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资料

资料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资料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资料问题。

分享

浏览

708

作文

767

成语资料

全文共 264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解释:针锋:针尖。针尖对针尖。比喻双方在策略、论点及行动方式等方面尖锐对立。

成语举例:彩云听着唐卿的话来得厉害,句句和自己的话针锋相对,思忖只有答应了再说。(清 曾朴《孽海花》第二十六回)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辩论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相,不能读作“xiànɡ”。

成语辨形:针,不能写作“真”。

成语辨析:针锋相对与“以牙还牙”有别:针锋相对侧重于形容立场、观点、态度;“以牙还牙”侧重于形容方法、策略、手段。

成语谜面:针尖对麦芒

歇后语:刺猬钻进蒺藜堆;绣花姑娘打架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专题作文

世界人口日黑板报资料大全

全文共 668 字

+ 加入清单

世界人口日是哪一天 1987年7月11日,地球人口突破50亿。为引起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对人口问题的重视,1990年7月11日,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理事会第36届会议建议,联合国人口基金要求各国政府、民间团体在此期间开展世界人口日活动。此后,每年7月11日世界各国都要开展宣传活……

国家人口计生委定于2012年7月11日在北京举办“世界人口日纪念活动”,旨在以此为契机宣传本届世界人口日的主题。本次主题宣传活动以结合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总体思路为重点,宣传当前和今后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主要任务。坚持和完善现行生育政策,切实稳定低生育水平;着力提高人口素质,切实加快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问题,切实促进社会性别平等;引导人口有序迁移和合理分布,切实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完善社会保障和养老服务体系,切实应对老龄化;建立健全家庭发展政策,切实促进家庭和谐幸福。

世界人口日目标

1、消灭极端贫穷和饥饿:使每日靠不到1美元维生的人和忍饥挨饿的人比例减半。

2、普及小学教育:确保所有的男童和女童都能完成全部的小学教育。

3、促进两性平等并赋予妇女权力:在小学教育和中学教育中消除两性差距。

4、降低儿童死亡率:五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降低三分之二。

5、改善产妇保健:产妇死亡率降低四分之三。

6、与艾滋病病毒/艾滋病等作斗争:遏止并开始扭转艾滋病病毒/艾滋病、疟疾和其他疾病的蔓延。

7、确保环境的可持续能力:将可持续发展原则纳入国家政策和方案,扭转环境资源的流失。

8、全球合作促进发展:与发展中国家合作,为青年创造体面的生产性就业机会。

展开阅读全文

关于918事变的资料汇总

全文共 1859 字

+ 加入清单

九·一八事变指1931年9月18日,日本在中国东北爆发的一次军事冲突和政治事件,是由日本国蓄意制造并企图以此来侵略中国、占领中国领土的事件,冲突双方是中国东北军和日本关东军。根据冲突爆发的日期,史称“九·一八事变”。由于当时中国东北地区称为满洲,因此日本方面将这次事变称为“满洲事变”。

主要人物:张学良、板垣征四郎

1.日本国内情况

1921年华盛顿会议后,日本开始大规模裁军。1921年日本的军费为七亿三千万日元,1930年则裁减到五亿日元以下,裁减额达40%。可是大规模裁军却引起了军人们的强烈不满。自从明治维新以来,日本一直奉行军事优先的原则,培养了大批职业军人。对于职业军人来说,除了军事以外他们没有其他特长,裁军等于砸他们的饭碗。此外,裁军以前职业军人是社会上最受尊敬的人,军队是最光荣的职业。但裁军开始后,职业军人一下变成社会上多余的人,最好的学生不再报考军事院校,一些饭店甚至拒绝穿军服者进入。裁军给职业军人们带来的失落感和焦躁感是可想而知的。

不满的军人开始秘密集会,天剑党、樱会、一夕会等军人秘密组织纷纷成立,后来广为中国人所熟悉的东条英机、冈村宁次等人,都是一夕会的成员。不过当时最有名的还是石原莞尔,是他提出“满蒙生命线”的理论。石原也是后来9·18事变的主谋。

2.日本控制东北铁路

1905年,日本在日俄战争中获胜,通过日俄讲和条约,将中国旅顺、大连等地的租借权和长春-旅顺的铁路及附属设施的财产权利占为己有。此后,日本创立“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并有关东军负责铁路沿线的警备。

3.田中奏折

1927年6月,日本召开“东方会议”,并制定了《对华政策纲要》(即田中奏摺)。在田中奏摺中曾经提到:“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惟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倘支那完全可被我国征服,其他如小中细亚及印度、南洋等异服之族,必畏我敬我而降于我。”这份奏摺在1929年被曝光,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以及日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均认为是日本奉行侵略中国政策的证明。

田中奏摺的真实性受到包括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日本研究所所长蒋立峰在内的学者质疑,当前的主流说法多认为其应为国民政府所伪造。然而时至今日查考史料及历史脉络,当时日本图谋全面侵华已久确为事实。

4.皇姑屯事件与东北易帜

当初,日军与东北军阀张作霖维持了合作关系,但渐渐的,日本开始将张作霖视为障碍。1928年,关东军将张作霖乘坐的列车炸毁,张作霖重伤不治身亡,史称皇姑屯事件。日本关东军希望籍此事件造成东北出现群龙无首的局面。

皇姑屯事件并未引起日军所期待的东北混乱,相反,1928年12月29日,张作霖的继承人张学良突然宣布全东北易帜,接受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的领导。张学良进一步对日本采取不合作的态度,并开始在南满洲铁路附近建设新的铁路设施,通过低廉的价格与之竞争,导致南满洲铁路陷入了经营危机。感到危机感的关东军不断提出抗议,但张学良并不愿意妥协。因此日军石原莞尔、板垣征四郎等人决定发动战争来夺得主导权。

5.万宝山事件

1931年,中国人郝永德,未经政府批准,骗取万宝山村附近12户农民的土地,并违法转租给188名朝鲜人耕种水稻。这些朝鲜人开掘水渠,截流筑坝。这一工程侵害了当地农户的利益,马家哨口200余农民上告。吉林省政府批示:“令朝侨出境”。然而日本驻长春领事田代重德,派遣日本警察制止朝鲜人撤走,且限令于7月5日前完成筑渠。7月1日,中国农民400余人,联合起来平沟拆坝。7月2日,日本警察镇压平沟的中国农民,双方对峙,后日本增武装警察,在日本军警保护下,工程于7月5日完成。同时,日本通过朝鲜日报记者金利三,捏造新闻,说朝鲜人在万宝山被杀,掀起朝鲜半岛大规模的排华活动,当地华侨死伤数百人。日本却以此次事件诬陷中国伤害朝鲜侨民。

6.中村事件

1931年6月,日本关东军中村震太郎大尉和井杉延太郎在兴安岭索伦一带作军事调查,被中国东北军兴安屯垦公署第三团团副董昆吾发现并扣留,在证据确凿情况下,团长关玉衡下令秘密处决中村震太郎。日本藉机宣称东北军士兵因谋财害命而杀死中村,威逼中国交出关玉衡,并在日本民众中煽风点火,用“中村事件”和“万宝山事件”诬陷中国“损害日韩移民”。国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而在日本国内,主战的日本军部地位上升,导致日本走上全面侵华的道路。这次事件爆发后的几年时间内,东北三省全部被日本关东军占领,因此被中国民众视为国耻,直至今日,九月十八日在中国许多非正式场合都被称为“国耻日”。在国际上,这起事件经常被拿来与纳粹德国的国会纵火案相提并论。

展开阅读全文

成语资料

全文共 218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解释:困在瓮中的甲鱼。比喻已在掌握之中,逃跑不了的东西。

成语举例:(1)等我军控制了全部制高点和山口,敌人就成了瓮中之鳖。(2)敌人已成了瓮中之鳖,不好攻,暂时围着算了。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之,不能读作“zī”。

成语辨形:瓮,不能写作“翁”。

成语辨析:瓮中之鳖和“瓮中捉鳖”;都涉及被包围的人或动物:“瓮中捉鳖”偏重在“捉”;比喻干轻而易举或很有把握的事情。

展开阅读全文

成语资料

全文共 310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解释:痴心:沉迷于某人或某事的心思;妄想:荒诞的打算。一心想着不可能实现的事。也指愚蠢荒唐的想法。

成语举例:他痴心妄想的一席话,惊得大家瞠目结舌。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主语、宾语;含贬义,指胡思乱想不能实现的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妄,不能读作“wǎnɡ”。

成语辨形:妄,不能写作“忘”或“枉”。

成语辨析:痴心妄想和“胡思乱想”;都有“瞎想”的意思。但痴心妄想含有痴呆、荒唐的意思;其思想活动是持续的;并以人或事为目标;而“胡思乱想”含胡乱、随意的意思。其思想活动没有一定的目标;是间歇的、短暂的。

成语谜面:做梦吃仙桃

歇后语:小虫吞大象;鸡蛋上刮毛;做梦吃仙桃;癞蛤蟆吞月亮

展开阅读全文

成语资料

全文共 228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解释:该赏的赏,该罚的罚。形容处理事情严格而公正。

成语举例:谁有功,谁有过,群众知道得最清楚,虚心听取群众意见,才能做到赏罚分明。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中性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赏,不能读作“sǎnɡ”。

成语辨形:赏,不能写作“裳”。

成语辨析:赏罚分明和“赏罚严明”都有“赏罚非常公正”之意。但赏罚分明偏重于“分明”;即非常清晰;一丝不苟;而“赏罚严明”;偏重于“严明”;即严厉而分明。

成语谜面:法正

展开阅读全文

成语资料

全文共 209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解释:山和水都到了尽头。比喻无路可走陷入绝境。

成语举例:你们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毛泽东《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水,不能读作“suǐ”。

成语辨形:尽,不能写作“劲”。

成语辨析:山穷水尽与“走投无路”有别:山穷水尽侧重于描写客观情势;“走投无路”侧重于描写主观感受。

成语谜面:沙;秃岭旱灾重

歇后语:悬崖临海

展开阅读全文

成语资料

全文共 365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解释:比喻做事果断,能采取坚决有效的措施,很快解决复杂的问题。

成语举例:在这紧急关头,我们只有快刀斩乱麻,采取果断措施,才能变被动为主动。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比喻抓住要害解决问题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斩,不能读作“zhàn”。

成语辨形:乱,不能写作“烂”。

成语辨析:快刀斩乱麻和“一刀两断”;字面意思相近;但区别很大。快刀斩乱麻比喻做事果断干脆;一下子就解决了很复杂的问题。“一刀两断”;比喻能够坚决彻底地与对方断绝关系;在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时用。

成语故事

北朝人高欢任东魏丞相时,他想测试几个儿子的智力,给每个儿子发上一堆乱麻,让他们尽快理清,大儿子一根根慢慢抽,越抽越乱,小儿子将乱麻分成两半然后再分开。只有高洋拿出快刀,几刀砍下去再理出一缕缕短麻来受到高欢的夸奖。

展开阅读全文

成语资料

全文共 327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解释:这四个字都是文言虚词,讽刺人说话喜欢咬文嚼字。也形容半文不白的话或文章。

成语举例: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的。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主语、宾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谜面:孔夫子的口头禅

成语故事

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在当上皇帝以后,准备拓展外城。

他来到朱雀门前,抬头看见门额上写着“朱雀之门”四个字,觉得别扭,就问身旁的大臣赵普:“为什么不写‘朱雀门’三个字,偏写‘朱雀之门,四个字?多用一个‘之’字有什么用呢?”赵普告诉他说:“这是把‘之’字作为语助词用的。”赵匡胤听后哈哈大笑,说:“之乎者也这些虚字,能助得什么事情啊!”

后来,在民间便流传一句谚语:“之乎者也已焉哉,用得成章好秀才”。

展开阅读全文

成语资料

全文共 266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解释:本指山脉的走势和去向。现比喻一件事的前因后果。

成语举例:焦裕录严肃地说:“要弄清它的来龙去脉,打垮它、制服它。”(峻青《焦裕录的光辉》)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主语、宾语;用于事件描述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脉,不能读作“yǒnɡ”或“mò”。

成语辨形:龙,不能写作“垄”。

成语辨析:来龙去脉和“前因后果”都有“缘由和结果”的意思。但来龙去脉是形象的比喻;着重指人或物的来历以及事情的前后关联的线索;“前因后果”;只是陈述性的;指事物的全过程。

成语谜面:叶公惊倒,心跳停止;欲到中国游名山

展开阅读全文

成语资料

全文共 253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解释:树:立;帜:旗帜。比喻另创一家或另创局面。

成语举例:Gastev是主张善用时间,别树一帜的,本集只收了一幅。(鲁迅《集外集拾遗 〈新俄画选〉小引》)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形容另创局面,自成一家

成语结构:动宾式

产生年代:近代

成语正音:一,不能读作“yì”。

成语辨形:帜,不能写作“只”。

成语辨析:别树一帜和“标新立异”;都有“自成一体;提出的主张与众不同”的意思。但“标新立异”侧重于显示特点;别树一帜偏重在创造独特风格或另外开创局面;多用作褒义。

成语谜面:另立山头

展开阅读全文

成语资料

全文共 243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解释:贯:贯穿,进入。响亮得象雷声传进耳朵里。形容人的名声大。

成语举例:(1)久闻老兄大名,如雷贯耳,只恨相识太晚。(2)肖飞的大名在敌占区里已如雷贯耳。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客套话

成语结构:动宾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辨形:贯,不能写作“灌”。

成语辨析:如雷贯耳和“遐迩闻名”都有形容人的名声大的意思。但如雷贯耳强调人的名声像雷一样响;对别人影响极大;而“遐迩闻名”;强调人的名声传播得很广;远近闻名。如雷贯耳比“遐迩闻名”语气重;并含有比喻色彩。

展开阅读全文

成语资料

全文共 206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解释:穷:极;奢:奢侈;欲:享乐的观念。奢侈和贪欲到了极点。

成语举例:且穷奢极欲,衰将及之。(严复《道学外传》)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奢,不能读作“zhě”。

成语辨形:奢,不能写作“屠”。

成语辨析:穷奢极欲和“骄奢淫逸”都形容奢侈放纵生活。但穷奢极欲重在“穷”、“极”;形容生活极其糜烂;而“骄奢淫逸”;指糜烂生活体现的各个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成语资料

全文共 273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解释:原指佛教徒修行时,排除物欲,保持心地洁净。现泛指丝毫不受坏习惯,坏风气的影响。也用来形容非常清洁、干净。

成语举例:特别是夏季,绿树红楼,一尘不染。(臧克家《老舍永在》)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人和环境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一,不能读作“yì”。

成语辨形:染;右上是“九”;不是“丸”。

成语辨析:一尘不染和“一干二净”都形容很干净。但一尘不染语义重;有“一点灰尘也不留”的意思;还可以形容人不受坏风气的影响;“一干二净”形容的只是一点不剩。

成语谜面:真空;玉宇澄清万里埃

歇后语:水洗玻璃

展开阅读全文

成语资料

全文共 238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解释:歌、颂:颂扬。颂扬功绩和德行。

成语举例:保持艰苦奋斗作风,制止歌功颂德现象。(《毛泽东选集 党委会的工作方法》)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辨形:颂,不能写作“诵”。

成语辨析:歌功颂德和“树碑立传”;都含有“颂扬别人”的意思。但歌功颂德偏重指颂扬别人功绩和德行的讨好行为;“树碑立传”偏重指为树立个人威望或提高个人声誉而进行的吹捧行为;也包括“颂扬事迹以流传后世”的意思。

成语谜面:夸一夸朱老总

展开阅读全文

成语资料

全文共 283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解释:孤芳:独秀一时的香花。把自己比做仅有的香花而自我欣赏。比喻自命清高。

成语举例:然而忆到这孤芳自赏,别有怀抱的句子,又不禁喜悦的笑了。(冰心《寄小读者 通讯九》)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孤,不能读作“hú”;赏,不能读作“chánɡ”。

成语辨形:赏,不能写作“常”。

成语辨析:“顾影自怜”和“孤芳自赏”;都含有“自我欣赏”的意思。“顾影自怜”含有“自我怜惜”的意思;“孤芳自赏”含有“自命清高”、“自命不凡”的意思。

成语谜面:外人莫进御花园

歇后语:老处女照镜子;花盘搬到被窝里

展开阅读全文

成语资料

全文共 218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解释:结舌:舌头不能转动。张着嘴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词穷,或因紧张害怕而发愣。

成语举例:凶手感到这声音象是一个铁棒击打在他的头上,他转头一看,大惊失措,张口结舌。(曲波《林海雪原》二八)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状语、补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近代

成语正音:结,不能读作“jiē”。

成语辨析:张口结舌与“哑口无言”有别:张口结舌侧重于形容紧张;“哑口无言”侧重于形容不作声。

成语谜面:千;欲言语又止

展开阅读全文

成语资料

全文共 257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解释:悦目:看了舒服。指看到美好的景色而心情愉快。

成语举例:两人到山脚下一看,只见新叶嫩碧,土地金黄,野草开着些红红白白的小花,真是连看看也赏心悦目。(鲁迅《故事新编 采薇》)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中性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悦,不能读作“ruì”。

成语辨形:悦,不能写作“乐”。

成语辨析:赏心悦目和“心旷神怡”都是表示“景色美好而给人愉快感觉”。但赏心悦目偏重于“心”和“目”;强调给人感观上的享受;而“心旷神怡”偏重于“心”和“神”;强调给人精神上的愉快。

展开阅读全文

成语资料

全文共 235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解释:朝:早晨;暮:晚上。早晚都想念。形容非常想念或经常想着某一件事。

成语举例:他终于回到了阔别多年、朝思暮想的故乡。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状语;用于男女情爱方面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朝,不能读作“cháo”。

成语辨形:暮,不能写作“墓”或“慕”。

成语辨析:“念念不忘”和朝思暮想;都含有“时刻在想”的意思。但“念念不忘”一般指见到过或接触过的人或事;而朝思暮想一般指可以是见到过;也可以是没见过的人或事。

成语谜面:盼郎归

展开阅读全文

成语资料

全文共 225 字

+ 加入清单

【拼音】 gōng dé wú liàng

1.原为佛教语。后亦用以称颂人的功劳﹑恩德或做大有益于别人的事情。

【释义】功德:功业和德行;无量:无法计算。旧时指功劳恩德非常大。现多用来称赞人的功劳、恩德或做大有益于别人的事情。佛教语,指功劳恩德无法估量。

【用 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用来称赞做了好事

【相关例句】现在先生既然得到原文,我的希望是给他们彻底的修改一下,虽然牺牲太大,然而~。(《鲁迅书信集·致孟十还》)

【相关人物】:班固

【相关作品】:汉书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