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赵德光

赵德光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赵德光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赵德光问题。

分享

浏览

4024

作文

9

赵德光论实际心得体会

全文共 11718 字

+ 加入清单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1月23日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准确把握我国不同发展阶段的新变化新特点,使主观世界更好符合客观实际,按照实际决定工作方针,这是我们必须牢牢记住的工作方法。”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告诉我们,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发展着的中国实践,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改造主观世界,不断形成了自己的新理论体系、分析和研究问题的新思维方式、推动实践的新思想武器。这些科学理论、思维和方法的精髓,毛泽东同志把它高度概括为实事求是,邓小平同志把它高度概括为解放思想,江泽民同志把它高度概括为与时俱进,胡锦涛同志把它高度概括为求真务实,习近平同志把它高度概括为“三严三实”。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三严三实”,这既是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认识论,也是共产党人的方法论,是我们行动的指南,是我们战无不胜的武器。掌握了它,我们就能无往而不胜;背离了它,我们就要遭受挫折,乃至失败。

坚持实事求是,最重要的是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坚持解放思想,最重要的是使我们的主观与客观实际相符合;坚持与时俱进,最重要的是着力把握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实际;坚持求真务实,最重要的就是从科学全面真实的实际出发,认识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的规律;坚持“三严三实”,最重要的是把客观的“实”和主观的“严”紧密地结合起来。总之,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一定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才能谈得上我们的主观与实际相符合,才能谈得上我们的路线、方针、政策、措施与实际相符合,才能谈得上我们掌握了科学的思维和方法。

通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在工作中取得成绩,是因为我们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措施与实际相符合;工作中受到挫折,是因为我们的路线、方针、政策、措施与实际不相符合;工作难以推动,是因为我们的路线、方针、政策、措施不够科学,不够严密,不切实际。这一切,都源于我们对实际掌握的好坏和深浅。掌握好,工作好;掌握差,工作差;了解深,工作好;了解浅,工作差。因此,了解实际,掌握实际,应用实际,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修好的第一课,也是开展工作的第一步。工作之所以取得成绩,源于对实际的科学掌握;工作遭受了挫折失误,源于对实际掌握不准、不实。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这类教训不少。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农村为中心和以城市为中心夺取政权的争论,深刻反映了是从本本出发还是从实际出发的根本问题。这不仅仅是理论问题,更重要的是实践问题。据说毛泽东生动地批评过王明,说王明是“三不懂”:不懂人肚子饿了要吃饭、走路要用脚、子弹可以把人打死。毛泽东的批评,指的是王明不懂常识,不了解实际,进而违背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毛泽东的成功和王明的失败,根本原因不在于书读得多少,而在于对实际掌握的深浅和好坏。王明读的马列著作并不比毛泽东少,甚至还多。许多回忆录上讲,王明对马列原著中的许多经典著作倒背如流,但王明失败了。王明的失败在于本本主义,毛泽东的成功在于从实际出发。这并不是说读书不重要,理论不重要,科学不重要。而是说,读书要学以致用,同实际相结合,理论要能解决实际问题,科学要能推动发展。

要真正做到从实际出发,不是轻而易举的。既需要我们坚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反对一切形式的唯心主义,又必须坚持唯物辩证法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反对形而上学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同时还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把它们融会贯通,自觉地用它们来指导我们的行动,分析和处理我们所遇到的一切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达到主观和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从而有效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共产党人都是为人民办事的,都应该是唯物论者。但在掌握实际中,有的对实际情况掌握得很好,有的则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个中原因,除了我们主观努力不够之外,关键还在于“实际”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发展的概念、变化的概念、纵横的概念、时空的概念。也就是说,要掌握科学真实的实际情况,形成科学真实的实际概念,除了从静止的角度分析以外,还要从运动的角度分析;除了从现实的角度研究以外,还要从历史和未来的角度研究;除了纵向的角度比较之外,还要从横向的角度比较;除了从空间的角度综合以外,还要从时间的角度进行综合。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有些问题仅从静止的角度分析就不清楚,从运动的角度一分析就清楚;从现实的角度研究就不清楚,从历史和未来的角度一研究就清楚;从纵向的角度比较就不清楚,从横向的角度一比较就清楚了;从空间的角度综合就不清楚,从时间的角度一综合就清楚。“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吃一堑,长一智”等,都是对这种观点的高度概括。诚然,我们这样说,并不意味着否认静止的重要意义,否则,就会陷入不可知论和诡辩论。我们之所以强调从运动变化发展的角度分析、研究、综合问题,就是要让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形成科学的实际概念,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工作,一朝一夕实现不了,轻而易举不能做到。那种把问题简单化的做法,最终也会贻误人民的伟大事业。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它要求我们一定要根据客观存在的事实,来决定我们的主观思想和行动。我们做任何事情,既不能脱离实际的超前,把将来要做的事,搬来现在做;也不能甘于落后,现在应该做的事,因为有种种困难而不为。脱离实际的超前,尤其是耽于享受的超前是错误的;自甘落后,尤其是因为怕承担责任而造成落后也是错误的。为享受而超前,是要犯众怒的;怕承担责任而落后,将会成为历史的罪人。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要求我们把市情分析透、把握准,这是我们制定战略、确立思路、明确重点的前提,是我们制定政策、措施、方法的前提,是我们改革、开放、创新的前提。

我们以“昆明呈贡新城建设的实际”和“保山跨越发展的实际”两个案例为典型,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以昆明呈贡新城建设的实际来看,从空间上讲是离昆明近,区位优势好;从呈贡的特点讲,是有菜、有花、有果,特色鲜明。改革开放以来,呈贡区委、区政府依靠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发挥全区人民的聪明才智,立足实际,依托城市,服务城市,抓成了菜、花、果三大支柱产业,富裕了农民。这是呈贡广大干部群众的成绩,也是呈贡最值得骄傲的成绩。但凡事有利有弊,呈贡在农业上取得较大成就的同时,第二产业发展不足、第三产业发展不够的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省委、省政府建设现代新昆明战略的实施,给呈贡的城市化进程带来了历史性机遇,为呈贡加快二、三产业发展,不断增强县域经济实力提供了可能。昆明呈贡新城建设作为现代新昆明建设的突破口和先行区,农民向市民、农村向城市、农业向工业转变势在必行。因此,高度概括和总结呈贡的实际,就是民富县穷、农强工弱、农向工转、村向城转。

农民相对富裕,财政却是穷的,源于农业相对强,工业相对弱的实际。这是过去一段时间形成的实际。农向工转、村向城转,这是当前呈贡区经济社会发展中最为显著的一个特点,源于现代新昆明战略的实施。民富县穷、农强工弱是相对稳定的实际,农向工转、村向城转是在变化着的实际。看不到民富县穷、农强工弱,就叫不懂呈贡的过去;不知道农向工转、村向城转,就叫不懂呈贡的现在和将来。

民富县穷、农强工弱、农向工转、村向城转四个特点,在呈贡突出表现为两对矛盾:一是人地高度紧张的矛盾,即人多地少;二是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即相对于农村的快速发展来说,城镇化发展较为缓慢。这些特点和矛盾都集中表现在昆明呈贡新城建设上。解决当前呈贡发展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和矛盾,在很大程度上要看能否把握、运用、发展好已经到来的昆明呈贡新城建设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新城建设的快慢、好坏,直接影响这些特点的演变和矛盾的解决。

深入地、充分地、正确地分析和认识好上述呈贡区的“四个特点”“三个转变”“两对矛盾”“一大机遇”,是把握呈贡区情、科学掌握实际的需要。

我们再以“保山跨越发展的实际”来看,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在全市规模农业发展上,要坚持搞十个土地流转上万亩的企业;在中心城市建设上,要坚持搞“三个万亩工程”,这就是从保山最大实际出发的必然选择。保山农业最大的问题是小、散、弱,没有形成规模效益、没有形成完整的农业发展链条,农民得不到土地流转的钱、在农业庄园打工的钱,更得不到规模农业的效益分成的钱。我们现在搞十个土地流转上万亩的规模农业,就是要解决农民“一份土地、三份收入”的问题:即土地流转的钱,到公司打工的钱,效益分成的钱。以施甸县万家欢公司为例,每亩土地的租金是400—600元钱,农民到公司打工的钱为每天60到100元,效益分成会在4到6万元之间。龙陵县的褚橙基地也是如此,每亩租地的钱为600元,农民到公司打工的钱为每天60到100元,效益分成也是在5到6万元之间。北京庆安集团在昌宁鸡飞和卡斯种植柑桔也是如此,公司计划自建柑桔园区3万亩、在隆阳区杨柳等地自建示范基地2万亩,带动怒江流域100万亩种植,加工成汁以后,出口到俄罗斯和东欧,从种植到加工、到市场一体化。

分析研究“保山跨越发展的实际”概念的形成,既是基于对保山当前实际的清醒把握,也是基于对保山历史发展的深刻思考。在《保山地区志》的概述中,有几段精辟的话论述了保山的实际:“当人们还在为悠久的历史和值得骄傲的辉煌欣慰的时候,新一代保山人早已看到了在悠久和辉煌光环下的历史困惑。特有的资源优势和特殊的区位优势,并没有给人们带来期望中的奉献。一面是三分之二人口已经摆脱贫困迈向富裕,另一面仍有近三分之一的人口在贫困中寻求温饱;一面是丰富的资源沉睡大地,另一面却是有赖于资源开发的骨干企业寥若晨星;一面是大量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渴望与科技‘联姻’,另一面却是科学技术待嫁闺中,千呼万唤不出来;一面是面向南亚前沿阵地的区位优势,另一面却是对外贸易的跌宕起伏;一面是开发开放需要大量招商引资,另一面却因交通、通讯、能源等基础设施的滞后,外商投资举步维艰;一面是市场需求日新月异,另一面却是企业产品的传统依旧;一面是各种人才的奇缺,另一面却是基础教育的落后;一面宁让妻子儿女熬苦受穷,另一面却不愿冲出家门闯荡天地;一面常守空枝发慨叹,另一面却惧树头落凤凰;一面常常临渊羡鱼,另一面却不思退而结网……总之,在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还滋生着许多的不协调。然而,机遇与挑战同在,发展和滞后并存,这就是历史的辩证法。”“保山人从历史的反光镜里看透了自己,开始和着时代的脚步,从全方位开放的高度,紧紧抓住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这两张王牌。”“永昌绵延了几世纪的吉祥名字,将凭借历史给予的机遇,永承昌运,再创辉煌”。这些话,把保山的实际说得何等准确生动形象深刻,与今天我们所讲的区位、资源、产业、文化、作风优势和交通、产业、教育、体制、观念短板是一致的。该志为建国50周年而作,即断代断时于1999年,至今已十七年。弹指一挥间,十七年前分析研究保山实际得出的结论,至今都是正确全面科学的,至今都有教育启发指导意义。真正体现了“邑之有志、犹国之有史、民之有魂”。这些话,为我们今天认识市情、研究市情、推动发展、实现跨越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教材。从保山历史发展的镜鉴和对现实的研判中,我们逐步形成了“优势明显、短板突出;跨越发展、开放先行;高速发展、金融为要”的实际概念和基本市情。优势明显分析了保山的优势和长处、历史的积淀和现实的可能;短板突出则分析了面临的种种问题、困难、矛盾,也指明了我们工作的方向、目标、重点;跨越发展既是现实的需要,更是未来的召唤;开放先行则回应历史上保山辉煌的动因,也指明当今保山跨越发展的必然选择;高速发展和金融为要则说明全球化的时代,支撑发展最重要的因素是金融和科技,而不仅仅是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我们只有深入地、充分地、正确地分析了和认识了六个方面的市情,我们的工作思路、目标、措施,才能紧紧围绕这一实际来确定、来制定。

由此可见,要形成一个科学的实际概念,涉及到“上”“下”联系,“内”“外”结合,“远”“近”兼顾。

以呈贡形成“昆明呈贡新城建设”这个机遇来说,就是“下”具备这个条件,“上”作了这个决定;“内”有这个条件,“外”有比较优势;“远”必须如此,“近”别无选择。也就是说,呈贡具有作为昆明新城的条件,因而省委、省政府作出决定,在现代新昆明建设中,把呈贡作为先行区。从比较优势看,开发成本比较低;从近期看,选择呈贡作为先行区是正确、可行的;长期看也是如此。

再来看“保山跨越发展的实际”,就“上”来说,这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为云南发展指明的方向,是省委、省政府对保山工作的新要求;就“下”来说,这是保山到2020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选择。去年全省上半年经济工作汇报会暨园区建设会议在保山召开,就是对保山跨越发展的肯定,对保山跨越发展的鼓励和鞭策。“昆明呈贡新城建设”“保山跨越发展的实际”这两个实际概念的形成,就是一个“上”“下”联系、“内”“外”结合、“远”“近”兼顾的典型案例。

我们在掌握实际概念中,常常犯的错误是注重“下”,忽视了“上”;注重“内”,忽视了“外”;注重“近”,忽视了“远”。或者只强调下面的具体情况,而不管上面的具体情况;只强调内部的具体情况,而不强调外部的具体情况;只强调眼前的具体问题,不强调长远的具体问题。在“上”“下”联系中找不到联系点,在“内”“外”结合中找不到结合点,在“远”“近”兼顾中找不到兼顾点。我们讲实际出发,往往形成了从“下”的实际出发,从“内”的实际出发,从“近”的实际出发,而不是从“上”“下”联系的实际、“内”“外”结合的实际、“远”“近”兼顾的实际出发。是从静止的实际出发,而不是从运动的实际出发;是从固定的实际出发,而不是从变化的实际出发,一句话,是从“死”的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活”的实际出发。从一个不全面、不科学、不真实的实际出发,就会导致工作要么半途而废,要么事倍功半,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好事做不好。因为这个“好”建立在不全面的实际上,不科学的实际上,不真实的实际上,也就是说,是建立在不可能的实际上。因此,要把好事做好,我们必须从“活”的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死”的实际出发,就要在“上”“下”联系中找到联系点,在“内”“外”结合中找到结合点,在“远”“近”兼顾中找到兼顾点。联系点、结合点、兼顾点就是全面、科学、真实的实际。这既有一分为二的辨证法,也有合二为一的辨证法。从一分为二中实现了合二为一,在合二为一中包含了一分为二。

注重“下”,不能忽视“上”,否则好多事就做不成,工作推动不了。以呈贡为例,这几年干部职工工作生活条件虽然有了改善,但是由于客观历史原因,有的机关和部门工作、生活条件依然很简陋,特别是教师队伍住房比较紧张。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逐步解决好这些问题责无旁贷,也符合以人为本的思想,对于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加快推进新城建设和全区的改革、发展,既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这就是注重“下”的问题。但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还必须从全区的实际出发,量体裁衣,循序渐进,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因素,严格依照法律、政策办事,这又涉及到了“上”的问题。以我们保山解决干部公务员待遇为例,由于各种主观和客观的原因,我们干部和公务员的待遇在全省16个州市中是较低的。要逐步解决待遇提高问题,不仅我们自己下面要有钱,还要上面政策允许,这就需要我们必须努力加快发展,解决自己有钱的问题,还要找到上面的政策依据。否则,下面有钱也无用。在具备了“下”的条件之后,此时“上”的情况尤为重要。通常情况下,是“下”决定“上”,“上”决定“下”也是由“下”的情况决定的,但“上”制约“下”、“上”限制“下”、“上”禁止“下”的情况也是比较普遍。从实际出发,不仅仅是从“下”的实际出发,也包含了从“上”的实际出发。就是既要从“下”的实际出发,也要从“上”的实际出发,更要从“上”“下”联系的实际出发。“上”和“下”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只注重“上”而忽视“下”,干部职工有想法,不利于工作的推动;只注重“下”而忽视“上”,就会犯自由主义,导致好事不能办好,上面领导批评,下面群众埋怨,就像老鼠钻风箱两头受气。在这方面,我们是有过深刻教训的。“上”“下”结合点找准了,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好事就能办好,良好的愿望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但是,通常情况下,“下”处于主要矛盾方面。《荀子·劝学篇》讲,“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三国时代魏人王肃注在《孔子家语·困誓》中说:“不观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深泉,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巨海,何以知风波之患?”也就是说,不亲眼观看高高的悬崖,怎么能知道颠倾坠落的危险呢?不亲身游近深水旁,怎么能知道沉溺淹没的危险呢?不亲自看看浩瀚的大海,怎么能知道狂风恶浪的祸患呢?这充分说明深入第一线掌握“下”对形成科学实际概念的重要性。在工作实践中,上级要求我们做的,做不好没有道理;我们做好了的,上级没有道理不承认,也反映了“上”“下”联系形成实际的科学观点。“上”不可能制约、限制、禁止所有的“下”,“下”有很大的空间可以发挥。在同样的政策下,同样的要求下,有的地方做得好,有的地方做不好,就是这个道理。我们要善于以“下”促“上”,以“下”求“上”,以“下”感“上”,即促进、请求、感动,才能做好工作。

注重“内”,不能忽视“外”,否则好多事做不了,工作也推动不了。比如说产品推销,在最便宜的地方生产,在最昂贵的地方销售。什么地方是生产最便宜的地方,什么地方是产品最昂贵的地方,两者往往是不一致的。如果生产地是“内”,销售地是“外”,从实际出发,这个“外”的重要性不亚于“内”,这个“内”要更多地兼顾“外”。以呈贡的招商引资来说,由于现代新昆明建设,呈贡面临着新的发展契机。昆明市委、市政府将给予更为优惠的政策,招商引资有着明显的优势,对有的项目可能还有选择权。但不能因为有优势、有选择权,就“皇帝的女儿不愁嫁”,抬高门坎,坐等招商。而是要从服务、政策、机制创新上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这就是“内”的问题。拿保山的招商引资来说,要注重研究国家、省、市的政策动态,如土地政策的调整,国内国际经济环境的变迁,投资者的实力、优势、心理等,这又是“外”的问题。在推进跨越发展的实践中,保山工贸园区招商还是比较有成效的,以山东恒丰纺织集团为例,“外”的因素是电价和劳动力成本吸引他们,“内”的因素是我们的服务感动他们,“51+49”的股份合作制,又找到了一个结合点,这就显示了内外结合才有的实际效果。“内”和“外”是相辅相成的。离开了“外”,“内”就不成立,“内”就不成其为“内”。只有既重视“内”,又不忽视“外”,招商引资才能取得实效。从实际工作来看,对“内”不重视,搞不清楚自己的优势;对“外”一无所知,不了解别人的情况,还抱着“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的老观念,势必犹如盲人骑马,夜半临池,非栽跟头不可。我们一些领导干部中存在少见多怪,不见全怪的现象,存在以老经验、老眼光看新事物的现象,就深刻地反映出我们掌握的“外”不多,掌握的“外”不全,掌握的“外”不准的问题,以至于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两个极端现象:要么盲干,要么不干。诸葛亮在《便宜十策》中指出:“听细之大,以内和外,以外和内”,意思是说,将微弱的声音当成大声,以小见大,以内和外,以外和内。从音乐的规律也生动地说明了内外结合才能得出一个正确结论的道理。因此,眼睛既要向“内”,也要向“外”;头脑要向“内”,也要向“外”,不仅要把内部的事情看清楚、问清楚、想清楚,也要把外部的事情看清楚、问清楚、想清楚。如果在农业文明时代因地域的封闭而可以在一个小小区域内形成一个封闭的实际概念,那么在工业文明时代由于空间的扩大,就不可能形成一个封闭的实际概念,信息文明时代就更不用说了。对外部的市场不了解,对外部的先进技术不了解,一句话,对外部的一切不了解,怎么可能形成一个科学的实际概念呢?此外,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认识自然现象的工具不断更替,因此,要掌握科学的实际概念,我们还要掌握科学实际概念的工具,才有利于更好地掌握实际。农业文明时代的工具是铁器和铜器,工业文明时代的工具是大机器,信息文明时代的工具是电脑。善于利用这些工具,既有利于掌握“内”,也有利于掌握“外”,进而形成科学的实际概念。例如,中国掌握美国市场,应用现代化的工具,掌握的情况会既快又准,既多又全,利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去做,就是过去任何时代的工具无法比拟的,充分说明新工具对掌握实际的重要意义。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新工具就是新思想、新观点的物化形式。

注重“近”,不能忽视“远”,否则,不仅得不到未来的西瓜,还会丢了到手的芝麻。以昆明呈贡新城建设和保山跨越发展为例,发展城市就要占土地,土地占了就必然出现失地农民。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科学、合理地处理好失地农民问题,使他们自愿地离开土地,顺利实现从农民向市民的转变,对推进新城建设至关重要。高度重视失地农民问题,从征地拆迁、安置补偿、社会保障等方面确保失地农民的利益,这就是“近”。但是根据当前的土地政策,征地费偏低,直接兑到农民手里的安置费用不多,失地农民利益的保障还需要通过发展城市经济来逐步实现,这就是“远”。再如征地费一次性兑付给农民,工作是好做了,但也留下了“后遗症”,由于失地农民情况千差万别,有的懂经营、善管理,可以以财生财;但有的则不然,几年后征地补偿费用完了,这部分人还会来找政府解决新的问题,这就是只重视“近”,忽视了“远”,没有考虑到用好用活这笔款项,通过壮大集体经济等方式,使失地农民的利益有一个长期的保障造成的。“远”和“近”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近”是“远”的现实反映,“远”是“近”的发展结果。在处理“近”和“远”的关系上,要找准兼顾点。只有既重视“近”,又不忽视“远”,新城建设才能顺利推进,失地农民利益才能得到长期保障。我们常常犯的错误是急功近利,顾了眼前丢了长远,做了今天不想明天,不仅不利于长远发展,眼前的工作也做不好。在远近兼顾中,涉及到过去、现在、未来。三者之间,总是相互关联而又互为条件,现在既是过去发展变化的结果,又是向未来发展的起点。过去不好的东西会反映到现在,过去好的东西也会影响到现在;现在不好的东西会反映到未来,现在好的东西也会影响未来。处理好现在,既是对过去很好的总结,又是对未来很好的开辟。一味地埋怨过去,并不能很好地从实际出发;一味地幻想未来怎么做,那一定是脱离实际的。

因此,要形成一个科学的实际概念,在注重“下”时,不能忽视“上”;在注重“内”时,不能忽视“外”;在注重“近”时,不能忽视“远”。同时,要牢记“下”、“内”、“近”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上”“下”要有机地联系,“内”“外”要紧密地结合,“远”“近”要有效地兼顾。只注重“下”、“内”、“近”,很容易犯经验主义的错误、狭隘主义的错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等等都是对这种错误现象生动形象的概括。只注重“上”、“外”、“远”,容易犯教条主义、主观主义、本本主义的错误,夸夸其谈,粗枝大叶;口若悬河,不着边际;心中无数,无所适从等等都是对这种错误生动形象的概括。在解决下面的具体问题时,要懂得上面的政策;了解内部的情况时,要懂得外面的世界;在做好眼前近期工作时,要兼顾长远的工作,这样才算基本了解了实际、弄清了实际、掌握了实际。

如何才能做到“上”“下”联系、“内”“外”结合、“远”“近”兼顾呢?

首先,要掌握科学的方法和武器。这个武器就是毛泽东的实事求是、邓小平的解放思想、江泽民的与时俱进、胡锦涛的求真务实、习近平的“三严三实”。它们是战胜经验主义的武器,对付教条主义的克星。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让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一个人永葆青春,具有活力和创造力。因此,只要我们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三严三实”的思想路线,就会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就会从开放的角度看问题,就会从创新的角度看问题。思想就会解放而不会守旧,观念就会创新而不会落后,思维就会开放而不会封闭。我们就会有一种创造的动力、创新的欲望。一个科学的战略的确定、思路的明确、重点的确立,无不体现了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精神。例如,呈贡在抓产业结构调整、市场培育、特色农业的发展、城市化建设中,不抓菜、果、花特色农业,农民过不上好日子;不发展工业,县域经济实力强不了。这都是对发展中的实际、变化中的实际不断深化认识的结果。从呈贡这几年的抓特色农业富民,到现在的抓新型工业强区,抓新城建设富民强区,既是对实际认识的过程,也反映了认识水平逐步提高的过程。保山在跨越发展中,从农业大市向工业大市进军,再向信息大市迈进,都是对实际认识的不断深化过程,也是我们实践能力不断提升过程。

其次,要不断学习。学然后知不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习才能丰富知识,学习才能提高能力,学习才能进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甚至一个人,如果停止了学习,那就意味着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这个地区、这个人停止了进步。进入知识经济年代,学习型的国家才是有希望的国家,学习型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民族,学习型的地区才是有希望的地区,学习型的人才是有希望的人。对实际的掌握,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达到。这就要求我们面对变化的实际,必须用学习的态度、探索的态度、谦虚的态度去对待,切忌对变化的实际熟视无睹,对变化的实际自以为是,对变化的实际无动于衷。不怕对实际不掌握,就怕不去掌握;不怕对问题不了解,就怕不去了解;不怕对矛盾不认识,就怕不去认识;不怕存在困难与问题,就怕不去解决困难与问题。

第三,要努力实践。实践之树常绿,实践之树常青。无论是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教育创新、文化创新,还是其它一切创新,并不是人们在头脑中凭空想象出来的,只能在实践中产生,只能在不断解决实际问题中产生。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是如此。当现有的理论不能解决某一自然现象,这对自然科学来说,从来都不是一件坏事,而是一件好事,意味着经过人们的探索和创新,将产生新的理论。社会科学作为一门科学也应当如此。当某些社会问题用原有的理论不能解决的时候,不应当消极悲观失望,而应当抱着积极的态度,在科学思想和方法的指导下,回到实际中去,积极实践,探索方法,创新理论,寻找更科学的思想和方法。马克思有一句精辟的话:当问题产生的时候,也就同时产生了解决问题的方法。问题与方法是一对矛盾,同时产生、同时发展、同时消失。有了问题而不能解决,是因为我们还没有找到解决的方法;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因为我们对实际情况、实际问题不掌握,或者是没有掌握问题的实质。虽然掌握了很多材料,但都是表面的、不真实的材料,不是可以得出正确结论和方法的材料,因而找不到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市委按照忠诚干净担当的要求,提出“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什么办法能解决问题就用什么办法、什么人能解决问题就用什么人”的干部导向,也是根据这个科学原理而来的,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理论根据的,只不过是一种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要找到科学的思想和方法,要源于实践,又回到实践中去。省委、省政府作出的建设现代新昆明率先启动呈贡新城建设的战略决策,就是在科学思想和方法的指导下,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产生的,是多年来昆明城市发展的经验积累,是实践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重大举措。我们正在进行的昆明呈贡新城建设就是这一战略决策的具体行动。省委、省政府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考察云南时的讲话精神,作出“云南要走出一条跨越发展的道路、把云南建设成为辐射南亚东南亚的中心、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民族团结和谐的示范区”,既是云南省发展的理论创新、更是云南发展实践的结果。这是我们党领导云南人民发展的历史结晶,这是云南人民创造创新精神的体现,这是云南人民共同的心愿。没有跨越发展就不会有物质基础、没有物质基础的发展是靠不住的。没有物质基础的发展最终会被人民唾弃。就保山来说也是如此,我们要有危机感!要有被唾弃感!要有被抛弃感!离开了实践,我们的认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认识从实践中产生,思想在实践中产生,战略在实践中产生。我们的责任,就是善于指导人民群众的实践,善于概括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善于用从实践中产生的思想指导实践,不断地实践又实践。

对实际的掌握,从而得出科学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和方法,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不断探索的过程,不断思考的过程,不断实践的过程,非下苦功不可。懒汉是入不了门的,凭聪明的脑袋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不愿意学习、探索、思考、实践,就永远只会游离在全面、真实、科学的实际大门之外,永远入不了门。

展开阅读全文

赵德光论实际心得体会

全文共 3614 字

+ 加入清单

市委赵德光书记的《论实际》通篇贯穿着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唯物辩证法、实践论和方法论。文章从实际的极端重要意义出发,通过对实践案例的分析,透彻的阐述了实际和认识的关系问题,指导我们如何从实际出发,运用矛盾论的方法,抓住主要矛盾有效解决跨越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抓住机遇扬优势、补短板,开拓创新,主动作为,实现保山跨越发展。文章通篇闪耀着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思想光辉,对保山市情的分析深入透彻,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是我们做好“十三五”乃是更长时间保山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的纲领性、指导性文献。

文章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讲实际的重要性和实际与认识的关系,赵书记指出“实际是我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出发点,是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一切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学习的方法论基本原则”。对于我们党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情况不断深化和发展的认识过程,赵德光书记做出了清晰的阐述,那就是,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到习近平总书记五代领导人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总结探索出了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三严三实这个不断发展的认识论,正是靠着这个切合中国实际的不断发展的认识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才能从胜利走向胜利。“这既是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认识论,也是共产党人的方法论,是我们行动的指南,是我们战无不胜的武器。掌握了它,我们就能无往而不胜;背离了它,我们就要遭受挫折,乃至失败。对这个不断发展的认识,赵书记在文章中做出了深刻的阐述,那就是“坚持实事求是,最重要的是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坚持解放思想,最重要的是使我们的主观与客观实际相符合;坚持与时俱进,最重要的是着力把握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实际;坚持求真务实,最重要的就是从科学全面真实的实际出发,认识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的规律;坚持“三严三实”,最重要的是把客观的“实”和主观的“严”紧密地结合起来。总之,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一定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才能谈得上我们的主观与实际相符合,才能谈得上我们的路线、方针、政策、措施与实际相符合,才能谈得上我们掌握了科学的思维和方法。”在这个部分,赵书记对认识和实践、静止和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关系做了深刻的分析,帮助我们如何分析实际情况,如何看待静止和运动,如何观察事物的空间和时间,可以说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认识论、方法论的高度概括。

在第二部分,赵书记通过对昆明呈贡新区这几年的健康快速发展案例和保山跨越发展概念形成过程的分析,深刻阐述了吃透实际情况、把握发展机遇、正确处理发展中眼前和长远关系对于加快发展的重要性。文章指出,呈贡新区正是深刻认识到先富民穷、农强工弱的实际情况,紧紧抓住新昆明发展、呈贡具有紧贴昆明的区位优势的机遇,成功处理好人多地少、城乡发展不平衡两对矛盾,实现农向工转、村向城转,使呈贡插上了二、三产业腾飞的翅膀。准确把握呈贡县富民穷、农强工弱、农向工转、村向城转四个特点,人多地少、城乡发展不平衡两对矛盾,抓住现代新昆明发展这一历史性机遇,是呈贡新区建设获得跨越发展的关键,是矛盾论、认识论、方法论的最成功的运用,是从实际出发谋事创业的典型案例。在对“保山跨越发展”实际的分析部分,赵德光书记先对我市农业的小、弱、散现状做了剖析,没有形成规模效益、没有形成完整的农业发展链条,农民得不到土地流转的钱、在农业庄园打工的钱,更得不到规模农业的效益分成的钱。然后深刻总结了褚橙种植、施甸万家欢和庆安集团柑橘种植三个典型,指出农民得到了土地流转、农业庄园打工和效益分红三份钱,是集约化农业的成功范例。由此实际,形成了在全市建设10个土地流转上万亩的规模农业,使农民实现“一份土地三份收入”的目标。赵书记对1999年的《保山地区志》作了深刻研究,基于这一研究,对保山发展中的资源和产业、区位和开放、产品和市场、企业和技术、教育和人才等若干对矛盾关系做了深刻思考,指出保山具有区位、资源、产业、文化、作风五大优势,存在交通、产业、教育、机制、观念五大短板,指出“我们逐步形成了“优势明显、短板突出;跨越发展、开放先行;高速发展、金融为要”的实际概念和基本市情。优势明显分析了保山的优势和长处、历史的积淀和现实的可能;短板突出则分析了面临的种种问题、困难、矛盾,也指明了我们工作的方向、目标、重点;跨越发展既是现实的需要,更是未来的召唤;开放先行则回应历史上保山辉煌的动因,也指明当今保山跨越发展的必然选择;高速发展和金融为要则说明全球化的时代,支撑发展最重要的因素是金融和科技,而不仅仅是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我们只有深入地、充分地、正确地分析了和认识了六个方面的市情,我们的工作思路、目标、措施,才能紧紧围绕这一实际来确定、来制定。”这些精辟论述,对保山跨越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文章第三部分对“实际”这一概念形成中的“下”和“上”、“内”和“外”、“近”和“远”三对矛盾做了深刻、透彻的分析。指出实际工作中要十分注重处理好这三对矛盾,这三对矛盾中的主要方面是“下”、“内”、“近”,抓矛盾要注意抓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事半功倍,同时又要注意次要方面,矛盾的两个方面度处理好了,也才能有效的从实际出发。还是以呈贡新区建设和保山跨越发展两个案例为例,以呈贡形成“昆明呈贡新城建设”这个机遇来说,就是“下”具备这个条件,“上”作了这个决定;“内”有这个条件,“外”有比较优势;“远”必须如此,“近”别无选择。也就是说,呈贡具有作为昆明新城的条件,因而省委、省政府作出决定,在现代新昆明建设中,把呈贡作为先行区。从比较优势看,开发成本比较低;从近期看,选择呈贡作为先行区是正确、可行的;长期看也是如此。

再来看“保山跨越发展的实际”案例,就“上”来说,这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为云南发展指明的方向,是省委、省政府对保山工作的新要求;就“下”来说,这是保山到2020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选择。去年全省上半年经济工作汇报会暨园区建设会议在保山召开,就是对保山跨越发展的肯定,对保山跨越发展的鼓励和鞭策。“昆明呈贡新城建设”“保山跨越发展的实际”这两个实际概念的形成,就是一个“上”“下”联系、“内”“外”结合、“远”“近”兼顾的典型案例。从分析这两个案例出发,赵书记深刻阐述了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处理好这三个关系,也即处理好这三对矛盾的方式方法、工作技巧,读后可谓令我们受益匪浅。

在文章的第四部分,赵书记教我们如何才能做到“上”“下”联系、“内”“外”结合、“远”“近”兼顾。

首先,要掌握科学的方法和武器。这个武器就是毛泽东的实事求是、邓小平的解放思想、江泽民的与时俱进、胡锦涛的求真务实、习近平的“三严三实”。它们让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一个人永葆青春,具有活力和创造力。因此,只要我们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三严三实”的思想路线,就会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就会从开放的角度看问题,就会从创新的角度看问题。思想就会解放而不会守旧,观念就会创新而不会落后,思维就会开放而不会封闭。一个科学的战略的确定、思路的明确、重点的确立,无不体现了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精神。

其次,要不断学习。学习才能丰富知识,学习才能提高能力,学习才能进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甚至一个人,如果停止了学习,那就意味着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这个地区、这个人停止了进步。对实际的掌握,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达到。这就要求我们面对变化的实际,必须用学习的态度、探索的态度、谦虚的态度去对待,切忌对变化的实际熟视无睹,对变化的实际自以为是,对变化的实际无动于衷。不怕对实际不掌握,就怕不去掌握;不怕对问题不了解,就怕不去了解;不怕对矛盾不认识,就怕不去认识;不怕存在困难与问题,就怕不去解决困难与问题。

第三,要努力实践。赵书记说:问题与方法是一对矛盾,同时产生、同时发展、同时消失。有了问题而不能解决,是因为我们还没有找到解决的方法;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因为我们对实际情况、实际问题不掌握,或者是没有掌握问题的实质。市委按照忠诚干净担当的要求,提出“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什么办法能解决问题就用什么办法、什么人能解决问题就用什么人”的干部导向,也是根据这个科学原理而来的。要找到科学的思想和方法,要源于实践,又回到实践中去。没有跨越发展就不会有物质基础、没有物质基础的发展是靠不住的。没有物质基础的发展最终会被人民唾弃。就保山来说也是如此,我们要有危机感!要有被唾弃感!要有被抛弃感!离开了实践,我们的认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认识从实践中产生,思想在实践中产生,战略在实践中产生。我们的责任,就是善于指导人民群众的实践,善于概括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善于用从实践中产生的思想指导实践,不断地实践又实践。

展开阅读全文

党员学习赵德光论实际心得体会

全文共 6907 字

+ 加入清单

近期,我系统学习了保山市委书记赵德光署名文章《论方法》,启发很深,收获很大,受益匪浅。《论方法》是继保山市委书记署名文章《论实际》后的又一篇署名文章,既阐述了市委书记的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又分别“以我们实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工程为例、以我们实施社会稳定工程为例、以我们党的建设来说,以我们保山实现跨越发展来说”,指明了如何解决“过河”的“桥或船”的问题,安排部署了全市实施“四化战略”“六大工程”和“六大产业”的“过河”的任务,值得用心学习、用心领会、用心研究、用心实践。

一、对讲方法重要性的几点体会

(一)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须提高“一个认识”

工作是否讲方法,是否具有科学的工作方法,是衡量领导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科学的工作方法,是领导干部攻坚克难、化解矛盾、驾驭复杂局面的思想源泉,是增强领导工作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内在要求。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可以事半功倍,达到预期目的;错误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就会事与愿违,南辕北辙。大到治国理政,小到一项具体工作,都要讲究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二)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须做到“三个突出”

突出实事求是,就是想问题、办事情、干工作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要求我们把市情分析透、把握准,这是我们制定战略、明确重点的前提,是我们制定政策、确立思路、措施、方法的前提,是我们改革、开放、创新的前提。突出问题导向,就是抓工作要有针对性,按照市委赵书记的要求,做到存在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办法能够解决问题就用什么办法,什么人能够解决问题就用什么人。突出常抓不懈,就是要做到踏石留印、抓铁有痕。抓工作跟打仗一样,“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这方面有很多重要论述,如“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讲认真的态度、钉钉子的精神”“既要有一年抓几件事的热情,更要有几年抓一件事的定力”等等。

(三)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须提升“五种能力”

就是要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能力。战略思维能力,就是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的能力;历史思维能力,就是以史为鉴、知古鉴今,善于运用历史眼光认识发展规律、把握前进方向、指导现实工作的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就是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善于抓住关键、找准重点、洞察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就是破除迷信、超越过时的陈规,善于因时制宜、知难而进、开拓创新的能力;底线思维能力,就是客观地设定最低目标,立足最低点,争取最大期望值的一种积极的思维能力。

二、“实干+苦干+巧干”,奋力争当全省卫生监督工作排头

在改革发展的新常态下,等待观望、止步不前只能坐以待毙,只有创新发展、激流勇进才能生存下去并发展壮大。在全省16个州市级卫生监督机构中,保山卫生监督机构经过十四年的建设与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虽不是第一,也是排名靠前。要以争当全省卫生监督工作排头兵为契机,强化危机意识,自觉把卫生监督事业发展放到全国、全省、全市的大格局中去谋划、去推进,确定“四抓四促”的总体工作思路,明确“三好一满意”工作目标,上下联动,齐推共创,早日实现争当排头兵的工作目标。

(一)深入分析,找准优势补短板

在全省乃至全国卫生监督工作发展的大视野下,深入查找我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首先,与东部发达地区卫生监督机构比,如深圳、南京,他们的人员数量、装备保障、经费保障远在我们之上,监管对象、业务指标、综合成绩更是我们的数倍,差距很大。其次,与省内的怒江、临沧卫生监督机构比,多年来,我局的各项业务指标均远超于他们。最后,依据保山卫生监督工作在云南卫生监督体系中的实际和发展潜力,综合研判,与昆明市卫生监督执法局比较,能找准全市卫生监督工作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以2014年度各项业务指标完成情况为依据,公共场所卫生监督覆盖率全省平均为88.89%(68933/77545户),保山市为98.24%(3581/3645户),局全省第一,昆明市为94.91%(16050/16910户),局全省第二;保山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覆盖率99.51%(615/618户),昆明为97.99%(1274/1298户);保山学校卫生监督覆盖率为100%(1133/1133户),昆明为93.25%(1164/1245户);全省医疗卫生监督覆盖率平均为85.11%(22104/25971户),保山为98.48%(1359/1380户),昆明是86.50%(4272/4939户);还有放射卫生监督、职业卫生监督、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覆盖率等等,各项业务指标保山均在全省第二名以内。

单从卫生监督业务指标完成情况来看,似乎保山卫生监督工作就是全省的排头兵了。其实不然,“排头兵”是一个综合理念,从全面综合的高度来看,我们与昆明卫生监督机构的差距还是很明显的。一是人员配备及素质方面,保山现有卫生监督员107人,其中研究生2人,占1.8%,本科55人,占51.4%,而昆明配备卫生监督员315人,其中研究生7人,占2.2%,本科175人,占55.6%,保山卫生监督员文化水平总体上与昆明有明显差距;二是案件办理方面, 2014年全省共查处4702件违法案件,罚没款953.99万元,其中,昆明市是办理了1887件,罚款525.70万元,居全省第一,保山办理了567件,占全省的12.06%,罚没款62.47万元,居全省第三,从以上数据就可以看出,昆明办理案件占到全省的一半以上,我们与昆明卫生监督的差距还是很大。其它的还有手持执法机、车辆数量、业务用房等,与昆明的差距都是十分明显的。

经全面深入的分析研究,因多种原因,与昆明市卫生监督机构相比,卫生监督员配备、执法装备、经费保障等是保山卫生监督机构的短板,要在这些方面赶超昆明市卫生机构,那是不切合实际的。综合2014年卫生监督业务指标完成情况,保山卫生监督工作与昆明卫生监督工作确有差距,但这些差距并非遥不可及,是可以奋勇直追的。我们只有立足优势,扬长补短,努力实现“三好一满意”的目标,即队伍建设好、服务质量好、监管执法好、群众满意,争当全省卫生监督排头兵。具体来说,就是要实现队伍建设好,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纪律严明、忠诚可靠、责任担当”的卫生监督员队伍,成为全省卫生监督工作的“生力军”;实现服务质量好,全面践行“在监督中服务,在服务中监督”的理念,监管服务零投诉、零举报,强化窗口规范化建设,打造优质高效便民的卫生行政窗口,成为全省卫生监督工作服务窗口的示范点和样板田;实现监管执法好,无冤假错案,无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成为全省卫生执法尖刀;达到群众满意,卫生监督工作满意度测评达99%以上,群众满意度逐年上升。

(二)明确思路,依托创新,奋力争当全省卫生监督工作排头兵

“实干就是能力、落实才是水平”。目标已经确定,“关键在于落实”。只要全市卫生监督机构上下一心、真抓实干,各项工作一定能迈上一个新台阶,争当全省卫生监督工作排头兵的宏伟目标一定能早日实现。

1.强化一个总体工作思路

思路决定出路。2011年以来,保山卫生监督始终坚持“四抓四促”的工作思路(以严格综合执法考核和目标责任制落实为抓手,进一步强化卫生监督执法力度;以提高监督员队伍素质、严格干部队伍管理为抓手,进一步规范卫生行政执法行为;以提升保障能力,争取各方支持为抓手,进一步创造良好执法环境和执法条件;以转变思想观念、大胆探索创新为抓手,进一步增强做好卫生监督工作的信心和决心),真抓实干,狠抓落实,全市卫生监督工作一年一变样、三年变大样。可以说,在“四抓四促”工作思路的统领下,保山卫生监督破浪前行,阔步向前,跨越发展,硕果盈枝。事实胜于雄辩,“四抓四促”工作思路是新常态下抓实卫生监督工作的思想法宝和有力武器。因此,在赶超昆明市等卫生监督机构,争当全省卫生监督工作排头兵的奋斗历程中,我们始终要坚持“四抓四促”的总体工作思路不动摇、坚持改革发展不停步。

2.坚持问题导向,依托改革创新,实现跨越赶超

创新是加快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要突破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李克强总理也对创新驱动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近年来,保山市卫生监督局领导班子始终按照“思路决定出路、创新才能发展、实干就是能力、落实才是水平”的工作理念,坚持以严格综合执法考核和目标责任制落实为抓手,强化软硬件建设,创新监管手段,延伸监管触角,加大执法力度,坚持问题导向,紧紧抓住事关群众健康权益的热点和制约卫生监督工作发展的难点,迎刃而上破解难题,以创新的举措推动工作,为推进卫生监督工作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积蓄了强大后劲,坚定“争当全省卫生监督工作排头兵”的必胜信心。一是全力推进信息化建设,积极改善执法条件,有效提升了执法保障能力。二是创新执法理念,大力倡导“在监督中服务、在服务中监督”的理念,推行前置服务制度、约谈制度、温馨提示制度等各项便民措施。三是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和依法治理工作,针对非法行医屡禁不止、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落实不够到位、餐饮具集中消毒卫生群众关心关注、农村饮用水卫生监督工作形势严峻等与群众生命健康密切相关的问题,在全市持续推进6个专项整治行动,严肃查处各种违法行为,震慑不法分子,有效净化了保山医疗卫生服务市场,保障了人民群众健康权益。四是创新公共场所和民营医疗机构监管模式,大力推进公共场所和民营医疗机构卫生质量信誉度量化动态分级管理工作。五是大力推行卫生行政处罚通报曝光制度,深入开展“入百户、访千人、进万家”和“卫生监督在您身边”活动,大力推行权力政务公开和投诉举报制度,自觉引入外部监管机制,强化执法效果。六是将卫生监督创新工作持续纳入目标考核内容,营造全市卫生监督系统改革创新求发展的氛围。七是推行保山卫生监督工作群众满意度测评机制,实现全市卫生监督服务工作成效由群众打分,由群众评判,把群众的要求作为提升卫生监督工作质量和水平的强劲动力。

我们要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全市卫生监督工作发展的第一动力,持续开展一年一度的亮点观摩活动、创新考评活动,全力办好《他山之石》季刊,把创新融入卫生监督工作的全过程,努力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实现新作为,争当排头兵。

(1)率先出台加强中医卫生监督工作的意见。针对中医卫生监督要求高、难度大等问题,为全面落实《2015年保山市政府工作报告》中积极“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市”的目标任务,在全省16个州市率先出台加强中医卫生监督工作的意见,实现全省中医卫生监督从理论到实践的新跨越,为市委政府“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市”提供法制支撑。

(2)率先制定保山温泉浴场(池)卫生规范地方标准。针对当前全省16个州市温泉洗浴场所卫生管理标准真空问题,抓住保山列为全省立法权试点的重大机遇,率先研究出台保山温泉浴场(池)卫生规范地方标准并先试先行,实现全省温泉洗浴场所卫生管理从无到有的新跨越,争当全省温泉浴场(池)卫生监督执法的开路人。

(3)花大力气抓实“创卫”工作。把“创卫”工作与日常卫生监督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全力保障财力、人力、物力投入,统筹推进,务求实效。按照摸清底数、打造亮点、以点引面、点面同创的思路,以打造“创卫”工作示范点为突破口,全力推行网格化管理。同时,建立并落实责任区联动工作机制、责任区保洁和巡查制度,推进责任区“创卫”工作,向人民群众交上一份“创卫”满意答卷。

(4)积极探索综合执法新模式,努力争当全省卫生计生综合执法的领路人。抓住卫生计生机构、职能合并和国家计划生育法修订机遇,深入基层走访调研,科学制定联动综合执法方案,争取多方支持,力争在全省率先整合基层计划生育执法设施和力量,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卫生计生监督执法网底,努力探索卫生计生执法新模式,争当全省卫生计生综合执法的领路人。

(5)持续抓实精准扶贫工作。以《保山市卫生监督局扶贫攻坚以奖代补专项基金实施办法》为主要抓手,因地制宜、因对象施策,进一步扩大奖励范围和幅度,逐步落实帮扶举措,逐条兑现帮扶承诺,引导和帮扶贫困户依托产业精准脱贫致富。

3.强化日常卫生监督

(1)加大处罚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行为。医疗卫生、公共卫生的监督服务是卫生监督工作的主业,在争当全省卫生监督工作排头兵行动中要更加突出这一核心地位,切实抓实干好。昆明市卫生监督机构监管单位多、办案数量大。保山卫生监督机构要赶超昆明市卫生监督机构,必须选准突破口。一是要在人均办案数上赶超。2014年,保山卫生监督机构共查处卫生违法案件567件,占全省的12.06%,人均办案5.11件,昆明是1887件,人均5.95件,人均办案数相差不大;2015年,保山卫生监督机构共查处卫生违法案件523件,占全省的11.92%,人均办案4.89件,昆明是1380件,人均4.68件,人均办案数超越昆明市卫生监督机构,居全省第一。2016年,保山卫生监督机构要保住这一骄人业绩。二是要在实施行政处罚的效果上赶超。2016年,要全面实行卫生行政处罚通报曝光制度,在监管手段、方式、方法上创新,在监管效果上赶超昆明。人均罚款数上难于赶超昆明市卫生监督机构,况且罚款只是监管手段之一,罚款是为监管效果服务的。众所周知,我国现行的卫生法律法规已经不太适应新形势新常态下的经济、政治发展水平了。比如,按现行法律对某某医院罚款500元或5000元人民币,某某医院在规定时间内缴纳了罚款,但对违法行为整改不彻底、不到位,因违法成本较低,而违法后的获利又大。这样,就使得卫生监督机构的的监管显得很乏力、效果不够明显。因此,我们要在合法、合规的前提条件下,创新监督方式、方法,实施卫生行政处罚通报曝光制度,增加被监管单位的违法成本,进一步提升卫生监督监管效果,维护卫生市场秩序。

(2)经常性卫生监督覆盖率达到100%。保山卫生监督机构经常性卫生监督覆盖率2014年为98.69%,2015年为99.92%,两年均居全省第一,但也要看到,2014年德宏州为95.50%,玉溪市为94.70%;2015年文山居全省第二、玉溪居全省第三,紧随我们身后,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超越。因此,2016年经常性卫生监督覆盖率力争达到100%。

(3)做好卫生行政许可工作。在热情服务、提高群众满意度上赶超昆明,做好卫生行政许可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一是要提高办结率。2014年,保山卫生监督机构共受理卫生行政许可 6692起,办结6641起,办结率99.23%;2015年,受理办结1928件卫生行政许可,办结率达100%,其中,当场应办结906件,实办结906件,当场办结率100%。昆明市卫生监督执法局在受理卫生行政许可总数上比我们多,办结率和我们差不多。2016年,要继续花大力气、下苦功夫,抓好卫生行政许可,千方百计确保办结率达100%。二是强化网上服务大厅建设。用好《国家级卫生监督信息系统》,推行无纸化办公,力争在行政许可信息化上达到甚至超过昆明市卫生监督机构,更加方便办事群众。三是继续推行亲情化服务。多年来保山卫生监督机构一直推行的短信温馨提示、微笑服务、预约服务,办事群众很高兴,监管与服务真正做到了深度结合。以后亲情化服务还要加强,继续在许可服务窗口推行的同时,在局机关其余科室也要全力推行。

(4)加强信息宣传工作。信息宣传是保山卫生监督机构基础性工作之一,是保山卫生监督机构争取社会支持、营造和谐执法氛围的重要手段。只有基础夯实了,赶超才能更好更快。2014年,昆明卫生监督系统共制发信息526条,保山卫生监督机构是455条,保山卫生监督机构在信息数量、质量、宣传效果上与昆明卫生监督执法局相比都存在一些差距。一要勤写。全体卫生监督员要善于发现工作中的亮点,并积极撰写信息上报发布。二要加大奖励和考核力度,一方面是提高奖励额度,对那些写得好、舆论效果好的给予更多鼓励,另一方面是把信息宣传报道纳入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营造人人参与信息宣传、人人会善写信息简报的氛围。

(5)大力推进信息公开和权力公开。信息公开和权力公开是建设透明、阳光卫生监督机构,落实为民服务的重要举措,要跟昆明市卫生监督机构比为民服务效果、比群众满意度,这一块就不能落下。2015年,保山卫生监督机构的权力清单、职权目录、权力行使流程图率先在市政务服务中心大厅查询机上公开;2016年,要在保山卫生监督局网页上向社会公开。

(6)继续实施好专项行动。2015年部署的六个专项行动,找准了保山卫生监督工作中的一些难点、重点、风险点、薄弱环节,涵盖了医疗卫生监督、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等各个重要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16年,要继续实施好专项整治行动,在综合执法实践中补齐短板、提升强项,为全面超越昆明市等卫生监督机构积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党员学习赵德光论实际心得体会

全文共 2055 字

+ 加入清单

龙陵县紧抓“学习”这根弦,着力探索推进“领导带头模范学+量体裁衣分类学+突出特色体验学+对照先进笃行学”的“四学联动”学习方式夯实学习教育根基、补足精神之“钙”。

领导带头模范学。龙陵县按照“先学一步、学深一些、学多一点”的要求,紧扣“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争当跨越发展先锋”主题,坚持领导带头、以上率下,层层立标杆作示范。全县党员领导干部采取带着信念学、带着感情学、带着使命学、带着问题学等方式抓学习贯彻。重点抓好围绕以《党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及保山“禁赌酒赌博令”等为重点内容,在引导党员尊崇党章、遵守党章,坚定理想信念、对党绝对忠诚上带头学作表率;围绕以党的十八大、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及赵德光同志的《论实际》等为重点内容,在引导党员深入领会系列重要讲话的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上带头学作表率;围绕以党员的性质要求、合格党员标准及带头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等为重点内容,在争做“四讲四有”合格党员上带头学作表率;围绕以学习党的历史、学习革命先辈及先进典型为重点内容,在引导党员牢记党规党纪、牢记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树立崇高道德追求上带头学作表率。截至目前,常委班子、县直单位领导班子和乡镇党委领导班子,开展集中学习、中心组学习和讲党课的数量分别为200场、49场和89场。

量体裁衣分类学。根据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部门的特点抓好学习教育。农村党员以解决组织纪律散漫、群众观念淡薄、进取心不强等问题为重点,采取普通党员分组学、老龄党员结对学、半文盲党员带读学、流动党员联系学、深入现场体验学和党员领导干部讲党课、致富能手讲党课、先进模范讲党课、专家学者讲党课的“五学四讲”方式展开学;社区党员以解决理想信念动摇、党性意识淡化、服务能力不高等问题为重点,采取上门送学、专题辅导学、一对一讲解学等方式展开学;机关事业单位党员以解决政治意识不坚定、宗旨意识淡薄、发展意识不强等问题为重点,按照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题和谈心得、谈体会、谈收获的“四定三谈”方式展开学;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党员以解决理想信念模糊、服务意识不优、精神状态不佳等问题为重点,采取全体党员普遍学、结合实际分层学、带着问题整改学、正反典型对照学、领导干部带头学、自觉自主持续学的方式展开学;国有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员以解决信仰滑坡、精神懈怠、思想保守等问题为重点,采取领导干部讲“示范党课”、班组普通党员讲“现场党课”、企业先进模范讲“微型党课”、外请专家学者讲“专题党课”、党建指导员送学讲“业务党课”的方式展开学;学校党员以解决重教学轻党建、担当不够、制度缺失等问题为重点,采取个人自主学、专题研讨学、领导带头学、党课辅导学、对照典型学的的方式展开学等等。截至目前,全县19个党(工)委152个党总支700个党支部775个党小组1.4万党员干部,累计开展集中学习、中心组学习和讲党课的数量分别为1091场、845场和437场。

突出特色体验学。按照“走出去”学的方式提党员干部素质,县委“一把手”率部分党员干部到华中农大“学”农业产业科技技术;组织百名党员领导赴隆阳区、施甸县“学”殡葬改革;组织部分党员干部到山东淄博、日照等地“学”招商引资、企业扶贫和旅游产业发展等经验做法。同时,变“说教式、填鸭式”学习教育方式为“体验式、情景式”现场学习教育方式,开辟了以“李鑫故居→抗战纪念广场→董家沟日军慰安所→西山坡党史人物陈列馆→大坝烈士陵园→松山干部教育培训基地→松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主的特色学习教育线路。着力开展“两学一做·走龙陵线路”体验教育活动,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地体验党性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党史教育和廉政教育,用身边的事例、典型、榜样教育自己,争做合格党员,收到良好效果。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已开展“两学一做·走龙陵线路”体验教育活动120余期次共7800余名党员干部参加。

对照先进笃行学。各级党组织以杨善洲、高德荣、郑垧靖等先进典型为镜鉴,对照先进找差距、对照典型查不足,以身作则、细学笃行,做到“六对照六查看”。即,对照先进先辈政治立场坚定、理想信念始终如一的政治品格,查看自己政治意识强不强,是否存在政治理论学习不足、理想信念模糊、精神空虚等问题;对照先进先辈信念如山、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查看自己党性意识强不强,是否存在党章党规执行不力、言行不规范、组织纪律散漫等问题;对照先进先辈大爱无私、淡泊名利的崇高情操,查看自己宗旨意识强不强,是否存在宗旨观念淡化、漠视群众疾苦、损害群众利益等问题;对照先进先辈脚踏实地、干事创业的拼搏精神,查看自己发展意识强不强,是否存在能力素质低下、赶超意识不足、工作推动不力等问题;对照先进先辈务实担当、心中有责的品格,查看自己责任意识强不强,是否存在精神状态不佳、不敢担当、逃避责任等问题;对照先进先辈艰苦朴素、行为规范的优良传统,查看自己道德意识强不强,是否存在道德行为不端正、贪图享受、奢侈浪费等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学习赵德光论实际心得体会优秀

全文共 11783 字

+ 加入清单

实际是我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出发点,是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一切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学习的方法论基本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1月23日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准确把握我国不同发展阶段的新变化新特点,使主观世界更好符合客观实际,按照实际决定工作方针,这是我们必须牢牢记住的工作方法。”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告诉我们,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发展着的中国实践,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改造主观世界,不断形成了自己的新理论体系、分析和研究问题的新思维方式、推动实践的新思想武器。这些科学理论、思维和方法的精髓,毛泽东同志把它高度概括为实事求是,邓小平同志把它高度概括为解放思想,江泽民同志把它高度概括为与时俱进,胡锦涛同志把它高度概括为求真务实,习近平同志把它高度概括为“三严三实”。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三严三实”,这既是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认识论,也是共产党人的方法论,是我们行动的指南,是我们战无不胜的武器。掌握了它,我们就能无往而不胜;背离了它,我们就要遭受挫折,乃至失败。

坚持实事求是,最重要的是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坚持解放思想,最重要的是使我们的主观与客观实际相符合;坚持与时俱进,最重要的是着力把握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实际;坚持求真务实,最重要的就是从科学全面真实的实际出发,认识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的规律;坚持“三严三实”,最重要的是把客观的“实”和主观的“严”紧密地结合起来。总之,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一定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才能谈得上我们的主观与实际相符合,才能谈得上我们的路线、方针、政策、措施与实际相符合,才能谈得上我们掌握了科学的思维和方法。

通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在工作中取得成绩,是因为我们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措施与实际相符合;工作中受到挫折,是因为我们的路线、方针、政策、措施与实际不相符合;工作难以推动,是因为我们的路线、方针、政策、措施不够科学,不够严密,不切实际。这一切,都源于我们对实际掌握的好坏和深浅。掌握好,工作好;掌握差,工作差;了解深,工作好;了解浅,工作差。因此,了解实际,掌握实际,应用实际,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修好的第一课,也是开展工作的第一步。工作之所以取得成绩,源于对实际的科学掌握;工作遭受了挫折失误,源于对实际掌握不准、不实。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这类教训不少。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农村为中心和以城市为中心夺取政权的争论,深刻反映了是从本本出发还是从实际出发的根本问题。这不仅仅是理论问题,更重要的是实践问题。据说毛泽东生动地批评过王明,说王明是“三不懂”:不懂人肚子饿了要吃饭、走路要用脚、子弹可以把人打死。毛泽东的批评,指的是王明不懂常识,不了解实际,进而违背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毛泽东的成功和王明的失败,根本原因不在于书读得多少,而在于对实际掌握的深浅和好坏。王明读的马列著作并不比毛泽东少,甚至还多。许多回忆录上讲,王明对马列原著中的许多经典著作倒背如流,但王明失败了。王明的失败在于本本主义,毛泽东的成功在于从实际出发。这并不是说读书不重要,理论不重要,科学不重要。而是说,读书要学以致用,同实际相结合,理论要能解决实际问题,科学要能推动发展。

要真正做到从实际出发,不是轻而易举的。既需要我们坚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反对一切形式的唯心主义,又必须坚持唯物辩证法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反对形而上学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同时还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把它们融会贯通,自觉地用它们来指导我们的行动,分析和处理我们所遇到的一切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达到主观和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从而有效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共产党人都是为人民办事的,都应该是唯物论者。但在掌握实际中,有的对实际情况掌握得很好,有的则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个中原因,除了我们主观努力不够之外,关键还在于“实际”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发展的概念、变化的概念、纵横的概念、时空的概念。也就是说,要掌握科学真实的实际情况,形成科学真实的实际概念,除了从静止的角度分析以外,还要从运动的角度分析;除了从现实的角度研究以外,还要从历史和未来的角度研究;除了纵向的角度比较之外,还要从横向的角度比较;除了从空间的角度综合以外,还要从时间的角度进行综合。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有些问题仅从静止的角度分析就不清楚,从运动的角度一分析就清楚;从现实的角度研究就不清楚,从历史和未来的角度一研究就清楚;从纵向的角度比较就不清楚,从横向的角度一比较就清楚了;从空间的角度综合就不清楚,从时间的角度一综合就清楚。“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吃一堑,长一智”等,都是对这种观点的高度概括。诚然,我们这样说,并不意味着否认静止的重要意义,否则,就会陷入不可知论和诡辩论。我们之所以强调从运动变化发展的角度分析、研究、综合问题,就是要让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形成科学的实际概念,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工作,一朝一夕实现不了,轻而易举不能做到。那种把问题简单化的做法,最终也会贻误人民的伟大事业。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它要求我们一定要根据客观存在的事实,来决定我们的主观思想和行动。我们做任何事情,既不能脱离实际的超前,把将来要做的事,搬来现在做;也不能甘于落后,现在应该做的事,因为有种种困难而不为。脱离实际的超前,尤其是耽于享受的超前是错误的;自甘落后,尤其是因为怕承担责任而造成落后也是错误的。为享受而超前,是要犯众怒的;怕承担责任而落后,将会成为历史的罪人。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要求我们把市情分析透、把握准,这是我们制定战略、确立思路、明确重点的前提,是我们制定政策、措施、方法的前提,是我们改革、开放、创新的前提。

我们以“昆明呈贡新城建设的实际”和“保山跨越发展的实际”两个案例为典型,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以昆明呈贡新城建设的实际来看,从空间上讲是离昆明近,区位优势好;从呈贡的特点讲,是有菜、有花、有果,特色鲜明。改革开放以来,呈贡区委、区政府依靠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发挥全区人民的聪明才智,立足实际,依托城市,服务城市,抓成了菜、花、果三大支柱产业,富裕了农民。这是呈贡广大干部群众的成绩,也是呈贡最值得骄傲的成绩。但凡事有利有弊,呈贡在农业上取得较大成就的同时,第二产业发展不足、第三产业发展不够的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省委、省政府建设现代新昆明战略的实施,给呈贡的城市化进程带来了历史性机遇,为呈贡加快二、三产业发展,不断增强县域经济实力提供了可能。昆明呈贡新城建设作为现代新昆明建设的突破口和先行区,农民向市民、农村向城市、农业向工业转变势在必行。因此,高度概括和总结呈贡的实际,就是民富县穷、农强工弱、农向工转、村向城转。

农民相对富裕,财政却是穷的,源于农业相对强,工业相对弱的实际。这是过去一段时间形成的实际。农向工转、村向城转,这是当前呈贡区经济社会发展中最为显著的一个特点,源于现代新昆明战略的实施。民富县穷、农强工弱是相对稳定的实际,农向工转、村向城转是在变化着的实际。看不到民富县穷、农强工弱,就叫不懂呈贡的过去;不知道农向工转、村向城转,就叫不懂呈贡的现在和将来。

民富县穷、农强工弱、农向工转、村向城转四个特点,在呈贡突出表现为两对矛盾:一是人地高度紧张的矛盾,即人多地少;二是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即相对于农村的快速发展来说,城镇化发展较为缓慢。这些特点和矛盾都集中表现在昆明呈贡新城建设上。解决当前呈贡发展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和矛盾,在很大程度上要看能否把握、运用、发展好已经到来的昆明呈贡新城建设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新城建设的快慢、好坏,直接影响这些特点的演变和矛盾的解决。

深入地、充分地、正确地分析和认识好上述呈贡区的“四个特点”“三个转变”“两对矛盾”“一大机遇”,是把握呈贡区情、科学掌握实际的需要。

我们再以“保山跨越发展的实际”来看,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在全市规模农业发展上,要坚持搞十个土地流转上万亩的企业;在中心城市建设上,要坚持搞“三个万亩工程”,这就是从保山最大实际出发的必然选择。保山农业最大的问题是小、散、弱,没有形成规模效益、没有形成完整的农业发展链条,农民得不到土地流转的钱、在农业庄园打工的钱,更得不到规模农业的效益分成的钱。我们现在搞十个土地流转上万亩的规模农业,就是要解决农民“一份土地、三份收入”的问题:即土地流转的钱,到公司打工的钱,效益分成的钱。以施甸县万家欢公司为例,每亩土地的租金是400—600元钱,农民到公司打工的钱为每天60到100元,效益分成会在4到6万元之间。龙陵县的褚橙基地也是如此,每亩租地的钱为600元,农民到公司打工的钱为每天60到100元,效益分成也是在5到6万元之间。北京庆安集团在昌宁鸡飞和卡斯种植柑桔也是如此,公司计划自建柑桔园区3万亩、在隆阳区杨柳等地自建示范基地2万亩,带动怒江流域100万亩种植,加工成汁以后,出口到俄罗斯和东欧,从种植到加工、到市场一体化。

分析研究“保山跨越发展的实际”概念的形成,既是基于对保山当前实际的清醒把握,也是基于对保山历史发展的深刻思考。在《保山地区志》的概述中,有几段精辟的话论述了保山的实际:“当人们还在为悠久的历史和值得骄傲的辉煌欣慰的时候,新一代保山人早已看到了在悠久和辉煌光环下的历史困惑。特有的资源优势和特殊的区位优势,并没有给人们带来期望中的奉献。一面是三分之二人口已经摆脱贫困迈向富裕,另一面仍有近三分之一的人口在贫困中寻求温饱;一面是丰富的资源沉睡大地,另一面却是有赖于资源开发的骨干企业寥若晨星;一面是大量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渴望与科技‘联姻’,另一面却是科学技术待嫁闺中,千呼万唤不出来;一面是面向南亚前沿阵地的区位优势,另一面却是对外贸易的跌宕起伏;一面是开发开放需要大量招商引资,另一面却因交通、通讯、能源等基础设施的滞后,外商投资举步维艰;一面是市场需求日新月异,另一面却是企业产品的传统依旧;一面是各种人才的奇缺,另一面却是基础教育的落后;一面宁让妻子儿女熬苦受穷,另一面却不愿冲出家门闯荡天地;一面常守空枝发慨叹,另一面却惧树头落凤凰;一面常常临渊羡鱼,另一面却不思退而结网……总之,在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还滋生着许多的不协调。然而,机遇与挑战同在,发展和滞后并存,这就是历史的辩证法。”“保山人从历史的反光镜里看透了自己,开始和着时代的脚步,从全方位开放的高度,紧紧抓住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这两张王牌。”“永昌绵延了几世纪的吉祥名字,将凭借历史给予的机遇,永承昌运,再创辉煌”。这些话,把保山的实际说得何等准确生动形象深刻,与今天我们所讲的区位、资源、产业、文化、作风优势和交通、产业、教育、体制、观念短板是一致的。该志为建国50周年而作,即断代断时于1999年,至今已十七年。弹指一挥间,十七年前分析研究保山实际得出的结论,至今都是正确全面科学的,至今都有教育启发指导意义。真正体现了“邑之有志、犹国之有史、民之有魂”。这些话,为我们今天认识市情、研究市情、推动发展、实现跨越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教材。从保山历史发展的镜鉴和对现实的研判中,我们逐步形成了“优势明显、短板突出;跨越发展、开放先行;高速发展、金融为要”的实际概念和基本市情。优势明显分析了保山的优势和长处、历史的积淀和现实的可能;短板突出则分析了面临的种种问题、困难、矛盾,也指明了我们工作的方向、目标、重点;跨越发展既是现实的需要,更是未来的召唤;开放先行则回应历史上保山辉煌的动因,也指明当今保山跨越发展的必然选择;高速发展和金融为要则说明全球化的时代,支撑发展最重要的因素是金融和科技,而不仅仅是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我们只有深入地、充分地、正确地分析了和认识了六个方面的市情,我们的工作思路、目标、措施,才能紧紧围绕这一实际来确定、来制定。

由此可见,要形成一个科学的实际概念,涉及到“上”“下”联系,“内”“外”结合,“远”“近”兼顾。

以呈贡形成“昆明呈贡新城建设”这个机遇来说,就是“下”具备这个条件,“上”作了这个决定;“内”有这个条件,“外”有比较优势;“远”必须如此,“近”别无选择。也就是说,呈贡具有作为昆明新城的条件,因而省委、省政府作出决定,在现代新昆明建设中,把呈贡作为先行区。从比较优势看,开发成本比较低;从近期看,选择呈贡作为先行区是正确、可行的;长期看也是如此。

再来看“保山跨越发展的实际”,就“上”来说,这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为云南发展指明的方向,是省委、省政府对保山工作的新要求;就“下”来说,这是保山到2020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选择。去年全省上半年经济工作汇报会暨园区建设会议在保山召开,就是对保山跨越发展的肯定,对保山跨越发展的鼓励和鞭策。“昆明呈贡新城建设”“保山跨越发展的实际”这两个实际概念的形成,就是一个“上”“下”联系、“内”“外”结合、“远”“近”兼顾的典型案例。

我们在掌握实际概念中,常常犯的错误是注重“下”,忽视了“上”;注重“内”,忽视了“外”;注重“近”,忽视了“远”。或者只强调下面的具体情况,而不管上面的具体情况;只强调内部的具体情况,而不强调外部的具体情况;只强调眼前的具体问题,不强调长远的具体问题。在“上”“下”联系中找不到联系点,在“内”“外”结合中找不到结合点,在“远”“近”兼顾中找不到兼顾点。我们讲实际出发,往往形成了从“下”的实际出发,从“内”的实际出发,从“近”的实际出发,而不是从“上”“下”联系的实际、“内”“外”结合的实际、“远”“近”兼顾的实际出发。是从静止的实际出发,而不是从运动的实际出发;是从固定的实际出发,而不是从变化的实际出发,一句话,是从“死”的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活”的实际出发。从一个不全面、不科学、不真实的实际出发,就会导致工作要么半途而废,要么事倍功半,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好事做不好。因为这个“好”建立在不全面的实际上,不科学的实际上,不真实的实际上,也就是说,是建立在不可能的实际上。因此,要把好事做好,我们必须从“活”的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死”的实际出发,就要在“上”“下”联系中找到联系点,在“内”“外”结合中找到结合点,在“远”“近”兼顾中找到兼顾点。联系点、结合点、兼顾点就是全面、科学、真实的实际。这既有一分为二的辨证法,也有合二为一的辨证法。从一分为二中实现了合二为一,在合二为一中包含了一分为二。

注重“下”,不能忽视“上”,否则好多事就做不成,工作推动不了。以呈贡为例,这几年干部职工工作生活条件虽然有了改善,但是由于客观历史原因,有的机关和部门工作、生活条件依然很简陋,特别是教师队伍住房比较紧张。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逐步解决好这些问题责无旁贷,也符合以人为本的思想,对于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加快推进新城建设和全区的改革、发展,既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这就是注重“下”的问题。但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还必须从全区的实际出发,量体裁衣,循序渐进,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因素,严格依照法律、政策办事,这又涉及到了“上”的问题。以我们保山解决干部公务员待遇为例,由于各种主观和客观的原因,我们干部和公务员的待遇在全省16个州市中是较低的。要逐步解决待遇提高问题,不仅我们自己下面要有钱,还要上面政策允许,这就需要我们必须努力加快发展,解决自己有钱的问题,还要找到上面的政策依据。否则,下面有钱也无用。在具备了“下”的条件之后,此时“上”的情况尤为重要。通常情况下,是“下”决定“上”,“上”决定“下”也是由“下”的情况决定的,但“上”制约“下”、“上”限制“下”、“上”禁止“下”的情况也是比较普遍。从实际出发,不仅仅是从“下”的实际出发,也包含了从“上”的实际出发。就是既要从“下”的实际出发,也要从“上”的实际出发,更要从“上”“下”联系的实际出发。“上”和“下”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只注重“上”而忽视“下”,干部职工有想法,不利于工作的推动;只注重“下”而忽视“上”,就会犯自由主义,导致好事不能办好,上面领导批评,下面群众埋怨,就像老鼠钻风箱两头受气。在这方面,我们是有过深刻教训的。“上”“下”结合点找准了,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好事就能办好,良好的愿望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但是,通常情况下,“下”处于主要矛盾方面。《荀子·劝学篇》讲,“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三国时代魏人王肃注在《孔子家语·困誓》中说:“不观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深泉,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巨海,何以知风波之患?”也就是说,不亲眼观看高高的悬崖,怎么能知道颠倾坠落的危险呢?不亲身游近深水旁,怎么能知道沉溺淹没的危险呢?不亲自看看浩瀚的大海,怎么能知道狂风恶浪的祸患呢?这充分说明深入第一线掌握“下”对形成科学实际概念的重要性。在工作实践中,上级要求我们做的,做不好没有道理;我们做好了的,上级没有道理不承认,也反映了“上”“下”联系形成实际的科学观点。“上”不可能制约、限制、禁止所有的“下”,“下”有很大的空间可以发挥。在同样的政策下,同样的要求下,有的地方做得好,有的地方做不好,就是这个道理。我们要善于以“下”促“上”,以“下”求“上”,以“下”感“上”,即促进、请求、感动,才能做好工作。

注重“内”,不能忽视“外”,否则好多事做不了,工作也推动不了。比如说产品推销,在最便宜的地方生产,在最昂贵的地方销售。什么地方是生产最便宜的地方,什么地方是产品最昂贵的地方,两者往往是不一致的。如果生产地是“内”,销售地是“外”,从实际出发,这个“外”的重要性不亚于“内”,这个“内”要更多地兼顾“外”。以呈贡的招商引资来说,由于现代新昆明建设,呈贡面临着新的发展契机。昆明市委、市政府将给予更为优惠的政策,招商引资有着明显的优势,对有的项目可能还有选择权。但不能因为有优势、有选择权,就“皇帝的女儿不愁嫁”,抬高门坎,坐等招商。而是要从服务、政策、机制创新上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这就是“内”的问题。拿保山的招商引资来说,要注重研究国家、省、市的政策动态,如土地政策的调整,国内国际经济环境的变迁,投资者的实力、优势、心理等,这又是“外”的问题。在推进跨越发展的实践中,保山工贸园区招商还是比较有成效的,以山东恒丰纺织集团为例,“外”的因素是电价和劳动力成本吸引他们,“内”的因素是我们的服务感动他们,“51+49”的股份合作制,又找到了一个结合点,这就显示了内外结合才有的实际效果。“内”和“外”是相辅相成的。离开了“外”,“内”就不成立,“内”就不成其为“内”。只有既重视“内”,又不忽视“外”,招商引资才能取得实效。从实际工作来看,对“内”不重视,搞不清楚自己的优势;对“外”一无所知,不了解别人的情况,还抱着“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的老观念,势必犹如盲人骑马,夜半临池,非栽跟头不可。我们一些领导干部中存在少见多怪,不见全怪的现象,存在以老经验、老眼光看新事物的现象,就深刻地反映出我们掌握的“外”不多,掌握的“外”不全,掌握的“外”不准的问题,以至于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两个极端现象:要么盲干,要么不干。诸葛亮在《便宜十策》中指出:“听细之大,以内和外,以外和内”,意思是说,将微弱的声音当成大声,以小见大,以内和外,以外和内。从音乐的规律也生动地说明了内外结合才能得出一个正确结论的道理。因此,眼睛既要向“内”,也要向“外”;头脑要向“内”,也要向“外”,不仅要把内部的事情看清楚、问清楚、想清楚,也要把外部的事情看清楚、问清楚、想清楚。如果在农业文明时代因地域的封闭而可以在一个小小区域内形成一个封闭的实际概念,那么在工业文明时代由于空间的扩大,就不可能形成一个封闭的实际概念,信息文明时代就更不用说了。对外部的市场不了解,对外部的先进技术不了解,一句话,对外部的一切不了解,怎么可能形成一个科学的实际概念呢?此外,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认识自然现象的工具不断更替,因此,要掌握科学的实际概念,我们还要掌握科学实际概念的工具,才有利于更好地掌握实际。农业文明时代的工具是铁器和铜器,工业文明时代的工具是大机器,信息文明时代的工具是电脑。善于利用这些工具,既有利于掌握“内”,也有利于掌握“外”,进而形成科学的实际概念。例如,中国掌握美国市场,应用现代化的工具,掌握的情况会既快又准,既多又全,利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去做,就是过去任何时代的工具无法比拟的,充分说明新工具对掌握实际的重要意义。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新工具就是新思想、新观点的物化形式。

注重“近”,不能忽视“远”,否则,不仅得不到未来的西瓜,还会丢了到手的芝麻。以昆明呈贡新城建设和保山跨越发展为例,发展城市就要占土地,土地占了就必然出现失地农民。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科学、合理地处理好失地农民问题,使他们自愿地离开土地,顺利实现从农民向市民的转变,对推进新城建设至关重要。高度重视失地农民问题,从征地拆迁、安置补偿、社会保障等方面确保失地农民的利益,这就是“近”。但是根据当前的土地政策,征地费偏低,直接兑到农民手里的安置费用不多,失地农民利益的保障还需要通过发展城市经济来逐步实现,这就是“远”。再如征地费一次性兑付给农民,工作是好做了,但也留下了“后遗症”,由于失地农民情况千差万别,有的懂经营、善管理,可以以财生财;但有的则不然,几年后征地补偿费用完了,这部分人还会来找政府解决新的问题,这就是只重视“近”,忽视了“远”,没有考虑到用好用活这笔款项,通过壮大集体经济等方式,使失地农民的利益有一个长期的保障造成的。“远”和“近”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近”是“远”的现实反映,“远”是“近”的发展结果。在处理“近”和“远”的关系上,要找准兼顾点。只有既重视“近”,又不忽视“远”,新城建设才能顺利推进,失地农民利益才能得到长期保障。我们常常犯的错误是急功近利,顾了眼前丢了长远,做了今天不想明天,不仅不利于长远发展,眼前的工作也做不好。在远近兼顾中,涉及到过去、现在、未来。三者之间,总是相互关联而又互为条件,现在既是过去发展变化的结果,又是向未来发展的起点。过去不好的东西会反映到现在,过去好的东西也会影响到现在;现在不好的东西会反映到未来,现在好的东西也会影响未来。处理好现在,既是对过去很好的总结,又是对未来很好的开辟。一味地埋怨过去,并不能很好地从实际出发;一味地幻想未来怎么做,那一定是脱离实际的。

因此,要形成一个科学的实际概念,在注重“下”时,不能忽视“上”;在注重“内”时,不能忽视“外”;在注重“近”时,不能忽视“远”。同时,要牢记“下”、“内”、“近”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上”“下”要有机地联系,“内”“外”要紧密地结合,“远”“近”要有效地兼顾。只注重“下”、“内”、“近”,很容易犯经验主义的错误、狭隘主义的错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等等都是对这种错误现象生动形象的概括。只注重“上”、“外”、“远”,容易犯教条主义、主观主义、本本主义的错误,夸夸其谈,粗枝大叶;口若悬河,不着边际;心中无数,无所适从等等都是对这种错误生动形象的概括。在解决下面的具体问题时,要懂得上面的政策;了解内部的情况时,要懂得外面的世界;在做好眼前近期工作时,要兼顾长远的工作,这样才算基本了解了实际、弄清了实际、掌握了实际。

如何才能做到“上”“下”联系、“内”“外”结合、“远”“近”兼顾呢?

首先,要掌握科学的方法和武器。这个武器就是毛泽东的实事求是、邓小平的解放思想、江泽民的与时俱进、胡锦涛的求真务实、习近平的“三严三实”。它们是战胜经验主义的武器,对付教条主义的克星。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让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一个人永葆青春,具有活力和创造力。因此,只要我们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三严三实”的思想路线,就会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就会从开放的角度看问题,就会从创新的角度看问题。思想就会解放而不会守旧,观念就会创新而不会落后,思维就会开放而不会封闭。我们就会有一种创造的动力、创新的欲望。一个科学的战略的确定、思路的明确、重点的确立,无不体现了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精神。例如,呈贡在抓产业结构调整、市场培育、特色农业的发展、城市化建设中,不抓菜、果、花特色农业,农民过不上好日子;不发展工业,县域经济实力强不了。这都是对发展中的实际、变化中的实际不断深化认识的结果。从呈贡这几年的抓特色农业富民,到现在的抓新型工业强区,抓新城建设富民强区,既是对实际认识的过程,也反映了认识水平逐步提高的过程。保山在跨越发展中,从农业大市向工业大市进军,再向信息大市迈进,都是对实际认识的不断深化过程,也是我们实践能力不断提升过程。

其次,要不断学习。学然后知不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习才能丰富知识,学习才能提高能力,学习才能进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甚至一个人,如果停止了学习,那就意味着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这个地区、这个人停止了进步。进入知识经济年代,学习型的国家才是有希望的国家,学习型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民族,学习型的地区才是有希望的地区,学习型的人才是有希望的人。对实际的掌握,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达到。这就要求我们面对变化的实际,必须用学习的态度、探索的态度、谦虚的态度去对待,切忌对变化的实际熟视无睹,对变化的实际自以为是,对变化的实际无动于衷。不怕对实际不掌握,就怕不去掌握;不怕对问题不了解,就怕不去了解;不怕对矛盾不认识,就怕不去认识;不怕存在困难与问题,就怕不去解决困难与问题。

第三,要努力实践。实践之树常绿,实践之树常青。无论是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教育创新、文化创新,还是其它一切创新,并不是人们在头脑中凭空想象出来的,只能在实践中产生,只能在不断解决实际问题中产生。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是如此。当现有的理论不能解决某一自然现象,这对自然科学来说,从来都不是一件坏事,而是一件好事,意味着经过人们的探索和创新,将产生新的理论。社会科学作为一门科学也应当如此。当某些社会问题用原有的理论不能解决的时候,不应当消极悲观失望,而应当抱着积极的态度,在科学思想和方法的指导下,回到实际中去,积极实践,探索方法,创新理论,寻找更科学的思想和方法。马克思有一句精辟的话:当问题产生的时候,也就同时产生了解决问题的方法。问题与方法是一对矛盾,同时产生、同时发展、同时消失。有了问题而不能解决,是因为我们还没有找到解决的方法;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因为我们对实际情况、实际问题不掌握,或者是没有掌握问题的实质。虽然掌握了很多材料,但都是表面的、不真实的材料,不是可以得出正确结论和方法的材料,因而找不到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市委按照忠诚干净担当的要求,提出“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什么办法能解决问题就用什么办法、什么人能解决问题就用什么人”的干部导向,也是根据这个科学原理而来的,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理论根据的,只不过是一种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要找到科学的思想和方法,要源于实践,又回到实践中去。省委、省政府作出的建设现代新昆明率先启动呈贡新城建设的战略决策,就是在科学思想和方法的指导下,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产生的,是多年来昆明城市发展的经验积累,是实践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重大举措。我们正在进行的昆明呈贡新城建设就是这一战略决策的具体行动。省委、省政府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考察云南时的讲话精神,作出“云南要走出一条跨越发展的道路、把云南建设成为辐射南亚东南亚的中心、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民族团结和谐的示范区”,既是云南省发展的理论创新、更是云南发展实践的结果。这是我们党领导云南人民发展的历史结晶,这是云南人民创造创新精神的体现,这是云南人民共同的心愿。没有跨越发展就不会有物质基础、没有物质基础的发展是靠不住的。没有物质基础的发展最终会被人民唾弃。就保山来说也是如此,我们要有危机感!要有被唾弃感!要有被抛弃感!离开了实践,我们的认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认识从实践中产生,思想在实践中产生,战略在实践中产生。我们的责任,就是善于指导人民群众的实践,善于概括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善于用从实践中产生的思想指导实践,不断地实践又实践。

对实际的掌握,从而得出科学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和方法,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不断探索的过程,不断思考的过程,不断实践的过程,非下苦功不可。懒汉是入不了门的,凭聪明的脑袋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不愿意学习、探索、思考、实践,就永远只会游离在全面、真实、科学的实际大门之外,永远入不了门。

展开阅读全文

党员浅谈赵德光论实际心得体会

全文共 490 字

+ 加入清单

6月6日,昌宁县纪委利用例会,集中学习了市委书记赵德光亲笔撰写署名文章《论实际》。委局领导就《论实际》的学习作了进一步的要求和强调。例会后,第六纪工委高度重视,立即以文件的形式发出通知,要求所监督联系的9家单位认真组织所有干部职工专题学习,实现学习全覆盖、不留死角,并将学习情况及时上报。同时对学习提出三点要求。

一是要明确学习内容。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精神,认真开展学习原著原文,领会精神实质,做到实实在在地“学”,充分领会文章精髓,把握其核心实质。

二是要立足本职,发挥优势,补好各项工作“短板”。要着力增强主业意识和主动精神上狠下功夫,坚持问题导向。要充分发挥服务大局作用,紧紧围绕中心,发挥工作优势,认真履行职责,加强理论学习,注重自身修养,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切实把为人民服务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和昂扬向上的精气神体现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

三是要注重实践载体。通过学习,积极参与实践,认真撰写心得体会,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用。要求全体党员同志要佩戴党徽,亮出身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要讲规矩、守纪律,严格遵守党的各项规章制度,形成遵章守纪、按规矩办事的良好氛围。

展开阅读全文

党员干部赵德光论实际心得体会

全文共 1654 字

+ 加入清单

一、领导干部要加强学习,善于结合“实际”进行分析总结。 赵书记撰文,不仅对保山经济社会发展提出思路方向,更重要的是对领导干部要结合实际加强学习总结起了一个表率作用。对于加强学习,天天讲,天天学,各种学习教育活动适时开展,但多数只是流于形式,为学而学,没有真正从联系实际去学,致使天天学而没有学到真正可以运用的东西。因此,今后的学习,我觉得不要求多,但要从学了之后如何运用下功夫。

二、领导干部要掌握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优良学风,也是我们搞好学习的根本方法。 一是 要真学不要假学。 真学的标志就是真信真懂真用。现在有的同志不重视理论学习,认为学习无用,强调工作忙,顾不上;觉得自己水平高,应付工作没问题,用不着学习。因而学习只是应付差事,装潢门面。工作忙责任大恰恰更需要加强学习,而不应该成为顾不上学习的理由。这是个认识问题、态度问题。你认为重要就能顾上,认为不重要就顾不上。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主要看怎么安排怎么利用。水平高低也是相对的,任何个人的才能比之事业工作的需要来讲,都不敢说是富余的。而且学习还有个完善自己人格修养的问题,这更是无止境的。自己学习的东西首先要自己相信,首先把自己武装起来,然后去指导工作,去影响他人。 二是要实学不要空学。 也就是联系实际学。大的方面要联系国际国内形势,本地区本单位情况,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具体要联系自己的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要联系工作实际,加强对实际问题的研究,增强实践能力。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都有很多问题,有很多困惑,很多困扰我们的东西。带着这些问题学习,进行深入的理论思考,把科学理论变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变成对客观形势的看法和把握,变成工作思路和措施,变成实践行动和干劲。这样下来,理论就具体地指导实践了,理论的作用就显现了,运用理论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就见效了。长期坚持形成习惯,领导水平和境界就提高了 。 三是 要活学不要死学。 理论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客观事物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因而所有的理论都是相对的和相通的。民间有许多好话,如“隔行如隔山,隔行不隔理”,“理是直的,路是弯的”。我们出差走到一个陌生的城市,自己开着车找不见路,拐来拐去的,很紧张。住进宾馆往下一看,原来街道都是连通的,再往前走走就转回来了,只是因为在那个点上、在那个局部,看不清,不敢走。世上的道理都是这样。所有的事情都是联系着的,所有的道理都是相通的。 四 要乐学不要苦学。 学习是吸取知识的过程,像吃饭一样,应该是一种快乐。古人说至乐莫如读书。我们过去讲刻苦学习,这从用功的角度说是对的,但提升到一个比较高的境界,应该是快乐学习。论语的开篇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了以后经常复习,养成一种习惯,难道不是快乐的事情吗?精神生活的最高层面是理论生活,理论兴趣应该是人的最高兴趣。领导干部在思想理论修养方面应该给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把读书、求知当成一种乐趣,这两天看了一本书,把以前一直搞不清楚的一、二个问题弄清了,感觉特别高兴。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兴趣长期坚持就能变成一种习惯,一天不看几页书就觉得难受。这样就会少一点应酬,少打一点麻将,多一些学习。吃饭很快乐,但有吃饱的时候,学习是补充精神营养,不存在学饱的时候,越学越觉得快乐无穷 。 五 要勤学、常学、终身学习,不要忽冷忽热。 学习贵在自觉,难在坚持。古人说“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长,日有所增;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学习有个规律,学然后知不足,知不足然后学,常学常新,永无止境。已知的内涵越多未知的外延就越大。“学而优则仕”不一定,“仕而优则学”是一定的。现在很难找出像古代大思想家那样的通才,再博学多才的学者、专家都是相对的,没有一个全能的专家。水平越高的专家越谨慎,越是留有余地。比如到医院看病,小医院小大夫什么都敢看,敢动手,到了大医院反而不敢看了,要求你再做些检查,再到更大的医院去查查。因为他的经验和知识多,考虑得也比小医院复杂很多。

展开阅读全文

学习赵德光论实际心得体会

全文共 2258 字

+ 加入清单

保山市委赵德光书记近日发表署名文章《论实际》一文,细细读来,其中有一种朴实而贴近基层的味道。文章以“实际”为主线,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实践的深度,对保山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问题,破解问题的方法作了深入浅出的论述。无不彰显着共产党员注重调查研究,尊重实际的良好工作作风。这是一种站在全市的高度,以审视的眼光、严谨的思维、长远的谋划的工作态度。作为一名多年来有着不同工作经历的基层干部,读《论实际》后,难免有了些感慨和思考。

近年来,昌宁的发展全社会有目共睹,产业结构调整的有条不紊、基础设施建设无盲点推进、惠及民生各项政策的全覆盖,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认可。但是,发展中也客观实际的存在着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诸如发展瓶颈日益显现、财税增收乏力、发展信心不足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并非一朝一夕形成,既有发展大环境的影响,也有自身发展内生动力不足的原因所致。要破解这些问题,也并非一项措施、一条政策就能解决,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个人认为,破解这些问题,还是要从人的思想上着手,因为再好的决策、再好的环境、再好的条件,必须有人的思想助推,方可成就目标的实现。

要有“风景这边独好”的自信。 昌宁干部不缺少“走出去”看的机会。但是“看”了过后,却少了“看”了过后的思考和对比,只停留在“看”上,或是只停留在感叹别人发展的成果上,甚至产生怨天尤人的情绪,觉得上级有些政策厚此薄彼,我们发展滞后是理所当然。或是“看”了虽然有思考,但只停留在理论上,讲在嘴上,落实不到行动上。或是“看”后有思考有行动,但却虎头蛇尾,遇到问题就一蹶不振,顺其自然。如此种种,都是发展信心的表现。静思昌宁发展的基础,我们不缺乏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资源,诸如枯柯河流域,有着丰富的土地资源,具有亚热带水果、蔬菜发展的得天独厚的条件,该区域内的老百姓生活很富足,但以“果蔬”为单元的“大产业”发展各自为阵,没有形成“牵头”产业效应,缺少产业龙头带动,特别是深加工的产业提升。以某一品类为单元的小产业“小、散、乱”,跟风随势、恶性竞争等现象长期存在。以漭水、大田坝等山区乡镇为代表的地区,具有丰富的发展中药材产业的气候及土地资源,但缺乏对接市场需求、立足区位实际的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支撑,缺乏“大市场”与“大基地”、“大产业”的有效对接,形成区域间相互倒卖,小企业、小商贩“小打小闹”等无序现象。

树立“风景这边独好”的发展信心,应该是全民性的、全体干部性的,而不仅仅是某级政府、某位领导、某个干部的所为。这种发展信心应该是建立在对昌宁发展优势再认识的基础上的。

要有“敢问路在何方”的气魄 。在发展中遇到困难和问题在所难免,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面对困难和问题,我们要有鲁迅先生“世上本没有路,只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的思维方式。我们的发展如果只会走别人走过路,那我们就永远只能在别人的屁股后,当我们面前没有路了,也就停下了,走不了了,发展也就停滞不前了。这就要求我们要有立足实际、实事求是的创新思维方式,看看我们面前的困难是什么?是炸石开山,还是遇水搭桥,是车走直线还是迂回包抄。这既是工作方法,也是工作态度,更是一种工作气魄。

当前的昌宁,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实现了在全省各县区间的赶超跨越,农村公路等级实现较大提升,全面实现县乡公路、乡村公路等级化,村组公路四通八达。农田水利化程度得到持续提升,河堤治理、防洪灌溉各类库塘坝渠星罗密布。荒山绿化、四旁植树使得树林植被覆盖率逐年增长,换来山青水秀良好人居环境得到日益改善。如火如荼开展的扶贫攻坚行动让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日益富足。可以说,我们的发展基础已经非常扎实,我们面对的问题是什么呢?赵德光书记在《论实际》一文中指出“ 农民相对富裕,财政却是穷的,源于农业相对强,工业相对弱的实际 ”。这就是我们的困难和问题,要破解这个问题,就昌宁而言,就要我们每一名干部,甚至是每个群众都要自问“我们有什么?”、“我们怎样发挥优势?”。“我们有什么?”的回答是要在对昌宁的发展基础、发展优势的客观实际的再认识基础上,树立发展信心,就是要树立“风景这边独好”的信心,当然,这种信心不能是孤芳自赏,更不能是顾影自怜。“我们怎样发挥优势?”是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对接市场、对接政策的主动作为,而不是坐而论道的沾沾自喜,更不是闭门造车的自娱自乐。

要有“向天再借五百年”的担当。 康熙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 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 他 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局面,被后世学者尊为“千古一帝” 。 临终前发出“ 向天再借五百年 ”的感慨,这是对大清王朝担当精神的写照。当下,我们的各级干部都在讲担当精神的树立和培养,就是要在面对困难和问题时,不退缩、不回避、不忽悠。所谓“铁打的营房流水的兵”,随着干部履历交换更迭,要么表现出“船到码头车到站的”,工作不善思考、不思进取。要么表现为在其位不谋其政,工作沉不下去,只满足于过得去、应付得了,不善于思考长远发展的思路和目标。要么是只会当“甩手掌柜”、“坐堂医生”,工作不深入实际,只停留在表明,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昌宁干部历来被评价为“老实”,这其中也不乏有担当精神的含义,但是担当不仅仅是责任的承担,更主要的是面对问题要有解决问题、破解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要有谋划发展、参与实践的主动作为。要有在岗履职一天,就要做出一天工作成效的精神和勇气。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工作合力,凝聚克服困难、破解问题的强大干部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学习赵德光论实际心得体会

全文共 2473 字

+ 加入清单

习近平总书记常把苏轼《晁错论》中的一段话挂在嘴边:“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恐至于不可救。”如何来理解这段话,可以从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找到答案。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

近年来,我们党员干部的主流是好的,但仍有少数党员干部宗旨意识淡薄、党性原则不强,甚至走到党和人民的对立面。在全党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对自身状况和形势任务的清醒认识。

客观社会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健全和完善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社会资源大规模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社会在发展的同时也给腐败的滋生、蔓延、泛滥提供了土壤和空间。有的党员领导干部甚至利用执政党这一条件,利用党和人民赋予手中的权力谋取私利。正如恩格斯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所说的那样:“在这种涨落不定的情况下,每个人都必然力图抓紧良机进行买卖,每个人都必然成为投机家,就是说,都企图不劳而获,损人利己,乘人之危,趁机发财。”特别是在党长期执政的情况下,这种可能、这种危险将始终存在。

党员干部放松世界观的改造。“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我们党自成立之初,就是一个有理想、有信仰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但随着分配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多样化,个别党员干部“只讲实惠,不讲理想;只讲索取,不讲奉献”,导致道德水准下降、四风问题蔓延,这固然有制度不健全的原因,但绝不能把一切问题都归咎于制度。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制订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不完善的制度,但我们共产党人就是靠着“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律,造就了让爱国华侨陈嘉庚为之惊讶的廉洁政府,发出“中国希望在延安”的由衷感叹。历史是镜子,反观近年来落马的党员干部,我们不难发现一个共同问题——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

从严治党不能毕其功于一役。哲学上讲,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具有动态属性。一名党员乃至一个政党过去合格不意味着现在合格,更不等于永远合格,因此从严治党不仅是一个理论课题,更是一个永恒的实践课题。从延安整风、“三反五反”到“三严三实”,我们党从未放松自我要求和自我约束,但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还会出现,从严治党将“永远在路上”。特别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中,必将触及深层利益矛盾、打破既有利益格局,这是对党员干部的又一次检验。

因时而动,顺势而为

“名为治平无事,实有不测之忧”。我们党所面临的困难和形势表明,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保持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必然要求,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所决定的。

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章》开篇便明确了我们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我们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部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就是要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特别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解决一些党员理想信念模糊动摇、宗旨观念淡薄、道德行为不端等问题,形成信念坚定、勇于担当、履职尽责的政治氛围。

自我革新是党的内在基因。我们党自成立至今,《党章》先后经过了16次修改,它的逐步完善与创新,再现了我们党从幼年走向到成熟的历史过程,充分说明我们党具有自我革新的内在基因。从毛泽东同志论“批评与自我批评”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我们党始终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在自我革新和自我超越的过程中净化自我、修复自我、完善自我。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正是思想建党的传统延续,是深化全面从严治党的“接力跑”,具有特殊的重大意义和现实针对性。

纪律严明是党的优良传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纪律面前一律平等,党内不允许有不受纪律约束的特殊党员。”从刘青山、张子善到周永康、徐才厚,无不证明了这一点。国法无情、党纪更严,从严治党靠的就是严明的纪律和规矩,我们党内没有不受查处的“铁帽子王”,决不允许台上反腐、台下腐败的“两面人”侥幸潜伏。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就是要把合格的标尺立起来,把做人做事的底线划出来,着力解决党员干部不讲规矩、不守纪律的问题。

结合实际,精准发力

“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恐至于不可救”。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仅仅是一个“坐而论道”的过程,也是一个“起而行之”的过程。因此,必须坚持“基础在学、关键在做”的原则,紧密联系实际,在抓结合、求实效上下功夫。

是非分明,做政治的明白人。党员干部既要“姓党”又要“信党”,自觉把个人理想追求与党的奋斗目标统一起来,始终坚定不移地做党的事业的追随者、推动者、促进者,做到思想上爱党、行动上护党,主动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划清基本经济制度同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的界限,划清社会主义民主同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划清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

务实创新,做发展的开路人。保山市委赵德光书记在《论实际》中指出,“读书要学以致用,同实际相结合,理论要能解决实际问题”。再次提醒我们,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要与隆阳的实际相结合,着力解决我们在改革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当前,隆阳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联系滇西边境中心城市、新型城镇化建设这个最大的实际,充分考虑隆阳在历史文化保护、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转移等方面的具体情况,立足云南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战略定位,以生态立市、产业强市、开放活市。

勤政为民,做群众的贴心人。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在重振永昌雄风的进程中,我们要时刻保持“进京赶考”的精神状态,畅通民意诉求渠道,积极回应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做好群众转移进城、就业指导、技能培训、公共服务及社会保障等民生工作,“实现产业结构、就业方式、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等一系列由‘乡’到‘城’的重要转变”,持续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打造滇西边境中心城市和隆阳人民幸福家园。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