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邓亚萍

邓亚萍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邓亚萍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邓亚萍问题。

分享

浏览

6904

作文

11

2024邓亚萍回应败光20亿

全文共 330 字

+ 加入清单

10月,第三届贝肯鲍尔营论坛在奥地利滑雪胜地基茨比厄尔举行,全球知名体育界人士相聚一堂,共同探讨世界体育产业的发展前景,中国体育产业成为这届论坛的主题之一。前乒乓球名将邓亚萍受邀出席了本届贝肯鲍尔营论坛。

应贝肯鲍尔的邀请,邓亚萍出席了本届贝肯鲍尔营论坛,并在论坛上作为中国嘉宾发表了演说。“贝肯鲍尔非常慈祥友善,这点跟萨马兰奇有些相似,他们都非常有人格魅力。”初次见面双方惺惺相惜,贝肯鲍尔给邓亚萍留下了极佳的印象。

对于前一段所谓“败光20亿”的传闻,邓亚萍对此一笑置之,“公道自在人心,谣言终会破灭。”据记者多方了解到的消息,所谓败光20亿之事确为子虚乌有,互联网业界人士对邓亚萍在即刻搜索的工作成绩还是肯定的。体育与管理,这两者的结合对邓亚萍来说如鱼得水。

展开阅读全文

邓亚萍的励志故事

全文共 781 字

+ 加入清单

童年的邓亚萍,因为受当时体育教练父亲的影响,立志做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但是她个子矮,手脚粗短,根本不符合体校的要求,体校的大门没能向她敞开。于是,年幼的邓亚萍跟父亲学起了乒乓球,父亲规定她每天在练完体能课后,必须还要做100个发球接球的动作。邓亚萍虽然只有七八岁,但为了能使自己的球技更加熟练,基本功更加扎实,便在自己的腿上绑上了沙袋,而且把木拍换成了铁拍。

对一个孩子来说,这是多么难能可贵!这不但要使身体备受煎熬,心理方面也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小小的她,每闪、展、腾、挪一步,都可以用举步维艰来形容!

腿肿了!手掌磨破了!——这是家常便饭!但她从不叫苦,不喊累!

负责训练的父亲,有时心疼得掉眼泪!

付出总有回报,由于邓亚萍的执着,10岁的她便在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中获得团体和单打两项冠军。

运动员时期

进入国家队后,邓亚萍都是超额完成自己的训练任务,队里规定上午练到11时,她就给自己延长到11时45分,下午训练到6时,她就练到6时45分或7时45分,封闭训练规定练到晚上9时,她练到11点多。邓亚萍为了训练经常误了时间,她就自己泡面吃。

在队里练习全台单面攻时,邓亚萍依旧往腿上绑沙袋,而且面对两位男陪练的左突右奔,一打就是2小时!

在进行多球训练时,教练将球像连珠炮一样打来,邓亚萍每次都是瞪大眼睛,一丝不苟的接球,一接就是1000多个。

据教练张燮林统计,邓亚萍每天接球打球1万多个!

每一节训练课下来,汗水都湿透了邓亚萍的衣服、鞋袜,有时甚至连地板也会浸湿一片,不得不换衣服、鞋袜,甚至换球台再练。

长时间从事大运动量、高强度的训练,从颈到脚,邓亚萍身体很多部位都有伤病。

为对付腰肌劳损,她不得不系上宽宽的护腰,膝关节脂肪垫肿、踝关节几乎长满了骨刺,平时只好忍着,实在痛的厉害了就打一针封闭,脚底磨出了血泡,就挑破它再裹上一层纱布接着练。就算是伤口感染,挤出脓血也要接着练。

展开阅读全文

辩证法救了邓亚萍

全文共 640 字

+ 加入清单

矮个子的邓亚萍以优异成绩,被河南省队认可了。然而,省队毕竟不是这个天才少女最终的归宿。1986年至1987年,让邓亚萍尽快进入国家队,成为最让教练李凤朝牵肠挂肚的事情。

其实,13岁的邓亚萍在全国锦标赛上力挫多名世界冠军,夺得女单冠军,早已引起国家队教练员的注意,尤其看好邓亚萍的是当时国家女队的教练张燮林。

为邓亚萍进队的事,张燮林多次会议上专门提出过,并与各位教练多次沟通。当时整个教练班子争论得很激烈,五人中有四人不看好邓亚萍,原因还是个头太矮,技术上没有发展前途。

最后还是张燮林一个充满辩证意味的玩笑“挽救”了邓亚萍。张燮林说:“你们认为邓的个子小是不利条件,也许这是她的优势,因为个子小,在别人看来很矮的球,她看来就是高球了,可以直接扣杀进攻。”费尽周折,邓亚萍终于进了国家队,但还是多了一个条件,先进国家青年队。

或许历经了太多的挫折,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再次让性格坚强的邓亚萍流下眼泪。她讲过这样一句话:“我得了这么多冠军,在我看来这是应该的,因为我知道我的个子不如别人,别人允许有失败的机会,我没有,我只能赢,我赢了还不一定能进国家队,更别说输了。所以我打球凶狠,那是逼出来的。”

事后有人评价邓亚萍的球风:邓的球风确实凶狠、霸道,不像是女孩子打出来的球。如果不喜欢她的打球风格,是因为不了解这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现在再回头看看,那是一种王者之气,不是狠气、霸气。辉煌生涯与缺憾之美“世界向你敞开了大门,因为你有了这把钥匙。”这句话是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特意对邓亚萍说的。

展开阅读全文

拼搏开创“邓亚萍时代”

全文共 795 字

+ 加入清单

邓亚萍从进入国青队到进入国家队,用了一年时间。一年之中,5次全国尖子选手比拼的队内大循环比赛,邓亚萍取得了4次第一,1次第二的优异成绩。一年后,邓亚萍终于进入国家队。

训练时,教练最常给邓亚萍的指示不是“要练什么”,而是“要注意休息,别练过了”。有人做过统计,邓亚萍平均每天加练40分钟,一年就比别人多40天。实际上,邓亚萍的训练量要超过正常运动员很多。国家女乒主教练张燮林回忆,邓亚萍每天练球,都要带两双鞋,湿了一双再换一双。一筐200多个的训练用球,邓亚萍一天要打掉十几筐,练一组球的脚步移动,相当于跑一次400米,邓亚萍的一堂训练课,相当于跑一次1万米,这还没算上数千次的挥拍动作。她经常因为训练错过吃饭的时间,很多时候,只能用方便面对付一下。

刻苦的训练终于换来了丰厚的回报。1988年11月,历经磨砺的邓亚萍终于进入中国乒乓球队。5个月后,在第40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16岁的邓亚萍与乔红合作,一举夺取了她职业生涯中的第一个世界冠军———女子双打世界冠军。

1990年第十一届北京亚运会,中国乒乓球女队与韩国女队争夺女子团体金牌的鏖战,成为国人对邓亚萍最深刻的记忆。决赛中,17岁的邓亚萍在成就自己中国女乒领军人物地位的同时,她展示出的那种与众不同的精神气质,也使她成为观众最喜爱的体育明星。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邓亚萍正处于年龄、运动成绩的巅峰。作为中国队的绝对主力,邓亚萍无惊无险顺利地拿到了巴塞罗那奥运会女子单、双打两枚金牌。河南省为表彰她,分给她一套两个单元的房子。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邓亚萍卷土重来,又如愿以偿地获得了女子单、双打两枚金牌。那天,萨马兰奇特地来到现场观看邓亚萍比赛,并又一次给邓亚萍发奖。这期间,邓亚萍连续8年排名世界女子乒乓球第一。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末,邓亚萍几乎统领了各大赛事的单、双打冠军,媒体称这个时期是乒乓球的“邓亚萍时代”。

展开阅读全文

奥运冠军邓亚萍的励志故事

全文共 969 字

+ 加入清单

邓亚萍是乒乓球历史上最伟大的女子选手,她5岁起就随父亲学打球,1988年进入国家队,先后获得14次世界冠军头衔;在乒坛世界排名连续8年保持第一,是排名世界第一时间最长的女运动员,成为唯一蝉联奥运会乒乓球金牌的运动员,并获得4枚奥运会金牌,其中包括单打和与乔红组合的双打。

童年的邓亚萍,因为受当时体育教练父亲的影响,立志做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但是她个子矮,手脚粗短,根本不符合体校的要求,体校的大门没能向她敞开。于是,年幼的邓亚萍跟父亲学起了乒乓球,父亲规定她每天在练完体能课后,必须还要做100个发球接球的动作。邓亚萍虽然只有七八岁,但为了能使自己的球技更加熟练,基本功更加扎实,便在自己的腿上绑上了沙袋,而且把木牌换成了铁牌。

对一个孩子来说,这是多么难能可贵!这不但要使身体备受煎熬,心里方面也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小小的她,每闪、展、腾、挪一步,都可以用举步维艰来形容!

腿肿了!手掌磨破了!——这是家常便饭!但他从不叫苦,不喊累!负责训练的父亲,有时心疼得掉眼泪!付出总有回报,由于邓亚萍的执着,10岁的她便在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中获得团体和单打两项冠军。

进入国家队后,邓亚萍都是超额完成自己的训练任务,队里规定上午练到11时,她就给自己延长到11时45分,下午训练到6时,她就练到6时45分或7时45分,封闭训练规定练到晚上9时,她练到11点多。邓亚萍为了训练经常误了时间,她就自己泡面吃。

在队里练习全台单面攻时,邓亚萍依旧往腿上绑沙袋,而且面对两位男陪练的左突右奔,一打就是2小时!在进行多球训练时,教练将球连珠炮打来,邓亚萍每次都是瞪大眼睛,一丝不苟的接球,一接就是1000多个。

每一节训练课下来,汗水都湿透了邓亚萍的衣服、鞋袜,有时甚至连地板也会浸湿一片,不得不换衣服、鞋袜,甚至换球台再练。长时间从事大运动量、高强度的训练,从颈到脚,邓亚萍身体很多部位都是伤病。为对付腰肌劳损,她不得不系上宽宽的护腰,膝关节脂肪垫肿、踝关节几乎长满了骨刺,平时只好忍着,实在痛的利害了就打一针封闭,脚底磨出了血泡,就挑破它再裹上一层纱布接着练。就算是伤口感染,挤出脓血也要接着练。

邓亚萍的出色成就,改变了世界乒坛只在高个子中选拔运动员的传统观念。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也为邓亚萍的球风和球艺所倾倒,亲自为她颁奖,并邀请她到洛桑国家奥委会总部做客……

展开阅读全文

小小的女人大大的力量邓亚萍

全文共 265 字

+ 加入清单

作为运动员,她是获得大满贯的“小个子巨人”,是名副其实的“世界乒乓坛皇后”;作为学生,她是清华、剑桥和诺丁汉大学的硕士、博士,他改变了很多人认为运动员“头脑简单”的偏见;作为领导者,她和她的团队无私付出,共同努力,为全世界交上了北京奥运村“零投诉”的满意答卷;作为女人,从少年相恋到风风雨雨再到牵手白头,她有了自己家庭、自己的丈夫和孩子。身高1。55米的小小女子,却让我们看到了大大的力量。萨马兰奇的话为她的成功做了最好的诠释——她非凡的成绩,是其艰苦努力与天才、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尊重奥林匹克伦理观相结合的结果。高考作文最新素材。

展开阅读全文

关于勇敢的名人事例:邓亚萍的兵路人生

全文共 1169 字

+ 加入清单

众所周知,邓亚萍从小就酷爱打乒乓球,她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够在世界赛场上大显身手。却因为身材矮小,手腿粗短而被拒于国家队的大门之外。但她并没有气馁,而是把失败转化为动力,苦练球技,持之以恒的努力终于催开了梦想的花蕾--她如愿以偿站上了世界冠军的领奖台。在她的运动生涯中,她总共夺得了18枚世界冠军奖牌。邓亚萍的出色成就,不仅为她自己带来了巨大的荣耀,也改变了世界乒乒坛只在高个子中选拔运动员的传统观念。

邓亚萍是乒乓球历史上最伟大的女子选手,她5岁起就随父亲学打球,1988年进入国家队,先后获得14次世界冠军头衔;在乒坛世界排名连续8年保持第一,是排名世界第一时间最长的女运动员,成为唯一蝉联奥运会乒乓球金牌的运动员,并获得4枚奥运会金牌,其中包括单打和与乔红组合的双打。

童年的邓亚萍,因为受当时体育教练父亲的影响,立志做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但是她个子矮,手脚粗短,根本不符合体校的要求,体校的大门没能向她敞开。于是,年幼的邓亚萍跟父亲学起了乒乓球,父亲规定她每天在练完体能课后,必须还要做100个发球接球的动作。邓亚萍虽然只有七八岁,但为了能使自己的球技更加熟练,基本功更加扎实,便在自己的腿上绑上了沙袋,而且把木牌换成了铁牌。

对一个孩子来说,这是多么难能可贵!这不但要使身体备受煎熬,心里方面也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小小的她,每闪、展、腾、挪一步,都可以用举步维艰来形容!

腿肿了!手掌磨破了!--这是家常便饭!但他从不叫苦,不喊累!负责训练的父亲,有时心疼得掉眼泪!付出总有回报,由于邓亚萍的执着,10岁的她便在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中获得团体和单打两项冠军。

进入国家队后,邓亚萍都是超额完成自己的训练任务,队里规定上午练到11时,她就给自己延长到11时45分,下午训练到6时,她就练到6时45分或7时45分,封闭训练规定练到晚上9时,她练到11点多。邓亚萍为了训练经常误了时间,她就自己泡面吃。

在队里练习全台单面攻时,邓亚萍依旧往腿上绑沙袋,而且面对两位男陪练的左突右奔,一打就是2小时!在进行多球训练时,教练将球连珠炮打来,邓亚萍每次都是瞪大眼睛,一丝不苟的接球,一接就是1000多个。

每一节训练课下来,汗水都湿透了邓亚萍的衣服、鞋袜,有时甚至连地板也会浸湿一片,不得不换衣服、鞋袜,甚至换球台再练。长时间从事大运动量、高强度的训练,从颈到脚,邓亚萍身体很多部位都是伤病。为对付腰肌劳损,她不得不系上宽宽的护腰,膝关节脂肪垫肿、踝关节几乎长满了骨刺,平时只好忍着,实在痛的利害了就打一针封闭,脚底磨出了血泡,就挑破它再裹上一层纱布接着练。就算是伤口感染,挤出脓血也要接着练。

邓亚萍的出色成就,改变了世界乒坛只在高个子中选拔运动员的传统观念。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也为邓亚萍的球风和球艺所倾倒,亲自为她颁奖,并邀请她到洛桑国家奥委会总部做客...

展开阅读全文

2024中考作文素材人物篇:邓亚萍

全文共 2571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邓亚萍是乒乓球历史上最伟大的女子选手,她的出色成就,改变了世界乒乒坛只在高个子中选拔运动员的传统观念。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考作文素材,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邓亚萍是乒乓球历史上最伟大的女子选手,她5岁起就随父亲学打球,1988年进入国家队,先后获得14次世界冠军头衔;在乒坛世界排名连续8年保持第一,是排名世界第一时间最长的女运动员,成为唯一蝉联奥运会乒乓球金牌的运动员,并获得4枚奥运会金牌,其中包括单打和与乔红组合的双打。

身高仅1.50米的邓亚萍手脚粗短,似乎不是打乒乓球的材料,5岁时就开始学打乒乓球,因为个子太矮被河南省队排除在外,只好进入郑州市队。但她凭着苦练,以罕见的速度,无所畏惧的胆色和顽强拼搏的精神,10岁时,在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中获得团体和单打两项冠军,后加盟河南省队,1988年被选入国家队。13岁就夺得全国冠军,15岁时获亚洲冠军,16岁时在世界锦标赛上成为女子团体和女子双打的双料冠军。1992年,19岁的邓亚萍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上又勇夺女子单打冠军,并与乔红合作获女子双打冠军。1993年在瑞典举行的第四十二届世乒赛上与队员合作又夺得团体、双打两块金牌,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乒坛皇后。

邓亚萍的出色成就,改变了世界乒乒坛只在高个子中选拔运动员的传统观念。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也为邓亚萍的球风和球艺所倾倒,亲自为她颁奖,并邀请她到洛桑国家奥委会总部做客......

1997年后,她先后到清华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和诺丁汉大学进修学习,并获得英语专业学士学位和中国当代研究专业的硕士学位;2002年邓亚萍在国际奥委会道德委员会以及运动和环境委员会两个委员会担任职务;2003年,邓亚萍成为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部的一名工作人员。

如今,邓亚萍已经和相恋多年的男友,前国家队男乒骁将,广东队的林志刚登记结婚,并把新家安在了北京崇文区的龙潭湖附近。从少年相恋到风风雨雨,再到牵手白头,如今的邓亚萍,可谓爱情事业双丰收。

邓亚萍的故事

邓亚萍童年时期:

童年的邓亚萍,因为受当时体育教练父亲的影响,立志做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但是她个子矮,手脚粗短,根本不符合体校的要求,体校的大门没能向她敞开。于是,年幼的邓亚萍跟父亲学起了乒乓球,父亲规定她每天在练完体能课后,必须还要做100个发球接球的动作。邓亚萍虽然只有七八岁,但为了能使自己的球技更加熟练,基本功更加扎实,便在自己的腿上绑上了沙袋,而且把木牌换成了铁牌。

对一个孩子来说,这是多么难能可贵!这不但要使身体备受煎熬,心里方面也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小小的她,每闪、展、腾、挪一步,都可以用举步维艰来形容!

腿肿了!手掌磨破了!--这是家常便饭!但他从不叫苦,不喊累!

负责训练的父亲,有时心疼得掉眼泪!

付出总有回报,由于邓亚萍的执着,10岁的她便在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中获得团体和单打两项冠军。

邓亚萍运动员时期:

进入国家队后,邓亚萍都是超额完成自己的训练任务,对里规定上午练到11时,她就给自己延长到11时45分,下午训练到6时,她就练到6时45分或7时45分,封闭训练规定练到晚上9时,她练到11点多。邓亚萍为了训练经常误了时间,她就自己泡面吃。

在队里练习全台单面攻时,邓亚萍依旧往腿上绑沙袋,而且面对两位男陪练的左突右奔,一打就是2小时!

在进行多球训练时,教练将球连珠炮打来,邓亚萍每次都是瞪大眼睛,一丝不苟的接球,一接就是1000多个。

据教练张燮林统计,邓亚萍每天接球打球1万多个。

每一节训练课下来,汗水都湿透了邓亚萍的衣服、鞋袜,有时甚至连地板也会浸湿一片,不得不换衣服、鞋袜,甚至换球台再练。

长时间从事大运动量、高强度的训练,从颈到脚,邓亚萍身体很多部位都是伤病。

为对付腰肌劳损,她不得不系上宽宽的护腰,膝关节脂肪垫肿、踝关节几乎长满了骨刺,平时只好忍着,实在痛的利害了就打一针封闭,脚底磨出了血泡,就挑破它再裹上一层纱布接着练。就算是伤口感染,挤出脓血也要接着练。

邓亚萍求学时期:

24岁的邓亚萍刚到清华大学外语系报到时,指导老师让她一次写完26个英文字母。当时在别人眼中看来最简单不过的事,邓亚萍却费尽心思后才把它们写出来(似乎没有写全)。

于是邓亚萍把自己的睡眠时间压缩到最低限度,经常学习到很晚才肯休息,早上5点起床,几乎苛刻地学习14个小时。有时,一边走路一边看书,就连吃饭的时间都用上了。更重要的是在打球时候一直保持的1.5的好视力也退到0.6。

邓亚萍不断要求自己,做作业也要和完成训练课一样,绝对是今日事今日毕,毫不含糊。邓亚萍这种刻苦学习的精神,让辅导老师和学友都深表叹服。

1998年2月,邓亚萍前往英国剑桥大学读书,邓亚萍在剑桥大学的语言学校开始学习英语,短短3个月的时间,邓亚萍坚持每天8点多从自己的住所赶往学校上课。下午3点半下课后,她还到学院的学习中心去学ix,听磁带,练自己的口语,直到晚上8点学习中心关门后才赶回住所。

回到住所,邓亚萍也从不浪费时间,她坚持和房东用英语交流,坚持按时完成作业和预习功课。

在她终于获得硕士学位后,邓亚萍又动身前往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长时间固定姿势写稿诱发了邓亚萍的颈椎病,头不能移动,一动就疼的钻心。但是,疼痛并没有把邓亚萍征服,她咬紧牙关,以一种固定的姿势坚持查阅资料和写作。

邓亚萍诚信故事

那是邓亚萍在清华即将毕业的前夕。有一天,她找到语文老师请他帮助修改哲学课的总结。这份哲学总结足有四五千字,内容很充实,既有理论上的阐述,又能联系实际用哲学观点分析打球的战略战术。

几天后,语文老师把改过的文章给了。又过了几天,语文老师在校园里遇到了她,邓亚萍一方面表示对语文老师的谢意,同时又很认真地对他说:"我把两份总结都交给了哲学老师,跟老师讲清楚了其中一份是我自己写的,另一份是请语文老师修改过的。"

一篇哲学文章,请语文老师修改,按理说修改后就可以当作自己的"原创"交上去了。语文老师绝不会去质问邓亚萍,为何不说明是经老师改过的;哲学老师更不会质疑她是否请人家修改过。一切显得那么自然。但是,邓亚萍竟把修改前后的两篇文章一齐交给了哲学老师,还如实说明了请语文老师做过修改。这就是诚实的邓亚萍,这就是邓亚萍的诚实!

惟有这样的诚实,才会有她的事业,她的辉煌,她的人格力量。试想,在学业上不老实的人,焉能成得了"邓亚萍"?

展开阅读全文

改写乒坛历史的邓亚萍

全文共 428 字

+ 加入清单

邓亚萍是乒乓球历史上最伟大的女子选手,身高仅1.50米的她手脚粗短,似乎不是打乒乓球的材料,但她凭着苦练,以罕见的速度,无所畏惧的胆色和顽强拼搏的精神,获得一个又一个冠军,萨马兰奇也为她的球风和球艺所倾倒,亲自为她颁奖。她的出色成就,改变了世界乒坛只在高个子中选拔运动员的传统观念。

退役后,她先后到清华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和诺丁汉大学进修学习,并获得英语专业学士学位和中国当代研究专业的硕士学位;

在剑桥求学时,她拿出体育训练的拼劲,每天凌晨5点起床攻读 。 在诺丁汉大学上课的过程中,她总是抓住一切机会抢着发言,老师说从她学习的劲头可以看得出她是一个世界冠军。一年后,面对严格的考官,她用英语宣读了3万5千字的论文,无条件一次通过!她如愿获得硕士学位。萨马兰奇先生称赞她“拥有了打开世界大门的钥匙”。

至此,她将自己当年的小学“学历”变为研究生学历。她坦言,从运动员到学生,尤其是一个留学生,她付出的努力并不亚于打球。关于名人小故事50字左右_名人小故事50字

展开阅读全文

努力学习的邓亚萍作文

全文共 484 字

+ 加入清单

小朋友,你们知不知到邓亚萍,她可是打败天下无敌手的乒乓球高手,努力学习的邓亚萍作文450字。邓亚萍十八次得了世界冠军后,已经二十四岁了,也得退役了。

邓亚萍就去清华大学学英语。老师叫邓亚萍写二十六个英文字母,她费了好一会儿才写完,邓亚萍看了看自己写的字母,一会儿大写,一会儿小写,有点害羞,可是邓亚萍对老师说:“现在就是这样了,但请老师放心,我一定努力!”

邓亚萍上课努力地去听老师讲课,回到宿舍里,她又把老师在课堂里讲的东西,通通复习一遍,直到晚上十二点才睡觉。她早上五点钟起床,把昨天学的再复习一遍。邓亚萍给自己定了几个学习计划:一切从零开始,坚持语数英第一,从课本第一页学起,从第一个字母、第一个单词背起。

有一天,有一个同学对邓亚萍说:“你整天学习,你的嘴巴都会磨出茧子的。”邓亚萍说:“我相信:没有超人的付出,就不会有超人的成绩。”

邓亚萍,那么努力学习,获得了剑桥大学的博士学位,用英语写了好多文章其中有《从小脚女人到奥运冠军》和《国球的历史及发展》,等给萨马兰奇看,萨马兰奇先生称赞她“拥有了打开世界大门的钥匙”。最近邓亚萍当上了人民网站总裁。

我要向邓亚萍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邓亚萍的励志故事

全文共 1167 字

+ 加入清单

众所周知,邓亚萍从小就酷爱打乒乓球,她理想着有朝一日能够在世界赛场上大显身手。却因为身材矮小,手腿粗短而被拒于国家队的大门之外。但她并没有气馁,而是把失败转化为动力,苦练球技,持之以恒的努力终于催开了理想的花蕾——她如愿以偿站上了世界冠军的领奖台。在她的运动生涯中,她总共夺得了18枚世界冠军奖牌。邓亚萍的出色成就,不仅为她自己带来了巨大的荣耀,也改变了世界乒乒坛只在高个子中选拔运动员的传统观念。

邓亚萍是乒乓球历史上最伟大的女子选手,她5岁起就随爸爸学打球,1988年进入国家队,先后获得14次世界冠军头衔;在乒坛世界排名连续8年保持第一,是排名世界第一时间最长的女运动员,成为唯一蝉联奥运会乒乓球金牌的运动员,并获得4枚奥运会金牌,其中包括单打和与乔红组合的双打。

童年的邓亚萍,因为受当时体育教练爸爸的影响,立志做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但是她个子矮,手脚粗短,根本不符合体校的要求,体校的大门没能向她敞开。于是,年幼的邓亚萍跟爸爸学起了乒乓球,爸爸规定她每天在练完体能课后,必须还要做100个发球接球的动作。邓亚萍虽然只有七八岁,但为了能使自己的球技更加熟练,基本功更加扎实,便在自己的腿上绑上了沙袋,而且把木牌换成了铁牌。

对一个孩子来说,这是多么难能可贵!这不但要使身体备受煎熬,心里方面也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小小的她,每闪、展、腾、挪一步,都可以用举步维艰来形容!

腿肿了!手掌磨破了!——这是家常便饭!但他从不叫苦,不喊累!负责训练的爸爸,有时心疼得掉眼泪!付出总有回报,由于邓亚萍的执着,10岁的她便在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中获得团体和单打两项冠军。

进入国家队后,邓亚萍都是超额完成自己的训练任务,队里规定上午练到11时,她就给自己延长到11时45分,下午训练到6时,她就练到6时45分或7时45分,封闭训练规定练到晚上9时,她练到11点多。邓亚萍为了训练经常误了时间,她就自己泡面吃。

在队里练习全台单面攻时,邓亚萍依旧往腿上绑沙袋,而且面对两位男陪练的左突右奔,一打就是2小时!在进行多球训练时,教练将球连珠炮打来,邓亚萍每次都是瞪大眼睛,一丝不苟的接球,一接就是1000多个。

每一节训练课下来,汗水都湿透了邓亚萍的衣服、鞋袜,有时甚至连地板也会浸湿一片,不得不换衣服、鞋袜,甚至换球台再练。长时间从事大运动量、高强度的训练,从颈到脚,邓亚萍身体很多部位都是伤病。为对付腰肌劳损,她不得不系上宽宽的护腰,膝关节脂肪垫肿、踝关节几乎长满了骨刺,平时只好忍着,实在痛的利害了就打一针封闭,脚底磨出了血泡,就挑破它再裹上一层纱布接着练。就算是伤口感染,挤出脓血也要接着练。

邓亚萍的出色成就,改变了世界乒坛只在高个子中选拔运动员的传统观念。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也为邓亚萍的球风和球艺所倾倒,亲自为她颁奖,并邀请她到洛桑国家奥委会总部做客…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