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陪读

陪读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陪读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陪读问题。

分享

浏览

1247

作文

5

爱·亲人失聪儿子的陪读妈妈:陶艳波

全文共 1111 字

+ 加入清单

在“感动中国”的舞台上,即使是出于天性的母爱,也会因为她的非凡坚韧及创造的奇迹而深深震撼观众的心灵。继往年割肝救子的暴走妈妈陈玉蓉和为儿女留下巨幅十字绣作为未来学费的癌症母亲姚厚芝之后,这回,陶艳波母子的故事,再次成为全场的泪点。

儿子杨乃彬8个月大的时候因病失聪,从此,这个黑龙江的三口之家,为儿子的明天,走上了一条异常艰辛的路。

陶艳波本不敢眺望太遥远的未来。她先是去北京学习唇语,回来后不厌其烦训练儿子。整整3年,当那一句含混不清的“妈——”从儿子嘴里说出时,陶艳波和丈夫相拥而泣。儿子7岁那年,她毅然辞掉工作,随儿子一起走进了小学校园。她决心以自己的陪读,为儿子赢得与健全孩子同样的教育。从小学一年级到大学四年级,整整16年,陶艳波成了杨乃彬的“同桌的你”。

小学的课程相对容易,陶艳波面临的考验在于体力。课间,她得陪着孩子们蹦蹦跳跳。上课时,为了不影响后面的孩子听讲,她坐在一张很矮的凳子上,一堂课下来,累得腰酸背痛。乃彬看不清老师的口型,急得满头大汗。为了让儿子跟上进度,陶艳波必须把上课的内容全部记下来,课后,放慢速度再给儿子讲一遍。

乃彬小学六年级时,陶艳波和丈夫倾尽家财,为他做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初中三年,陶艳波既要学习越来越难的功课,还要给儿子进行声音训练。2008年,乃彬收到重点高中录取通知书的那天,陶艳波笑了,班主任却抱着她哭了:“这3年你太不容易了!”

更不容易的是接下来的高中三年。复杂的方程和定律,让年过40岁的陶艳波学得异常吃力。“如果我不懂,他就更不懂了。”为了让儿子考上大学,陶艳波成了全班最用功的学生,“一下课就缠着老师问问题,有些题目一想就是一宿。”

2011年,失聪的杨乃彬终于走进了大学校门。“别家的孩子19岁考入大学,我家的孩子也是19岁考入大学。”说起自己的儿子,陶艳波充满自豪。

如今,乃彬已经是个懂事的男子汉,为减轻家庭经济负担,他勤工俭学,为同学提供快递服务。他那青春的脸庞,洋溢着自信的微笑。

当道路越走越宽,48岁的陶艳波会在今后的日子里,给自己订立什么规划么?“感动中国”的采访环节,主持人敬一丹提醒陶艳波:“比如旅游啊,美容啊……”陶艳波并不接茬,又把话题回到儿子身上:“我的希望就是,他以后能够融入社会。儿子的幸福就是我的幸福。”母子俩一起唱起了《世上只有妈妈好》,听力受限的乃斌无法找准音调,但这依然是最让人动容的演唱。在舞台上唱歌,这是乃彬打小的心愿,也是妈妈帮他圆了又一个梦想。

母子俩能收获今天的成功和荣誉,离不开一个人——乃彬父亲的全力支持,“感动中国”也把他请到了现场。“既然生下他,就要对他一辈子负责。”陶艳波和丈夫的坚定共识,支持着他家走过风雨,走向阳光。

展开阅读全文

一路“陪读”

全文共 571 字

+ 加入清单

●魏永康读高中的时候,曾学梅还亲自给他喂饭。“只有专心读书,将来才会有出息。”

从魏永康8岁上中学开始,曾学梅就开始了她的陪读人生。

1991年,在中学领导的安排下,曾学梅在学校附近租了一所小房子。在“智商”教育一路凯歌之时,曾学梅对魏永康的“情商”教育似乎并不怎么看重,甚至完全忽视了。

1994年,曾学梅从百货公司下岗,这也让她更加专注地将精力放在了孩子的身上。

除了学习,家里任何事情曾学梅都不让魏永康插手,每天早晨连牙膏都要挤好,给儿子洗衣服、端饭、洗澡、洗脸,甚至为了让儿子在吃饭的时候不耽误看书,魏永康读高中的时候,曾学梅还亲自给他喂饭。“只有专心读书,将来才会有出息。”

魏永康自己曾说,小时候妈妈总是把他关在家里看书,从不允许他出去玩。只要有女生打电话给他,他妈妈都说他不在家,担心分散他的精力。因此他养成了不爱说话的习惯,周围的同学也渐渐疏远了他。

从小学到大学,魏永康的生活都是曾雪梅一手包办。“我心想,他将来长大离开我,人这么聪明,很快就能学会的,不晓得他已经形成习惯,改不过来了。”曾雪梅说。

1996年9月,魏永康在妈妈的陪同下来到湘潭大学。曾学梅强烈要求陪读。考虑到魏永康年纪确实太小,生活尚不能自理,学校特地安排曾学梅做勤杂工补贴家用,还划拨了一套一室一厅的住房供他们母子无偿使用。

母亲陪读的生活,也一直持续到魏永康大学毕业。

展开阅读全文

关于陪读作文1500字

全文共 2235 字

+ 加入清单

儿子高一、高二的时候,死活不让我俩陪读,非得跟他一帮小同党住宿舍。每天晚上几点睡,早上几点起,做父母的上哪知道?

临近高三开学,儿子三道金令让去学校附近租房子,时间紧,任务重,房源少得可怜,要价又高,三十七、八平的公寓房,索价一万二、三,爱租不租。

那天傍晚,溜达到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紧靠西边拉的那栋楼,贴出一户租赁信息,85平一楼,开口要一万八,一分钱不讲,而且特意说明:只租高一,不租高三,三年款一次性付清,不能拖欠,刚性条件,硬气得很。

回家赶紧跟老婆大人请示汇报,不敢随意做主,得批文如下:此事暂缓,再探再报,务必调研清楚。大有整不明白,提人头来见的架势。

迫于无奈,只得带一管笔、几张纸,顶炎炎烈日,三番五次去学校附近转悠,打了N次电话,不是太小,就是太贵;要不是离马路边太近,生怕影响到孩子晚上睡眠;好不容易掏腾到一户,打电话过去,却告知:房子头两天已经租了出去,价格甭问。

眼瞅着快开学了,房子的事还没有着落,个中滋味,想必过来人都知其一二。

前年过完年,大姨子从外地请了三个月的假,来陪孩子高考,那段时间,我一下了班,就过来找房子租,天擦黑前,多少有点光亮,窗户上乌七八糟写的电话号码还算是能看得清楚,通话没三分钟,手就冻得生痛,必须放进贴身的羊毛衫里捂好一会。转了几栋楼,天黑得四周,伸手不见五指,好在我事先揣了只手电筒过来,一个个窗户照过去,那感觉跟雕堡里的鬼子打探照灯差不多,其实还有比这更好玩的。

小时候,夏天的夜晚,八、九点钟的光景,三两个要好的伙伴,邀了出去一起玩弹弓,只要作业写完了,大人家长从不干预,于是背心裤衩地同去,同去,一同去。猫了腰,蹑手蹑脚地到桑葚树下,用手电筒往树杈上照,一照一个准,肯定有一两只倒霉蛋,半睁只眼似睡非睡地在那打瞌睡,取了弹弓,装上石子,瞄准了,费劲巴拉地射了出去,打得跟前的树叶啪啦啪啦山响,可那傻气得狠的家雀,只是挪了窝,实在是烦了,才蹦到临近的树枝上,接着做它的春秋大梦。

玩累了,我们开始比试看谁家的手电筒照得远,照得高。照得远不远,还好说,一目了然;照得高不高,实在是没法说,空洞洞的天空,浩瀚无穷,往往是谁嗓门儿大的算谁赢。(哪象现在,死冷寒天地。)

“陪读”一词,在我的印象中,最初见倪于小时候看的章回小说,过去的秀才进京赶考,一般都有一乖巧的书童陪着,一路上游山玩水,休闲自在。包龙图当年,身边就多亏有了一个叫包兴的,十三、四岁,熟谙人情世故,多次替包黑子逢凶化吉,遇难呈祥。

“陪读”沿袭到现在,自然有了更深层次的内涵,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样的千秋伟业,交给一个十三、四岁乳臭未干的小毛孩子陪,岂能让家长同志放心。

房子租到手的那一天,我着实高兴了好些天,五十七八平米,十个月的房租按一年算,一万五下来,平均一个月才一千多一点(自己个哄自己)。搬了些简易家具,搞了一整天的厨房卫生,就正式入住。这间房,正北朝南,离学校只有一墙之隔,穿越操场,五十米就是儿子班级。

儿子每天早上,定的闹钟是六点十五的,真正起床时间应该是在三十一分左右,前后误差不会超过5%,一分钟在卫生间,一分半洗漱,三分钟洗头,为了节省每一分每一秒,在他洗头的同时,你得准备好两块毛巾,在他旁边随时等候,取毛巾的那一会,不管你身在何处,你得放下手中活计,三步并成两步走。儿子吃早餐的速度,赶得上高铁了,整个一猕猴桃,分两半,就塞进了嘴;一碗面条,梭哈一下,就下去了一大半,煎的鸡蛋,筷子一卷,就齐活。儿子出门,上半身穿着羽绒服,拉着拉链的同时,下边穿鞋,两只脚三拧两拧,算是把鞋对付进去了,也不知道里面的鞋垫拱没拱起来,要是那样的话,一上午想起来都不舒服,反正是门口的地板,明显地让他秃了好几层皮;就是这样,今天早上又忘了给他书包里塞进去一瓶胡萝卜汁。听他咚咚地脚步声下了楼,我去窗口了望他飞奔学校那片桦木林的样子,我老是有那种穿越时空隧道的感觉,我知道他眼下是在跟时间赛跑。

儿子的午餐大多在学校解决,中午回来只是睡一午觉,睡觉时,两只耳朵里老是塞进去一付耳塞,可能是他以前在学校宿舍过集体生活时,养成的习惯吧。下午一点二十五分,我准时打电话招呼他起床,有时候他困急了眼,喉咙里含混不清地咕隆一声,让我五分钟以后再打一遍,我只能照他的旨意办。

晚餐,儿子从不回来吃,孩子他妈劝了好多次,他都没有同意,要是一日三餐回来吃的话,原本一星期一百八的生活费,包括零食、手机等各项开支,自然取消,权利归中央一级财政。知子莫如父,我清楚得很。

晚上十点钟的夜宵,对儿子来说,是重中之重,周一排骨,周二鸡,周三周四吃烤鸭,周五清淡白菜鱼丸粉丝汤,儿子每次晚自习回家,没等脱鞋,眼睛就往餐桌上扫,那种强烈的食欲感,永远是刺激我努力做好夜宵的源泉。儿子没良心,每次问他味道如何,他总是咂摸着嘴,不说好,也不说坏,逼急了,才说一句:“还行吧”。真是让他嘴巴里吐出颗象牙来,比登天还难。

儿子吃完了夜宵,东磨蹭一下,西磨蹭一下,整巴整巴大半个小时就这么过去了,等到他好不容易关了房门,进屋学习,差不多就得十一点半,再正儿八经学习个把小时,就得超过十二点,多年经验总结是:晚上半个小时、半个小时不睡,早上却是一分一秒都要争取。从高一开始,三年了每天早上都是冲小半杯咖啡喝,要不一上午的课,他就会睡了过去,熟重熟轻?没办法的事。做家长的真担心他小体格子能不能承受得了,好在还有不到五个月的时间,他就要——-

届时,我们陪读的任务就可以完成了,到那时,解放区的天,该是明朗的天了吧!

展开阅读全文

陪读生老妈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071 字

+ 加入清单

对,没有错,又是我,调皮如我,狡猾如我,懒惰如我的赵嘉玮。就在昨天,我经历了一场史诗级的事。吾家钱动——怒——了!是不是很可怕!下面就请听我慢慢道来。

近日,“懒王”上身,所以便有了下方的事,故事太长太惨,结局不忍直视,希望大家听罢,莫学我,一定要以我为戒!

昨天的四页数学作业被爱偷懒的的我缩成了两页,嗯,晚上是很“舒服”,轻轻松松就把两页搞定。可第二天,“悲剧”就发生了。数学组长小陶,脸上邪笑地走向我,一步,一步,又一步,每一步都仿佛踏在我的心坎上,每走一步,我的心跳就加速一下。此时的小陶仿佛就是一位死神,而我的灵魂随时随刻都可能被他收割掉。

这时语文组长小商也向我步步紧逼。啊!又多了一位死神。呜呜呜,你们体验过绝望吗?这时老钱归来了,小陶赶忙上去打小报告。要知道我的作业已经少记两天了啊!昨天刚被苹果老师训诫,今天老毛病没改,反而变本加厉。况且老钱还是教育界的“战斗机”,这次是在劫难逃了。

只见他的脸渐渐变了颜色,眉毛拧到了一块,眼睛里迸出了一道道锋利的光,他怒不可竭地吼叫着:“赵嘉玮!过来!说家长电话”哦!老钱发怒了,天知道他会干出什么事来!

第一节课快要下课时,我竟然瞥见了我老妈在教室门口张望。妈呀!她怎么来了?下课铃响了,她出现在了老钱的面前。不知道老钱跟老妈说了什么,看样子,似乎在密谋什么大事,老妈好像往办公室的方向去了,我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了下来,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准备偷偷地溜去操场上大课间。

说时迟,那时快,老钱在不经意间发现了我,一字一顿地说:“你妈过来了,让她陪你补完所有的作业再走。”这一句话如五雷轰顶,将我打得喘不过气来。“啊!老钱,你好狠呐!呜呜呜!”

老妈随着苹果老师来了。苹果老师也一脸不悦,音量也比平时高了好几分贝。我知道我现在是罪孽深重啊!老钱又一次宣布了刚才的决定。没办法,老妈只好陪着我当个研读生了。

早上六点活蹦乱跳的老妈,到此时9点的沉默。诶!时间真是一把杀猪刀啊!我偷偷地看了一眼老妈,正好和她四目相对,那眼神中包含着多达五十多种情绪,其中最多的就是愤怒了。原本乐天派的老妈估计此刻早已怒火中烧了,回家我一定少不了一顿暴打。我忐忑地坐在板凳上,心里扑通扑通地跳个不停。阳光照在我的脸上,滚烫滚烫,有一种被灼烧的感觉。作业似乎和我在作着对,根本想不到怎么做,脑袋里空荡荡的。可是还得做呀,我知道老妈还等着去上班呢。费劲了九牛二虎之力,十点半作业终于搞定了。老妈不放心,又让小戴帮我看了一下,确定完成了,才离开了教室,离开了学校。

同学们,看了我的悲惨遭遇,你们可千万别步我后尘!以我为镜,以正其身。

展开阅读全文

母亲陪读初作文_描写妈妈600字

全文共 484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母亲是一个性情多变的人。就好像这多变的自然一样。

在我刚刚懂事的时候,母亲就开始给我讲一些大道理,我的母亲不和别的母亲一样,她勤俭持家,从不出去打麻将,有时候,我告诉她出去玩两把,解解闷,可她怎么也不去,说自己不会玩,我又告诉她出去逛逛街,可是她还不去。

她看起来平常,但有时候又不平常。

在这次考试时,我的成绩很不理想,母亲突然说:“我去给你陪读。”我听完以后吃惊极了,只见母亲第二天就拿出了课本预习和复习,她每天比我还要辛苦,我不会的时候,她总会耐心劝解,帮我排忧解难就好像是一丝清泉。

但是母亲也有不耐烦的时候,她一生气就把书往那一摔,让我自己看,但是一般没多大一会,就又回来细心教我。

在我的眼里,母亲似乎没什么耐心,她喜欢快,因此,她的性子也很急,每一次妈妈去逛街的时候,都走得特别快,大街上的人都用异样的眼神看着母亲,就好像看一个女侠一样。

我的母亲,伟大的母亲,不仅有清泉般的柔情,也有暴雨般的愤怒。

在我七岁的时候,母亲买了一个鸡毛掸子,开始实行棍棒教育,在那一次次的鞭打下,我懂得了许多道理。

在母亲的温柔与严厉中,我明白了善与恶,明白了对与错,明白了很多很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