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钱学森

钱学森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钱学森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钱学森问题。

分享

浏览

3305

作文

107

⒈钱学森——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

全文共 304 字

+ 加入清单

浙江杭州人,1938年在美国获博士学位,1950年开始争取回归祖国,受到美国政府迫害,历经5年于1955年才回到祖国。1958年起,钱学森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

1965年,钱学森正式向国家提出报告和规划,建议把人造卫星的研究计划并列入国家任务。在实施人造卫星研制计划中钱学森在许多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上贡献了智慧。

钱学森对科学技术的重大贡献是多方面的,他以总体、动力、制导、气动力、结构、计算机、质量控制等领域的丰富知识,为组织领导新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的研究发展工作发挥了巨大作用,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专题作文

钱学森之问

全文共 344 字

+ 加入清单

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看望着名物理学家钱学森时,钱老曾发出这样的感慨:回过头来看,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钱学森认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着名的“钱学森之问”。“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破解。

2009年11月14日,安徽高校的11位教授联合《新安晚报》给新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及全国教育界发出一封公开信:让我们直面“钱学森之问”!从而让“钱学森之问”成为舆论的焦点,已引起上至国务院总理下至普通学生的深思。

展开阅读全文

钱学森

全文共 277 字

+ 加入清单

著名科学家。(1911年——)1935年留学美国,1955年冲破重重阻力返回祖国。由于在应用力学、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等诸多技术科学领域以及为发展我国航天事业做出的开创性贡献,使他获得来自国内外的很高荣誉。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991年10月获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的“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中央军委授予的一级英雄模范奖章。1999年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同年,经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审议批准,将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国际编号为3763号小行星,正式命名为“钱学森星”。

展开阅读全文

钱学森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977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第一朵“蘑菇云”的升起,中国迎来了一个新的世纪,迎来了一个航空科技鼎盛的时代。

今天中午,我们坐在教室里观看了影片——《钱学森》。钱学森一个让人敬佩的名字,他被称为“中国航天之父”,为中国的导弹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影片《钱学森》讲了:钱学森在美国留学,专门攻读科技研究,想着将来能为中国的科技事业出一点绵薄之力。在美国,他勤奋苦读,学业成绩非常优秀。当他得知,中国解放了,按捺不住心中的兴奋之情,急切地想回中国。他怕自己潜心研究的科技资料被美国人盗取,便用一把火给烧了。在临行前,美国人又将他逮捕了,几经波折,钱学森才回到中国。回来后,他不顾辛劳,整日都沉浸在科技研究上。终于,他发明出了核导弹、火箭……不愧为“中国航天之父”。

影片放完了,我却始终忘不了最后一个镜头:钱学森离开了人世,他为中国的强盛付出了自己的一辈子。回想我们现在的生活条件有了质的飞跃,但缺少了前辈们那种强烈的爱国热情。现在的我们,最主要的就是好好学习,心中永远装着祖国,长大后为中国的繁荣富强出一份力!这样,我们以后才能昂首挺胸,自豪地告诉后人:“看,我们为中国作出了贡献,我们无愧于自己,无愧于中国,无愧于自己是一个炎黄子孙!”

天生我才必有用,只要认准目标,努力去做,终有一天,你会开辟出属于自己的一片新天地!

钱学森电影观后感

10月19日下午,单位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职工观看中央宣传部、广电总局庆祝建党90周年重点推荐影片《钱学森》。该片讲述了我国伟大科学家,航天事业的奠基人钱学森出国、归国、报国的一生。影片场面宏伟壮观令人振奋,剧情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通过观看影片,我深刻感受到新中国老一辈科学家的爱国之心,强国之梦。对老一辈科学家这种坚定信仰,不怕艰辛,自强不息,报效祖国的精神肃然起敬。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失去了信仰,对困难畏首畏脚,过分计较个人得失。而我国的导弹之父钱学森却在当时国内生活水平差,科研条件落后的时期,毅然放弃海外安逸优越的生活,不畏艰险回到祖国。一心不计得失地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奉献出自己全部力量。这种高贵的精神品质值得现代所有人钦佩。现在社会经济基础建设发展了,物质丰富了,生活条件提高了,人们在思想上更应该向老一辈科学家学习,每个人都应坚定自己的信念,不怕艰辛,为了下一代的幸福生活,为了祖国的进一步强盛,做出更多努力,更多奉献。

展开阅读全文

观《钱学森》电影有感

全文共 639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下午班会课我们看了介绍中国伟大科学家钱学森电影,这部电影讲述了他的生平

记忆最深的是电影里他对美国人说的“我回到中国,还可以种苹果,没有我不能做的,只要我想做”回到祖国后,为了国家的事业发展,他整日不着家的工作,近乎偏执的坚持,终于迎来了最终的成功。

到了发射的那一天,他想到他与那些美国人的对话,说道“这就是我所种下的苹果。”这便证明了:只要你想做,肯下功夫,绝对没有做不到的。我想,在我们学习中,也应做到这样:敢于努力,敢于拼搏,你愿意,你去尝试,那么你也可以做到

这只是对钱学森的一段正面描写,影片中还有很多侧面描写,如,一些将士们对他的崇拜,还有一群崇拜他的小战士们跑过来看钱学森的镜头,钱学森说:“我和你们一样,是个老兵,我们是战友啊”。突出了他的谦逊。

不过最为人熟知的还是他在归来前备受美国政府迫害的故事,面对美国的迫害,钱学森毫不妥协,一心只有一个想法“我要回国!”,为了国家的核事业,他选择放弃在美国施展才华的机会,听过道路上的坎坷,坚持自己回国的信念,终于在五年后回到了祖国。当然,这种作为科学家的爱国情怀在别人身上也能看到,如,邓稼先。

现在有许多人都出国留学,也有学成归来的,但在当时,可能不会有谁想回到条件并不好的地方,但钱学森脑子里此时只有一个想法——我要回国,无论怎样都阻止不了他回国,可见他的爱国心有多么强烈。

我们也许成为不了像他那样的大科学家,但他的爱国之心是我们每个人都具有的,作为一个普通的学生,我们也可以尽一份爱国之心,努力学习,服务与祖国。

展开阅读全文

作文400字:爱国科学家钱学森

全文共 561 字

+ 加入清单

读了《人民英模》这本书,我感慨万分,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在众多的英模中,我最喜欢,最敬佩的便是“中国导弹之父”的钱学森

我喜欢钱学森为了祖国,抛弃国外优越的工作条件,优厚的待遇,毅然回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当时的中国是一个贫穷的国家,要钱没钱,要设备没设备,搞科学研究实在是困难,然而,钱学森无时无刻没有忘记祖国,无时无刻不想回到祖国,当他听说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后,毅然抛弃了美国给予他的一切:金钱、地位、名誉,不顾美国联邦调查局人员的反对,经过漫长的五年,才回到他魂牵梦绕的祖国,这种大无畏的爱国主义精神,难道不值的我们学习吗?

我喜欢钱学森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对待科学永不满足的攀登精神。历经磨难的钱学森回国后,并没有忘记自己回国的使命,他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建议,成立了火箭、导弹研究所,被任命为所长的钱学森立即投入了工作,他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从事人造卫星、运载火箭以及卫星探测仪器的研制工作。在他的组织指导下,我国创建了自己的火箭、导弹航天事业。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第一枚州际导弹发射成功,“神州五号”飞天,“长征”火箭腾空……这都倾注了他的心血。

无疑,“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凝聚了钱学森毕生的心血,也是他不断攀登、刻苦攻关的结果。我们也要学习钱学森这种不忘祖国,报效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怀着感恩的心去报效祖国。

展开阅读全文

名人故事:“钱学森之问”与高考录取

全文共 1407 字

+ 加入清单

高考改革最近成了一个热门话题,笔者也想凑凑热闹,谈谈关于我们现行的高考录取

在谈高考录取之前,我们不妨先重温一下“钱学森之问”。2005年,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在看望钱老时,钱老曾发出这样的感慨:“回过头来看,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

为什么民国时期能培养出大师,而我们“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其中的原因可能很多,我们不妨仅从高考录取一个方面来做一个对比。

先看看民国时期几个比较典型的高考录取事例吧。1929年,钱钟书报考清华大学外文系,数学成绩仅为15分,英语、国文成绩却均为第一名,其中英文成绩为满分。按照当时清华大学的录取规定,只要有一门课不及格就不能被清华大学录取。但校长罗家伦亲自批阅了钱钟书的试卷后,认为钱钟书是个奇才,遂打破常规录取了钱钟书,钱钟书后来果然成为饮誉学界的“文化昆仑”。

1930年,臧克家报考山东大学,数学成绩为零分,国文也只写了三句杂感:“人生永远追随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成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当时的录取老师,山东大学文学院院长闻一多先生从这三句杂感中发现了青年臧克家的才气,素以阅卷严格著称的闻一多破例给了臧克家国文98分的好成绩,并破格录取了他,现代诗坛大师臧克家就这样戏剧般地诞生了。

还有,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当年报考清华大学时,数学成绩仅为4分,最后竟然也被清华大学录取了。类似的例子还很多,兹不一一列举。

回头再看看我们今天的高考录取制度吧。每年高考成绩揭晓后,各省都会根据当年大学录取人数,划出各批次的录取分数线。这个分数线极其严格,那怕是只差一分,招生办公室都不会给大学提供该生的学籍档案。而没有学籍档案,该生当然不能进入大学校门。这种严格的高考录取制度毫不留情地把高考录取过程中的人情关系拒之门外,分数不够,考生父母权力再大、钱再多也无法敲开相应批次的大学校门;同样只能达到某一批次的分数线,考生父母那怕是农民,甚至讨饭吃的,同样可以进入相应批次的大学进行深造,从而充分体现了“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体现了高考录取工作的公平与公正。

然而,世界上任何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有利必有弊,如果当年清华校长罗家伦、山东大学文学院院长闻一多先生同样严格按照高考录取标准来录取,钱钟书、臧克家等人无疑会被拒之于大学校门之外,中国历史上也因此必然少了一个著名作家,少了一个诗坛大师,少了一个国学大师。我常常在想,我们今天的高考制度是否也把像钱钟书、臧克家、季羡林等有可能成为大师的考生拒在了大学校门之外?这个问题恐怕很难回答,但钱学森先生所说的我们“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从以上事例不难看出,民国时期的高考录取工作既有一个严格的规定,同时也注重不拘一格选拔人才!一个人永远不可能成为全才,尤其是当他在某个方面特别突出的时候,其他方面很可能糟糕得一塌糊涂,用一个统一的标准去衡量,必然会毫不留情地把这些天才扼杀在萌芽状态之中。如何才能在保证高考录取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把那些在某些方面有突出才能、有可能真正成为大师的青年才俊吸收到高等院校里进行深造,为我们国家培养出各个领域里大师级的人物,这应该是高考改革的终极目标,也是需要迫切解决的一个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钱学森-简介

全文共 861 字

+ 加入清单

钱学森Qian Xuesen (1911年12月11日 --- 2009年10月31日),1911年12月11日出生于上海,祖籍是浙江杭州。在钱学森 3 岁时,就巳有非凡的记忆力,此时已能背诵上百首唐诗、宋词、还能用心算加减乘除。邻居相传钱家生了个“神童”。

在小学低年级时期,男孩子最喜欢玩用废纸折的飞镖。每次比试,总是钱学森扔得最远,投得最准。同学们不服气,捡起他折的飞镖仔细研究,原来他折叠的飞镖有棱有角,特别规正,所以投起来空气阻力很小;投扔时又会利用风向风力,难怪每回都数他投得最远最准呢!小小年纪的钱学森居然颖悟了某些空气动力学的常识,这不仅使同学们,而且使老师也惊叹不已。20多年后,钱学森果然成了国际知名的力学和空气动力学家,这是不是可以从他童年时代玩飞镖的悟性上看出点端倪呢?从这个意义上说,钱学森从小便显露出了良好的禀赋与非凡的天资。

1923年9月进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习。1929年至1934年在国立交通大学(今上海交大、西安交大)机械工程系学习,1934年6月毕业后报考北京清华大学留美公费生。

钱学森是人类航天科技的重要开创者和主要奠基人之一,是航空领域的世界级权威、空气动力学学科的第三代挚旗人,是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是中国人体科学的倡导者。是二十世纪应用数学和应用力学领域的领袖人物 —— 是二十世纪世界应用科学领域最为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在上世纪40年代就已经成为和其恩师冯?卡门并驾齐驱的世界航空航天领域内最为杰出的代表人物,并以《工程控制论》的出版为标志在学术成就上实质性地超越了科学巨匠冯·卡门,成为二十世纪众多学科领域的科学群星中极少数的巨星之一;钱学森也是为新中国的成长做出巨大贡献的、功勋最为卓著的杰出代表人物,是新中国爱国留学归国人员中最具代表性的国家建设者,是新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科学家: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展开阅读全文

钱学森-主要成就

全文共 2113 字

+ 加入清单

钱学森长期担任中国火箭和航天计划的技术领导人,对航天技术、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做出了巨大的和开拓性的贡献。钱学森共发表专著7部,论文300余篇。

应用力学

钱学森在应用力学的空气动力学方面和固体力学方面都做过开拓性的工作。与冯·卡门合作进行的可压缩边界层的研究,揭示了这一领域的一些温度变化情况,创立了卡门——钱学森方法。与郭永怀合作最早在跨声速流动问题中引入上下临界马赫数的概念。

喷气推进与航天技术

从40年代到60年代初期,钱学森在火箭与航天领域提出了若干重要的概念:在40年代提出并实现了火箭助推起飞装置(JATO),使飞机跑道距离缩短;在1949年提出了火箭旅客飞机概念和关于核火箭的设想;在1953年研究了行星际飞行理论的可能性;在1962年出版的《星际航行概论》中,提出了用一架装有喷气发动机的大飞机作为第一级运载工具,用一架装有火箭发动机的飞机作为第二级运载工具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概念。

工程控制论

工程控制论在其形成过程中,把设计稳定与制导系统这类工程技术实践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钱学森本人就是这类研究工作的先驱者。

物理力学

钱学森在1946年将稀薄气体的物理、化学和力学特性结合起来的研究,是先驱性的工作。1953年,他正式提出物理力学概念,主张从物质的微观规律确定其宏观力学特性,改变过去只靠实验测定力学性质的方法,大大节约了人力物力,并开拓了高温高压的新领域。1961年他编著的《物理力学讲义》正式出版。现在这门科学的带头人是苟清泉教授,1984年钱学森向苟清泉建议,把物理力学扩展到原子分子设计的工程技术上。

系统工程

钱学森不仅将我国航天系统工程的实践提炼成航天系统工程理论,并且在80年代初期提出国民经济建设总体设计部的概念,还坚持致力于将航天系统工程概念推广应用到整个国家和国民经济建设,并从社会形态和开放复杂巨系统的高度,论述了社会系统。任何一个社会的社会形态都有三个侧面:经济的社会形态,政治的社会形态和意识的社会形态。钱学森从而提出把社会系统划分为社会经济系统、社会政治系统和社会意识系统三个组成部分。相应于三种社会形态应有三种文明建设,即物质文明建设(经济形态)、政治文明建设(政治形态)和精神文明建设(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应是这三种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从实践角度来看,保证这三种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就是社会系统工程。从改革和开放的现实来看,不仅需要经济系统工程,更需要社会系统工程。

系统科学

钱学森对系统科学最重要的贡献,是他发展了系统学和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方法论。

思维科学

人工智能已成为国际上的一大热门,但学术思想却处于混乱状态。在这样的背景下,钱学森站在科技发展的前沿,提出创建思维科学(noeticscience)这一科学技术部门,把30年代中国哲学界曾议论过,有所争论,但在当时条件下没法讲清楚的主张,科学地概括成为思维科学。比较突出的贡献为:

1、钱学森在80年代初提出创建思维科学技术部门,认为思维科学是处理意识与大脑、精神与物质、主观与客观的科学,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一个大部门。推动思维科学研究的是计算机技术革命的需要。

2、钱学森主张发展思维科学要同人工智能、智能计算机的工作结合起来。他以自己亲身参予应用力学发展的深刻体会,指明研究人工智能、智能计算机应以应用力学为借鉴,走理论联系实际,实际要理论指导的道路。人工智能的理论基础就是思维科学中的基础科学思维学。研究思维学的途径是从哲学的成果中去寻找,思维学实际上是从哲学中演化出来的。他还认为形象思维学的建立是当前思维科学研究的突破口,也是人工智能、智能计算机的核心问题。

3、钱学森把系统科学方法应用到思维科学的研究中,提出思维的系统观,即首先以逻辑单元思维过程为微观基础,逐步构筑单一思维类型的一阶思维系统,也就是构筑抽象思维、形象(直感)思维、社会思维以及特异思维(灵感思维)等;其次是解决二阶思维开放大系统的课题;最后是决策咨询高阶思维开放巨系统。

人体科学

钱学森是中国人体科学的倡导者。钱学森提出用“人体功能态”理论来描述人体这一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研究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行为。他认为气功、特异功能是一种功能态,这样就把气功、特异功能、中医系统理论的研究置于先进的科学框架之内,对气功、特异功能的研究起了重大作用。在钱学森指导下,北京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于1984年开始对人体功能态进行研究,他们利用多维数据分析的方法,把对人体所测得的多项生理指标变量,综合成可以代表人体整个系统的变化点,以及它在各变量组成的多维相空间中的位置,运动到相对稳定,即目标点、目标环的位置。他们发现了人体的醒觉、睡眠、警觉和气功等功能态的各自的目标点和目标环。这样,就把系统科学的理论在人体系统上体现出来了,开始使人体科学研究有了客观指标和科学理论。

科学技术体系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钱学森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最高概括,也是现代科学技术(包括科学的社会科学)的最高概括,钱学森将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归纳为十个紧密相联的科学技术部门。这十大科学技术部门的划分方法,正是钱学森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系统论对科学分类方法的又一创新。

展开阅读全文

钱学森-珠峰计划

全文共 2594 字

+ 加入清单

大科学家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最近,来自多所名牌大学的消息证实,教育部一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已于近期悄然实施,这项计划的目的就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的入选高校是国内11所著名学府: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吉林大学、四川大学。这场“试验”,首先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学科开始。

在高等教育界,“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一度以“珠峰计划”的代号流传,但并未大张旗鼓地宣扬。一位大学校长告诉本报记者,“珠峰计划”的名字比较高调,而教育部希望各校不宣传,不张扬,埋头苦干。 这位校长说,此项计划是高校扩招以后的提高质量之举,可看作对“钱学森之问”的一种回答。决策者注意到,“很多前辈科学家提过顶尖人才培养不出来的问题。” 据介绍,教育部鼓励11所大学各显神通,没有定式。因此,各大名校的做法并不一样。但是,不约而同地,在2010年高校招生宣传时,它们分别开始向中学生大力介绍这项计划的重要性,以增加对优质生源的吸引力。

钱学森 - 回国始末

钱学森于1935年赴美国留学,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他成为当时世界一流的火箭专家。由于发表了“时速为一万公里的火箭已成为可能”的惊人火箭理论而誉满全球。这位加州理工学院的教授在“二战”期间,与其导师冯·卡门参与了当时美国绝密的“曼哈顿工程”——导弹核武器的研制开发工作,在美国是屈指可数的杰出人才。

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的消息传到美国,钱学森和夫人蒋英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商量着早日赶回祖国。当时在美国掀起了一股驱使雇员效忠美国政府的歇斯底里的狂热运动。因为被怀疑是共产党人,并且拒绝揭发朋友,钱学森被美国军事部门突然吊销了参加机密工作的证书。钱学森感到非常气愤,他说:“我宁愿回中国老家去,也不愿在受人怀疑的情况下继续留居美国!”

后来,钱学森以此作为要求回国的借口,向美国方面提出回国申请。可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的回国夙愿竟酿成了一场劫难。

美国海军部次长听闻钱学森要回国的消息后,恶狠狠地说:“他知道所有美国导弹工程的核心机密,一个钱学森抵得上五个海军陆战师,我宁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不能放他回红色中国去!”从此,美国政府对钱学森夫妇的政治迫害接踵而至。

钱学森在美国受到迫害和诬陷的消息很快传回国内,新中国震惊了。国内科学界的人士纷纷通过各种途径声援钱学森,党中央对钱学森在美国的处境也极为关注,新中国政府公开发表声明,谴责美国政府在违背本人意愿的情况下监禁钱学森。当钱学森要求回国的意愿遭到美国的无理阻拦时,中国也扣留着一批美国人。其中有违反中国法律而被中国政府拘禁的美国侨民,也有侵犯中国领空而被中国政府拘禁的美国军事人员。那时,美国奉行敌视中国的政策,经常派遣间谍到中国搞颠覆破坏活动。仅1954年11月23日,经我最高人民法院军事审判庭依法作出判决的美国间谍就有13人。美国政府急于要回这些被我扣押的人员,但又怕造成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既成事实,因此不愿意与中国政府直接接触。

1950年,钱学森同志开始争取回归祖国,而当时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声称:“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他击毙在美国,也不能让他离开。”钱学森同志由此受到美国政府迫害,遭到软禁,失去自由。

1954年4月,美、英、法、中、苏五国在日内瓦召开讨论和解决朝鲜问题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国际会议。出席会议的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联想到中国有一批留学生和科学家被扣留在美国的事情,于是指示说,美国人既然请英国外交官与我们疏通关系,我们就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开辟新的接触渠道。谈判中首先要联系中国留美科学家钱学森等被扣留的问题。

为了掌握主动权,周恩来指示中国代表团发言人黄华发表谈话,要求美国政府归还扣留的中国侨民和留学生,并且暗示中国愿意就扣押美方人员问题与美国直接谈判。在这样的局面下,美国政府只得同意与中国代表进行直接谈判。经过周恩来的批准,中国代表团秘书长王炳南经美国代表团成员杜威廉介绍,为了表示诚意,周恩来指示王炳南,在1954年6月15日举行的中美第三次会谈中大度地作出让步,同时也要求美国停止扣留钱学森等中国留美人员。然而,中方的正当要求被美方无理拒绝。中国作出的高姿态,最终是为了争取钱学森等留美科学家尽快回国。可是在这个关键问题上,美国人却耍赖了。尽管中美双方接触了十余次,但美国代表约翰逊仍然以中国拿不出钱学森要求回国的真实理由为由,不肯答应释放钱学森回国。

王炳南遵照周恩来的指示,在1954年8月1日中美大使级会谈一开始就率先发言。他对约翰逊说:“大使先生,在我们开始讨论之前,我奉命通知你下述消息:中国政府在7月31日按照中国的法律程序,决定提前释放阿诺德等11名美国飞行员。他们已于1954年7月31日离开北京,估计8月4日即可到达香港。在事实面前,约翰逊哑口无言。美国政府不得不批准钱学森回国的要求。1955年8月4日,钱学森接到了美国移民局允许他回国的通知。

1955年10月,经过周恩来总理在与美国外交谈判上的不断努力——甚至不惜提前释放11名在朝鲜战争中俘获的美军战俘作为交换,钱学森同志终于冲破种种阻力回到了祖国,自1958年4月起,他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对于钱学森的离去,他的导师、科学家冯·卡门感慨地说道:“美国把火箭技术领域最伟大的天才、最出色的火箭专家钱学森,拱手送给了红色中国!”离别时,这位导师充满深情地对钱学森说:“你现在在学术上已经超过我,回你的祖国效力去吧,科学是不分国界的。”

由于钱学森等一批优秀科学家回国效力,中国的导弹、原子弹发射时间至少向前推进了20年。周总理在上世纪50年代曾意味深长地说:“中美大使级会谈虽然没有取得实质性成果,但我们毕竟就两国侨民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建设性的接触,我们要回了一个钱学森。单就这件事来说,会谈也是值得的,有价值的。”

周恩来适时启动中美谈判并巧妙地利用外交手段为钱学森回国扫清了障碍,使得钱学森以及后来的一大批留学在外的科学家得以踏上回归的旅途,实现了为国效力的心愿。

展开阅读全文

优秀作文:钱学森的观后感

全文共 851 字

+ 加入清单

昨天晚上,我和爸爸妈妈一起观看了《钱学森》这部电影。在电影中,我不仅对钱学森爷爷的事迹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也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解放前,钱学森在美国求学生活,一直过富足安稳的生活。当他得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的消息时,这位海外赤子以满腔的爱国之心驱使他一定要回到祖国。这期间,他受到了屈辱,受得了监视,并且美国人以高薪来诱惑他,收买他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依然动摇不了他回国的决心。

钱学森是我国导弹,原子弹的开山鼻祖,他把毕生的精力投入到了国防事业中。然而他为什么放弃了美国优越的生活条件,回到一贫如洗的的祖国呢?正是因为他那颗爱国之心啊!即使美国人的威逼利诱、无数的挫折和失败,他都没有向美国人屈服,依然坚持着自己回国的信念。回国后,为了毛主席和周总理的重托,他放下了与家人团聚的时间,带领所有人学习导弹技术。为了祖国复兴,而坚持在一线做指导工作为了中国的复兴而付出一生!他从不放弃,从不灰心。即使面对失败,他也从不责备,从不埋怨这也许就是他的伟大!而当我看完这部电影后,我深深的思考:恐怕当今社会再也不会有钱学森这样的爱国奉献者了吧。因为现在人们的责任感越来越弱,总自以为是。为了自身的未来而学习,如果现在的青年以这样自我的思想走下去,为了钱财,为了国外优越的生活环境,而走出国门,那么我们的祖国将会再次变的弱小,再次受到别人的欺负,那么我们将再次失去尊严!

这部电影有一句话最为经典:有剑不用和没有宝剑是两码事。我深深地感动了,而原子弹和导弹就是我们的宝剑,但我们从来都没有想过要侵略其它国家,只是想好好地保护自己,因为我们国家和人民受过太多的苦了!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真正反思过是谁给你们带来幸福和自由?是在之前,有人争取过,努力过,付出过,牺牲过!如果你明白美好生活是有因前人呕心沥血,捐躯赴国而得到的,那你就会多一份自觉,多一份动力!即使无法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那你也曾经付出。所以请同学放下心中的一丝欲望,向钱学森爷爷致敬,为了祖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优秀作文:钱学森的观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爱国英雄——钱学森

全文共 608 字

+ 加入清单

这个感人的故事源于《祖国,我回来啦》。钱学森在美国,金钱、地位、名誉……他什么都有了,为什么他要放弃那里美好的一切,而依然回国呢?

钱学森是我国杰出的科学家。他早年在大洋彼岸的美国留学,成绩优异,被麻省理工大学聘为终身教授,在美国他什么都有了。可是当他听到新中国成立以后,他毫不犹豫的决定回国,为建设新中国、为祖国的明天贡献出自己的全部力量。可是美国当局却以种种方式阻止他,他的行为受的限制、信件受检查、电话受到监听,但他仍不屈服于美国当局,艰苦坚持斗争了5年,终于被周恩了总理以9名美飞行员的条件救了出来。钱学森来到祖国的第二天,他带着全家人来到天安门城楼前,他激动地说:“我相信我一定能回到祖国,现在我终于回来了!”

这是一颗多么热烈的爱国心,多么强烈的爱国心啊!

回国以后,他更加用功读书,研制了近程导弹,中程导弹,成为中国第一个研制成功导弹的人。被誉为“导弹之父”,还获得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钱学森舍弃金钱,舍弃名誉,舍弃地位,只为了一心报国,让祖国日益强大!

钱学森为国争光,他那赤诚的爱国之心,却深深地感染着我,时时鞭策着我,催我奋进。陶行知说:“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每个人的本分。”

同学们,我们要从小学习钱学森热爱祖国,将来报效祖国。那么我们怎么爱国呢?在家里,孝敬父母,就是爱国;在学校好好学习,就是爱国;在社会上,遵守公德,无私奉献就是爱国。我们小学生应该从小练就好本领,将来为祖国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我眼中的钱学森

全文共 1123 字

+ 加入清单

从古至今,我国有数不尽的精忠报国的仁人志士,他们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国捐躯,如果说没有他们,我们的国家可能就没有今日的繁荣与富强。在他们当中令我最敬重的是我国当代杰出的科学家,中国“两弹一星”奠基人——钱学森老爷爷。

钱学森,浙江杭州人,生于上海,汉族,195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学位,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中国火箭之父”,“导弹之王”,2007年被评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1934年毕业于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1934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利福尼亚理工大学学习。1935年赴美国研究航空工程和空气动力学,1938年获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后留在美国任讲师、副教授、教授以及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推进研究中心主任,并从事火箭研究。他在美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在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钱学森知道后,他便迫不及待地想回国,在当时他受到了美国政府的迫害,失去了自由。当时的一位美国海军的一位高级将领说:“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他机毙在美国,也不能让他离开。”美国给他提供了优厚的待遇,可是他仍然想要回国。经过他不屈不挠的长期斗争,1955年10月,经过周恩来总理的不断努力,钱学森终于可以回国了!当他踏上祖国的领土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一直相信,我一定能够回到祖国的,今天,我终于回来了!”。回到祖国后,钱学森长期担任中国火箭和航天计划的技术领导人,对航天技术、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做出了巨大的和开拓性的贡献。钱学森共发表专著7部,论文300余篇。

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钱学森的颁奖词: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杜玉波,在推荐钱学森老人的时候这样写:辗转回国,钱学森展现了中国科学家的硬劲;力学、喷气推进、航天技术,钱学森展现了一位科学家在研究上的牛劲;东方红卫星、神舟飞船、嫦娥奔月,钱学森给中国航天事业打了足够的底劲;今天,这位中国航天之父所开拓的事业正阔步向前,冲劲十足!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陈章良,在推荐钱学森老人的时候这样写:他不仅以自己严谨和勤奋的科学态度在航天领域为人类的进步做出卓越的贡献,更以淡泊名利和率真的人生态度诠释了一个科学家的人格本质。

钱老淡出科学第一线后,还十分关心祖国的发展,时刻心系着中国未来的科学蓝图。

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爱国人士,让我们每一个中华的炎黄子孙,无不敬仰;让我们像钱学森那样热爱我们的祖国吧!记住,不爱自己国家的人,他就什么也不会爱的!

让我们真挚的热爱我们的国家。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读《钱学森》有感

全文共 437 字

+ 加入清单

刚学了一篇课文,叫《钱学森》。看完后,我对钱学森肃然起敬。

钱学森在美国时,是美国空气动力学冯·卡门最得意学生。当时他在美国享有优厚待遇,有富裕生活和优越工作条件。可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祖国,他想早日回到自己祖国。1955年10月钱学森回国后,为我们运载火箭、导弹做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当时中国是个贫穷国家,要钱没钱,要设备没设备,搞科学研究实在是困难。然而,钱学森为了使祖国能过从黑暗中走向光明,凭借自己努力,终于为祖国做出了卓越贡献。所以他不仅是一位“中国导弹之父”,也是一位爱国赤子。

最令我难忘是钱学森在美国说那句话:“我是中国人。我现在做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是回到祖国后能为祖国能为人民多做点事。”钱学森在美国努力完成学业,为只是在回国后能多为祖国,为人民服务。这句话充分体现出钱学森无私奉献爱国情操。

钱学森可以为祖国献出一切,那我们为什么不能尽自己所能,为祖国做一点贡献呢?所以,我们要抱着让祖国日益强大心情,好好学习,让祖国更加壮大,更加昌盛!

展开阅读全文

读《钱学森》后感

全文共 466 字

+ 加入清单

在周末时候,我利用空闲时间把《钱学森》这本书给读完了。读完之后,我感受颇深,让我觉得钱学森是一位伟人,他非常了不起,是一位爱国人士。

故事内容大概是这样:1949年10月1日时候,新中国诞生了。当时任美国超音速实验室主任钱学森听到这个消息时,他深深为祖国新生而高兴。当他正准备回国时候,却被美帝国主义用尽各种手段阻挠。

当我读到“钱学森是中国人,我是中华人民”这句话时,我真、真深深地被他感动了。他这种强烈爱国之心,实在是无人能比。他放着高薪美国实验室主任不做,却要回到刚刚成立中国,当时让我感到有些不可理解。

我继续往下看,原来他是要回到自己祖国,用自己知识和发明来报效国家,用自己努力和创造使中国不再落后,他要用科学不断地造福祖国和人民。从这,可以看出钱学森对自己祖国怀有深深眷恋之情。

在现实生活中,我觉得自己对祖国认识和感情不够深厚,每当新中国生日来临,我总是不太关心和在意。读了《钱学森》一书后,我发现自己做真是不好。我下定决心,一定要以钱学森为榜样,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要胸怀祖国,把祖国和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做一个爱国爱民好少年。

展开阅读全文

电影钱学森观后感

全文共 1195 字

+ 加入清单

10月26日下午,测绘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外国语学院和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党支部联合组织我们观看了历史记录影片《钱学森》,让我不仅对钱学森爷爷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更受到了深刻的教育,,为钱老先生一丝不苟,赤胆忠心,淡泊名利的人格魅力所折服。

钱学森生于1911年,享年98岁,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以共产主义为信念,无私奉献祖国,为我国的航天事业打开了新的篇章。这部影片讲述了钱老先生光辉坚强的一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他在美国潜心求学,研究航天技术,学业有成,从事航天工作,过着富足安逸的生活,当他得知中华人民成立后就决心回国,奉献于中国的航天事业,但已经在美国有了一定声望和科研成果的他在回国上受到了美国政府的强制阻止和巨大的威胁。影片中有这样一句台词“一个钱学森相当于5个师的兵力,即使把他枪毙,也不要放他回中国”,他们甚至把他关进了监狱,有人和他说“你在中国根本发挥不了你的价值”他那句“回到我的祖国,我做什么都可以,如果我想,我可以去种苹果”简单朴实的一句话,透露着一个中国人对祖国的热爱,一种发自内心的执拗,当时他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和胁迫,但他没有妥协,始终坚定回国的决心,和为祖国奉献的信念,在留居美国的科学人士的帮助下终于走出了监狱。无奈下,他只能在美国住所潜心研究科学,期待有一天把研究成果带回中国,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做贡献,影片中无数个夜晚钱老先生专注认真的眼神中燃烧着爱国的熊熊烈火,没日没夜的研究,只为回国的那一天,深深触动了我,让我钦佩。终于在他四十四岁那年,中国政府历经周折,终于让他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回

国后,他争分夺秒潜心研究航天科研,并同时从事教育工作,培养了一批优秀的航天科技人才。

在他和一些科学家的努力下,1960年第一颗导弹“东风一号”成功发射,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在他的学生们对他说服了他时,他这样回答“不要服我,要服科学”,他告诉年轻人们要相信科学,同时他理性乐观,在东风二号不幸发射失败时,大家都感到遗憾和挫败感,他说“不就是天上掉下个东二吗,今天掉下来,明天我们把他给射上去”,然后认真分析失误,在他的积极鼓励与带领下,中国的科技突飞猛进,在世界的舞台上我们也可以挺直腰板,就像钱老先生说:“没有原子弹和有了不用是两回事”,我们再也不是东亚病夫!

电影尾声,钱学森和夫人蒋英有这样一段对话“如果你不是嫁给了我,将会成为一名著名的歌唱家”夫人坚定的回答“在中国可以没有蒋英这样的歌唱家,但不能没有像钱学森这样的科学家”!

没错,中国需要这样的科学家,钱老先生虽然离开了我们,但留下了他热爱祖国的英雄篇章,历史会记住他,祖国会记住他,无数个中华青年会记住他,并随时鞭策自己,我相信自己并且努力做到继承这种不计功利,钻研科学,勇攀科技高峰,全心全意为祖国奉献的精神,努力学习,让自己更完美,奉献祖国,做祖国优秀的青年!

展开阅读全文

钱学森观后感

全文共 634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看了《钱学森》这部电影,我心里面感触特别多,对钱学森的敬佩之情也油然而生。

在没看电影之前,我只知道他曾经出现在我们初中的课本里边,知道他是“两弹一星”之父,除此之外,我对他的了解可谓寥寥无几。在电影播放的开始,帅气的钱学森和漂亮的蒋英深深地吸引了我,让我对这对郎才女貌的夫妻产生爱慕之情,然而,出众的外表不是他们的重点,重点是,在电影中,我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钱学森,他的睿智,坦荡,儒雅,才能,坚持和执着都牵动着我的心,更重要的是,他用行动诠释了“爱国”两个字的深刻含义。

美国人给钱学森一切最好的待遇,想尽办法留住他,阻止他回国,但无论怎样也阻止不了他那颗归国的心!当他的朋友跟他说回到中国后中国没有任何条件让他施展才华时,钱学森却说“在我的祖国,我可以做任何事,只要我愿意,我甚至可以种苹果!”最后他的确做到了,他种下了中国第一棵不平凡的苹果——制造出属于中国的原子弹。而当时国力薄弱,经济发展落后,既没有完好的设备,也没有专业的人才,在这样艰巨的条件下,钱学森依然坚信中国可以制造出自己的导弹,当他的导弹第一次发射失败时,他镇定地说“不就是天上掉下来个东二吗?今天掉下来了,明天我们把它射上去!”钱学森的话,总是那么振奋人心,他在挫折面前没有屈服,没有失望,有的是信心,有的是希望!

最后在他的领导下,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导弹终于发射成功,在成功的那一刻,全国人民跳跃欢呼,看着胜利的一幕,我也情不自禁地流泪,我深深地被钱学森的爱国情怀和科学精神所感动!

展开阅读全文

游钱学森展厅初中作文

全文共 738 字

+ 加入清单

久闻钱学森先生盛名,却未前去一睹先生风采。虽与国家博物馆相距并不甚远,倒也从未来过。

今恰逢学校组织活动,有幸前往国家博物馆参观学习。

正是中午时分,初冬的微寒与车窗外飞速倒退的景象倒也让大家打起了十分的精神,车内比往日的教室更加热络几许。

并非周末,游客并不多。肃穆宁谧的展厅也为此行平添得些许庄严。我们参观了钱先生的几个展厅,在讲解员富有感情的讲解下,我们亦步亦趋地走过了钱学森先生的一生,竟是隐隐品尝到了他饱尝辛酸与磨难的执着。

伫立于钱先生的挂像前,相中的先生,目光坚定,神态慈祥。便是这位老者,让中国摘掉了落后的帽子。便是这位先生,为中国缔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之前已然拜读过先生的著作,彼时便想,这就是一位新时期无产阶级工程学家应有的素质吧。如今想来,我却是把先生的作为想的过于简单了。

从展厅出来,我们几个学生三两成群,于偌大的博物馆内且行且谈,声如细丝,仿佛生怕惊扰了这庄重的气氛,惊扰了先生于画像中的挑灯夜读似的。

回来的路上,又想起先生曾说过的话:“我作为一名中国的科技工作者,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如果人民最后对我的一生所做的各种工作表示满意的话,那才是最高的奖赏。”时至当下,先生的一个个成果,依然在服务着人民,先生的一段段故事,依然激励着我们。钱学森先生,用他蒙了岁月的尘埃,却仍不减光彩的一生,为后人们,树立了一座于精神或物质上皆无可撼动的丰碑。

我想,人终归是要有些信仰的。便是如先生这样,一位位无产阶级革命者,浇铸起了祖国发展的脊梁。作为新时期,有思想的中学生,我们更应该继承先生这种治学严谨,无私奉献,甘为社会主义建设献身的革命情怀。

想到这,我不由自主地掏了出笔记本,在扉页,如同朝圣般,一笔一画地誊下了先生的话。

在纸上,也在心上。

[游钱学森展厅初中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钱学森的名言警句摘抄

全文共 352 字

+ 加入清单

1、我没有时间考虑过去,我只考虑未来。

2、常常是最后一把钥匙打开了门。

3、科学工作千万不能固执己见。缺乏勇于认错的精神,是会吃大亏的。

4、我姓钱,但我不爱钱。

5、我们不能人云亦云,这不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创新。

6、难道搞科学的人只需要数据和公式吗?搞科学的人同样需要有灵感,而我的灵感,许多就是从艺术中悟出来的。

7、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

8、我在美国前3、4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因为我是中国人。

9、正确的结果,是从大量错误中得出来的;没有大量错误作台阶,也就登不上最后正确结果的高座。

10、我是一名科技人员,不是什么大官,那些官的待遇,我一样也不想要。

11、中国大学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读《钱学森》有感700字

全文共 700 字

+ 加入清单

我读了《钱学森》这篇文章后,我被他那坚持回国的心感动了。钱学森是我国杰出的科学家。他早年留学美国,后来在麻省理工当终身教授。当时他在美国金钱、名誉、地位都有了。当他听到新中国成立后,他毅然放弃了他在美国拥有的一切,当他准备登机时,被美国海关说他是间谍。几天后,还把他关进了监狱。在那段日子,钱学森瘦了十几斤。经过朋友的帮助,钱学森从监狱里出来了,可他的行动受到了限制。经过中国政府的要求下,钱学森终于经过5年斗争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里。

这篇文章让我感受到了钱学森的爱国之心。他为了回到祖国他放弃了在美国的一切,要知道那是的中国条件是有多么的恶劣啊!可他甘愿接受这样的条件,就是因为他想为祖国做贡献啊!而且还被美国给折磨了5年啊!不是5天不是5个月而是整整五年啊,这是一颗怎样的爱国之心?这是一颗火热的而爱国之心!一个人在5年里受到别人的控制,我想这不是一般人能接受的。在这样的折磨下,不但没有打消他想回国的念头,反而更加强烈了。这不得不让我想到了现在的人,现在的人在祖国的怀抱里,可却想着去外国生活,已经在外国生活的人呢,丝毫也不想回国。跟钱学森的爱国之心更被就不能比。

著名的季羡林也同样拥有一颗爱国之心,他在国外留学时,心中无时不刻都在想着祖国。这样强烈的思念伴随了季羡林在欧洲哦的十一年。向他们一样拥有爱国之心的还有董存瑞,为了祖国战争的胜利牺牲了自己!

钱学森在美国生活的那段时间可以说是生不如死,回国后,他果真为祖国的航空工程和空气动力学这两各方面做出了一大贡献!

我相信今后,一定还会有许多向钱学森这样拥有爱国之心的人!“人不仅为自己而生,而且也是为祖国活着”这句话很好的体现了钱学森的爱国之心。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