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霍金

霍金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霍金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霍金问题。

分享

浏览

3101

作文

79

轮椅上的霍金读后感

全文共 1017 字

+ 加入清单

霍金是谁?他是一个大脑,一个神话,一个当代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一个科学名义下巨人······或许,他是只是一个坐着轮椅,挑战命运的勇士。

史蒂芬·霍金,出生于1942年1月8日,这个时候他点家乡伦敦正笼罩在希特勒的狂轰滥炸中。

霍金和他的妹妹在伦敦附近的几个小镇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多年以后,他们的邻居回忆说,当霍金躺在摇篮车中时就非常引人注目,他的头显得很大,异于常人——这多半是因为霍金现在的名声与成就远远异于常人,邻居不由自主地要在记忆里重新刻画一下天才儿童的形象。

从儿童时代起,运动从来就不是霍金的长项,几乎所有的球类活动他都不行。

到牛津的第三年,霍金注意到自己变得更笨拙了,有一两回没有任何原因地跌倒。一次,他不知道何故从楼梯上突然跌下来,当即黄昏,差一点死去。

直到1962年霍金在剑桥读研究生后,他的母亲才注意到儿子的异常状况。刚过完21岁生日的霍金在医院里住了两个星期,经过各种各样的检查,他被确诊患上了卢伽雷氏症,既运动神经细胞萎缩症。

大夫对他说,他的身体会越来越不听使唤,只有心脏、肺和大脑还能运转,到最后,心和肺也会失效。霍金“宣判”只剩两年的生命。那是在1963年。

霍金的病情渐渐加重。1970年,学术上声誉日隆的霍金已无法自己走动,他开始使用轮椅。直到今天,他再也没离开它。永久坐进轮椅的霍金,极其顽强地工作和生活着。

当然,霍金也尝试过“自由”行动的恶果,这位量子引力的大师级人物,多次在微弱的地球引力左右下,跌下轮椅,幸运的是,每一次他都顽强地重新“站”起来。

1985年,霍金动了一次穿气管手术,从此完全失去了说话的能力。他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极其艰难地写出了著名的《时间简史》,探索着宇宙的起源。霍金取得巨大成功。

霍金的研究对象是宇宙,但他对观测天文从不感兴趣,只有几次用望远镜观测过。与传统的实验、观测等科学方法相比,霍金的方法是靠直觉。

“黑洞不黑”这一伟大成就就来源于一个闪念。1970年11月的一个夜晚,霍金在慢慢爬上床开始思考黑洞的问题。他突然意识到,黑洞应该是有温度的,这样它就会释放辐射。也就是说,黑洞其实不那么黑。

这一闪念在经过3年的思考后形成了完整的理论,1973年11月,霍金正式向世界宣布,黑洞不断的辐射X光、伽玛射线等,这就是有名的“霍金辐射”。而在此之前,人们认为黑洞只吞不吐。

从宇宙大爆炸的奇点到黑洞辐射机制,霍金对量子宇宙论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霍金获得1988年的沃尔夫物理奖。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专题作文

豁达的心态成就事业霍金的故事

全文共 404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次,在学术报告结束之际,一位年轻的女记者捷足跃上讲坛,面对这位已在轮椅上生活了三十余年的科学巨匠,深深景仰之余,又不无悲悯地问:“霍金先生,卢伽雷病已将你永远固定在轮椅上,你不认为命运让你失去太多了吗?”

这个问题显然有些突兀和尖锐,报告厅内顿时鸦雀无声,一片静谧。霍金的脸庞却依然充满恬静的微笑,他用还能活动的手指,艰难地叩击键盘,于是,随着合成器发出的标准伦敦音,宽大的投影屏上缓慢然而醒目地显示出如下一段文字:

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有我爱和爱我的亲人和朋友;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心灵的震颤之后,掌声雷动。人们纷纷拥向台前,簇拥着这位非凡的科学家,向他表示由衷的敬意。人们深受感动的,并不是因为他曾经的苦难,而是他直面苦难时的坚守、乐观和勇气。人生如花开花谢,潮起潮落,有得便有失,有苦也有乐。如果谁总自以为失去的太多,总受到这个意念的折磨,谁才是最不幸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考场作文资料:霍金

全文共 1953 字

+ 加入清单

◆ 素材展示1 ◆

他不仅是现代科学界的泰山北斗,还是一位永远战斗不息的人生斗士,他是谁?他就是史蒂芬•霍金

如果说他的命运是那破旧的花架,那么因为他的坚强意志,变得繁花似锦,光艳夺人;如果说他的命运是那漆黑的夜空,那么因为他的坚强意志,变得繁星闪烁,熠熠发光;如果说他的命运是那贫瘠的土地,那么因为他的坚强意志,变得葱葱郁郁、油油翠绿。是的,他的成功,不仅仅是他的非凡的科学成就,其原因中更值得人称道的是他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对人生的无比自信,这造就了一个时代的伟人,人生的斗士。(2004年福建高考满分作文《人生的斗士》)

◆ 所用话题 ◆

选择下面所列的一个人物或文学形象作为话题,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2004年福建高考作文题)

◆ 素材点拨 ◆

在众多的人物中,这位考生选择了霍金作为写作对象,并把他作为人生的斗士来写。在对人物精神的准确把握下,深入地阐述了在人生的历程中具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对人生的无比自信”是多么的重要。这位考生深谙考场作文的取胜技巧,紧紧围绕标题,深入挖掘霍金身上的闪光点,并注意寻求人物身上闪现出来的与自己文章相契合的内容,来构思为文,从而成就了这篇意蕴深厚的美文。

◆ 素材展示2 ◆

透过时光的瞳孔,让霍金对你轻声低诉,诉说尘封的记忆里不朽的精神。诉说每一份自信,诉说每一点珍惜,诉说苦难背后不懈的努力。

我们崇拜霍金,不仅仅为他突出的成就,我们崇拜霍金,更为他不屈的毅力。他以他的经历,为我们诠释了什么是坚强,向我们传授了怎样去获得成功。(2004年福建高考满分作文《倾听》)

◆ 所用话题 ◆

选择下面所列的一个人物文学形象作为话题,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2004年福建高考作文题)

◆ 素材点拨 ◆

这两段文字,形象地展示了霍金的精神特质,那就是他身上体现出来的不屈的毅力和坚强。霍金以此赢得了成功。这个例子准确地诠释了“成功”。行文中,作者善于运用排比等这样的整句,使文章语言流畅,音韵和谐。增强了视觉的冲击力,赢得考场的高分也是理所当然的。

◆ 素材展示3 ◆

霍金能够创造出令人炫目的成就,那是他夜以继日研究的结晶;牛顿能够发现震惊世界的万有引力定律,那是对他苦思冥想、呕心沥血的回报;马克思能够发现剩余价值规律,那是与他废寝忘食、勤勤恳恳的研究分不开的。(2005河南高考满分作文《小议“出人意料与情理之中”》)

◆ 所用话题 ◆

出乎意料与情理之中(2005年河南高考作文题)

◆ 素材点拨 ◆

这一段文字以霍金等名人艰辛的努力与付出和辉煌的成就作比较这些事实,深刻地揭示出“出人意料与情理之中”这一论题的辩证关系。例子强调了辉煌的成就是靠艰辛的付出获得的。从而深入地点明了取得出人意料的成绩是与情理之中的付出分不开的。几个例子也构成了一组排比,增强了语势,增强了表现力。在考场作文中,这样的视觉效果是不容置疑的。

◆ 素材展示4 ◆

要明白啊,从你整个生命的过程中看,所谓的“灾难”,都渺小得不足挂齿。霍金在他事业的顶峰时期,却连遭病创,沉重的打击足以使他的精神崩溃,然而他跳出了“灾难”的圈外,遥望到了病痛的逾越性、人生的坎坷性,终于战胜了病魔,飞越了坎坷。他那样伟大的毅力被世人所景仰,他那样伟大的成果被世人所珍重。(2005年湖北高考满分作文《近观与遥望》)

◆ 所用话题 ◆

阅读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一则文字,根据你对这则文字的感悟,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2005年湖北高考作文题)

◆ 素材点拨 ◆

这篇议论性散文主要论述了在人生历程中,如何“入乎其内”,又如何“出乎其外”的问题。作者认为“入平其内”地感受人生美好与幸福,经历失意与挫折,才是真实的人生;“出乎其外”地对待失意与挫折,才能超越苦痛,创造人生辉煌。霍金就是如此做的,在连遭沉重打击的情况下,凭着自己坚强的毅力,最后终于战胜了病魔,飞越了坎坷,最终取得了伟大的成果。文章观点鲜明,切合题旨,列举霍金的事例,来论述了“对待痛苦须出乎其外方能成功”这一要点,事例典型,议论有力。

◆ 素材展示5 ◆

霍金笨重的轮椅,阻止不了他向宇宙探索的步伐。当你的脸上露出微笑,重拾生活的信心时,你一定不会忘记,是什么,带你走出迷雾的森林,赠你以阳光的希望。(2006年甘肃高考满分作文《舞动腾飞的翅膀》)

◆ 所用话题 ◆

老鹰与乌鸦(2006年高考全国卷作文题,材料作文)

◆ 素材点拨 ◆

选段以第二人称的口吻行文,就像与霍金在面对面地交谈,我们读来倍感亲切。同时,文章形象的语言中流淌出一股浓浓的情感。没有广泛的阅读和对生活的深入思考,定是很难做到以上几个方面的。因此,写作的技巧等是在课堂学得的,而思想和感悟等关键的东西,是要靠同学们在课外走进生活,走进社会才能习得的。

展开阅读全文

热爱生命的霍金作文200字

全文共 247 字

+ 加入清单

霍金是谁?他是一个神话,一个当代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科学家名义下的巨人······或许,他只是一个坐着轮椅、挑战生命的勇士。

一次,霍金坐着轮椅回柏林公寓,过马路时被小汽车撞倒。左臂骨折,头被刮破,缝了13针。大约过了48小时,他又重新回到自己的工作室里投入工作。

虽然身体日益严重,霍金却力图像普通人一样生活,完成自己所能做的所有事情。这位量子引力的大师级人物,多次在微弱的地球引力下,跃入轮椅。幸运的是,每一次他都顽强地重新“站”起来。

霍金这种热爱生命而坚持不懈的精神令我震撼,我要向他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我最崇拜的人——霍金

全文共 797 字

+ 加入清单

每个人都有自己心目中的偶像,明星,名人等!我也不例外,我追求的明星有很多。例如代夫从军的花木兰,国富李嘉城,勇敢正直的啊廖莎等等。我心目中的明星就是霍金。因为他的那种乐观向上的精神和对科学的执着追求深深的感动着我,在我心中绽放光芒!

霍金是一个患有卢伽雷氏症,肌肉萎缩,但他依然乐观对待生活,勇敢与病魔战斗。虽然只能用2只手指来活动,但是他觉得没什么大不了,自己的手指还能动,大脑还有思维,他并不觉得他比任何人有什么区别。他是我心中的榜样,是我前进道路的一丝光明,是我茁壮成长的一个依靠,是我生命港湾的一艘小舟,陪伴我一生的道路。

有一天,妈妈给我买来了台单车,我心里就是一阵喜悦。我骑上心爱的单车,忘记了妈妈的叮嘱,就开始了我的路程。

单车还没开到5米就摔跤了,我就重新站起来,因为我还有坚持不懈的精神。还没到学校又摔跤了,我就大声哭泣。我心中的那股精神随着时间的流逝,也慢慢的溜走了,渐渐我就觉得不耐烦了,就跑回家,向妈妈耍脾气。跟妈妈说:“不踩单车了,以后都不踩单车了,这么难学会的,不玩了!”只见妈妈耐心的教导我做事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非。就跟我讲了个关于霍金的事情。我不经心头一酸,打算放弃刚才的念头。于是又开始我的路程。

经过无数次的摔跤,我的努力终于得到回报,我会踩单车了,我赶快赶回家吧这个消息告诉妈妈。

回到家里,妈妈听到我的消息,就告诉我:“失败乃是成功的开端,无论事情好与坏,只要你肯坚持,终究你会得到回报的!”

经过这件事情,我才知道霍金的道路是多么的坎坷,多么的弯曲,多么的凸凹不平。坚持是成功的起端,只要你肯努力,终究会得到你想要的结果!

霍金你是我心目中永远的偶像,有着不可被占据的地位,你是我身边的一盏台灯,永远指引我迈向成功的道路,你是我幼苗的一滴水,给予我茁壮成长的能量,你是我寒风中的一杯热茶,给予我生命的延续。霍金,你永不改变我心中的地位,是那么的崇高,那么的坚强。

展开阅读全文

关于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霍金

全文共 1111 字

+ 加入清单

史蒂芬·霍金1942年1月8日出生于英国的牛津,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现代科学的奠基人伽利略正是逝世于300年前的同一天.他年青时就生患绝症,然而他坚持不懈,战胜了病痛的折磨,成为了举世瞩目的科学家.

霍金在牛津大学毕业后即到剑桥大学读研究生,这时他被诊断患了“卢伽雷病”,不久,就完全瘫痪了.1985年,霍金又因肺炎进行了穿气管手术,此后,他完全不能说话,依靠安装在轮椅上的一个小对话机和语言合成器与人进行交谈;看书必须依赖一种翻书页的机器,读文献时需要请人将每一页都摊在大桌子上,然 后他驱动轮椅如蚕吃桑叶般地逐页阅读……

但霍金不会因为小小的病痛的折磨而放弃了对学习的渴望,他正是在这种一般人难以置信的艰难中,成为世界公认的引力物理科学巨人.霍金在剑桥大学任牛顿曾担任过的卢卡逊数学讲座教授之职,他的黑洞蒸发理论和量子宇宙论不仅震动了自然科学界,并且对哲学和宗教也有深远影响.霍金还在1988年4月出版了《时间简史》,已用33种文字发行了550万册,如今在西方,自称受过教育的人若没有读过这本书,会被人看不起.

诺贝尔的父亲是一位颇有才干的机械师、发明家,但由于经营不佳,屡受挫折.后来,一场大火又烧毁了全部家当,生活完全陷入穷困潦倒的境地,要靠借债度日.父亲为躲避债主离家出走,到俄国谋生.诺贝尔的两个哥哥在街头巷尾卖火柴,以便赚钱维持家庭生计.由于生活艰 难,诺贝尔一出世就体弱多病,身体不好使他不能象别的孩子那样,活泼欢快,当别的孩子在一起玩耍时,他却常常充当旁观者.童年生活的境遇,使他形成了孤 僻、内向的性格.

诺贝尔到了8岁才上学,但只读了一年书,这也是他所受过的唯一的正规学校教育.到他10岁时,全家迁居到俄国的彼得堡.在俄国由于语言不通,诺贝尔和两个哥哥都进不了当地的学校,只好在当地请了一个瑞典的家庭教师,指导他们学习俄、英、法、德等语言,体质虚弱的诺贝尔学习特别勤奋,他好学的态度,不仅得到教师的赞扬,也赢得了父兄的喜爱.然而到了他15岁时,因家庭经济困难,交不起学费,兄弟三人只好停止学业.诺贝尔来到了父亲开办的工厂当助手,他细心地观察和认真地思索,凡是他耳闻目睹的那些重要学问,都被他敏锐地吸收进去.

为了学到更多的东西,1850年,他出国考察学习.两年的时间里,他先后去过德国、法国、意大利和美国.由于他善于观察、认真学习,知识迅速积累.很快成为一名精通多种语言的学者和有着科学训练的科学家.回国后,在工厂的实践训练中,他考察了许多生产流程,不仅增添了许多的实用技术,还熟悉 了工厂的生产和管理.

就这样,在历经了坎坷磨难之后,没有正式学历的诺贝尔,终于靠刻苦、持久的自学,逐步成长为一个科学家和发明家.

展开阅读全文

名人故事:中国的霍金

全文共 6005 字

+ 加入清单

高士其原名高仕锜,他从1935年起拿起笔来为当时艾思奇主编的《读书生活》半月刊撰写科学小品,文章发表时均署名“高士其”。朋友们问起改名的动机时,他解释道:“扔掉“人”旁不做官,扔掉“金”旁不要钱”。1918年考入北平清华留美预备学校,获得英语、国语、化学、博物各科优等奖章。

1925年夏,考入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后转入芝加哥大学。1927年毕业,获学士学位,正当高士其准备报考化学系研究生之际,高士其的姐姐突然因病去世,于是他转入芝加哥大学医学研究院攻读细菌学。一次在研究脑炎病毒的过程中,瓶子破裂,不幸被病毒感染了,从此留下了终生不治的残疾,但还是坚持读完了医学研究院的博士课程。在学期间,被选为芝加哥大学国际学生年会代表,加入美国化学学会和公共卫生学会。

1930年,高士其特意从纽约乘上一艘德国邮轮,绕道欧亚十几个国家回国,一路上的所见所闻,使他的眼界大为开阔,同时也更深刻地体验到祖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以及他们那一代学人的历史使命。回国后,他的家人、亲友和同学、老师都劝他先把病治好再工作,他因目睹各地疫病流行,甚为猖獗,每天都要残杀数以百计的人,"我怎能袖手傍观,独自养病?"不久,就在一位留美同学的关照下,应聘到南京中央医院工作,担任检验科主任。旧社会的医院是"商店加衙门"式的官商机构,正像一首民谣所说的:"医院大门八字开,有病没钱莫进来"!高士其目睹旧医院的腐败黑暗,连买一台能用的显微镜都不给解决,就愤然辞职了。弃职后的高士其,变成了一个失业者。但他又不愿回到父亲家里,怕父母见到他病成那个样子伤心,住在他在美国留学时结识的好友李公朴的家里,以翻译、写作和当家教为生。后经李公朴介绍,他认识了正在倡导“科学大众化运动”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应陶行知先生的邀请与戴伯韬、董纯才等一起编写“儿童科学丛书”。

1935年,李公朴在上海创办了“读书生活社”,高士其就搬到了“读书生活社”去住,在“读书生活社”,他结识了《读书生活》的副主编,《大众哲学》的作者,青年哲学家艾思奇,并成为莫逆之交。在艾思奇的影响下,他经常阅读一些进步书刊,认识到万恶的旧社会是一个吃人的“大魔王”,比夺去他弟弟妹妹生命,又使他重病缠身的“小魔王”还要可恶,而要消灭“小魔王”,就得先消灭“大魔王”,思想认识上有了一个飞跃。这时,陈望道主编的《太白》杂志刚刚创刊不久。一天,他在这个杂志上看到一个新鲜的栏目:“科学小品”,和一篇论述科学小品的文章,就好奇地翻看了起来,这一看就把他吸引住了。特别是一篇克士(周建人)写的《讲狗》的文章,把旧社会的“走狗”刻画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骂得真是痛快。高士其觉得用这种轻松愉快的文学笔调,撰写一些浅显易懂、富有情趣的科学短文,既能向人民大众传播一些科学思想和科学知识,又能针砭时弊,唤起民众,与反动派作斗争,是科学与文学结合推动社会进步的一种好形式。于是也拿起笔来撰写科学小品,一气发表了《细菌的衣食住行》、《我们的抗敌英雄》、《虎烈拉》(霍乱),三篇文章,并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高士其。用意是去掉人旁不做官,去掉金旁不要钱。从此,走上了艰辛的科普创作道路。从文章一发表,就受到文化界和读者的重视与欢迎,许多报刊都前来约稿。这时他写字手已发抖,一个字要一笔一划地写半天,一天只能写几百个字到千把字。居住的条件也很差,夏天又闷又热,但他仍夜以继日地坚持写作。在1935年到1937年两年多时间里,发表了近百篇科学小品。

高士其的文章的特点,是熔科学、文学与政论为一体,夹叙夹议,既通俗浅显,又生动形象,并富有见地,别具一格。他的代表作《菌儿自传》以及脍炙人口的《人生七期》、《人身三流》、《细胞的不死精神》、《病的面面观》、《霍乱先生访问记》、《伤寒先生的傀儡戏》、《寄给肺结核病贫苦大众的一封信》、《听打花鼓的姑娘谈蚊子》、《鼠疫来了》、《床上的土劣》等等都是在这一时期创作的,并很快被一些出版社集结为《我们的抗敌英雄》、《细菌与人》、《抗战与防疫》等科学小品集出版。

抗日战争爆发后,高士其在艾思奇的影响下,决心奔向延安参加抗日救亡斗争。在兵荒马乱的情势下,他克服了重重困难,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才从上海,经南京、汉口、郑州,来到了古城西安。于1937年11月25日,到达了革命圣地-延安。这时他才知道,艾思奇早在1935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高士其是第一个投奔延安参加革命的留美科学家,又是一位在上海已崭露头角的文化人--科学小品作家。因此,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陈云等领导人的格外关注和欢迎,被安排在陕北公学担任教员,并派了一名红军战士担任他的护士兼秘书。1938年2月,高士奇与董纯才、陈康白、李世俊等20多位研究科学的青年聚会,发起成立了延安的第一个科学技术团体:"边区国防科学社"。它的宗旨是:一面研究与发展国防科学,一面增进大众的科学常识,以增强抗战的力量,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经过近一年革命队伍的艰苦生活磨练和考验,高士其于1938年秋提出了入党申请,于1938年12月被批准接收为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毛主席祝贺并勉励他做一个名副其实的模范共产党员,为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奋斗终生。1939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后来,由于高士其的病情不断加重,他在党组织的护送下,于1939年4月离开延安。经西安、重庆、昆明、河内、海防,前往香港。在重庆,他在红岩村八路军办事处和北琣休息了3个月,受到了周恩来副主席的细心关照,并与叶剑英、吴玉章同志同在一个党小组里过组织生活,受到了这几位革命领导人的很多教益,结下了深厚的情缘,并在以后科普工作上取得他们的关怀和支持。

高士其到达香港以后,在地下党的精心关怀下,被安排在香港的一家最好的医院--玛琍医院住院治疗。这是一所充满铜臭、势利的贵族医院,对高士其这样的穷人,常常是白眼相待。高士其的心情越来越烦闷苦恼,病情也越来越重。一次他昏迷了好几天,医院已准备把他送到太平间去,但高士其却奇迹般的活了过来。医院为了把他赶走,就造谣说他疯了,强行把他送入了香港精神病医院。地下党的负责同志得知后,马上派人交涉,把他从这倍受折磨的"囚牢"里搭救了出来,并准备再找一家比较好的医院给他治病。高士其十分感谢党的关怀,但再也不愿遭受那些贵族医院的歧视,希望能回到同志们中间去。党尊重高士其的意愿,在九龙租了一间楼房,让高士其住在那里养病,还派了一位护士谢燕辉去照料他。地下党的同志们和进步人士、进步青年也经常去看望他。他的心情很快好转,病情也大为减轻。高士其是一个闲不住的人,病稍微好一点,就支撑着起来,开始写作。这时他写字已十分困难,就由他口述,护士笔录,口干舌燥地写出了一篇又一篇的科学小品,发表在香港《大公报》上。

1941年底,到广西养病。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突然爆发,枪声、炮声、警报声,此起彼伏,九龙与香港的居民纷纷逃离,社会秩序一片混乱,香港到九龙的交通也断绝了,地下党组织与高士其失去联系。九龙与香港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相继被日军占领后,地下党组织委派的黄秋耘同志把他从香港转移到广州,从广州又转移到桂林,交给广西的地下党组织负责照顾。

在桂林他过了一段较为安定的生活,病情也有所好转。根据他的请求和特长,党组织安排他担任了东南盟军服务处技术顾问兼食品研究所所长。他通过参观当地的一些著名酿造工厂,并运用他的微生物学知识,利用当地的普通植物原料研制食品,供应前线,并与著名诗人柳亚子探讨了一些诗歌创作问题,发表文章,并进行了一种名为"科学字母"的拼音法研究和逻辑学研究。这时在九龙与他失散的护士谢燕辉也几经周折回到了他的身边,与他结为名誉上的夫妻。还有一位自称是他父亲的朋友的女儿:李小姐,也自愿来当高士其的护士,协助谢燕辉来照顾高士其。好景不长,日本帝国主义的飞机就开始轰炸桂林,在桂林撤退的一片混乱中,外出求援的谢燕辉因心脏病突然发作离开了人世,而"自愿前来"照顾高士其的李小姐,又趁机席卷而逃,连一顶防蚊的帐子都没给他留下,并把他反锁在房间里。等高士其发现情况不对,已求救无门,又没有东西可吃,饿得两眼发黑,夜里成群的蚊子更是把他叮得浑身是包,多灾多难的高士其再一次陷入了困境。幸好地下党组织委派的经常去看望高士其的青年作家马宁把他救了出来。以后党组织又设法弄到一条小船,派马宁夫妇把他从日军炮火轰击下的桂林送到昭平县。之后,高士其就被安置在昭平县一个依山傍水的小镇-黄姚,并得到一位从上海逃到广西的革命同志--周行先一家的照顾,过了一段边养病、边写作、边研究的平静生活,直到日本投降。

1944年,任科学食品研究所所长和东南盟军服务处技术顾问。1945年,抗战胜利后,党把高士其从黄姚接到广州,一路上也是历经艰辛,在一个叫做八步的小镇,等船就等了两个月。高士其有感而发,写了一系列抒发自己感情和针砭时政的诗篇,如《别了,黄姚》、《光明还没有完全来到》、《我们还在彷徨》、《电子》、《黑暗与光明》、《我的质问》、《我的原子也在爆炸》等。之后,我国发生了一系列政治事件,如重庆的"校场口事件",征军和羊枣的死,叶挺、王若飞等的殉难,又促使他写了《给流血的朋友》、《悼四烈士》等战斗诗篇。在广州期间,他还撰写了一篇充满激情、哲理和对对革命、对人民当家作主满怀必胜信念的科学长诗:《天的进行曲》。这首诗共有41节,288行。从天是什么,讲到天的发展变化,人类对天的认识的发展变化,以及构成天的物质的对立统一,最后归结到天不是不变的天,天不是死硬派的天,天不是顽固分子的天,天是人民的天呀!这是他早期科学诗创作的一篇具有重大影响的代表作,并为从此以后,以写诗作为他从事科普创作的一种主要形式奠定了基础。

1946年5月,高士其从广州回到了他阔别10年的上海,上海依旧是纸醉金迷的花天酒地的富人的天堂,同时也是贫困潦倒的疫病流行的穷人的地狱。高士其一到上海就病倒了,富人的贵族医院住不起就住进了一家"平民医院"。但"平民医院"不爱平民,高士其因不能一次预交几个月的费用,被停止供应饮食,不得不请人从外面买点面包用开水泡烂了吃。这件事被报纸报道后,激起了众多读者的同情,纷纷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送钱、送药、送花、送吃的络绎不绝,还有许多人写来了热情洋溢的慰问信。邓颖超同志得知后特地去看望了他,并带来了当时正在上海的周恩来同志的亲切慰问。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和上海党组织的负责人钱之光也来看望了他,并委派一位白桦同志做高士其的护士,专门照顾高士其。高士其深受感动,倍受鼓舞,用十分动情的诗句,写了一首答谢诗:《回敬崇高的慰问》,发表在《文艺生活》上。

也就在这一年7月,李公朴、闻一多先后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在光天化日下肆无忌惮的杀害了。这两位一位是他多年的好友,一位是他清华的同学,高士其悲痛万分,怒不可遏。接着曾多次关照、接济过他的师长般的老友陶行知先生也在上海逝世了。上海党组织根据周恩来同志的指示在静安寺举行规模空前的公祭李、闻、陶三位先生的大会,考虑到高士其行动不便,又正在病中,就没有通知他。他得知后,再三请求一位因前来找人无意中告知他这一消息的护士小姐的女友带他去参加公祭大会,并在会后立即写出了《七月的腥风吹不熄人民的怒火》的悲壮诗篇。

由于高士其接二连三地发表一些抨击国民党政府黑暗统治、呼唤民主与进步的激进诗篇,并被查出曾去过延安,就把他列入了黑名单。地下党获悉后迅速将他转移到苏州,以后又从苏州经上海转移到台北,直到1949年1月,国民党的大势已去,才同意他回解放区的请求,把他从台湾护送到香港待命。很快北平就解放了,接着南京也解放了,5月又把他从香港护送到天津,在天津休息了一周,于5月31日到达北平。

1949年9月21日,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大会。1950年,参加全国科学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华科学普及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先后担任中央文化部科学普及局、中华全国科学普及协会、《儿童科学画库》和全国科学技术协会顾问,当选为中国微生物学会理事、全国科普创作协会名誉主席、第一届至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士其以伤残之躯,撰写约75万字的科学小品和科普论文,2800余行科学诗,著书18本。主要有:《揭穿小人国的秘密》、《生命的起源》、《和传染病作斗争》、《我们的土壤妈妈》、《谈眼镜》、《炼钢的故事》、《高士其科学小品甲集》、《高士其科普创作选集》等。新中国成立后,高士其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科学普及局顾问,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顾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常委、顾问,中国科普创作协会名誉会长,中国科普创作研究所名誉所长等职,并担任过中国微生物学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理事、顾问,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委员会委员,第一至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他为繁荣我国的科普创作,特别是科学文艺创作,组建和壮大科普队伍,倡导科普理论研究,建设和发展科普事业,广泛深入地开展科普活动,特别是青少年科技爱好者活动,以及恢复和振兴科协做出了重大贡献。

外界评价

高士其是中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科普事业的先驱和奠基人。半个世纪以来,高士其在全身瘫痪的情况下,写下了数百万字的科学小品、科学童话故事和多种形式的科普文章,引导了一批又一批青少年走上科学道路,被亲切称为“高士其爷爷”。高士其逝世后,中组部确认他为“中华民族英雄”,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也将3704号行星命名为“高士其星”。

高士其先生用自己传奇的一生谱写了一位爱国知识分子为了祖国、为了人民,终身不懈地传播、普及科学文化的生命奇迹,给我们民族留下了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高士其先生是科技工作者自觉肩负向人民群众传播科学的社会责任的杰出典范,科技工作者要以他为榜样,为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作出应有的贡献。

——纪念高士其先生诞辰100周年暨高士其科学精神座谈会,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评价

“通过高士其在科普创作,特别是为众多青少年读者创作及其在解放后,为我国科普事业所做的历史性贡献来看,他的确堪称我国科普界的一面旗帜,他把科学交给人民的精神,将激励着一代一代科普人,不断前进。”——中国科普研究所副所长赵立新

“高士其先生是我从事科普创作的导师和引路人。当然在我们心目当中,高士其先生他是一位身残志坚的‘钢铁巨人’,也是一位在科普创作方面取得重大成就的一座灯塔,也是一生都献给我们国家科普、科学事业的一面旗帜。在高老的鼓励下,从1981年开始,我就开始了科普创作,在这种创作的过程当中,我经常想到高士其先生。30多年过去了,应该说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受到国家领导人和部委一些领导,和全国的许多高校的老师和同学的欢迎。我想,回顾这段科普创作的历史的话,我特别感谢高士其先生。”——中科院文联主席、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郭曰方

展开阅读全文

轮椅上的霍金读后感

全文共 629 字

+ 加入清单

当我第一次读完《轮椅上的霍金》这篇文章的时候,便被霍金那种乐观、感恩的心深深地感动了。我佩服霍金,他用一个常人不能想象的毅力和感恩的心战胜病魔。他不断求索的精神折服了我。

霍金是一位物理天才,被人们称为“宇宙之王”。他所撰写的《时间简史》在全球也拥有着无数的读者,霍金本人也跻身世界顶级的科学家之列。但是命运对他十分残酷,21岁的他在剑桥大学读研究生时,不幸患上了肌肉萎缩症,不久完全瘫痪。1985年,霍金又因患肺炎做了穿气管手术,失去了说话的能力。在疾病的折磨下,他的身体严重变形,头只能向右倾斜,肩膀也是左低右高,双手紧紧并在当中,握着手掌大小的拟声器键盘,两只脚只能向内扭曲着。嘴已经变成s型,要是略带微笑,马上就会出现“龇牙咧嘴”的样子。看书、写字都需要别人的帮助。医生断言他只能活2年,但是他却创造了医学史上的奇迹,坚强的活了下来,而且是40年,多么惊人的数字啊!由此可见,霍金这40年将是何等的艰辛啊!

从古至今,多少人在逆境中成长,在艰苦中奋斗。他们是经过多少的坎坷和磨难,才达到光辉的顶点。霍金是逆境成才的典范,他是因为有坚强不屈的毅力和战胜困难的信心才成功的。

霍金这位生活强者、科学巨匠,永远是我敬佩的人,是我奋斗的目标。霍金教会了我在生活中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都不能放弃,要坚持到底。我要向霍金学习。学习他那种向命运挑战、顽强拼搏的精神;学习他那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毅力和勇气;我要做一个像霍金那样勇敢顽强,不断探索科学、探索未知世界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轮椅上的霍金读后感500字

全文共 663 字

+ 加入清单

这个星期,我们学习了《轮椅上的霍金》这篇课文,课文主要讲述了人称“宇宙之王”的史蒂芬·霍金的故事。命运对霍金十分残酷。在他读研究生时,不幸患上了卢伽雷氏症,不久就瘫痪了。过了几年,霍金因患肺炎做了穿气管手术,又被彻底剥夺了说话的功能。就这样,霍金被禁锢在轮椅上整整40年,疾病已使他的身体完全变形:头只能向右边倾斜,肩膀也是左低右高,双手紧紧地握着手掌大小的拟声器键盘,两只脚则向内扭曲着。嘴已经歪成S型,只要略带微笑,马上就会现出“龇牙咧嘴”的样子。这,已经成了他的标志性形象。即使是这样,霍金并没有放弃,一直顽强地活了下来,并且在这种难以想象的艰难中成为了公认的科学巨人。虽然他不能离开轮椅,但他的思维却飞出了地球,飞出了太阳系,飞出了银河系,也到了上百亿光年外的宇宙深处,飞向了神秘莫测的黑洞。最终,他取得了成功!他被选为最年轮的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成为只有像牛顿这样的大科学家才能跻身的卢卡逊数学讲座的教授。霍金的魅力不仅在于他是一个物理天才,更因为他是一位生活强者。

我又想到了身残志坚的张海迪,她从小学时就高位截瘫,胸部以下失去了知觉,长年坐在轮椅上,她的命运和霍金是相似的。她和霍金一样,以顽强的毅力战胜了命运,出色地完成了从小学到大学的学业,掌握了好几种外语,翻译、创作了不少成人的作品,让人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读了这篇课文,我明白了一个人在面对困难时要保持乐观的心态,要敢于正视现实,敢于向命运挑战,为了理想而努力奋斗,这样才能改变命运,创造奇迹。同时,还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热爱生活,这样你的生活才能充满阳光。

展开阅读全文

读轮椅上的霍金有感

全文共 330 字

+ 加入清单

读完《轮椅上的霍金》后,我的心震撼着。我在不知不觉中成了霍金的崇拜者。霍金是令人怜悯的:病痛不断摧残着他,他忍受着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打击。但霍金又是令人敬佩的:面对残酷的命运,霍金没有抱怨,没有退缩。他正视命运对自己的不公,乐观向上,坦然面对。是的,霍金充满传奇色彩。他虽然没有健康的身体,但是他比四肢健全的人更“健康”,他甚至能和牛顿相媲美。

也许一个人只有身处逆境,并战胜困难,才算真正长大。人的一生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总有不如意。但是,或许正是陷入困境,并不断与命运抗争,才能拥有一颗乐观的心,对生活抱有希望。因为,你会想:“再大的风雨我都经历过,这点伤痛算什么?生活多美好!”

让我们做一只同风雨搏斗的雄鹰,在一次次失败后,昂起头,不放弃,自由翱翔在天空!

展开阅读全文

世界名人霍金的励志故事

全文共 518 字

+ 加入清单

史蒂芬·威廉·霍金的生平是非常富有传奇性的,在科学成就上,他是有史以来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因为在21岁时不幸患上了会使肌肉萎缩的卢伽雷氏症,所以被禁锢在轮椅上,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动,疾病已经使他的身体严重变形,头只能朝右边倾斜,肩膀左低右高,双手紧紧并在当中,握着手掌大小的拟声器键盘,两脚则朝内扭曲着,嘴已经歪成S型,只要略带微笑,马上就会现出“呲牙咧嘴”的样子。这已经成为他的标志性形象。1985年,因患肺炎做了穿气管手术,被彻底剥夺了说话的能力,演讲和问答只能通过语音合成器来完成。当时医生预测他最多活两年,但他依然活着。被卢伽雷氏症禁锢在轮椅上20年之久的情况下,他仍能做出巨大的科学贡献,这是真正的空前绝后,而且对于人类的观念有深远的影响,所以媒体早已有许多关于他如何与全身瘫痪作搏斗的身残志坚故事

霍金是英国人,现如今是英国剑桥大学应用数学、理论物理学系教授。他出生于1942年1月8日。这一天恰好是意大利物理学家、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伽利略逝世300周年的纪念日,几天前还是牛顿的生日:1643年1月4日。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呱呱坠地的小霍金头上罩上了金色的光环。用霍金自己的话说:"我估计大约有二十万个婴儿在同日诞生"。

展开阅读全文

“中国版霍金”王甦菁

全文共 362 字

+ 加入清单

英国著名科学家史蒂芬?霍金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精神感动了全球无数人。如今,“中国版霍金”的故事正在吉林省长春市上演,感动无数网民。

王甦菁出生于1976年,出生时因难产引起“脑缺氧后遗症”给他的身体带来灾难——说话发音不清,四肢协调性差,双腿不能直立,双手不能持物,尤其是右侧手脚基本丧失功能,坐着的时候身体会不由自主地摇晃,需要将双腿叠起以控制抖动。10岁那年,王甦菁第一次看到了电脑,从此与它结下了不解之缘。他通过自己的永不言弃的努力,实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夙愿,成为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08级博士研究生。不仅如此,他的科研成果也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认可,成为2011年国际生物特征识别大会博士研究生论坛在全球邀请的10位有培养前途的博士研究生之一。此事经网络传播后被很多网民热捧,王甦菁被网民称为“中国版霍金”。

展开阅读全文

我的偶像霍金

全文共 1462 字

+ 加入清单

Stephen Hawking is considered the worlds foremost living theoretical physicist. Hes an expert on black holes whose stated intention is to unify quantum mechanics with Einsteins general theory of relativity, forming a single theory to explain the origin (and end) of the universe. Hawking, a professor of mathematics at Cambridge University, is the author of the best-selling book A Brief History of Time and something of a celebrity: he has made guest appearances on the TV shows Star Trek and The Simpsons. Hawking has suffered from ALS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lso called Lou Gehrigs disease) since he was a young man and is confined to a wheelchair.

In 1974 Hawking calculated that black holes emit a form of energy now known as Hawking radiation. Since then he has analyzed the shape and fate of the universe in technical studies and popular books. Although Hawking has been afflicted with severe progressive muscle degeneration since the early 1960s, he manages with the use of a speech synthesizer to continue as Lucasian professor of mathematics at Cambridge University (since 1979), the chair once held by Isaac Newton.

In 1979 Hawking took the post of Lucasian Professor of Mathematics at Cambridge. According to Hawkings own site, "The chair was founded in 1663 with money left in the will of the Reverend Henry Lucas, who had been the Member of Parliament for the University. It was first held by Isaac Barrow, and then in 1663 by Isaac Newton."

展开阅读全文

霍金的科学成就

全文共 756 字

+ 加入清单

60年代,由于天文学的一系列新发现,激发了天体物理学的研究。霍金正逢其时,黑洞研究使他初露头角。霍金将热学引入黑洞的研究,这大大加深了对黑洞的认识。这时,霍金认为,可能存在一种微型黑洞。这种黑洞很小,有的会小到像质子或中子那样的大小。按照现代物理学的理论,当物体小到这样的程度,它应服从量子力学的规律。霍金的进一步研究表明:黑洞可以蒸发;黑洞越小,它蒸发得越快。1个10亿吨(个头与质子大小相当)的黑洞要用100亿年的时间才能蒸发干净,而最后0.1秒内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100万颗百万吨级的氢弹爆炸。这就是说,我们是不是应该仔细地进行天文观测,力图在宇宙空间找到这种微型黑洞而加以利用呢?!

霍金对大爆炸理论研究有很大贡献。他认为,宇宙起源于一个奇点,奇点处的爆炸产生了粒子和能量,粒子间的作用产生了星云,进而演化到我们今天的世界。今天的宇宙仍在膨胀着,将来的宇宙可能将继续膨胀下去,也可能在膨胀到极限时转而收缩至当初形成宇宙的那个奇点。看上去这好像很有趣,然而,这就是今天人们对宇宙的认识水平。 由于霍金在天体物理学研究上取得的成绩,他获得1978年的爱因斯坦奖。1980年他又当上了三一学院卢卡斯讲座的教授。牛顿曾经是该讲座的教授。现在,霍金已快60岁了。尽管身体残疾,他仍经常旅行、演讲、著述。他的《时间简史》已发行几千万册,被译成40多种语种。由于霍金那富于传奇色彩的奋斗经历,他的《时间简史》还被搬上银幕。人们看到了黑洞和基本粒子的画面,听着霍金敲打计算机键盘和计算机合成后的声音,人们为现代物理和宇宙理论的深奥所震慑,为人类的智慧所感叹,并且更加佩服霍金在承受巨大的痛苦时仍在攀登科学高峰所表现出的伟大精神。

我们常说,上帝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霍金有身体上的缺陷,可他的头脑却很聪明!

[霍金身残志坚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霍金,爱追根究底的物理学家

全文共 443 字

+ 加入清单

霍金对万事万物如何运行开始感兴趣起来,他经常把东西拆散以追根究底。

科学家霍金小时候的学习能力似乎并不强,他很晚才学会阅读,上学后在班级里的成绩从来没有进过前10名,而且因为作业总是很不整洁,老师们觉得他已经无可救药了,同学们也把他当成了嘲弄的对象。在霍金12岁时,他班上有两个男孩子用一袋糖果打赌,说他永远不能成材,同学们还带有讽刺意味地给他起了个外号叫爱因斯坦。谁知,20多年后,当年毫不出众的小男孩真的成了物理界一位大师级人物。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随着年龄渐长,小霍金对万事万物如何运行开始感兴趣起来,他经常把东西拆散以追根究底,但在把它们恢复组装回去时,他却束手无策,不过,他的父母并没有因此而责罚他,他的父亲甚至给他担任起数学和物理学教练。在十三四岁时,霍金发现自己对物理学方面的研究非常有兴趣,虽然中学物理学太容易太浅显,显得特别枯燥,但他认为这是最基础的科学,有望解决人们从何处来和为何在这里的问题。从此,霍金开始了真正的科学探索。

[《童年的发现》的同步作文训练素材

展开阅读全文

给霍金爷爷的一封信1000字

全文共 903 字

+ 加入清单

敬爱的霍金爷爷

您好!

虽然我们之间是素不相识,可是当我看完关于您的文章时,心不由得这之一颤,我想:那一定是心灵的强大震动吧!真的,真的,我不知如何形容您那顽强的精神,此时,我的心中除了敬佩还是敬佩。

“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这个鲜为人知的科学名词听上去便让人毛骨悚然,这种罕见的疾病将使患者逐步丧失运动能力,通常在2—3年内死亡。可是,您非但改变了“生命终结”这个结论,更以顽强的意志艰难地前行在科学大道上,这难道不是生命的奇迹,科学的奇迹吗?我想,也许正是您那开朗乐观的态度,才从生命的悬崖边上,奇迹般的生还了吧?我不明白,在全身只有几个手指可以活动的情况下,您是如何战胜并超越某种极限,去完成那些令科学家们都为之惊叹的大事业的,我想:这原因除了持之以恒的求知精神,又能是什么呢?

如果我是您,那么当我得知患了绝症的时候,还能像您一样开朗乐观吗?不会,面对着不公平的命运,我不得不向它低头,我定会变得软弱无能、萎靡不振。当我为了一份录音演讲而忙碌10天,累得焦头烂额时,还会坚持吗?不,我会逃避。因为我没有继续下去的勇气了。看看您,再瞧瞧自己,真是微不足道,说真的,在我的心中,您是个不折不扣的大英雄。

高尔基说过:“在自然剥夺了人类用四肢走路的本领时,它就给予他一根拐杖,那就是理想。”您无疑为这句话做了最完美的解释。对您好来说,难道不是理想这根“拐杖”,使您克服重重困难,从未停止科学探索的脚步吗?

或许有人说,我的理想总是不足心支撑我趟过泥泞,越过沼泽。而在现实生活中,也不难发现,面对生活的艰辛、人生的失意以及事业的受挫,有的人变得心灰意冷,更有人丧失生的勇气。难道当理想遭遇现实的诘难,生命就可以放弃?不,理想是高山的鲜花,只有不畏艰难险阻、不怕挫折,敢于趟过溪流、踏平坎坷的人,才能达到理想的境界。

我清楚地记得,您曾说过:“无论命运有多坏,人总应有所作为,有生命就有希望。”是啊,生命不仅要不屈,更要抗争。“有生命就有希望”,有了希望的生命才有意义。

从您的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命运也许真的不公平,但我们不必埋怨,我们只要坚强就足够……

祝您取得更大的成就!

xxxx

年月日

展开阅读全文

六年级作文霍金的故事

全文共 1956 字

+ 加入清单

时至今日, 你终于与浩瀚的宇宙永远在一起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六年级作文霍金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篇一:霍金的故事

六年级下学期,我们学了一篇课文----《轮椅上的霍金》。课文中的霍金是一个懂得感恩生活与乐观坚强的人,他在回答女记者的问题时说的话,震撼到了在场的所有人。他说:“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我有爱我与我爱的亲人与朋友。。。。。。哦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这句话是霍金在迟暮之年说的,因为他之前经历过的事太多太多。

霍金从小就拥有异乎常人的头脑,17岁就考上了剑桥大学,把解释宇宙的万物理论当做自己的信仰。可在他21岁时,被确诊患上了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这种病会使他的身体越来越不听使唤,只剩下心脏、肺与大脑还能运转,最后连心肺功能也会丧失,当时大夫预言他只能再活两年。这个致命的打击让原本沉浸在考上大学喜悦中的霍金几乎放弃了学业,但是,坚强乐观的他最后还是克服了心理上的困难,重新“站了起来”。虽然患病后,霍金经常与病魔抗争,好几次在死亡的边缘徘徊,但这些都无法扑灭霍金对自然科学的热情探求之火。他并不认为疾病对他有什么影响,每天都陶醉在自己想象的宇宙世界里,努力不去思考身患的疾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霍金就坐在轮椅上,证明了黑洞的面积定理,撰写了《时间简史》,遨游了光袤的时空,解开了宇宙之谜。

霍金的身体情况日益严重,他却还是力图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完成自己所能做的任何事。他甚至是很活泼好动的,虽然这听起来有点好笑。在霍金身体彻底没办法离开轮椅之后,他仍然坚持使用那唯一可以活动的三根手指,驱动着轮椅在前往办公室的路上“横冲直撞”。有一次,霍金与查尔斯王子见面时,旋转轮椅来向查尔斯王子炫耀,结果轧到查尔斯王子的脚趾,被查尔斯王子臭骂一顿。当然,霍金也尝到过“自由”行动的恶果,这位量子引力的大师级人物,多次在微弱的地球引力下,跃入轮椅,幸运的是,每一次他都顽强地重新“站”起来。

如霍金自己所说:“活着就有希望,人永远不能绝望。比大海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所以,即使霍金终生都被“关”在“果壳”

中,他也依然是受万人景仰的无限空间之王!斯蒂芬·威廉·霍金,你是宇宙奥秘的主宰,人类历史上的传奇!

篇二:霍金的故事

而当我学了课文《轮椅上的霍金》之后,我对霍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霍金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那就让我们走进他的世界吧!

霍金生于1942年1月8日。在他不幸患上卢伽雷氏症后,就永远的被禁锢在了轮椅上。坐在轮椅上的霍金还有一些生活趣事呢。1991年3月,霍金在一次坐轮椅回柏林公寓时,被小汽车撞倒,右臂骨折,头被划破,缝了13针,但48小时后,他又回到办公室投入工作。还有一次,他与友人去乡间别墅,上坡时拐弯过急,轮椅向后倾倒,不料这位物理大师却被地球引力翻倒在灌木丛中。可是他就是面对如此境况,还是露出了他招牌微笑。

虽然身体的残疾日益严重,霍金却力图像普通人一样的生活。完成自己所能做的任何事情。他甚至是活泼好动的一个人,因为在他身体已经完全无法移动的情况下,仍然坚持用唯一可以活动的3根手指驱动着轮椅,在前往办公室的路上“横冲直撞”。在莫斯科的饭店中,他建议大家来跳舞,他自己也在大厅里不停地转动着轮椅,那个身影真是一大奇景。有一次,他查尔斯王子会晤时,旋转着自己的轮椅来炫耀结果轧到了查尔斯王子的脚指头。

正是这位全身只有三根手指能动的,但却依旧是那么活泼好动的科学巨人写的《时间简史》等书受到了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意志的坚强几乎能与他的残疾的程度能成为正比。我也要好好向他学习这种精神了。

篇三:霍金的故事

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后来,我从一个人身上知道了,生命是不屈向上,不屈向上才会成功!

同学们听说过霍金吗?霍金是一个神话,一个当代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一个科学名义下的巨人……或许,他只是一个坐着轮椅,挑战命运的勇士。

霍金21岁就患了肌肉萎缩症,只能靠轮椅行动。一次,霍金回柏林公寓,过马路时被小汽车撞到,左臂骨折,头被划破,缝了十三针,大约48小时过后,他又回到了繁忙的工作之中。虽然身体的残疾日益严重,霍金却力图像普通人一样生活,完成自己所能做的任何事情。他甚至是活泼好动的——这听起来有些好笑,在他只有几根手指能活动的时候,仍然用它们驱动着轮椅在前往办公室的路上“横冲直撞”。在艰难的情况下写出了著名的《时间简史》。

霍金虽然身体残疾,但他勇于挑战命运,热爱生命,不屈向上,才能写出著名的《时间简史》,他才会成功!霍金虽然是残疾人,但他能够热爱生命,不屈向上,更何况我们这些四肢健全的人呢?正是因为四肢健全,我们才更应该热爱生命,不屈向上。正如米歇潘所说:生命是一条艰险的狭谷,只有勇敢的人才能够通过。

展开阅读全文

霍金,我想对你说作文250字

全文共 253 字

+ 加入清单

霍金先生,我想对你,自从1963年开始到现在,您都是在轮椅上度过的,并且是40年。40年啊,我们常人担当不起的悲惨命运,您却都忍受下来了,并且还在那40年里刻苦学习,博取知识,用自己的直觉推论出黑洞的存在,并且建立了非常美丽的宇宙模型,成为了“科学巨人”。这一切都是在轮椅上造就的,让我佩服不已。

您在轮椅上,在病魔的困扰下居然顽强地活了下来,如果换作是我,我一定会立即失去生存下去的信心,会有轻生的念头,被病魔打垮了,而您生活了40年!

这一切事实完全证明了您是一位生活强者!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科学巨人!

展开阅读全文

我的偶像霍金作文

全文共 776 字

+ 加入清单

我崇拜的人不胜枚举,有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有著名的戏曲家莎士比亚,有杰出的前苏联作家高尔基,而令我最崇拜的.偶像是身残志坚、不屈不挠的“宇宙之王”霍金

霍金出生于英国牛津,21岁时就不幸患上了会使肌肉萎缩的卢伽雷氏症,他在轮椅上坐了46年。他虽然高度残疾,整天只能斜躺在电动轮椅上,脸部严重变形,但他却是个生活的强者。有一次,霍金在坐轮椅回柏林公寓,过马路时被小汽车撞倒,左臂骨折,头被划破,缝了13针,但二天后他又回到办公室投入工作。还有一次,他和友人去乡间别墅,上坡时拐弯过急,轮椅向后倾倒,不料这位引力大师却被地球引力欣翻在灌木丛中。他一次次地跌倒了,但他仍一次次地爬了起来。虽然身体的残疾日益严重,霍金却力图像普通人一样生活,完成自己所能做的任何事情。他甚至是活泼好动的——这听来有点好笑,在他已经完全无法移动之后,他仍然坚持用唯一可以活动的手指驱动着轮椅在前往办公室的路上“横冲直撞”;在莫斯科的饭店中,他建议大家来跳舞,他在大厅里转动轮椅的身影真是一大奇景;当他与查尔斯王子会晤时,旋转自己的轮椅来炫耀,结果轧到了查尔斯王子的脚趾头。

他是个挑战生活的勇士,更是个顽强的科学巨人。

他毕业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并获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他身残志不残,克服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而成为国际物理界的巨人。他不能写,口齿不清,演讲和问答只能通过语音合成器来完成,看书必须依赖于一种翻书的机器,读文章时他驱动轮椅如蚕吃桑叶般地逐页阅读,但他发现了相对论、量子力学、大爆炸等理论,解开了宇宙之谜,霍金证明黑洞有温度、有辐射。他的科普着作《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和《果壳里的宇宙》轰动了整个世界。

我最崇拜的人——霍金,他的魅力一直深深地吸引着我,他是一个生活的强者,更是一个物理天才,他的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可贵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前进。

展开阅读全文

轮椅上的霍金

全文共 363 字

+ 加入清单

(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奋斗)

英国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创立了新的宇宙学说,著有《时间简史》等书,被人们称为“当今世界上继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他在1963年被确诊为肌肉萎缩症,医生认为他只能活2年时间了。他却支持到现在,取得卓越的成就,获得学术界与大众一致的敬重,这与他坚强的意志,顽强的生命力息息相关。1970年,霍金不得不借助轮椅,至今已有30余年之久,但他始终坚持物理学研究,甚至在丧失说话功能之后,仍然依靠机器工作。

北师大天文系教授何香涛在80年代初期曾参加霍金的学术报告会,当时霍金的病情已经很严重,与人交流也很不方便,但他始终坚持奋斗,刻苦钻研。霍金大学时结识的朋友狄克斯说:“当霍金所热爱的东西都失去时,他不仅坚强地活着,而且伟大地活着,他所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科学的智慧,还有人类最可贵的不息的奋斗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