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陶渊明

陶渊明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陶渊明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陶渊明问题。

分享

浏览

3661

作文

90

像陶渊明一样生活初二作文_700字

全文共 655 字

+ 加入清单

看着门前的青山发呆,我的眼前,出现了一副优美的画面:在一片菊花地里。一位叔叔正在赏花,他,就是我最羡慕的先辈——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普通的诗词。却写出了对生活的热爱,在秋天,菊花随处可见,他们随风而舞,好似嘻戏娇莺,犹如窈窕淑女。美;真的很美。

山高路远,采菊东篱下,是我期盼的地方;悠然见南山,是我渴望的场景。陶渊明。是我心中的偶像。

如果有可能,我多么想像他一样,淡薄一切名利,抛除一切杂质,去寻找生活中的情趣。但是不能,我还是个学生,我还要学习,我还要成长。

不为五斗米折腰,是他的精神,更是为官之道,就像那句话一样:做官要像荷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做人要像竹子一样,挺拔而坚韧。

我羡慕陶渊明的生活,与青山做伴,与菊花为友。怡然自得。心旷神怡。

爱屋及乌,因为喜欢陶渊明,所以也很喜欢菊花,秋天一到,马路边;公路旁,处处都是他的美丽倩影,风儿吹来,丝丝菊瓣轻轻摇摆,伴随着淡淡清香,真是沁人心脾,

除了这个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则是它的精神。在生机勃勃的春天,百花争奇斗艳,它,却无动于衷,只是静静的等待,夏天,荷花亭亭玉立,它,却依然枯枝散叶。秋天。百花凋零。它,却黯然开放。傲雪霖霜,独留一片美丽。

回顾历史长河,陶渊明不就是这朵菊花吗?充满正义,却惨遭迫害,犹如菊花未开时,人们将他当成杂草,随意拔除。后来他退隐山林。虽算不上荣华富贵,但也还算悠闲自得。如同菊花盛开,受人赏识。

我羡慕陶渊明,羡慕他悠闲自得的生活,羡慕他怡然自得心情。我羡慕他得一切。因为他的生活令我向往,因为他的精神使我崇拜。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专题作文

陶渊明论“持之以恒”

全文共 460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读书少年向陶渊明求教。陶渊明带他来到田边,指着尺把高的稻禾问:“你仔细瞧瞧,它现在是否在长高呢?”少年蹲下目不转睛地盯着禾苗,看了半天,说:“没见长啊。”陶渊明反问:“真的没见长吗?那么,春天的秧苗又是怎样变成尺把高的呢?”少年不解地摇头。陶渊明开导说:“其实这禾苗每时每刻都在生长,只是我们没学察到。读书学习也是这样。知识的增长是一点一滴积累的,有时自己都觉察不到。但只要勤学不辍,持之以恒,就会由知之不多变为知之甚多。所以,有人说‘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接着,陶渊明又指着一块大磨石问:“你看那磨石,为什么会出现像马鞍一样凹面呢?”少年答:“那是磨损的。”“那你可曾见到,它是哪一天被磨损成这样的呢?”少年说:“不曾见过。”陶渊明又进一不诱导说:“这是农夫们天天在它上面磨刀、磨镰、磨锄,久而久之,磨损而成。由此可见,‘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学习一旦间断,所学知识就会不知不学地慢慢忘掉。”循循善诱的开导,使少年悟到了为学必须“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勤学则进,辍学则退”的道理。

展开阅读全文

给陶渊明的一封信作文

全文共 429 字

+ 加入清单

陶先生:

你好!

你知道吗?当东篱的黄菊,苍翠的南山。相与还的飞鸟在夕阳下交相辉映事,我不禁在心中感叹你那超远脱俗,不为名利所惑的心境,好一幅晚秋见山图,大自然的纯真意趣全都投映到了你的诗里,也投映到了我的心里。我想这自由自在的隐居生活,应当是你所终生追求的吧。

喜欢你不矫揉做作、不做违心事的性格,更喜欢你笔下“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源。

没当想到“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美景,每当想到“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佳话。心中的向往之情,油然而生,但当我了解到当时也民不聊生。动荡不安的社会时,不仅对有着引人入胜文笔的你充满了敬佩之情,想到,那没有剥削和压迫、人人平等、自由、美好的生活,便是你对人民大众的美好祝愿吧。

你的志向是如此的“出淤泥而不染”,哪怕是“草盛豆苗稀”的劳动,你似乎不以此为苦,反之以此为乐。

你的作品,在黑暗的东晋大放异彩。

你的性情,在如今的社会放出光芒。

最后,祝愿你在遥远的东晋找到属于你心目中的桃源。

展开阅读全文

高考作文素材四:陶渊明

全文共 929 字

+ 加入清单

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国的文人里,又有谁能将心澄净到如此境界,以至于只剩下南山之菊?陶渊明选择了归隐之路。这一路走得潇洒,走得清明。然而,陶潜除了饮酒采菊之外,还做了些什么?这或许连他自己都无法回答。归隐之路为中国无数文人选择,但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言:"自我完善式的道德导致了整体上的不道德。"或许是历史的机缘,促成了一座文学的丰碑。但历史的路若要向前延伸,凭千万个陶渊明能够走出吗?

二、晋代田园诗人陶渊明也曾热衷于官场,想在仕途上一展自己的抱负。但当他做了彭泽县令,了解到官场的黑暗以后,便毅然辞官归隐,"羁鸟倦旧林,池鱼思故渊",他还是喜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从此躬耕农田,不问世事。他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实现了他的人生价值。

三、陶潜伴着"庄生晓梦迷蝴蝶"中的翩翩起舞的蝴蝶在东蓠之下悠然采菊。面对南山,渊明选择忘记,忘记那些官场的丑恶,忘记自己遇到的所有不快,这是心灵的选择,这是过河人在"河"的两岸所做出的明智的选择,这更是明智的"摆渡"。

四、是那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士,是那个"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的雅人,是那个"戴月荷锄归"的农夫,对!是他,是这享誉文坛百千年的陶渊明。他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挂印归田园。他忘却了官场的失意,忘却了仕途的不达,却记住了世人的愿望,写出了心中的圣地--桃花源。

远离尘世,隐归田园,看花开花落。陶渊明生活很清逸,很自由,像蓝天中的白云,像大海中的鱼鳞,因为有菊,那颗渴望自由的心被官场的牢笼束缚太久了,难道没有什么寄托?选菊吧!清新淡雅,与世无争,不正像他不羁的性格吗?是陶诗将心寄托于菊,寻回了一方心灵的净土,也是陶诗让菊带上了品质高洁,与世无争的高姿态帽子流传至今。

五、一簇簇幽幽香菊在院子里静放,娇美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山涧清泉一直流过家院门口。早上,雾色渐渐散去。透过微薄的阳光,一位老人拿着锄头,提着竹篮,向院中走去。"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他吟唱诗句,步履悠闲地跨进了院子…他便是陶渊明。幽幽香菊与他为伴,下地耕耘自给自足。闲暇时,便以清泉沏上菊花茶,细细品味;农忙时,便与菊花相枕相依,乐在其中。陶渊明的确生活得自在,他的身上处处洋溢着与众不同清闲与旷达!

展开阅读全文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1411 字

+ 加入清单

淝水一战的胜利,谢安虽然为东晋获得了暂时的喘息时机,但是,从此东晋王朝更加急剧地衰落下去,内乱不止,动荡不安。公元年,桓温的儿子桓玄占领了长江上游,发兵攻入建康,废掉晋安帝,自立为帝。三四个月后,北府兵将领刘裕击败桓玄,迎晋安帝复位。从此,东晋王朝只剩下一个空壳了。

就在这个时期,却出现了一个中国古代的大诗人——陶渊明

陶渊明,一名陶潜,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他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中。他的曾祖父就是东晋著名的大将军陶侃;但到了他的少年时代,陶家已经败落,生活贫困。

尽管如此,陶渊明从小还是受到了很好的家庭教育,他博览群书,养成了寡言少语、厌恶虚荣、不贪富贵的高洁性格。这种个性影响了他的仕途生涯,一生中,只在十三年当中断断续续地做了几次小官。

直到二十九岁时,陶渊明才谋得江州祭酒一职,却因忍受不了官场的繁文缛节,早早辞了职。在家闲居了五六年后,三十五岁时,到了荆州,在刺史桓玄属下当一名小吏,不到一年功夫,又因母亲去世辞职归家,一住又是五六年。

陶渊明终究是名将的后代,官场里知道他的人很多。公元405年,当他四十一岁时,又被推荐到彭泽(今江西九江东北)当了县令。

好不容易在彭泽当了几十天县令,一天,陶渊明得到一个消息:东晋的权臣刘裕已封自己为车骑将军,总督各州军事;这个野心家只差一步就要夺取皇位了。

陶渊明预感到晋朝已经是名存实亡了,他十分灰心,便离开衙门回家去了。

妻子翟氏见陶渊明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子,不好多问。翟氏端上酒菜,可陶渊明却不动筷,仍然坐在那里叹气。过了一会,陶渊明冷不丁地说:“我想辞职回家乡!”

翟氏一听就知道他又在官场上受气了,因为像这种辞职回家的话,陶渊明不知讲过多少次了。几个月前,陶渊明曾想辞职,还是翟氏提醒他,上百亩官田就要种上稻子了,待收成以后再辞职吧。当时陶渊明总算听了妻子的话,口气缓了下来。这次翟氏仍然用官田收稻之事来劝他,陶渊明听了以后,长长叹了一口气:“唉,真没办法,难道我还是要做粮食的奴隶!”在翟氏体贴的慰劝下,陶渊明这才举起了酒杯。

时局的因素,加上陶渊明一副傲骨,他的辞官念头始终没有打消过。一天,衙役来报:过几天郡里派的督邮要到彭泽来视察。那个督邮陶渊明认识,是个专门依仗权势、阿谀逢迎,却又无知无识的花花公子。陶渊明想到自己将要整冠束带、强作笑脸去迎候这种小人,实在忍受不了。他的倔脾气又发作了:“我怎么能为了这五斗米官俸,去向那种卑鄙小人折腰呢?”

于是,陶渊明离开衙门,板着脸回到了家,冲着翟氏:“收拾行装,回乡!”

翟氏告诉他,稻谷只差几天就要收割了。

“随它去吧!”这回陶渊明已经铁了心要辞职了。翟氏问清原由后,也就不再劝说了,默默地去收拾行装。

第二天,陶渊明乘船离开了彭泽。他出任彭泽令,在任仅八十余日,十三年的仕途生涯终于结束。

从此,陶渊明在家乡过着隐居生活。对于官场,他丝毫没有眷恋之心,辞官后,反而有一种重获自由的怡然自得。他每天饮酒,写诗。他归田后的二十多年,是创作最丰富的时期,主要作品有:《归去来辞》、《归田园居五首》、《桃花源记》、《饮酒二十首》、《挽歌诗三首》等等。

其中,《桃花源记》更体现了陶渊明的思想境界和艺术高度。诗文中通过虚构的手法,把桃花源描绘成一个鲜花盛开,绿树成行,男女老幼,辛勤耕织,祥和无忧的安定社会。陶渊明以此寄托他的美好向往,以及对当时混乱时世、黑暗政治现实的不满。

陶渊明的诗文辞赋,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了一个重要的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

把酒东篱:陶渊明

全文共 241 字

+ 加入清单

他来了,带来了一阵阵菊香,带来了与自然相合的阔达心境。面对官阙,他选择了江湖,选择了自然的那份恬适。他追求的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他有着"阡陌交通,落英缤纷"的理想;他绽放了压在心底的那份"自然"。他的丰碑永远树立在田园郊野之上。

8、 忘却荣辱书定历史:司马迁

你海棠般的容颜,弹响"史家"千古绝唱?谁,能幽愁发愤,吟出无韵之《离骚》?他以海的大度包容了内心之苦、世人之讽,他以山的刚毅正直书写了两千年的沧海桑田。他的坚韧撼动历史,彪炳史册;他的刚正直上霄汉,照耀尘寰!

展开阅读全文

3.陶渊明的家世

全文共 604 字

+ 加入清单

陶渊明的曾祖陶侃在东晋初年,以卓越的军事才能,忠心为国,曾在平定杜韬和苏峻的叛乱中,立下了盖世功勋,被朝廷任为太尉之职,封为长沙郡公。渊明的祖父陶茂字梅九,是陶侃的第七子,由于不满兄弟相争,早年就愤而辞去了武昌太守之职,回到寻阳柴桑旧宅隐居,陶渊明之父陶敏是陶茂的第二个儿子,从小聪明伶俐,好学上进,为陶茂所钟爱,陶渊明的母亲孟氏是当时的大名士孟嘉之女,婚后一年,即在晋哀帝兴宁三年(公元365年)六月,产下一子,取名渊明,字元亮。渊明从小聪明过人,读书过目不忘,而且性格沉稳,遇事不慌,双亲视为掌上明珠,亲自对他加以指导,在八、九岁时,就已能诵读诗书,通晓《论语》。晋废帝太和五年(公元370年),渊明6岁时,父亲陶敏被征西大将军桓温辟为掾属,他和妹妹就跟随父母来到桓温征西府驻地姑孰(今安徽省当涂),后来又迁往父亲所任的安成(今江西安福)太守任上,读书习武,过了一段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然而好景不长,孝武帝太元六年(公元367年),渊明十二岁时,父亲因操劳过度,一病不起。父亲过世后,母亲孟氏即带着渊明兄妹二人,扶丧回到了寻阳柴桑,靠仅有的一二百亩田租维持家庭生计。陶渊明在少年时代就“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他常以曾祖陶侃自强不息,终于建立功勋,成为国家栋梁的事例来勉励自己,暗自发奋,努力学习。每日清晨,鸡鸣即起,习武练剑,晚上则常常秉烛夜读,直到夜半之时。到了十七八岁,已是文韬武略,多所通晓。

展开阅读全文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

全文共 1263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在中国文明五千年和汉语三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成语故事璀璨夺目,蔚为壮观,它是文明的积淀,汉语的精华,智慧的结晶,文化的瑰宝。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关于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出处】《晋书·陶潜传》:“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释义】五斗米:晋代县令的俸禄,后指微薄的俸禄;折腰:弯腰行礼,指屈身于人。比喻为人清高,有骨气,不为利禄所动。

【原文】

陶潜,字元亮,大司马侃之曾孙也。祖茂,武昌太守。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着《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必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着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在县,公田悉令种秫谷,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一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素简贵,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兮辞》。

【历史典故

陶渊明,又名陶潜,是东晋著名的诗人、辞赋家和散文家。他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中。他的曾祖父是东晋著名的大将军陶侃,但到他这代,陶家已经败落,生活贫困。尽管如此,从小陶渊明还是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他博览群书,养成不爱慕虚荣、不贪富贵的高洁性格。

义熙元年(405年),陶渊明在朋友的劝说下,出任彭泽县令。到任八十一天,碰到浔阳郡派遣督邮来检查公务,浔阳郡的督邮刘云,以凶狠贪婪闻名远近,每年两次以巡视为名向辖县索要贿赂,每次都是满载而归,否则就栽赃陷害。县吏说:“我们应当穿戴整齐、备好礼品、恭恭敬敬地去迎接督邮。”陶渊明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意思是我怎能为了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小人贿赂献殷勤。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

于是,陶渊明在出任彭泽令八十多天后,就离开衙门,收拾行装,返回家乡,从此过起隐居生活。对于官场,他丝毫没有眷恋之心,反而有一种重获自由的怡然自得。他每天饮酒写诗,过着世外桃源一样的清闲生活。

【成长心语】

名利本为身外物,却让许多人乐此不疲地执著追逐,正所谓“名利本为浮世重,古今能有几人抛”。但是,陶渊明做到了,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名利并非人生全部的追求,我们不应为名利而活,被名利驱使。淡泊不是不思进取,不是无所作为,不是没有追求,而是以一颗纯净的心灵对待生活与人生的欲望和诱惑。在顺境中不得意忘形,身处逆境时不枉自菲薄,宠辱不惊,悉由自然。这样就会使你真正地享受人生,在淡泊中充实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给陶渊明的一封信500字

全文共 534 字

+ 加入清单

尊敬的陶渊明先生:

您好!

我是一个21世纪的中学生,我非常喜欢您的作品,同时我更仰慕您,我特别喜欢您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类的诗,因为对您的仰慕,所以也对您有诸多了解。

我知道您是东晋的文学家,著名诗人,少年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您做过几次小官,可在文学上有很高的成就,成为了田园山水诗派的创始人。

您生活的时代——东晋末年,政治较为HEI暗,封建剥削压迫十分残酷,还有连年内战,给人民带来很大的灾难。

您写的《桃花源记》内虚构的桃花源是当时人们较为向往的世外仙境,也塑造了一个不守承诺的渔人,也反映除了当时的社会现状,当时有一部分人因一己私利,而出卖的承诺的奸诈小人。是啊!要不是当时的社会HEI暗,您又怎会对当时的政治不满,辞官隐退。

那一次,我梦见了我穿越了时空见到了您——陶渊明先生。看到了您当时的愁苦,看到了东晋时期的政治昏暗,“啪”忽然我从梦中惊醒,回到了现实生活中,想起了桃花源里的人们是多么的开心,多么的知足,也想起了现在有一些来源于智慧的“凶险”,哎!我多么想存在一个同世外桃源般的地方。

陶渊明先生,如果您尚存于世,您就会看到您当初所向往的大同社会的雏形,作为您的后代们,我们会用自己的智慧,实现老一代人的梦想!

崇拜您的人:

20XX年7月20日

展开阅读全文

给陶渊明先生的一封信作文

全文共 778 字

+ 加入清单

尊敬的陶渊明先生

您好!

当我今天沉静下心来,又一次品读《桃花源记》后,忽然眼前浮现出一幅图画,片片桃花林一眼望去无边无际,层层叠叠的粉红,给人以梦幻的遐想,下面是象征生命的嫩绿,是田地。一阵风吹过,落下片片桃花瓣,淡淡的芳香迎面袭来,沁人心脾…

初次认识您,是在《爱莲说》中的“晋陶渊明独爱菊,自里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从那时起,您就走入我心里,一位隐士,不求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安分守己,渴望和平与安宁,不愧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我也同样喜欢菊,却没您那样的觉悟和平静的心。您若一汪深潭,望不到底,掷去一枚石子也无波无浪。

生活在现在的中学生的我们压力都好大,要拼成绩,写作业,放假了突然松懈下来,溃不成军,而上学时什么也听不进去,老师的话行云流水左耳进右耳冒。如此恶性循环,相后果只会是学习不好,作业不好,身体不好。生活没有任何质量而言。最初我的想法也很简单梦幻:心中有同样美好的“圣地”:大海多蓝多随意,浪花不知疲倦的拍打沙滩,似乎是在揭示着事情都会随波而去。蓝天多惬意,一碧如洗,洗涤着我的灵魂。山峦多神秘,高高低低,郁郁葱葱。这些幻想多美好,可幻想毕竟是幻想,可望而不可即。毕竟生活在这样一个努力的年代,我还必须学会接受,学会随遇而安,但这并不代表安于现状,还是要挣扎,证明自己。忽然感觉品到了您创作《桃花源记》的无奈,有些释怀。

如若我们生活在一个年代就好了,或许我们会成为不加任何利益的,纯粹的“灵魂老友”。我们心中都有“仙境”和“圣地”,我们也都在不停步的追寻,我相信,这样的地方一定有的,只是暂时未找到罢了。

待一日我如你般随遇而安,保持平常心态,平淡自然,超凡脱俗,纯真美好,如你般强大,我想大概可以读懂你的灵魂,便可以彻底领略您心中那片净土,那份久违的美好。

此致,

敬礼!

20xx年2月15日

您的学生王竹宁

[给陶渊明先生的一封信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我眼中的陶渊明作文550字

全文共 872 字

+ 加入清单

陶渊明,字元亮。渊,意为深,明,意为明智;元,意为善良,亮则为正直,明亮。

生活是现实的的,因此培养了人们现实的性格。极力追求名和利,把物质的享受看得异常重要,在名利中挣扎,戚戚于贫贱,汲汲于富贵。这样的思想——虽然浅薄,虽然庸俗,却在,很多人心里扎下了深根。

而陶渊明是如何呢?他曾为官两次,结果却都是辞官回家。第二次仅为官83天。一切都是因为他的渊。他的思想性格从及观念皆超出常人。即使环堵萧然,不避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他也从来想过再入尘网,为丝竹耳乱耳,为案牍劳形。

也许有人说陶渊明傻,做官有没有什么坏处,况且还有生活的经济来源,何乐而不为?

可陶渊明不为衣食住行,为的是自己的身心的快乐。他抛却了物质的迷惑,于是获得了心灵宇宙的自由,与自然万物息息相通。

陶渊明闲静少言,不幕荣利且好读书。是因为他明白了读书的含义,看透了官场的险恶。

读书是要读出自我,而不是考书法去最求名利。陶渊明是一个明智之人,自然早就明白了这一点。多年在官场做着身不由己的事,陶渊明深感痛苦,与其以心为形役,让心为形体所役使,倒不如忘怀的失归隐山林。当然,他也为自己的抉择感到无比快乐。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这便是他的明智与高于世人之外。

与他子中的元(即善)相符。陶渊明也是一个善良的人。从《桃花源记》一文中便可看出。

这篇作品是陶渊明的最高成就,写于59岁。从对桃花源生活的描写,表现了陶渊明的美好理想,每人都是平等的,没有贫富差距;人人都热情好客;路不拾遗,老有所终,又有所养。这也是孙中山提到的大同社会。没有战乱,和平共处。

由此可见,陶渊明的反对战争。渴望永久和平的思想感情。

魏晋时一种纵酒的社会风尚。人们将豪爽地喝酒当成一种风尚。因此,当时出现了很多以酒为友的士人。

陶渊明自然也是酗酒之人,虽然家中贫困,不能经常得到,但他的老朋友经常邀他去喝酒。即酒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换做常人,若客人要走,总会客套性地挽留一下。而陶渊明与朋友们的交往时直爽、正真、率真,没有半点虚情假意,足见其亮。

于是,渊、明、元、亮四字组合在一起,也就成了我眼中的陶渊明。

展开阅读全文

我心目中的陶渊明作文700字

全文共 731 字

+ 加入清单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五柳先生传》

一句简单易懂,一句纯真朴实,一句发自肺腑的短句。勾勒出了作者的心愿,简简单单。只想写写文章抒发志趣,只想忘记悲伤,以此自终。一个多么美的梦,无忧无虑,无金钱左右。谁会有这么伟大的志趣呢?那就是著名的陶渊明

大家都知道陶渊明历来都被称为“田园诗人”因为他很多杰出的诗歌都是归隐田园以后的作品,他赞美劳动生活和大自然的优美恬静幻想出没有贫穷与压迫的理想社会。语言朴素,自然优美,一反六朝时代追求华丽辞藻的文风。对世人深有影响和感触。今天我就谈谈我心目中的陶渊明!

从小学我们就开始接触诗词。李白、杜甫、白居易和陶渊明成了我们最为熟悉的诗人。而他们的作品也都伴随着我们成长,成为了我们常见的“朋友”。

陶老先生的作品无一不透露着自己的想法志趣。他不慕荣利,自得其乐,率真放达。而他的作品也成了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

有人说陶渊明猥琐,面对现实社会却选择了逃避。自己满腹才华却不为国效劳。任意将自己的才华埋没山林。可我却不这么认为。当时社会不比今日。人尽其才那是不可能的!更何况陶渊明也想为国效力。可是当时官场昏暗。人人利益熏心,是金钱如生命。如此社会哪有陶渊明这一类正直的人的容身之地?归隐田园后的陶渊明不也在用诗词表述自己吗?不也在有文字将自己的才华挥舞得淋漓尽致吗?李白、杜甫不也是壮志难酬、怀才不遇吗?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存之道,所谓适者生存不就是这样吗?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不为五米斗折腰不也是这样吗?无法面对的社会只有逃避。但陶渊明的逃避是对自己生命的升华。倘若他在官场,那率真、不慕荣利的陶渊明还会存在吗?这些诗文也将不存在。

我心目中的陶渊明就是隐士。是一个指引道路的明灯,也是激励“千里马”的“伯乐”!

展开阅读全文

我看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作文800字

全文共 785 字

+ 加入清单

两岸桃花开得绚烂,沿着一条清冽的小溪,渔人来到了小山前。与他相隔的,是安静祥和的另一个世界。

真的可以有那样一个地方吗?在纷乱之中独自保持宁静?与世隔绝,所以无论外面如何也没有影响。却不因为封闭而另外痛苦,只是幸福的微笑?

多幸福啊,美丽的如同一场虚幻的梦。或者说,那也可能只是陶渊明编织的一场镜中花、水中月罢了。用以在残酷现实中聊以自慰,用以寄托自己仅剩的所有美好。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他出来做官,是个小官,那时有一位督邮过来,要求恭敬的迎接,陶渊明是不肯的,别人都劝:“那是上面的人啊!”

于是他就愤然离去了。因为他是陶渊明。

诗人怀着改善黑暗的想法入了官场,却又因为太过理想化抱着理想黯淡而归。不过是一场空谈而已。诗人总有自己的傲骨,如同风的子民。他们是淡泊名利的,高傲似乎就刻入文人的骨子里,所以,也做不到去忍辱负重吧。适应那些黑暗,折去自尊一步步爬上能改变这一切的位置。

那样,他也就不是那个写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了。他爱菊,自己也如同菊一般,更像一个志趣高洁的隐士。

陶渊明写:“后遂无问津者。”语气中似乎带着深深的失望。再没人去寻访这个理想的世界了,他自己也没有勇气去创造。他通过渔人的眼睛描绘出了一个桃花源,却又写“再也找不到那通往桃花的路了。”陶渊明是否在无奈的叹息呢?魏晋在走向衰改,似乎谁也无法挽回,而他也只是在农村里隐居时望向远方叹息一句而已。

他美丽的桃花源,是在他有生之年无法实现了的。在一千多年后的今天,又不知道我们能否靠自己的双手实现这个梦想?

桃花尽目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在现在的法治社会,自然是公平的多了,可要怎样才能幸福一点,再幸福一点?谁也没有答案。

只能说:珍惜现在的时刻,积蓄力量吧!至少不会在风暴中如同一叶小舟,摇摆不定,茫然无助。

桃花源是一个梦,没有谁能直接找到它。靠自己的力量一砖一瓦的构建它,才是我们能做到的现实。

展开阅读全文

我眼中的陶渊明作文700字

全文共 767 字

+ 加入清单

在别人的眼中,陶渊明可能只是一个普通的东晋诗人,但是在我的眼中,陶渊明就是一位值得让人赞赏的爱国之士。

陶渊明虽然只有着平凡的一生,但是没有哪个人会知道他会造就如此传神的诗篇。令人敬佩的是,他不图钱财更不为名利。陶渊明当官时,他仅一百多天便辞去所有官位,从此归隐田园。从陶渊明的种种表现中显然表达出了对东晋王朝的强烈不满,他以他特有的方式与官府作斗争,田园生活也成就了他的田园诗,使陶渊明成为历史中的田园诗人之祖。

陶渊明对国家、社会的不满显现于他的诗文之中。比如陶渊明所写的《桃花源记》,就单单从一个渔人因捕鱼而造访桃花源的文章当中,就可清晰的反映出陶渊明反对当代社会的黑暗与对世外桃源的自在生活所向往和憧憬。再来看看他的五首《归园田居》,陶渊明对国家现状的不满、担忧和归园的迫切、期待,都表现于字里行间:从“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中看出他对因世间之乱而倍感忧伤;从“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中便可以看出他的归园之切;又从“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中透露出对国家复兴的希望而向往……不仅如此,陶渊明身上还有许多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弘扬。

陶渊明确实是一个诗人,他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诗人,他更加是一个明辨是非的智者,他的诗表达出了他对自己国家的担忧与愤恨。为了批判黑暗的当代社会,陶渊明写了无数的诗与文章,从而发泄自己的不满,并且对那种安定和谐社会的向往。他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恰好源于他深深地爱国之情。陶渊明拥有着的敢于斗争与维持正义的志气是没人可以改变的,他以如此顽强的爱国与反抗之志,是历史长河中所有人的模范与标杆,正是因为这种精神所在,才铸造了华夏民族的精神!

最后,我想再次强调:不管在别人眼中是怎样去看待陶渊明,就算别人说他只是个诗人罢了,说他只是个普通人罢了,也不会改变我对他的看法。这,就是我眼中的陶渊明!

展开阅读全文

走进陶渊明作文1000字

全文共 964 字

+ 加入清单

黛烟迷蒙的山水之间,落英缤纷的桃花源深处,白衣老者,沐晖而立,衣若凡尘而气不然,虽孑然一身,却无牵无挂。

春花谢秋零,秋水成春碧,沧海桑田,红尘滚滚,都于他无关。陶渊明,兀自立于历史长河之中,待后人,走近,走进

走进陶渊明,撷一枝上菊香

秋色晚凉,月华如霜。沉静的山色,映着陌上秋菊,粲然绽放。山水之间,隐隐的淡黄,不带荣华富贵,无关名利纤尘。而这隐逸的秋色,却涌进陶渊明淡泊的心神。“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夕阳渐红,飞鸟送归,撷一枝陌上菊香,轻嗅选隔尘世的清幽芬芳。走进陶渊明,便发现陶渊明于菊,不似苏东坡对竹的偏执,不似周敦颐对莲的仰慕,而是淡泊灵魂的相吸,隐逸之身的牵绊。“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沧海桑田的流转,红尘人境的喧嚣,他不在意,只须秋菊佳色,陌上芬芳,便可忘忧一生。他自己也似秋菊一枝,在天地间,淡然傲立。

走进陶渊明,醉一室甘冽酒香

陶渊明之爱酒,丝毫不亚于其爱菊。“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浓醉之中,诗仙李白挥毫泼墨,成千古名作。而醉后的陶渊明,却留下了“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的浅淡一笔,其中原因,便是心境不同。李嗜酒,是尘世里把伤痛暂忘的潇洒;而陶渊明,才是真正无牵无挂。“漉我新熟酒,双鸡招近局”,一室酒香,他在山水之间品读真意,在沧桑中一醉方休。他不顾贫困交加,靠亲友接济而得美酒;他不惜挥毫泼墨,留《饮酒》21首,万古留芳。走进陶渊明,便发现他在淡泊中沉醉,却在世俗里,保守着清醒的面容。

走进陶渊明,品一身淡泊心怀

“荣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边云卷云舒。”走进陶渊明,他的心怀似湖泊一泓,淡泊如水,他不属于五斗米的诱惑,辞官归隐。那一刻起,他的灵魂,便再也无关红尘。历史的时空,留下了他淡泊的一笔。“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落英缤纷的桃花源,才是陶公心之所向。看黄花垂髻,怡然自乐;庭前花开花落,天边云卷云舒。“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他的眸光穿越了千秋万岁,兴衰荣辱,都在如水的淡泊中,悄然凝住。走进陶渊明,洗荡一身淡泊杰,孑然前行。

长河滚滚,岁月依然。依旧有秋菊佳色蹁跹,依旧有酒香醇浓甘冽。而那个淡泊的陶渊明,真性情,已定格在泛黄的史书中,待后人,走近,走进。

走进陶渊明,愿尘世间的熙熙攘攘,无关于心。

展开阅读全文

我眼中的陶渊明作文600字

全文共 682 字

+ 加入清单

陶渊明其人其文章与品格能够流传千古,依我看,正是因为一个‘真’字。

有晋一代历来注重一个人的出生门第,而陶渊明正是东晋名将陶侃的后代。按照门第来看,陶渊明极有可能步入官场后平步青云,如果他又可以‘聪明’地搜刮些民脂民膏,也许陶渊明会荣华富贵一生,成为下一个石崇王恺。

但也许是看透了官场污浊奢靡之风,无力改变却又不想同流合污。也许是顺应自己返璞归真的天性,陶渊明先后五次辞官,过上了自己想要的山水田园的幽居生活,超脱与俗人俗事,与山林鸟兽共休息。陶渊明找到自己的‘真意’,那就是道法自然,与自然万物生灵休戚与共。就是这样‘真’的人,才能无视金银财帛与功名利禄,就算是连自己最喜欢的酒也喝不上,却写出了‘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样的句子。做到‘悠然’--发自内心的快乐恬静。就是这样‘真’的人,才能在‘短褐穿结,单瓢屡空’的窘迫中说自己是生活在葛天氏,无怀氏时代的人。自然自然,自然而然,遵从内心,即是本真。世间能够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很少,而陶渊明却可以做到,正是因为他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真谛,只要过着自己理想的生活不论是满目萧然还是春和景明的境地都会被他忘怀,洒脱地投入到大自然中。就是这样,养养菊,种种豆,写写文章,便是最大的享受。

有‘真’者,亦有‘不真’者,古今亦有。诗名大如孟浩然者,在山中‘假隐’多年以求一官半职然而却终不得唐玄宗赏识,郁郁而终。我们也不乏是这样的人,又有几个人能够做到率真?这谈何困难,又谈何简单。看看陶渊明吧让我们这些‘鸢飞戾天者’可以‘望峰息心’,找到属于自己的‘真’之所在就是这样的人,才有资格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吧。

展开阅读全文

我看陶渊明作文800字

全文共 840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看来,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去公职,归隐醉心田园是一个错误的决定。

诚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也有权利决定自己的生活方式,不能因为我们自己做不到就不认可他人的态度。他远离世俗,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能做出这样一个决定,具有莫大的勇气和无比坚韧的信念。

但是,就算陶渊明做个逍遥自在的隐士,真的就是天天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吗?不见得,他只是一个有志有才却不得施展出来的落魄百姓。普通老百姓真的小富即安吗?老婆孩子热炕头不过是对现实的妥协和自嘲罢了,谁人不是整天滔滔不绝热衷于经济走势和国际局势?很多人都有过“英雄梦”,只是在现实面前低下了头而已。人类都有好奇心,都希望生活多姿多彩,比如希望爱情轰轰烈烈,希望事业蒸蒸日上,希望能够建功立业。

你看陶渊明飘逸洒脱,我看陶渊明落魄无能。因为人无论在哪里生活,都要为自己的父母子女谋三餐,为他们的衣食住行负责。如果你为了自己的好恶,不愿流俗,却苦了家人与孩子,那样的“独善其身”是没有了沉重的生活包袱,没有与世俗同流合污,可是却少了份责任与担当,他那如同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般的笑容也就只有对着大自然抒发了,因为他和人类的生存规则是背道而驰的。

人人都想与大自然融为一体,都想过超凡脱俗神仙般的生活,都想让生命轻盈,可真正做到的又有几人?生而为人的悲哀,柴米油盐的琐屑,又有几人能摆脱?小而为自己为家人,大而为国家,一个有志有才的人不应当为国效力吗?“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才是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的光辉写照。避世写些虚幻的文章类似《桃花源记》来麻醉自己,迷惑世人,还不如多做些实干的事来挽救国家与人们,比如滕子京,比如欧阳修,比如左宗棠他们连续遭贬不也在所贬之地做出了成绩了吗?

陶渊明所过的生活是人人都向往的,脱离尘世的一切烦恼,不用卑躬屈膝不用曲意逢迎不用为了五斗米折腰,过着读书喝酒作诗的慢生活,但是他的洒脱只是看起来也很美。可真到做起来,太难!

没有酒精的麻醉,估计孩子的哭泣,家人的埋怨都能使你崩溃。

展开阅读全文

写给陶渊明的一封信

全文共 645 字

+ 加入清单

陶兄:

久仰你大名了,今日我有幸给你写,真是人生一大乐事啊!也劳您在百忙之中指教一二。

近日,我拜读了您的大作,深深地被您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性格所震撼;也深深地羡慕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清闲;更深深地被您的“衣沾不足惜,但使愿不讳”所折服。

您的大作无不表现出您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对田园生活和隐居生活的向往。酒,是你的钟爱;诗,是您精神的寄托;菊,是您品格的化身。

您居陋室而不悲,因为那里没有现实生活中的污浊;您常常食不果腹而不躁;因为你有精神食粮。

我对陶兄您十分敬佩,您是我心中的偶像。因为你如菊一般,是位隐士。但我不明白,一味的隐居会解决问题吗?隐居,在我看来就是逃避。为什么不学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为什么不学梅“孤芳自傲”!与其逃避,不如面对,与那污浊的社会一搏,留下千古美名。

我还有一事向请教陶兄。酒,乃文人墨客皆爱之物。苏轼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曹操“酾酒临江”,赋诗写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边塞诗人有“葡萄美酒夜光杯”……但到最后,哪个不是“借酒消愁愁更愁”呢?既然如此,为何要靠酩酊大醉来增加自己的痛苦呢?陶兄,您也是诗坛之中爱酒之人。您能告诉我原因吗?您是否亦是为了逃避而用酒来麻醉自己呢?用酒来控诉自己处境的不平吗?还是用酒来寻求那短暂的快感呢?

若我所问有不当之处,还望陶兄您能勇敢地面对现实,成为污浊社会中的一枝菊花,一枝独秀。

人各有志,只要您认为自己所为没有违背自己的原则,也就此生无憾了。

陶兄,打扰了,就此搁笔。

此致

敬礼!

您的仰慕者:朱江鹏

展开阅读全文

赞美陶渊明初中

全文共 601 字

+ 加入清单

踏进古诗文的天地,迈着轻快的步伐,呼吸着新鲜的空气。顿觉神清气爽,慢慢地放慢了脚步。思绪开始无限飞扬。在没有喧嚣,没有争吵,没有污秽的这里,我要追随你,接受你的洗礼,享受着你带给我的一切。

桃花源的那次相识让我难忘。那是一个神秘而又美丽的地方。在天空的映照下桃花源显得更加美丽。炊烟绕过鸟儿刚刚停息的枝头。到处可以听到的鸟鸣犬吠是一天幸福生活的开始。在这里,人人安居乐业,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百姓热情朴实,为每一位客人备上美酒佳肴。他们在这里过的安逸,幸福,不愿外人打扰。也许你早已厌倦了官场中的阿谀奉承,明争暗斗,也许桃花源就是你心中向往的天堂。

在你心中,永远保留着对自由和安适的渴求,你愿做一个安贫乐道,不热衷于荣华富贵,心中坚守自己信念的隐士。尽管环堵萧然,短褐穿结,但仍安然自若。

在官场中,你是一位真正的勇士。你不愿为五斗米而向乡里小儿折腰,从此退隐江湖,归隐田园。你是一个做官的人,怎会懂得农田的劳作。在南山下,你洒下一片豆子却草盛豆苗稀,但你仍乐此不疲。每天迎着朝阳出门劳作。在南山的巍峨下怀藏的是你那宁静而自由的心。傍晚你背着锄头,行走在乡间小路,即使露水沾满你的衣角,也从不抱怨。也许这就是你所向往的生活,也许这样你的心才会慢慢沉淀下来,静静的享受这个世界。

多想和你一样,追随着内心最渴求的地方。多想和你一起奔跑在自由与惬意的国度里。静静地享受着生活的美好,静静地享受你带给我的一切!

展开阅读全文

赞美陶渊明初中

全文共 542 字

+ 加入清单

喜欢陶渊明的生活方式并非一两天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一直都很羡慕。

原因在于他的淡,淡泊名利。想来他的才华是毋庸置疑的,不然这一篇篇流传千古的作品能如此声名远扬?但他却隐于田野乡村,而并非像世人一样将光芒放射得耀眼。仅从这一点便可以得知,于他而言,这名利不过是世人间互相争夺来,争夺去的一个幌子罢了,是毫无意义的。

当一个隐者,这种感觉应该更不一般。闲云野鹤般自由自在,不需要看任何人的脸色度日,那种悠然,那种坦然,自然也是普通人无法比拟的。他就有此先见之明,远离那污浊不堪的俗世,来到这悠闲自在的世外,过着这样羡煞世人的生活。果然乐极!

那就是“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的心境了吧,也许在他心中,重要的并不是居庙堂之高时的锦衣玉食,而是处江湖之远时的田野风情吧!

尽管陶渊明如此地想“独善其身”,但他心中仍放不下“兼济天下”,否则它早已解脱,何苦又来“举杯浇愁”呢?

这样就是这个想满足于田园乐趣、而又企图帮助那些有着痛苦生活的人民,的一个“大写的人”,心中充满了无限的苦闷。

即使他不为五斗米折腰,即使他远离这凡尘俗世,他那颗“金子”般的心灵却依然无法归于平静。

也许就是因为这样,他始终无法极乐般逍遥自在,但率性自然,洒脱无羁的陶渊明确实让人由衷羡慕的,在像我这样的后人心中也是不可磨灭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