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远见

远见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远见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远见问题。

分享

浏览

3393

作文

8

远见才能卓识作文高中生版

全文共 1908 字

+ 加入清单

巴克斯顿说过:“即使在人生中,也和国际象棋一样,能聪明地远见的人才能获胜。”

正是如此,有远见的人无论在考虑问题,还是制定策略上都能将利益最大化,才能最终赢得胜利。

塞翁失马正是一个远见获利的事例:

一天塞翁发现他的一匹马离群跑到塞外去了,邻居们知道后纷纷前来安慰他。哪知,他不但不感到可惜,反而高兴地说:“丢失了一匹马没有关系,说不定这会变成一件好事呢!”

过了一段时间,那匹丢失的马,不但自己跑了回来,还带回了一匹匈奴骏马。邻居们知道后又前来祝贺,可塞翁并不感到高兴,他说:“虽然多得一匹好马,这也算不了什么,说不定这会变成一件坏事呢!”

一天,他的儿子骑上这匹骏马出去游玩,不小心从马上摔下来,折断了一条腿。邻居们听到这个消息后,纷纷来慰问。可是塞翁并不十分难过,他说:“孩子的腿虽然断了,可是这也算不了什么,说不定这也会变成一件好事呢!”

不久,边疆发生战事,塞上青壮年都被征去当兵,抗击匈奴,有不少战死在疆场。塞翁的儿子却因为伤了腿,不能上前线作战,因此和父亲一起保全了性命。

卧薪尝胆,这更是一个远见成功的典范。

战国时期,吴王阖闾领兵攻打越国,结果被越将砍中右脚,后来因伤势恶化就死了。他的儿子夫差继位,过了三年带兵攻打越国,说要给他父亲报仇。因来势凶猛,他们一下子就包围了越国都城会稽。越王勾践抵抗不过,只好投降。夫差把勾践掳到吴国,让他住在父亲阖闾的墓旁看墓和养马。吴国大夫伍子胥多次劝诫夫差要杀掉勾践,以绝后患。可夫差认为伍子胥对自己不敬,竟还将伍子胥杀掉。而勾践胸有大志,心怀长远,立志要为国家报仇。在吴国,勾践受尽了凌辱,但他都忍了下来。

后来勾践被释放回国,他更下定决心要报灭国之仇和凌辱之恨。为了不忘记过去吃的苦,夜里他睡在柴草上,在他做事和睡觉的地方都挂上苦胆,每天吃饭、睡觉前都要尝一尝。经过十年的努力,生产力发展了,国力增强了,百姓也被训练得能打仗了。后来他终于率领越军打败了吴国,越国也成为了当时强盛的国家。

越王勾践的远见及其自身的努力与吴王夫差的刚愎自用、鼠目寸光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便是二人一成一败的主要原因。

远见,并不是单纯的思考,而是要将这些思想付诸于实际行动,充分发挥远见的作用与优势。

自信是远见的基础。

唐代韩愈初考举人时,文章并未受到主考官的赏识,结果落第了。三年后,他再次去考,主考官还是此人,连文章题目也未变,韩愈不假思索,毫不犹豫地将上次所写的文章原封不动地写了一遍。出乎意料的是,这次主考官对他的文章大为欣赏,结果当然中了举。初看这则故事,觉得韩愈有点“狂妄”,可仔细一想,他的可贵之处就在于“自信”。如果他惶惶惑惑,另外重写一遍,也许又是名落孙山。

韩愈正是将远见于自信结合发挥到极致,才获得主考官的认可,才实现了他成功之路的第一步。

抓住机遇是远见的捷径。

1793年9月,当时拿破仑还是一个上尉,被派往参加围攻土伦的战役。拿破仑一到防守坚固的土伦,就仔细观察,然后向革命军南方面军特派员萨利切蒂提出了新的作战方案。特派员对新方案十分欣赏,立即任命拿破仑为攻城炮兵副指挥,并提升他为少校。

拿破仑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机会,他要尽力一搏,争取成功。于是他以全身心投入到战前的筹划准备中,显示了过人的精力、才智和胆略。最后土伦战役取得了胜利。拿破仑在土伦战役中初露锋芒,赢得了将士们的交口称赞。1794年1月14日,法兰西共和国救国委员会破格提拔拿破仑为少将旅长。

土伦之战虽然规模不大,但拿破仑能抓住机遇,加上他卓越的远见,终于一举成名,这也是他日后叱咤风云的开端。

坚持不懈是远见的最好方法。

爱迪生可以说是19世纪最伟大的发明家,他的名字和一系列辉煌的成就联系在一起。但是在他的成功背后,其实却经历过许许多多失败的尝试,据说他在研究电灯的过程中有过上千次失败的记录。1877年爱迪生开始了改革弧光灯的试验,为了使实验达到满意的效果,需要寻找一种能经得住2000度的高温燃烧1000小时以上的灯丝。爱迪生开始了艰苦的寻找过程。他先后做了1600种不同的试验,试用了各种各样的物质,奋斗了近五六个月,结果发现只有白金比较适合,但是白金比黄金还贵重,用来做灯丝是根本不现实的。后来他全力在碳化上下功夫,仅植物类的碳化试验就达6000多种。他做了200多本笔记,达4万余页。先后共经过3年时间,直到1880年上半年,爱迪生才研制出比较满意的竹丝灯丝。后人在此基础上研制出用钨丝做的灯丝,一直沿用到今天。

正是由于爱迪生的远见加上他的坚持,终于让他戴上了“发明大王”的美冠。

材料中正因为伯爵的远见卓识和他的努力,推动了科学的发展,进而促进生活水品的提高和进步。

从某种意义上讲,远见是人类进步的必备品质。

展开阅读全文

用远见预订成功

全文共 1645 字

+ 加入清单

常言道:“站得高方能看得远。”美国航天专家恩斯特·施图林格博士站在未来的角度,看到了火星研究所能够带来的丰厚回报。也许他的做法会遭到无数人的质疑和责骂,但凭借这一远见,施图林格博士必将收获他所希望的累累硕果,因为那些目光短浅的人不知道远见是多么重要!

二战时,列宁格勒市中心有一个科学研究所的仓库,里面保存着各种粮食的种子。1942年德军包围列宁格勒时,城市闹饥荒,饥饿的人们以及驻守的军队包围了研究所,希望得到仓库里的粮食,但科学家坚决不放,说:“这是种子,是苏维埃将来的希望。”很快,前方浴血奋战的将军也来了,科学家依旧说:“这是种子,当我们打败德军时,农民可以用这些种子种出粮食,让苏维埃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将军听完,向科学家敬礼,然后带领士兵离开了。几个月后,科学家饿死在仓库旁,列宁格勒的仓库却成为一个奇迹,因为战争摧毁了所有,却保住了仓库里粮食的种子。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日日夜夜坚守在仓库旁,忍受着风雨、饥饿、病痛的折磨,眼睁睁看着一个又一个人因饥饿死去。他一定万分痛心,他一定也希望能够将仓库里的粮食分给那些可怜的人,可他不能这么做。一粒种子就是一份粮食,一份粮食就是一份希望,他必须坚守着,等待战争胜利的那一天……一位有远见的科学家!他的远见创造了未来的奇迹,为苏维埃人民带去了生的希望。可见,一个有远见的人,能够改变这个世界多少。他的目光长远还是浅薄,决定了人生的宽度,他像钉子一样守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一瞬间,就决定了世界的走向。

君不见,在战场上的目光短浅,会徒增多少刀下亡魂,甚至导致一个帝国的灭亡。明朝将军李成梁,一生戎马,却因缺乏远见,让人扼腕叹息。时值明朝战乱多时,李成梁却做了件不公道的事情:他扶植了努尔哈赤,培养了明朝的敌人。“因为在他看来,所谓努尔哈赤,不过是一只柔弱的猫……然而这只猫逐渐长大了……我们终于知道,它不是猫,而是老虎,它不是宠物,而是野兽。(《明朝那些事儿》)”1609年,李成梁放弃六堡。当时的六堡是遏制女真的重要堡垒。丢失此处,女真军队将纵横辽东、不可阻挡。而李成梁却放弃了,将这里拱手让给了努尔哈赤,这便成为明朝走向灭亡的重要因素。缺乏远见的李成梁,因一味相信自己的决策,没有认清敌人的真正面目,最终使敌人逐渐强大,而自己所效力的王朝却在自己的决策下步步走向灭亡。正可谓:建功一世,祸患千秋,万死不足恕其罪!正是因为他缺乏远见,一松手,帝国就被摔得粉碎。可见,一个人缺乏远见,如何能担当大任,走向成功

历史如此,现代生活又何尝不是?

我有两个姐姐:安和娜,她们的生活经历截然不同。安从小就走在潮流前线,名牌衣服全副武装,连一个小小的手提包都是香奈儿的最新款。随着年龄的增长,安这种追求名牌的心理愈发不可收拾。化妆品整齐地摆在梳妆台上,甚至一些用完的空瓶子也立在那里显示高贵身份。一双双鞋子挤满了鞋柜,数量之多足以开一个鞋铺。为了有购物的资本,安傍了一个公司老总充当她的终生伴侣。然而,安的好日子没有持续多久,老总的公司倒闭了,资本没有了,安面临着离婚的危险。相反,娜过的是一种平平淡淡的生活。衣服没有那么华丽,化妆品没有那么昂贵,鞋子的更换也没有那么频繁。娜的丈夫是个公司的普通员工,月收入仅能供应吃穿,娜的父母三番五次劝娜重新考虑她的选择,但娜却笑着回答:“从最初我遇见他,了解他,我就知道他有能力、有潜力步步攀升,相信不久,我的幸福就会来敲门。”后来,也许是神仙眷顾,也许真像娜说的那样,她的丈夫竟然坐上了经理的宝座,此后,一家人的生活其乐融融。我从心底佩服我的娜姐姐,不仅有远见,而且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最终被幸福包围。

其实,动物与人偶尔也会有惊人的相似:毛毛虫有远见,忍受了丑陋,最终化茧成蝶;小鸟有远见,忍受了失败,最终翱翔于天际;海龟也有远见,忍受了恐惧,最终投入浪花的怀抱……

忆往昔,多少英雄因有远见,赢得了世人的赞赏;展未来,又会有多少伟人因有远见,创造出世界的辉煌。就让我们做一个有远见的人,自信满满地预定成功的机票!

展开阅读全文

朱德谢绝国家主席很有远见

全文共 4214 字

+ 加入清单

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担任中共中央主席国家主席(之前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和中央军委主席,三个职务中只有国家主席相对虚一些,而这个位子礼节性事务繁多,出国访问、接见大使递交国书,这都是毛泽东不喜欢的。1957年4月30日,当时的民主党派还能参政议政,毛泽东第一次向党外人士征求他不打算续任国家主席的想法,这一着很高,先把风吹出去,摸一摸情况。其实在这之前毛泽东已经几次对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说:“去掉国家主席职务,我想专做党的主席,可以节省许多时间做一些党所要求我做的事情。这样对于我的身体状况也比较适宜。”虽然他们挽留毛泽东继续做国家主席,但毛泽东似乎去意已决,于是1958年12月10日在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中共八届六中全会上作出了《同意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关于他不作下届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候选人的建议的决定》。三个多月后的1959年4月2日,中共八届七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其中一项重要的议程就是推举国家领导人的人选,新的国家主席人选当然也包括在内。

。林彪严厉地批判:“主席几次讲党有可能分裂,实际就指彭德怀——朱德。庐山会议也考虑到是否要彻底揭开,权衡利害,认为应该坚决揭开,消灭这一隐患,否则会继续发展,万一主席到百年之后,就会出现更大的问题……朱德你是有野心的,你检讨得很不够。有人当是他自己检讨的,不是的!是党中央决定让他脱裤子的,不检讨不行。你们是不知道的,陈毅批评他的并不过分。他也不服毛主席,他想当领袖。高岗事情,他也主张轮流,想当主席,自己本事行吗?”陈老总对朱德说:“朱德我要问你:你是不是要搞政变?”朱德回答:“搞政变我没有这个力量,也没有这个胆量。”陈毅说“我看你是要黄袍加身,当皇帝。你还大力赞扬赫鲁晓夫。你野心非常大。”薄一波用朱德种花上纲:“自古以来,政治上不得意的人都要种兰花。” 批判朱德在“5.16”通知之后一星期,实际上文革已经开始了。出于组织纪律和忠于领袖乃至内心的恐惧,批判他的人除去林彪,实际都在打倒和要整治的范围内。当时党内的政治生活已经到了何等人人自危的地步!如果朱老总真的当了国家主席会怎样?历史不能假设,但可以推断! 谁来接这个位置?论资历威望,只有刘少奇、周恩来、朱德有资格,虽然周恩来的资历、国内外威望在三人中最高,但最不可能,两年多前那次反冒进风波能未被柯庆施取代已属万幸,提升到国家主席已无可能。而且按照他的个性,即使让他当他也会坚辞。

经过中央书记处的初步讨论,最后集中到朱德和刘少奇两个人身上。按照当时的形势,朱德的可能性更大。革命战争年代多年以“朱毛”相称,资历没得说。朱德为人低调,不喜欢参与整人,在党内很受尊重。尤其1954年9月27日第一届全国人大决定撤销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任主席,而朱德当选为国家副主席。从位置上看,副主席与主席更接近。

果然,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在即。中组部和统战部受中共中央书记处委托,草拟了一份第二届人大常务委员会国家领导人候选人名单,发给中央一些主要负责人征求看法。名单上刘少奇仍被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人选名单,而一身不能兼任两个这样重要的职位,国家主席无疑应该是朱德了。

朱德得知很清醒,他知道他不能坐上这个位置。朱德于1958年12月29日给中央书记处邓小平写了一封信,异常真切地要求“小平同志转书记处同志们:我提议刘少奇同志作为国家主席候选人更为适当。至于我的工作,历来听党的安排,派什么做什么,祈无顾虑。”以后他也多次表示自己年老,应该让年轻一些的刘少奇来干。之后,中央全会一致同意刘少奇做国家主席。中共中央向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的国家主席候选人,而朱德则为委员长候选人。

对于朱德的谦让,毛泽东在这之后不久提及此事以“我们的朱老总”相称,显得很亲切,他号召党内外人士向朱德学习。

毛泽东在紧接着召开的第十六次最高国务会议上说:“朱德同志是很有威望的,少奇同志也是很有威望的,为什么是这个,而不是那个?因为我们共产党内主持工作的,我算一个,但我是不管日常事务的,有时候管一点,有时候不管。经常管的是谁呢?是少奇同志。我一离开北京,都是他代理我的工作,从延安开始就是如此,现在到北京又已经l0年了。以他担任国家主席比较适合,同时朱德同志极力推荐少奇同志。”

两个这样重要的职位,国家主席无疑应该是朱德了。朱德得知很清醒,他知道他不能坐上这个位置。朱德于1958年12月29日给中央书记处邓小平写了一封信,异常真切地要求“小平同志转书记处同志们:我提议刘少奇同志作为国家主席候选人更为适当。至于我的工作,历来听党的安排,派什么做什么,祈无顾虑。”以后他也多次表示自己年老,应该让年轻一些的刘少奇来干。之后,中央全会一致同意刘少奇做国家主席。中共中央向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的国家主席候选人,而朱德则为委员长候选人。对于朱德的谦让,毛泽东在这之后不久提及此事以“我们的朱老总”相称,显得很亲切,他号召党内外人士向朱德学习。毛泽东在紧接着召开的第十六次最高国务会议上说:“朱德同志是很有威望的,少奇同志也是很有威望的,为什么是这个,而不是那个?因为我们共产党内主持工作的,我算一个,但我是不管日常事务的,有时候管一点,有时候不管。经常管的是谁呢?是少奇同志。我一离开北京,都是他代理我的工作,从延安开始就是如此,现在到北京又已经l0年了。以他担任国家主席比较适合,同时朱德同志极力推荐少奇同志。” 1959年4月27日,在第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上,刘少奇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说朱德谦让也好,说他知道这个位置不好当也可以。后来当了7年国家主席的刘少奇被打倒,林彪在1970年庐山会议提议毛泽东当国家主席也被认为他自己想当,从而走上了不归路。有人分析相对刘少奇和林彪,朱德的摊子不大,也许不会有灭顶之灾,其实不然。在中共中央的档案馆里,有一份标号为“19660523”的会议纪录。此份文件记录了1966年5月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在23日的会议,对朱德元帅的严历批判,地点在人民大会堂河北厅。主持人是毛泽东已经内定马上要打倒的刘少奇,刘少奇此时认真执行毛泽东的意愿,定下批判朱德的调子。张鼎丞、林彪、陈毅、周恩来、薄一波、乌兰夫先后发言和插话批判朱德,其中林彪和敬爱的陈毅同志火力最猛1959年4月27日,在第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上,刘少奇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说朱德谦让也好,说他知道这个位置不好当也可以。后来当了7年国家主席的刘少奇被打倒,林彪在1970年庐山会议提议毛泽东当国家主席也被认为他自己想当,从而走上了不归路。

有人分析相对刘少奇和林彪,朱德的摊子不大,也许不会有灭顶之灾,其实不然。在中共中央的档案馆里,有一份标号为“19660523”的会议纪录。此份文件记录了1966年5月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在23日的会议,对朱德元帅的严历批判,地点在人民大会堂河北厅。主持人是毛泽东已经内定马上要打倒的刘少奇,刘少奇此时认真执行毛泽东的意愿,定下批判朱德的调子。张鼎丞、林彪、陈毅、周恩来、薄一波、乌兰夫先后发言和插话批判朱德,其中林彪和敬爱的陈毅同志火力最猛。林彪严厉地批判:“主席几次讲党有可能分裂,实际就指彭德怀——朱德。庐山会议也考虑到是否要彻底揭开,权衡利害,认为应该坚决揭开,消灭这一隐患,否则会继续发展,万一主席到百年之后,就会出现更大的问题……朱德你是有野心的,你检讨得很不够。有人当是他自己检讨的,不是的!是党中央决定让他脱裤子的,不检讨不行。你们是不知道的,陈毅批评他的并不过分。他也不服毛主席,他想当领袖。高岗事情,他也主张轮流,想当主席,自己本事行吗?”陈老总对朱德说:“朱德我要问你:你是不是要搞政变?”朱德回答:“搞政变我没有这个力量,也没有这个胆量。”陈毅说“我看你是要黄袍加身,当皇帝。你还大力赞扬赫鲁晓夫。你野心非常大。”薄一波用朱德种花上纲:“自古以来,政治上不得意的人都要种兰花。”

两个这样重要的职位,国家主席无疑应该是朱德了。朱德得知很清醒,他知道他不能坐上这个位置。朱德于1958年12月29日给中央书记处邓小平写了一封信,异常真切地要求“小平同志转书记处同志们:我提议刘少奇同志作为国家主席候选人更为适当。至于我的工作,历来听党的安排,派什么做什么,祈无顾虑。”以后他也多次表示自己年老,应该让年轻一些的刘少奇来干。之后,中央全会一致同意刘少奇做国家主席。中共中央向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的国家主席候选人,而朱德则为委员长候选人。对于朱德的谦让,毛泽东在这之后不久提及此事以“我们的朱老总”相称,显得很亲切,他号召党内外人士向朱德学习。毛泽东在紧接着召开的第十六次最高国务会议上说:“朱德同志是很有威望的,少奇同志也是很有威望的,为什么是这个,而不是那个?因为我们共产党内主持工作的,我算一个,但我是不管日常事务的,有时候管一点,有时候不管。经常管的是谁呢?是少奇同志。我一离开北京,都是他代理我的工作,从延安开始就是如此,现在到北京又已经l0年了。以他担任国家主席比较适合,同时朱德同志极力推荐少奇同志。” 1959年4月27日,在第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上,刘少奇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说朱德谦让也好,说他知道这个位置不好当也可以。后来当了7年国家主席的刘少奇被打倒,林彪在1970年庐山会议提议毛泽东当国家主席也被认为他自己想当,从而走上了不归路。有人分析相对刘少奇和林彪,朱德的摊子不大,也许不会有灭顶之灾,其实不然。在中共中央的档案馆里,有一份标号为“19660523”的会议纪录。此份文件记录了1966年5月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在23日的会议,对朱德元帅的严历批判,地点在人民大会堂河北厅。主持人是毛泽东已经内定马上要打倒的刘少奇,刘少奇此时认真执行毛泽东的意愿,定下批判朱德的调子。张鼎丞、林彪、陈毅、周恩来、薄一波、乌兰夫先后发言和插话批判朱德,其中林彪和敬爱的陈毅同志火力最猛批判朱德在“5.16”通知之后一星期,实际上文革已经开始了。出于组织纪律和忠于领袖乃至内心的恐惧,批判他的人除去林彪,实际都在打倒和要整治的范围内。当时党内的政治生活已经到了何等人人自危的地步!

如果朱老总真的当了国家主席会怎样?

历史不能假设,但可以推断!

展开阅读全文

关于远见,目光长远的名言警句

全文共 653 字

+ 加入清单

1、面对抉择,目光长远。只有目标正确,结果才会圆满。

2、旅行会改变人的气质,让人的目光变得更加长远。在旅途中,你会看到一同的人有不同的习惯,你才能了解到,并不是每个人都按照你的方式在生活。这样,人的心胸才会变得更宽广。

3、一个人要立足於长远,不能目光如豆。

4、没有事业的自信的女人,不会学那些为赋诗词强说愁的小女人整天无所事事,借助酒吧、舞厅、烟、酒、网络消磨自己的青春。自信的女人不屑为之,她们目光长远,对自己有充足的信心。经营家庭,她们能够使父母顺心、丈夫放心、子女开心,每周她们都能计划好一个家庭的开支用度活动生活,能经常带给家人一些惊喜,以使自己的家庭幸福美满;经营爱情,她们绝对是成功男人背后的女人,默默的支持,温柔的关心,体贴的安慰,都使在外奋战的男人感到前所未有的放松,即而更加信任她们,更加爱护她们;经营友情,她们是最好的良友,会在最需要的时候出现,用自信的微笑扫去友人脸上的阴霾,能用温柔的话语化解友人心中的苦闷。

5、为什么不能把目光放长远点,不睡就不睡吧,为何非说绝对不睡。

6、不求近功,不安小就。

7、燕雀戏藩柴,安识鸿鹄游。

8、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9、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10、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1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12、陈旧的眼光感受不了任何新景像。英国作家萨克雷

13、以嘲弄的眼光看待人生,是最颓靡的。罗斯福

14、一个成功的创业者,三个因素,眼光、胸怀和实力。马云

15、致富的秘诀,在于“大胆创新、眼光独到”八个大字。陈玉书

展开阅读全文

写作素材之善意是一种远见

全文共 806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善意应该是一种常态,是流在血液里的基因,是不需要大肆宣扬的品质。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作文素材,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有些善意,并非只有在紧要关头才能感受到它。

有次等红灯,我低头看手机,突然有只大手轻轻地护住我,我抬头看到一个白发老人,他说:“这车开得太快了。”原来是老爷爷担心车蹭到我而保护我。

在伦敦街头常常遇到没有交通灯的小路,我每每停下来等着过马路的时候,汽车也总是停下来,我们就僵在那里,司机总是示意一定要行人先走。

这些细微的善意,让我感到被这个世界温柔地对待。无论种族、财富、出身,它们如呼吸的空气,如土地里钻出的绿草,不知不觉中让人们柔软。那些生命中曾经出现的温柔又害羞的人,他们默默给予善意,却绝口不提,这是一种恩惠。

很难承认这个事实,但我们确实太久难以感受到善意,就像感官系统生了锈,像忘掉了所有读过的童话和寓言。在工作中,原本很简单的事总有人故意设置障碍,并非出于伤害的目的,甚至有时不为获取利益,只是为了让别人不那么顺利。小心思在兜里捏来捏去,把简单变复杂,只为让彼此别太舒服,给人添堵成了一个重要环节。

缺乏善意,人们相互不信任,即便收到好意也不敢简单相信,总是揣测这背后出于什么目的。久而久之,人们恶性循环,对匮乏善意的世界习以自然,把恶意当常态,在算计与谎言中筋疲力尽。

缺乏善意,人们不愿意相信那些看上去美好的人,更愿意偏执地认为比自己优秀的人只不过交了好运,比自己勤奋的人只不过更功利。他们诽谤自己没有的品质,看不到他人身上的优点,欣赏不到他们发光的才华和人格。真的智慧不是以刻薄的面目出现的,那充其量是一点自不量力的小聪明。人的困境已经很多,真无需再相互添堵。

善意应该是一种常态,是流在血液里的基因,是不需要大肆宣扬的品质。遇到己所不知的不立刻否定,有一种开放的态度;遇到与己不同的,不去批判,而去理解和接纳。世间没有绝对的好,没有绝对的坏,只有善意,是一种远见

展开阅读全文

关于远见的高三作文

全文共 727 字

+ 加入清单

温总理在同济大学演讲时说:“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的确,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有远见可以使国盛民强,而短视势必导致国败民亡。

古今中外,有远见的人会带来国盛民强。商鞅,卫国没落贵族的公子哥,在国内不得志的情况下,来到魏国服务于魏相公叔座,希望能够被公叔座赏识并重用。不幸的是,公叔座不久后便因重病而死,卫鞅成了待业青年。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很快卫鞅便听说了秦国国君秦孝公招贤纳士的通告,于是,踌躇满志的青年俊秀卫鞅,便踏上了前往秦国的道路。面见秦孝公,将其思想坦于宫廷,得秦孝公认同,随后将秦国视为他实现抱负的地方,他把从各国游走学到的先进治国思想不遗余力地推行变法运动,但商鞅变法侵犯了贵族们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商鞅一鼓作气,广推变法和思想,在贵族的压迫下,通过20年的努力和拼搏,终于使秦国改变了诸侯割据的劣势,一跃成为傲视群雄的第一强国。商鞅这一伟大的变法斗士用他卓越的远见和沉着的处事方式也成就了一番名盛千秋的事业。

反之,目光短视将会带来国败民亡。乾隆年间,正值英国工业革命,世界工业飞速发展,但清朝统治者还在为那表面的虚假繁荣所欢欣,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妄图统治万世,使中国逐渐与世界脱轨,使东方古老强国逐渐失去昔日的辉煌……美梦在西方列强的炮火声中碎了,西伯利亚丢了,圆明园被抢了烧了,一纸纸屈辱的条约,一条条的卖国条款,这一切都在昭示着东方巨龙的衰落。如果清朝统治者能够有远见,那么中国也不至于生灵涂炭!

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一个井底之蛙只能生活在一个平凡的井洞内,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我们要吸取前人的教训,做一个有远见的人,把握现在,艰苦努力,才能收获未来丰硕的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远见作文900字

全文共 916 字

+ 加入清单

韩非子云:“智术之士,必远见而明察。”远见,是立命安身之法宝,是立功成事之良方。世界在不断变化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要把眼光放长远,不被现实所缚,展望未来,向前进发。

“人不应该是插在花瓶里供人观赏的静物,而是蔓延在草原上随风起舞的韵律。生命不是安排,而是追求。”伍尔芙如是说。然而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人们往往目光短浅,只注重眼前的利益,拘泥于一时一事的得失。因此,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需要拥有远见,超越现实的局限,对未来有正确的认识和把握,勇敢地大步迈向前方。

拥有远见的人能够洞悉事物、通晓事理、权衡利弊,充满着智慧。改革开放以后,当大多数企业还在徘徊犹豫之时,海尔公司正是因为拥有远见,把目光投向海外,率先在海外投资设厂,成为了我国跨国公司的“领头羊”,最终获得了经济利益和品牌效益的双丰收。古代著名谋士范蠡亦是一个拥有远见智慧的人。他在辅佐勾践灭掉吴国后,预见了自己将来的结局,于是卸下荣华富贵,退隐江湖,远离了官场的纷争。

因为远见,仁人智者能够深谋远虑,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被既得的利益诱惑,察人之所未察,行人之所未行,成就人生精彩。

犹记作家刘震云在纽约大学发表演讲时说,如今中国最缺乏的是远见。远见对中国来说是“大旱之望云翳”。

反观当下,缺乏远见引发了国人一系列的短视行为,最终危害的只是人类自身。嘉兴地区的有些村民只顾经济增长,大量养猪导致死猪数量上升,之后又把死猪肆意丢弃到黄浦江里。这些漂浮的死猪污染了水源,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用水。我国的东北地区在早期为了追求工业化速度,大规模地进行垦荒开采,导致了森林的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环境恶化。这一个个触目惊心的事实警示我们,缺乏远见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正如20世纪50年代,北京准备拆除明清城墙,建筑家林徽因坚决反对。她上下奔走,大声疾呼,也没有保住这段城墙。林徽因后来痛心疾首地说;“等你们有朝一日认识到文物的价值,却只能悔之晚矣。”诚然,我们不能再让类似的悲剧重演。所以,我们必须从现在做起,自觉抵制短视行为,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从长远考虑,为未来的飞跃打下基础。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多一些远见,少一些短视,方能乘风破浪,全速启航,到达心中理想的彼岸。

展开阅读全文

山的远见作文1000字

全文共 963 字

+ 加入清单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依旧在,几度夕阳红。那静静伫立于天际的远山,总给人一种历史的沉厚感。他是智者,不言不语便看尽古今多少事。面对人生的得意或失意,山的淡然、沉稳、厚积薄发的确值得我们学习。

乱世英雄——曹操

正所谓“乱世出英雄。”他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挟天子以令诸侯”,割据一方,成为一股不容小视的势力。他拥有“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旷达胸襟;他拥有平定天下的抱负—“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道出你的雄心壮志。

风携着潮湿的空气吹来,衣襟发带随风飘舞,柔和的风一下子吹散了积压在他心头的失落,于是他面对沉浸了多少酸甜苦辣的长江豪迈的吟诗:“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赤壁一战的惨败能为对付孙刘二军积累经验,相信将来笑到最后的定是我曹孟德!”三国中,唯他能如此释然的看待成败。他不像刘备,取得荆州后就沾沾自喜,也不像袁绍,兵败一场就灰心丧气,再无信心争霸天下。真英雄也!

山的淡然,曹操学会了

卧薪尝胆——勾践

亡国,失所。

苦胆,薪柴。

月光有过破旧的窗户照进屋里,照见了他静静坐在柴草堆上,时而眉头舒展,时而紧缩。他起身尝尝苦胆,在心里暗暗勉励自己一番。入梦后,他看见自己昔日的家园,原来的子民……当吴国的旗帜在一片刀光剑影、震撼人心的嘶喊声中被越国的旗帜所替代,往日的苦味这时全化作胜利的喜悦。但是复国后,这种苦味的积淀并没有结束,反而越来越浓厚,这时的苦是为了记住过去的失败,从而提醒自己勿骄勿躁。

山的稳重,勾践学会了。

三个小金人——李安

当奥斯卡颁奖嘉宾轻轻念出最佳导演奖时,空气都仿佛停顿,我们可以听见李安紧张的心跳声,欣喜的心跳声。站上奥斯卡颁奖台,李安的脑海里只闪过毕业后的那些艰苦岁月,那一个个挑灯夜战研读剧本的夜晚,那些嘲笑、质疑自己的眼神…。顷刻间,多少心酸一齐涌上心头,化作晶莹的泪。

自《卧虎藏龙》、《断背山》之后,李安第三次举起小金人。如果不是心怀梦想,想必他早已在聚光灯笼罩的生活中迷失,也不会拍出《少年派》这样让人拍案称奇的电影。因为心怀梦想,所以即使身陷窘境,也有突破重围的勇气他如山一般,怀着对天空的向往,所以时时积蓄力量,斗转星移,终于堆积成顶天立地的山峰。

山的厚积薄发,李安学会了。

山伫立在那属于他的一隅天地里,端庄、睿智如老人,生机、活泼如孩子。而山的远见,今朝谁懂?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