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谜团

谜团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谜团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谜团问题。

分享

浏览

2218

作文

4

贪腐问题和卖国谜团

全文共 2085 字

+ 加入清单

1910年4月,在写给亲家翁、充帮办津浦铁路大臣的孙宝琦的信中,盛宣怀列举了自己办洋务以来的功绩、劳苦,将自己所受的种种委屈、愤怒一泄而出:“试问天下有十个盛杏荪,实业便有数十件。可惜天下人才莫不鉴其吃亏,苦太甚,俱各援以为戒,竟无一人肯步其后尘。”

触发他倾倒这番苦水的,是因为遭到又一次严厉的弹劾。自1870年代跟随李鸿章办洋务企业以来,来自官场的弹劾一直和盛宣怀如影相随。

1880年,时任翰林院侍讲的大儒王先谦等人弹劾招商局营私舞弊案,盛宣怀首当其冲,被指控购买旗昌船产时“扣帑入己”和“侵渔中金”。

后经江南制造局总办李兴锐、津海关道郑藻如、江海关道刘瑞芬查实,所谓“中金”实为“花红”。因旗昌向招商局索要10万余款,用于遣送在各口岸所用的办事人等,“津贴薪水、盘川(路费)令渠回国,或另谋事业”。

一向与盛不和的徐润、唐廷枢也替盛宣怀鸣不平,在回禀李鸿章的函件中,唐作证说,从画押、领款、付款,有关金钱,从头至尾,盛宣怀都没有经手,没有机会染指其间。

1883年,盛宣怀同时督办电报局和金州矿业,再遭弹劾。并被清廷科以降级调用的处分。

这其中也有原委。当时,他被李鸿章委任为金州矿务局督办,同时还在主持闽浙电线分头开工的事。正值中法战争期间,海疆吃紧,急需利用电线。而闽浙电线的铺设却因为商股未齐影响了进度。情急中,盛宣怀“暂挪金州矿款十万以济急需”,并事先都向朝廷有关人士打过招呼。

之前保奏盛宣怀的左宗棠上疏为他力争,南北洋大臣又派曾国荃复查此案,说盛不仅无罪,还有功。最后,朝廷把对盛宣怀的处罚改为“降二级留任”。

1899年,盛宣怀遭嫉恶西学的顽固守旧派大学士徐桐弹劾,徐称:“轮船、电报创立三四十年,获利不赀,而上不在国,下不在商,所称挽回利权者安在?”

清廷派军机大臣刚毅到沪清查轮船、电报两局的账目。最后,刚毅向政府奏明清查结果,以及两局历年来报效政府的数目。弹劾未有结果。

翻看这些记录在案的弹劾案,罪名基本查无实据,且多为对洋务企业这一新生事物的无知和误解。弹劾的发起者,多来自朝中清议派和保守分子,也是李鸿章最为厌恶的一批喜好高言大义的迂腐读书人。

晚清史上,有关盛宣怀中饱私囊、贪污腐败之说一直广为流传,并且,常和李鸿章搭上干系。清末实业家张謇的友人刘厚生就如此说:“(盛)弄钱的方法很多,但凡有借鸿章力量而弄到的钱,他定有一份贡献干爷(李鸿章),干爷亦视为应得,从不客气……盛宣怀所经办各种事业,没有一件不含着为己的作用,他的口号叫作‘非私不谈公’。”

盛家以钱多、地多、股票多而著称。盛宣怀去世后,李鸿章长子李经方做他的遗嘱执行人,于1920年在《申报》公布财产清理结果:总额为银元13493868.855,扣除应偿款及提存各款,各房子孙们可分到11606014.388。这已是历经革命、“浸渔过半”后的现款数目了。

家有万贯并非原罪,需要追问的是——盛宣怀这些获利的途径到底合法不合法?

在盛宣怀所创办的一系列“官督商办”企业里,他个人都持有商股。这也合理合法,且并非没有风险。早年在湖北开矿,以及后来把身家投入汉冶萍公司,盛宣怀个人都蒙受过巨额损失。这就是他自己所说:“他人坐享海关道大俸大禄贻之子孙,我则首先入股冒奇险而成兹数事。私乎?公乎?”

据说,盛宣怀最初持有招商局的股票不多。1883年,徐、唐二人先后出局,当时招商局濒临倒闭,股价大跌,每股股价从正常年份的两百多两跌至四五十两。盛宣怀借机大批吃进股票,一跃成为招商局的最大股东。

一方面是招商局的最高负责人,一方面又是最大的股东,于公与私,他都有使招商局摆脱困境、取得成功的动力。所以,刘厚生讥讽盛宣怀“非私不谈公”。

从现代经济学看,这符合市场经济的逻辑和产权理论。

然而,“公”与“私”的利益交错,官与商的身份并举,越来越撕扯着盛宣怀。在纷乱的晚清政局里,他最终不免“进退失据”。

盛宣怀一生无法洗刷的污点是,被指在他的主持下,汉冶萍公司和日本签订了一系列借款合同,致使日本势力全面渗透到汉冶萍三企业。至辛亥革命风潮期间,日本方面藉保矿产为名,干脆在大冶驻兵、筑路,“俨为己有”。有人感慨说,汉冶萍“名系中国,实为日人也”。

这自有日本人的阴谋。在已公开的日本上海总领事小田切之助和日本外务省的秘密函件中,有大量密商如何使日本政府得以掌控汉冶萍公司的内容,以达“有在中国扶植我国势力之利”和“有东方制铁事业由我国一手掌握之力”。为避免引起盛宣怀的警觉,小田切建议以日本商人的名义通过民间贷款的方式,达到掌握大冶铁矿的目的。

一个毕生创办企业和洋商争利的实业家,一个先人一步与洋人争路权和矿权的经济民族主义者,一个精明老到的外交高手,何以一步一步堕入其中、无力自拔呢?

策划和参与中日借款合同的小田切和盛宣怀打交道多年,在致正金银行总行代理总经理山川勇木的一封密信里,他写道:“盛宣怀因已将全部私产投入汉冶萍公司,当然会感到极大苦痛。所以他很想由哪里举(借)一笔债收回其资金,以预防在万一之时发生汉冶萍公司与自己资产之间的纠纷……因此,他才按预定计划以萍乡煤矿作担保……此种场合,对我们来说,正是可乘之机。”

展开阅读全文

张学良一生关于数字谜团的故事

全文共 316 字

+ 加入清单

在中国现代史上,张学良无疑是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他曾数次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走向,诸如东北易帜,宣告了中国自清末以来北洋军阀分裂割据局面的结束;武装调停中原大战,使民国元年以来的军阀大混战局面基本结束;发动西安事变,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实行全民族抗战作出历史性贡献,其卓越功勋和爱国风范将永垂青史。

张学良的离奇经历世所少有,这位曾任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司令等要职的国民党军陆军一级上将,自从1931年离开东北,一生再未回过东北;1946年告别大陆,也再未回大陆。他于1995年离开台湾侨居美国,也再未回过台湾,一直到终老美国夏威夷。可谓人在江湖,飘泊一生。他非凡的人生有不少数字之谜,这些扑朔迷离的数字谜团更增添了张学良的传奇色彩!

展开阅读全文

谜团重重

全文共 789 字

+ 加入清单

拿破仑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其间连缀着一个个叹号和问号,生前如此,死后也不例外。

拿破仑死后,根据他的遗愿,他的私人医生安托马什先生亲自为他解剖了尸体。在整个解剖过程中,共有6名医生和十几个来自英国、法国的官员在场。虽然医生们最终提交的四份解剖报告并不完全一致,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拿破仑胃部靠幽门的地方有溃疡。也就是说拿破仑死于胃癌。有关人员通过对拿破仑家族病史的研究,还为这种论断提供了佐证,那就是拿破仑的父亲就死于胃癌。拿破仑生前也曾认为自己很有可能会患胃癌,并且在向别人谈起自己的身体时,总是带有玩笑的口气说:“癌症是内部出现的滑铁卢。”

当时许多人,特别是法国人,并不相信英国人公布的这一尸检结果。他们认为这个结果隐瞒了一些事实。

许多年以后,人们果然发现英国人在尸检上做了手脚。当时有一个医生发现拿破仑的肝脏异常肿大,怀疑他也可能死于肝病。因为岛上的气候不好,肝病流行,再加上新总督对拿破仑非常苛刻,拿破仑完全有可能患上肝病。但英国政府故意隐瞒了这一可能性,避免遭到各方面的指责。

1982年,瑞典毒药学家斯坦福·舒夫伍德出版了《谁是杀害拿破仑的凶手》一书,立刻在全世界引起轰动。作者把拿破仑的死因归为“慢性砒霜中毒”。因为1840年10月,法国人将拿破仑的遗体从圣赫勒拿岛运回巴黎,准备安葬在巴黎塞纳河边的荣誉军人院。据说,当拿破仑的棺材被打开时,人们发现拿破仑虽然在土中掩埋了20多年却完好无损,因为砒霜这种剧毒药物可以要人命,也可以保护遗体。后来他们还设法弄到了几根拿破仑的头发,发现其中砒霜的含量是正常值的13倍。有关人员进一步研究,发现拿破仑身边的随行人员中,有一个名叫蒙托隆的人最为可疑,他可能受法国波旁王朝路易十四之弟的指示,潜伏在拿破仑身边,向拿破仑专饮的葡萄酒中不断投放小剂量的砒霜,而导致其慢性中毒死亡。

拿破仑究竟是怎么死的,众说纷纭,至今仍是一个未解之谜。

展开阅读全文

历史的谜团作文800字

全文共 839 字

+ 加入清单

人类数千年的历史上有着一个又一个谜团,这些谜团。困惑的一个又一个世界的科学家。让人们不停的去探索,不停的去求解,正是这一个个谜团,激励人类不停的去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不停的前进。让历史的齿轮不停地转动着。

100多年前,有这样一个谜团,困惑着一衣带水的两国——中国和日本,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以天朝大国自居的清王朝在此次战役中惨败。1853年,美国使节佩里访日,敲开了日本的国门,之后历史相仿的两国走向了截然不同的道路。清朝依然固步自封,并最终在20世纪初。被辛亥革命推翻。日本则在受到不平等条约的羞辱后。开始学习西方,开始维新,并最终走向的军国主义的不归路。

日本人心中一直有个谜团。曾经是他们老师的中国。为什么会败给了西方的蛮夷。而中国人心中也有个谜团。为什么曾经闭关闭关锁国的日本。发展的如此迅速。时间回到1804年鸦片战争,清朝战败的消息通过荷兰与清朝船只传到日本。日本举国上下为之撼动。这时已经闭关锁国数百年的日本,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急需解决,该如何处理对外国的世界。

有了青岛拒绝通商酿成战争的惨痛教训,日本开始对外国有限的开放国门。并把在眼中视为蛮夷的西方世界,以平等的礼节对待。并随后,举国上下开始学习西式文化,派遣人员到外国学习。这就是历史上的明治维新。

清王朝也吸取教训,便开始逐步的向西方学习。开始开凿矿井,建设铁路,铺设电报,购买新式舰船。建设新式军队,这就是历史上的洋务运动,两国走上了不同道路,在50多年后的甲午战争中显现出了结果。清朝的洋务运动在数十年前便已停滞不前,日本,虽然国力不如清王朝强大,但是明治维新气质在。舰队也是数年前刚刚购进的新世界,黄海大东湾两个曾经友好的国家开始了战争。

最终,两国的道路决定了世界的历史的走向。清朝是那样的要面子,不愿意改变祖规,只能接受有限的改变。最终导致了失败。而日本有了清王朝的惨败作为借鉴。走向了。成功的道路

或许鸦片战争佩里访日的时间调换一下,历史的车轮就将改变,这两个谜团只是漫漫历史中的苍穹一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