈等。

人也许就是这样,先自己动手给自己划一个小圆圈里,美其名日人生规划,然后自己跳进去,在圈子里忙。就像电视剧主人公洪钧所说:其实他一直在做着三件事:一边给别人设圈套,一边防着别人给他设圈套,他在不停的给自己设圈套,然后自己跳进去,人这辈子,都是为自己的圈子所累,所以这样的生活真的厌倦了,但却无可奈何,无能为力去改变现状。

在戏中让我看到更高层残酷的商界、职场斗争,虽然没有硝烟,却比战场更残酷;虽然并未战死,却比死亡更痛苦,最主要的是人性的解读和反思。

最令我佩服的是洪钧,从零起跑线开始做起,靠智慧谋略、洞察力、灵活的人际交往、对人性的把握、以不变应万变,获得成功。而他曾经的老同学俞威也是一位有勇有谋的难得的人才,可为什么没有笑到最后,这不得不令我们深思。

人从呱呱坠地开始就面临着强与弱、胜与负的选择和淘汰,观后感《魔方观后感》。但在现实生活中生存的意义和手段就是竞争。竞争,没有对错,只有胜负。商场中的每个绞尽脑汁计算对方的人,都不是惩恶扬善的道德家。洪胜俞败的大结局,也许是为了满足人性中美好的童话愿望。但我想更重的一点就想说明:做人的原则和品质,也是我们赢得成功的重要法码之一。

洪均、俞威、范宇宙等人,都是在这个商界圈子里沉浮打拼,心态不同,手段不同,境遇也不同。没有永远的朋友和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他们演出了一场精彩的人生百态的画面。

对于余威的销售手段策略,这无可厚非,该用正道用正道,该走偏门走偏门,但对于他个人人品而言,我不以为然,要想长久,必须要讲诚信。而洪均个人身上的品质,明确说明了作为一个销售管理人员的品质要求。

正直诚信是最起码的,也是最根本的,弃而不舍,全面思考问题,善于筹划,共同合作,实现双赢。在商界,双赢是最好的局面。当然,“双”肯定首先包括自己。让客户看到自己的价值,和自己合作所得到的收益。但人性的弱点,显示了他的自私自利,使俞威抛弃了双赢的立场,得到胜利后置合智和范宇宙于不顾,导致了后来的失败。

处处留心皆学问。做销售要成为杂家,知识面要广,对方瞒不了自己,对哪方面的知识都要懂一些,能说上几句内行的最好是有见地的话,别人则对你刮目相看。这需要从多种渠道涉猎信息,多读一些书,多去一些地方(特别是一些平时觉得高档的不敢进的地方),多尝试一些没有尝试过的事物,花钱买见识。成功的业务员,见识决定你的视野、胸怀和格局。另外,就是口才要好,脸皮要厚,心态要稳,不骄不躁、不卑不亢。有时候想起自己的业务生活,很多时候应该注意讲话必须察言观色,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时候说什么时候停,以什么方式和口气来说,都要根据对方来应变,因为说话是让对方愉悦或说服对方的过程,他不高兴或听不进去则失去说话的意义。你的话要接着对方的话去说,不能他说这个,你去说那个,同时自己的下一句话要接着自己的上一句话去说,跳跃不要太大,要有条理有逻辑。

展开阅读全文

厉害了我的国观后感

全文共 1306 字

+ 加入清单

我喜欢进影院看电影。孩子们小时候,我经常带他们去。昨天,正赶上纪录电影《厉害了,我的国!》在全国上映。影院里爆满,除了坐在第二排的我们5位自费观影的观众之外,其余的全部来自周边国际机场的各个单位。

在影片中,不仅记录了中国桥、中国路、中国车、中国港一个个非凡的超级工程,还展示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FAST、全球最大的海上钻井平台"蓝鲸2号"、磁悬浮列车研发、5G技术等引领人们走向新时代的里程碑般的科研成果。从圆梦工程到创新科技、从绿色中国到共享小康,电影分享震撼影像的同时,也将其背后的故事娓娓道来。

读书也是我的爱好。每天如果没有大块时间,就利用零碎时间,至少在睡前多少要读上几页。最近两周重读了美国探险家威廉.盖洛的《扬子江上的美国人》。

上世纪初,威廉.盖洛对中国人文地理进行了系统考察,1903年他首次途径日本来到中国,从上海坐船溯流而上,沿途考察长江流域(包括云南地区)的人文地理,写下《扬子江上的美国人》(1903)一书,之后,他走遍中国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三山五岳,连续出版了《中国长城》(1909)、《中国十八省府》(1911)和《中国五岳》(1926)等一系列重量级的著作。

盖洛先生写的《扬子江上的美国人》距今已经115年了,他试图对那些轻蔑中国的同乡们描绘一下“真实的”中国,其中有这样一段话很有意思:

“那么,这个我们所轻蔑的伟大民族有哪些记录呢?早在卡克斯顿出生之前一千年,中国人就发明了印刷术。当他们已经拥有了许多图书馆时,我们还没有学会在桦树皮上用木炭写象形文字。我们的祖先之所以能放弃用石头和葫芦制作器皿,原因在于他们已将陶器制品摆上了市场。还有丝绸!你可曾见过比中国丝绸店里的丝绸更加精美的织品吗?可能你会问:“中国人是不是像我们一样的人?”要回答这个问题易如反掌,因为在不少方面,他们都胜过我们。在礼仪上,他们是温文尔雅的斯特菲尔德伯爵,我们则是穴居生活的类人猿。作为工匠,他们的坚韧和耐心,与其发明新机器的能力正好成反比。作为农民,他们能够每年种植三茬优质的庄稼,而所用的农具只不过是木扶手的铧犁,播种和收割也全凭双手。一台收割机、脱粒机或轧棉机,都会把他们吓得从田里逃走。作为学者,他们都是记忆的巨匠,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背诵整卷书籍。但说到实用知识或应用科学,他们则浑然不知。比如工程学,在他们看来绝非一种职业,只是“劳作”而已,而中国的绅士又是不能从事“劳作”的。不过,看看大运河吧,长达120个地理里格,是世界历史上无与伦比的伟业!还有长城,其体积,按黑格尔的计算,比英格兰和苏格兰全部建筑所用的石料的总和还要多!“

威廉.盖洛来中国是在清代末期。100多年过去了,经历了各种苦难的、软弱无力的中国人不仅站起来了,而且“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况且,《厉害了,我的国》展示的只是近五年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下中国取得的历史性的成就。

几年前,我翻阅了一个长期在中国做记者的英国朋友写的书,书名记不清了,内容是讲中国的崛起对世界的影响。他说:“如果每个中国人同时跺一下脚,整个地球就会颤抖!”

我的国,的确厉害了。我们已经不需要外国人来替我们说好话了。

展开阅读全文

参观故宫观后感

全文共 451 字

+ 加入清单

到达北京的第二天,我们去了北京最具有历史意义的两个建筑物——天安门和故宫

我们先来到天安门,天安门位于北京市中心,面临长安街。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在天安门举行。

接着,我们走过汉白玉的金水桥,来到了故宫。看过太多的明清古诗,我就好像进入了梦境。这就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宫——紫禁城。故宫太雄伟、壮观了,虽然它经历六百年的岁月,依然给人一种逼人的皇家威严。我们通过瑞门、午门后,又走过内金水桥,眼前的大殿就是太和门,过了太和门,眼前是一个偌大的广场,端坐着巍峨沉雄的太和殿——金銮殿,它是明清两朝皇帝行使权力、举行盛典的地方。皇帝的龙椅高高地摆放在中间最高点,周围宽敞的大厅就是古代群臣跪拜的地方。我想几百年前,这里是何等的威风,没想到几百年后我们普通老百姓都可以在这里游览。

接着,我们又来到故宫文物藏馆——珍宝馆和钟表馆,看着这些价值连城的奇珍异宝,我感到晚清政府特别是慈禧太后的生活太奢侈了,怪不得会被八国联军入侵。不忘国耻。作为小学生的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加强锻炼,为祖国的明天时刻做好准备。

展开阅读全文

全国脱贫攻坚奖节目观后感心得

全文共 1075 字

+ 加入清单

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提出了“中国梦”的概念。近期,我研读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中国梦》一书,对中国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现将些许体会记录如下。

1.中国梦是国家梦。实现国家富强,提升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国家梦的基本内涵。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正因为如此,盼望国家好

民族好,成为中国人民普遍的爱国主义情怀,成为共同的理想信念,成为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党的十八大报告所讲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即“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就是要达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今天的中国,民族独立梦

两弹一星梦 奥运世博梦 航天潜海梦等宏伟梦想都已成真,正向着实现全面建成小康梦

现代化之梦挺进,深藏于中国人民心中的民族复兴之梦,已经不再是空中楼阁,而犹如地平线上跳动着的朝阳,即将喷薄而出,现如今的我们“比历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

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2.中国梦是人民梦。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人民梦的基本内涵。强国才能富民,强国也是为了富民。没有人民富裕幸福,发展就不算成功,复兴就不算完成。人民是由无数个体构成的整体,每个人的发展和命运既是社会发展和历史命运的映照,同时也汇成了社会发展的主流,构成了历史命运的基调。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民族梦必须同个人梦融合起来

统一起来,梦想才有生命,梦想才有根基,梦想才有力量。今天的中国,更多上升机会,更多保障依靠,更多成功路径以及更多表达渠道,使得宏大的国家梦正日益演绎为个人梦,并在每个人的努力奋斗中

在时代的点滴进步中,慢慢生根 开花 结果。

3.中国梦有益于世界。中国的富强离不开世界,也有益于世界。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国梦的实现,根本要靠中国人民自己的艰苦奋斗,同时也需要世界各国人民的理解和支持。没有和平环境,中国和世界都不可能顺利发展;同样,离开发展,中国和世界也不可能有持久的和平。与世界共患难

同分享,是中国梦独具特色的重要内涵。从“入世惠及中国 也惠及世界”到“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日益融入世界的中国,在与各国的交流合作中,始终追求良性互动

互利共赢。事实证明,中国梦的实现也是世界的重大利好。

离开了国家的富强和中华民族的复兴,就不可能有人民的幸福和对世界的贡献;离开了人民的主体地位和主人翁思想,就不可能有国家的发展和繁荣;离开了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就不可能有中国的和平崛起。

展开阅读全文

我和我的家乡观后感

全文共 626 字

+ 加入清单

小时候,我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小乡村,这就是我的家乡。还记得,儿时的我跟妈妈去田野里劳作,肥沃的土地,绿绿的稻苗,湛蓝的天空,这是我印象中的景象。在天气炎热时,爸爸带我去河塘洗澡嬉闹,河塘里的水清澈见底,能看见鱼儿游来游去呢!那时的家乡还有许多前人种植的树木,高大的树木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庇荫处,我和小伙伴们打闹累了,就在树荫底下乘凉,还能听到鸟儿愉悦的啼叫声呢!

离开家乡已经有好多年了,去年暑假回到家中,我终于有时间回到家乡,看一看我印象中的家乡。但是我眼中的家乡却已全然变了个样,儿时和妈妈一起去的田野只剩下小小的面积,其余的都建造了工厂和房屋,田野里只种着寥寥可数的.水稻,为周边的环境增添了一点绿色。我曾经洗澡嬉闹的河塘里的水已不再清澈见底,河水变得浑浊,鱼儿的身姿被污水掩盖。树木也减少了,我已经找不到可以用来乘凉的树荫了,鸟儿的啼叫声也少了许多。

家乡怎么变成这样了呢?原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家乡的人们为了追求利益,不顾环境遭到严重的污染和破坏,大肆砍伐树木,把污水排进河塘里,占用耕地来建造工厂。近来政府提出了“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口号,并加强人们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在政府的号召下,家乡的人们逐渐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开始了同心协力治理环境,杜绝污水未经过处理就排进河里,开始种植树木,绿化环境。到现在经过大家的一起努力,家乡的环境得到了良好的治理。

家乡变化的种.种,让我明白了我们不能以污染和破坏环境为代价获取利益,因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