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越剧

越剧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越剧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越剧问题。

分享

浏览

5333

作文

9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四单元作文:家乡的戏曲艺术——越剧_1000字

全文共 1024 字

+ 加入清单

朋友,你一定欣赏过小提琴名由《梁祝》,柔美凄婉的旋律曾经陶醉过多少中外华人。你可知道曲子创作灵感来源于何处?对了,那就是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你听,曲子的旋律有越剧的影子。

这就是我家乡艺术——越剧,具有传统东方文化特色的戏剧。

越剧是一个成熟的剧种,它以其真切细腻的表演、委婉动听的唱腔、优美抒情的风格、清新亮丽的曲调,却又不失激情与高亢的特点,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喜爱。

越剧发源于浙江嵊州市,越剧的前身是落地唱书。1906年,落地唱书搬上舞台,经历了小歌班、绍兴文戏男班、绍兴文戏女班、女子越剧等几个阶段,从嵊州经绍兴、宁波、杭州到上海,发展成为有全国影响的地方戏曲

抗日战争期间,部分越剧演员在敌伪统治下的上海虽然演了一些有积极意义的好戏,但改革主要还是在形式上,越剧内容并没有较大的突破。1942年越剧改革以后,越剧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个不登大雅之堂的小戏迅速发展成为适应现代舞台条件的、有较强综合性的剧种。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党的文艺方针指引下,在几代越剧艺人的努力下,越剧终于赢得广大观众的欢迎,促进了自身的繁荣发展,也成为全国性的大剧种。

但是,时代在发展变化,到了现在,曾经辉煌的越剧渐渐地沉默下来了。虽然有人极力在挽救越剧,但现实总是残酷的。这里有一个其型的例子:新晋梅花奖得主——上海着名越剧演员萧雅来杭州连续举办专场越剧演出,据了解,从4月1日的第一场演出开始,上座率就没有超过5成;而在5成的上座率当中,有90%以上的人是通过各种渠道拿来的赠票。

不管怎么样,越剧的观众越来越少,已是无可争辩的事实。

当今的越剧危机已经很明显了:一是越剧剧团全面萎缩,现在除上海、江苏、福建和浙江外,其他各省市几乎没有专业越剧团。二是观众群体少,范围窄。越剧观众大多是50岁以上的老年群体,年轻人很少有人问津。三是目前越剧自身剧目老、节奏慢,缺乏改革和创新,一成不变,像个饱经风霜的老人。四是政府投入不多。社会争企业投入少、关注少,不重视。

在越剧走向衰落的同时,我仍然欣喜地看见,越剧界人士为振兴家乡艺术执着地奋斗着。他们把现代艺术元素融入越剧表演,用现代舞台、音响、灯光营造现代化的气氛。以吸引年轻一代的观众;剧本的创作也力求创新,如现代越剧《孔乙己》等的上演,的确给越剧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舞台越剧没落的同时,社区里、广场上戏曲演员的表演却得到了百姓们的热烈欢迎。这些确实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越剧,我家乡的艺术,你的将来会是怎样的呢?

展开阅读全文

越剧梁祝观后感850字例

全文共 2525 字

+ 加入清单

花瓣落,一曲幽怨诉情殇,夜风低咽,绿房深闺,悄,春又老,瑟瑟东风独自凉,小窗依旧,幽深巷陌,谁解幽思如许。书声,蝶语,从琴弦上缓缓流出。天上宫阙,一梦却不知今昔是何年……

喜欢在静静的夜晚,把心情放飞在吹拂的微风里,任凭满天的星辰擦亮我暗淡的记忆。闭上眼睛,聆听一曲《梁祝》。乱花浅草,清风鸣蝉,枫叶菊花,银装素裹,四季袅袅绕指柔;高山流水,百鸟争鸣,千里婵娟,万里无云,只有仅仅几弦间。有哪壶陈年佳酿比这曲子更醉人,又有哪一种情愫比这旋律更感人呢?当年琵琶霓裳,一曲博得江州司马青衫湿,如今琴音款款,一首引入泪沾襟。

喜欢《梁祝》是在很小的时候,总是跟着大人赶着场子去看电影《梁祝》,如今回想起来,那是一个多么经典的画面,双眼对视里,能够看到那不舍的爱恋,雨儿轻轻飘洒,天色幽幽暗淡,一个煽情潸然的分手季节,指尖从掌心里划过,心里一下子空空如也,最宝贵的东西不见了,生命的意义没有了。当泪珠从眼睛里诞生的瞬间被强制的化成青烟,一个个午夜梦回里无数的缠绵遥远的成了前世的记忆……一幕幕的情景在我幼小的心里种下了深深的《梁祝》情结!

多少的梦想,多少的许愿,多少的誓言,都在一个个白天和黑夜的轮换中淡淡抹去,风化了念想,风干了眼泪,人如果了没有念想,高寿百年又能够怎么样呢?徒然把生命延续,没有人知道你快乐,其实你也未曾真正快乐过。激情燃烧的岁月是鲜活的生命,烈焰里飞舞着爱的精灵,就算三十六岁死去也胜过百年。***深雨濛濛,廊桥遗梦千古幸哉?还是千古恨?

在某个下雨的黄昏,电视里清脆的筝音,伴着雨声在耳边呢喃,心中那根小小的弦忽然共鸣,因为那流传千古的凄美绝伦的故事太熟悉了,彩蝶的双双飞舞仿佛从另一个世界翩然而至,时而嘈嘈切切,时而如泣如诉,幽怨动人,小雨沾衣欲湿,人已泪流满面,于是知道小小几弦能演绎出人间悲欢离合。

淡淡的月光下,响起了轻柔舒缓的小提琴声。它如泣如诉、如梦如烟,琴弓亲吻这琴弦,诉说这千古流传的凄美得让人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

闭上眼睛,全身心沉浸在这熟悉的旋律当中,思绪随风飘拂,在这渲染的尘世倾听这来自天籁之音,心随灵魂上升上升……不觉泪湿双眸,情融其中,我沉醉于这个一尘不染的美好境界,如浸润细雨蒙蒙的花蕾,挂着晶莹的露珠……如歌如诗,如梦如幻,如云如月、如水如烟。

我听呆了,虽然我没有欣赏音乐的天赋,但故事太熟悉了,熟悉的很小就印入脑海了。我把这千回百转、丝丝入扣的旋律和曾经看过的电影镜头相印证,节奏的疾徐,情绪的张弛,我已能准确的辨别出那一段是同窗共读,那一段是十八相送,那一段是楼台相会。

十八相送情切切,谁知一别在楼台,楼台一别恨如海,泪染双翅身化彩蝶,翩翩花丛来。我被梁祝之间的痴情所感染,曲未终时泪以流满面。思绪随乐曲轻轻摇曳翩翩飞,仿佛这丝丝入扣的旋律在那串串玉珠,条条银丝之间缠绕盘旋……

雨过天晴,一道美丽的彩虹飞跨苍穹,一双色彩斑斓的蝴蝶翩翩起舞,历尽磨难真情在,天长地久不分开!撼人心扉的主旋律又响起来,说不尽如梦佳话,似水柔情!这悠扬的琴声!如清泉淙淙,如絮语呢喃,如春蚕吐丝,如孤雁盘旋……

在这个静静夜晚,乐曲千回百转飘荡在夜空中,化成几缕逐月的云,几许拂面的微风,然后一股柔柔的伤感迎面扑来……

看繁花落尽,心却是一片凄凉,一片悲壮美,良人垂泪唤蝶飞。夜色迷人入梦乡,花谢景凋心满是殇。清音若水,月光如华,流光溢彩,星光闪烁,心却满是殇。一曲梁祝演尽人间多少悲欢离合生死离别,今生缘未尽,来生再续前缘,心是殇,泪欲滴。晚风吹残凉袭袭,心悲心殇心难眠,一首蝶恋花唱尽多少悲壮之美。心伤夜徘徊,忘乎所以浑然不知繁华已逝,美景不复人亦是不复。看尽多少尘世悲欢,心却日益枯黄,不为尘伤却为人殇

梁祝!一段哀婉动人的爱情,就是一曲荡气回肠的音乐,如水。暗香浮动。穿过梁祝翩飞的花丛,所有的柔情纷纷化蝶。一卷卷薄薄的爱情,翻来覆去地咀嚼,满口的苦涩,在唇齿间游弋。一声沉雷,将恩怨、聚散击得遍体鳞伤。曾经的誓言,被阵阵狂风吹落,落于生与死长眠的时空。一座孤坟,茕茕孑立,打开一道长长的思念。心碎,弦断,只有余音绕梁。人醉了,梦亦醉了,醉了多少人的魂,一醉就是千年的美丽。多情的蝶儿哪里肯离去,依然守候在记忆里,编织着亘古的缠绵和凄美。在这翩飞的蝶舞中,是谁在爱情的史册里,留下了那最经典的一页?

琴音迷离,一个个音符的跳跃,倾诉着多少人间的悲欢离合,幽怨的旋律,潺潺凄诉生死的盟约。双飞之蝶,泪流成河。情到深处,命定的情缘,萦绕琴弦。梁祝!千古的绝唱,不可承受的痛。爱情的幻象飞舞。一把把忧伤的小提琴,倾诉的岂止是一线情缘?蝶,我的蝶,今宵你将栖息何方?

拂开尘封,记忆纷涌而来,感叹荆棘铺满路途,刺破一颗敏感而脆弱的心,洒下满目殷红,在岁月的河床上悄悄滋长、蔓延。多想,和一曲命运的交响,伫立于无人的旷野,聍听落叶与秃枝诀别,舞蹈风与雪的缠绵;祈盼你澄明的双眸,在冷寂中娓娓铺展,为我装下彻骨的冬寒。我嫣然浅笑,无视零落的繁花,痴痴的念想,以及那飘逝在风中的婉约年华,轻拈飞雪,吟一阕月影梅香。于是,在那个叫做天涯海角的地方,我拥有了一片海阔天空的世界,沙滩、潮涌、繁花、绿树、芳草、斜阳,我自由地、惬意地,沉醉在我心灵的净土里,轻歌曼舞、浅酌低吟,一如我梦了千百次的那般模样。

就算蝴蝶飞不过沧海,我仍然试着在这烟火繁华的尘世,奋力飞跃那人世间的牵绊,与你相守在每一个春夏秋冬的朝朝暮暮。爱上一个人,爱上一座城。不管这座城池是否繁华,是否雄伟壮观,心上早已开出了一朵圣洁的蝴蝶兰,千帆过尽,落进轮回的渡口,与其不期而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寒冷的冬天已远去,春天的花朵即将盛开,一切美好都将因为这个春天的到来,而明媚起来。

我们定会相依相偎,织成一张细腻的情网,阻隔一切凛冽的世风俗见,我要与你,柳前花间共缠绵,只因爱永远是人世间唯一的神话。

就让那凄婉的音符从指间流淌,弦声拔动的是我的相思;弦声走过的,是我一生的寻觅;弦声飞舞时,便是我追随之日。如果焚尽容颜,青丝成灰,还不能换回春天,那我宁愿化茧成蝶,与你双栖双飞,飞越沧海桑田,千年又千年,任爱在雪中飘飞……

那缠绵亘古的痴情已与山水共存,已于日月同辉……

展开阅读全文

越剧梁祝观后感850字例

全文共 1379 字

+ 加入清单

昨天晚上,喜欢上网下军棋的我,由于连续遇上几个“破棋篓子”,气得我浑身发颤地关掉了电脑,没好气地打开电视机,当翻到cctv-11时,惊诧地锁定了频道,因为正在播放范瑞娟、袁桂芬主演的越剧《梁祝》的电影版。随着“十八相送”的优美表演和越剧呢哝的唱腔,我恼火的心慢慢的静了下来,渐入佳境。

影片高|潮“化蝶”的到来,我的心海不由自主的飘来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余音袅袅,泪水不由自主地充满眼眶。品味着越胡的演奏,一点也不逊色于小提琴的凄美,而且多处有过之而无不及。

看完《梁祝》,辗转反侧的我,思绪像一只蝴蝶一样飞过长江,飞过了里下河平原,来到了大圣故里,我的家乡—连云港。回想到少年时观看《梁祝》的情形。

记得那时我正上初中,由于当时条件所限,一部电影在一个大队连续放上几场那是常有的事,特别是像《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经典影片。就像我们大队出嫁的姑娘一样,说来就来,说走就走,高兴时还要住上个把月,不问娘家同意与否,而且每次放映前都要来一段:“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说:……”还要放映十几分钟的《新闻简报》,其实那哪是什么新闻啊,有的甚至是两三年前的事,最后影片开始之前,还要再来一段“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后才开始影片的正式放映。

可放映《梁祝》的那一天却不一样,放映员一反常态地在麦克风前,先后三次通知今天没有加映,所以未吃完饭,我就推掉饭碗,端起小板凳,一溜烟跑到社场(不是专门放映电影的场所,其实就是生产队晾晒五谷杂粮的场所),早早稳稳当当地端坐在前几排,其实这种心理完全没有必要,露天电影,就算你坐的远一点,偏一点都能看得到,听得清。

由于当时我只有十一二岁,对电影里描述的爱情也是懵懵懂懂,迷迷糊糊;对影片的内容毫无兴趣,但是越剧的曲调和唱腔深深的吸引着我,说其是天籁之音,一点也不为过。与其说那一次我是在看电影,倒不如说我是在听电影。范、袁二人的演唱委婉动听,我小小的心灵里:这越剧怎么这么好听啊!听惯了家乡淮海戏的我,初次听越剧简直像在梦中步入仙境;但好景不长,随着影片高|潮迭起,我发现身后不时传来抽泣声,而且越来越多,声音也越来越大。

我不耐烦地向后瞄了一眼,看到的不是一个人在擦鼻子,抹眼泪,众怒难平,我只能把小板凳搬到离音箱近一点的地方,可还是不行,当影片放至“化蝶”时,场内竟然有好多人在嚎啕大哭,简直听不到电影的声音。

那是我第一次看到人们为影片而哭,还有两次是以后放映的《苦菜花》和《望乡》。

放映后,我试着问了好几个哭的人“你们为什么哭啊?”有的说是为了“呆头鹅”梁山伯哭;有的说是为了祝英台的聪明伶俐、爱情忠贞哭;有的为自己不能够读书哭;有的为没条件让孩子读书哭;更多的是为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凄美爱情,被越剧的唱腔、曲调渲染的淋漓尽致而哭。

第二天晚上在社员的强烈要求下,放映员连续加映了两场,放映前妇女主任交给我和另一个小伙伴每人一支笔和一个本子,要我们把影片的唱词全部记录下来,应急的办法是我俩轮流各记一句,等到第二天再重新整理,这一次放映较前一次要平静些,但仍有人在小声的抽泣,在抹眼泪。

等到上学时,许多同学都转抄我俩记录下的唱词,一时间大街小巷、路上行人、田间地头都会不时传来越剧的莺回鹂转,甚至我们的音乐老师在音乐课上还教唱过我们“化蝶”里的精彩片段。

这可能就是我对越剧情有独钟的原因吧!

[越剧梁祝观后感850字

展开阅读全文

家乡的戏曲艺术越剧作文

全文共 1036 字

+ 加入清单

朋友,你一定欣赏过小提琴名由《梁祝》,柔美凄婉的旋律曾经陶醉过多少中外华人。你可知道曲子创作灵感来源于何处?对了,那就是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你听,曲子的旋律有越剧的影子。

这就是我家乡艺术——越剧,具有传统东方文化特色的戏剧。

越剧是一个成熟的剧种,它以其真切细腻的表演、委婉动听的唱腔、优美抒情的风格、清新亮丽的曲调,却又不失激情与高亢的特点,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喜爱。

越剧发源于浙江嵊州市,越剧的前身是落地唱书。1906年,落地唱书搬上舞台,经历了小歌班、绍兴文戏男班、绍兴文戏女班、女子越剧等几个阶段,从嵊州经绍兴、宁波、杭州到上海,发展成为有全国影响的地方戏曲

抗日战争期间,部分越剧演员在敌伪统治下的上海虽然演了一些有积极意义的好戏,但改革主要还是在形式上,越剧内容并没有较大的突破。1942年越剧改革以后,越剧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个不登大雅之堂的小戏迅速发展成为适应现代舞台条件的、有较强综合性的剧种。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党的文艺方针指引下,在几代越剧艺人的努力下,越剧终于赢得广大观众的欢迎,促进了自身的繁荣发展,也成为全国性的大剧种。

但是,时代在发展变化,到了现在,曾经辉煌的越剧渐渐地沉默下来了。虽然有人极力在挽救越剧,但现实总是残酷的。这里有一个其型的例子:新晋梅花奖得主——上海着名越剧演员萧雅来杭州连续举办专场越剧演出,据了解,从4月1日的第一场演出开始,上座率就没有超过5成;而在5成的上座率当中,有90%以上的人是通过各种渠道拿来的赠票。

不管怎么样,越剧的观众越来越少,已是无可争辩的事实。

当今的越剧危机已经很明显了:一是越剧剧团全面萎缩,现在除上海、江苏、福建和浙江外,其他各省市几乎没有专业越剧团。二是观众群体少,范围窄。越剧观众大多是50岁以上的老年群体,年轻人很少有人问津。三是目前越剧自身剧目老、节奏慢,缺乏改革和创新,一成不变,像个饱经风霜的老人。四是政府投入不多。社会争企业投入少、关注少,不重视。

在越剧走向衰落的同时,我仍然欣喜地看见,越剧界人士为振兴家乡艺术执着地奋斗着。他们把现代艺术元素融入越剧表演,用现代舞台、音响、灯光营造现代化的气氛。以吸引年轻一代的观众;剧本的创作也力求创新,如现代越剧《孔乙己》等的上演,的确给越剧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舞台越剧没落的同时,社区里、广场上戏曲演员的表演却得到了百姓们的热烈欢迎。这些确实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越剧,我家乡的艺术,你的将来会是怎样的呢?

[家乡的戏曲艺术越剧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越剧魅力作文500字

全文共 526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次爸爸给我讲一个戏曲故事,故事的名字叫《状元与乞丐》。这个故事有趣,我吵着爸爸给我看看,爸爸就给我看一部越剧《状元与乞丐》。这部戏曲调婉动听,演员演的灵活现,看完后,我被《状元与乞丐》的情节给感动了。

故事的大概意思是这样的:很久很久以前,有两位兄弟,两位兄弟的妻子各生了一个儿子,分别叫文龙、文虎算了一卦,先给文虎的父母说:“文虎这孩子的命是状元命,长大肯定富贵。”再给文龙的母亲说:“文龙这孩子是乞丐命,命中注定要贫苦一生了!”文龙母亲听了非常悲伤,父亲一气之下离家出走了;从此文龙在逆境中刻苦学习,终于“功夫不怕有心人,”文龙金榜排名考上了状元。而文虎认为自己是状元命整天好吃懒做、不思进取,最终却变了乞丐。通过这个戏曲故事使我懂得了人定胜天的道理命运不好自己不努力将来也是一事无成!

这部戏曲使我感受到了越剧的艺术魅力和我国戏曲的博大精深,我深深爱上了越剧。在爸爸的指导下我随后又看了十分精彩的越剧《五女拜寿》;这部戏曲与《状元与乞丐》一样有教育意义。她使我明白了做人不能。嫌贫爱富、要孝顺父母的道理!越剧那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和精彩的故事情节深深的吸引了我,从此我与越剧结下了不解之缘,我也真心希望越剧这样的优秀戏曲在我国能够发扬光大、源远流长!

展开阅读全文

外婆是个越剧迷作文400字

全文共 442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外婆今年65岁了,她虽然年龄已经大了,但声音仍然非常洪亮,悦耳动听。外婆走起路来步履轻盈,像阳春三月的杨柳那样婀娜多姿,时不时还伸出自己的兰花指。外婆非常喜欢越剧,因此,我和外公把外婆称为“越剧迷”。

外婆每一次坐在电视机前看越剧时,都会时不时地哼上几声,如果有人在旁边吵吵闹闹的,影响外婆看越剧,那么外婆会大吼一声,告诉他们小声点。每天清晨6点时外婆都会准时的带上外公一起去楼下的小花园开始练越剧,外公拉着自己心爱的二胡,外婆唱着越剧。小鸟、大树、小花、小草……都在那儿一动不动,仿佛被这美妙的越剧声所吸引了。

中午,外婆正在厨房里烧着饭,突然,外婆一拍脑门,想起今天电脑里还有个越剧没看呢,便赶紧跑到书房里,打开电脑的主机和显示器,再把耳机戴到头上。越剧演的最精彩时,外婆的眼睛瞪着大大的,犹如宝石一般,最感人时,外婆的眼睛闪烁着晶莹的泪花。过了十几分钟后,外婆突然闻到一股饭糊了的味道,就赶紧跑到厨房,把煤气关上,打开锅盖一看,饭已经糊了,只能重做一次了。

这就是我那越剧迷外婆。

展开阅读全文

迷上越剧的奶奶作文600字

全文共 627 字

+ 加入清单

自从参加了一回老年协会的练习,奶奶就迷上了唱越剧,一头扎进了由一群爷爷奶奶们组成的“兴趣小组”,白天唱,晚上也唱。

时间一长,妈妈不高兴了,埋怨奶奶只管自己的一张嘴,不管自己的两只手——妈妈下班回家,发现衣服是前天换下来的,饭碗是昨天吃过的,地板是很久以前拖过的……至于以前我们放学和下班经常能吃到的现成饭菜……那也只是以前了,现在的情况是早上奶奶买好菜回家一放,就赶时间匆匆忙忙去参加越剧培训班了。至于其它家务活,她俨然成了甩手掌柜。

时间一长,爸爸受不了了,因为奶奶在家里学唱越剧,不管是清唱还是跟着磁带唱,怎么唱都是一副破嗓子,不仅难听,而且刺耳,简直是多出来的噪音。为此他忧心忡忡,开始担心起自己的休息和睡眠,甚至身心健康来了。

时间一长,我也是很无奈,因为多出来的家务活,有一部分是分包给了我,那原来可都是奶奶的绝活啊,现在的我,有时候刚在学校里值日,擦完桌子拖完地,一回家又要擦桌子拖地,一天又一天,哎,不会是一年又一年吧?面对这甩不掉的重负,让我深感不堪呐!

面对众人的横眉冷对,轮到奶奶纠结了。这不,时间到了傍晚的六点,奶奶身在曹营心在汉,一副坐立不安的样子,她肯定是很想飞跃这重重阻力,立刻投身到老人帮里。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刚说了句:“别迟到了,奶奶。”只见她立刻起身,像个小孩子蹑手蹑脚溜出了门,我顿时傻了眼,真后悔不该说这句话。过了一会,我从窗子里望下去,她已经精神抖擞走在通往老年协会的方向了,让我哭笑不得。

唉,我那迷上越剧的奶奶啊!

展开阅读全文

家乡的越剧作文700字

全文共 670 字

+ 加入清单

它不如黄梅戏一般唱腔明快,不如豫剧一样铿锵大气,不如川剧那般幽默大方,但是它表演优美、细腻、纯朴,儒雅,既表达了人物生活的真实美,又体现出了戏曲的形式美,这就是我家乡越剧。江南水乡的人们欣赏喜爱它,就如同饮用芳香醇厚的美酒,陶醉其中。

我家在钱塘江边,小时候经常在江边玩耍,耳边都会时不时地传来婉转动听的曲调,在爸爸妈妈的介绍下,那个时候的我就这样认识了越剧,也逐渐感受到了它的魅力。越剧诞生于1906年,那时的越剧是一种民间说唱艺术,时称“小歌班”,后来“小歌班”到达上海,吸收了京剧的长处,又慢慢变成大部分由女演组成的戏团,经过一次次发展改革,最终成为了今天的越剧。

因为越剧唯美、清新,所以服装也是力求简洁、淡雅,这在许多京剧迷眼中是一朵“奇葩”。上衣分为圆领、斜领、对开领,袖子也分水袖和放长衣袖,越剧服装不用有强烈反光的缎子,而是用绸、纱、尼龙等制作而成,这也为演绎动人的故事增添了重要一笔。

我的外婆是一个越剧迷,做家务时,总会听到她轻轻哼着一些越剧曲段。有一次,我缠着外婆,非要她好好地唱段给我听,外婆笑着答应着。于是,动听的音符由外婆唱响,优美的旋律在我耳边回旋,我仿佛从外婆那一句“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想到了贾宝玉那欣喜若狂的样子;从“娴静犹如花照水,行动好比风佛柳”看到了林黛玉那秀丽的身姿;从“眼前分明外来客,心底却似旧时友”感受到了黛玉和宝玉之间的情投意合……

越剧丰富了外婆那一代人的生活,给了她们许多快乐,在当今时代依然影响我们,遍及全国。我相信,越剧的魅力会让它走向世界,在国际上享誉盛名。这就是我家乡独一无二的越剧。

展开阅读全文

生活因越剧而精彩作文1500字

全文共 1439 字

+ 加入清单

汗珠在少女的肌肤上成熟,莲花于金黄阳光下绽放,南部的小镇是制服的白,莲叶何其田田,绿色光影频频眨眼。

在光与影的交汇处,一长亭横卧其中,四面高挂灯笼,若远若近,隐隐约约,传来悠悠的戏曲声,少了那份轻快或入潮的流行色彩,也不是别有滋味的情歌,失去了那份璨灿繁忙,但却多添了一股独特的魅力,俏丽多变,跌宕婉转,又增了些许神秘感。

我寻寻觅觅,循着那道青石板路,顺溪行,复向西,终慢慢地近了。

眼前的一幕让我被深深地怔住了,那不是一个人,而是一圈人,每个人都各司其职,固守岗位,驻地盘聚,有的疏懒地倚靠在柱子上,有的笔直地挺立,像风中的一枝傲霜,有的凭栏斜坐,二人拉琴,一人吹笛,一人奏鼓,一人独唱。默契十分,一派和谐景象。在这伴奏声中,那人的戏曲声在空中久久盘旋萦绕,霓漫整座长亭,充斥在鸟语花香之中,二胡声中,摩擦不断,弦丝缕缕,编织交错,但又不失它的风度。

但清晰地,我却隐约听出了其中的似曾相识的味道,怎会如此熟悉。我与它在最美的夏季,邂逅于此,这真是一次巧合吗?那个唱戏的老奶奶,她的背影轮廓怎么会这么像一个人,太像了,她的侧颜,哦,她的正脸,就是她。

她便是我们家隔壁住的林奶奶。每天一早,便总不见她的踪影,她何去何从,我们一概不知,总以为她是去买菜,亦或是去邻里窜门,图个热闹场罢了。倏不知,她是去唱戏练嗓子了呀!却被我偶然撞见。

但眼前之人非彼人,她如同脱去了凡胎,羽化成仙,凭虚御空,重焕新生,神色飘飘然,她的心在浩瀚宇宙中遨游飘荡,无拘无束,但却总有个栖息地,不忘家的皈属感,哪种叶落归根的释然。我想她已经找到了,她真正的家——戏曲的天堂。

她已经有个六十多岁了,但仍不服老,岁月的沧桑在她脸上留下浅浅的皱痕,她有一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女儿已经嫁人,儿子在外面业已成家立业,家里只剩下了她的老伴,总会有些寂寞,暗自神伤,唯有这越剧才至始至终一直伴她至老,给她带来心灵的慰藉。

闲情时,她便在小区里转悠,看见来人,也总是像失魂似得,反应有些迟钝,别人向他打招呼,她好半天才反应过来,口中只顾着碎碎念,有点像一个正在拨动手中念珠的佛教信徒,微瞑,手中小小地比划着,走近,才发现,她口中念叨的不是南无阿弥陀佛,而是咿呀的剧谱。有时,她会像小孩子一样,变得十分懊恼,全身不自在,眉头紧锁着,表情凝重,陷入苦思,只管盯着一处看。但却又会在瞬然间,舒展眉目,露出欣然的笑容,渐渐恢复血色,像是心事落地,心安了却。

在这夜深人静之时,我在奋命地与学习竞争,又陷入一片苦思中,绞尽脑汁地想着题目,但又十分无奈。便想着出去透透气,便来到了我家的阳台,皎洁的朗月就像夜晚的星辰般洒满了大地,一切都静悄悄的,世界一片寂静,然而,隔壁的小屋却是那么的明亮,透过那半道墙,我望见了对面的那扇窗,隐隐约约的,我看到有一个人坐在窗边旁边好像是一盏台灯,因为夜深的缘故,那微黄的灯光显得如此地明亮,那人手中好像拿着什么,像是一本书,一直在看,轻轻吟唱着。

我知道我的夜晚将不再孤单,因为有她,她将伴我到很晚,直到入睡。

她便这样如此度过她的余生,和她的越剧一起。

那个团队的其他成员或许也是如此,始终坚守着对传统文化的那份虔诚。陶醉其中,享受在一方乐土中,过着快活逍遥的极乐生活。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此轮回。

而现如今,物质奢迷,灯红酒绿,繁华都市,人们都在忙碌之中,体验着、追求着那份向往的速度与激情。世事喧嚣,唯有他们独醒,花开淡墨痕。

在后来的无数个早晨,他们或沐浴在阳光中,或迎着丝丝细雨,不忘初衷,始终坚守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