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马本斋

马本斋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马本斋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马本斋问题。

分享

浏览

5939

作文

6

怀念马本斋烈士

全文共 927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是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清明节是“一个心情比较沉重的日子”、“怀念与悲伤的日子”,想到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这可都是那些革命战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妈妈给我讲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在她小的时候最喜欢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小说连续广播》节目,里面有一个民族抗日英雄——马本斋(1903--1944),他1903年1月1日出生于河北省献县东辛庄(今本斋村),回族人,少年时期在本村读私塾。1916年随父到张家口谋生,后流浪到东北,被东北军招兵入伍。半年后,进入东北讲武堂学习。1924年毕业后,到北洋军阀张宗昌部队任排长、连长、营长、中校团副,后任国民党刘珍年部团长等职。1932年因不满国民党军队的腐败,愤然离职回乡务农。 1937年七七事变后,在献县、河间一带组建回民抗日武装。1938年春率部参加八路军,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冀中军区回民教导总队队长,冀中军区回民支队司令员,率回民支队在冀中坚持平原游击战,英勇杀敌,屡立战功。1942年率部转战冀鲁豫军区,先后任冀鲁豫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兼回民支队司令员,第七军分区司令员兼回民支队司令员。1944年2月7日病逝于冀鲁豫军区后方医院(河南濮阳县小屯村),终年43岁。马本斋是民族抗日英雄,冀中回民支队的创建人之一。

听了妈妈讲的这个故事,我不禁热烈盈眶:马本斋的母亲也是一位抗日英雄,马本斋是个孝子,日本鬼子为了让马本斋投降,抓住了他母亲。而他母亲为了让马本斋专心打鬼子,绝食而死,她真是一位伟大的母亲。马本斋烈士为人民而生,为人民而战,为国家而死,他是穆斯林兄弟的风范体现,马本斋烈士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光辉的一生。他既是回族同胞的光荣,也是祖国母亲的骄傲,他的品德和业绩,将光照寰宇,永垂人间!

我们永远怀念他!

展开阅读全文

抗日民族英雄马本斋的爱国故事

全文共 941 字

+ 加入清单

马本斋1901年出生于河北省献县东辛庄。自幼聪颖,读过私塾,粗通文墨,后为生活所迫,随父亲到东北。之后投身奉军(东北军)。1924年入“东北讲武堂”学习,在讲武堂毕业后,从士兵升先后任排长、连长、营长,直至升任奉军独立21师第四团团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因不满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毅然弃官还乡务农。

抗日战争爆发后,吕正操率领的东北军两个营和一部分群众武装,到河北开展游击战争,开创了冀中抗日的新局面。在这种新形势下,具有强烈爱国心的马本斋挺身而出,组织了回民抗日武装——回民义勇队,开始了同日本侵略者的英勇斗争。

不久,马本斋和党组织取得了联系,在党的领导和八路军的帮助下,回民义勇队迅速发展、壮大,改名为冀中游击军回民教导队。1938年7月,回民教导队和吕正操组织的冀中军区回民干部教导合编为回民干部教导总队,马本斋任总队长。就在这一年,马本斋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在入党申请书上写道:“我决心为回民族的解放奋斗到底,而回族的彻底解放,只有在中国共产党帮助与领导下方能实现。”此后,他以无比的热情和坚强的毅力,完成党交给他的各项任务。

马本斋率领的这支回民武装,机智勇敢地战斗在冀中平原上,给了日伪军以沉重的打击。1940年的康庄战斗中,马本斋指挥部队从四面八方向敌军猛烈进攻,经过半小时的战斗,除六、七个伪军逃跑外,其余50余人全部歼灭。这一次战斗,缴获大炮一门,重机枪一挺,轻机枪两挺,步枪60余支,马10余匹,以及许多弹药。八路军冀中军区通报嘉奖马本斋同志,并授予回民总队“攻无不克,坚而不摧,打不垮,拖不烂的铁军”的锦旗。

在艰苦的战争岁月里,马本斋认真学习,忘我工作,关心群众疾苦,关心战士生活,受到群众和战士的爱戴。由于长期劳累,他身患疾病,但为了工作,他不愿休养、治疗,直到病得不能起床,才被同志们送进了医院。后来,病情进一步恶化,他估计医治无效,就嘱咐家属说:“我觉得不能为人民为国家为党做更多的工作是件憾事,教孩子继续我的志向做革命工作,告三弟领导回民族抗战,革命到底。”

1944年2月7日,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子马本斋,在山东莘县不幸逝世,终年43岁。

2009年9月14日,马本斋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马本斋的母亲观后感

全文共 963 字

+ 加入清单

在中国抗日英烈名单上,有一对母子特别引人注目,儿子是大名鼎鼎的回民支队支队长马本斋,而他的母亲就是宁死不屈绝食殉国的白文冠。今天的抗战一家人系列报道,我们走近母子两代抗日英雄的传奇故事。

马本斋,1901年出生于河北献县的一个回族贫苦农民家庭。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炮火击碎千年晓月。面对日军大举进犯华北,马本斋义愤填膺,动员本村青壮年70余名,组织起回民抗日义勇军,后编入回民教导队。他历任回民教导队队长、总队长、冀中军区回民支队司令员、冀鲁豫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兼回民支队司令员。他指挥回汉健儿,转战于冀中平原、渤海之滨,驰骋于冀鲁豫广大敌后战场,夺城上百,歼敌数万,令日寇闻风丧胆。回民支队被八路军冀中军区誉为"无攻不克、无坚不摧,打不垮、拖不烂的铁军",被毛泽东称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

马本斋纪念馆馆长 哈光杰:日军山本对马本斋用武力不能征服,无可奈何改变了策略,先是用诱降没有成功,最后迫降,在黔驴技穷的情况下,采用叛徒哈少甫的一个计策,知道马本斋是一个大孝子,在8月27日的早晨,山本率4000多日伪军把马本斋的村子给围了,把他母亲抓到河间县城,企图以马母做人质逼迫马本斋投降。

白文冠是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在祖国危难之时,她毅然送两个儿子参加了八路军。在狱中,敌人威逼利诱马母给儿子写劝降信。马母痛斥敌人说:"我是中国人,一向不知有投降二字。"为不让儿子担忧,一心杀敌,她决意绝食而死。

马本斋是个孝子,当时的心情可想而知。但当战士们涌进司令部请战要救出老太太时,马本斋说:"谁不爱自己的母亲?不能因为我的母亲被抓而改变整个作战计划。"

马本斋纪念馆馆长 哈光杰:如果救母亲他知道这是敌人的一石双鸟金钩钓鱼计,如果救母亲必然要率部围攻河间县城,但是攻打河间县城短时间不能攻下,时间稍长日伪军就会四面增兵,回民支队陷入四面包围的绝境,就有可能全军覆没。如果不救母亲,马本斋是一个大孝子,于情于理都说不通。

在这种忠孝不能两全的情况下,马本斋以民族大义和抗战大局为重,放弃了救母亲的机会,率部在外地作战。

最后,白文冠绝食7天,壮烈牺牲。母亲牺牲后,马本斋奋笔疾书,"伟大母亲虽死犹生,儿承母志继续斗争!"

1944年2月7日,马本斋去世以后,朱德总司令给母子两代英雄题挽联:壮志难移,回汉各族模范;大节不死,母子两代英雄。

展开阅读全文

马本斋的母亲观后感

全文共 601 字

+ 加入清单

为了纪念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和周恩来总理为民族英雄马本斋题词70周年,由河南亚龙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出品拍摄的电影《马本斋和他的母亲》新闻发布会在郑州河南饭店隆重举行。

民族英雄马本斋之子马国超将军以及党政军各级领导出席新闻发布会,著名央视导演寞君和海军电视艺术中心副主任马龙上校带领剧组成员对影片做了相关介绍,()影片出品人荆章文先生、著名演员周浩东(马本斋扮演者)、王书勤(马母扮演者)也现身发布会。影片预计投资上千万,将在3月初开机,5月份看样片,不久将在全国上映。

电影《马本斋和他的母亲》主要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驻华北日军为了蚕食、分割中国共产党冀鲁豫中根据地,重兵进驻八公桥,逐步吞噬中国共产党根据地。回民支队司令员马本斋艺高胆大,向冀中军区领导提出"牛刀子钻心"战术,以一军司令员身份,亲自三进八公桥侦查,最终协同军区主力,一举攻克八公桥。然而,叛徒告密,日侵略军山本司令抓走了马本斋母亲,想利用马本斋的孝心迫使他投降。马母在敌人的各种严刑和精神折磨下不屈服,最后绝食七天以身殉国。

影片具有极大现实意义,弘扬了马本斋的四种精神:爱党精神、爱国精神、英勇精神和民族团结精神。

据悉,河南亚龙文化传媒公司已经投拍了《刘少奇故事》等很多红色题材的影视作品,电影出品人荆章文先生表示,出资拍这些红色作品,主要是为了让中华儿女继承和发扬烈士的革命精神,提高民族意识,激发爱国热情。

[马本斋的母亲观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马本斋的观后感

全文共 1354 字

+ 加入清单

为庆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20**年3月10日,南通市卫生监督所组织全所职工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马本斋和他的母亲》,整部影片剧情辗转曲折、慷慨激昂、悲壮感人,观看完后感触很深。

影片主要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驻华北日军为了蚕食、分割共产党冀鲁豫中根据地,重兵进驻八公桥。回民支队司令员马本斋艺高胆大,向冀中军区领导提出“牛刀子钻心”战术,以一军司令员身份,亲自三进八公桥侦查,最终协同军区主力,一举攻克八公桥。然而,叛徒告密,日本侵略军山本司令抓走了马本斋母亲,想利用马本斋的孝心迫使他投降,而马母巾帼不让须眉,在敌人的各种严刑和精神折磨下不屈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最后绝食七天以身殉国也没有帮日寇写下劝降书。

该影片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弘扬了马本斋的四种精神:爱党精神、爱国精神、英勇精神和民族团结精神。一是马本斋的爱党精神。1938年10月,马本斋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在入党志愿书上写道:“我决心为回民民族的解放奋斗到底,而回民民族的解放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实现。”同时,马本斋在抗战过程中,面临母亲被日军所抓之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向党组织报告,听从党的指令,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规定,而不是只顾个人家庭安危去救母亲,这一爱党守党的精神值得我去学习,在工作生活中也要爱党护党,担负起党组织交办的各项任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二是马本斋的爱国精神。在按照作战计划执行和救出被抓母亲面前,马本斋最终在忠孝不能两全的情况下,以民族大义和抗战大局为重,选择“抗日就是报国,报国就是尽孝心”。马本斋毅然选择了前者,放弃了救出母亲的举动,继续按照作战计划与日军进行斗争。马本斋在母亲去世后写到:“伟大母亲虽死犹生,儿承母志继续斗争!”这一伟大爱国精神激励着我要热爱祖国,保卫祖国,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三是马本斋的英勇精神。面对日军大举进犯华北,马本斋动员本村青壮年70余名,组织起回民抗日义勇军,他指挥回汉健儿,转战于冀中平原、渤海之滨,驰骋于冀鲁豫广大敌后战场,夺城上百,歼敌数万,令日寇闻风丧胆,被毛泽东称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这种英勇善战的本领和精神,让我由衷感到敬佩,不仅消灭了敌人准备占领华北的企图,而且大大提升了我军的士气,马本斋指挥的回民支队是一支无攻不克、无坚不摧,打不垮、拖不烂的铁军。四是马本斋的民族团结精神。马本斋自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率领回族同胞英勇抗战,消灭敌寇,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和我们的祖国,舍小家为大家,这种人生观、世界观和大局观值得我们学习,这也激励我要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在工作中勤于学习、认真工作,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祖国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观影之后,深受感动,不仅了解了马本斋和他母亲的英勇事迹,而且深刻感受到了马本斋身上的爱党精神、爱国精神、英勇精神和民族团结精神,这些精神激励着我们向马本斋同志学习,坚定信念,把爱国热情转化为实际行动,全身心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今天的好日子来之不易,更应该铭记历史,珍惜今天,孝顺自己的父母,感恩身边的每一个人,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把爱国热情转化为实际行动,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做出一份应有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马本斋的观后感

全文共 510 字

+ 加入清单

为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近日,鼓楼区环保监测站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共同观看了《马本斋和他的母亲》爱国主义教育影片。

影片主要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驻华北日军为了蚕食、分割共产党冀鲁豫中根据地,回民支队司令员马本斋艺高胆大,向冀中军区领导提出“牛刀子钻心”战术,以一军司令员身份,亲自三进八公桥侦查,最终协同军区主力,一举攻克八公桥。然而,叛徒告密,日本侵略军山本司令抓走了马本斋母亲,想利用马本斋的孝心迫使他投降。马母在敌人的各种严刑和精神折磨下不屈服,最后绝食七天以身殉国。

观影之后党员同志们纷纷表示要向马本斋同志学习。一是学习他的爱党精神,担负起党组织交办的各项任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二是学习他的爱国精神,在按照作战计划执行和救出被抓母亲面前,马本斋毅然选择了前者,表现出强烈地热爱祖国,保卫祖国的精神;三是学习他的英勇精神。面对日军大举进犯华北,马本斋组织和指挥回民抗日义勇军,驰骋于冀鲁豫广大敌后战场,令日寇闻风丧胆,被毛泽东称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四是要学习他的民族团结精神。马本斋坚决拥护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率领回族同胞英勇抗战,消灭敌寇,舍小家为大家,这种人生观、世界观和大局观值得我们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