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面粉

面粉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面粉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面粉问题。

分享

浏览

3306

作文

7

与小马有关的作文:小马运面粉

全文共 931 字

+ 加入清单

一天,小外婆家来了许多客人,马妈妈叫小马把一大袋面粉带到外婆家去做包子,小爽快地答应了,它想:“又有一个好好表现的机会了,妈妈一定会夸奖我的”。

于是,小马把一口袋面粉搭在背上,蹦蹦跳跳地跑向外婆家。在河边,老黄牛伯伯看见小马背上的面粉有点倾斜了,就对小马说:“小马你背上的袋子倾斜了,赶快弄平衡来吧!免得翻在地上弄脏了。”小马却不以为然地说:“不要紧,马上就要到外婆家了。”老牛摇摇头没话可说了。

小马又到了草地旁正要跟山羊伯伯打招呼,山羊对小马说:“小马你背上的袋子马上要掉下来了,快重新移好。”“不要紧,外婆家还有半里地就到了。”小马依旧“得得得”向前跑着。

前面有一条小河,小马看见河水又清又凉,就低下头喝点水。正当它喝水时,“咕咚”一声,小马背上的面粉掉进了河里。面粉在“咕噜咕噜”冒着白泡,一会儿面粉袋就沉下去了,小马跳下去把面粉袋捞上来,重新放在背上。等到了外婆家,外婆打开粘满淤泥的袋子,面粉成了黑黑的面团。小马惭愧地低下了头。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出现小错,要及时改正,如果不听劝告,一意孤行,终究会酿成大错,正所为”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与小马有关的作文:小马和长颈鹿

在茂密的森林里住着一匹小马和一只长颈鹿,它们经常会发生争吵。

一天,它们又开始了争吵。长颈鹿说长得高好,而小马说长得矮好。于是它们互不相让,吵来吵去.后来它们决定比一比用实践证明,到底是长得高好,还是长得矮好。接着,它们就开始了比赛。它们走呀走呀,又累又渴。后来它们来到了一棵果树下,长颈鹿一抬头,一口就吃到了香喷喷的果子,而小马在一旁跳来跳去,就是吃不到。长颈鹿得意得说:“现在知道了吧,还是长得高的好吧!”小马很不服气,大声说:“别得意,接着比。”于是它们就继续往前走。最后,来到了牛伯伯的家门前口,小马得意洋洋地走了进去。而长颈鹿钻来钻去,怎么也进不去。小马在门里大声地说:“喂!傻大个,现在知道个子矮的好处了吧!”这时牛伯伯从家里出来了,看到它们俩吵来吵去,就笑着对它们说:“你们这俩孩子,怎么光看到自己的长处而看到自己的短处呢?高有高的优点,而矮有矮的长处啊!”听了牛伯伯的话,他们惭愧地低下了头。

从此以后,它们俩再也没吵过架,遇到困难互相帮助,并且成为一对最好的朋友呢!

展开阅读全文

朱自清不领美国面粉

全文共 486 字

+ 加入清单

朱自清是清华大学教授,著名的文学家。抗日战争结束后,美国政府一方面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一方面又利用签定条约的办法在中国获取了许多特权,还加紧武装战败国日本,对中国重新造成威胁。当时社会上物价飞涨,物品奇缺,很多人在饥饿和死亡线上挣扎。人民对美国和国民党政府十分不满,反抗的呼声越来越高。美国为了支持蒋介石,就运来一些面粉,说要“救济”中国人,好让中国人“感谢”美国,不反对它。

朱自清看透了美国的用心,认为美国的救济是对中国人的侮辱。他和一些学者一起,在一份宣言上庄重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那份宣言表示,坚决拒绝美国的“援助”,不领美国的面粉。当时,朱自清正患严重的胃病,身体非常瘦弱,体重还不到40公斤,经常呕吐,甚至整夜不能入睡。拒领救济粉意味着每月生活费要减少600万法币,生活更加困难。可是为了维护中国的尊严,他坚决拒绝那些别有用心的“赏赐”。他在日记中写道:“坚信我的签名之举是正确的。因为反对美国武装日本的政策,要采取直接的行动,就不应逃避自己的责任。”

两个月后,朱自清因贫病交加,不幸去世。他宁肯挨饿而死,也不肯领带侮辱性的“救济”,表现了一个中国人应有的尊严。

展开阅读全文

朱自清不领美国面粉

全文共 304 字

+ 加入清单

由于长期的困苦生活和工作劳累,朱自清先生患了严重的胃病。1948年初,人民解放战争进入最后阶段的时候,他的病情也加重了,然而他顾不得疗养,倒是更加忘我地投入到斗争中去。此时的朱自清先生,已经重病缠身而且无钱医治,但他毫不犹豫地在写着“为表示中国人民的尊严和气节,我们断然拒绝美国具有收买灵魂性质的一切施舍物资,无论是购买的或给予的……”的宣言上签署了自己的名字,之后立即让孩子把面粉配给证退了回去。8月上旬,朱自清先生病情恶化,入院治疗无效,不幸于12日逝世,终年仅50岁。临终前,朱自清先生以微弱的声音谆谆叮嘱家人:“有件事要记住: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我们家以后不买国民党配给的美国面粉!”

展开阅读全文

荣氏兄弟:面粉大王的故事

全文共 2440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荣氏兄弟,即荣德生、荣宗敬两兄弟,乃江苏无锡荣巷人。早年在钱庄当过学徒,短短几年的钱庄学业生涯,使荣氏兄弟在创业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物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1873年9月23日,无锡荣巷的荣熙泰家,第一个儿子荣宗敬出世了;时隔两年,1875年8月4日,第二个儿子荣德生也来到了人问。

荣巷位于无锡西郊惠山南麓,是荣氏家族聚居的地方。荣家祖上曾经做过大官,可是到了荣熙泰这一代,家境已经很差。荣熙泰小小年纪,就不得不进铁匠铺当学徒;甚至连母亲去世后的安葬费用都没有,只好变卖家产。后来荣熙泰便长年在外给商家当账房先生,给官僚当师爷,勉强养家糊口。

荣熙泰再也没有想到,就是他的这两个儿子,后来会成为中国着名的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而且荣德生的儿子荣毅仁,还担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副主席。

荣宗敬和荣德生,虽是同胞兄弟,但是性格气质却完全不同。哥哥荣宗敬长着一张长方脸,心胸开朗,雄心勃勃,思路灵活,有一种使人不能不服从的魅力。他喜欢野外活动,夏天整日泡在水边,捕鱼捉虾,钓鳝抓蟹,样样都是好手;冬天下了大雪,他领着孩子们一起堆雪人,打雪仗,更爱滚雪球……

弟弟荣德生一点也不像哥哥.他是国字脸,浓眉毛,厚嘴唇,一副憨厚模样。他直到4岁还不开口说话,父母都担心他会不会是个哑巴;5岁上他总算终于说话了,但一直少言少语,老实本分。因为他排行老二,邻居们都戏称他为“二木头”。小德生很少出门,像女孩子一样,常常闷在家里,帮母亲纺纱、养蚕。夏天,母亲忙得满头大汗,小德生总是一声不响地陪在母亲身边,一会为母亲扇扇子,一会递毛巾给母亲擦汗,十分懂事。

虽然家境贫寒,但荣熙泰深知,只有让孩子好好读书,将来才有重振家业的希望,所以很重视两个儿子的学习。荣宗敬7岁进私塾,立刻显示出他过人的聪明,只要老帅稍加指点,他就能够领悟,作文也总是写得很出色。荣德生7岁时,父亲却有些犹豫,怕他跟不上学业,所以便用硬纸板剪了300个字块,自己在家里教他,每天学10个生字。没料到荣德生学得很快,后来学算术,背“九九表”,“二木头”也毫不吃力。父亲这才发现,这个不声不响的孩子有着非凡的记忆力!第二年,荣德生也进了私塾。他对学习的兴趣十足,上学读,回家读,还把古诗词写成小纸条贴在墙上、蚊帐上随时复习。许多经典着作他都能一字不漏地背下来,使老师赞叹不已。

1886年,荣宗敬14岁,就不得不离开学堂,帮助父亲支撑这个家。经父亲的朋友介绍,小小年纪的荣宗敬,独自扛着铺盖卷闯进了大上海,在南市区一家铁锚厂当学徒。荣宗敬是个有志气的孩子,一心想干出点名堂来。可是他毕竟太小了,工作又累,又不会照顾自己,不久就染上了伤寒,只得回家治病调养。可是荣宗敬明白家中的艰难,所以身体刚好些,就又返回了上海。这一回,他进了永安街豫源钱庄当学徒。

这时,荣德生还在读书。他的私塾老师还是个有名的医生,所以常常被人请去看病。老师经常让荣德生代他为小学生上课。荣德生因此得到了许多的锻炼机会。休息的时候,荣德生喜欢用纸板和麦秆编织工艺品,用旧纸折叠新鲜的小玩艺,显示出他的创造精神。父亲对荣德生抱有很大希望,认为他将来一定能够考科举当大官。可是懂事的荣德生,心里却羡慕哥哥已经在为家庭分忧。在1888年,他就背着父母给哥哥写了一封信,请哥哥代他也找一个职业。

上海的职业并不好找,直到第二年,通顺钱庄开业,荣宗敬才通过朋友,为弟弟也谋得了一个学徒的机会。15岁的荣德生,也乘着小木船摇进了大上海。

学徒的工作繁重而且单调,按规矩,连扫地、擦桌等琐碎的家务事,也是由学徒承担的;相反真正的钱庄业务,反而轮不到他沾边。还是个孩子的荣德生,几乎闷出病来。有一天休息,他就一直玩到天黑上灯了才回店。店主很不高兴。一位姓窦的账房先生叹息说:“学徒3年,转眼就过去了。学到本领的人,将来能当先生;学不到本事的,将来还会怪先生没本领!”荣德生猛然惊悟,第二天就主动去向窦先生请教。窦先生很欣赏他的悟性,悄悄地把平生学问都传授给荣德生。荣德生学得很快,没过多久,记账、结算、看钱、兑银等钱庄业务的基本功,就都难不住荣德生了。除此以外,他还练出了一手好书法。每逢过年,左邻右舍都争着来请他写春联。

1891年,荣宗敬学徒满师,经人介绍进入上海南市森泰蓉钱庄当了跑街,负责在无锡、江阴、宜兴三个地区联系客户、发展业务。他求知欲非常强,不但对经手的各种金融业务专心研习,而且对客户所做的生意也很关注。这样,他渐渐积累了不少各地小麦、棉花生产和销售行情的经验,为以后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两年以后,荣德生也学徒满师。当时父亲正在广东为当税务官的姑父朱仲甫管账,姑父对德生很欣赏,所以把他也招去了。荣德生在广东,工作之余,仍然发奋自学,研读了大量书报。因为广州当时是外国商人来往较多的地方,荣德生也学到了一些与外国人打交道的经验。

由于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吃了败仗,经济发展也受到严重影响。荣宗敬和荣德生先后失业回家。1896年初,荣宗敬跟父亲来到上海,重新寻找职业。这时的上海,已经是中国商业经济的中心。进出口贸易的繁忙,以及民族工业的崛起,使得金融流通量与日俱增。从事金融业的朋友大多发了大财,许多人劝他们不要再去给人家做帮手,干脆自己开一家钱庄。

荣熙泰想,办钱庄开支不算太大,管理也个复杂,两个儿子又都是学钱庄出身,业务上有基础,人手现成,只要筹集到一定的股本,拉到一批客户,成功的可能是很大的。因此他下了决心,拿出自己多年的积蓄,又找几位朋友合伙,在上海鸿升码头开办了广生钱庄。由荣宗敬当经理,荣德生管正账。荣宗敬虽然是初次当家,但显得十分老练。仅仅一个月后,业务发展,广生钱庄又在无锡设立了分庄,由荣德生当经理。小弟兄俩初试身手,成绩居然不坏。不幸的是,新的历程刚刚开始,父亲荣熙泰就因病重逝世了。他一生奔波劳碌,没有留下什么遗产,却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临终之际,他嘱咐儿子们,一定要兄弟一心,踏踏实实,共谋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面粉大战

全文共 307 字

+ 加入清单

快乐指数:10

国庆节这天,妈妈和姥姥正在包饺子,我决定去“帮忙”。我刚抓起一把面粉,不料从窗外刮来一阵风,我的眼前像笼着雾一般,这时姐姐过来了,“怎么了?”“眼睛迷了.”只见她一拳过来,幸好我闪得快,要不然---敢乘而入,伪君子。我转身就跑,来到水池前,用水猛洗,这回好了。我冲向厨房抓起面粉碗,这时的姐姐是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把面粉往姐姐的脸上一抹,哈哈!她成为大花猫。这时,她也去准备“武器”,我急忙藏在门后,姐姐来了,“人呢?”“这呢”我把一碗面粉都扣在了她的头上。“你干什么?”姐姐气得满脸通红。“谁叫你‘偷袭’我?”“什么?偷袭?我那是帮你眼睛。”她更是火冒三丈,我还是脚步踩西瓜皮---溜之大吉。

展开阅读全文

小学记事作文300字:面粉七十二变

全文共 666 字

+ 加入清单

“沙沙沙,沙沙沙……,”窗外树叶正孤独地唱着歌,而屋内同学们正热火朝天地讨论着。同学们围在一块儿讨论战术,热闹极了!

“三二一,开始!”老师一声令下,“大师们”便手忙脚乱地激发了智慧。有的用巧手捏出了雕像;有的挠着头想重启智慧之门;还有的同学急匆匆地奔向厕所找“灵感”。望着面前如山般高的面粉,我显得十分不知所措。

我用扯下了“山”上的一小块,在桌上揉了起来,不一会儿,圆滚滚的小面球就好了。紧接着,我又揉了一条“长蛇”,它紧紧地围住了小面球,突然我手里又冒出了一条刚出生的“蛇”,一下钻进小面球的上方,棒棒糖顿时变身蛇糖了,哈哈!

正当我骄傲自满地睢向其同学时,猛然发现乐乐已经做了三个了!我快马加鞭,继续行动。“哎呀,老师,面粉太粘手了!”我大喊。“那也没办法,自已想办法吧!”我加了点面粉,奋力揉着、拍打着面粉。不一会儿,扁鸡蛋饼完工了。我感到一丝丝地兴奋,等会儿就能够尝到美食了,神不知鬼不觉,我居然口水流下三千尺,搞得同学们捧腹大笑。

“只剩最后五分钟了,加油!”老师说。“不!”乐乐发出一声经典的怪叫,而我却专心致致地“折腾着”面粉,而我积非成是芯片充电完毕的我开始了“闪电模式”,面粉雕像一个接一个闪亮登场了。

终于,时间小偷来偷时间了,游戏悄然结束。我把雕像请进了热锅,想像着几分钟后用智慧煮出的美食……

经过这次大家的齐心协力,我们小组获得了第一名,看着以往普普通通的励志卡瞬间变了样,发出了智慧的光芒,金光闪闪的。

让我们一起大声呐喊出来吧:“努力就会有回报,智慧是打开宝藏最重要的钥匙!”

[小学记事作文300字:面粉七十二变

展开阅读全文

有关面粉父亲的作文_描写爸爸1300字

全文共 1248 字

+ 加入清单

“是你创造了这个家,然后又创造了我,是你拉着我的手,从昨天走到现在,啊!我亲爱的爸爸……”抑扬顿挫的歌声将我的思绪带回那贫瘠的山沟,在晶莹的泪光中,父亲的沧桑与和蔼又一次浮现在我眼前,在丝丝的失落中感到了缕缕的温暖。

听父亲讲,我小时候特别犟,稍不顺心便大闹不止、牢骚不断,父亲为此操透了心,我也没有少挨揍,有时父亲的眼里竟会闪出晶莹的泪光,那种无奈和伤心的眼神,至今想起来觉得格外沉重,也真难为了父亲,那时家里穷,两个姐姐年龄还小,帮不了什么大忙,父亲经常是拖着疲惫的身躯,结束了一天的劳动后又加夜班帮别人加工面粉,挣回一点小钱解决家中油盐酱醋、茶叶盐巴和一家人其他方面的开支。

加工面粉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二十平方米的一个小房间里,电动机和磨粉机同时起动的怪叫声震耳欲聋、满屋乱飞的灰尘和面粉沫刹那间将你变成一个活脱脱的面人。所以,父亲头发和衣服上天天都有一层厚厚的面粉沫,孩子们都管他叫“面粉爷爷”或“面粉叔叔”。

七岁那年,父亲满含期待地把我送进学校,家庭开支加大了,父亲丢掉了伴随他二十来年的烟袋,这时,我也渐渐有些懂事了,放学回家后有时也做一些家务,父亲总不让我做太多的活,“看书去吧,多识几个字,给爸争口气”这是父亲常在我耳边叮嘱的一句话,回味着父亲饱含期望的眼神,在我尚未成熟的意识深处,已真切地感受到,我已经成长成了父亲眼中的一个星座,已是他手中最炽热、最跳跃的那粒阳光,当我第一次捧着“三好学生”奖状兴冲冲的跑进家门,把喜悦告诉他时,我清楚的感觉到他厚实的肩膀有些微微颤抖。

一九九五年暑期,我接到中专录取通知书,那天,父亲显得特别精神,话也特别多,从父亲的眼里,我看到一种比秋季大丰收还丰富的满足,我再次读懂了父亲含辛茹苦的深意!从那一天起,父亲便一直默默地为我打点行囊,他把无限的慈祥和爱抚全都打进我的背包,让我富足得不敢去面对他的目光,开学了,母亲洒下了一路泪水,父亲却塞给我一张车票,拎着我的包,默默的走在我身后,在八月略带凉意的晨风中,我发现父亲苍老了许多、憔悴了许多,两鬓的银发在晨风中显得分外醒目,我背负着一个永恒的信念起程,就在汽车起动的一瞬间,我捕捉到父亲眼里有一种晶莹的亲情在滚动,这份咸涩的情感足够让我咀嚼一生。

斗转星移,岁月如梭,如今我已在离家很远很远的地方,父亲也有些老了,每当我一次次带着一身的尘埃回到家中,父亲都为我准备了几乎凝固的温暖,让我游弋的灵魂找到了温暖的归宿,每次离家,父亲都为我装满了沉沉的叮咛和无限的牵挂,背负着父亲的嘱托远行,无论走到哪里,都越不出父亲的视线,始终不曾迷失自己。

滚滚的磨盘转过春的温暖、转过夏的灿烂,转过秋的丰收,转过冬的宁静,将父亲的两鬓转出银霜,也将他的希望──我转出“农门”,如今,磨盘依然在飞滚,父亲的岁月,伴随着他一颗不老的心在磨盘前一点一点的消逝,尽管父亲可以做很多轻松的事,但他依然不肯离开磨房,他不再奢望磨盘能为他转出新的希望,只是想多陪陪二十多年来使他沧桑,给他希望的亲密战友……

我的面粉父亲,你还好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