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课时

课时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课时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课时问题。

分享

浏览

3333

作文

44

成语故事《卧薪尝胆》第二课时教案

全文共 1001 字

+ 加入清单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结合课文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明白只有胜不骄、败不馁,才有取得最终胜利的道理。

3、有感情地讲述这个成语故事

二、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成语故事-——《卧薪尝胆》。(读题)

2、“卧薪”是什么意思?“尝胆”是什么意思?

3、过渡:越王勾践贵为一国之君,不享受荣华富贵,却每天睡柴草、尝苦胆,这是为什么呢?周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穿越时空,到春秋战国时期那烽烟四起的古战场上去看一看。

(二)学习课文。

1、整体感知课文,指名朗读课文1—4自然段。

2、学习第一段。

快速自读第一段,完成填空:

_________想征服_________,___________就强大起来,成为霸主。

3、学习第二段。

(1)两国国君都有称霸的决心,所以发生了会稽之战,越国惨败,越王勾践和几千残兵败将被围困在会稽,这时勾践作出一个什么决定?

(2)理解“万般无奈”的含义,并指导学生读好这种心情。

(3)为了有朝一日能东山再起,勾践向吴王求和,为了不让吴王起疑,甘愿和夫人一起去吴国为奴。但他报仇雪很的心思并没有瞒得过吴国的谋臣们,他们纷纷——(引读第二段)

4、学习第三段。

(1)勾践夫妇在吴国过的什么日子呢?轻读第三段,用笔画出描写他们生活的句子,读一读。

(2)完成填空:

勾践夫妇来到吴国,穿上了_____________,住进了___________,给吴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受尽了屈辱。

(3)根据收集的资料,描述勾践夫妇还受了什么苦,什么耻辱?讲完后用四个字概括填在横线上。

完成填空:

勾践夫妇来到吴国,穿上了_____________,住进了___________,给吴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受尽了屈辱。

5、学习第四段。

(1)勾践时刻不忘报仇雪恨,回国后他是怎样生活的呢?看图说话。

(2)你们看勾践的表情,想一想,每次尝苦胆时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用一两句话写下来。

(3)勾践是怎么做的呢?有感情地读课文。

(4)你还知道勾践做了那些事吗?给大家介绍一下。

6、正因为勾践有坚定的报仇决心和行动,所以——(引读第五段)

(三)、讲故事。

提示:1、熟读课文;

2、加入适当的语言、表情、动作和收集的小资料,可以让你的故事更吸引人。

(四)、课后作业。

把这个成语故事讲给父母或周围的朋友听。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专题作文

第三课时

全文共 1308 字

+ 加入清单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活动课使学生体验逃生过程,增强逃生意识。

二、教学内容

逃生演练

要求:一、学生统一身着运动服、运动鞋。

二、在体育委员带领下做好准备活动。

三、放置火灾道具。

四、察看逃生线路。

五、教师带领下分组疏散逃生。

三、小结

四、作业

准备开展消防宣传周的材料。

家庭用电用火安全教育

教学内容:

学习一些家居防火自护。自救知识

教学目标:

①通过学习防火安全知识。让学生充分了解火灾中各种逃生自救的办法。

②培养学生自我生存能力使学生安全。健康地成长。

教学重难点:树立火灾自护。自救的观念。增强安全意识。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器材:投影仪。幻灯片或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生活在幸福。温暖的家庭里。受到父母和佳人的关心。爱护。似乎并不存在什么危险。但是。家庭生活中仍然有许多意外事情需要备加注意和小心对待。否则。很容易发生危险。酿成事故。象不久前发生在本班同学毛光辉家里的一场火灾。我们不得不提高警惕引以为戒。下面就谈谈家庭火灾要注意什么:(师生共同)

1.用电安全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中用电的地方越来越多了。因此。我们有必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用电常识。

(1)认识了解电源总开关,学会在紧急情况下关断电源。

(2)不用湿手触摸电器,不用湿布擦找电器。

(3)电器使用完毕后应拔掉电源插头。

我们的做法:

A特别是平常我们看完电视之后,只用遥控器关电视其实此时的电视仍处于待机状态。这种做法是错误的,一定要亲手把电视机关上。并拔掉插头。

B电火箱用完后,一定要把插头拔掉,不要让它处于保温状态不管,这是最容易发生火灾的。本班毛同学就是这种情况造成的。

C,提醒老人,因年老易忘事,一定要他们仔细检查,并把我们今天学的告诉他们。

(4)使用中发现电器有冒烟,冒火花,发出焦糊的异味等情况,应立即关掉电源开关,停止使用。

(5)雷电时,应关闭正在使用的个种电器。特别是电视机。

(6)发现有人触电时要设法及时关闭电源,或者用干燥的木棍等物将触电者与带电的电器分开,不要用手直接救人。

(7)发现有老化爆皮的电线应及时向家长反映。并要求他们换掉。

2、煤气的泄漏以及用吹风时造成的火灾。

3、小心使用打火机不让小孩玩弄打火机。

二用幻灯片展示各种火灾实录。从中学习自救知识。师生共同总结几种逃生的方法。

1室外火灾关门求生的方法:

①测试门的温度。用水把棉絮浸湿。堵住门和窗户。

2室内火灾。从窗户逃生。

3高层建筑火灾逃生。

4公共场所火灾逃生。

5安全出口火灾逃生。

三教师介绍火灾报警须知:

1、牢记火警电话“119”。事发时可用任何一部电话拨打。无论欠费与否。

2、火灾地址要报详细:

XX市XX村XX路XX号。如:(什么东西在燃烧。火势很大。请速来扑救。我的电话号码是XX)

3、要派人来主要路口迎接消防车。

四小结:(卡纸出示)(全班齐读)

遇到火灾:临危不乱。暗记出口。扑灭小火。不乱玩火。不贪财物、蒙鼻匍匐。火已及身,切勿惊跑,跳楼有术,虽损求生。

五让经历过火灾的同学具体谈谈火灾时人的心理及行为。老师帮他们指出当时的误区。

六总结:

只要我们处处小心。注意安全。掌握自救。自护的知识。锻炼自己自护自救的能力。机智勇敢的处理各种异常的情况或危险。就能健康的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第一课时

全文共 832 字

+ 加入清单

一、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丰富多彩的暑假生活刚刚过去,你们一定有很多有趣的经历想告诉大家,一定有不少的收获吧!这节课,我们就来说说暑假里的事。你们在暑假里做过哪些事呢?谁能给我们说上一两件?

二、 学习范文,诱发写作兴趣。

老师发现同学们的假期生活可真是丰富多彩呀,参观风景名胜,海边学游泳,还有的同学在暑假里学会了不少的本领呢……真是说也说不完。有位小朋友还把自己暑假里的事写出来了,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例文,看看从中你知道了什么?一边读一边画出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2、文中哪些内容吸引了你,谁能结合词句说一说?指名说。

3、这位小作者是怎样把这件事写清楚的呢?我们写作文时要注意些什么呢?指名交流。

4、看来写作并不难,只要同学们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就行了。可是有的同学说,暑假里做过的事有很多,该选择怎样的事来写呢?指导学生写自己最难忘的、印象最深刻的事来写。

三、 小组交流,口述事情。

现在,我们静下来想想暑假里,自己做过哪些有意思的事,让我们闭上眼睛,伴着轻柔的音乐,把自己假期经历过的,印象最深的事回想一下,感觉正在亲身经历一样,把事情的经过想清楚。

1、放音乐,学生闭眼回忆。

2、师:请同学们把自己在暑假里做过的最有意思的事讲给小组同学听,怎么想就怎么说,让同学们一起分享你的快乐!(注意讲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自己的所见所闻。)

3、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4、谁愿意把自己暑假里最快乐的事和同学们交流,其他同学认真听,觉得哪里有趣,还想知道得更清楚,可以现场来进行采访。同时,请你们当小老师,给大家评一评。

5、生讲自己在暑假中做过的最有意思的事,师引导学生说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其他同学就自己感兴趣的地方进行提问或补充。

6、教师小结:同学们刚才讲得生动、精彩,能把自己在暑假里的趣事形象的描述出来,如果能把这些趣事写下来,让更多的人和我们分享暑假生活的快乐,那就更好了,咱们下节试一试,好吗?

展开阅读全文

第二课时

全文共 328 字

+ 加入清单

四、学生动手写

在学生写之前,教师提出三点要求:1.交待清楚画的是什么;2.给文章定一个贴切的题目;3.写一篇300-500字左右的短文。在学生写作的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及时给予指导。

五、围绕部分学生的习作进行评议

这一环节是分下面几步进行的:

1.请愿意将自己习作读给同学们听的学生到讲台上,先将组合的图形与习作的题目写在黑板上,然后再读自己的文章。其他同学注意听,看哪些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修改;

2.读习作的学生读完后进行自评,主要谈自己认为写得最满意的地方;

3.同学评,主要侧重于用词、语句和交待得清楚与否上面;

4.教师指导,主要是从想象是否合理这方面给予指点。

六、教师总结

教师在总结中强调了两点:1.想象要注意合理;2.平时要多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

展开阅读全文

第一课时

全文共 1981 字

+ 加入清单

一、听话,找中心句

师:我们都知道,一篇作文是由一个个段落组成的,每一个段落是由一个个句子组成的,每一个句子又是由一个个词语组成的。因此,写好作文,就要用好每个词,写好每句话和每段话。下面老师念几段话,大家认真听,仔细想,每一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老师念第一段话)

生:这段话是围绕“小明是个粗心的孩子”来写的。

师:(翘起大拇指)你讲得真好!

(老师念第二段话)

(生紧张,在老师启迪下,第5次才说完整:“这段话是围绕‘河马的嘴比一般动物的嘴都大’来写的。”)

师:(提高声音,高兴地)真了不起!(走上前)我可以跟你握手吗?(跟这位学生握了手)你一共错了4次,第5次才正确,同学们都没有这种学习经历。学习就是要这样,错了没有关系。

(师又说了第三段话,学生很快答出。)

二、指导仔细观察

师:(出示一个大橘子,放在学生容易看见的位置)这是一个橘子。(板书:这个橘子真可爱)谁来读呢?(一生读)

师:读得一般,谁再试一下?(又一生读,“这个”拖调了。)

师:不是念“这——个”,应该念“这个”,语速要快些。你读。(学生读)

师:你读得真好!大家一起读。(学生齐读)

师(板书:啊!)在前面加一个“啊”,谁能读好?(学生读得不错)

师:啊,这个橘子真可爱!怎么个“可爱”,要用事实说话,要表达形象,要把话写具体。怎样写具体?要——(板书:观察)。观察,指的是以看为主,对事物进行调查。观察要——(板书:仔细)。如果要写这个橘子,你们可以从哪几个方面来观察?

(学生说了颜色、形状、大小,教师板书。)

师:小朋友真聪明!还有吗?(见学生不举手,老师走过去,拿起橘子,作了一个“掂”的动作。)

生:(脱口而出)重量。

师:(板书:重量)好!再近一点呢?(老师把橘子送到鼻子前,作出嗅的动作。)

生:(抢答)味道。

师:(反问)是味道吗,鼻子能知道它的味道吗?

生:(恍然大悟)香味。

师:(板书:香味)再仔细观察(特意展示了橘子带叶的柄)。

生:这个橘子上有叶子。

师:一般橘子都没有,这是这只橘子的个性(板书:特征)。现在剥开橘皮,你就看到——(生:橘瓤)一尝就知道——(生:味道)

师:这样观察就仔细了,如果把观察到的内容写下来,也就具体了(板书:写得具体)。

三、指导写具体

师:光写具体还不够,文章还要生动,怎么写才生动呢?那就要展开想像(板书:想像),想像要合理(板书:合理)。把你想像到的写进去,文章不就具体、生动了?

(老师手拿橘子,引导学生边看边展开想像。)

师:颜色——

生:黄中带绿。

生:黄中透绿。

师:“透”用得好,这说明绿色是慢慢显现的,很淡。形状——

生:圆溜溜的。

生:像一个小南瓜。

师:大小呢?

生;有我的拳头那么大。

师:请你掂一掂,它大约有多重?

生:(用手掂了掂大约有二三两。)

师:(把橘子送到一个学生鼻子前)你闻闻。

生:清香。(师又送到另一个学生面前)

生:一股淡淡的清香。

师:对,不是刺鼻的香,再看特征,橘子上有叶子,像什么?

生:像顶着一个小小的帽子。

师:再想开去,它一定是——

生:它一定是刚摘下来,一定很新鲜,一定很好吃。

师(剥开橘皮,请了一名学生)你数一数,一共有多少片橘瓤?(学生数了,共有12瓤。)

师:它看着像什么呢?

生:像含苞欲放的花骨朵。

生:好像12个胖娃娃围在一起说悄悄话。

师:(让两位学生摘下两瓤)你们尝一尝,什么味道?

生1:甜滋滋的。

生2:甜中带点酸。

四、学生写段,教师评价

师:我们以“啊这个橘子真可爱啊。”开头写一段话。(具体讲了写的格式要求。学生练笔。)

(学生练笔后交流)

生:啊!这个橘子真可爱。

师:你读出了感受,我听了,也觉得这个橘子真可爱。

生:它黄中透绿,扁扁的,像个小南瓜。

师:写得形象。这么一想像,文章就生动了。

生:又像节日里挂着的灯笼。你看!你看!

师:好!这儿为什么要两次用“你看”呢?可以更好地表达出惊喜的感觉,小孩子就喜欢这样说话。

生:放在手上掂一掂,沉甸甸的。放在鼻子前闻一闻,有一股淡淡的清香。

师:“闻”“有”可以去掉。另外。“放在鼻子前一闻”和“一股淡淡的清香”中间缺了一个字。你再读,读好了,语气出来了,这个字也就出来了。

生:(一连读了好几遍,直到读进去仿佛为清香所陶醉时,“啊”字脱口而出。)放在鼻子前一闻,啊,一股淡淡的清香扑鼻而来。剥开橘皮,我一数,一共有12瓤,它们多像12个胖娃娃围在一起说悄悄话。

师:加上“着”和“呢”,再读一下。

生:它们多像12个胖娃娃围在一起说着悄悄话呢。我摘下一瓤,放在嘴里。

师:“放”是把东西放在桌子上、阳台上等,嘴是一个腔囊,应该说“放进”。

生:我摘一瓤,放进嘴里,咬了一口,甜滋滋的,还有点酸溜溜的感觉。

师:是感觉?

生:还带有酸溜溜的味道。真是“吃在嘴里,甜在心里”呢。

师:这位小朋友写“吃”用了12个字,三个动作:“摘下一瓤,放进嘴里,咬上一口。”写得细腻,文句通顺,好!

(第二个学生交流,老师评讲,再下课。)

展开阅读全文

第二课时

全文共 2523 字

+ 加入清单

师生表演

师:上一堂课,我们一起观察了橘子,大家边看边想,通力合作,最后,把这个橘子写得形象、生动了。这一节课,你们先观看一个小品,也请大家边看边想,最后,把这个小品叙述清楚。谁愿意当小演员?(学生纷纷举手,一名男生上台。)

师:(亲切对男生)我们合作,一起演爷孙俩,高兴吗?(学生高兴地表示同意)

师: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小品的故事梗概。

一天晚上,一个叫小明的孩子正在家里做作业,到7点了,爸爸妈妈还没有来,小明饿坏了。这时,爷爷来了,还捎来了一个大橘子。这个橘子又大又新鲜。小明好不开心,他剥开皮刚想吃,突然想起平时爷爷那么关心自己,什么都舍不得吃,现在,他也要尽一份孝心,把这个橘子留给爷爷。但是,他又怕爷爷不肯吃。怎么办呢?于是,他故意说这个橘子是酸的。爷爷听说这个橘子是酸的,便抢过橘子不让小明吃。爷爷吃了橘子以后,发现橘子并不酸,还很甜,心里很纳闷。这时,小明见爷爷真的吃了橘子,便高兴地叫道:“爷爷上当了!”

(师生共演小品,表演很成功,台上台下一片笑声。)

二、概括要点,进行练笔

师:你们看了老师和这位同学演的小品,能不能用几句话概括说一下?

学生回答,教师完成以下板书:

①晚上,爷爷回来了,还捎回一个大橘子。

②啊,这个橘子真可爱,吃起来一定很甜。

③我想给爷爷吃,又怕他不肯吃,便故意说橘子是酸的。

④爷爷抢过橘子吃了,发现橘子很甜。

⑤我高兴地说:“爷爷上当了!”

师:(请学生读好这几句话后)这位同学概括得很好。如果一位小朋友真的是这么写的,并把它当作一篇作文交给了老师,你们说,老师会满意吗?

生:不满意,因为他写的内容不够清楚、具体。

师:对,这篇作文缺少具体的内容。作文时要注意用事实说话,要表达清楚,不说空话,不说套话。比如说,“晚上,爷爷捎回一个大橘子”,写“晚上”,不能出现“晚上”这个词,可以从天色、时间等多个角度去写。“我想给爷爷吃,又怕他不肯吃,便故意说桔子是酸的。”想,是心理活动,为什么要把橘子给爷爷吃,怎么估计到爷爷不会吃的?等等。小明的这些心理活动都要写出来。“故意说橘子是酸的”,怎么做动作,怎么装出“故意”的样子?如何把这几个“怎么样”“为什么”写清楚,写明白,这篇作文就具体了。

(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4句话进行扩写,每个人选择一句展开内容。)

三、当堂评点

(学生写完后,请了5位学生上台交流。)

师:俗话说,“三分文章七分读”,意思是朗读很重要,文章写得一般,如果读得好,还可以给文章增色不少。

生1:屋外一片漆黑。

师:“屋外”改成“窗外”更好。

生1:窗外一片漆黑。家家户户的厨房里都飘出了饭菜的香味。唉!都快7点了。

师:没有用“晚上”二字,而写的全是晚上。

生1:家人怎么还没有回来呢?

师:把“家人”换成“爸爸、妈妈”。

生1:爸爸、妈妈怎么还没有回来呢。我的肚子都快饿瘪了。还好,不一会儿,爷爷回来了,他惦记着我这个小馋猫,变戏法似的从口袋里摸出了一个大橘子。

师:表达清楚,语句流畅。好!

生2:啊,这个橘子真可爱。圆溜溜地,像个小南瓜。

师:你展开了想像,比喻十分恰当。

生2:它金灿灿、黄澄澄的。我用手掂了掂,大约有二三两重。你瞧,你瞧……

师:“你瞧,你瞧”表示惊讶,能引起读者注意。

生2:橘子上面还顶着一片绿叶呢?多像戴着一顶绿色的小帽子。我想,它一定是刚从树上摘下来的,一定十分新鲜,吃起来一定十分可口……

师:推断严密,合乎情理,一连用了三个“一定”,构成排比句式,读起来顺口。

生3:我突然想到,爷爷平时总是把好吃的东西给我,凡是不好吃的,他都抢着吃。这么一个甜橘子,我一定让他也尝尝。

师:“一”可以去掉,更简练。

生3:这么个甜橘子,我一定让他也尝尝。可爷爷一定不会吃的。

师:爷爷怎么“不会吃”呢,换成“不肯吃”就准确了。

生3:可爷爷一定不肯吃的。这可怎么办呢?

师:好一个设问!

生3:我踱着步子,左思右想……

师:我这么个六十多岁的老人思考问题才“踱着步子”呢,你这么个孩子怎么会像个老人了?改一改。(教师作出歪脖子思考的样子)

生3:我歪着脖子,左思右想。突然,一拍脑门,有了!

师:语句轻快,写得好啊!

生3:我摘下一片放进嘴里,左手捂着脸,歪着脖子,叫起来:“爷爷坏,坏爷爷,这橘子真酸,不好吃!”

师:这儿写“我”的心理活动,十分细腻,烘托了“我”尊老、爱老的主题。

生4:正做饭的爷爷连忙跑过来,抢过我手中的橘子……

师:“抢”在日常生活中是不文明的行为,然而这里用上“抢”字却再恰当不过了,写出了爷爷对“我”的疼爱。

生4:取下一瓤就往嘴里塞,咬了几下,奇怪地问我:“孩子,这橘子不是很甜吗?”

生5:我见爷爷上当了,就捂着嘴巴笑了,爷爷正疑惑不解时,我一蹦三尺高,边鼓掌边大声叫:“爷爷上当了!爷爷上当了!”

师:“爷爷上当了”为什么要说两遍呢?小孩子高兴起来就是这样,写得活灵活现。

生:爷爷这才恍然大悟,搂着我,捏着我的小鼻子,说:“真是我的乖孙子!”

师:这几位同学写得都很清楚,很具体,我们向他们表示祝贺!(学生鼓掌)

四、起题目

师:这篇作文很生动,咱们一起来给它起个题目吧!可以从文章中摘录一个词语或短句作为文章的题目。

生:爷爷上当了。

师:好!如果用“我”作题目呢?

生:我骗爷爷吃橘子。

师:“骗”要加引号。

生:我哄爷爷吃橘子。

生:我笑了。

师:多么富有诗意的题目。

生:我让爷爷上当了。

师:都不错。语文老师平时出的多是这样的题目。(板书:记一件------事)你们再起题目。(学生说了很多,如:难忘的、高兴的、快乐的、有趣的、有意义的、印象深刻的、值得回忆的等。)

师:如果按地点来起题目呢?

生:发生在家里的一件事。

师:按时间呢?

生:发生在晚上的一件事。

师:按事情的大小呢?

生:记一件小事。

师:同学们,这些都能作为这篇作文的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它能起到揭示文章中心的作用。

作文有点像兰州拉面,一个面团,拉长以后,一折二,二折四,四折八……面条越拉越细,最终拉出的面条竟然比机器上轧出的还要细。写作文也是由一句话变成几句话,而后再由几句话变成数十句话、数百句话。

作文,是写出来的;好作文,却是改出来的。改作文,几遍才算好呢?我的体会是,一百遍不多。谁改得多,谁的进步就快。希望同学们多读多改,把文章写得更好。

[作文续写课堂实录

展开阅读全文

第一课时

全文共 606 字

+ 加入清单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完了《金蝉脱壳》这篇课文,知道课题“金蝉脱壳”就是一个成语。你还知道哪些成语,你能说几个给大家听吗?

2、今天我们一起来读几个成语故事。

板书课题:8

3、什么样的成语称为成语?(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也有少于四字的成语,如“敲门砖”“莫须有”“想当然”之类,多于四个字的如“桃李满天下”“真金不怕火炼”“心有余而力不足”“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之类,但这些在成语中都占绝对少数。)

二、初读课文

1、布置课内预习要求。

过渡:课文给我们介绍了哪三则成语故事了?请大家自己读课文。

(1)轻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文中生字。

(2)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3)画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词,准备质疑。

2、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导生字、正音。

chuō

sāi

fèng

yùn

(2)指导词语,注意正确书写。

腾空

俸禄

自相矛盾

画龙点睛

戳穿

墙壁

滥竽充数

张口结舌

4、质疑不理解的词语,小组讨论。

文中的哪些词你不理解?让学生通过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三、指导预习及写字。

1、再读课文,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

2、指导书写习字册。

四、作业设计

1、课堂作业抄写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每则故事的意思。

板书设计

成语故事

自相矛盾

滥竽充数

画龙点睛

展开阅读全文

第三课时

全文共 460 字

+ 加入清单

1.成语大比拼:

(1)以“自”字开头的成语:自相矛盾——自吹自擂——自以为是——自命不凡——自不

量力——自鸣得意——自圆其说……

(2)成语接龙:滥竽充数——数一数二——二龙戏珠——助人为乐——乐不思蜀

(3)趣味成语:

最重要的一笔:画龙点睛

最贵重的东西:价值连城

最近的距离:近在咫尺

最激烈的竞争:龙争虎斗

最多的罪行:罄竹难书

最高超的医术:妙手回春

最短的见识:鼠目寸光

最紧急的情况:十万火急

最快的阅读:一目十行

最深刻的见解:入木三分

最快的速度:一日千里

最诚恳的道歉:负荆请罪

最大的决心:破釜沉舟

最吝啬的人:一毛不拔

最徒劳的做法:海底捞月

最机灵的人:八面玲珑

最坚固的防守:固若金汤

最出众的人:百里挑一

最难过的日子:度日如年

最重的病情:病入膏肓

最迫切的心情:归心似箭

最好的记忆:过目不忘

最贵重的稿费:一字千金

最大的嘴巴:气吞山河

最珍贵的时间:一寸光阴一寸金

最快的时间:光阴似箭

最令人向往的地方:世外桃源

最小的地方:方寸之地

最懊悔的事:一失足成千古恨

2.成语故事新编。(把故事写完整)

滥竽充数

无业游民贾庄这天正在街上闲逛,突然……

展开阅读全文

第一课时

全文共 1165 字

+ 加入清单

一、预习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文绉绉(zhou1) 绰号(chuo4) 庶祖母(shu4)

吹笙(sheng3) 摹画(mo2) 眼翳(yi4)

舔去(tian3) 侮辱(wu3)

2.解释下列词语。

责罚:处罚。

管束:加以约束,使不越轨。

气量:指才识和品德的高低;指能容纳不同意见的度量。

广漠:广大空旷。

宽恕:宽容饶恕。

质问:责问。

文绉绉: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面红耳赤:形容因急躁、害羞等脸上发红的样子。

仁慈:仁爱慈善。 ’

侮辱: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

二、导人

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作者回顾自己所走过的道路,把深情的目光投向母亲,用朴实的文字表达了对母亲深切的怀念。读读这些文字,了解这位学者少年成长的历程,也许对你会有许多启迪。

作者简介:

胡适(1891~1962),现代作家、学者,字适之,安徽绩溪人。曾提倡文学改革,为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1920年创作第一部新诗集。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默读提示及要求:

1.抓住关键句、段。

2。注意字词,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3.读完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

4.理清文章结构。

明确:

文章开头主要忆述了作者九岁之前的若干生活片断。接下来作者采用情随事现的记叙方法,详略得当地回忆母亲对“我”的教诲目的、方法和态度。再接下来写母亲和家人相处的情况。

四、学习课文内容

1.让学生提出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难题,或者值得思考的问题,集中起来加以讨论。

2.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交流。

提问: 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明确: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提问:为什么说她又是“严父”?

明确: 插入胡适家庭背景资料介绍(教师可让学生从收集来的有关胡适生平材料来交流介绍)。

提问: 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这些事情突出母亲的什么品性?

明确: 课文写了母亲这样几件事情:

A.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去上学。

B.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责罚我。

C.新年之际,债主来要债,她从不骂一声,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D.受了两嫂子的气,她只忍耐着,忍到不可再忍时,悲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

E.听了王叔的牢骚话,表现出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通过写这些事,表现母亲以下品性:她是一位恩师,对我谆谆教诲,对我要求严格,却从不拿孩子出气,气量大,性情好,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待人仁慈、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

五、探究活动

请你就作者母亲的为人、教子方法,谈谈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要求统一答案,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畅所欲言。

六、小结

这是一首质朴动人的对母亲的赞歌,作者怀着深深的敬意和爱戴,记下了自己的母亲这可亲可敬的美好形象,唱出了一支深情的颂歌,“爱”的感情贯穿全文。

七、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一。

2.选用课时作业 优化设计。

八. 课后记录:

(第三周星期四)

展开阅读全文

第二课时

全文共 1333 字

+ 加入清单

一、复习旧课听写词语:管束责罚 气量广漠质问宽恕文绉绉

二、朗读下面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加点词语的含义。

1.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

2.在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3.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细细体会品味语句中暗含的语意,以学生的理解为主,教师作必要的点拨,提示。)

三、体会文章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

学生朗读课文,交流心得。

明确:

文章在平淡的语言下,多了一份感情。这份宽广、持久的母子之爱,通过淡似白描的勾勒,显示出那样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

本文之所以能具有感人至深的力量,当然不是凭借什么宏伟的结构和华丽的文字。而是仗凭它的平实。

平实的语言,朴素明净,把母亲的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

“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便把我喊醒”,

“催我去上早学”。在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旧中国,女性的地位极低。更何况胡适之母是一个封建大家庭的主妇,她身为寡妇又兼后母,除了巴望亲生儿子“踏上”他“老子”的脚步外,还企盼什么?所以“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对于非己所生的儿子、媳妇,母亲则“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她实在忍.不住了,便悄悄走出门去”,母亲忍辱负重的痛苦形象.只通过这平淡的叙述,便跃然纸上,并在读者心中碰出同情的音响。没有华丽词藻的堆砌。对母之爱倒显得深沉而质朴。

其实,平实的风格来源于作者的真情实感。因此任何虚情假义、矫揉造作都不会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

通读全篇,我们能够感到胡适对母亲的深深爱意。胡适作为书香门第的后代,在幼年时期接受的便是论述传统儒家忠孝仁爱的伦理教育,以后又从朱子(小学>中,学会了“勤谨合缓”,因而对于母亲的不易,便理解得更深,更切,所以说出了家乡“九年的生活,除了读书看书之外,究竟给了我一点做人的训练,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便是我的慈母。”当然,对于自己的母亲,也就爱得更深。“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爱母之情,敬母之意,透过字里行间,强烈涌现出来。感情之真、之纯,动人心弦。

四、比较欣赏‘

在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中,写“我的母亲”之作甚多,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作品让学生进行比较欣赏,写成读书随感一篇。

推荐篇目:老舍。邹韬奋。朱德《回忆我的母亲》。赵丽宏。

五、欣赏“诗中的母爱”

如: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又如:歌曲(付林)、等,通过欣赏歌曲,来感染教育学生珍惜母爱,学会孝敬母亲。

六、小结

本文是著名学者胡适自传——中的一个章节。作者叙述了母亲对自己人生成长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向我们再现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母亲”形象。

学习这篇课文,在受到人生教育和启迪的同时。能够从中了解和感悟自传的语体特点。这篇文章的语体特点主要是质朴自然,平实中含有真挚的情感,既表现了自传的语体特点,又体现了作者的人格特征。

七、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三。

2.选用课时作业 优化设计。

[小学作文我的母亲教案

展开阅读全文

第一课时

全文共 1820 字

+ 加入清单

一、 启发谈话,导入课题。

教师谈话:日子一天天过去,我们一天天长大。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有过获得成功的喜悦,有过遭受挫折的烦恼,也遇到过困惑不解的问题。但无论怎

样,成长的经历都是令人难忘的。今天,老师让同学回忆一下在你们的成长的过程中的难忘的故事,用文字把它表达出来,好吗?出示题目:难忘的成长经历

3、 教师提示:同学们,请大家好好想想,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有哪些难忘的经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生活故事,激发学生习作热情,使作文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努力做到了作文生活化,生活作文化。

二、 审清题意,明确要求

出示作文内容,思考这次作文给我们提了哪几点要求?

2、出示习作要求:

(1).写自己或别人的成长故事。要写得清楚具体。

(2).写“从《乌塔》想到的”。写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3).给“需要帮助的王虹”写回信。要把想说的意思写清楚,书信格式正确

3、今天,我们就围绕第一个要求来写写自己或成长的故事,好吗?

(1)同学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你认为哪些事情是难忘的?

学生自由发言。

生:有一次数学考试我得了100分;我会自己炒鸡蛋了??

师:这是成功的喜悦,其他方面呢?

生:我跟同学吵架,我们互相不说话;运动会上,我输了

师:恩,这是你们的烦恼,还有吗?

生:我的好朋友转学了,

师:在你们成长的过程中,经历的还真不少,不管是喜悦还是悲伤,快乐还是烦恼,只要它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2)小组互相交流难忘的事情(教师提示:要突出难忘;要说心里话、真话)

[设计理念]:通过“难忘”打开学生思路,捕捉生活中的素材,使学生乐于习作。

三、 组织交流,拓宽思路

1、 小组交流,说说自己最想写什么?

2、 小组内畅谈自己难忘的经历。

3、 各小组自由参与全班交流,按照习作要求学生自由评议,教师也做适当点拨。

4、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充分进行交流,使学生在交流过程中,通过相互启发,确定自己最想写的内容,把思路打开,使学生易于表达。

四、 范文引路,激发兴趣。

1、出示范文

成长的故事

在不知不觉中,我长大了。我的童年是五彩缤纷的,是喜、怒、哀、乐、悲、欢。二年级的时候发生的一件事至今我还记忆犹新。

我去参加在少年宫举行的第二届“走进美妙的数学花园”青少年数学论坛全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我走进少年宫的时候我信心十足的对我自己说:“一定可以得到一等奖,我一定可以的。”考试之前监考老师对我们说:“同学们考试时一定要仔细,认真。在考试过程中不可以讲话,不可以交头接耳,否则的话就得扣10分。”铃声一响,我就开始认真的答题了,我小心翼翼,生怕出错。时光飞逝,一眨眼,一个半小时就过去了,那时我已经做完了。正在我认真检查的时候,我后面的同学叫我把一支笔递给我前面的一个同学,我也没有多想就递给了她,谁知这一幕正好被监考老师逮个正着,监考老师不由分说先每人扣掉十分。就这样,宝贵的十分丢掉了。我当时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啊!下课了,我慢慢的往家走。我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回到家,我满腹委屈地向妈妈诉苦,我觉得监考老师太过分了。妈妈说:考场纪律就像交通规则,所有的人都要遵守,无论什么原因。否则,后果不堪设想。那么,你是否愿意看到一个不负责任的警察或老师造成的混luan交通或混乱考场呢?我想通了,老师没错,是我违反了规则。

考试结果出来后,我只得了二等奖,可我知道,如果我不在考场上说话,不违反考场纪律,我是可以得到一等奖的。

这件事已经过去很久了,但它教育我:时时遵守纪律。它会一直伴随着我的成长。

2、讨论范文

(1)小作者写了一件什么事情?这件事情为什么难忘?(2)这篇文章有什么地方值得你学习?(3)通过这个小故事,受到什么启发?

教师简单小结:小作者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都写的很清楚,同时也让我们知道了这件事情为什么难忘,最后还写出了自己的感受。我们也可以学着他的样子来写。

〔设计意图〕范文引路,为学生的习作提供了借鉴的范例;指导评说,使学生从范文中获得写作的智慧,酝酿写作的情趣,打开写作的思路。

五、 自由拟题,点拨写作

1、 自由起题目

师:发生在你身上的许许多多的事情中,你感觉哪件最难忘?

这件事情怎么难忘?有什么意义?

根据自己选的习作内容起个有个性的题目。《难忘的??》〈第一次??>等

2、交流自拟的题目,欣赏及评点。

〔设计意图〕既给学生松绑,引导自由作文,又把有效的指导融入在教学之中,使学生在情感表达上,慢慢地从生活中渗透出来,做到浑然一体。

展开阅读全文

第二课时

全文共 582 字

+ 加入清单

一、 再次激励,激发写作激情。

同学们,成长的经历是多姿多彩的,有快乐,有忧伤,有幸福,有烦恼,有笑也有泪,那就拿起我们手中的笔把我们最难忘的经历写下来,让大家一起分享.

二、 学生习作,教师巡视。

〔设计意图〕①要学生乐于作文,必须尊重他们的主人地位。写什么事,怎么写这个事,让学生做主,而不应由教师的情感来决定。②学生习作的时候,正是个别化教学最好的时机。教师应该提高巡视效率,进行及时有效的现场个别指导。

三、 交流佳作,评议修改。

1、自行选择伙伴进行修改,找出习作中值得学习的文句,用波浪线划下来。写出好在哪里和为什么好,写出自己的感受和启发。

〔设计意图〕学生相互修改习作,是一个发现他人闪光点,弥补自己不足,取长补短的过程。也是一个现时的作者与读者交流,及时反馈,共同提高的过程。

2、推荐习作全班交流,并陈述推荐的理由,教师作及时的点评。找出亮点,放大亮点,激励评说。使学生明白别人写的好处,为什么好。引导学生借鉴长处,重新修改自己的习作。

〔设计意图〕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要保证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快感。可以是欣赏自己,也可以是欣赏同学;可以欣赏全文或比较出彩的一个段落,也可以欣赏一句话甚至一个词语。

四、学生自改,二次作文。

1、学生自改。在自改过程中,学生重新感受写作的过程,在查缺补漏中完善了自己的作文,享受了习作过后的愉悦感。

2、学生二次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第一课时

全文共 457 字

+ 加入清单

学习“肖像描写”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懂得通过人物的外貌描写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

2.学会观察人物外貌的方法:遵循一定顺序细致观察长相、衣着等,在整体观察的基础上捕捉人物最突出的部位。

3.学会描写人物外貌的基本笔法:根据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或中心思想的需要,有选择、有重点地进行描写。

〔教学重点〕

了解和学习人物肖像描写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有选择、有重点的进行描写,突出人物个性。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自主批改习作,促进写作能力的形成。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展示照片,设立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题。

(2)肖像描写:就是给人物画像,即把人物的外部特征――身材、容貌、服饰、姿态、神情、气质、风度等,像静物写真那样的写出来。

(3)肖像描写的目的:以“形”传“神” 在写作过程中,准确的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加以描画,对于刻画人物性格,展示人物精神世界有着重要作用。

作者在写肖像时抓住了人物的特点,写出了人物的个性。

什么是个性呢?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个性就是与众不同。主要表现在人的语言,外貌,思想,动作等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第三课时

全文共 442 字

+ 加入清单

1.学生自己修改。学生经过了上面的环节,老师总结了经验:要注意把事情写清楚,要注意把该写的地方写明白。孩子就开始自己修改文章。我特别指导了一个孩子,发现他的标点使用很不好,连分段都不会分,或者说是太懒。不愿意分。

2.誊抄作文。

{准备把作文改一下,指出每个孩子的问题,包括其中的字、词等很小的细节。然后结合习作里要求读给爸爸妈妈听,让家长帮助修改。再用一节课时间,专门针对文章的开头、中中间的清楚、结尾进行一个部分一个部分的指导,指导一个部分修改一个部分。}

下课后经过自己的反思,有以下想法:

1.第一课时设计不好,有的环节浪费时间,而没实际效果。比如小组代表在小组里说的环节。

2.这样的上法,会让基础差的孩子很吃力。效果也不好。

3.习作没有乐趣了!

4.最好的环节就是和孩子一起表演动作,然后选择动词。第二是在和全班孩子评改作文的时候,这里指导很好。

5.作文教学是个难题,要慢慢实践和思考同时好文章的确是修改出来的。一定要指导孩子针对一篇文章反复修改!

6.中年级还要注意保护他们的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

第1课时

全文共 692 字

+ 加入清单

(一)教学目标

1.明确习作要求、内容,确定习作中心思想,选择习作的思路。

2.感受老师耐心教育,或同学互相鼓励,或下决心学好功课的进取心。

(二)教学过程

1.回顾,揭题,明确训练要求。

2.学习提供的续写材料。

(1)学生自学短文,说说短文主要讲了什么事。六(2)班数学考试时,班主任夏老师发现了王力手中正捏着一个纸团,脸上升起不易觉察的疑云……

(2)文章没有写完,请同学们确定中心,合理想象,继续写下去。

3.学习“习作提示”。

(1).学习怎样进行合理想象。

①提示中写了哪几种情况?(夏老师看到的是王力写得清清楚的正确答案;王力的考卷上是大片大片的空白。)

②根据夏老师看到的两种不同的情况,联系王力手中的纸团,想象纸团上会有哪几种不同的写法,纸团又会由哪几种不同的渠道得到。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可以有下面几种情况:

A.夏老师看到的是王力写得清清楚楚的正确答案。这样就排除了王力考试作弊的情况。纸团可能是原先王力自己放在铅笔盒或衣兜里的,上面写着自勉的话,如“一定要冷静细心!”等。也可能是同学递给他的,上面写着勉励的话,或约他做件什么事。

B.夏老师看到王力的考卷上是大片大片的空白。这说明王力很多题目没有做出来,纸团可能是他自己考前准备的,也可能是同学在考试时递给他的。

③教师再次点明习作要求。

(2)学习根据中心思想确定写作思路。

①学习“习作提示”第二部分的内容。

②从纸团的内容和来历的多种可能来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再来选取续写的材料。

(个人准备——指名汇报确定的中心、选取的材料——全班议论。)

③确定写作顺序,列出续写部分的提纲。

4.布置作业。

列出续写部分的提纲,为下节课续写做准备。

展开阅读全文

第二课时

全文共 289 字

+ 加入清单

一、教学目标

1、检查第二项预习情况,指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第三项预习情况,归纳疑难问题。

3、给课文分段,完成部分书面作业。

二、教学过程

1、指出学习目标。

2、检查第二项预习情况。

(1)明白检查第二项预习要求,思考一下。

(2)根据预习要求,进行检查:检查学生如何按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学懂字、词的意思。

(汇报过程略)

3、检查第三项预习情况。

(1)明白检查第三项预习要求,思考一下。

(2)进行问题质疑。教师整理后写在黑板上。(如学生无法提出有质量问题,可结合课前收集的问题进行。)

4、给课文分段。

(1)回忆分段方法。

(2)抓住重点内容分段。

5、作业:作业本4、5题

展开阅读全文

第一课时读读背背、阅读

全文共 289 字

+ 加入清单

一完成读读背背。

1激发兴趣。

同学们在平常的生活或学习中一定积累了不少的名言警句,下面我们来比赛一下,看哪个同学背得多。

2自主读诗句,读正确。

3指名读,指导读出诗句应有的停顿和韵味。

4背诵诗句。

(1)同桌合作背诵。

(2)师生共同背诵。师背第一句,生背第二句。

5课外拓展。

阅读《真实的高度》。

1自己读短文一至两遍,不认识的安、不懂的词语或请教同学、老师,想一想,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默读课文,画一画写小仲马语言、行动的句子,有什么体会在旁边写一写。

3汇报交流阅读的感受,重点讨论理解我只想用有真实的高度这句话。

4读了这篇短文,想到了什么?与同桌说一说,如果有兴趣,也可以写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第一课时

全文共 1220 字

+ 加入清单

一、导入新课:

展示课件(学生课前做好准备):

绿草如茵,树木成林,鸟飞长空,鱼翔浅底等自然风光的图画。

学生看后谈感受,教师小结:

大自然是人类之母,人类一直享受着他的恩惠,在她怀中壮大,高天流云、小桥流水、大漠孤烟、黄河落日无不给我们以美的享受。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人类已破坏了自然,自然母亲已伤痕累累。看看漫天的沙尘,污浊的空气,脱皮空腹的山峦,日渐枯竭的水源……这就是人类在“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接受自然回馈的礼物。人与自然到底是什么关系?人类又该怎样对待自然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并感悟严春友的《敬畏自然》,或许我们就会多一份爱护自然的责任。

二、朗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学生朗读课文,用课件展示下列词语:学生读准字音并据上下文语境理解词义:

混淆咫尺狼藉相形见绌硕大狂妄精巧绝伦深邃

三、整体感知:

1.根据你的理解,你认为作者对待自然的态度是什么?

明确:“敬畏”。

2.解题:“敬畏自然”的内涵是什么?

明确:“敬畏”有两层含义,一层为“敬重”,敬重自然就是充分认识自然的伟大,认识自然界的一切都有存在的意义。二层是“畏惧”,但不是简单的害怕,而是说破坏大自然、违背自然规律,必然受到自然的惩罚,大自然的惩罚是无情的,是令人畏惧的。

3.作者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明确:作者以散文的笔触,深入浅出地为人们展现了大自然的复杂性,以及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先天不足”,流露出对人类现状的深深担忧,告诫人类要敬畏自然,爱护自然。点明观点的是最后一段。

四、合作探究:

1.再读课文,讨论交流下列问题:

⑴作者为什么提出“敬畏自然”?

⑵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分小组讨论、交流,然后请小组代表发言)。

要求:阐述观点,有理有据,一定要结合课文内容,不能脱离文本。

教师归纳:

⑴因为人类常常与自然对立,有时违背自然规律,受到了自然的惩罚,只有认识自然、爱护自然,人与自然才能和谐发展。所以作者提出要“敬畏自然”。

⑵人类与自然都是孕育生命的组成部分,都是平等的生命,只是存在的形式不同,所以敬畏自然,就是敬畏生命,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五、质疑思辨:

教师激趣:充满思辨的智慧是世间最美的花朵。本文就处处洋溢着智慧的火花,那么你对本文的观点有质疑吗?

学生质疑,畅所欲言。

如:⑴畏惧自然是否意味着不求进步、无所作为?

⑵作者有没有否定现今人类科学的成就?

⑶人类不可以改造自然?

六、拓展研究:

激趣:读着本文精辟的论述、理性的分析,你将如何把“敬畏自然、爱护自然”变成最实际的行动?

请就“敬畏自然”这一主题拟几条标语,向人们发出呼吁。(可每一小组拟一条展示交流)

参考:

1.地球不是我们从父母那里继承的,是从子孙那里借来的。

2.地球不属于人类,而是人类属于地球。

3.自然界的法则就是合作;我们不应只求改变世界,而应力争改变自我。

4.但愿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不是我们的眼泪。

5.我们爱护今天的自然,自然将呵护我们的明天!

齐读最后一段,感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第二课时

全文共 677 字

+ 加入清单

一、指名读课文,了解各段大意。

二、切入文章重点内容。

学习课文第一段。

理解“从汉语的变迁,我们可以感受到时代发展的脚步”这句话的含义。

积累词语:丰富多彩、历尽沧桑、充满朝气、新生儿

三、自主学习课文。

1.学习课文内容,在课文中寻找汉语变迁与时代发展的关系。

2.找一找,在课文中出现的词语有哪些特点?

3.从“平台”一词入手,讨论同一个词语在不同时期所代表的不同含义。

4.寻找汉语家园中出现的“舶来客”,交流汇报。

四、拓展:

1.“天长水阔厌远涉”出自李白《梁园吟》;

我浮黄河去京阙,挂席欲进波连山。

天长水阔厌远涉,访古始及平台间。

平台为客忧思多,对酒遂作梁园歌。

却忆蓬池阮公咏,因吟“渌水扬洪波”。

洪波浩荡迷旧国,路远西归安可得!……

2.“浩劫因王造”出自杜甫《玉台观》

浩劫因王造,平台访古游。彩云萧史驻,文字鲁恭留。

宫阙通群帝,乾坤到十洲。人传有笙鹤,时过北山头。

五、指导学生

留心生活中的“新名词”,列举“新名词”,并探讨这些新名词背后折射出来的人们的生活和观念的变化。区分网络非正式词语和词语变迁的关系:

如:MM:妹妹GG:哥哥DD:弟弟JJ:姐姐

恐龙:相貌难看的女孩青蛙:相貌难看的男孩

菜鸟:就是初级水平的新人大虾:高手或是大侠

倒:晕倒,厥倒东东:东西偶:我

六、作业:

收集新名词,办一张以“词语”为主题的手抄报。

七、配题:

1.正音字:烙lào 甫fǔ 枇杷pí pá

2.近义词:走俏—热销宽泛—广泛

3.形近字:萝--罗媒—煤

4.积累词语:

攀谈 媒体 浩劫 变迁

丰富多彩 摇身一变 脱口而出 侧耳倾听

板书设计:

词语的变迁

丰富多彩 摇身一变 脱口而出 侧耳倾听

展开阅读全文

下课时作文500字

全文共 467 字

+ 加入清单

“叮铃铃”下课的铃声敲响了。我心情非常激动,已经做好了冲出去玩的准备。老师说:“王森右,先订正好了再出去玩,不要跑了!”我的心一下子从珠穆朗玛峰顶一落千丈,掉到了马里亚纳海沟的最深处。可身边的高翊桓又说:“快点过来玩,要不然就没时间了!”

我想:谁都想出去玩啊,可是老师要求我订正作业。如果不用订正的话,我肯定是像一阵风似的冲出教室来玩的,而且还是第一个。我的心非常纠结,一边是老师催订正作业,一边则是同学催先玩,到底是选订正呢?还是玩呢?

正当我下不定主意的时候,旁边有人提醒我说:“小心被扣分。”

“对啊!我怎么就没想到呢?”我一拍后脑勺说,“要是不订正的话不是被扣分就是被骂,但订正了的话说不定还有加分呢!”

我看了看来时身边那一群人,又看了看身边的同学,横下一条心,拿定主意先订正好了再玩。好不容易才做好了,这时,上课铃“叮铃铃”响了,我长叹了一声:“哎……!”不过我又想了想刚才的情形,心中有一股暖流在血液里流动着,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满足感。

是啊,一个人碰到一件很难解决的问题时,要从其他方面想想再做出决定,这次的经历令我受益匪浅呢!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