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邓稼先

邓稼先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邓稼先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邓稼先问题。

分享

浏览

3050

作文

54

与奉献有关的名人故事:两弹元勋邓稼先

全文共 572 字

+ 加入清单

邓稼先在我国的军事领域做出的贡献可谓开上鼻祖,是他,让我们的核武器发展跨时代的进步。

一次,航投试验时出现降落伞事故,原子弹坠地被摔裂。邓稼先深知危险,却一个人抢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弹碎片拿到手里仔细检验。身为医学教授的妻子知道他“抱”了摔裂的原子弹,在邓稼先回北京时强拉他去检查。结果发现在他的小便中带有放射性物质,肝脏被损,骨髓里也侵入了放射物。随后,邓稼先仍坚持回国。

邓稼先冒着酷暑严寒,在试验场度过了整整10年的单身汉生活,15次在现场领导核试验,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他虽长期担任核试验的领导工作,却本着对工作极端负责任的精神,在最关键、最危险的时候出现在第一线。例如,核武器插雷管、铀球加工等生死系于一发的险要时刻,他都站在操作人员身边,既加强了管理,又给作业者以极大的鼓励。

1986年,国内公开报道了“两弹元勋”邓稼先的名字,当年大漠上腾起蘑菇云的谜底终于揭开。当人们以感激的心情来颂扬这位功臣时,他却平静地辞世而去。党和国家授予他的“五一”劳动奖章和“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却永远闪耀着光芒。

他21岁便在学生运动中担任北大教职工联合会主席;26岁在美国成为“娃娃博士”;取得学位后第九天便毅然回国,进入中国科学院。

1958年以后神秘地“消失”。在戈壁大漠中,创造出世界上研制氢弹的最快速度。

临终前叮咛:“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展开阅读全文

两弹一星邓稼先的故事

全文共 1315 字

+ 加入清单

1958年秋,二机部副部长钱三强找到邓稼先,说“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征询他是否愿意参加这项必须严格保密的工作。邓稼先义无反顾地同意,回家对妻子只说自己“要调动工作”,不能再照顾家和孩子,通信也困难。从小受爱国思想熏陶的妻子明白,丈夫肯定是从事对国家有重大意义的工作,表示坚决支持。从此,邓稼先的名字便在刊物和对外联络中消失,他的身影只出现在严格警卫的深院和大漠戈壁。

邓稼先就任二机部第九研究所理论部主任后,先挑选了一批大学生,准备有关俄文资料和原子弹模型。1959年6月,苏联政府终止了原有协议,中共中央下决心自己动手,搞出原子弹、和人造卫星。邓稼先担任了原子弹的理论设计负责人后,一面部署同事们分头研究计算,自己也带头攻关。在遇到一个苏联专家留下的核爆大气压的数字时,邓稼先在周光召的帮助下以严谨的计算推翻了原有结论,从而解决了关系中国原子弹试验成败的关键性难题。数学家华罗庚后来称,这是“集世界数学难题之大成”的成果。

中国研制原子弹正值三年困难时期,尖端领域的科研人员虽有较高的粮食定量,却因缺乏油水,仍经常饥肠响如鼓。邓稼先从岳父那里能多少得到一点粮票的支援,却都用来买饼干之类,在工作紧张时与同事们分享。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们日夜加班。“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可是理论是否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不知道他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邓稼先不仅在秘密科研院所里费尽心血,还经常到飞沙走石的戈壁试验场。他冒着酷暑严寒,在试验场度过了整整8年的单身汉生活,有15次在现场领导核试验,从而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 1964年10月,中国成功爆炸的第一颗原子弹,就是由他最后签字确定了设计方案。他还率领研究人员在试验后迅速进入爆炸现场采样,以证实效果。他又同于敏等人投入对氢弹的研究。按照“邓—于方案”,最后终于制成了氢弹,并于原子弹爆炸后的两年零八个月试验成功。这同法国用8年、美国用7年、苏联用10年的时间相比,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1972年,邓稼先担任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长,1979年又任院长。1984年,他在大漠深处指挥中国第二代新式核武器试验成功。

建设新中国之志,邓稼先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这位取得学位刚9天的“娃娃博士”毅然放弃了在美国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回到了一穷二白的祖国。

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在北京外事部门的招待会上,有人问他带了什么回来。他说:“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核的知识。” 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1953年,他与许鹿希结婚,许鹿希是五·四运动重要学生领袖、是后来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许德珩的长女。1956年,邓稼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展开阅读全文

两弹元勋——邓稼先

全文共 264 字

+ 加入清单

1850年,26岁的邓稼先在美国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后回国,祖国张开温暖的双臂迎接这位“娃娃博士”,邓稼先沉浸在青春的欢乐和家族的幸福之中。但是,历史风云变幻,祖国面临核大国的威胁。邓稼先毅然接受开拓祖国核事业重任,离别妻儿,隐姓埋名,走向大戈壁。从此,他从物理学界的讲台上消失了。20多个春秋过后,头发里夹着大戈壁沙粒的邓稼先回来了,“两弹元勋”的美名才开始传扬,邓稼先的名字才重新出现在普通人的中间。此时,他的妻子已年过花甲,而癌魔却早注入他的肌体,他光辉的生命已燃烧到了尽头。他临终前对妻子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我死而无憾!”

展开阅读全文

优秀作文:我的偶像是中国原子弹之父邓稼先

全文共 844 字

+ 加入清单

当大漠的苍茫点缀了蘑菇云的硝烟,当五星红旗升起在联合国的上空。是他,长空铸剑,吼出雄师的愤怒;是他,以身许国,写下山河的颂歌。殷红热血,精忠报国,他是共和国忠诚的奠基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是中华民族不倒的脊梁。——题记

邓稼先出生于中国一个书香门第,虽然家庭条件不错,但他并没有因此荒废学业,而是始终坚持不懈地奋斗着。经过自己的努力,终于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这时候,他完全可以选择留在美国,像好友杨振宁那样加入美国国籍,快乐、幸福、自由自在地生活,并且获得种种荣誉。然而,他并没有那样做,因为在他的心中,祖国永远是第一位!所以他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获博士学位后毅然决定立刻回国。很多人评价他是一个忠厚朴实、默默无闻的人,但他更是个顶天立地、满腔热血的中国人。

邓稼先得知要研制核武器后,他只对妻子说:“从今以后我的生命就交给了一个工作。家中的事和两个孩子我是不能管了”,他的岳父许教授也都不知情。邓稼先为了祖国毅然决然地放弃了美国安逸的生活,参与了我国核研究工作;因为研究核武器要几乎绝对保密,他也为祖国隐姓埋名几十年。他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优秀品质,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

研制核武器,可不是一件容易而安全的事情,除了连续作战的疲劳和挖空心思地用脑之外,还有更可怕的东西,那便是放射性核辐射对人体的伤害,随时都可能会有生命危险。一次,航投试验时出现降落伞事故,原子弹坠地被摔裂。邓稼先深知危险,却一个人抢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弹碎片拿到手里检验。事后去医院检查,发现他的肝脏已被损,骨髓里也侵入了放射物。但是,敬业的邓稼先可不管这些,他坚持回到核试验基地,继续参加研究。无论发生什么事情,他都不会放弃,始终坚定信念。在邓稼先的领导下,于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横空出世;此后不久,我国第一颗氢弹威震山河……

我们不正应该向邓稼先学习吗?面对挫折和困难,勇敢向前,决不放弃……这些有益于成功的精神我们需要学习。同时,邓稼先这种愿为祖国奉献生命的精神也需要我们每个人去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优秀作文:我的偶像是中国原子弹之父邓稼先

全文共 1215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是想告诉大家我的偶像

我们一起来想三个问题:如果说你一不小心,用不到三年的时间,从美国的名校拿回一个博士学位。你的导师跟你说:你很有才呀,我觉得你只要跟我混,我带着你给你最好的待遇,你留在美国。我能让你成为世界一流的科学家。这个时候你们会怎么选择?

可能,做科研对你们来讲太遥远,因为咱们都不是学霸。那么如果说你的男朋友 或者女朋友 ,他(她)有一天回家告诉你,你爱的,我要调动工作 了,但是去哪儿,做什么和去多久,我都不能说。这个时候你要怎么办?好,如果说有一项事业,因为你的努力,让中国在这个领域拔地而起,提高了中国的话语权。你觉得你应该获得这个国家怎么样的奖励。我的偶像用他的一生这样的回答了这三个问题。

26岁,用不到三年的时间拿到美国的博士学位。在拿到博士学位的第九天,回到了1950的那个一穷二白的中国。

34岁,她回家告诉妻子说:我要调动工作了,我明天走。妻子问他:你要去哪儿?你要去做什么?你要做多久?他的回答是一样的:不能说,不能说,不能说。从此他从他的妻子、两个孩子和所有熟悉他的人中消失了。整整28年,回来的时候,他是一个直肠癌晚期的病人。

61岁,作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的理论设计的总负责人,他一共获得了国家奖金、特别奖20元。其中原子弹10元,氢弹10元。是,我的偶像叫邓稼先

从去年开始,我有机会在话剧舞台上,重塑这位科学巨匠,从那个时候我才意识到:

原来“两弹元勋”这四个金灿灿的大字背后,藏着那么多的难以想象。

难以想象一次实验事故,邓稼先一个人冲进实验区,捡起那枚摔碎的核弹,命令所有人都在场外待命。

难以想象,核辐射的后果是止疼用的杜冷丁从一天一针变成一个小时一针。

难以想象,邓稼轩躺在病床上,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你们快去工作吧,别让那些国家把我们的国家落得太远。

2012年3月,我有幸去拜访邓稼先的夫人许鹿希女士,我没想过,两弹元勋的夫人,今天仍然住在50多年前的老房子里。房子里的陈设和50多年前没什么区别。我们走的时候,老人说:今天给你们讲了这些往事,我需要缓一缓。我没想过,邓稼轩已经离开我们将尽30年之后的今天,往事对他的家人来讲并不如烟。

就在不久之前,习*近平主席到荷兰海牙参加世界核安全峰会。电视机前的我泪流满面,因为我想起老邓。

如果老邓还在,他今年正好90岁,如果他知道中国发展的这么好,中国的核事业走的这么稳,他该会有多骄傲,有所高兴。

如果老邓还在,他今年正好90岁,我想请他就到《我是演说家》的播音室里来,让他看看这炫目的灯光,要看一看今天在座的每一个人的笑脸。

如果老邓还在,我多想亲口告诉他:我们这些80后90后的孩子,真的很崇拜他。因为有他,因为有和他一样的一大批科技工作者的努力,中国有了现在的模样,我们有了今天的生活。我们不该忘了他们。

今年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50周年,是邓稼轩诞辰90周年。让我们一起在这样特殊的时刻,想老邓致敬,向每一位科技工作者致敬!

展开阅读全文

名人故事:邓稼先,杨振宁长达半个世纪的友谊

全文共 1988 字

+ 加入清单

“文革”初期,氢弹爆炸了,但核武器的研制并没有到头。可在那个乌烟瘴气的年代,就连稼先他们核武器研究院也未能幸免。林彪、“四人帮”组织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把斗争矛头指向稼先等十几位理论部的负责人。稼先非常清楚地知道这时只要说一句违心的话,就会给中国的核武器事业带来巨大的损失,他顽强地顶着,处境很危险。正在此千钧一发之际,似乎苍天有眼,1971年杨振宁先生从纽约经巴黎飞抵上海。下飞机后,开列了他要见的人的名单,名单上第一个就是邓稼先。这张名单很快传到中央,稼先立刻被召回北京会客。不久,在周总理亲自干预下,基地里暗无天日的局面结束了。

杨振宁先生当然不知道他们的这次会晤对稼先来讲有着多么重大的意义,但是我们全家人从心底深深地感激他。

杨先生与稼先从小就有着深厚的情谊。他们两家的祖籍都是安徽,在清华园两家人又住隔壁。邓父邓以蜇和杨父杨武之是多年深交的老友。杨振宁教授的弟弟杨振平与稼先也很要好。少年时代的稼先与少年杨振宁总在一起打墙球,弹玻璃球,甚至还比赛爬树。上中学稼先和杨振宁都同在北平崇德中学,杨振宁比稼先高两级,后来他们两人又是西南联大的校友。解放前夕,稼先和杨氏兄弟又都赴美留学。获得博士学位后,稼先就与他们分开了,不过他们的友情却一直保持着。

自1971年以后,杨先生多次回来访问、讲学。稼先与他总少不了叙旧聊天。有一次杨先生到我们家,他说想和稼先一起骑车去颐和园。为安全起见,这样的要求我们着实不敢答应他。还有一次,我们一道去北海仿膳,大家边吃边谈笑着,杨先生对稼先说:“这回你可以吃饱了,想当年在美国留学的时候,你可是常常饿肚子的呀!”可不是嘛,稼先留学的时候,生活很艰苦,开始没有奖学金,吃饭不敢按饭量吃,只能按钱吃。有一段,他和洪朝生(现在科学院低温物理中心工作)合住在一位美国老太太的阁楼里,有一次他俩去吃饭,两份牛排端上后,稼先看了看,对洪朝生说:“我这块小,你那块大。”洪朝生就把自己那份给了稼先。……回想起这些往事,杨先生与稼先都笑了。

后来,杨先生多次送书给稼先,有《杨振宁论文选集》,有《读书教学四十年》等,都写着“稼先”或“稼先弟”存念。稼先60寿辰时,杨先生特意送他一副国际象棋。稼先住院后,杨先生到医院看他,并且为他找特效药。最后一次,杨先生送给稼先一大束鲜花,这鲜花象征着两人永存的友谊,正像杨先生给我的唁电中所说的:“稼先为人忠诚纯正,是我最敬爱的挚友。他的无私的精神与巨大的贡献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恒的骄傲。”

最后,我想以杨振宁先生的一句话作为我这篇怀念文章的结束语:

“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能这样估价自己一生的人不多,我们应为稼先庆幸!”

稼先没有虚度此生!

1987年10月23日,杨振宁在宋健、周光召等陪同下来到八宝山公墓,祭奠与他有着半个世纪深情厚谊的挚友邓稼先。

深秋的北京,瑟瑟秋风给人们带来寒意。八宝山公墓在安放骨灰的灵堂外面庭院里搭起了一个灵堂,邓稼先的巨幅遗像前摆着杨振宁送的花篮,缎带上写着“邓稼先千古杨振宁敬挽”。

杨振宁眼含热泪面对邓稼先的遗像肃立默哀,鞠躬悼念。

祭奠仪式结束后,邓稼先的夫人许鹿希女士按照邓稼先生前嘱托,向杨振宁赠送一套安徽出产的石刻文房用具,上面写着“振宁、致礼存念稼先敬留”。许鹿希女士深情地说,这套文房用具象征着邓稼先和杨振宁的乡情和友谊。

邓稼先是杨振宁的中学、大学同学,他为中国的核事业做出如此重大的贡献,然而,过去中国并没有在报刊重点宣传、表彰他。1986年6月,邓稼先病重期间,杨振宁去医院探望他。后来,杨振宁又向中央领导同志谈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中国早就应该把对中国、对国际有贡献的科学家介绍出来。

杨振宁非常敬重邓稼先,他说:“邓稼先是中国的帅才,他能得到中国领导人的绝对信任,也能得到群众的绝对信任,这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他又说:“中国高层人士选定他当领导者来研究原子弹,这位人士是很有眼光的人。我认识邓稼先,又认识美国的奥本海默和泰勒。这三个人的个性都不一样。邓稼先随和、腼腆,又没有行政工作的经验。当初美国的格罗夫斯将军也聘任了没有行政经验的奥本海默当主持人,取得了事业上的成功。稼先的个性完全不同,是另外一种帅才。我收集了许多邓稼先的材料,我期待有一天有人能写篇有关邓稼先的传记,我希望传记能把他对中国的贡献详细表达出来。”

历史没有忘记他们!198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60周年,中央电视台播放了长达12集的电视片:《让历史告诉未来》。在第8集里,有这样的画面和解说: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壮丽场面展现在荧光屏上,欣喜若狂的中国人民、套红的《人民日报》号外……,邓稼先先生的高大身躯也出现在荧光屏上。

……

“1971年,当杨振宁得知,中国两弹全部是由中国人自己制造成的,他离开宴席走进了洗手间,那时,他已是泪流满面了!”

展开阅读全文

邓稼先观后感

全文共 394 字

+ 加入清单

“战争”多么可怕的一个词;“侵略”多么悲伤的一个词;“任人宰割”更是一个多么悲惨的词。而我们中华民族以前就遭遇过这种悲惨的事情,让每一个中国人都忘不了那个时刻,激励每个中国人的斗志,有许多的人对祖国做出了伟大贡献,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我读了《邓稼先》这篇传记,真得让我思绪万千。这是杨振宁先生以朋友的身份来介绍邓稼先,赞赏他。

邓稼先是一个忠厚老实,真诚坦白,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也就是这个平凡的人物却对祖国做出了巨大贡献。为了祖国,献出自己的一生,为了祖国献出自己所有的精神;为了祖国把自己的身躯连同所有的一切都献给了他。多么勇敢,多么伟大。我们骄傲有你这个看似平凡的人物!

我们应该学习邓稼先的伟大精神——爱国,为祖国献出自己。就算节约一滴水,节约一张纸,节约一度电,这些也能从中体现出我们爱国的精神。我们还要学习他的品质,忠厚平实,认真,谦虚做一个有高尚品德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观电影邓稼先观后感

全文共 709 字

+ 加入清单

一百年以前,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时代,恐怕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最黑暗最悲惨的时代,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的时代。今天,一个世纪以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是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创造出来的伟大胜利。在20 世纪人类历史上,这可能是最重要的、影响最深远的巨大转变。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1964 年10 月16 日 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67年6 月17 日 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1985 年8 月邓稼先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手术。次年3 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在这期间他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1986 年5 月邓稼先做了第三次手术,7 月29 日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稼先逝世以后,他的好友给邓稼先夫人许鹿希的电报与书信中有下面几段话:

——稼先为人忠诚纯正,是我最敬爱的挚友。他的无私的精神与巨大的贡献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恒的骄傲。

——稼先去世的消息使我想起了他和我半个世纪的友情,我知道我将永远珍惜这些记忆。希望你在此沉痛的日子里多从长远的历史角度去看稼先和你的一生,只有真正永恒的才是有价值的。

——邓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没有彷徨,没有矛盾。

——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能这样估价自己一生的人不多,我们应为稼先庆幸!

邓稼先不仅是他的好友和妻子的骄傲,还是中华人民的骄傲。

展开阅读全文

观电影邓稼先观后感

全文共 1192 字

+ 加入清单

这一刻,在我眼中,这已不是一部电影——而是彼方,已逝的斯年。

不知从何时开始,似乎我的生命中,少了些感动。

我猜,那是因为我的眼睛,不再是总角之年的黑白分明了。无论看什么光辉的事物,总像是隔着层浅淡的云烟。轮廓未变,却再难以察觉它的光亮夺目,而为那明媚受到触动。

不曾想过,当我看到了那在漫漫沧漠之中,宛若铸剑于九天的硝烟之时——即便那仅是银幕中不甚真实的特效——即便隔着荏苒的岁月,那明晰不再。

——那一刹,确是受到了久未曾谋面的震动。

然而那惊世一幕稍纵即逝,影片一刻不停地播放下去。

我看到邓稼先舍小家顾大家,与妻儿告别;我看到一群群科研人员不知疲倦地演算数据;我看到杨振宁在饯行宴会上失态离席、喜极而泣„„如此种种,飞速地闪过,最终连成斑斓的一片绚丽。

过程虽然坎坷,但仍算是平安顺利,似乎也会一直如此,直至终结。

然而,事与愿违。

影片播放到中间部分,一片大好的形式出现了转折——空投的核弹没有爆炸。

看到邓稼先阻止其他人前去观察,执意要亲自上阵的一幕,我心中充满了不解与困惑,还有隐约的忿忿——

当时,在我看来,邓稼先如此作为,完全是无意义的牺牲。不同于他人,他背负着国家委以的沉重使命啊!作为核武器主要的研发者、研究院的院长,他有着无数未完成的重任。他理应让助手上前察看,不必这般身先士卒。若他为此献身,亦绝不仅仅是他自身的损失。这种做法,不甚负责。

而当我看见他跌跌撞撞地下车,在荒漠之上狂奔,踉踉跄跄地冲向那片死神驻足的地方之时——倏地,一股难以名状的明悟与惊异从心中急速蔓延开来。

那是一种多么大的对于事业的热爱,与奋不顾身、全身心投入国家事业的心意啊!

的确,这并非高明的权宜之计。然而此时,他亦不是严谨冷漠的科研人员,也并非后人口中的“两弹”元勋,他只是个誓死捍卫自己心中挚爱之物的普通人罢了。

——又或许,在他朴实忠厚的心中,自己的生命并非重于他人。而他,则应该做出与领导身份相符的奉献。

看着他冲上去捧起核弹头后,方才幡然醒悟猛地丢下它,又跌跌撞撞地跑回吉普车的举动,只觉心都揪紧,喉中仿佛哽着什么。这一刻,在我眼中,这已不是一部电影——而是彼方,已逝的斯年。

如此一个人,如此一个拥有可敬精神的人,他的结局实在不该是因为事业做出了绝大的牺牲,因而早早离开人世。

影片结束后,我仍久久低回,而后喟然。

心中满溢的,是确凿的感动。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是一个伟大的灵魂,把自身同所爱的事业、所爱的国家,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置个人生命于不顾,把为国家、为事业奉献作为自身最高的幸福。他为核武器的研发奋斗,为国家的未来奋斗,亦是为民族的尊严奋斗。即使是在生命的尽头,也竭尽全力,为祖国献上一片赤诚。

原来我那能够觉察美的眼瞳未曾蒙尘,它只是渐渐看淡了那些浅薄的是非,将无谓的感动从我的视野中剔除。

然而在真美、在大爱面前,我仍会被它们的灿烂触动心灵。

它们亦不会因时光而褪色——

如邓稼先其人。

展开阅读全文

2024观邓稼先电影有感600字

全文共 1333 字

+ 加入清单

看完视频《邓稼先》,当我为这位科学大家一生的事迹感动流泪、为他的离去扼腕叹息的同时,也不禁深深地思索,何为科学大家,有着无法想象的惊人的科学头脑吗?还是有着追寻科学真理道路上不屈不挠的精神?这是科学。而大家,是包容,却不是房屋;是坚定,却不是爱情;是亲切,却不是家人;是领跑者,却不是明星;是求真务实,是淡泊名利,是高瞻远瞩,是心系人民,是科学的最高境界。 这种科学大家的精神让我们既钦佩又惭愧。当今的我们在不断地期盼上帝赐予我们力量的同时,却从不曾认真地思考过,我们将如何拿起这柄剑,拿它又去做什么。

现今的社会诱惑很多,以至于有些人迷失了自我,他们忘记了科学的本质是对自然界客观规律的反映,他们编造数据、购买论文,为了争取经费东奔西走,为了一个名不副实的职称、头衔,处心积虑,粗制滥造,这样做出来的东西当然不是科学,这样的人也当然称不上科学家。而邓稼先在没有任何理论借鉴和技术资料的困境下,和一群平均年龄仅23岁的年轻科研工作者凭借着一块黑板,几张桌子,几本外文书籍就开始了核武器的研究工作。终于,通过夜以继日的严谨计算,推翻了苏联专家留下的数字,解决了中国原子弹试验成功的第一道关键性的难题。我们的急功近利与他们的实事求是、不畏艰险真是天壤之别。

科学是纯粹的,它容不下半点虚伪,更容不下利益熏心。如果说

如邓稼先等老一辈科学家视科学为构建家园堡垒的武器,视生命为铸造更雄伟壮观家园的道路,那么今天的人们又认为何为科学,如何做科学工作呢?在环境破坏日益严重,环境保护迫在眉睫的今天,而我们国家做宏观生物学的人却越来越少,很多有意义而耗时较长的项目便因经费问题无人敢做。向往国外,挤破了头想要出国,然而,出国的留学生中真正学成回国的少之又少。试想这样做出来的科学能为我所用吗?这样的一类人,只是打着“做科学”的旗号去满足个人的贪恋,是被科学所左右的人,他们应称之为“科学奴”。

科学是公平的,它所给予人类的,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它以什么方式给予,它可以是耗资源少、高效能、高新环保的核电站,也可以是美国投向日本人民的两枚原子弹;它可以是平喘药盐酸克伦特罗,也可以是长期食用易导致基因突变、肿瘤发生的瘦肉精;它可以是使血友病患者看到曙光的基因治疗,也可以是导致实验小鼠满腹肿瘤的转基因大豆。科研工作者们,如果只是一味低头拉车,却从不抬头看路,充其量只能称之为科学家,而配不上科学大家,搞不好还会成为坏人的帮凶,人类的敌人。

而科学大家邓稼先毕生的心血承载了太多的沉重与责任,也成就了他无悔的人生。中国有核武器不用与没有,是两回事。沧海桑田中因为有他的生命,使当代中国十几亿同胞不再遭受战争痛苦,他临终前还念念不忘核的开发利用,他的生命在科学中得到了永生。

科学大家的精神告诉我们,“求实求真,无愧于心”是基础;“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是道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

无以致远”是境界,“生也有涯,知也无涯”是追求,“只有整个人类的幸福才是你的幸福 ”是目标。

有一天,当我们仰望浩瀚夜空中的那颗最亮的星星,那就是邓老看着我们的目光,耳边又回响起他的话语:“做好这件事,我的一生就会很有意义,甚至可以说为它死了,也是值得的”,他让我们看清了前行的方向,不再彷徨,义无反顾。

展开阅读全文

两弹一星邓稼先的故事

全文共 937 字

+ 加入清单

1958年秋,二机部副部长钱三强找到邓稼先,说"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征询他是否愿意参加这项必须严格保密的工作。邓稼先义无反顾地同意,回家对妻子只说自己"要调动工作",不能再照顾家和孩子,通信也困难。从小受爱国思想熏陶的妻子明白,丈夫肯定是从事对国家有重大意义的工作,表示坚决支持。从此,邓稼先的名字便在刊物和对外联络中消失,他的身影只出现在严格警卫的深院和大漠戈壁。

邓稼先就任二机部第九研究所理论部主任后,先挑选了一批大学生,准备有关俄文资料和原子弹模型。1959年6月,苏联政府终止了原有协议,中共中央下决心自己动手,搞出原子弹、和人造卫星。邓稼先担任了原子弹的理论设计负责人后,一面部署同事们分头研究计算,自己也带头攻关。在遇到一个苏联专家留下的核爆大气压的数字时,邓稼先在周光召的帮助下以严谨的计算推翻了原有结论,从而解决了关系中国原子弹试验成败的关键性难题。数学家华罗庚后来称,这是"集世界数学难题之大成"的成果。

中国研制原子弹正值三年困难时期,尖端领域的科研人员虽有较高的粮食定量,却因缺乏油水,仍经常饥肠响如鼓。邓稼先从岳父那里能多少得到一点粮票的支援,却都用来买饼干之类,在工作紧张时与同事们分享。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们日夜加班。"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可是理论是否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不知道他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邓稼先不仅在秘密科研院所里费尽心血,还经常到飞沙走石的戈壁试验场。他冒着酷暑严寒,在试验场度过了整整8年的单身汉生活,有15次在现场领导核试验,从而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1964年10月,中国成功爆炸的第一颗原子弹,就是由他最后签字确定了设计方案。他还率领研究人员在试验后迅速进入爆炸现场采样,以证实效果。他又同于敏等人投入对氢弹的研究。按照"邓-于方案",最后终于制成了氢弹,并于原子弹爆炸后的两年零八个月试验成功。这同法国用8年、美国用7年、苏联用10年的时间相比,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1972年,邓稼先担任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长,1979年又任院长。1984年,他在大漠深处指挥中国第二代新式核武器试验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我眼中的邓稼先作文

全文共 526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时间的流逝,前辈们的功勋事迹,记满了历史的一页又一页,祖国建设的光辉成就,改革开放的丰功伟绩,使我们更爱我们的祖国。那么,什么是爱国呢?让我们想想“两弹元勋”邓稼先的事迹。

在北平出身的邓稼先,他13岁那年,在日本鬼子的屠刀下,在国党血腥的统治中,路遥扔,水泱泱的六年流亡,血写童年。祖国遭遇强虏,生灵涂炭,哀鸿遍野,民不聊生。从小就在邓稼先单纯的内心埋下了愤发有为,救国报国的种子。

1950年,他怀着满腔的爱国热情,冲破帝国主义的重重阻挠,回到祖国,投身于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1958年,他受祖国重托,艰苦创业,完成壮举。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为祖国增荣,为邓稼先庆功,他后又领先突破氢弹技术难关,仅用了两年八个月,使中国氢弹爆炸成功,时间如此之短,使全世界感到震惊,使祖国欣慰。“两弹”元勋,他为祖国的富强,鞠躬尽瘁,默默奉献,就在他生命垂危的时刻,还写好关于发展核武器的建议书上报中央。这是什么力量?这是何种情怀!是祖国的召唤,是一个爱国的赤子之心。

我们生活在条件优越的社会里,又是跨进二十一世纪的新一代,让我们总结前辈人的经验,一起努力,开创新的世纪,把祖国的明天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光耀灿烂,为祖国明天再添一份绿色。

展开阅读全文

怀念邓稼先爷爷作文600字

全文共 662 字

+ 加入清单

在一个隐秘的地方,一群人正在走来走去,他们在干什么?在研制核武器,中国人充满崇敬地说。而邓稼先,就是研制核武器的一员。

当蘑菇云腾空的那一刻,他笑了;当五星红旗高高升起在联合国上空的那一刻,他笑了。他笑中国的日益强大,他笑中国的光辉文化。他为祖国而生,为祖国而死。他为了祖国,远渡重洋去美国留学,却又放弃了美国优越的生活条件,回到祖国。他是一颗明亮的星星,那么多美丽的夜空想找他来装扮自己,可他摇摇头,拒绝了,他回到了属于自己的夜空,在自己的国土上绽放光芒!他不分昼夜,奔跑在荒无人烟的沙漠上,为了祖国的强大,他离开他的妻儿、父母,与一群人在研制核武器;为了祖国的强大,他隐名埋姓,在核武器研制的第一线;为了祖国的强大,他不顾核辐射有多大,毅然进入实验室背起那颗发生失败的原子弹。为了祖国,他放弃了一切。

而中国上空腾起的这朵蘑菇云,就是邓稼先千百个不眠之夜换来的。这朵蘑菇云,让整个世界都为之震惊,他再一次灿烂地笑了,因为中国那一页屈辱的历史已被翻过,重新换上了崭新的篇章。从此,中国站了起来,焕发着雄狮的光彩,而这一切,不都是邓稼先与其他科学家用一生所换来的吗?中国因为有了这些人而自豪!

默默无闻是他的性格,坚持不懈是他的品质,正因为有了他,我们的幸福生活才开始!而当原子弹升起的那一瞬,他的美名就流传于世,流芳百年。从那时起,东亚病夫这个称号就再也没有了;从那时起,没有人会随意践踏我们的国土。而这一切,也都是因为他。

千百个不眠之夜让中国走向强大,让我们的生活走向幸福,怀念爷爷,我感动的人。

[怀念邓稼先爷爷作文6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邓稼先观后感

全文共 593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寒假,我有幸通过荧屏认识了一位科学伟人——邓稼先

二战结束后,中国处于十分落后的时期。邓稼先在隐名埋姓的情况下,被派往他地进行极为危险的工作——研制原子弹。原子弹的材料有一种放射性的物质——铀。人体如果被辐射,将患上几乎无法治愈的疾病。邓稼先经过了深思熟虑,告别了家人,踏上了旅程。

在研制原子弹的过程中,邓稼先付出了很多的精力。他和同事经过8次计算,验证了外国科学家留下的数据。但是,在制造中,一个车间发生爆炸,很多心血都白费了。但是邓稼先毫不气馁,在一切重建完毕后,又开始了自己的工作。他这种刻苦钻研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经历了许多个日夜,第一颗原子弹终于造好了。大家都穿上了军装,兴高采烈地来到了西北核试验场。不久,喇叭声中响起了:“10,9,8……2,1,起爆!”只听到“轰——”的一声,一朵黑红相间的蘑菇云腾空而起,爆炸成功了!看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我也很高兴!

在后来的一次和试验中,一颗原子弹引爆成功,但是大家都没有听到声音,邓稼先觉得奇怪,就自告奋勇地说:“我去看看!”其他同事要求同去,他担心危险,拒绝他人同去。他穿着厚重的防辐射服,查看事故,结果不幸受到了辐射。

后来邓稼先的身体每况愈下,最终他离开了工作岗位,临终前还不忘撰写文章。他的这种不畏困难,遇到危险从不退缩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虽然他已经去世多年,但他作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发明者,他将永远被世人铭记!

展开阅读全文

致邓稼先爷爷的一封信

全文共 471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下午,我在书橱里找到了一本书,名叫《为了祖国母亲》。看了这本书后,我从中认识了一位科学家,他叫邓稼先。我读了他的故事后,深受感动。

邓稼先,你为祖国做了多么大的贡献啊!可你却忘了你的妻子和女儿,把她们当成空气,两三年都不回去看他们,难道你真的忘记了他们吗?不,并不是这样,你一直在为祖国斗争,为祖国努力。但是,你在过度的疲劳下,去世了。不管人们怎么呼唤你,都没能挽留住您匆匆离去的脚步,但你的精神被永远的记载了人呢们的心中。你呕心沥血,孜孜不倦的为祖国奋斗了28年。从原子弹,氢弹原理突破和试验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的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制试验,你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你在关键时刻,从不顾及个人安危,总是出现在最危险的地方,你这种身先士卒,奋不顾身的精神让我敬佩。你长期忘我的工作,不为名不为利,甘当无名英雄,默默无闻的奋斗了数十年。你病重时,仍念念不忘国防科技事业的发展。虽然你的名字鲜为人知,但你对祖国的贡献将永载史册。

我敬佩你,邓稼先,敬佩你身先士卒,勇担风险的精神,更精陪你的品格和为人。

此致

敬礼!

你的小读者

XXX

XX.4.11.

展开阅读全文

我心中的邓稼先作文700字

全文共 735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当我学习了《邓稼先》这篇课文,了解到邓稼先不仅是一个忠厚平实,不怕牺牲,身先士卒,有胆有识,勇于负责的科学家,更是一个为了中华民族,为了祖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大英雄。

当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工作,丝毫没有犹豫;当杨振宁问邓稼先中国原子武器是否有外国人参加时,他小心谨慎,得到上级指示后才如实告诉杨振宁。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邓稼先坚持留下,身先士卒……这些无不表现出邓稼先热爱祖国,小心谨慎,无私奋献的精神。

邓稼先和奥本海默同样身为中国和美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妇孺皆知,而邓稼先是使中国屹立在东方这片土地上的英雄之一,他为祖国的核武器发展贡献巨大,却默默无闻 ,鲜为人知,邓稼先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的重要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新生日子!1967年以后邓家先继续他的工作,至死不懈,对国防武器做出了许多新的巨大贡献。1985年8月邓稼先做了切除直肠癌手术,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在这期间他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武器发展建议书。1986年5月邓稼先做了第三次手术,7月29日因全身大出血逝世。我想我们每个人读到这些文字的时候一定是热泪盈眶,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祖国,奉献给了中华民族。

科学家虽早已逝去,但他热爱祖国,忠厚朴实,不怕牺牲,身先士卒,勇于献身的精神,却名留青史,是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学习的榜样!

展开阅读全文

观《邓稼先》有感600字

全文共 633 字

+ 加入清单

本周末,我看了一部电影,名为《邓稼先》。看完后,千万思绪如波涛奔涌至心头。

《邓稼先》这部电影主要讲了从美国留学回来的邓稼先,为了中国的核弹事业发展,隐姓埋名几十年,一直默默地贡献着,最终得了癌症而离开人世。

邓稼先作出了这么多,他是成功的,不管是什么样的人,只要按照自己内心的想法去做,也都是成功的,像杨链,虽被魏忠贤害死,但他尽到了自己的职责,将光明与善良传播了出去,所以他是成功的。而崇祯,在李自成即破城之时,他选择了自尽,他打算用那种方式表达他的观点:一、绝不妥协;二、绝不当俘虏;三、尊严。于是,在那天夜里他登上了煤山,就这样吗?就这样吧,他留下了最后的遗言: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尸,勿伤百姓一人。例举了这么多古代人物,再把眼光投向这位中国的大功臣身上,他教会了我们世间万事成功的唯一真理,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如果觉得我说的有点无厘头,那么徐宏祖便可以证明这一切,他曾自身游历中国的大江南北,留下来的笔记的剩余部分就被编成了《徐霞客游记》。

邓稼先亦如此,为祖国,为人民,放弃了所谓的名誉,在中国最荒凉的地方从事着极危险的核试验,即使付出了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辞,因为,他已经成为超出凡人的所在,他心系着国家与人民,也做到了那一点,他是成功的,也是值得我们所学习的,学习的不仅是那种高贵的精神和品质,还有他那用完美的人生所诠释的一个最重要的道理: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做到这一点,足矣。

展开阅读全文

邓稼先观后感800字

全文共 805 字

+ 加入清单

丝尽蚕亡,毕生奉献;烛泪成灰,不言回报;忤视冷风,初心依旧;视死如归,心系祖国……

——致邓稼先

一个人的价值体现并不在于他有多少财、权、势。而在于他对于国家,对于人民做出了多少牺牲和贡献。而邓稼先正如其言所说……

邓稼先1924年6月24日出生于安徽,1948年10月考上了研究生,之后去美国留学,1950年8月回国,回国后1956年加入共产党,1980年当上了中国科学院的院士,专修物理系,逝于1986年7月29日。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邓稼先一迈入核弹所,那就成了他单身二十几年的,绝对保密的生活之地,二十几年的风霜雨雪,二十几年的苦苦追寻,二十几年的不卑不亢,在他们眼里,仿若一夜幻梦;而在常人眼里,确实难以想象的遥不可及。也许这就是科学家们那种令人敬畏的坚韧不拔之志向吧!

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志向小,见识短浅的人很容易得到满足,而满足后容易死人产生一种惰性,有了这种惰性就失去了继续努力前进的理由,而邓稼先不着眼于现在,更放手于未来,远行于世界,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才有了今日的丰功伟绩,才有了今日的永垂不朽,才有了今日的流芳千古。

是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邓稼先深知他肩上的责任很大,要走的路还有很长,一心怀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定的意志,时刻紧绷着心弦,不放松,一次又一次超越自己,愈加成为更美好的自己。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当时的社会,中国因闭关锁国而落后于其它的国度,他始终告诫自己,不能落后人家太远,始终在奋斗,始终在努力,一次核弹试验,因许久未见有反应,邓稼先不顾万人阻挡,只身一人去检查,因为发生了核泄漏,邓稼先的身体状况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身体越来越差,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与世长辞。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邓稼先是为了人民,为了国家而死的,他毕生为国家做出了数不尽的贡献,他的死比泰山还要重,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展开阅读全文

《邓稼先》观后感600字

全文共 755 字

+ 加入清单

漫漫历史长路,华夏民族孕育了千千万万的英雄人物。中国,因他们而崛起,也因他们而鼎盛。在我脑海中,最不能忘记的,是一生报国的两弹元勋——邓稼先

这是因为,这学期语文教材上的第一篇课文就是《邓稼先》,紧跟着,老师又让我们观看了电影《邓稼先》,电影叙述了邓稼先在接受国家命令后,带领一群研究人员秘密为中国自主研发原子弹与氢弹,一直奋战在祖国一线,最后因辐射患癌不治身亡。可以说,邓稼先的一生全部奉献给了事业,奉献给了祖国!

我仍记得那样的一幕:在一次原子弹试爆失败之后,必须得有人去到爆炸现场寻找事故原因,在无人愿意的情况下,邓稼先作为领头人挺身而出,穿上了保护服,踏上了茫茫戈壁滩,广阔无垠的沙漠中,邓稼先迈着坚定用力的步伐,一步步走向爆炸中心。风,卷起了漫天黄沙,四周的植被早已不复存在,就是飞过的鸟儿也不敢降落。远方,只有邓稼先一人的背影,他到达了爆炸中心,迅速找到了核弹头,他双手轻轻捧起弹头,细细观察,找到了失败原因。然而,就在接触核弹的一瞬,大剂量的核辐射让邓稼先的身体颤抖起来,脚步也变得慌乱无力。

我相信,在他踏上戈壁滩的一刻,他心中已然明了,这定然是一趟不归的旅程,但尽管如此,他依然挺身而出,由此可见他的英勇与无畏,谁都知道,核弹的伤害极大,但邓稼先仍愿赴汤蹈火,努力找出失败原因,他对工作极端的负责以及爱国情怀,可见一斑,后来,谁也没有想到,在科研成功之后,邓稼先与家人的团聚,竟是永别。这种一生的孤独与寂寞,换作任何一个人,都是难以接受的。

邓稼先为国奉献的一生在电影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无论未来如何,他的成就终会被人民铭记在心,他的精神也将永存。

作为学生的我们,应当以邓稼先先生为榜样,勤奋学习,努力钻研,取得优异的成绩,长大后为社会、为祖国效力,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邓稼先》读书笔记

全文共 578 字

+ 加入清单

我并不喜欢看人物传记,然而《邓稼先》这本书是个例外。

当柔煦的阳光轻盈地洒在略微泛黄的书页上,渐渐升腾为心中越来越浓的温暖时;当书中每一个跳动的字眼准确无误地命中我内心深处柔软天地,缓缓弥漫成灵魂里越来越厚的感动时,我知道,我彻底被这本书征服了,或者更确切地说,我完全被邓稼先这个人物所折服。

抛下唾手可得的名利、令人垂涎的前途,只为一腔爱国热情便回到一穷二白的祖国,真的很难———然而,他做到了。

告别妻子与一双年幼的儿女,隐姓埋名地进入戈壁滩,在恶劣的物质与精神环境下,仍能义无反顾地奋斗终生,这更难———然而,他也做到了。

面对家人遭受苦难与折磨,在内心的挣扎与煎熬中选择了舍小家为大家,即使生命即将走向尽头,心中念念不忘、时时牵挂的仍是祖国,这是难上加难———然而,他都做到了。

邓稼先,这位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将自己的智慧,个人的幸福乃至生命,都毫无保留地献给了祖国的国防事业,就这样兢兢业业、呕心沥血、孜孜不倦地奋斗了整整28年。

鲁迅先生说过:“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我们是祖国母亲的儿女,在党的关心和呵护下,我们正茁壮成长。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但是邓稼先身上那股浓厚而强烈的爱国热忱,那种为祖国奉献一切,矢志不渝的坚定信念,却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褪色。这是我们应该具备的优良品质与高尚情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