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记忆

记忆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记忆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记忆问题。

分享

浏览

2698

作文

7575

记忆中的那双手记叙文作文

全文共 594 字

+ 加入清单

“长亭外,古道边,夕阳连成天……”一个记忆中慈祥的声音萦绕在耳边,一双记忆中温暖的大手轻轻拍着我的后背哄我入睡。

奶奶,最为突出的就是那双手,大大的手。一双写书的手,每天坐在书桌前面,用那双手用力地写着字,入神的时候,桌子也会摇晃起来,而奶奶却不自知。

一双哄我入睡的手,每晚坐在摇篮边,唱着最时兴的歌谣,有时候用那双有力的大手拍着摇篮板,又有时候拍打着我的背。往往每次奶奶哄我入睡的时候,我都能很快地入睡,进入香香的梦田……

一双会做菜的手,每天都会在厨房里呆上个几小时,只能依稀看见一个背影在那里忙碌着,偶尔还能看见那双熟悉的大手挥动着炒菜。每当她出厨房的时候,就代表我可以吃饭了,香香的饭……这往往是我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候……

一双辅导我做作业的手,每天从幼儿园回来,都有一大堆做不完的作业,每当这个时候,奶奶都会手把手辅导我做作业……

一双抱我的手,从出生开始,我就非常缺乏安全感,喜欢被人抱着,而一旦松开,我就会嚎啕大哭。而奶奶从来不会松开她那双大手,她仿佛知道我的秘密,一旦把我抱进怀抱,就不会松手,都要等我入睡才松开,继续做她的事……

一双干瘪的手,在我5岁地时候,奶奶就永远地离开了我,记忆中就只有静静躺在灵柩里那双被粉涂白了的干瘪的手……一双无法再哄我入眠的手……

一双记忆中的手,一双能为我做很多事的手,一双永远爱我的手,一双我永远永远都不会再忘记的手……

大大的,温暖的,慈祥的手……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专题作文

记忆中的校园_800字

全文共 807 字

+ 加入清单

那,是一个童年房费梦想的地方,那,是一个和童年来往的地方,那,是一个让人懂得师生情,朋友义的地方,那,是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地方,那是一个……

记忆中的那个地方是美丽的,是多彩的,是斑斓的……那个地方就是孕育我们、培养我们怎样从小学会做人,培养我们为将来的初中生活打下基础的地方,而那个地方就是我们美好童年生活的地方——校园

校园是美丽的:周围的树木嫩叶繁茂,各种不同的花围绕着,校园内的事物是多彩的:每座教学楼都有着独特的风采,校园内的孩子是活泼的:都展示着自己的优点,积极参加校内的活动,不为失败而气馁。

还记得一进校园,印入眼帘的是一座心形花坛,各种花堆聚在一起,成为了最为美丽的花坛。左侧是一间食堂,让我们填饱肚子,继续有力的学习。花坛直径上方是“成长梯”,每个阶梯中间都有小花坛,散发出沁人心脾的新鲜气息,两边顺着阶梯都有着小小的一盆花独自守在此处,为每一个孩子的身心健康送去喜悦的笑容。

成长梯的上方是平台,四个角分别个有着一棵大树,为孩子们遮蔽毒辣的阳光,带来清凉的愉悦。平台四周是教学楼,正上方的教学楼上有着“xx小学”四个用红色涂成的四个大字,是那么的耀眼,走向左侧六年级教学楼,每一处都有着六年级学生以及老师的气息,散发在每一个角落。

每一个教室门框边墙上有着自己班的班训以及这个班全班的照片。同学们坚守班训,争做四好少年。使班里的气氛愈加活跃。

下了教学楼,右侧是风雨操场,左侧是大操场。

大操场前方是主席台,高挂在天空中好似被血染红又有着金光闪烁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校园里的老师教会了我们太多太多,使我们美不胜收:语文课上的老师,教会了我们怎样读懂课文,数学课上的老师,教会了我们怎样做对题,英语课上的老师教会了我们怎样学好英语,思品课上的老师,教会了我们怎样做一个人……

校园,是我们的母校,每一处事物,人,都值得我们的怀念,因为,那是我们将童年存放在最好的地方,将它珍藏,让它永远都躺在校园的怀里……

展开阅读全文

《开封:都市想象与文化记忆》

全文共 11347 字

+ 加入清单

摘要:从北宋到20世纪,文学中的开封城市叙述存在两个传统,即国家性的帝都叙述传统和地方性的市井叙述传统。两种传统和开封的城市地位相联系。一般情况下,城市兴盛时突显其地方性传统,而城市衰落时则重视其国家性想象,凸显帝都叙述传统。

笔者一直有一个看法,即文学中的城市,不仅仅是作家经验中的,相当程度上是被某种想象意义所赋予的。那么,一座城市为什么被赋予意义,被赋予什么样的意义,又是怎样被赋予意义的呢?通常,这种意义与人们对这座城市的集体性认知甚至是集体性的想象性认知有关。前者表现为一种共同的城市知识,而后者则可能是一种对现实中并不存在事物的诉求。不同的意义,通过对城市的不同叙述表现出来。

文学中的开封,肯定不完全来自于经验叙述。因为自宋以后一直到明清,开封作为帝都的故事一直在话本、戏剧和小说中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宋以后文学故事中的开封,一直是一个被赋予意义的城市。即使是赵宋时期文学对于开封的记述,许多也都带有追忆帝都的性质。事实上,自宋以后的文学出现开封故事之后,就表现为两个传统:一者是经验性的,多以地方性风俗讲述为主;一者以帝都的追念甚至是想象为主,表达对于帝都的集体性城市想象。对于后者来说,越到后来,越是呈现出理念性的诉求。

我们对于开封的城市知识,比较集中于帝都的概念上。按照史学家的看法,开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夏朝。据《古本竹书纪年辑证记载》:“帝宁(杼)居原,自原迁于老丘。”《春秋地名考》中说:“老丘,古地名,在今河南陈留城北。”也就是说,“老丘”已经是国都了,在今河南开封城市东边不远的近郊范围内。开封原来称为“启封”。公元前156年,汉景帝刘启继位,为避讳更名为“开封”。从公元前364年到公元1233年,开封曾经先后作为七个封建王朝的都城。隋时炀帝修筑汴河,得水利之利。唐玄宗时,李白、杜甫和高适在开封结伴游吹台,留下《梁园吟》《古大梁行》等名篇。杜甫有诗《遣怀》:“昔我游宋中,惟梁孝王都……忆与高李辈,论交入酒垆。两公壮藻思,得我色敷腴。气酣登吹台,怀古视平芜。”记述的就是三人登吹台的情景。韩愈也写过不少关于开封的散文,如《汴州东西水门记》《汴州嘉禾嘉瓜疏》等。前者记述了当时建筑汴州水门的故事,后者描述的是汴州周围的农业等。唐朝灭亡以后,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等五个朝代中有四个曾经在开封建都,开封的政治、经济、文化开始兴盛,自宋达到顶峰。但作为七朝古都,其实开封自北宋以后就趋于没落,而且基本上没有复兴。

文学中的开封城市形象始于宋朝。王国维在论述金院本时指出:“开封是宋之东都……故多演送汴京故事。”他认为,院本中人名、地名如“郓王、蔡奴,汴京之人也,金明池、陈桥,汴京之地也”。自宋以后,戏剧、小说等对开封的描写,也成为了一个持久不断的传统,形成了关于开封城市叙述的一个谱系,学者孙荪等人称之为“东京故事”。“东京故事”在各个历史时期主题是不一样的。在宋元话本里,开封从都城转变为一般性的城市,创作主题主要是以伤逝和怀旧为主。从明清时候起,关于开封的城市叙述出现了对东京的“虚化”描写。其实还有一类,就是具有较大影响的世情风俗的写实性作品,一直或明或暗地存在。对于开封城市不同的叙述方式,呈现出帝都叙述的国家文本和市井描写的地方性文本的区别。

首先,是宋元话本中对于开封的地方性风俗叙述。宋朝东京,无疑是开封城市历史上最繁华的时期。东京成为北宋的都城时人口在百万左右,到“北宋后期,东京城市的人口已有150万左右”,并且是重要的水陆交通要津和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由于城市地位的发展,开封城里大小店铺星罗棋布。公元980年,东京重要的街道景阳门大街出现了侵街现象。逐渐地,御街两边的御廊也允许“世人买卖于其间”。还有以“勾栏”为中心的“瓦子”,更是活脱脱的市井形态。话本开始大量生产就是在这一个时期。一般来说,说书人说话的底本叫话本,宋代话本的基础是口头文学,而流传下来的多是在南宋时期产生的说话底本,加上元代少数话本。现存的宋元话本大多数编印于明代,或多或少经过了明代人的修订。根据程毅中、胡士莹、谭正璧等诸先生的考订,综合来说,现存的宋元话本大约有50篇左右。话本的出现是白话文学第一次跻身文坛,开创了元明清三代戏剧、小说创作繁荣的先河。所以鲁迅先生认为宋元话本的出现“实在是小说史上的一大变迁”。

宋元话本对于开封地域性的描述主要表现在人物、事件和空间等几个方面。有意思的是,人物与事件多发生于城市世俗性的市井,而非宫室或贵胄禁地。《简帖和尚》描写了皇甫殿直与妻子分离又和好的故事。由于受到奸人的蒙骗,皇甫殿直认为妻子有外遇,将妻子抛弃,可是不久之后开始怀念妻子。“当年是正月初一日。皇甫殿直自从休了浑家,在家中无好况。……自思量道:‘每年正月初一日,夫妻两人双双地上本州岛大相国寺里烧香。我今年却独自一个,不知我浑家那里去?’簌地两行泪下,闷闷不已。”及至出去烧香,见了已经别嫁的旧日妻子,“两个四目相视,只是不敢言语”。等到发现奸人的诡计之后,二者又破镜重圆。《宋四公大闹禁魂张》开头描写宋四公为打抱不平,盗取开封商人张富的财物,然后自己和两个徒弟之间产生冲突和矛盾。最后小说以宋四公运用计策,把商人张富和负责捕盗的官员送进监狱作为结尾。文本开头和结尾虽然告诫人们不要贪财和吝啬,而话本中间却一再炫耀盗人技艺的高超。劝诫式的主题与话本故事情节叙述形成扭结,造成了复杂的文本思想内容。《张生彩鸾灯传》讲述的故事前半部分发生在北宋的汴京,后半部分则发生于南宋临安。前半部分主要讲述宋徽宗年间,贵官公子张生“因元宵到乾明寺着灯,忽于殿上拾得一红绡帕子”,进而引发一段姻缘。宋元话本中还有一类,是国都迁往临安以后,表现亡国之痛、思念古都的作品。如《金鳗记》话本以宋徽宗年间计姓妇人由于误食作为“金明池掌”的金鳗而产下女儿庆奴开始,讲述了这一家人在靖康之变后流离杭州,最终家破人亡的情景。《燕山逢故人郑意娘传》更是直接描写靖康之变后,东京人四散流落,一个名为杨思温的流落到燕山,但他眼中的人和事都带着故都东京的色彩。如话本对于元宵节这样描写:“今日说一个宫人,从来只在东京看元宵,谁知时移事变,流寓在燕山看元宵……每年燕山市井,如东京制造,到己酉岁方成次第。” 宋元话本中的开封叙述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别是特定的作为都城的开封城市空间。由于宋元话本现存版本大多在南宋时加工而成,带有北宋移民对东京汴梁繁华追忆的性质,其记述中多出现的开封标志性的建筑,包括金明池、樊楼和相国寺等,都相当详尽。虽然宋元话本也出现了皇家建筑,但却具有了一种世俗化的色彩,发生的也往往是市井故事。比如,以金明池为发生场所的《金明池吴清逢爱爱》《至诚张主管》等,记述的就是市井的爱情故事。《闹樊楼多情周胜仙》中的空间设置主要发生在樊楼和金明池,讲述的是樊楼老板范大郎的兄弟范二郎,在金明池边邂逅一位美女后发生的一系列故事。《至诚张主管》故事发生的地点主要是界身子里、端门、金明池、万胜门、天庆观。《金鳗记》故事也发生在金明池。此外,最主要的城市空间是大相国寺。虽然相国寺是皇家寺庙,但在宋元话本中,相国寺主要是游人观瞻、烧香礼佛的去所,还有生意人穿梭其中,讲述的也主要是商人的故事。如《宋四公大闹禁魂张》中的赵正、王秀等闲汉和生意人就于此出入。可以看出,宋元话本里的空间叙述多来自写作者的经验,与汴梁的社会形态相关,具有相当的写实性。

为了强调所述故事的真实性,宋元话本市井世俗性的另一种表现方式,是常常将所讲述的故事设置在特定的时间。由于特定时段大多为节令时日,如元宵节、端阳节、清明节等,因此常常伴随着对于城市市井的风俗习尚描写。比如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六有《元宵》一节,说“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声嘈杂十余里”。而宋人吴自牧的《梦梁录》开卷第一篇就是《元宵》。秦观的《念奴娇》写道:“花灯家家罗列,来往绮罗,喧闻箫鼓,达旦何曾歇。”实是一种倾城出游的城市狂欢。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也有对汴京元宵节的描述。话本中出现的元宵节,其叙述功能在于为男女人物遇合故事的发生提供契机。《至诚张主管》中张胜与小夫人鬼魂的遇合就发生在元宵灯节。《张生彩鸾灯传》开篇题云:“五夜华灯应自好,绮罗丛里竞怀春。”怀春的刘素香出门赏灯时已经将情诗藏在了同心方胜里,遇到如意的郎君张舜美就急忙丢给他,然后发生了一段生离死别的爱情故事。

作为帝都,文学的表现不可能不与之相关。其实,对于开封帝都的叙述传统在宋元杂剧中已经出现。其剧目主要是对于北宋皇帝及元勋、包公、水浒、杨家将等的描述。现存北杂剧剧本有一百六十多个,其中与开封(汴梁、东京、南京)相关的有四十一种。《宋太祖龙虎风云会》《包龙图智赚合同文书》《十探子大闹延安府》《赵匡义智娶符金锭》《宋上皇御断金凤钗》等多部剧本都与皇家、官府等帝都形象相关。这个传统也被明清文学特别是小说所继承。不过,明清小说多数所讲述的并非是当时的开封故事,而是仍然习惯讲述北宋时期的都城开封。由于时代久远,此中情形当然已经不属于经验性叙述,因此对于开封的讲述往往呈现出一种想象性。学者孙荪将这种叙述方式称为“虚化”。所谓“虚化”,即一方面正面描写开封城市景观,但是不能做到真实和详尽,只是延续已有传统叙述方式而已。另一方面,是对于宋都开封并不进行正面描写,而是作为一种背景隐入小说的背后。事实上,这两种叙述方式都表现出了一种帝都叙述的传统。叙述的过程当然无从写实,只能“虚化”。更有意思的是,帝都叙述,在宋元时期并不明显,而在远离宋都的明清时期,反而成为小说写作的主流。

明清小说将开封作为一般性都城的背景,具有想象性叙述的特点,而且显得非常的程式化。罗贯中根据民间传说整理的《三遂平妖传》开篇第一回即对开封作这样的铺排:“话说大宋仁宗皇帝朝间,东京开封府汴州花锦也似城池,城中有三十六里御街,二十八座城门;有三十六花柳巷,七十二座管弦楼,若还有答闲田地,不是栽花蹴气球。”相对于宋元话本中对于开封描写的经验性,这种概括性描写,特别是描述汴京繁华景象,显然是一种套路,带有中国小说的修辞性习惯,或者说加入了后人对于一般帝都的想象因素。具有代表性的还有开封府尹包公判案的一系列故事。明代的《包孝肃公百家演义》是一部汇集了包公断案种种传闻的短篇小说总集,故事多发生在开封府所辖的地区里。包公由于身为开封府尹,所以一系列小说故事展开的背景当然要设置在开封。但是,一系列的“包公故事”,侧重表现的是“公案”,而不是市井形态。即使是对于东京世俗人情偶有涉及,也无意详细展开。同时,我们还需要看到,小说的核心价值系统,与宋元话本不同,在于包公断案背后的皇权力量与国家制度,比如包公所持皇家授予的三个铡刀等。类似的皇权象征物还有“杨家将故事系列”中佘太君的龙头拐杖等。确切地说,“包公故事”和“杨家将故事”一类小说,并非本地性的“开封故事”,其实是一种国家性的政治叙事。包括当代开封作者亢君的电视剧《包公演义》,也有此种情形。

对此,我们可以通过具有关联性的三部小说进行讨论,即《大宋宣和遗事》《水浒传》和《金瓶梅词话》。这三部小说的成书年代具有先后的延续性,其内容也有先后继承的关系。《宣和遗事》为宋代无名氏所作,《水浒传》成书于元末明初,《金瓶梅》成书于明代隆庆至万历年间。“宣和”是宋徽宗的最后一个年号。《大宋宣和遗事》从讲述历代昏君的荒淫、误国开始,一直写到宋高宗定都临安为止。在讲述历代昏君的过程中,又穿插了宋代奸臣以及宋江等人起义的事情。尽管在《大宋宣和遗事》中,作者主要是描述皇家的生活,但是文本更多地具有一种写实化的倾向,很大程度上还是一种经验性写作。

以《大宋宣和遗事》为蓝本的《水浒传》在前者的基础上发生了变化。小说开篇叙述了宋朝在开封的建国史,说赵匡胤“扫清寰宇,荡静中原,国号大宋,建都汴梁”。其中许多故事也与开封相关,比如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林冲误入白虎节堂,杨志州桥卖刀,宋江樊楼与李师师相会,柴进簪花人禁苑等。但是,整体上说,东京的背景却较为模糊。小说中有两段诗词对开封进行赞颂,分别从“周公建国,毕公皋改作京师”开始细述开封的历史,一直描写到开封府的紫阁楼台,在“霭霭祥云、融融瑞气”等句中结束。程式化的描写,表明了作者对开封帝都形象的一种想象性叙述。 脱胎于《水浒传》故事情节的《金瓶梅词话》中也多次提到开封。据学者考证,在全书一百回的篇目中,提到开封的有五十八回,占半数还多,但真正对开封进行描写的只有三回,即第十八回写来保上东京干事,第三十回写西门庆派人向太师蔡京进献生辰和第五十五回描写西门庆亲往开封为蔡京庆祝寿诞。其中,第十八回描写的是来保、来旺去开封府打点门路,开脱西门庆的罪行。在这一回目中,并没有对于开封城市生活形态的描写,仅仅有蔡京府上“坐北朝南三间敞厅,绿油栏杆,朱红牌额,石青镇地,金字大书天子御笔钦赐‘学士琴堂’四字”等句。在这里,开封作为实际形态的城市也没有直接出现,其本身只是一个权力中枢的背景。第三十回中西门庆获得了一个上好的前程,而且护送生辰担的来保和吴管家也都获得了一官半职。第五十五回写西门庆亲自去开封为蔡京祝寿,对于开封依然没有做详细的叙述。不过,在本回目中出现了对蔡京府的描绘,但文中所写,特别是“白日间尽皆名士…‘都来庆贺”“无不低头”等句,显然不是人物所见。加之骈文式的铺排,更加表现出程式化的一面,无非来源于人们对于都城相府的常识性想象而已。在以后的回目中,作为皇权象征的开封府再也没有出现。因此可以说,《金瓶梅词话》中出现的开封也是一种概念性的帝都形象。

明清时期,开封再也没有恢复北宋时期的繁华。尽管朱元璋曾经在1368年令“应天为南京,开封为北京”,开封的陪都地位也延续到1378年才被废掉,但对于整个明王朝意义不大。此后,开封也仅仅是周王的藩镇,且由于水患而衰败不堪。明清时期的文学对于开封的描写相对较少,部分涉及开封的描写更呈现出虚化特征,停留在一般帝都皇权的想象层面。小说方面,有金木散人的《鼓掌绝尘》与五色石主人的《快士传》。后者延续了宋元话本对于世俗人情描写的传统,但其描写大多具有想象性的特征。《鼓掌绝尘》“花”集中有十回讲述关于开封的故事,其中涉及风波湖、杏花厅、杨公庙等地名,不仅极为简略,而且大多为虚构。在第十五回“风坡湖龙舟斗会,杏花亭狐怪迷人”中,对于风波湖的介绍只有一句:“说那汴京城外,有一座风坡湖,开阔三十余里,四围俱是乡宦人家建造的庄所。”这基本上是在历代小说话本中风景描绘的常见模式,几乎不具有任何写实意义。

对于开封市井形态描写较为丰富的是河南人李绿园的《歧路灯》。学界对《歧路灯》这部小说的认识存在着巨大争议。以蓝翎等为代表的学者认为《歧路灯》将《金瓶梅》等小说中的说教色彩发挥到了极致,使人情小说的发展走向了歧路,是中国小说的大倒退。但同时,小说也受到一些学者的极大推崇。张国光的长篇论文《我国古代的(教育诗)与社会风俗画》就称赞“《歧路灯》是我国古代社会的一幅风俗画”。其实,两种情形都是小说文本所具有的。只不过,明确的写作动机与实际的写作、阅读效果发生了悖离,而这可能正是小说的复杂之处。对于后者来说,小说对于开封城市的人文地理、风土人情、市井人物进行了细致的描写。比如小说中对于赌和戏的描写,集中表现了浪子、债主、戏子、赌徒、嫖客、妓女等人声色犬马的生活情形。在对戏剧演出描写的过程中,涉及了戏班的组建、经营,演出的种类、剧目、程式、道具、服装等各个方面。其实,戏场之兴盛,欢场之繁荣,都是清代开封的市井现象。特别是小说中谭绍闻以书香子弟,先入读书正途,后在浮浪子弟盛希侨、夏鼎等的引诱之下堕落,虽经多次劝阻,却反复进赌局和妓院。因此,小说中的戏场、赌场与欢场也反复出现,使得城市蝇营狗苟、藏污纳垢之处穷形尽相,成为主要描写的部分。同时,小说对开封地方方言的运用也增加了小说本身的市井特性。董作宾甚至在《李绿园传略》中称:“李绿园为吾豫惟一之方言文学家。”小说第五十四回,王氏对王中说道:“王中,你各人走了就罢,一朝天子一朝臣,还说那前话做什么。俗话说:‘儿大不由爷。’何况你大爷已死。你遭遭说话,都带刺儿,你叫大相公如何容你?”其中的“遭遭”“带刺儿”等语,都属于开封附近的方言。小说还有对于开封地方建筑、道路等的描写,还有街市。对此,已有不少研究者撰文细考开封地名的古今之变,如小说主人公谭绍闻所住为“开封府祥符县萧墙街”。再如朱仙镇水陆码头、大相国寺的庙会和香火、铁塔、鱼市口等。可以说,《歧路灯》起于理学动机,但没有止于“理学之城”的一般性描述,而主要是关于清朝开封的地方性风俗文本。

进入现代以后,开封逐渐淡出了文学表现的视野。其原因一是开封持续性的衰败,二是创作思潮的变迁。现当代河南文学遵循的是“五四”新文化路径,秉承的是鲁迅之后的“国民性”传统。就此而言,在现代阶段,在仅有的以河南为题的文学作品中,为人瞩目的是作为老中国象征的乡土题材,如姚雪垠、尚钺笔下的信阳,师陀小说里的小城镇等。在地域上,南阳、洛阳山区常常被写进以河南为题的作品。南阳作家群成为一种文学现象,就是这种创作潮流的使然。而开封本籍的作家,却常常与这种文学主流相左。他们不太关心乡土,而是对于帝都时代的开封怀有兴趣。因为无法作为河南乡土文学的代表,开封方面作家的写作,常常进入不了河南文学的核心地带。即使在河南省内,也常常处于一种被忽略的地位。表现开封城市的文学,在省内处于一种非主流的边缘化状态。

2005年5月22日,《纽约时报》刊登了一篇题为《从开封到纽约——辉煌如过眼烟云》的文章。文中,作者尼古拉斯面对坑坑洼洼的街道、破败的民居大发感慨:“今天的开封肮脏贫穷,连个省会也不是,地位无足轻重,所以连机场都没有。”这篇文章曾引发了开封人的一片愤慨与感伤。作为废都的败象当然是一种事实。然而,越是衰败,人们对于开封的帝都想象越是明显。我们看到,就本地而言,帝都的意义仍然为人热衷,并被发扬光大,而且成为唯一的城市记忆与叙述方式。冯玉祥主政河南后,曾将龙亭更名为中山公园,并于1929年初在龙亭安放了孙中山的铜像。这种习惯性的空间行为,表明了新的政治秩序对传统政治空间的继承。即使是1949年以后,开封城市的核心空间也依然集中在龙亭一带,并没有太大变化。基于这种意识,对于开封城市的改造,依然延续着帝都的空间结构,不断营构所谓的“王气”,重复着想象性的帝都意义。情形常常是,一方面忽视城市腹地空间旧有的明清民居,使得许多有价值的民居建筑被毁坏;另一方面,则热衷于在龙亭一带的旧有皇家核心空间不断经营,制造许多假古董。象征皇权意识的龙亭地区不断延展,而市井老城区则不断被蚕食。 中心性的帝都意识仍然是这座城市的记忆共同体。在关于解放军攻克开封的故事中,龙亭被认为是旧王朝的“王气”所在,攻克龙亭当然也就成为开封解放的标志,并衍发了盛极一时的开封“革命故事”。文化史著作《汴梁旧事:老开封》,记述了当时的《麓水报》将攻克龙亭称为攻克“金銮殿”。还有一些作家,热衷于发表四大名著皆源于开封这样一类考据。这与论证“上海是近代中国的钥匙”的说法一样,都是一种国家意义的论证。

此时,作为省内地域文学的开封叙述,也与主流的省内文学不同。即使是现当代题材的文学创作,立足于开封讲述国家大叙事依然是一个强大传统,尽管这些作品数量很少。当代较为知名的小说《攻克汴京》《血洒东京》和《八旗丽人》,作者追溯的大多是作为现代国家意义的开封城市历史,进而形成宏大的关于现代国家解放的元叙事。帝都的城市史与革命的城市史形成互文关系。亢君、魏世祥合著的小说《攻克汴京》出版于“文革”刚刚结束的1979年,讲述的是1948年解放军攻入开封的故事。小说当然很难避免“文革”色彩,人物皆呈“高大全”式,但重要的是,小说不时从国家意义上阐发解放开封的重要性。小说第三章《对棋》中解放军师长说:“就拿开封的情况来说……它现在是中原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历史上是六朝古都,文化名城……解放开封这一仗打好了,它就像一颗灿烂的信号,向全世界宣布:现阶段中国人民的革命力量,不但能在运动战中大量歼灭敌人,而且可以攻下敌人任何坚固设防的大城市……更重要的是就能使我党我军的政治影响在开封人民的心中生根开花,并扩大到全国……到那时,全国解放的日子也就不远了。”当开封解放,解放军入城的时候,一个被俘军官说:“共产党拿下的不只是一座开封古城,而是无价之宝。那就是——民心。”小说最后以入城的猛虎连登上巍峨雄伟的古龙亭作结束,更是夸张地强化了对于开封解放这一具体行为所赋予的国家叙事功能。尽管开封只是一个省会城市,但作为皇权象征的古龙亭,还是被赋予了延续了几千年的皇权意义。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人们对于开封稳固的城市知识。当然,解放军的进入,也表征着一个红色城市合法性的诞生。这是“帝都”意义的一个延伸。20世纪90年代初出版的小说《血洒东京》,以辛亥革命中的烈士张钟端为原型,讲叙辛亥革命前后河南革命党人的活动。小说以倒叙的方式开篇,以张钟端的活动作为主要的叙述线索,事件方面则包括了河南贡院闹考、河南武备学堂抗暴、孙中山日本东京会盟、创办革命刊物《河南》、武昌起义以及开封军民起义等。小说中的开封起义显然被赋予了过强的国家意义。小说中张文治曾引述袁世凯的话说:“无论哪里造反,惟独河南人不能造反。”这可能是作者的想法,无非是从反面说出来罢了。而革命党人显然也把开封起义作为阻挡袁世凯军南下的屏障,因为“河南地处中原,是南北交通中枢”。张钟端回到开封发动起义,尽管没有成功,却如文中章节题目所言,“报春晓唤醒国民,秦拢军兴师东征”,并与南京城孙文的就职相联系,成为一种主流性的国家叙事。

20世纪90年代,乔英豪发表小说《八旗丽人》,讲述从晚清到1928年开封“满城”里八旗子弟的故事。所谓“满城”,就是开封城中“满族八旗子弟的聚居地——里城”。开封的“里城”是康熙五十七年河南巡抚杨宗义奏请康熙帝为驻防的八旗兵营建的。“里城”在开封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社区,其中的旗人在政治、经济、生活等各个方面都享有独立的特权,也形成了某种生活方式。《八旗丽人》具有当代长篇历史小说典型化的写作模式,以晚清到1928年开封城守尉金善清一家三代人的经历,连缀起八旗子弟从清朝末年、辛亥革命到在中共的带领下走上革命道路的过程。并且,在小说最后一个回目,还为觉醒的八旗子弟的未来留下了一个光明的尾巴。一般而言,乔英豪也长于国家大叙事,如中篇小说《韩复榘之死》《慈禧太后在开封》等长篇小说。但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将这部小说定义为“严肃文学的思考,通俗文学的可读性,历史的风情画”的融合,这一说法饶有意味。作者的本意在于追求城市代表的国家宏大历史,以八旗子弟的腐朽、革命党人的软弱映衬共产党人的活动。但既然要表现旗人的腐朽,必然要涉及旗人生活。在对八旗子弟的日常生活描述中,不可避免地包含了大量关于开封地方性的风俗,这就开始了另一种城市的叙述方式。首先,开封的“里城”本身就是一种城市特色。而通过“里城”中人物的活动,穿插描述了娱乐、饮食、相亲、人际交往、风光、习尚等,同时还包括了对于长白山满洲人特殊生活方式的呈现,具有了某种地方日常性文本的意味。当然,以当时的创作思想,作者还是将其作为对开封城市进行宏大革命叙述的附属部分。尽管如此,却接触到了关注市井日常生活的写作传统。

20世纪90年代以后,以王少华为代表,文学的开封叙述出现了一个新现象,即不再重复开封城市的帝都想象,也不再追求城市现代叙述的宏大历史,而是在日常风土人情的描述中探求城市的市井底色。因而,文学中的开封叙述形成了一种新的品格,而且可以看做一个自觉的行为。通常,我们称之为“汴味小说”。对于“汴味小说”,我们很难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就像“京味小说”一样,只能寻找能代表“汴味儿”的某些特征,如突出大叙事的思维、没落的废都地位、封闭的乡土氛围与雅俗相融的城市性格等。

其实,王少华早年的写作就有着大叙事的痕迹。他先有长篇纪实文学《惊天大刺杀》,还有与他人合作的小说《儒皇徽宗》等,其作品耸人的名称就表明了一种大叙事的企图。他的《百年祥符》《宣和画院》《汴京镖局》《皇家老店》《旱天雷》等篇,收入《百年祥符》作品集。话剧《宣和画院》的编剧兼导演李利宏曾评价他的作品,说其中有着“扑面而来的时代气息,那平实得近乎开封日常白话的叙述,那浓郁的市井风俗的描绘,那丰厚的历史人文的现代钩沉,那地道的仗义、爽狭、莽真的大梁人格的塑造”。王少华的创作来自于生活于开封的市井经验。比如,王少华近期由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长篇小说《寺门》,就与他每天去寺门吃早饭这一雷打不动的习惯有关。小说充溢着汤铺、老街和开封俚语等市井形态。王少华“汴味小说”中的人物基本都是手艺人。比如《旱天雷》里开封地区的盘鼓技艺以及一群打鼓的艺人,《皇家老店》里开封“皇家”的包子铺“一春楼”,《百年祥符》里一群表演开封地方戏种“祥符调”的戏剧演员等。《百年祥符》描写祥符调的种种沉浮,包括组班、拍戏、接活到戏剧演出等,又在他们的如戏般人生的过程中穿插了对于他们人性现实状况的描写。《宣和画院》以老书法艺人李子信、萧桂云的遭际,表达现代社会中商业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压迫,以及老艺人们对传统书法艺术的守护。李利宏曾将《宣和画院》的主题概括为:“新时代社会变迁中古城开封的文化坚守;新时期经济大潮中废都围城的精神救赎和新时局大宋遗风中世俗市井的灵魂守望。”《汴京镖局》以一群浪迹坊间的“混家”为题,进入了城市的边缘地带,但又带有更深层的本地特征。这一群人涵盖了三教九流。他们和传统文化中的墨、侠精神相通,但打抱不平却很难说得上真的是行侠仗义。这里,作者没有将他们作为墨侠精神的化身,而是另一种东西——面子什么时候都比性命重要。

在王少华的作品中,空间设置大多具有日常性和世俗性质。《百年祥符》中场景以徐府街为主,包括了山陕甘会馆与设置于此的剧团排练厅等。当然,徐府街建于明初,也曾经有着王侯的历史,但其后一直是市井商业的中心。小说里的“老喷壶”说徐府街是“明代开国元勋徐达的后裔奉敕修建的府第,所以叫徐府街”,然后又加上一句“喷的准不准不知,这也是俺爹听俺爷喷的”。这里,对于开封历史的叙述不再溯源到宋朝,也没有延续所谓的“东京故事”,并且“老喷壶”最后一句“准不准不知”,还表明了城市历史的“野闻”性质。

小说《皇家老店》更有解构的意味。从题目看起来,小说带有帝都书写的色彩,但是这里的“皇家”并非与帝王之家有关,而是因为店主人姓皇。原本,皇家祖上留下来的老字号包子铺是“一春楼”,只不过“一春楼”被“皇家”包子铺的一个外姓徒弟刘少亭掌控,所以皇姓一家只好另开包子铺“皇家老店”。《宣和画院》的作品名称使人想起宋徽宗,故事却与帝都的历史无关。李子信的宣和画院虽开在御街上,但是作品却无意细述御街与帝都有关的历史。而且,在李子信和好友萧桂云的对话中,“御街”似乎反是一个不祥之地:“御街那地儿,邪气儿,五百来米长的地段,卖服装的,开饭店的,卖日杂百货的,开珠宝首饰行的,没一家生意中,都不死不活在苟延残喘。”不知作者要解构的是曾经作为帝都的开封,还是当下的城市。很明显,王少华的创作尽量不去触及开封的帝都历史、相关的空间和地名,或者是浮夸的时代主题。即使偶尔涉及,也显示出一种解构意识。

当然,开封曾经作为北宋时期的国都,这是人们特别是本地人无法绕开的集体记忆,帝都叙述或者还会时时出现。关于文学开封的国家性和地方性两种叙述传统,或许仍将相互伴随。但毕竟,王少华等人对于开封市井、世俗化生活的写作,承续了开封城市叙述的地方性传统。应该说,“汴味小说”的创作,是对当下开封城市的经验性把握,也保留了一点点可贵的地方性传统。如果在激进的现代化进程中,开封连一点点市井文化也都消失了,再要找寻城市,就如同帝都叙事一样,都只能是概念性的了。

展开阅读全文

记忆中的乡秋

全文共 366 字

+ 加入清单

打开记忆的留念册,捧出梦想的百宝匣,我的思绪不知不觉飘回到了二十多年前的故乡的那片净土。故乡的秋天,虽不像城市的秋天那样华丽典雅,却是那样地朴实纯洁,这些都是融合了乡村农民淳朴善良的心啊!

广阔无垠的农田涌现出阵阵金黄色的麦浪,果园里一个个大红苹果和乡村姑娘红扑扑的脸庞像极了,我尽力搜索着故乡美丽的秋天。对了,故乡的小河清澈无比,散发着浓浓的乡情,涌动着乡民们美好的希望。

平静的河面被阳光照射着,迸发出七彩之光,这是乡亲们一个个充满期望的七彩之梦啊!记忆的乡秋好似仙境般奇幻,故乡的净土犹如梦想的殿堂般闪闪发光……

记忆的乡秋,充满无限色彩与魅力!故乡对我们的爱,如同父爱般深沉厚重。朋友,请不要忘记故乡,拿起电话给你故乡的亲人打个电话,问候一下吧!

啊!我的故乡!我的家!我深深地爱着你!

希望我留在这方净土,留在这片生我养我的梦乡……

展开阅读全文

世界记忆遗产名录

全文共 406 字

+ 加入清单

世界记忆名录》是指符合世界意义、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确认而纳入的文献遗产项目。世界记忆文献遗产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延伸,侧重于文献记录,包括博物馆、档案馆、图书馆等文化事业机构保存的任何介质的珍贵文件、手稿、口述历史的记录以及古籍善本等。

记忆文献遗产反映了语言、民族和文化的多样性,它是世界的一面镜子,同时也是世界的记忆。但是,这种记忆是脆弱的,每天都有仅存的重要记忆在消失。因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了世界记忆计划,来防止集体记忆的丧失,并且呼吁保护宝贵的文化遗产和馆藏文献,并让它们的价值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世界记忆名录分为世界、地区和国家三级,申报文献遗产根据其地域影响力,分别列为不同级别的名录。

中国入选名录包括中国传统音乐录音档案、清代内阁秘本档、东巴古籍文献、清代科举大金榜、“样式雷”建筑图档、《本草纲目》、《黄帝内经》、侨批档案、元代西藏官方档案、南京大屠杀档案。

展开阅读全文

寻找人类文明记忆的密码

全文共 638 字

+ 加入清单

文明和谐,扶贫济困,乐于助人,无私奉献,心存善念,仁慈博爱,以谦示人,以德为荣,诚信守礼,忠义孝慈,修身律己,做文明人,诵传经典,弘扬正气。

汉字,多么美的文字;汉字,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汉字,历史最悠久的文字。汉字是中华文明的精髓,我爱你——汉字。

汉字是读法最优美的文字。从古代的诗文,到当代的文学作品,处处体现出铿锵锐耳、抑扬顿挫的美感,读上去节奏鲜明、朗朗上口。

汉字字形优美。目前在世界上,只有汉字有一门书法艺术,并且古代的一些书法作品都被完整地保留下来,现在都成了国家的无价之宝。

汉字是一种十分好记的文字,每个字都有它其中的含义。比如“鲜”这个字,当时,南方人认为鱼最美味,北方人认为羊最美味,那么如果合起来,就会更加鲜美。这就是“鲜”的来历。

每个汉字都有故事。比如“明”就有这样一个故事:唐代曾有个人叫武则天,她做了皇帝后,想取个新名字,却又觉得现有的文字都不足以表达她的光辉。于是,她想要给自己造个字。当时,对日月有一种封建的迷信,都觉得日月是神圣的,武则天就把自己比喻成了日月,想让自己像日月一样高挂天空,所以就有了“明”。

有些汉字在网络中也有着有趣的含义。比如“顶”表示喜欢或同意,“踩”表示讨厌或回访。但是,我们不能因为时尚、流行迷失了双眼,一定要让真正的汉字代代相传。

汉字具有宇宙精神,靠近源头,接近自然,充满了景象,充满了生机,充满了原始的惊奇,充满了缤纷,百门大开,从中飞出诱惑,泌出芬芳,吐出黎明,即使空白,也具有无限的生命,我骄傲,我拥有汉字!

展开阅读全文

永不褪色的记忆

全文共 929 字

+ 加入清单

这是个数码技术的时代,我们随时都能把我们的生活留在这个时代里。当我们的照片越来越多的储存在手机和电脑的空间里时,当我们的在网上和朋友交流我们这些生活的瞬间时,我们的生活也会越来越精彩纷呈。

记得在家里,父母的房间总是挂着一个相框,除了几张我们全家福的彩色照片外,还有几张上世纪70年代的黑白相片,据说是爸爸的妈妈、爸爸,也就是我的爷爷奶奶全家福,还有妈妈家里的,姥姥和妈妈的合影。小时候我听的最多的是“那时候”的故事,对着这几张有些泛黄的黑白照片,爸妈都有几段儿时的回忆,那是的一个连电视机都很少的时代,我很难想象他们的生活会是什么,但父母对这些每一张老照片的背后,都有着一段难忘的往事。

爸爸、妈妈都毕业于上世纪80年代的大学,那是正是黑白向彩色照片转变的时代,爸爸仍然保留这他从小学到大学的黑白毕业的照片,几乎清一色的服饰,端正的坐姿,那是照相馆永远不变的背景。我特别感兴趣的是爸爸大学时的毕业照片,其实那是已经有彩色胶卷了,据说他们当时拍了两张,一张黑白,一张彩色,爸爸似乎更喜欢黑白那张,每当他拿起这张大学毕业照片时,他都会如数家珍般的讲述他们致青春的岁月。在爸爸的毕业纪念册里这张照片的下面写着这样一句:回忆是首永恒的歌。

不知是谁说过:如果,你曾经把一份美好的情感遗留在了岁月的深出;如果,高考满分作文你曾经把一段难忘的生活遗留在了生命的旅途,那么,你就总会有怀念的冲动。也许正是在这些黑白世界里的点点滴滴、微不足道的时光,才组成了他们一代人的生命。

感谢科技的进步,也许是怕它们损毁,我用数码相机把这些珍贵的照片都翻拍了下来,储存在了电脑里。相比较我那些多彩生活的照片也许这些黑白照片只占了很少的空间,但每当我看到它们,也会自然地引起我许多深情的回忆和怀念,这是一大笔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使我总能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产生智慧、毅力和果敢,在人生最顺的时候让我不敢忘乎所以,使我更爱我的亲人我的家,更加珍惜我与亲朋好友的感情和友情,更加感恩让我得到幸福的上苍和家乡山林水土对我的恩赐。

生活的天空中,总有一些东西,如恒星般绽放着无尽光芒,也许记忆会衰老,但我相信科技能帮助记忆永不褪色,如果我们有一颗真诚的心,那些留在无论是黑白还是彩色照片里的世界定会永不褪色

展开阅读全文

青春记忆

全文共 2032 字

+ 加入清单

叶韵离开我的时候,那是一个刚下过雨的黄昏。操场上的塑料草坪被冲刷得分外刺眼。18岁,长到了足够高,夕阳可以把背影拉得很长,长得让我幻想明天我就能够学会扣篮。

我隔着盛夏黄昏那清凉的空气,邂逅一种潮湿。我不知道这种潮湿和泪水有着什么莫大的关联,操场跑道低洼处的积水,像一面碎了的镜子。天空的淡蓝与夕阳的血红,在缓慢地相互渗透。我一如那潭死水,无助地遥望,略带忧伤地企盼所谓的彼岸。

有一件事情,我至今无法理解。

叶韵离开后,我突然忘记了如何打篮球。最爱的篮球场,成了我的噩梦。当初,高中夏季篮球联赛刚刚展开,我凭借自己出色的三分球入选校篮球队。

得分后卫,绝对主力,强大的外线火力,令人窒息的绝杀:我总是用这等夸张的词句进行自恋,收获一些意想不到的幸福。

前三场比赛,也就是叶韵离开我之前,我场均投进3个三分球,外加4次助攻。我在外线的牵制力,让我们的内线打得分外流畅。三战全胜。

她走之后,我发现投篮的动作开始发飘,就像那急速行驶的赛车在弯道处漂移,毫无控制力可言。从训练赛开始,我的状态宛若灵魂出窍一般。不知道为什么,那个左撇子的我,在球场上扔三分球就像切白菜一样简单的我,突然忘记了什么叫做投篮。

第四场比赛,我一分未得,三分球5投中0。球队赢得很艰难,1分险胜。看着我们的中锋“胖子”满头大汗地从球场上走下来,刚刚坐稳的他就晕倒了,我心有点痛,不敢看胖子那不再强硬的身躯,如果我能投中一个三分,情况远不会这么糟。

第五场比赛,我仍旧一分未得,三分球7投中0。球队输了,这次胖子没有晕倒,所有的人都很沉默。而这种沉默,像是对我的一场诘问,让我无地自容。

每次三分线外飙射,我听到的都是球与篮网摩擦发出的刷刷声。如今的三分线外,每次出手,球都会在篮筐中旋转2圈到3圈,然后狠狠地从篮筐弹离。就像一种拒绝,让人心灰意冷。

我有时候会怀疑,是不是老天在故意和我作对。他好像无处不在,在我最落魄的时候,给我施展一种诡异的魔法,让经我手投出的篮球,都本能地拒绝着篮筐。我甚至在想,是不是我们球场上的篮筐一夜之间变得太小,专门对付我的三分远投?

一切的空想,在比赛失利后的黄昏蔓延开来。我抬头望望天,还是蓝的。可亲爱的上帝,你能告诉我吗,为什么三分球远投,从我身旁偷偷地溜走了?

第六场比赛,我主动向教练提出申请。我安静地坐在了替补席上。

我们赢得了比赛,整场比赛我们没有投一个三分球,可是我们赢了。那一刻我好像突然明白了,其实没有了三分球的篮球赛一样精彩;没有了三分球的球队,依旧可以选择胜利;没有三分球,我是不是依旧深爱着篮球,深爱着与青春有关的日子?没有了三分球,球队还有没有我的位置?

那个黄昏,我感到了自己的渺小。直到星星升起的时候,我依旧徘徊在球场的中央。我要的答案在哪里?篮网随风摇曳,好像在讥笑我的无能

数学老师曾说过:青春是等概率的等可能事件,在发生的那一刻,也就昭示着结束。而概率是一件你永远无法左右的事情。

猴子他们,在我毫不知情的状况下,背着我去找了叶韵。

整个事件我都是不知情者,直到叶韵给我打电话的时候,我依旧蒙在鼓里。听着那熟悉的声音,却在客观地分析着,划清着一些东西。

我突然变得异常的沉着,最后的最后,我只说了一句话:我可以负责地告诉你,我不知道是谁找了你。但你要明白你的离去,与我的篮球无关。

说那句话的时候,口气冷到自己无法想象的地步。或许,一切的关联都源自我的凭空臆想。

后来我和猴子大吵了一架。最后,我离去的时候留给猴子一句话,也算是留给叶韵的:我的崩溃不需要任何的人负责,而我永远不会崩溃,永远。

我想,叶韵也逐渐明白,她的离去,对我的打击是那么的大。她也许会后悔,错过一个这么真诚的男生。 夜晚,遥望星空。依旧迷恋篮筐。想起数学老师所说的等可能事件,我们永远无法左右它的概率。发生了,就意味着概率已到了无可更改的地步。

期末考试终于开始,那天早上下起了雨。天被洗刷得昏暗而毫无色调,我在雨中拼命地奔跑。一如那努力飞入篮筐的篮球,我努力地跑向考场。后来回想,雨中的我一定很帅气。因为奔跑中,我突然想起青春一词。而跑步的姿势,后来的我固执地认为那一定是有生以来最帅的。我把青春与大雨、篮球联系到一起,然后用一种略带自负的微笑跑向考场,雪一样白的墙壁与外面的灰调形成鲜明的对比。

监考老师看到我的样子——一个傻笑落汤鸡,表情有些怪。而我的笑,让他也情不自禁地跟着我笑了起来。

傍晚的时候,那场大雨早已逃得无影无踪。玻璃一样的夕阳,席卷了球场的每一个角落。而那些哗啦哗啦的雨声,却在我耳中挥之不去。

第八场比赛,晋级赛。我打满全场,三分球7投中7。那天的夕阳把我一脸的阴霾击碎,突然发现那些被夕阳的血红偷去的天蓝,正在慢慢地被微风还原。队友们把我抛向血红与海蓝并存的天空。那一刻,我突然感到一团蓝色的物质在我身体中慢慢地释放。那好像是与梦有关的物质的破茧而出。

一抹蔚蓝,从我双眸中映射而出。而那场关于哗哗大雨的记忆,我至今记忆犹新。那窗外风卷过的残云,好像在努力地写着“青春”二字。

展开阅读全文

秋天的记忆-作文

全文共 695 字

+ 加入清单

酷热的夏日总算过去,这凉爽的秋日伴着蒙蒙细雨来到了土地上。坐在教室里,眼虽见老师精彩飞扬的讲课,但心已飞到了遥远的地方,飞到了那片属于我的秘密净土!

秋天的雨缠绵而温柔的,它不像春天的雨那样,哗哗的下个不停,让人觉得无聊。他则是细细的下着,细的如花针。生命的秋天要来,我们也阻止不了。在自己和他人的生命里,我们能做的最多的就是等待,等花开,等花落!转眼间,整个大地布满黄色了落叶,花枝上也没有了往日骄傲的鲜花。但这是丰收的季节,人们都在高呼,都在开心的歌唱。秋天也勾起了我的回忆……

在去年秋天考试当中,我本以为我可以很轻松的就拿到第一名,因为我认为自己的水平还是不错的,我信心满满,但是,似乎是我的期望比现实更要难实现,当考试成绩出来以后,我的老师说我考了第4名,我的内心突然像失去了什么……因为我从未考过这样的成绩。我哭了,认为我自己对不起老师,更对不起父母,就在这时,老师似乎看出了我的心事,把我叫到了办公室,语重心长的对我说:“你确实该自己反思一下,这段时间你都在做些什么,又怎能期待会有一个好的名次呢?这就是人生,有失意亦有得意,而把握权全在你的手中。哭有什么用,我们的青春需要的是什么,你应该自己好好想想了。”

刚开始我听到这些话哭的更厉害了,她凭什么这样说我。可他后来那充满哲理的一番话,让我怔住了。我不仅沉思了。青春所需要的是什么?需要的不仅仅是对过去的眼泪,或许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才是我们更应该做的!

一个个的秋天过去了,但那个秋天的记忆却在我的脑海中无法抹去,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相信,秋天过去又来临,我的成长也是不断进步。在不久的将来,我一定会变得更加优秀!

[秋天的记忆-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无法抹去的记忆的作文

全文共 707 字

+ 加入清单

我想,我永远忘不了它。因为它,我感到了拥抱天空的美好——

宁静的早晨,我和父母一同背着背包,来到中青岭。

早晨的太阳是柔和的、美好的。通往山间更高处的层层台阶旁是高大的树木,掩住头上一片天空,只剩下四周浓浓而又幽深的绿意。树丛中不时传来清脆婉转的鸟鸣声,在绿荫笼罩之中,更有“鸟鸣山更幽”之意。我兴奋地在台阶上走走跳跳,前方的路也一点一点在我眼前拓开。

登完台阶,眼前景色便如画卷一般展开,我的目光顺着右边小台阶而上,看见几株茶花正在向我探着头,我向那抹娇粉色跑去。“小心点!早点回来!”身后响起妈妈嘱咐的话语。

欣赏完茶花,我又发现了旁边的一架秋千,心中顿时一喜,秋千?!想来自己也好久未曾荡过了呀,去,不妨去试试。我小跑着,走近时又围着它打量了几圈,心中有个力量促使我赶快坐了上去。我坐好,双手紧抓住铁链,人向后退几步,双腿紧绷成直线——一、二、三!我双腿一蹬,身体轻轻一晃,开始荡起来。我尽量使自己双脚不碰地,往后荡时缩腿,往前荡时伸腿。渐渐地,愈来愈高,身体也感平稳。耳边拂过一阵一阵的风,好清爽!

闭上眼,双手在铁链后面松开,再张开,给风儿、大自然一个大大的拥抱吧!乘着风,我的头发在飞舞,人也像在飞,心也飞扬起来了。那敲打我心窗的风啊,冲破了一切的阻碍,我感到轻松。也许我又像作业一样等等加给我的烦恼的束缚,但我解开了它们,在这自在的境界中,我体会到了也感悟了一种纯真自然的美好。

……

缓缓地、缓缓地我降了下来,脚轻轻点地,我知道父母一定等着急了。我小跑出去几步,又留恋地停了下来。我相信,在往后也许疲惫的学习生活中,我的眼前一定会出现乘着风儿荡着秋千的我,那颗飞扬而又美好的、轻松自在的心。

[无法抹去的记忆的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高中一年级作文:世博记忆

全文共 1620 字

+ 加入清单

世博,抬着骄傲的头颅站在世人面前。

就好像攀爬金字塔,即使最终到达巅峰的人只有极少数,人们也甘愿忍受漫长排队的煎熬;

就好比皇后手中那枚有毒的鲜艳苹果,虽然远观绝对比亲自品尝要来的容易与美丽,可像白雪公主一样浪漫的人们,总也抵御不了来自它外表的魅力;

就如同小美鱼接受双腿,人们接受世博的美,一边欣赏它,一边忍受脚下的疼痛。

一边是金碧辉煌美轮美奂的建筑,一边是漫漫长路跋涉的艰辛,我们好像在经历长征,为了光明的目标而洒下泪水。等待,也是一项美丽的运动。

【世博景】

世博内,建筑、街道和植物构成了基本的要素。

不同地区不同主题的场馆分布在ABCDE等不同的区,搭上一辆公交,你就可以从非洲坐到亚洲,并且顺道去欧洲参观一下。每个场馆都代表一方水土一方人民对世界的友好姿态,所以都是各尽其所能大显神通。从外观上看,你或许会恍然觉得置身大型游乐场,千奇百怪的造型,夸张的色彩,神秘的异域风情,人类最新奇的想象都集中在这里。英国馆是灰色的毛球刺猬,即使站在它面前,依旧是朦朦胧胧的感觉,似乎被施了魔法,让靠近的人无法看清其真身。上海的街道永远被各色川流不息的车辆所填充,世博馆内的街道则不同,宽阔而干净,只有大巴和小型观光游览车两种交通工具在穿行,人群都集中在场馆前,因而街道上总是不见什物,一眼望去,不见首也不见尾,仿佛这里便是容纳了整个世界。世博的确就是一个小世界,有树林,有小鸟,被精心修剪过的枝丫虽缺少一丝自然风韵,却也不失雅致精巧,绿与红,永远搭配映衬得恰到好处。这也是用最细微的形式告诉你,我们做了充分的准备,为了迎接您,上海欢迎您。

【世博人】

虽然汇聚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各国人民,但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面孔无疑占据了绝大多数,或许各个场馆都设置了绿色通道,让本国游客直接进入也是鲜有外国人等待的原因之一。无论是入口处,店铺里,取水点前,Toilet门口还是街道两旁,似乎除了场馆出口处,没有一处不是人潮涌动,让人想起动物世界的蚁穴,世博场馆就是肥硕的蚁后,人们攒聚在它周围,汗水蒸发,掺杂着人们各种各样的情绪,惊奇、喜悦、抱怨、无聊、疲惫,这些气息向上汇集,混沌成一片,笼罩在庞大世博上空,笼罩着这个不一样的世界。在这里,人与人之间是绝对平等的,不管你在馆外停着的是BMW还是三轮车,排队进馆是唯一的原则。在这里,等价交换的公平得到彰显,你要想获取更壮观的视觉盛宴,就得付出更多的等待,那些在漫长队伍中无聊等待的人,其实他们是幸福的,因为不管步伐多缓慢,总是在向着目标更接近更清晰明朗,因为那是看得到的未来。而可悲的被长长队伍所镇吓的人们,就如刚开始的我一样,徘徊不已,浪费有限的时间,所以说,有时机会就在那一瞬,你往前站一步,就能迎来一个不一样的享受。来到世博的人,或许准备了一个厚厚的白页本子,用充裕的时间做保证,将一个个美丽的印章按顺序整整齐齐地盖上,华美到无懈可击;或许只能草草在护照上印几个戳,对着手表盘算紧凑的行程。无论你是哪一种,你都拥有了世博。正如西游记中,无论是沙僧的细嚼慢咽还是八戒的囫囵吞枣,他们都服下了人参果。往后回忆起来,满足也好,遗憾也罢,那一段世博记忆,都是属于自己的珍宝。

【世博情】

来时听过一句话:不去世博会后悔,去了世博会更后悔。

一个“悔”字,倾注了人们对这次世博的喜爱,为没有看到而悔,为没能看够而悔。中华民族是一个能化腐朽为神奇的民族,我们用自己的热情,将渐行衰落的万国博览又重新点燃,并将这份热情传递到世界各地,将这原来是展示冷冰冰的科学技术的场所,变成一场盛大的舞会。各国文化在这里碰撞,各国人民在这里汇聚一堂,进入或没进场馆的人,他们关切的言语,兴奋的表情,都传递着世博力量,这是让人振奋的心情,如同奥运会世界杯一样,世博会在古老的华夏之地上燃起了自己的激情。

我们怀着忐忑而坚定的心,迈进世博的大门。

世博也会还你一段永存的记忆。

点评:文:章结构清晰,描写具体,个别地方语句还需锤炼。

[高中一年级作文:世博记忆

展开阅读全文

关于璀璨初夏记忆的作文

全文共 1436 字

+ 加入清单

初夏·璀璨记忆琥珀杯倾荷露滑,玻璃槛纳柳风凉。长亭处处齐纨动,帘卷朱楼罢晚妆。

——红楼梦(夏夜即事) 夏天就这么来了,春天的气息还未消散,随即是更耀眼的金色阳光穿透我指尖的隙缝,斑驳了我的脸庞。我望着墙角席卷如海浪的绿,一如我夏天的记忆,绿得让我出神,让我彷徨,却又让我沉醉。

夏·蛩鸣 那年夏天,我还是一个天真单纯的孩子。

我最亲爱的朋友——婷,你是否还记得那个夏天,阳光映射了我们的瞳孔? 家的后院,夏天把大片田野染成了翠绿,跳入我眼帘。那绿,绿得欲滴,绿得让人过目不忘。仿佛我的记忆也悄悄被涂上了绿色。我兴奋地呼喊:“夏天来咯,夏天来咯!“笑起来眼角是弯弯的,像是田野里未成熟的小丝瓜。

我是个爱玩的孩子,我急匆匆跑进了婷的家:“我们出去玩吧,呆在家里有什么意思!”婷望着那绿,笑着点点头。于是两个小女孩便放肆地跑到田野里嬉闹,全然不顾父母劝告的“淑女形象”,也不管衣服是不是脏了,会不会摔倒。我和她就这样躺在暖暖的泥土上,眯着眼窥伺那夏日的太阳。

家后有棵枇杷树,长得好高好高。树上,也冒出了一颗颗青色的小枇杷,在夏风的绵绵中懒洋洋地睡大觉。我仰望着那颗颗的枇杷,砸吧着嘴,就差没流出口水了。心里渴望摘下那小果实,于是伸出双手,却怎么也够不到。婷说:“我去找根棍子。”她用棍子将枝叶压低,我轻轻地踮起脚,小心翼翼地去捕捉那渺小的青色。当小手触及圆溜溜的果实,我激动地说:“好了,我拿到了!” 我们拨开那青色的果实,一齐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嘶——好酸哪!”异口同声,我们都龇着嘴,看见彼此狼狈的表情,不由得又微笑了! 岁月承载六七年的夏天,我又重回这片土地。田野还是熟悉的绿,一如既往,让我心悸。我不知道婷现在在哪里,我不知道我们是否天各一方,只是当初那个夏天,记忆深刻。婷成为我第一个接触的好朋友,她让我学会了更勇敢地与大家相处,更勇敢地面对社会中的人。她为我打开了一扇窗——与人相处的第一扇窗。

那年夏天,纯真幸福。

夏·幽梦 那年夏天,我寄居在外婆家里。

外婆是个坚强的女性。虽然外公早逝,生活的艰辛和无奈让她多了几根白发,刻了几道岁月的皱纹,但是她仍是自己挣钱养活自己。日子苦,她在沉默中一天天看岁月蹉跎。

外婆看见我跑来,疲惫的神情忽然涌现了幸福的色彩,在阳光下分外美丽。

天空泼满青釉,几只青鸟在天空掠过。

我依偎在外婆的怀里,侧脸望着外婆那慈祥的笑脸,自己也禁不住弯起嘴角笑。“外婆,我都这么大了,靠您这儿,您不觉着我脸皮儿有三层厚了啊!”我用家乡的方言逗了逗外婆。“傻孩子,你永远都是我的好孙女儿。”外婆也笑着用方言回应,声音质朴得像咿呀歌唱的老藤椅。

外婆,如果可以,我真想把你的皱纹抹去,把你的白发变为乌丝,然后永远陪着我——长大。

电线上的麻雀交头接耳地聊着夏天,可怜的流浪猫在墙角睡觉。我抱着外婆,感受她身上独有的温暖气息,让我有一种莫名的安心。

轻叹,如果时光能定格在夏天的这一时刻,多好。

外婆竟点着头睡着了,她的手里还紧紧握着要织给我的白色毛衣。不曾轻易放开,一如既往地关心我,爱着我。

那种简单淳朴的爱,却明亮了整个夏天。失意时,外婆的怀抱总会是我心灵的停靠。我忘却了烦恼,尽情地沉醉在那份温暖,如同近在咫尺。

那年夏天,温暖感动。

眼里仍是那抹绿,那是初夏的告白。

记忆中的童年,我们奔跑在田野里,欢声笑语。

记忆中的小院,我依偎在外婆的怀抱,甜蜜微笑。

记忆中的夏天,绿意盎然,惬意心怡;暖意盎然,情意心晴。

轻轻地,我如同孩子般呓语: “会不会一年四季全变成夏天?”

展开阅读全文

储存在我记忆的那本书作文600字

全文共 734 字

+ 加入清单

春夏秋冬,我唯爱绿树成荫的春天。当微风轻轻吹起,吹绿了小草树木,吹的花儿绽放了笑脸,我便翻开了那本破旧的书,满心欢喜的翻阅着读起来。因为这本书,我就爱上了这温暖的春天。它,就是储存在我记忆的那本书。

这本纸张泛黄的书,是我年幼时母亲给我的。说实话,那时我并不喜欢它。灰灰的尘土布满在上面,虽然擦拭过,但依旧有岁月的痕迹。小时候,每个春天来临,母亲就打开那本破旧的书,教我读那些古老的诗句,诗中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思念,有“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的悲哀,或是“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的悠闲。在母亲温柔的声音中,这些诗句甩着飘逸的袖子,拽着美丽的裙摆,带我走进了最动人的诗的世界。母亲有深意的把那本书递给了我,让我认真背诵里面的诗句时,但我并没有接过来,这时我看到母亲脸上流露出一丝的失望。当时我心里还暗暗庆幸:终于不用再天天看这本破书了。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年幼的我真的好无知!

那年夏天,我想散散步,偶然瞥见母亲的房间,依稀看到一个熟悉而又瘦小的身影,她坐在书桌前,不知在做些什么,织衣服?还是在泡茶?哦,原来母亲是在为我做书本的封面。破旧的封面,儿时的记忆,一一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奥,这就是您教我读诗的那本书!我躲在一旁,默默地注视着母亲的动作,剪纸时的认真,贴到书上时的小心翼翼。突然,母亲不小心剪到了手,手上渗出了血,我急忙的跑过去,拿起卷纸,擦拭着母亲手上流出的血,我没有说话,母亲也什么都没有说,我的心中涌动着一股股暖流。我明白了母亲的心意,母亲对我的爱,就像那本书里的内容一样丰富,就像母亲手上滴的血一样浓。

直到今天,我依然完好无损的保留着那书,那是充满我儿时记忆的一本书,那是保留着母亲对我浓浓的爱意的一本书。愿幸福长相伴,愿时光不老去!

展开阅读全文

记忆中的芬芳作文800字

全文共 952 字

+ 加入清单

花是美好的象征。或许你喜欢素气无暇的桂花,她喜欢秀气大方的百合,而我喜欢的则是那株默默无闻的小花。

那是在一个温暖的春日,刚满三周岁的我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为了让我这个“好奇宝宝”安静下来,家人带我外出赏花。一路上,绿树与蓝天相映成趣,构成一幅和谐优美的自然风光图。越来越接近目的地了,周围也从充满生机的蓝绿世界向七彩斑斓的画中之景转变。终于到了,看!那么多的花!这童话般的光景,让我不由得兴奋,我跑下去,在花的海洋中奔跑、欢笑,与花朵共舞。

那芳香始终萦绕在我的身旁。我蹲下,它就在我头顶;我站起,它就在我周围;我转圈,它就随我一起舞动。我贪婪地吮吸着醉人的花香,想得到更多的美好。突然,我的目光聚集在了一株黄色的小花上。“妈妈,这是什么?”小小的我用稚嫩的声音问道。“它是蒲公英,是一种很了不起的花呦。”“了不起?”“是啊,它现在是黄色的小花,一段时间之后,它就会变成白白的小伞,那小伞是它的孩子,这些小孩子随着风姐姐,四处旅游。最后,它累了,就找一块舒服的地方,歇歇脚,慢慢长大,再后来又把它的孩子送出去……”“那它还能旅游吗?”“不能噢。因为呀,它很慈祥,它以自己的束缚完成了孩子的自由和成长,懂吗?”天真的我只是点了点头,带着一点儿似懂非懂,继续玩了起来。

回家了,在路上,带着一身的疲倦,我甜甜地进入了梦乡。“孩子,醒醒,看,是蒲公英!”我醒了,看向窗外,大树的蔽荫里,一片黄,一片白,汇成了蒲公英的乐章。我下了车,拿起一棵蒲公英,轻轻吹了一下,那一把把的小伞,便乘着风,自由飞翔。看着手中光秃秃的花茎,我很想哭,“妈妈,这株蒲公英,它……”“孩子,没事,看,它的孩子在飞翔,这是它留给这个世界的财富。孩子幸福了,父母就会很开心的,你说,对不对?”望着妈妈慈祥的脸庞,听着那些温暖的话语,我似乎明白了什么。望着飞翔的蒲公英,我的心里升起了一种敬意,我知道,它们也将重复上一代花的行动,直到永远。

几年以后的我已是初中生,对花朵这类事物已没有那么重视,我不会再为它的开放而欢欣鼓舞,也不会为它的离去而伤心落泪。但,对蒲公英,我却越来越关注,它的花朵中蕴含了对自由的渴望,对子女的关爱。它不仅仅代表着一株花对世界的向往,更代表着天下父母那拳拳的爱子之心。

这一抹芬芳,我不会淡忘;这一份关爱,我将永远铭记。

展开阅读全文

丢失了记忆的人作文550字

全文共 550 字

+ 加入清单

清晨,蓝蓝的天空蒙着一层薄薄的雾,晶莹的露珠从树叶上滚落下来,滴到地上,溅到空中,落入我的心中,泛起一道道涟漪……

“儿子,起床了,去上培优班!”一听到这句话,我不禁发起愁来。因为,今年暑假,妈妈为了让我的成绩上升,又给我报了几个培训班。想到这里,一阵困倦向我袭来,我又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小时候

在梦中,我好像又变成了小时候,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我一会儿和小伙伴躲猫猫,玩游戏,一会儿和他们疯跑、打闹。我快乐的童年便在这欢笑中度过了……

上学时

时光飞逝,日月如梭。转眼我已经到了上学的年龄。记得我第一次背上新书包,鼓起勇气,怀着激动的心情跨入校门时,我满脑子都幻想着教室的模样,刚一到教室,我发现我的教室明亮宽敞,很开心。我一会帮老师擦黑板,一会儿帮同学打水,忙得不亦乐乎。

二年级时

那一年,我成绩优异,一举拿下了班长的宝座,我开始帮助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在家里,我也经常帮助父母排忧解难。可是,不久以后,我突然觉得自己好累。

现在

如今,老师给我们布置的功课越来越多,学习负担越来越重。学校的作业已经把我压得喘不过气,还有培优班的作业,我更是承受不了。我真想对您说:“妈妈,我好累。”

一声叫喊,又叫醒了还在睡梦中的我,我就像一个失去记忆的人一样,每天重复做着相同的事。

又一天,一声叫喊打破了清晨的宁静……

展开阅读全文

珍藏记忆作文800字

全文共 815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的记忆深处,珍藏着一个人的轮廓。虽然她的名字我无从知晓,但我永远不会忘记,她曾经带给我的那份震憾与感动。

那天是一个阴雨绵绵的天气。我在家里待久了,觉得无聊,便决定出去走走。胡乱走了一圈以后,我走到了酸奶店的门口。这时,一个稍显模糊的身影吸引了我的注意。她的背有些弯,没有打伞,专注而小心翼翼擦拭着宣传栏上的玻璃。“真是一个认真负责的人啊。”我不禁感叹道。就在我为她固定不变的动作感到厌烦准备离开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她的动作突然停了下来。我定睛一看,原来是一张白色的纸使她停下了动作。不就是小广告嘛,她肯定会毫不犹豫地把它撕掉。然而,难道是我的眼睛花了不成,竟看到她凝神注视了一下那张纸,便从容的绕开去擦拭其他地方了。一丝好奇涌上了我的心头,那张纸里隐藏着怎样的秘密?正巧,她走开到另一个角落打扫。我便迫不及待的冲了上去。竟是一张不再崭新又有些发黄,看起来摇摇欲坠的寻人启示!字里行间充满了儿女对走失的老父亲的思念和担忧。

现在要寻找她那样的人很困难了吧。善良、热心,那本不是她的责任,她却做了。我期盼着与她再次相遇。

依然是一个午后,我又看见了她。不同的是今天不是阴雨天气,晴空万里,风和日丽。她也没有在原来的那片区域,因为新来了几个清洁工。可是每当有人试图对那张寻人启示做点什么时,她都会不厌其烦的放下手上的工作走过去,耐心地和她们说明那张纸的情况。我突然有一种想同她讲话的想法。“这样不停的说来说去,不觉得累吗?”她似乎很惊讶,但很快就回应我一抹淡定的笑容:“不累,能够为他们保留一份希望,我很幸福”。“你真是好人”,她显然没有料到我会那么说,沉默了一下,她缓缓说道:“其实我没有那么好,我以前有一个弟弟,可是走失了,那么多年,没有音讯,我不想别人也承受失去亲人的痛苦,就为他们做点什么吧。”

我呆住了,是她教会了我哪怕是一次素不相识的帮助,也是种幸福。给予别人希望时,自己也会充满阳光。

这段珍藏在我心里的记忆,令我感动。

展开阅读全文

记忆中的味道作文600字

全文共 595 字

+ 加入清单

从我有记忆时开始,我都是在外公外婆家吃饭的。这两位老人都烧得一手好菜。以前,我最常吃也最爱吃的,就是那黄豆烧猪蹄了。

黄豆有一个大拇指指甲盖大小,不知为什么,外公是要将买来的黄豆再放到水中泡。我老是兴冲冲地去问外公:“外公,为什么还要把黄豆在水里泡啊?”那时我小,外公总笑笑,回答:“这样更好吃。”“哦——”我似懂非懂。

每次,我都比外公端菜前更早地坐在椅子上,天天盼着黄豆烧猪蹄。好不容易等来了猪蹄,我立刻就用筷子夹起一块,放入碗中。

猪蹄的汤很稠,用勺子捞起一勺往下滴,它总是慢慢地慢慢地往下滑去,想要完全滴完无论如何也要一分钟。这汤烧出了黄豆的色和猪蹄的味。汤是奶黄色的,白里透黄,黄中有白,是一种十分耐看的颜色。猪蹄被烧得很鲜,仿佛天生就要和黄豆一起烧似的。那种顺滑,那种Q弹,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

我喜欢吃猪蹄的肥肉。这种肥肉吃起来不腻,不油,反而有一种软而韧的感觉。第一口咬下去觉得咬不断,仿佛一种韧性十足的特别的橡皮筋一般,在你嘴里和你开着玩笑。等你咬了第三第四口之后,才能把肥肉咬开一个小口子。有了这个小口子,一切似乎又变了——味道变得更鲜,肉也变得更软了,里面翻出发白的肉,含在嘴中,似乎一触即化。如牛奶一般的味道,深深烙印在我的心中。

可是,随着岁月的流逝,我渐渐长大,儿时的味道也慢慢淡忘。随着外公去了温州生活,那时的记忆才重现心头。

我想念曾经的猪蹄味,更想念童年的点点滴滴。

展开阅读全文

听,记忆中的乒乓声

全文共 547 字

+ 加入清单

李政璋

我的童年里,有许多酸甜苦辣,也经过了许多风风雨雨,但,在我的脑海里,记忆最深刻的是一次比赛。

两年前,我第一次接触乒乓球,那时的我只有八岁,虽然只有八岁,但我对乒乓球很有兴趣。只要一有空,我都会泡在球馆,我觉得,我跟乒乓球有一个缘,我们天天刻苦训练,功夫不负有心人,两年后,我终于可以去参加市里的比赛了,我兴奋着。

教练跟我说:打比赛时,不要紧张,放开打就行了。好像就是教练的这一句话,激发了我的斗志。第一轮,我对阵的是去年亚军吴止靖,虽然过程很艰难,但我还是挺过来了,4:3取得开门红,后来我一路过关斩将,一度杀到了决赛,果然不出我所料,决赛的对手是去年冠军——吴泽羽。教练跟我说,只要放开打就行了。第一局我以6:0打了一个小高潮,赢得第一局,第二局一上来他的势头就很猛,一度到了10:9,现在比赛进入白热化阶段,现在谁的心理素质好,谁就可以拿下关键分。就在这时教练智慧地叫了暂停,最后我拿下了关键分,2:0领先。这时我看到了胜利的光芒,不知怎么了,开始忙手忙脚地连丢了两局,最后一局,我以11:6输掉了比赛,我当场倒地痛哭,就这样,我与金牌擦肩而过。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比赛,我下定决心下一次一定要获得冠军。我记住了这场比赛,记忆中的乒乓声是痛苦的,却不断激起我“战斗”的欲望,伴随着我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记忆犹新的一件事作文600字

全文共 659 字

+ 加入清单

看到这个题目你一定很惊讶吧?没错,这就是一件令我哭笑不得的事,使我至今还记忆犹新。

还记得小时候,我在奶奶家的屋顶上看到一只猫。那小猫前身伏下,尾巴翘起来,摆出一副空军跳伞的动作,好像随时都会一跃而起。我这下可就着急了,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似的,急得团团转,赶忙找到奶奶对她说:“不好了!不好了!有一只小猫要‘自杀’呀!”“啊?”奶奶大惊失色,“快点带我去呀。”我们如闪电一般跑了回去,但却发现那只猫已经卧在地上舔着爪子了,就好像什么也没发生似的。我疑惑地问道:“这是怎么回事,刚才还在屋顶的?”奶奶听了大笑起来,而我怎么问她她都不说。我心想:“看来只能问那只猫了。”

说干就干,我找到那只猫,就开始了对话。

“你是怎么做到的呢?”

“喵喵喵。”

“你在说什么?”

“瞄——”

我接连问了几次,它都一直是“喵喵喵”的,我想了想,也学它叫,但依旧是听不懂。所以我只好场景再现了。

当我正准备展开新一轮“攻势”时,它好像读懂了我的心思,立马狂奔起来,我怎么也捉不到它,我追着它跑来跑去,终于趁它不注意捉住了那只小猫,心想:“就算你是孙猴子,也逃不出我如来佛的手掌心。”

我把它带到一个空旷的地方,将它奋力向天上一扔,可没想到,一阵刺痛感随即而来,可我还是忍着疼痛看完了全程,原来,它在空中翻了一个圈来减少阻力,所以才能稳稳地站在地上,这时,奶奶赶来看到这一幕,哭笑不得,说:“真是个傻孙子啊!”说完带着我去打疫苗。

唉,现在那个爪印还在我的右手上“生根”了,怎么也弄不掉。

这事之后,我一看到猫,心里就有阴影。真可谓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呀!

展开阅读全文

春节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作文400字

全文共 575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春节记事】

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也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每到春节,大街小巷张灯结彩,热闹非凡,甚至连空气中也弥漫着喜庆的气息。春节还使思乡的念头变得更为强烈,把团圆的期盼变成现实,拉近了亲友之间的情感距离。

除夕这一天对每个中国人来说都极为重要。这一天人们准备辞旧迎新,热热闹闹聚在一起吃团圆饭。一年一度的团圆饭能充分地表现出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在吃完团圆饭后,人们就开始守岁了最值得我们高兴的不仅仅是在过年的时候能穿新衣服,放鞭炮,最为重要的是能收到大人们的压岁钱,也就是我们口头说的红包。

还有一项过年必不可少的节目,那就是放烟花了。做为男孩子,不太喜欢“啪”的一声的烟花,而喜欢五颜六色的烟花。我记得有一次,我和姐姐一起放一个外形类似“火箭炮”的烟花。我虽然很喜欢放烟花,但是遇到这种烟火,还真得有些束手无策。我有些紧张,心想:“这种烟花放起来会不会有些危险?”我又想起妈妈的警告:放大的烟花更危险!这让我有些害怕,但又想到自己是男子汉大丈夫,那还是冒个险吧。我点上了火柴,小心翼翼地靠近导火线,迅速点燃,然后快速抛开。“砰,砰,砰……”随着一声声炮响,烟花也一个个飞向天空。噼里啪啦五彩斑斓的烟花在天空中绽放,仿佛一个个有生命的精灵在自由翱翔。我看得异常入迷,十分开心。

我喜欢过年,它给我带来快乐的记忆。希望大家新年快乐,万事大吉,身体健康!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