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记忆

记忆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记忆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记忆问题。

分享

浏览

1999

作文

7575

我的春节记忆

全文共 589 字

+ 加入清单

(作者:朱思嘉)

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是我们小孩子最快乐的时候了。可以领红包,吃好吃的等等。

春节前几天,妈妈忙前忙后,又是办年货又是收拾屋子,真是不是过年胜似过年啊!虽然我是旁观者,但是我也深深地感受到了春节喜气洋洋的气氛。

年三十那天,姐姐忙着贴对联、妈妈忙着包饺子、而最高兴的则是我,可以尽情的放着鞭炮,而我们只要嘴巴甜一点,多说些祝福的话儿,就可以大把大把的收着压岁钱!晚上吃饭时,我终于可以“开斋”了,吃的肚子都胀起来了,因为这是妈妈和姐姐从早上忙到下午才做成了美味佳肴年夜饭。我先把一大块鸡肉送入口里,鸡肉在嘴里的那个味道,那叫一个“绝”字,不愧“大厨”做的,就是不一样。我受了那鸡肉的影响,开始和姐姐争了,我左手拿一个鸡腿,右手拿一个鸭腿,左一口右一口,让我仿佛进入了仙境一样。

新年不放鞭炮哪行啊?必须放!

当夜幕降临时,一个个五彩缤纷的烟花直往上“窜”。我最喜欢的是百子炮,一点着炮捻子,气势宏伟的“花炮”们就开始乱舞,虽然这声音很吵,但是这个百子炮是很多人喜欢的,五光十色特别好看。布谷啼春也可以说实在鞭炮界中有名的“鞭炮皇后”。点着后,一个个烟花往上乱“跑’,不过一会,烟花便绽放开了,形成了一道道火树银花。烟花白里透红,红里透清,美丽极了。我一看时间已是8:30了,就跑回家看春晚,直到12点钟才睡,这一觉我睡得特别香。

新年的钟声响了,新的一年即将开始。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专题作文

《开封:都市想象与文化记忆》

全文共 11347 字

+ 加入清单

摘要:从北宋到20世纪,文学中的开封城市叙述存在两个传统,即国家性的帝都叙述传统和地方性的市井叙述传统。两种传统和开封的城市地位相联系。一般情况下,城市兴盛时突显其地方性传统,而城市衰落时则重视其国家性想象,凸显帝都叙述传统。

笔者一直有一个看法,即文学中的城市,不仅仅是作家经验中的,相当程度上是被某种想象意义所赋予的。那么,一座城市为什么被赋予意义,被赋予什么样的意义,又是怎样被赋予意义的呢?通常,这种意义与人们对这座城市的集体性认知甚至是集体性的想象性认知有关。前者表现为一种共同的城市知识,而后者则可能是一种对现实中并不存在事物的诉求。不同的意义,通过对城市的不同叙述表现出来。

文学中的开封,肯定不完全来自于经验叙述。因为自宋以后一直到明清,开封作为帝都的故事一直在话本、戏剧和小说中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宋以后文学故事中的开封,一直是一个被赋予意义的城市。即使是赵宋时期文学对于开封的记述,许多也都带有追忆帝都的性质。事实上,自宋以后的文学出现开封故事之后,就表现为两个传统:一者是经验性的,多以地方性风俗讲述为主;一者以帝都的追念甚至是想象为主,表达对于帝都的集体性城市想象。对于后者来说,越到后来,越是呈现出理念性的诉求。

我们对于开封的城市知识,比较集中于帝都的概念上。按照史学家的看法,开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夏朝。据《古本竹书纪年辑证记载》:“帝宁(杼)居原,自原迁于老丘。”《春秋地名考》中说:“老丘,古地名,在今河南陈留城北。”也就是说,“老丘”已经是国都了,在今河南开封城市东边不远的近郊范围内。开封原来称为“启封”。公元前156年,汉景帝刘启继位,为避讳更名为“开封”。从公元前364年到公元1233年,开封曾经先后作为七个封建王朝的都城。隋时炀帝修筑汴河,得水利之利。唐玄宗时,李白、杜甫和高适在开封结伴游吹台,留下《梁园吟》《古大梁行》等名篇。杜甫有诗《遣怀》:“昔我游宋中,惟梁孝王都……忆与高李辈,论交入酒垆。两公壮藻思,得我色敷腴。气酣登吹台,怀古视平芜。”记述的就是三人登吹台的情景。韩愈也写过不少关于开封的散文,如《汴州东西水门记》《汴州嘉禾嘉瓜疏》等。前者记述了当时建筑汴州水门的故事,后者描述的是汴州周围的农业等。唐朝灭亡以后,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等五个朝代中有四个曾经在开封建都,开封的政治、经济、文化开始兴盛,自宋达到顶峰。但作为七朝古都,其实开封自北宋以后就趋于没落,而且基本上没有复兴。

文学中的开封城市形象始于宋朝。王国维在论述金院本时指出:“开封是宋之东都……故多演送汴京故事。”他认为,院本中人名、地名如“郓王、蔡奴,汴京之人也,金明池、陈桥,汴京之地也”。自宋以后,戏剧、小说等对开封的描写,也成为了一个持久不断的传统,形成了关于开封城市叙述的一个谱系,学者孙荪等人称之为“东京故事”。“东京故事”在各个历史时期主题是不一样的。在宋元话本里,开封从都城转变为一般性的城市,创作主题主要是以伤逝和怀旧为主。从明清时候起,关于开封的城市叙述出现了对东京的“虚化”描写。其实还有一类,就是具有较大影响的世情风俗的写实性作品,一直或明或暗地存在。对于开封城市不同的叙述方式,呈现出帝都叙述的国家文本和市井描写的地方性文本的区别。

首先,是宋元话本中对于开封的地方性风俗叙述。宋朝东京,无疑是开封城市历史上最繁华的时期。东京成为北宋的都城时人口在百万左右,到“北宋后期,东京城市的人口已有150万左右”,并且是重要的水陆交通要津和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由于城市地位的发展,开封城里大小店铺星罗棋布。公元980年,东京重要的街道景阳门大街出现了侵街现象。逐渐地,御街两边的御廊也允许“世人买卖于其间”。还有以“勾栏”为中心的“瓦子”,更是活脱脱的市井形态。话本开始大量生产就是在这一个时期。一般来说,说书人说话的底本叫话本,宋代话本的基础是口头文学,而流传下来的多是在南宋时期产生的说话底本,加上元代少数话本。现存的宋元话本大多数编印于明代,或多或少经过了明代人的修订。根据程毅中、胡士莹、谭正璧等诸先生的考订,综合来说,现存的宋元话本大约有50篇左右。话本的出现是白话文学第一次跻身文坛,开创了元明清三代戏剧、小说创作繁荣的先河。所以鲁迅先生认为宋元话本的出现“实在是小说史上的一大变迁”。

宋元话本对于开封地域性的描述主要表现在人物、事件和空间等几个方面。有意思的是,人物与事件多发生于城市世俗性的市井,而非宫室或贵胄禁地。《简帖和尚》描写了皇甫殿直与妻子分离又和好的故事。由于受到奸人的蒙骗,皇甫殿直认为妻子有外遇,将妻子抛弃,可是不久之后开始怀念妻子。“当年是正月初一日。皇甫殿直自从休了浑家,在家中无好况。……自思量道:‘每年正月初一日,夫妻两人双双地上本州岛大相国寺里烧香。我今年却独自一个,不知我浑家那里去?’簌地两行泪下,闷闷不已。”及至出去烧香,见了已经别嫁的旧日妻子,“两个四目相视,只是不敢言语”。等到发现奸人的诡计之后,二者又破镜重圆。《宋四公大闹禁魂张》开头描写宋四公为打抱不平,盗取开封商人张富的财物,然后自己和两个徒弟之间产生冲突和矛盾。最后小说以宋四公运用计策,把商人张富和负责捕盗的官员送进监狱作为结尾。文本开头和结尾虽然告诫人们不要贪财和吝啬,而话本中间却一再炫耀盗人技艺的高超。劝诫式的主题与话本故事情节叙述形成扭结,造成了复杂的文本思想内容。《张生彩鸾灯传》讲述的故事前半部分发生在北宋的汴京,后半部分则发生于南宋临安。前半部分主要讲述宋徽宗年间,贵官公子张生“因元宵到乾明寺着灯,忽于殿上拾得一红绡帕子”,进而引发一段姻缘。宋元话本中还有一类,是国都迁往临安以后,表现亡国之痛、思念古都的作品。如《金鳗记》话本以宋徽宗年间计姓妇人由于误食作为“金明池掌”的金鳗而产下女儿庆奴开始,讲述了这一家人在靖康之变后流离杭州,最终家破人亡的情景。《燕山逢故人郑意娘传》更是直接描写靖康之变后,东京人四散流落,一个名为杨思温的流落到燕山,但他眼中的人和事都带着故都东京的色彩。如话本对于元宵节这样描写:“今日说一个宫人,从来只在东京看元宵,谁知时移事变,流寓在燕山看元宵……每年燕山市井,如东京制造,到己酉岁方成次第。” 宋元话本中的开封叙述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别是特定的作为都城的开封城市空间。由于宋元话本现存版本大多在南宋时加工而成,带有北宋移民对东京汴梁繁华追忆的性质,其记述中多出现的开封标志性的建筑,包括金明池、樊楼和相国寺等,都相当详尽。虽然宋元话本也出现了皇家建筑,但却具有了一种世俗化的色彩,发生的也往往是市井故事。比如,以金明池为发生场所的《金明池吴清逢爱爱》《至诚张主管》等,记述的就是市井的爱情故事。《闹樊楼多情周胜仙》中的空间设置主要发生在樊楼和金明池,讲述的是樊楼老板范大郎的兄弟范二郎,在金明池边邂逅一位美女后发生的一系列故事。《至诚张主管》故事发生的地点主要是界身子里、端门、金明池、万胜门、天庆观。《金鳗记》故事也发生在金明池。此外,最主要的城市空间是大相国寺。虽然相国寺是皇家寺庙,但在宋元话本中,相国寺主要是游人观瞻、烧香礼佛的去所,还有生意人穿梭其中,讲述的也主要是商人的故事。如《宋四公大闹禁魂张》中的赵正、王秀等闲汉和生意人就于此出入。可以看出,宋元话本里的空间叙述多来自写作者的经验,与汴梁的社会形态相关,具有相当的写实性。

为了强调所述故事的真实性,宋元话本市井世俗性的另一种表现方式,是常常将所讲述的故事设置在特定的时间。由于特定时段大多为节令时日,如元宵节、端阳节、清明节等,因此常常伴随着对于城市市井的风俗习尚描写。比如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六有《元宵》一节,说“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声嘈杂十余里”。而宋人吴自牧的《梦梁录》开卷第一篇就是《元宵》。秦观的《念奴娇》写道:“花灯家家罗列,来往绮罗,喧闻箫鼓,达旦何曾歇。”实是一种倾城出游的城市狂欢。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也有对汴京元宵节的描述。话本中出现的元宵节,其叙述功能在于为男女人物遇合故事的发生提供契机。《至诚张主管》中张胜与小夫人鬼魂的遇合就发生在元宵灯节。《张生彩鸾灯传》开篇题云:“五夜华灯应自好,绮罗丛里竞怀春。”怀春的刘素香出门赏灯时已经将情诗藏在了同心方胜里,遇到如意的郎君张舜美就急忙丢给他,然后发生了一段生离死别的爱情故事。

作为帝都,文学的表现不可能不与之相关。其实,对于开封帝都的叙述传统在宋元杂剧中已经出现。其剧目主要是对于北宋皇帝及元勋、包公、水浒、杨家将等的描述。现存北杂剧剧本有一百六十多个,其中与开封(汴梁、东京、南京)相关的有四十一种。《宋太祖龙虎风云会》《包龙图智赚合同文书》《十探子大闹延安府》《赵匡义智娶符金锭》《宋上皇御断金凤钗》等多部剧本都与皇家、官府等帝都形象相关。这个传统也被明清文学特别是小说所继承。不过,明清小说多数所讲述的并非是当时的开封故事,而是仍然习惯讲述北宋时期的都城开封。由于时代久远,此中情形当然已经不属于经验性叙述,因此对于开封的讲述往往呈现出一种想象性。学者孙荪将这种叙述方式称为“虚化”。所谓“虚化”,即一方面正面描写开封城市景观,但是不能做到真实和详尽,只是延续已有传统叙述方式而已。另一方面,是对于宋都开封并不进行正面描写,而是作为一种背景隐入小说的背后。事实上,这两种叙述方式都表现出了一种帝都叙述的传统。叙述的过程当然无从写实,只能“虚化”。更有意思的是,帝都叙述,在宋元时期并不明显,而在远离宋都的明清时期,反而成为小说写作的主流。

明清小说将开封作为一般性都城的背景,具有想象性叙述的特点,而且显得非常的程式化。罗贯中根据民间传说整理的《三遂平妖传》开篇第一回即对开封作这样的铺排:“话说大宋仁宗皇帝朝间,东京开封府汴州花锦也似城池,城中有三十六里御街,二十八座城门;有三十六花柳巷,七十二座管弦楼,若还有答闲田地,不是栽花蹴气球。”相对于宋元话本中对于开封描写的经验性,这种概括性描写,特别是描述汴京繁华景象,显然是一种套路,带有中国小说的修辞性习惯,或者说加入了后人对于一般帝都的想象因素。具有代表性的还有开封府尹包公判案的一系列故事。明代的《包孝肃公百家演义》是一部汇集了包公断案种种传闻的短篇小说总集,故事多发生在开封府所辖的地区里。包公由于身为开封府尹,所以一系列小说故事展开的背景当然要设置在开封。但是,一系列的“包公故事”,侧重表现的是“公案”,而不是市井形态。即使是对于东京世俗人情偶有涉及,也无意详细展开。同时,我们还需要看到,小说的核心价值系统,与宋元话本不同,在于包公断案背后的皇权力量与国家制度,比如包公所持皇家授予的三个铡刀等。类似的皇权象征物还有“杨家将故事系列”中佘太君的龙头拐杖等。确切地说,“包公故事”和“杨家将故事”一类小说,并非本地性的“开封故事”,其实是一种国家性的政治叙事。包括当代开封作者亢君的电视剧《包公演义》,也有此种情形。

对此,我们可以通过具有关联性的三部小说进行讨论,即《大宋宣和遗事》《水浒传》和《金瓶梅词话》。这三部小说的成书年代具有先后的延续性,其内容也有先后继承的关系。《宣和遗事》为宋代无名氏所作,《水浒传》成书于元末明初,《金瓶梅》成书于明代隆庆至万历年间。“宣和”是宋徽宗的最后一个年号。《大宋宣和遗事》从讲述历代昏君的荒淫、误国开始,一直写到宋高宗定都临安为止。在讲述历代昏君的过程中,又穿插了宋代奸臣以及宋江等人起义的事情。尽管在《大宋宣和遗事》中,作者主要是描述皇家的生活,但是文本更多地具有一种写实化的倾向,很大程度上还是一种经验性写作。

以《大宋宣和遗事》为蓝本的《水浒传》在前者的基础上发生了变化。小说开篇叙述了宋朝在开封的建国史,说赵匡胤“扫清寰宇,荡静中原,国号大宋,建都汴梁”。其中许多故事也与开封相关,比如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林冲误入白虎节堂,杨志州桥卖刀,宋江樊楼与李师师相会,柴进簪花人禁苑等。但是,整体上说,东京的背景却较为模糊。小说中有两段诗词对开封进行赞颂,分别从“周公建国,毕公皋改作京师”开始细述开封的历史,一直描写到开封府的紫阁楼台,在“霭霭祥云、融融瑞气”等句中结束。程式化的描写,表明了作者对开封帝都形象的一种想象性叙述。 脱胎于《水浒传》故事情节的《金瓶梅词话》中也多次提到开封。据学者考证,在全书一百回的篇目中,提到开封的有五十八回,占半数还多,但真正对开封进行描写的只有三回,即第十八回写来保上东京干事,第三十回写西门庆派人向太师蔡京进献生辰和第五十五回描写西门庆亲往开封为蔡京庆祝寿诞。其中,第十八回描写的是来保、来旺去开封府打点门路,开脱西门庆的罪行。在这一回目中,并没有对于开封城市生活形态的描写,仅仅有蔡京府上“坐北朝南三间敞厅,绿油栏杆,朱红牌额,石青镇地,金字大书天子御笔钦赐‘学士琴堂’四字”等句。在这里,开封作为实际形态的城市也没有直接出现,其本身只是一个权力中枢的背景。第三十回中西门庆获得了一个上好的前程,而且护送生辰担的来保和吴管家也都获得了一官半职。第五十五回写西门庆亲自去开封为蔡京祝寿,对于开封依然没有做详细的叙述。不过,在本回目中出现了对蔡京府的描绘,但文中所写,特别是“白日间尽皆名士…‘都来庆贺”“无不低头”等句,显然不是人物所见。加之骈文式的铺排,更加表现出程式化的一面,无非来源于人们对于都城相府的常识性想象而已。在以后的回目中,作为皇权象征的开封府再也没有出现。因此可以说,《金瓶梅词话》中出现的开封也是一种概念性的帝都形象。

明清时期,开封再也没有恢复北宋时期的繁华。尽管朱元璋曾经在1368年令“应天为南京,开封为北京”,开封的陪都地位也延续到1378年才被废掉,但对于整个明王朝意义不大。此后,开封也仅仅是周王的藩镇,且由于水患而衰败不堪。明清时期的文学对于开封的描写相对较少,部分涉及开封的描写更呈现出虚化特征,停留在一般帝都皇权的想象层面。小说方面,有金木散人的《鼓掌绝尘》与五色石主人的《快士传》。后者延续了宋元话本对于世俗人情描写的传统,但其描写大多具有想象性的特征。《鼓掌绝尘》“花”集中有十回讲述关于开封的故事,其中涉及风波湖、杏花厅、杨公庙等地名,不仅极为简略,而且大多为虚构。在第十五回“风坡湖龙舟斗会,杏花亭狐怪迷人”中,对于风波湖的介绍只有一句:“说那汴京城外,有一座风坡湖,开阔三十余里,四围俱是乡宦人家建造的庄所。”这基本上是在历代小说话本中风景描绘的常见模式,几乎不具有任何写实意义。

对于开封市井形态描写较为丰富的是河南人李绿园的《歧路灯》。学界对《歧路灯》这部小说的认识存在着巨大争议。以蓝翎等为代表的学者认为《歧路灯》将《金瓶梅》等小说中的说教色彩发挥到了极致,使人情小说的发展走向了歧路,是中国小说的大倒退。但同时,小说也受到一些学者的极大推崇。张国光的长篇论文《我国古代的(教育诗)与社会风俗画》就称赞“《歧路灯》是我国古代社会的一幅风俗画”。其实,两种情形都是小说文本所具有的。只不过,明确的写作动机与实际的写作、阅读效果发生了悖离,而这可能正是小说的复杂之处。对于后者来说,小说对于开封城市的人文地理、风土人情、市井人物进行了细致的描写。比如小说中对于赌和戏的描写,集中表现了浪子、债主、戏子、赌徒、嫖客、妓女等人声色犬马的生活情形。在对戏剧演出描写的过程中,涉及了戏班的组建、经营,演出的种类、剧目、程式、道具、服装等各个方面。其实,戏场之兴盛,欢场之繁荣,都是清代开封的市井现象。特别是小说中谭绍闻以书香子弟,先入读书正途,后在浮浪子弟盛希侨、夏鼎等的引诱之下堕落,虽经多次劝阻,却反复进赌局和妓院。因此,小说中的戏场、赌场与欢场也反复出现,使得城市蝇营狗苟、藏污纳垢之处穷形尽相,成为主要描写的部分。同时,小说对开封地方方言的运用也增加了小说本身的市井特性。董作宾甚至在《李绿园传略》中称:“李绿园为吾豫惟一之方言文学家。”小说第五十四回,王氏对王中说道:“王中,你各人走了就罢,一朝天子一朝臣,还说那前话做什么。俗话说:‘儿大不由爷。’何况你大爷已死。你遭遭说话,都带刺儿,你叫大相公如何容你?”其中的“遭遭”“带刺儿”等语,都属于开封附近的方言。小说还有对于开封地方建筑、道路等的描写,还有街市。对此,已有不少研究者撰文细考开封地名的古今之变,如小说主人公谭绍闻所住为“开封府祥符县萧墙街”。再如朱仙镇水陆码头、大相国寺的庙会和香火、铁塔、鱼市口等。可以说,《歧路灯》起于理学动机,但没有止于“理学之城”的一般性描述,而主要是关于清朝开封的地方性风俗文本。

进入现代以后,开封逐渐淡出了文学表现的视野。其原因一是开封持续性的衰败,二是创作思潮的变迁。现当代河南文学遵循的是“五四”新文化路径,秉承的是鲁迅之后的“国民性”传统。就此而言,在现代阶段,在仅有的以河南为题的文学作品中,为人瞩目的是作为老中国象征的乡土题材,如姚雪垠、尚钺笔下的信阳,师陀小说里的小城镇等。在地域上,南阳、洛阳山区常常被写进以河南为题的作品。南阳作家群成为一种文学现象,就是这种创作潮流的使然。而开封本籍的作家,却常常与这种文学主流相左。他们不太关心乡土,而是对于帝都时代的开封怀有兴趣。因为无法作为河南乡土文学的代表,开封方面作家的写作,常常进入不了河南文学的核心地带。即使在河南省内,也常常处于一种被忽略的地位。表现开封城市的文学,在省内处于一种非主流的边缘化状态。

2005年5月22日,《纽约时报》刊登了一篇题为《从开封到纽约——辉煌如过眼烟云》的文章。文中,作者尼古拉斯面对坑坑洼洼的街道、破败的民居大发感慨:“今天的开封肮脏贫穷,连个省会也不是,地位无足轻重,所以连机场都没有。”这篇文章曾引发了开封人的一片愤慨与感伤。作为废都的败象当然是一种事实。然而,越是衰败,人们对于开封的帝都想象越是明显。我们看到,就本地而言,帝都的意义仍然为人热衷,并被发扬光大,而且成为唯一的城市记忆与叙述方式。冯玉祥主政河南后,曾将龙亭更名为中山公园,并于1929年初在龙亭安放了孙中山的铜像。这种习惯性的空间行为,表明了新的政治秩序对传统政治空间的继承。即使是1949年以后,开封城市的核心空间也依然集中在龙亭一带,并没有太大变化。基于这种意识,对于开封城市的改造,依然延续着帝都的空间结构,不断营构所谓的“王气”,重复着想象性的帝都意义。情形常常是,一方面忽视城市腹地空间旧有的明清民居,使得许多有价值的民居建筑被毁坏;另一方面,则热衷于在龙亭一带的旧有皇家核心空间不断经营,制造许多假古董。象征皇权意识的龙亭地区不断延展,而市井老城区则不断被蚕食。 中心性的帝都意识仍然是这座城市的记忆共同体。在关于解放军攻克开封的故事中,龙亭被认为是旧王朝的“王气”所在,攻克龙亭当然也就成为开封解放的标志,并衍发了盛极一时的开封“革命故事”。文化史著作《汴梁旧事:老开封》,记述了当时的《麓水报》将攻克龙亭称为攻克“金銮殿”。还有一些作家,热衷于发表四大名著皆源于开封这样一类考据。这与论证“上海是近代中国的钥匙”的说法一样,都是一种国家意义的论证。

此时,作为省内地域文学的开封叙述,也与主流的省内文学不同。即使是现当代题材的文学创作,立足于开封讲述国家大叙事依然是一个强大传统,尽管这些作品数量很少。当代较为知名的小说《攻克汴京》《血洒东京》和《八旗丽人》,作者追溯的大多是作为现代国家意义的开封城市历史,进而形成宏大的关于现代国家解放的元叙事。帝都的城市史与革命的城市史形成互文关系。亢君、魏世祥合著的小说《攻克汴京》出版于“文革”刚刚结束的1979年,讲述的是1948年解放军攻入开封的故事。小说当然很难避免“文革”色彩,人物皆呈“高大全”式,但重要的是,小说不时从国家意义上阐发解放开封的重要性。小说第三章《对棋》中解放军师长说:“就拿开封的情况来说……它现在是中原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历史上是六朝古都,文化名城……解放开封这一仗打好了,它就像一颗灿烂的信号,向全世界宣布:现阶段中国人民的革命力量,不但能在运动战中大量歼灭敌人,而且可以攻下敌人任何坚固设防的大城市……更重要的是就能使我党我军的政治影响在开封人民的心中生根开花,并扩大到全国……到那时,全国解放的日子也就不远了。”当开封解放,解放军入城的时候,一个被俘军官说:“共产党拿下的不只是一座开封古城,而是无价之宝。那就是——民心。”小说最后以入城的猛虎连登上巍峨雄伟的古龙亭作结束,更是夸张地强化了对于开封解放这一具体行为所赋予的国家叙事功能。尽管开封只是一个省会城市,但作为皇权象征的古龙亭,还是被赋予了延续了几千年的皇权意义。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人们对于开封稳固的城市知识。当然,解放军的进入,也表征着一个红色城市合法性的诞生。这是“帝都”意义的一个延伸。20世纪90年代初出版的小说《血洒东京》,以辛亥革命中的烈士张钟端为原型,讲叙辛亥革命前后河南革命党人的活动。小说以倒叙的方式开篇,以张钟端的活动作为主要的叙述线索,事件方面则包括了河南贡院闹考、河南武备学堂抗暴、孙中山日本东京会盟、创办革命刊物《河南》、武昌起义以及开封军民起义等。小说中的开封起义显然被赋予了过强的国家意义。小说中张文治曾引述袁世凯的话说:“无论哪里造反,惟独河南人不能造反。”这可能是作者的想法,无非是从反面说出来罢了。而革命党人显然也把开封起义作为阻挡袁世凯军南下的屏障,因为“河南地处中原,是南北交通中枢”。张钟端回到开封发动起义,尽管没有成功,却如文中章节题目所言,“报春晓唤醒国民,秦拢军兴师东征”,并与南京城孙文的就职相联系,成为一种主流性的国家叙事。

20世纪90年代,乔英豪发表小说《八旗丽人》,讲述从晚清到1928年开封“满城”里八旗子弟的故事。所谓“满城”,就是开封城中“满族八旗子弟的聚居地——里城”。开封的“里城”是康熙五十七年河南巡抚杨宗义奏请康熙帝为驻防的八旗兵营建的。“里城”在开封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社区,其中的旗人在政治、经济、生活等各个方面都享有独立的特权,也形成了某种生活方式。《八旗丽人》具有当代长篇历史小说典型化的写作模式,以晚清到1928年开封城守尉金善清一家三代人的经历,连缀起八旗子弟从清朝末年、辛亥革命到在中共的带领下走上革命道路的过程。并且,在小说最后一个回目,还为觉醒的八旗子弟的未来留下了一个光明的尾巴。一般而言,乔英豪也长于国家大叙事,如中篇小说《韩复榘之死》《慈禧太后在开封》等长篇小说。但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将这部小说定义为“严肃文学的思考,通俗文学的可读性,历史的风情画”的融合,这一说法饶有意味。作者的本意在于追求城市代表的国家宏大历史,以八旗子弟的腐朽、革命党人的软弱映衬共产党人的活动。但既然要表现旗人的腐朽,必然要涉及旗人生活。在对八旗子弟的日常生活描述中,不可避免地包含了大量关于开封地方性的风俗,这就开始了另一种城市的叙述方式。首先,开封的“里城”本身就是一种城市特色。而通过“里城”中人物的活动,穿插描述了娱乐、饮食、相亲、人际交往、风光、习尚等,同时还包括了对于长白山满洲人特殊生活方式的呈现,具有了某种地方日常性文本的意味。当然,以当时的创作思想,作者还是将其作为对开封城市进行宏大革命叙述的附属部分。尽管如此,却接触到了关注市井日常生活的写作传统。

20世纪90年代以后,以王少华为代表,文学的开封叙述出现了一个新现象,即不再重复开封城市的帝都想象,也不再追求城市现代叙述的宏大历史,而是在日常风土人情的描述中探求城市的市井底色。因而,文学中的开封叙述形成了一种新的品格,而且可以看做一个自觉的行为。通常,我们称之为“汴味小说”。对于“汴味小说”,我们很难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就像“京味小说”一样,只能寻找能代表“汴味儿”的某些特征,如突出大叙事的思维、没落的废都地位、封闭的乡土氛围与雅俗相融的城市性格等。

其实,王少华早年的写作就有着大叙事的痕迹。他先有长篇纪实文学《惊天大刺杀》,还有与他人合作的小说《儒皇徽宗》等,其作品耸人的名称就表明了一种大叙事的企图。他的《百年祥符》《宣和画院》《汴京镖局》《皇家老店》《旱天雷》等篇,收入《百年祥符》作品集。话剧《宣和画院》的编剧兼导演李利宏曾评价他的作品,说其中有着“扑面而来的时代气息,那平实得近乎开封日常白话的叙述,那浓郁的市井风俗的描绘,那丰厚的历史人文的现代钩沉,那地道的仗义、爽狭、莽真的大梁人格的塑造”。王少华的创作来自于生活于开封的市井经验。比如,王少华近期由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长篇小说《寺门》,就与他每天去寺门吃早饭这一雷打不动的习惯有关。小说充溢着汤铺、老街和开封俚语等市井形态。王少华“汴味小说”中的人物基本都是手艺人。比如《旱天雷》里开封地区的盘鼓技艺以及一群打鼓的艺人,《皇家老店》里开封“皇家”的包子铺“一春楼”,《百年祥符》里一群表演开封地方戏种“祥符调”的戏剧演员等。《百年祥符》描写祥符调的种种沉浮,包括组班、拍戏、接活到戏剧演出等,又在他们的如戏般人生的过程中穿插了对于他们人性现实状况的描写。《宣和画院》以老书法艺人李子信、萧桂云的遭际,表达现代社会中商业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压迫,以及老艺人们对传统书法艺术的守护。李利宏曾将《宣和画院》的主题概括为:“新时代社会变迁中古城开封的文化坚守;新时期经济大潮中废都围城的精神救赎和新时局大宋遗风中世俗市井的灵魂守望。”《汴京镖局》以一群浪迹坊间的“混家”为题,进入了城市的边缘地带,但又带有更深层的本地特征。这一群人涵盖了三教九流。他们和传统文化中的墨、侠精神相通,但打抱不平却很难说得上真的是行侠仗义。这里,作者没有将他们作为墨侠精神的化身,而是另一种东西——面子什么时候都比性命重要。

在王少华的作品中,空间设置大多具有日常性和世俗性质。《百年祥符》中场景以徐府街为主,包括了山陕甘会馆与设置于此的剧团排练厅等。当然,徐府街建于明初,也曾经有着王侯的历史,但其后一直是市井商业的中心。小说里的“老喷壶”说徐府街是“明代开国元勋徐达的后裔奉敕修建的府第,所以叫徐府街”,然后又加上一句“喷的准不准不知,这也是俺爹听俺爷喷的”。这里,对于开封历史的叙述不再溯源到宋朝,也没有延续所谓的“东京故事”,并且“老喷壶”最后一句“准不准不知”,还表明了城市历史的“野闻”性质。

小说《皇家老店》更有解构的意味。从题目看起来,小说带有帝都书写的色彩,但是这里的“皇家”并非与帝王之家有关,而是因为店主人姓皇。原本,皇家祖上留下来的老字号包子铺是“一春楼”,只不过“一春楼”被“皇家”包子铺的一个外姓徒弟刘少亭掌控,所以皇姓一家只好另开包子铺“皇家老店”。《宣和画院》的作品名称使人想起宋徽宗,故事却与帝都的历史无关。李子信的宣和画院虽开在御街上,但是作品却无意细述御街与帝都有关的历史。而且,在李子信和好友萧桂云的对话中,“御街”似乎反是一个不祥之地:“御街那地儿,邪气儿,五百来米长的地段,卖服装的,开饭店的,卖日杂百货的,开珠宝首饰行的,没一家生意中,都不死不活在苟延残喘。”不知作者要解构的是曾经作为帝都的开封,还是当下的城市。很明显,王少华的创作尽量不去触及开封的帝都历史、相关的空间和地名,或者是浮夸的时代主题。即使偶尔涉及,也显示出一种解构意识。

当然,开封曾经作为北宋时期的国都,这是人们特别是本地人无法绕开的集体记忆,帝都叙述或者还会时时出现。关于文学开封的国家性和地方性两种叙述传统,或许仍将相互伴随。但毕竟,王少华等人对于开封市井、世俗化生活的写作,承续了开封城市叙述的地方性传统。应该说,“汴味小说”的创作,是对当下开封城市的经验性把握,也保留了一点点可贵的地方性传统。如果在激进的现代化进程中,开封连一点点市井文化也都消失了,再要找寻城市,就如同帝都叙事一样,都只能是概念性的了。

展开阅读全文

小学生作文:记忆深刻的惭愧

全文共 698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的记忆深处,有许多事,但都被时间的黄沙掩埋了,唯有一件顺手牵羊,偷别人小玩具的事却让我记忆忧新,令我惭愧

那是一天中午,我拿到了零花钱,一共五元钱,我如获至宝,买了两个甜甜圈吃了。又来到另一个小卖部,本以为口袋还有一些钱,一摸口袋,没钱了?我暗暗丧气。我想:进去选一个心动的,明天再来买。我走了进去,光看上面,没兴趣,低下了头。突然,一个小玩具映入了我的视线,我蹲下去一看,哦,是一盒小橡皮泥。我看了看标价,心想,就它了,明天来买。

我一走出小卖部,就想:如果今天有人把它买走怎么办?我在焦急中萌生了一个邪恶的念头:偷。我在邪恶力量的驱使下进入了小卖部,到那个地方,一看,没被人买走,我把手伸出了才几厘米,就缩了回来,被另一只手打了一下,心想:偷?怎么可以偷?作为出生在公司领导人家庭的孩子,怎么可以偷?要是被体面的爸爸知道了,岂不是要丢死人吗?我走了出去。之后的一分钟内,我正在与自己进行这一场殊死搏斗,最后,我还是跑了进去,把橡皮泥藏起来,跑了出去,便走向学校。到了班里,我坐到位子上,把橡皮泥拿出来,在手心里翻来覆去地玩,突然,一个同学看见我在那儿玩橡皮泥,非常羡慕地说:“哇塞!我也很喜欢,非常想买,可惜没有钱买。”我一听,脸红到耳根,一种对不起红领巾,对不起父母,对不起老师的惭愧心理油然而生,像一股激流冲击着我的心,高兴的心情跑到了九霄云外。我极力抑制住自己的心情,不让泪流出来,但是,最后还是流出来了。这是悔恨的泪,难过的泪,自责的泪。同桌问我怎么了,我支支吾吾的说不出来。我很想放学后还给那个小商贩,但我没有勇气还给那个小商贩。

直到现在我想起这件丢失了金子般品质的事还极度惭愧。

展开阅读全文

示例一:记忆中的风景

全文共 665 字

+ 加入清单

日子总是像从指尖渡过的细纱,在不经意间悄然滑落。那些欢乐和忧愁在似水流年的荡涤下随波轻轻地逝去。嘿时光呀,你为何走得这么快,记忆中残留的风景,却在一瞬间成为心中定格的永恒……

何时你的身影不再高大?何时你变得如此虚弱?记忆中的你是如此的明朗,粗糙的大手曾把我高高的举起,黝黑的脸上一双小眼睛炯炯有神,童年的时光一直在你身边,你对我的疼爱让我曾一度释怀。小小的我紧紧跟在你的身后,听你和其他老人谈笑风生,用手摸摸我的头,满眼的宠溺。

何时你的身影变得佝偻?何时你的眼睛不再有神?记忆中的你是多么的能干,我曾一度惊讶你是怎样把一袋大米扛到肩上,然后还要走那么长一段路背到家里,卸下肩上的米袋,看不见你有丝毫抱怨,只有你额头上亮晶晶的汗珠闪着熠熠的光芒。

幼年的时光或许有些淡忘,但你在我心中留下的更是成长的重要一课。和妹妹吵架时,我坐在一边气得直哭,是你在一旁絮絮说道:“忍耐,忍耐,一分忍耐一分福。”,又是你在我考试失败时,平淡说道:“只要用心就行了!”

奶奶的离去,也不曾见你有丝毫伤心。反倒安慰起了我们,我很难想象你心中承载着怎样巨大的痛苦。可如今的你,怎么脸色愈加憔悴,脊背愈发弯曲,经常见你一个人坐在桌旁默默地发呆,总是让我有多心酸,你也老了吗?时光,慢些吧!

落叶在空中盘旋,谱写着一曲感恩的乐章,那是大树对滋养它大地的感恩;白云在蔚蓝的天空中飘荡,绘画着那一幅幅感人的画面,那是白云对哺育它的蓝天的感恩。记忆中残留的风景,让我也不觉懂得了爱你。这一次,我一定会紧紧搀住你的胳膊,让你的身影不再落寞。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

展开阅读全文

珍藏的记忆

全文共 799 字

+ 加入清单

那天翻东西时,偶然发现久藏在柜子里的相册。我好奇地打开它,童年的往事历历在目……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遭遇许多事,有些是过眼云烟,倏忽即逝;有的如热铁烙肤,记忆长存;有的像是飞鸟掠过天边,渐去渐远;而有些事,却像夏日的小河,冬天的落叶,像春花,也像秋草,似无所见,又晨似而不见,童年的许多细碎事物,大体如此,不去想,什么都没有,一旦想起来,便历历如绘。

或许真得如人们所说,记忆就如纸上的文字,无论时间过去多久,存留在纸上的记忆永远是存在的,只不过有的被焚烧掉了,只有一些难以忘怀的记忆被我们深深埋藏在心灵最深的地方!翻到相册的第一页,使我想起那次和爸爸摘草莓的趣事儿。走到田地里时,我学着爸爸卷起裤腿,头戴着一顶硕大的草帽,手里还拿着一个塑料盆子。全身“武装”以后,我就跟着爸爸走。由于带了太多的东西,我自己个儿又小,走起路来一摇一摆的,活像一只鸭子。爸爸看到我这身狼狈的样子,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他索性拿起相机,“噼啪——”拍下这张照片。现在看到它,我真想回到以前那个天真烂漫的我的世界里去。

“哈哈哈…”我开怀畅笑起来。这张照片是在珠海游玩时拍下来的。那时我和弟弟在铺着大理石的广场上你追我赶,放飞心情地奔跑着,脸上不时地露出幸福的笑容。妈妈在我们不经意的时候拍下照片。等到照片洗出来后一看,咦,弟弟竟然飞起来了。原来当时妈妈在给我们拍照时,弟弟刚好做起了跳的动作。以后每逢有客人来家里作客,我都会拿出这张照片向他们炫耀:“弟弟成仙了!”这时候弟弟便会对我大眼瞪小眼的,令我哭笑不得。翻过这一页,映入眼帘的是在“番禺香江野生动物世界”时拍下的照片。我和弟弟的身后是一棵人工塑造的大树,它凶神恶煞地张开嘴巴,好像要把我们吞噬似的。可我和弟弟仍然喜笑颜开,悠然自得……

看着一张张充满童趣的相片,我仿佛又回到那个无忧无虑的童年时代。虽然这些已是陈年旧事,但它们就像一颗颗发光的小贝壳,永远留在我记忆的海滩上。

展开阅读全文

永存心底的记忆作文

全文共 655 字

+ 加入清单

那一刻,我的心被触动了,不知为什么一滴眼泪从眼角滑落,无声无息,而那所有的一切,你都看得很清晰……

那是一个夜晚,很宁静,安静的让我害怕。曾经哥送我一缸热带鱼,五彩斑斓,是我14岁的生日礼物。我用脸贴过鱼缸,静静地望着他们,他们生活在新鲜的空气中,是那样无忧无虑。有时望着他们游动的感觉,真想让我融入他们的生活中去。

可正当我欣赏着美丽的热带鱼时,电话响了,是哥,他严肃得讲:‘我要走了,你来吗?”这一句简单的话,让我的心被触动了,不由自主地冲出家门,不知撞到哪儿,胳膊一阵阵发痛。可我却无暇顾及,因我深知有一处比这要痛千百倍。

可当我赶到车站,车子已经发动了,它要开走了,我大脑一片空白。极力一转头,眼睛注视着它,它真的开走了,心被重重的摔了一下,我的那份悲伤随之注入心底

突然,眼帘映入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我的心再一次被触动了,而我却不知所措,我什么都没说,就跑开了。眼泪在随风飘扬,在空气中凝固。我随风追逐,不知目的地是哪里。

过了很久,天空中仿佛多了一只鸟,而我的信箱也好像多了一封信,我的心中却多了一份莫名的滋味。是哥的信,他告诉我说他送我的热带鱼每天都会生活在新鲜的空气和环境中,因为热带鱼的记忆只有三秒钟而已,而他本以为生活在新鲜的空气中跟环境中,他对以前那些记忆也就只有三秒钟,但最后他发现,他错了,因为他并不是热带鱼。

哥,你知道吗,曾几时,我爱上了热带鱼,几乎想要变成它,而现在的我知道了它的秘密,却只想把那份思念、快乐埋在心底。让它发芽、开花、绽放出美丽的花朵,并不想让它成为三秒钟的记忆,你说好吗?

展开阅读全文

留在心底的记忆

全文共 630 字

+ 加入清单

童年,是我们一生中最值得回味的地方,还有谁会有如此魔力,让我们苦苦找寻?那个叫童年的地方,埋着善良,埋着懵懂,埋着第一次的悸动和害怕着的美好。

——题记

在整理小时的旧课本时,无意发现了夹在书中的照片,那是我上小学时与朋友照的,几张纯真的笑脸使人产生无限遐想,也勾起了我童年时最快乐的记忆

从我记事起,就一直时爷爷奶奶在照看我的生活,妈妈因为太忙,便把我放在了乡下的奶奶家里,当然,我的童年也是在乡下度过的,那段时光五至今难忘。

小时的我是个调皮的女孩儿,每天一放学,我就会跟着我们街上的小孩儿一块儿出去玩,而地点总选在离我们村很近的果园里玩。

那个果园里种着各种各样的水果,有很多都是我们连见都没有见过的,所以,我们经常爬到树上去摘果子吃,因为男孩儿爬树爬的好,一般都是男孩摘的多,女孩儿摘的少,这点,让我很是恼火,可又无可奈何。

当然,有时我们也会被守果园的人逮住,一般这时,男孩儿就比较吃亏了,那人总是抓男孩儿,对于女孩儿,他们一般只是批评几句,并不下手打,对于男孩儿,轻的打几下,重的还会被”抓到村长那儿,在报到他父母那儿,这时,就免不了一顿毒打,可即使是这样,每到放学,我们依旧到果园里摘果子。

思绪渐渐的从童年的回忆中游了回来,在看看那张照片,我不禁笑了出来,童年的时光时短暂的,但它在我们的心灵深处,谁也无法替代,它就像一颗大树的跟,紧紧得抓住你的心,让你永远都无法忘怀。

童年的时光就这样匆匆流逝了,虽然是那样的短暂,但却是那样美好,是我们心中最美好的记忆。

展开阅读全文

美好记忆

全文共 724 字

+ 加入清单

在5年前,我在黄石市度过了一个快乐的国庆假期,爬山那件事已成为我美好的回忆。

那是一个国庆长期第一天假期,我打算和家人到一个地方好好的玩一玩。然而这一次,我非常幸运,在黄石市的亲戚买了一套房子,他们想邀请我们去他们家做客。所以在家中,我早早地写完了家庭作业。

第二天,我们起程,坐公交车用了数小时后到了黄石市,到达目的地以后,我的心里发出感慨:哇,黄石市可真大呀,这次我总算可以去野外爬山。

大约走了几分钟,便到了亲戚家,我的心情无比激动。马上大声地对我的表哥说:“表哥,我们去爬山吧,可以吗?”哥哥笑得很诡异:“哈哈,真的吗,我猜你一定会半途而废。”我理直气壮的说:“哼,那就走着瞧。”

于是,我们来到了一个繁华的郊区,这个郊区周围有大大小小的山,我和哥哥选择了一座中等高度的山,山体不太陡。我和表哥戴好防具全副武装。在确定了防具安全后,开始往上爬。

起初,我爬得很顺利,几乎不费任何体力,我得意地说:“原来爬山这种运动这么简单,表哥,我可不像你瓣那样,表哥还是诡异地说:“是吗,那就等着瞧吧。”

后来,我发现山体的坡度不断地变陡,我爬得越来越吃力,也越来越慢,然后,又爬了一会儿,我已经筋疲力尽,再也爬不动了,我爬到一个平台上休息,往上面看:“哇,还有这么长的距离,我可再也爬不动了。”于是,我对表哥说:“我们下去吧,我不想爬了,太累了。”表哥哈哈大笑起来:“看来我说对了,你果真会半途而废。”这时,我的心里想:“不能被哥哥看扁了,我一定要爬上去,不能半途而废,哥哥很快就爬上去了,而我还在一点一点往上爬,我的和已经磨破了,我的眼睛里含着泪花终于爬上了顶峰,表哥对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经过这次爬山,锻炼了我的意志,陶冶了我的情操。

这件事已经成了我美好的回忆。

展开阅读全文

温暖的记忆开学作文

全文共 585 字

+ 加入清单

每每回到老家,走进那个小院,映入眼帘的是一棵苍翠的老树。

那是一颗庞大的无花果树,枝干向阳生长,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枝干连着主干,树叶挨着树叶。一簇堆在一簇上,不留缝隙,在跟阳光互相挑逗。

每当无花果树结果时,我都要摘下来,细细品尝。咬开果肉,迸出的果汁流入嘴中,是甘甜的。它流到我的心田,仿佛到了我的童年。

小时候,我最喜欢摘树上的叶子。那叶子宽大得很,跟爸爸的手一样。我也喜欢吃无花果。还记得当我在床上与玩具打闹时,姥姥走过来,把我带到院子里。幼小的我被姥姥牵到树的下面的荫蔽中,抬头便是满树的果实,口水就不禁流起来。这时候,姥姥会站稳她那瘦弱的身躯,抬头寻找出最大、最完整的无花果,轻轻地把它从树上摘下来,放在手心开始慢慢地剥皮。

姥姥在我印象中是非常瘦弱的,风一吹好像就要歪倒。可是,她站的又是那么笔直,只有衣角随风摇动。伫立在风中的你,就像那株无花果树一样!

我吃姥姥剥的无花果的时候是我最开心的时光。温暖的溪流,随着心脏的跳动,沁入全身的每一角落。那是我吃无花果的日子。

这么多年,时间如河水,日夜不停地奔腾着。在我懂事后的第二年,我就再也吃不到姥姥亲手为我剥的无花果了。

这么多年,回到老家也能偶尔感受到那份快乐,可随着时光流逝,那份记忆也变得朦胧。

这么多年,看到大街上有老人售卖无花果时,我都会凑上去,嗅一嗅那份甘甜。因为在我眼里,那无花果就是我童年时最温暖的记忆。

展开阅读全文

成长的记忆

全文共 513 字

+ 加入清单

停在每一个成长的心灵驿站,以怎样的心情看待走过的一段旅程就标志着在如何成长着的字迹。童年固然是美好,今时亦多精彩。于是,我们都是感悟着的成长,思考着的成长,无悔着的成长。成长的我们,把一切隐藏在心底,唯有留在心海的涟漪在一层层的明晰……。

每天早晨,我妈妈的“河东狮吼”都在六点四十分左右响起,那声波震碎我所有的好梦,震得我耳膜“嗡嗡”作响,像有几百只苍蝇在脑袋里乱飞乱叫。我只得在老妈的威压下穿衣服、洗漱,随后便踏上了通往学校的大路……。不用十五分钟,我就出现在校门口,拿出早饭狼吞虎咽起来,又消耗了二十分钟之久,这才向教室走去。走到座位,几声命令传来:“快,交作业!”我无奈地交出作业,刚坐下又有麻烦来了……。

寒假里,为了把我的学习提升上来,父母找了老师帮我补习。有一次,我看了看窗外昏暗的天空,耳边又想起老爸的声音:“还看什么?起床!”我立马穿起衣服,以最快速度冲到洗手池旁,很简练地洗了一番冲出了家门……。

每天这样的生活让我接受着磨练并不断成长着,虽然有许多烦恼,但是我会招架住所有烦恼的“袭击”,学着在烦恼中健康成长。

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写出了真实情感,虽有着烦恼,却在朴实中不失幽默,真是在快乐中烦恼着,在烦恼中快乐着

展开阅读全文

留在日记上的记忆初中作文

全文共 1055 字

+ 加入清单

作家冯骥才在《日历》中写道:“记忆依靠载体。一个城市的记忆留在它历史的街上和建筑上,一个人的记忆留在他的照片上、物品里、老歌老曲中,也在日历上。”

日历是一个年代的划分线,奶奶家用的日历是老式的,小小的、厚厚的,纸张薄薄的,摸起来和磨砂纸一样,也如同奶奶粗糙的手拂过我面颊的感觉。日子一天一天过,日历一天一天撕。小时候,我天天呆在奶奶家,总是很喜欢撕日历,“呲”的一声,感觉时间就从指缝间逝去了。每天起床,睡眼朦胧地走到客厅里,喝点水,撕一张日历,奶奶总是哭笑不得地看着我,一双浑浊的眼睛里揉碎了星光,漾开温柔的清波。然后,用她的大手,拍拍我的脑袋,说:“你这么喜欢,这份差事就交给你了,也省得我每天担着一笔心事,你帮我分担分担。”我十分开心,却装作一脸严肃的样子,行个军礼,说:“保证完成任务!”

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年岁的增长,我最终离开了,离开了最爱的奶奶,离开了最爱的小屋,离开了最美好的童年,我没有兑现我的承诺。学业的日渐繁重,从每天在奶奶家,变成周末在奶奶家,再变成一个月去一次奶奶家,后来过年时去奶奶家吃一顿饭。今年的除夕,我坐在窗前,看着漆黑的夜幕,看着绚丽却短暂的烟火,用一点一点脆弱的光,晕染出一片热烈的霞。望着万家的灯火通明,我沉默地起身,走到厨房,吃掉妈妈在出门前给我烧好的饺子,年过了。看着电视机里的一张张笑脸,突然鼻子一酸,想起两个月前,千载难逢去奶奶家的场景。

那天下午,我推门进去,透过窗,看到奶奶弯着腰,在打理院子里的花花草草,阳光在那些银白色的头发上印下足迹,她驼背的身影,刻画在我眼中,没有办法忘记。更无法用言语来描述我那时的心情,大概,满满的要溢出的都是悲哀吧。

我走到客厅,看到电话机旁的日历,时过境迁,不变的,还是那样渺小的它。我随手一翻,哑然失笑,日期竟是一周前的。奶奶走进屋子,看到我时满满的惊喜,笑着问我:“要吃个苹果吗?”我点一点头,又说:“奶奶,你怎么不撕日历啊,时间都对不上了。”奶奶,拿着水果刀的手微微顿一顿,长长的苹果皮就断了,她背对着我,无奈地说道:“年纪大了,记性不好,也每人帮我记着啊。”我刚想脱口而出,说点什么。随即,便放弃了,那个念头。我没有办法一直陪在奶奶的身边,无谓的,承担不起的承诺,还是不要给予了。

人总是要变的,人总是要离开去闯荡的,我没有给奶奶留下什么,却带走了奶奶的牵挂。奶奶也变了,一天天的苍老,一点点的无力。我苦笑着撕去那多余的十二页,小心翼翼地折叠好,放进大衣的口袋里,好歹,留份回忆给我吧,带着闯荡。

[留在日记上的记忆初中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有一种声音在记忆深处

全文共 740 字

+ 加入清单

那是一种蕴含了多少绝望、悲凄的声音啊!

一天傍晚,我悠闲地漫步在回家的路上,突然被一阵阵狗吠声惊到了,我循声望去,只见不远处有一个男人正站在一只大狗面前,满脸怒容,恶狠狠地对着那只狗踹了一脚。我惊呆了,这狗与人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了弄个明白,我偷偷地躲在树后面,打量着男人与狗。

男人身材高大,穿着一身皮衣服,手中抱着两只刚出生不久的小狗崽,而一旁的大狗毛发杂乱,边吠边作欲扑状。只见它吃力地一下下跳起来,那身下的乳房一颤一颤的。我瞬间明白了,原来这个男人在偷狗宝宝,怪不得那母狗会发疯地吠他——它要抢回他手中的狗宝宝。

男人生气极了,将母狗踹开,但那母狗的眼神却越来越坚定了,眼中似乎有晶莹的物体在夕阳余辉的照耀下闪亮着。我震撼了,这个母亲为了孩子,可以与比她强壮的人进行殊死搏斗,那份勇敢与坚毅,深深地令我震惊,我不禁对这狗妈妈肃然起敬了。

很快,那狗妈妈便筋疲力尽了,趴在地上不停地哈着气,但眼睛却仍然死死地盯着那个男人,流露出丝丝绝望。男人看到那双眼睛,心虚了一下,带着两只狗宝宝匆匆急走,边走嘴里还边念叨着什么。母狗看那男人欲走,瞬间又回光返照似地站了起来,扑向男人。男人被扑得一个踉跄,瞪了瞪母狗,站直身子又加快了步伐,将母狗远远地甩在身后。

这时母狗眼中的泪才终于涌了出来,它看着男人的背影,眼中流露出了对狗宝宝的祝福与歉意,以及不能保护好自己孩子的绝望与痛苦。它发出了一声长吠!其中夹杂着多少辛酸和悲愤啊!那声音,穿过花草,透过树木,被风携带着,钻进了我的耳朵里,烙印在了我的灵魂深处。我忽然想起母亲对我说过的一句话:作为一个母亲,最痛苦的事情就是没有保护好自己的孩子。

我怀着敬重的心情看着狗妈妈,目送着它在呜咽中离去。那声音,蕴含了多少绝望与悲凄!至今刻在我的记忆深处。

展开阅读全文

无法抹去的记忆的作文

全文共 707 字

+ 加入清单

我想,我永远忘不了它。因为它,我感到了拥抱天空的美好——

宁静的早晨,我和父母一同背着背包,来到中青岭。

早晨的太阳是柔和的、美好的。通往山间更高处的层层台阶旁是高大的树木,掩住头上一片天空,只剩下四周浓浓而又幽深的绿意。树丛中不时传来清脆婉转的鸟鸣声,在绿荫笼罩之中,更有“鸟鸣山更幽”之意。我兴奋地在台阶上走走跳跳,前方的路也一点一点在我眼前拓开。

登完台阶,眼前景色便如画卷一般展开,我的目光顺着右边小台阶而上,看见几株茶花正在向我探着头,我向那抹娇粉色跑去。“小心点!早点回来!”身后响起妈妈嘱咐的话语。

欣赏完茶花,我又发现了旁边的一架秋千,心中顿时一喜,秋千?!想来自己也好久未曾荡过了呀,去,不妨去试试。我小跑着,走近时又围着它打量了几圈,心中有个力量促使我赶快坐了上去。我坐好,双手紧抓住铁链,人向后退几步,双腿紧绷成直线——一、二、三!我双腿一蹬,身体轻轻一晃,开始荡起来。我尽量使自己双脚不碰地,往后荡时缩腿,往前荡时伸腿。渐渐地,愈来愈高,身体也感平稳。耳边拂过一阵一阵的风,好清爽!

闭上眼,双手在铁链后面松开,再张开,给风儿、大自然一个大大的拥抱吧!乘着风,我的头发在飞舞,人也像在飞,心也飞扬起来了。那敲打我心窗的风啊,冲破了一切的阻碍,我感到轻松。也许我又像作业一样等等加给我的烦恼的束缚,但我解开了它们,在这自在的境界中,我体会到了也感悟了一种纯真自然的美好。

……

缓缓地、缓缓地我降了下来,脚轻轻点地,我知道父母一定等着急了。我小跑出去几步,又留恋地停了下来。我相信,在往后也许疲惫的学习生活中,我的眼前一定会出现乘着风儿荡着秋千的我,那颗飞扬而又美好的、轻松自在的心。

[无法抹去的记忆的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时光记忆_350字

全文共 465 字

+ 加入清单

记得在童年时期的我曾经干下的一些傻傻的事。

一次,我闲得无聊,呆呆的望着家里阳台上的花:“公园里的花花草草经常被修剪,那么今天我也来给这盆话修剪一下吧!”我在心里想。

“喀嚓喀嚓……”花瓣被我剪成好几块落在地上,阳台上。

小时候的我,呆呆地望着天空。我常常在想:“云的味道是怎么样的呢?好奇心很大呀!会不会跟棉花糖一样?”有时我对大人们说:“我要坐在云上面去到处飘。”

小时候的我,呆呆地望着那一望无际的大海。我想要知道,为什么大海一眼也望不到边?到底是天空大呢?还是大海大些呢?心里的疑问油然而生。雨果说过:“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哦,我一下豁然开朗,原来人的胸怀更大些。

小时候的我,偶尔有些小调皮。会把水桶打翻;会把垃圾往食用油里放;会……童年的我,不知干了多少傻事。

小时候不知道花不可以被修剪,长大后才知道花被剪了就没有原来好看了;小时候不知道云是水蒸气蒸发后形成的,所以人不能够坐在上面;小时候我经常完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或许现在可以玩时光记忆的游戏,记忆起过去的那些点点滴滴……

展开阅读全文

有关老槐树的记忆的作文

全文共 622 字

+ 加入清单

作者/山西张佳朋

山西省万荣县皇甫中学 张佳朋(044200)。

走到村口,我经常会看到一棵高大而又挺拔的老槐树

也许它曾经不起眼,但历经沧桑,早已长成参天大树。巨大的根须深深地扎入地底下,任凭狂风暴雨猛烈吹打也毫不动摇。深褐色的枝干,如狂龙巨蟒般盘旋着,挣扎着,伸出幼嫩的绿叶,争先恐后地汲取阳光的滋养。老槐树枝繁叶茂,阵阵幽香飘溢在家乡的上空。

作为历史的见证者,老槐树经历过日本人灭绝人寰的枪炮声,聆听过老百姓悲惨凄厉的哭喊声。粗壮的躯体上,弹洞依旧在,斑斑伤痕清晰可见。徜徉树下,仿佛置身当年战场,抚今思古,心中不由感慨万千。日本人曾狂妄地认为,屠杀可以征服一切,但丝毫没有意识到他们彻彻底底地错了,中华民族的血能白流吗?不,侵略者点燃了中国人永不熄灭的民族之光,仁人志士谱写了叱咤风云的诗篇,华夏大地掀起了史无前例的革命狂澜!老槐树饱经洗礼,永不屈服,坚韧顽强地挺立,炼铸忠勇不屈的英魂,不正是华夏儿女的化身吗?。

面对凛然正气的亮剑精神,凶残的侵略军显得那么渺小,他们的滔天罪行永远铭刻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八十年弹指一挥间,侵略者早被英雄的中国人民赶出国门,中国正发生一场伟大的变革,创造着亘古未有的奇迹。斗转星移,家乡的老槐树的枝叶护佑着脚下的每一寸土地,不但没有垂老衰败,反而更加生机勃勃了。

这棵老槐树的记忆不是一个人的记忆一,而是一个民族的记忆。站在村口,我向这极不普通的老槐树表达由衷的敬意。

(指导教师杜晓娟)

[有关老槐树的记忆的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珍藏的记忆初一作文650字

全文共 688 字

+ 加入清单

我转眼望过去,日子已过去许久,许多记忆随同日子的流逝一去不复反了。岁月的尘埃里似乎还留着珍贵的金子。

记得小学六年级时,有一天,天上泛着几朵白云,夕阳的金色洒满着整片天空。在天空之下,我一手只提着灰斗,一只手把扫把扛在肩上。蓝天下,我和同学们正在向垃圾池走去。

当我们来到垃圾池时,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垃圾已经堆积成了一座小山,四周弥漫的臭气似乎在迎接我们的到来,有人掩着面叹息。但我却说:“有人愿意与我一同跳入垃圾池中吗?”许多人溜之大吉。但是我与我好基友谢葱,肖新辉三人却留下,好比“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我最先跳入池中,小心翼翼地,但还是差点滑倒。肖新辉跳进来还算风雨无阻。但谢葱微微一笑说:“哎呀,你们这什么技术?看我的!”随后,他一口气跳入池,起步还可以,恰似一只出击的疯狗,在空气中一闪而过。突然一下,嘭!他正中垃圾池中的一个口子,四肢紧紧的抓住口子的四周,撕心裂肺的呐喊:“否然意!”我愣了一会儿,然后连忙扑过去,将他从口子中拉了出来。

他又高兴地说:“多亏了我身强体壮,换作你们,早就与垃圾共舞了啊。”我暗暗匿笑。接着我与他俩干起活来,我用灰斗先一把往后甩,再往前挖,又往后拉,垃圾稳稳当当地掉入口中。咯咯,灰斗与地面磨擦的响声格外动听,汗水在头上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滴了下来,在阳光的烘托下变得十分晶莹,闪闪发亮。

日光渐渐淡了,垃圾渐渐少了,就这样,一个小时以后,垃圾已经干干净净了。我的脸热得通红,鞋子上的油渍到处都是。不知为何,我很快乐,甚至还沉浸在垃圾共处,臭味并存的感觉。

记忆是美好的,但有许多记忆是短暂的。有些记忆像一闪而过的流星,需要人们珍藏、回忆。

展开阅读全文

有一种记忆叫做温暖作文800字

全文共 773 字

+ 加入清单

十月中,即使阳光也透着冷意,银杏依旧青葱,空气里漫着特有的秋季的肃杀,也溢出森冷。换季时,流感盛行,虽是生病,但现在却不感寒冷,因为有身边之人的关怀,更有回忆中的温暖

几年前的一个十月,因为换季,气温骤降。平时,不注意穿衣的我感冒了,更是发了很高的烧,感觉头就像是一个装着炭火的炉子一样沉重——烫。眼皮沉沉,作业也写不下去,窗外的小鸟依旧在阳光下鸣叫,太阳的光辉落在它的羽毛上,映着青翠的树叶,美丽异常。不知道是不是它过分的美丽灼了我的眼,我的眼睛开始越来越痛,却始终不愿又似乎忘记了把视线挪开,脑子里一片空白。

妈妈回来后发现我的异常,用温热的手覆在我的额头,又捏了捏我冰凉的手,问我:“有没有哪里不舒服。”我倒是撑起沉重的眼皮看了她一会,回答:“脑袋不舒服。”她听了之后,想了一会,就匆匆忙忙的拿了钱包,抱起我就往干妈那赶。

干妈是医生,她看了一会我的症状,将温度给我,让我自己量体温,然后上楼不知道拿什么东西去了。我怕打针,我就把温度计往后移了一些。不一会,干妈下来了,她手中拿着一大堆甜食放在桌子上,对我说:“我知道你怕吃药,但不吃药身体不会好的,你可以把药吃了之后,多吃一些甜食就不苦了。”妈妈摸了摸我的头,对干妈道了谢,转过来对我说:“这次可一定要把药吃完噢。”我看着那些甜食,心中暖洋洋的,就点点头:“好!”

最后,我还是打了针,拿了药回家。吃了药,我就睡下了。我是被一阵香味弄醒的,是爸爸回来了,在煮鱼。我知道这应该是爸爸特意回来看我时,路过街上买的。妈妈在做自己的事,时不时揉揉手,上面淡淡的酒味和头上的舒畅都在提醒我,她曾经在我睡着时,擦着酒精为我按摩。忽然,我心中充斥了浓浓的暖意,这是家的温馨带来的温暖。夕阳的斜晖照耀,心中的温暖长存。

温暖,会一直留在回忆中,也会弥漫在整个记忆里,让我们一直不会寒冷,这个记忆叫家,它也叫温暖。

展开阅读全文

记忆中的那株小苗作文700字

全文共 749 字

+ 加入清单

“哗拉、哗拉”,窗外下起了绵绵细雨,我望着窗外那一滴一滴如断线的珍珠般从天上滚下来的雨滴,不经意间使我回忆起了记忆中的那株小苗

那也是一个雨季,我正在吃瓜子,心想:如果将瓜子埋在土壤里,它会长成小苗吗?为了满足我的好奇心,我跑到楼下,首先到种子市场上买了瓜子种子,然后又找了一个好地方,拿起铲子挖了一个坑,再将种子埋好,轻轻的拍了拍并对它说:“你可要好好的哟,我明天再来看你”!

第二天下午,我跑去看昨天种下的种子,天哪它真的冒出了绿芽,只见它抬起头,充分的吸收着阳光,或许它是因为迫不及待想看这个世界才会如此努力的生长吧!即然我的种子已长成了一株“小苗”,那我可要好好的照顾它,于是我每天都来看它,同时,每天都给它带来了“礼物”,有时天气炎热,我会给它带来一杯水,不能让它“渴着”,有时会带些新鲜的土壤和肥料,来给它施土浇肥。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的小苗越长越大,我开心极了,不管刮风下雨,我都会记得来看它,也许是因为在一起的时间长了,它成了我生命里的一部份。不过,那天是我完全没有想到的一天。

那一天,天气实在不好,窗外乌云密布,雷声大作,大雨接着就来,而我,正好又生病了,整个人都昏昏沉沉,所以没去看小苗,当我第二天去看时,小苗已经奄奄一息了,它看起来毫无生机,几片翠绿的叶子直往下垂,我很后悔,为什么我昨天不来照顾它呢,这应该是昨天的天气“做的好事”吧!为了让它重获生机。于是我想尽了各种办法,试图让它活过来,可是无论我怎么做,它再也无法张开那翠绿的叶子来拥抱我了。

想起我与它相处的点点滴滴,想起它带给我快乐时光,我实在忍住大哭起来,我哭的很难受、很伤心,我再也见不到我那可爱的小苗了。

那株健康的小苗,它永远活在我的记忆里,它很健康,很健康……

望着窗外的雨,顿时我的眼睛里又闪出了泪光。

展开阅读全文

2春节的记忆作文高2

全文共 875 字

+ 加入清单

“爆竹声中辞旧岁,春风酒暖入屠苏。”

丁亥岁末,余偕家严家慈备席,待二兄一舅来诣。家慈善饪,以新屠三牲飨客,精脍六荤慰亲,众皆咂嘴舔唇,狼餐虎噬。饕口馋舌,难穷一欲。又举陈酿助宴,觥筹交错。客皆饮,饮欲醉,醉欲不归。吾不胜酒力,筵末独坐啐醴,自得其乐。吾之乐所乐者,其喧哗众宾之欢,嗔人调谑之乐也。此间之乐,得之心、寓之酒也。

家慈,好事者也。取新得数码相机一台,乃复弄搦,得合照二十余枚。照毕,取数据线,之电脑,善藏之。又品香茗半盏,微散酒力;含哺鼓腹,以息酒肉之患。

聚者不可不戏。吾父乃取扑克两副,以为乡党所谓“蒙金花”之戏。正厅有长几一条,吾辈积博其上,呼卢博赛。战至酣处,射朋张中,反两而笑。余窃欲金楼玉璧之术,不好此轻薄反复之谋,无奈难拂众意,欲玩骨牌而不可得。

乃私回内堂,为那网上千里,指间咫尺之戏,挂QQ,玩网游,亦不亦乐乎。时有春晚之会,曲庸调俗,语浅言薄,吾不忍观之。叹曰:“低俗缘何得高宠,妆脸作皮又一年。”俄顷,有网友致函,曰新春同乐,四海齐欢之意。吾谓:“私习《易》年余。此吐故纳新之时,何不问天求卦,袖占一课。”

思毕,余运水火,调龙虎。起卦阴阳,内外感应。其时生克冲合,墓绝刑空;其人进退吟藏,救应通关,乃得一象。象曰:“丁亥戊子,火猪土鼠同一寒;少阳太阴,江南江北同一旱。”这大寒雪灾已然应角,可悲戊子旱魃临头,亢旱将至。余窃思:“漫言社会能法制,东海孝妇又重来。”回首丙戌丁亥,“六省洪涛,十万水魔齐作祟。钱塘潮涨,东海之外又来龙。未央神雾,地水师卦全无用。坎震断绝,寅虎六出降寒霜。”

按此卦象,戊子年中,湖南湖北有地震大灾,气机感应之下,就是河南,陕西,山西,连接到京师都要大旱数年。

呜呼,国之将兴,必生祥瑞,国之将亡,必有妖孽。是时重器衰颓,教化不善,天下不治,社稷动摇。又行逆反,不循天道。变古乱常,不死则亡,此为国殇。

术数一门,传承深远。自伏羲以来便有一首歌诀,歌曰:“上古有天神,其名为英招,未来末劫时,帝命化神山。临尘落其上,出山慑八方,万夷皆拱服,临国尽来朝。至此九州宁,四海也清平,穹天亦归乾,大地还归坤。"

展开阅读全文

留在记忆里的芬芳作文

全文共 629 字

+ 加入清单

童年的那一段记忆就是留在我记忆的芬芳,尽管如今已经过去了很长的时间了,但是现在的我回想起来依旧让我感到开心。

那段回忆带着扑鼻的花香,那是一个春天,恰是百花绽放的时节,彩色的花儿在春风中摇曳,又在阳光下绽放。在这片花丛里奔跑的是几个小小的身影,正是我与我的两位朋友在花丛的小路上欢快的奔跑、追赶呢。

我记住了那一片美丽的彩色花海,也记住了那片花海散发的芳香。我的这段记忆伴随着浓郁的花香,芬芳是我的这段记忆的主题。那还是我第一次见到这么一大片面积的花海,花海里的花朵是那么的艳丽,阳光下的它们用它们的色彩晕着阳光,让这片花海形成了一层彩色的光晕。

这段童年的记忆多么的美好,记忆里的那一片花海将我的童年都带上了色彩与光亮。留在记忆的芬芳,这是我童年记忆里最难忘的芬芳。

当我与朋友们跑累了之后,爬上了一旁的高亭,站在这处高亭上,我们再次被这片花海的美丽所震撼。我们趴在亭子的围栏上,目不转睛的望着前方的一幕。等到我们身后的长辈们也都登上这个高亭,听着我们身后长辈们的叹息与赞美,我们的心里也又跟着赞美了起来。这儿实在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在这个地方里的一天,是我过得非常开心的一天,在这一天里我深深的将这里的美丽记在了脑海里。所以一直到如今,我脑海里关于这段记忆也都无比的清晰。这是留在我记忆里的芬芳,是给我带来快乐的记忆,真希望有时间我还能去那儿一趟。尽管这时的我已经长高了,如今那两位童年的朋友也分开了,但是我内心的那一份开心不会变,并且这一次我还会带上满满的期待。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