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起源

起源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起源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起源问题。

分享

浏览

5746

作文

184

腊八粥的起源

全文共 1606 字

+ 加入清单

腊月初八,我国人民有吃腊八粥习俗。据说腊八粥传自印度。 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 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陆游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据说杭州名刹天宁寺内有储藏剩饭的“栈饭楼”平时寺僧每日把剩饭晒干,积一年的余粮,到腊月初八煮成 腊八粥分赠信徒,称为“福寿粥”“福德粥”意思是说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可见当时各寺僧爱惜粮食之美德。 腊八粥在古时是用红小豆、糯米煮成,后来材料逐渐增多。南宋人周密著《武林旧事》说:“用胡桃、松子、乳蕈、柿蕈、柿栗 之类做粥,谓之‘腊八粥’”。至今我国江南、东北、西北广大地区人民仍保留着吃腊八粥的习俗,广东地区已不多见。所用材料各有不同,多用糯米、红豆、枣子、栗子、花生、白果、莲子百合等煮成甜粥。也有加入桂圆、龙眼肉、蜜饯等同煮的。冬季吃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既可口有营养,确实能增福增寿。 回答者:标致607 - 举人 五级 3-11 20:42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 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称为“佛成道节”。 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其中以北平的最为讲究,搀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总计不下二十种。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拨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 更为讲究的人家,还要先将果子雕刻成人形、动物、花样,再放在锅中煮。比较有特色的就是在腊八粥中放上“果狮”。果狮是用几种果子做成的狮形物,用剔去枣核烤干的脆枣作为狮身,半个核桃仁作为狮头,桃仁作为狮脚,甜杏仁用来作狮子尾巴。然后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象一头小狮子。如果碗较大,可以摆上双狮或是四头小狮子。更讲究的,就是用枣泥、豆沙、山药、山楂糕等具备各种颜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寿星、罗汉像。这种装饰的腊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庙的供桌上才可以见到。 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如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 腊八粥在民间还有巫术的作用。假如院子里种着花卉和果树,也要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腊八粥,相信来年多结果实。 腊八这一天,除了祭祖敬神外,还有悼念亡国、寄托哀思的。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专题作文

元宵节起源

全文共 616 字

+ 加入清单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

据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惠帝刘盈死后,吕后篡权,吕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陈平等人在吕后死后,平除吕后势力,拥立刘恒为汉文帝。因为平息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后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汉文帝都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并把正月十五日定为元宵节。

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元宵节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另有一说是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展开阅读全文

植树节起源

全文共 500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古代在清明时节就有插柳植树的传统,而近代植树节则最早由美国的内布拉斯加州发起。19世纪以前,内布拉斯加州是一片光秃秃的荒原,树木稀少,土地干燥,大风一起,黄沙漫天,人民深受其苦。1872年,美国著名农学家朱利叶斯·斯特林·莫尔顿提议在内布拉斯加州规定植树节,动员人民有计划地植树造林。当时州农业局通过决议采纳了这一提议,并由州长亲自规定今后每年4月份的第三个星期三为植树节。这一决定做出后,当年就植树上百万棵。此后的16年间,又先后植树6亿棵,终于使内布拉斯加州10万公顷的荒野变成了茂密的森林。为了表彰莫尔顿的功绩,1885年州议会正式规定以莫尔顿先生的生日4月22日为每年的植树节,并放假一天。

在美国,植树节是一个州定节日,没有全国统一规定的日期。但是每年4、5月间,美国各州都要组织植树节活动。例如,罗德艾兰州规定每年5月份的第二个星期五为植树节,并放假一天。其他各州有的是固定日期,也有的是每年由州长或州的其他政府部门临时决定植树节日期。每当植树节到来,以学生为主的社会各界群众组成浩浩荡荡的植树大军,投入植树活动。

据统计。美国有1/3的地区为森林树木所覆盖,这个成果同植树节是分不开的。

展开阅读全文

情人节的起源

全文共 1927 字

+ 加入清单

There are varying opinions as to the origin of Valentines Day. Some experts state that it originated from St. Valentine, a Roman who was martyred for refusing to give up Christianity. He died on February 14, 269 A.D., the same day that had been devoted to love lotteries.

关于情人节起源有许多种说法。有关人士认为情人节是一个名叫桑特 瓦伦丁的人士发起的。他是罗马人,因为拒绝放弃基督教而于公元前269年2月14日惨遭杀害,这一天也正好是全城盛行彩票抽奖的日子。

Legend also says that St. Valentine left a farewell note for the jailers daughter, who had become his friend, and signed it "From Your Valentine". Other aspects of the story say that Saint Valentine served as a priest at the temple during the reign of Emperor Claudius. Claudius then had Valentine jailed for defying him. In 496 A.D. Pope Gelasius set aside February 14 to honour St. Valentine.

而另外一种说法更具有传奇色彩,相传桑特 瓦伦丁曾留下一本日记给了狱卒的女儿,署名为“你的情人”,据说这名狱卒的女儿就是桑特 瓦伦丁的情人。还有其它的说法也颇为有趣。比如说有人认为在克劳迪亚斯君王统治时期,桑特 瓦仑丁曾经是一名神父,因为公然挑战克劳迪亚斯君王的权威身陷囹圄。所以公元前496年罗马教皇格莱西亚斯特意将2月14日作为一个特别的日子以纪念桑特 瓦伦丁。

Gradually, February 14 became the date for exchanging love messages and St. Valentine became the patron saint of lovers. The date was marked by sending poems and simple gifts such as flowers. There was often a social gathering or a ball.

此后2月14日就成为了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在这天人们向自己心仪的人传递信息以示爱意。而理所当然的桑特 瓦仑丁也就成为了为恋爱中的男女们牵线搭桥的人。在2月14日这天人们会特意做诗或者用一些小礼物送给自己心爱的人。而且人们还会组织各种各样的聚会来庆祝这个特殊的节日。

In the United States, Miss Esther Howland is given credit for sending the first valentine cards. Commercial valentines were introduced in the 1800s and now the date is very commercialised. The town of Loveland, Colorado, does a large post office business around February 14. The spirit of good continues as valentines are sent out with sentimental verses and children exchange valentine cards at school.

艾瑟 霍兰德小姐是美国第一位因为发送情人节卡片而受到荣誉奖励的人。早在19世纪初情人节就已处露商业化的端倪。而如今情人节已经完全被商业化了。 比如每当每年2月14日来临的时候,一些城镇如罗夫兰、克罗拉多等,这里的人们都要派送大量的为情人节特备的卡片。 而在这天人们往往吟歌做诗并且把这些写入卡片中送个自己喜欢的人以表达自己的爱意。而在学校里孩子门也喜欢互增贺卡来度过这个特殊的节日。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习俗并且延续至今天.

展开阅读全文

2024白色情人节是哪天白色情人节的起源资料图片

全文共 390 字

+ 加入清单

很多人听说过白色情人节,却不知道白色情人节到底是哪天,白色情人节的起源是哪里。那么,2015年的白色情人节是哪天呢?她的起源又是如何一个唯美的爱情故事呢?

2015年的白色情人节是3月14日,周六。这个节日起源于古罗马,相传罗马皇帝设立情人节是为了纪念自己在2月14日救了一对因违反恋爱结婚禁令而要被处死的恋人。一个月后,也就是3月14日,这对情侣宣誓至死 不渝,后来便成为白色情人节开始流传到其他国家。日本最早接受并推广这个节日,由于日本强大的文化软实力使得亚洲国家纷纷效仿,于是这个没有准确史料记载的情人节也成为年轻情侣看重的另一个“情人节”。

还有一种说法,白色情人节最早诞生于1977年,由日本一家甜点制造商发起,以鼓吹收到2月14日的情人节心意的一方应该回礼给对方,以此作为促销糖果的手段。由于自1980年代起,糖果所使用的白砂糖是白色,所以3月14日被称为“白色情人节”。

展开阅读全文

清明节习俗起源

全文共 458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节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寒食节的正确日子是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约在清明前后,因两者日子相近,所以便将清明与寒食合并为一日。

在墓前祭祖扫墓,这个习俗在中国起源甚早。早在西周时对墓葬就十分重视。东周战国时代《孟子· 齐人篇》也曾提及一个为人所耻笑的齐国人,常到东郭坟墓同乞食祭墓的祭品,可见战国时代扫墓之风气十分盛行。到了唐玄宗时,下诏定寒食扫墓为当时“五礼” 之一,因此每逢清明节来到,“田野道路,士女遍满,皂隶佣丐,皆得父母丘墓。”(柳宗元《与许京兆书》)扫墓遂成为社会重要风俗。

《汉书.严延年传》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地”。就中国人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的发达、强固来看,严延年的举动是合情合理的。因此后世把上古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也归入五礼之中:“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得到官方的认可,墓祭之风必然大盛。

展开阅读全文

有关握手的起源

全文共 285 字

+ 加入清单

握手最早发生在人类“刀耕火种”的年代。人们在狩猎和战争时,手上经常拿着石块或棍棒等武器。他们遇见陌生人时,如果大家都无恶意,就要放下手中的东西,并伸开手掌,让对方抚摸手掌心,表示手中没有藏武器。这种习惯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握手”礼节。

也有一种很普遍的说法是中世纪战争期间,骑士们都穿盔甲,除两只眼睛外,全身都包裹在铁甲里,随时准备冲向敌人。如果表示友好,互相走近时就脱去右手的甲胄,伸出右手,表示没有武器,互相握手言好。后来,这种友好的表示方式流传到民间,就成了握手礼。当今行握手礼也都是不戴手套,朋友或互不相识的人初识、再见时,先脱去手套,才能施握手礼,以示对对方尊重。

展开阅读全文

感恩节的起源

全文共 699 字

+ 加入清单

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美国和加拿大节日,由美国首创的,原意是为了感谢印第安人,后来人们常在这一天感谢他人。自1941年起,感恩节是在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在这一天起将休假两天,都要和自己的家人团聚,感恩节在每年11月22-28日之间,感恩节是美国国定假日中最地道、最美国式的节日,加拿大的感恩节则起始于1879年,是在每年10月第二个星期一。

初时感恩节没有固定日期,由各州临时决定。直到美国独立后的1863年,林肯总统宣布感恩节为全国性节日。

1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是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感恩节是美国人民独创的一个古老节日,也是美国人合家欢聚的节日,因此美国人提起感恩节总是倍感亲切。

感恩节的由来要一直追溯到美国历史的发端。1620年,著名的“五月花”号船满载不堪忍受英国国内宗教迫害的清教徒102人到达美洲。1620年和1621年之交的冬天,他们遇到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处在饥寒交迫之中,冬天过去时,活下来的移民只有50来人。这时,心地善良的印第安人给移民送来了生活必需品,还特地派人教他们怎样狩猎、捕鱼和种植玉米、南瓜。在印第安人的帮助下,移民们终于获得了丰收,在欢庆丰收的日子,按照宗教传统习俗,移民规定了感谢上帝的日子,并决定为感谢印第安人的真诚帮助,邀请他们一同庆祝节日。

在第一个感恩节的这一天,印第安人和移民欢聚一堂,他们在黎明时鸣放礼炮,列队走进一间用作教堂的屋子,虔诚地向上帝表达谢意,然后点起篝火举行盛大宴会。第二天和第三天又举行了摔跤、赛跑、唱歌、跳舞等活动。第一个感恩节非常成功。其中许多庆祝方式流传了300多年,一直保留到今天。

展开阅读全文

汉字的起源作文

全文共 513 字

+ 加入清单

汉字起源汉字的起源有种种传说,中国古文里都说文字是仓颉创造的。有的说仓颉看见一名天神,相貌奇特,面孔长得好像是一幅绘有文字的画,仓颉便描摹他的形象,创造了文字。有的古书说,仓颉创造出文字后,由于泄露了天机,天上落下来小米,鬼神夜夜哭泣。还有一种传说,说仓颉观察了鸟兽印在泥土上的脚印,启发了他发明文字的灵感。这种种传说都是靠不住的。文字是广大劳动人民根据实际生活的需要,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才慢慢的丰富和发展起来的。

从1954年秋至1957年夏,中国考古工作者多次发掘了半坡遗址(今西安市东郊半坡村北),发现了早在6000年前左右,半坡人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创造了具有文字性质的劾符号和绘画、雕塑、装饰品等艺术作品。半坡人的刻划符号多保留在彩陶上,这可以看做是原始的中国文字。

近年来,中国在山东莒县陵阳河大汶口文化晚期的一处遗址里,发现了一批墓葬(距今已有4500多年),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在一些陶尊上各刻有一个图像文字,共发现了10多个单字。这些文字是按照事物的形状描绘出来的,所以称为”象形字”。字体的结构与甲骨文上的象形字十分相似,但比甲骨文要早1000多年。因此”象形字”是中国最早的文字,它已具有了文字的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元旦起源

全文共 1048 字

+ 加入清单

古代中国的元旦日,并非如今通用的“格列历”——公历的1月1日。从殷代定农历十二月初一为岁首,到汉代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曾有多次反反复复的改变。到民国时孙中山于1912年1月初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时为“顺农时”、“便统计”,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改公历1月1日称为岁首“新年”,但仍称“元旦”。直到解放后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统一使用“全国年节和纪念日放假办法”,将公历1月1日规定为元旦节,并决定全国在此节放假一天。同时为区别农历和公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前后,因此改农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

“元旦”的“元”,指开始,是第一的意思,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线。“旦”即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象征一日的开始。人们把“元”和“旦”两个字结合起来,就引申为新年开始的第一天。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元旦一词最早始于三皇五帝,唐房玄龄等人写的《晋书》上载:“颛帝以孟春正月为元,其时正朔元旦之春。”即把正月称为元,初一为旦。南朝梁人兰子云的《介雅》诗也云:“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

还有个传说,是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天子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 “天子”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尧对舜说:“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这就是古代的元旦。

历代皇朝都在元旦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写门对挂春联,书写福字、舞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吃团圆饭以及众多的“社火”等娱乐欢庆活动。晋代诗人辛兰曾有《元正》诗:“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记述元旦庆贺情景。

在民国以后虽然定1月1日为新年,当时只有机关、学校以及外国经营的洋行大商号等才放假1天,老百姓并不承认,仍延承古时旧习以农历初一为新年,因此老北京的街市上与民间均没有什么欢庆活动。解放后将1月1日岁首改称为“元旦”节后,政府仍按照几千年来使用的农历历法按农时节令,在立春前后冬闲时期的“春节”放假三天,民间办“庙会”等欢庆,传承百姓的心愿和千百年的民俗。

展开阅读全文

关于腊八节起源的作文

全文共 462 字

+ 加入清单

传说一:相传,在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有个净饭王,他有个儿子叫乔答摩·悉达多,年轻时就痛感人世生、老、病、死的各种苦恼,发觉社会生活徒劳无益,并对婆罗门教的神权极为不满,于是,在他29岁那年,合弃王族的豪华生活,出家修道,学练瑜珈,苦行6年,大约在公元前525年,一天,他在佛陀伽耶一株菩提树下,彻悟成道,并创立了佛教。史传,这一天正是中国的农历十二月初八日,由于他是释迦族人,后来佛教徒们尊称他是释迦牟尼,也即是释迦族圣人的意思。

据说在释迦牟尼成佛之前,曾经修苦行多年,饿得骨瘦如柴,决定不再苦行。这时遇见一个牧女,送他乳糜食用。他吃了乳糜,恢复了体力,便端坐在菩提树下入定,于十二月八日成道。夏历以十二月为腊月,所以十二月八日称作腊八。中国汉族地区,将这一天作为释迦牟尼的成道日,于是腊八成了佛教节日。佛教传入我国后,各地兴建寺院,煮粥敬佛的活动也随之盛行起来,尤其是到了腊月初八,祭祀释迦牟尼修行成道之日,各寺院都要举行诵经,并效法佛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和果实等造粥供佛,名为腊八粥。这便是腊八粥的来历。

展开阅读全文

腊八蒜的起源

全文共 360 字

+ 加入清单

据老人讲,腊八蒜的蒜字,和“算”字同音,这是各家商号要在腊八这天拢账,把这一年的收支算出来,可以看出盈亏,其中包括外欠和外债,都要在这天算清楚,“腊八算”就是这么回事。腊八这天要债的债主子,要到欠他钱的人家送信儿,该准备还钱。北京城有句民谚:“腊八粥、腊八蒜,放账的送信儿,欠债的还钱。”后来有欠人家钱的,用蒜代替“算”字,以示忌讳,回避这个算账的“算”字,其实欠人家的,终究是要还的。

老北京临年关,街巷胡同有卖辣菜的,可没有卖腊八蒜的。这是为什么呢?您想啊,卖腊八蒜得吆喝吧,怎么吆喝?直接喊“腊八蒜来!”(腊八算来)欠债的人听见吆喝心里咯噔一下,怎么街上还有喊着催债呀!再说了,你一个做小买卖的跟谁算哪!人家不跟你算就不错了,所以腊八蒜不能下街吆喝,都是一家一户自己动手泡腊八蒜,自己先给自己算算,今年这个年怎么过。

展开阅读全文

宰牲节起源是什么

全文共 792 字

+ 加入清单

大约公元前1900多年,生活在今日巴勒基坦希伯伦一带的伊布拉欣,是一位诚实的人。终其一生,遵守他的誓言,为了安拉,他放弃了古老的祖传宗教信仰与仪式,以及与之俱来的荣华富贵,他冒火刑之险,走上流亡之途,一国又一国,为了安拉,耗尽了他的青春年华,致力宣扬安拉的正教。在伊布拉欣已到八十六岁时,非常渴望能得一子。安拉满足了他的要求,赐予他一子,取名“伊斯玛仪”。伊布拉欣非常感谢安拉赐予他的恩惠,十分喜爱自己的儿子伊斯玛仪,希望他成年后能为安拉的正教而工作。

“在经历许多的患难之后,伊布拉欣又要接受安拉对他的一项考验,来证明他对安拉的爱,是否超越了他对周围事物之爱,这个考验就是要他将晚年所得之独子,为了众世界之养主,而予牺牲。伊布拉欣坚定地接受了安拉对他的考验,他对自己的爱子伊斯玛仪说道:“‘我的孩子啊!我确己梦见牺牲你;你考虑一下怎样对待’,他说:‘我的父亲啊!假如安拉意欲,你将发现我是忍耐的。’当他们两人服从了,他把他的前额按下去时,我呼叫他说:‘伊布拉欣啊!你确己实践梦境了’。我就这样报赏做好事的人,这确是一个明显的考验。我以一个大的牺牲救赎了他,我使他(享誉)于后代之中,安宁在伊布拉欣上。”(《古兰经》37 102-109)正当易布拉欣举刀宰杀伊斯玛仪时,天使哲伯衣勒奉安拉之命降临,送来一只黑头抵羊以代替牺牲。为了纪念这一事件和感谢安拉,先知穆罕默德圣人继承了这一传统,列为朝觐功课礼仪之一。教法规定:凡经济条件宽裕的穆斯林,每年都要举行宰牲礼仪。朝觐者在10月10日举行宰牲。他各国各地区的穆斯林在10日至12日,期限为3天。超逾期限,宰牲无效。穆圣在麦加传播伊斯兰教时。安拉降示:“我确己赐你多福,故你应当为你的主而礼拜,并宰牲”(《古兰经》108 1-2)。穆圣顺从主命,效仿伊布拉欣宰牲献主,于伊斯兰教历之年(公元633年)定每年的12月10日为会礼,即今宰牲节

展开阅读全文

复活节英语作文:复活节的起源

全文共 965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复活节是纪念耶稣基督在十字架受刑死后复活的节日,西方信基督教的国家都过这个节。以下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英语作文,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Easter is a religious holiday that commemorates the resurrection of Jesus Christ three days after his death by crucifixion some 2,000 years ago. For Christians, Easter is a day of religious services and the gathering of family.

The genesis of Easter was rooted in pagan gods that were worshiped prior to Canada‘s existence; but for Canada, Easter began and continues to be celebrated as a Christian event.

In many churches Easter is preceded by a season of prayer, abstinence, and fasting called Lent. This is observed in memory of the 40 days‘ fast of Christ in the desert. In Eastern Orthodox churches Lent is 50 days. In Western Christendom Lent is observed for six weeks and four days.

【翻译】

复活节是一个宗教节日,纪念2000多年前耶稣基督死后三天纪念耶稣复活。对于基督徒来说,复活节是宗教服务和家庭聚会的一天。

复活节的起源起源于在加拿大生存之前被膜拜的异教神;但是对于加拿大来说,复活节开始了,并继续作为一个基督教事件来庆祝。

在许多教堂里,复活节之前有一个祈祷、禁欲和法斯廷的季节。这是观察到在纪念基督在沙漠中的40天的快。在东正教教堂里有50天。在西方基督教四旬斋有六周和四天的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球迷的起源

全文共 1287 字

+ 加入清单

The origins of the fans are not isolated, but they are growi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football in britain. England is the birthplace of modern football, and also the cradle of modern football. As for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modern soccer, there have been many archaeological investigations, since it was two hundred years ago.

The real origin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politic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of the sport.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the first industrial revolution in Britain, the economy entered the age of mass production, a large number of unemployed rural population into the city, the city expands rapidly, while the British Trade and global wide influence, but also creates a very efficient to transfer information in the context of the global information network.

Against this backdrop, some of Londons elite private schools began to play soccer games in their spare time. The school encourages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team sports,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ir physique and to cultivate their team spirit.

At this time no what football rules, holding a kick, everyone in the rain under the mud bentu Puzou, showing the power of youth. At this point of the onlookers, students can also be regarded as the original British fans.

展开阅读全文

端午节起源

全文共 535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XX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影响最大的观点是源于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展开阅读全文

春节的起源英文

全文共 2279 字

+ 加入清单

The history of the Spring Festival is very long. Legend has it that there was the custom of "Spring Festival" in the neolithic period. There is a legend about the origin of "Spring Festival" : there was an animal called nian in ancient China. "Year", the head long antenna, fierce abnormality. "Nian" lived at the bottom of the sea for a long time, and every day on a certain day (it was New Years eve), he climbed ashore and devoured livestock and killed people. Therefore, every New Years eve, the people of the village of the village of the village of the village to help young people to escape the "year" of harm.

On the New Years eve, an old beggar came from the village. Village a hurried panic scene, nobody answered him, only village east an old woman gave the old man some food, and urged him quickly up the hill avoid "year", the old man beard snatched up say with smile: "mother-in-law if let me stay overnight in the home, Ill get years away." The old woman continued to persuade, begging the old man smiling without a word.

In the middle of the night, "nian" broke into the village. It found that the atmosphere in the village was different from previous years: the wife of the village dongtou, the door was covered with red paper, the candle in the house was bright. "Nian" shuddered, a strange cry. Near the door, there was a sudden "crackling", "nian" shuddering, and dared not to move forward. Originally, "nian" was most afraid of the red, the fire and the explosion. At this time, the door of the mother-in-law opened, and a man in red robe in the hospital laughed. "Nian" paled with surprise, and fled. The next day was the first day of the first month, and people who came back to the village were surprised to see the village safe and sound. At this moment, the old woman suddenly understood, and hurried to tell the villagers the promise of begging the old man. It quickly spread around the village, and people knew how to get rid of the year.

From now on, every year on New Years eve, every house red couplet, set off firecrackers; Householder candle fire is clear, shoule to be old. Early in the early morning, I would like to walk a friend to say hello. This custom has been widely circulated, becoming the most solemn traditional festival of Chinese folk.

展开阅读全文

关于追寻人类起源初一优秀

全文共 442 字

+ 加入清单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最早的祖先是谁吗?是你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然后无限循环下去吗?不,就让我来给大家一代一代地讲诉吧!

早在公元前800万年~公元前700万年,有一种动物叫“古猿”,也就是人类和类人猿共同的祖先。“南方古猿”就由“古猿”进化而来的,这种“南方古猿”早在公元前420万年~100万年,这种“南方古猿”大脑容量小,以足直立,步履蹒跚,喜欢攀援。“能人”是从“南方古猿”进化而来的,“能人”生活在公元前200万年~175万年,“能人”能制造简单的工具,已经初步具有语言能力。从“能人”进化而来的就是“直立人”在公元前200万年~20万年。他们开始懂得用火,奔跑,还能制作石器,开始吃熟食。“智人”模样与现代人基本相同,早在早期公元前20万年~5万年,晚期在公元前5万年~1万年,“智人”已经能够制作精巧的石器作品,还能用兽杖制衣,还发明了葬仪。

在这个美丽,群星璀璨的星球上,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挖掘,去探索的沉睡亿年的“珍品”。让我们共同努力,去探索这个可爱的地球的奥妙吧!

展开阅读全文

追寻人类起源作文

全文共 679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人类起源,中外有许多说法,比如有中国女娲造人的神话,外国有上帝造人的传说,可是,根据马克思的观点,是劳动创造了人,我也同意这个观点。170万年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元谋人,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知道用火了,说明他们已经会劳动了,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基本区别。所以,我认为古代类人猿,是经过漫长岁月的劳动,演变、进化、发展成现代人的。

还有许许多多的真实的事例可以证明人是由劳动进化而来的。比如生活在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前的北京人,他们因为受到了虎、豹、熊等凶猛野兽的严重威胁,为了生活下去,他们用石块敲打成粗糙的石器,把树枝砍成木棒,并且使用这些工具,用来捕猎野兽,并且还会使用天然火,还会保存火种,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还有距今三万年的山顶洞人,已经会打制石器,已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他们已经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还会用骨针缝衣服,懂得了爱美。经过这样的劳动,他们的模样和人基本相同了。所以,我认为,人是由劳动进化而来的。

通过以上的例子,已经有了许多证据证明人是经过劳动而进化来的,古代人制造工具并劳动,使得他们手脚更加灵活了,分工更加明确了,使得他们慢慢地直立起来,模样越来越接近现代人。通过劳动,古人类的大脑也得到了开发,智力得到提高。他们一代一代地劳动,不仅为他们自己创造和提供很好多生活条件,还为后代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劳动,使他们有了衣服;劳动,使他们有了食物;劳动也为他们提供了美的享受。正是劳动,使他们脱离了蒙昧和混沌,进化成为人类。因此,我认为马克思的“劳动创造了人”是一句至理名言,是颠覆不破的真理。

展开阅读全文

追寻人类起源作文

全文共 421 字

+ 加入清单

自从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后,多数人相信人类是生物进化的产物,现代人和现代类人猿有着共同的祖先。但人类这一支系是何时、何地从共同祖先这一总干上分离开来的?什么是他分离开的标志?原始人类又是何时、何地转化为真人的……

对于这一系列的疑问,古人类学家一直在努力寻找正确的回答。多数古人类学家认为:真人是以制造工具为标志,真人出现以前的人类祖先,科学家们称之为“前人”。直立是前人从人猿共祖主干上分离的形态学标志,他从主干分离的地区可谓人类最早的摇篮。真人不断演化发展,最后成为现代人,同时形成现代不同的人种,这个进化过程完成的地区便是人类演化最后的摇篮。

在探索人类起源时首先要确立一个前提,即人类是一个生物物种,他只能有一个祖先,不可能是多个祖先。不能说黑人有一个祖先,而白人又有另一个祖先。因为不同的物种之间虽能婚配,却不能生育后代,只有同种能育。如果我们主张人类多祖论,就会在生物学上犯常识性的错误,现在已证实了人类多祖或多元论是违背科学常理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