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鞠躬尽瘁

鞠躬尽瘁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鞠躬尽瘁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鞠躬尽瘁问题。

分享

浏览

144

作文

21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造句范例

全文共 617 字

+ 加入清单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造句

【拼音】:jū gōng jìn cuì,sǐ ér hòu yǐ

【解释】: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尽瘁:竭尽劳苦;已:停止。指全心全意地贡献出全部力量;到死为止。

【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造句】:

1、这正如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老臣心,是李贺“提携玉龙为君死”般感恩,是苏轼“为报倾城”的感动。

2、他希望他总会象那样,而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3、战士们为国家鞠躬尽瘁,当之死而后已。

4、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将勇往直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5、只是说,只要我活着,还有一口气,我就要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6、周恩来总理一生顾全大局,任劳任怨,为党和国家努力工作,可以称得上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7、蜡烛告诉我,幸福就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尽自己的一点热来温暖人们,尽自己的一点光来照亮人们前进的道路。

8、邓稼先是一位真正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爱国志士。

9、他全心全意地为了改造中国而耗费了毕生精力,真是死而后已。

10、有些人可能喜欢平淡从容,有些人可能喜欢锋芒毕露。

11、邓小平同志的光荣事例妇孺皆知,家喻户晓,他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真是是当之无愧的好同志,,他值得我们仰慕!

12、“他全心全意地为了改造中国而耗费了毕生精力,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3、刘老是倒在工作岗位上,真正是为农史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展开阅读全文

鞠躬尽瘁的成语典故

全文共 500 字

+ 加入清单

东汉末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去了汉献帝,自己登基做了皇帝,改国号为魏,即魏文帝。

这时,占据四川一带的刘备,很快也宣告登基,即历史上称为蜀汉的“先主”。刘备用诸葛亮为丞相,定都成都。连同在江南的东吴,正式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刘备因伐东吴失败,命丧白帝城,其子刘禅袭位,称“后主”。诸葛亮继续担任丞相,并受封为“武乡侯”,蜀国的一切军政大权都在他的手中,各种事物都由他来裁决。诸葛亮一贯主张联吴伐魏,他一面和东吴重新修好,一面南征孟获,平定了南中诸郡,解除了北伐的后顾之忧。然后充实军备,练兵试阵,积极准备讨伐魏国。出兵前,曾上表后主,力劝后主听信忠言,任用贤臣,这就是后世流传的著名的《前出世表》。但是此次北伐没有成功,诸葛亮退兵休整军队。不久,诸葛亮再次兴师北伐,当时蜀国很多官员反对诸葛亮频繁兴师动众,诸葛亮因此再次上表后主,分析当时的形势,说明蜀汉与曹魏的势不两立,必须北伐,这就是著名的《后出师表》。

在《后出师表》中的最后一句,诸葛亮说道:“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后人经常使用的一句成语。(鞠躬,表示谦恭谨慎;尽瘁,是竭尽辛苦的意思。)是形容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致死方休。

展开阅读全文

鞠躬尽瘁是褒义词吗

全文共 426 字

+ 加入清单

鞠躬尽瘁,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尽瘁:竭尽劳苦;已:停止。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到死为止,褒义词

一、成语解释

【成语】: 鞠躬尽瘁

【拼音】: jū gōng jìn cuì

【解释】: 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

【出处】: 明·宋濂《先府君蓉峰处士阡表》:“祖妣夫人与显考鞠躬尽瘁,誓勿蹶其门。”

【举例造句】: 臣只有一片愚忠,鞠躬尽瘁。 ★欧阳予倩《忠王李秀成》第三幕

二、成语故事

东汉末年,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此后,诸葛亮全力辅助刘备建立蜀汉政权,形成三分天下的局面。不久,刘备病逝,儿子刘禅继位。为了帮助刘禅统一天下,他一面与东吴结盟;一面南征孟获,清除后患;还一面充实军队,准备伐魏。在出兵前,他写了《出师表》给刘禅,详细分析了攻打魏国的道理。最后表示,自己一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以报刘备的知遇之恩。这个成语比喻不辞劳苦,奋斗终身,大公无私的高贵品质。

展开阅读全文

鞠躬尽瘁造句

全文共 497 字

+ 加入清单

语义说明:比喻恭敬谨慎,不辞劳病地贡献心力。

使用类别:用在「克尽职守」的表述上

1、他为发展我国科学和教育事业,奋斗了半个多世纪,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

2、她为推展学前教育,鞠躬尽瘁,贡献良多。

3、包拯为人民鞠躬尽瘁的精神实在令人敬佩。

4、诸葛亮为了蜀国为了刘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5、只要事关国际民生,我必鞠躬尽瘁,全力以赴。

6、焦裕禄为了人民利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7、许多的科学家为了人类科技的进步而鞠躬尽瘁、无私奉献。

8、诸葛亮是我国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己,为蜀国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9、敬爱的周总理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们永远怀念他。

10、他们鞠躬尽瘁地为国家的交通建设奉献一生。

11、他可以为公事鞠躬尽瘁,牺牲所有假期。

12、王老先生为社区服务,其鞠躬尽瘁的精神,令人感佩。

13、今天承蒙您重用,我必定会鞠躬尽瘁,为公司效命。

14、他为推展全民脱盲教育运动,已是鞠躬尽瘁,令人钦佩不已!

15、他的一生为革命事业鞠躬尽瘁,树立了一个光辉的榜样。

16、他毕生都在为改善山区居民生活而奔波,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7、周总理鞠躬尽瘁,为新中国的建设做出了丰功伟绩。

展开阅读全文

鞠躬尽瘁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全文共 411 字

+ 加入清单

鞠躬尽瘁,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力量。尽瘁:竭尽劳苦。已:停止。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到死为止。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一、鞠躬尽瘁的意思

【成语】: 鞠躬尽瘁

【拼音】: jū gōng jìn cuì

【解释】: 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

【出处】: 明·宋濂《先府君蓉峰处士阡表》:“祖妣夫人与显考鞠躬尽瘁,誓勿蹶其门。”

【举例造句】: 臣只有一片愚忠,鞠躬尽瘁。 ★欧阳予倩《忠王李秀成》第三幕

二、成语故事

东汉末年,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此后,诸葛亮全力辅助刘备建立蜀汉政权,形成三分天下的局面。不久,刘备病逝,儿子刘禅继位。为了帮助刘禅统一天下,他一面与东吴结盟;一面南征孟获,清除后患;还一面充实军队,准备伐魏。在出兵前,他写了《出师表》给刘禅,详细分析了攻打魏国的道理。最后表示,自己一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以报刘备的知遇之恩。这个成语比喻不辞劳苦,奋斗终身,大公无私的高贵品质。

展开阅读全文

关于无私奉献的作文:鞠躬尽瘁,无私奉献

全文共 468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学习了《一夜的工作》这篇课文,敬爱的周总理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精神,为中华名族操劳的情景,简朴的生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后面画一个小圆圈。......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这段话生动地描写介绍出了总理认真对待工作,一丝不苟的精神。这种鞠躬尽瘁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你看,他每个夜晚要批阅“一叠“文件,可他还是那么认真,边看边画,有是停笔想一想,甚至问我一两句。中国国土之大,民族之多,在全世界是罕见的,全国的大小事情该有多么繁重啊!而我呢,经常作业做完之后就没有检查。相比之下,我觉得自己真是太惭愧了。

我接下去读,读到“这时候,值班室的同志送来两杯热腾腾的绿茶......好象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这句话说明周总理生活简朴。想想,周总理工作量那么大,夜宵却那么简单,只有一杯绿茶,和几颗花生米。现在有些贪官,滥用职权,大吃大喝,花公款的人相比是多么伟大啊!

总理有凡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生活水平,有高标准来要求自己,周总理这种工作一丝不苟,生活简朴的作风值得我们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鞠躬尽瘁,只为“科技强国梦”

全文共 908 字

+ 加入清单

新中国成立后,竺可桢被推选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承担领导全国科学事业规划和发展的重任。年近花甲的竺可桢毫不犹豫地挑起了这副重担,将下半生的全部心血都倾注到新中国的科学事业发展中。

在他的主持下,短短几年间,中国科学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研究机构由建院初期的16个增到44个,科技人员从219人增到2496人,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竺可桢仍然坚持挤出时间,亲自到野外进行实地考察,获得第一手资料,以供科学研究所需。为了寻找治理黄河泛滥造成的洪水灾害的办法,竺可桢不远千里,率众沿黄河而上。虽因过度劳累和水土不服而病倒,但他仍坚持考察访问直到最后;为了考察水能、水利地质等自然资源、自然条件和经济状况,他又乘船由松花江顺流而下,东行西折北至苏联,行程数千里,穿梭在林海、草原、江河间,晓行夜宿,生活非常艰苦,他却毫不介意,感到其乐无穷;为了考察沙漠和海洋,年近古稀的竺可桢曾三次跑到沙漠,了解情况,指导工作,荒凉的腾格里沙漠和河套沙漠都留下他考察的身影。

“生命不息,工作不止。”这是竺可桢对周恩来总理作出的承诺,他也说到做到。1970年后,80多岁高龄、身体状况不佳的竺可桢仍一直忙于他的力作《物候学》的修订工作。《物候学》是竺可桢一生中的最后一部作品。此书一出版,畅销一空。香港《明报》有一篇文章评价说:“本书是历史文献结合科学观察的一部著作,把我国物候学带入了新的纪元。”

1973年春节刚过,竺可桢肺病复发住进医院,在医院里他仍然留心观察着天气的变化,并且记录自己的病态发展。写日记是竺可桢多年来一直坚持的习惯,现存的竺可桢日记从1936年到1974年,连续38年,1天未断,共计800多万字。直到他去世前一天,还用颤抖的笔记下了当天的气温、风力等。

1974年2月7日凌晨,当人们还沉醉在梦乡里之时,竺可桢这位杰出的教育家、科学家溘然离世。“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正是对竺可桢一生最好的诠释。他释放了他生命之火的最后一份光亮,然后安祥地睡去了。他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是为科学教育而献身的一生。他用毕生的精力实践他教育兴国、科学救国的理想,为祖国的教育、科学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展开阅读全文

鞠躬尽瘁成语故事

全文共 224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鞠躬尽瘁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小编收集了关于鞠躬尽瘁的成语故事,希望各位读者喜欢。

【拼音】jū gōng jìn cuì

【成语故事】三国时期,蜀主刘备死后,昏庸无能的阿斗继位,他只知享乐,把国内的军政大权交给诸葛亮处理。诸葛亮一面联吴伐魏,南征孟获,积极准备两次北伐,在最后一次北伐前夕给阿斗写《后出师表》表示自己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典故】祖妣夫人与显考鞠躬尽瘁,誓勿蹶其门。

【释义】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恭敬谨慎

展开阅读全文

关于尽忠职守的历史典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全文共 846 字

+ 加入清单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

【释义】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尽瘁:竭尽劳苦;已:停止。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到死为止。

历史典故

诸葛亮,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是聪明与智慧的化身。他上通天文,下知地理,三教九流无所不知,四书五经,无所不晓。

47岁时,诸葛亮向后主刘禅呈上《出师表》,表明自己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心迹。

为了统一中原,诸葛亮曾经多次兵出祁山,前几次出兵,都是因为粮食不继而退兵,第五次他接受了以往教训,非常重视粮食供应。他设计了一种叫做木牛(改进的独轮车)的运输工具,用它把粮食运到斜谷口囤积备用。

公元234年,诸葛亮用木牛流马运粮,做好充分准备后,约孙权同时对魏国发起进攻,两面夹击魏国。他率领10万大军出斜谷口,在渭水南岸的五丈原构筑营垒,准备长期作战:分一部分兵士在五丈原屯田,跟当地老百姓一起耕种,以为久计。司马懿率领魏军也渡过渭水,筑起营垒准备和蜀军长期对峙。魏明帝命令司马懿只许坚守,不准出战。

与此同时,孙权应约派出三路大军进攻魏国,配合蜀国的行动。魏明帝亲自率领大军南下,大败吴军。诸葛亮只好孤军作战。蜀军很想跟魏军速战速决,但司马懿固守营垒,坚守不出,决心要打持久战。双方相持了一百多天。

有一次,司马懿虚情假意地接待前来下挑战书的使者,问道:“你们丞相很忙吧,身体还好吗?”使者回答说:“丞相很忙,军营里大小事都亲自过问。他每天早起晚睡。近来胃口也不太好,饭量很小。”使者走后,司马懿对将士们说:“诸葛孔明食少事多,怎能支撑长久呢?”不出司马懿所料,诸葛亮就在这年八月病故,年仅54岁。

按照诸葛亮生前嘱咐,蜀军密不发丧,各路人马按序撤退。

司马懿探得蜀军因诸葛亮病死而退兵的消息,立即率军追赶。刚过五丈原,忽然蜀军旗帜转向,战鼓雷鸣,蜀军将士们转身掩杀过来。司马懿大吃一惊,赶快掉转马头,下令撤退。待魏军退远了,蜀军才缓缓撤出五丈原。

虽然,诸葛亮没能实现统一中原的愿望,但是,他在政治、军事等方面的才智和鞠躬尽瘁、忠于职守的品格,永远师仪后世。

展开阅读全文

鞠躬尽瘁

全文共 956 字

+ 加入清单

鞠躬尽瘁,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力量。尽瘁:竭尽劳苦。已:停止。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到死为止。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汉语文字】鞠躬尽瘁

【汉语拼音】 jū gōng jìn cuì

【英文翻译】to bend ones back to a task until life-sacrificed

【词语解释】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去效劳。 表示小心谨慎,不辞劳苦,竭尽全力。

【字词解释】鞠躬:表示小心,谨慎。瘁:劳累。尽瘁:不辞劳苦,竭尽全力。

【 近义词 】竭尽全力、殚精竭虑。

【成语性质】褒义词

【成语用法】补充式;作谓语。

【成语造句】诸葛亮为蜀国鞠躬尽瘁,成就了一番丰功伟绩。范文例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邓稼先》杨振宁)

成语典故:

汉末,曹操的儿子曹丕废去汉献帝,改国号为魏,自己做了皇帝,即魏文帝。这时,占据四川一带的刘备,也宣告登基,即历史上所称蜀汉的“先主”。刘备以诸葛亮为丞相,定都成都。于是,连同江南(江东)的东吴,就正式出现了魏、蜀、吴三国的局面。(参看“三顾茅庐”)

不久,刘备去世,刘备的儿子刘禅袭位为“后主”。诸葛亮继续任丞相,并受封为“武乡侯”,蜀国一切军政大权,都操在他手里,由他裁决。诸葛亮是一贯主张联吴伐魏的,这时他仍然一面和东吴结好,一面南征孟获,平定南中诸郡,以消除后顾之忧,然后充实军备,练兵习武,积极准备北伐魏国。出兵的时候,曾上表后主,力劝听信忠言,任用贤臣,这就是后来流传的《前出师表》。可是这次北伐,没有完成,就暂时退兵回蜀。过了一些时候,诸葛亮又发动了第二次北伐,当时蜀国臣子官员中,颇有反对兴师动众的,诸葛亮因此又上一表,分析当时局势,说明蜀汉与曹魏势不两立,必须北伐。这就是后来和《前出师表》同样流传的《后出师表》。

诸葛亮的前后两次出师表,所表现的忠贞气节,使文章被人千古传颂。

《后出师表》的末后有一句道:“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人们常引用的一句成语。(鞠躬,表示谦恭谨慎;尽瘁,是竭尽辛苦的意思;已,完结、罢休。)《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注引《普汉春秋》作“鞠躬尽力”,和“鞠躬尽瘁”一样,都是形容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死了方休

成语出处:

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展开阅读全文

为保护文物鞠躬尽瘁

全文共 349 字

+ 加入清单

不独是霁虹桥,还有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以及北京等地的大量老建筑、文物,都曾受到曾一智的关注。许多文物,如同被生母遗弃而不被后妈待见的孩子,因为她和志愿者同伴的关注,而最终改变了原来的命运走向。这里面广为人知的案例包括实名举报刘老根会馆破坏文物,上书有关部门罗列中东铁路历史建筑并呼吁保护,为保留“梁林故居”、“章士钊故居”多方奔走,以及为大量历史建筑拍摄最后的遗照、保留其数据……

这些事迹,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人们提起。为了做到这些,她长年奔走在艰难甚至绝望的路途中,被拒绝,被盯梢,甚至被打伤在强制毁坏文物的现场……

这种对保护老建筑、文物近乎于疯狂的爱,来自于她对城市与文化,历史与文化深刻的了解。作为一个媒体记者,她从记录城市的点点滴滴开始,逐渐发现了隐藏在城市中每一分每一寸的美。

展开阅读全文

鞠躬尽瘁

全文共 514 字

+ 加入清单

《后出师表》:“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后出师表》最先见于《裴松之注三国志.蜀书五.诸葛亮传第五》引《汉晋春秋》之载,并说“此表,亮集所无,出张俨默记。”

所以此篇,是否为诸葛亮所写历来有争议,各人看法不一。

认为是的说,张俨与诸葛亮同时稍后,对诸葛亮的生平事迹应是十分熟悉,如是伪作,他应不会明目张胆地收入《默记》。

陈寿之所以不收此表,是因为不敢犯了司马氏之讳,因为表里面骂他们为魏贼。

东晋的习凿都把它收入了《汉晋春秋》,当然是可靠的。

认为否的说,里面的史实错误太多,所例举曹操的几次失利及赵云死的年份,都是很好的例证。

再者诸葛亮的口气不对,不仅对刘禅豪无尊君之心,就连对自己一直以来倡导的北伐丧失了信心。

但不管怎么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八个字,是诸葛亮一生的最好写照,为刘备的江山勤奋工作,就曾未有懈怡过。

《三国志.蜀书五.诸葛亮第五》载: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馀饶。至於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於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馀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展开阅读全文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语造句

全文共 635 字

+ 加入清单

1、 作为一名老党员,他常用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句名言鞭策激励自己。

2、 焦裕禄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万古流芳。

3、 从走上工作岗位那一天起,她就决心为祖国建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4、 他毕生都在为改善山区居民生活而奔波,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5、 焦裕禄为了人民利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6、 封建时代的官员尚且能够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今天的干部难道不应该传承这种精神吗?

7、 他是公安战线上妇孺皆知的好警察,从不锋芒毕露;就在前不久,他为了抢救群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8、 竺可桢爷爷一生光明磊落,平易近人,大义凛然,冰清玉洁,宽宏大度。潜心研究时,他持之以恒,锲而不舍。遇到困难时,他临危不惧,不屈不挠。他一生献生气象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9、 敬爱的周总理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们永远怀念他。

10、 他一生对国家忠心耿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1、 鲁迅对人民忠心耿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2、 周总理为了祖国的昌盛和人民的幸福,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3、 诸葛亮为了蜀国为了刘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4、 我能受总经理如此器重,一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以不负他的厚望。

15、 诸葛亮一生对汉室忠心耿耿,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6、 为了老百姓,他真的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7、 敬爱的周总理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人民对他仰之弥高。

18、 诸葛亮当轴处中,奉诏辅孤,为了蜀汉的兴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展开阅读全文

鞠躬尽瘁的故事

全文共 677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鞠躬尽瘁,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成语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释义]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瘁:劳累。尽瘁:竭尽心力。指小心、恭敬、谨慎,竭尽心力去效劳。

[语出]明.宋濂《先府君蓉峰处士阡表》:“祖妣夫人与显考鞠躬尽瘁,誓勿蹶其门。”

[近义]鞠躬尽力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成语故事]

汉末,曹操的儿子曹丕废去汉献帝,改国号为魏,自己做了皇帝,即魏文帝。这时,占据四川一带的刘备,也宣告登基,即历史上所称蜀汉的“先主”。刘备以诸葛亮为丞相,定都成都。于是,连同江南(江东)的东吴,就正式出现了魏、蜀、吴三国的局面。(参看“三顾茅庐”)

不久,刘备去世,刘备的儿子刘禅袭位为“后主”。诸葛亮继续任丞相,并受封为“武乡侯”,蜀国一切军政大权,都操在他手里,由他裁决。诸葛亮是一贯主张联吴伐魏的,这时他仍然一面和东吴结好,一面南征孟获,平定南中诸郡,以消除后顾之忧,然后充实军备,练兵习武,积极准备北伐魏国。出兵的时候,曾上表后主,力劝听信忠言,任用贤臣,这就是后来流传的《前出师表》。可是这次北伐,没有完成,就暂时退兵回蜀。过了一些时候,诸葛亮又发动了第二次北伐,当时蜀国臣子官员中,颇有反对兴师动众的,诸葛亮因此又上一表,分析当时局势,说明蜀汉与曹魏势不两立,必须北伐。这就是后来和《前出师表》同样流传的《后出师表》。

诸葛亮的前后两次出师表,所表现的忠贞气节,使文章被人千古传颂。

《后出师表》的末后有一句道:“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人们常引用的一句成语。

展开阅读全文

为了大地,他的人生:鞠躬尽瘁

全文共 494 字

+ 加入清单

齐柏林去世的消息让好友陈文茜悲痛不已,她回忆说当年齐柏林“退休金都不要了,发神经像疯子一样去怕”,拍完两人还一度吵架,只因陈文茜不解为何齐柏林要将片子推进商业戏院,担心他因此亏惨,没想到影片最后大卖,而齐柏林在进账5000万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捐出其中500万给电影基金会。

齐柏林在发给陈文茜的最后短信上说:“文茜姐,我已准备拍摄下部片了,已拍了日本、大陆、马来西亚及纽西兰,几个国家环境的议题跟台湾的关联。你要保重身体!”并分享他所拍到的照片,有台湾美景与家人同事,让陈文茜现在看来心痛不已,说:“他的每一张照片,都是在空中冒着生命危险换来的。心痛如绞。” “为了大地,他的人生鞠躬尽瘁。”

正在高雄演出《人间条件6》的吴念真得知齐柏林勘景罹难,一度惊讶悲痛到说不出话,吴念真透露齐柏林前一天还为新片开拍十分开心,“他心里已经想好要拍什么,要拍环境对周遭的、南岛的人、原住民分布”,没想到发生意外。气象达人彭启明脸书发文哀悼,“好无常!那天开机发表会,和他谈到我要请他上直播,提供亚洲的天气、空污指标给他,怎么拍雾霾。保佑!心情复杂。”导演魏德圣也感叹“人生啊……我还不相信这是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用鞠躬尽瘁造句

全文共 563 字

+ 加入清单

(1)周总理鞠躬尽瘁,为新中国的建设做出了丰功伟绩。

(2)敬爱的周总理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们永远怀念他。

(3)她为推展学前教育,鞠躬尽瘁,贡献良多。

(4)王老先生为社区服务,其鞠躬尽瘁的精神,令人感佩。

(5)他可以为公事鞠躬尽瘁,牺牲所有假期。

(6)他一生对国家忠心耿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7)鲁迅对人民忠心耿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8)他为推展全民脱盲教育运动,已是鞠躬尽瘁,令人钦佩不已!

(9)周总理为了祖国的昌盛和人民的幸福,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0)诸葛亮为了蜀国为了刘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1)周总理为了国家的强盛,人民的幸福而兢兢业业、鞠躬尽瘁的工作!

(12)我能受总经理如此器重,一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以不负他的厚望。

(13)只要事关国际民生,我必鞠躬尽瘁,全力以赴。

(14)诸葛亮一生对汉室忠心耿耿,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5)包拯为人民鞠躬尽瘁的精神实在令人敬佩。

(16)我能受总经理如此器重,一定为公司鞠躬尽瘁,以不负总经理厚望。

(17)今天承蒙您重用,我必定会鞠躬尽瘁,为公司效命。

(18)为了老百姓,他真的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9)他们鞠躬尽瘁地为国家的交通建设奉献一生。

(20)敬爱的周总理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人民对他仰之弥高。

[成语故事:鞠躬尽瘁

展开阅读全文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孔明

全文共 303 字

+ 加入清单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诸侯割据。孙权、孙策占据江东,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在赤壁之战,曹操挥军南下,用意在于消灭割据,一统天下。而曹操的这个企图,却被诸葛亮的“火烧赤壁”之计给瓦解了,曹操兵败,无力统一,江东仍然保有其割据版图,诸葛亮和刘备方能借势构成鼎足三分的格局。

纵观诸葛亮的一生,亦不能不在向往之中,含有份惋惜之意,正如杜甫所说“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三国鼎立的历史格局,是诸葛亮自己构画的。六出祁山,北伐中原,则系尽力完成他对刘备的责任,以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个情景构成了一种悲壮的美感,是孔子所谓“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类型。最终北伐未能成功,星殒五丈原。

展开阅读全文

鞠躬尽瘁jūgōngjìncuì

全文共 941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解释】: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

【成语出自】:明·宋濂《先府君蓉峰处士阡表》:“祖妣夫人与显考鞠躬尽瘁,誓勿蹶其门。”

【成语简拼】:jgjc

【成语字数】:4个字

【感情色彩】:鞠躬尽瘁是褒义词

【成语结构】:补充式

【成语年代】:古代

【常用程度】:常用

【成语示例】: 他为我国各族人民的翻身解放、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百折不挠,鞠躬尽瘁,建立了卓著的功勋。

他一生戎马疆场,血染征鞍,为缔造中华民国鞠躬尽瘁,立下了卓越的功勋。

它要求领导者对自己从事的事业孜孜追求、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乐于奉献,做到鞠躬尽瘁。

几千年来,无数中华儿女为中华民族的海洋文明奔走呼号、鞠躬尽瘁,用奋斗和牺牲来维护东方文明的光彩。

刘老是倒在工作岗位上,真正是为农史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近义词】:鞠躬尽力

【成语语法】:作谓语、定语;指恭敬谨慎

【成语故事】

东汉末年,曹操si后,他的儿子曹丕执掌了政权。不久,曹丕废去汉献帝,改国号为魏,自己做了皇帝,史称魏文帝。

这时,占据四川一带的刘备也正式登基,江东的孙权也正式登基。于是,出现了魏、蜀、吴三国。

蜀汉的皇帝刘备任命诸葛亮为丞相。诸葛亮辅佐刘备,把蜀国治理得国富民强,百姓安居乐业。

不久以后,刘备去世,刘备的儿子刘禅继位。刘禅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刘阿斗”,他十分昏庸无能,只知享乐,便把国内的军政大权全交给诸葛亮处理。

诸葛亮一贯主张联吴伐魏,这时他一面和东吴交好,一面南征孟获,平定南方边境,然后积蓄力量,积极准备北伐。

过了一段时间,诸葛亮感到力量积聚差不多了,变决定出祁山北伐魏国。作出师前,他给后主刘禅上表,要他听信忠言,任用贤臣,富国强兵。这道奏请,便是历史上有名的《前出师表》。

可是,这次北伐并没有成功,诸葛亮兵败以后,只得退兵回蜀。过了几年,诸葛亮决定再次北伐。当时,有一些臣子对诸葛亮北伐持反对态度。于是,诸葛亮再次上表给后主,详细分析了当时的敌我形势,说明蜀汉和魏国势不两立,你不去伐他,他就要来伐你。后主刘禅看了,同意诸葛亮出征。

这第二道表,便是历史上有名的《后出师表》。在这道表的最后,诸葛亮表示他忠心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前出师表》和《后出师表》由于表现了诸葛亮一心为国的忠贞气节,成了历史上著名的散文名篇,在文学史上也有很高的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全文共 1007 字

+ 加入清单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

【释义】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尽瘁:竭尽劳苦;已:停止。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到死为止。

【历史典故】

诸葛亮,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是聪明与智慧的化身。他上通天文,下知地理,三教九流无所不知,四书五经,无所不晓。

47岁时,诸葛亮向后主刘禅呈上《出师表》,表明自己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心迹。

为了统一中原,诸葛亮曾经多次兵出祁山,前几次出兵,都是因为粮食不继而退兵,第五次他接受了以往教训,非常重视粮食供应。他设计了一种叫做木牛(改进的独轮车)的运输工具,用它把粮食运到斜谷口囤积备用。

公元234年,诸葛亮用木牛流马运粮,做好充分准备后,约孙权同时对魏国发起进攻,两面夹击魏国。他率领10万大军出斜谷口,在渭水南岸的五丈原构筑营垒,准备长期作战:分一部分兵士在五丈原屯田,跟当地老百姓一起耕种,以为久计。司马懿率领魏军也渡过渭水,筑起营垒准备和蜀军长期对峙。魏明帝命令司马懿只许坚守,不准出战。

与此同时,孙权应约派出三路大军进攻魏国,配合蜀国的行动。魏明帝亲自率领大军南下,大败吴军。诸葛亮只好孤军作战。蜀军很想跟魏军速战速决,但司马懿固守营垒,坚守不出,决心要打持久战。双方相持了一百多天。

有一次,司马懿虚情假意地接待前来下挑战书的使者,问道:“你们丞相很忙吧,身体还好吗?”使者回答说:“丞相很忙,军营里大小事都亲自过问。他每天早起晚睡。近来胃口也不太好,饭量很小。”使者走后,司马懿对将士们说:“诸葛孔明食少事多,怎能支撑长久呢?”不出司马懿所料,诸葛亮就在这年八月病故,年仅54岁。

按照诸葛亮生前嘱咐,蜀军密不发丧,各路人马按序撤退。

司马懿探得蜀军因诸葛亮病死而退兵的消息,立即率军追赶。刚过五丈原,忽然蜀军旗帜转向,战鼓雷鸣,蜀军将士们转身掩杀过来。司马懿大吃一惊,赶快掉转马头,下令撤退。待魏军退远了,蜀军才缓缓撤出五丈原。

虽然,诸葛亮没能实现统一中原的愿望,但是,他在政治、军事等方面的才智和鞠躬尽瘁、忠于职守的品格,永远师仪后世。

【成长心语】

诸葛亮用生命实践了自己对蜀汉集团的忠诚。为理想、事业而义无反顾的牺牲精神和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献身精神,在诸葛亮身上得到了最完美的体现。诸葛亮忠心耿耿、克己奉公的高尚品格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奋斗精神,为后人做出了最好的表率。尽职尽责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是我们应具备的素质,也是我们成长和成功的基本要素。

展开阅读全文

鞠躬尽瘁的故事

全文共 445 字

+ 加入清单

汉末,曹操的儿子曹丕废去汉献帝,改国号为魏,自己做了皇帝,即魏文帝。这时,占据四川一带的刘备,也宣告登基,即历史上所称蜀汉的“先主”。刘备以诸葛亮为丞相,定都成都。于是,连同江南(江东)的东吴,就正式出现了魏、蜀、吴三国的局面。(参看“三顾茅庐”)

不久,刘备去世,刘备的儿子刘禅袭位为“后主”。诸葛亮继续任丞相,并受封为“武乡侯”,蜀国一切军政大权,都握在他手里,由他裁决。诸葛亮是一贯主张联吴伐魏的,这时他仍然一面和东吴结好,一面南征孟获,平定南中诸郡,以消除后顾之忧,然后充实军备,练兵习武,积极准备北伐魏国。出兵的时候,曾上表后主,力劝听信忠言,任用贤臣,这就是后来流传的《前出师表》。可是这次北伐,没有完成,就暂时退兵回蜀。过了一些时候,诸葛亮又发动了第二次北伐,当时蜀国臣子官员中,颇有反对兴师伐魏的,诸葛亮因此又上一表,分析当时局势,说明蜀汉与曹魏势不两立,必须北伐。这就是后来和《前出师表》同样流传的《后出师表》。

诸葛亮的前后两次出师表,所表现的忠贞气节,使文章被人千古传颂。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