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记忆

记忆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记忆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记忆问题。

分享

浏览

4173

作文

7575

关于枫的记忆作文800字

全文共 989 字

+ 加入清单

止步观看枫叶飘,霜叶红于二月花。火红的枫叶飞舞在秋的裙摆上,随着风旋转,为秋添上缕缕暖意。走在道路两旁,微微弯腰捡起几片长得“颜值很高”的枫叶。拿在手中不肯放下,几乎每个几秒就要去欣赏一番这几片枫叶。

凤山高兮上有枫,秋日登山赏落红。一年一叶,叶叶不同。有的大,有的小。互相陪伴,一起长大,一起化作春泥。当然,我自然也有猴子搬苞谷的情况将几个枫的姊妹生生拆散,让他们身在不同的地方。选中其中一片枫叶拿在手,在走过一段阡陌小路时,看见了更好看的或是更深的我心的枫叶,便会将手中的毫不留情地扔掉,去捡另一片,并期待着找到更好看的枫。

枫,不论是夏天的青翠,还是秋天的柔暖,都是给自然添的一笔似重非重,似轻非轻的色彩。缺了它,世界少了灵魂;加上它,自然变得更加斑斓。就这样,将枫夹入书中,成为一枚书签。期盼着它永远保留这样的色彩。

可是,现在从枫,成为火红的在家旁已经基本看不到了,能看到的是极少的带着斑斑点点的明黄透着暗褐和一大堆一大堆数不清的绿叶,落在萧瑟的秋的裙摆上。而被我夹在书中的那枚,已经褪了色,只剩下了脉脉叶纹。是了,美好的事物怎么可能永远保存呢?取而代之的是另一片不可能的天地。

秋天看到深绿的枫叶,本是一件极不可能的事,但是现在却很常见。温暖的秋渐渐的从我身旁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萧瑟的秋。使人心寒,也对这样的枫叶充满了不屑。见到这样的枫,心中毫无波澜。没有了之前进行选美的冲动与热情,快乐与期待。

有人说:“枫树有情,小溪无义。”为什么?因为它把美丽的叶子给了小溪,而小溪把枫冲走了?还是因为不能让它化作春泥来护花?其实,现在看来都无所谓了。或许小溪和我一样,想要珍藏着美丽的枫呢?

枫,代表一种诺言,幻想过留住共同的画面,也曾想把心情慢慢沉淀,而心已被点点滴滴充填,忘却不过是重复的永远。那火红的枫叶,只是秋曼妙身影的一个瞬间……

枫的落尽,秋的过去。一年又一年,我成长在枫的调色盘里,枫树成长长在秋的莅临中。当秋天降临,树便大了一岁。那火红的枫叶挂在枝上,似是灯笼,又像蝴蝶,还像熟了的果实散发出诱人的“气味”。

忆起枫,也想起了刚刚过去的秋。看似萧瑟的秋。实际充满了欢声笑语,我们之间的互相拼搏、加油和帮助成为了新的一片片枫的叶,在秋风中“摇曳”,在枝头为自己储存更好的“营养”。

如果说未红的枫叶是成长中的心,那么红了的枫叶则是成熟的心!

需要经历的只不过是一个漫长的“夏”。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专题作文

《开封:都市想象与文化记忆》

全文共 11347 字

+ 加入清单

摘要:从北宋到20世纪,文学中的开封城市叙述存在两个传统,即国家性的帝都叙述传统和地方性的市井叙述传统。两种传统和开封的城市地位相联系。一般情况下,城市兴盛时突显其地方性传统,而城市衰落时则重视其国家性想象,凸显帝都叙述传统。

笔者一直有一个看法,即文学中的城市,不仅仅是作家经验中的,相当程度上是被某种想象意义所赋予的。那么,一座城市为什么被赋予意义,被赋予什么样的意义,又是怎样被赋予意义的呢?通常,这种意义与人们对这座城市的集体性认知甚至是集体性的想象性认知有关。前者表现为一种共同的城市知识,而后者则可能是一种对现实中并不存在事物的诉求。不同的意义,通过对城市的不同叙述表现出来。

文学中的开封,肯定不完全来自于经验叙述。因为自宋以后一直到明清,开封作为帝都的故事一直在话本、戏剧和小说中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宋以后文学故事中的开封,一直是一个被赋予意义的城市。即使是赵宋时期文学对于开封的记述,许多也都带有追忆帝都的性质。事实上,自宋以后的文学出现开封故事之后,就表现为两个传统:一者是经验性的,多以地方性风俗讲述为主;一者以帝都的追念甚至是想象为主,表达对于帝都的集体性城市想象。对于后者来说,越到后来,越是呈现出理念性的诉求。

我们对于开封的城市知识,比较集中于帝都的概念上。按照史学家的看法,开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夏朝。据《古本竹书纪年辑证记载》:“帝宁(杼)居原,自原迁于老丘。”《春秋地名考》中说:“老丘,古地名,在今河南陈留城北。”也就是说,“老丘”已经是国都了,在今河南开封城市东边不远的近郊范围内。开封原来称为“启封”。公元前156年,汉景帝刘启继位,为避讳更名为“开封”。从公元前364年到公元1233年,开封曾经先后作为七个封建王朝的都城。隋时炀帝修筑汴河,得水利之利。唐玄宗时,李白、杜甫和高适在开封结伴游吹台,留下《梁园吟》《古大梁行》等名篇。杜甫有诗《遣怀》:“昔我游宋中,惟梁孝王都……忆与高李辈,论交入酒垆。两公壮藻思,得我色敷腴。气酣登吹台,怀古视平芜。”记述的就是三人登吹台的情景。韩愈也写过不少关于开封的散文,如《汴州东西水门记》《汴州嘉禾嘉瓜疏》等。前者记述了当时建筑汴州水门的故事,后者描述的是汴州周围的农业等。唐朝灭亡以后,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等五个朝代中有四个曾经在开封建都,开封的政治、经济、文化开始兴盛,自宋达到顶峰。但作为七朝古都,其实开封自北宋以后就趋于没落,而且基本上没有复兴。

文学中的开封城市形象始于宋朝。王国维在论述金院本时指出:“开封是宋之东都……故多演送汴京故事。”他认为,院本中人名、地名如“郓王、蔡奴,汴京之人也,金明池、陈桥,汴京之地也”。自宋以后,戏剧、小说等对开封的描写,也成为了一个持久不断的传统,形成了关于开封城市叙述的一个谱系,学者孙荪等人称之为“东京故事”。“东京故事”在各个历史时期主题是不一样的。在宋元话本里,开封从都城转变为一般性的城市,创作主题主要是以伤逝和怀旧为主。从明清时候起,关于开封的城市叙述出现了对东京的“虚化”描写。其实还有一类,就是具有较大影响的世情风俗的写实性作品,一直或明或暗地存在。对于开封城市不同的叙述方式,呈现出帝都叙述的国家文本和市井描写的地方性文本的区别。

首先,是宋元话本中对于开封的地方性风俗叙述。宋朝东京,无疑是开封城市历史上最繁华的时期。东京成为北宋的都城时人口在百万左右,到“北宋后期,东京城市的人口已有150万左右”,并且是重要的水陆交通要津和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由于城市地位的发展,开封城里大小店铺星罗棋布。公元980年,东京重要的街道景阳门大街出现了侵街现象。逐渐地,御街两边的御廊也允许“世人买卖于其间”。还有以“勾栏”为中心的“瓦子”,更是活脱脱的市井形态。话本开始大量生产就是在这一个时期。一般来说,说书人说话的底本叫话本,宋代话本的基础是口头文学,而流传下来的多是在南宋时期产生的说话底本,加上元代少数话本。现存的宋元话本大多数编印于明代,或多或少经过了明代人的修订。根据程毅中、胡士莹、谭正璧等诸先生的考订,综合来说,现存的宋元话本大约有50篇左右。话本的出现是白话文学第一次跻身文坛,开创了元明清三代戏剧、小说创作繁荣的先河。所以鲁迅先生认为宋元话本的出现“实在是小说史上的一大变迁”。

宋元话本对于开封地域性的描述主要表现在人物、事件和空间等几个方面。有意思的是,人物与事件多发生于城市世俗性的市井,而非宫室或贵胄禁地。《简帖和尚》描写了皇甫殿直与妻子分离又和好的故事。由于受到奸人的蒙骗,皇甫殿直认为妻子有外遇,将妻子抛弃,可是不久之后开始怀念妻子。“当年是正月初一日。皇甫殿直自从休了浑家,在家中无好况。……自思量道:‘每年正月初一日,夫妻两人双双地上本州岛大相国寺里烧香。我今年却独自一个,不知我浑家那里去?’簌地两行泪下,闷闷不已。”及至出去烧香,见了已经别嫁的旧日妻子,“两个四目相视,只是不敢言语”。等到发现奸人的诡计之后,二者又破镜重圆。《宋四公大闹禁魂张》开头描写宋四公为打抱不平,盗取开封商人张富的财物,然后自己和两个徒弟之间产生冲突和矛盾。最后小说以宋四公运用计策,把商人张富和负责捕盗的官员送进监狱作为结尾。文本开头和结尾虽然告诫人们不要贪财和吝啬,而话本中间却一再炫耀盗人技艺的高超。劝诫式的主题与话本故事情节叙述形成扭结,造成了复杂的文本思想内容。《张生彩鸾灯传》讲述的故事前半部分发生在北宋的汴京,后半部分则发生于南宋临安。前半部分主要讲述宋徽宗年间,贵官公子张生“因元宵到乾明寺着灯,忽于殿上拾得一红绡帕子”,进而引发一段姻缘。宋元话本中还有一类,是国都迁往临安以后,表现亡国之痛、思念古都的作品。如《金鳗记》话本以宋徽宗年间计姓妇人由于误食作为“金明池掌”的金鳗而产下女儿庆奴开始,讲述了这一家人在靖康之变后流离杭州,最终家破人亡的情景。《燕山逢故人郑意娘传》更是直接描写靖康之变后,东京人四散流落,一个名为杨思温的流落到燕山,但他眼中的人和事都带着故都东京的色彩。如话本对于元宵节这样描写:“今日说一个宫人,从来只在东京看元宵,谁知时移事变,流寓在燕山看元宵……每年燕山市井,如东京制造,到己酉岁方成次第。” 宋元话本中的开封叙述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别是特定的作为都城的开封城市空间。由于宋元话本现存版本大多在南宋时加工而成,带有北宋移民对东京汴梁繁华追忆的性质,其记述中多出现的开封标志性的建筑,包括金明池、樊楼和相国寺等,都相当详尽。虽然宋元话本也出现了皇家建筑,但却具有了一种世俗化的色彩,发生的也往往是市井故事。比如,以金明池为发生场所的《金明池吴清逢爱爱》《至诚张主管》等,记述的就是市井的爱情故事。《闹樊楼多情周胜仙》中的空间设置主要发生在樊楼和金明池,讲述的是樊楼老板范大郎的兄弟范二郎,在金明池边邂逅一位美女后发生的一系列故事。《至诚张主管》故事发生的地点主要是界身子里、端门、金明池、万胜门、天庆观。《金鳗记》故事也发生在金明池。此外,最主要的城市空间是大相国寺。虽然相国寺是皇家寺庙,但在宋元话本中,相国寺主要是游人观瞻、烧香礼佛的去所,还有生意人穿梭其中,讲述的也主要是商人的故事。如《宋四公大闹禁魂张》中的赵正、王秀等闲汉和生意人就于此出入。可以看出,宋元话本里的空间叙述多来自写作者的经验,与汴梁的社会形态相关,具有相当的写实性。

为了强调所述故事的真实性,宋元话本市井世俗性的另一种表现方式,是常常将所讲述的故事设置在特定的时间。由于特定时段大多为节令时日,如元宵节、端阳节、清明节等,因此常常伴随着对于城市市井的风俗习尚描写。比如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六有《元宵》一节,说“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声嘈杂十余里”。而宋人吴自牧的《梦梁录》开卷第一篇就是《元宵》。秦观的《念奴娇》写道:“花灯家家罗列,来往绮罗,喧闻箫鼓,达旦何曾歇。”实是一种倾城出游的城市狂欢。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也有对汴京元宵节的描述。话本中出现的元宵节,其叙述功能在于为男女人物遇合故事的发生提供契机。《至诚张主管》中张胜与小夫人鬼魂的遇合就发生在元宵灯节。《张生彩鸾灯传》开篇题云:“五夜华灯应自好,绮罗丛里竞怀春。”怀春的刘素香出门赏灯时已经将情诗藏在了同心方胜里,遇到如意的郎君张舜美就急忙丢给他,然后发生了一段生离死别的爱情故事。

作为帝都,文学的表现不可能不与之相关。其实,对于开封帝都的叙述传统在宋元杂剧中已经出现。其剧目主要是对于北宋皇帝及元勋、包公、水浒、杨家将等的描述。现存北杂剧剧本有一百六十多个,其中与开封(汴梁、东京、南京)相关的有四十一种。《宋太祖龙虎风云会》《包龙图智赚合同文书》《十探子大闹延安府》《赵匡义智娶符金锭》《宋上皇御断金凤钗》等多部剧本都与皇家、官府等帝都形象相关。这个传统也被明清文学特别是小说所继承。不过,明清小说多数所讲述的并非是当时的开封故事,而是仍然习惯讲述北宋时期的都城开封。由于时代久远,此中情形当然已经不属于经验性叙述,因此对于开封的讲述往往呈现出一种想象性。学者孙荪将这种叙述方式称为“虚化”。所谓“虚化”,即一方面正面描写开封城市景观,但是不能做到真实和详尽,只是延续已有传统叙述方式而已。另一方面,是对于宋都开封并不进行正面描写,而是作为一种背景隐入小说的背后。事实上,这两种叙述方式都表现出了一种帝都叙述的传统。叙述的过程当然无从写实,只能“虚化”。更有意思的是,帝都叙述,在宋元时期并不明显,而在远离宋都的明清时期,反而成为小说写作的主流。

明清小说将开封作为一般性都城的背景,具有想象性叙述的特点,而且显得非常的程式化。罗贯中根据民间传说整理的《三遂平妖传》开篇第一回即对开封作这样的铺排:“话说大宋仁宗皇帝朝间,东京开封府汴州花锦也似城池,城中有三十六里御街,二十八座城门;有三十六花柳巷,七十二座管弦楼,若还有答闲田地,不是栽花蹴气球。”相对于宋元话本中对于开封描写的经验性,这种概括性描写,特别是描述汴京繁华景象,显然是一种套路,带有中国小说的修辞性习惯,或者说加入了后人对于一般帝都的想象因素。具有代表性的还有开封府尹包公判案的一系列故事。明代的《包孝肃公百家演义》是一部汇集了包公断案种种传闻的短篇小说总集,故事多发生在开封府所辖的地区里。包公由于身为开封府尹,所以一系列小说故事展开的背景当然要设置在开封。但是,一系列的“包公故事”,侧重表现的是“公案”,而不是市井形态。即使是对于东京世俗人情偶有涉及,也无意详细展开。同时,我们还需要看到,小说的核心价值系统,与宋元话本不同,在于包公断案背后的皇权力量与国家制度,比如包公所持皇家授予的三个铡刀等。类似的皇权象征物还有“杨家将故事系列”中佘太君的龙头拐杖等。确切地说,“包公故事”和“杨家将故事”一类小说,并非本地性的“开封故事”,其实是一种国家性的政治叙事。包括当代开封作者亢君的电视剧《包公演义》,也有此种情形。

对此,我们可以通过具有关联性的三部小说进行讨论,即《大宋宣和遗事》《水浒传》和《金瓶梅词话》。这三部小说的成书年代具有先后的延续性,其内容也有先后继承的关系。《宣和遗事》为宋代无名氏所作,《水浒传》成书于元末明初,《金瓶梅》成书于明代隆庆至万历年间。“宣和”是宋徽宗的最后一个年号。《大宋宣和遗事》从讲述历代昏君的荒淫、误国开始,一直写到宋高宗定都临安为止。在讲述历代昏君的过程中,又穿插了宋代奸臣以及宋江等人起义的事情。尽管在《大宋宣和遗事》中,作者主要是描述皇家的生活,但是文本更多地具有一种写实化的倾向,很大程度上还是一种经验性写作。

以《大宋宣和遗事》为蓝本的《水浒传》在前者的基础上发生了变化。小说开篇叙述了宋朝在开封的建国史,说赵匡胤“扫清寰宇,荡静中原,国号大宋,建都汴梁”。其中许多故事也与开封相关,比如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林冲误入白虎节堂,杨志州桥卖刀,宋江樊楼与李师师相会,柴进簪花人禁苑等。但是,整体上说,东京的背景却较为模糊。小说中有两段诗词对开封进行赞颂,分别从“周公建国,毕公皋改作京师”开始细述开封的历史,一直描写到开封府的紫阁楼台,在“霭霭祥云、融融瑞气”等句中结束。程式化的描写,表明了作者对开封帝都形象的一种想象性叙述。 脱胎于《水浒传》故事情节的《金瓶梅词话》中也多次提到开封。据学者考证,在全书一百回的篇目中,提到开封的有五十八回,占半数还多,但真正对开封进行描写的只有三回,即第十八回写来保上东京干事,第三十回写西门庆派人向太师蔡京进献生辰和第五十五回描写西门庆亲往开封为蔡京庆祝寿诞。其中,第十八回描写的是来保、来旺去开封府打点门路,开脱西门庆的罪行。在这一回目中,并没有对于开封城市生活形态的描写,仅仅有蔡京府上“坐北朝南三间敞厅,绿油栏杆,朱红牌额,石青镇地,金字大书天子御笔钦赐‘学士琴堂’四字”等句。在这里,开封作为实际形态的城市也没有直接出现,其本身只是一个权力中枢的背景。第三十回中西门庆获得了一个上好的前程,而且护送生辰担的来保和吴管家也都获得了一官半职。第五十五回写西门庆亲自去开封为蔡京祝寿,对于开封依然没有做详细的叙述。不过,在本回目中出现了对蔡京府的描绘,但文中所写,特别是“白日间尽皆名士…‘都来庆贺”“无不低头”等句,显然不是人物所见。加之骈文式的铺排,更加表现出程式化的一面,无非来源于人们对于都城相府的常识性想象而已。在以后的回目中,作为皇权象征的开封府再也没有出现。因此可以说,《金瓶梅词话》中出现的开封也是一种概念性的帝都形象。

明清时期,开封再也没有恢复北宋时期的繁华。尽管朱元璋曾经在1368年令“应天为南京,开封为北京”,开封的陪都地位也延续到1378年才被废掉,但对于整个明王朝意义不大。此后,开封也仅仅是周王的藩镇,且由于水患而衰败不堪。明清时期的文学对于开封的描写相对较少,部分涉及开封的描写更呈现出虚化特征,停留在一般帝都皇权的想象层面。小说方面,有金木散人的《鼓掌绝尘》与五色石主人的《快士传》。后者延续了宋元话本对于世俗人情描写的传统,但其描写大多具有想象性的特征。《鼓掌绝尘》“花”集中有十回讲述关于开封的故事,其中涉及风波湖、杏花厅、杨公庙等地名,不仅极为简略,而且大多为虚构。在第十五回“风坡湖龙舟斗会,杏花亭狐怪迷人”中,对于风波湖的介绍只有一句:“说那汴京城外,有一座风坡湖,开阔三十余里,四围俱是乡宦人家建造的庄所。”这基本上是在历代小说话本中风景描绘的常见模式,几乎不具有任何写实意义。

对于开封市井形态描写较为丰富的是河南人李绿园的《歧路灯》。学界对《歧路灯》这部小说的认识存在着巨大争议。以蓝翎等为代表的学者认为《歧路灯》将《金瓶梅》等小说中的说教色彩发挥到了极致,使人情小说的发展走向了歧路,是中国小说的大倒退。但同时,小说也受到一些学者的极大推崇。张国光的长篇论文《我国古代的(教育诗)与社会风俗画》就称赞“《歧路灯》是我国古代社会的一幅风俗画”。其实,两种情形都是小说文本所具有的。只不过,明确的写作动机与实际的写作、阅读效果发生了悖离,而这可能正是小说的复杂之处。对于后者来说,小说对于开封城市的人文地理、风土人情、市井人物进行了细致的描写。比如小说中对于赌和戏的描写,集中表现了浪子、债主、戏子、赌徒、嫖客、妓女等人声色犬马的生活情形。在对戏剧演出描写的过程中,涉及了戏班的组建、经营,演出的种类、剧目、程式、道具、服装等各个方面。其实,戏场之兴盛,欢场之繁荣,都是清代开封的市井现象。特别是小说中谭绍闻以书香子弟,先入读书正途,后在浮浪子弟盛希侨、夏鼎等的引诱之下堕落,虽经多次劝阻,却反复进赌局和妓院。因此,小说中的戏场、赌场与欢场也反复出现,使得城市蝇营狗苟、藏污纳垢之处穷形尽相,成为主要描写的部分。同时,小说对开封地方方言的运用也增加了小说本身的市井特性。董作宾甚至在《李绿园传略》中称:“李绿园为吾豫惟一之方言文学家。”小说第五十四回,王氏对王中说道:“王中,你各人走了就罢,一朝天子一朝臣,还说那前话做什么。俗话说:‘儿大不由爷。’何况你大爷已死。你遭遭说话,都带刺儿,你叫大相公如何容你?”其中的“遭遭”“带刺儿”等语,都属于开封附近的方言。小说还有对于开封地方建筑、道路等的描写,还有街市。对此,已有不少研究者撰文细考开封地名的古今之变,如小说主人公谭绍闻所住为“开封府祥符县萧墙街”。再如朱仙镇水陆码头、大相国寺的庙会和香火、铁塔、鱼市口等。可以说,《歧路灯》起于理学动机,但没有止于“理学之城”的一般性描述,而主要是关于清朝开封的地方性风俗文本。

进入现代以后,开封逐渐淡出了文学表现的视野。其原因一是开封持续性的衰败,二是创作思潮的变迁。现当代河南文学遵循的是“五四”新文化路径,秉承的是鲁迅之后的“国民性”传统。就此而言,在现代阶段,在仅有的以河南为题的文学作品中,为人瞩目的是作为老中国象征的乡土题材,如姚雪垠、尚钺笔下的信阳,师陀小说里的小城镇等。在地域上,南阳、洛阳山区常常被写进以河南为题的作品。南阳作家群成为一种文学现象,就是这种创作潮流的使然。而开封本籍的作家,却常常与这种文学主流相左。他们不太关心乡土,而是对于帝都时代的开封怀有兴趣。因为无法作为河南乡土文学的代表,开封方面作家的写作,常常进入不了河南文学的核心地带。即使在河南省内,也常常处于一种被忽略的地位。表现开封城市的文学,在省内处于一种非主流的边缘化状态。

2005年5月22日,《纽约时报》刊登了一篇题为《从开封到纽约——辉煌如过眼烟云》的文章。文中,作者尼古拉斯面对坑坑洼洼的街道、破败的民居大发感慨:“今天的开封肮脏贫穷,连个省会也不是,地位无足轻重,所以连机场都没有。”这篇文章曾引发了开封人的一片愤慨与感伤。作为废都的败象当然是一种事实。然而,越是衰败,人们对于开封的帝都想象越是明显。我们看到,就本地而言,帝都的意义仍然为人热衷,并被发扬光大,而且成为唯一的城市记忆与叙述方式。冯玉祥主政河南后,曾将龙亭更名为中山公园,并于1929年初在龙亭安放了孙中山的铜像。这种习惯性的空间行为,表明了新的政治秩序对传统政治空间的继承。即使是1949年以后,开封城市的核心空间也依然集中在龙亭一带,并没有太大变化。基于这种意识,对于开封城市的改造,依然延续着帝都的空间结构,不断营构所谓的“王气”,重复着想象性的帝都意义。情形常常是,一方面忽视城市腹地空间旧有的明清民居,使得许多有价值的民居建筑被毁坏;另一方面,则热衷于在龙亭一带的旧有皇家核心空间不断经营,制造许多假古董。象征皇权意识的龙亭地区不断延展,而市井老城区则不断被蚕食。 中心性的帝都意识仍然是这座城市的记忆共同体。在关于解放军攻克开封的故事中,龙亭被认为是旧王朝的“王气”所在,攻克龙亭当然也就成为开封解放的标志,并衍发了盛极一时的开封“革命故事”。文化史著作《汴梁旧事:老开封》,记述了当时的《麓水报》将攻克龙亭称为攻克“金銮殿”。还有一些作家,热衷于发表四大名著皆源于开封这样一类考据。这与论证“上海是近代中国的钥匙”的说法一样,都是一种国家意义的论证。

此时,作为省内地域文学的开封叙述,也与主流的省内文学不同。即使是现当代题材的文学创作,立足于开封讲述国家大叙事依然是一个强大传统,尽管这些作品数量很少。当代较为知名的小说《攻克汴京》《血洒东京》和《八旗丽人》,作者追溯的大多是作为现代国家意义的开封城市历史,进而形成宏大的关于现代国家解放的元叙事。帝都的城市史与革命的城市史形成互文关系。亢君、魏世祥合著的小说《攻克汴京》出版于“文革”刚刚结束的1979年,讲述的是1948年解放军攻入开封的故事。小说当然很难避免“文革”色彩,人物皆呈“高大全”式,但重要的是,小说不时从国家意义上阐发解放开封的重要性。小说第三章《对棋》中解放军师长说:“就拿开封的情况来说……它现在是中原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历史上是六朝古都,文化名城……解放开封这一仗打好了,它就像一颗灿烂的信号,向全世界宣布:现阶段中国人民的革命力量,不但能在运动战中大量歼灭敌人,而且可以攻下敌人任何坚固设防的大城市……更重要的是就能使我党我军的政治影响在开封人民的心中生根开花,并扩大到全国……到那时,全国解放的日子也就不远了。”当开封解放,解放军入城的时候,一个被俘军官说:“共产党拿下的不只是一座开封古城,而是无价之宝。那就是——民心。”小说最后以入城的猛虎连登上巍峨雄伟的古龙亭作结束,更是夸张地强化了对于开封解放这一具体行为所赋予的国家叙事功能。尽管开封只是一个省会城市,但作为皇权象征的古龙亭,还是被赋予了延续了几千年的皇权意义。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人们对于开封稳固的城市知识。当然,解放军的进入,也表征着一个红色城市合法性的诞生。这是“帝都”意义的一个延伸。20世纪90年代初出版的小说《血洒东京》,以辛亥革命中的烈士张钟端为原型,讲叙辛亥革命前后河南革命党人的活动。小说以倒叙的方式开篇,以张钟端的活动作为主要的叙述线索,事件方面则包括了河南贡院闹考、河南武备学堂抗暴、孙中山日本东京会盟、创办革命刊物《河南》、武昌起义以及开封军民起义等。小说中的开封起义显然被赋予了过强的国家意义。小说中张文治曾引述袁世凯的话说:“无论哪里造反,惟独河南人不能造反。”这可能是作者的想法,无非是从反面说出来罢了。而革命党人显然也把开封起义作为阻挡袁世凯军南下的屏障,因为“河南地处中原,是南北交通中枢”。张钟端回到开封发动起义,尽管没有成功,却如文中章节题目所言,“报春晓唤醒国民,秦拢军兴师东征”,并与南京城孙文的就职相联系,成为一种主流性的国家叙事。

20世纪90年代,乔英豪发表小说《八旗丽人》,讲述从晚清到1928年开封“满城”里八旗子弟的故事。所谓“满城”,就是开封城中“满族八旗子弟的聚居地——里城”。开封的“里城”是康熙五十七年河南巡抚杨宗义奏请康熙帝为驻防的八旗兵营建的。“里城”在开封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社区,其中的旗人在政治、经济、生活等各个方面都享有独立的特权,也形成了某种生活方式。《八旗丽人》具有当代长篇历史小说典型化的写作模式,以晚清到1928年开封城守尉金善清一家三代人的经历,连缀起八旗子弟从清朝末年、辛亥革命到在中共的带领下走上革命道路的过程。并且,在小说最后一个回目,还为觉醒的八旗子弟的未来留下了一个光明的尾巴。一般而言,乔英豪也长于国家大叙事,如中篇小说《韩复榘之死》《慈禧太后在开封》等长篇小说。但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将这部小说定义为“严肃文学的思考,通俗文学的可读性,历史的风情画”的融合,这一说法饶有意味。作者的本意在于追求城市代表的国家宏大历史,以八旗子弟的腐朽、革命党人的软弱映衬共产党人的活动。但既然要表现旗人的腐朽,必然要涉及旗人生活。在对八旗子弟的日常生活描述中,不可避免地包含了大量关于开封地方性的风俗,这就开始了另一种城市的叙述方式。首先,开封的“里城”本身就是一种城市特色。而通过“里城”中人物的活动,穿插描述了娱乐、饮食、相亲、人际交往、风光、习尚等,同时还包括了对于长白山满洲人特殊生活方式的呈现,具有了某种地方日常性文本的意味。当然,以当时的创作思想,作者还是将其作为对开封城市进行宏大革命叙述的附属部分。尽管如此,却接触到了关注市井日常生活的写作传统。

20世纪90年代以后,以王少华为代表,文学的开封叙述出现了一个新现象,即不再重复开封城市的帝都想象,也不再追求城市现代叙述的宏大历史,而是在日常风土人情的描述中探求城市的市井底色。因而,文学中的开封叙述形成了一种新的品格,而且可以看做一个自觉的行为。通常,我们称之为“汴味小说”。对于“汴味小说”,我们很难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就像“京味小说”一样,只能寻找能代表“汴味儿”的某些特征,如突出大叙事的思维、没落的废都地位、封闭的乡土氛围与雅俗相融的城市性格等。

其实,王少华早年的写作就有着大叙事的痕迹。他先有长篇纪实文学《惊天大刺杀》,还有与他人合作的小说《儒皇徽宗》等,其作品耸人的名称就表明了一种大叙事的企图。他的《百年祥符》《宣和画院》《汴京镖局》《皇家老店》《旱天雷》等篇,收入《百年祥符》作品集。话剧《宣和画院》的编剧兼导演李利宏曾评价他的作品,说其中有着“扑面而来的时代气息,那平实得近乎开封日常白话的叙述,那浓郁的市井风俗的描绘,那丰厚的历史人文的现代钩沉,那地道的仗义、爽狭、莽真的大梁人格的塑造”。王少华的创作来自于生活于开封的市井经验。比如,王少华近期由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长篇小说《寺门》,就与他每天去寺门吃早饭这一雷打不动的习惯有关。小说充溢着汤铺、老街和开封俚语等市井形态。王少华“汴味小说”中的人物基本都是手艺人。比如《旱天雷》里开封地区的盘鼓技艺以及一群打鼓的艺人,《皇家老店》里开封“皇家”的包子铺“一春楼”,《百年祥符》里一群表演开封地方戏种“祥符调”的戏剧演员等。《百年祥符》描写祥符调的种种沉浮,包括组班、拍戏、接活到戏剧演出等,又在他们的如戏般人生的过程中穿插了对于他们人性现实状况的描写。《宣和画院》以老书法艺人李子信、萧桂云的遭际,表达现代社会中商业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压迫,以及老艺人们对传统书法艺术的守护。李利宏曾将《宣和画院》的主题概括为:“新时代社会变迁中古城开封的文化坚守;新时期经济大潮中废都围城的精神救赎和新时局大宋遗风中世俗市井的灵魂守望。”《汴京镖局》以一群浪迹坊间的“混家”为题,进入了城市的边缘地带,但又带有更深层的本地特征。这一群人涵盖了三教九流。他们和传统文化中的墨、侠精神相通,但打抱不平却很难说得上真的是行侠仗义。这里,作者没有将他们作为墨侠精神的化身,而是另一种东西——面子什么时候都比性命重要。

在王少华的作品中,空间设置大多具有日常性和世俗性质。《百年祥符》中场景以徐府街为主,包括了山陕甘会馆与设置于此的剧团排练厅等。当然,徐府街建于明初,也曾经有着王侯的历史,但其后一直是市井商业的中心。小说里的“老喷壶”说徐府街是“明代开国元勋徐达的后裔奉敕修建的府第,所以叫徐府街”,然后又加上一句“喷的准不准不知,这也是俺爹听俺爷喷的”。这里,对于开封历史的叙述不再溯源到宋朝,也没有延续所谓的“东京故事”,并且“老喷壶”最后一句“准不准不知”,还表明了城市历史的“野闻”性质。

小说《皇家老店》更有解构的意味。从题目看起来,小说带有帝都书写的色彩,但是这里的“皇家”并非与帝王之家有关,而是因为店主人姓皇。原本,皇家祖上留下来的老字号包子铺是“一春楼”,只不过“一春楼”被“皇家”包子铺的一个外姓徒弟刘少亭掌控,所以皇姓一家只好另开包子铺“皇家老店”。《宣和画院》的作品名称使人想起宋徽宗,故事却与帝都的历史无关。李子信的宣和画院虽开在御街上,但是作品却无意细述御街与帝都有关的历史。而且,在李子信和好友萧桂云的对话中,“御街”似乎反是一个不祥之地:“御街那地儿,邪气儿,五百来米长的地段,卖服装的,开饭店的,卖日杂百货的,开珠宝首饰行的,没一家生意中,都不死不活在苟延残喘。”不知作者要解构的是曾经作为帝都的开封,还是当下的城市。很明显,王少华的创作尽量不去触及开封的帝都历史、相关的空间和地名,或者是浮夸的时代主题。即使偶尔涉及,也显示出一种解构意识。

当然,开封曾经作为北宋时期的国都,这是人们特别是本地人无法绕开的集体记忆,帝都叙述或者还会时时出现。关于文学开封的国家性和地方性两种叙述传统,或许仍将相互伴随。但毕竟,王少华等人对于开封市井、世俗化生活的写作,承续了开封城市叙述的地方性传统。应该说,“汴味小说”的创作,是对当下开封城市的经验性把握,也保留了一点点可贵的地方性传统。如果在激进的现代化进程中,开封连一点点市井文化也都消失了,再要找寻城市,就如同帝都叙事一样,都只能是概念性的了。

展开阅读全文

留在记忆里的目光作文

全文共 1085 字

+ 加入清单

留在记忆中爸爸那助我成长的目光

――题记

我就像那一株藤蔓,在阳光、雨露、暴风雨中不断成长,沿着墙边,不断的向上爬高,坚持不懈的努力的向上生长,在衰老枯萎前奋力达到最顶端!

爸爸的目光如温暖的阳光,我似种子般在阳光沐浴下不断成长。

一次,妈妈不在家,家里只剩下了我和爸爸。那时正值晌午了,爸爸突然笑着走过来:“大千金,今天中午想吃啥子?”我一听便笑了,爸爸总是这样幽默。那双似笑非笑的眼睛看着我,便又说:“我来弄个红烧肉吃哈!”我听完,立即欣喜的说:“要得噻!”接着,爸爸笑眯眯的进了厨房。不一会,爸爸就喊着:“大千金,吃饭喽!”我闻声赶忙跑了过去。一进厨房就闻见了一股香味,我的馋瘾发作了,连忙就拿起一双筷子吃了一块。这时爸爸笑着说:“好吃吗?”我看那期待的眼神,便伸出四个指头晃了晃说:“四个字――美味极了!”爸爸听了便得意的笑了起来。我边吃着边说:“真好吃!以后我也学学做给您们吃!”猛地一抬头,看见了爸爸那温和的目光落在我身上,真的很温暖。就在爸爸这温暖的目光中,我知道了需感恩,也在不断地长大。

爸爸的目光如甘甜的雨露,我嫩小的枝叶在雨露的滋润中不断成长。

考试成绩出来了,我忙跑去看了看,本来抬着头高兴的看成绩单的,看完后便低着头走出了人群。有些人平常考的没我好的这次比我好,便走向了我,嘲笑了我一番。当时我都无地自容,很想哭。忍过了一天的嘲讽,回到家就把我卧室的门锁了起来,一个人慢慢的哭。爸爸闻声,通过老师也知道是怎么回事。爸爸就站在门外,为我讲了很多故事,还有他小时候的悲惨经历,鼓励着我。顿时,我觉得我的这些小事算什么,爸爸当时那么的苦都走了过来,我也需要这样的勇气。把门打开,一把抱住了爸爸,放声大哭起来。爸爸用手轻轻地抚摸着我的头,我抬头看着那目光,很有力,鼓励着我爬起来。我就像那怏黄了的小草,在爸爸那雨露般的滋润下,慢慢的醒了过来,坚强的挺了起来,不断长大。

爸爸的目光如夏夜的暴风雨,我弱小的身躯在暴雨中接受着狂风的洗礼,亦在不断成长。

一次我和妈妈争吵了起来,到最后我知道是我的错,可我就是不服,就是不认错。爸爸在一边看不下去了,便大声吼道:“有什么好吵的?”说罢,走到我跟前,隐忍着怒火说:“你跟你妈吵什么?有什么好吵的?明明就是你的错,不承认就拉倒了,还吵了吵的做什么!百善孝为先,你这么做尽责任了吗?”一连串的教育,让我羞愧不已。那严厉的目光,不得不让我屈服。几乎骂了一晚,说了一晚,教育了一晚。最后,我向我妈道了歉。我也明白了许多?百善孝为先!在爸爸制造的暴风雨中,严厉而不得违抗的目光中我成长着。

那些留在记忆中的目光,是我心中永恒不灭的幻影。

展开阅读全文

校园里的记忆

全文共 598 字

+ 加入清单

学校就是把一堆不认识的人培养出感情,再把他们拆散。——题记

有时候,真的觉得学校没有什么好回忆的,但有时候,不经意的想起来一些事,才发现,我们原来那么开心过啊。

总有那么几个人,爱买一些零食在课上吃。没错,就是在课上吃。你说,他吃他的就算了吧,还偏偏拿出来引诱我们,还吃得吧唧吧唧的,弄得我们好饿。遇到美术课什么的,表面上风平浪静,课桌底下就打开吃戒。总会有好几个组的人共同分享一包零食,你一块,我一块,抢到最后,就只剩渣了。就有那种不嫌弃的人,连渣都抢。

总有那么几个人,上课特爱讲话,为了把这种风气扼杀在摇篮之中。老师便采取了极端手段—连坐。对,没错,连坐。一人讲话,全组受罚。最开始,还有点用,可是到后来,居然发展成了大家开开心心去跑圈,无半点怨言。什么情况。到最后,一人讲话,全组亲密度增加。老师啊,该换法子了,跑步这办法已经不灵了。

我们班总体风气吧,是女生是汉子,男生倒变成了弱女子。大概就是,男生怕女生。男生在组内无半点发言权,一有争议,吃亏的总是男生。但也不免有农民起义的时候,于是就吵翻天了。男生总会骂许多脏话,堵得女生都不知道要怎么说话,然后,女生被气哭了。最后上报最高领导。不管谁对谁错,女生总能赢。然后,男生的农民起义失败。所以啊,男生没事别老瞎折腾,有害无益啊。

校园里的记忆,虽然有悲伤,但已被欢笑填满。虽然有泪水,但已被关怀代替,我会珍藏这些记忆,把他们放在心里最深处。

展开阅读全文

不可忘却的记忆

全文共 584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咔嚓”一声脆响,毕业照上那一张呆呆的笑脸,就要为我的初中生活画上一个并不完美的句号。

花开的季节总是那么匆匆,那么短暂。一直在炼狱锤打,却忘记了时间一直在走……

当我突然想起要收拾这些支离破碎的记忆时,却发现往事如烟,早已拼凑不出一幅完整的画面。

平日喧闹的操场怎么突然变得那么寂静?体育加试前魔鬼训练时我们留下的声声抱怨;篮球架前那些奋力投篮的身影;运动会上同学们的加油呐喊的欢闹场面藏到哪了呢?

食堂里打饭的叔叔阿姨还会那么耐心地对待下一届同学吗?为了美味的“鸡腿”我们还可以再不守规矩地插一下队吗?我为什么现在还记得的却是他们多给我打一碗紫菜汤时的温暖呢?

教学楼里,一面面雪白的墙壁,一个个被我们修整过的过山车似的椅子,有太多的回忆被它们收录。还有他们,三年朝夕相处的人儿:比赛前那句“Fighting”,一起偷吃零食的窃喜,一起听歌的惬意……都会成为不可忘却的记忆吗?校园的杨树上刻着谁和谁要“友谊长存”的誓言还在,可这脆弱的几个字能阻碍我们在校门口分别吗?精彩的节目总是在最高潮的时候无情地拉上帷幕,留下一阵唏嘘,各自散场。青春终将会散场,当岁月把回忆一点点漂白,一点点擦拭,我是否再也记不清你的模样?

木棉花总在老生离别新生到来时开放,开得那样鲜艳、灿烂,正如我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的青春。即使青春逝去,也要把你们的背影剪成窗花贴在心上,这样,我也不把你们忘记。

展开阅读全文

校园记忆

全文共 704 字

+ 加入清单

“快来追我呀!”“不行了,我追不上你了,别跑了!”在一片欢声笑语中我睁开了双眼,好美丽的梦啊!忽然一丝疑惑代替了这短暂的喜悦,梦中的地方是哪?怎么那么熟悉,两侧是楼,楼前是操场,楼后是一些娱乐设施,操场的左侧是一小片树林。噢,是小学校园!想到这我忘了望天空,任凭思绪把我带去远方。带到六年前,那个叫红旗小学的地方。

那年我上三年级,刚从沈阳转学到开原。那是开学的前一天到校的日子。“今天是你第一天在这上学,穿漂亮点。”奶奶边说边地给我一件红裙子,让我换上,然后我便跟着爷爷走向新的校园。我与这个校园的所有回忆,从这里开始。刚到学校我并不像其他新来的同学那样寂寞寡言,恰恰相反我像这里的老熟人一样与大家交谈着,仿佛我与他们认识已经很久了,同学们都惊讶得看着我。老师已经五十多岁了,但与我们打成一片,可以用老顽童三个字来形容。我们每年都会有歌满校园的活动,每年都是一首火爆的歌,一首柔美的歌给其他老师们在听觉上有极大的反差,让人耳目一新,有一年老师在我们中间与我们一起唱唱跳跳,以至于到结束的时候校长还问我们老师去哪了,惹得我们一阵大笑。

老师对我也极好,老师把我调到她的办公桌前,没事的时候会与我闲聊几局使我受益匪浅。班级的班会、队会、联欢会都是由我主持。时间长了大家都叫我“小主持人”。毕业那年的毕业典礼,我们都盼着时间停止在那一刻,不在流逝,那天我们都哭得不像样子,我们拿着自己的校服一个一个的请同学在校服上签名让后小翼翼的收起来,仿佛那是我们最珍贵的东西。

突然一滴泪水滴到我手上,一阵凉意绽放开来。小学时的画面像放电影一样在我脑海中闪过,小学时的话语、歌声,在耳边回响,我在这些回忆的陪伴下走向那熟悉的校园。

展开阅读全文

独家记忆作文

全文共 944 字

+ 加入清单

这个假期,我去了一趟陕西延安,不是为了亲眼目睹那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坡,也不是为了亲身感受革命志士的英雄气概,而是为了接我朝思暮念的奶奶回家。

从小我就和奶奶生活在一起。她在我眼里是个相当博学的人,常常教导我、启发我,慈祥的脸上总是挂着淡淡的微笑。我和她在一起生活,简单而快乐,那时我最爱的人就是奶奶了。可一年前,奶奶突然查出患了老年性痴呆,曾经那个气度不凡的女人一下子变成了糊里糊涂的老奶奶,实在让人不可思议。但这离奇的变化偏偏就降临到了奶奶的头上,经常弄得全家鸡犬不宁,甚至有时候连我都对她的行为厌烦起来。因为实在无暇照料不“省心”的奶奶,爸爸妈妈便只好把她送回她的故乡延安疗养。

经过一夜火车颠簸,我们到了延安奶奶的家,走进屋子,里面很闷,却很整洁。正在看电视的奶奶突然看到了我们,泪水立刻溢满了眼眶,声音哽咽着说:“你们终于来了。”不知为什么,我的心里酸酸的。我牵过奶奶的手,微笑着说:“奶奶,我们来接你回去了。”奶奶没说什么,用袖子抹了抹眼泪,拉着我进了她的卧室。奶奶让我坐在床上,然后自己走向了阳台。我打量着房间,发现屋子里摆满了我的照片:刚出生的、满月的,欢笑的、哭泣的……这时,奶奶费劲儿地搬来一盆芦荟。她笑着说:“你看,你小时候让我帮你养的芦荟,现在长得多好。”说话间,奶奶又从衣柜里拿出了一条红围巾给我:“你随我,脖子长,我怕你冬天冷着了,织了一条围巾给你,喜欢吗?”我看了看芦荟,又看了看围巾,竟然说不出更多的话来,只是连连点头称赞道:“谢谢奶奶,你真好,真好!”

我就是这盆芦荟,在奶奶的精心照料下茁壮成长;奶奶就是这条围巾,总能在寒冷时给予我温暖。不知不觉眼眶湿润了,想着奶奶与我之间的点点滴滴,想着奶奶无论到哪都带着相片与芦荟,想着奶奶糊涂了还能清晰地记得我……我曾多么厌烦奶奶的糊涂,给全家带来无尽的麻烦,巴不得父母早点把她送走,但现在却发现,不论我怎样对待她,我却始终占据着她的整个心。突然间我抱住了奶奶,她的怀抱永远是那么温暖,给我力量。奶奶瘦了,也矮了,岁月在她的身上无情地留下了衰老的痕迹,但她依然是我永远爱并一直爱着我的奶奶,她回抱住我,轻轻拍着我的后背,时间仿佛定格在那一刻。

那一刻成了我心中一直珍藏的最美回忆,那是只属于我和奶奶的独家记忆

[独家记忆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记忆深处的阳光作文800字

全文共 911 字

+ 加入清单

最朴实的语言描绘了人间最美的画面,最平淡的语言构画了人间最美的情愫。读着朱自清的《背影》,父爱的浩瀚慢慢浸润着我,一点一点地融化着我的心。

灯下,读着朱自清的《背影》,书中那幅白描插图久久地吸引了我的目光。衣着臃肿肥大,行动笨拙的父亲,艰难地用双手攀着高高的月台。“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画面中看不见父亲的脸,但我可以感受到此刻父亲因用力过度而抽搐,涨得通红的的脸。读着读着,泪水润湿了我的双眸,打湿了书页。

“吱呀——”一声,门开了,是父亲。每晚父亲都会冲一杯热气腾腾的牛奶,轻轻地放在我书桌上,又轻轻地转身离开。氤氲的奶香弥漫了整个房间,我望着柔和灯光包围下父亲宽厚的背影,心中泛起了记忆深处那缕温暖的阳光

父亲的背曾是那样的宽厚,承载着我欢快的童年。小时候,父亲的背就是我的船,载着我走四方。近几年父亲明显衰老了,背不像从前那样挺拔,他已无力再将我举过头顶,扛在肩上。父亲的背影,让我心里掠过一丝无奈和酸楚,也牵动了我万缕思绪……

那是一个深秋的黄昏,天下着雨,期中考试考砸了的我,情绪低落到了极点,父亲几句责备的话更让我气急败坏,我当即摔门而去,一头扎进了雨帘。自从上了初中,我与父母的距离开始疏远。迈步跨入青春门槛的我,开始叛逆,开始变得莫名的落寞与忧伤,变得烦躁易怒,常常和父母说不上两句就顶撞起来。

天空冷雨淅淅沥沥地飘洒,枝头枯黄的树叶在萧瑟的秋风中打着旋儿,漫天飞舞。我在雨中低着头,漫无目的地踽踽独行,任凭冷雨如细沙似的抽在脸上。突然,我看见远处昏黄路灯下一个熟悉的背影,是爸爸。雨中的父亲在寒冷的秋风中瑟瑟发抖,他找不到我,站在路口焦急地四处张望。霎时,两行泪涌出眼眶,我抹了抹眼角,朝父亲倚着电动车的背影冲过去,从后面搂住爸爸的腰,将脸贴在他宽阔的后背上,泪水止不住再一次夺眶而出……

再读朱自清的《背影》,书中父亲落寞孤寂的背影,深深烙在我的脑海中,触碰到我心中最柔软的地方,我读懂了藏匿在深情背影中的父爱。合上书本,朱自清父亲的背影和我父亲的背影渐渐融为一体,那一个个感动的瞬间,旖旎成为我记忆深处灿烂的阳光。

展开阅读全文

记忆中的方向作文600字

全文共 662 字

+ 加入清单

早晨醒来,空中雪花飘落,大雪给孤寂的大地盖上了厚厚的白棉被,十分凄凉。

周练成绩被发至班级群中,几家欢喜,几家忧愁,失败的我似乎被这次考试迷失了方向,不知何去何从,房间整天禁闭,思索人生。

父亲为我沏了一杯热茶,水气四起,茶叶飘动,父亲关心的说:“不要被一次考试失败而放弃,人生有很多考试,总有接受挫折的时候。”父亲说完就走了,但我还是不能脱离失败的影子,似乌云遮住了阳光,遮住了我的方向。

父亲见我依然没有开窍,便静坐在沙发上,喝着茶,思索着,想着解决的办法。

第二天,他终于想到了,满露喜色,他把我喊到他的面前对我说:“我带你出去一趟。”“这么冷的天,我才不想出去呢!”我说。“出去你将会发现惊喜。”父亲神秘地说。我同意了。

刚到楼下,寒风侵袭着我的脸颊,双耳被冻得通红,双手冰凉,难以活动。外面一片凄凉。白雪覆盖着整片大地,除雪的工人正辛勤的劳动。

“看那!”我随父亲手指的地方看去,那边有些梅树。我们踩着疏松的雪走了过去,那些梅树伫立在墙角边,在大雪中毫不起眼。在这雪中梅花在这枝头绽放,一阵一阵大学从天空中坠落枝头,梅花依旧绽开,并没有被这无情的大雪打落。

这时父亲一笑,说:“梅花都能够顽强面对挫折,不为环境多么恶劣,依旧绽放,你不能吗?”听了这句话,我低下了头,不语。

是啊!我们应该学习梅花的那种坚贞不屈,不畏艰苦,奋勇直前的那种精神,去面对挫折,善待挫折,去寻找击败他们的方法。想到这,我心中的乌云终于散开,阳光照射进来,照亮了我前方的道路,前行的方向,那个在记忆深处的方向,这是一个通向成功之门的方向,是击败挫折的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记忆中有你——青砖房作文900字

全文共 940 字

+ 加入清单

暑假头个月,并没有回老家看看,八月,奶奶的电话来了,她知道我喜欢吃水果,家前屋后便种了许多。现在正当时,于是顶着烈日,做了几个小时的车,回到了家乡。

到了村头,便依稀看见村子的全藐,那是无边无尽的农田,村子里的农户四处坐落,相隔不近。走上不远便看到一户人家,一栋青砖房,一缕炊烟,总有说不出的亲近。记忆也返青了,是关于那栋青砖房,世世代代人都有的记忆。

农家人住的都是由青砖堆砌成的屋子,说是青,实为灰色。但谓之“青”也不为过,墙角的几层砖上,都是青苔,缝中不知哪来了泥土,野草便钻了出来,都是青的。每家每户都有一个小院,种上几棵果树,大门口的路都用青砖铺上。一土灶,一口大锅,一个老木床,几捆柴,再加上一个木桌,就是农户家的东西。

小时曾在家乡住上一段时间,那也是我孩提时代最美好的时光。暑假,正是桃、梨、西瓜、番茄……熟了,一到午休时间,我们这些小孩子便到奶奶家东边的大槐树下集合,哪家的果儿熟了,哪个放哨,哪个爬树,哪个接果子,分工好便出发了。我年龄小,又生得文弱,总是放哨的那个,看着大人来了,大叫一声,第一个溜走。他们呢,则把衣服脱下,把果子一裹,直往回跑,若是桃子,那他们可受罪了,浑身痒痒。那大人们也不追得很,只是象征性地追追,往往他们都是指指点点,看着我们慌乱的样子,大笑不已。我想,无论我们还是大人们,或许都不是特别在意哪些果子,所享受的是那偷与被偷,追与被追的乐趣。

夏天,大人们最怕连绵不断的暴雨,而我们小孩子们最欢喜了。一连几天的暴雨,奶奶家屋后的小河来不及排水,漫了出来,那些水里的小鱼儿也顺着溜了出来,有的溜进了农田里,有的溜到了洼塘里。这时,孩子们也都溜了出来,跑到田埂上,胆大的在稻田里赶鱼,胆小的拿着桶等鱼,不一会儿,桶里的鱼就有小半桶了。也有机灵的鱼儿,常常从我们身边溜走,手足无措时,急了,“扑通”一声,便是往水里一躺,用身子去拦着那鱼儿,浑身都湿透了。若是大人们看见了,怕又要怪上一句“这些小调皮蛋!”

习惯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城市生活的我,在乡村与“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的童趣偶遇,又悟出了诗中“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的闲情逸致,那般智慧是什么?我想,就是那一户砖房,一口人家,一缕炊烟,农家人的智慧,记忆中的智慧。

展开阅读全文

温暖的记忆作文400字

全文共 442 字

+ 加入清单

我家的门口,有一把已经破了大伞,它在那里显得十分的冰冷,可是,这把伞去温暖了我的心。

那是三年级的时候,一天早上,天气十分的晴朗。瞧,那些鸟儿正站在了枝头,唱着动听的歌,再看,小草在阳光的映衬下显得多么的精神,多么的生机勃勃……可是,就在这样的天气中,才过了上午,天就一下子暗了下来,寒冷的风儿卷着灰尘,在空中漂浮着“轰隆隆”一阵雷声过后,天空下起了倾盆大雨,我站在教室里,看着眼前的这一幕,心想:完了完了,我今天该怎么办了,为什么我今天没带雨伞了。

放学了,我站在门口,左看看又看看,多希望找到我的妈妈那熟悉的身影,可这也是白费劲,因为我说今天我要一个人自己坐一回公交车,我让妈妈在终点等我。我失望到了极点,因为剩我一个人在门口了。这个时候,一个身影从那边跑来,妈妈!妈妈竟然来接我了,妈妈撑着那把破旧的雨伞跑了过来,她身上被雨水淋湿了……“对不起,儿子,我找不到你的伞了,所以才撑了这把伞。”

在一个下雨天,一只温暖的小手拉着一只冰冷的大手,撑着一把已经破旧的大伞,消失在了模糊的雨中。

展开阅读全文

温暖的记忆作文400字

全文共 357 字

+ 加入清单

在人生的道路中,会给人留下许多的东西,也会给人留下一种记忆,这种记忆可以是耻辱的,也可以是温暖的,可以是一个动作,也可以是一句话。

在一个暑假里,我和表弟去书城看书。在家里说要带上公交卡,结果在准备走的时候,却把公交卡的事忘到了九霄云外。等上了公交车才知道公交卡没带,正当我们一筹莫展的时候,有一个年轻妇女给我们刷卡了。我们急忙对她说了好几声“谢谢你”。当我们看向窗外的时候,感觉阳光比之前更灿烂,天空比之前还要明朗。

还有一次,我把手机遗忘在了公交车上,等到了家才发现手机没带回来。我只好用我妈妈手机打电话,在打的时候还有一点害怕,害怕对方不接电话。就在我心里十五个吊桶打水的时候,对方终于来电话了,说让我明天去拿。我顿时感觉到这个世上还是好人多。

那一刻,让我温暖;那一刻,我十分感动;那一刻,我感觉世上还有正能量。

展开阅读全文

刻骨铭心的记忆作文600字

全文共 656 字

+ 加入清单

打开记忆的闸门,各种回忆朝我涌来,有开心的,失望的,愤怒的,悲伤的……我一一抚摸着这些回忆,在不经意间触到了最美的印痕……

记得三岁那年,爸爸妈妈在长沙打工,爷爷奶奶带着我在乡下生活。

一天,爷爷带着我和两岁的表妹到外面玩,我突然看到对面马路上有卖气球的,五颜六色的气球多漂亮啊,我情不自禁地甩开爷爷的手向气球奔去。正当我一蹦一跳地走到马路中间时,一阵刺耳的急剎车声音惊呆了所有人,一辆面包车飞速向我驶来,幼小的我还没来得及反应,就被撞倒在了地上,鲜血直流!我吓坏了,大声哭了起来。爷爷立马上前抱住了我,我在爷爷的怀里,听见了爷爷和司机吵架的声音,又似乎听到他和爸爸妈妈打电话的声音。

爷爷帮我按住流血的伤口。模模糊糊中我来到了医院,在医院我竟见到了日思夜想的爸爸妈妈。爸爸好像老了很多,二十几岁的他,脸上满是皱纹。那一刻,他像一头发怒的狮子,在医院里跑来跑去,还不停大声喊着:“医生,快救救我的儿子,他可不能有什么三长两短啊!”医生让他冷静,安慰他不会有事的,他才安静下来。妈妈也憔悴了许多,没有了昔日灿烂的笑容,眼角红红的,好像刚刚哭过似的。妈妈从爷爷手里抱过我,问长问短的,还不停地安慰着我:“翔翔,不哭,乖,要坚强,没事的!”我躺在妈妈怀里感觉踏实多了,也不再害怕了。之后,我做了很多检查,每做完一项,爸爸妈妈都会轻轻地把我抱起,微笑着安慰我。

幸运的是,我撞得不是很严重,只是头部有一些皮外伤,三天后我就出院了。

虽然这件事已经过去八年了,但是,我还深深地记在心中!因为这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中,满是家人浓浓的爱!

展开阅读全文

神秘记忆作文700字

全文共 645 字

+ 加入清单

我是小明的一段记忆,是一段小明考了一百分的记忆。我学识不错,试卷上的题目我都记得。我也知道小明一直很感恩老师的教诲。

有一天,关于小明机密行动的一条记忆被传进了我和别的记忆的家——大脑。

星期天

再过几天就是教师节了,小明和几位同学一起出去玩。突然,小明对同学们说:“我们为老师准备一份教师节礼物吧,就当是对老师的感谢,怎么样?”

马上,所有人都同意,大家出钱买了礼物。

有人说:“我们晚上送到学校,神秘一点。”

小明马上提出质疑,反驳说:“只怕晚上门卫不让我们进去啊!”

于是,小明和同学们又讨论了一会儿,完善了这个计划。

教师节前天晚上

小明一伙人乘着夜色来到校门口。一个同学拖门卫去了,剩下的人乘机偷偷溜进学校。另一个同学假装不小心弄出声响被门卫发现,其他人则潜入教学楼中。

按计划,潜入教学楼的同学再次兵分两路,一路故意把教室灯打开,然后误导门卫说是要拿课本。而包括小明在内的另一路人潜入老师办公室。把老师们最喜欢的鲜花放在办公桌上。闻着鲜花的清香,想象着第二天老师收到花时的惊喜,我能感受到小明的心因为激动而怦怦跳动着。安排妥当后,小明几个趁夜色溜出学校,再故意绕回门卫跟前,说是本来想给老师送礼,既然不行,就算了。门卫眼巴巴地望着他们,不知道说什么,只好让他们走。

星期一

四科老师在班上不约而同地问是谁送的鲜花。没人答应,也没人注意下面的小明一伙人正相互交换了一个微笑——除了老师。老师含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我也开心,小明又有了一段特别的记忆。

这时大脑中,传送口传来一声脚步,我望去:啊,他来了……

展开阅读全文

永远不能划去的记忆作文800字

全文共 825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在阳光喔。黄老师和我们一起玩了个游戏。

黄老师先让我们在一张纸条上写上五个这个世界上你最爱的,最割舍不下的人的名字。这时候,同学们都嘻嘻哈哈的,没过一会儿,很多同学就写出了五个人的名字。接着,黄老师清了清嗓子,继续说下去:“世界末日马上降临了,一切留在地球上的万物要是再不逃到别的星球去,便会尸骨无存。但是,你有一把神秘的钥匙,可以打开诺亚方舟,解救你最爱的人。”老师停顿了一下,便又说了下去:“但五人太多了,诺亚方舟载不了那么多人,必须将一个人留在地球上,等待末日的来临。”有些同学依旧笑嘻嘻的,想也不想提笔就划。有些同学微微皱了皱眉,见那些同学划了,思索了一会儿也划了,还有一些同学咬着笔杆,左顾右盼,时不时念叨着几个名字,冥思苦想了好一会儿,才依依不舍的划掉一个。但是,这还不算完。黄老师又说下去了:“但是坐上去一看,还是太多了,必须再留下一个人在地球上。”同学们不像之前那么轻松了,有的紧皱眉头,手摸着下巴,一副冥思苦想的样子。有的同学抓耳挠腮,不知道从何下手,极不情愿,但又无可奈何的再划了一个。黄老师继续说:“但三个人还是太多了…”……

老师还没说完:“两个人也实在太多了,你只能带走一个人!”一瞬间,教室炸开了锅。有些同学大声抗议:“能不能不划?”但老师拒绝了。吴昊便开始耍赖:“我就是不划,你拿我怎么着?”话音未落,便双手抱在胸前,张大眼睛注视着老师。嘴巴撅得可以挂水瓶了。我低下头,准备再划掉一个,但又拿不定主意。划掉妈妈?我怎么忍心将妈妈划去。她每天起早摸黑地工作,每一天都要悉心照顾我,为我烧饭做菜……划去奶奶?我也不忍心将奶奶划去。每次回到老家,奶奶总烧好吃的,挑好吃的给我。一听说我要回老家,便烧了一桌子的好菜,在一旁乐呵呵的等我……我陷入深深的沉思……

终于,游戏结束了。但这个游戏令我有很大的收获,使我懂得:我们之所以不忍心划掉纸上的任何名字,因为他们对我们至关重要,所以我们难以割舍。请好好珍惜身边任何爱你和你爱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留在记忆里的芬芳作文700字

全文共 688 字

+ 加入清单

青春是由回忆、往事所筑成的。时光的流逝中,一定有许多的情感、许多的记忆融在里面,便如同那融入水中的墨,散发出它独有的芬芳,值得我回味、思考。

六岁的我,第一次闻到那种气味。

那是一种由内而外、饱含别样的意味,蕴含许多快乐的味道。那便是墨香。我瞧过毛笔笔锋柔舒地饱蘸她的情景,那一种黑色的神秘,就深深印在我幼小的心中。我第一次拾起笔,蘸墨汁时,心不禁抖了一抖,那顺滑的墨汁让我联想到了香醇无比的巧克力酱。用巧克力酱写字,多浪费呀!

于是,我便开始节省我的墨汁,用大量的水与几滴的它混合。笔中的一横一划,竟少了些韵味,墨缸中的香气也淡了许多。可我依然得意,得意于我保护好了我的墨汁,保护好了巧克力酱。然而,我的作品被老师看到后,老师却说这不像写书法,倒像是在画留白的水墨画。

渐渐地我就长大了,也早已改掉了节省墨水的“毛病”。但一回忆起来,便如同吃了笑剂,“嘻嘻”个不停。墨汁的味道又浓了起来,我学会了放飞地挥洒,大肆的书写。

我恋上了墨香在鼻尖萦绕的滋味。那时想,这种芬芳,我也许一辈子也忘不掉吧!

我的字体由于墨香的饱满而更加晶莹;我的信心,也日渐积累,书写的内容也欲渐丰富。对于行书的自由,我就开始随心所欲地跟随;对于楷书的端庄,我还是一如既往的追求。

也许在前进的路上,在青春的回忆册中,我仍然可以看到我的汗水与墨水交织挥洒的情景。所以我留恋,我开始怀念起芬芳的墨香了。可是,我却离书法,离墨香越来越远了,离最美丽的时光也渐远了。当我再次回忆那芬芳时,心中有了一分惆怅。但我不会停止回忆,因为墨的芬芳,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哪怕是增上一层迷雾,附上时间的尘土,我也会记得那曾经芬芳的日子。

展开阅读全文

我打开了记忆的匣子作文800字

全文共 798 字

+ 加入清单

亲爱的爸爸妈妈:

你们好啊!

关着记忆匣子常在不经意间打开。巧了,在老师说到要写这篇作文的时候,这个匣子刚好打开。这次,从里面涌出来的记忆,是关于我和你们还有我们这个家的。

在胡适《我的母亲》一文中,我很喜欢胡适的母亲。他的母亲教子严而有方,待人仁慈、和善、容忍却不失刚气。学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仔细揣摩了胡适母亲的人物形象,恍然之间好像在胡适母亲身上看到了你的影子。那年我七岁。我们刚来到惠州,人生地不熟的,爸爸因为工作的原因不能陪在我们身边,我们母女俩租了一个小房子,在环境那么差的地方住了几个月。记得小房子里,我总是在抱怨爸爸为什么为了工作把我们两母女扔在这,不过你总是一脸温柔的安慰我说着“爸爸很快就会过来的……”然后再轻抚我的额头,带我入梦。

后面想起那间小房子,虽然记忆不太完整,但我一直记得老旧的浅橘色灯光下,有哄我入睡的歌谣,有为我擦驱蚊水的双手,还有同样是老旧的锅中刚出炉但很好吃的红烧肉……更多的还有感叹——当时就你一人带着年纪尚小的我在这座陌生城市的边缘生活几个月,对于一个女人来说真的不容易。

“爸爸!你看,XX牌的雪糕和汉堡出了新品哎!我们什么时候去吃吧!”

“哪里?又出啦?好好好,我们下午就去。”

像这样的对话你是不是很熟悉呢?嘿嘿嘿,我亲爱的老爸。

我很庆幸!自己能有你这样的老爸——一副大叔模样却是少年心理。你很喜欢喝奶茶和吃各种各样的面包。有时走在半路,突然听见你喊我的名字,回过头,就看见你满脸灿烂的笑,又一本正经地说着:“乐乐,去,帮爸爸买条雪糕和一个红豆派……”真的是让人哭笑不得,跟个小孩似的。

不过你认真起来还是很man很帅的啦,家里的衣服每天都经由你的手变得干干净净,你会早起帮我和妈妈熬好杂粮粥,还有帮我解数学题时在草稿纸上落下的流利的笔尖。

记忆的匣子里还有很多很多,都是宝贝。以后我们再一起慢慢回味,再一起谱写新的篇章。

你们最可爱的女儿:吴限

201X年4月30日

展开阅读全文

消失的记忆作文500字

全文共 569 字

+ 加入清单

“唰,唰,唰……”一块鹅卵般大小的石头在水面上划了出去,连续弹了三下,沉入清澈见底的水中……

爸爸带着我,来到了奶奶家。我们站在奶奶家门口,望着门前波光粼粼的河水。爸爸突然转头看着我说:“儿子,你会打水漂吗?”我摇了摇头。爸爸在地上找了一块比较平整的石头,用手指拿住一边,瞄准水中,使劲一扔。“唰,唰,唰……”石头在水面上划了出去,连续弹了三下,然后沉入水中,水面上荡漾起一圈圈涟漪。

我也尝试着捡了一块石头,学着爸爸的模样,往河水里使劲一扔,可是石头并没有我想象的那样弹了三四下,而是“咕咚”一声便直接沉入水中。我又找了一块石头,一扔,结果还是一样,没有弹一下就沉入水中。而爸爸呢,他又挑了一块石头,“唰唰唰……”连续弹了六七下。爸爸看我一脸羡慕,就教我打水漂的技巧:要找一些扁平的石头,用拇指和中指捏住,扔出去的时候身体稍稍向后倾斜,瞄准后再用肩膀的力量扔出去。我按照爸爸教的技巧再次进行尝试,果不其然,扔出去的石头连续弹了两下……“我成功啦!”我兴奋地冲着河水大喊。

爸爸听到我的叫喊声,赶忙走进我的房间。“又做什么美梦了,该起床啦!”他拍拍我的脸,无奈地说道。我睁开眼睛,环顾四周,一骨碌爬起来,迅速穿好衣服,冲出门外。

我迫不及待地来到那熟悉的地方。只是那一条清澈见底的河不见了,在我眼前的,是一条又脏又臭,垃圾满地,蚊蝇飞舞的污河……

展开阅读全文

童年的记忆作文500字

全文共 582 字

+ 加入清单

童年记忆的深处,有一件让人笑掉大牙的趣事,我至今想到都特别好笑,哈哈……

在一个周末,我们去乡下亲戚家拖米。大人们在一旁,抽着“冒烟的棒子”,谈天说地。我在一旁看着,心想,为什么大人们所过之处都烟雾缭绕,跟西游记里的仙界似的。算了,不管了!玩去,反正我也不在意。一溜烟,叫上几个伙伴玩去了。

我和农村小朋友坐在床上玩,玩的正欢时,大家都没注意到,有几只“吸血鬼”蚊子已经盯上了我们。不久,我们的头、胳膊、腿上都出现了几个大红包,痒得要命。我们这里抓抓那里挠挠,哪能安心玩呢?我心里想:有什么方法呢?啊哈!我灵机一动,跟伙伴们说:“你们看到过大人喝酒吧!他们一喝,几杯下肚,就醉了。如果我们喝了酒,蚊子一叮,那它不就醉了吗?这样既能玩又能赶蚊子,真是一举两得!”朋友们听我说得似乎蛮有道理,不禁拍手叫好。那就这么干!

我们开始翻箱倒柜地找,很快便发现了一瓶白酒。每个人都喝了一口,我喝的最多。不一会儿,我就感觉脸颊发烫,头晕目眩,其他人也有这种感觉,都问我怎么回事。我镇定地说:“这是酒在发作,蚊子已经不敢叮我们了。”可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们大家都进入了梦乡。

当我醒来的时候,爸爸妈妈故作疑惑地问:“你喝酒干嘛啊!”我仍傻傻地说:“醉蚊子啊!”爸爸妈妈终于忍不住了,哈哈大笑,说:“蚊子没‘醉’成,反倒把自己给醉倒了!真是个傻孩子!”

一想起这件糗事,我就想笑。童年真有趣!

展开阅读全文

留在记忆里的芬芳作文

全文共 646 字

+ 加入清单

新家门口的山坡上,有一排蔷薇,从峭壁上飞流而下。前些日子,那大片蔷薇花终于开了。

只见原来颜色深深的绿墙上,忽然亮起了无数黄色小点,走进一看,便见那小点一层叠着一层,花朵紧挨着,花瓣交错着,无数片小小的花瓣挤在一起,形成一片花的海洋。一阵风拂过,叶片沙沙作响,花瓣随风起舞,一片花瓣随风落在我的鼻尖,一嗅,淡淡的,一种久违的、熟悉的味道。这,就是我记忆里的芬芳

记忆跨过几年前,跨过上千里的路程,回到了我幼时待过的村庄。

在我的老家,几乎家家户户的院墙边,都长着一片片蔷薇。蔷薇的花很美观,蔷薇的刺又可以防盗。春夏之际,整个村子里,都弥漫着淡淡的芬芳。奶奶家门前也不例外。所不同的是,奶奶把不同颜色的蔷薇都聚在了这里。它们美得炫目,动人心弦。整个院子里,绿叶是陪衬,红花、黄花,白花、橘花、绿花像一位位盛装的少女,在微风中翩翩起舞。

而每一朵花都有着自己的颜色,也都有自己的芬芳。那时,祖母总会紧紧的握着我的手,脸上带着温柔的笑,用手指轻轻地,对待孩子似的抚摸着花瓣,转头对我说:“这黄色的花,是咱这院子中最香的了,你快来闻闻”说着,便拉我过去,我低头闻那花,果真是香极了,芬芳在鼻腔中回荡着,永久不曾散去……

是啊,就是这味道,今天久违的芬芳又一次在我的身边萦绕,我陶醉了……

我将那嗅过的花瓣放在眼前,眼前又是那明亮温暖的金黄色。我想起了故乡,想起了久别的奶奶……

一阵微风拂过,又是几片花瓣落在泥土上,连我手中的那片也旋转落下,落入彩色的海洋,与其他混在一起了。

我拿出了手机,拨通了奶奶家的电话……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