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风气

风气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风气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风气问题。

分享

浏览

3171

作文

12

鉴史问廉纪录片观后感——打击贪腐,肃清风气

全文共 1040 字

+ 加入清单

《鉴史问廉》从廉政的角度见证着历史文化的变迁,历朝历代廉吏实践探索的突破、攻坚克难的壮举、心系社稷关注民生的情怀,一一呈现在观众面前,体现出文化对时代的回应、对实践的关切、对民众的贴近。也正因此,它让很多人感到廉政富有温度和情感、更有活力和魅力,从而增强人们反腐倡廉的信心和凝聚力。

清官,历来是百姓的追求与信仰。因为百姓总是那么的善良,那么的易于满足,只要能被官吏帮到哪怕是一点点小忙,他们都会到处传扬官吏的好处,即使别人不认同,他们也会坚定的信任下去。所以,成为一个清官,成为一个好官很容易,帮人民群众办好事这就够了。然而,要想成为一个名垂千古的清官廉吏,这就难了。因为光办好事不行,还得把办好事当成一种习惯,还得能解决百姓的困难,还得能公正的处理纠纷,还得让自己和家人不贪不占,直到生命的终点。这样的清官是人人追捧的,因为的确很难得。

“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江湖好汉来投奔,王朝和马汉在身边。”相信二十多岁以上的人,绝大多数都对这句歌词异常熟悉。包拯,包青天,铁面无私,为民解忧,不畏权势,大义灭亲,让千年后的我们仍然感怀这位古人,仍然对他持有崇高的敬意。很多人都说中国古代的百姓有一种清官情结,希望他们那个朝代有能为民请命的廉官能吏来守护他们,其实现代人依然有清官情结,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村长,一个街道办的主任,只要是能帮助老百姓解决生活中的小麻烦,他们都会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人民心中的守护神。所以,清官还是很容易做到的,只要在为政的岗位上,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贪不占,那或许,每个人都有一个清官梦,只是因为后来选择的不同,而走了不同的道路,但清官的清结肯定是有的。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免不了要和政府部门的人打交道,所以跟他们打交道时多少都希望他们能很负责地帮自己的忙,而不耽误自己的时间。过去风气很不好,总有人把人民群众不当人,把自己当人,以至于人民和政府之间起了隔阂,有了矛盾。本来和谐的社会,被这些渣滓坏了风气。这样一来,人民对清官的期望就更强烈了,更希望清官出现,来造福一方。如今的中央领导,利剑一挥,先惩贪腐,顺势提拔清正之官,让我们对自己的国家越来越充满希望,对自己的未来也充满了希望。大家不再害怕什么了,敢在媒体或者街头举报贪官污吏了,这无疑让之清廉官能够崭露头角,让他们来维持我们国家的和谐安定,让人民群众能够真正的奔小康了。所以说,生活在今天,我们是幸运的。

打击贪腐,肃清风气,让清官不再是人民群众的追求,而是变成一种新常态吧!

展开阅读全文

什么是家风:看不见摸不着,如影随形影响一生的家庭风气

全文共 3580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家庭自然而然或者在繁衍过程中必然形成一种客观的风气,也就是家风。家风可能是大范围的,也可能是小范围的。”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

“家风就是家长在家庭里树立的一种风气,如尊重长辈、平等友爱地对待别人、爱学习、爱劳动等等都是家风,但在家庭中,家庭成员首先要自立,否则家风就可能成为空谈。”

——全国政协委员邓小虹

家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它是存在的,并且有力量、起作用。家风不是张扬的,它可能就在举手投足间发生着影响,起着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这就是家风。家风就像孟子所说的,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就是说当看到一个孩子掉到井里,任何人都会冲上去救人,这是一种本能,这种本能是普遍的。

——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省文联主席顾久

家风是家庭教育的精华和积淀,良好的家风家教,不仅是家庭的财富,更利在社会。自古有耕读传家的传统,更有许多中华美德在家庭教育中代代相传。现在,由于人口流动、隔代教养等因素,很多家庭忽视了家风家教,或者偏重培养孩子智力,需要引起全社会的重视,补齐“短板”。当前家庭观念逐渐淡薄,不利于培育良好的家风。时至今日,我国有关家庭政策及制度的建设还很薄弱,有关部门应制定和健全家庭政策。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教科院副院长胡卫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简单地说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包括为人处事的态度和行为准则。家风是由家庭成员的态度、行为和氛围营造的,存在于家庭的日常生活之中,表现在人们处理日常生活各种关系的态度和行为中,仿佛一种磁场被人们深深地吸引感受到,让人发自内心地服从和遵守。我很庆幸,父母为我们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家风,每年过年回家,父母总教我不要忘本,要努力,在工作中不该做的事情不要做。 这些话,父母说了几十年,我现在意识到这就是家风的传承。

——江苏团的人大代表、广博控股集团董事长王利平

如何做好家教:家长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当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好的家风要靠情感的打动、榜样的示范、理性的说服,是践行、示范出来的。家庭中,家长应该给孩子做出表率。比如我们上一辈人的那种家国情怀,对我们就是一种无声的影响与教化。一个孩子的身上,总有着他们父辈身上的影子。传统社会,我们的社会风气靠先贤、家风的影响去教化人们。在今天,经济社会高度发展,但无论发展到什么阶段,人们心底对中国传统家风的遵循也从来没有消失过,比如一个家长对孩子的严格要求,一个家庭对家训、家规的维护,这些从来没有淡化过。

——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省文联主席顾久

“撒谎、没有感恩之心,从小让孩子投机取巧、占便宜,这种家风不可取。父母正直,爱学习、爱劳动,对社会、国家有责任感,对孩子当然会形成很好的影响。”

——全国政协委员邓小虹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忽略了一种家庭传统的教育,比如现在的年轻人喜欢过洋节,对传统节日不太重视,其实我们的许多节日里包含了不少家风、家教的内容,比如春节、清明、中秋等等节日,在这样的节日体验中,家人在团聚中那种潜移默化的交流,就是一种家风的传承。

——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侯露

在惩治和预防腐败方面我们也要关注到最基本的社会细胞—“家庭”这一层面。家庭教育非常重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做好的榜样,言传身教,让孩子懂得尊老爱幼、知礼谦让,培育良好的家风。用“正能量”培养教育孩子,让孩子懂得遵纪守法,懂得按规矩做事和自律。树立良好的家风对孩子成长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妇联界别全国政协委员张静

父亲很少讲大道理,他更多的是以行动来影响我,只有自己信念坚定、以身作则,才能影响子女。教育子女不需要讲大道理,最关键是自己做好,子女才会朝这个方向努力。

——全国政协委员、革命先驱李大钊之孙李宏塔

家风家教影响社风:凝聚整个社会崇德向善的正能量

3月9日,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这是全国政协委员抵达天安门广场。新华社记者 吕迅 摄

“每个父母都好好教育自己的子女,不管是贫穷富贵都没关系,只要教育自己的孩子公平公正,善良正直,这个社会的风气就比较好。”

——全国政协委员赵梅

家风与社会风气,与民风、党风、政风都有密切联系,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民风、政风、党风、无论好和坏,都会渗透到家庭中去,反过来,家庭作为一个基本的细胞,它的风气也会影响到民风、党风、政风。一个家庭,形成勤劳简朴的家风,扩张到社会上就会成为一种道德标准,价值取向,使整个社会自然而然崇尚勤劳简朴,这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传统。对长辈孝顺、对子女慈爱、兄弟互助,不仅倡导了良好的风气,也承担了社会责任。家庭成员形成守规矩守法这样的风气,对于家庭成员在社会上的行为也能形成约束。如果放任自己的家庭成员无法无天,如一些领导干部腐败,就是家风出了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

“家风是影响社会风气、构建社会风气的重要因素之一。虽然社会风气的形成有许多因素,但家风很重要。”

——全国政协委员赵梅

中华传统文化历来高度重视家庭型社会,家庭稳定和谐就是社会稳定和谐。人们必须重归家庭型社会,注重“家风”“家训”“家史”,挖掘家庭文化内涵。中国人的家国情怀,之所以能绵延几千年,就是靠家教家风的陶冶和浸润。

——全国人大代表曹可凡

没有好的家风,人就容易“任性”。家有家规、楼组有公约、社区有准则,整个国民素质就能不断提高。培养好的家风不仅是家庭的责任,社区氛围也很重要。现在上海等很多城市都在进行基层治理改革,要把社区居委会进一步解放出来,更好服务群众,开展各种公益、文化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把社区这个大家庭的风气搞好。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虹储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朱国萍

在实现“口袋富裕”的同时,更要追求道德品格、行为修养的富裕,而家风家教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我所在的杨王村连续多年开展家庭写家训征集评选活动,700多户居民用“好家训好家风”,传承中华传统“家”文化。“我们村的实践可以发现,家风好带来了民风淳、村风正,村里许多难事、矛盾得到了有效解决。以好的家训形成好的家风、好的家风带动好的村风,促进了我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村里通过农民自己写家训作为农民自治的标准,家家知晓、户户参与、全家上阵、反复推敲、凝练完善、展示推广、入脑入心。好家训厚重了乡村家庭的文化根基,在好家训、好家风的潜移默化中,农民们自觉以家训为座右铭崇尚新风,根除陋习,抵制封建迷信和消极行为。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奉贤区南桥镇杨王村党委书记孙跃明

代表委员话文明:关注重点人群 设纪念日将家风建设落细落小落实

中华传统文化历来高度重视家庭型社会,强调以家庭为社会细胞,以家族为系统,人际关系以亲情为纽带,以礼义为规范。家庭型社会又是过日子文化,过日子要丰富多彩,不能整齐划一,因此才产生了“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这样先进的理念,高度的智慧。保持整体的统一性必须以保持内部的差异和多样性,发扬个性为前提,这样才能和谐共处,安居乐业。

近年来,人们家庭观念日渐薄弱,导致价值失衡,道德沦丧,产生了物质生活水平与幸福指数相悖的怪现象。人们必须重归家庭型社会,注重“家风”“家训”“家史”,挖掘家庭文化内涵。建议宣传部门可联合档案馆、图书馆,以“家风”“家训”“家史”为主题,让普通民众书写家庭故事、家族历史,了解家族发展脉络,增强家庭凝聚力,从中找寻能够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闪光点,弘扬崇德,重建家庭型社会,进一步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

——全国人大代表曹可凡

近年来,社会上呈现出两种“新家风”现象:一是不重视家风建设,忙于事业应酬;二是随着独生子女特别是“独二代”比例的升高,“421”结构的家庭越来越多。对“小公主”“小皇帝”的溺爱,似乎渐渐成为一些家庭的“新家风”。这些变了味的家风不利于社会风气的转变。

老人倒在地上到底扶不扶;种菜的人打了农药说不说……我们的社会目前遭遇到“诚信危机”,也和家风的缺失有一定的关系。应当在全社会倡导以优秀文化传统、理论为核心的家风教育,这不仅关系到青年一代的成长,更关系到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设立“家风教育日”有助于社会正能量的代代传承。至于具体怎样设在哪一天,可以借助当前已有的传统节日实行家风传统的教育,比如“清明节”“中秋节”。家风应当包含诚实守信;重视学习,崇尚知识;勤俭持家、尊重劳动;家庭和睦等内涵。

——江苏团的人大代表、广博控股集团董事长王利平

要特别关注和支持农民工等群体的家风家教建设。去年我去监狱调研,发现有不少服刑的年轻人是农民工子女,给我很大触动。农民工为了生计,夫妻分居多,留守儿童多。很多农民工每天只顾干活,忽视了子女的家庭教育。要提升农民工群体的家庭教育意识和能力,这是关系社会稳定和未来发展的大事。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德力西集团员工周振波

展开阅读全文

不让教师“走教”是为了转变风气

全文共 1048 字

+ 加入清单

3月24日,带着基层教师的疑问和不解,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来到西林县教育局。教育局党组书记、副局长黄有志给记者出示了西林县教工委和教育局联合下发的《加强在教育系统开展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专项工作的通知》。“我们确实出台了这样的规定不让农村教师‘走教’,是为了把之前懒散的风气整治好。”他说。

现在西林县有一些教师虽然在农村工作,但家却安在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外的县城。黄有志说,此次通报提到的几所乡镇学校离县城有10多公里,学生早上7:30开始进教室,老师如果从县城赶过去的话,起码要提前1个半小时出发,这样来回奔波老师还有多少精力应付教学?

黄有志表示,这种情况下,有的老师平时对教学纪律敬畏心不强。比如,本来星期五他还有课,可为了提前回县城的家就私下跟别的老师换课。还有的老师因为家离得远,上课经常迟到早退,教学质量下滑,导致有的学生家长都跑到教育局来告状了。

此外,工作日把教师留在学校的另一个目的是为了让他们把更多时间花在教学研究、备课上。目前西林县正在大力推广“5+1”有效合作课堂教学实施方案,教育部门希望能借此提升教学质量。

当被问到出台这样的规定有何政策依据时,西林县教育局纪检监察室主任拿来两份上级部门下发的文件,一份是2015年9月16日下发的《百色市教育系统深入开展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专项工作方案》,另一份是2014年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纪委、组织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严明工作纪律坚决纠正基层领导干部“走读”问题的通知》,其中均提到要查处整治干部“来去匆匆”的“走读”问题。

“我们根据这个,对教师的‘走教’行为进行规范。”该主任表示,上级下发的文件虽然没有明确提到走教,但两种行为的性质是一样的。

尽管规定出台后,教师中间出现了一些抵触情绪,但黄有志表示,学校的管理严了,老师更加尽职尽责。3月23日,他从县纪委获悉,这段时间,群众对教育的评价提升了。

“但教师也是受《劳动法》保护的,8小时之外的时间强制他们留在学校,违反规定的还被通报处分,这会不会涉及行政违法?”

对于记者提出的这个问题,黄有志表示,现在对未办理请假手续擅自离校返回县城的老师进行内部通报,并不是什么处分,主要目的是提醒他改正。

“我们不是要去整哪个老师,而是要引导他从内心认识到转变作风的意义,单纯我们强压的话,他出工不出力,教学质量还是上不来。”黄有志说,一项改革政策刚刚推出时,会有这样那样不完善的地方,以后还会把这项规定更加细化,人性化,跟老师交流沟通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展开阅读全文

用餐风气有好转

全文共 231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节约意识还是有的,不会故意去浪费。但在食堂吃自助餐嘛,看到哪个都想拿来尝尝,一不小心就容易拿多。”在部委工作的李先生说:“加上食堂价格便宜,吃不完也不感觉心疼。”

“自八项规定实施以来,公务人员在用餐、接待方面都十分注意,公款消费、大吃大喝基本绝迹了,许多公务接待的任务也就放到单位食堂里来了。”安徽某省直机关工作人员小刘坦言:“我们会根据接待人数,算出大致的量,不过具体多少也不好把握。来者是客,一般都会往多了点菜,尤其是桌餐形式的话,浪费还是比较大的。”

展开阅读全文

诚信是一种风气中学生作文

全文共 682 字

+ 加入清单

诚信是一种风气,更是一种品格。如果没有诚信,就没有震荡,就没有孕育,更没有突破。——题记

生活中每个人都是有诚信意识,也具有自觉的品德,诚信在行动上的表现就是自觉,它们两个互为表里,没有诚信就没有自觉,没有自觉也就谈不上什么诚信了,二者缺一不可。

正如材料中所体现的,老婆婆卖馒头,从来不用守摊,全凭民众们的诚信意识和自觉的行为。这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生活中也比比皆是。或许老婆婆的事迹离你很远。那就换一个近点的来说,就拿我来说,曾经是个不诚信,不自觉的人,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至今仍历历在目。那件事发生在小学三年级,在农村的时候,正赶上我邻居迁祖坟,挖墓的时候挖出来很多好东西,我在土堆旁玩,不经意间,看到了一个银色的圆圆铁片出现在我面前,我立即冲了过去,一把抓住,使劲一拽。当即我就愣了,是一个银元宝。也不知道是利益的驱使,还是好奇的指示,我拿着就往家走,一路招摇,说是拾得一个宝贝,到了家里便给爸妈说了。但没过多久,我邻居来了,问我是不是在坟边拾到的,我编了个谎,最后只得圆谎。最后纸毕竟包不住火,承认了事实。无限的羞愧啊,直到现在还让我难堪。但这也体现了诚信,自觉的作用呢。

都说中国人素质低,但我看也不见得,有那么多诚信,自觉的人在为社会做奉献,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综合素质一定会让世界为之震惊。

自觉在学习中也十分重要,对我们每个高中生来说,自觉已经成为学习的主要方法,自觉的人,即使老师不讲,他们往往能学会,与自觉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为了素质的提高,为了自我的的升华。让我们做诚信的人,办自觉得事,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诚信是一种风气中学生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关于遵守课堂纪律,改善学习风气的倡议书

全文共 721 字

+ 加入清单

亲爱的同学们:

课堂教学是学校培养学生的主要手段,因此良好的课堂纪律无疑是学校教学成果的最有力保障,对提高和改善校风学风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学院的部分课堂上课堂秩序较差、学生自律意识不高等情况较为普遍,这种现象制约了学院学风建设工作的开展,也影响了学院学习风气的改善。为了能够让同学们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更高的学习效率,分团委和学生会在此向全院学生发出倡议,全体同学共同遵守课堂纪律,尊重任课老师的工作和劳动,改善学习风气,一起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不带食品进入教室,关闭通讯工具及相关电子设备,上课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课堂上人到心到,并让我们每一个人用自己的行动来践行以下的承诺。

1、课堂是进行学院教学的重要场所,每一位学生在课堂内保持严肃、安静。

2、在上课铃响前进入教室并就座;迟到的学生在教室前门口处报告取得教师同意后方可就座听课;教师未宣布下课,学生不擅自离开教室。

3、上课时,学生认真听讲,不讲话、影响他人听课,不随意进出教室;前堂课没下课,后堂课的学生不可进教室占座位。

4、上课时间每一位学生自动关闭通讯工具和其他电子设备认真听讲。

5、教室内任何时候禁止吸烟;不在课堂上吃早餐和零食,不在课堂上看与本节课无关的书籍和杂志,不在课堂上听音乐和发短信以及玩游戏。

6、上课时每一位同学衣着整齐,不穿拖鞋、背心,不赤脚、赤膊上课。

7、教师提问学生时,学生必须起立回答;学生需要向教师提出问题时,应举手示意,经教师同意后起立发问。

8、教室内保持整齐洁净,不踩踏桌椅,不随意在课桌上涂写,不随地扔碎纸和吐痰,上课前和课间应有值日生将黑板擦干净。

9、在教学楼内应保持肃静,不在走廊和教室内高声喧哗以及做有碍上课和他人自习的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道德与风气作文500字

全文共 435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意识形态,千姿百态,各俱特色。但就宏观上来说,人们还是有许多共识的,这便形成了我们所谓的“道德”或是“风气”。

凡是有人聚居处,就有风气,人越多,风气越多;人被辖制得越紧,风气越“纯”。我们的聚居地,犹如被浓云掩盖的夜空,不得见星光。我们走到哪,风气就会弥散到哪,只不过已经重新改头换面了。你必须尽快适应这种风气,否则你会被认为是异类来对待,甚至遭受排挤或打击。但我已经说过,必竟不是每人的意识形态都找得到与风气相吻合之处,终究还是有异类存在的。这些人或许看到了灿烂星空,也或者亲睹了地狱的火光。但这些人还是了不起的,至少他们比我辈多一只眼在注视转动着的地球。

人类排成一列长蛇阵,时而迅速时而缓步前进,有的走在队伍前头,但很快又被赶上来的人超过了。大家就这样无休止地超越——落后,向着雾中那个渺远的城堡进发。虽然大部队没有停止前进,但总会有人跳出来,叱责不规矩的家伙,也许他自己就是不规矩的家伙,也许他是超越我们视野的先哲导师。

[道德与风气作文5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风气词语解析

全文共 1445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词语更是多不胜数。下面小编带来的是风气词语解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1.风尚习气,社会上或某个集体中流行的爱好或习惯 2.风度。一个表现自己的行为或风度 有产阶级的教育和社会风气

基本释义

风尚习气,社会上或某个集体中流行的爱好或习惯

风度。一个表现自己的行为或风度

引证解释

指空气和由空气流动而生的风。

《文选·宋玉》:“其所托者然,则风气殊焉。” 吕向 注:“虽同托户穴,其於清浊亦殊矣。”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西四十里有 风山 ,上有穴如轮,风气萧瑟,习常不止。”

明 高启 《送顾倅序》:“士之仕於外者,咸乐居之;以其风气清美,有山川台榭之胜,鱼稻茶笋之饶。”

康有为 《大同书》辛部第七章:“但窟居者多在山谷之幽,风气不通,故於卫生不宜,太平极乐则居山顶,风气四通,故於养生最益也。”

气候。

《尚书序》:“言九州所有,土地所生,风气所宜,皆聚此书也。”

《汉书·西域传上·安息国》:“﹝ 安息国 ﹞土地风气,物类所有,民俗与 乌弋 、 罽宾同 。”

宋 洪巽 《旸谷漫录》:“﹝ 周俊叔 ﹞得十二时竹一根於某州,植之家庭,非土地所生,风气所宜也,久不笋。及笋矣,又多憔悴不茂。”

《元典章·户部十二·和买》:“古人立法取赋,必因其土地所生,风气所宜以为之也。”

出处

(1)《魏书·李琰之传》:“ 琰之 虽以儒素为业,而语人言,吾家世将种,自云犹有 关 西风气。”

(2)宋 苏辙 《奉使契丹·燕山》诗:“居民异风气,自古习耕战。”

(3)清 袁一相《睢阳袁氏(袁可立)家谱序》:“昭信(袁荣)而后,或隐或显,迄五世祖(袁锦)韩城广文,则风气渐开。”

(4)夏衍 《秋瑾传》第二幕:“我从 北京 到了 上海 就觉得风气有点儿不一样。”

(5)宋 陈亮 《量度权衡策》:“当是时,风气未开,人物尚朴,观象之妙,盖不必推数而后知也。”

(6)元 刘因《隐仙谷》诗:“山川含太古,风气如未开。”

(7)徐迟 《哥德巴赫猜想·祁连山下》:“他还说,应该让 桂林 来开风气之先。它本身是一个画廊城。”

地方差异

风气是一个地方的文化内涵,人文素养,各方面性情的一种无形的体现。而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征,自然风气都是不一样的。

这就正如每个地方都有它的风俗,而风俗都是不相同的,可能在大体上都有着相同的一面,但细分还是有很多差异的。这就正如那句俗语说的“世界上没有哪两片叶子是一样的。”

造句:

1、改善社会风气要从教育入手。

2、现在有一种风气不好,就是喜欢听小道消息,并且不加思索的传播这些消息,以致往往以讹传讹,无事生非。

3、没有群众的努力,没有水滴石穿的毅力,新风气是不能形成的。

4、没有大众努力,没有水滴石穿的功夫,新的风气和作风是树不起来的。

5、尤其是贞元以后,社会风气更加奢侈,纸醉金迷。

6、人事方面,也为重庆开了极大的风气:各界的人物,应有尽有,是龙是虎,都在这里活动着。

7、对于社会上有些不好的风气,我们的报纸不能听之任之,更不能随波逐流,而要善加引导,加强正面的教育。

8、这种请客送礼的风气,你们不应熟视无睹,听之任之。

9、在生活中与人交往要是非分明,不可习焉不察,与不良风气同流合污。

10、假如每个人都能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见贤思齐,那么就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11、社会不良风气已经根本扭转了。

12、官员出行是结驷连骑,还是轻衣简行,反映了一种社会风气。

13、文人的刀健吠是笔墨,对此不良风气理应口诛笔伐,同声谴责。

14、薛涛虽然出身卑下,却有林下风气,所以她的诗词受到人们的喜爱。

展开阅读全文

习张良之风气修敬老之品行600字作文

全文共 609 字

+ 加入清单

年近甲子,体多有不适,不宜行,不宜劳,而我们正值青壮年,理当尊老敬老,然而却经常会出现一些不尽人意的情景。

乘坐公交车时,车内座位不是很多,晃来晃去,上了年龄的老人肯定无法站稳,一个趔趄就会骨折,所以我们定当将自己的座位让出来,这本是情理之中,却常见一些神精力壮的青年或是学生,明明看见老人就在身边,却好像旁若无人般互相聊着天,此情此景,实在让我觉得他们有失中华名族的颜面。

常言道: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甚至可以称之为中国的一种优良文化,自上古时期就有了尊老敬老之风,传经千年,时至今日,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骄傲,看到这种不照顾关心老人的情景,实在让我不解,难道他们认为多休息一会,会好过背后遭人唾骂么?

我认为,我既然生于此世,必有一天会变老,那时我可能会颤颤巍巍的过马路,却没有人来扶助我一把,那样无助的感觉,必然不好受,既然自己觉得不好受,为什么不帮助别人一把呢?也许我会认为我帮助老人的时候失去了自己的时间,但是实际上我获取了更多,一份善良,一份爱心,也许更甚之有。

自敬老之风起至今已有数千年,我们虽然不能将其宣扬的满世界都懂敬老之责,但最起码可以从自身做起,做到敬老爱老,让身边的老人们能感受到爱,体会阳光的温暖,体会秋风的清凉,体会世界的爱意。

正如张良遇见的老者所说,只用懂得敬爱老人的人,才能有一番事业,才能得到天书,所以我们应“习张良风气,修敬老之品行”。

[习张良之风气修敬老之品行600字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开风气之先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996 字

+ 加入清单

胡适(1891~1962),字适之,安徽绩溪人,出身于官商家庭。1910 年留学美国,1917 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曾经担任北京大学教授、校长、国民政府驻美国大使等职务。他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开风气之先”的重要地位。他的《尝试集》是中国第一本新诗集;1917 年1 月他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此文标志着“五四”文学革命拉开了序幕。

胡适的父亲胡传曾经担任清廷的“淞沪厘卡总巡”,后调台湾,1894 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不久,病逝于厦门。胡适自小跟着母亲在绩溪老家,母亲是一位普通农家的女子,但也略通诗文,她经常教儿子背诵古典诗词,并且为他请了旧学根底很深的老师。胡适在故乡接受了 9 年的旧式教育,其间广泛接触了中国古代文化典籍,更由于通过阅读大量的明清白话小说,受到了运用白话文的训练,从而也确立了他的文学兴趣。

14 岁这一年,胡适曾经随三哥到上海梅溪学堂求学。他不懂上海话,又未曾开笔写文章,所以就被编到五班,那差不多是最低的一班了。有一次,国文老师在讲解“传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的古文时,随口说这是《左传》上的话。来上海已经有 6 个星期了,胡适已大略能听懂上海话,他知道老师讲错了。等到老师讲完后,他轻轻地走到老师的讲桌跟前,低声对他说:“老师,这个‘传曰’是《易经》里的《系辞传》,不是《左传》。”老学究感到十分惊讶,他把花镜向上推了推,“对呀,我刚才是信口说错了。”

他把胡适拉到身边又一次上下打量眼前这位一身乡下打扮的学生,心里不由得暗暗惊叹。他又仔细询问了胡适读过那些书,背了多少东西,胡适都一一回答了。老师又问了他会不会对对子,会不会写文章,胡适当即写了一篇文章。文章完成后,老师更是惊呆了。一篇文章洋洋洒洒,满纸文辞锦绣。他第二大就被升到第二班去了。

在上海,十几岁的胡适还曾主编了《竟业旬报》(白话报刊),他积极称赞维新,也有一定反清革命倾向。15 岁这年,他就发表了自己编写的白话

小说《真如岛》。19 岁那年,胡适赴京参加“庚款”留美考试。试题中有一道“对对子”题目,上联是“孙行者”,这下可难坏了许多考生,一个个抓耳挠腮答不出,胡适却游刃有余,轻轻松松走出了考场。批卷的时候老师看到他答的对子是“胡适之”,不禁拍案惊绝。这一次他的语文成绩是第一名,但是理科成绩却最差,在成绩过关的考生中,他的总分是最后一名。当年 9月份,他踏上了赴美的旅程。

展开阅读全文

传承中华文化弘扬民族风气作文800字

全文共 942 字

+ 加入清单

杨绛说:“我们不断地发明,不断地实验,我们由原始人的烹调渐渐开化,走入文明时代。”没错,科技发展,时代变迁,人类的文明愈来愈昌盛,但精神的文明愈来愈萎缩,究其根本,还是文化的缺失。

央视名嘴白岩松曾经有这么一段评价:“中国很难出一个牛顿,因为即使苹果砸到了我们头上,也不会有人停下脚步去思考。”是啊,当今社会人们沉醉于纸醉金迷的喧嚣,而抛弃了文化的修养与沉淀,他们的灵魂正是因为缺少文化的滋润而变得干涩、浮躁,自然也就不会有去思考的时间和想法。所以传承中华文化,至关重要。

中华上下五千年,花鸟鱼虫、节日欢乐都凝聚在一件件古物上。你是否记得那天青色的烟雨,那江南秀丽的水天一色,那色白花青的锦鲤,唯有那青花瓷能承担起这一切。于灵气中出生,在烈火中锻造,吟诵着岁月的诗歌,它是中华文化的凝结与见证。

王朝、传奇将相终究逃不了一抔黄土的归宿,唯有名篇不朽。翻开厚重的古典书籍,我们看到的是老子用了五千个字写出的《道德经》,句句短小,却又饱含真理,孔子与弟子言行在《论语》的二十篇中淋漓尽致地体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短短八个字,体现出的却是何等的重要。打开《三国演义》,是刘,关,张三人"不在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的义气;翻开《红楼梦》,是林黛玉“红藕香断有谁怜"的惆怅;翻开《西游记》是孙悟空的神通广大,唐僧的执着;"以史为镜,可以明得失。"司马迁用《史记》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翻开唐诗,是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怀念,是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豪放,是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忧国忧民。字字珠玑,文化之风跃然纸上。

还记得《舌尖上的中国》上那些动人味蕾的美食,但我更欣赏其中一群平凡的人——麦客。这个职业就是割麦子,但他们也是不平凡的。因为他们是文化的传承人。他们传承的是一种精神,正如他们自己所说:“这个工作,累,效率也不高,毕竟是人收割,相比之下。机器的确快很多。但是我们热爱这个工作,热爱这片土地,热爱这种文化。它已经难舍难分。我们所期待的的不是收入有多高,而是能将这份文化传承下去,仅此而已。”简单的话,朴实的语言,却凝结了文化的精神。

我们头顶着中华的天空,脚踩着中原的大地,呼吸着华夏森林的空气,我们就应该传承这一份文化,这一份辉煌的灿烂。

展开阅读全文

风气作文600字

全文共 582 字

+ 加入清单

风气是体现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最好的标尺。风气无疑是国家与国家人民的的行为和举止的代名词。

风气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发展与进步。一个好的风气可以影响一代又一代的人。一个好的风气可以使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国家昌盛。雷锋的行为就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他就引领着一代又一代好的风气,但至今仍有素质低下的人,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而伤害他人的利益和国家的利益。贪污受贿就是一种极其不好的行为,身为国家的干部,人民永远的坚强后盾,会做出这种损坏国家和人民利益的行为,就给人民做这样一个好榜样吗?

其实一个国家的风气,就应该从国家高层做起,这样才称得上人民的好公仆,人民的好榜样。只有国家干部做好了,人民也就会有好的榜样,从而形成良好的效应与结果,虽然也不排除仍有一些不好的,但是那终将是少数,十根手指伸出来还不一样齐呢。所以,感化那一小部分人是需要时间的。曾经有一伙人要去抢银行,他们让其中的一个人去门口像警察一样站在门口,不让其他人进来,那个假警察就像真警察一样,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而且乐在其中,他似乎很享受这种感觉,当他的同伙抢完银行的时候向外逃的时候,他居然帮助真警察抓住了他的同伙,并协助警察将他们带走。其实人的本质并不坏,只是需要一个好的环境和一个好的氛围来熏陶。

其实,一个良好的风气代表着一个民族的历史和一个国家的文化底蕴,只有一个好的氛围和环境才能拥有一代又一代的好风气。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