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记忆

记忆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记忆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记忆问题。

分享

浏览

3252

作文

7575

初一写事作文:童年的记忆

全文共 775 字

+ 加入清单

一滴滴的水珠聚成一条条小溪,一条条的小溪汇成了一片片大海,灿烂的金色回忆组成我丰富多彩的童年,调皮捣蛋和嘻嘻哈哈似乎就是我桀傲不驯的少年。

坐在床头,手中拿起那个陈旧的木匣子,慢慢将它打开,里面还完整无损地放置着我儿时喜爱的橡皮筋,纸风车、小石子,还有我小学三年级时获奖的那一张图画,那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次获奖作品。在瞬间勾起了我童年的许许多多回忆,是它们让我的童年丰富多彩,炫丽的色彩弥漫着我的天空,至今回想起来心都是甜甜的。

记得7年前的夏天,缕缕轻风扬起,外婆家果园的竹林丛被风阵阵地击打着发出了沙沙的声响。而我,则在果园的池塘边的泥巴地里和小伙伴抓着泥巴,玩着过家家。不一会儿,小伙伴们又从腰间掏出橡皮筋,一争高下。

阳光的午后,我唱着外婆教我的小调,跟在外婆后头,和外婆一起去大菜棚里除草,虽然我什么都不会做,但我也不会乖乖地坐在外婆的后面,而是和一只小狗打闹、嬉戏。我和它打闹过的地方都会留下一道道的痕迹,那是被我和它压倒掉的草莓藤蔓。当我玩累了,我就会坐在大棚边的苹果树下一边玩着小石子,一边吃着外婆摘给我的酸爽可口的青苹果。

当外婆订的报纸送来时,还没来得及看,就会被我做成一个个好玩的纸风车,和小伙伴们一起到河边跑。还记得那次,妈妈、小婕和我一起折风车,那一张张的白纸在妈妈和小婕手里都变成了一个个好玩的纸风车,而在我手里变成了一团团的垃圾。于是我下决心要学会折纸风车,在我的努力下,“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会折那一个个好玩的纸风车。我还把我们折的纸风车挂在了菜棚旁的苹果树上,风吹来时,整群的风车都快速转动起来。

岁月的变迁,留下的是岁月的痕迹,时间的流逝并不是上天无情地安排,而是让在时空中流荡的我们多一份纯真和成熟,或许我们真的不应该嘘叹时间的无情飞逝。因为那些回忆将永远种在我们的心坎上,慢慢发芽,伴我们一生。

[初一写事作文:童年的记忆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专题作文

《开封:都市想象与文化记忆》

全文共 11347 字

+ 加入清单

摘要:从北宋到20世纪,文学中的开封城市叙述存在两个传统,即国家性的帝都叙述传统和地方性的市井叙述传统。两种传统和开封的城市地位相联系。一般情况下,城市兴盛时突显其地方性传统,而城市衰落时则重视其国家性想象,凸显帝都叙述传统。

笔者一直有一个看法,即文学中的城市,不仅仅是作家经验中的,相当程度上是被某种想象意义所赋予的。那么,一座城市为什么被赋予意义,被赋予什么样的意义,又是怎样被赋予意义的呢?通常,这种意义与人们对这座城市的集体性认知甚至是集体性的想象性认知有关。前者表现为一种共同的城市知识,而后者则可能是一种对现实中并不存在事物的诉求。不同的意义,通过对城市的不同叙述表现出来。

文学中的开封,肯定不完全来自于经验叙述。因为自宋以后一直到明清,开封作为帝都的故事一直在话本、戏剧和小说中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宋以后文学故事中的开封,一直是一个被赋予意义的城市。即使是赵宋时期文学对于开封的记述,许多也都带有追忆帝都的性质。事实上,自宋以后的文学出现开封故事之后,就表现为两个传统:一者是经验性的,多以地方性风俗讲述为主;一者以帝都的追念甚至是想象为主,表达对于帝都的集体性城市想象。对于后者来说,越到后来,越是呈现出理念性的诉求。

我们对于开封的城市知识,比较集中于帝都的概念上。按照史学家的看法,开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夏朝。据《古本竹书纪年辑证记载》:“帝宁(杼)居原,自原迁于老丘。”《春秋地名考》中说:“老丘,古地名,在今河南陈留城北。”也就是说,“老丘”已经是国都了,在今河南开封城市东边不远的近郊范围内。开封原来称为“启封”。公元前156年,汉景帝刘启继位,为避讳更名为“开封”。从公元前364年到公元1233年,开封曾经先后作为七个封建王朝的都城。隋时炀帝修筑汴河,得水利之利。唐玄宗时,李白、杜甫和高适在开封结伴游吹台,留下《梁园吟》《古大梁行》等名篇。杜甫有诗《遣怀》:“昔我游宋中,惟梁孝王都……忆与高李辈,论交入酒垆。两公壮藻思,得我色敷腴。气酣登吹台,怀古视平芜。”记述的就是三人登吹台的情景。韩愈也写过不少关于开封的散文,如《汴州东西水门记》《汴州嘉禾嘉瓜疏》等。前者记述了当时建筑汴州水门的故事,后者描述的是汴州周围的农业等。唐朝灭亡以后,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等五个朝代中有四个曾经在开封建都,开封的政治、经济、文化开始兴盛,自宋达到顶峰。但作为七朝古都,其实开封自北宋以后就趋于没落,而且基本上没有复兴。

文学中的开封城市形象始于宋朝。王国维在论述金院本时指出:“开封是宋之东都……故多演送汴京故事。”他认为,院本中人名、地名如“郓王、蔡奴,汴京之人也,金明池、陈桥,汴京之地也”。自宋以后,戏剧、小说等对开封的描写,也成为了一个持久不断的传统,形成了关于开封城市叙述的一个谱系,学者孙荪等人称之为“东京故事”。“东京故事”在各个历史时期主题是不一样的。在宋元话本里,开封从都城转变为一般性的城市,创作主题主要是以伤逝和怀旧为主。从明清时候起,关于开封的城市叙述出现了对东京的“虚化”描写。其实还有一类,就是具有较大影响的世情风俗的写实性作品,一直或明或暗地存在。对于开封城市不同的叙述方式,呈现出帝都叙述的国家文本和市井描写的地方性文本的区别。

首先,是宋元话本中对于开封的地方性风俗叙述。宋朝东京,无疑是开封城市历史上最繁华的时期。东京成为北宋的都城时人口在百万左右,到“北宋后期,东京城市的人口已有150万左右”,并且是重要的水陆交通要津和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由于城市地位的发展,开封城里大小店铺星罗棋布。公元980年,东京重要的街道景阳门大街出现了侵街现象。逐渐地,御街两边的御廊也允许“世人买卖于其间”。还有以“勾栏”为中心的“瓦子”,更是活脱脱的市井形态。话本开始大量生产就是在这一个时期。一般来说,说书人说话的底本叫话本,宋代话本的基础是口头文学,而流传下来的多是在南宋时期产生的说话底本,加上元代少数话本。现存的宋元话本大多数编印于明代,或多或少经过了明代人的修订。根据程毅中、胡士莹、谭正璧等诸先生的考订,综合来说,现存的宋元话本大约有50篇左右。话本的出现是白话文学第一次跻身文坛,开创了元明清三代戏剧、小说创作繁荣的先河。所以鲁迅先生认为宋元话本的出现“实在是小说史上的一大变迁”。

宋元话本对于开封地域性的描述主要表现在人物、事件和空间等几个方面。有意思的是,人物与事件多发生于城市世俗性的市井,而非宫室或贵胄禁地。《简帖和尚》描写了皇甫殿直与妻子分离又和好的故事。由于受到奸人的蒙骗,皇甫殿直认为妻子有外遇,将妻子抛弃,可是不久之后开始怀念妻子。“当年是正月初一日。皇甫殿直自从休了浑家,在家中无好况。……自思量道:‘每年正月初一日,夫妻两人双双地上本州岛大相国寺里烧香。我今年却独自一个,不知我浑家那里去?’簌地两行泪下,闷闷不已。”及至出去烧香,见了已经别嫁的旧日妻子,“两个四目相视,只是不敢言语”。等到发现奸人的诡计之后,二者又破镜重圆。《宋四公大闹禁魂张》开头描写宋四公为打抱不平,盗取开封商人张富的财物,然后自己和两个徒弟之间产生冲突和矛盾。最后小说以宋四公运用计策,把商人张富和负责捕盗的官员送进监狱作为结尾。文本开头和结尾虽然告诫人们不要贪财和吝啬,而话本中间却一再炫耀盗人技艺的高超。劝诫式的主题与话本故事情节叙述形成扭结,造成了复杂的文本思想内容。《张生彩鸾灯传》讲述的故事前半部分发生在北宋的汴京,后半部分则发生于南宋临安。前半部分主要讲述宋徽宗年间,贵官公子张生“因元宵到乾明寺着灯,忽于殿上拾得一红绡帕子”,进而引发一段姻缘。宋元话本中还有一类,是国都迁往临安以后,表现亡国之痛、思念古都的作品。如《金鳗记》话本以宋徽宗年间计姓妇人由于误食作为“金明池掌”的金鳗而产下女儿庆奴开始,讲述了这一家人在靖康之变后流离杭州,最终家破人亡的情景。《燕山逢故人郑意娘传》更是直接描写靖康之变后,东京人四散流落,一个名为杨思温的流落到燕山,但他眼中的人和事都带着故都东京的色彩。如话本对于元宵节这样描写:“今日说一个宫人,从来只在东京看元宵,谁知时移事变,流寓在燕山看元宵……每年燕山市井,如东京制造,到己酉岁方成次第。” 宋元话本中的开封叙述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别是特定的作为都城的开封城市空间。由于宋元话本现存版本大多在南宋时加工而成,带有北宋移民对东京汴梁繁华追忆的性质,其记述中多出现的开封标志性的建筑,包括金明池、樊楼和相国寺等,都相当详尽。虽然宋元话本也出现了皇家建筑,但却具有了一种世俗化的色彩,发生的也往往是市井故事。比如,以金明池为发生场所的《金明池吴清逢爱爱》《至诚张主管》等,记述的就是市井的爱情故事。《闹樊楼多情周胜仙》中的空间设置主要发生在樊楼和金明池,讲述的是樊楼老板范大郎的兄弟范二郎,在金明池边邂逅一位美女后发生的一系列故事。《至诚张主管》故事发生的地点主要是界身子里、端门、金明池、万胜门、天庆观。《金鳗记》故事也发生在金明池。此外,最主要的城市空间是大相国寺。虽然相国寺是皇家寺庙,但在宋元话本中,相国寺主要是游人观瞻、烧香礼佛的去所,还有生意人穿梭其中,讲述的也主要是商人的故事。如《宋四公大闹禁魂张》中的赵正、王秀等闲汉和生意人就于此出入。可以看出,宋元话本里的空间叙述多来自写作者的经验,与汴梁的社会形态相关,具有相当的写实性。

为了强调所述故事的真实性,宋元话本市井世俗性的另一种表现方式,是常常将所讲述的故事设置在特定的时间。由于特定时段大多为节令时日,如元宵节、端阳节、清明节等,因此常常伴随着对于城市市井的风俗习尚描写。比如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六有《元宵》一节,说“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声嘈杂十余里”。而宋人吴自牧的《梦梁录》开卷第一篇就是《元宵》。秦观的《念奴娇》写道:“花灯家家罗列,来往绮罗,喧闻箫鼓,达旦何曾歇。”实是一种倾城出游的城市狂欢。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也有对汴京元宵节的描述。话本中出现的元宵节,其叙述功能在于为男女人物遇合故事的发生提供契机。《至诚张主管》中张胜与小夫人鬼魂的遇合就发生在元宵灯节。《张生彩鸾灯传》开篇题云:“五夜华灯应自好,绮罗丛里竞怀春。”怀春的刘素香出门赏灯时已经将情诗藏在了同心方胜里,遇到如意的郎君张舜美就急忙丢给他,然后发生了一段生离死别的爱情故事。

作为帝都,文学的表现不可能不与之相关。其实,对于开封帝都的叙述传统在宋元杂剧中已经出现。其剧目主要是对于北宋皇帝及元勋、包公、水浒、杨家将等的描述。现存北杂剧剧本有一百六十多个,其中与开封(汴梁、东京、南京)相关的有四十一种。《宋太祖龙虎风云会》《包龙图智赚合同文书》《十探子大闹延安府》《赵匡义智娶符金锭》《宋上皇御断金凤钗》等多部剧本都与皇家、官府等帝都形象相关。这个传统也被明清文学特别是小说所继承。不过,明清小说多数所讲述的并非是当时的开封故事,而是仍然习惯讲述北宋时期的都城开封。由于时代久远,此中情形当然已经不属于经验性叙述,因此对于开封的讲述往往呈现出一种想象性。学者孙荪将这种叙述方式称为“虚化”。所谓“虚化”,即一方面正面描写开封城市景观,但是不能做到真实和详尽,只是延续已有传统叙述方式而已。另一方面,是对于宋都开封并不进行正面描写,而是作为一种背景隐入小说的背后。事实上,这两种叙述方式都表现出了一种帝都叙述的传统。叙述的过程当然无从写实,只能“虚化”。更有意思的是,帝都叙述,在宋元时期并不明显,而在远离宋都的明清时期,反而成为小说写作的主流。

明清小说将开封作为一般性都城的背景,具有想象性叙述的特点,而且显得非常的程式化。罗贯中根据民间传说整理的《三遂平妖传》开篇第一回即对开封作这样的铺排:“话说大宋仁宗皇帝朝间,东京开封府汴州花锦也似城池,城中有三十六里御街,二十八座城门;有三十六花柳巷,七十二座管弦楼,若还有答闲田地,不是栽花蹴气球。”相对于宋元话本中对于开封描写的经验性,这种概括性描写,特别是描述汴京繁华景象,显然是一种套路,带有中国小说的修辞性习惯,或者说加入了后人对于一般帝都的想象因素。具有代表性的还有开封府尹包公判案的一系列故事。明代的《包孝肃公百家演义》是一部汇集了包公断案种种传闻的短篇小说总集,故事多发生在开封府所辖的地区里。包公由于身为开封府尹,所以一系列小说故事展开的背景当然要设置在开封。但是,一系列的“包公故事”,侧重表现的是“公案”,而不是市井形态。即使是对于东京世俗人情偶有涉及,也无意详细展开。同时,我们还需要看到,小说的核心价值系统,与宋元话本不同,在于包公断案背后的皇权力量与国家制度,比如包公所持皇家授予的三个铡刀等。类似的皇权象征物还有“杨家将故事系列”中佘太君的龙头拐杖等。确切地说,“包公故事”和“杨家将故事”一类小说,并非本地性的“开封故事”,其实是一种国家性的政治叙事。包括当代开封作者亢君的电视剧《包公演义》,也有此种情形。

对此,我们可以通过具有关联性的三部小说进行讨论,即《大宋宣和遗事》《水浒传》和《金瓶梅词话》。这三部小说的成书年代具有先后的延续性,其内容也有先后继承的关系。《宣和遗事》为宋代无名氏所作,《水浒传》成书于元末明初,《金瓶梅》成书于明代隆庆至万历年间。“宣和”是宋徽宗的最后一个年号。《大宋宣和遗事》从讲述历代昏君的荒淫、误国开始,一直写到宋高宗定都临安为止。在讲述历代昏君的过程中,又穿插了宋代奸臣以及宋江等人起义的事情。尽管在《大宋宣和遗事》中,作者主要是描述皇家的生活,但是文本更多地具有一种写实化的倾向,很大程度上还是一种经验性写作。

以《大宋宣和遗事》为蓝本的《水浒传》在前者的基础上发生了变化。小说开篇叙述了宋朝在开封的建国史,说赵匡胤“扫清寰宇,荡静中原,国号大宋,建都汴梁”。其中许多故事也与开封相关,比如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林冲误入白虎节堂,杨志州桥卖刀,宋江樊楼与李师师相会,柴进簪花人禁苑等。但是,整体上说,东京的背景却较为模糊。小说中有两段诗词对开封进行赞颂,分别从“周公建国,毕公皋改作京师”开始细述开封的历史,一直描写到开封府的紫阁楼台,在“霭霭祥云、融融瑞气”等句中结束。程式化的描写,表明了作者对开封帝都形象的一种想象性叙述。 脱胎于《水浒传》故事情节的《金瓶梅词话》中也多次提到开封。据学者考证,在全书一百回的篇目中,提到开封的有五十八回,占半数还多,但真正对开封进行描写的只有三回,即第十八回写来保上东京干事,第三十回写西门庆派人向太师蔡京进献生辰和第五十五回描写西门庆亲往开封为蔡京庆祝寿诞。其中,第十八回描写的是来保、来旺去开封府打点门路,开脱西门庆的罪行。在这一回目中,并没有对于开封城市生活形态的描写,仅仅有蔡京府上“坐北朝南三间敞厅,绿油栏杆,朱红牌额,石青镇地,金字大书天子御笔钦赐‘学士琴堂’四字”等句。在这里,开封作为实际形态的城市也没有直接出现,其本身只是一个权力中枢的背景。第三十回中西门庆获得了一个上好的前程,而且护送生辰担的来保和吴管家也都获得了一官半职。第五十五回写西门庆亲自去开封为蔡京祝寿,对于开封依然没有做详细的叙述。不过,在本回目中出现了对蔡京府的描绘,但文中所写,特别是“白日间尽皆名士…‘都来庆贺”“无不低头”等句,显然不是人物所见。加之骈文式的铺排,更加表现出程式化的一面,无非来源于人们对于都城相府的常识性想象而已。在以后的回目中,作为皇权象征的开封府再也没有出现。因此可以说,《金瓶梅词话》中出现的开封也是一种概念性的帝都形象。

明清时期,开封再也没有恢复北宋时期的繁华。尽管朱元璋曾经在1368年令“应天为南京,开封为北京”,开封的陪都地位也延续到1378年才被废掉,但对于整个明王朝意义不大。此后,开封也仅仅是周王的藩镇,且由于水患而衰败不堪。明清时期的文学对于开封的描写相对较少,部分涉及开封的描写更呈现出虚化特征,停留在一般帝都皇权的想象层面。小说方面,有金木散人的《鼓掌绝尘》与五色石主人的《快士传》。后者延续了宋元话本对于世俗人情描写的传统,但其描写大多具有想象性的特征。《鼓掌绝尘》“花”集中有十回讲述关于开封的故事,其中涉及风波湖、杏花厅、杨公庙等地名,不仅极为简略,而且大多为虚构。在第十五回“风坡湖龙舟斗会,杏花亭狐怪迷人”中,对于风波湖的介绍只有一句:“说那汴京城外,有一座风坡湖,开阔三十余里,四围俱是乡宦人家建造的庄所。”这基本上是在历代小说话本中风景描绘的常见模式,几乎不具有任何写实意义。

对于开封市井形态描写较为丰富的是河南人李绿园的《歧路灯》。学界对《歧路灯》这部小说的认识存在着巨大争议。以蓝翎等为代表的学者认为《歧路灯》将《金瓶梅》等小说中的说教色彩发挥到了极致,使人情小说的发展走向了歧路,是中国小说的大倒退。但同时,小说也受到一些学者的极大推崇。张国光的长篇论文《我国古代的(教育诗)与社会风俗画》就称赞“《歧路灯》是我国古代社会的一幅风俗画”。其实,两种情形都是小说文本所具有的。只不过,明确的写作动机与实际的写作、阅读效果发生了悖离,而这可能正是小说的复杂之处。对于后者来说,小说对于开封城市的人文地理、风土人情、市井人物进行了细致的描写。比如小说中对于赌和戏的描写,集中表现了浪子、债主、戏子、赌徒、嫖客、妓女等人声色犬马的生活情形。在对戏剧演出描写的过程中,涉及了戏班的组建、经营,演出的种类、剧目、程式、道具、服装等各个方面。其实,戏场之兴盛,欢场之繁荣,都是清代开封的市井现象。特别是小说中谭绍闻以书香子弟,先入读书正途,后在浮浪子弟盛希侨、夏鼎等的引诱之下堕落,虽经多次劝阻,却反复进赌局和妓院。因此,小说中的戏场、赌场与欢场也反复出现,使得城市蝇营狗苟、藏污纳垢之处穷形尽相,成为主要描写的部分。同时,小说对开封地方方言的运用也增加了小说本身的市井特性。董作宾甚至在《李绿园传略》中称:“李绿园为吾豫惟一之方言文学家。”小说第五十四回,王氏对王中说道:“王中,你各人走了就罢,一朝天子一朝臣,还说那前话做什么。俗话说:‘儿大不由爷。’何况你大爷已死。你遭遭说话,都带刺儿,你叫大相公如何容你?”其中的“遭遭”“带刺儿”等语,都属于开封附近的方言。小说还有对于开封地方建筑、道路等的描写,还有街市。对此,已有不少研究者撰文细考开封地名的古今之变,如小说主人公谭绍闻所住为“开封府祥符县萧墙街”。再如朱仙镇水陆码头、大相国寺的庙会和香火、铁塔、鱼市口等。可以说,《歧路灯》起于理学动机,但没有止于“理学之城”的一般性描述,而主要是关于清朝开封的地方性风俗文本。

进入现代以后,开封逐渐淡出了文学表现的视野。其原因一是开封持续性的衰败,二是创作思潮的变迁。现当代河南文学遵循的是“五四”新文化路径,秉承的是鲁迅之后的“国民性”传统。就此而言,在现代阶段,在仅有的以河南为题的文学作品中,为人瞩目的是作为老中国象征的乡土题材,如姚雪垠、尚钺笔下的信阳,师陀小说里的小城镇等。在地域上,南阳、洛阳山区常常被写进以河南为题的作品。南阳作家群成为一种文学现象,就是这种创作潮流的使然。而开封本籍的作家,却常常与这种文学主流相左。他们不太关心乡土,而是对于帝都时代的开封怀有兴趣。因为无法作为河南乡土文学的代表,开封方面作家的写作,常常进入不了河南文学的核心地带。即使在河南省内,也常常处于一种被忽略的地位。表现开封城市的文学,在省内处于一种非主流的边缘化状态。

2005年5月22日,《纽约时报》刊登了一篇题为《从开封到纽约——辉煌如过眼烟云》的文章。文中,作者尼古拉斯面对坑坑洼洼的街道、破败的民居大发感慨:“今天的开封肮脏贫穷,连个省会也不是,地位无足轻重,所以连机场都没有。”这篇文章曾引发了开封人的一片愤慨与感伤。作为废都的败象当然是一种事实。然而,越是衰败,人们对于开封的帝都想象越是明显。我们看到,就本地而言,帝都的意义仍然为人热衷,并被发扬光大,而且成为唯一的城市记忆与叙述方式。冯玉祥主政河南后,曾将龙亭更名为中山公园,并于1929年初在龙亭安放了孙中山的铜像。这种习惯性的空间行为,表明了新的政治秩序对传统政治空间的继承。即使是1949年以后,开封城市的核心空间也依然集中在龙亭一带,并没有太大变化。基于这种意识,对于开封城市的改造,依然延续着帝都的空间结构,不断营构所谓的“王气”,重复着想象性的帝都意义。情形常常是,一方面忽视城市腹地空间旧有的明清民居,使得许多有价值的民居建筑被毁坏;另一方面,则热衷于在龙亭一带的旧有皇家核心空间不断经营,制造许多假古董。象征皇权意识的龙亭地区不断延展,而市井老城区则不断被蚕食。 中心性的帝都意识仍然是这座城市的记忆共同体。在关于解放军攻克开封的故事中,龙亭被认为是旧王朝的“王气”所在,攻克龙亭当然也就成为开封解放的标志,并衍发了盛极一时的开封“革命故事”。文化史著作《汴梁旧事:老开封》,记述了当时的《麓水报》将攻克龙亭称为攻克“金銮殿”。还有一些作家,热衷于发表四大名著皆源于开封这样一类考据。这与论证“上海是近代中国的钥匙”的说法一样,都是一种国家意义的论证。

此时,作为省内地域文学的开封叙述,也与主流的省内文学不同。即使是现当代题材的文学创作,立足于开封讲述国家大叙事依然是一个强大传统,尽管这些作品数量很少。当代较为知名的小说《攻克汴京》《血洒东京》和《八旗丽人》,作者追溯的大多是作为现代国家意义的开封城市历史,进而形成宏大的关于现代国家解放的元叙事。帝都的城市史与革命的城市史形成互文关系。亢君、魏世祥合著的小说《攻克汴京》出版于“文革”刚刚结束的1979年,讲述的是1948年解放军攻入开封的故事。小说当然很难避免“文革”色彩,人物皆呈“高大全”式,但重要的是,小说不时从国家意义上阐发解放开封的重要性。小说第三章《对棋》中解放军师长说:“就拿开封的情况来说……它现在是中原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历史上是六朝古都,文化名城……解放开封这一仗打好了,它就像一颗灿烂的信号,向全世界宣布:现阶段中国人民的革命力量,不但能在运动战中大量歼灭敌人,而且可以攻下敌人任何坚固设防的大城市……更重要的是就能使我党我军的政治影响在开封人民的心中生根开花,并扩大到全国……到那时,全国解放的日子也就不远了。”当开封解放,解放军入城的时候,一个被俘军官说:“共产党拿下的不只是一座开封古城,而是无价之宝。那就是——民心。”小说最后以入城的猛虎连登上巍峨雄伟的古龙亭作结束,更是夸张地强化了对于开封解放这一具体行为所赋予的国家叙事功能。尽管开封只是一个省会城市,但作为皇权象征的古龙亭,还是被赋予了延续了几千年的皇权意义。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人们对于开封稳固的城市知识。当然,解放军的进入,也表征着一个红色城市合法性的诞生。这是“帝都”意义的一个延伸。20世纪90年代初出版的小说《血洒东京》,以辛亥革命中的烈士张钟端为原型,讲叙辛亥革命前后河南革命党人的活动。小说以倒叙的方式开篇,以张钟端的活动作为主要的叙述线索,事件方面则包括了河南贡院闹考、河南武备学堂抗暴、孙中山日本东京会盟、创办革命刊物《河南》、武昌起义以及开封军民起义等。小说中的开封起义显然被赋予了过强的国家意义。小说中张文治曾引述袁世凯的话说:“无论哪里造反,惟独河南人不能造反。”这可能是作者的想法,无非是从反面说出来罢了。而革命党人显然也把开封起义作为阻挡袁世凯军南下的屏障,因为“河南地处中原,是南北交通中枢”。张钟端回到开封发动起义,尽管没有成功,却如文中章节题目所言,“报春晓唤醒国民,秦拢军兴师东征”,并与南京城孙文的就职相联系,成为一种主流性的国家叙事。

20世纪90年代,乔英豪发表小说《八旗丽人》,讲述从晚清到1928年开封“满城”里八旗子弟的故事。所谓“满城”,就是开封城中“满族八旗子弟的聚居地——里城”。开封的“里城”是康熙五十七年河南巡抚杨宗义奏请康熙帝为驻防的八旗兵营建的。“里城”在开封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社区,其中的旗人在政治、经济、生活等各个方面都享有独立的特权,也形成了某种生活方式。《八旗丽人》具有当代长篇历史小说典型化的写作模式,以晚清到1928年开封城守尉金善清一家三代人的经历,连缀起八旗子弟从清朝末年、辛亥革命到在中共的带领下走上革命道路的过程。并且,在小说最后一个回目,还为觉醒的八旗子弟的未来留下了一个光明的尾巴。一般而言,乔英豪也长于国家大叙事,如中篇小说《韩复榘之死》《慈禧太后在开封》等长篇小说。但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将这部小说定义为“严肃文学的思考,通俗文学的可读性,历史的风情画”的融合,这一说法饶有意味。作者的本意在于追求城市代表的国家宏大历史,以八旗子弟的腐朽、革命党人的软弱映衬共产党人的活动。但既然要表现旗人的腐朽,必然要涉及旗人生活。在对八旗子弟的日常生活描述中,不可避免地包含了大量关于开封地方性的风俗,这就开始了另一种城市的叙述方式。首先,开封的“里城”本身就是一种城市特色。而通过“里城”中人物的活动,穿插描述了娱乐、饮食、相亲、人际交往、风光、习尚等,同时还包括了对于长白山满洲人特殊生活方式的呈现,具有了某种地方日常性文本的意味。当然,以当时的创作思想,作者还是将其作为对开封城市进行宏大革命叙述的附属部分。尽管如此,却接触到了关注市井日常生活的写作传统。

20世纪90年代以后,以王少华为代表,文学的开封叙述出现了一个新现象,即不再重复开封城市的帝都想象,也不再追求城市现代叙述的宏大历史,而是在日常风土人情的描述中探求城市的市井底色。因而,文学中的开封叙述形成了一种新的品格,而且可以看做一个自觉的行为。通常,我们称之为“汴味小说”。对于“汴味小说”,我们很难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就像“京味小说”一样,只能寻找能代表“汴味儿”的某些特征,如突出大叙事的思维、没落的废都地位、封闭的乡土氛围与雅俗相融的城市性格等。

其实,王少华早年的写作就有着大叙事的痕迹。他先有长篇纪实文学《惊天大刺杀》,还有与他人合作的小说《儒皇徽宗》等,其作品耸人的名称就表明了一种大叙事的企图。他的《百年祥符》《宣和画院》《汴京镖局》《皇家老店》《旱天雷》等篇,收入《百年祥符》作品集。话剧《宣和画院》的编剧兼导演李利宏曾评价他的作品,说其中有着“扑面而来的时代气息,那平实得近乎开封日常白话的叙述,那浓郁的市井风俗的描绘,那丰厚的历史人文的现代钩沉,那地道的仗义、爽狭、莽真的大梁人格的塑造”。王少华的创作来自于生活于开封的市井经验。比如,王少华近期由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长篇小说《寺门》,就与他每天去寺门吃早饭这一雷打不动的习惯有关。小说充溢着汤铺、老街和开封俚语等市井形态。王少华“汴味小说”中的人物基本都是手艺人。比如《旱天雷》里开封地区的盘鼓技艺以及一群打鼓的艺人,《皇家老店》里开封“皇家”的包子铺“一春楼”,《百年祥符》里一群表演开封地方戏种“祥符调”的戏剧演员等。《百年祥符》描写祥符调的种种沉浮,包括组班、拍戏、接活到戏剧演出等,又在他们的如戏般人生的过程中穿插了对于他们人性现实状况的描写。《宣和画院》以老书法艺人李子信、萧桂云的遭际,表达现代社会中商业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压迫,以及老艺人们对传统书法艺术的守护。李利宏曾将《宣和画院》的主题概括为:“新时代社会变迁中古城开封的文化坚守;新时期经济大潮中废都围城的精神救赎和新时局大宋遗风中世俗市井的灵魂守望。”《汴京镖局》以一群浪迹坊间的“混家”为题,进入了城市的边缘地带,但又带有更深层的本地特征。这一群人涵盖了三教九流。他们和传统文化中的墨、侠精神相通,但打抱不平却很难说得上真的是行侠仗义。这里,作者没有将他们作为墨侠精神的化身,而是另一种东西——面子什么时候都比性命重要。

在王少华的作品中,空间设置大多具有日常性和世俗性质。《百年祥符》中场景以徐府街为主,包括了山陕甘会馆与设置于此的剧团排练厅等。当然,徐府街建于明初,也曾经有着王侯的历史,但其后一直是市井商业的中心。小说里的“老喷壶”说徐府街是“明代开国元勋徐达的后裔奉敕修建的府第,所以叫徐府街”,然后又加上一句“喷的准不准不知,这也是俺爹听俺爷喷的”。这里,对于开封历史的叙述不再溯源到宋朝,也没有延续所谓的“东京故事”,并且“老喷壶”最后一句“准不准不知”,还表明了城市历史的“野闻”性质。

小说《皇家老店》更有解构的意味。从题目看起来,小说带有帝都书写的色彩,但是这里的“皇家”并非与帝王之家有关,而是因为店主人姓皇。原本,皇家祖上留下来的老字号包子铺是“一春楼”,只不过“一春楼”被“皇家”包子铺的一个外姓徒弟刘少亭掌控,所以皇姓一家只好另开包子铺“皇家老店”。《宣和画院》的作品名称使人想起宋徽宗,故事却与帝都的历史无关。李子信的宣和画院虽开在御街上,但是作品却无意细述御街与帝都有关的历史。而且,在李子信和好友萧桂云的对话中,“御街”似乎反是一个不祥之地:“御街那地儿,邪气儿,五百来米长的地段,卖服装的,开饭店的,卖日杂百货的,开珠宝首饰行的,没一家生意中,都不死不活在苟延残喘。”不知作者要解构的是曾经作为帝都的开封,还是当下的城市。很明显,王少华的创作尽量不去触及开封的帝都历史、相关的空间和地名,或者是浮夸的时代主题。即使偶尔涉及,也显示出一种解构意识。

当然,开封曾经作为北宋时期的国都,这是人们特别是本地人无法绕开的集体记忆,帝都叙述或者还会时时出现。关于文学开封的国家性和地方性两种叙述传统,或许仍将相互伴随。但毕竟,王少华等人对于开封市井、世俗化生活的写作,承续了开封城市叙述的地方性传统。应该说,“汴味小说”的创作,是对当下开封城市的经验性把握,也保留了一点点可贵的地方性传统。如果在激进的现代化进程中,开封连一点点市井文化也都消失了,再要找寻城市,就如同帝都叙事一样,都只能是概念性的了。

展开阅读全文

记忆是一种孤独

全文共 715 字

+ 加入清单

也许有一天我会在落满黄叶的枯树上停住脚步,悠然地思念起某个人、怀念起某段沉默的时光。带着成长的苦涩与青春的孤独,义无反顾地走下去。

——题记

花开的日子有蝴蝶缠绕、有轻盈浅香、有你如花的笑靥、编织着一场花开永不败落的戏幕。

我是一朵花,与众不同,花开即无尽又不败,化花魂创作,不逝也不凋,延伸到每个地方、各个角落、随心散落到每一颗敏感的心灵。渐渐缓伸,浅浅芬香,绘一场花开的静默。

青春犹如一首微漫长的歌曲。不同时刻遇到不同的人,是缘。于千千万万的人,找到最在乎的人,是难得的钟情偏爱,不管结局如何,依然义无反顾。

在月光下,若隐若现,若有若无,缺了一角,东一块,西一块,散落在各个角落。

或许零散的记忆拼凑出的是满满的孤独。音乐停下,梦该醒来。发现,记忆经过时间的践踏,早已支离破碎。

流星灼亮划破黑暗。记忆破碎,是否感到孤独,是否应该哭泣,还是坚强地告诉自己,孤独的人不该流泪,即便夜很黑,也要制造光明。

那些零碎的记忆,历历在目,偏执地在脑海里招摇,伸手之时,却已化为一片握不住的云彩。青春啊,只好释怀。

花会谢,梦会醒,爱人会离开,记忆也会破碎。我们能做的,就是从容地去面对,无能为力地释怀。

也许有一天,花开不再是一场迷梦,记忆不再残缺,我会突然怀念起那段孤独的时光,也会带着成长的苦涩和青春的孤独,坚强地走下去。

梦里,我看见了月亮,月光下荡着清幽的光,村庄黑黑的,花开了,笛声幽扬,山水安静……

嘀答滴答……记忆碎片虽刺人心,却也包含着我们的笑脸,有青春的美好。

记忆恍惚,不一定要很分明,一首歌的时间就可概括。滴滴滴……孤独是人心,而不是记忆,它只是靠心回想伴着孤独。

记忆破碎,回首时虽然孤独,但是青春,我坚信走过,青春常在,因为有花相伴。

展开阅读全文

删除记忆

全文共 653 字

+ 加入清单

从07年到09年所有的日记都已经埋藏起来,每一篇都仔细的看过,回想起太多画面。突然感觉自己长大了很多,不再是那个单纯幼稚的孩子,说那些不着边际,没头没脑的话。看到每一位朋友给我的留言,突然发觉自己失去了很多。那些曾经的好友,发誓一辈子都是朋友,如今却如此陌生。真的特别害怕,害怕会失去更多,等到晚年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孤单。

那些日记保留了很多,还是因为不舍,不舍得全部删掉,删掉那些再也不会出现的留言话语。也许一辈子都不会再次看见吧·

我真的长大了,真的是在不知不觉中成长,写日记不再使用那些繁体字,彩色字体。习惯用最普通的白底黑字,标准宋体,简单画面来代替。也许这就像我们不再喜欢小时候那些花花绿绿的衣服一样。

我是不是也失去了曾经的活力,曾经的快乐?好像变的对待生活没有了向往,没有了追求,天天赖在家里,哪也不想去,从天亮到天黑,一直看着电脑屏幕,就这样一天天的过。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宅女吧。

上了中学好像没什么改变,唯一变的是我不再那么空虚,多了些朋友,多了些见识。少了些孤单和寂寞。虽然离开了属于自己的那个人,却没有失去那份爱。我知足。我满足。但我却成了孤身一人,虽然会想念,会回忆,可有时却觉得这样的生活是如此暇意,如此简单。

不知从何时起,没有在空间里写日记的习惯,很多次打开日志,却连题目都不知如何写起,一次次的放弃。现在开启,新的一年的来临,不会再像曾经的自己,写下宏伟的目标,现在的我,只希望现在以及曾经的朋友,可以幸福。我想快点迎接春季,因为那短暂的时光是我最快乐的记忆。我只想过的简单,过的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无法抹去的记忆作文300字

全文共 338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身上发生过许多事,它们像大海边散落的贝壳在我脑海中熠熠生辉。

记得那是一个夏天,天气非常热。我跑到便利店内买了一根雪糕,打开包装把它扔到了地上。那包装躺在地上像是在无暇的玉上的一个污点。我虽觉得不舒服,但热极了,我就急忙跑到旁边的树荫下品尝那根雪糕了。吃了一口又凉又甜真爽啊!过了一会儿,一个3岁左右的小女孩和她的爸爸也来买雪糕。

挑了一只后,爸爸把雪糕的包装打开了,用手指了指对面的垃圾箱,小女孩明白了爸爸的意思,接过包装袋像小企鹅似的摇摇晃晃地走了过去。当看到我丢的包装袋时也弯腰捡了起来放进了垃圾箱,蹦蹦跳跳地走了过来。爸爸把雪糕放在小女孩手中,她用那小小嘴巴咬了一口甜蜜的笑了,我看见了觉得非常惭愧。如果时间能倒流的时候,我一定会把它捡起来的。

这件事情,让我难以忘记。

展开阅读全文

记忆深处的声音优秀作文

全文共 892 字

+ 加入清单

每一个人记忆的深处,都埋藏着许许多多美好的宝藏。在我的记忆深处,回荡着一种振奋人心的声音,它总是给予我无形的力量。

记不清是几年前了,那时我还是一名小学生。离钢琴考级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可我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又因为不久前才换了老师,我对新的环境还没有充分地适应。焦虑和恐惧占据着我的心头。那天正好是去学琴的日子,我心不甘情不愿地来到琴房,小心翼翼地推开门,心中却提前担忧了起来,生怕一会儿因弹得不好而被训斥。

就像往常一样,王老师一脸严肃地坐在大大的木桌前。我自觉地拿出再熟悉不过的考级教材,他却开口:“别急,今天先学一首新曲子。”我惊异地呆住了。在这样的紧急时刻,老师为什么要这么做?正想着,老师已经把铺子摊开,自己坐在琴凳上。“听着。”

“轰”,如同一声雷,第一个音在毫无防备的耳边炸开了,我下意识地打了个寒战。接着是更多的音符,像是要把地板震裂似的冲进耳膜。脚下的地在微微地震,庞大的钢琴似乎也在颤抖。接着这股狂潮慢慢褪去,以极慢极慢的速度化作涌动的浪,像是在诉说着漫长的悲苦的故事,用的却是平静的语调,眼中挤不出一滴泪。我好像也被温柔地卷入这浪潮中,翻滚、漂浮,忘记了别的一切。

昏昏沉沉地,起伏的浪潮好像不那么柔软了,它夹杂着一丝强硬和坚定,它拍打着似乎在告诉你“该醒醒了”,平静的语调渐渐地上升为一种振奋和激昂,那些悲伤在一点一点地被化开,心头那块磐石被击碎了融化了,所剩的只有战胜了这一切的喜悦。我整个人都沉浸在这流动的世界里,直到反应过来耳边清脆的琴声已经停止。回到现实,我感觉曾经的那些焦虑淡去了,心头荡漾着一种不知从何而来的信心。

也许就是从那次课以后,我决定开始认真地练习。或许是振奋人心的音乐激励了我,或许是美妙的旋律放松了我一直紧绷着的心,它让我那段时间以来第一次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也让我更加乐观地面对生活。

人们常说音乐是疗伤的良药。那时的我的的确确感受到了音乐无穷的力量——它能打动你,把你带进另一个世界,让你重新思考,重新感悟生命的美。

有一种声音,在记忆深处。即使它渐渐变得模糊,我却能永远记住它带给我的那股力量。这是一份珍贵的宝藏。

[记忆深处的声音优秀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黑板上的记忆

全文共 500 字

+ 加入清单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校园里飘荡着琅琅的读书声,我望着老师在黑板上如蜻蜓点水般地写着,望着黑板,似乎有回到了从前……

元旦到了,老师派我和几个女同学布置黑板,中午放学,我们手里拿着五颜六色的粉笔,兴奋的不知如何是好,:“这里画几朵花,这里画……”王一在一旁兴高采烈地说着。说完,我们便动手了!不一会儿,一幅五彩缤纷的画面便呈现在我们眼前。我们高兴极了,指着对方“五彩”的鼻子哈哈大笑。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老师回过头,和我们一起朗读,望着老师温柔的双眸,又为我打开了一扇记忆的大门……

叮铃铃,上课铃响了,原本喧闹的教室立刻安静了下来,可是,却迟迟不见老师来。不一会儿,杨老师扶着门,手拿保温杯,强挤出微笑走到讲台前,拿起粉笔,吃力的写着,原本清秀的字体不见了,留下的是一行行歪歪扭扭的字迹。我们望着黑板,心里是多么的难受。下课了,老师踉踉跄跄的走出了教室,我们却没有一个人站起来擦黑板,而是静静的坐着……

如今,我轻轻的抚摸着,抚摸着伴我度过五年的黑板,这黑板上承载太多的快乐和悲伤,如今它虽已有些粗糙,泛黄,但我会永远把这黑板上的记忆深藏在心底…。

[黑板上的记忆作文参考九篇

展开阅读全文

绽放在记忆里的那朵花

全文共 658 字

+ 加入清单

凤仙,又名指甲花,一般春天播种,夏天开花,花期可保持两个多月。

想起它,源于我的一位同事姐姐。那日她来拿文件,手一伸,呀,包的指甲。指甲上是淡红色,指甲周围的指腹上是淡黄,包指甲留下的痕迹。

思绪随着那红红黄黄的印迹,穿过时间的隧道,回到儿时的仲夏。

碎砖砌成的院落里,开着片片红艳艳的花,几个小丫头揣着头天摘来的麻叶(一种宽大柔软的叶子),推开吱呀的木门,蹦跳着进来。

“奶奶,我们干什么?”

“你们呀,把开着的花给摘下来。”

“好!”

只见几个丫头立马行动,钻进花丛中开摘。有的摘下攥手里,有的摘下搁地上,有的拿个碗盛着。日头升起的时候,我们捧着花瓣交给奶奶,摇着蒲扇的奶奶朝着我们扇了几下,让我们躲到树阴下玩。我们却围在奶奶周围,看着她把花瓣放在大碗里,再在上面撒些盐,拿着擀面杖的一头捣起来,慢慢地花泥和着红色的汁躺碗底。

“丫头们,坐好了,伸出手来,看我变戏法。”奶奶说。

“我先来,我先来……”叽叽喳喳亮响整个院子。

快晌午的时候,每个人的手指头上都包着绿色的麻叶,用线绳一圈一圈地缠着,翘着美丽的向往。

美丽是要有代价的。指甲包好后需要保持一段时间,不能把麻叶弄掉,才能保证被染得红艳艳。可儿时贪玩的我们那里管得那么多,有的午饭时就把麻叶弄掉了,有的坚持到夕阳西下,最难得的是大凤姐坚持到第二天,当然也是染得效果最好的一位。不管最后结果如何,快乐总是冲忘遗憾。

欢笑满堂是吾家,坐落淮河湾里涯。

俗染纤纤红指甲,大碗来捣凤仙花。

触摸时光的内涵,物是人非,可那记忆里的花,带着时间的厚度,亲情的温度,依旧红艳、清新、暖暖地开着。

展开阅读全文

记忆·中秋作文

全文共 1077 字

+ 加入清单

秋风送爽,硕果累累,又到了最美的秋季。人们都穿着薄薄的秋衣,享受着最适宜的温度,心情也突然明朗起来。遥遥望去,枫叶红彤彤的一片片,好似一团正在燃烧的熊熊大火。傍晚时分晚霞与枫叶支相晖映,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是如此的魅力无穷,当真是“霜叶红于二月花”呀!低头看去,道路被落叶铺满,唯有冬青树愈发青翠欲滴,是它不甘心放弃,抓紧所有的叶子,不让他们枯萎。它的这种不甘心让人总想将视线多停留在它圆圆叶子上几秒钟。再看看窗前挂着的一串串金灿灿的玉米,红彤彤、火辣辣的辣椒。此时此刻心里有种莫名的愉悦,不禁高声朗诵“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谈起秋天,便马上让人想起中秋节。除了春节,最重视的要属中秋节了。自古至今中秋节都是传统节日中的一个重大节日,也是很让人期待的节日。八月十五这天,无论你身在何处,远在天涯海角的,都会尽量赶回家陪父母、陪家人过一个团团圆圆的中秋节。可以说中秋节给思乡的游子、思子的父母一个很好的见面机会。

我是非常喜欢过中秋节的,在我的记忆中一到这天,无论家里、地里还有多少农活没忙完,到晚上都会聚在一起吃饭。吹着清凉的晚风,一家人坐在庭院里,围着圆圆的大桌子,赏着玉盘般的月亮,吃着美味可口的饭菜、月饼,惬意极了。在这时,所有的世事纷争,声名利益好像都与我们无关,此时唯有“花好月圆人长久”才是心中所盼。“一年月色最明夜,千里人心共赏时”。这大概就是人们岁说的岁月静好吧。

今年的中秋节,月亮还是如此明亮。但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爷爷的突然离世让中秋节不再团圆。尤记得当时接到电话时大脑一片空白,总觉得是在和我开玩笑,直到看到躺在床上的爷爷时,握着爷爷冰凉的手掌,我彻底崩溃了,泪水再也控制不住的掉落下来。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多少悔恨,多少难过在心头挥之不去,以至于现在不敢在人前提起爷爷,怕自己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奶奶说过人生老病死是很正常的,说不定哪天我也会离开的,该过的还是要过,生活嘛总要继续的呀于是。今年的中秋节还是如同往常一样聚在一起吃饭,赏月。月亮是如此的圆,不知道爷爷此时此刻是不是也在天上看着我们?不知道爷爷有没有看到我已经实现了小时候的愿望?是不是也为我感到骄傲与自豪?是的,会的。他更希望我们会更好的生活,我仿佛看到了爷爷一贯的笑脸。

人的生命是如此短暂,很多时候我们应该想的不应该总是我没有什么,而是多想想自己拥有什么。作为子女,父母亲人健康常在。作为爱人,我有美满幸福的家庭。作为教师,我有我的纯真可爱的学生。是啊,我拥有了我自己的工作岗位,拥有了这么多需要珍惜的人和事,我还有什么理由不满足呢?

展开阅读全文

远山的记忆作文800字

全文共 810 字

+ 加入清单

我出生的那个小山村,离镇上五华里。二十几户人家聚集在一起,傍着一个小山包。郁郁葱葱的松树和柏树把小山包覆盖得严严实实的。村子被四季长绿的青山环绕着。它静卧在青山的怀抱里,远远望去,青山灰瓦相映衬,显得安详宁静。

门前,是一坡的田地,对面有一座小山。跨过那条潺潺的小河,爬上对面山脚下的那一片坡地,才能登上小山的山顶。小时候,我无数次地往来于家和小山之间,翻地、摘橘子、拔秧苗……在我的记忆中,那座小山是那样的遥远。

今年的国庆节,堂弟要结婚,我又回到阔别十几年的小山村。

小山村依然静卧在群山环抱之中,除了村前的那条小路铺成了水泥路之外,她的面容依然如故,还是那样青翠,那样安详。

我又一次站在老房子的前面,面对远山端详着。我蓦然发现,青翠的远山与我是那样接近,仿佛就在我的面前,依稀可见山上的绿叶在秋日的阳光里泛着光,在飒爽的秋风里轻轻的颤动,全无往日的遥远之感。

我讶然。十几年的记忆在瞬间被改变。一直以来,我保存对山村的记忆,在宽阔的公路上奔跑,远处的山是那样的悠远。山在车子的奔跑中飞速地逝去,我的眼前很难看到山上绿叶的颤动。山已成为遥远的代名词,成为一种遥远的记忆。

现在,当我重新面对那记忆中的小山,它却不再是那样的遥远,而仿若就在眼前。我寻思着其中的缘故。或许,曾经的我每天只与那小山为伴,它是我的目光触及到的最远的地方,所以,在我的意识里,它是遥远的化身。而今,当时光流逝,离别多年之后,走向大千世界的我见过更高更远的山,经历世事的风雨沉浮,山不再是遥远的化身,而是遥远的现实。

人生就是这样,每一件事,当你沉静其中,它便是你意识的全部;当你远离那份记忆,走进世界的滚滚红尘中,感受外面的世界,意识就发生了变化。回首时,你回发现,曾经的世界,曾经的记忆,曾经的追求是那么的渺小,那样的占据我们心灵的全部。

走出一个世界,走过一个世界,走进另一个世界。你会发现,今天与昨天是不同的,现在与过去是不同的。

同样的山,不同的你。

展开阅读全文

冬天的记忆作文350字

全文共 348 字

+ 加入清单

冬天是寒冷的,冬天是洁白的,冬天也是有趣的!

打雪仗

正在上课的我们,看到了窗外下着洁白色的雪,大地刚刚换上了雪白的衣服。下课了,操场上都是孩子们,他们在打雪仗。一群人分成俩队,男生一队,女生一队,三个人包雪球,其余的人打对方,他们都想把对方打的落花流水,:“我们赢了,我们赢了”胜的一队传来了欢呼声,这就是有趣的打雪仗。

堆雪人

玩完了打雪仗,接下来就是堆雪人,垒起一堆雪,滚一个大雪球做雪人的头,再按上它的“五官”“四肢”一个雪人就做好了,堆雪人的游戏真好玩啊!

滑雪

滑雪是我们最喜欢的一个游戏,一个人在前面,一个人在后面,前面的人拉后面的人跑,这就是滑雪。

正在同学们洋溢在欢乐中,上课铃响了,同学们不得不回去上课了,他们恋恋不舍的离开了操场,操场上又变得安静了。

冬天真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冬天真有趣啊!

展开阅读全文

记忆中的暖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033 字

+ 加入清单

生活中,有的是感动,淡淡的,幽幽的,在不经意间将我平静的心弦触动。

席慕容说过:“生命就像一条渐行渐远的河流,带着琐碎的爱与平凡的感动缓缓流过,只是这样。”也许生命就是如此,没有轰轰烈烈的感情,却不时被天空中飘来的带着淡淡清香的信笺所感动。

记忆中的暖是淡淡茶香。

我不懂茶道,却喜欢品茶。喜欢淡淡茶香在唇齿间萦绕的感觉,清香,飘逸,还散发淡淡的忧愁。

有一天,妈妈买回一只小茶壶,那茶壶可是我暗暗喜欢,想买很久的,妈妈怎么会知道呢?

壶,只是一只普通的壶,有趣的是他那形如小官帽的壶盖。我这个人凡事不追求形式,只是在乎这件事是否让我感到舒服,其余无所谓。品茶也是这样,我不在乎茶是否是好茶,也不在乎盛茶的容器有多名贵,我只在乎茶的香气是否让我舒心。

记得每回深夜苦读,灯影下总是有我,也有那壶。说来也怪,每回喝上一口,总能找到一些答题的思路和灵感。

母亲不放心我喝凉茶,说“伤胃”,于是每次抬起头,总能瞅见丝丝热气旁母亲关切的双眸。

东方微白,寒风猛烈地撞击着窗户,窗“扑噔扑噔”地响着。一丝寒风悄悄地钻进我的被褥里,我冷不丁地打了个寒颤,身体有些发抖,嘴里嚷着“这该死的天气!真冷啊,要是能有一杯热茶就好了”话音刚落,一阵淡淡的清香袅袅地钻入我的鼻子里,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循香走去,原来是母亲在煮茶,微弱的灯光下,母亲站在水壶前,静静地等待着,即使夜已经很晚了。

顿时觉得,无论茶怎么样,我都认为母亲煮的茶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艺术品。抑制住内心的激动,走上前去,只见褐色的茶叶在滚烫的开水中旋转着,飞舞着,如同枯叶蝶般伸展开轻盈的翅膀。茶水晶莹透亮,在灯光的折射下氤氲着乳白色的水汽,使人宛若置身仙境一般。我问道:“妈,你在煮茶啊?”“恩,这晚上不是冷吗,所以我煮点茶给你暖暖身,你快尝一尝,好不好喝?”双手捧起玻璃杯,轻轻地抿上一小口,淡淡的茶香瞬间洋溢在口齿间,使人口齿生香,一股暖流从口中流至心底。恐怕很多人都无法喝到如此有仙气的茶。我点了点头,说了声:“谢谢妈。你以后不要这么晚给我煮茶了,早点休息吧。”妈妈亲切地笑着说:“知道了,把这杯茶喝完早点去睡觉吧,明天还要上学呢。”要知道,母亲可是最美的调味料,把它放入壶中慢慢熬煮,深沉的母爱便渐渐灌入每一片茶叶中,在每个晨曦微露的冬晨盛开出一缕缕母爱的馨香。

我想,总有一天我会为了前程而离开母亲,那时壶中已经长出了一层厚厚的茶垢,我就是我对母亲的无限的感恩。

一片冰心在玉壶。诗的意境总是难以言说的。我想,那就是我记忆中的暖吧。

展开阅读全文

听,记忆中的斗嘴声

全文共 467 字

+ 加入清单

黄乐一

我们每天听到千千万万种声音,那一个个声音重叠,交错,组成一首生命的赞歌。

在家里,我与妹妹每天上演着一出又一出的好戏。可能从她呱呱落地那刻起,就注定了我们两个的童年会增加一味调味剂。

那天,我放学一回家,就看见一个小小的身影,穿着一件眼熟的白纱裙,脚上还套着大了许多的“恨天高”。我一看这惨不忍睹的一身,就忍不住吐槽:“呦,是谁在那里臭美啊?还穿,丑死了。”妹妹哼了一声,用小奶声不服气地说道:“要你管,我穿的可是你的演出服!”我笑了一声,便也不管,回房间去了。

像她那么大的小孩子,脑洞总是很大地。犹记得,那天我嘴馋吃了她的零食,于是,我在洗澡时,她坐在一张椅子上,嘴里在唱:“黄乐一是个大笨蛋,黄乐一是个大笨蛋!”唱得我哭笑不得。

那天晚上,妹妹和奶奶去了老家,心里还在暗自庆幸,终于没有人跟我拌嘴了!

吃饭时,妈妈说没了点点,家里反而冷清了许多。对呀,没了那个调皮捣蛋鬼倒有些不习惯了!

在我那七彩的童年中,还是少不了与她的拌嘴声。我与她的感情是血浓于水的亲情,身上流淌着同样的血液。就让我们俩“相爱相杀”的拌嘴声永远留存在记忆中吧!

展开阅读全文

记忆中的什么作文800字

全文共 1642 字

+ 加入清单

有人问我,为什么喜欢用“木介生”作笔名,我常常笑着不答,也许有关于童年,也许有关于记忆,也许……也许是记忆童年中的那顶斜戴着的鸭舌帽。

满满斟上一杯,"大舅,我敬你!"望着桌子对面的斜戴着顶鸭舌帽,瘦削的脸上漾着沧桑与喜悦的笑容的大舅似站非站地端起酒盅,一时间竟然不知道该用什么应景的语言,只得一口气灌下去,任凭一线辛辣的家乡酒钻进喉咙……

大舅一辈子没有讨过老婆,母亲曾经告诉我,为了弟妹三人能够安心成家,他早早就跟着工程队出去做工了。贫寒的家境、微薄的只够弟弟妹妹们糊口的收入,加上没有念过什么书终日只知任劳任怨埋头苦干,大舅的人生似乎显得暗淡无光。幸而有了表哥和我,大舅再没有觉得日子苦闷无盼头,二十来年的辛酸苦楚都在孝敬老人和与我们俩小孩逗乐间淡淡地翻篇了。

大舅不怎么说话,莫说是遇到外人,即便家里亲戚朋友闲谈,也只是笑,偶插上一两句,也是漫无边际的,让大家摸不着头脑。每每看到大家一脸茫然,大舅便尴尬地嘿嘿两声,扶了扶斜戴着的鸭舌帽,讪讪地躲到一旁做别的事了。然而我却深恋着那些不多的话,深恋着那种日渐苍老却依旧清晰的嗓音……

“来,这五块钱拿去随便买点什么吃。”兴许童年的我听过他最多的便是这么一句了。对于我们小孩子来说,小时候最爱的就是临乡逢到古习俗的庙会,什么“三月三娘娘山”,什么“清明相期”,什么“凤山会”……跟着表哥坐上外公的小三轮,等着大舅一人手里塞上或五块或八块零花钱,就兴高采烈地出发了。那时候手里能有五块钱随意支配于孩子来说是多么奢侈的一件事啊!

“大舅你也去吗?”

“我不去噢,还有工呢。”

我们便在斜戴着顶鸭舌帽的大舅慈祥的目光里一路欢歌奔着糖葫芦、套圈、马戏团去了……

“大舅,”我借着朦胧的酒意,拉着大舅的手谈开,“那年五年级的三月三你给了五块钱,表哥买了些吃的,我没买,想着路边玩赌博的弹珠游戏,一股脑都输进去了。”众人都笑了,大舅也笑,我却没笑出来,酸酸地哽在那里——那是当时大舅小半天的工钱,我却一口气“挥霍”下去,到如今都心疼得很。

我到初中也还是调皮,周末的英语作业都跟邻桌借来抄。那个冬天下午,玩了两天才记得作业没完,搬个板凳就在外婆家羊圈旁抄开了。远远听到大舅“叮铃铃”的三八大杠回来,接着一包炒米放在文具盒旁。“作业做累了弄点炒米吃吃。”鸭舌帽的帽沿贴着我的脸,“这么多字母儿我一个都认不得,现在的娃儿真不容易……”

大舅说罢喂鸡喂羊去了,我嚼着香香的炒米,心里第一次觉得不是滋味,之后再没有抄过作业。

“来,根儿”大舅摘掉鸭舌帽,挠了挠秃了大半的头顶的细汗,端着酒盅跟我又咂了一口,“油菜花又长高了,你记得骂你的那回吗?”

当然记得,大舅从来不打骂我们,向来都是嘿嘿笑着的,唯独那次凶我凶得厉害。

农村的早春,油菜花长得有人高,一片片都是青翠的杆儿,东头望不到西头。外公家门前就是一片油菜地,密密地绕着屋子、仓库,我和表哥玩累了,淘气地跑进菜地里撒尿,突然间吓唬表哥一下,他尿了一裤子。我开心地跑出去喊:“宾尿裤子啦,宾尿裤子啦!”表哥便嬉笑着追出来打我,一直追到大舅跟前。

不记得当时大舅是什么表情,也不记得都说了一段什么话,只清晰地记起有这么一句——

“你们以后都是要当老师坐办公室的!像个什么样!”

声音穿透耳膜般从未有过的严厉,我和表哥都愣住了,大舅从来不发脾气的,这是怎么了?为那事儿我还哭了一晚,后来外公把大舅训了一番我才作罢。如今想来是多么不该!母亲后来说,大舅自己不识几个字,但对老师却异常憧憬,他的心目中我们都是要当老师的,完成他永远不能再完成的志向的,这样的一种举止虽在小孩无可厚非,却深深触动了他的痛处,故而生气。我一直思忖着要跟大舅说声对不起,可是渐渐地就过去了,就忘了。然而大舅那股木介般的劲儿和木介般的朴实却深深印在脑海里,挥散不去……

我恭敬地捧起杯子,双手递向大舅跟前,在他的酒盅旁重重磕了响亮的一声:“大舅,我当然记得,你是我们当之无愧的老师!”说完一仰脖儿,让这家乡的味道伴着大舅斜斜的鸭舌帽沿下渐渐湿润的眼睛,淌进周身……

展开阅读全文

记忆中的快乐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022 字

+ 加入清单

姥姥居住的小城市动物园里的猴子,留给了我最美好的回忆。

姥姥家住在一个三线小城市里,距离我们家很远,每年只有过年的时候妈妈才能带着我回去,每次回去的时候,姥姥,舅妈都会带我和表哥去那里唯一的动物园玩,动物园比较破旧,动物的种类也不多,只有鹿、马、羊等一些诗草动物,还有一些禽类和一些小动物,其中最吸引的就是那里的猴子。姥姥对我说,猴子是和我们人长得最像的动物。当时我年纪比较小,懵懂无知,看着这些满脸是毛的家伙和我并没有什么共同,实在搞不懂为什么和我很像。

那个公园离姥姥家比较远,坐公交车都要一个多小时才能到。那时也没有滴滴打车,我们去的时候只能在寒风中等待。不知什么时候能来的公交车,通常经历千辛万苦才能到达动物园,一进门,我和表哥兴奋的跑向猴山。那里有十几个猴子,有的比较老,样子就像一个七八十岁的长胡子的老人;有的比较小,和刚出生的孩子大小差不多;有的比较壮,就像小号的人猿泰山。我和表哥一人拿着一个租来的长柄勺,装上家里带来的花生和干果,伸进猴子们的笼子里。原本懒塌塌的猴子们,见到花生和甘果,犹如打了鸡血一般跳了过来,刹那间数十双猴手,在我和表哥的勺子里乱抢。当勺子里的干果空了的时候,猴子们就一哄而散。他们散开后各自找位置吃抢到的干果。有母猴子把花生剥开去喂小猴子的,也有猴子在剥花生的时候,被其他更强壮的猴子一把抢过的。我和表哥看了十分不平,总是再将勺子伸到那个瘦弱猴子面前,它也实在不太给力,就算勺子伸到了面前,还是一颗也没有捞到。

回到家,舅舅已经做好了丰盛的饭菜,在餐桌上,舅妈将我们喂猴子的照片,展示给家人们,他们七嘴八舌的议论了起来:

“哎呀,这个猴子怎么这么弱呀?”

“哇,我们这俩孩子多有爱心呢。”

“明天带了个肉包子吧。”

在姥姥家这几天,我们几乎每天都去喂猴子,姥姥和舅妈她们也是不辞辛苦的带着我们,在寒风中穿越大半个城市去寻找我们的快乐

喂猴子成了我去姥姥家的经典节目。每次在年前,姥姥总给我打电话,催我们回去的时候,同时会说,“你快回来吧,这里的猴子等着你都心焦了”,我就笑呵呵的回答:“知道了,很快就会回去了。”

回想起这些对话,所谓的快乐童年莫过于此吧。

日月如梭,我和表哥渐渐长大了。表哥他考上了大学,变得沉默寡言,经常宅在家里。那座猴子山,也随着当地动物园的拆迁新建消失了,我的学习也越来越紧张,我们越来越难抽出时间团聚在一起,来享受那时的美好。猴山改了,我们长大了,但定格在记忆中最美好的喂猴子的快乐画面永不褪色。

展开阅读全文

开在记忆深处的花朵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092 字

+ 加入清单

和风拂过,吹开飘然的幽香,太阳花那紫红色的花瓣迎风招展,细小的花蕊藏匿在柔软的花瓣中,灵动而富有生机,它小得不引人注目,却是夜的精灵,它在无声中散发出袅袅的幽香,温暖着世界对它的寒意,在我记忆深处,亦开着一朵“太阳花”,他在教室中忙碌的身影,在忙碌中幸福的微笑,见证着他默默的芳华。

夜色悄然降临,放学了,大家陆陆续续地走出了教室,谈笑风生,冷落下孤独的他,他是我们学校出了名的“丑八怪”,眼睛如同芝麻一般大小,肥厚的脸部脂肪用力地挤压着鼻子和嘴,于是,面部五官便深陷入其中了,他身体肥胖,比例严重失调,好像一个葫芦,于是,他时常受人冷落,那天他留在教室,过了很久,他还没出来,我好奇地望进教室,只见他用他那粗大的手指,抓住凳的两条腿,用膝盖用力一抬,“轰隆”一声,便将一张凳子架在了课桌上,笨重的身体明显阻碍了他的行动,他歪着脑袋皱了皱眉,一咬牙,然后将凳子摔在了课桌上,看着他劳累的身影,我似乎也听到了他那粗犷的喘气声,那声音淡淡的,似有似无,就跟太阳花渺茫的幽香似的,很快地遍布了整个鼻腔,那香气勾起记忆深处,眼前仿佛又出现了那个风乍起,太阳花的花瓣随风舞动的场景,尤是迷人。

入春三月,桃李争妍,冷落下不争的“它”,可是“它”只愿默默散发幽香,却美得无可挑剔。只见他用那粗大憨厚的手一把抓住扫地的杆,耀武扬威地在空中转了几圈,便弯下腰,开始一丝不苟地打扫教室的卫生,颗颗汗珠从他通红的脸颊上流下,流下几道斑驳的痕迹,他大喘着粗气,却丝毫不停手上的动作,汗水早已浸湿他的衣衫,衣服上浸透了他的汗渍,将衣服染成了深色,头发被汗珠撑散开,好像汲饱了露珠的太阳花的花瓣,柔软光滑,每一瓣都流淌着幸福的汁液,它甜蜜的幽香,仿佛又充盈了我的鼻间,如梦似幻,淡雅而又清秀,香得愈演愈烈。

下了楼,蓦然回首,满天星辰之中,教室里的灯光如同一颗璀璨的明星,与夜幕浑然一体,一个黑影,仍在教室中来回走动,只见他站在讲台上,弯下自己肥胖的身躯,用自己那手指捡起一个一个小小的粉笔头,扔进了垃圾桶,他用心整理着讲台,好像在仔细地浇灌那朵小小的太阳花,这一刻,我竟不觉他的丑陋,他那粗大的手指,就如同那太阳花的花瓣,带给世界无穷的美,太阳花的清香,仿佛透过黑夜冰冷的空气,温暖地传来,那是动人的清香,记忆深处,只忆起那张动人的幻灯片,重播着那朵小小的、绚丽多姿的太阳花,他好似在喘着粗气,可嘴角分明洋溢着笑容,他好似脸颊通红,可眉毛却分明弯着幸福的轮廓,我不曾想过他的话语,他让我铭记的只是他的无声,他无声的奉献。

有时,美不是花哨的言语,亦非浮华的绚丽,而是内在的光辉,留给世界的幽香,这种美,是无可挑剔的。

展开阅读全文

记忆中的温暖作文700字

全文共 754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记忆中的大海里,有许多事情犹如沙子般,被冲往彼岸,消失不见。可是有一件事,如一帆小船,在这茫茫大海里面乘风破浪,让我久久为之感动。那是爸爸在雨中为我送伞。

那一天鹅毛般的细雨不时地下了起来。我坐在教室想起自己没有带伞,心里十分着急。这可怎么办呀,我现在身上又没有钱,又没有人给我送了,我可怎么办呀。

过了一会儿,鹅毛般的细雨逐渐变成了倾盆大雨,不断地砸向地面。我望着窗外的雨,更担心了。妈妈要去上班,肯定来不及接我。爷爷奶奶行动不便,下雨天更不可能出来。爸爸身体不舒服,正在家里休息呢,更不用说来接我了。望着窗外的雨,我心里冷冰冰的,仿佛看见了自己孤零零的一个人冒着大雨回家。

到了放学的时候,外面还下着大雨,我只能在教室里面心里十分伤心,觉得没有人在意我,我只能一个人孤零零地待在这里。这时候,一声“晨芯”的声音响起,我往声音的方向一看,是爸爸!爸爸不是病了在家里休息吗?爸爸走了过来把我带到电瓶车旁,拿出了一件棕色的雨衣,对我说:“你先穿上这件雨衣,不然会着凉的。”“不用了,您病着。身体虚弱,还是您穿吧,我有伞就好。”我向着爸爸举了举手里的小花伞。“不行,你会着凉的。爸爸身体好了。”爸爸二话不说就把雨衣套在我身上。

雨越下越大,爸爸举着小花伞,在雨中带着我骑车,显得十分狼狈。他的鼻子仿佛被什么东西似的,他的呼吸声开始不断变大,越来越重,越来越重。似乎喉咙里也仿佛塞了一大坨棉花一样,不断地发出“呼哧呼哧”的声音,看起来十分得难受。我心里非常难受,真希望这雨小一点,回家的路短一点。

回家后,爸爸已经被淋成了落汤鸡,可他却还对着我撒谎说:“正好雨给我洗了个澡,你看爸爸的身体已经全部都好了,雨已经把我的病全都冲掉了。”那天的电动车就是那帆温暖的小船,时时刻刻在我的记忆的大海中,乘风破浪,让我难忘他的温暖。

展开阅读全文

留在记忆里的芬芳作文600字

全文共 646 字

+ 加入清单

非关辟爱轻模样。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谢娘别后谁能惜,寒月悲笳,飘泊天涯,万里西风瀚海沙。

一纳兰容若《饮水词集》

会永远留在记忆里的!这场朔方的雪。

北方的天阴晴难测,总算是见识到了。前面还是艳阳高照。忽得,一阵劲风袭来,朔方的雪便应邀而至,洒在帐上,地上,枯草上。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如包藏火焰的大雾,在目光中灿灿地生光,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的闪烁。朔方的雪就是朔方的雪,它不像江南那滋润美绝至极的雪,不像秦淮隐约透着青春消息的雪,朔方的雪是孤独的,它们安静地从昏昏沉沉的天空中落下,安静地与冷夜的大地融为一体,雪花从不畏惧,独守一份只属于雪的冰清玉洁。陪伴它们的,只有一轮清冷的明月与一段悲凄的胡笳之声,即便如此朔方的雪依旧毅然落下,不为吸引人们欣赏的目光,而只为绽放自己瞬间的优雅。

其实真正喜爱雪的人,又哪里是喜爱它们的体态轻盈呢?爱的是它们“冷处偏佳,别有根芽”的气质啊!雪花只在寒冬开放,也只有寒冬才能真正懂得雪花的美。它们越是不肯低头,越是不愿做这一朵人间的富贵花,就越是义无反顾。

望着这些飞舞的精灵,我的脑中登时思绪万千,此时此刻,这些雪花已然不是谢娘口中那如柳絮般多情温柔的雪了,而是如同黄沙般夹在一起的,被西风呼啸着席卷而去的朔方的雪,虽然不知最终会落向何处,但仍奋不顾身地落下,这又是怎样的义无反顾啊l

想到这里,我伸出双手,任由这些雪花落在我的手上,化为一颗颗水滴,然后在我手心氤氲的热气中化为一缕白汽弥漫在空气中。

会永远留在记忆里的!这场朔方的雪!

展开阅读全文

留在记忆里的芬芳作文600字

全文共 773 字

+ 加入清单

师爱如花,长开不败,四季芬芳。——题记

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一位好的老师可能会成就你的一生。我的心里就有这样一位好老师。他就像我的父亲一样,教育着我。

老师姓胡,教数学,年近五旬的他,虽然相貌平平,但还是可以看出他宝刀不老的气质,他在教学方面比较苛刻。还记得有一次……

“张锦宇,你来回答问题。”胡老师用严肃的语气叫我,我这才把在九霄云外神游的思绪拉回教室,我站了起来,却不知所措。老师见我回答不上来,便让我下课后去他办公室。因为走神的坏毛病,我没少被老师批评。说实在的走神这个坏习惯我试过多次要克服掉,可是都以失败告终。叮叮叮……下课铃声响起,胡老师拿着书走出教室,还看了我一眼,好像让我快点跟着他,我极不情愿地从座位上站起来,伴着下课音乐,慢吞吞地走向办公室,真的,这还是我第一次去办公室“喝茶”。心里竟然不由自主地唱起了《忐忑》。到了办公室的过道,我几乎是挪着步子走过去的,来到办公室的门口,开始了激烈的心理斗争——进还是不进?进的话,可能被老师骂得够呛。不进的话,下节数学课老师来了还会把我骂得够呛,于是,我只好硬着头皮走进办公室,到胡老师面前,我紧张地咽了口口水,说:“老…老师,我…我错了,我以后上课再也不走神了。”这时我的心都要从嗓子里跳出来。可是老师却面带微笑地说:“知道错在哪里就好,那样就有了如何改进的目标,今天我讲的那道题是难点,易错点,你走神了没听懂,我再给你讲一遍。”看着老师给我讲题时的认真,我非常愧疚,在心中默默发誓:以后上课再也不走神,不能辜负老师的教导……当我踩着上课铃的“尾巴”回到教室时,旁边的同学问我在办公室怎么样?我说:“如果可以,我想再去一次。”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转眼间胡老师陪伴我走过了七年级。可是严师如父,师爱如花,老师对我的负责和关爱就像校园里金桂的芬芳一样永远留在我的心里。

展开阅读全文

2024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学生征文

全文共 1016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马上就要到了!从出生到现在,我已经过了十一次春节。记忆中的春节就是不用干活、吃好的、穿新衣、逛庙会、看春晚、得到压岁钱和出去旅游,等等。我九岁过春节时,在我们小区门口有庙会。我刚一进去人群就快被挤趴下了,那真是人挨人,人挤人,挥汗如雨,挥袖成荫,挥手成风啊。但我买到了很多糖,吃到嘴里甜丝丝的。年,是甜味的。

前年春节,我敢自己放很响的炮了,这样,我放炮的花样就全了。一到晚上,我就叫上朋友们去外边放炮。

我们先拿出“蹿天猴”,这种炮只要一点着,就会“唰”一下飞到天上,然后一个闪光,“啪”一声炸开,分出好多飘落的星星。我们找来一个啤酒瓶,把一根“蹿天猴”放进去,小心翼翼地将打火机点着,然后就捂着耳朵,只听“嗖”“啪”,我们仰头看着,心里也乐开了花。随后我又拿出“足球雷”,这种炮的威力十分强大,简直就像一个小原子弹,“嗵”一声炸开后,可以炸碎很多东西,我和爸爸就曾经找来一个陶瓷碗,被它轻松就炸碎了。我想换一种新的玩法。就去找来一个塑料盒,放在水面上,点着“足球雷”,急忙扔进盒子里,还没有来得及捂耳朵,身后就“嗵”的一声,水花四溅,弄了我一身。最后,我又把“烟幕弹”亮了出来,它不会响,只会冒烟,还会把靠近的物体染上色。我点着一个,放到矿泉水瓶里,不一会就听见“嘶”,一缕红色的烟雾就冒了出来,瓶子立即变成了红色。

在烟幕中穿来穿去,闻着那特别的气味,心里特别高兴。那或许就是年味儿吧,年是带有响声的。

过年不但能放炮,“小钢炮”、“蝴蝶”、“万子编”、“礼花弹”等,都给人们带来了快乐--虽然也还有空气污染,还能玩雪,这可是纯自然无污染的快乐。

去年的春节,郑州就下雪了,下的大还不说,这一下就是好几天。人们常说“瑞雪兆丰年”,也乐坏了包括我在内的小孩子们。有一天,我的两个侄女来了,我的邻居李垣辰的妈妈要上班,我们四个可以一起玩雪了。我们带着滑雪的工具:两个大塑料板、一个塑料袋、一个木板和两条绳子。我们上到假山上,一起坐到“滑雪板”上,“嗖”地滑了下来,那感受简直刺激透了,一个字形容就是“爽”。跑上去,滑下来,一会儿就馒头大汗,个个头上热气腾腾。有一次没有控制好,我们一起滑到了树丛里,弄得脖子里都是雪。

结束后,我还总结了一个规律:塑料袋滑得最快、最刺激,因为摩擦力小。其次就是滑板,最慢的就是木板,因为上面粗糙,摩擦力大。

红红的春联,白色的雪。年,是有颜色的。

我的记忆中,年是甜的、带着喜庆的声音和颜色。年就是快乐的日子。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