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记忆

记忆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记忆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记忆问题。

分享

浏览

2602

作文

7575

有一种声音在记忆深处

全文共 658 字

+ 加入清单

我在时间的荒漠中遇见了你,在世上千千万万个城市中,唯独听见了你那清丽的声音,灵魂便被你牵引。我走近你的身旁,轻轻问候:“嗨,南通,你好吗?”我听到了你的回答,那是我永生不忘的南通之声。

聆听濠河水声

我爱静静坐在濠河边聆听南通的水声。濠河的水声是独特的,它不同于黄河的轰鸣,不同于山泉的雀跃,水声悠悠,仿佛静好的岁月。她温柔地流淌着,清丽的水声如同深闺里的小家碧玉,静静地从你身边走过,不愿惊扰谁。那般柔和的水声总是能抚慰我烦躁不安的心灵,让我沉静下来,看云卷云舒,雁来雁往。我静静地聆听着濠河的水声,似乎听见了南通从历史的长河中款款走来的脚步声,她不慌不忙地告诉我,人要有一份平和的心境。

聆听窗外雨声

我爱靠在窗边聆听南通的雨声。那雨声总是喜欢在夜深人静时拜访我,伴着朦胧的微光,轻轻地叩击我的窗。她总是丝丝缕缕的,声音清亮而欢愉。她击打在对面翘起的屋檐上,击打在青石板铺成的小路上,击打在路人的油纸伞上。那时,她就会陪我沉思,陪我度过一个个孤单的夜晚。她像一位知心朋友,轻轻走进了我的心扉。

聆听小巷人声

“要买白兰花吗?”儿时居住的小巷,清晨时总是萦绕着这句叫卖声。声音脆脆的,糯糯的,不知不觉中沉淀在我的心底,难以忘怀。又忆起那《牡丹亭》中凄凄切切的吟唱,那婉转悠长的声音,瞬间就将我拉进了一个属于南通人的梦幻世界。在那儿,我听见了南通人的肺腑之声,那是对文化的热爱之声,是对美好感情的珍惜之声,是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之声。

闭上眼,聆听南通之声,那是伴我成长的声音,那是叩击我灵魂之窗的声音,那是久久回响在记忆深处的声音。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专题作文

温暖的记忆

全文共 548 字

+ 加入清单

我认为记忆是我们一生中最重要的东西,也许有一些会使人感到温馨、温暖,但有一些也使人感到苦涩不堪,可也正是这些记忆,才有了我们多姿多彩的生活。

而对于我来说,最令我感到温暖的记忆还是和姥姥在一起时的记忆。儿时的我认为,最令我感到温馨和幸福的事在过年的时候,因为那时,每家每户都张灯结彩,一家人都团聚在一起,那是多么幸福的时刻。那时姥姥总会带着我到外面看一看热闹,但我的心思却并没有在那热闹的气氛当中,而是一直在静静的享受着和姥姥单独在一起的时候。姥姥的那双苍老的手紧紧的拉着我的那双稚嫩的小手走在人群中,我静静感受着姥姥那温暖的手带给我的幸福。时间仿佛都停滞了那一刻……

夏天的夜晚是那样的寂静和安详,我与姥姥坐在院子里的老槐树下,姥姥手拿一把扇子向我扇着,而我着抬头望着那满天的星斗,并且天真地问道:“姥姥,你说天上究竟有都少颗星星呀?他们都在上面干什么呢?”姥姥看着我哈哈大笑起来,我去一脸不解地看着姥姥。看累了便倚在姥姥的的肩膀上静静地听着姥姥叫那些她小的时候的故事,而我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梦乡。这个记忆一直到现在我都像宝贝似的“珍藏”着它,因为那个时刻带给我太多的温暖。

也许有一些会使人感到温馨、温暖,也会有一些并不美好的记忆,我会一直着珍藏着它,因为那是我成长的见证,是我一生中最珍贵的东西!

展开阅读全文

例文一:寻找记忆中的年味

全文共 2245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老家在山东寿光北部的大平原上。记忆中,年的味道,是从忙中散发出来的。

我发现,古人所创造的“腊”字,真是太奇妙了,一个日、一个月,日月相伴,寓意深远,意味着日日忙,一直忙到日出日落,月明月暗,这一切忙碌完之后,就忙到了腊月底,也就到了新年了。

记忆中,进入了冬季之后,父母亲就进行着忙年的各项准备了,因为离年还有一段时间,所以此时的忙,就有些不紧不慢。而真正的忙,则是进了年关的腊月。

随着年的日益临近,赶完年集的父亲又在家中忙碌了起来,首先忙碌着除旧,父亲握着一把新买来的大扫帚,打扫院子,清理房屋,把屋子里的灰尘,角角落落里的蜘蛛网,打扫得干干净净。又用瓶子打来几斤油漆,把门、窗、桌椅都漆刷一新,特别是那院子大门,油的黑亮,就在那一刻,油漆味儿弥漫在院子里感觉十分好闻,让人自然感觉出一股子新年的气味儿。这种气味儿,还让我想起了新媳妇婚房里的味道,农村有人娶媳妇时,就用油漆到处刷一遍,新媳妇还没有过门就因了油漆弥漫着浓浓的喜庆味了。那时,我就认为,新媳妇就是这种味道儿。

而母亲则日夜忙碌着赶制全家人的过年衣服和棉鞋,虔诚地准备祭神祭祖用的物品。而最忙的当数碾糕米了,由于村里人多石碾少,为了不耽误蒸年糕,姐姐领着我常常是起早贪黑去排队等候,有时一等就是半夜,等到半夜也得打着灯笼碾,因为后边还有人在等着,于是那一架架石碾,总是吱吱悠悠日日夜夜转个不停,夜夜日日飘着米香。

对于蒸年糕,乡亲们对此看得很重。年糕又称“年年糕”,因与“年年高”谐音,寓意着人们生活一年比一年好,象征着年年富贵、年年升高,蒸得是吉利,蒸得是兴旺,年糕一般都是用大黄米和小枣做成,有的则买不起糯米就用高梁米做,当一锅热气腾腾、点缀着红彤彤的金黄色的年糕出笼时,那香甜的气息会立即沁入人的心脾,不等母亲往簸箩里拾,我就馋得用筷子串起一个吃起来,边吃边烫得舌头直呼啦。出锅的年糕,除了自家吃外,有来走亲、访友的,就给他们搁上几对,象征着带来好运气。热吃时,特别粘,香味特别,半凉时吃,又黏又有嚼头,凉吃时,更是香甜入口。

蒸了年糕,母亲接着忙着发面、蒸年馍,当白白胖胖的年馍,从冒着热腾腾蒸气的锅里出来的时候,像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黄橙橙里小枣儿裂着红嘴儿笑,粉白白上点缀着“玛瑙”、“翡翠”,还有“鲤鱼”、“虎”等造型,一锅锅年馍,寄托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憧憬着来年的生活,像白白胖胖的馍馍一样发财、发福、发旺。那时,由于粗粮多、细粮少,年馍蒸得也少,除了过年吃几天以外,大多用来招待来串门的亲戚,因为吃得少,所以那时每吃一次年馍,感觉特别香甜、特别有馍馍味儿。

蒸了年糕、蒸年馍之后,紧接着就是忙碌着炸鸡、炸鱼、炸肉了,这是最诱人的年香味了。那香味一直弥漫到大街上,老远就能扑鼻入肺、令人流口水,那香味引得我一路往家跑。那时候,农村还比较穷,鸡、鱼、肉等对于乡亲们而言,是一年到头向往的奢侈品,正因为是奢侈品,所以只有过年的时候才会买回来,条件好一点的人家最多也就是买上七、八斤的鱼、肉,鸡大多是自己家里喂的,宰杀个一、二只就已经不错了。所以过年,能吃上一顿炸鸡、炸鱼,炸肉,已经是非常非常幸福的了。炸鸡、炸鱼、炸肉的事,都是我父亲来办,娘只是打下手往锅底下续柴火。因为父亲有一手好手艺,会配料又掌握火候,所以炸出来的鸡鱼肉味道格外香,因此,村里有办婚席之类的就让父亲去操办。随着鸡、鱼、肉在锅里吱啦吱啦的声响,那诱人的炸鱼、炸肉香,从锅里一起飘到屋外,而我一直嗅着这香味,像小馋猫一样不离娘的身边,娘会拿起炸好的一块肉,丢在我的嘴里,我嚼着肉香拎起炮仗往大街上跑去。

当这一切忙碌完以后,就到了年三十了,这时的忙,已经把人们对明年美好生活的希望与祝福,把人们对新年的快乐与吉祥推上了高潮。父亲趁着响午头儿,赶紧招呼我一起贴对联、贴年画、贴过门钱、挂红灯。娘熬了一锅子浆糊,父亲端着锅子,拿着一把新条帚,我在一旁打下手,先从院子外的道门贴起,父亲贴的挺认真,只见父亲用条帚醮上浆糊往木门上细细地抹上一层,然后让我递上联和下联,上下对齐后,再用条帚从上到下扫平整,对联贴好后,再贴“过门钱”、挂红灯。普普通通的院门,因了红红的对联、灯笼和花花绿绿的过门钱,立即光彩照人起来,远远眺望胡同口,简直变成了一溜溜的彩带,煞是亮眼、美丽,此时的忙碌可算作是画龙点睛之入笔了,因为缺少了这些风俗,就缺少了年味。贴了外门,贴里门,甚至连小推车、咸菜瓮、粮囤、柜子、风箱、灶台等等都贴上了“福”字、过门钱。在粘粘贴贴中,年味一下子就被烘托起来了。

此后一家人就忙忙碌碌下饺子、炒菜、烫酒,当这一切准备好之后,就围座在一起快快乐乐地吃团圆饭了,此时,随着除夕夜的到来,整个村庄就变成了欢乐的海洋,鞭炮声声,此起彼伏,震天动地,辞旧迎新,成了不眠之夜。

到了四更、五更时辰,随着鞭炮声的再一次密集响起,拜年的时刻就到了,吃过热腾腾的饺子,忙着穿上新衣服,新鞋子,戴上新帽子,跟着大人们去拜年,直拜得糖果从口袋里往外流,虽然腮头儿冻得通红,但总是感觉大年初一过得快。大年初二开始,又忙着走戚串友……。真是有一种过不够、拜不够的感觉,心想,接着再来个忙新年该有多好啊!

忙碌,就像春天里萌芽的小草,让人心生憧憬与希望,忙碌着才幸福着,忙碌着才快乐着,忙碌着才温馨着,忙碌着才憧憬着,忙碌着也才一年年走向四季的交替与人生的轮回。

其实,人的一生就是忙碌的过程,因为忙碌着才有想头,有活头,有精神头,有奔头,所以,忙碌着,才叫年,忙碌着,才有年的味道儿。

展开阅读全文

《开封:都市想象与文化记忆》

全文共 11347 字

+ 加入清单

摘要:从北宋到20世纪,文学中的开封城市叙述存在两个传统,即国家性的帝都叙述传统和地方性的市井叙述传统。两种传统和开封的城市地位相联系。一般情况下,城市兴盛时突显其地方性传统,而城市衰落时则重视其国家性想象,凸显帝都叙述传统。

笔者一直有一个看法,即文学中的城市,不仅仅是作家经验中的,相当程度上是被某种想象意义所赋予的。那么,一座城市为什么被赋予意义,被赋予什么样的意义,又是怎样被赋予意义的呢?通常,这种意义与人们对这座城市的集体性认知甚至是集体性的想象性认知有关。前者表现为一种共同的城市知识,而后者则可能是一种对现实中并不存在事物的诉求。不同的意义,通过对城市的不同叙述表现出来。

文学中的开封,肯定不完全来自于经验叙述。因为自宋以后一直到明清,开封作为帝都的故事一直在话本、戏剧和小说中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宋以后文学故事中的开封,一直是一个被赋予意义的城市。即使是赵宋时期文学对于开封的记述,许多也都带有追忆帝都的性质。事实上,自宋以后的文学出现开封故事之后,就表现为两个传统:一者是经验性的,多以地方性风俗讲述为主;一者以帝都的追念甚至是想象为主,表达对于帝都的集体性城市想象。对于后者来说,越到后来,越是呈现出理念性的诉求。

我们对于开封的城市知识,比较集中于帝都的概念上。按照史学家的看法,开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夏朝。据《古本竹书纪年辑证记载》:“帝宁(杼)居原,自原迁于老丘。”《春秋地名考》中说:“老丘,古地名,在今河南陈留城北。”也就是说,“老丘”已经是国都了,在今河南开封城市东边不远的近郊范围内。开封原来称为“启封”。公元前156年,汉景帝刘启继位,为避讳更名为“开封”。从公元前364年到公元1233年,开封曾经先后作为七个封建王朝的都城。隋时炀帝修筑汴河,得水利之利。唐玄宗时,李白、杜甫和高适在开封结伴游吹台,留下《梁园吟》《古大梁行》等名篇。杜甫有诗《遣怀》:“昔我游宋中,惟梁孝王都……忆与高李辈,论交入酒垆。两公壮藻思,得我色敷腴。气酣登吹台,怀古视平芜。”记述的就是三人登吹台的情景。韩愈也写过不少关于开封的散文,如《汴州东西水门记》《汴州嘉禾嘉瓜疏》等。前者记述了当时建筑汴州水门的故事,后者描述的是汴州周围的农业等。唐朝灭亡以后,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等五个朝代中有四个曾经在开封建都,开封的政治、经济、文化开始兴盛,自宋达到顶峰。但作为七朝古都,其实开封自北宋以后就趋于没落,而且基本上没有复兴。

文学中的开封城市形象始于宋朝。王国维在论述金院本时指出:“开封是宋之东都……故多演送汴京故事。”他认为,院本中人名、地名如“郓王、蔡奴,汴京之人也,金明池、陈桥,汴京之地也”。自宋以后,戏剧、小说等对开封的描写,也成为了一个持久不断的传统,形成了关于开封城市叙述的一个谱系,学者孙荪等人称之为“东京故事”。“东京故事”在各个历史时期主题是不一样的。在宋元话本里,开封从都城转变为一般性的城市,创作主题主要是以伤逝和怀旧为主。从明清时候起,关于开封的城市叙述出现了对东京的“虚化”描写。其实还有一类,就是具有较大影响的世情风俗的写实性作品,一直或明或暗地存在。对于开封城市不同的叙述方式,呈现出帝都叙述的国家文本和市井描写的地方性文本的区别。

首先,是宋元话本中对于开封的地方性风俗叙述。宋朝东京,无疑是开封城市历史上最繁华的时期。东京成为北宋的都城时人口在百万左右,到“北宋后期,东京城市的人口已有150万左右”,并且是重要的水陆交通要津和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由于城市地位的发展,开封城里大小店铺星罗棋布。公元980年,东京重要的街道景阳门大街出现了侵街现象。逐渐地,御街两边的御廊也允许“世人买卖于其间”。还有以“勾栏”为中心的“瓦子”,更是活脱脱的市井形态。话本开始大量生产就是在这一个时期。一般来说,说书人说话的底本叫话本,宋代话本的基础是口头文学,而流传下来的多是在南宋时期产生的说话底本,加上元代少数话本。现存的宋元话本大多数编印于明代,或多或少经过了明代人的修订。根据程毅中、胡士莹、谭正璧等诸先生的考订,综合来说,现存的宋元话本大约有50篇左右。话本的出现是白话文学第一次跻身文坛,开创了元明清三代戏剧、小说创作繁荣的先河。所以鲁迅先生认为宋元话本的出现“实在是小说史上的一大变迁”。

宋元话本对于开封地域性的描述主要表现在人物、事件和空间等几个方面。有意思的是,人物与事件多发生于城市世俗性的市井,而非宫室或贵胄禁地。《简帖和尚》描写了皇甫殿直与妻子分离又和好的故事。由于受到奸人的蒙骗,皇甫殿直认为妻子有外遇,将妻子抛弃,可是不久之后开始怀念妻子。“当年是正月初一日。皇甫殿直自从休了浑家,在家中无好况。……自思量道:‘每年正月初一日,夫妻两人双双地上本州岛大相国寺里烧香。我今年却独自一个,不知我浑家那里去?’簌地两行泪下,闷闷不已。”及至出去烧香,见了已经别嫁的旧日妻子,“两个四目相视,只是不敢言语”。等到发现奸人的诡计之后,二者又破镜重圆。《宋四公大闹禁魂张》开头描写宋四公为打抱不平,盗取开封商人张富的财物,然后自己和两个徒弟之间产生冲突和矛盾。最后小说以宋四公运用计策,把商人张富和负责捕盗的官员送进监狱作为结尾。文本开头和结尾虽然告诫人们不要贪财和吝啬,而话本中间却一再炫耀盗人技艺的高超。劝诫式的主题与话本故事情节叙述形成扭结,造成了复杂的文本思想内容。《张生彩鸾灯传》讲述的故事前半部分发生在北宋的汴京,后半部分则发生于南宋临安。前半部分主要讲述宋徽宗年间,贵官公子张生“因元宵到乾明寺着灯,忽于殿上拾得一红绡帕子”,进而引发一段姻缘。宋元话本中还有一类,是国都迁往临安以后,表现亡国之痛、思念古都的作品。如《金鳗记》话本以宋徽宗年间计姓妇人由于误食作为“金明池掌”的金鳗而产下女儿庆奴开始,讲述了这一家人在靖康之变后流离杭州,最终家破人亡的情景。《燕山逢故人郑意娘传》更是直接描写靖康之变后,东京人四散流落,一个名为杨思温的流落到燕山,但他眼中的人和事都带着故都东京的色彩。如话本对于元宵节这样描写:“今日说一个宫人,从来只在东京看元宵,谁知时移事变,流寓在燕山看元宵……每年燕山市井,如东京制造,到己酉岁方成次第。” 宋元话本中的开封叙述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别是特定的作为都城的开封城市空间。由于宋元话本现存版本大多在南宋时加工而成,带有北宋移民对东京汴梁繁华追忆的性质,其记述中多出现的开封标志性的建筑,包括金明池、樊楼和相国寺等,都相当详尽。虽然宋元话本也出现了皇家建筑,但却具有了一种世俗化的色彩,发生的也往往是市井故事。比如,以金明池为发生场所的《金明池吴清逢爱爱》《至诚张主管》等,记述的就是市井的爱情故事。《闹樊楼多情周胜仙》中的空间设置主要发生在樊楼和金明池,讲述的是樊楼老板范大郎的兄弟范二郎,在金明池边邂逅一位美女后发生的一系列故事。《至诚张主管》故事发生的地点主要是界身子里、端门、金明池、万胜门、天庆观。《金鳗记》故事也发生在金明池。此外,最主要的城市空间是大相国寺。虽然相国寺是皇家寺庙,但在宋元话本中,相国寺主要是游人观瞻、烧香礼佛的去所,还有生意人穿梭其中,讲述的也主要是商人的故事。如《宋四公大闹禁魂张》中的赵正、王秀等闲汉和生意人就于此出入。可以看出,宋元话本里的空间叙述多来自写作者的经验,与汴梁的社会形态相关,具有相当的写实性。

为了强调所述故事的真实性,宋元话本市井世俗性的另一种表现方式,是常常将所讲述的故事设置在特定的时间。由于特定时段大多为节令时日,如元宵节、端阳节、清明节等,因此常常伴随着对于城市市井的风俗习尚描写。比如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六有《元宵》一节,说“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声嘈杂十余里”。而宋人吴自牧的《梦梁录》开卷第一篇就是《元宵》。秦观的《念奴娇》写道:“花灯家家罗列,来往绮罗,喧闻箫鼓,达旦何曾歇。”实是一种倾城出游的城市狂欢。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也有对汴京元宵节的描述。话本中出现的元宵节,其叙述功能在于为男女人物遇合故事的发生提供契机。《至诚张主管》中张胜与小夫人鬼魂的遇合就发生在元宵灯节。《张生彩鸾灯传》开篇题云:“五夜华灯应自好,绮罗丛里竞怀春。”怀春的刘素香出门赏灯时已经将情诗藏在了同心方胜里,遇到如意的郎君张舜美就急忙丢给他,然后发生了一段生离死别的爱情故事。

作为帝都,文学的表现不可能不与之相关。其实,对于开封帝都的叙述传统在宋元杂剧中已经出现。其剧目主要是对于北宋皇帝及元勋、包公、水浒、杨家将等的描述。现存北杂剧剧本有一百六十多个,其中与开封(汴梁、东京、南京)相关的有四十一种。《宋太祖龙虎风云会》《包龙图智赚合同文书》《十探子大闹延安府》《赵匡义智娶符金锭》《宋上皇御断金凤钗》等多部剧本都与皇家、官府等帝都形象相关。这个传统也被明清文学特别是小说所继承。不过,明清小说多数所讲述的并非是当时的开封故事,而是仍然习惯讲述北宋时期的都城开封。由于时代久远,此中情形当然已经不属于经验性叙述,因此对于开封的讲述往往呈现出一种想象性。学者孙荪将这种叙述方式称为“虚化”。所谓“虚化”,即一方面正面描写开封城市景观,但是不能做到真实和详尽,只是延续已有传统叙述方式而已。另一方面,是对于宋都开封并不进行正面描写,而是作为一种背景隐入小说的背后。事实上,这两种叙述方式都表现出了一种帝都叙述的传统。叙述的过程当然无从写实,只能“虚化”。更有意思的是,帝都叙述,在宋元时期并不明显,而在远离宋都的明清时期,反而成为小说写作的主流。

明清小说将开封作为一般性都城的背景,具有想象性叙述的特点,而且显得非常的程式化。罗贯中根据民间传说整理的《三遂平妖传》开篇第一回即对开封作这样的铺排:“话说大宋仁宗皇帝朝间,东京开封府汴州花锦也似城池,城中有三十六里御街,二十八座城门;有三十六花柳巷,七十二座管弦楼,若还有答闲田地,不是栽花蹴气球。”相对于宋元话本中对于开封描写的经验性,这种概括性描写,特别是描述汴京繁华景象,显然是一种套路,带有中国小说的修辞性习惯,或者说加入了后人对于一般帝都的想象因素。具有代表性的还有开封府尹包公判案的一系列故事。明代的《包孝肃公百家演义》是一部汇集了包公断案种种传闻的短篇小说总集,故事多发生在开封府所辖的地区里。包公由于身为开封府尹,所以一系列小说故事展开的背景当然要设置在开封。但是,一系列的“包公故事”,侧重表现的是“公案”,而不是市井形态。即使是对于东京世俗人情偶有涉及,也无意详细展开。同时,我们还需要看到,小说的核心价值系统,与宋元话本不同,在于包公断案背后的皇权力量与国家制度,比如包公所持皇家授予的三个铡刀等。类似的皇权象征物还有“杨家将故事系列”中佘太君的龙头拐杖等。确切地说,“包公故事”和“杨家将故事”一类小说,并非本地性的“开封故事”,其实是一种国家性的政治叙事。包括当代开封作者亢君的电视剧《包公演义》,也有此种情形。

对此,我们可以通过具有关联性的三部小说进行讨论,即《大宋宣和遗事》《水浒传》和《金瓶梅词话》。这三部小说的成书年代具有先后的延续性,其内容也有先后继承的关系。《宣和遗事》为宋代无名氏所作,《水浒传》成书于元末明初,《金瓶梅》成书于明代隆庆至万历年间。“宣和”是宋徽宗的最后一个年号。《大宋宣和遗事》从讲述历代昏君的荒淫、误国开始,一直写到宋高宗定都临安为止。在讲述历代昏君的过程中,又穿插了宋代奸臣以及宋江等人起义的事情。尽管在《大宋宣和遗事》中,作者主要是描述皇家的生活,但是文本更多地具有一种写实化的倾向,很大程度上还是一种经验性写作。

以《大宋宣和遗事》为蓝本的《水浒传》在前者的基础上发生了变化。小说开篇叙述了宋朝在开封的建国史,说赵匡胤“扫清寰宇,荡静中原,国号大宋,建都汴梁”。其中许多故事也与开封相关,比如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林冲误入白虎节堂,杨志州桥卖刀,宋江樊楼与李师师相会,柴进簪花人禁苑等。但是,整体上说,东京的背景却较为模糊。小说中有两段诗词对开封进行赞颂,分别从“周公建国,毕公皋改作京师”开始细述开封的历史,一直描写到开封府的紫阁楼台,在“霭霭祥云、融融瑞气”等句中结束。程式化的描写,表明了作者对开封帝都形象的一种想象性叙述。 脱胎于《水浒传》故事情节的《金瓶梅词话》中也多次提到开封。据学者考证,在全书一百回的篇目中,提到开封的有五十八回,占半数还多,但真正对开封进行描写的只有三回,即第十八回写来保上东京干事,第三十回写西门庆派人向太师蔡京进献生辰和第五十五回描写西门庆亲往开封为蔡京庆祝寿诞。其中,第十八回描写的是来保、来旺去开封府打点门路,开脱西门庆的罪行。在这一回目中,并没有对于开封城市生活形态的描写,仅仅有蔡京府上“坐北朝南三间敞厅,绿油栏杆,朱红牌额,石青镇地,金字大书天子御笔钦赐‘学士琴堂’四字”等句。在这里,开封作为实际形态的城市也没有直接出现,其本身只是一个权力中枢的背景。第三十回中西门庆获得了一个上好的前程,而且护送生辰担的来保和吴管家也都获得了一官半职。第五十五回写西门庆亲自去开封为蔡京祝寿,对于开封依然没有做详细的叙述。不过,在本回目中出现了对蔡京府的描绘,但文中所写,特别是“白日间尽皆名士…‘都来庆贺”“无不低头”等句,显然不是人物所见。加之骈文式的铺排,更加表现出程式化的一面,无非来源于人们对于都城相府的常识性想象而已。在以后的回目中,作为皇权象征的开封府再也没有出现。因此可以说,《金瓶梅词话》中出现的开封也是一种概念性的帝都形象。

明清时期,开封再也没有恢复北宋时期的繁华。尽管朱元璋曾经在1368年令“应天为南京,开封为北京”,开封的陪都地位也延续到1378年才被废掉,但对于整个明王朝意义不大。此后,开封也仅仅是周王的藩镇,且由于水患而衰败不堪。明清时期的文学对于开封的描写相对较少,部分涉及开封的描写更呈现出虚化特征,停留在一般帝都皇权的想象层面。小说方面,有金木散人的《鼓掌绝尘》与五色石主人的《快士传》。后者延续了宋元话本对于世俗人情描写的传统,但其描写大多具有想象性的特征。《鼓掌绝尘》“花”集中有十回讲述关于开封的故事,其中涉及风波湖、杏花厅、杨公庙等地名,不仅极为简略,而且大多为虚构。在第十五回“风坡湖龙舟斗会,杏花亭狐怪迷人”中,对于风波湖的介绍只有一句:“说那汴京城外,有一座风坡湖,开阔三十余里,四围俱是乡宦人家建造的庄所。”这基本上是在历代小说话本中风景描绘的常见模式,几乎不具有任何写实意义。

对于开封市井形态描写较为丰富的是河南人李绿园的《歧路灯》。学界对《歧路灯》这部小说的认识存在着巨大争议。以蓝翎等为代表的学者认为《歧路灯》将《金瓶梅》等小说中的说教色彩发挥到了极致,使人情小说的发展走向了歧路,是中国小说的大倒退。但同时,小说也受到一些学者的极大推崇。张国光的长篇论文《我国古代的(教育诗)与社会风俗画》就称赞“《歧路灯》是我国古代社会的一幅风俗画”。其实,两种情形都是小说文本所具有的。只不过,明确的写作动机与实际的写作、阅读效果发生了悖离,而这可能正是小说的复杂之处。对于后者来说,小说对于开封城市的人文地理、风土人情、市井人物进行了细致的描写。比如小说中对于赌和戏的描写,集中表现了浪子、债主、戏子、赌徒、嫖客、妓女等人声色犬马的生活情形。在对戏剧演出描写的过程中,涉及了戏班的组建、经营,演出的种类、剧目、程式、道具、服装等各个方面。其实,戏场之兴盛,欢场之繁荣,都是清代开封的市井现象。特别是小说中谭绍闻以书香子弟,先入读书正途,后在浮浪子弟盛希侨、夏鼎等的引诱之下堕落,虽经多次劝阻,却反复进赌局和妓院。因此,小说中的戏场、赌场与欢场也反复出现,使得城市蝇营狗苟、藏污纳垢之处穷形尽相,成为主要描写的部分。同时,小说对开封地方方言的运用也增加了小说本身的市井特性。董作宾甚至在《李绿园传略》中称:“李绿园为吾豫惟一之方言文学家。”小说第五十四回,王氏对王中说道:“王中,你各人走了就罢,一朝天子一朝臣,还说那前话做什么。俗话说:‘儿大不由爷。’何况你大爷已死。你遭遭说话,都带刺儿,你叫大相公如何容你?”其中的“遭遭”“带刺儿”等语,都属于开封附近的方言。小说还有对于开封地方建筑、道路等的描写,还有街市。对此,已有不少研究者撰文细考开封地名的古今之变,如小说主人公谭绍闻所住为“开封府祥符县萧墙街”。再如朱仙镇水陆码头、大相国寺的庙会和香火、铁塔、鱼市口等。可以说,《歧路灯》起于理学动机,但没有止于“理学之城”的一般性描述,而主要是关于清朝开封的地方性风俗文本。

进入现代以后,开封逐渐淡出了文学表现的视野。其原因一是开封持续性的衰败,二是创作思潮的变迁。现当代河南文学遵循的是“五四”新文化路径,秉承的是鲁迅之后的“国民性”传统。就此而言,在现代阶段,在仅有的以河南为题的文学作品中,为人瞩目的是作为老中国象征的乡土题材,如姚雪垠、尚钺笔下的信阳,师陀小说里的小城镇等。在地域上,南阳、洛阳山区常常被写进以河南为题的作品。南阳作家群成为一种文学现象,就是这种创作潮流的使然。而开封本籍的作家,却常常与这种文学主流相左。他们不太关心乡土,而是对于帝都时代的开封怀有兴趣。因为无法作为河南乡土文学的代表,开封方面作家的写作,常常进入不了河南文学的核心地带。即使在河南省内,也常常处于一种被忽略的地位。表现开封城市的文学,在省内处于一种非主流的边缘化状态。

2005年5月22日,《纽约时报》刊登了一篇题为《从开封到纽约——辉煌如过眼烟云》的文章。文中,作者尼古拉斯面对坑坑洼洼的街道、破败的民居大发感慨:“今天的开封肮脏贫穷,连个省会也不是,地位无足轻重,所以连机场都没有。”这篇文章曾引发了开封人的一片愤慨与感伤。作为废都的败象当然是一种事实。然而,越是衰败,人们对于开封的帝都想象越是明显。我们看到,就本地而言,帝都的意义仍然为人热衷,并被发扬光大,而且成为唯一的城市记忆与叙述方式。冯玉祥主政河南后,曾将龙亭更名为中山公园,并于1929年初在龙亭安放了孙中山的铜像。这种习惯性的空间行为,表明了新的政治秩序对传统政治空间的继承。即使是1949年以后,开封城市的核心空间也依然集中在龙亭一带,并没有太大变化。基于这种意识,对于开封城市的改造,依然延续着帝都的空间结构,不断营构所谓的“王气”,重复着想象性的帝都意义。情形常常是,一方面忽视城市腹地空间旧有的明清民居,使得许多有价值的民居建筑被毁坏;另一方面,则热衷于在龙亭一带的旧有皇家核心空间不断经营,制造许多假古董。象征皇权意识的龙亭地区不断延展,而市井老城区则不断被蚕食。 中心性的帝都意识仍然是这座城市的记忆共同体。在关于解放军攻克开封的故事中,龙亭被认为是旧王朝的“王气”所在,攻克龙亭当然也就成为开封解放的标志,并衍发了盛极一时的开封“革命故事”。文化史著作《汴梁旧事:老开封》,记述了当时的《麓水报》将攻克龙亭称为攻克“金銮殿”。还有一些作家,热衷于发表四大名著皆源于开封这样一类考据。这与论证“上海是近代中国的钥匙”的说法一样,都是一种国家意义的论证。

此时,作为省内地域文学的开封叙述,也与主流的省内文学不同。即使是现当代题材的文学创作,立足于开封讲述国家大叙事依然是一个强大传统,尽管这些作品数量很少。当代较为知名的小说《攻克汴京》《血洒东京》和《八旗丽人》,作者追溯的大多是作为现代国家意义的开封城市历史,进而形成宏大的关于现代国家解放的元叙事。帝都的城市史与革命的城市史形成互文关系。亢君、魏世祥合著的小说《攻克汴京》出版于“文革”刚刚结束的1979年,讲述的是1948年解放军攻入开封的故事。小说当然很难避免“文革”色彩,人物皆呈“高大全”式,但重要的是,小说不时从国家意义上阐发解放开封的重要性。小说第三章《对棋》中解放军师长说:“就拿开封的情况来说……它现在是中原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历史上是六朝古都,文化名城……解放开封这一仗打好了,它就像一颗灿烂的信号,向全世界宣布:现阶段中国人民的革命力量,不但能在运动战中大量歼灭敌人,而且可以攻下敌人任何坚固设防的大城市……更重要的是就能使我党我军的政治影响在开封人民的心中生根开花,并扩大到全国……到那时,全国解放的日子也就不远了。”当开封解放,解放军入城的时候,一个被俘军官说:“共产党拿下的不只是一座开封古城,而是无价之宝。那就是——民心。”小说最后以入城的猛虎连登上巍峨雄伟的古龙亭作结束,更是夸张地强化了对于开封解放这一具体行为所赋予的国家叙事功能。尽管开封只是一个省会城市,但作为皇权象征的古龙亭,还是被赋予了延续了几千年的皇权意义。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人们对于开封稳固的城市知识。当然,解放军的进入,也表征着一个红色城市合法性的诞生。这是“帝都”意义的一个延伸。20世纪90年代初出版的小说《血洒东京》,以辛亥革命中的烈士张钟端为原型,讲叙辛亥革命前后河南革命党人的活动。小说以倒叙的方式开篇,以张钟端的活动作为主要的叙述线索,事件方面则包括了河南贡院闹考、河南武备学堂抗暴、孙中山日本东京会盟、创办革命刊物《河南》、武昌起义以及开封军民起义等。小说中的开封起义显然被赋予了过强的国家意义。小说中张文治曾引述袁世凯的话说:“无论哪里造反,惟独河南人不能造反。”这可能是作者的想法,无非是从反面说出来罢了。而革命党人显然也把开封起义作为阻挡袁世凯军南下的屏障,因为“河南地处中原,是南北交通中枢”。张钟端回到开封发动起义,尽管没有成功,却如文中章节题目所言,“报春晓唤醒国民,秦拢军兴师东征”,并与南京城孙文的就职相联系,成为一种主流性的国家叙事。

20世纪90年代,乔英豪发表小说《八旗丽人》,讲述从晚清到1928年开封“满城”里八旗子弟的故事。所谓“满城”,就是开封城中“满族八旗子弟的聚居地——里城”。开封的“里城”是康熙五十七年河南巡抚杨宗义奏请康熙帝为驻防的八旗兵营建的。“里城”在开封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社区,其中的旗人在政治、经济、生活等各个方面都享有独立的特权,也形成了某种生活方式。《八旗丽人》具有当代长篇历史小说典型化的写作模式,以晚清到1928年开封城守尉金善清一家三代人的经历,连缀起八旗子弟从清朝末年、辛亥革命到在中共的带领下走上革命道路的过程。并且,在小说最后一个回目,还为觉醒的八旗子弟的未来留下了一个光明的尾巴。一般而言,乔英豪也长于国家大叙事,如中篇小说《韩复榘之死》《慈禧太后在开封》等长篇小说。但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将这部小说定义为“严肃文学的思考,通俗文学的可读性,历史的风情画”的融合,这一说法饶有意味。作者的本意在于追求城市代表的国家宏大历史,以八旗子弟的腐朽、革命党人的软弱映衬共产党人的活动。但既然要表现旗人的腐朽,必然要涉及旗人生活。在对八旗子弟的日常生活描述中,不可避免地包含了大量关于开封地方性的风俗,这就开始了另一种城市的叙述方式。首先,开封的“里城”本身就是一种城市特色。而通过“里城”中人物的活动,穿插描述了娱乐、饮食、相亲、人际交往、风光、习尚等,同时还包括了对于长白山满洲人特殊生活方式的呈现,具有了某种地方日常性文本的意味。当然,以当时的创作思想,作者还是将其作为对开封城市进行宏大革命叙述的附属部分。尽管如此,却接触到了关注市井日常生活的写作传统。

20世纪90年代以后,以王少华为代表,文学的开封叙述出现了一个新现象,即不再重复开封城市的帝都想象,也不再追求城市现代叙述的宏大历史,而是在日常风土人情的描述中探求城市的市井底色。因而,文学中的开封叙述形成了一种新的品格,而且可以看做一个自觉的行为。通常,我们称之为“汴味小说”。对于“汴味小说”,我们很难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就像“京味小说”一样,只能寻找能代表“汴味儿”的某些特征,如突出大叙事的思维、没落的废都地位、封闭的乡土氛围与雅俗相融的城市性格等。

其实,王少华早年的写作就有着大叙事的痕迹。他先有长篇纪实文学《惊天大刺杀》,还有与他人合作的小说《儒皇徽宗》等,其作品耸人的名称就表明了一种大叙事的企图。他的《百年祥符》《宣和画院》《汴京镖局》《皇家老店》《旱天雷》等篇,收入《百年祥符》作品集。话剧《宣和画院》的编剧兼导演李利宏曾评价他的作品,说其中有着“扑面而来的时代气息,那平实得近乎开封日常白话的叙述,那浓郁的市井风俗的描绘,那丰厚的历史人文的现代钩沉,那地道的仗义、爽狭、莽真的大梁人格的塑造”。王少华的创作来自于生活于开封的市井经验。比如,王少华近期由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长篇小说《寺门》,就与他每天去寺门吃早饭这一雷打不动的习惯有关。小说充溢着汤铺、老街和开封俚语等市井形态。王少华“汴味小说”中的人物基本都是手艺人。比如《旱天雷》里开封地区的盘鼓技艺以及一群打鼓的艺人,《皇家老店》里开封“皇家”的包子铺“一春楼”,《百年祥符》里一群表演开封地方戏种“祥符调”的戏剧演员等。《百年祥符》描写祥符调的种种沉浮,包括组班、拍戏、接活到戏剧演出等,又在他们的如戏般人生的过程中穿插了对于他们人性现实状况的描写。《宣和画院》以老书法艺人李子信、萧桂云的遭际,表达现代社会中商业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压迫,以及老艺人们对传统书法艺术的守护。李利宏曾将《宣和画院》的主题概括为:“新时代社会变迁中古城开封的文化坚守;新时期经济大潮中废都围城的精神救赎和新时局大宋遗风中世俗市井的灵魂守望。”《汴京镖局》以一群浪迹坊间的“混家”为题,进入了城市的边缘地带,但又带有更深层的本地特征。这一群人涵盖了三教九流。他们和传统文化中的墨、侠精神相通,但打抱不平却很难说得上真的是行侠仗义。这里,作者没有将他们作为墨侠精神的化身,而是另一种东西——面子什么时候都比性命重要。

在王少华的作品中,空间设置大多具有日常性和世俗性质。《百年祥符》中场景以徐府街为主,包括了山陕甘会馆与设置于此的剧团排练厅等。当然,徐府街建于明初,也曾经有着王侯的历史,但其后一直是市井商业的中心。小说里的“老喷壶”说徐府街是“明代开国元勋徐达的后裔奉敕修建的府第,所以叫徐府街”,然后又加上一句“喷的准不准不知,这也是俺爹听俺爷喷的”。这里,对于开封历史的叙述不再溯源到宋朝,也没有延续所谓的“东京故事”,并且“老喷壶”最后一句“准不准不知”,还表明了城市历史的“野闻”性质。

小说《皇家老店》更有解构的意味。从题目看起来,小说带有帝都书写的色彩,但是这里的“皇家”并非与帝王之家有关,而是因为店主人姓皇。原本,皇家祖上留下来的老字号包子铺是“一春楼”,只不过“一春楼”被“皇家”包子铺的一个外姓徒弟刘少亭掌控,所以皇姓一家只好另开包子铺“皇家老店”。《宣和画院》的作品名称使人想起宋徽宗,故事却与帝都的历史无关。李子信的宣和画院虽开在御街上,但是作品却无意细述御街与帝都有关的历史。而且,在李子信和好友萧桂云的对话中,“御街”似乎反是一个不祥之地:“御街那地儿,邪气儿,五百来米长的地段,卖服装的,开饭店的,卖日杂百货的,开珠宝首饰行的,没一家生意中,都不死不活在苟延残喘。”不知作者要解构的是曾经作为帝都的开封,还是当下的城市。很明显,王少华的创作尽量不去触及开封的帝都历史、相关的空间和地名,或者是浮夸的时代主题。即使偶尔涉及,也显示出一种解构意识。

当然,开封曾经作为北宋时期的国都,这是人们特别是本地人无法绕开的集体记忆,帝都叙述或者还会时时出现。关于文学开封的国家性和地方性两种叙述传统,或许仍将相互伴随。但毕竟,王少华等人对于开封市井、世俗化生活的写作,承续了开封城市叙述的地方性传统。应该说,“汴味小说”的创作,是对当下开封城市的经验性把握,也保留了一点点可贵的地方性传统。如果在激进的现代化进程中,开封连一点点市井文化也都消失了,再要找寻城市,就如同帝都叙事一样,都只能是概念性的了。

展开阅读全文

关于记忆的名言警句

全文共 843 字

+ 加入清单

记忆是我们对美好生活的保存;记忆是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记忆是我们生命中绽放的花朵。下面,就由yuwenmi小编给大家分享关于记忆的名言警句,希望各位同学喜欢!

1.回忆是一首最伟大的诗,但当触及到结了痂的创口时,它却是剧烈的痛苦。——(俄)冈察洛夫

2.随着年月的流逝,任何人都得背上越来越重的记忆的负担。——(阿根廷)博尔赫斯

3.人具有遗忘的能力是件坏事,但也许还是件好事。如果一个人什么也不会忘却,那么在记忆的重压下,他怎么活下去呢!——(苏联)阿·巴巴耶娃

4.我们依恋着我们所忍受过的,我们不舍得抛弃我们曾经付出过巨大代价的。——(法)乔治·桑

5.生活除了梦幻之外,也充满了现实。一个人不能靠回忆过活。——(美)欧·亨利

6.生活不能永远停留在这样的痛苦中,不能总是沉浸在这些残缺的、苍白的回忆里。——(德)亨利希·曼

7.过去的事让它过去吧,时间会把你心头那份深深的创伤治愈的。——(英)成尔基·柯林斯

8.感慨归感慨,而回忆总是那么迷人。甚至过去那些倒霉事,原来惹得我十分恼恨的,在回忆中也会变得不那么可恨,反倒成为一段动人的经历。——(俄)陀思妥耶夫斯基

9.记忆是知识的唯一管库人。——(英)菲·锡德尼

10.每个人的记忆都是自己的私人文学。——(英)赫克斯科

11.让我们不要用过去的哀思拖累我们的记忆。——(英)莎士比亚

12.有一种健忘是高贵的,就是不记旧恶。——(英)赛蒙兹

13.记忆中记得最牢的事情,就是一心要忘却的事情。——(法)蒙台涅尼

14.只回忆过去是差劲的记忆。——(英)卡罗尔

15.记忆力并不是智慧;但没有记忆力还成什么智慧呢?——(德)哈柏

16.锻炼记忆力的良好方法是锻炼自己的注意力。——(英)爱德华兹

17.记忆差的好处是对一些美好的事物,仿佛初次遇见一样,可以享受多次。——(德)尼采

18.几乎没有人会记得他所丝毫不感兴趣的事情。——(加拿大)走克詹纳

19.以愉快的心情学得的,会永远记着。——(美)马什

20.忘记了它而微笑,远胜于记住它而愁苦。——(智利)罗西塔

展开阅读全文

难忘的记忆

全文共 830 字

+ 加入清单

五彩斑斓的童年,欢歌笑语的校园,酸甜苦辣的生活。总有那么一些学习上,生活中,校园里的伙伴,朋友,同学陪伴着你一起成长。让你体验生活的快乐,教你学会学习的方法,和你分享心酸快乐。在我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伙伴,朋友和同学,戴天宇就是其中的一个。

在我们的班级里,有一个聪明的小天王!他的个子不高,但长得很敦实,他的胳膊和腿真像成熟的玉米棒。长得圆圆的,红扑扑的脸蛋是圆圆的,巧的是他那双乌黑发亮的眼睛也是圆圆的。我最喜欢他笑了,笑起来,两只小酒窝就会露出来,显得很可爱,他一笑那乌黑发亮的眼睛就变成两个弯弯的月牙了。他那红红的小嘴最爱说笑话,说起话来,那弯弯的月牙又出现了。当他思考题目的时候,脸就会一下子变得通红,眼里闪烁着智慧的光。他便是我们班的小小班主任助理。

小小班主任助理可忙了,上课了,就要把大屏幕拉下来,下课了,就要把它升上去。有时候他忙了,就把这个忘了,上英语课时,我们还要录影机。王老师要用了,他也会把这件事忘了,录影机坏了,也是说了好长时间才去换,你看我们的小助理是不是很忙啊!

严启,江健就是他的死对头。跟他做同桌的时候,有时候,他就会把笔袋全塞我课桌里。一支都不借给他们,也觉得他特别烦,也特别的小气。有时候他也特别的坏,那次,我买了一支很可爱的笔,他见了,就会拿来,东看看西看看,觉得好玩,就拿在手上,不放手……让他还,就说:借玩一会嘛,又不会把你的笔吃了。你看,他是不是很坏,可又觉得他十分的幼稚。

他也特别会帮助别人,每当朋友有需要的时候,他总会伸出援助的手,去帮助他人。同学来问他题目,他也会毫不犹豫的去给他讲解。会宽容他人,有人做错事了,他也会及时帮他纠正出来。但他也不是什么事都做得很完美,有时候也会出一点小小的差错呢!

朋友,同学是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多少笑声都是同学唤起的,多少眼泪都是同学揩干的。同学的港湾温情脉脉,同学的清风灌满征帆。朋友就是悲伤时可以倾诉的对象;朋友就是希望分享快乐的同伴;朋友就是自己永远也不想摆脱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我和姥姥的童年记忆作文

全文共 809 字

+ 加入清单

童年的时光像一首歌,姥姥。扑一扑相册上的灰尘,我找寻着那一抹迷失许久的亲情——那一段,属于我们的时光。

“你再给她吃一口嘛,吃一口。”儿时最大的幸福,便是能吃到姥姥煮的小米粥。碗中黄亮亮的小米,每一粒都尽情地舒展,变得极大,极大;就着姥姥从集市上买来的肉松,便是我儿时的一大享受。妈妈来的那几天,总是不让我吃太多。“然然想吃嘛,你干嘛不让她吃啊!有你这么当妈的吗?”姥姥跟妈妈拌嘴,使眼色让我又去挖了一大勺肉松。她还不时给我开小灶:“然然,来,这包酸奶你拿着。刚从冰箱里拿出来,凉着呢,别让你哥看见了啊,姥姥可就只有这一包了。”那语气,几分宠溺,几分得意,活生生和我一样,像个不老实的小孩。现在想想,我都还能笑出声来。

闲暇时光,姥姥总是陪我在院内玩耍。她蹬着一辆“吱吱呀呀”的破三轮车,让我坐在后座上,绕着小院一圈一圈地骑。我时常看着地上的砖瓦,小心翼翼地用脚去碰,又生怕一用力拗着了脚窝。有时抬头看看天,阳光早已被高大茂密的枣树剪得斑驳。“姥姥,天为什么是蓝的?”“在很久以前,它就是蓝的啦!”看着黄子跟小白那两只小猫,我又问:“姥姥,黄子为什么越来越胖啦?”“因为它总把小白的那份也吃掉啦。”那时的阳光,那么暖,那么暖,把姥姥的皮肤晒成了小麦色。她笑起来的时候,会露出那颗镶上去的牙。那时的时光,回荡成一支悠扬的歌,夹杂着我们祖孙俩的欢声笑语……

我还清晰地记得,夏夜里,姥姥拿一把大蒲扇,在“月儿明,风儿静”的童谣里哄我入眠;闲暇时,她抱着我念叨:“来外婆家叮了那么多的蚊子包,都晒黑了”;抑或一时兴起,她用方言给我讲故事,虽然听不太懂,我却总是饶有兴致地听下去;哪怕是顽皮的我踩坏了她种的菜,她也只是轻勾一下我的鼻子。还有,她在夕阳下陪我捉蜻蜓;用大剪子剪下一颗颗青枣,来满足我渴望的眼神……

我们的时光,即使埋藏在记忆深处,也会发出阵阵暗香。亲爱的姥姥,你一定也不会忘记我们在一起的时光吧?

[我和姥姥的童年记忆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我童年的记忆作文550字

全文共 684 字

+ 加入清单

“叮铃铃,叮铃铃……!”下课铃响了。我,闫春明,曾子诚又要开始PK枪战了。我们三个整天痴迷于枪战PK,玩了之后真是乐不思蜀,所以呀,一下课,闫春明和曾子诚就连跑带滚地跑向了楼梯口——也就是我们的见面口。下面的故事非常精彩,请听我慢慢来告诉你吧!

我手持AK47,像过封锁线一样悄悄前进。到了封锁线,我站起来手拿防爆盾,我心想:哈哈,看你怎么打我!不过游戏有一个“骚扰者”,那就是肖昊圻,不过我自有办法抵抗。我占领的是楼梯口,就在我忙着抵抗对面的曾子诚时,我发现闫春明正逼近我。我感到大事不好,像泥鳅一样地悄悄地跑了。我在一个拐弯的地方静候“猎物”,果然,闫春明来了,我因为知道和他远战才行,便躲在了一个柱子后,闫春明走过来,脸上带着好奇的神情。我推测他应该在想:“陶然在哪儿呢?”我抓准时机,扔了个高炮手X,啊!他被击中了!可是他没有丝毫退缩的念头,依然与我顽强地对抗。“砰!砰!……”经过了几轮激烈的战斗,闫春明退了!啊,我感到了无比的自豪,我打败了闫春明!确认没动静后,我转了弯。之后的一切令我差点笑掉大牙。原来,曾子诚和闫春明正在决斗,曾子诚不小心踩到水滑到了。“啊呀,啊呀,好疼!”曾子诚大叫起来,我急忙跑过去,强忍着笑,赶忙把他扶起来。我想这个曾子诚又摔跤了吧,真是屡教不改。不过看起来伤的很重,不然怎么会呲牙裂嘴,不能走路呢?“闫,把我抬到担架上去,我需要治疗!”曾子诚艰难地说,好像全身疼痛双腿无力似的。我们把他抬回了教室,

晚上,我再一遍回忆了这个搞笑的故事,不由得捧腹大笑。第二天早上起来,我才感觉到,这件事不仅好笑,还教育了我们走路要小心,做事也一样。

展开阅读全文

暴雨记忆

全文共 379 字

+ 加入清单

7月18日,我市进入三伏天之后迎来了第一场暴雨

这天,我正准备去上古筝课,爸爸却说:“不要去了,你在家看雨吧!”耶!我急忙趴到窗前,准备看雨。

大雨说来就来了,天边出现了一道长龙似的闪电,“哗”的一声,大雨就铺天盖地从天空中倾泻下来,雨点连在一起像一张网,挂在我眼前。

远处,风雨无情地席卷着大地,只见大雨一会儿向东,一会儿飘向西,一会儿又形成一个大大的漩涡,壮观极了。

近处,大滴大滴闪亮的雨珠子从天空中密密麻麻地洒下来,房顶上和地面上顿时腾起一层如烟如云的水雾。雨点越来越密,遮掩了我的视线,那些喊叫着奔跑着找地方避雨的人群,只能看到他们的身影,无法看清他们的面容。

放眼望去,整个天地都像是开着一场演唱会,花草植物们谱写傲然挺立的华丽乐章。雨滴仿佛要为他们伴奏似的,渐渐地慢了下来,淅淅沥沥的。

雨停了下来,天边露出了一道彩虹。我笑了起来:阳光总在风雨后,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留在记忆深处阴影留在我的记忆深处

全文共 574 字

+ 加入清单

那是一个星期六,我天真得背着书,向家走去,一阵阵凄凉的哭声直钻进我的耳朵,我好奇地走向发出声音的地方,不懂的我才知道——那一位头发花白,慈祥而孤独的老人去世了。

面对这样大的打击,我有些不知所措,年幼无知的我不知是用伤心体现,还是用悲哀表达,只知道呆呆地望着蔚蓝的天空,无所事事。听到了谈话声,我悄悄地靠了过去,仔细的上下打量了那两位陌生人,当我看见他们那枚翠绿的胸针时,我震住了,“殡仪馆”这三个冷冰冰的大字深深的印在我的心中,像一个烙印抹不去,擦不掉。

我们披着麻戴着孝为老人送行去了。一路上,我磕磕拌拌,一直心不在焉,脑海中一直浮现着老人的音容笑貌,穿着白衣、戴着白色的三角帽,系着白色纱布这个样子傻极了,可我觉得不再乎,自己这身打扮,别人看了也许会哈哈大笑,可我不会,因为我知道,在这时候是不应该嘻皮笑脸的,要的是庄重、严肃。

一辆车开了过来,两个人迎了过去,担架扛了起来。这时,我多么希望,老人能够多活一秒,哪怕是一秒也行啊。那位慈祥的老人走了,那一声声温柔的叫声没了,那一滴滴眼泪不再躲,争先恐后的“奔”出眼眶。人们不再拘束自己的情感,尽情的抒发自己的悲痛,我被一阵阵哭声引入了黑暗的无底洞中。

阴影留在我的记忆深处,将无法“扫”的一尘不染,而是完完整整的将每一画面复制在我的大脑中。这一阴影世界,没有一丝光亮,永远没有钥匙将我个阴影大锁打开。

展开阅读全文

童年记忆里的糗事

全文共 368 字

+ 加入清单

童年里,就像书柜里的书。有的令人难忘,有的令人感动,有的令人捧腹大笑……今天,我就拿出一本令人高兴的漫画书,和大家一起分享。

记得那一天,爸爸妈妈出去逛街,我一个人在家里闲着发慌,便一个出去喊小呜呜一起来玩。我们把家里搞得一团糟。我们还把灯关掉,在窗帘后放一个忽明忽暗的台灯作闪电来讲鬼故事呢!正烘托了那气氛……

突然,妈妈打电话说他们已经在回家的路上了,我们赶紧把房间收拾好了,准备陷阱。我叫小伙伴们准备好玻璃球,他们一回家,就打。然后,我准备了放了辣椒粉的水,放了番茄汁的方便面,现在是“万事俱备,只欠爸妈。”

爸妈回来之后,我装作孝顺,去安抚爸妈了,故意声东击西,跟伙伴打着哈哈,然后拿出水来,爸妈一喝,嘴里火辣辣的,又赶紧拿出方便面,他们一吃,又十分酸,跑到垃圾桶旁吐了出来。

这件事,可真令爸妈哭笑不得,可我想起来似乎还觉得有趣呢……

展开阅读全文

小学生作文:记忆中的朋友

全文共 625 字

+ 加入清单

亲爱的许浛:你好!首先,做个自我介绍。我呢叫周凡楚,家乡在遂宁市,现在在高升实验小学就读。我呢,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孩子,特点呢,就是爱笑,笑起来脸上就会若隐若现地出现两个小酒窝。我爱看书,书中的每一个文字都像会说话似的。我也喜欢写作,一支笔,唰唰地挥写出我最真实的心灵。我最爱的那就是交朋友了,我的身边有许多的朋友,希望你成为其中一个哦!我住在遂宁,她虽然小,但我却深深爱着她。一草一木都蕴含着我的情感。这里有观音湖,观音湖看上去很静,可它却在缓缓地流淌着;还有中央商务区,中央商务区中样样都有,你想要什么,那么就有什么,在河东还有湿地公园呢,那儿有树,有草坪,有湖泊,美不胜收。欢迎你到我的家乡做客,如果你来了,我就带你参观完遂宁所有的景点,尝遍所有美食。你的家乡又有怎样迷人的风光呢?给我介绍一下,让我大开眼界。你又是一个怎样的女孩子呢?你是否也与我一样有着一双大眼睛呢?听我以前的同学——范家豪说,你是一个成绩不错的女孩子,也有点儿像我,十分活泼开朗。还了解到呀,你有一个平凡而伟大的梦想——好好读书,将来考上大学,挣了钱之后就好好地孝敬父母。是呀,这何尝不是每一个做儿女应当做的呢,也就是有了这,我就想和你交朋友了。你或许会奇怪,为什么我俩又不认识就要交朋友呢?我呀就是这样一个热情的人。你愿意和我交朋友吗?如果咱俩交上了朋友,一起在外面玩耍,是多么美好的事呀!最后请你一定要给我回信,一定!祝你:天天开心!你的朋友:周凡楚2012年3月1日

展开阅读全文

那年的记忆是童话作文800字

全文共 743 字

+ 加入清单

三月的春风徐徐地吹着,她轻轻地抚摸着我充满青春气息的脸庞,她轻轻地摇晃着树枝,发出“沙沙”得音律,她把我带到了一个美丽的世界---我儿时的世界……

听,远处传来一阵阵银铃般的歌声,循着声音望去,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手中不停地挥舞着红红绿绿的小花儿在尽情的歌唱,不时地站起来跳几步,因为在她眼里这就是最美的舞步。我有一个梦想,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名能歌善舞的明星——这就是我儿时最初的梦想。

稍大些,我喜欢坐在河边的草地上,拿着心爱的画笔,描绘着“被风吹过的春天”。我会盯着岸堤上水蛇般身材的杨柳枝在阳光的呵护下,微风的煽动下,深情款款地舞蹈;我会用自己爱观察的眼睛瞪着在水中休息的小鱼儿,直到它难为情地逃走了,我才会收回我看的出神的眼睛,继续去寻找失踪的小鱼。

渐渐地,我开始如窗外的油菜花那样疯狂地成长。然而油菜花会乖乖地站在那儿等待夕阳的问候,而我却按捺不住了,我会像脱了缰的马儿不愿回家,不愿回到没有自由的笼子里。直到听到家人绵长的叫唤声,我才不情愿地回到家中,玩累了的我会一觉睡到大天亮。

记忆中,我一直到中考失利时才真正长大。那一次的打击真的是痛彻心扉,家人那的恨铁不成钢的心情,让我感到自己的幼稚。当报考学校时,我的迷茫家人看在眼里,鼓励我说“是块金子总会发光的”。

“当当当……”挂钟敲响了,我的记忆也随之被拉回到了现实中。回想起已逝去的十九年当真是虚度的,其实不然,发现在这些年里我收获了许多,学到了许多。回首往事,感觉那好像是一段段生动的童话故事。

记忆,是人们心灵中重要和可贵的芯片,记忆能使我们回首往事;也能使我们重现以前所错过的东西,警示我们下不为例;还能使我们品味曾经获得的乐趣和欢乐,感受曾经的懊悔与愤怒。记忆像是格林兄弟赠送给每一个人的礼物———一段耐人回味的童话。

展开阅读全文

留在心中的记忆作文800字

全文共 837 字

+ 加入清单

初二的一个星期五,放学后,唯一和我同村的一个人没有回家,我只好独自一人打车回家。汽车在马路上平平稳稳地行驶着,我的心扑通扑通地跳着。这么冷的天,我独自一人坐在陌生的出租车里,连呼吸都不敢用力。如果我是城里人,何必遭这份罪呀!

司机是一个满脸胡子的男人,声音很粗,这更增加了我的恐惧感。从上车到现在,我们俩一直保持沉默,他终于开口了。他像查户口似地询问道:“小姑娘多大了?上几年级?在哪里上学?”我吞吞吐吐地说:“十五岁,初二了,学校我不知道,因为我是转学来的。”我故意不告诉他我的真实情况,是担心他会在我以后去上学时对我图谋不轨。他打量了我一下,笑了笑。又问:“是不是第一次自己坐车呀?”“嗯,不,不是……”我急忙纠正道。因为说谎,我的脸红红的,如果不是因为天黑光线暗,恐怕早被他发现了。他又拉起话题说:“我也有一个十五岁的女儿,也上初二,一周回一次家,都是自己坐车。开始她也很害怕,后来慢慢习惯了就不那么害怕了。”我只是默默地听着。他见我没反应,又说:“上初二了,有压力了吧,是不是学物理有点困难?”“还可以。”“每次我女儿回家,都跟我抱怨,说物理太难。”我听到他老是谈论女儿,我觉得他一定是一位和蔼可亲的父亲。渐渐地,我降低了戒备心,心也慢慢地平静下来,于是和他聊了起来。

不知不觉间,车已经到了村口,两块方形水泥柱挡住了马路。车子进不去,于是我决定自己独立走完这一小段路。可刚打开车门,我便后悔了,脚迟迟伸不下车。他似乎发觉了我的心思,大概又怕伤害我的自尊心吧,说:“别怕,我在这看着你,而且今晚的月亮十分皎洁。”开始,我走几步便一回头,看见胡子叔叔在月光下看着我笑,这样几次,我胆子变得大了。我抬头一看,今晚的月亮真大真圆,好像是特意为我挂的一盏明灯,把这个世界都照得十分明亮,借着月色和胡子叔叔和蔼的目光,从未走过夜路的我顺利地到了家。我对着路口示意了一下,便听到车启动的声音,后来车灯由亮到暗,直到消失不见。

那位胡子叔叔,那个月色下发生的故事,时至今日我仍历历在目。

展开阅读全文

留在记忆中的年作文800字

全文共 870 字

+ 加入清单

小时候最盼望的就是过年,对于我们这些小孩子来说,过年就是疯跑疯玩、胡吃海喝的放纵,穿新衣、放鞭炮、吃美食、压岁钱……一切都充满了期待。

真正感觉到年味应该是进入腊月二十以后,大人们会忙碌起来,每天做了一样又一样————打扫房屋,蒸馒头,叠元宝,剪花纸,割肉买菜……我和妹妹常常跟在妈妈身边,好奇的看着一张张五颜六色的彩纸在妈妈手里就像变戏法似的,变出来图案不一的花纸。于是也偷偷学着妈妈的样子,拿着剪刀左一剪,右一剪,剪出一个四不像,我们却也乐得哈哈大笑。贴对联,每年都是我和哥哥的任务,记得有一年除夕,天下着大雪,那叫一个冷,哥哥刚把浆糊糊在墙上,还没等我拿着对联比划好,那浆子就结冰了。我们只好又重新刷浆糊,手冻得的哆哆嗦嗦的赶紧给对联摁上去。家里大大小小的门都得贴上花纸,每个神位跟前都要重新贴上神像,这一圈下来,我们的手就冻成了胡萝卜,然后你挤我我挤你围着火炉子,谁也不肯离去了。最最兴奋的还要数三十的晚上了,在一阵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我和妹妹早早的洗漱干净,换上新买的衣服,坐在电视机跟前等着看春晚。这个习惯一直延续了十几年,至今我依然会准时的守在电视前看春晚,却早已没有当年的兴奋。除夕的夜晚,我每年都要对着被焰火照亮的夜空许愿,为家人为自己祈祷,而现在我却把对家人对朋友的祝福深深地藏在了心底。大年初一开始就成了我和小伙伴们疯玩聚会的日子,我们会徒步到几公里外的邻村找同学,一起吃饭,一起谈天说地,谈理想,聊未来,记忆中还回荡着我们爽朗的笑声,而今的我们身边没有了朋友的陪伴,甚至与好友的联系也越来越少,更多的时间我们会陪在家人孩子身边,静静的感受亲情。看着镜中的自己容颜已逝,青春不再,就像歌里唱到的: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是啊,时间就这么过去了,一年又一年,我们这代人早已站在了青春的尾巴上,进入而立之年,没有了当年的年少轻狂,多了一份成熟和责任。

现在的人们,拥有的越来越多,失去的也很多。就像过年,再也没有小时候的乐趣,年味越来越淡,快乐越来越少。真想回到过去,真想留住时间,让我在好好感受往昔的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军训记忆作文600字

全文共 615 字

+ 加入清单

天上的太阳烘烤着大地,蝉在树上不耐烦地叫着,空中是不是吹来一阵阵清凉的微风,就像沙漠中一口甘甜的水,就是在这样的天气中,校园里,操场上,我们顶着火辣辣的太阳,在校园里进行了军训

“先站十分钟军姿。”教官对我们说。“啊!10分钟!”同学们大惊失色,发出悲哀的叫声。于是,我们只好顶着太阳,伴着蝉鸣,站在操场上。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汗水也一点一点的爬上了我的脸颊,又顺着我的脸颊流到我的背上,感觉痒丝丝的,我有些坚持不住了,想趁教官不注意,偷偷的擦把汗,可又想起教官严厉的眼神,便不敢再想了。我努力不去想痒的地方,目不转睛的盯着前方,我今天才发现十分钟是那么漫长。终于十分钟过去了,我早已汗流浃背。

曾经我看到整齐、威武的军队,振奋人心的踏步声让我激动不已。可是谁知军人他们是如此地辛苦,要挺着火辣辣的骄阳在训练。接着,进入了接下来的训练,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练着一个又一个单调而又乏味的动作。时间一天又一天的过去了,终于,我们战胜了骄阳,战胜了疲劳,战胜了单调。我自豪极了,在汗水中,我们渐显成熟,在军训中,我们变得坚强,我们成长着!

“稍息、立正、向右转、齐步走……”这些声音依然回荡在我的耳边,军训的一天天疲劳早已铭记在心。

生活中不就要像军训一样吗?遇到困难,要迎难而上,永不退缩。其实在人生中,也应该不怕困难,不怕挫折,战胜一个个困难,跨过一块块石头,爬上一座座山峰,让自己的人生更加精彩,更加完整,有一个可以领着你上前的梦想!

展开阅读全文

童年记忆作文400字

全文共 478 字

+ 加入清单

秋天到处都是成熟的蔬菜,充满瓜果的气息。到田里,一片金色的海洋,一阵微风吹过时,便涌起阵阵金色的海浪。果园里果树上结满了果子,看着就让人流口水,看着满园的果子,我想到了一件事。

那年秋天我在果园里玩儿,看见葡萄藤上结了一大串葡萄,我就把它摘了下来,还没洗就已经在吃了。啊,这葡萄的味道可真美味啊!又酸又甜,吃了一个就停不下来,很快一大串的葡萄就被我吃完了。我回味着葡萄的味道,突然想到一件往事。

有一次,我把葡萄籽儿给吃了下去,它会不会在我的肚子里发芽呢?我想起我在春天时把苹果者种在地里,现在都已经长成一棵小树了呢。我十分害怕,但又不敢告诉大人,就赶紧跑到厕所里看能不能把它排出来。过了一会儿,我感觉已经好了,就又高高兴兴的跑出去继续吃水果了。这次我吃的可小心了,生怕又把籽给吃到肚子里面。就十分小心地小口小口吃,爸爸妈妈都笑我是个小淑女。

每当我想到这件事,我就想笑,我坐在一棵果树下摘了一个苹果,边吃边笑,就是因为这件事害得我很长时间没有安心的吃水果,因为害怕再次把籽吃进肚子里,自从这件事后,我吃了一些有籽的水果都十分小心,总是先将籽挖出来才能安心的吃。

展开阅读全文

记忆深入的那个人

全文共 317 字

+ 加入清单

金艺娜

记忆深处有这么一个人。虽然不知道那位阿姨的名字,但我忘不了阿姨那双善良的眼睛。

周末,舞蹈队训练结束后,我在校门口等妈妈来接我。但同学们都走了,妈妈还没来。我独自站在校门口,感到害怕起来。这时,有个陌生的爷爷叫我过去。我装作没看见,转身要回校门内。可是学校大门早已自动锁上了。我哆嗦着手,紧紧抓住学校大门。感觉爷爷马上就会跑过来抓我。突然,身后有人拍我胳膊,我吓得大喊一声。转身一看,是一位阿姨。她问我:“认识这个爷爷吗?”我使劲摇头。那位阿姨跟她丈夫说,要等到我妈妈来接我。那个爷爷发现阿姨一家人都不走了,就自己偷偷摸摸地离开了。正好这时,妈妈也匆忙赶来。

得到陌生人的帮助,让我永远难忘。从此我也要学会帮助其他人,要乐于助人。

展开阅读全文

童年记忆初二作文

全文共 633 字

+ 加入清单

在雨露的滋养与阳光的照耀下,种子破土而出,树木绿树成荫,成为了大自然的一幅幅装扮,时光的流逝悄然无声的进行着,我们也在悄然无声的时间中长大,回头望去,自己所经历的种。种,早已成为了自己的回忆。

听着那些美好的童话,嬉戏在那些浅草中,每天的无忧无虑。明白自己再也回不去那时美好的岁月时,留下的只有淡淡的感叹和一抹抹伤感。

曾因抓鱼而忘记回家时间,回家被父母打的岁月。打球时,曾因不小心打破了邻居家的玻璃,怕被邻居家的阿姨打,就跑到了山里,家里的人为了找我,几乎是寻遍了整个大山,而在一个树与树之间交叉的地方找到已经熟睡的我,一幅幅画面浮现在眼前,带着那些喜怒哀乐,渐渐地,消失在我的眼前,我想伸手去抓住它,却一溜烟,消失的所剩无几。

时光匆匆逝去,我忘记了那些美好的东西,在茫茫人海中,生活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直到那天,脚步走着走着,走到了童年

曾经一米高的树苗,现如今,遮天蔽日。曾经清澈的河水,现如今已不再清澈。曾经的那一座座小房,现如今已经成为高楼大厦。曾经那些童年的玩伴,现如今已经各奔东西。曾经的一切,早已变得陌生,随着时光一起逝去,我也在成长中,变得不再那么无忧无虑了。现在好好想想,自己都改变了,更何况那些事物呢?

我现在准备启程了,去看看那些自己的童年,去追逐着那些曾经的美好。踏过青春的草地,跨过高大的树木,走过湍急的溪流,去寻找自己记忆中的童年,却发现了时光的匆忙,再也找不回!在阳光下,我默默地离开了,阳光照耀着我离去的背影,却淡淡的一股伤感袭来……

展开阅读全文

珍藏的记忆作文

全文共 492 字

+ 加入清单

在无数个夜晚中,我抱着枕头回忆起我们的往事,不禁放声大哭了起来。

——题记

是时候,该和大家说声再见了吧。初中的三年感情,或多或少,总有些愉快和难过的事。那些记忆深深地烙在了我们的心里面,怎样也铲不掉。

那天,天色很黑,你看不见我的眼泪。因为我装作无所谓的样貌,笑得很狼狈。我们彼此之间的山盟海誓,是否会实现呢?这大概也是说说罢了。

三年前我们互不相识、素未谋面;三年后,我们勾肩搭背地一齐称兄道弟。而此刻,我们也就要离开这个我们所相识的地方了。往时的片段不断地在我的脑海中浮现。顿时,我的眼眶里充满了泪水,但我强忍着,不让眼泪掉下来。我的啜泣声越来越大,我不想让你们看到,便飞快地跑去厕所洗了把脸。在镜子中,我看到了自我,那通红的双眼,好像刚被人教训过似的。

我不能哭!!我明白大家都在内心深处挣扎着。如果我一哭,必定会有人跟着我哭起来的;到最终,可能致使全班同学都哭了。

初中生活使我感知最大的可是是那友谊。总有人在你悲痛的时候关心你,给予你帮忙。朋友,就算不能拉你一把,也不会让你掉进坑里去!

不管结局是否完美,我也不让你们从我的世界里消失。我要把我们之间的记忆封藏起来,放在我的心底最深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