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野火

野火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野火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野火问题。

分享

浏览

910

作文

8

野火集读后感

全文共 1499 字

+ 加入清单

刚开始读《野火集》便找到了鲁迅的感觉,也难怪,因为《野火集》中收录的是作者龙应台80年代的十几篇杂文。我又没有什么高深的文化造诣,自然觉得二者的作品风格相似,又加上都是杂文批判的风格。然而,《中国时报》副主编杨泽却在《‘天真女侠’龙应台——走过野火时代》中阐述了二者的不同。在此不做赘述。

在《野火集》中,作者对台湾、或者说对全中国及其人民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涉及民族劣根性、教育体制、政治体制等多个方面。还因言辞激烈而引来质疑“你难道不会赞美台湾吗?”对此她的回答是“我无法对台湾进行赞美,是因为我心急如焚。”正是因为这理性而强硬的批判才总能或引人深思、或惹人怒火。

全书中留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当属《生气,没有用吗?》。原因很简单,它引起了我的共鸣。龙应台提倡人民不能总是宽容和气,如果遇到侵犯自己合法权利的情况要以激烈的方式采取行动,即文中所说的“生气”。然而“生气”这种方式还是不能够解决问题,对此龙应台给出自己的结论——造成“生气”失败的原因大致有三个:第一,这个社会有太多暴戾的人,不可理喻。第二,我们的法令不全。第三,执法的人姑息。然而最主要的原因是“生气”的人太少。我们总在说“不要忽视个体的力量,汇聚细微的力量就可以形成强大的力量。”但前提是这些力量可以汇聚到一起啊!总是一个人在努力的话,他迟早会疲惫会无力的。

依稀记得高中三年只交过5块钱的班费,但是我们班并不是没有的支出,联欢我们每次都是热热闹闹的,吃喝玩乐从不比别的班少。那我们的班费是从哪里来的呢?是卖废品赚来的。那废品每个班都有啊?我们班的废品主要是塑料瓶。并不是我们班的同学有多么爱喝饮料,而是我们从校园里捡来的。当我听到班主任让我们在校园里捡回空瓶子的时候我很诧异,总觉得高中生了,还去做这种事情多丢人啊。可是我却做了三年,可能是因为班里的同学都很单纯,大都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随手带回在校园里捡到的瓶子。细小的力量汇聚就会成为很大的力量,大家都在这样做,我这样做又有什么丢人的呢?我记得高二会考的时候有好多同学留宿,于是作为生活委员和宿舍长的我就组织大家转楼层,收集瓶子,三天的时间收集了整整七麻袋的瓶子,每个瓶子只有五分钱,我们那一天大概有八十块钱进账。每个人都很累,但是都很开心。在每个周日的下午,我和上铺都会去转校园,边聊天儿,边检瓶子。现在想想也不知道哪里来的那么大的勇气,对啊,勇气,班主任说“重要的不是你们靠捡瓶子攒了多少班费,而是你敢不敢弯腰去捡”。就好像车棚的自行车到了一列,你敢扶起来吗?当初我敢,而现在我一点勇气都没有了。是不是越长大,人的顾虑就会越多?即使是正确的事情也缺少了坚持的勇气。说到底我还只是俗人一个,因此我无法忽视世俗的眼光与束缚。或许龙应台“生气”的就是我这样的人太多了。

龙应台的《野火集》之所以会引起广大读者的共鸣,可能不仅仅是因为她理性的分析,与强有力的批判。恐怕与她在愤怒之中流露出的希望也有很大的关联。这世上最容易做的事情就是“说”,推之于写作,批判就成了比较简单的事情,随便拎出来一个中学生都能义愤填膺地批判得天花乱坠。但是我们需要的并不只是批判,解决方法不是更具有实际意义吗?龙应台的《野火集》并不只是着眼于批判,她还在尽她最大的努力来影响人们的行为,进而形成一股强大的正能量。

她总是对那些“生气”了的人大加赞赏——“真是大快人心的一场戏。我为每一个写过信、打过电话、表过意的高雄市民喝彩”。因为他们在扎挣着去行使自己的权利。他在多篇杂文中反复提到“几流的人民就配几流的政府”。他在努力的引导广大人民为了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一个包括了更好的自然环境和政治环境的生活环境而奋斗。

展开阅读全文

野火集读后感

全文共 1019 字

+ 加入清单

第一次看到“龙应台”的名字是她的《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放在育儿图书区,所以对龙应台没什么感觉,最多觉得她是一个“有文化的妈”。2011年,年末的时候微博上“方韩”两家吵得火热,我没兴趣,只觉得那段时间中国好平静,只有两个人在吵架。不过“韩三篇”引出来的关于“自由”“民主”的讨论倒让我略有兴致,并从此了解到“龙应台”和“昂山素季”。

咦?龙应台,不是那个很有文化的妈么?跟民主、自由有什么关系?于是在上学期购的最后一批书中,选了一本《野火集》。这部集子二十多年前就出来了,由于寡陋现在才读到,可是书里的每一句说的不就是所有我身边正在发生的事情么?

书里有两篇是龙应台的自序《新的野火从哪里开始---写给21世纪的学生》《80年代这样走过》。仅仅两篇自序已经读得我热泪盈眶,羞愧万分。自己对社会问题的漠不关心,对生活的狭隘态度,和薄弱到几乎没有的独立思考能力,简直到了可耻的地步,我真不敢说我是接受过教育,是正在接受大学教育的年轻人(如果中国的教育,还能称之为教育的话)。

序言有一段是这样写的:“在威权时代,统治者有一套笼络年轻人的办法······设计种种“育乐”活动让年轻人参加,同时将政治意识形态,像把糖置入咖啡一样融入歌舞升平,欢乐光明的活动里,很容易就赢得青年人对执政者的好感、信赖和忠诚,对统治者的爱戴里有很大一部分是真诚的。”“该不该有文艺活动,不是看文化发展的内在需要,而是看政治人物的政治需要。”

赶巧,我读高一的堂弟发了一条说说“他们卸任了,中 国的政治该何去何从?”乍一看这句式怎么这么熟悉。“毛 爷爷走了,我们该怎么办?”对毛一个人的崇拜,变成了对“他们”的崇拜,人数增加了,本质不变。堂弟为什么会这样呢?政治课上支离破碎的理论,历史课上满篇的谎言,一年一度的“红歌比赛”和cctv的欣欣向荣,堂弟接触到的最多最直接的教育,来自课堂的,来自电视的,哪一个没有承担塑造意识形态的任务,而且这个任务还是那么明确和单一。再加上领 导人天衣无缝的演技,社会各界,强强联手,他当然会自然而然地接受“伟大,光明,正确的裆”。我的堂弟是这样,我其他的兄弟姊妹呢?你的兄弟姊妹呢?在接受了几十年的“灌输教育后”我们没有学到厚实的知识,没有获得学习能力,没有培养出独立处事的本领,却成了某部分政治野心家真诚的粉丝,我们从不会质疑他们那么完美的人格,从来理解支持他们的一切口号,不容许别人对他们有一丝不敬,我们甚至怀疑他们是不是不会拉屎放屁。

展开阅读全文

野火集读后感

全文共 404 字

+ 加入清单

野火集》使得龙应台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也因此成就了她源源不绝的理性而犀利的文章,渐渐赢得广大读者的喜爱,以致使她的那片火燃烧了整个中国,而终于有今日我们所见的足跨海峡三岸的一个社会的良心、酱缸文化的谏诤者--龙应台。

龙应台常常针对一种社会现象,一类具体事物,甚至于一个人、一句话、一件事,给予无情的透视和直接的批评,马上让人心有戚戚焉,激起大家的同感。这些事,就发生在周围,看得见,摸得着,那么具体、实在、确切;而内中的缘由、涵义、影响、作用,常人似乎无所感,一经点破;立时豁然开朗。

这个学习英美文化的伟大女性,在她深深热爱的台湾土地上,挥洒自己的笔墨,道出了多少人敢想不敢言的心声。龙应台所拥有的魄力和勇气,是她震慑文坛的锐利武器;精辟独到的言语,一针见血。

单单选取了这三篇文章来叙述我的感想,因为这文章,都是龙应台内心深处最真实的话语。句句独到。

《野火集》,龙应台,都是文学对这个世界最无与伦比的馈赠。

展开阅读全文

野火集的读书笔记摘抄

全文共 609 字

+ 加入清单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从专制到民主,从禁闭到开放,都凝聚着一些人的斗争和汗水,甚至是牺牲。对于那些奉献了自己,改变了社会的斗士来说,我们应需奉上真诚的赞美。

过去的台湾,是一个专制的地区;现在的台湾,是一个自由民主、受人尊敬、人民素质普遍比较高的地方。这个巨大的改变,离不开一位拒绝沉默的教授――龙应台。

在龙教授尖锐的笔下,《野火集》诞生了。

这本书正如他的书名一样,野火般地销售起来:学校大批大批地订购;一位医生买了300本,四处寄发;走进书店的人们都买两本,一本送人,一本给自己,就怕看的人不够多……

这本书,就如拒绝对社会不良现象采取容忍做法的火种,将争取自己权利的火种撒到每个人的心田。当时,有人把龙应台当作“纵火犯”来看待,而大部分人,却看到了自己全部的心里话。

毫无疑问,正是在当时政府的压迫下,才有那些指责政府不公平的言词。而政府随之的改革,也意味着那些为争取自由的斗士做出的努力没有白费。

改变社会的,是那些拒绝沉默的人,拒绝容忍的人,是他们,奉献了自己,为下一代争取来了更好的生活环境。

我为那些勇于奉献,勇于面对贪官污吏的自由斗士无比敬佩,而对于那些沉默的大多数,更多的是同情。

别人的嚣张很多时候来自你的软弱和纵容。那些民主斗士为了更美好的社会奉献斗争,甚至牺牲,我们什么也没做却享受着他们的成果,作为沉默的大多数,是不是应该感到羞耻?

社会的改变不是等来的,也不是个人创造的,只有大家一起努力,才能推动社会前进。

展开阅读全文

野火集的读书笔记摘抄

全文共 801 字

+ 加入清单

也许跟大多数人不太一样的,第一本读到的龙应台的反而是《目送》,柔软细腻的笔触。《野火集》这样刚性的文字,充满爱国主义情怀的主旋律..反道行之,于是感受到的并不是龙应台的尖锐,反倒是一颗焦急的心。像是当代鲁迅,救国从救愚民开始。

《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

我很开心的是,台湾的知识分子始终不会否认自己是中国人的事实。时代变迁,我以为就像那些ABC一样,他们对于母国和母语已经有了不同的认知,其实不然。 我们的生活,充斥着肮脏和耻辱,可是人民的忍耐力确是愈发地坚韧,忍受不良商家的劣质产品,忍受j匪的勾结,忍受带着癌变细胞的鱼群在污浊的河水里继续繁殖...我们还可以忍受,我们还不会生气。

《生气,没有用吗?》

作为一介凡夫俗子,你可能不会想着去改变这个社会约定俗成的条例,例如:国家公仆只是个称谓,纳税人都得谨小慎微地跟政府办事;又比如你不曾想过要去为了下一代的文明而开始文明。

用龙应台的话说是“生了梅毒的母亲”,不免悲凉,又感觉到她的无奈。野火,指控现代的中国人丧失道德勇气,要求学生争取独立思考的空间,它要求政治的开放和容忍。这是一颗赤子之心,用忠言希望唤醒官员的耳朵,用良药治愈病态的社会。

《不会闹事的一代》让龙先生直接被请去喝茶了,大抵是因为“闹事”二字。中国人讲究词韵,每一次遣词造句都是文字的升华。我想着龙先生定是斟酌了很久,最后认定了“闹事”才是最能返璞归真的。教条主义,继承中华文明几千年儒家思想的熏陶,尊师重友,勤勉上进,这都是精华。糟粕固然在沿袭的历程里被逐步放大。文中龙先生讲到的,我们被模式地灌入知识,规则,法令,却要求我们在思想上能解放天性,找到自我。这种要放又不要放之间所造成的一些扭曲或许我们我们这一代缺少点闯劲,又多了点无端端的叛逆,享乐又有点拜金的诱因吧。

我不觉得龙先生的文字是犀利的,反倒是最寻常人家的亲切关怀。声声道出的都是她对于国家的爱。颇有点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意味。

展开阅读全文

放野火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116 字

+ 加入清单

一片浓烟,一团热浪,一地焦黑……

我怎么也忘不掉在这片焦黑的土地里那着挣扎着想跳出火海,可最终被烧得面目全非、全身焦黑、四腿挺直的或许刚刚还在美美冬眠着的青蛙!

去年冬天,我到乡下姐姐家玩了几天。看到乡下田野里满是大片大片的浓密的枯黄了的野草,一时兴起,约姐姐去放野火

我们来到田野里,找到了一片芦苇荡,放眼望去,这片芦苇荡有将近一个操场那么大,芦苇们长得又高又大,还有许多芦花在风中摇曳点头,似乎在招手欢迎我们的到来。芦苇丛中还长着许多牵牵连连的低矮杂草,这正是一块放野火的好地方。我兴奋地朝姐姐又喊又叫,又蹦又跳了……

我亟不可待地拿起手中的打火机点起过来。呼,火苗立刻爬上了一片宽大的干燥的芦苇叶,不过,一窜就熄灭了。姐姐站在一边提建议说:“尧尧,应该从下面点起才能点着一片吧!”我觉得有道理,就寻了一处下面草丛茂密的地方准备点火。这时,姐姐又有点担心地提醒道:“尧尧,要不找个小点的地方放吧,这么一大片,要全烧起来,火势太大了,会不会危险?”我嘲笑姐姐说:“胆小鬼,这儿是荒地,有什么要紧呢!再说,火大了才好玩啊!”于是,我不顾提醒,蹲下身,揪起一丛枯草就点了火。经过一个干燥的冬天,这些草确实很好点燃,一会儿,火苗就蔓延开来,才不到两分钟,就点燃了边上的芦苇,枯萎的芦苇哔哔啵啵开始燃烧起来,火苗一直往上窜,往周围漾开。看着渐燃渐大的火势,只觉得好玩。呼,猛烈地吹来一阵大风,火舌一下子窜出老远,窜得老高,顿时周围的一切成了一片火海,芦苇哔哔啵啵的声响像擂起了小鼓,火苗冲向天空,浓烟滚滚在空中翻滚,周围一片滚烫,吓得我和姐姐赶紧抱头往大马路上跑。我站在大马路上,看着火越来越大,越来越大,似乎是燃起了半个天空,又紧张又害怕。

姐姐也怕了,说:“尧尧,我们回家把你爸爸叫过来吧!要是火烧不停怎么办?”于是我们气喘吁吁地跑回家把爸爸叫到了“火灾”现场,爸爸看着正熊熊燃烧的大火严厉地说:“两人胆子大的么,还两个小孩就敢放火了,幸亏周围都是空地,没有东西,要不你们祸就闯大了!现在,就呆在这,等我灭了再回去吧!看我怎么收拾你!”

我站在马路上,看着这片被我点燃的火海,只感觉到热浪阵阵袭来,我们在这片耀武扬威的火海前什么也不能做,什么也不敢做,是多么渺小!整整半个多小时,这片芦苇荡燃烧殆尽,田地一片焦黑,只剩几处小火丛残喘叹气……

我们从马路上走了下来,准备熄灭这几处小火丛后回家。突然,在田埂的边上,一只焦黑的青蛙刺入了我的眼睛:“啊,多么痛苦的青蛙啊,我似乎看到了他临死前在大火中痛苦挣扎的样子……”我闭上眼睛不忍再多看一眼,爸爸看着这一切狠狠地对我说:“狄楚尧,记住了,大火无情,警惕玩火啊!”

我在心里暗暗发誓:以后一定不玩火了!

展开阅读全文

野火饭作文500字

全文共 504 字

+ 加入清单

野火饭是我们浙江著名的一个习俗,传说吃了野火饭能使人平安健康地度过炎热的夏季,特别是小孩子,不“疰夏”。

一天,爸爸带着我和表弟一起烧野火饭,烧野火饭,讲究可不少。首先,要搭灶头。爸爸让我和表弟去家门口找,来了几块砖头,爸爸以他熟练的手法打出了一台“高级”炉灶,就是丑了点。正当我和表弟在研究这个炉灶时爸爸办好了一个有他的头两倍大的锅,架在炉子上。这烧饭用的工具可是弄好了!

我和表弟兴冲冲的跑到家里去,把提前洗好的咸肉、春笋、豌豆、荞葱、蒜苗、蚕豆、糯米。现在终于可以说得上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在我的“高级”炉灶下堆上柴火引燃。等锅里的油烧开了就开始放蔬菜,蔬菜欢呼着发出呲呲的声音。把炒好的蔬菜还有糯米放入锅中,撒好调料,现在唯一要做的就是等待。

现在终于到了我最喜欢的一个环节了――吃野火饭。我兴冲冲的准备把锅盖掀起来,“啊天哪。这锅盖也太烫了吧。”我甩了甩手说到。我实在等不及了,我想马上吃到野火饭我捡起地上的落叶包裹住锅盖的柄把锅盖拿了下来。伴随着白白的热气儿,香喷喷的野火饭露出了它漂亮的小脸蛋。

从那一次之后,我天天缠着爸爸,让他再给我烧一盒饭。再做一次这又好玩又好吃的野火饭!大家也可以来尝尝。

展开阅读全文

童年的烧野火趣事_事件作文1200字

全文共 1053 字

+ 加入清单

深秋初冬,天蓝地黄,稻子已经收割完毕,枯萎的野草地坦露出来,显得广袤无垠。河里还没有结冰,天地萧瑟空旷,玩耍的乐趣骤减。

每到这时,便有不羁的少年孩子王大摇大摆走上田埂野地,手里藏着什么东西,一副洞悉天下的莫测神情,打量四周。男孩子迅速聚集到他身边,女孩子好奇地跟着。东走走,西走走,终于选定一片凹陷的枯草地,手心里的东西麻利地露出来,原来是盒火柴。

“兹啦”,眨眼间一星火苗跳跃着从空中滑落,迅速点燃枯草丛,随机响起一连串噼噼啪啪的声音。不一会儿,火焰一寸寸蹿高,有灼热的暖意随风扑在脸上,又透过毛衣裤的缝隙钻进身体,火焰四周的村庄扭曲地晃动着,像被一双无形的手揉来揉去。

男孩子莫名地兴奋,又是鼓掌又是欢叫,女孩子尖叫着捂住眼睛,却又忍不住透过指缝悄悄地看。对于她们而言,最旺盛的`火焰不过是大灶肚膛里秸秆燃烧的模样。那丛火焰烧出的是饭菜香,这野外肆无忌惮的火焰烧出的却是有些呛人的烟灰味儿。

孩子王鄙夷地瞥一眼胆小的女孩子们,气定神闲地对男孩子们发号施令:去搞点山芋来。话音未落,人已然窜了出去,带领一班随从分散在田头菜地,埋头快干。女孩子们惴惴不安地站在原地看着,一面紧张地四下张望。可不能被种菜的老奶奶发现,老奶奶凶起人来很可怕,瞪圆的眼睛、响亮的嗓门,还会揪着他们的领子上门告状。

很快,男孩子们捧着战果飞奔而来,潇洒地将它们或抛或扔进火丛里。等了好一会儿,想象中的香味并未出现,大约是野火燃烧的范围大了些,他们挖来的山芋又少了些,鼻腔里除了越来越浓的灰烬的味道,什么也没有。有心急者,捡来长树枝伸到火丛里撩拨翻找,孩子王皱眉咂一声,瞪一眼,经验老到地说上一句:急什么?他的随从们便都规规矩矩地站好,却还是忍不住摩拳擦掌,就等他一声令下,抢上最大的山芋来吃。

火焰过了最旺盛的顶峰,渐渐变得微弱,留下一地黑色的残灰。孩子王也不客气,随手拾起一根枝子跳下去,翻开几处结成块状的黑灰,山芋的香味这才弥散开来,男孩子们欢呼着拥上去,弯下腰拱起屁股,你推我搡地抢山芋,抢到了便迫不及待抓在手里,又大叫一声,一边倒抽凉气,一边用手掌上下颠着山芋,烫啊!

女孩子们想吃又怕脏,进退两难地看着。孩子王倒是潇洒,拿着山芋走过来,掰开了分给她们,豪迈的笑容在风中飞扬。这大约是女孩子们第一次感受到英雄的涵义,尽管他身上沾满草灰,手上脏得不像话,但那一刻他就是伟岸而帅气。

如今又是深秋初冬,街头的空气中夹杂着一丝烤山芋的香味儿。买一只来吃,滋味却远比不上记忆里的味道。记忆里那种迷人的香味早已侵入骨髓,变成时光的印记,永存心底。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