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记忆

记忆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记忆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记忆问题。

分享

浏览

2935

作文

7575

童年记忆:种菜

全文共 543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童年是天真的、美好的、快乐的,它给我的生活添加了很多乐趣,现在想来,当初做的一些事是多么傻、多么可笑!

记得有一次,我和弟弟乘车到乡下去看爷爷,正好那天爷爷要到蔬菜大棚去育苗,我和弟弟也吵着要去,爷爷被缠得没办法只好同意带我们去。进入大棚,感觉到里面的的温度比外面高,看到爷爷在熟练地播种育苗,我和弟弟也吵着要做,因为当时我们都很小,拿不动大铲子,爷爷就给我们准备了两把小铲子,让我们自己去种。我拿着小铲子在想“种什么呢?”,记得爷爷曾经给我讲过“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摸摸口袋,里面有一张纸巾,马上有了主意,就把纸巾种下去吧!这样妈妈就不用花钱买纸巾了。我立即动手,按照爷爷的样子,先拿铲子在地上划了一个长方形,再沿着线用铲子往土里挖,一铲一铲地,过了好久,我终于把坑挖好了,累得满头大汗,看到爷爷十分轻松、熟练地挖坑播种,又快又好,我感到自己真没用,很生气,用自己的右手打自己的左手,一边打一边骂“都怪你这没用的手,这么笨,让我累得满头大汗!”再看看坑,整整齐齐的,我又很高兴,我两手捧着纸巾,小心翼翼地把纸巾放入坑中,生怕放歪了,长出来的纸巾也会长歪。放好后,我用手把土推入坑里,把纸巾埋好,又用脚踩平,然后在上面浇了一壶水,等待纸巾发芽……

这就是我的童年,幼稚却快乐的童年!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专题作文

《开封:都市想象与文化记忆》

全文共 11347 字

+ 加入清单

摘要:从北宋到20世纪,文学中的开封城市叙述存在两个传统,即国家性的帝都叙述传统和地方性的市井叙述传统。两种传统和开封的城市地位相联系。一般情况下,城市兴盛时突显其地方性传统,而城市衰落时则重视其国家性想象,凸显帝都叙述传统。

笔者一直有一个看法,即文学中的城市,不仅仅是作家经验中的,相当程度上是被某种想象意义所赋予的。那么,一座城市为什么被赋予意义,被赋予什么样的意义,又是怎样被赋予意义的呢?通常,这种意义与人们对这座城市的集体性认知甚至是集体性的想象性认知有关。前者表现为一种共同的城市知识,而后者则可能是一种对现实中并不存在事物的诉求。不同的意义,通过对城市的不同叙述表现出来。

文学中的开封,肯定不完全来自于经验叙述。因为自宋以后一直到明清,开封作为帝都的故事一直在话本、戏剧和小说中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宋以后文学故事中的开封,一直是一个被赋予意义的城市。即使是赵宋时期文学对于开封的记述,许多也都带有追忆帝都的性质。事实上,自宋以后的文学出现开封故事之后,就表现为两个传统:一者是经验性的,多以地方性风俗讲述为主;一者以帝都的追念甚至是想象为主,表达对于帝都的集体性城市想象。对于后者来说,越到后来,越是呈现出理念性的诉求。

我们对于开封的城市知识,比较集中于帝都的概念上。按照史学家的看法,开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夏朝。据《古本竹书纪年辑证记载》:“帝宁(杼)居原,自原迁于老丘。”《春秋地名考》中说:“老丘,古地名,在今河南陈留城北。”也就是说,“老丘”已经是国都了,在今河南开封城市东边不远的近郊范围内。开封原来称为“启封”。公元前156年,汉景帝刘启继位,为避讳更名为“开封”。从公元前364年到公元1233年,开封曾经先后作为七个封建王朝的都城。隋时炀帝修筑汴河,得水利之利。唐玄宗时,李白、杜甫和高适在开封结伴游吹台,留下《梁园吟》《古大梁行》等名篇。杜甫有诗《遣怀》:“昔我游宋中,惟梁孝王都……忆与高李辈,论交入酒垆。两公壮藻思,得我色敷腴。气酣登吹台,怀古视平芜。”记述的就是三人登吹台的情景。韩愈也写过不少关于开封的散文,如《汴州东西水门记》《汴州嘉禾嘉瓜疏》等。前者记述了当时建筑汴州水门的故事,后者描述的是汴州周围的农业等。唐朝灭亡以后,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等五个朝代中有四个曾经在开封建都,开封的政治、经济、文化开始兴盛,自宋达到顶峰。但作为七朝古都,其实开封自北宋以后就趋于没落,而且基本上没有复兴。

文学中的开封城市形象始于宋朝。王国维在论述金院本时指出:“开封是宋之东都……故多演送汴京故事。”他认为,院本中人名、地名如“郓王、蔡奴,汴京之人也,金明池、陈桥,汴京之地也”。自宋以后,戏剧、小说等对开封的描写,也成为了一个持久不断的传统,形成了关于开封城市叙述的一个谱系,学者孙荪等人称之为“东京故事”。“东京故事”在各个历史时期主题是不一样的。在宋元话本里,开封从都城转变为一般性的城市,创作主题主要是以伤逝和怀旧为主。从明清时候起,关于开封的城市叙述出现了对东京的“虚化”描写。其实还有一类,就是具有较大影响的世情风俗的写实性作品,一直或明或暗地存在。对于开封城市不同的叙述方式,呈现出帝都叙述的国家文本和市井描写的地方性文本的区别。

首先,是宋元话本中对于开封的地方性风俗叙述。宋朝东京,无疑是开封城市历史上最繁华的时期。东京成为北宋的都城时人口在百万左右,到“北宋后期,东京城市的人口已有150万左右”,并且是重要的水陆交通要津和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由于城市地位的发展,开封城里大小店铺星罗棋布。公元980年,东京重要的街道景阳门大街出现了侵街现象。逐渐地,御街两边的御廊也允许“世人买卖于其间”。还有以“勾栏”为中心的“瓦子”,更是活脱脱的市井形态。话本开始大量生产就是在这一个时期。一般来说,说书人说话的底本叫话本,宋代话本的基础是口头文学,而流传下来的多是在南宋时期产生的说话底本,加上元代少数话本。现存的宋元话本大多数编印于明代,或多或少经过了明代人的修订。根据程毅中、胡士莹、谭正璧等诸先生的考订,综合来说,现存的宋元话本大约有50篇左右。话本的出现是白话文学第一次跻身文坛,开创了元明清三代戏剧、小说创作繁荣的先河。所以鲁迅先生认为宋元话本的出现“实在是小说史上的一大变迁”。

宋元话本对于开封地域性的描述主要表现在人物、事件和空间等几个方面。有意思的是,人物与事件多发生于城市世俗性的市井,而非宫室或贵胄禁地。《简帖和尚》描写了皇甫殿直与妻子分离又和好的故事。由于受到奸人的蒙骗,皇甫殿直认为妻子有外遇,将妻子抛弃,可是不久之后开始怀念妻子。“当年是正月初一日。皇甫殿直自从休了浑家,在家中无好况。……自思量道:‘每年正月初一日,夫妻两人双双地上本州岛大相国寺里烧香。我今年却独自一个,不知我浑家那里去?’簌地两行泪下,闷闷不已。”及至出去烧香,见了已经别嫁的旧日妻子,“两个四目相视,只是不敢言语”。等到发现奸人的诡计之后,二者又破镜重圆。《宋四公大闹禁魂张》开头描写宋四公为打抱不平,盗取开封商人张富的财物,然后自己和两个徒弟之间产生冲突和矛盾。最后小说以宋四公运用计策,把商人张富和负责捕盗的官员送进监狱作为结尾。文本开头和结尾虽然告诫人们不要贪财和吝啬,而话本中间却一再炫耀盗人技艺的高超。劝诫式的主题与话本故事情节叙述形成扭结,造成了复杂的文本思想内容。《张生彩鸾灯传》讲述的故事前半部分发生在北宋的汴京,后半部分则发生于南宋临安。前半部分主要讲述宋徽宗年间,贵官公子张生“因元宵到乾明寺着灯,忽于殿上拾得一红绡帕子”,进而引发一段姻缘。宋元话本中还有一类,是国都迁往临安以后,表现亡国之痛、思念古都的作品。如《金鳗记》话本以宋徽宗年间计姓妇人由于误食作为“金明池掌”的金鳗而产下女儿庆奴开始,讲述了这一家人在靖康之变后流离杭州,最终家破人亡的情景。《燕山逢故人郑意娘传》更是直接描写靖康之变后,东京人四散流落,一个名为杨思温的流落到燕山,但他眼中的人和事都带着故都东京的色彩。如话本对于元宵节这样描写:“今日说一个宫人,从来只在东京看元宵,谁知时移事变,流寓在燕山看元宵……每年燕山市井,如东京制造,到己酉岁方成次第。” 宋元话本中的开封叙述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别是特定的作为都城的开封城市空间。由于宋元话本现存版本大多在南宋时加工而成,带有北宋移民对东京汴梁繁华追忆的性质,其记述中多出现的开封标志性的建筑,包括金明池、樊楼和相国寺等,都相当详尽。虽然宋元话本也出现了皇家建筑,但却具有了一种世俗化的色彩,发生的也往往是市井故事。比如,以金明池为发生场所的《金明池吴清逢爱爱》《至诚张主管》等,记述的就是市井的爱情故事。《闹樊楼多情周胜仙》中的空间设置主要发生在樊楼和金明池,讲述的是樊楼老板范大郎的兄弟范二郎,在金明池边邂逅一位美女后发生的一系列故事。《至诚张主管》故事发生的地点主要是界身子里、端门、金明池、万胜门、天庆观。《金鳗记》故事也发生在金明池。此外,最主要的城市空间是大相国寺。虽然相国寺是皇家寺庙,但在宋元话本中,相国寺主要是游人观瞻、烧香礼佛的去所,还有生意人穿梭其中,讲述的也主要是商人的故事。如《宋四公大闹禁魂张》中的赵正、王秀等闲汉和生意人就于此出入。可以看出,宋元话本里的空间叙述多来自写作者的经验,与汴梁的社会形态相关,具有相当的写实性。

为了强调所述故事的真实性,宋元话本市井世俗性的另一种表现方式,是常常将所讲述的故事设置在特定的时间。由于特定时段大多为节令时日,如元宵节、端阳节、清明节等,因此常常伴随着对于城市市井的风俗习尚描写。比如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六有《元宵》一节,说“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声嘈杂十余里”。而宋人吴自牧的《梦梁录》开卷第一篇就是《元宵》。秦观的《念奴娇》写道:“花灯家家罗列,来往绮罗,喧闻箫鼓,达旦何曾歇。”实是一种倾城出游的城市狂欢。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也有对汴京元宵节的描述。话本中出现的元宵节,其叙述功能在于为男女人物遇合故事的发生提供契机。《至诚张主管》中张胜与小夫人鬼魂的遇合就发生在元宵灯节。《张生彩鸾灯传》开篇题云:“五夜华灯应自好,绮罗丛里竞怀春。”怀春的刘素香出门赏灯时已经将情诗藏在了同心方胜里,遇到如意的郎君张舜美就急忙丢给他,然后发生了一段生离死别的爱情故事。

作为帝都,文学的表现不可能不与之相关。其实,对于开封帝都的叙述传统在宋元杂剧中已经出现。其剧目主要是对于北宋皇帝及元勋、包公、水浒、杨家将等的描述。现存北杂剧剧本有一百六十多个,其中与开封(汴梁、东京、南京)相关的有四十一种。《宋太祖龙虎风云会》《包龙图智赚合同文书》《十探子大闹延安府》《赵匡义智娶符金锭》《宋上皇御断金凤钗》等多部剧本都与皇家、官府等帝都形象相关。这个传统也被明清文学特别是小说所继承。不过,明清小说多数所讲述的并非是当时的开封故事,而是仍然习惯讲述北宋时期的都城开封。由于时代久远,此中情形当然已经不属于经验性叙述,因此对于开封的讲述往往呈现出一种想象性。学者孙荪将这种叙述方式称为“虚化”。所谓“虚化”,即一方面正面描写开封城市景观,但是不能做到真实和详尽,只是延续已有传统叙述方式而已。另一方面,是对于宋都开封并不进行正面描写,而是作为一种背景隐入小说的背后。事实上,这两种叙述方式都表现出了一种帝都叙述的传统。叙述的过程当然无从写实,只能“虚化”。更有意思的是,帝都叙述,在宋元时期并不明显,而在远离宋都的明清时期,反而成为小说写作的主流。

明清小说将开封作为一般性都城的背景,具有想象性叙述的特点,而且显得非常的程式化。罗贯中根据民间传说整理的《三遂平妖传》开篇第一回即对开封作这样的铺排:“话说大宋仁宗皇帝朝间,东京开封府汴州花锦也似城池,城中有三十六里御街,二十八座城门;有三十六花柳巷,七十二座管弦楼,若还有答闲田地,不是栽花蹴气球。”相对于宋元话本中对于开封描写的经验性,这种概括性描写,特别是描述汴京繁华景象,显然是一种套路,带有中国小说的修辞性习惯,或者说加入了后人对于一般帝都的想象因素。具有代表性的还有开封府尹包公判案的一系列故事。明代的《包孝肃公百家演义》是一部汇集了包公断案种种传闻的短篇小说总集,故事多发生在开封府所辖的地区里。包公由于身为开封府尹,所以一系列小说故事展开的背景当然要设置在开封。但是,一系列的“包公故事”,侧重表现的是“公案”,而不是市井形态。即使是对于东京世俗人情偶有涉及,也无意详细展开。同时,我们还需要看到,小说的核心价值系统,与宋元话本不同,在于包公断案背后的皇权力量与国家制度,比如包公所持皇家授予的三个铡刀等。类似的皇权象征物还有“杨家将故事系列”中佘太君的龙头拐杖等。确切地说,“包公故事”和“杨家将故事”一类小说,并非本地性的“开封故事”,其实是一种国家性的政治叙事。包括当代开封作者亢君的电视剧《包公演义》,也有此种情形。

对此,我们可以通过具有关联性的三部小说进行讨论,即《大宋宣和遗事》《水浒传》和《金瓶梅词话》。这三部小说的成书年代具有先后的延续性,其内容也有先后继承的关系。《宣和遗事》为宋代无名氏所作,《水浒传》成书于元末明初,《金瓶梅》成书于明代隆庆至万历年间。“宣和”是宋徽宗的最后一个年号。《大宋宣和遗事》从讲述历代昏君的荒淫、误国开始,一直写到宋高宗定都临安为止。在讲述历代昏君的过程中,又穿插了宋代奸臣以及宋江等人起义的事情。尽管在《大宋宣和遗事》中,作者主要是描述皇家的生活,但是文本更多地具有一种写实化的倾向,很大程度上还是一种经验性写作。

以《大宋宣和遗事》为蓝本的《水浒传》在前者的基础上发生了变化。小说开篇叙述了宋朝在开封的建国史,说赵匡胤“扫清寰宇,荡静中原,国号大宋,建都汴梁”。其中许多故事也与开封相关,比如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林冲误入白虎节堂,杨志州桥卖刀,宋江樊楼与李师师相会,柴进簪花人禁苑等。但是,整体上说,东京的背景却较为模糊。小说中有两段诗词对开封进行赞颂,分别从“周公建国,毕公皋改作京师”开始细述开封的历史,一直描写到开封府的紫阁楼台,在“霭霭祥云、融融瑞气”等句中结束。程式化的描写,表明了作者对开封帝都形象的一种想象性叙述。 脱胎于《水浒传》故事情节的《金瓶梅词话》中也多次提到开封。据学者考证,在全书一百回的篇目中,提到开封的有五十八回,占半数还多,但真正对开封进行描写的只有三回,即第十八回写来保上东京干事,第三十回写西门庆派人向太师蔡京进献生辰和第五十五回描写西门庆亲往开封为蔡京庆祝寿诞。其中,第十八回描写的是来保、来旺去开封府打点门路,开脱西门庆的罪行。在这一回目中,并没有对于开封城市生活形态的描写,仅仅有蔡京府上“坐北朝南三间敞厅,绿油栏杆,朱红牌额,石青镇地,金字大书天子御笔钦赐‘学士琴堂’四字”等句。在这里,开封作为实际形态的城市也没有直接出现,其本身只是一个权力中枢的背景。第三十回中西门庆获得了一个上好的前程,而且护送生辰担的来保和吴管家也都获得了一官半职。第五十五回写西门庆亲自去开封为蔡京祝寿,对于开封依然没有做详细的叙述。不过,在本回目中出现了对蔡京府的描绘,但文中所写,特别是“白日间尽皆名士…‘都来庆贺”“无不低头”等句,显然不是人物所见。加之骈文式的铺排,更加表现出程式化的一面,无非来源于人们对于都城相府的常识性想象而已。在以后的回目中,作为皇权象征的开封府再也没有出现。因此可以说,《金瓶梅词话》中出现的开封也是一种概念性的帝都形象。

明清时期,开封再也没有恢复北宋时期的繁华。尽管朱元璋曾经在1368年令“应天为南京,开封为北京”,开封的陪都地位也延续到1378年才被废掉,但对于整个明王朝意义不大。此后,开封也仅仅是周王的藩镇,且由于水患而衰败不堪。明清时期的文学对于开封的描写相对较少,部分涉及开封的描写更呈现出虚化特征,停留在一般帝都皇权的想象层面。小说方面,有金木散人的《鼓掌绝尘》与五色石主人的《快士传》。后者延续了宋元话本对于世俗人情描写的传统,但其描写大多具有想象性的特征。《鼓掌绝尘》“花”集中有十回讲述关于开封的故事,其中涉及风波湖、杏花厅、杨公庙等地名,不仅极为简略,而且大多为虚构。在第十五回“风坡湖龙舟斗会,杏花亭狐怪迷人”中,对于风波湖的介绍只有一句:“说那汴京城外,有一座风坡湖,开阔三十余里,四围俱是乡宦人家建造的庄所。”这基本上是在历代小说话本中风景描绘的常见模式,几乎不具有任何写实意义。

对于开封市井形态描写较为丰富的是河南人李绿园的《歧路灯》。学界对《歧路灯》这部小说的认识存在着巨大争议。以蓝翎等为代表的学者认为《歧路灯》将《金瓶梅》等小说中的说教色彩发挥到了极致,使人情小说的发展走向了歧路,是中国小说的大倒退。但同时,小说也受到一些学者的极大推崇。张国光的长篇论文《我国古代的(教育诗)与社会风俗画》就称赞“《歧路灯》是我国古代社会的一幅风俗画”。其实,两种情形都是小说文本所具有的。只不过,明确的写作动机与实际的写作、阅读效果发生了悖离,而这可能正是小说的复杂之处。对于后者来说,小说对于开封城市的人文地理、风土人情、市井人物进行了细致的描写。比如小说中对于赌和戏的描写,集中表现了浪子、债主、戏子、赌徒、嫖客、妓女等人声色犬马的生活情形。在对戏剧演出描写的过程中,涉及了戏班的组建、经营,演出的种类、剧目、程式、道具、服装等各个方面。其实,戏场之兴盛,欢场之繁荣,都是清代开封的市井现象。特别是小说中谭绍闻以书香子弟,先入读书正途,后在浮浪子弟盛希侨、夏鼎等的引诱之下堕落,虽经多次劝阻,却反复进赌局和妓院。因此,小说中的戏场、赌场与欢场也反复出现,使得城市蝇营狗苟、藏污纳垢之处穷形尽相,成为主要描写的部分。同时,小说对开封地方方言的运用也增加了小说本身的市井特性。董作宾甚至在《李绿园传略》中称:“李绿园为吾豫惟一之方言文学家。”小说第五十四回,王氏对王中说道:“王中,你各人走了就罢,一朝天子一朝臣,还说那前话做什么。俗话说:‘儿大不由爷。’何况你大爷已死。你遭遭说话,都带刺儿,你叫大相公如何容你?”其中的“遭遭”“带刺儿”等语,都属于开封附近的方言。小说还有对于开封地方建筑、道路等的描写,还有街市。对此,已有不少研究者撰文细考开封地名的古今之变,如小说主人公谭绍闻所住为“开封府祥符县萧墙街”。再如朱仙镇水陆码头、大相国寺的庙会和香火、铁塔、鱼市口等。可以说,《歧路灯》起于理学动机,但没有止于“理学之城”的一般性描述,而主要是关于清朝开封的地方性风俗文本。

进入现代以后,开封逐渐淡出了文学表现的视野。其原因一是开封持续性的衰败,二是创作思潮的变迁。现当代河南文学遵循的是“五四”新文化路径,秉承的是鲁迅之后的“国民性”传统。就此而言,在现代阶段,在仅有的以河南为题的文学作品中,为人瞩目的是作为老中国象征的乡土题材,如姚雪垠、尚钺笔下的信阳,师陀小说里的小城镇等。在地域上,南阳、洛阳山区常常被写进以河南为题的作品。南阳作家群成为一种文学现象,就是这种创作潮流的使然。而开封本籍的作家,却常常与这种文学主流相左。他们不太关心乡土,而是对于帝都时代的开封怀有兴趣。因为无法作为河南乡土文学的代表,开封方面作家的写作,常常进入不了河南文学的核心地带。即使在河南省内,也常常处于一种被忽略的地位。表现开封城市的文学,在省内处于一种非主流的边缘化状态。

2005年5月22日,《纽约时报》刊登了一篇题为《从开封到纽约——辉煌如过眼烟云》的文章。文中,作者尼古拉斯面对坑坑洼洼的街道、破败的民居大发感慨:“今天的开封肮脏贫穷,连个省会也不是,地位无足轻重,所以连机场都没有。”这篇文章曾引发了开封人的一片愤慨与感伤。作为废都的败象当然是一种事实。然而,越是衰败,人们对于开封的帝都想象越是明显。我们看到,就本地而言,帝都的意义仍然为人热衷,并被发扬光大,而且成为唯一的城市记忆与叙述方式。冯玉祥主政河南后,曾将龙亭更名为中山公园,并于1929年初在龙亭安放了孙中山的铜像。这种习惯性的空间行为,表明了新的政治秩序对传统政治空间的继承。即使是1949年以后,开封城市的核心空间也依然集中在龙亭一带,并没有太大变化。基于这种意识,对于开封城市的改造,依然延续着帝都的空间结构,不断营构所谓的“王气”,重复着想象性的帝都意义。情形常常是,一方面忽视城市腹地空间旧有的明清民居,使得许多有价值的民居建筑被毁坏;另一方面,则热衷于在龙亭一带的旧有皇家核心空间不断经营,制造许多假古董。象征皇权意识的龙亭地区不断延展,而市井老城区则不断被蚕食。 中心性的帝都意识仍然是这座城市的记忆共同体。在关于解放军攻克开封的故事中,龙亭被认为是旧王朝的“王气”所在,攻克龙亭当然也就成为开封解放的标志,并衍发了盛极一时的开封“革命故事”。文化史著作《汴梁旧事:老开封》,记述了当时的《麓水报》将攻克龙亭称为攻克“金銮殿”。还有一些作家,热衷于发表四大名著皆源于开封这样一类考据。这与论证“上海是近代中国的钥匙”的说法一样,都是一种国家意义的论证。

此时,作为省内地域文学的开封叙述,也与主流的省内文学不同。即使是现当代题材的文学创作,立足于开封讲述国家大叙事依然是一个强大传统,尽管这些作品数量很少。当代较为知名的小说《攻克汴京》《血洒东京》和《八旗丽人》,作者追溯的大多是作为现代国家意义的开封城市历史,进而形成宏大的关于现代国家解放的元叙事。帝都的城市史与革命的城市史形成互文关系。亢君、魏世祥合著的小说《攻克汴京》出版于“文革”刚刚结束的1979年,讲述的是1948年解放军攻入开封的故事。小说当然很难避免“文革”色彩,人物皆呈“高大全”式,但重要的是,小说不时从国家意义上阐发解放开封的重要性。小说第三章《对棋》中解放军师长说:“就拿开封的情况来说……它现在是中原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历史上是六朝古都,文化名城……解放开封这一仗打好了,它就像一颗灿烂的信号,向全世界宣布:现阶段中国人民的革命力量,不但能在运动战中大量歼灭敌人,而且可以攻下敌人任何坚固设防的大城市……更重要的是就能使我党我军的政治影响在开封人民的心中生根开花,并扩大到全国……到那时,全国解放的日子也就不远了。”当开封解放,解放军入城的时候,一个被俘军官说:“共产党拿下的不只是一座开封古城,而是无价之宝。那就是——民心。”小说最后以入城的猛虎连登上巍峨雄伟的古龙亭作结束,更是夸张地强化了对于开封解放这一具体行为所赋予的国家叙事功能。尽管开封只是一个省会城市,但作为皇权象征的古龙亭,还是被赋予了延续了几千年的皇权意义。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人们对于开封稳固的城市知识。当然,解放军的进入,也表征着一个红色城市合法性的诞生。这是“帝都”意义的一个延伸。20世纪90年代初出版的小说《血洒东京》,以辛亥革命中的烈士张钟端为原型,讲叙辛亥革命前后河南革命党人的活动。小说以倒叙的方式开篇,以张钟端的活动作为主要的叙述线索,事件方面则包括了河南贡院闹考、河南武备学堂抗暴、孙中山日本东京会盟、创办革命刊物《河南》、武昌起义以及开封军民起义等。小说中的开封起义显然被赋予了过强的国家意义。小说中张文治曾引述袁世凯的话说:“无论哪里造反,惟独河南人不能造反。”这可能是作者的想法,无非是从反面说出来罢了。而革命党人显然也把开封起义作为阻挡袁世凯军南下的屏障,因为“河南地处中原,是南北交通中枢”。张钟端回到开封发动起义,尽管没有成功,却如文中章节题目所言,“报春晓唤醒国民,秦拢军兴师东征”,并与南京城孙文的就职相联系,成为一种主流性的国家叙事。

20世纪90年代,乔英豪发表小说《八旗丽人》,讲述从晚清到1928年开封“满城”里八旗子弟的故事。所谓“满城”,就是开封城中“满族八旗子弟的聚居地——里城”。开封的“里城”是康熙五十七年河南巡抚杨宗义奏请康熙帝为驻防的八旗兵营建的。“里城”在开封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社区,其中的旗人在政治、经济、生活等各个方面都享有独立的特权,也形成了某种生活方式。《八旗丽人》具有当代长篇历史小说典型化的写作模式,以晚清到1928年开封城守尉金善清一家三代人的经历,连缀起八旗子弟从清朝末年、辛亥革命到在中共的带领下走上革命道路的过程。并且,在小说最后一个回目,还为觉醒的八旗子弟的未来留下了一个光明的尾巴。一般而言,乔英豪也长于国家大叙事,如中篇小说《韩复榘之死》《慈禧太后在开封》等长篇小说。但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将这部小说定义为“严肃文学的思考,通俗文学的可读性,历史的风情画”的融合,这一说法饶有意味。作者的本意在于追求城市代表的国家宏大历史,以八旗子弟的腐朽、革命党人的软弱映衬共产党人的活动。但既然要表现旗人的腐朽,必然要涉及旗人生活。在对八旗子弟的日常生活描述中,不可避免地包含了大量关于开封地方性的风俗,这就开始了另一种城市的叙述方式。首先,开封的“里城”本身就是一种城市特色。而通过“里城”中人物的活动,穿插描述了娱乐、饮食、相亲、人际交往、风光、习尚等,同时还包括了对于长白山满洲人特殊生活方式的呈现,具有了某种地方日常性文本的意味。当然,以当时的创作思想,作者还是将其作为对开封城市进行宏大革命叙述的附属部分。尽管如此,却接触到了关注市井日常生活的写作传统。

20世纪90年代以后,以王少华为代表,文学的开封叙述出现了一个新现象,即不再重复开封城市的帝都想象,也不再追求城市现代叙述的宏大历史,而是在日常风土人情的描述中探求城市的市井底色。因而,文学中的开封叙述形成了一种新的品格,而且可以看做一个自觉的行为。通常,我们称之为“汴味小说”。对于“汴味小说”,我们很难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就像“京味小说”一样,只能寻找能代表“汴味儿”的某些特征,如突出大叙事的思维、没落的废都地位、封闭的乡土氛围与雅俗相融的城市性格等。

其实,王少华早年的写作就有着大叙事的痕迹。他先有长篇纪实文学《惊天大刺杀》,还有与他人合作的小说《儒皇徽宗》等,其作品耸人的名称就表明了一种大叙事的企图。他的《百年祥符》《宣和画院》《汴京镖局》《皇家老店》《旱天雷》等篇,收入《百年祥符》作品集。话剧《宣和画院》的编剧兼导演李利宏曾评价他的作品,说其中有着“扑面而来的时代气息,那平实得近乎开封日常白话的叙述,那浓郁的市井风俗的描绘,那丰厚的历史人文的现代钩沉,那地道的仗义、爽狭、莽真的大梁人格的塑造”。王少华的创作来自于生活于开封的市井经验。比如,王少华近期由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长篇小说《寺门》,就与他每天去寺门吃早饭这一雷打不动的习惯有关。小说充溢着汤铺、老街和开封俚语等市井形态。王少华“汴味小说”中的人物基本都是手艺人。比如《旱天雷》里开封地区的盘鼓技艺以及一群打鼓的艺人,《皇家老店》里开封“皇家”的包子铺“一春楼”,《百年祥符》里一群表演开封地方戏种“祥符调”的戏剧演员等。《百年祥符》描写祥符调的种种沉浮,包括组班、拍戏、接活到戏剧演出等,又在他们的如戏般人生的过程中穿插了对于他们人性现实状况的描写。《宣和画院》以老书法艺人李子信、萧桂云的遭际,表达现代社会中商业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压迫,以及老艺人们对传统书法艺术的守护。李利宏曾将《宣和画院》的主题概括为:“新时代社会变迁中古城开封的文化坚守;新时期经济大潮中废都围城的精神救赎和新时局大宋遗风中世俗市井的灵魂守望。”《汴京镖局》以一群浪迹坊间的“混家”为题,进入了城市的边缘地带,但又带有更深层的本地特征。这一群人涵盖了三教九流。他们和传统文化中的墨、侠精神相通,但打抱不平却很难说得上真的是行侠仗义。这里,作者没有将他们作为墨侠精神的化身,而是另一种东西——面子什么时候都比性命重要。

在王少华的作品中,空间设置大多具有日常性和世俗性质。《百年祥符》中场景以徐府街为主,包括了山陕甘会馆与设置于此的剧团排练厅等。当然,徐府街建于明初,也曾经有着王侯的历史,但其后一直是市井商业的中心。小说里的“老喷壶”说徐府街是“明代开国元勋徐达的后裔奉敕修建的府第,所以叫徐府街”,然后又加上一句“喷的准不准不知,这也是俺爹听俺爷喷的”。这里,对于开封历史的叙述不再溯源到宋朝,也没有延续所谓的“东京故事”,并且“老喷壶”最后一句“准不准不知”,还表明了城市历史的“野闻”性质。

小说《皇家老店》更有解构的意味。从题目看起来,小说带有帝都书写的色彩,但是这里的“皇家”并非与帝王之家有关,而是因为店主人姓皇。原本,皇家祖上留下来的老字号包子铺是“一春楼”,只不过“一春楼”被“皇家”包子铺的一个外姓徒弟刘少亭掌控,所以皇姓一家只好另开包子铺“皇家老店”。《宣和画院》的作品名称使人想起宋徽宗,故事却与帝都的历史无关。李子信的宣和画院虽开在御街上,但是作品却无意细述御街与帝都有关的历史。而且,在李子信和好友萧桂云的对话中,“御街”似乎反是一个不祥之地:“御街那地儿,邪气儿,五百来米长的地段,卖服装的,开饭店的,卖日杂百货的,开珠宝首饰行的,没一家生意中,都不死不活在苟延残喘。”不知作者要解构的是曾经作为帝都的开封,还是当下的城市。很明显,王少华的创作尽量不去触及开封的帝都历史、相关的空间和地名,或者是浮夸的时代主题。即使偶尔涉及,也显示出一种解构意识。

当然,开封曾经作为北宋时期的国都,这是人们特别是本地人无法绕开的集体记忆,帝都叙述或者还会时时出现。关于文学开封的国家性和地方性两种叙述传统,或许仍将相互伴随。但毕竟,王少华等人对于开封市井、世俗化生活的写作,承续了开封城市叙述的地方性传统。应该说,“汴味小说”的创作,是对当下开封城市的经验性把握,也保留了一点点可贵的地方性传统。如果在激进的现代化进程中,开封连一点点市井文化也都消失了,再要找寻城市,就如同帝都叙事一样,都只能是概念性的了。

展开阅读全文

温暖的记忆

全文共 723 字

+ 加入清单

即使没有到黄昏,没有那一抹金光的漂染,这个阳台依旧是黄颜色的,是那种被岁月践踏了许多次,土黄帝脚印一次又一次被渗进,就像旧得不能再旧泛黄的纸页一样的颜色。它太老了。铁的栏杆不知锈了多少层,又不知被油漆刷了多少层。

阳台的墙上,刻着许多简笔画和许多“藏”字。那些简笔画无非是幼儿园时老师教我画的小猪小猫,有很多已被风吹蚀,但稚拙的轮廓还是依稀可见。因为小猪在幼儿园童话中出现的频率是很高的,所以墙上的猪也就多了。但大多数猪是很瘦的。因为我属猪,我就很瘦,所以我想猪都是瘦瘦的。

而那“藏”字就得追随到小学里了。那是我的字可以与张丞相相媲美了。我们班那时有一个字写得很工整的女孩儿,老市场夸奖她。但有一点不明白,她作业本上的名字都是她妈妈写的。有一天非常有幸,我邀请她和几个同学去我家玩,我们便在阳台上写当时我们认为最难写的字——藏。我知道自己的字不好看,便不写,灰溜溜地在旁边刻画蚊子,那时,我大概变得如这只蚊子一样渺小了吧。女孩儿很快就写下一个“藏”,非常工整和有力,我羡慕不已。要分别时,她画了一幅牛郎织女图,织女踏着我那只蚊子和牛郎相会。我气得直瞪眼,可有什么用呢?我确实不如她呀!我暗暗发誓,我今后一定要超过她!

阳台上的花草郁郁葱葱,一个花盆旁边有一小堆土,土堆上歪歪斜斜地插着一块牌,什么字道不明白,有点像甲骨文,不过心里清楚,这是小时候为一只死在阳台上的蜗牛而建的小小一方墓。虽然那只蜗牛不是我弄死的,但死在我的“地盘”上,我也不忍看它“暴尸荒野”,便学着电视武侠剧中的,把它葬了——虽算不上风光厚葬,还插上一块“甲骨”。

想想这个饱经风的阳台,忆起多少个捕星捉月的夜晚和沐浴曙光的清晨,还有那花、那草、那墙、那墓,都能在严冬,给予我丝丝暖。

展开阅读全文

记忆中的友情

全文共 640 字

+ 加入清单

记忆里,童年的天空美丽湛蓝,白云悠悠,犹如一卷迷人的画卷。在画卷中,我沿着人生的道路,慢慢地,变成了一个十二岁的花季少女。然而,打开一个盛满记忆的盒子,一件让我难以忘怀的往事,就会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体育唐老师训练我们跑步,她说要跑得快些。同学们都高高兴兴地在操场上飞奔,我一不小心摔倒了,“嘭”的一声,重重地摔在了地上,左小腿一阵疼痛。我感觉操场上无数的眼光都聚焦在了我的身上,窘极了,脸热得发烫。可那时我也顾不得那么多了,忍着痛,咬着牙,挽起裤子,查看伤情。我一看,幸好没受伤,只是皮肤擦红了。我学着妈妈的样子,用嘴在痛的地方吹了吹,再用手揉了揉,费尽全力准备站起来时,一双手轻轻地扶起坐在地上的我。我借助那双手的力量站了起来,我回头一看:呀,是郑惠敏!她关切地看着我,弯下腰拍拍我裤子上的污泥,关心地问;“你疼不疼?要不要告诉老师?”说完又把我的手放在她瘦小的肩膀上,慢慢地把我扶回正准备整队的队伍中.她又和我紧紧拥抱了一会儿,拍了拍我的背,告诉我:“一会儿唐老师叫自由活动的时候,我们召集几个人,做游戏吧!”

一股细细的暖流流进了我的心坎。我觉得我的心里暖洋洋的,涌起了一阵阵激耀的浪花。我脑际里久久萦绕着一位台湾作家的话:“人的善心善行,哪怕小如芥子,隐微不显,但永不磨灭。”

从那以后,我们俩就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天天在一起学习,天天在一起玩耍。

也许我们俩会考上不同的中学,但无论我们在天涯海角,都一定不会忘记美丽的母校培养了我们这段难忘的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童年的记忆

全文共 433 字

+ 加入清单

童年里的生活过得真快,一眨眼的时间就过去了。如果不懂得珍惜的话,你就会后悔。可我不一样,因为我的童年里有我的小伙伴,有蠢事,有眼泪,开心伴着,使我不会感到自己会孤独、会寂寞。

童年里的事情真多,但是有几件事令我念念不忘。

童年的时候我真傻呀。记得那个时候,哥哥到我家来拜年,因为是大年初一,我们吃的是面条。一大碗面条,旁边加上满满的一小碗辣酱,我和哥哥会意的点了点头,然后把一整碗辣酱全倒在了面上,和一和,就变成了一碗红色的面。本以为很好吃,可没想到,刚吃一口,便辣得说不出话来,我们俩拿起一杯冷茶便喝,还是不解渴,没办法,我们只好告诉妈妈,妈妈很生气,但也无可奈何,只好重换一碗。

还有一次,我和徐涵从我家的菜园里拿走了一棵小白菜,种到了楼下后,天天给它浇水,可是,它还是快死了,没想到有一天,我和徐涵看到了一个小男孩在菜旁边方便,我们很生气,没想到几天以后,小白菜竟然长大了,我们心里好高兴,这还得感谢那个小男孩呢。

童年的趣事多多,它使我的童年世界变得美丽、动人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开在记忆深处的花朵作文

全文共 1051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们的记忆长河中,有许许多多的事情已经被我们淡忘,然而又有许许多多的事情被

我们永远铭刻,它们像记忆的种子,埋在我们的脑海中,慢慢的萌发,茁壮的成长,最后开花结果。

最终还是要说再见了,在那个苍茫的夏季。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我们尝遍了这6年来的酸甜苦辣,喝遍了这6年来的风风雨雨,最后一起站在这亦似终点,又似新生活的的起跑线上,互道“珍重”。

这是我们6(1)班最后一个班会,黑板上的几个字既让人兴奋,又难免有几分失落“毕业了,再见了!”毕业考考完之后,同学们像放回自然的小鸟一样如饥似渴的享受自然界的多姿多彩。我也不例外,十几天后同学们返校来取成绩册,但这回还会多一个毕业证书。来到学校,教室里已有好些人,但与往年不同,他们没有再兴致勃勃的谈论自己的旅游体会或旅游计划,更多的是在互相填写同学录。望望我的桌子,上面早已堆满了五颜六色的纸头。我也跟随着忙碌起来……

稍后,我们整个班来到了大礼堂,这里充溢着我们太多的留念,入学典礼,加入少先队,各种颁奖典礼,联欢会……而今,是我们最后一次毕业典礼。舞台上铺着一个很长很长的横幅,我们在上面留了言,留下了对母校最后的祝福。

任课老师们相继来到了教室,宣读了同学们毕业考的成绩,与往年一样根据成绩发奖品,不同的是上面多了一句勉励的话。老师很快就把应该进行的程序办完了,唯独毕业证书没有发,因为一旦毕业,我们就不再是她的学生了,我们就要分道扬镳了。老师按着毕业证书喃喃的说着,同学们坐在下面很安静,很安静。老师沉默了一会,从口袋里拿出了一叠叠的小纸片,发了下去,上面写的是同学们开学初为自己定的目标。“同学们,这是你们自己定的目标,就在今年这个夏天,你们能实现吗?”“能!”虽然回答的很坚定,但眼神中仍然充满着一丝迷惘。

时间也差不多了,老师喊响了大家的名字是该发毕业证书了。同学们欣喜的望着着通往中学大门的证书,也看着离开小学生活的证书哭了,或许是激动,或许是怀念。不管怎样,我们都已经离开了它,不会再以学生的身份回来了。

最后,老师噙着泪水说“没事儿,常回家看看”!同学们在下面静静地听着,平时最爱讲话的几个同学这时也显的非常安静,默默地听着老师讲话。我们的心情都非常复杂,有激动,有喜悦,又有点难过,和一点莫名的遗憾,毕业了,我们就要走出6年经常进出的校门,在今天看来,我们的教室,我们的学校,我们的老师,我们的同学是最美丽的。再见了我的母校,我的老师,您的美丽,您的谆谆教诲,我们会牢记在心。

时光飞逝,过去的已经慢慢地成为一段历史,成为一朵朵开在记忆深处的花朵

展开阅读全文

春节的记忆

全文共 645 字

+ 加入清单

正月十五,耳边又响起了阵阵鞭炮声,我的眼前仿佛又出现了春节放鞭炮的情景,我的思绪被那清脆的鞭炮声拉到了大年初六这一天。

我和小伙伴们在大门前你追我赶,你偷偷摸摸地在我身后抛个小鞭炮(所谓的“擦炮”),我偷偷摸摸地在你身后放几个小鞭炮,使得大门前“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地响个没完没了,地上都是我们的“辉煌杰作”(鞭炮放完后的废墟)。大家开始互相拜年了,我和小伙伴这下玩起了劲儿,巴不得直接一边滑滑板,一边干“恶作剧”。

可是,玩着,玩着,我们又失去了兴趣,便换了个更有意思的游戏。其实,这游戏也是老一套了,但,更加充满了乐趣,也考验我们的团结合作能力。只见,我和小伙伴们找来一根优等的树枝,以及除夕夜放过的小烟花的长杆子,和必不可少的打火机。我们把杆子插在井盖的小洞里,杆子里放一根长长的树枝,再把小鞭炮夹在杆子口(加上树枝要正好,很难)。我们好不容易才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任务,再用打火机点燃小鞭炮,随后快速跑开,只听“砰”一声,小鞭炮飞上了天空,开出了一朵绚烂的花。

“成功了!”我和小伙伴们高兴得又跳又笑。即使这游戏很有吸引力,但,远远比不过,最吸引我们眼球的——“连环炮”。我们每人拿来1至2和小鞭炮,再把它们倒出来,细心地摆好阵型,之后,拿出打火机点燃其中的一个,慢慢地,其他的小鞭炮也会接二连三地别点燃。不一会儿,只听“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它们便闹开了。有些“淘气包”,还会飞到我身边,向我拜年呢!

鞭炮,儿时的欢乐;鞭炮,春节的记忆。这样,春节才会在我们的心里成长:生根——发芽——长大。

展开阅读全文

童年的记忆

全文共 555 字

+ 加入清单

童年就像一杯饮料,正在慢慢地被喝完。童年的趣事就像一朵朵鲜艳的花朵,在我心中永远盛开,留下了抹不去的美好记忆

在我很小的时候,有一次我看见妈妈在用眉笔画眉毛,等妈妈走后,我偷偷地走到妈妈的梳妆台前,一手抓起眉笔,一手抓起小镜子,一溜烟地跑回到自己的房间。我学习着妈妈的样子拿起眉笔,对着镜子画起眉毛来,画了几下我觉得没意思,就把它当做铅笔在纸上画画,却又发现眉笔太钝了,于是我又把笔用削笔刀削了削,又发现眉笔太浓了,这下我可生气了,把笔往桌上一扔,不管了!我看见手也被弄得黑乎乎的,气得胡乱往脸上一抹。这时,我听见妈妈在说:“我的眉笔哪儿去了?刚刚还在呢。”“妈妈,你的眉笔在我这儿呢!”我急忙跑过去,把眉笔递给了妈妈。妈妈“扑哧”一声笑了,我被弄得莫名其妙,妈妈忍住笑说:“你自己去照镜子看看。”我忙跑道镜子前,“扑哧”我也笑了,原来镜子中的我成了一只“小花猫”。

还有一次,我记得是上幼儿园大班时,爸爸妈妈带我去东北外婆家,我看见电视上母鸡孵蛋,孵出一窝小鸡,我心想:如果我也学母鸡,也能孵出小鸡,那多好玩啊!于是我从冰箱拿出两个鸡蛋,先用吹风机吹,再用暖气烤,又把鸡蛋放进被子里,没想到孵着孵着我就睡着了,只听“咔嚓”一声,鸡蛋被我压破了。

童年的趣事现在回想起来真有趣,它们将成为我一生中最值得珍藏的东西。

展开阅读全文

记忆中的那双手

全文共 453 字

+ 加入清单

夜色黯淡、苍穹灰暗时,他的手却如同在夜幕低垂时却始终璀璨的星星,引领我面对各种风风雨雨,帮助我脱离难关。

他是我小学六年的玩伴,虽然初中后没有再见过面,不过他掌心的余温却依旧在我的心底。小学一年级时,我不擅长表达言语,也不知道该怎么加入同学们的游戏中;是他牵起我的手,陪我一起走入这个游戏中,也因为这样,我们成为六年的知心好友。

他的手白皙瘦小,却总是为我承担压力的重量。在我情绪低落或考试不如意时,拍拍我的肩膀安慰我;他柔嫩的手,在我高兴和成功时,给予我热烈的掌声;他那看似无力的手,却帮我解开了每种煎熬的束缚与捆绑。我们常分享彼此的心事,他让我见到了他那不屈服于各种挑战、无私奉献的双手。他的手拉着我迎向梦想;他的手,点缀了我的童年;他的手,引着我前进的方向,让我体会到了生命的快意与感动。

常常,我会想起那双手,他的手有如鬼斧神工般,将我的生命谱出了各种扣人心弦的乐章,为我的灵魂写下了动人的诗句,将我推入了梦想的行列中。我永远不会忘记那双牵引我,引领我的手。看着我们一起玩乐的照片,常常,我会想起那双手。

展开阅读全文

守候记忆作文

全文共 833 字

+ 加入清单

人的一生,既有等待,也有守候。等待自己所期望的,守候自己所拥有的。希望、期待让我们等待,而历史、信念、独有的记忆需要我们守候。

中国有各种博物馆、各种纪念馆。其中不乏有关于历史、文化、发展的。一件件展品记载着曾经的光荣与屈辱,一排排展台呈现了从古至今的变化与发展。带着岁月沧桑气息的展台,让我们感受来自古代的“味道”,带着图画的详细介绍,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历史。我们并未忘记历史,反而将其牢记在心,这何尝不是一种对记忆的守候?

首都北京的长城、故宫、颐和园,是我国的优秀建筑技术的展现;各式各样的小吃、甜点,体现了我国独特的美食文化;家喻户晓的古诗词,呈现了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不管是哪一方面,都是慢慢传承至今的,守护、传承它们,就如同守候记忆。

听说重庆的下浩老街将会重新修建,就特意去那儿看看,这是一个临近江边的老街区。矮小、破旧的房屋与周围的高楼大厦形成鲜明的对比,下浩老街的房屋虽破,却有古朴的气息。深褐色的瓦片铺满屋顶,灰白的墙壁作文带着灰尘,还有长着些许青苔的石板路,这一切是那么的质朴无华,充满了时光流逝的味道。

然而这将变为历史,一个或许并不吸引人、并不让人注意的历史。低矮的房屋、石板路,路旁屋边的树木花草,或许就会变成一座座崭新的高楼。

一个稍稍宽敞的地方,几个石桌、石椅,一些脸上布满皱纹的老人围坐在石桌旁,聊着天,说说笑笑,四周都寂静无比,唯有隐约能听见的涛声与其作伴。因为重修,下浩老街几乎空无一人。新屋替代了旧屋,却无法替代曾经的记忆,无法替代曾经的一切。就算只是一点微小的记忆,也值得我们关注、守候。

展品守候历史的记忆,发展守候文化传承的记忆,老街守候属于曾经的记忆。

人生如茶,从出生起我们便在沏一杯茶,几片茶叶是我们的希望,我们等待热水成为浓茶,等待希望的到来。再默默守候,守候这杯承载着我们的希望、我们的记忆的热茶。品人生如品茶,虽苦涩却回味无穷。

每个人的人生被等待和守候分解,如沏茶,如品茶。但我想守候更多,守候更多记忆、曾经。

[守候记忆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母校零碎的记忆作文

全文共 923 字

+ 加入清单

三年前,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现在所在的学校——时杨中学。而现在,我们还有20多天就将离开培养了我们三年的母校

三年前,在我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失败了,在即将迎来的第二个转折点,我决定要好好地拼搏一下,冲到终点,哪怕自己在终点线倒下了我也愿意,因为毕竟我倒在了终点,我成功了。但此刻的我心里是紧张的,心底的那根弦是绷紧的,一刻都不敢松懈,因为我有自己的使命。

我提前想像着自己到达终点站在终点线的那一刻,我回首遥望了这三年的时光,我有哭过,也有笑过,也有努力过,也有失败过,也有苦涩过,也有甘甜过……现在,回想起来我才发现,原来我的这三年也是这么的五彩缤纷,这么的充满生机,这么的复杂。

最美的这些年,如这发丝划过指间,倏忽而逝,但那份青春的气息依然弥留于指尖之上。青春的气息寄存着这些年最美的回忆,这些年的我们,曾怀着无数的憧憬;结识了太多的同学、朋友,我们在一起的日子也将成为值得保留的照片,来作为自己终身的财富,来作为当自己感到凄冷时温暖内心的融合剂。

岁月虽不曾为我们停留,但年少的我们携手走过三年,一起欢笑,一起悲伤,一起轻狂,让微笑绽放,由泪水传达。曾经我们一起上课,一起嬉戏,一起写作业,一起犯过错,一起被老师批评过,……太多的回忆,是那么美好的“零碎”,即使“零碎”,我仍想将它组装成一个整体。

这些年,我们会因为朋友的不谅解而哭泣;我们会因为老师的误解而无奈;我们会因为亲情的淡漠而伤心;我们会因为成绩下降而落泪,我们会因为看了励志篇而鼓足勇气继续前进……,一直这样的循环,走到了现在,因为经历了这些,我们成熟了许多,体验了人世间的友情,学会了与人相处的方法,学会了当自己跌倒时要从那里爬起来并继续行走,学会了谅解,学会了宽容,学会了当别人伤心时自己用笑话去逗她开心,鼓励她,找到心灵深处的那根精神支柱,学会了懂得……

这些年,我们一起在早晨太阳还未睡醒时就踏着匆匆的脚步赶到教室;课堂上我们一起与周公相会,却总是被同桌好心地“捣乱”;课间我们一起围着大谈社会奇闻,大谈自己毕业后的人生规划……这些年,我们在一起的日子将成为人生旅途中最美的一道风景线

这些年,是“零碎”的记忆,但它定格在我的心里,母校是我心灵深处永远的归宿。

[母校零碎的记忆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初三作文:春节的记忆

全文共 712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中国人的传统节日。我想小孩子喜欢它的原因,也许仅仅因为可以放鞭炮,穿新衣,领压岁钱吧。

腊八甜味登门来

转眼间,一学期便完结了,我们直接“跳槽”于欢乐的假期,而喜庆的年味也不知不觉的袭门而来!

甜蜜喜庆,肆意街道;团聚欢乐,闭门锁屋。今天,腊八了,我们都欢聚一堂享受着这美味的腊八粥,喝在嘴里,甜在心中。品完这美味的腊八粥,我们便坐在一起聊天。如此,这个腊八也过去了,新年的脚步离我们又近了……

喜庆春联成对开

“二十三,祭灶关;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拐豆腐;二十六,蒸馒头;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贴花花;二十九,蹬门口;三十儿,褪皮儿。”哼着小遥,不知不觉中就来到了二十八,两天就到新年了,爽!

今天,照旧我们一帮晚辈贴春联。顺序也没变,仍然最后是我们家。

我虽然是年龄最小的,但哥哥们也不能不带上我,因为合作共赢嘛。所以我戴着手套给他们抹浆糊儿,他们协作贴春联。至于横批与灯笼,还必须要我大展身手呢!

年夜美食香飘过

哇!明天就要过年了,那个高兴啊!心情倍儿好!

晚上,我们一大家子人都欢聚一堂吃年夜饭,别提多丰盛了!有鱼香肉丝、孜然羊肉、极品野山菌、红焖狮子头、红烧鸡胗,还有老妈最拿手的炝锅鱼和干煸鸡翅。而主食则为鲜美的酸汤饺子。真香啊!我都忍不住流哈喇子了!

告别旧年要发财

看着春晚,我们不得不佩服,那小品和杂技编导的真精心,都凝聚着导演的心血。我们都开怀大笑着,可见这小品的成功,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蔡明的那句话:“都是千年的狐狸,你给我玩什么聊斋啊!”终于,我们迎来了“敲钟”,十二点钟声敲过,一起大喊:“恭喜发财!”

过年玩的就是开心,不仅能家人团聚,还能让人人开心。我仍期待明年春节的来临,等待……

[初三作文:春节的记忆

展开阅读全文

三年级作文:记忆中的那个你

全文共 485 字

+ 加入清单

记忆中的那个你,喜欢一路哼着歌,一路幻想;记忆中的那个你,喜欢一路看着书,一路默念……

你很会逗人开心,你自称:“我就是那个开心树上结的开心果。”的确,你无时无刻不在笑,记得,在小学一年级时……

“咚、咚、咚”,我敲响了你家的门,你忽然看见在倾盆大雨中的我,你什么话也没有说,伸手就把我扯进了你家中,为我拿来了干毛巾,说:“诺,看你一身水,活像一个落汤鸡,真不像女孩子呀。”我白了你一眼,说:“你出去淋淋试试呀,包管你不会成水鸭?”你果然出去了,大概在一分钟后,你就进来了,我说:“你还是承受不起大雨的洗礼吧。”你笑了笑说:“怎么会,本姑娘是出去喝水了,喝饱了自然就进来了呗!”我抬头看你时,咦,你的衣服竟然没有湿:“怎么回事儿,你的衣服竟然没有湿?”你得意的说:“我可是神童啊,怎么会笨到出去把衣服给弄湿呢?”你又说:“我拿了伞的呀,小笨蛋,你不知道下雨出门要拿伞的啊?”我一想,是啊,拿了伞,不就没事了吗?我们对望了一下,都哈哈笑了起来,不一会儿,整个屋子都充满了我们的笑声……

虽然,你并没有直接告诉我任何大道理,但是从生活的点点滴滴里,你让我学会了很多,谢谢你,欣欣!

展开阅读全文

我的春节记忆——过年

全文共 535 字

+ 加入清单

(作者:刘朔含)

过年了,我梦寐以求的春节终于来了,今年是喜气洋洋的羊年。

按往年过春节的习惯,我们每年都是回老家陪爷爷奶奶一同过年,今年也不例外。

回老家前,我们就买了一些关于羊的春联。大年三十早上,我、爸爸妈妈就忙着贴春联,准备过年。

到了中午,整个村子的人们都争先恐后地放起了鞭炮,下饺子,到处都是一阵一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听爷爷说,农村习俗谁先放鞭炮下饺子,谁家越丰收,我们也不敢落后,爷爷奶奶早就包好了饺子,准备下饺子了,这时爸爸把很大一盘鞭炮挂到院子的树梢,当奶奶下饺子时,爸爸就开始放鞭炮,鞭炮震耳欲聋,我吓得捂住耳朵。当我吃到春节香喷喷的饺子,我的心里美滋滋的,感到无比的幸福。

晚上,爸爸妈妈准备了一桌丰盛的年夜饭,我们一家围坐在饭桌前,吃着香喷喷的饭菜,喝着香甜的美酒,我祝福爷爷奶奶新年愉快,身体健康!爷爷笑眯眯地一直夸我,递给我一张压岁钱,我高兴致谢。一家人高高兴兴、团团圆圆过大年,有说有笑,笑声传遍了整个小院子。饭后我和爸爸来到院子里放烟花,啊,烟花真像一朵朵七色的花飘在空中,我一直陶醉在一闪一闪的花海中。

到了初二那天,我们就开始串亲戚,我们串了很多家,我也收到了不少压岁钱。串完亲戚,在老家玩了几天,然后就回城市的家了。

啊,这真是一次难忘的过年呀!

展开阅读全文

在风的记忆里作文700字

全文共 672 字

+ 加入清单

这是一个多的季节,暖色的光里透着冷色的风。这是一个属于回忆的季节。

隔开一层玻璃窗,便摸不到风的衣袂,吹过的风夹杂着难得逗留的记忆,咸咸的,湿湿的,谁把她的眼泪丢在了风里。

同样的阳光,同样的城,同样的风声,走散了人。每一次听风的倾诉是夏日,总有一群人喜欢在窗台的阴影里听风的声音,后来,去哪里听风呢?回忆里罢,再后来,却那阴影里听风的只有了我一个人。

风是阳光的孩子,喜欢逗留在澄澈的天空,喜欢嬉戏在婆娑的树影里,我听风的时候,从树叶浅黄到墨绿如玉,听风的时候,有各种微妙的触觉,暖暖的,湿湿的,冷冷的……各色调的回忆拍打在额角,发梢,拍打在耳畔,颈后。

夕阳里的风是个安静的孩子,喜欢在云霞蒸蔚时跳跃在窗台上,一掠而过的身影残留着阳光的味道。

窗台很小,足够两个人紧紧靠着才能一起听风的声音,冬去春来,窗台上不知何时多了个影,或许我找到了和我一起听风的人罢。

在山颠,不时升起一层薄薄的雾,山风把雾吹缥,轻灵,像天使的翅膀,掠起的风声带着来看远处的回忆飘来。

风的记忆是阳光的,因为它是阳光的孩子,记着阳光里舞蹈在窗台上,笑声,像风掠过风铃的旁侧一样清悦。

雨里也有回忆,回忆在窗台上被风吹得散落如花瓣的雨滴,“啪一”溅起的水花漾起一层层一波波的涟尖顶,风信子一样游荡。

秋雨凉透了风,雨丝落在发丝的缝隙,一片冷清的街上写满了寒冷,撑着伞在空寥寥的街道上,风把雨丝吹上脸颊,冻得通红的脸像哭了一样,有的人走了,像风一样,又迎来一阵秋风,眼角的痕迹在风中变凉,风干。雨声里,留住过往。

在风的记忆里,在城的记忆里,在雨的记忆里,有人曾陪着风的孩子听风的轻语……

展开阅读全文

有一种声音在记忆深处作文700字

全文共 729 字

+ 加入清单

那句话,曾激起内心片片涟漪,荡漾着温暖的幸福,从此,便在记忆深处,根深蒂固,历久弥新……

深秋,寒风,落叶,神伤……

那年深秋,一个人百无聊赖地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寒风呼啸,拍打着道旁的古树,树叶互相拍打着,发出哗哗的声音;又一阵风刮过,一片树叶乘着一袭秋风,在空中划过一道美丽的弧线,最终落在大地的怀抱中,看着看着,眼睛迷离了,双腿一软,瘫坐在地,放肆地宣泄着犹如决堤的泪水。

“你怎么了?”一声悠扬自后而来。一回头,原来是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女孩,齐肩长发,衣着朴素确又不失优雅,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却似乎少了些许什么。“我失去了希望!”我向她吐露了心声。她却愣住了,片刻地思索过后摸索着将我扶起,微笑着对我说:“走,带你去个地方!”我才知道,她是个盲人!

来到海边,海边空气真清新,深呼吸,悲伤得以缓解,可它好似与我作对,刚下眉头,又上心头——海面升起了团团雾霭,心也笼上了层灰。

“快看!”她兴奋地叫着。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望去,什么也没有,除了一望无际的雾霭和奔腾不息的潮汐。

“是什么?”

“是希望!”

“希望?”

“对!”她坚定地说,“你知道吗?我先天就看不见,我整日生活在黑暗与绝望中,有一天,我父亲带我来到这儿,告诉我:‘人生在于心,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即使你不是主角,但你却依旧重要;即使没有华裳与美艳的妆容,但却熠熠生辉;即使没有属于你的掌声与鲜花,只要努力了,没有又有何妨?’从此,我便坚强了。”

是啊,生命如同潮汐,涨潮,未必是人生的巅峰;落潮,未必是时光的中断,我要重振旗鼓,去创造属于我夏花般灿烂的人生!此刻,面朝大海,心中春暖花开!

此时,海面的雾霭已消退,希望的曙光已穿过重重乌云的阻挠,照亮我的人生路!

那种劝慰与开导之声将永远存于记忆深处,历久弥新……

展开阅读全文

纯白记忆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088 字

+ 加入清单

人们常说,“月”是半个“朋”字,可能是因为这样,古人才会留下那么多对月怀人的诗作吧。每次面对明月,我总能忆起一个穿着白色校服的身影。她就是我曾经的同学——龙语纯。

一开始你并没有引起我太多的注意,因为你总是爱穿一身白色的校服,即使是在学校没有作出强制要求时,你也不曾变更。你从未在发间戴上任何一种装饰物,好像对它们都不感兴趣似的,这使得你的形象在我记忆中从来没有特别光鲜华丽过。真正吸引我的是你脸上那随时都当招牌挂着的干净笑容,正如同你的名字一般,纯洁而又大方。

那日第一次见到你时,你刚将我被压得生疼的手从你的行李箱下移开,面对我手上通红通红的痕迹,你也只是奉上了一句没心没肺的道歉,掺和着些许笑意:“对不住啦,小同学。”“小同学”?本来怒火直往上涌的我被你这么一说,却是愣住了,面对眼前这个比我矮了十几厘米的小女生,我竟哭笑不得,无言以对。

“算了,你也不是故意的。行李箱那么重,不如我帮你拿些吧。”半秒的尴尬过后,我也只好说出这么一句话,毕竟是同学嘛。本来只想客套一下,你却当了真:“哎?真的吗?那就拜托你了哦,‘大’同学——”你像是意识到了自己方才的错误,特意拉长了声调,脸上勾起了一个贼贼的笑,随即拉过箱子柄往我手中一丢:“快点哦,亲。”一阵啪嗒啪嗒的脚步声响过,瞬间不见了你的踪影。留下我在原地不知所措,只好“心甘情愿”地接受了你的委托。

从那以后,我渐渐习惯了你的任性。你无论对谁都能露出大大方方的笑容,还整天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可是没想到的是,如此开朗活泼好相处的你,居然也会有生气的时候,第一次见到还真是吓了一跳呢。

“你给我闭嘴!”我刚走进教室,便听见一阵尖锐的,充满火药味的刺耳声音划破了空气。你两手撑着桌子僵硬地站着,不可遏制的怒气充斥了双眼,直直地瞪着对面一脸惊讶的男生:“不准你说我妈妈!”你几乎是用尽了全身的力气说的这句话,一字一顿,那无形的威压令人不敢违背,连我都觉得难以呼吸。“切。”男生的声音像是从嗓子眼里硬挤出来的。但这声不服气却更加惹恼了你。“道歉!”你拍桌叫道,“快道歉!”但男生却不为所动。你还想发作时,却被大家劝住了。自那以后,你便开始了冷战。那男生大概也心有愧疚吧,多次想主动和好,你都不理会。直到他实在受不了向你道歉时,你才缓和过来。要知道,好几周的不言不语可是连我都受不了,仿佛一靠近你,温度就跌至冰点。不得不说,在某些方面,你还真让人害怕。

光阴荏苒,你我已分开一年多了,但每当看到古人怀人的佳句,每当看到家中放置的白色校服,我就仿佛能看见你那纯洁的笑容,听见你那带着笑意的声音。分别是为了更好的相遇,希望在下一站,我能遇见更好的你。

展开阅读全文

关于雪的记忆作文800字

全文共 968 字

+ 加入清单

那是2018年的第一场,来得很晚,来得很急。我永远记得那场雪。

翘首望着窗外,内心浮想联翩。大雪啊,落在地上化成了水,我想那是雪的眼泪吧?雪的眼泪,抑制住了一时的喧哗,抑制住了内心的躁动不安,抑制住了一时飘浮不定的尘埃。雪的融化,化成了水,最终化身为蒸气重返蓝天。

雪的眼泪是怎样的寂寞,又是怎样的童真无趣呢?冬季的雪,四季的喧哗,一个重现,一个再见。雪的眼泪使城市暂时的安静,泪后则又重新开始了忙碌的生活。泪的无奈,泪后则重新开始。

雪的眼泪,雪的眼泪,雪的眼泪……

雪中带着困难,雪中带着无奈,雪却将困难化作动力,雪化成水将艰辛化作回忆,水努力从雪中挣扎出来,挣脱困难、总结教训,永往直前。

那个冬天的雪刚刚化掉,操场上一片又一片湿漉漉,这是雪困难中的挣脱,是雪的眼泪,也掺杂了我的眼泪。那时的我以学校运动会上突出的成绩自傲,认为训练并没有多大意义。“实力摆在那里,又有什么好练的呢?”当我一次次懈怠于训练时,与别人的差距就此展开。直到比赛结束,直到成绩已经公布,省上第九名的成绩无论是对学校、对寄予厚望的老师、还是对自信满满的我都是当头一棒。我不止一次流下了眼泪,质疑过、痛哭过、气馁过。之后,我再次选择了刻苦训练。严冬寒冷,但可以用自发的热情来抵消。对手休息之时我也在抓紧训练,一圈又一圈地跑着,一个又一个动作重复地练着,只为把眼泪化为蒸气,力争上游,让自己回到属于绽放者的天空。我从积极的训练、备战、再到全力以赴的参赛,挥汗如雨又信心满怀,直到来年重返赛场,直到终于实现了进决赛,直到捧回期待已久的奖杯,在那个一直飘雪的冬天,我真正感受到了眼泪的含义。

雪花片很大,雪的眼泪很小,眼泪是一个过渡,由失败向成功的过渡,流泪的过程可能很痛苦,也很无趣,但痛苦过后,迎接自己的是属于崭新的天空。

雪中带着困难,雪中带着微笑,雪将困难化作动力,水将艰辛化作回忆,水从雪中滴落……也许它会想,这值得吗?要我说,这值得。从困难中挣脱出来,重新找到自我,沿着正确的路仰首走下去。

雪的眼泪,流过之后,重返蓝天,找到属于自己的另一片天地,也许它会问,失败了吗?有句话说"不撞南墙不回头",又有句话"不见棺材不落泪",在我看来,这不属于失败。既然选择流泪,那就大哭一场,将过往化作回忆珍藏、放下,之后重新回到自己的天地。

雪的眼泪,勇者的出发点,强者的绽放时!

展开阅读全文

记忆中的一处风景作文800字

全文共 899 字

+ 加入清单

每个人记忆中都有难忘的风景。也许是一串串莹白似水晶的槐花,也许是一朵朵飘飞如柳絮的白雪,也许是一池荫蔽红莲的绿色荷叶,也许是江上水涨与两岸齐平的春色……而我却把生命中每一次结识和相遇的画面当作一道亮丽的风景留存在心底,偶尔细细品味,也会觉得,哇,原来记忆如此美好!

十一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五台山,在爬黛螺顶的途中所看到的朝拜场面让我心中敬服,不由得心生感叹:文殊菩萨的道场果然名不虚传!

我慢慢悠悠地走在山路上,说实话,以前也爬过很多山,总以为爬山就是为了锻炼身体和征服山而来,但这条山路上,却看到的一路善男信女们的虔诚朝圣。他们从入山开始,就躬身跪拜,用一直跪拜的方式攀爬到了山顶。我惊诧了。

旁边一个朝拜的中年妇女吸引住我的目光。她穿着旧枣红色的外衣,手上挂着一串念珠,趿拉着鞋子将后脚跟裸露在外,脚跟上有很明显的皲裂的伤口。一路上口中念叨着我听不懂的语言,三步一叩首,额头上有着深红色的痕迹,上面沾着些许灰尘,脸颊旁两绺发丝被风吹乱,就这样一路朝拜。但就在满脸沧桑与满身风尘中,她的眸子却熠熠生辉,眼里有一种纯粹的专注,有一种深彻的虔诚,像熊熊的火苗在燃烧,像澄澈无云的碧蓝天空。

听山路边卖念珠的老人说,这位妇人每日都来,年复一年,风雨无阻。听到这个,我看这个妇女的眼光又多了一丝敬畏。一个人将一件事做到极致也无非就是这样了吧!五台山上有美丽的山林,有庄严的庙宇,有富于特色的排排白杨,但在我眼中,这位妇女虔诚的朝拜以及像这位妇女一样虔心朝拜的信徒才是五台山上最最亮丽的风景!

下山时,我再一次遇到了那位虔诚的妇人,她的一脸虔诚让我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拥有自己的信仰。我又何尝不是呢?这次朝拜我是为了自己学业有成而祈祷,但我更明白比祈祷更重要的,是我脚踏实地的付出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神圣的封顶,每一日每一时,都需要专注虔诚不畏艰难地向前。只有一步一个脚印的向前走,只有踏踏实实的进取和追求,我们才能最终到达胜利的终点。

直到现在,每次想到记忆中那位虔诚的妇人,想起五台山上信徒们朝拜的风景,我都心生敬畏。记忆难忘,风景犹存,这道风景,我将终生铭记,因为,风景的名字叫做——

为梦想,持之以恒。

展开阅读全文

记忆中的往事作文600字

全文共 688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记忆的脑海中,令我感动的事有许多,打开记忆的阀门,那一串串系着红宝石的项链浮现眼前,其中有那么一颗,最耀眼、最让我记忆犹新,它如一缕阳光温暖着我,使我永远不会忘记。

在我八岁时的那一天,天空中的太阳展开了灿烂的笑容,给了所有人一个热烈的拥抱,把大地烫得像火炉一样。一如往常,我在舞校学跳舞,在上课时间快到时,我发现自己居然忘记带舞蹈服,顿时,原本就热得冒汗的我此刻汗水更如河水流淌,无法停住,心里更是万般无奈。在我惊惶和不安时,我看见了包里的手机,连忙拿起手机,抱着一点点希望,打给了家里的双胞胎弟弟,嘴里含糊地说着:“弟弟,怎么办?我……忘记带衣服了,你……”我话还没说完,只听电话里传来“哔、哔、哔”的声音。果然,弟弟把我的电话挂了,他肯定又在忙着玩游戏!我心想。心里一阵慌张和绝望,但还是不停地打着电话,腿脚不受控制地走来走去。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着,如沙漏般堵住我的心房,让我忐忑不安。

“怎么办?怎么办?”我的心里越来越慌,越来越害怕,在紧张和忐忑中,上课时间越来越近,30分钟……20分钟……5分钟……距离上课时间还有5分钟了,怎么办?我绝望地望向门口,突然,一个熟悉的面孔出现在面前,让我想不到的是,一向沉迷于游戏的弟弟竟提着衣服跑来了舞校。他的脸上布满了汗珠,身上穿的背心已润湿,嘴里还在无规律不停地喘着大气。在阳光的照耀下,无敌帅气。看到这一幕,一直在我眼眶里憋着的泪,终于忍不住地如小河般“哗”地流了下来。

这件事是我记忆深处那颗最耀眼的“红宝石”,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事虽小,却表达了弟弟对我无声的爱。一直以来,弟弟就如一束耀眼的阳光,不断地给予我温暖。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