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诗经

诗经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诗经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诗经问题。

分享

浏览

3895

作文

83

诗经读后感

全文共 1681 字

+ 加入清单

再说说专一,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诗经中的男女,不管如何恋爱,最终只有一个目的——结婚。如果两个人分开了,就想念着要在一起,如果在一起了,就祈祷着永不要分开。他们可以一见钟情,马上就结合,比如《野有蔓草》(郑风)中的男子,行走在春天的田野上,迎面碰到一位素不相识的姑娘。他被姑娘的外貌美迷住了,心想:“这姑娘正合我的心愿!”于是,他大胆地向姑娘求爱,并同她结为伴侣。:“野有蔓草,零露漙(音团)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但是他们决不会像现代人“爱如烟花,只开一瞬”,“毕业后我们一起失恋”,“天亮以后说分手”,甚至“天不亮就说分手”,他们要“天亮了也不说分手”,“说好永远不分手”,要“好尔无射”(小雅,车舝)(永远爱你不动摇),要“谷则异室,死则同穴”(王风,大车)(生不能同处,死也要同眠),要“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邶风,击鼓)。甚至在爱人不幸辞世后,他们仍牢记旧情,希望在另一个世界里继续相爱。《绿衣》(邶风)中的一位男子,沉痛地悼念去世的妻子。他看到自己身上穿的衣服,是妻子亲手缝制;他想到自己一有什么差错,是妻子好言相劝。夫妻情投意合,相亲相爱。如今,妻子不在人世了,他感到失去妻子的痛苦,永远也不会完结。比之诗经的爱情专一,我们现在“一场游戏一场梦”的爱情观不得不让人有些感喟。《诗经》中歌颂爱情专一的诗篇,从初恋到婚后都不乏其例。下面我们再来看看一个已婚男子的忠诚,《出其东门》(郑风)中的一位男子,从东门外经过时,看到成群结队的姑娘春游踏青,容貌一个比一个美丽。众女虽美,但都不能占据他的心,因为,他专一地爱着自己那位俭朴的妻子,不是喜新厌旧、见异思迁的人。“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我员。出其闉阇,有女如荼。虽则如荼,匪我思且。缟衣茹藘,聊可与娱。”如果诗经里的人们来到现代,看到女有“红杏出墙”,男有“家里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肯定是要“啸歌伤怀”了。

金庸的《神雕侠侣》里小龙女与杨过的爱情故事大家早已熟知,那份坚贞不渝的爱曾打动过无数人的心。我这里不谈,只说小说里面一个叫程英的女子,一个穿青衫、吹碧箫、温婉冲淡的女子。她曾经救过杨过,并在一茅屋中帮助杨过养伤,那个时候,程英曾在中霄之夜吹曲:“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这段话出自诗经,《卫风,淇奥》,赞美一个男子像切蹉过的象牙那么雅致,像琢磨过的美玉那么和润。她也曾在纸上反复写了八个字:“既见君子,云胡不喜”。既然见到了这男子,怎么会不快活呢?——这句话也出自诗经,《郑风,风雨》,“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风雨如晦(昏暗),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这首诗写的是一个女子在家盼望丈夫,结果丈夫真的回来了,女子非常高兴,以至于连身上的疾病都好了。恋爱中的男女,大概看到爱人出现在自己身边,都是快乐无比的。虽然程英最终不可能与杨过在一起,但任谁也无法抗拒爱情的力量,就像程英在月夜吹奏那首《淇奥》,就像我们每个人都有对爱情的梦想、期盼与渴求,如果实现了,如果爱人真的来到身边,那么,自然是“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追求爱情,千年如斯。但对于追求爱情的饮食男女来讲,要做到“自由与专一”的统一却是难上加难,尽管从诗经里看起来,古人似乎做得不错,但其实依然辛苦,不然也不会有苦恋、失恋、绝恋,不会有思妇、怨妇、弃妇,不会有薄情郎、狠心人、负心汉。读读诗经的单纯与朴素,想想现代社会的一些反常现象,并不是说要去猛烈批判我们现代社会人和事,也不是要立志效仿古人,绝尘弃俗。每个时代都有其处世哲学和爱情态度,这是无可厚非的,我们也应坦然面对。但至少,诗经里的爱情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范本,一个曾经存在于世界,现在仍存在于世界,并且将永远存在于世界的范本。当我们整个社会的爱情肌体不幸染上疾病,哪怕是一点点疾病的时候。看看诗经,我们总还能找到一个把自己锻炼得健康一些的途径,最少,不要病那么厉害吧。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专题作文

诗经读后感

全文共 1628 字

+ 加入清单

诗经》是我国第一步诗歌总集,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500多年间诗歌305篇。谈到它,我们都不会陌生。首先想到的会是所有人都知道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样的纯情诗句。它广为流传,并非没有原因的,因为它讲了一个恒古不变的真理。漂亮好的女孩,谁不想追求呢?但是这句话,真正解读起来呢,又有什么样的不同体会呢?雎鸠是离爱情最近的鸟,近到它的“关关”叫声,在那思慕男子的女子听来,也是在呼唤自己的爱人。古代传说雎鸠雌雄形影不离。指其一递一声的相和而鸣。雎鸠被说成是贞鸟,是爱情忠贞的象征。但是!其实据考证,雎鸠不是斑鸠,而是鱼鹰,《关雎》并非雌雄和鸣,而是以鱼鹰在河州求鱼象征男子向女子求爱。

这就是解读之后的诗经。可能与你臆想当中的情景不一样,但是这确实事实。人们总是趋向于完美,把东西都往好了方面想,也从中得到了一些自己想要的灵魂营养,我感觉这就足够了,不用非得在乎讲的事实,你自己认定的事实、对你有所启发有所帮助的才是最有价值的东西。

由于诗经中所涉及到的诗歌太多,我也不可能一一解读。我总结了一下他们的特点,发现诗经中以女性为主角的诗有两多,弃妇诗多,思妇诗多。弃妇诗又多以悲情见多。我读这样的诗,总是感觉读不下去,读着读着心里就来气。一个女人,被男人抛弃了,那个男人固然不对,固然应该受到社会的唾弃。但是你被抛弃了,本身就是一件不光彩的事,还整天哭哭啼啼悲悲切切,丝毫没有振作的迹象。看到这里,心里真是恨铁不成钢的感觉,不就是一个男人吗?没了他至于这样要死要活的吗?如果那个男的回过头来看你那样眼泪一把鼻涕一把,本来想和好的心,瞬间又会蹦碎的。也许我现在是以现代的眼光去思考的,环境不一样,心态自然也就不一样。但是这样一个形象,描写在书里,会对多少中国女性产生影响呢?不过幸好我发现,现在这种影响越来越小了,现在的女人们,似乎都看得开,分了就分了白,也不差那么一个。反而觉得男人越来越变得跟诗经中描述的怨妇似的,动不动就为情跳楼自杀,甚至前几天看网上一男的为了求女友不要分手,竟然当众下跪!可耻啊!我真想上去甩他两个耳光,告诉他像个男人!没想到几千年的怨妇形象竟然出现在了当今的我们男人身上,悲哀。

相比之下思妇诗就好很多。有人说思念是青色藤蔓上开出白色的花,纵然纠葛看上去也清晰明艳。像天暗下来独自点亮的一盏灯火,雨后天空出现的彩虹,忧伤而美。我深有感触。在诗经中有这样几首是写的很好,比如《卷耳》中“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一个女子在思念他远役的丈夫,思念使她无心劳作,在路边采苍耳,很长时间也采不满一小筐,到最后,她索性将筐放下,在大路边张望,惦记着远方的他。我看完之后,心理非常纠结,感到了一丝温暖,却很快又被悲凉所代替。哎,相爱的人们啊,为什么不能在一起,非要将他们分开拿思念折磨他们。是啊,想一个人的时候,真的是无心做别的东西,相信我们很多人都有体会。这种思念,带给人们最大的幸福,就是两个人见面的那一刻,幸福感是多么的强烈!说道这里,我不禁又想到了异地恋,这个深重的话题,哎,还是不要说了,当局者迷啊。还有一首非常有意境的诗《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我不得不说,诗经其实是一部女人内心解读秘笈,恋爱的人需要好好研究一下,虽然那几千年过去,但是女人们那柔软的内心却是没有变化的。从诗中我们解读出的委婉含蓄的意思,其实就是她想要表达的意思,只是限于矜持,所以男生要主动解读。!!怎么说到这里了呢,好像有点跑题了,但是这是我读诗经切身感受到的,也会是我的一份财产吧。分享一下,就不收钱了。

《诗经》博大精深,我读懂的,也许只是表面内容,其实他还有更加深厚的内涵在里面。就像人们说的,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觉得《诗经》也是这样。它带给人们的不是死的刻板的东西,而是活的有生命力的思想。我们不同的人,从中获取的也不同,但是只要找到了自己内心真正需要的那一部分,就值了。

展开阅读全文

诗经读后感

全文共 785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是中国文学的正宗,读诗和写诗是历代许多中国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在先秦至五代的漫长历史时期里,中国的诗歌创作一直没有间断,涌现了为数众多的杰出的作家和光辉灿烂的优秀作品,不少诗人及其作品在世界范围内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传统诗歌,博大精深,雄健典丽,宛如一部色彩斑斓的画卷,以不惊风雨泣鬼神的宏伟乐章。在漫长的历程中,涌现出许多大诗人,他是耸立于东方的一个又一个诗歌的泰山。放眼世界文坛,中国的传统诗歌是独特的,是无与伦比的。

睿智、沉静,是诗人的性格,含蓄,朴素而又精致,是诗的语言,诗人用诗的形式,抒写的却是他们并不平静的心灵。对爱的自主追求,对自由的渴望,对正义的崇奉……每一种感情都是如此的强烈,如此的真切;每一颗心都是如此的善良,如此的虔诚。

读经时,讲求语速、语调:要求语速不急不徐,语调抑扬顿挫。现在一般人一切都讲求快速,有的人听到读经读得这么慢,就提不起精神,其实读经就是让我们的心能静下来。一个人能定得下来,才有能力思考,面对问题,才不至于慌张、忙乱。心定功夫的培养,就是由平素来训练的。训练的最好方法莫过于读经。读经既简便易行又不用花钱,每一个家长在家里就可以辅导孩子培养这种心定的功夫,也就是现代常说的训练沉稳、从容的心理素质。

阅读《诗经》,我看不到古时人们的闭塞,愚昧与保守,我看到的尽是爱,智慧,自然,希望与阳光。一切美好的词汇,美好的事物,美好的情感……充溢着每一首诗。那么和谐,那么执著,那么崇高,那么圣洁,每一首诗都是一首动听的歌,每一首诗都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每一首诗都拥有一个美丽而高尚的灵魂。

纵观历史,我们可以发现,社会安定的维系都有赖于这些圣贤遗留下来的智能和经验。我们开展诵读活动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名篇佳作,更重要的是寻根,寻民族精神之根,寻现代文明之根。在诵读古诗文中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加厚学生的人文底蕴。

展开阅读全文

诗经词曲文集

全文共 300 字

+ 加入清单

《周易》、《尚书》、《周礼》、《礼记》、《仪礼》、《诗经》、《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楚辞》 、《全唐诗》、《全宋词》、《乐府诗集》、《文选》、《李太白集》、《杜工部集》、《韩昌黎集》《柳河东集》、《白香山集》、《金刚经》、《四十二章经》、《心经》、《易安居士文集》、《漱玉词》、《稼轩长短句》、《通志堂集》、《侧帽集》、《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王临川集》、《临川先生文集》、《元丰类稿》、《剑南诗稿》、《渭南文集》、《范文正公文集》、《文宪集》、《文山诗集》、《指南录》、《白氏长庆集》、《樊川文集》、《李义山诗集》、《陶渊明集》

展开阅读全文

诗经关雎改写作文

全文共 264 字

+ 加入清单

落日余晖,雎鸠互鸣,在河州之上有一位公子在翘首相望,白衣飘飘间尽显儒雅风采,而不断皱起的眉头却又尽显愁态。

在目之所及之处有一位美丽的女子,雎鸠美妙的合鸣之声让公子心中春心涤荡,我那美丽的姑娘啊。荷塘里的荇菜懒懒地在水里摇荡,公子将它采下,心里却想着那美丽的姑娘,极度的相思却又追求不到长夜是何种煎熬,辗转反侧得睡不着,想起她采摘荇菜是的可爱模样,公子心想她必定是一个勤劳而又让人怜惜的姑娘。

多想认识她,多想知道他家住何方,我美丽的姑娘,你可知道我这份难以言说的衷肠,多想再次遇到你,我亲爱的姑娘如果我拥有你我一定用尽全力来对你。

展开阅读全文

诗经关雎改写作文

全文共 820 字

+ 加入清单

难得一个清爽的夏日。

阳光静静地穿过窗棂,窗外的栏杆上落满了树叶清凉而斑驳的影子。他于是漫无目的地循着阳光碎片的足迹和好听的关雎鸟私语的声音,感到分外清闲安适。似乎已经很久没有如此这般明媚的心情了。

远远地望到湖对岸一位身着一袭素裙的窈窕女子,正悠然地用手欲抚平躁动的湖水,低头温柔地挑选水面布满着的翠色欲滴的荇草。

于是朝女子方向快步走去,他想要在这样一个美好的午后与她聊聊天,以缓解心中早已有些疲惫的空虚。

可是他再走近一些时,脚步便不由自主地停下了。——满湖的荇草在微风中灵动,与漫卷蓝天的云絮相映成趣,一齐映衬着那张恬静美好的脸。虽是弯下腰采荇草,可是曼妙的侧影已足够让他想象出她悠然独步时的袅袅婷婷,虽是一位朴素的女子,但眼神里的几分忧郁与低着头却微扬的下巴衬出了她平日里的清澄高拔。

风乱了她的头发,乱了他的思绪。

他屏息地看着这一切。

这一缕多情的风如闪电一般击中了他朦胧的梦的记忆,尔后确确实实知道了,“她已不知多少次出现在我的梦中!”

女子似乎察觉到了有人在她身旁伫立,轻轻捋一下自己的长发,微微的侧过脸,小鹿般的眼神注视着眼前这个陌生的男子,四目相对,他的心里已柔软成一片妩媚的水草,女子复又微笑着低下头去,有孩童的慧黠,也有少女的羞涩。忽然这么微笑的瞬间,如在镜头下千万倍迅速绽放的玫瑰,倏地把他的整颗心夺了去。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似水莲花不胜娇羞。从此他的脑海里再也装不下任何。每个角落无一不充斥着女子低头浅笑的画面。

辗转反侧,他懂了这便是一见钟情。怔怔的望着远处蓝黑色的天空,看远处寥落的星星。这一曲心事,在心海里浩渺滔滔。

一切只因女子婉言拒绝了他的爱慕之意。她有自己的心上人,同样的,他的笑容在她记忆里也是最为珍贵。

他终究还是明白,这是不可嬗变的结局。但是他多么想要在她面前弹上一曲她钟爱的《美人怜》,如果她愿意听,他也愿意为她弹一整个下午,甚至是一辈子。

静水深流,所有的受了伤的思念流向心谷最深处,心事便放在心里最温柔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诗经蒹葭文言续写

全文共 247 字

+ 加入清单

河边芦苇长得非常茂盛,晶莹露珠凝成白霜。我所思慕的那个人啊!在河水的那一方,逆著弯曲的流水追寻她,路途险阻又漫长,顺著水流而下去追寻她,彷佛她就在水中央。

河边芦苇长得非常茂盛,未乾的露珠在晨曦中晶晶闪亮。我所思慕的那个人啊!在河水的那一边,逆著弯曲的流水追寻她,路途险阻又难以登临,顺著水流而下去追寻她,彷佛她就在水中高地上。

河边芦苇长得非常茂盛,未乾透的露珠还沾在叶片上。我所思慕的那个人啊!在河水的那一岸,逆著弯曲的流水追寻她,路途险阻又多曲折,顺著水流而下去追寻她,彷佛她就在水中沙洲上。

展开阅读全文

夜读诗经散文

全文共 1351 字

+ 加入清单

冬日的晚,雪落得安安静静,仿佛怕惊扰了梦中的人们。掩上窗,便是另一个世界了,屋内灯光淡雅柔和,让人生出安宁的感觉,我便因了这久违的安宁披衣而坐,没来由地就想看看《诗经》,并非附庸风雅,因清涨潮《幽梦影》有言“读经宜冬,其神专也”,读的是《郑风.子衿》篇。

《子衿》是一首女子的恋歌,歌者热恋着一个青年,他们相约在城阙见面。但久等不至,女子望眼欲穿,焦急得来回走动,埋怨情人不来赴约,更怪他不捎信来,唱出“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无限情思。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短短十七个字却给我字短情长之感,那女子因思念之人久候不至而发出的似对情人的诘问,让一个勇敢追逐平等自由爱情的大胆热烈的女性形象跃然于纸上,此女让我肃然起敬。她的爱情不遵循所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她亦不遵循三从四德的封建教条,她的爱情是自由的甚至是平等的。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纵然我没去找你,你怎么不来和我想见,俗语云“男追女隔座山,女追男隔层纱”,《子衿》里的女主人公具有明显的新时代女性的思想意识,她不甘于被动。她不是苦守寒窑十八载等待丈夫归来的王宝钏,她等的人没有来,她会发出“纵我不往,子宁不来!”的感慨,而王宝钏不知薛平贵归与不归,因何不归,她只是铁了心地要等,而最终等来的结果是做了西凉驸马的她的丈夫,她也在与西凉公主共侍一夫十八天后就永远地离开了人世。她苦等苦熬十八个春秋换来了什么,一个贞节牌坊,一个皇后名号,可是这些对于长眠地下的她又有何意义。我初始也同世人般同情王宝钏,唾弃薛平贵,可是后来我想通了,王宝钏的悲剧命运不是别人造成的,而是由她自己一手酿成的。她的不幸怨不得旁人,别人给或不给,她都应该努力过得幸福,她应该把希望放在自己身上,而不应该奢求别人的给与。

如王宝钏般为情所困最终被情所伤抑郁而亡的古代女子不胜枚举,但我读《诗经》,发现古代女子不尽如此。无论是《卫风.氓》中遭负心汉遗弃的痴情女子,还是《郑风.子衿》中处于热恋期的女子,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点——有自我。同样是喜欢,《卫风.氓》中女子在被曾海誓山盟的男子抛弃后,果断地发出了“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女也不爽,士贰其行。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的具有警示后代女性的极富哲理的振聋发聩的感叹。《郑风.子衿》里女主人公也两次发出“纵我…”“子宁…”的诘问来表达她内心关于爱情中理应方平等的思想,《诗经》中如她们般的女子可敬可佩。

每读《诗经》,我总会对这些上古时期的女子肃然起敬,她们的血管里已然流淌着自由和平等及独立的血液,因此让我对后世即封建社会那些被禁锢在君权、父权、夫权的桎梏下的女子总是怀有复杂情感。一方面是深切的同情,另一方面却有类似鲁迅对阿Q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之感。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句“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曾拨动了多少恋爱中男男女女的心弦,还化出一句“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后来更是成为千古余韵。

诗歌不分家,《子衿》读罢,我又看了古风视频,唯美得让人不舍移眼。窗外,雪依然落得纷纷扬扬,而屋内的我睡得很香很香,还做了梦,梦里自己回到了那上古时代,化成了《子衿》里的女主人公,一个人神思急切在城楼下忧愁而甜蜜地踱来踱去,踱来踱去……--2013/02/27

展开阅读全文

诗经和礼记读后感350字

全文共 363 字

+ 加入清单

诗经》主要讲写了:《诗经》是我国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集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约五百年间的诗集,一共有三百零五篇。最早它叫《诗》,后来读书人又改名为《诗经》,也叫《诗三首》。

里面的内容从里到外,都是能唱出来的古诗文。最后,《诗经》成了贵族教育中,普遍使用的文化教材,学习《诗经》还成了贵族人士必需的文化素养。

通过文章我了解了,写每首诗的人可真的了不起,比如:韩愈写的《马说》、陶渊明写的《桃花源记》……等等,还有一些有许多千古名句的古诗。

我记得,老师让我们一起仿写一个美丽的古诗,当时我们都不约而同的喊起来。在喊完后我们都垂头丧气,闷闷不乐的开始写起来了。我们都很少有人写得很好,可是老师对我们和蔼可亲地说:“你们已经很努力了,你们再努力一点点就会更好了!”

我们听了这句话,我心里想:老师这样对我们,我和同学们也一定要回报老师。

展开阅读全文

品诗经作文500字

全文共 539 字

+ 加入清单

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初年一直到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的作品。是所有的民间和王室的诗歌总集,共三百零五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诗经》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无可匹敌。

《风》是记载了民间的风土之音,总有深深的民意在其中。《雅》像有一种美妙的音乐在我的耳边轻轻拂过,仿佛置身在那时的周朝一样。《颂》是一种有德行的礼仪的声音,十分严重庄重。

《风》共一百六十篇,数量最多,其次就是《雅》共有一百零五篇,《颂》是最少的,共四十篇。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风》,因为它深表民情,百姓生活的好与坏,一目了然。

《风》中,我最喜欢的一首诗是《卫风·木瓜》。此诗写的是男女互赠礼物,表现出感情在礼尚往来中不断加深的过程。表达了情谊交流重于礼物赠答的淳朴爱情观。在全诗中“琼琚、琼瑶、琼玖”与“木瓜、木桃、木李”变化莫测,可在最后一句以“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来结尾,却别有一番意趣。全诗语言优美,声律和谐,也是我喜欢的一个方面。也因此,我对诗经的喜爱,又近了一步。

《风》中,我印象最深的一首诗《秦风·无衣》,它写出了将士们磨刀擦枪,舞戈挥戟,奔赴前线共同杀敌的英雄主义气概。

我爱《诗经》,爱其中斑斓多彩的历史,爱其中灿若繁星的故事,更爱它的声律和文采,充实了我的文思,为我的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诗经的美作文600字

全文共 628 字

+ 加入清单

为什么我们会去《诗经》里寻找美?

这个世界以“美”为主题的书数不胜数,为什么《诗经》能够流传百世?

我想,这个问题很多人是不屑于回答的,甚至认为这根本就不值得我们去探讨。因为答案就摆在眼前:《诗经》对于“美”的认知最为深刻,除此之外,还语言优美直率。

就拿《关雎》这篇来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勾起了多少少男少女青涩的回忆。我们虽然没有经历过农耕时代,虽然没有像诗中的君子一样弹琴击鼓以取悦女子,但我们仍能想象出诗中的画面,仍能感受到诗中男女主人公的情感。

而这就是《诗经》的奇妙之处。这世界上任何一部能够流芳百世的作品,都是因为它多多少少触碰到了人心。

所以一切都反过来。一件事物,一个观点,一部作品,不是因为思想深刻而触动人心,而是因为它触动了人心,所以才变得深刻。

现在让我们再回到“美”这个观念上来。许多人对于美的定义十分偏激。在我看来,《诗经》中所体现出来的美绝不是能用“心灵美”所概括的。

基于上面的观点,我认为“美”是一种情感。因为在我们读《诗经》的时候,多少都会带着一些自己的观点。例如,一个正在热恋期的人拿起《诗经》,他会感叹里面的感情之美。但如果将这本书给予那些单身主义者,他们也许并不认同此种的观点。这世界上有个成语叫做“身临其境”,其实只是我们把感情带入了里面。

因此,读《诗经》就像是在读我们自己。寻找《诗经》中的美,就好像是在寻找自己的内心。一次次的感情冲刷就是我们所寻找到的最美丽的“美”。

如果是这样的话,我想我已经找到属于我自己的“美”了。

展开阅读全文

诗经中的彩虹作文600字

全文共 665 字

+ 加入清单

彩虹是五彩斑斓的,让人感到明媚的。其实提到《诗经》,我脑子也会浮现出一片色彩缤纷的画面交织在一起。

最上方的,是暖色系。红色的是诗中主人公的一片赤心,对于心上人那一份热烈又美好的爱,它代表面对爱情的勇敢并去追赶的决心。橙色是夕阳西下时分,在门前,在树下,在河边与那一个个翘首以盼的身影相伴的颜色,在橙色的映衬下,那些背景多了几分庄重感,因为那承载着他们浓浓的思念。这橙色不似红的张扬,更多的带点温和,陪伴那一个个思念家人的身影。

此时,一抹明亮的黄色映入眼帘,那是夜中星辰的颜色。它照耀着黑夜中远在异乡的游子,经战沙场的士兵,是家人对他们的思念与爱在照亮他们前行。向右一瞥即是一片绿色,与黄色相比并不起眼。它是门前一片广阔的原野,战乱年代,战火纷飞,在这乱世之中,那些美好聚在一起,成了一片宁静祥和的原野,令人放松。

远处是青色的湖面,似有一位身材纤细、面容姣好的女子在水中,不时回头看一眼,然后立马笑笑,再转身回去,玩弄乌黑的长发。那一抹笑容,是个清新干净的女孩子,也是男孩子清涩的爱恋。抬眼是湛蓝的天空,纯的没有杂质的蓝。那是白头偕老的爱情,那是与子同袍的友情,那是壬于兴师的爱国情,这些纯洁的感情勾勒出无数美好。

最后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紫色。它很有层次感。先给人一种优雅、古朴的感觉——《诗经》韵律感强,句式整齐,有气势,用词谨慎,可以看出古人的精研细磨。再给人一种厚重与深沉,因为它其中包含中国诗歌文化的浓厚底蕴和古人的深刻体悟。

诗经也是此般的多彩,因为它凝结的是古人智慧与文化,所以必定充满层次与变化,说其间含着一抹彩虹也不为过。

展开阅读全文

诗经之美作文600字

全文共 643 字

+ 加入清单

诗经上斜斜的写了一个“美”字。景是美的,人是美的,但人心更美。

阅读诗经,就像是在广阔的草原上寻找一窝小兔,在诗经中,便是寻找那一层层的美了。寻找它十分容易,毕竟,草原上到处都是小兔。诗经,也处处美丽。

我找到的第一种美,叫等待。“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那是傍在墙边的她。她的身影被城墙隐去大半,却有一角衣裳随风飘动。似一朵云彩,轻柔而美丽。明月当空,几声欢笑伴着凤凰木的细叶在夜空中散落,像落花一样,微微摇摆着。我想,她的心是宁静的,否则,她不会如此执着的等待。就这样静静地等待,很美,很美。

另一种美,叫诗意。有人说,诗意也是一种感觉。它由你眼之所见,耳之所闻,触之所感相杂在一起而成。也许,就是诗意。让青色长衣牵动人们的心灵,让光洁玉佩撞击人们的心灵。诗意,可以让我们换上洁白的瞳,观察这个世界。

你会注意到川流不息的车马旁,苍老的枯枝在凝重地俯视,你会发现天空中飞行的小鸟,正欢快地歌唱。抬头,你会看见夜幕中星星在闪耀;俯身,你会看见金龟子在闪着光。

原来,有诗意也很美,很美。

诗经其实想告诉我们,人生是由长长的等待,一点悲痛、一点欣喜和一抹诗意构成的。人生很长,有美才能度过。

“那诗经不是美的源泉吗?为何,不修一个诗经中的地方,让世人感受美呢?”有人问。

如果,可以把一滴泪所有的成分复制了,包括温度、水还有盐,那它还能被称作是泪吗?

美不可复制。只有珍惜,才会感悟它的存在,它值得被珍藏、寻找,值得被发现。

所以珍惜美,珍惜清晨的鸟鸣,珍惜傍晚的霞光,珍惜身边的点滴,并品味荡漾其中的美。

展开阅读全文

感受诗经作文800字

全文共 957 字

+ 加入清单

小时候喜欢跟着妈妈收拾家中的储物柜,我总是对从柜中翻出那些同处一室多年却未曾见面的东西惊奇不已,多数是压了箱底的旧书。早期出版社并不精美的排版与整页的灰白丝毫不影响我的阅读兴趣,我仍可以翻着这些泛黄的书页看上一个上午。

我记得一本画集,画集里每页都印着整幅的植物工笔画,其中有一幅桃花图。由于印刷不精,有些模糊,只能看清楚大概轮廓及两行隽秀工整却不死板的小字:“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执子于归,宜其室家。”我不懂其意,又因图一会儿就看完了,书随手一扔,此后再未相见。

后来,我读到一本有关《诗经》的评析的书,才知道小字的内容印于《周南》中的《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看到“灼灼”二字,仿佛真的看到四月芳菲,漫天遍地的桃花;连结苍穹的万紫千红,仿佛真的感到那一张张桃面所蕴含的欢喜的灼热,以及那灼眼的鲜明与华丽。我才识尚浅,对大师所评析的内容理解不到一二,却能把脑海中那幅桃花图补全了。青墨为枝,朱砂作桃,是哪户人家有女将嫁?二千年前先人对和睦幸福单纯而热烈的向往已打破时空的束缚,透过一行行歌词与沁人的桃花香气一同扑面袭来。

《诗经》中有一曲《芣苡》,是我最爱的诗词之一。“芣苡”又名车前子,和漫天桃夭的华丽景象不同,车前子是常见而朴实的,它通常敦厚地与田间地头的野草生在一起,和善得容易让人漠视。芣苡是首人们采车前子时所唱的短歌,歌谣不长,除去反复无义的发语词不过36个字,简单地描述着采车前子的动作,不加修饰,也不加渲染。可小声读起来,却感到每字的音调都轻快而赋有灵气,乡野田间的轻盈素净流连于齿。

清方玉润有评:“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若断若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则此诗可不必细绎而自得其妙焉。”我并不能达到这样一种境界,闭上眼田家好看麻衣荆钗,吟唱采车前子的景象便历历在目。可翻开书,六字动词白描出动感欢快的农作场景,大自然的清新与舒畅顿时由然而去,清澈了现代都市的纷乱污浊。农女欢歌的音符在车前淡绿的圆页弹落,田间野草散发出的香气萦绕。

我并不清楚《诗经》的文化价值,也不能透过行行文字解析出其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我只能狭隘地把他看作先人的一部诗歌总集,记载着千千万万歌者吟出的音韵,及从时空中撷下的一朵盛开的香气。

展开阅读全文

诗经读书笔记

全文共 1049 字

+ 加入清单

有诗三百,悠悠入画。三百风雅,传诵万载。

诗经》,又名《诗三百》。第一次和她邂逅是在长满荇菜的水塘边。雎鸠和鸣,荇菜参差。她身着罗裳对我莞尔一笑,似有万千风情。那时,我只觉得诗境美好得像一幅悠悠的画,殊不知,诗有三百,每首都悠悠入画。

我展开这源远流长的画卷,览尽这画中人之悲喜。城邑之外,卫君为二妹送行。燕子舒展羽翼,欲前又却,上下翩飞徘徊不忍离去。她梨花带雨一步一泪,楚楚可怜直戳卫君心中柔软,所有儿时最美好的记忆都翻涌而出。燕儿哀鸣,远方渺茫,至亲分离,不知再见何时。送了一程又一程,可终是“瞻望弗及,泣涕如雨”。他泪湿衣衫,遥望宫车辘辘远去,久久复述着二妹的嘱托:“先君之思,以勖寡人!《燕燕》的色彩黯淡了整幅画卷,可亦有《桃夭》的那一大片粉红明亮了一方天地。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阳春三月,桃花正盛,漫山遍野净是粉红。出嫁的女子乘轿姗姗而来,桃花灼灼映出她明眸皓齿。新郎怒马鲜衣,意气风发,撷一朵桃花别于女子髻前。两人相视而浅笑,刹那桃花雨下,岁月静好。

画中人亦有画中情,我徜徉其间,品尽这三百风雅。

是“式微式微,胡不归?”的行役之苦或“风雨凄凄,鸡鸣喈喈”的安居之乐。是“死生契阔,与子成说”的山盟海誓或“琴瑟在御,莫不静好”的心照不宣。“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深情赞美父母的呕心沥血。

“冬之夜,夏之日。百岁之后,归于其室。”即使爱妻先逝长眠,也生死厮守,不离不弃我在这三百风雅中流连忘返,仿佛身临其境。我可以听到古人的歌哭之声,可以看到他们的喜怒哀乐,感受到他们炽热的心跳。从“采采芣苢”走到“蒹葭苍苍”,从“青青子衿”来“雨雪霏霏”,我览尽这千年沧海桑田。“南有乔木”,我有《诗经》。

浩浩汤汤的中华传统文化长河中遗留下这样一册画卷。历经千年风霜仍光芒璀璨,埋藏数载还沉吟至今,一字一句都扣人心弦。可当高楼大厦层层崛起,当衣食住行日新月异时;当我们远离战争,生活无虞,一部手机就可以同五洲四海通讯时;当物质名利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当人情冷暖支配我们的心灵时,当一切都今非昔比,物是人非时,还有没有人会记的那年荇菜水塘边,窈窕淑女婉转地一唱牵动了几度春秋几代人心呢?

时代在进步,这是我们的成功;经典要流传,这是我们的使命。悠悠《诗三百》,它是中华传统文化瑰丽的宝藏,是中华民族骄傲的名片!我愿化“燕燕于飞”,把你字字句句捎向人间;我愿做夭夭桃花,绽放你悠悠诗韵长存不朽;我愿为雎鸠关关,将你三百风雅传诵万载。有诗三百,如画悠悠,我吟《诗经》又一秋。

展开阅读全文

诗经读书笔记

全文共 1000 字

+ 加入清单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时间如一条白练,把几千年前的情怀延续至今。无论是几千年前还是现在,最纯朴,最干净的依旧是爱情。他不加任何修饰,只是发自人类内心最深处的一种情感而已。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热恋中的情人缠绵恩爱,无不希望朝夕厮守,所谓,“乐哉新相知,悠哉生相离”,只是短暂的分别对他和她都十分漫长,以至于难以忍耐。不是虚伪的表演,是来自内心最真实的感受。相恋相思人人都有过,人人都会经历,简单的十几个字,便将相思之苦表达的饱满而又空洞。且不说古人有这种相思情节,在当今社会也不乏。着眼于二十一世纪,热恋期的男女恨不得时时刻刻黏在一起,一刻钟看不见对方便十分想念,关注他所有的动态,生怕错过关于他的消息。而采葛中反复吟诵一日不见,重叠中只换了几个字,更是把怀念情人愈来愈强的情感生动的表现出来了。“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便由此而来。

褰裳,即提起下衣,简单的一个动作蕴含的是压抑许久的情愫。词中的女孩说,你如果爱我,便提起下衣,过河来找我吧,不要怕河水冷,心中的热情足以将冰冷的河水温暖;你若不思念我,还会有别人思念我,不缺你一个人。三言两语便将女主人公泼辣爽朗的音容笑貌,旷达自然的爱情观活脱脱地表现出来了。可能许多女孩子羡慕词中女主人公有如此旷达的心境,可她也只是个女孩,并未看轻爱情,倘若真的被心上人抛弃,也未必能做到诗中所说的那样旷达,但这种建立在自信自强上的爱情观以及纵遭挫折也不颓丧的意气,却是颇能警醒溺于情者,给伤于爱者治愈。这自信自强的爱情观,也正是现代女性需要悟出的道理。

时代进步了,科技发达了,男女平等实现了,似乎一切都在向好的一面演变,但为爱所伤,为情所困的女孩却越来越多,似乎没有了心上人的陪伴,便没有了生活的意义。为什么呢?因为男孩变得轻浮了吗?不!大多女孩将所有的赌注都放在了心上人身上,没有给自己留一丝后路。当今社会的现状是,男主外,女主内,在观念固化后,这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理所应当,女人就应当在厨房和孩子之间打转吗?不!从未有如此规定,古有巾帼英雄花木兰,今有科研巨人彭新华,这些足以说明女儿身不比男子差。而在爱情中,女人有了自己的事业才能保留自尊和自信,才有日后生活中的底气。

放眼大学校园,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静心研读诗经,默默努力,把自己变优秀,期待与更优秀的人相遇。愿更多的同学可以如诗经中的女孩一样洒脱自信,与我携手共同努力吧!

展开阅读全文

诗经读书笔记

全文共 1024 字

+ 加入清单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许许多多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诗经》有“四始六义”之说,“四始”指《风》、《大雅》、《小雅》、《颂》,“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诗经》里的爱情是华夏儿女最古老的悠悠恋情的见证。这些爱情里,都是如此简朴、自由,却奔放、热情。又或是委婉、朦胧。比起唐宋华丽浮艳的爱情诗,《诗经》中的爱情更能使人在平静的语言文字中浮想联翩,似乎身临其境,更为这此爱情故事感动万千。

“静女其妹,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躅。”调皮的小女子与男子约肢,却藏了起来,男子见不到女子,又是着急又是无奈。其实女子就躲在城边一个小角落里,看着不知所措的男子边笑着。“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我爱的不只是荑草,而是我所爱的女子。这是一个渴望自由的单纯男子的心里对白。《静女》里的女子并不是娇生惯养的贵族千金,而是一个渴望自由的调皮可爱的勇敢女子。男子则是如此痴情质朴,憨厚老实呢。这样的爱情是如此的单纯、自由,就是短短的语句中让我回味无穷。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阴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男子不断追寻着自己的梦中情人,她是如此的美丽,又可望不可得。《蒹葭》全诗整齐的句式,描绘着男子追随着“伊人”移动。这是如梦中仙境般奇妙,朦胧,却可惜不可及也。让人仿佛致身境中,深深体味着诗人那凄婉的心情,却又不顾一切努力的追寻,那是一个多么感人的情感世界阿!

前两首是古代人们对理想自由的追求与向往,而《氓》却包含对于现实背叛的痛恨与无可奈何。从“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贸丝来,来即我谋。”男子热烈地向女子直白表达心意到“以乐车来,以我贿迁。”男子与女子终于如愿相恋成婚。而结局却出乎意料“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简单的话语,吐露出因社会男女不平等婚姻带来的无处申诉的哀苦,难言的悔恨。这也是古代许多妇女在自由和婚姻上悲惨命运的缩影。

《诗经》中的爱情,或是理想或是现实,或是自由或是无奈。却都让人感受到古代人们对美好的向往,对自由爱情的追求。“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越是如此质朴的承诺,越是感动了现代繁杂的心。

当你能处于繁嚣都市一角,一杯清茶,一本《诗经》。仰望静空朗月,遥感春秋前史的花好月圆,那简单、淳朴、率真的感情跃然而起。放眼当前的爱情唯金论横行泛滥,难道不更让人对古人钦佩、更引人神往?

爱情本就应是真诚,简单才是最美!

展开阅读全文

诗经读书笔记

全文共 1906 字

+ 加入清单

这几天忙得鸡飞狗跳,焦头烂额地应付着白天满满的安排。但每到夜阑人静的时候,凝眸窗外明亮的灯火,紧绷了一天的神经在渐浓的夜意里归于放松。一本《诗经》,一杯清茶,这个夜,就这么地染上了淡淡的书卷气。

关关雎鸠

“关关雎鸠

作为《诗经》的开篇之作,《关雎》代表的是一种已经被遗忘在了历史的拐角处,被掩埋在现代人追求浮华的灵魂深处的纯粹。当我读到这首小诗时,怦然心跳的感觉是那么地清晰,仿佛自己便是那位顾盼东西的守望者。我想,这应该就是这首小诗之所以能够如藤如蔓,萦绕在读者心中的美丽所在。一字一句,简短易懂且朗朗上口,即使是我这般年纪的也能诵读得抑扬顿挫。可是,这简单的字句之后,却隐伏着一种令我半懂不懂的绵长思绪,恍惚间由书页间逸散而出,潜入我的衣袖之间,再也排遣不开。

反观如今从荧幕到现实,层出不穷的“多边形恋情”,红男绿女开口闭口的“我爱你”,还有车载斗量的花言巧语,满山满谷的欺诈谎言,再到市面上“剧情不够,爱情来凑”的所谓“新潮”小说……我在这个“爱情自由”之声响彻天外的社会里,竭力想要紧握住那种纯粹的相思最后的幻影,可惜却之觉得满眼灯红酒绿,内心却茫然若失。

“《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曾经修订过诗经的孔老夫子如是说。那是一种如玉一般的美,色若羊脂,如切如搓,如琢如磨。

我想我已经找到梦境中声声鸠鸣的源头了。

生死契阔

西周后期,自王室东迁以来,周朝天子便失去了对诸侯的感召力与控制力。本来就不十分稳固的和平局面一下子便土崩瓦解。各地群雄逐鹿,争相割据称王,大大小小的诸侯国之间存在的只是狼与狼之间的关系,各国之间以强凌弱,以众暴寡。战争,使千千万万的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而那些幕后的操纵者们,则正用无数年轻战士们的鲜血作祭品,供奉着自己日益膨胀的野心。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击鼓》正是一位远征将士悲怆的天问。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仲。”战士在将军的带领下征战南北,一个鲜活的生命,成了统治者手中的一枚小小棋子。在这场无休无止的战争之中,战士凝望着天空向着他的故土飞去的一行大雁,瞪圆了怒目。

“爰居其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余林之下。”眼见得征战太久的将士们个个苦苦思归,军心涣散,一路上疲于奔命,连战马也丢了,军纪松散,直如逃命。但战火还在蔓延,军队还在征尘中前行,统治者丝毫就没有考虑过士兵们的心情——毕竟,棋子是不应该有太多情感的。

战士在漫漫征途上,无力地前行着,他的心却痛苦地皱成一团。还记得,在他出发之前,他的妻子为他送行的场景——故乡的土壤泛着一种芳香的青草味,于风中梳理着长发的杨柳还刚刚展开嫩绿的新叶。二人心知这次出征吉凶难卜,但他却以战事将会很快结束为由,故做轻松,宽慰已经心如乱麻的妻子。在这生离死别的时刻,远方,集合的号角似乎已经吹响。他牵过妻子的手,一双还未起老茧的白皙的手,“与子成说”,郑重地立下山盟海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答应就这么牵着她的手,一起走到生命的尽头。

一阵风沙吹来,敲打着战士铮铮的铁甲。他骤然从回忆堕入现实,心中不由得无明火起:“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唉,那柳阴下的誓言里说的是自己很快就可以和心爱的人聚首。那知,这场看不到尽头的战争是不会让我活着回去的,统治者让我长期服役,一点信用也不讲!

——我们这些后人往往觉得“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一句多么美好的誓言。可惜,不知又有几个人知晓这句浪漫的誓言之后,有着一颗怎样归思如焚,怎样悲怆苦痛的心。

见鸳鸯独活于世

当诸侯们为了权利而打得昏天黑地、尸横遍野的时候,神州大地却浸泡在了血与泪之中。《葛生》一诗就是描写的一位战死者的妻子凄婉地悲歌。

“葛生蒙楚,蔹蔓于野。”青青的葛藤啊!从这大地的怀抱之中生出,覆盖在荆条之上;蔓生的蔹啊!生长在这荒野上,覆盖在这一片空旷的土地上。他们互相缠绕,互相搀扶,多像夫妇之间的相依相伴。而现在,你已经离开了这个人世。“予美亡此,谁与独处?”你在那个冰冷的坟墓之中孤单地躺着,难道不觉得孤单吗?语气柔软处,仿佛在深夜之中,于丈夫亡魂之侧耳语。这种口吻,若是对生人诉说,或许应该归为一种惦记;而在百年前那个凄迷的夜里回荡,却又是那样一份痴情,是那么的凄美,又是那么的悲凉。

“夏之日,东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既然人鬼殊途,鸳鸯独存,她也便不对生活抱有什么希望了。她活在这个世上唯一的希望,就是百年之后,能与自己的丈夫同居一穴,就这么终了一生。

可惜,在这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不知道今后还要熬过多少个日日夜夜呢。

忽然之间,一句苏轼悼亡妻的词涌上了我的心头:“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展开阅读全文

诗经读后感中学生实用

全文共 1102 字

+ 加入清单

閒暇時,喜读的书籍依然是《诗经》。在静心的阅读中,总能收获点滴的欢喜,亦可深刻地感受到《诗经》和植物世界相互激荡而产生的那种性灵脉动。

近来也常常这样想:我们人类的生存不寂寞,就是因为大地上还承载着种种植物。《诗经》里提到的植物就有178种,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药用植物、芳草、野菜及野生草木……简直就是在你的眼前洞开了一个神秘灿烂、魅力无穷、千年不衰的植物世界。

“不读《诗经》,不知万物有灵。”以前听一位敬重的长者说这些话,只是懵懂而已。今天思来,才算有所懂得,懂得而心生感慨,心里有种生气亦缭绕而不能绝。俯下身来,对植物的爱心也就更真实了一些。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王风·黍离》

最初读这首《黍离》,真的是因为“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这一名句。对诗中用“彼黍离离,彼稷之苗”点染的颓败景象也有点模糊:废墟上只有一片黍苗在生长……好似千百年中,禾黍便是亡国之思的代名词。

其实,黍,在自然里,就是一把沉甸甸的穗子。以春来青苗而依风摇摇,以热暑时分而迎风弯腰。后来研读至今,发觉那黍的成长过程,很有意味,由“稷苗”长成“稷穗”和“稷实”,从中犹可见相随的诗绪从“中心摇摇”到“如醉”“如噎”的步步深化。而每章结束的感叹和呼号,虽然形式完全雷同,却是一次次反复吟唱加深着一种心灵的沉郁。一黍一摇,一生一知。因而才明晓: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原是问得这样撼天动地。

遂明了李白说“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其实也是一样的心思。大凡清醒之人,都不会作茧自缚,对与自己不能思想同步的人,更不会去应和苛求。浩雀当鸣,以求同音,“黍离之悲”,亡国之痛中,觅的必是个知己。而那千年会有同叹的,必是同负着一个永恒孤独的背影。

黍有《王风》之歌,始有千年不朽。

此时,春天的生气在升腾着,春天就要來了。两千年后的我迎着春光,在心里描绘着的却是这样一番景象:离离茂盛的黍苗,郁茂生长,没有沧桑。因为她的生命如果归原,就是大地之上与我们比邻而居的植物,循着自身的叶脉,找到地下的潜流和天上的太阳……

离离千年黍。倘若黍有灵,便是和人同生共灭了。因那黍里藏着的不仅有现实里丰硕的一瞬,也有岁月里含金的靓丽,还有我们心中时常向往的那一片葱郁。正是在这样的植物面前,生命又温柔地找回了最初的心境与生存的印记。

展开阅读全文

诗经读后感中学生实用

全文共 1147 字

+ 加入清单

一语成诗,一笔绘颜。或是满树繁花,或是呦呦鹿鸣,亦或是一袭绿衣,于文字间流连,于光影中穿梭,《诗经》似一品古茗,以古老的,质朴的,未经雕琢的笔调将诗意写入生活。

柏舟轻泛,是堂堂男儿怀才不遇的愤懑,耿耿不寐,如有隐忧;文王在上,於昭于天,是借文王的美誉勉励后世君王,愿以商亡为鉴,助周朝昌盛;菅草吐白蕊,慨叹世间痴情女子薄情郎;文人墨客的雅趣,达官贵人的赞歌,黎民苍生的劳作,都于《诗经》中流淌。书页中春有清风,夏有暖阳,秋有硕果,冬有霜雪,品不尽的诗意,绘不出的容颜。花开花败,缘来缘去,《诗经》早已化作情愫蔓延心头。

最喜莫过一篇《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状花之艳丽鲜活,不觉让人联想到面若桃花的少女,鲁迅先生曾说过第一个把花比作女人的是天才,而此诗却是首个把桃花比作少女的,可谓神来之笔。‘桃之夭夭,有蕡其实’’日光透过繁密的枝叶,白里透红的果实被镀上诱人的光泽,伴着漫天芳华,它孕育着生命的灿烂与厚重;“桃之夭夭,其叶蓁蓁”最后落笔于桃叶,看似不合常理,却别有意趣。新妇起红妆,披红袍,坐上大红轿子,之子于归。

人生中大多数告别是悄无声息的,而思念如一壶烈酒,一入肠便疼痛三分。苏东坡梦见爱妻王氏写下“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天人永隔,梦中回首的思念最为哀婉;元稹《离思》一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吐露即使“贫贱夫妻百事哀”你也是我此生唯一;“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夜阑听雨,景致依旧,人影不见。相比于唐诗宋词的精雕细琢,一首《绿衣》就姑且算作真情流露。男主人公手捧绿衣,看到衣上密密针线,脱口而出“绿兮衣兮”,思念肆意生长,含泪真情呼唤。我思古人……

《诗经》中的农家生活平添了几分野趣,又染了几分沉重。“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透过一只小虫的行踪揭示时间的推移,这般细致的描写丝毫不亚于“虫声新透绿窗纱”。田间的一声吆喝,如约而至的一场秋凉,堂前一句万寿无疆,都于文字间娓娓道来,这是一支含泪的蜡烛,尝尽了人间百态,点亮了农家之乐,也燃尽了剥削之苦。时代在农奴身上架上了一道枷锁,《诗经》用其最轻松的口吻,诉说着伤痛,用最钝的刃,划着最深的伤口。

几千年过去了,农家生活已渐行渐远,偶尔的几声鸟鸣,抬眸的一夜星空,都成了这个时代的奢侈。但这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日新月异的进步,让欢歌取代了悲泣,小康取代了贫穷,智慧取代了愚昧,明媚的阳光终将照暖凄凉的墓园。但我们仍追逐着,找寻着,渴望诗意能回归生活。

看惯了霓虹,也会偶尔放起黑白默片,听倦了都市嘈杂,也会偶尔想念泉水叮咚。过去总在时光的滤镜下呈现出虚幻的美好,既然我们无法追回《诗经》中田园牧歌式的生活,那就还生活以诗意,为生活绘上诗颜。

请心怀浪漫宇宙,也珍惜人间日常。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