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驴得水

驴得水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驴得水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驴得水问题。

分享

浏览

7373

作文

32

2024年高分电影《驴得水》观后感

全文共 2008 字

+ 加入清单

写的这一篇绝对不是影评,之所以这样讲有两个原因,其一:一部电影拍成这样我想就我而言是没有资格谈一个“评”字的,其二:我想看完这部电影的每个观众都会有属于自己不同的感受,这也正是一部优秀作品的意义所在,所以且称这段文字为读后感就好了。所以也就不按照影片的顺序逐条分析了,虽然我很想这么做,因为这部电影的信息量着实是够大。有时间精力和兴趣的朋友应该写一下,那一定会很有趣,我只说说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个点。

梦想和初心

电影中的四个主要人物:张一曼、孙恒海、周铁男、裴魁山在电影中分别展现了自身在人性上的弱点,有的看起来甚至丑恶的令人发指,但就梦想和初心而言至少我是没有资格鄙视的,从电影中的设定来看裴魁山能够推荐一曼到西南联大去担任助教可见自己也未必没有这个资格,而西南联大的地位我的想没有人不知道的,民国时期一名教授的待遇相比一名小学教员可能是天壤之别吧,从一曼的人生经历上看受过如此良好教育(结尾处有大学毕业照)的女孩想必在当时,家境不说显赫也不会是很一般的。周铁男的背心上印着京仁大学,虽然没有查到这所学校,但以这种教育背景也完全可以选择更好的一种生活方式,孙校长的实力也就可想而知了,这三个人愿意追随的人怎么可能会是等闲之辈,在迎接特派员的饭桌上也借特派员之口表现了教育部对这四个人了解的有多详细。说这样的四个人比我更爱慕虚荣,贪恋钱财我是无法接受的,是怀着怎样强大的梦想和初心才能甘愿以这样的身份参与到振兴中国农村基层教育的工作中去。但梦想大多都会破碎,初心也就随之变质,变质的速度不同只是取决于性格、阅历等等不同的因素。那么我们还应该有梦想吗?

爱情

在电影中的爱情有这样几段,裴魁山和一曼,铜匠和一曼,周铁男和孙佳。裴魁山和一曼并不是完全没有在一起的可能,我甚至觉得一度很接近成功,但悲剧的结果表面上看在于表白方式,实质上是骨子里的傲慢如果非要说这部电影体现的小知识分子特有的悲哀我觉得这里可以算是一个,裴魁山的表白乍看起来是很好的,对一曼内心世界了解的很透彻,但这些话说出来之后像是对一曼的怜悯和同情,姿态自然是高高在上,而一曼这样的女孩最厌恶的可能就是这个了,所以失败是自然而然的。

铜匠之所以能够在最初和一曼有灵魂上的共鸣,是因为彼时两个人都是单纯到像一张白纸,一曼仿佛终于找到了自己一直追寻的理想中的纯粹的爱情,但在众人的逼迫下一曼被迫和铜匠决裂,重压之下的一曼依然没有屈服,至少在内心上依然清白如纸,虽然发了疯却依然想要在教堂得到手捧花,可见对美好爱情的追求还在,这也正是一曼这个人物的魅力所在。一曼是真的疯掉了吗?还是她必须要疯掉呢,不疯掉怎样面对自己和周遭呢,孙校长不是也觉得一曼并没有疯吗,这只是一种逃避的方式,这也并非源于女性的脆弱,我想每个人都会这样选择吧。话剧中的表现的铜匠是被坏人教坏了的孩子,而电影中的铜匠我觉得并没有变质,他的种种反应表现的依然像是一个孩子,小孩子才论对错,成年人只讲利弊。

周铁男和孙佳的爱情的结束源于周铁男的转变引起的孙佳的失望,但结尾处的铁男在门口目送孙佳离开和弹力球从车上的散落表现出铁男用情之深,并没有彻底变质,电影中并没有一味的诠释人性的丑恶,作为既得利益者的特派员秘书不忍直视一曼被剃头,阻止一曼被侮辱都是人性的闪光,电影中的很多地方让我觉得胜过话剧。

底线和小人物的卑微

电影中每个人都展示了各自的底线或者说是软肋,只是底线的深浅有所不同罢了,裴魁山的底线是利益和自尊心,孙校长的底线是梦想,一曼的底线是尊严和爱情,孙佳的底线是父亲的梦想和安危,铁男的底线的生命,在触及自己的底线时每个人都表示了屈服,至于耿直刚强的铁男展现出的超出他人的卑微和懦弱并不是因为其他人比他更高尚,恰恰是因为他别其他人更高尚,更深的底线使得波及到他的底线时会产生更强大的压迫感和恐惧感。而小人物的真正卑微就在于无论你的底线有多深,你的底线被侵犯也只是时间问题。

快乐和人生

有人说这部电影充分展现了小知识分子的悲哀,反观铜匠的老婆反倒无拘无束无所畏惧生活的随性而又快乐。这个观点我是不敢苟同的,知识分子的悲哀在于他们知道了一些事情但无力去改变什么,农妇的快乐在于什么都不知道,如果这这样的快乐,我倒是更享受前者的痛苦,无知所带来的快乐是可悲的,知晓至少是改变发生的开始。

结尾处五彩的弹力球从箱子中滚落,散出驴车,滚下山坡,看到这一幕我险些泪奔,这一处的设计是完全出乎我的意料的,这使得铁男和孙佳的爱情显得更为完整,但我的泪点不完全在于对国产电影进步的激动和周铁男的深情,人生的道路就像那条土路一样坎坷不平,作为小人物的我们注定会颠簸的过着一生,而在这一路的颠簸中散落的又何止是爱情,这散落的种种都如这滚落的彩球没有找回的机会,能把这种悲情拍得如此唯美,也是我爱上这部电影的原因。

这是国产电影中少数的我想要再看一遍的作品,而在想看又不太敢或者不太忍心去看的的作品中,可能目前只有这一部了。

展开阅读全文

2024年高分电影《驴得水》观后感

全文共 347 字

+ 加入清单

驴得水是一部话剧,不是电影

我并不认为它具有一个好电影拥有的要素,但是这是一部很出色的话剧。当然这也是一部很出色的电影,我很喜欢这种大量旁白堆砌造成急剧的戏剧冲突,如果你喜欢看电影式的长镜头那还是不适合这部片子。

这是一部彻头彻尾的悲剧,虽然是开心麻花出品的,但是不得不说虽然不能开心,至少可以保证你添堵啊。

这部电影里面充满了讽刺,更多的是对知识分子的嘲讽。明明是振兴教育事业的,从头到尾没有见到一个学生,学生还从6个增长到了147个。唯一一个算是学生可能也只有铜匠,也就是吕得水老师,四个知识分子为了自己的目的无所不用其极就教出来的学生成功的释放了自己人性中封印着的魔鬼,把教育者们逼迫的无所适从。

当然这部片子如果肯把铜匠的结局讲述的更清楚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只字不提,我觉得黑色幽默的感觉会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2024年高分电影《驴得水》观后感

全文共 1390 字

+ 加入清单

驴得水》是开心麻花团队的作品,提到开心麻花,大家是不是又想到了之前的《夏洛特烦恼》。所以,在没观影前,我和很多人一样会误以为《驴得水》也是喜剧电影

然而,这句话对前半场来说是成立的,直到看到后半场,你大概看着笑着就想哭了,这时候会恍然意识到《驴得水》是部闹剧,也是彻头彻尾的悲剧。

看到生活在恶作剧的时候,人人都会大笑。当恶作剧变成恶意的时候,每一耳光都像打在自己脸上,就再没有人能笑得出来了。

民国时期的一个乡村学校,由于严重缺水,校长将一头驴虚报成英语老师,来为学校挑水。面临上级的检查,大家决定让一个铁匠来冒充这个“驴得水”英语老师。但是上级却对这位“驴”老师宝根问底,眼看事情就要败露,大家只能用更多的谎言去弥补。于是,事件的发展越来越超过校长和老师们的预料。

故事中的校长和三位老师,是一“群”立志于改变农村,改造农民的知识分子,然而他们为了美好的目的,却去做了错误的事,从头到尾都在为了吃空饷而绞尽脑汁,最终走上了歧途。

电影里的这个“乡村学校”并没有任何一个学生出现,无论是一开始的6个学生,还是最后影片中提到的147个学生,从来没有一个。只有四头知识分子,他们话赶话,从头撕到尾,节奏紧张却又那么顺理成章,这仿佛是从理想主义层面对知识分子的打击。

所以,可以说《驴得水》就是一部拍给知识分子看的电影,是对人性的剖析和拷问,它不露锋芒的尖刻和智慧的表达深入人心,是一部幽默中有酸楚,荒诞中有反思的作品。

四头知识分子为了利益,时而彼此苟合,时而彼此撕咬。遇见弱势人群的时候,威胁、哄骗、睡服、利诱,无所不用其极,用知识和智慧去玩弄对方,把对方耍得团团乱转;等到遇见真正的强权的时候,理想主义者开始讲顾全大局,认清现实了;一士之谔谔不如一枪之威,强项令瞬间变成磕头虫。牺牲一切可以牺牲的人,成全一切可以成全的自己,这是从性格层面对知识分子的打击。极端的情境凸显了人性的复杂,居中荒诞不经的故事、黑色幽默的讽刺、尖锐不留情面的影射准确无误的戳中了观众们的神经。

《驴得水》里唯一一个完整的人的形象,就是全片的女主角——张一曼女教师。这样的角色让人非常感动,她就像是个天真的孩子,这是为了好玩而活在这个世界上。去到如此偏远穷困之地,只是因为“不想有人管我”。发生利益冲突的时候,她也总是能最先让出她的那一份来,和男性的假仗义不同,她如此说,也真的如此做。

全片最悲剧的人物也就是她。她所认同、所仰赖的群体,并没有保护她。相反的,因为她没有多少物欲,也更容易自我牺牲,所以她被自己人推出来当做祭品牺牲掉。一个人想做一个完整的人,而不是一条狗,于是她被狗给干掉了,这就是《驴得水》看后最为黑暗,最为窒息,也最让人绝望的地方。

最后,从全局影片去思考,最可悲的难道不就是教育本身么?一个无知的铁匠被打造成一个知识分子,最终教育的结果就是释放出了一个全片最为混蛋、最为人渣的人物。这是从根上对知识分子的打击,没见过比这个更恶毒的事情了。好好的一个人,摆知识分子所赐,活活给教育成了一个恶魔。原本他即便为恶也还有限,但是有了知识之后,连他的教授者都被他控制乃至消灭了。

想起影片中铁男的一句台词:“......我这也是没有办法,他们有枪啊!我现在忍辱负重,先打入到他们内部,等有一天我......”

今天文章的配乐——《我要你》,就是《驴得水》女主角在影片中演唱的歌曲,很甜美,推荐大家走进影院观影。

展开阅读全文

2024年开心麻花力作《驴得水》观后感

全文共 1312 字

+ 加入清单

如果电影《驴得水》真有题图里的这一幕,而不是在最终版里剪掉了,那么甚至可以说它是《让子弹飞2》,荒诞有余,魔幻不足。

因为是开心麻花团队的作品,又因为之前有《夏洛特烦恼》,很多人大概会误以为《驴得水》也是拍给大众看的合家欢喜剧电影。这话对前半场来说成立,但是看到后半场大概笑着笑着就会哭出声来,这时候才意识到《驴得水》是部彻头彻尾的悲剧。看到生活在恶作剧的时候,人人都会大笑。当恶作剧变成恶意的时候,每一耳光都像打在自己脸上,就再没有人能笑得出来了。

要我说,《驴得水》就是一部拍给知识分子看的电影。没什么不好意思承认的,话剧这些年从来就不是大众文艺。一部话剧要能活下来,要么撩拨知识分子,要么撩拨文艺青年。《蒋公的面子》不就是从撩拨知识分子开始的么?《恋爱的犀牛》到今天不还在撩拨文艺青年么?在撩拨知识分子这件事情上,《驴得水》干得可谓是恶毒已极:

一帮立志于改变农村,改造农民的知识分子,从头到尾都在为了吃空饷而绞尽脑汁。电影里没有一个学生出现,无论是一开始的6个学生,还是最后号称的147个学生,从来没有一个。只有四头知识分子,从头撕咬到最后,这是从理想主义层面对知识分子的打击。

四头知识分子为了利益,时而彼此苟合,时而彼此撕咬。遇见弱势人群的时候,威胁、哄骗、睡服、利诱,无所不用其极,用知识和智慧去玩弄对方,把对方耍得团团乱转;等到遇见真正的强权的时候,理想主义者开始讲顾全大局,认清现实了;一士之谔谔不如一枪之威,强项令瞬间变成磕头虫。牺牲一切可以牺牲的人,成全一切可以成全的自己,这是从性格层面对知识分子的打击。

最精彩的莫过于教育本身了。四头知识分子如同给混沌开七窍,把一个璞玉一般的农民打造成了一个知识分子。而知识所带来的结果,是揭开了内心恶魔上的重重封条,释放出全片最为混蛋、最为人渣的一个人物。这是从根上打击知识分子,没见过比这个更恶毒的事情了。好好的一个人,摆知识分子所赐,活活给教育成了一个恶魔。原本他即便为恶也还有限,但是有了知识之后,连他的教授者都被他控制乃至消灭了。

看完全片,会得出一个有趣的结论:知识分子怕有知识的流氓,有知识的流氓怕没知识的权力,没知识的权力怕有钱有势的外国人。而知识分子也好、流氓知识分子也罢,外加权力,都是一群大大小小的骗子。哦,对了,得加上一句:在万恶的国民党统治时期,他们上上下下都是一帮骗子,以欺诈为能。可以说,《驴得水》的嘲讽已经超越了《围城》,不单是揭示知识分子的虚伪,而是直指知识分子的无耻和卑污。

里面有句台词简直让我笑爆了:“......我这也是没有办法,他们有枪啊!我现在忍辱负重,先打入到他们内部,等有一天我......”

《驴得水》里唯一一个完整的人的形象,就是全片的女主角。在我印象里,最近二十年来,在文艺作品里敢于直称“我知道我淫荡,但是我喜欢这样”的人,除了《遗情书》的作者木子美(又称:不加V)之外,就只有《驴得水》里的女主角了。这样的角色让人非常感动,她就像是个天真的孩子,这是为了好玩而活在这个世界上。去到如此偏远穷困之地,只是因为“不想有人管我”。发生利益冲突的时候,她也总是能最先让出她的那一份来,和男性的假仗义不同,她如此说,也真的如此做。

展开阅读全文

2024年开心麻花力作《驴得水》观后感

全文共 1188 字

+ 加入清单

首先交代一下故事背景:故事发生在1942年的高原,几个致力于乡村教育的老师,为了取水,向教育部申请经费买驴,却未获批准。无奈之下,谎报招录了一名英语老师,名叫驴得水,用教育部为其发的工资买了头驴。谎言就此开始,为应付教育部特派员的审查,几个人不断的圆谎,陷得越来越深,闹出了一些啼笑皆非的故事。

整部剧诙谐幽默,生动有趣但却带着强烈的讽刺,令人印象深刻。剧情层次清晰,节奏紧凑,加之来自“开心麻花”团队精湛的演技,使得每个角色鲜活异常。以往对于一部剧,或喜欢某一个两个演员,对于这部剧,每个演员包括那头驴的演绎都让我非常喜欢。

电影开头包袱有点大,可以说是污、相当污,但效果是杠杠的。就在少儿不宜的时候,进来了一个小姐姐,坐我旁边,短头发,皮裤,相当漂亮...... 貌似走题了欸,可惜没有要到电话,电影还没结束她就去接个电话然后就没回来。后面一对情侣是从头笑到尾,这样可以肯定这个看起来还是高中生的女孩子她应该是看懂了里面所有的梗。不过笑声在空荡荡的影院显得格格不入,童鞋、毕竟公共场合。“张一曼”这个角色个性、色彩塑造的相当不错,很“单纯”,有些同学觉得这个角色的设定不太让人好接受,不符合当时的社会背景,但我想说,我们现在有些同学比她更“单纯”。

就在大家打情骂俏,你侬我侬,单纯有序生活的时候,一封电报打乱了这里的一切。教育部特派员的到来,使这个“三民”学校教师“瑟瑟发抖”。黑夜中、山坡上是孙校长沉思的身影。慌乱中,来修铃的铜匠被抓来顶替“驴得水”老师。英国留学归来的教育部特派员与“留学归来”的铜匠惺惺相惜,并冠之以教育教学头衔,并未其申请来了美国慈善家的米米。为了让相信照完相就会死得铜匠照相(这里有点拗口),张一曼决定睡服他,笔者并没有打错字,就是睡服。在这里真的想提一下,情节这里的叫床声真的很嗨,一点也不尴尬,让人心旷神怡(我敢打赌,绝壁不是AV配音)。窗外的魁山老师的心也随着叫床声碎了,爱之深责之切。

美国慈善家史密斯先生决定亲自来探访“驴得水”老师,此时将剧情推向了高潮。铜匠媳妇来斗“小三”、铜匠的爆发与转变、周铁男的懦弱等等。为了圆谎,或者可以说是为了利益,在铜匠的要挟下,展开了一场对张一曼的批斗,这场批斗凸显人性。但在一声枪响后将人性的懦弱,无耻展现的淋漓尽致。谎言终究是要付出代价!但导演在这里给我们留下了唯一的希望,孙佳佳。

有人说这是一部喜剧,我并不反对,但在笑过之后,一个人在宿舍码着这些字,说实话,心情不免沉重,总觉得剧中人物付出的代价过于沉重。导演在这部戏里或许告诉大家的是:人应该勿忘初心,记得来时的路以及当初的目标。也不能因为为了实现某个目标而丧失自己的道的底线。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我觉得应该加上,对于一个自己喜欢甚至爱的人,不能因为得不到就走向极端,想想我们爱的初衷应该是希望她过得好,即使她走的路你不认同,但理应尊重,爱需要包容。

展开阅读全文

2024年黑色幽默《驴得水》观后感

全文共 843 字

+ 加入清单

2012年6月20日,黄历上写着“诸事不宜”,我在这一天奔木马剧场看了话剧《驴得水》。散戏后,我咂摸了一下,心说今儿还真是“不宜”,观后的心情相当复杂,一宿没怎么睡好,睁眼前最后一个画面还在戏里。想拽住周申和刘露问问,你们还嫌《如果我不是我》时拷问人性来得不够残忍,扯着喜剧的旗子撩开人们皮囊,直戳内心,钝刀子搅和,这到底是要闹哪样!

耳光响亮

张一曼一身旗袍,婀娜生姿,步履坚定,耳光响亮,扇的是人性泯灭,扇的是内心苍凉,扇的是偌大一个学校,出事儿了特么的让一个女人抗!别跟我扯什么“做大事不拘小节”,做的是你们的“大事”,不拘的是人家的“小节”,归根结底有你什么事儿!

我不是驴得水

铁匠没有名字,到散场也没有,他就叫铁匠,阶段性扮演驴得水,一个存在也不存在的人。我觉得他活得不如一头驴,一头有人给他唱歌陪他打水,有人心疼他呵护他为他哭的驴。铁匠把头插在水桶里,再仰起头时他已经是驴得水,那一瞬间,铁匠死了。

我也爷们我怕谁

周铁男是个东北人,有担当有骨气,身上有那种“知识分子”的调调,真让人喜欢,也真让人发笑,单纯如此,鲁莽如此,未尝不是一种幸福。然而,擦头而过的子弹唤醒了他的懦弱和悲哀,瞬间房倒屋塌的失去原本的一切,尊严、爱情、理想,一并付诸东流。

越长大越孤单

佳佳的小的时候一定很幸福,有家人的照顾有驴得水的陪伴,如果就这样下去,结婚生娃,欢乐的度过一生。可惜,人总要长大,总要面对总要坚强,你哭没有用你善良没有用,你当一头驴你当铁匠是朋友都没有用,你不知道外面世界的残酷,你只能越长大越孤单。

我是来打酱油的

外国慈善家的中国行很像是来打酱油,拎着一百万美金见证了一场有中国特色的“奇迹“发生,这故事都能写进书里当故事看了,酱油先生却真真的看着一群大活人给自己演了一遍。“中国的教育家”尸骨未寒吗?不对,早就寒了,寒了不知道多少年。

细细想来,不过是金钱、权利、美色令人疯狂,人伟大起来能感天动地,人龌龊起来能家破人亡,不过都是人性的走向问题,末了念一句:“人之初,性本善”是否太过讽刺?

展开阅读全文

2024年度最具诚意电影《驴得水》观后感

全文共 1973 字

+ 加入清单

风很大,天很凉,现在是16年10月30号23:48分,在晚上8:15分的时候我们看了一部叫驴得水的片子,有些感触想记录下来,关于人性的探索,窥视,秋风很凉,落叶打着旋争先恐后的奔向大地的怀抱,这样的孤寂悲凉,或许人生就是悲喜交加,人性就是善恶难辨的。

故事开头是在民国,据情节推测应该是在国共内战期间,地点是在一个偏远山村的小学,出场人物,孙校长,赵一曼,周铁男,裴老师,孙佳,铜匠,特派员,美国慈善家。

人物 1 孙校长出场给人的感觉是一个正能量 积极有梦想的老校长的形象,他为了建立一个学校,为了给孩子们一个读书的环境谎报了一个叫驴得水的老师 其实它就是一头驴,到后来一整串的悲剧都是由此埋下了伏笔, 那是一头为他们拉水的驴,老校长的初衷是善良的,但是在后面一列的故事中,校长为了保护自己的学校,默认甚至又推波助栏让一曼跟铁匠睡觉,到后来在特派员的逼压下给一曼剪光头发,甚至后来让自己的宝贝女儿跟铜匠结婚,一步步走向突破道德的底线,不得不佩服做作者运用这样形喜实悲的手法让一个本来善良的老校长走向人性毁灭的边缘,更加突出那个年代的悲情色彩。

人物 2 赵一曼,不知道为什么他给我的感觉很像白鹿原里面的田小娥,这世上并没有谁是生而淫荡的,电影中并没有交代一曼在城里经历了什么,或许是一些不堪的经历导致他成为了这样一个随便的女人,但是不得不承认她有她的性感,曼妙身躯笑容中的不羁,性格里的豪放,旗袍下摇曳的曲线对男人来说像是致命的毒药,吸引且危险,他跟着裴老师,铜匠都是出于身体的欲望没有太多的情感,铜匠跟他上床都为接下来的悲剧埋下了结尾,对于这样的女人我讨厌不起来或许说她是哪个时代的牺牲品更加贴切,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在哪个山里的破旧小学里,她永远的放浪且禁锢的存在着了。

人物 3 周铁男 他善良且勇敢,本来是一个善恶分明嫉恶如仇的阳光男孩,可是在特派员手下的手枪的惊吓中,变得懦弱胆小,本来他跟孙佳应该有段美好青涩的爱情故事,但是在这许多人的破坏下流产了,在一曼差一点被强奸的的情节中,他在一旁拿起砖头又放下的动作,然后像个老鼠一样的瑟缩在一旁的时候,仿佛预示着他作为人的最后一点尊严被放下了,到最后他完全转变为特派员的一条狗腿子,这是在特殊时期把这样善良的人变得麻木不仁,人变鬼,一个社会悲剧的缩影。

人物 4 裴老师最开始是心中有爱的,在一曼剥算皮的情节中,他说我喜欢她,相信她本来就不是那样的女人,或许一曼是有被触动的,但是有些命运并不是那么轻易就能改变的,到后来看见一曼和铜匠上床的时候彻底磨灭他的人性,浇灭对生活的热情,成为一个披着人皮的禽兽,裴老师变成了一个自私自利,没有原则没有信仰的人,现实生活中或许也有很多这样的人,一车悲剧。

人物 5 孙佳代表着希望,她有点像雷雨中的周冲的角色,他天真,正直,博学多才,是校长很珍惜的孩子,整部电影在她被迫保护父亲要嫁给铁匠的时候是最让人揪心的地方

很庆幸最后他走了去了延安,就像希望正义的火种再多黑暗都是雾霾都是掩盖不住的。

人物 6 铜匠是一个让人既恨且同情的角色,本来他是不用被卷入到这样的一场闹剧中的,他本来过着自己安逸的小日子,不过由于被所谓的一帮只是份子为利益,一步步带入人性的深渊,也许他在跟一曼发生关系以后是真的爱过,从他媳妇破头烂齿的要打一曼中看出他的反抗是想保护爱的人的,悲剧就悲剧在这样的一个老实人,在一连串的刺激下变得麻木不仁,他在特派员面前出现就是要报复这几个人,让校长剪掉一曼的头发,得到变态畸形的快感,他不知道的是这也成为压倒爱美的一曼精神的最后的一根稻草,她疯了。。。,这或许就是当时那个社会的悲剧。

人物 7 特派员 他是一个利益熏心的伪教育家,满嘴我尊重文化人的脾气,什么英国留学,狗屁不通,满脑子都是钱,在利益的驱使下他荒唐的计划了驴得水老师的葬礼,一个这样的人掌握权力,谈何教育,真是莫大的讽刺。

人物 8 美国慈善家,真的佩服他的心脏够强大,在经历了高原反应,这帮人的算计,还有驴老师死而复生的刺激下,还能健健康康的活着,真是不容易,本来是一片善心结果都喂了狗了,典型的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的代表,这世上唯有金钱,地位这些才能诱使本性善良的人,一步步走向罪恶的深渊吧。

人物 9 驴得水 最有意思的是,串联整个片子的一个角色竟然是一头驴真是莫大的讽刺,这也是开心麻花的黑色幽默的精华所在,同时这头驴死的最冤枉,任劳任怨的给他们干活,骗取工资,最后还是不免被吃掉的下场,心疼得水一分钟••••••

以上是笔者不成熟的人物分析和感触,这也是最近看的为数不多的好电影,整体属于黑色幽默的风格,手法是开心麻花擅长的讽刺,笑中带累,情节紧凑,片中大量的远景,全景镜头适时出现可抖包袱,可交代情节,看的出来作者拍摄手法的老辣,总的来说算一部质量上乘的文艺佳片。

展开阅读全文

2024年度最具诚意电影《驴得水》观后感

全文共 585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看了开心麻花出品的《驴得水》,本来以为是一部喜剧,结果发现是一部悲喜剧,甚至是荒诞剧,背后的意义深的让我看不到底,看完后觉得心情很沉重。

我第一次看到一部电影主角配角少到这样的程度,别的电影人再少也会有很多人的背景板,可这个发生在山区小学,还是1942年的三民小学中发生的一系列的事情,真是让人觉得有笑有泪,却又让人觉得哭不出来。

故事发生在1942年的三民小学,这所小学是在山沟沟里的一所贫困小学,这个学校包括校长一共只有四名教师,但在民国的教育部中却记载有第五名教师,第五名教师是谁呢?为了能更好的建设学校,也有学校几名教师的私心在内,他们让一头黑驴“得水”当了第五名教师,吃了空饷。这头勤勤恳恳为他们拉水的黑驴就成了学校的第五位教师“吕得水”,教育部的官员下来检查,他们就说吕得水老师去给学生补课了,直到电影开头说的教育部的第三次检查,一定要找到吕得水老师,使他们不得不挖空心思找人代替,由此引出了一系列的悲喜交加的故事。

记得高中语文老师曾给我们说过这样一句话:“喜剧是把无用的东西撕碎给人看,而悲剧则是把有用的东西撕碎给人看。,”以前我不懂,今天看了《驴得水》后,我却仿佛理解了些许,这样沉重的东西,如果不能以这样一种方式告诉人们,那又该用什么方法呢?

总之,语言匮乏的我,无法表达出我此时的心情,但有一点,推荐大家去看一看这部电影,也许,你能把我想说的话告诉我。

展开阅读全文

2024年度最具诚意电影《驴得水》观后感

全文共 2765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民国都市的女子甘心居住乡村,一个风华正茂的女子却保持着单身,令人浮想联翩。在黄土地的小学里,一个弱弱的女子,远离都市的繁华,加入到教育救国的实践中。最后难逃红颜薄命的结局,留下了无尽的凄美。

驴得水中唯一袅娜多姿、楚楚动人的女子(张一曼),并未介绍到达荒凉地农村小学的故事。晏阳初提出的医治愚贫弱私,就是这些有志青年的梦想。但她那么异于当地农妇的衣着打扮,从来都是一身旗袍裹身,一头长长的绣花,一个大大的微笑,在仅有六个学生的学校无疑显示她那独特的气质。那身旗袍,在庙改造后的小学,在低矮的窑洞里,显得是那么袅娜多姿。她确实是大城市的姑娘,也许因为逃避某些东西才来到这里。或许是逃避失败的爱恋,才来到迥然于过往熟悉的环境,以此过完余生。

正如主题歌唱《我要你》的那样:“我要美丽的衣裳。”一开始假借驴得水名义骗取的钱财,她就买了好多身美丽的衣服。以后几乎每个场景,她都会穿一身美丽的旗袍,乐观地立在人群中。在以吕得水的名义获得大批资助以后,大家买来了留声机。在婉转的音乐下,她首先约刘帅良跳舞,随后又与校长跳起来动人的舞蹈。与男伴的完美配合,一前一退,举手投足间都尽力将舞蹈发挥到极致。可见她的舞蹈功力深厚,并非一日之功。那舞姿,在流光四溢、昏黄街灯的照耀,慢慢旋转。一身旗袍,演绎着绝妙的舞姿,实现了公主的梦想。

她应该在乱世中也渴望着美好的爱情。毕竟在近乎荒无人烟,甚至驼水都不得采取非常之道的地方,有一个对生活要求极为精致的女子。她每次都把自己自己打扮得极为精致,每次与人交谈似乎会有乐观的笑容。尽管疯掉以后,她还是很乐观地,满田野跑来跑去采摘野花。在教堂的婚礼上,她一开始还是蛮犹豫要不要进去,但是当看到校长女儿穿着美丽的婚纱,她还是手捧着一束灿烂的鲜花出现了。鲜花大大小小,捧在手掌里,好像美丽的少女。满嘴里都是关于美好婚姻的词语,那真的只是一个女子在乱世中渴望天长地久的爱情。

从别人的话,可以窥探张一曼的今生前世。裴魁山在大家动员张一曼向铜匠的媳妇承认勾引铜匠的时候,无疑说明当时张一曼当年境遇很惨。要不是校长收留她,她现在还不知道哪里。甚至在跟教育局的官员协商农村教育家的候选人时,教育部官员说道张一曼的时候说了句:“你的情况我就不说了。”随后大家都保持沉默。甚至裴魁山在漫天的蒜叶中向张一曼告白的时候,裴说了句意味深长的话,那就是“虽然你在别人眼里看起来很放荡,但是我知道其实你很单纯。”别人眼中的她,似乎在诉说这个女人过往的不平凡,似乎在暗示女子过往的风尘。

树大招风。一个貌美的女子,掉入了一群素质并不高、“品行不端”的男子中,犹如狼入虎口。校长应该是在他最落魄的时候救过他,所以她在校长剪断那长发的时候,心理无限忧伤,却还是默默接受了。甚至在减掉长发的时候,她还在回忆与校长过往美好的画面:一起跳舞,一起欢笑,一起穿着艳丽的校服拍照片……就算疯掉以后,他在一片盛开的油菜地里,开开心心地采着油菜花的时候,校长对她说:让她尽快会自己的屋子里做校服,不做完不出来,即使外面出现任何声响都不用管。后来即使校长像头驴一样被困在驴棚里,像驴一样嚎叫,她都没有出来。裴魁山是剧情中向她深情告白的知识分子。他们朝夕相处,甚至都要发生了关系。可是张一曼终究不爱他,只是他的过客。在一片蒜叶凤舞、青葱岁月中,一个女子听闻裴魁山深情告白以后,她也许经过很深的感情,知道固执己见往往不能善终。她也许经历过单相思的年岁,知道那终究不是爱情。于是素爱开玩笑的女子,一下子正经起来,果断决绝了兵荒马乱年月一个男子的钟情告白。

后来铜匠还是出现了看似放荡的女子世界里,偶然的机会他们还是发生了关系。个人感觉,其实张一曼还是对铜匠有感觉的。在第二天早上,当朝阳初照大地的时候,铜匠就要回到面朝黄土背朝天、和自己槽糠之妻过日子的生活。张一曼听说铜匠很喜欢她那头发,卷卷地很好看。于是果断拿起一把剪子,剪断了一绺长发。据说,女孩不轻易断发,送断发于他人,必定有深刻的含义。后来,铜匠深陷爱恋之中,在默默注视那袅娜多姿的背影消失在黄土地的时候,忽然有感而发唱起一首歌。一首高亢动人的歌声骤然响起,勾人心魄。张一曼应该是笑着回头看了铜匠,却迎面哭着走了。现实就是这样,最好的爱情是对了人对了时间。张一曼只是遇对了人,但是时间不对。

张一曼与铜匠发生关系,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所有信誓旦旦爱她的男人,变了。裴魁山觉得她伤害了一个至爱她的男人自尊心。于是拼命挥霍着金钱,挥霍着最初教育救国的梦想。他开始穿着貂皮大衣,开始不再那么有公益心,不再为张一曼说好话。甚至在铜匠让大家站起来批评张一曼的时候,裴魁山骂得特别狠,刺穿了红颜薄命的张一曼的心。恐怕那种撕心裂肺,只有她自己知道。她也许并不是不去爱他,还是只是怕伤害一个真心的人。在张一曼疯掉以后,他甚至向校长提议,要把她锁起来。一个男人鼓起勇气向她告白,最后化为泡影;最重要的是自己心爱的女人竟然在自己的眼皮下和别人上床,那种痛苦恐怕是谁都难以体味的。所以以后他纵有千百极端的举措,也是可以理解的。铜匠在槽糠之妻的逼迫下,还是以一个男人的勇气主动向家里的母老虎反抗,那可能是铜匠一辈子最风光的时候。因为他为了一份爱情挺身而出,勇敢地向所有的人表达了钟情于这位风尘女子。可是所有的对他来说,不过是一场幻觉。那瞬间被打脸的感觉,恐怕和裴魁山眼睁睁地看着心爱的女人和别人上床一样。

张一曼也许是有高见的人,知道裴魁山和铜匠并不是深爱自己的人。所以当两个男人深情告白的时候,她还是告别以往的嬉皮笑脸,坚定又云淡风轻地拒绝了这两个男人。毁掉一个男人最钟情的东西,往往带来可怕的后果。事实也证明是这样的。几个曾经口口声声说爱她的男子,还是伤害她最深。也许那些男人,并不是真正地爱慕这样一个让人看不清的民国女子。他们爱慕的只是虚荣的自尊心,并不是与张一曼精神上真正的门当户对。倒是剧中没有表达爱意的几个男主角,没有伤害她那么深。

一个女子尽管拥有世上最美好的梦想,却敌不过乱世的枪响。当婚礼的教堂一声巨响,响起的不是花炮,而是一声枪响。所有虚幻的婚礼瞬间破灭。人在一瞬间都可以被撞倒在地,曾经爱慕的自己人却没有一个去扶她。还有好多人趁机去抢美国人的美元,却没人怜悯乱世中姑娘的梦想。手捧的鲜花最终还是倒了一地,散落的到处都是。无论她怎么后来拼命守护,无论她再怎么捡拾,都捡不起曾经美好的梦想。张一曼还是没有善终,最终在枪声中结束了自己凄美的一生。我记不清楚后来张一曼的床上到底有几套崭新的衣服,如果是三套的话,必定是她穿着梦想中新学典礼要穿的红色衣服离开的;如果是四套,也有可能是她给校长的女儿也做了一件,自己还是穿着美丽的衣裳离开了。

张一曼在他乡,还是默默地消失在黄土地里。她可以等待世上最好的爱情,却敌不过人间的是是非非。

展开阅读全文

2024年同名话剧电影《驴得水》观后感

全文共 1059 字

+ 加入清单

让我感到意外的是,作为开心麻花的第二部喜剧长片,《驴得水》并没有把野心都放在怎么做大格局的商业片上了,于是这次他们干脆从小的地方着手,再以点带面拍出一个大的主题:以荒诞折射现实世界的残酷,以人性的阴暗面破坏性的释放来进行原生态的调侃和讽刺。其实观看本片情不自禁地会去与《夏洛特烦恼》做比较,但和后者不同的是,《驴得水》虽不再关注像夏洛这样的中年失意男性,但从某种程度上说,《驴得水》和内核也是个悲剧,它把美好的东西建立起来再一手摧毁,这与《夏洛特烦恼》的剧情结构截然相反。

两位电影新导演、话剧老导演周申和刘露,很懂得将自己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利用封闭的环境和有限的几个人物,围绕着一个滚雪球般的谎言牵出一个更大的讽刺寓言。而这部影片也并没有什么视觉奇观,就连喜剧制造的方式,也不玩什么浮夸的结构,完全采用传统喜剧电影的性暗示和错位,而李安成名三部曲摄影指导林良忠老师的结盟,也为本片开创了一种戏剧化的新电影语言模式。正是这种专注和创新,让《驴得水》的悲喜落地,让观众专注享受剧情。

影片所营造出的喜剧效果主要来自人物的委曲求全。编导特别以剧中人物的窘态来搔观众的痒处,其中的讽刺与控诉方式虽不断给人制造欢笑,但却让人感到心底发痛,处处透出辛酸和无可奈何。影片虽然发生在民国,但其中却有对于人性弱点共同的探讨。这是《驴得水》最更难能可贵之处。片中每个角色塑造的都颇为丰满,这部电影让我想起了《西西里的美丽传说》,片中虽然看似是表现女权主义的某种崩塌,实则是引申出信仰的缺失,人性和道德的沦落。就像片中的张一曼,她绝对是民国最先锋的女性,而男人得不到他,便想摧毁他,并用一个所谓的底线动机去为已经崩坏的道德做正当的借口。为当每个观众都恍然以为结尾要进行一个扭转的时候,电影却一灰到底,毫不留情,这种讽刺的大尺度可以说是近年国产电影之最了。

我犹记得不久前冯小刚导演曾在某喜剧综艺上说,现在的喜剧为什么不好笑了,不是因为观众审美疲劳了,而是它丢失了讽刺这个喜剧片中最重要的功能。或许正因如此,从《夏洛特烦恼》到《驴得水》,开心麻花团队不断在创造一种小而精致的模式,他们往往把一个故事放到话剧舞台上进行淬炼和试探,进一步成熟之后,然后再推向更大的电影市场。这种长线的制作方式让口碑不断累积,如果市场机遇合适,那么拿下高票房也在情理之中。问题是这种专注影片质量打磨的成功方式难以复制,就好像给演员长时间的排练和试拍,这是一般的电影制作很难做到的,但这样的影片往往打造出的效果会让人出其不意,在剧本结构和演员表演方面也更显得妙笔生花。

展开阅读全文

2024年同名话剧电影《驴得水》观后感

全文共 1166 字

+ 加入清单

荒诞”的驴得水

梁简文帝有训,立身先须谨慎,文章且须放荡。这句话,放在今天无疑仍是有道理的。

《驴得水》(以下简称《驴》)的荒诞与喜感,绝非是一个个包袱堆砌的产物。事实上,《驴》的叙事框架毫不哗众取宠,而是十足的四平八稳,很好地照顾到大众的审美层面。形式的温和及中规中矩,恰恰与内容的锋利及针砭时弊形成戏剧化的对比,如同一场暖阳春日下的葬礼,一次心平气和的谋杀,令人在毫无防备的情形下迎来一浪高过一浪的瞠目结舌,却也随即能在现实中找到对应的原型。

毕竟,荒诞也有自己的立身明哲——它决非无节制地滥想,而是乱中取真的隐喻。披着荒唐和怪诞的外衣,它用急弦快扫式的演奏震荡着人们混乱不清的内心。

“人性”的《驴得水》

纵向来看,《驴》的情节大纲可以放进中国两千年来任何一个时代背景中而不显得唐突。从这个角度出发,“人之初,性本善”只说透了真相前一半。

人性的诸多弱点,即便不读刘墉和卡内基,任谁也能大略道出一二。其中最可怕的情况,莫过于纯真的个体丧失了话语权,集体的共性思维发生了难以逆转的偏离,理想与现实出现了无法逾越的断层,所有行为准则都源于最原始的欲望。这时的你,还会坚守吗?

亨利•米勒在那部脏话连篇的《北回归线》中说过,人类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最终会让人成为一副空空的骨架。回过头来,还得去寻找失去的肉体——够绝望,也够真实。

“残酷”的《驴得水》

“看”这一动作,若足够动人或虐心,足以让一部作品不朽。

铁匠与张一曼的互动无疑是《驴》的一大亮点。两人在不同境况下一次次相互凝视,所承载的信息量实在过于巨大,令人浮想联翩、五味杂陈。当张一曼连甩自己十二记响亮耳光走向铁匠,此时的铁匠即便已心如死灰,想必也难以忘怀彼时的耳鬓厮磨与依依惜别吧。

整部戏最大的悲剧人物,该是校长的女儿佳佳——这一点从完场谢幕时的舞台及音乐处理上不难看出端倪。当所有人陷入疯狂的集体无意识当中,任何一缕清醒与悲悯都显得弥足珍贵。佳佳手提行李离开时,身为校长的父亲仅仅漠然回头说了句“常来信”,便又背过身去。这份冷漠与麻木,远比举枪恐吓的残暴更让人绝望。

“现实”的《驴得水》

“重新开始”,多数时候是一句自欺欺人的说辞。结尾处校长与三名老师的手重新叠在一起,再次喊出那句“改变国民的贫、愚、弱、私”,最终却顿成反讽。

历史一次次告诉我们,真正的墙从未被推到过,但那种想要破除一切藩篱的努力一直存在。正因这种努力,希望才会自始至终存在。

久而弥笃,万事心照。我们不必强求自己成就一片森林,但我们完全可以亲手去种一棵树。作为一部戏剧,《驴》当之无愧地做到了这一点。

结语

一个好的打字员未必能成为一名钢琴家,因为艺术最需要的不是准确,而是灵魂。《驴》的某些细节处理并非完美无瑕,但已足以令人回味悠长。批评也好,质疑也罢,最好还是来剧场亲身观摩后再下结论。至少,你可以对它做出一个较公平的否定。

展开阅读全文

2024年同名话剧电影《驴得水》观后感

全文共 2237 字

+ 加入清单

影片全程都在山路和窑洞间展开,一看就是小成本,也没有什么所谓的明星,但剧本和部分主演都已经经过了上百场小剧场演出的考验,正式开拍前的试排实排足足花费了四个月,相对于大部分国产片来说,完全称得上“没毛病”。

影片营造出了一种明显折射真实世界的荒诞,有时有些夸张,充满戏剧感。有的评论里提到了教育部特派员带枪的特权,在我看来也只是这整个荒诞剧情的一部分,并不违和。虽然电影感不强,却着实能够引出各种不同角度的解读,也是我认为影片最珍贵的部分。

除了显而易见的色情笑点,影片喜剧效果的主要来源是委曲求全,有点像是某些春晚小品的路子,以剧中人的窘态来搔观众的痒痒,其中的讽刺与控诉意味却常常戳得人生疼,处处透出无可奈何。

三民小学几个主要角色的塑造我觉得是整部电影中最耐看的地方,每个人的性格都很完整,几乎都能从生活中找到与其相似的人物,并且在前后的变化中也体现了同一性格特征的两面性。

在1500人厅里最招观众待见的张一曼,可能是中国影视作品中女权形象的巅峰了,绝对拥有自己的身体,以欢愉潇洒为信条,置世俗道德于不顾,你可以说她随性,也可以说她放荡,她活着只图自由快活,却为了自由快活搭上了命。她伤害铜匠不是发自真心,却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恶果。其实casual sex在欧美影视剧中是很常见的,但在中国,即便经历了几次几乎毁灭了文明的文化浩劫,儒家那套妇道却并没有消亡,以往这样的角色要么是将身体当作礼物或是交易筹码,要么是有未解的心病或难愈的创伤,再要么就是生活所迫,纯粹为了爽而随便睡的还真不多见,放映厅里的中传学生们为她倾倒,但我不知道他们其中有多少会和那些整天在微博上叫嚣“小三死全家"的暴民重叠。

裴魁山的主要特点是爱钱,可以是精打细算会过日子,也可以是自私自利唯利是图,从前面帮着领导吃回扣的黑历史、计划为张一曼找工作,到后面买貂、讨好特派员,这一特点都贯穿始终。他对张一曼的好,既是一厢情愿的善意揣测,又是得不到就毁掉你的独占欲。有时像个好人让人心疼,有时又让人恨得牙痒痒。

周铁男最大的特点可能是真·嘴炮吧,本身就带着两面性:通常嘴上厉害的人,行动上都比较怂。而前后的对比更是明显,不敢和心上人告白,却敢于顶撞权威,被权威的力量威慑后,完全变成了另一个人:胆怯懦弱,畏首畏尾。由此完全可以将先前的嘴炮理解为年轻的附属物,还没有被生活操过,不仅不知道嘴炮无用,更不知道嘴炮有可能导致的后果。

校长闺女孙佳相比铁男又更年轻,也可以说是更幼稚,这种幼稚不仅表现在能真心将一头驴当作朋友,还在于相信一切都应该分对错,讲道理。今天一把年纪的我,看到孙佳这样的孩子,觉得她蠢,轴,不听劝,光坏事,也是想起了当初的我,也和她一样执拗于明是非讨公道:错的就是错的,不管出于什么理由都是错的,因为看不到背后的无奈。只有小时候,父母老师才会跟孩子讲对错,创造一种世界黑白分明的假象,由着孩子慢慢长大,才自己渐渐悟出了那些灰色地带,才知道有些人有些事,就是特么不讲道理,才知道当初他们不说,只是怕吓死自己。“如果过去的就这么过去了,未来只会更糟。”小姑娘的一句话的确是全剧中最震撼我的。中国人总是乐观地面向未来,如孙校长的名言一般,但悲剧的是,未来常常是不乐观的,甚至就是充满黑色幽默的。

可能从电影本身来看,最悲催的是张一曼,但对我来说,铜匠和校长才是最具悲剧色彩的角色。

铜匠原本是类似“牲口”的人物,单纯善良没文化,有话直说,高兴了就唱歌,稀里糊涂就接受了文化的洗礼:被洗干净、被培训、被“睡服”,得了校长的几本书和一席话,又得了校长闺女的一个月辅导,能读书识字了,听起来也像是个知识分子了。他控诉教育的那一段甚至有些燃:他不再是单纯的动物,明白了受教育前,人们看不起他;让他接受教育,多半也是为了利用他,因此他也对教育报以最大的恶意。因缘际会成了文化人,却仍然没有摆脱牲口的本性:伤我了我就要让你死,谁有好处就跟着谁,不仅敢说还敢做,是个莽汉版的裴魁山。也许这就是对教育的最大讽刺,老师能教你知识,却教不会你做人,错误的教育方式,往往适得其反,没有文化积淀,懂再多也是个人渣。像极了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人们能瞬间百度到一切,却将信息用作谩骂与欺诈的工具。

而校长则是令人心疼的乐天派,见过风浪,身段柔软,最知道委曲求全,却永远相信理想仅有一步之遥,只要保住了学校,就保住了希望,他的信条是办大事要不拘小节,为了理想,尊严可以不要。这样的人放在今天可能就是成功的创业者,相信相信的力量,能拉到投资,当然,也有可能混成传销头目,这两者之间的区别也是挺模糊的。

以上这些,可都算不上坏人,但在利益、恐惧的驱使下,好人却能做出最让人寒心的事。

胸无点墨却又装腔作势的特派员是推动剧情的最重要因素,将以上所有人的性格特点都归于“知识分子的脾气”,言外之意即是由权与利驱动之外的人情事,不愿听“组织”的话,剪发、杀驴、说谎、装死,可以理解,但办不到是绝对不行的,你的脾气、你的良心、你的理想都不重要,权利部门捞到好处才是最重要的。他的存在代表着古往今来权力的面孔,惺惺作态,威逼利诱,无所不用,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可惜我是个悲观主义者,在我看来,最大的讽刺就是影片最后透出的希望:孙佳去了延安投奔大哥,暗示三民主义即将被新的力量取代。

然而我不知道相比影片所营造的那个时代,如今我们的世界又好到哪里去了。特派员也不过是换了名字,依旧充斥各行各业,占领每一个角落,决定着社会运作的一切规则,权力的交迭,又究竟改变了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2024年黑色喜剧电影《驴得水》观后感

全文共 1110 字

+ 加入清单

驴得水》讲述了一群“品行有污点”却怀揣教育梦想的教师,在偏远的乡村开办了一所小学。虽然待遇凄惨,生活艰苦,但是老师们却活的其乐融融,整天嘻嘻哈哈打成一片,充满了理想主义者的色彩。然而这种快乐平静却被特派员的突击检查打破。

原来因为学校的开支有限,需要一头名为“得水”的驴下山打水。于是老师们不得不多谎报了一名教师名额,并给这名教师取名“吕得水”,换来一份薪水贴补。为了防止事情败露,他们临时找了来修钟的铜匠冒充这个英语老师,就在他们以为一切都可以蒙混过关时,麻烦才刚刚开始……

话剧爱好者大多都知道《驴得水》,这部黑色幽默话剧在2012年上演后口碑上佳,被称为“零差评”话剧。和开心麻花品牌的话剧不同,《驴得水》是一部埋设了大量隐喻,以闹剧直指人性的有思想深度的喜剧

我想可能是开心麻花想要改变自己的定位和路线吧。然而这并不是我想讨论的内容,我关注的是他们正在做的这件事——和他们第一部电影一样,尝试将话剧搬上银幕。

《驴得水》的编剧周申曾提到,他和另一编剧刘露最初完成的是电影大纲。而用他的话说,这部戏更适合电影,因为“当时的故事里会出现很多孩子和一头驴,这在话剧舞台上是很难以写实风格表现的”。但因为出现了有人盗用部分剧本拍摄同名微电影的情况,使得他们不得不改变计划,并改动了写作大纲,用更快上演的话剧形式来演出这部戏。

似乎是阴错阳差,《驴得水》从电影变成了话剧,但事实似乎证明了这是个明智的选择。这部戏也基本实现了编剧设定的,从头笑到尾,但却笑着流泪的预想。

听说《驴得水》要翻拍成电影时,我很震惊,更何况是开心麻花公司出品的电影。虽然我对开心麻花的喜剧并无任何歧视——并且认为他们的话剧在走世俗喜剧道路上已经做到颇具技术的地步——但他们的作品一直走得是纯搞笑的路线,和许多话剧爱好者一样,我早已经习惯将开心麻花的戏视作“扩大版的小品”。而《驴得水》的深度,显然超过了麻花习惯的范畴。

更重要的是,从话剧走上电影,本身就是个很冒险的做法,可以说,绝大多数的话剧并不适合于电影。开心麻花的第一部电影,也是改编了它的话剧《夏洛特烦恼》。为了配合电影的感觉,整部戏在删改之后,已经和话剧相差甚远,观感不及其同名话剧的一半。镁光灯下的舞台有它表演的特殊性,和镜头下的电影终究不同。

对于《驴得水》来说,早已获得认可的剧场表演是有它本身特殊基础的。话剧舞台看似写实主义的布景对应着整个虚构的情景设置,使得全剧从一开场就展现出闹剧特点。这种特点因为舞台的“亲临现场的感受”而变得尤为突出,由此烘托出整部戏的气氛。舞台对于喜剧而言,有着先天优势。

但是电影《驴得水》却多少出乎了我的意料,我开始反观编剧所说的,这部戏更适合电影这样一个观点。

展开阅读全文

2024年黑色喜剧电影《驴得水》观后感

全文共 366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晚上渣作者和同事去看了一部叫驴得水电影,听说是开心麻花出品的,估计是一部喜剧吧,所以和同事一下班就冲着电影院去了。

这是一个怀揣着在农村搞教育这一理想的老校长带着自己的女儿和三个有着不同理由来到这里的老师,为了解决水源的问题,而虚化出了一位叫吕得水的老师,用这位老师工资来养那头拉水的驴的事情,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吃空饷。

这是一部喜剧片,但是确是一部黑色幽默式的喜剧片,整体充满了讽刺和戏谑,那一开场就是一些荒诞不羁的荤段子,逗的全场观众哈哈大笑包括渣作者自己,结果看到最后笑着笑着却留下了眼泪。

荒诞讽刺却又让人心酸,整部剧的构思非常的巧妙,每个人物都非常的饱满,每位演员的演技那都是在线的,总体来说这是一部值得推荐的电影,在里面或多或少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每一个人从一开始到结束都有所改变,只是这样的改变有的示意生命为代价的。

展开阅读全文

2024年令人伤感的喜剧电影《驴得水》观后感

全文共 719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该讲讲一曼、孙佳、铜匠老婆还有特派员了,但是特派员这个人实在太典型,在很多影片里都会有这么一位配角,我想就不说他了,就讲讲这三个女人。

一曼:她是一个喜欢自由又爱美的人,可能在那个年代她就是个作女,放到现在来看就是女神嘛!会理发会缝纫会唱歌会跳舞,大家可以看到,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她都是穿着旗袍的,特别漂亮。可是她一点儿也不柔弱,在铜匠为难大家让大家骂她的时候,她勇敢的站了出来,自己打自己耳光。这样铜匠还不满意,又让校长剪掉她的卷发,当她看到自己那个丑样子的时候,疯了,在把大家的校服做出来的时候,她开枪自杀了,最终也没有看到大家穿上校服拍合影的样子。这部电影我哭的几个点都是因为她,当她为了学校的生死存亡承认跟铜匠上床被铜匠老婆打的时候,当她自己打自己耳光的时候,当她被剪掉头发,回忆前面的时光的时候……每当我看到好人最后的结局是悲剧的时候,我都特别的难受。在这里为大家安利一部小说《他来了请闭眼之暗粼》,第二个案件里的柯浅,他那么好,四处奔走为大家拉来了天使资金让大家为了梦想一起努力,大家却因为贪念把他杀害把钱分完。

孙佳:她才是真正热血的,有正义感的。无论是想要扑灭驴棚的火,还是反对大家假冒驴得水的做法,无论是拒绝杀掉为大家驮水的驴,还是写举报信揭发大家。在影片里她是纯洁的象征,重视亲情,当她准备向罗斯吐露真相却被父亲故意曲解,俩人一起跪下的时候,她终于感到自己的无力了。

铜匠老婆:有两个场景我都想为她的行为点赞。第一个是在一曼说铜匠是牲口的时候,她说了一句,你们才是牲口。表现了我的男人只有我能骂只有我能嫌弃的大女人作风,真为她叫好。第二个是她闯来铜匠和孙佳的婚礼,警卫员用枪指着她,她一把打掉,我当时觉得她简直就是英雄!

展开阅读全文

2024年度最佳国产片《驴得水》观后感

全文共 1641 字

+ 加入清单

开头借用周国平先生的一句话:“你就像一朵春天的小花儿开放在我的秋天里”来表达我对《驴得水》这部电影的观后感

《驴得水》是由同名话剧改编而来的电影,它的故事看似荒诞不靠谱,却又完全符合现实。影片的故事设定于1942年,一群“品行不端”却怀揣着理想的老师在农村开办学校的故事。用喜剧的方式来表达悲剧,用极具讽刺的手段来揭露人性,把黑色幽默表达的淋漓尽致。它像一首民谣歌曲,安静地一点一点敲打聆听者的心房,但它更像一把利器,瞄准暴露的心脏,生生切开,把残酷的现实一点一点剖开摊在你面前,逼着你自己反思贪婪,死亡,底线,爱情,亲情。

影片中的人物造型和风格都延用了话剧的形式,仔细想想这几个主要人物的变化以及动机,似乎又是可以理解的,每个角色都很有代表性。喋喋不休的孙校长,为了弥补错误保全学校不惜当着美国人的面把自己的女儿嫁给铜匠。精明贪婪的裴魁山,在自己喜欢的女人面前先是告白说喜欢她想娶她到后来当着众人骂她是婊子。胆怯冲动的周铁男,在自己喜欢的女孩面前不敢表白,却敢于和上级顶嘴说出不公,因为一声枪响,彻底成为了自己最讨厌的人。潇洒随性的张一曼,她放荡她潇洒,但是她只是为了自己的欲望和喜好自由的活着不受他人的约束。幼稚倔强的孙佳,把一头驴当好朋友,却经常坏事,最后为了逢迎大家的谎言不惜嫁给铜匠。

影片在镜头的运用上,不难看出这是出自于话剧导演之手。在场面调度,服装,场景设置以及镜头的组接上都很话剧化,完全没有为了填充人物形象之外的荧屏信息。所有的镜头都放在了纯素人的表演上面,其中只有寥寥无几的空镜头来交代整部影片的环境。取景也非常的简单,一间教室,一片山头,反复的用。交代环境用全景,谈话过肩,突出用特写,没有大运动也没有特效,在现在这样一个看惯了各种炫酷镜头的环境下,它简直就是电影界的一股清流,但是它能把你慢慢带进故事里。电影的整体结构还是很完整的,一个包袱抖完了之后又有一个新包袱出现,从笑点到泪点再到反思衔接的恰到好处。影片在音效上没有什么特别之处,除了密集的台词和配乐之外只有少量的环境音,例如风声,剪刀声,但是正是这种仿佛与世隔绝的环境,让人更容易产生想象的空间。张一曼在太阳下哼唱着《我要你》是那么美好,一个爱穿旗袍的女人,身材曼妙,歌声悠扬,哒哒的高跟鞋声“我要你在我身旁,我要看着你梳妆,这夜的风儿吹,吹得心痒痒,我的姑娘,我在他乡望着月亮,送你美丽衣裳,看你对镜贴花黄。”看了这么多商业电影,如果电影本身一直把焦点放在特效,演员,场面上,直接的目的就是为了圈钱的话,那这个电影本身的价值就会自动下跌。庆幸的是《驴得水》这部电影忘记了浮于表面的这些东西,真正投入到演员的表演和故事本身,这才是电影的本意,尊重观众的时间,也尊重观众的智商。

这部电影最大的卖点或许就是它用喜剧的形式表达了很多悲剧,周星驰说:“我明明在讲一个悲伤的故事,可是不知为什么大家都在笑。”这部电影恰恰和他说的相反,它运用黑色幽默把现实揭露出来。揭露现实的台词也一句紧跟着一句出现,例如“我可以容忍知识分子的脾气,但也是有限度的。”具有很浓重的话剧腔。“也许需要教育的并不是农民”利益之下,淡泊名利就自然而然成了牺牲品,魁山说:“你凭什么拿你的道德标准来绑架我的利益啊?”足够具有讽刺意义。周铁男因为一次枪响,就变得越来越怂。这一次又一次的变化好像人心死亡的一次经历,最早死的是魁山,在张一曼“睡服”铜匠的窗子下被杀死了,第二个死的,是铜匠,这个质朴的男人享受过了念念不忘的温柔后被一句“牲口”杀死了,第三个死的是张一曼,随着校长手里的剪刀声一起一落,她的自信,信仰和生命仿佛就此终结了,紧跟着是周铁男,这个倔强,仗义,冲动的大男孩被一颗划过头颅的子弹杀死了,最后一个死的是孙佳,单纯天真的小姑娘,眼看着自己的父亲下跪恳求,还是放弃了自己坚持的原则,说出了一句:“孙校长,我未婚夫的死不怪你。”

黑色幽默,大抵如此,用幽默的人生态度拉开与现实的距离,以维护饱受摧残的人的尊严。

讲个笑话,我哭了。

展开阅读全文

2024年度最佳国产片《驴得水》观后感

全文共 634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被《驴得水》刷了评,先是开心麻花的朋友,后是今天细细看了和菜头的观后感

那我也来聊聊玩的观前感。

开心麻花,本身是以出舞台剧为主,我又是舞台剧爱好者,虽然更热衷于孟京辉导演的“悲剧”。所以从和菜头的文章里,我看到了这个“悲剧色彩”的角色。其实许多作品中,比如《夏洛特烦恼》之前开心麻花团队的作品,是以喜剧对形式感来讲一个悲剧;从而使角色的夸张和故事的情节形成鲜明的对比。而观前,就能够知道,这其实是一个“悲剧”。

《驴得水》是拍给知识分子看的,和菜头说。其实知识分子应该是像高晓松那样的年代吧。像孟京辉的《恋爱的犀牛》就是我这样的伪文艺青年看的。这才是真正的悲剧三部曲之一。

至于故事情节,我还没看,也就没有什么好评的,无论是里面超越《围城》的嘲讽也好,知识分子的流氓也好。敢直称:“我淫荡,但我喜欢这样”的角色作品也好。总有一处角落让人觉得凄凉而感动。天真的人而看起来淫荡的表象,赤裸裸的揭露了所谓外在给人的蒙蔽与愚昧。

这也是我为什么喜欢话剧的原因。其实舞台剧本身就是小众的,你说我们这种“俗人”可看不懂。一些演戏的朋友说,那是因为你没学表演,像我们这种科班出身的人根本不喜欢剧场。当然,以上都是个例。对于我们这类小众的人来说,自得其乐也是乐在其中。

今天,经过上海兰心大剧院,想到2013年,我去看孟京辉导演的第三部音乐剧《初恋》,被定义为“突然”现实主义。

那么,即表达了这些“悲剧”又表达“现实”的故事,怎样让我们坚强的面对生活呢。听着这首优美的歌,也许会找到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2024年度最糟心喜剧《驴得水》观后感

全文共 1051 字

+ 加入清单

我习惯每次看电影前都会看看豆瓣评分,如果电影相对于高,我就会去看,以免浪费钱看了不怎么好看的电影。

今天这部电影,我完全不知道里面的演员,我还是像往常一样在规定的时间去到了电影院,刚坐下,开场让我懵逼了...天啊,这简直就像是80年代的抗日片吧,一开始我就已经坐不稳了,抱着算了将就的心看了下去...

我去!心里已经有着十万个嫌弃的理由,里面的演员颜值可不是一般的低,还有着很浓的话剧音,整个场面给人就是无聊。

看到这里,你应该想不到我竟然会因为吐槽它才写的电影吧,哈哈,不过你爱看不看,我还是继续说下去。

由于颜值低的原因,我没有心思去看剧情了,一直在研究“一曼”(电影女1吧)怎么长的这么奇怪,是不是眼睛的长的位置太窄了?...我是不是好贱贱,但不得不说她的身材很棒,穿着旗袍,侧露大腿,不看脸的话欲望充沛(偷笑)

给我印象深刻的是“一曼”,她在剧中扮演的是一个放荡的女教师,我最记得她说要“睡服”铜匠,明天拍照

(因为铜匠说照相会短命的无稽之谈,也歇露了不受教育的基层人的封建思想)

说到这,影院里的人笑了起来,我不知道笑点在哪,呵呵。

一曼的放荡是对于性的渴求,对男人的渴求,或者说是在利益上的需要吧,其实本质上是对爱情的渴求。

尽管她和裴魁山上床,但拒绝了他的示爱,也婉拒了对方邀请自己去当助教的念头。为了保住学校,她不惜放下身段“去睡服”小铜匠...

她的言语是那么的充满张力:“虽然骂铜匠只是一个“牲口”,我就是为了睡服你扮演吕老师,没错,你就是一个牲口” 她只是用自己的残忍狠心,让铜匠死心,她是善良的。 她在剧中有一幕是在用手剖大蒜,在片中唱情歌的时候,她的微笑、眼神和声音,变得那么的女人,完全没有平时夸张而又放荡的样子,而且她唱的真的很好听。

歌词就是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对爱情的渴求,当然影片中的男人都不是她爱的。

所以她只能用身体的放荡掩饰内心渴求爱情而不得的空虚,顺便解决一下生理需求。

即使被人骂着是公共厕所,贱婊子,只是倒贴,你以为会有人看上你吗?我是瞎了眼(那一下我的心真的很酸)

无奈的现实,内心疯狂的男人逼疯了她,影片最后有一个桥段无法挥却:片尾那一声枪响!张一曼自杀了,最后一阵枪声,结束了生命,也做了电影最后完结的片段。

那一刻我才知道,“一曼”的疯只是暂时的,起码枪声那一刻是清醒的。

片尾最后,那个外国老头说了一句:“不可思议的中国”。

看似讲的是一个关乎乡村教育的故事,说的却是“不可思议的人性”。这种人性背后的沉思,辛酸且深刻。

我们不得不承认,世界上最伟大的是人性,最可怕的是亦是人性。

展开阅读全文

2024年度最糟心喜剧《驴得水》观后感

全文共 1876 字

+ 加入清单

没看过驴得水的话剧版,也不太了解整个故事的大致梗概。在一个心情不太佳的早上一个人悄悄坐进这部打着“开心麻花喜剧”TAG的电影放映场。周二的电影院空空荡荡的,只有我和另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吞下一个热乎乎的蛋挞,然后就被猝不及防地脑门上开了一枪。

能在电影院哭出声的电影是不多的。仔细想想最近这几年,也就看《滚蛋吧,肿瘤君》和《七月与安生》哭了一下。前者是因为很早就知道原著作者熊顿,从生病到康复再到复发然后年纪轻轻地走了,整件事都有关注,再与自身经历叠加,增添了太多的生命的无常感。《七月与安生》则是女生独有的细碎情绪和音乐搭配得实在让人太喘不过气,也就小小的落了泪。而《驴得水》,没有打着滤镜的画面,全片唯一略带煽情的BGM也就只有一曼唱的那首《我要你》,没有高颜值的情情爱爱小鲜肉。完全靠故事让人看得心里发紧。

为什么说《驴得水》是年度最糟喜剧。同是《开心麻花》出品,它甚至不像《夏洛特烦恼》一样,是让人能笑着笑着,即使中间抹了下眼泪,也能开开心心地走出影院,几天后就烟消云散的那种故事。带着悲剧内核的喜剧,是那种给你脑门来了一枪,还要逼着你飙着脑浆跑上半公里的故事。

有人说,它太戏剧性,人物性格转变和起承转合太过唐突。可能是因为它是由话剧改编而来的,人物的一颦一笑都带着剧场里独有的那种夸张感。但我觉得它还是能配得上豆瓣8.4的评分。电影、话剧同作为一种艺术,有它来源于生活的真实感,也有它高于生活的荒诞感。无论是现实还是荧幕,万变不离其宗的不过是背后藏着的真实到可怕的人性的两面性。

初看的时候,最喜欢周铁男。他是耿直的、浪漫的大男孩,他是一头难以被驯服的倔驴。当校长为了自己的梦想圆滑处世,当老裴爱而不得露出小人的本性,当一曼被谩骂被刁难,周铁男是不同的。他认同、保护一曼,他能在权势面前梗着脖子,他能一脚踢倒代表着无知的恶的铜匠,他是第一个说出“我忍不了了,我现在就把这一切揭露”的有良心的知识分子。可他还是在枪声下屈服了,人性的两面性在这声巨响下,转变得淋漓尽致。

《我要你》的网易云音乐评论最高赞是:周铁男跪下的那一瞬间,比他死了还让我难受。也许,如果死在了那一枪下,周铁男就是个英雄。可这糟糕的故事让他活了下来。他尝到了武器和权力的苦头,他苟延残喘,他怂了,他认了,他是个狗熊。他活下来后的转变让人不忍去看,溜须拍马、道德绑架甚至比老裴更甚。他让我看到了集体意识对个人的摧残到底能有多强烈。也让我感受到,一个没有被生活、权势操过的愤青,在内心不够强大的状况下所做的屈服有多可悲,也多无可奈何。

你看,一曼这个女人,能把大蒜皮当雪花,多美好啊。故事的前半段里,她总是在笑着的。她天真,她逗比,她有趣,她忠于自己。她有着超前不止100年的性观念——身体是属于我自己的,只要我乐意,怎么用都行。睡了以后,如果体验不舒适,或者我认为这不是爱情,一拍两散,概不负责。多么熟悉的做法?可安在一个上世纪四十年代的年轻女教师的身上,她成了一个荡妇,一个婊子。当老裴和铜匠前赴后继地爱上她,想要将她据为己有的时候,她断然地拒绝了他们,也导致了故事开始偏离正常的轨道。老裴从前的慈眉善目,铜匠曾有的单纯笑容,和后来的丑陋疯狂对比多么明显啊,得不到就要把她毁掉。用男人所能利用的所有权利,对她用尽一切的羞辱。看着代表着美好的一曼的卷发被一缕一缕剪去,成了阴阳头;看着一曼就这样疯掉。这算爱情吗?这他妈算什么狗屁的爱情。不过是占有欲,不过是征服欲,不过是得不到后的气急败坏。这个故事里唯一单纯的一曼,也是唯一代表着觉醒的人物,却逃不出直面人性之恶后的崩溃。

最残忍的东西,莫过于把最美好的东西撕碎给你看。

在假婚礼上,枪声大作,众人逃散。一曼捧着花走进来,逆着人流,她被撞倒了。她喊着“别走,别走,婚礼还没结束呢”,那一刻她的神情像小孩儿。那一刻的她,和唱着“我要 你在我身旁 我要 你为我梳妆 我的情郎”时候的她,和在灯光下伴着音乐起舞的她。我相信,她的心里也是有过爱情的。她的爱情看起来放荡不羁,却比谁的都单纯。

最好的喜剧有着悲剧的内核。《驴得水》作为喜剧,对绝望的书写和人性两面性的讽刺未免太赤裸,看完了让人喘不上气,所以有人说这部电影,太残忍。这一切发生在1942。片尾,孙佳作为唯一残存的美好的希望,赶赴了延安。也许这一切愚昧和伪善,在片子里都被丢在了那个旧社会。也许这也是该片能过审的原因。孙佳走之前说,“过去的如果只是这样过去了,那以后只会越来越糟”。在体验过那种绝望后,往后的人,都应该铭记,应该对那些历史,时刻保持着某种反思。

希望绝处逢生不会来的太晚。

展开阅读全文

《驴得水》观后感

全文共 2507 字

+ 加入清单

刚刚观看了翔宇剧社的《驴得水》,哭了笑了,放弃回宿舍洗衣服的时间跑到办公室开电脑打字,就是为了脑中闪现的想法能够及时得到记录。

在路上听到两人讨论,说没想到这个剧这么负能量,铁匠一黑到底,没有起伏,有些失望。但我却觉得这部戏的编剧着实反应了现实。既然是荒诞的故事,就要荒诞到底,也现实到底,没有鲁迅似的批判精神,只为了迎合”正能量”的社会要求而写成happyending,最后只能是让人心中缺了一些回味。喜剧一般给人的印象很短暂,因为那种理想中的事情分分秒秒都发生在我们的脑海中,所以么有任何新鲜感觉。反而悲剧能够震颤人心,因为人们从内心深处拒绝这种情况的发生,避之唯恐不及,却要看到它血淋淋的出现在眼前,那种触动禁忌的感觉更能长久的保持。

先说说孙佳佳,她应该是该剧中唯一自始至终保持着理智的人。她的单纯与理智的保持,是建立在父亲与其他教师的保护之下的。她虽然身处在艰苦的环境中,但父兄的照顾与关爱,以及年纪小的理由,让她能够生活的无知无罪,因此她能够在其他人迷失的时候保持着清醒的理智进行劝阻,并且最终得以远离是非。但她能够躲多久?没了亲人的关爱,她将更加直接的暴露于现实社会的阴影之下,那种单纯善良的心性能够躲过四处潜伏于暗处的恶之爪牙么?

女教师一曼是戏中为二的女性。我想她曾经也单纯善良过。如孙校长教导铁匠时诵读的《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然而大都市生活容不得底层小人物的天真无邪,为了生存她成为了交际花日夜笙歌,又因为生存她选择了“连草都不长”的山村躲避闲言碎语。她也有自己的追求,当孙校长提出捐出自己的5000元钱用来建校舍时,是她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站出来表示支持的。大家将最初骗得的3000元经费挪作私用时,她的花销用在了衣服上。试问哪个女人不爱粉黛华服?在这个充满了男人气息的乡村小学,她也只能靠这种魅力来稳固自己的地位。说她玩弄男人没有感情?若真如此她不会因为铁匠的离去而恋恋不舍,也不会在收回钢笔后对着远去的背影说“铁匠,对不起”,更不会在被侮辱后成为了一个疯子。其实我觉得一曼只是装疯,因为她已经无法正常的面对这群人。唯一正常的佳佳在听到“今晚的驴肉”后用深恶痛绝的眼光看她,曾经交付感情的铁匠道貌岸然的回来羞辱她,相伴最久的同事因为各种或冠冕堂皇或自私自利的想法背弃她。她不像佳佳有父亲的支撑,也失去了有过床笫之欢的男人的抚慰,除了痴狂疯癫,她已经找不到方式来挽回可怜的自尊。有时候死亡是最好的结局,如同《致青春》里的阮阮,悲伤失望什么的,从此无须在意。同时我要对一曼的扮演者致敬,舞台剧需要付出与奉献,她将一曼的心路与行动一丝不苟的表现,将角色塑造的十分丰满。观剧者有些不能接受其中的情节,我要说,不出演舞台剧,你不会知道什么叫做“放得开”,什么叫做“牺牲”。真正会品味剧情的人,不是用笑场和嘘声来表达对演员的蔑视,二是从动作和表情中,体会一曼这个角色的在放荡中的挣扎和渴望。

再说魁山,他从开始对一曼的追求、发出具有独占欲的宣言,到心死如灰后性格粗暴,买貂裘费公款,不肯放弃到手的钱款,为升职而对特派员为首是瞻,一系列的活动充分体现出了一个投机钻营的小人物的成长历程。他是剧里面从一开始就展现出消极悲观的人物,是汉奸的典型。但这样的人物不是凭空产生的,他和特派员是同样的人。虽然一个貌似深处高位,一个好像扎根农村。他们都抱有自己的目的。魁山能够跟随孙校长来到农村,说明他还是有一番理想抱负或者说善心。然而生活条件的艰苦、社会环境的残酷逐渐消磨了他的心性。他还能坚持初衷的原因,可能就是一曼的陪伴。能够说出“结婚”这个词,说明他真的动了情,也下定了决心。所以遭到背叛让他崩溃,枷锁除去后释放出的恶劣因子充斥了他的灵魂,于是变成了传统意义上的坏、损、阴、恶。他狗血淋头地对着一曼破口大骂,粗话脏话假话实话毫不遮掩,正说明他仍然放不下曾经的情和恋。所谓爱的深所以痛的真,是十分有道理的。

至于特派员,正如我先前所说,他和魁山没有本质的不同。现在的他,身份在这个小山村中的校园里显赫非常,但在教育厅中不过是个一抓一大把的跑腿小弟,不然也不会被派遣到山野中公干。他也会投机,背负巨大的任务却只选取了一个地点作为目的地,只因为这里符合了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任务的要求:穷乡僻壤,基础教育。随手找个人滥竽充数应付交差就好,回头就有大把的钞票领取;或许连钞票都没有,只有顶头上司的口头嘉奖而已。作为底层小人物,能够生存就是最大的福利了,当然能够找到机会耀武扬威、发泄郁积的怨气更好。只是他没有想到故事还有后续,美国教育家罗斯来了,这让曾留洋英国、热爱莎士比亚文学的高材生也头痛不已。骗骗骗,编编编,这些都是他生存的必备技能,脸不红心不跳的就能把这出戏继续演下去。只是参与者太不给力,导致困难重重。被驴踢、遇诈尸,最后连钱的皮毛都没有看到,还被调查,只能说“这个气氛很让人气愤”了。()说起来被调查只是走个形式罢了,这样的小角色在大人物眼中如同蝼蚁,不仅搞砸了挣钱的途径,还丢人现眼到国外了,一脚踢开,毋庸置疑,反正一个特派员倒下去,千千万万个特派员站起来。社会的发展不会一蹴而就,想洗白千千万万无穷尽的特派员们,任重道远又势在必行。

不得不说的人是铁男。他曾经的意气风华嫉恶如仇是年轻气盛的青少年的代表。他鄙视魁山的消极,守护佳佳的纯洁,支持校长的梦想,是个彻头彻尾的“知识分子脾气”,最终却败在一枚子弹上,顺应形势认了干爹找了靠山。说他不坚定么?艰苦的环境里他也抱怨,却始终抵抗着侵袭;他和佳佳在一起,就像两个校园中普普通通的情侣,内敛着相爱,为着未来而努力。只是生死抉择的时候,作为一个并没有经受过大风大浪考验的年轻人,乞求“活着”,并不过分。他还有长久的岁月需要度过,美好的生活还没体验,要么死去,什么都不带走,要么活着,借用靠山的力量让自己强大。肉体凡胎抵不过枪炮的攻击,在特派员已经毫不犹豫开枪,并且有再次毙掉他的趋势时,什么嫉恶如仇什么年轻气盛,都抵不过对生的渴望。

时间有限,先分享这点儿体会。有时间再继续。感谢翔宇剧社和剧组成员的精心编排与努力付出,为大家呈现了一场挖掘人性的饕餮盛宴。向你们致敬!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