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误区

误区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误区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误区问题。

分享

浏览

6300

作文

70

说明文写作误区及规避策略

全文共 3290 字

+ 加入清单

说明文在高考中虽然考查次数不多,但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它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科普读物、知识小品、解说词、说明书等都有说明文的影子。它和我们日常学习、生活、工作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而且作为考纲中提到的文体之一(《考试大纲》明确规定的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中的实用类文章),它还是占有一席之地的,考生切不可忽视。写说明文和写其他文体一样,必须明确写作意图,确立文章中心;充分占有材料,力求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在实际写作中,考生常常会陷入以下一些写作误区

误区一:知识性差错

说明文的特点是说,它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这种知识或者来自有关科学研究资料,或者是亲身实践、调查、考察所得,都具有严密的科学性,不能有丝毫差错。如,有篇写牛的习作这样写道:牛有水牛、黄牛两种,牛是反刍动物,只吃青草,不必喂料。牛都有两只角,体强力大,是世界各国普遍使用的耕作工具。显然作者对牛了解不够,相关知识储备不足,因而在一知半解中造成了知识上的疏漏和错误。世界上牛的品种不只水牛、黄牛两种,杂交品种的牛并不长角;除了青草外,还必须给牛喂其他饲料;世界上也不是普遍使用牛作为耕作工具,牛还有专供食用、奶用或运输用,甚至作为神物崇拜的。

规避策略:抓住特征,把握中心。

说明文只有抓住事物的特征,才能把被说明的事物准确清晰地介绍给读者,使人们对事物有确切的了解。事物往往有多方面的特征,介绍时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写作时,必须把握说明文的中心,根据需要,重点介绍若干方面。如,《漫话圆周率》是一篇介绍数学基础知识的说明文,文章虽题为漫话,却是围绕求出圆周率的更精确的数值这个中心,向人们介绍了古今中外数学家对圆周率的数值所做的贡献。《青蛙》这篇说明文如果定位为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一人类的朋友,落脚点便应是介绍青蛙这一两栖类动物为人类的粮食生产所作出的贡献,那么就不该出现介绍其营养价值高的说法了。

误区二:文体性错误

说明文可以采用各种方式进行说明,甚至可以采用一些文艺性笔调,如中学课本中有《南州六月荔枝丹》一文。但是考生应该牢记,说明的目的在于说清事理,教人以知识。弘扬精神、歌颂美德等社会性、审美性不是这种文体的功用。如,有篇题为《蚯蚓》的说明文,其中有这样的描述:别看这小动物不惹眼,它可天天在松土、干活,它不讲究吃穿,不讲究休息,不谈报酬,整天埋头苦干,为人们劳作耕地,让作物生长茂盛。我不禁想起我们的老师,他们也有蚯蚓一样的精神。我愿做一条辛勤劳动的蚯蚓。显而易见,该作者混淆了文体特征,写成了一篇借物咏志的抒情美文。

规避策略:针对情况,选好角度。

说明文也要求有的放矢,写什么,怎样写,要着眼于读者的实际情况,使文章具有针对性,切合读者的知识水平、职业特点和年龄大小。如,《香烟的危害》,可阐述的内容很多,有针对老年人而说的,也有对妇女而言的,还有对青少年而说的,角度不同,说明内容便各有侧重。如果是学校教育,那应该主要介绍吸烟的危害,突出分析青少年的生理特征,说明青少年接触毒性物质比成年人吸收快、排除慢、毒害大的情况,指出吸烟对青少年是绝对有害而无一利的。这样说明目的清楚,针对性强,收效也大。

如写热带风暴,本文应该是一篇事理性科学说明文,考生可根据中学地理书上所学到的知识,按照事理之间的逻辑关系,对什么是热带风暴、热带风暴形成的原因、产生的地域、热带风暴的危害和好处、热带风暴的跟踪预报、未来人类利用热带风暴造福的前景等作出说明。当然,为了突出重心,可以选择几个重要的,尤其是对人民群众的生活有重大影响的方面。写作时,应尽量避免使用冷僻的行话和术语,因为如此写来显得深奥晦涩,应力求语言通俗、简明、平实,以使读者易于接受。

误区三:不恰当论述

说明文针对不同的读者群和它所担负的社会责任,有不同的说明重点与中心。如,有篇题为《青蛙》的知识小品文,介绍青蛙时写道:青蛙是两栖、变温的动物,营养价值很高这样的定性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青蛙能捕捉害虫,有益于庄稼的生长,介绍宣传的目的在于保护它,而写它营养价值高,会引起一些人的兴趣,使它成为满足一些人的口食之欲的食物。这样的介绍必然会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使读者产生误解,反而不利于普及科学知识。

规避策略:解说清楚,条理分明。

说明文的目的是让人获得其种知识或某项技能,只有解说清楚,才能达到目的。说明说明,一说即明,如何解说清楚,要讲究说明的方法,要注意结构的安排。解说事物、阐释事理要按其本身的条理来安排说明的次序,使之层次清楚,主次分明,如此读者才会有所得,有所获。至于如何具体安排结构,不同类型的说明文有不同的要求,如《北京的立交桥》是一篇有关建筑的说明文,它以时间为经,介绍了北京立交桥的变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介绍中它又以空间为纬,具体介绍了几座立交桥的形状、结构、功能甚至审美等特征。这种时空结合的介绍方式全面具体、有效地传播了知识。

如写圆规:可以自上而下地写出它的部件结构及其作用,然后介绍圆规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如写钢笔:则可以自外而内地介绍钢笔的构造及其功用,然后讲讲钢笔的使用与保养的注意点。当然,为了使介绍生动有趣,可以考虑采用自述的形式,可使用拟人手法,增强文章的趣味性与形象性,但要注意写作的中心、重心,因为即便运用艺术手法,它也是为说明其特征服务的。

误区四:准确性不够

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无误,给读者以科学的认识,任何语言表达上的失之毫厘,其结果都会谬以千里。如,有篇题为《北京的立交桥》的科普小品文,文中说:1984年通车的三元立交桥,是二环快速路和一条主干道交叉的两座立交桥的组合,是国内最大规模的立交桥。这个说法存在较大的疑问。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大中城市的立交桥建设进入了快车道,而且规模越来越大,造价越来越高。比如南京的赛虹桥、双桥门,整个投资超过30个亿,相当于新建一座长江大桥,规模之大,气势之恢弘,不到现场无法领略。因此,这段文字应该在国内前加上当时二字,这样定位准确,说明到位,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规避策略:准确简明,通俗浅显。

选用准确的语言,精当地解说事物的事理,是说明文语言的基本要求。说明文是以介绍知识性内容为主的,只有如实地反映被说明内容的客观情况,才能保证知识的准确性、科学性。如果失去知识的科学性,也就失去了说明文的价值。此外,说明文往往有些内容是专门领域的,必然会涉及一些专门名词和专业术语,在说明时,考生要把它们运用得准确无误,以避免误导读者。如,航空与航天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有篇文章作了这样的解说:飞机在大气层内飞行,称为航空;卫星、飞船在大气层外飞行,称为航天。它们是采用不同的飞行器在不同的空间来完成飞行任务的。这种解说是十分准确的,使人对什么叫航空、什么叫航天有了科学的了解。

说明文往往是对科学知识的介绍,也往往是一般人所不熟悉的内容。要把专门化的科学知识解说清楚,让人易于了解,必须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富有趣味。如,《洲际导弹自述》是一篇介绍洲际导弹知识的科技小品文。文章用拟人手法把洲际导弹问世、分类、构造、特点及其威力和弱点都解说得十分清楚。文章中赋予其假定的人类行为,生动形象,使人易于理解。为了把说明文写得生动活泼,通俗易懂,也可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形象性和趣味性。

如果写人行天桥这类说明建筑物的文章,可以从人行天桥是怎样的建筑、它是如何发挥缓解交通拥堵的作用的等角度入手、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实写:以一个参观者的目光,全方位地介绍某一座人行天桥的位置、结构、造型、支撑、装饰、功用等,由远及近,由上到下,由内到外,移步换景,细致地描绘人行天桥的容貌风姿。虚写:用概括性的语言说明人行天桥对城市交通管理的重要性,及站在桥上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语言力求准确、简明,当然也可运用多种说明方法。

拨开云雾终见日,考生只要掌握说明文的写作要领,就一定能写出合格的甚至是优秀的说明文,还有利于考生做好现代文阅读中涉及到的说明文,可谓一举多得。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专题作文

2024年世界抗癌日主题:消除癌症误区

全文共 1114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的2月4日是世界抗癌日。2014年国际抗癌联盟推出的世界抗癌日主题为“消除癌症误区(Debunk the myths!)”,倡议消除人们对于癌症的一些成见、误解,比如忌讳谈论癌症,认为面对癌症我们束手无策,癌症得不到有效治疗等。通过消除人们对癌症的错误认知,逐步实现对癌症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有效推进癌症防控事业的发展。

据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郝希山院士介绍,世界抗癌联盟(UICC)在全世界42个国家所做的社会民众对“得了癌症等于死亡”的观点认知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社会43%的人认为该观点正确,而在西方国家,只有13%的人认为此观点是正确的。

人们对肿瘤存在众多认识误区,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是避免谈论癌症。在我国,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人们往往不愿意谈及癌症这个话题,尤其是当这个话题涉及到自身的时候,三缄其口成为大多数人的选择。其实,科学、健康的谈论、了解癌症的相关知识,无论对于癌症患者自身、家庭,还是对于整个社会更有效地改善癌症防控现状都十分有益。

其次,大部分民众认为癌症没有明显症状,难以早期发现。其实,许多肿瘤都有自己独特的“信号”,知悉和掌握这些预警症状,对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肿瘤有明显的益处。以哈医大四院生物治疗中心收治的乳腺癌患者为例,早期发现的乳腺癌(0期、Ⅰ期)90%以上可以治愈,而中晚期效果就稍差,治愈率降至70%和50%左右。所以,早期发现肿瘤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重要手段之一。

第三,许多患者和家属,面对癌症时显得束手无策。目前,最有效降低肿瘤发病率的办法是病因预防,即一级预防。通过主动积极的预防和干预,保持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至少40%的肿瘤可以预防。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三分之一的恶性肿瘤可以预防,三分之一可以治愈,三分之一可以治疗。

误区四则是,癌症得不到有效的治疗。肿瘤学的研究成果日新月异,以往认为“不治之症”的肿瘤,通过合理有效的规范诊治,尤其是目前最前沿的CLS生物治疗手段的广泛应用,使得很多患者可治愈,即使是不能治愈的患者,其生存质量也可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和改善。但是,仍然存在那些由于医疗和经济条件所限,一些原本可以获得较好治疗效果的肿瘤患者,没有得到应有的治疗。因此,覆盖全民健康的社会保障体系中,加大并关注对肿瘤防治工作的投入显得至关重要。

郝希山院士强调,中国人口占到全世界的五分之一,我国每年新增癌症患者占到全球的新增的20%以上。肿瘤问题,不仅仅是健康问题,肿瘤防治工作也不仅仅是一项医疗卫生工作,而是一项全社会的任务。只有通过消除民众对癌症的误区,唤起公众的关注意识,积极科学的面对肿瘤,集合全社会力量共同应对癌症负担问题,肿瘤防控现状才能实现较大改善。

展开阅读全文

肝炎治疗的误区有哪些

全文共 558 字

+ 加入清单

1.偏方治大病。这是常见的肝炎治疗误区。偏方治大病较为普遍。其实,这些病例疗效多不可靠,或凭空而造;或无知名医院验证;或系部分自愈病例;或属误诊或假阳性病例。

在临床中,常见到大量因为使用偏方导致病情加重或恶化的情况,甚至肝坏死,影响生命。丧失抗病毒时机。

2.轻视抗病毒的肝炎的治疗:注重肝功能指标。使用一些降低转氨酶类的药物,表面看来取得近期治疗效果,但就象发热打退热剂,腹痛用止痛针一样,没有解决真正的问题。

3.中医药能抗乙肝病毒。目前还没有发现能抗乙肝病毒的中药、方剂和中医的治疗方案。

由于患者对中药极度信服,中医较少检查病毒和抗原定量,靠自我感觉有时会掩盖病情,最后发展为肝坏死。这是肝炎的治疗误区。

4.过高。由于一些感染者遭受的歧视和不平等待遇,他们迫切追求转阴治疗,对抗病毒期望值过高。不注意肝功能,一味抗病毒也是错误的。其实,目前抗病毒药仅能起到抑制,并不能完全清除病毒。

1.2015年世界肝炎日宣传资料汇总

2.2015年“世界肝炎日”宣传活动总结

3.2015年“世界肝炎日”宣传口号汇总

4.2015年728世界肝炎日活动主题

5.2015年世界肝炎日公益广告词

6.2015年世界肝炎日主题:预防肝炎 立刻行动

7.2015年世界肝炎日活动总结

8.禁毒知识宣传资料大全

9.“6.26国际禁毒日”宣传资料大全

展开阅读全文

28世界肝炎日:你不知道乙型肝炎的6大误区

全文共 1155 字

+ 加入清单

“作为肝病医生,我们希望患者在疾病控制的情况下能从事适合的工作。同时也希望社会不要歧视肝病患者,他们的疾病在日常的生活接触之中不会传染。”昨日,记者采访蒋雁主任,希望媒体借“肝炎日”大力宣传,提高公众对疾病的科学认知。

今年7月28日,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第五个“世界肝炎日”。今年世界肝炎日的主题是“预防肝炎,立刻行动”。2015年的世界肝炎日,肝病专家带您扫除那些关于乙型肝炎的误区

误区1:乙肝病毒会通过日常接触传播

“从医学角度来说,普通的工作、学习等接触不会传染乙肝病毒,乙肝的主要传播途径是体液和血液。所以即使与乙肝病人同桌吃饭也不会感染乙肝,此外,蚊虫叮咬会传播乙肝病毒也没有可靠的依据。”蒋雁主任表示,市民对乙肝不用谈之色变。

误区2:我只是乙肝病毒携带者没必要看医生

在临床工作中经常见到首次就诊即为肝硬化或者肝癌的患者,究其原因是平时因“没有什么异常感觉”就不定期体检,经常是感觉到不适(腹胀、腹痛等明显的症状)才来就医,这时常常发现已是疾病晚期,十分遗憾。

误区3:乙肝是不治之症

许多乙肝患者一旦知道自己患上了乙肝,就开始忧心忡忡,甚至对生活失去信心。其实,我国在2010年10月就已公布了肝病科研成果‘生物免疫疗法’,能有效治好肝病,而且能够正常学习、工作,正常生活(包括结婚、生育)。

误区4:“小三阳”好“大三阳”不好

所谓大、小三阳指的是乙肝免疫指标中e抗原阳性还是e抗原阴性,阳性者为“大三阳”,阴性者为“小三阳”,它只反映机体的乙肝免疫标志物状态,并不代表病情轻重或传染性大小。因此,对于大小三阳患者一定要区别对待,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没有好坏之说。

误区5:得了乙肝就等于得了肝癌

乙肝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很有可能恶化,最后成为肝癌,但并不是所有的乙肝都会发展成肝癌,在肝硬化患者中,有20%—30%恶变为肝癌。因此,乙肝患者需定期检查,以便对可能发生的病变及时诊断、及时治疗,科学预防肝病恶化。

误区6:乙肝会遗传,不能结婚、生小孩

慢性乙肝是传染性疾病而非遗传性疾病。男性携带者生孩子基本不受影响。女性携带者生育如及时进行母婴阻断技术,95%以上的乙肝携带者可生出健康的宝宝。即便是乙肝患者也可以通过治疗控制病情,在肝功能稳定、病毒不复制的情况下结婚、生育。

“健康”乙肝携带者 定期检查 平安一生

蒋雁主任指出,由于乙肝、丙肝、甲肝、酒精肝、脂肪肝、肝硬化、肝癌等疾病,会使患者肝脏受到严重损害,而当肝功能出现异常,通常说明患者病情恶化的比较严重,需要及时治疗,否则病情持续发展恶化,很有可能导致肝硬化、肝癌的发生,危及患者生命。

因此,这些病因引起的肝功能异常时一定要去正规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如乙肝两对半、HBV-DNA病毒量、丙肝抗体、B超等检查,找出原因,尽快对症配合专业医生接受规范化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

误区警示

全文共 375 字

+ 加入清单

一拿起这篇作文,我们就被小作者以讲述“狐假虎威”成语故事的独特表情达意方式及其生动流畅的语言吸引住了。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我们对这篇作文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但令人遗憾的是,这篇作文却在最后用了“狡猾的狐狸终于借着跟老虎在一起的办法挽救了自己”一句对全文进行了收束。这样的结尾显然不能和文章的标题“和你在一起”形成完美相切。若能将文章结尾的情节稍作些修改,如“老虎不解,就问狐狸:‘百兽为什么会那么怕你呢?’狐狸说:‘因为我是和你在一起啊!’老虎这才明白,原来狡猾的狐狸是借了和自己在一起的时机,凭着自己的威风吓跑了百兽啊。这时老虎想吃狐狸,却因为饿得连走路的劲都没有了,只有眼睁睁地看着狐狸逃走了。”这样的话,我们说,这篇中考作文就不会只评一个二类文得39分了。上,我们应该从这篇中考作文的失分上得到这样的教训,那就是,中考作文一定要切题紧密些才好。

展开阅读全文

审题误区

全文共 585 字

+ 加入清单

题目中已经列出了三种基本的态度,“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刻意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也就是说,考生只要从这三种态度中选择一种来论述就可以了,但是,仍然有许多考生在审题时出现了偏差。有的大谈尺度,有的则讲高度,有的讲适者生存,有的讲一步之遥,有的讲不做生活的盲人,有的说虚实结合,有的则说合理位置,有的说勿失自我才是真,有的则讲距离产生美,有的讲要跟随时代的步伐,才不会被历史淘汰,有的则大谈要有一颗纯正的本心,有的说世界如此多娇,有的讲别将影子住进心房,等等。 2015年的浙江卷作文题就明确要求“阐述你的观点”,尽管没有说要写“论述类文章”,但文体的指向性已经非常明确,就是要写成论述文,或者以议论为主的文章。今年则直接提出“论述类文章”。但是,在实际的高考作文中,仍然有学生文体意识不强,写成了记叙文或夹叙夹议、具有浓郁抒情色彩理性不足的散文。今年对文体的要求比去年明显高了很多。这一方面是一种导向性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是要加强文体意识,促使学生学会书写纯正的议论文。 学生审题错误还在于对文题的理解出错。文题中“这个新世界”,是指虚拟世界,有很多学生则忽略了“这个”,把文题理解为拥抱新世界,或远离新世界。还有的学生把“虚拟”理解为“虚幻”、“虚假”、“虚构”,因而在文中引用了文学作品的例子;也有的学生则把“虚拟”等同于网络,因而大谈如何对待网络。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文体常见误区◆

全文共 535 字

+ 加入清单

一、意识较弱,特征不明

一些考生的文体意识较弱,写作不注意突出文体特征,如:写记叙文,缺少矛盾冲突,叙述事情没有跌宕起伏;写议论文,材料不典型,观点与材料“两张皮”;写散文,内容空泛,单纯追求框架式的排比。

二、似是而非,文体模糊

近年来,严格意义上的议论文越来越少,倒是叙议不分、文体不明或分不清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的文章呈越来越多的趋势。有的考生本想写夹叙夹议的文章,可叙与议不能有机结合;有的写记叙文时处理不好记叙与议论的关系,议论偏多,成了混乱的文体;有的本想写议论性文章,却不能处理好论据与论点的关系,不知道论据是为论点服务的,而在论据上花费大量的笔墨,甚至为了将事实论据写得生动形象,而不惜大段记叙,让人搞不清写的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

三、花样翻新,文体怪异

近几年,少数高考阅卷老师激情大于理智,一见到那些标新立异的文体,就被表层的华彩闪花了眼,顾不得深究细抠,便拍案叫绝、激情赋分,这在客观上诱导着部分考生不去老老实实地写记叙文、议论文等“常规”文体,而一味地在形式上煞费苦心,追求文体的怪异,招标书、会议记录、诊断报告等形式纷纷出笼,大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势。这样发展下去,其结果必然是把文体当作“敲门砖”,真知灼见反而不能充分表现。这样的文章,何异于买椟还珠?

展开阅读全文

◆语言常见误区◆

全文共 653 字

+ 加入清单

一、艰涩难懂

有的考生喜欢使用缩写、英文单词、网络语言,其实这是要冒一定风险的。有的阅卷老师对这类语言很反感,就会对考生有害无利。高考大纲对于作文语言的要求是表达通顺,用词贴切,文句有表现力。因此,考生应当尽量用优美、有内涵的语言来表情达意,要用最规范、最传统的语言来写作,最好不用或少用网络语言。

二、干瘪乏味

有的考生由于平时未能注重对语言的运用进行有效的训练,词语贫乏,写出的文章只能是枯燥干瘪,乏味无力,甚至面目可憎,自然也就谈不上生动贴切,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也有少数考生胡乱地套用一些散文名篇或过去的高考优秀作文中的语言,貌似华丽,实则思想空洞,仍显得语言苍白,表达无力。

三、刻意炫耀

高考作文要求语言优美,但“语言优美”不等于“语言炫耀”。有些考生过分追求语言文字的优美,成了“语言炫耀”,这样的考生犹如“书橱”、“书包”、“书房”,充其量,他们只不过是书的管理员,而不是真正的运用者,他们不能从书中概括出自己的思想,缺乏深度领悟,这样的作文得不到高分。

四、不合实际

有的考生不能忠实于现实生活,对特定人物在特定场合的语言表达不能把握分寸,致使笔下的人物语言过于“理想化”,与生活实际脱节。其实,人物身份不同,其语言风格自然也不同。如:写一个识字很少、老实巴交的农民教导自己的儿子要好好学习时,如果用上了“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取长补短”一类的成语,就会使人感到非常别扭;写一位高级知识分子督促自己的孩子学习时,如果用上了“老子一棍子打折你的腿”“我一脚踢死你”之类的话,则会使人产生啼笑皆非的感觉。

展开阅读全文

误区三:将充满稚气的生活内容作为写作素材

全文共 289 字

+ 加入清单

参加高考的考生,绝大部分都已站到了成年人的行列中,有一定的生活经历,并有自己理性思维。在写高考作文时,如果仍然把自己幼儿园、小学一年级的故事等作为文章的主要素材,这就有点太幼稚了。同时也会使阅卷者感到你材料之匮乏、思维之枯竭。

规避策略:1.跟幼儿园、小学生活密切相关的事干脆不写。2.跟初中生活密切相关的事尽可能少写。3.写与高中生活密切相关的事时,也要避免使用小学生、初中生常用的一些天真、稚气的语言,要显示出高中生的沉稳与老练。4.写与家庭生活密切相关的事时,不能让人感受到宝宝气,应该让人感受到一种自以为已成人其实却不太成熟的学生气,如此写来颇具生活气息,也符合考生实际。

展开阅读全文

误区一:用中文思维串联英文词汇

全文共 549 字

+ 加入清单

一些同学在绞尽脑汁也写不出英语作文的情况下,会先按照题目写一个中文稿出来,然后再借助电子辞典翻译出一篇所谓的英语作文。还有一些同学习惯性地用中文的表达方式来写英语作文。这就造成了所谓的中国式英语作文。在这样的作文里,我们常常读到以下这类用中文的语法和英语单词拼凑出来的句子:“When I was a child, my parents very love me。”(正确的表达:When I was a child , my parents loved me very much。) “The supermarket’s in front of is a guesthouse。”(正确的表达:There is a guesthouse in front of the supermarket。)。

◆解决之道:强化语法

要想流利的掌握一门外语,你需要能够使用该语言思考,而不用在头脑里来回翻译。而将中文式思维转变为英语思维的最根本的途径之一就是强化语法知识。很多同学的词汇量很丰富,但是怎么用,什么时候用却不明白。而这些恰恰是语法知识能告诉我们的。哪些词要用在句中,哪些词应该用在句尾,语法里都有相应的规定。一旦用错了位置就会写成英国人看不懂的英语作文。另外,对于词汇所存在的不同的形态也应该注意。

展开阅读全文

作文讲评进入误区,奖少责多

全文共 306 字

+ 加入清单

学生完成一篇文章,无论篇幅长短,质量高低,都是他们的劳动成果,哪怕是很不像样的,在其潜意识里也总是极珍视的,并渴望能得到老师的认可和好评,而教师由于自己的特殊地位、学识水平、文学修养、生活经验远高于学生,所以总是高高在上地评价学生,片面地认为学生水平低,对学生作文很少表扬,尤其是对差生的作文,批判得一文不值,甚至挖苦讽刺,这极大的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产生一种逆反心理和一蹶不振的自卑感。

二、采取对策

以上便是部分阻碍学生作文进步的内外因素,也是我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和体会到的,针对上述现象,我建议我们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可尝试采取以下对策,以试消除学生作文时的内外障碍,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提高作文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误区二:考试作文之中的片面字数要求

全文共 328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翻开一篇失败的考场作文,往往看到的是字迹密密麻麻,写了几页,细读之下不知所云,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有些段落东拼西凑,无法衔接,互无关联。细想之下,很是不解:既然所写内容与题目要求无关,学生为何还要写这些内容?既然所写段落互无关联,为什么还要费那么大脑筋东拼西凑?在一次家长座谈会上,一位家长说起孩子的语文试卷时道:“我们家孩子的作文一个字也没写,难怪语文只考了40分,考试作文阅卷老师只看开头和结尾,中间写的越多分数就越高……。”后来才知道,持这种观点的人并不限于某些家长,我们很多一线教师和学生都抱着这种态度对待考场作文,这也就不难解释前面提到的一些考场作文的情况了。作文教学陷入“篇幅”误区,忽视学生思维的培养,考场作文真正变成了劳而无功的体力活。

展开阅读全文

走出创新作文的误区的语文教案

全文共 3365 字

+ 加入清单

要说时下最流行的几个词,我虽没有作过统计,但我想把“创新”这个词放进去,估计没人反对。本人是一名语文教师,不想在大的其它方面引经据典或者人云亦云谈创新,在此只想就自己的老本行对作文方面的创新说点自己的看法。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作文是这样提出建议的:“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的表达、有个性的表达、有创意的表达。”语文高考《考试说明》关于作文的考查内容要求,最后一点是“有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精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特征。”可见创新对作文的重要性。必须指出的是,人们对创新有各种不同的理解。在教育领域讲创新,更多的是指创造力。所谓创造力,是根据一定目的和任务,产生具有社会或个人价值、具有新颖独特成分产品的一种能力品质,它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作文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很好的形式。是否有创新是衡量学生作文优劣的重要标准。然而在作文教学中,存在着对创新的一些错误认识和做法,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 对学生讲要创新,老师自身的创新素质却值得怀疑。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教师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起主导作用,一个教师自身的素质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创造力。日本学者恩田彰提出有利于学生创造力发展的教师具有下列特征:

(1)、自己本身具有创造力;

(2)、有强烈的求知欲;

(3)、努力设法形成具有高创造性的班集体;

(4)、创设宽容、理解、温暖的班级气氛;

(5)、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6)、具有与学生们在一起共同学习的态度;

(7)、注重对创造活动过程的评价

在作文教学中,许多老师的做法却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背道而驰的。比如,在布置好作文题后,有的老师接着大讲特讲如何审题,如何立意,如何选材,如何布局,甚至讲如何开头,如何结尾等等,讲得滴水不漏。有的老师觉得这样讲还不够,于是又找出优秀范文来念。作文前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少而精的点拨,有时是必要的,但像这样的细心指导就给学生造成了思维定势,学生就会按照老师的指导去写,全班学生的作文基本上是一个模具铸造出来的,学生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从何而来呢?又比如,有的老师在讲评作文时,搞“一言堂”,自己讲这篇作文好就好,那篇差就差;一篇作文中这里好就好,那里差就差。没有给学生发言的机会,即使有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也不鼓励,不认同,一棍子打死,学生头脑中刚冒出的一点可贵的创新思维的火花就这样熄灭了。可以想象,这样本身自己没有创造力的老师,却要求学生具有创造力,无异于纸上谈兵,缘木求鱼。

二、认为创造力只有极少数人才有,告诫学生不要创新。

有的老师认为,创造力是天才和伟人所独有的,在作文上不要轻易去创新。这种观点似是而非。随着创造力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认为,创造力应该是所有人都共同具有的一种能力品质。有人将创造力由高到低分为高级、中级、初级三个层次,高级创造力是经过长期研究和反复探索产生的非凡创造,在某一领域作出自己独到的贡献,推动社会或人类文明的进步。具有高级创造力的人数量极少。中级创造力是指经过模仿,在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重新组织材料、加工产生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初级创造力指对本人来说是前所未有的,不涉及到社会价值。在写作方面。具有后两种创造力的学生人数占绝大多数。因此,老师对学生在作文方面的创新不能期望太高,那样容易挫伤他们的积极性,从而影响他们的创造性思维的发挥。在作文教学中,应该允许学生从模仿起步,因为模仿中包含着创新的因素。电视上报道有农民学着造飞机的,居然能飞上天,谁又能说这模仿不是一种创新行为?作为生产精神产品的写作活动也是这样。在作文教学中,只要发现学生的作文有一处闪光点,哪怕是跟他自己以前的作文比较而表现出来的闪光点,我们都应该给以肯定和鼓励。当然,在高考作文中,对创新要量力而行,如果实力不够盲目创新就会弄巧成拙,反受其害。但是,也要克服那种虽有实力为求保险不敢创新的怯懦心理。

三、 重形式创新而轻内容创新

在作文教学中,很多老师重视结构和文体技巧,比如,结构上的形式有:题记式,后记式,小标题式,日记式,书信式等;在文体上的形式有:戏剧、访谈、启事、处方、广告、小品、庭审笔录等。这是舍本求末的做法。本来,形式的新颖是相对而言的,像结构上的各种形式早就不新鲜了。至于文体上的形式因为写的人少而显得较为新颖,如果叫大家一窝蜂都去写,也就显得平淡无奇了。2001年高考作文《赤兔之死》是用文言写的,本来形式很陈旧,因为当年写的只有作者一人,才显示出了作者的创新才能。我在前不久的期中考试阅卷过程中,从一千名学生的作文里面发现一位同学的作文采用语文高考题型的形式,我眼前不禁为之一亮,加之内容、语言都很出色,我顿时拍案叫绝,给了最高分。而其它学生的所谓创新形式就显得黯然失色了。所以,只强调形式上的创新是没有多少意义的,甚至是有害的,有的同学一味要写新的文体,由于笔力不够,结果写成了不伦不类的“四不像”。企图用新颖的形式来掩盖内容上的缺陷十有八九要失败。如果老师教学生形成这种华而不实的文风,更加误人子弟。

要做到内容上的创新非投机取巧所能奏效,需要日积月累,需要深思熟虑。比如要做到材料创新,首先就要到生活中去,到社会上去,到大自然中去,去听,去看,去体验,去采集。多多接触现实生活中层出不穷的新人、新事、新物、新风尚、新潮流、新经验、新问题,多多关注社会焦点问题和百姓的热门话题,多多采集紧扣时代脉搏的新鲜材料,然后分析思索积累贮存。“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许多学生没有生活积累,没有切身体验,写作材料要么来自书本,要么来自别人,能给人以新鲜感吗?再比如要做到立意深刻新颖,可采用“三番来者”法。古人说:“凡作文发意,第一番来者,陈言也,扫去不用;第二番来者,正语也,停之不用;第三番来者,精意也,方可用之。”三次立意,三个层面,一个比一个深,一个比一个新。这样写成的作文才耐人寻味,刻骨铭心。

四、 重华美语言而轻创造性思维

语言学告诉我们,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离不开语言。因为没有词和句子,人类的思维就不可能进行;思维活动的成果必须用语言表达出来,才使思想交流成为可能。另一方面,语言也离不开思维。语言是交际、交流思想的工具,如果没有思维活动,没有思维活动的结果、认识活动的成果,也就不可能有思想,那么语言作为交际、交流思想的工具也就不可能存在也不必要存在。因而,运用语言来表情达意的作文,离不开学生的思维。作文要创新,离不开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但在作文教学中,老师们似乎只强调语言美,教学生如何做到“语言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而对看不见的思维却无意去培养。致使有的学生刻意追求辞藻华丽,而整篇文章结构混乱,选材失当,立意模糊。

其实,一篇作文有无创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维是否创新。因为作文的各个环节都离不开思维。所以,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可小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这里举例介绍“一题多做”法:

圆像什么

(一)、你对圆不会陌生吧?在数学课上,在日常生活中,圆几乎无处不在地伴着你,它真可说是你的朋友了。请写一篇300字以上的科学小品文,介绍一下圆的特征和应用等,要写得生动有趣。

(二)、你说圆像什么?是像空虚,还是像充实?是像一无所有,还是丰满充盈?是成功者的花环,还是失败者的陷阱?是表结束的句号,还是表开始的零?请展开想象的翅膀吧,相信你能以圆作为某种象征,写一篇优美的散文。

(三)、由圆很容易想到“圆滑”一词。圆滑的人,为人处世只顾对各方面讨好,对工作敷衍塞责。你在生活中一定见过这种人,也一定讨厌这种人,请展开想象,构思情节,写一篇讽刺性很强的记叙文,刻画一圆滑者的形象。

(四)、人们在大森林里或茫茫雪原上探索前进的道路,往往费了不少力气,走了很多路,却发现又回到出发地,只不过绕了个大圆圈。对这种现象加以认真思考,你一定能悟出点什么,请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的感想。

以上是通过对同一命题从不同的角度的理解,运用不同的文体练习写作,可以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和求异性。

此外,写想象作文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很好的途径。

最后,我想说的是,学生写作文难,写创新作文更难;老师教作文难,教创新作文难乎其难哉!

展开阅读全文

避免四个误区

全文共 426 字

+ 加入清单

一、大杂烩与四不像。有的考生误以为文体自选可以随心所欲、任意而为,在文体上已存在问题,认识模糊,写出来的文章“四不像”。

二、盲目创新。有的学生看到往年一些比较另类的作文得了高分,便认为追求新颖是取得高分的一个捷径,大肆进行“创新”,殊不知,每年都有很多所谓的创新作文得了低分,同学们对此一定要有清醒地认识。

三、诗歌。陕西省一考生209 字的诗歌得满分,便有不少同学纷纷效仿,其实这具有很大的偶然性,而且从字数要求上看,209个字达不到800字这一要求。

四、语言华丽、思想空洞。不少中学生欢模仿名人的文化散文,但自己缺乏文化底蕴,文史知识漏洞百出,既没有文化又不像散文,只是堆砌华丽的词藻和排比句,装腔作势借以吓人,反而丢了分。

教育部考试中心语文科负责人曾说,淡化文体指阅卷和考试要开放、灵活,不要拘泥于单一的要求,但教学还是要严格要求,符合规范。文体自选是给予学生选择文体的自由,但考生选定了写议论文,就要写得像议论文;写书信,格式必须对,否则要扣分。

展开阅读全文

半命题作文拟题技巧与误区

全文共 2658 字

+ 加入清单

命题作文就是限定题目一部分的内容,根据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再进行写作的作文命题形式。它的灵活度介于话题作文与全命题作文之间,既有所限制又不失开放,在立意、选材、构思等方面都能够给考生适当的选择余地,因而近年来逐渐受到中考命题老师的垂青。以下是为大家分享的半命题作文拟题技巧误区,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浏览!

从半命题的类型上来说,主要有以下四种常见的命题形式:

1、前空式:如《 是一把双刃剑》、《____越来越近(或越来越远)》《 也美丽》;

2、后空式:如《这也是一种 》(2009年福建中考作文题);

3、中空式:如《生活因 而精彩》、《站在 门口》(2009年湖北中考作文题);

4、前后空:如《 一样的 》。

拟题,是半命题作文审题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俗话说“题好一半文”,如何拟题,拟什么样的题,是半命题作文审题的重要内容,因为在拟题的同时,也就确定了写作的内容和思路了。所以,半命题作文拟题的非常重要!

半命题作文的拟题,应当解决的四个问题:

一、把握已知信息

半命式作文题,题面不长,其间还有空白,呈残缺式。但就是在这貌似残缺的短小的题面中,却隐含着拟题必要的信息,特别是已知的一半命题中的一些关键字词。因此,拟题时要善于抓住题中所给出的关键字词,认真分析并充分把握已知命题另一半所隐含的信息,沿着已知信息的思路,完成拟题这一关。

例如《 一样的 》:属于半开放性作文,既加大了考生自由回旋的空间,又有利于限制考生的事前构思,很有创新。文题中的已知信息“一样的”是关键,很显然这是一个常用来表示比喻的词语,这说明“一样的”前后应该是构成一个完整的比喻,那么,“一样的”前面应该是喻体,后面应该是本体。明确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根据比喻的构成要素,拟定一个完整的作文题,例如《音乐一样的建筑》《梦一样的初三》《大海一样的胸怀》等。

但是,拟题时形成的比喻一定要恰当,不能拟写出前后比喻构成不恰当的标题;同时也要十分注意拟题的感情色彩,不能我行我素,自以为是;率性罔为拟出如《地狱一样的初中生活》《幽灵一样的班主任》等不当标题,可想而知内容一定缺少正能量。

二、揣摩命题意图

命题老师从教学大纲出发,紧扣教材,巧拟半命文题,从一个特定角度去测试学生的认识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面对半命文题,我们必须整体揣摩出命题的意图,以利正确定向下笔。

例如《这也是一种 》:它是2009年福建省中考作文题。表面上看起来平易质朴,但细加思量我们又发现,其实简洁明了的题面中暗含着“玄机”。“玄机”就在这个“也”字上!“也”是副词,但它又经常出现在包含两个简单句的复合句中,起连接和关联两分句的作用;“也”字句有时可独立存在,其前分句可不出现在语言上而隐含着。这也就意味着,“也是”所做出的价值判断都应该有一个“参照”存在,落实在具体的行文中这个“参照”可明可暗,可显可隐。这两者之间可以是对等、并列、强调的关系,也可以是转折、让步、假设的关系,学生在写作中只要能体现“也”字多种功能中的一种就算是审明题意了。

如“这也是一种美丽”。说到美丽,大家一般都会认为什么是美,但是有一些美的东西很容易被人所忽视,甚至是一般人所认为不美的,那么,在过渡和层层铺垫的基础上,考生就要传达出这些容易被人忽视的东西其实也是一种美。此外,像“这也是一种爱”“这也是一种幸福”等等,都切合题意。

三、切中题旨文意

既是半命式文题,必对题旨文意都有所显露,有所暗示。一题当前,将其捕捉到手,接着透视,切中底蕴,而进入深层构思。

例如《站在 门口》:这是2009年湖北省中考作文题。拟题时,我们要认真研究原题的语法结构、语意指向,从中获得拟题的暗示。这道题中有两个关键点,一个是“站”,一个是“门口”。“站”这一个字,它既可指过程,也可指结果(一种状态)。这样就暗示我们行文必须挖掘,要体现的是“站”的主体对某一对象的认识、思考逐渐深入的过程。这样一来,“站”不是梦游式漫无目的的“乏味”的“傻站”了,而是有意思更有意味的“站”了。“在……门口”或许预示着几多彷徨,几多挣扎,几多思考,预示着心灵的波澜,精神的向往,人生的愿景。

另外一定注意的是,“门口”不等同于“路口”,“门口”一般与“家”相联系,有家的温馨,家的归属感;同时,“门”也有具体与抽象之分,写具体的还是抽象的“门”很有讲究,比如《站在李白门口》就远不如《站在十八岁门口》那么意蕴深远。

四、力求新颖

拟题,在确保符合要求、切中题旨的前提下,还应避俗求新,力求新颖。这主要讲究拟题的深加工,要学会多角度思考,在此基础上根据自己的认识和生活阅历进行必要的甄别、筛选,最终确定自己最拿手、最新颖、也最值得去写的“那一个”,切忌单向思维、“从一而终”。

例如《我的心因 而高贵》: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拟写的标题不是“我的心因善良而高贵”,就是“我的心因理想而高贵”,面对类似的标题,我们不能说它们不符合题意,但是也确实落入了俗套,显得不够新颖,极易“撞车”。

从半命题本身来看,“我的心因 而高贵”既可以是顺向立意,也可以有逆向立意。如果是顺向立意,那么就要考虑与“高贵”密切相关的一些要素,即什么可以使心变得高贵,这其中就包含了善良、理想、仁爱、尊严等等。因此,要想使立意新颖不落俗套,不如采用逆向思维,采取铺垫、转折等手段,使一些原本与“高贵”毫不相干的条件最终与“高贵”挂上钩,这样前后就可以造成一种“落差”,从而给人以强烈的感受,达到新巧的目的。如“我的心因冷酷而高贵”,就可以写“我”面对亲人或朋友违法乱纪时的“冷酷”甚至六亲不认,而使心趋于高贵。

半命题作文拟题时的误区:

1.拟题俗套,重复雷同。

由于思维闭塞、缺乏创新,拟题雷同的现象在半命题作文中十分突出,写出的作文“撞车”的机率也相当高。如写《面对 》,有很多学生会不假思索地写《面对困难》《面对挫折》《面对成功》等等,似乎要面对的不是成功就是失败,不是挫折就是逆境,从而导致类似的作文“批量生产”。

2.拟题过大,难以下笔。

以《感悟 》这一半命题作文来说,《感悟大自然》、《感悟人生》《感悟生活》这类范围过大的拟题比比皆是。显然,拟出这样的题目,写起来不易把握,只能泛泛而谈,要写深写透很难,更不易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3.另起炉灶,脱离文题。

半命题作文首要的任务是要将命题补充完整,在将题目补充完整后,其实就相当于一篇命题作文了。但有同学在补充命题时忽视了已知一半的信息,没有认真思考分析,结果导致所补充的内容与已知的信息不相吻合。

展开阅读全文

《非你莫属》观后感职场不仅仅是求职者有误区

全文共 3296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看了《非你莫属》这个求职节目。这个节目显然很火,点击率一直很高,我也很喜欢看众 Boss掐架 .但是今天这一场( 9.19期)我感觉有一些Boss存在明显的认知误区,某种情况下会对求职者产生严重心理障碍。

今天有一位特殊的求职者,他的特殊在于他是一位北大生物学系的肄业学生,本来可以硕博连读,但大三就肄业了。为何选择了肄业站在了这个舞台?据求职者自己说是为了一个喜欢的女孩,同时又为了了解社会得到一些社会经验最后毅然放弃了多数人羡慕的很好的学习机会辗转职场挣扎。

他的故事有些离奇,公开表露的信息又很难令人用通常的思维去理解,因为在中国多数人眼里,北大还是有极大光环的。尽管北大已经不是当年的北大,但硕博连读又不用交学费,而且未来正常情况下还会有很好的高薪的工作可以谋得。在一个"公考"都吃香无比的社会,这是颠覆性的决定。

为此,职场的Boss们坐不住了,纷纷跳出来指责其行为草率,更有人要他回学校上课,还有一位嘉宾更狠,说他这么做是浪费了纳税人的钱。

中国自古以来不缺好为人师者,中国式教育的本质就是居高临下用通用的价值观来评判人的言行,用道德的说教美化自己的价值观,这有没有问题?

中国的学生为何缺少创意,缺少创新精神,正是这样的社会环境熏陶所致。中国目前市场经济的掌控者其实是40岁左右学历为大专的一群人,在各个行业里都差不多。本科和硕士这是比较年轻的一代人,博士现在多了,但是在70年代那批人里面极少。今天的很多博士都是在工作之后通过各种方式获取了文凭,其中不乏类似唐骏这样的机会主义者。从90年代开始中国的文凭买卖交易市场就很兴盛了。

中国社会究竟还是一个注重学历而轻视能力的国家,大学的宽进严出状态并没有使大学生脱离最初价值观的束缚变得视野更宽广,所以要求求职者与Boss有相同的价值观并认为那样的求职者才是可用之才,这是一种苛求的状态。我记得网上有一篇报道说清华有不少高材生去了寺庙修行,被痛批浪费了人才。我又同时在思考美国人的思维逻辑。因为今天的微软创办人当年本科也没有毕业,但是他创造的社会财富要比很多人多得多,比尔盖茨的经历和故事是否适合这个社会,还是它本来就是个案?

我同时又听到很多年轻的大学生在玩物丧失的故事,大学成为泡妞和玩乐的天地,学业倒成为副业,因为即使从名校出来的学生也很难看出任何不一样的闪光点,专业技术能力缺乏,对社会的认知和现实存在很多错误的理解,更有很多大学生哀叹,大学四年根本没学到有用的东西

如果一味的指责学生恐怕是容易的,因为总可以找到经过学习后成才的例子,然后告诫他是因为你努力不够。但是同时可能这种指责也必然忽视了目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功利性教育的普遍存在。因为即使学可能也糟粕太多。

接受正规的教育当然是好的,在一个学费高昂很多人还上不起大学和没机会上大学的现实里,谁也不能说读大学受教育没有价值,关键在于怎么样教育!也不能说学习没有意义,关键是如何学习和明确学什么?学习的目标是什么?三人行必有我师,只要善于学习总是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从更大的角度讲,一个人是需要不断学习的,一直到老都需要学习。

按照通常的理解,这位北大生物学学生选择肄业是错的,同理放弃麻省理工全额奖学金出国深造的北大高材生柳志宇的选择是错的,哈尔滨医科大的正阳的选择也是错的,进入北京龙泉寺的诸多天之骄子都是错的;北大毕业生选择回家养猪更是错的;选择应聘做清洁工的大学生也是错的,连韩寒也应该是错的,因为韩寒高中都没毕业就离校了。因为他们都是在毕业后离开普通人的价值理解范畴选择了一条不同的路。区别只是比尔盖世和韩寒成功了。而他们还在路上。

那么读大学——毕业——找到一份理想职业——成功,这之间的逻辑一定成立?【成功人士对这几句总是认同的,但是对于与众不同的职业之路的选择为何就不能认同?这是价值观的矛盾。

在另一个求职节目里我看到这样的现场,一个当过保安家境贫寒只有初中学历的男人求一份创意策划的工作,所有的达人嘉宾都说他没有教育背景是不可能做策划工作的。更有人认为他来错了地方。难道他应聘做保安才是正道?其实今天中国做策划做得最好的那批人没几个是专业出身。一如电子商务阿里巴巴,当年的马云其实对网络还一无所知,而且学的也不是计算机。

总有一些人对人生的理解与众不同,但是生在中国,年轻人面临的中国式说教是最多的。同样的情况如果发生在欧洲北美教育发达的国家,这几乎又不存在问题。因为几乎不会有人觉得选择不一样就是错的,不会有人认为读大学就是唯一正确的选择,我知道在美国有很多大学生选择休学几年先工作然后再回到学校修完学分拿学位。在成功只看结果的社会里,所有的人都会说你在选择自己喜欢做的事是值得欣赏的,这个过程完全可以不一样。

但是这名学生站在中国特色的《非你莫属》里得到的肯定太少。而打击却相当明显。职场老板们的价值观存在明显的误区。

有一位女Boss问他,"你有目标吗?你的理想是什么?"他说:"我的理想就是10年后我的公司可以上市".有这样理想的年轻人应该得到什么养的评价呢?那位女Boss的回答是:"这从来不叫理想,这叫做梦!"

我不知道做梦和理想之间有多大的区隔,不做梦的人成功的比率是多少?梦想即使离现实很远,这样的梦难道就不该有就该遭到批判?只有脚踏实地才是值得鼓励的?

脚踏实地常被人用来当做教训年轻人的常用词。脚踏实地确实是做人最基本的处事方式和原则,但是把它当标签贴在每个人成长的路上显然是错的,因为这忽视了人的多样性和不同的特质以及环境和机遇的影响,也曲解了脚踏实地的概念。脚踏实地是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往前走,但并不是按照别人的价值观在相同的路上走。把脚踏实地狭义的理解为循规蹈矩是按部就班是错误的。

我们今天的中年人基本上就是当年背着手坐在课桌后面听话的一群人,得到的灌输远比自己的想象的要多得多,这是危险的。大多数听话的脚踏实地者早已经陷入了平庸而无法自拔。联系到今天中小学负担重的问题,可以说我们的孩子在接受】方面远多于国外的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总是少的可怜,单一和雷同。因为已经习惯了灌输的大脑,难以跳出常规思维的怪圈。

怎么样才算是脚踏实地呢?老老实实念完书,然后找一份工作,不要见异思迁认真干上10年20年算不算脚踏实地?按此逻辑,那么工作一两年或者几个月就跳槽的年轻人基本上都是好高骛远的不脚踏实地的,这和欧美国家职业者一生平均的跳槽换7到8份工作的经历相比,中国平均更换4份职业的数据可以说明,中国年轻人其实都是脚踏实地的,不脚踏实地的很少。但是相对脚踏实地的中国人并没有在科技文化创新方面比西方年轻人有所超越,相反在很多方面甚至是停滞和倒退。倒是近20年出国的一部分海龟因中国的开放和机会多选择回来后让我们看到了更多非中国化的价值思维和令人欣慰的价值取向,这些东西冲击着中国的传统文化,也令人耳目一新,尤其是网络的巨大发展使没出去的国人也大开眼界,这使得对传统价值观的挑战越趋激烈。

任何人有梦想都是应该肯定的,带着梦想求职的学生决不能简单定义为是不脚踏实地的人。每一个人的背景都有差异,成长的道路或有不同,产生的价值观也因人而异。一个努力找工作的学生凭什么就认为是不脚踏实地呢?一个肄业的学生就一定是脑子有问题吗?肄业的学生难道就一定没机会成功?这样的认识显然过高推崇了大学教育的价值。稍有水准的人都会认为,大学只是一个平台,使人们有更多机会学习和选择人生。

中国人非常需要多元文化价值观的洗礼,仅仅靠上政治课和书本学习是不够的,一个开放的社会应该允许不同价值观的存在并予以合理的认同。中国目前的教育模式和手段根本不能让学生有独立思维的能力,依靠学历分数衡量学生的成功概率是不对的(学生只有统一的答案)。相反有可能扼杀了很多值得培育的好的Idea和苗子。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每一个人都有无限的潜能潜质值得发掘,千篇一律的培养模式产生不了伟大的科学家,也产生不了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艺术家,这会影响一个国家的文明进程。更令人担忧的是产生不了人格完善的健全的人。

职场也是一个教育人的地方,但是用固有僵化的价值观去教育年轻人如何看待成长成功和人生之路可以休矣!

展开阅读全文

小学作文的写作误区

全文共 786 字

+ 加入清单

一、人为拔高

小学的单元测试卷中,经常出现整面的格子让孩子写作文,孩子们一看见这么多的格子心里就已经吓坏了,哪里还能有什么兴趣?有一次,还出现了这样的看图作文题:画的是一个苗圃,一群孩子在那里观察植物,旁边插着一块木牌“梦想在这里起飞”。下面就全都是方格子了。二年级的孩子图画也看不清楚,意思也不理解,怎么能写好这样的文章呢,我们老师都觉得比毕业试卷的作文题还难,真是难为孩子们了。

二、远离生活

我们小时候,课本里每个单元都有个习作例文,学了习作例文以后就要写单元作文了。但是记忆中,每次作文我都是把习作例文改头换面了一番,就自鸣得意地上交了。他写的是鸡,我就写鸭,他写的是猫,我就写狗,其他就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了,不懂得从自己的生活中去寻找和发现适合自己的东西,也从来没有从生活中发现过什么有意思的事情。如今,几十年过去了,现在的孩子有没有从这种远离生活的状态中走出来呢?据我所知,似乎还是老样子,课本中、练习中许多写话的题目都和学生的生活距离很远,比如:2008年奥运会即将在北京举行,你想对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们说些什么?题目显然不是只要求孩子们说出,“你好,欢迎你来到中国,来到北京”这样的话,但是,他们能说出更多其他的话来吗?

三、目的不明

写作文到底是为了什么?这是许多孩子甚至老师都在问的问题。是啊,学语文是为了什么?人教论坛中有人专门发帖讨论这个问题,响应的人不少,但是好像也没有讨论出什么结果来。就我个人分析,学语文就是为了享受阅读的兴趣,了解更多的知识,提高道德分辨能力,提高表达能力。学作文主要就是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但是仅仅只有表达的能力而已吗?如果没有记忆能力,没有思考能力,没有分析能力,没有观察能力,能写出好文章来吗?所以我认为作文其实不仅是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甚至是整个人的综合素质的体现,仅仅教会学生遣词造句,运用修辞手法等作文的技巧是远远不够的。

展开阅读全文

观念误区二:大量背诵写作模板

全文共 336 字

+ 加入清单

很多高中生过于相信一些写作论坛或者写作书上推荐的写作模板,并且将其运用到雅思考试中去,但是最后的分数却是差强人意。其实模板作为一种解读雅思写作思路的工具还是起到一定作用的,考生可以通过阅读写作模板来迅速了解雅思写作段落布局和层次。但是谈及考试时的运用,苏州朗阁的老师不敢苟同。多年第一线雅思写作培训过程中,凡是写作在7分以上的学生,几乎没有人是使用写作模板的。而且钟情于模版的学生一般的写作分数甚至连6分都不到。所以朗阁的老师不推荐同学大量背诵写作模板,理由很简单,写作是活的,模板是死的。

正确的方法是多写,写之前要对雅思的2部分写作结构有一定了解,词汇和句型要有一定积累,最好是能参加专业培训,遇到一些有经验的写作老师,在你考前助你一臂之力,这样一定可以取得理想的成绩。

展开阅读全文

小升初英语学习的三个误区作文

全文共 1347 字

+ 加入清单

听、说、读、写、译,是我们学习英语中最重要的五个方面,不可偏废。前面发了一些关于口语和音标的帖子,有家长建议我写一些关于写作的内容。

大家都知道口语要说的地道,而我们的写作往往停留在中式英语的误区中,而且很难发现。

“为什么我的词汇量如此丰富却仍然写不出能让阅卷老师满意的作文?”相信不少同学都曾有过这样的疑问。词汇量的多寡往往并不是一篇英语作文质量好或者坏的关键。许多同学即便很努力地去准备作文,但最终分数仍然不理想,这很可能是因为他们陷入了某种写作的误区。今天,张译云老师就要为大家列举比较常见的三种英语写作误区,希望能帮小勇士们“对号入座”,并施以针对性的改进。

误区一:用中文思维串联英文词汇

一些同学在绞尽脑汁也写不出英语作文的情况下,会先按照题目写一个中文稿出来,然后再借助电子辞典翻译出一篇所谓的英语作文。还有一些同学习惯性地用中文的表达方式来写英语作文。这就造成了所谓的中国式英语作文。在这样的作文里,我们常常读到以下这类用中文的语法和英语单词拼凑出来的句子:

“When Iwas a child,my parents very love me。”(正确表达:When Iwas achild,my parents loved me very much)。

解决之道:强化语法

要想流利的掌握一门外语,你需要能够使用该语言思考。而将中文式思维转变为英语思维的最根本的途径之一就是强化语法知识。很多同学的词汇量很丰富,但是对于怎么用,什么时候用却并不明白。而这些恰恰是语法知识所能告诉我们的。哪些词要用在句中,哪些词应该用在句尾,语法里都有相应的规定。一旦用错了位置就会写成英国人看不懂的英语作文。另外,对于词汇所存在的不同的形态也应该注意。

误区二:过分“精雕细琢”而忽视了“大局”

不少同学在写英语作文时,将过多的注意力放在“优美的文笔”上面。因此,他们不停地用电子辞典搜集华丽的词藻,并运用难度颇高的句式,以期能让自己的作文“技高一筹”。但事实上,多数情况下会弄巧成拙。太生僻的单词同学们运用起来并不能得心应手,而且使用太复杂的句型也常常会出错。

解决之道:用平常心表达平常事

要写作要求学生能够综合运用逻辑、词汇和语法等多种知识和技能来完成一个写作任务,但并不苛求学生去做标新立异的创作。因此同学们无需力求完美地到电子辞典里去找生僻的词汇,也不需要写得多么高深莫测,而是应该抱着平常的心态去描述自己看到的东西,表达自己想到的内容,将学过的词从记忆深处调动出来,复习语法课上学到的知识。用这样的心态写出来的东西内容虽简单但不乏生活气息,语言虽稚嫩,但却准确易懂。

误区三:文章冗长细枝末节过多

不少学生在写作中的一大担心就是文章的长度不够,再加上对于“可适当增减细节,不可字对字的翻译”的误解,于是便充分发挥想象能力,加入了很多离题较远的细枝末节。这样的文章写出来更像是一篇“大杂烩”,从中找不到任何主题。还有一些作文,句子和句子之间的连贯性不强,逻辑思维混乱,读起来让人摸不到头脑。

解决之道:理清思路,言之有物

我认为,很多人之所以写不够题目要求的作文字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于题目本身没有理解透彻。建议同学们不要急于下笔,而是先考虑清楚自己要说几点内容,这些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怎样的。

展开阅读全文

碎片化与思想误区作文1000字

全文共 932 字

+ 加入清单

如今,科技水平爆炸式发展,出现了许多新颖的物品,也出现了许多新奇的观念。我们的生活逐渐碎片化。每一件事情,都可能因为各种原因中断;每一点时间,都必须费尽全力的挤出来。而人与人之间,也越来越难互相理解。网络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生活也越来越方便。但是,这完全是一件好事吗?

手机对人的吸引力越来越大。当我们准备认真的做一件事,打断我们最多的就是手机。我们对于手机的依赖性太强,似乎时时刻刻都离不开它。但我有一天想到这一点,就把手机放进抽屉锁好,告诉自己不能打开。每天我都有去看手机的强烈念头,但我忍住了。一周之后,当我拿出手机,才发现,一切没有任何变化,没有任何消息,等等。于是,我明白了,我们并不是离不开手机,而是我们习惯于依赖手机,让手机反过来“玩”了我们的思想。我们需要将其融入我们的行为,而不是融入思想。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需要智慧来思考一件事物的本质,而不是凭借欲望行事。

不知从何时起,我对一切网络游戏失去了兴趣。我更希望去看书,我认为那更能接触到一些本质的东西。平时的学习生活也有较为充裕的时间,而我平时精力也过剩,所以我牺牲一些睡眠时间以进行自己热爱的事情也无可厚非。我认为,不论是电子书也好,纸质书也罢,都是给人提供知识的宝库。读书,永远是有用的。当然,晚点睡觉也没什么问题。可惜,我的妈妈似乎不这么想。她始终认为小孩子一定要保持十分充足的睡眠且不能有30分钟以上的偏差;以及不论在干什么,使用电子产品都是在“玩”这样的观念。当然,这是关心我,尽管我不太接受。但是这使得我的“碎片化的生活”更加名副其实。这是一件小事,但现在的确存在一些奇怪的观念。例如,有的父母不管孩子或管得很严,等等。这些观念其实都是对孩子的束缚,各种各样的束缚,这或许是新的生活方式带来的新观念。但是,学习生活不只是上课、下课和做作业,合理的安排无疑十分重要。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很大,不要让不符合孩子成长的观念束缚她们,成长需要自然。

科技的发展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但快速的发展也会带来许多弊端。比起科技,更重要的是适应科技的能力,是了解人心理的能力,这是将碎片重新拼接的方法。“碎片化的生活”,是人思想的误区所带来的。碎片化的生活需要矫正,我相信人们能发现科技的真正用途。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