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遗址

遗址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遗址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遗址问题。

分享

浏览

1409

作文

43

参观北川大地震遗址有感作文600字

全文共 598 字

+ 加入清单

十一放假期间,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了汶川大地震中伤亡最多的北川

在地震后,镇子瘫痪了,危楼处处耸立,十分危险,整个镇子彻彻底底成了一片废墟,原本应在山上的岩石却像瀑布一样飞流而下,覆盖了一栋又一栋的楼房,直到5。12大地震的救援工作结束,仍有很多人没找到,北川再也回不到地震前了,遗址被保留下来好让失去亲人的人们前来祭奠。走进地震遗址,映入眼帘的是从山麓到河滩波浪式被摧毁了的土地。倾斜的房屋、塌陷的楼层、悬空的楼梯、破碎的窗户,满目疮痍的场景和北川中学遗址上屹立不倒的五星红旗深深震撼了我。

看到这些场景,此时此刻,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在地震发生后救援人员匆忙赶往地震现场进行抗震救灾的场面,救援人员飞速赶到了地震现场,只见现场一片狼藉,救援人员二话不说,开始了救援,搬石头的搬石头,救人的救人,挖土的挖土,大家很快展开了救援,很快,从各地来的救援人员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救援,但因地震太强烈,有些教室直接被埋到了地底下,大部分楼房的一层直接陷入了地底下,救援过程就难上加难,挖掘机因路况问题无法进入,解放军只能用铁铲甚至双手去挖,但最后仍然有很多人没救出来。

看完这些地震遗留下来的残骸,我感到大自然的破坏力太强了,在突发的自然灾害面前,我们经常不堪一击,此时显得人类太渺小和脆弱了!但是我们是团结的,我们也是坚强的,在灾难面前,我们更加团结一心,共同抗灾,地震也许会房倒屋塌,但绝不会压垮我们的信念!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专题作文

长征遗址缐家楼

全文共 444 字

+ 加入清单

从小我就仰慕你的悠久

盼望着长大后前来寻求

那一天翻越朱家山坡

激动的心早已飞到你的门口

红色的景古城

长征遗址缐家楼

“奋斗中间莫放手

牺牲到底不回头”

共产党人的革命誓言

永远铭刻在你古老的城楼

你是红军战士的铁拳头

修筑碉堡和壕沟

帮助穷人搞抢收

砸碎了反动派污蔑的“洪水猛兽”

你是一把锋利的匕首

六个乡的苏维埃政府

用打土豪 分田地的红色政权

第一次让穷人们变得那么富有

你是革命航程上的一艘轻舟

护送着义勇军独立营的战士们

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

奔向抗日战线的潮头

你是红色革命的导游

军民鱼水之情老早深厚

康乐黄土掩埋着烈士的忠骨

更有难忘的“共产崖”和“共产坟”头

你是一块革命的绿洲

芬芳着景古地区的山山沟沟

甘南民变的起义大旗

招来了翻身做主的丰收

康乐的大地肥沃得像油

滋润得你的故事源远长流

改革开放的东风

被你的亮丽吸引得人人回眸

红色景古城

长征遗址缐家楼

你是红军旅途中

一块醒目的里程碑

巍峨地屹立在古老的河州

充实了胭脂三川的雄厚

艰苦岁月的炮火洗礼

更加坚定了我对你光芒的追求

从此每当想起你的时候

我滚烫的心口

总是涌起一股股激情澎湃的暖流

展开阅读全文

参观青岛山炮台遗址公园有感

全文共 569 字

+ 加入清单

探寻先辈足迹,缅怀烈士英雄,感受历史盛衰。暑期,我怀着严肃敬重的心情,参观青岛山炮遗址公园

伴随着湿热的海风,走在绿树荫浓的山路上,很快我便到达了青岛山炮台遗址博物馆。一进门映入眼帘的就是曾经侵占青岛的德国军官的军衣和武器,这些铁一般的证据无言地揭露了法西斯战争带给人们的痛苦和那些不堪回首的屈辱历史。那一张张古老泛黄的照片,记录了当时青岛在战争中破败的景象以及人民的凄惨生活。然而随着一幅幅图文并茂的讲解图,我看到了青岛人民的不屈抗争和坚忍不拔的民族精神,是先烈们以他们的血肉之躯不断地与法西斯进行斗争,不断地引领人们走向光明,才换来我们现在安定繁荣的生活。

从博物馆出来,我沿着路标走向古炮台遗址。先到达的是一座可360度旋转的铸铁“瞭望塔”,铁塔重20吨,铁甲为暗堡形,有旋转盔。人在塔内扳动方向盘,通过嘹望口可以自由地观察到前海、后海、山上、山下的情况。在青岛山南、北坡曾分别安装了两门克虏伯大炮,因此又名“俾斯麦炮台”。如今大炮已经进入了博物馆,但留下来的这些铜铁遗迹却还在发出闪亮的金属光泽,仿佛告诉人们——勿忘国耻,勿忘历史。

是啊,只有牢记历史,我们才能保持清楚的头脑,从苦难中吸取教训;只有牢记历史,才能让我们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只有牢记历史,我们才能众志成城,努力把祖国建设地更加繁荣昌盛,才能真正地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展开阅读全文

我爱家乡的商城遗址

全文共 261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郑州,郑州有很多举世闻名的景点,比如:少林寺、碧沙岗、二七塔……,不过这一次,我要写的是:商城遗址——城墙。

城墙位于管城回族区城南路北到城东路,是商代时期的护城墙。经过3600年的风雨洗礼,他还是那样雄伟。现在城墙已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文物”了,而且,市政府也派人在加固城墙,并发掘城墙下未开发的文物。

春天,城墙上开始显得有生机了。因为开了很多花,比如:迎春花、樱桃花以及各种野花,我还在城墙上放风筝呢!夏天,池塘里的荷花开了,我们在城墙上捉知了。秋天呢,我们就在城墙上捉蟋蟀。冬天,我们在雪地里打滚,打雪仗呢!

展开阅读全文

游大明宫遗址公园

全文共 395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的成长中,有许许多多的事。可我最难忘的去大明宫去春游!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考古探索中心和微缩景观。

到了考古探索中心,映入眼席的是一个龙椅,我们大家都想这是古代皇上坐的席子吧。

到了中心里面,我万分的激动,那里边有许许多多的景物,有鼎、有铜盆、有古代房子……多得数不过来,我们在那里聚精会神地玩电脑制作的游戏,我们在中心尽头开始了挖宝游戏,我拿的是刷子。那刷子是清扫文物碎片的。党海峰是挖的。游戏刚开始几秒钟,党海峰就挖出来了一个古代鼎的碎片。下一个轮到我了。我十几秒就挖出来了一个古代的瓷器碎片,怎么样,厉害吧。

我们有去了微缩景观。进去以后,我立刻发现古代的大明宫是多么雄伟。只见微缩景观都么那大,可想而知,古代的大明宫是多莫大呀。饱了眼福之后,我们在那里玩起了捉迷藏。然后就恋恋不舍得走了。

去了大明宫,让我感受到了大明宫的雄伟和气派,有机会,我会再次去那里。这也成为了我最难忘的一件事。

展开阅读全文

参观唐山地震遗址的作文

全文共 795 字

+ 加入清单

五月二日,吃过午饭,我和爸爸、妈妈一行七人来到了郯城的大地震遗址——麦坡。到了那里,放眼望去,风景如画,美丽极了。老师曾经给我们看过地震纪念片,我们或多或少地也了解了一点关于麦坡的知识,如今身临其境,更是别有一番滋味。

顺着向导的指引,我们走到了地震遗址的边缘,首先看到的是土的颜色,一半呈浅红色,一半呈紫黑色。听当地人介绍说,那些红色的土是由火山喷发时的岩浆染红的,可以想象得出当时的地震多么令人可怕。

不知不觉地我们来到马陵山西坡的坡顶,向下俯视,只见一片层层叠叠的像神秘古堡一样的山丘,呈现出与别处截然不同的红色。在这一大片沟壑中,这些岩石呈东西方向排列,形态各异。虽说是岩石,但它却并不坚硬,随手一抓便可以抓起一把,原来经过多年的风化,这红山丘的表层已成为面粉一样的砂土,当地人因此将其称为“红土山”。我和哥哥、姐姐特感兴趣于是每人拣了几块地震后的“石头”,想留作纪念,没有想到这种“石头”经不起我们的手劲,一掰,就立即碎了,可能是由于火山喷发烧成的吧?多拣几块拿回家,在同学们的面前就可以表演我的小魔术了,哈哈!在路边的地上,我还发现了地上的石头竟然有一些是绿色的,太奇怪了,我连忙拿去问爸爸,爸爸说这些石头中含有硫磺,为什么含有硫磺就是绿色的?我觉得挺有意思,多拣几块带回去查查资料吧?我自言自语。

更让人奇怪的是,别处山上、沟边都长满荒草,唯独“红土山”上不长,就那样赤裸着,置身其间,满目的红色,给人神秘莫测的感觉。在附近翻地的村民张大爷说,这“红土山”上不长草,即便有一些长草的地方,那也是风把别的地方的土刮到了这红土山上,所以才长出来的。

站在高高的土坡上,放眼望去,一片片绿油油的麦田随风摆动,荡起一层层的麦浪,庆幸我们这次的旅游是找准时机了,不枉此行。

夜幕渐渐降临时,我们要返回了,这么美丽奇特的景观,真的是舍不得离开呀!若有时间,我还会到这里来观光的,请等着我──大麦坡。

展开阅读全文

参观唐山地震遗址的作文

全文共 555 字

+ 加入清单

中秋节当天,我去了汉旺镇地震遗址

一到地震遗址,我就迫不及待地下了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幢钟楼,钟面上的时间永远地停在了两点二十八分。下午两点多的时候,有些人可能还在睡午觉呢。地震到来的时候,房子剧烈地摇动起来,许多人在十二秒内逃了出去或者还没反应过来,便在这场地震中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钟楼旁有一块很大的纪念碑。这是地震以后,当地政府修建的,为了纪念在地震中罹难的人们。纪念碑的底座高度大约有四十厘米,上面有一块奶白色的大理石,大理石上刻着红色的碑文。

我们继续往前走,看见了一座亭子。亭子完好无损,而亭子旁边巨大的雕像却受到了严重的损坏,雕像的头部跌落下来,至今还静静地躺在那儿,雕像的其余部位也有不同程度的受损。

我们沿着街道继续向前,两旁的房子残破不堪,有的斜着,有的两幢碰到一起,有的则完全坍塌了,竟然还有一撞楼直接下陷,二楼变成了一楼……废墟中掩埋着多少条生命呀?

道路的尽头有一座小山,那座山原本是道路旁边的,地震把一部分山体移到了这里,前方的道路也被掩埋了。我们看见了原来的水道,水道里已经没有水了,干涸见底,是山体的移位把水道切断了。旁边,一座新的水坝已经建立起来,并投入使用了,那里水流很急。

中秋节是一个大家团聚的日子,可是在地震中死去的人们再也无法和他们的亲人团聚了---愿死者安息,生者更坚强。

展开阅读全文

周口店猿人遗址游记800字作文

全文共 979 字

+ 加入清单

大巴车摇摇晃晃地沿着山路驶向遗址,远处墨绿的山脉绵延起伏,没有入云的高耸,却有如刀削般的陡峭山势,尘土飞扬间映入眼帘的尽是灰黄的色彩。好一处荒无人烟的地方!我无法想象曾经居住在这里的北京猿人是如何定居,如何生活的。

跟着导游爬了好一段台阶,绕着山腰转了好几个圈,沿路零散竖着几个标牌,标牌上写着这里发掘出的遗迹古物。小道旁时不时有已经灭绝的远古动物的模型,龇着牙,咧着嘴,目光直直射向前方,仿佛虚空中有它的猎物;还有北京猿人的生活写照,或半蹲,或直立,或侧身仰头,举起手中石器,有的背着刚刚捕获的猎物……哪怕经过万年时光,也能看到他们脸上满足的笑意。心中的好奇愈发强烈,我加快了步伐想要一探究竟。

终于到了第一处洞穴――新洞。洞口很大,洞口前的沙石似是被用心打磨过,一层层如利刃剑锋,历经万年仍有森森寒意。在洞口,便可一览这新洞的全貌。新洞是保存最完好的一处洞穴,最高处约有5米,洞里空间不大,但住一家人亦是足够。愈往洞的深处走,温度愈发低,但又不至于寒冷。真真应了讲解员的那句话,这洞的选址是极为巧妙的,夏日凉爽,冬日也不冷。脚下踩着深黄色的土石,混凝得细密、结实,也不会太滑。有一层岩石比地面高出一米左右,沙石更加细腻平坦,我估计是那时北京猿人睡觉的地方。

手电筒苍白的光柱照进洞的深处,隐约可以看见有棱有角的几块岩石散落在洞的一角,猜想可能是他们生活用的器具、工具等。那些岩石虽是零散地放置在了洞穴中最不明显的一隅,但是它们中每一件,都是这片土地上最早居住的先祖们的智慧结晶。它们是北京猿人生活过的痕迹,穿梭了万年岁月,今日与我们相遇。仿佛是为了赴一场万年的约会,不用多么高调地显露它们的价值,那些石头只需静默地守候在那里,用万年不变的目光注视着我们这些渴望求知的拜访者。与它们对视,眸中含了沧桑,写满了古朴。但我清清楚楚地知道,它们代表了什么。

达尔文进化论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北京猿人的存在证明了历史必然的发展趋势。那个时代的他们,懂得生存,更懂得更好地生存。会使用简单的工具,也会选一处避风的港湾与家人同住,甚至也会用贝壳兽骨雕刻出小小的饰品。

崇敬之情萦绕心间,看着每一处洞穴,我都会想想那时的人过着怎样的生活,又有着怎样的智慧。惊叹于他们已然学会与自然抗争,感慨于他们已然懂得谋求更好的生活方式。

北京猿人,自有他们的智慧。

[周口店猿人遗址游记800字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我和爸爸去唐城墙遗址公园[400字]

全文共 538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下午,严厉、胖乎乎的爸爸大喊大叫:“今天下午咱们去外面溜达一圈!”我高兴的一蹦三尺高。急忙给爸爸说:“我能不能穿上我心爱的轮滑鞋?”爸爸说:“可以呀!你随便。”听到了这句话,我的铅笔也好像高兴了,“刷刷刷”的写,不一会儿,我写完作业了。于是,我穿上我心爱的轮滑鞋,和爸爸手拉着手,哼着小调,唱着美妙的歌曲,一起来到了宽敞的楼下。

我在路上东瞧瞧, 西看看,你瞧!风景是多么美呀!枯萎的小草变得像木头一样笔直。一阵风吹过,淡淡的香味飘来,好像是奶奶做的香喷喷的饭菜,我走进一看,原来是梅花的香气呀!一路上,五颜六色的花儿向我们露出甜蜜的微笑,可爱的小鸟小鸟在天空中唧唧喳喳地唱歌呢!

不一会儿,我们的目的地——唐城墙遗址公园到了,远远看去,像是一个小花坛,走进一看,就像一座美丽、五颜六色的花园,走着走着,我们来到了奇妙的儿童乐园,我给爸爸说:“能不能玩一会?”爸爸微笑地看着我,我心里想蜜一样甜,于是,我先来的了滑滑梯那里,玩了一会儿,我就和爸爸开始锻炼身体,不一会儿,时间到了,我和爸爸就一起回到了温暖的家里。

到了家里,我的肚子已经饿地“咕咕”叫了,于是,我就开始大吃起来了香喷喷的混沌,吃完混沌,我就到我温暖的房间开兴的写作业去了。

这就是我和爸爸的欢快之旅,希望你们喜欢!

展开阅读全文

游隋唐遗址公园作文400字

全文共 478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节放假的第二天,我的好朋友王少琛来我家做客,吃完午饭,我们一同去隋唐遗址公园游玩。

走进公园,只见一丛丛、一簇簇、一片片的鲜花竞相开放,迎春花虽然已褪去罗裙,依然能看到一丛丛的金黄。红的桃花、白的梨花,粉的的樱花,都开的那么灿烂,像一团团彩色的云团,吸引人们驻足观看,合影留念。

远处的牡丹已枝叶茂盛,核桃般大的花苞也探出枝头,它们正在拼命吸取营养,为来日的怒放做好准备。

来参观游玩的人川流不息,游人如织。暖暖的阳光烘烤着人直犯困,有的人坐在亭子里休息,有的躺在草地上的帐篷里小憩,还有的人卧在吊床上休闲。

广场上一群欢乐的孩子们在放风筝,他们追逐着、嬉闹着。各种各样的风筝,迎着春风在天空里飘荡,有“飞机”、有“燕子”、有“老鹰”、有“蜻蜓”等。

往前走,前面出现了一个巨大的湖。四面的柳树已抽出嫩绿的枝条,倒映在湖中,将湖面衬得更加绿了。成群的小鱼在湖中自由地游着,在阳光的照耀下,闪起点点的粼光。三三两两的孩子拿着小网蹲在湖边捕鱼捉虾,这里就成了孩子们欢快的天堂。

不知不觉中我们已在这里玩了一个下午,太阳快要落山了,我们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春意盎然的公园。

展开阅读全文

游半坡遗址作文500字

全文共 529 字

+ 加入清单

暑假里,我参观了6000年前的直立人——-半坡人的遗址,因其发现于半坡村而得名半坡遗址。

我们先来到第一站——-半坡人展馆。展馆里摆放着半坡人制造的生活用品和各种陶罐。半坡人好奇地观察着整个世界,并把他们所看到的雕刻在了陶罐上。有的像鱼,有的像鹿,还有的像树叶。

我最喜欢的陶罐是尖底瓶,它是用来装水的。先把麻绳绑在柄上,“扑通”一声把瓶子投入水中,大约装了三分之一的水之后,瓶子会自动立起来。这时候把它拉向岸边就装好水了。6000年前的半坡人就能想出这样的好主意,而我这个现代人,却想不出这种方法,古人真是金点子多多啊!

看完了陶罐,我们转身到了遗址大厅。一进大门,我就见到一个高度到我小腿的陶罐,我左看看右瞧瞧,正面再打量打量,怎么也没想出来它是干什么的?原来,它是用来盛装死去的孩子,这一举动表达了半坡人对孩子的爱惜。

假如让你造一间小房子,怎样才能既省材料又坚固耐用呢?半坡人是这样做的:先从地面向下挖一个圆形或方形土坑,用坑壁做墙壁,然后在地面上搭一些一米多高的木棍,上面捆在一起,再披上草皮,就大功告成啦!

半坡人用他们勤劳的双手创造了陶罐,用他们的智慧创造了房屋。我敬佩半坡人的才华和智慧。我带不走陶罐,也带不走房屋,就让我把半坡人的智慧藏在心里带走吧!

展开阅读全文

参观维新遗址作文800字

全文共 792 字

+ 加入清单

星期六早晨,阳光明媚,万里无云。我同妈妈来到了位于温州工业园维新遗址。我刚刚来到门口,便嘟囔着嘴漫不经心的问妈妈:“妈妈,为什么要来这参观,一看大门就不好看啊,里面就更别说了。”“哈哈,别这样说嘛,孩子,凡事不能只看外表哦!里面可能有你意想不到的呢?”妈妈神秘莫测地说着。“哦?”我满怀疑惑地紧跟妈妈的脚步走了进去想一探究竟。

首先,我们来到了“陶艺馆”。一进门,我便瞠目结舌,里面摆满了数不胜数的陶瓷艺品,而且它们都形态各异。我听这里的工作人员大姐姐说,这些作品有的可都是小朋友们亲自动手完成的呢!”太了不起了”我惊叹道。我也想拥有一件属于自己亲手制作的陶瓷艺品。便走到那位大姐姐的身旁:“大姐姐,你可不可以教我怎么样制做陶瓷艺品啊?”“当然可以呀,”她笑了笑,眼睛眨了一眨,仿佛会说话,一只手拍着我的头,一只手指着泥土,“你看,刚开始做的时候,要先拿一撮做陶瓷的泥巴,放在制作陶瓷的工具上,然后一只手捧在泥巴的左侧,固定不动,另一只手伸出两个手指,往泥巴的中间由下往上,由重到轻按捏泥巴,弄出自己喜欢的图案。最后,初步陶瓷做成型后,还要过两个星期左右的时间再放到烤箱里烘干了。一件正真的陶瓷就大功告成了。”嗯呢,谢谢大姐姐,我知道啦!”然后,我便开始制做我的陶瓷艺品了……

接着,我们来到了一片大草丛。我远远望去,似乎有几个人在那边休憩。走近一看,我惊讶不已,那些竟然不是真的人。它们神态各异:有的神情庄重,仿佛在思考问题;有的仰望天空,仿佛在思念亲人;有的低头望地,仿佛在准备耕地……我走到它们身边,不由自主的伸出手来,摸了摸他们,哇:它们是用木头雕刻而成的,做的惟妙惟肖,从远处望去和真的人极为相似!

最后,我们来到了维新遗址的陈列馆。一幅雄伟壮观的画映入了我的眼帘:有许多的栩栩如生的原始人在辛勤地工作,吃美味的东西,砍树……

这次来到维新遗址参观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啊!果然不屈此行!

展开阅读全文

参观城头山古文化遗址作文800字

全文共 872 字

+ 加入清单

201X年5月21日,我们的班主任洪老师和“发现教室”的辅导员吴老师,带领我们四年级“稻米文化”活动小组部分成员。参观灌溉设施最早最完备的水稻田发源地—城头古文化遗址

到了城头山,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跑去,发现这里还在进行建设中。据老师说,澧县准备花四个亿,打造城头山旅游文化景点,成为省级的古文化遗址景点。走了大约十多分钟,我们看见了一个用钢铁架围起来的一个圈子,还有几个大大的坑,分成一层一层的,正好我们赶上县教育局的领导带领一个团队在参观,讲解员给我们进行解说:这里是古人曾经住过的地方,有灶火土台、陶器、陶俑、拌料坑。我们走着走着,又来到了以前古人种植稻谷的地方,这里有一幅雕像,说明人们正在收割稻谷的丰收景象。

科考专家认定这是6000多年前古人的稻田遗址。我们还发现了古人利用河道流水的力量来灌溉稻田,他们把河床里面的沙进行过滤,然后进行灌溉,这个设备设施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我们围绕着那个大屋子走了一圈,在屋子的左边,有许多雕刻人物形象,他们在举行祭祀活动,有的双手合一,抬头望着苍天,祈求圣灵保佑来年五谷丰登;有的把头低低地跪在地上,好像心里在许愿,还有的在挖祭台。还有一个大人挑着什么东西,旁边还有一个孩子;仰望蓝天。样子很虔诚。一组栩栩如生的形象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表达了远古时的人们,在6000多年前,就已经开始了农业生产,他们那种与天斗,与地斗进行农业生产、生活的景象,仿佛清淅地跃入我们的眼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最后,导游告诉我们,城头山先后出土的古城遗址、氏族墓葬、大型祭坛、灌溉设施完备的水稻田等大批珍贵文物。是新石器时代的文物,科考工作者进行了13次考察,被认命为最早的水稻文化灌溉设施基地。现在,城头山古文化遗址被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城头山遗址是中国南方史前大溪文化至石家河文化时期的遗址,也是迄今中国唯一发现时代最早、文物最丰富、保护最完整的古城遗址,被誉为“中国最早的城市”。

这次参观活动,对我教育很大,原来我的家乡有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蕴,我长大了想当一个考古工作者,去探究远古时代的未解之谜。

展开阅读全文

八十垱遗址探“宝”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176 字

+ 加入清单

老师说,常德市澧县梦溪镇五福村的八十垱遗址是“稻米文化”的发源地,那里有发现6000多年碳化的稻谷种子。哪天有机会带我们去一睹“芳容”。

一个星期四的下午,老师兴奋地告诉我们说,今天大家有机会去进行“稻米文化”的采风活动。谁愿意去?大家把手举得老高老高的。老师选中了我,可能是我上次的作品在《墨池文学》刊发了的缘故吧。

那天下午,我们乘着校长的车,不到15分钟就到了。原来离我们学校这么近。一下车,就看见一块高大的木牌上写着八十垱遗址。一进门就看见了八十垱遗址的平面图。一条公路贯穿其中,上面栽着高大的红积木,同学们到了右边的古河道,那里垂柳依依,塘边及浅水处生长芦苇、水葛蒲;河道里的荷刚刚探出几个小脑袋,有的还平铺在河面上。古河道用木栅栏围围着,显得十分的清新。我们要去的展览馆,往左手边走30米就到了。展览馆的进门是文化馆,那里陈列着许许多多的图书,专供农民伯伯在那里学习。是一间不到20平米的小屋,里面有许许多多的图片、还有考古专家挖掘出来的一些东西的复制品。有切割器、刮削器、石斧、石锛、石棒饰、鹿角、尖状器、炭化稻、炭化菱角等等。其中最让我惊讶的是陶鸟。一个小小的红色的陶鸟,栩栩如生,从中可以看出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现代人说,古人不发达,我不这么认为,在当时没有科技的条件下,已经是很不容易了。这时,我仿佛看到那玩着陶鸟的小孩子,脸上满是兴奋。

在一个玻璃盖下面,有碳化的稻谷种子。当然是复制品。老师告诉我们:考古工作者先后五次对八十垱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发掘面积1280平方米,发现了环绕聚落的土围、环壕、挡水坝以及大量墓葬和以杆栏式建筑为主的居住房址,此外还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石器、骨器、木器和百余种植物的杆茎与果核。

遗址出土的数万粒炭化稻谷、稻米均保存完好,不仅向世人展示了水稻的原始形态,而且表明长江中游地区是世界最发达的原始稻作农业区。八十垱遗址是黄河以南整个南中国最早的环壕遗址,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可用实物证明的稻作农业遗址,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

右拐弯一间小屋,以木头为架,用绳索牢牢地绑着,上面用稻草盖着一间小屋,充满了远古的气息,墙上挂着一个牛角,那是用来装水的。父亲在编篮子,母亲正准备生火做饭。还有一个小孩子,怀中抱着一条鱼,向母亲奔跑过来,好像在喊:“妈妈——妈妈——我逮住一条大鱼啦!”这时我眼前仿佛浮现这样的景象:6000多年前,先民们率先迈进了一个相当文明的社会,人们就已经在这里,引水种稻、结网捕鱼、编制芦苇、立窑烧陶、伐木造房的痕迹,过着日升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感慨万千,做为先民们的后代,又怎样让古老的稻米文化发扬光大呢?

这次“稻米文化”主题的采风活动,不虚此行,终于探到了“宝贝。”——以澧阳平原为代表的长江中游地区,是世界水稻的起源与传播中心之一,水稻起源之谜,已基本破解。

展开阅读全文

游圆明园遗址公园作文1000字

全文共 969 字

+ 加入清单

在北京旅游的第3天,我和爸爸妈妈坐地铁来到了圆明园

走入圆明园,我就看见了一座与众不同的桥,它并不像其他桥一样有着精美细致的雕刻,而是几块普通的大石头拼接而成,如果走近一点看,石头上还有有几条不规则的条纹。圆明园里怎么会有这么普通的桥呢?导游告诉我们说:“这座桥叫做单孔残桥。圆明园以前有大小桥梁一百八十余座,但是在被三次大火袭卷后,只剩下单孔残桥孤立湖上。”原来是这样,这座单孔残桥是唯一座保存下来的桥。

告别残桥,我们到了另一处景点黄花阵。我的眼前出现了一个巨大的迷宫,迷宫正中间是一个石亭,圆形的石顶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亭子特别的高,站在亭子里,可以看见迷宫中的每一个人。导游告诉我们说:“这是黄花阵,每逢中秋节的夜晚,宫女们每人手提一盏黄花灯,皇帝做在亭子中观看,最先到达亭子的宫女会得到皇帝的奖赏。当时的围墙有两米高,是石子路,迷宫也要比现在复杂,宫女走起来非常不方便,最快也要两个时辰才能到亭子。”我费了好多时间才从迷宫中走出,我不得不佩服一百年多前能工巧匠的智慧。

离黄花阵不远,就是圆明园的代表遗址:大水法。大水法曾经是圆明园内最壮观的一个喷泉,喷水时声音震耳欲聋,好几里外的地方都能听得见。但在一八六零年火烧圆明园时被八国联军烧毁,只剩下了一片废墟。如此精美的建筑就这样被火烧毁,我十分惋惜,对八国联军的暴行感到无比愤怒。

再往前走就到了十二生肖馆,门口有仿制缩小的十二生肖雕像。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原是海晏堂喷泉的一部分,每个动物就是一个喷泉机关,每到一个时辰,相应的动物口中会喷水,十二点时,十二个动物就会一起喷水,十分壮观。这些铜像已经流失海外,只有部分兽手被爱国人士花巨资买回,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我们又坐船游览了圆明园遗址公园,院内湖面上满是大片大片的荷叶,碧绿碧绿的,像是给水塘穿上了一件翠绿色的裙子,荷花是裙子上的点缀。有些荷花已经盛开,她们高昂着头,似乎在进行选美比赛;大部分荷花还是花骨朵,她们藏在荷叶之中憨睡着好像不愿起来。我坐在小船上,湖面凉风习习,湖边的垂柳随风摇摆,蜻蜓在湖面盘旋,一派江南风光,我仿佛回到了杭州的西湖。

我们现在看到的圆明园遗址公园是美丽的,但这些都是在建国后重建的,但这昔日的圆明园美丽辉煌是不能相提并论的,那些废墟在告诉我们不能忘了一八六零年,不要忘记这场浩劫,要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展开阅读全文

参观地震遗址博物馆作文500字

全文共 557 字

+ 加入清单

参观唐山地震遗址博物馆,意义重大,感触很多!

一、走进地震遗址纪念公园,整体外形设计让人震撼

站在24万人的墓碑前,瞬间感到灾难的巨大,生命的无价,多少鲜活的生命被覆盖,多少温馨的家庭被掩埋,献上一束鲜花,告慰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我们永远记得他们。

二、解放军前仆后继,和唐山人民相濡以沫共克灾难

危难时刻送来光明的他们,一辆辆卡车送来了物资,一座座帐篷搭在废墟上,指挥着抢险救灾,一间间简易房冒出了炊烟。唐山人民将永远不会忘记……

三、凤凰涅槃,重生的唐山焕发新光彩

在博物馆里,一路参观,从残垣断壁,血肉模糊,到人马嘶鸣,尘土飞扬,一路压抑,当寻着光明走来,走到了重建后的新唐山单元,焕发着新的光彩,转型升级,凤凰涅槃,在党中央的关怀下,唐山在经济、文化、交通、医疗、旅游、沿海资源等领域飞速发展,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全国文明城市、中国特色美丽城市等等城市荣誉,中国唐山已成为一张美丽名片…。

走出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心情既沉重又充满希望,做为新一代青年,做为唐山人,我们有责任,建设好我们的家乡,因为我们经历过磨难,血液得到了淬炼,我们更懂得团结的力量,我们知道迎难而上,擦掉眼泪继续前行就有希望,我们有感恩的心,我们有必胜的抗震精神,所以我们将肩负使命,勇往直前!

博物馆入口的雕塑让人感到生命是伟大的!

展开阅读全文

北川地震遗址作文500字

全文共 487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大年初三,我们一家人游览了新、老北川

2008年5月12日大地震,死伤无数,房屋倒塌,我们幸存,但一个人两条命的,1、2个月的婴儿都死在了这场地震中,在这几日中有多少人失去了生命?

在今天下午,我们来到了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这里所有的房子倒塌,成了片片废墟,有的甚至是拿铁架支撑着的!唯独几座坚硬的楼房没有倒塌,但玻璃已被震碎。

接着,我们又按照进去的路返回在停车场,在那里有一个特大的房子。姐姐说:“走,我们去那里看看。”在这个房子的上方,“5·12汶川大地震纪念馆”几个大字金光闪闪。走进纪念馆,“山川永纪”四个大字下面是地震时人被压在势头下的照片。一张图片让我产生了不一样的情绪——一位妇女手中抱着一个婴儿,受保护着婴儿的头,一位男人右手放在那位妇女的头上,一个巨大的石头压在他的手臂上。在这种情况下,他竟然能做出这样的举动,是真爱没错了。

还有一张图时在地震的近几天,一位志愿者独自一人背着巨大的墙板,迈出艰难的步伐,把墙板一块一块地往外搬,救出了几位幸存者,真是了不起!

在这里面还有许多地震时的捐款箱、志愿者穿过的衣服、幸存者用的吊瓶以及幸存者和志愿者的签名……

展开阅读全文

良渚古城遗址作文400字

全文共 416 字

+ 加入清单

在中国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有一个地方叫做良渚。不要小瞧这个旅游景点,因为它见证了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它用仅有的28平方千米的身躯创造了一个个奇迹,它站在中外游客面前,自豪地说:"这一片创造奇迹的土地是属于中国的"。

当时,我和妈妈、外公、外婆、姐姐来到良渚。哇!良渚很美丽,一眼望去无边无际,几只白鹭在天空中飞来飞去,青蛙在荷叶上跳着芭蕾舞,太阳笑眯眯地把温暖传送给我们,谁能想象出5000多年前这是一座古城呢?

我们坐着车,来到了展览馆。里面有很多介绍良渚文化的视频,在这里我知道了5000多年以前人们就已经开始养猪、羊、马、牛、鹿等动物,而且从视频上我看到国王死后有很多陪葬品,贵族死后也有陪葬品,但是要比国王少,平民呢?他也有陪葬品,但是只有一根竹竿,从这里可以看出不同的等级就有不同待遇。此外,我还知道了良渚的道路和八个城门是当时的人民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搭建起来的,没有他们就没有神奇的古城遗址

最后,我们带着敬畏之心离开了良渚。

展开阅读全文

世界文化遗产周口店遗址

全文共 341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和妈妈去参观周口店遗址

我们主要去参观了猿人博物馆。以前我们都是从书本上了解,认识到猿人的生活习性,这一次参观让我大开眼界。

走进博物馆有一个北京猿人头的雕像。在馆内展示的是猿人以前是如何找食物,自卫,烤食物,捕猎,捉鱼,以及制作武器……武器有的是捕鱼枪,斧头,慧眼,木棒捶等……,那个时代男人在外捕猎,女人在家缝衣服。

猿人分为6种,有蓝田人,北京人,金牛山人,马坝人,山顶洞人,柳江人,其中北京人分布在山顶洞附近,北京猿人特别聪明,他们能用石器打猎,用火吓跑动物。

人们还发现了北京猿人的化石,有完整的头骨,下颌骨,牙齿,锁骨,上臂骨,腕骨,股骨,还有头盖骨等,还有好多的人类奥秘等着我们去寻找。

这次参观让我增长了见识,感受到了北京猿人的聪明,不由得我为有这样的祖先而感到自豪。

展开阅读全文

世界文化遗产周口店遗址

全文共 1503 字

+ 加入清单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参观周口店遗址。我先介绍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地理位置,是位于离北京市西南48公里房山区周口店村的龙骨山。这里地处山区和平原交接处,东南为华北大平原,西北为山地。周口店附近的山地多为石灰岩,在水力作用下,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天然洞穴。山上有一东西长约140米的天然洞穴,俗称“猿人洞”。1929年在此洞中首次发现古代人类遗存后被称“周口店第一地点”。 Zhoukou shop site.I first introduce the geographical location of the "Beijinger" site of Zhoukou store, which is located in the keel mountain of Zhoukou, 48 kilometers southwest of Beijing.Here are located at the junction of He Pingyuan, the southeast is the North China Plain, and the northwest is a mountain.Most of the mountains near Zhoukou store are limestone, and under the action of hydraulic, many natural caves of different sizes are formed.There is a natural cave with a length of about 140 meters long on the mountain, commonly known as the "ape man hole".After the first discovery of ancient human relics in this hole in 1929, it was called "the first place of Zhoukou store".

游客们,这遗址就是我们中国“北京猿人”的远古进化历史。周口店遗址区是中国华北地区重要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周口店第一地点——即“北京人”遗址。1918年被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发现并进行试掘。1927年加拿大学者步达生对周口店遗址进行正式发掘,并将周口店发现的三枚人的牙齿正式命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1929年12月2日16时,我国古人类学家裴文中发掘出土了第一颗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这一发现,震惊了世界学术界。现在,大家仔细看清楚“北京人”的头骨吧!

根据出土物可以证明,北京猿人在大约距今70~20万年的时期内居住于周口店地区,过着以采集为主,狩猎为辅的生活。其早期为距今70~40万年,中期为距今40~30万年,晚期为距今30~20万年。北京人是属于从古猿进化到智人的中间环节的原始人类,这一发现在生物学、历史学和人类发展史研究上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游客们,“北京人”还有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在“北京人”居住过的洞穴里,发现厚度达4—6米、色彩鲜艳的灰烬,表明“北京人”已懂得使用火、支配火、学会保存火种的方法,是人类由动物界跨入文明世界的重要标志。请大家继续往前走。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于1953年建立起陈列馆,连同遗址向国内外参观者开放。1961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各位游客,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已经参观完了,请大家慢走,欢迎下次再来参观。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