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驴得水

驴得水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驴得水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驴得水问题。

分享

浏览

7474

作文

32

2024年令人伤感的喜剧电影《驴得水》观后感

全文共 1657 字

+ 加入清单

故事里,有一个小山村学校和几个心怀国家理想成为教育者的人;

故事里,这四位老师像排球女将一样把手叠在一起,说我们一起聚聚气:我们要通过教育改变农民的贫、愚、弱、私!

故事里,校长对铜匠(话剧中是铁匠)说“有教无类”,人人都应该接受教育;也为了他的教育理想,一步步地“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把每个人都推向险境。

1知识分子与教育

educate,e- =out 出来 + 拉丁词源ducere引导;把…引导出来,即成了“教育”。

或者是因为小时候受到的“教育”,我们总认为搞教育的,特别是自愿奉献搞教育的人是人品高尚的,特别伟大的。至少我在小学一年级的课堂上就曾违心地说过“我的理想是成为一名人民教师”。而后来我也曾经有过支教的理想,大学时期也曾申请去暑期支教,但我未曾去过。

看过话剧,我曾试想过如果是我在那样的环境下,那样的场景中,那样的小世界里,我会做什么样的选择。我几乎没有勇气想,人性那么光怪陆离,若是我自己又会丑恶到什么程度。

可说是受过教育,号称知识分子,为什么人性还可以这么不堪一击呢?像是裴魁山,为什么开始是个道貌岸然的谦谦君子,后来又是低贱谄媚的恶毒小人;像是周铁男,他有知识分子的风骨,也有孩子般的纯粹,一颗子弹呼啸而过他的气节便丢去了;像是铁匠,有他面对突如其来感情的朴实真挚,却又成为后来佳佳口里“对不起,是我把人教坏了”的那个“被教坏了的”人。可铁匠究竟是“被教坏了”,还是从来未受过教育呢。

归结起来,我的困惑是:为什么受了教育还会这样呢?教育有什么用呢?

之前有一句话是“never confuse being educated with being smart”;还有一句话是“教育改变不了出身,因为彬彬有礼掩盖不了人性。”学习了一些知识,不代表就受了教育。教育也不是教会我们如何应付这个世界的狡黠。可是我们的教育还能做什么呢?

2关于我们生活的世界与教育本身

很小时我就思考人性本善人性本恶;对于人的理性与非理性及其界限很是困惑;对于真善美假恶丑的区别有着特别的执念。

在读过哈贝马斯的“生活世界理论”后才有所纾解。哈贝马斯把生活世界比喻为“灌木丛”,它并不是单维的,而是一个充满先见的原发境域,是具有多重内涵的交织体。它的各个枝节(自然、社会、上帝、历史、当下、真假、善恶、美丑、是非)缠绕在一起,形成一个错综复杂的整体。人生在这个整体中展开,生活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跟基于这个“灌木丛”之中。原本它就是一个统合的不可分割而我们赖以生存的境域。

之前读过两篇对我影响至深的论文,分别名为《论人之生命的有限性与教育》(于华颖. 论人之生命有限性与教育[D]. 河南大学, 2007.);《论人之生命的完整性与教育》(石璐. 论人之生命完整性与教育[D]. 河南大学, 2007.)。

《有限性》这篇文章的立意是教育要帮助人把握世界的意义和人生的意义,在人的规定性中追求可能性,在有限中追求无限的超越;教育应是对有限的超越性,应具有对生命终极关怀性。相形之下,《完整性》则指出教育祈向人的生命完整,在实现生命完整性的过程中,教育提升,完善各个完整性的维度,追求肉体与精神的合一、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个体与社会的融合、现实与未来的共通;而教育守望的则始终是创造自为世界、超越个体世界、寻找意义世界。

基于此,在反思教育之用时,可能就是帮助我们理解、均衡和完善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它指引我们的思维有意识地跳出灌木丛仔细凝视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并且教予我们如何掌控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而不是汲汲营营,不是随波逐流,不是一切想法都依照动物本能。

3那么,教育该如何是好?

晚上看了一集《世界奇妙物语——7岁之后》。故事讲:未来世界,日本优生优育,会在夫妻孕育出新生命之时克隆出另一个孩子。一个家庭抚养,一个国家抚养。最后在孩子7岁时,让父母留下更为优秀的那一位。而如果家庭教育失败就必须接受这个残酷的筛选,抛弃那个与自己共同生活了7年的孩子。看过后,我的第一感觉是孩子还小,能接受的教育还时间还长,谁知道时间会给孩子带来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专题作文

2024年高分电影《驴得水》观后感

全文共 2008 字

+ 加入清单

写的这一篇绝对不是影评,之所以这样讲有两个原因,其一:一部电影拍成这样我想就我而言是没有资格谈一个“评”字的,其二:我想看完这部电影的每个观众都会有属于自己不同的感受,这也正是一部优秀作品的意义所在,所以且称这段文字为读后感就好了。所以也就不按照影片的顺序逐条分析了,虽然我很想这么做,因为这部电影的信息量着实是够大。有时间精力和兴趣的朋友应该写一下,那一定会很有趣,我只说说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个点。

梦想和初心

电影中的四个主要人物:张一曼、孙恒海、周铁男、裴魁山在电影中分别展现了自身在人性上的弱点,有的看起来甚至丑恶的令人发指,但就梦想和初心而言至少我是没有资格鄙视的,从电影中的设定来看裴魁山能够推荐一曼到西南联大去担任助教可见自己也未必没有这个资格,而西南联大的地位我的想没有人不知道的,民国时期一名教授的待遇相比一名小学教员可能是天壤之别吧,从一曼的人生经历上看受过如此良好教育(结尾处有大学毕业照)的女孩想必在当时,家境不说显赫也不会是很一般的。周铁男的背心上印着京仁大学,虽然没有查到这所学校,但以这种教育背景也完全可以选择更好的一种生活方式,孙校长的实力也就可想而知了,这三个人愿意追随的人怎么可能会是等闲之辈,在迎接特派员的饭桌上也借特派员之口表现了教育部对这四个人了解的有多详细。说这样的四个人比我更爱慕虚荣,贪恋钱财我是无法接受的,是怀着怎样强大的梦想和初心才能甘愿以这样的身份参与到振兴中国农村基层教育的工作中去。但梦想大多都会破碎,初心也就随之变质,变质的速度不同只是取决于性格、阅历等等不同的因素。那么我们还应该有梦想吗?

爱情

在电影中的爱情有这样几段,裴魁山和一曼,铜匠和一曼,周铁男和孙佳。裴魁山和一曼并不是完全没有在一起的可能,我甚至觉得一度很接近成功,但悲剧的结果表面上看在于表白方式,实质上是骨子里的傲慢如果非要说这部电影体现的小知识分子特有的悲哀我觉得这里可以算是一个,裴魁山的表白乍看起来是很好的,对一曼内心世界了解的很透彻,但这些话说出来之后像是对一曼的怜悯和同情,姿态自然是高高在上,而一曼这样的女孩最厌恶的可能就是这个了,所以失败是自然而然的。

铜匠之所以能够在最初和一曼有灵魂上的共鸣,是因为彼时两个人都是单纯到像一张白纸,一曼仿佛终于找到了自己一直追寻的理想中的纯粹的爱情,但在众人的逼迫下一曼被迫和铜匠决裂,重压之下的一曼依然没有屈服,至少在内心上依然清白如纸,虽然发了疯却依然想要在教堂得到手捧花,可见对美好爱情的追求还在,这也正是一曼这个人物的魅力所在。一曼是真的疯掉了吗?还是她必须要疯掉呢,不疯掉怎样面对自己和周遭呢,孙校长不是也觉得一曼并没有疯吗,这只是一种逃避的方式,这也并非源于女性的脆弱,我想每个人都会这样选择吧。话剧中的表现的铜匠是被坏人教坏了的孩子,而电影中的铜匠我觉得并没有变质,他的种种反应表现的依然像是一个孩子,小孩子才论对错,成年人只讲利弊。

周铁男和孙佳的爱情的结束源于周铁男的转变引起的孙佳的失望,但结尾处的铁男在门口目送孙佳离开和弹力球从车上的散落表现出铁男用情之深,并没有彻底变质,电影中并没有一味的诠释人性的丑恶,作为既得利益者的特派员秘书不忍直视一曼被剃头,阻止一曼被侮辱都是人性的闪光,电影中的很多地方让我觉得胜过话剧。

底线和小人物的卑微

电影中每个人都展示了各自的底线或者说是软肋,只是底线的深浅有所不同罢了,裴魁山的底线是利益和自尊心,孙校长的底线是梦想,一曼的底线是尊严和爱情,孙佳的底线是父亲的梦想和安危,铁男的底线的生命,在触及自己的底线时每个人都表示了屈服,至于耿直刚强的铁男展现出的超出他人的卑微和懦弱并不是因为其他人比他更高尚,恰恰是因为他别其他人更高尚,更深的底线使得波及到他的底线时会产生更强大的压迫感和恐惧感。而小人物的真正卑微就在于无论你的底线有多深,你的底线被侵犯也只是时间问题。

快乐和人生

有人说这部电影充分展现了小知识分子的悲哀,反观铜匠的老婆反倒无拘无束无所畏惧生活的随性而又快乐。这个观点我是不敢苟同的,知识分子的悲哀在于他们知道了一些事情但无力去改变什么,农妇的快乐在于什么都不知道,如果这这样的快乐,我倒是更享受前者的痛苦,无知所带来的快乐是可悲的,知晓至少是改变发生的开始。

结尾处五彩的弹力球从箱子中滚落,散出驴车,滚下山坡,看到这一幕我险些泪奔,这一处的设计是完全出乎我的意料的,这使得铁男和孙佳的爱情显得更为完整,但我的泪点不完全在于对国产电影进步的激动和周铁男的深情,人生的道路就像那条土路一样坎坷不平,作为小人物的我们注定会颠簸的过着一生,而在这一路的颠簸中散落的又何止是爱情,这散落的种种都如这滚落的彩球没有找回的机会,能把这种悲情拍得如此唯美,也是我爱上这部电影的原因。

这是国产电影中少数的我想要再看一遍的作品,而在想看又不太敢或者不太忍心去看的的作品中,可能目前只有这一部了。

展开阅读全文

2024年高分电影《驴得水》观后感

全文共 347 字

+ 加入清单

驴得水是一部话剧,不是电影

我并不认为它具有一个好电影拥有的要素,但是这是一部很出色的话剧。当然这也是一部很出色的电影,我很喜欢这种大量旁白堆砌造成急剧的戏剧冲突,如果你喜欢看电影式的长镜头那还是不适合这部片子。

这是一部彻头彻尾的悲剧,虽然是开心麻花出品的,但是不得不说虽然不能开心,至少可以保证你添堵啊。

这部电影里面充满了讽刺,更多的是对知识分子的嘲讽。明明是振兴教育事业的,从头到尾没有见到一个学生,学生还从6个增长到了147个。唯一一个算是学生可能也只有铜匠,也就是吕得水老师,四个知识分子为了自己的目的无所不用其极就教出来的学生成功的释放了自己人性中封印着的魔鬼,把教育者们逼迫的无所适从。

当然这部片子如果肯把铜匠的结局讲述的更清楚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只字不提,我觉得黑色幽默的感觉会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2024年开心麻花力作《驴得水》观后感

全文共 977 字

+ 加入清单

开心麻花这次依旧没有让我们失望,作为他们的第二部电影《驴得水》,虽然远没有《夏洛特烦恼》那样多的笑点,但是还是坚持了他们特有的风格,那就是笑中带泪,哭完引人深思。可以说这不是一部纯喜剧,而是一部非典型的黑色幽默喜剧,不是一贯无厘头喜剧的疯癫耍宝套路,却能将它所要表达的深深的烙进人的心里去。

《驴得水》这个名字首先就很有深意,我没有看这部有名的话剧,所以看之前根本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要取一个这样的名字,也是完全没有带偏见去看的这一部电影,从一个纯粹的观影者的角度来讲,我觉得驴得水和鱼得水的表面意思差不多,甚至就是取其谐音,至于我为什么这样说,大家看完整部电影的话,应该就会得出这个普遍的答案。

故事发生在一个缺水的偏远农村,学校看上去很落后,就我而言吧,我觉得条件挺艰苦的。这部电影里的每个人几乎都可以充当主角,和夏洛特烦恼一样,每个人身上都有着他们鲜明的个性特点和人性弱点,可笑又可怜。电影中最年长的角色孙校长是一个本身就处在矛盾中的角色,他一生都在为农村基础教育奋斗,兢兢业业,这样的人按理说是值得人尊敬的,可是他为了筹得资金也会不择手段,将一头驴说成是一个老师,就是为了更好的建设这所三民小学,这时候懵懂的年轻人比如我就会对那些领导们产生质疑,他们把学校建设得这么好,在外风评也不错,是不是也在背地里干了些非法勾当?这个时候我就会对自己说,眼睛看到的不一定为真的,我们所认为的好人背地里可能是一个为了营造他是好人这个假象的一个正常人,为什么是正常人而不是坏人呢?因为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好与坏,每一个都是有着好坏两面的正常人,而且从电影中孙校长的表现来看,他从头到尾都没有给我他是坏人的感觉,他一心为学校发展操心,一次次的为驴得水圆谎,得到的资金全部用于建设学校而不是自己私吞,将心比心,如果没有那些骗来的资金,这个学校是不可能办下去的。

看电影的时候情节太跌宕,我看的心一上一下的,我很多次希望,差不多得了,你们太辛苦了,干脆承认错误吧!,可是电影却偏偏不让我如意,在关键时候又会出现转机,而且这种转机一般是很可笑的,比如特派员的真正目的,还有孙佳 的妥协以及铜匠的见风使舵等等,让人觉得这人怎么就有那么多花花肠子呢?费这么多功夫还把事情弄得越来越糟有意思吗? 对于我们来说的确没有意思,有可能是因为我们没有像一心投身农村基层教育这样的的远大理想吧……

展开阅读全文

2024年中国喜剧电影《驴得水》观后感

全文共 1233 字

+ 加入清单

校长:他是电影简介里面“品行不端”却怀揣教育梦想的大学教师的代表。他有远大的梦想但是他是自私的,为了梦想可以牺牲一切。把一头驴写成吕得水老师申报到教育部领取工资作为学校经费,又因为特派员下来调查找铜匠冒充吕得水老师,撒下一个谎就要用一百个谎来圆。特派员第一次来时他们的行为我还是能理解的,特派员第二次来随着单纯的铜匠变腹黑,每个人的行为我都觉得inconceivable。我不知道他的底线在哪里,电影中好几个时刻我都以为他要说出实话了,可是他一次次的让我失望。我以为吕得水要求大家骂一曼的时候他会爆发,我以为他给一曼剪头发的时候他会爆发,我以为特派员让他的女儿孙佳冒充吕得水未婚妻的时候他会爆发,我以为特派员让孙佳跟吕得水举行婚礼的时候他会爆发……都没有!失望透顶!当影片最后他们得到处分但是学校保留下来的时候他们想当过去什么都没发生,大家一起聚聚气的时候,发现一曼自杀。过去的怎么就能当成没发生过?伤害已经造成了,太天真。电影中还有很多场景展现这个知识分子的天真,就不剧透了~~

周铁男:他是一个热血青年,可是他被特派员手下的枪吓得骨气没有了。我想理解他,可是又想到抗战时期那些即便被枪指着也绝不说出机密的战士,他还是太软弱了,表面上天不怕地不怕实际上怕得要命。他喜欢孙佳但是劝服孙佳嫁给铜匠,还美其名曰人家有枪咱们啥也干不了只能卧薪尝胆我就想扇他一巴掌。铜匠跟孙佳的婚礼上,铜匠的老婆找上来把警卫员手里的枪一把打掉,与周铁男害怕枪形成了鲜明对比。后来一切尘埃落地,孙佳去延安投奔大哥,行李里有周铁男给她的弹力球。驴车因为一个石块弹力球全部落下来,我想即便没有这个石块,孙佳也会扔了这些五颜六色的弹力球。她对周铁男其实是有感情的,可是他让她太失望了!

裴魁山:电影一开场是一个期末总结大会,他还是有很多想法只是抠搜的就是爱钱嘛,我觉得这人还挺可爱的。可是在他表白一曼被拒,看到一曼与铜匠发生关系的时候他变了,变得无比的恶心。随身带个小本本算账,钱钱钱!当吕得水要求他们骂一曼的时候,他的丑恶嘴脸完全的暴露出来,再联想到前面他表白一曼说的话,这人简直太虚伪!对他我不想多说。

铜匠:铜匠本来是个老实孩子,他的变化从一曼骂他牲口开始,他想要跟着特派员走甚至想跟着罗斯去美国,可是他忘了他只是一个铜匠。关于他有个情节让我觉得很讽刺。他不愿意照相说会短命,在一曼睡服了他后,他可能觉得他愿意为了一曼照相短命也不怕,在罗斯来见他的时候他装死,灵堂上挂着的就是那张照片,也算是短命了。哈哈

这部电影让我开始怀疑人之初到底是性本善还是性本恶了。他们的变化对比太明显,让我思考是不是他们的本性就是后期暴露出来的那么丑恶。我不知道这部电影想让观众了解什么,是反映当时的民情么?我只感到特别丢人,美国人给一个老师赞助了10万,特派员吞了7万,剩下的3万几个老师平分,还想了各种滑稽的办法骗钱,呵呵。特派员一开始说校长的污点是他的儿子去了延安,影片最后是他的女儿去投奔大哥。这是为了弘扬共产党?

展开阅读全文

2024年中国喜剧电影《驴得水》观后感

全文共 900 字

+ 加入清单

起初打算看《驴得水》是因为开心麻花和喜剧定位,以及另一个选项——看了预告片就丧失兴趣的《圆梦巨人》——的衬托。

整体观感是荒诞中带着强烈的撕扯,并没有想象的乐呵乐呵过去的娱乐功能!甚至开始怀疑人生!表演上的话剧感还是有点重,基本是镜头一个个演员切换过去,一镜一人一段词。演员的表演也有些用力,略微不自然,大部分靠吼。 故事情节点密集,本子写的很好,大部分剧情发展流畅自然,戏剧性的营造也很巧妙。有些黄腔个人认为不太适合于电影,虽然为了人物塑造。 总的来说,在一票要么小清新小造作要么大IP大场面的国产片里,算是一部“毒瘤”作品。剧里剧外没有太远的距离,能让人产生思考,每个角色都有象征意义。

印象深刻的情节蛮多的。

老裴向一曼告白那段,一曼撒着白花花的蒜皮,浪漫且小清新。一曼起身边走边说对不住啊老裴,我就是这么个人;老裴只说了两个字“晚了”。仅此两个字表达了老裴的情深,这是深思熟虑过的告白,即使被拒绝也无法改变心意,为后来他态度180度转变埋下铺垫。

一曼给铜匠理发时,铜匠抬手擦眼里头发拉起了裹身的单子。一曼看到铜匠的size后表情惊讶舔了下嘴唇,从而自告奋勇培训铜匠,也就有了后来夹腿和动舌头的剧情,也为“睡服”设下前提。

一曼超快的临场反应,取教具和钥匙为由缓场,goodbye测试特派员英语水平,以羊肉碗烫手缓和佳佳的尴尬气氛。而最后却“什么都不要管,什么都不要听”,半疯了。

教师中最直脾气的周铁男,动不动就要干人要招了要扛着,被手枪震慑后,跪在地上磕头磕出了血。

以乡村教育事业为梦想的校长,总是讲“这都是怪我”,“出了问题都是我一个人的事”,为了维持学校不顾自己的原则。

佳佳和铁男对吼,做错了就要承担后果,要去揭发这些事情,死也不会帮他这个忙。然而在她即将向美国人揭发的时候,校长下跪自责圆场,最终佳佳承认自己是吕得水的未婚妻。那一刻感觉有什么东西破碎了。

最后一幕强行制造的彩色橡皮球跳跃着滚下山坡,虽然从箱子的被发现和车颠了一下都很刻意,但是也不妨碍最后这个画面的美感和象征意义。

那么最后一个问题一曼睡了有媳妇的铜匠,道德上是不对的,可是为什么会觉得换装后的“吕老师”那么可气而一曼那么可爱呢?

展开阅读全文

2024年中国喜剧电影《驴得水》观后感

全文共 2329 字

+ 加入清单

驴得水》中,为了改变山村落后的教育面貌的理想,这些老师来到了连吃水都困难的农村普及教育。可是就在这么一个小小的山村学校里,我们看到随着故事发展每一个人物角色的性格变化,看到了他们命运的走势,也看到了人性的羞耻面和阴暗面被破坏性地释放。这么一个故事,一下子撕裂了太多,以至于我不知道该从哪里开始剖析,又该从何处开始缝补。想了很多,反思了很多,最终想先说说教育。

故事里,有一个小山村学校和几个心怀国家理想成为教育者的人;

故事里,这四位老师像排球女将一样把手叠在一起,说我们一起聚聚气:我们要通过教育改变农民的贫、愚、弱、私!

故事里,校长对铜匠(话剧中是铁匠)说“有教无类”,人人都应该接受教育;也为了他的教育理想,一步步地“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把每个人都推向险境。

1知识分子与教育

educate,e- =out 出来 + 拉丁词源ducere引导;把…引导出来,即成了“教育”。

或者是因为小时候受到的“教育”,我们总认为搞教育的,特别是自愿奉献搞教育的人是人品高尚的,特别伟大的。至少我在小学一年级的课堂上就曾违心地说过“我的理想是成为一名人民教师”。而后来我也曾经有过支教的理想,大学时期也曾申请去暑期支教,但我未曾去过。

看过话剧,我曾试想过如果是我在那样的环境下,那样的场景中,那样的小世界里,我会做什么样的选择。我几乎没有勇气想,人性那么光怪陆离,若是我自己又会丑恶到什么程度。

可说是受过教育,号称知识分子,为什么人性还可以这么不堪一击呢?像是裴魁山,为什么开始是个道貌岸然的谦谦君子,后来又是低贱谄媚的恶毒小人;像是周铁男,他有知识分子的风骨,也有孩子般的纯粹,一颗子弹呼啸而过他的气节便丢去了;像是铁匠,有他面对突如其来感情的朴实真挚,却又成为后来佳佳口里“对不起,是我把人教坏了”的那个“被教坏了的”人。可铁匠究竟是“被教坏了”,还是从来未受过教育呢。

归结起来,我的困惑是:为什么受了教育还会这样呢?教育有什么用呢?

之前有一句话是“never confuse being educated with being smart”;还有一句话是“教育改变不了出身,因为彬彬有礼掩盖不了人性。”学习了一些知识,不代表就受了教育。教育也不是教会我们如何应付这个世界的狡黠。可是我们的教育还能做什么呢?

2关于我们生活的世界与教育本身

很小时我就思考人性本善人性本恶;对于人的理性与非理性及其界限很是困惑;对于真善美假恶丑的区别有着特别的执念。

在读过哈贝马斯的“生活世界理论”后才有所纾解。哈贝马斯把生活世界比喻为“灌木丛”,它并不是单维的,而是一个充满先见的原发境域,是具有多重内涵的交织体。它的各个枝节(自然、社会、上帝、历史、当下、真假、善恶、美丑、是非)缠绕在一起,形成一个错综复杂的整体。人生在这个整体中展开,生活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跟基于这个“灌木丛”之中。原本它就是一个统合的不可分割而我们赖以生存的境域。

之前读过两篇对我影响至深的论文,分别名为《论人之生命的有限性与教育》(于华颖. 论人之生命有限性与教育[D]. 河南大学, 2007.);《论人之生命的完整性与教育》(石璐. 论人之生命完整性与教育[D]. 河南大学, 2007.)。

《有限性》这篇文章的立意是教育要帮助人把握世界的意义和人生的意义,在人的规定性中追求可能性,在有限中追求无限的超越;教育应是对有限的超越性,应具有对生命终极关怀性。相形之下,《完整性》则指出教育祈向人的生命完整,在实现生命完整性的过程中,教育提升,完善各个完整性的维度,追求肉体与精神的合一、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个体与社会的融合、现实与未来的共通;而教育守望的则始终是创造自为世界、超越个体世界、寻找意义世界。

基于此,在反思教育之用时,可能就是帮助我们理解、均衡和完善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它指引我们的思维有意识地跳出灌木丛仔细凝视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并且教予我们如何掌控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而不是汲汲营营,不是随波逐流,不是一切想法都依照动物本能。

3那么,教育该如何是好?

晚上看了一集《世界奇妙物语——7岁之后》。故事讲:未来世界,日本优生优育,会在夫妻孕育出新生命之时克隆出另一个孩子。一个家庭抚养,一个国家抚养。最后在孩子7岁时,让父母留下更为优秀的那一位。而如果家庭教育失败就必须接受这个残酷的筛选,抛弃那个与自己共同生活了7年的孩子。看过后,我的第一感觉是孩子还小,能接受的教育还时间还长,谁知道时间会给孩子带来什么。

我总觉得,教育第一位的就是尊重生命,给生命以最真挚的关切。

引述之前博士的话:教育在于使人成人,其成人的任务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纠正缺点,使有问题的人能得到应有的发展;二是使人更具有生产性和道德性,即具有一定的知识、能力和社会道德;三是对人进行鉴别,并使天才得到充分的发展。一种教育如果能很好地兼顾到这三个方面的任务,那它至少在理论上就是一种好的教育。

不论是矫治、发展还是鉴别,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对于人的关注。

而对于教育者来说,教育者的使命是什么?我想,它当是:

第一, 是给教育主体义不容辞的生存关切和深切入微的生命关怀;

第二, 一切关于教育与学习的思考和行动服务于教育主体所面临的最真实的社会境遇与最本真的社会生活,直面他们最真切的发展需求与最真实的人生向往;

我想一开始铁匠要的就不是几本书而已。当一曼将性作为礼物赠予铁匠的时候留他下来拍照时,仿佛才是教书育人。她让他成为会咬耳朵在性事中取悦女人的男人,而不是依照本能办个事儿的牲口。

对于铁匠来说,他所面临的真实生活情境本就不是识字读书。而离别时铁匠只是很自然地唱出了心里的歌,却没有被珍视。

书,不是水;教育才是。

得水,得水,驴得水。

展开阅读全文

2024《驴得水》人性史观后感

全文共 2004 字

+ 加入清单

似乎每一部比较厉害的电影,都会在网上激起很多人的讨论。影评人,编剧,导演,写作者,演员,每一个人都在对着这样的电影讲出自己的评价和感悟。这部《驴得水》,最近已经快被讨论疯了。去微博,去豆瓣,去知乎,铺天盖地的表扬,批评,讽刺,赞颂,肯定,否定,以及所有的关于它的话题下,都会激起一番异常激烈的争论。

那么,我就来说说我的观后感吧。

看完之后我意识到,开心麻花的电影,并不全是喜剧。

整部电影进行中,我感到一种莫名的压抑。说不出到底问题在哪里,也不知道该怎么评价这部电影。喜剧吗?没有《夏洛特烦恼》的那种直接的戏剧冲突。悲剧吗?也没有直击人心的悲剧情节。商业片?没有启用任何一线明星。艺术片?也没有多么诗化的意象和镜头的表达。当然,除了张一曼在剥蒜的时候唱歌的那一段。

那么我想我该回过头来,抛弃从前那些盲目的、固定的思考,来认认真真的重新考量这样一部国产片了。

有人说,影片的舞台剧迹象太重;有人说,借古讽今用的很好;有人说,这是今年为止最好的电影;有人说,这样烂的电影根本不需要导演……我觉得这些说法都有各自的合理性。当然,我也不是在做“老好人”。我的大概意思是:作者在民国的背景下,给我们讲述了一个现代的荒诞派故事,而故事里的每个人,基本上都在象征着曾经的我们自己。

片中的八个风格迥异的主角,在民、官、知识分子的争斗中,都显出各自人性的优点和弱点。

张一曼在开头讲的那几个荤段子,以及贯穿到后来与裴魁山、与铜匠的那两场戏,都显示着一个完全自由主义的人,在对工作,对生活,对爱有完全自由选择权。有人骂她,说她是个婊子,说她不检点。的确,她做的事确实在当时看来,或者在现在看来,都是不那么合乎情理,不那么让人同情的。但是也不要忘了,校长在金钱面前的截然不同的两种表现。我记得在之前培训铜匠的时候,校长是委婉的来劝导张一曼的。但是后来呢?为了钱,也默不作声了。校长,这个富有理想的民国知识分子,容忍了一次又一次的所谓文人的“鲜廉寡耻”的事情发生。这也是一种对人性的讽刺吧。

再说到裴魁山。裴魁山是另一种典型的中国文人的形象。爱财,好色,道貌岸然,似乎所有国人的弱点和缺点都被他承包了。剧中前后两种不同的形象,揭示了所有衣冠禽兽的共同特点。在友情,相恋,分开,报复的过程中,我似乎也看到了我自己性格的卑劣。他是不爱张一曼的,他说的话也都是骗自己的,顺便也想把张一曼骗了,只可惜张一曼没有信而已。当时那样的选择只是他没有其他的选择。

裴魁山表白时对一曼说,我懂你,你不是婊子。在辱骂时他说,我恨你,你就是婊子。

周铁男,铁骨铮铮的汉子,在最后不也是怂了么?

特派员要吃驴,孙佳去放驴,站在门口的周铁男拿着剪刀,英雄气概,豪气冲天。可是只需要一颗子弹,并且是一颗不用打到他身上的子弹,立马就让他从慷慨激昂的英雄变成了一条趴在地上的狗。我甚至看到有人说,看完后心里一直不是很舒服,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周铁男的那个角色。或许大部分英雄的塑造仅仅是因为第一枪打中了。

没有人不怕死。凡是说不怕死的,要么他是没有真正死过,要么就是在忽悠别人。周铁男在后来对佳佳说:你不知道子弹划过耳朵的感觉。

铜匠,充满着中国农民的憨厚,朴实和善良,也彰显出中国农民的贪婪,自私和狡诈。这是毫无疑问的。中国的农民阶级,从来都是被当作正面形象来歌颂的。但是,那些乡土里的故事关系,哪有歌颂者描绘的那么简单?那些看似贬义的形容,正是他们生活并立足于农村工具与智慧。

铜匠的老婆,典型的中国式妇女。骂骂咧咧,不拘小节,看似凶狠,却并没有做出什么出格的伤害人的举动。反观像特派员,裴魁山这种,笑里藏刀的人才算是最可怕的。

特派员,说起他就不得不说他三次来小学的不同。第一次,在“视察”的时候,只有知识分子和特派员是主要角色。第二次,就变成铜匠和特派员是主要角色。到第三次,只有特派员才算权力的主角。有人说这象征着三个阶级的斗争,我觉得是有合理性的。但是也存在过度解读的可能。因为这件事放在任何时空,都是有可能发生的。

最后,就是影片的“唯一正派”孙佳了。我觉得她是代表不屈服的先进知识分子的。驴棚着火时,只有她自己坚持救火。期间各种坚持原则,到最后还要坚持上交举报信。这些坚持看起来是很鼓舞人的。但是到最后她也屈服了。这让我联想到周铁男。似乎这对剧中唯一的一对儿真爱的结果都不怎么好。没有人能保持原则——在大环境已经腐朽的情况下。有人说,结尾那漫山遍野的彩色塑料球,象征着他们爱情的终结。

在影片的最后,孙佳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过去的如果就让它过去了,未来只会越来越糟!

农民阶级自始至终都是个被利用者。知识分子在某些时候同样没有话语权。官老爷一直高高在上。

剧中的每个人,都是现实中的我们。

我们是想要追求自由权利的张一曼,

是竭尽全力保护自己利益的裴魁山。

我们是为了目标包容忍让的孙恒海,

也是在强大力量面前倒下的周铁男。

是利益与力量集体控制下的小铜匠,

也是那向往原则且坚守本心的孙佳。

展开阅读全文

2024《驴得水》人性史观后感

全文共 1234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的一个无意间我看到有关《驴得水》的介绍,第一感觉只是名字很有意思,于是就好奇的看了看,才知道也许这会是一部不错的喜剧。没错,我去看了。只是结果却不是我想的那样。

🎬影院很快就满场了,坐的密密麻麻的人群,大家都是很欢快的气氛,坐等电影开始。嘴上不知觉的就笑了出来,你一定会纳闷,电影还没开始,我笑什么?说出来也是很有意思,因为我一想到这是个喜剧我就很开心,心里暗自祈祷一会不要让我笑道肚子痛!这部剧没有明星、没有名导,有的只是一定不错的口碑。

🐴剧中讲述几名老师在民国时期的某一个乡村开所学校,进行知识教育。他们的初心是为了让这个乡村的孩子们可以感受知识。因为村子十分缺水,弄来了一头驴,所有人都不愿意自己花费来养这头驴,于是,学校把驴假定成了一名老师“吕得水”,以一个老师的名义来向教育局领空饷。教育局特派员来检查就想尽各种办法来掩盖“吕得水”这个事实,“过去的如果就这么过去了,一切只会越来越糟!”一个谎,需要很多谎言来掩盖,这是事实,当然事情只会越来越早。学校因为一次次的“欺骗”换来的越来越丰厚的补助,人性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发生改变。甚至牵连的人会越来越多。电影的前奏很幽默,场子里所有人前奏也都很开心,只是中途的时候大家渐渐的沉重,渐渐的沉默,直到电影末尾,都满载着沉重的气息。也许大部分人都在期待这件事情可以得到令人大快人心的一幕,每个人的手里好像都捏了一把冷汗,只是到了最后都没有散尽。

🐴之所以写这篇文章,实际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感情,这部电影给我自身感触很深,它很现实,现实的很残酷,很冷漠。剧中人把"理想"、"理念"、"信念"错当成信仰,但那些究竟不是真正的信仰。往往越是美好而正当的愿望和目的,越是容易让世俗的道德底线变得浮动模糊,而人一旦习惯于丧失原则就必然迷失堕落。信仰不可能拯救每一个人,但起码能给向善之人一个可靠不变的指引和底线。同时,没有信仰也就无法真正面对死亡,无法面对死亡的人只能着眼于眼前利益,不可能有更高的情怀和自我牺牲的精神。死亡终究是可怕的,当死亡从身边路过,你是否也会害怕,又是否会向死亡低头。面对自己的信仰,你是选择信仰还是死亡?“你知道子弹从脸上飞过去是什么感觉吗? 我以前不比你横吗,有用吗?我告诉你,当你被人拿枪指着头的时候,你就知道该怎么做人了。”剧中说:“我觉得中国最缺乏教育的或许不是农民。”细细阅读,似乎是这个道理,教育是人性的一种,人性又怎么能用身份来判定。

其实,我们的内心都明白这个社会它是有多么的现实,只是在这个现实的社会,我们都习惯性的选择了去逃避,去幻想,幻想自己的信仰可以改变一切,甚至可以去拯救一切,可实际上我们并没有的到真正令自己满意的结果,只是变相的接受了另一个结果。或许,面对现实最好的办法不是逃避,不是远离,不是欺骗自己,而是“解决”,我们是不是可以多用一点心,去找到那个可以真正解决的方法。毕竟“过去的如果就这么过去了,一切只会越来越糟!”

展开阅读全文

2024年黑色幽默《驴得水》观后感

全文共 843 字

+ 加入清单

2012年6月20日,黄历上写着“诸事不宜”,我在这一天奔木马剧场看了话剧《驴得水》。散戏后,我咂摸了一下,心说今儿还真是“不宜”,观后的心情相当复杂,一宿没怎么睡好,睁眼前最后一个画面还在戏里。想拽住周申和刘露问问,你们还嫌《如果我不是我》时拷问人性来得不够残忍,扯着喜剧的旗子撩开人们皮囊,直戳内心,钝刀子搅和,这到底是要闹哪样!

耳光响亮

张一曼一身旗袍,婀娜生姿,步履坚定,耳光响亮,扇的是人性泯灭,扇的是内心苍凉,扇的是偌大一个学校,出事儿了特么的让一个女人抗!别跟我扯什么“做大事不拘小节”,做的是你们的“大事”,不拘的是人家的“小节”,归根结底有你什么事儿!

我不是驴得水

铁匠没有名字,到散场也没有,他就叫铁匠,阶段性扮演驴得水,一个存在也不存在的人。我觉得他活得不如一头驴,一头有人给他唱歌陪他打水,有人心疼他呵护他为他哭的驴。铁匠把头插在水桶里,再仰起头时他已经是驴得水,那一瞬间,铁匠死了。

我也爷们我怕谁

周铁男是个东北人,有担当有骨气,身上有那种“知识分子”的调调,真让人喜欢,也真让人发笑,单纯如此,鲁莽如此,未尝不是一种幸福。然而,擦头而过的子弹唤醒了他的懦弱和悲哀,瞬间房倒屋塌的失去原本的一切,尊严、爱情、理想,一并付诸东流。

越长大越孤单

佳佳的小的时候一定很幸福,有家人的照顾有驴得水的陪伴,如果就这样下去,结婚生娃,欢乐的度过一生。可惜,人总要长大,总要面对总要坚强,你哭没有用你善良没有用,你当一头驴你当铁匠是朋友都没有用,你不知道外面世界的残酷,你只能越长大越孤单。

我是来打酱油的

外国慈善家的中国行很像是来打酱油,拎着一百万美金见证了一场有中国特色的“奇迹“发生,这故事都能写进书里当故事看了,酱油先生却真真的看着一群大活人给自己演了一遍。“中国的教育家”尸骨未寒吗?不对,早就寒了,寒了不知道多少年。

细细想来,不过是金钱、权利、美色令人疯狂,人伟大起来能感天动地,人龌龊起来能家破人亡,不过都是人性的走向问题,末了念一句:“人之初,性本善”是否太过讽刺?

展开阅读全文

2024年度最具诚意电影《驴得水》观后感

全文共 1973 字

+ 加入清单

风很大,天很凉,现在是16年10月30号23:48分,在晚上8:15分的时候我们看了一部叫驴得水的片子,有些感触想记录下来,关于人性的探索,窥视,秋风很凉,落叶打着旋争先恐后的奔向大地的怀抱,这样的孤寂悲凉,或许人生就是悲喜交加,人性就是善恶难辨的。

故事开头是在民国,据情节推测应该是在国共内战期间,地点是在一个偏远山村的小学,出场人物,孙校长,赵一曼,周铁男,裴老师,孙佳,铜匠,特派员,美国慈善家。

人物 1 孙校长出场给人的感觉是一个正能量 积极有梦想的老校长的形象,他为了建立一个学校,为了给孩子们一个读书的环境谎报了一个叫驴得水的老师 其实它就是一头驴,到后来一整串的悲剧都是由此埋下了伏笔, 那是一头为他们拉水的驴,老校长的初衷是善良的,但是在后面一列的故事中,校长为了保护自己的学校,默认甚至又推波助栏让一曼跟铁匠睡觉,到后来在特派员的逼压下给一曼剪光头发,甚至后来让自己的宝贝女儿跟铜匠结婚,一步步走向突破道德的底线,不得不佩服做作者运用这样形喜实悲的手法让一个本来善良的老校长走向人性毁灭的边缘,更加突出那个年代的悲情色彩。

人物 2 赵一曼,不知道为什么他给我的感觉很像白鹿原里面的田小娥,这世上并没有谁是生而淫荡的,电影中并没有交代一曼在城里经历了什么,或许是一些不堪的经历导致他成为了这样一个随便的女人,但是不得不承认她有她的性感,曼妙身躯笑容中的不羁,性格里的豪放,旗袍下摇曳的曲线对男人来说像是致命的毒药,吸引且危险,他跟着裴老师,铜匠都是出于身体的欲望没有太多的情感,铜匠跟他上床都为接下来的悲剧埋下了结尾,对于这样的女人我讨厌不起来或许说她是哪个时代的牺牲品更加贴切,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在哪个山里的破旧小学里,她永远的放浪且禁锢的存在着了。

人物 3 周铁男 他善良且勇敢,本来是一个善恶分明嫉恶如仇的阳光男孩,可是在特派员手下的手枪的惊吓中,变得懦弱胆小,本来他跟孙佳应该有段美好青涩的爱情故事,但是在这许多人的破坏下流产了,在一曼差一点被强奸的的情节中,他在一旁拿起砖头又放下的动作,然后像个老鼠一样的瑟缩在一旁的时候,仿佛预示着他作为人的最后一点尊严被放下了,到最后他完全转变为特派员的一条狗腿子,这是在特殊时期把这样善良的人变得麻木不仁,人变鬼,一个社会悲剧的缩影。

人物 4 裴老师最开始是心中有爱的,在一曼剥算皮的情节中,他说我喜欢她,相信她本来就不是那样的女人,或许一曼是有被触动的,但是有些命运并不是那么轻易就能改变的,到后来看见一曼和铜匠上床的时候彻底磨灭他的人性,浇灭对生活的热情,成为一个披着人皮的禽兽,裴老师变成了一个自私自利,没有原则没有信仰的人,现实生活中或许也有很多这样的人,一车悲剧。

人物 5 孙佳代表着希望,她有点像雷雨中的周冲的角色,他天真,正直,博学多才,是校长很珍惜的孩子,整部电影在她被迫保护父亲要嫁给铁匠的时候是最让人揪心的地方

很庆幸最后他走了去了延安,就像希望正义的火种再多黑暗都是雾霾都是掩盖不住的。

人物 6 铜匠是一个让人既恨且同情的角色,本来他是不用被卷入到这样的一场闹剧中的,他本来过着自己安逸的小日子,不过由于被所谓的一帮只是份子为利益,一步步带入人性的深渊,也许他在跟一曼发生关系以后是真的爱过,从他媳妇破头烂齿的要打一曼中看出他的反抗是想保护爱的人的,悲剧就悲剧在这样的一个老实人,在一连串的刺激下变得麻木不仁,他在特派员面前出现就是要报复这几个人,让校长剪掉一曼的头发,得到变态畸形的快感,他不知道的是这也成为压倒爱美的一曼精神的最后的一根稻草,她疯了。。。,这或许就是当时那个社会的悲剧。

人物 7 特派员 他是一个利益熏心的伪教育家,满嘴我尊重文化人的脾气,什么英国留学,狗屁不通,满脑子都是钱,在利益的驱使下他荒唐的计划了驴得水老师的葬礼,一个这样的人掌握权力,谈何教育,真是莫大的讽刺。

人物 8 美国慈善家,真的佩服他的心脏够强大,在经历了高原反应,这帮人的算计,还有驴老师死而复生的刺激下,还能健健康康的活着,真是不容易,本来是一片善心结果都喂了狗了,典型的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的代表,这世上唯有金钱,地位这些才能诱使本性善良的人,一步步走向罪恶的深渊吧。

人物 9 驴得水 最有意思的是,串联整个片子的一个角色竟然是一头驴真是莫大的讽刺,这也是开心麻花的黑色幽默的精华所在,同时这头驴死的最冤枉,任劳任怨的给他们干活,骗取工资,最后还是不免被吃掉的下场,心疼得水一分钟••••••

以上是笔者不成熟的人物分析和感触,这也是最近看的为数不多的好电影,整体属于黑色幽默的风格,手法是开心麻花擅长的讽刺,笑中带累,情节紧凑,片中大量的远景,全景镜头适时出现可抖包袱,可交代情节,看的出来作者拍摄手法的老辣,总的来说算一部质量上乘的文艺佳片。

展开阅读全文

2024年度最具诚意电影《驴得水》观后感

全文共 2765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民国都市的女子甘心居住乡村,一个风华正茂的女子却保持着单身,令人浮想联翩。在黄土地的小学里,一个弱弱的女子,远离都市的繁华,加入到教育救国的实践中。最后难逃红颜薄命的结局,留下了无尽的凄美。

驴得水中唯一袅娜多姿、楚楚动人的女子(张一曼),并未介绍到达荒凉地农村小学的故事。晏阳初提出的医治愚贫弱私,就是这些有志青年的梦想。但她那么异于当地农妇的衣着打扮,从来都是一身旗袍裹身,一头长长的绣花,一个大大的微笑,在仅有六个学生的学校无疑显示她那独特的气质。那身旗袍,在庙改造后的小学,在低矮的窑洞里,显得是那么袅娜多姿。她确实是大城市的姑娘,也许因为逃避某些东西才来到这里。或许是逃避失败的爱恋,才来到迥然于过往熟悉的环境,以此过完余生。

正如主题歌唱《我要你》的那样:“我要美丽的衣裳。”一开始假借驴得水名义骗取的钱财,她就买了好多身美丽的衣服。以后几乎每个场景,她都会穿一身美丽的旗袍,乐观地立在人群中。在以吕得水的名义获得大批资助以后,大家买来了留声机。在婉转的音乐下,她首先约刘帅良跳舞,随后又与校长跳起来动人的舞蹈。与男伴的完美配合,一前一退,举手投足间都尽力将舞蹈发挥到极致。可见她的舞蹈功力深厚,并非一日之功。那舞姿,在流光四溢、昏黄街灯的照耀,慢慢旋转。一身旗袍,演绎着绝妙的舞姿,实现了公主的梦想。

她应该在乱世中也渴望着美好的爱情。毕竟在近乎荒无人烟,甚至驼水都不得采取非常之道的地方,有一个对生活要求极为精致的女子。她每次都把自己自己打扮得极为精致,每次与人交谈似乎会有乐观的笑容。尽管疯掉以后,她还是很乐观地,满田野跑来跑去采摘野花。在教堂的婚礼上,她一开始还是蛮犹豫要不要进去,但是当看到校长女儿穿着美丽的婚纱,她还是手捧着一束灿烂的鲜花出现了。鲜花大大小小,捧在手掌里,好像美丽的少女。满嘴里都是关于美好婚姻的词语,那真的只是一个女子在乱世中渴望天长地久的爱情。

从别人的话,可以窥探张一曼的今生前世。裴魁山在大家动员张一曼向铜匠的媳妇承认勾引铜匠的时候,无疑说明当时张一曼当年境遇很惨。要不是校长收留她,她现在还不知道哪里。甚至在跟教育局的官员协商农村教育家的候选人时,教育部官员说道张一曼的时候说了句:“你的情况我就不说了。”随后大家都保持沉默。甚至裴魁山在漫天的蒜叶中向张一曼告白的时候,裴说了句意味深长的话,那就是“虽然你在别人眼里看起来很放荡,但是我知道其实你很单纯。”别人眼中的她,似乎在诉说这个女人过往的不平凡,似乎在暗示女子过往的风尘。

树大招风。一个貌美的女子,掉入了一群素质并不高、“品行不端”的男子中,犹如狼入虎口。校长应该是在他最落魄的时候救过他,所以她在校长剪断那长发的时候,心理无限忧伤,却还是默默接受了。甚至在减掉长发的时候,她还在回忆与校长过往美好的画面:一起跳舞,一起欢笑,一起穿着艳丽的校服拍照片……就算疯掉以后,他在一片盛开的油菜地里,开开心心地采着油菜花的时候,校长对她说:让她尽快会自己的屋子里做校服,不做完不出来,即使外面出现任何声响都不用管。后来即使校长像头驴一样被困在驴棚里,像驴一样嚎叫,她都没有出来。裴魁山是剧情中向她深情告白的知识分子。他们朝夕相处,甚至都要发生了关系。可是张一曼终究不爱他,只是他的过客。在一片蒜叶凤舞、青葱岁月中,一个女子听闻裴魁山深情告白以后,她也许经过很深的感情,知道固执己见往往不能善终。她也许经历过单相思的年岁,知道那终究不是爱情。于是素爱开玩笑的女子,一下子正经起来,果断决绝了兵荒马乱年月一个男子的钟情告白。

后来铜匠还是出现了看似放荡的女子世界里,偶然的机会他们还是发生了关系。个人感觉,其实张一曼还是对铜匠有感觉的。在第二天早上,当朝阳初照大地的时候,铜匠就要回到面朝黄土背朝天、和自己槽糠之妻过日子的生活。张一曼听说铜匠很喜欢她那头发,卷卷地很好看。于是果断拿起一把剪子,剪断了一绺长发。据说,女孩不轻易断发,送断发于他人,必定有深刻的含义。后来,铜匠深陷爱恋之中,在默默注视那袅娜多姿的背影消失在黄土地的时候,忽然有感而发唱起一首歌。一首高亢动人的歌声骤然响起,勾人心魄。张一曼应该是笑着回头看了铜匠,却迎面哭着走了。现实就是这样,最好的爱情是对了人对了时间。张一曼只是遇对了人,但是时间不对。

张一曼与铜匠发生关系,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所有信誓旦旦爱她的男人,变了。裴魁山觉得她伤害了一个至爱她的男人自尊心。于是拼命挥霍着金钱,挥霍着最初教育救国的梦想。他开始穿着貂皮大衣,开始不再那么有公益心,不再为张一曼说好话。甚至在铜匠让大家站起来批评张一曼的时候,裴魁山骂得特别狠,刺穿了红颜薄命的张一曼的心。恐怕那种撕心裂肺,只有她自己知道。她也许并不是不去爱他,还是只是怕伤害一个真心的人。在张一曼疯掉以后,他甚至向校长提议,要把她锁起来。一个男人鼓起勇气向她告白,最后化为泡影;最重要的是自己心爱的女人竟然在自己的眼皮下和别人上床,那种痛苦恐怕是谁都难以体味的。所以以后他纵有千百极端的举措,也是可以理解的。铜匠在槽糠之妻的逼迫下,还是以一个男人的勇气主动向家里的母老虎反抗,那可能是铜匠一辈子最风光的时候。因为他为了一份爱情挺身而出,勇敢地向所有的人表达了钟情于这位风尘女子。可是所有的对他来说,不过是一场幻觉。那瞬间被打脸的感觉,恐怕和裴魁山眼睁睁地看着心爱的女人和别人上床一样。

张一曼也许是有高见的人,知道裴魁山和铜匠并不是深爱自己的人。所以当两个男人深情告白的时候,她还是告别以往的嬉皮笑脸,坚定又云淡风轻地拒绝了这两个男人。毁掉一个男人最钟情的东西,往往带来可怕的后果。事实也证明是这样的。几个曾经口口声声说爱她的男子,还是伤害她最深。也许那些男人,并不是真正地爱慕这样一个让人看不清的民国女子。他们爱慕的只是虚荣的自尊心,并不是与张一曼精神上真正的门当户对。倒是剧中没有表达爱意的几个男主角,没有伤害她那么深。

一个女子尽管拥有世上最美好的梦想,却敌不过乱世的枪响。当婚礼的教堂一声巨响,响起的不是花炮,而是一声枪响。所有虚幻的婚礼瞬间破灭。人在一瞬间都可以被撞倒在地,曾经爱慕的自己人却没有一个去扶她。还有好多人趁机去抢美国人的美元,却没人怜悯乱世中姑娘的梦想。手捧的鲜花最终还是倒了一地,散落的到处都是。无论她怎么后来拼命守护,无论她再怎么捡拾,都捡不起曾经美好的梦想。张一曼还是没有善终,最终在枪声中结束了自己凄美的一生。我记不清楚后来张一曼的床上到底有几套崭新的衣服,如果是三套的话,必定是她穿着梦想中新学典礼要穿的红色衣服离开的;如果是四套,也有可能是她给校长的女儿也做了一件,自己还是穿着美丽的衣裳离开了。

张一曼在他乡,还是默默地消失在黄土地里。她可以等待世上最好的爱情,却敌不过人间的是是非非。

展开阅读全文

2024年黑色喜剧电影《驴得水》观后感

全文共 1110 字

+ 加入清单

驴得水》讲述了一群“品行有污点”却怀揣教育梦想的教师,在偏远的乡村开办了一所小学。虽然待遇凄惨,生活艰苦,但是老师们却活的其乐融融,整天嘻嘻哈哈打成一片,充满了理想主义者的色彩。然而这种快乐平静却被特派员的突击检查打破。

原来因为学校的开支有限,需要一头名为“得水”的驴下山打水。于是老师们不得不多谎报了一名教师名额,并给这名教师取名“吕得水”,换来一份薪水贴补。为了防止事情败露,他们临时找了来修钟的铜匠冒充这个英语老师,就在他们以为一切都可以蒙混过关时,麻烦才刚刚开始……

话剧爱好者大多都知道《驴得水》,这部黑色幽默话剧在2012年上演后口碑上佳,被称为“零差评”话剧。和开心麻花品牌的话剧不同,《驴得水》是一部埋设了大量隐喻,以闹剧直指人性的有思想深度的喜剧

我想可能是开心麻花想要改变自己的定位和路线吧。然而这并不是我想讨论的内容,我关注的是他们正在做的这件事——和他们第一部电影一样,尝试将话剧搬上银幕。

《驴得水》的编剧周申曾提到,他和另一编剧刘露最初完成的是电影大纲。而用他的话说,这部戏更适合电影,因为“当时的故事里会出现很多孩子和一头驴,这在话剧舞台上是很难以写实风格表现的”。但因为出现了有人盗用部分剧本拍摄同名微电影的情况,使得他们不得不改变计划,并改动了写作大纲,用更快上演的话剧形式来演出这部戏。

似乎是阴错阳差,《驴得水》从电影变成了话剧,但事实似乎证明了这是个明智的选择。这部戏也基本实现了编剧设定的,从头笑到尾,但却笑着流泪的预想。

听说《驴得水》要翻拍成电影时,我很震惊,更何况是开心麻花公司出品的电影。虽然我对开心麻花的喜剧并无任何歧视——并且认为他们的话剧在走世俗喜剧道路上已经做到颇具技术的地步——但他们的作品一直走得是纯搞笑的路线,和许多话剧爱好者一样,我早已经习惯将开心麻花的戏视作“扩大版的小品”。而《驴得水》的深度,显然超过了麻花习惯的范畴。

更重要的是,从话剧走上电影,本身就是个很冒险的做法,可以说,绝大多数的话剧并不适合于电影。开心麻花的第一部电影,也是改编了它的话剧《夏洛特烦恼》。为了配合电影的感觉,整部戏在删改之后,已经和话剧相差甚远,观感不及其同名话剧的一半。镁光灯下的舞台有它表演的特殊性,和镜头下的电影终究不同。

对于《驴得水》来说,早已获得认可的剧场表演是有它本身特殊基础的。话剧舞台看似写实主义的布景对应着整个虚构的情景设置,使得全剧从一开场就展现出闹剧特点。这种特点因为舞台的“亲临现场的感受”而变得尤为突出,由此烘托出整部戏的气氛。舞台对于喜剧而言,有着先天优势。

但是电影《驴得水》却多少出乎了我的意料,我开始反观编剧所说的,这部戏更适合电影这样一个观点。

展开阅读全文

2024年黑色喜剧电影《驴得水》观后感

全文共 366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晚上渣作者和同事去看了一部叫驴得水电影,听说是开心麻花出品的,估计是一部喜剧吧,所以和同事一下班就冲着电影院去了。

这是一个怀揣着在农村搞教育这一理想的老校长带着自己的女儿和三个有着不同理由来到这里的老师,为了解决水源的问题,而虚化出了一位叫吕得水的老师,用这位老师工资来养那头拉水的驴的事情,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吃空饷。

这是一部喜剧片,但是确是一部黑色幽默式的喜剧片,整体充满了讽刺和戏谑,那一开场就是一些荒诞不羁的荤段子,逗的全场观众哈哈大笑包括渣作者自己,结果看到最后笑着笑着却留下了眼泪。

荒诞讽刺却又让人心酸,整部剧的构思非常的巧妙,每个人物都非常的饱满,每位演员的演技那都是在线的,总体来说这是一部值得推荐的电影,在里面或多或少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每一个人从一开始到结束都有所改变,只是这样的改变有的示意生命为代价的。

展开阅读全文

2024年度最佳国产片《驴得水》观后感

全文共 634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被《驴得水》刷了评,先是开心麻花的朋友,后是今天细细看了和菜头的观后感

那我也来聊聊玩的观前感。

开心麻花,本身是以出舞台剧为主,我又是舞台剧爱好者,虽然更热衷于孟京辉导演的“悲剧”。所以从和菜头的文章里,我看到了这个“悲剧色彩”的角色。其实许多作品中,比如《夏洛特烦恼》之前开心麻花团队的作品,是以喜剧对形式感来讲一个悲剧;从而使角色的夸张和故事的情节形成鲜明的对比。而观前,就能够知道,这其实是一个“悲剧”。

《驴得水》是拍给知识分子看的,和菜头说。其实知识分子应该是像高晓松那样的年代吧。像孟京辉的《恋爱的犀牛》就是我这样的伪文艺青年看的。这才是真正的悲剧三部曲之一。

至于故事情节,我还没看,也就没有什么好评的,无论是里面超越《围城》的嘲讽也好,知识分子的流氓也好。敢直称:“我淫荡,但我喜欢这样”的角色作品也好。总有一处角落让人觉得凄凉而感动。天真的人而看起来淫荡的表象,赤裸裸的揭露了所谓外在给人的蒙蔽与愚昧。

这也是我为什么喜欢话剧的原因。其实舞台剧本身就是小众的,你说我们这种“俗人”可看不懂。一些演戏的朋友说,那是因为你没学表演,像我们这种科班出身的人根本不喜欢剧场。当然,以上都是个例。对于我们这类小众的人来说,自得其乐也是乐在其中。

今天,经过上海兰心大剧院,想到2013年,我去看孟京辉导演的第三部音乐剧《初恋》,被定义为“突然”现实主义。

那么,即表达了这些“悲剧”又表达“现实”的故事,怎样让我们坚强的面对生活呢。听着这首优美的歌,也许会找到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2024年度最佳国产片《驴得水》观后感

全文共 333 字

+ 加入清单

我并不认为它具有一个好电影拥有的要素,但是这是一部很出色的话剧。当然这也是一部很出色的电影,我很喜欢这种大量旁白堆砌造成急剧的戏剧冲突,如果你喜欢看电影式的长镜头那还是不适合这部片子。

这是一部彻头彻尾的悲剧,虽然是开心麻花出品的,但是不得不说虽然不能开心,至少可以保证你添堵啊。

这部电影里面充满了讽刺,更多的是对知识分子的嘲讽。明明是振兴教育事业的,从头到尾没有见到一个学生,学生还从6个增长到了147个。唯一一个算是学生可能也只有铜匠,也就是吕得水老师,四个知识分子为了自己的目的无所不用其极就教出来的学生成功的释放了自己人性中封印着的魔鬼,把教育者们逼迫的无所适从。

当然这部片子如果肯把铜匠的结局讲述的更清楚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只字不提,我觉得黑色幽默的感觉会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2024年度最糟心喜剧《驴得水》观后感

全文共 1876 字

+ 加入清单

没看过驴得水的话剧版,也不太了解整个故事的大致梗概。在一个心情不太佳的早上一个人悄悄坐进这部打着“开心麻花喜剧”TAG的电影放映场。周二的电影院空空荡荡的,只有我和另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吞下一个热乎乎的蛋挞,然后就被猝不及防地脑门上开了一枪。

能在电影院哭出声的电影是不多的。仔细想想最近这几年,也就看《滚蛋吧,肿瘤君》和《七月与安生》哭了一下。前者是因为很早就知道原著作者熊顿,从生病到康复再到复发然后年纪轻轻地走了,整件事都有关注,再与自身经历叠加,增添了太多的生命的无常感。《七月与安生》则是女生独有的细碎情绪和音乐搭配得实在让人太喘不过气,也就小小的落了泪。而《驴得水》,没有打着滤镜的画面,全片唯一略带煽情的BGM也就只有一曼唱的那首《我要你》,没有高颜值的情情爱爱小鲜肉。完全靠故事让人看得心里发紧。

为什么说《驴得水》是年度最糟喜剧。同是《开心麻花》出品,它甚至不像《夏洛特烦恼》一样,是让人能笑着笑着,即使中间抹了下眼泪,也能开开心心地走出影院,几天后就烟消云散的那种故事。带着悲剧内核的喜剧,是那种给你脑门来了一枪,还要逼着你飙着脑浆跑上半公里的故事。

有人说,它太戏剧性,人物性格转变和起承转合太过唐突。可能是因为它是由话剧改编而来的,人物的一颦一笑都带着剧场里独有的那种夸张感。但我觉得它还是能配得上豆瓣8.4的评分。电影、话剧同作为一种艺术,有它来源于生活的真实感,也有它高于生活的荒诞感。无论是现实还是荧幕,万变不离其宗的不过是背后藏着的真实到可怕的人性的两面性。

初看的时候,最喜欢周铁男。他是耿直的、浪漫的大男孩,他是一头难以被驯服的倔驴。当校长为了自己的梦想圆滑处世,当老裴爱而不得露出小人的本性,当一曼被谩骂被刁难,周铁男是不同的。他认同、保护一曼,他能在权势面前梗着脖子,他能一脚踢倒代表着无知的恶的铜匠,他是第一个说出“我忍不了了,我现在就把这一切揭露”的有良心的知识分子。可他还是在枪声下屈服了,人性的两面性在这声巨响下,转变得淋漓尽致。

《我要你》的网易云音乐评论最高赞是:周铁男跪下的那一瞬间,比他死了还让我难受。也许,如果死在了那一枪下,周铁男就是个英雄。可这糟糕的故事让他活了下来。他尝到了武器和权力的苦头,他苟延残喘,他怂了,他认了,他是个狗熊。他活下来后的转变让人不忍去看,溜须拍马、道德绑架甚至比老裴更甚。他让我看到了集体意识对个人的摧残到底能有多强烈。也让我感受到,一个没有被生活、权势操过的愤青,在内心不够强大的状况下所做的屈服有多可悲,也多无可奈何。

你看,一曼这个女人,能把大蒜皮当雪花,多美好啊。故事的前半段里,她总是在笑着的。她天真,她逗比,她有趣,她忠于自己。她有着超前不止100年的性观念——身体是属于我自己的,只要我乐意,怎么用都行。睡了以后,如果体验不舒适,或者我认为这不是爱情,一拍两散,概不负责。多么熟悉的做法?可安在一个上世纪四十年代的年轻女教师的身上,她成了一个荡妇,一个婊子。当老裴和铜匠前赴后继地爱上她,想要将她据为己有的时候,她断然地拒绝了他们,也导致了故事开始偏离正常的轨道。老裴从前的慈眉善目,铜匠曾有的单纯笑容,和后来的丑陋疯狂对比多么明显啊,得不到就要把她毁掉。用男人所能利用的所有权利,对她用尽一切的羞辱。看着代表着美好的一曼的卷发被一缕一缕剪去,成了阴阳头;看着一曼就这样疯掉。这算爱情吗?这他妈算什么狗屁的爱情。不过是占有欲,不过是征服欲,不过是得不到后的气急败坏。这个故事里唯一单纯的一曼,也是唯一代表着觉醒的人物,却逃不出直面人性之恶后的崩溃。

最残忍的东西,莫过于把最美好的东西撕碎给你看。

在假婚礼上,枪声大作,众人逃散。一曼捧着花走进来,逆着人流,她被撞倒了。她喊着“别走,别走,婚礼还没结束呢”,那一刻她的神情像小孩儿。那一刻的她,和唱着“我要 你在我身旁 我要 你为我梳妆 我的情郎”时候的她,和在灯光下伴着音乐起舞的她。我相信,她的心里也是有过爱情的。她的爱情看起来放荡不羁,却比谁的都单纯。

最好的喜剧有着悲剧的内核。《驴得水》作为喜剧,对绝望的书写和人性两面性的讽刺未免太赤裸,看完了让人喘不上气,所以有人说这部电影,太残忍。这一切发生在1942。片尾,孙佳作为唯一残存的美好的希望,赶赴了延安。也许这一切愚昧和伪善,在片子里都被丢在了那个旧社会。也许这也是该片能过审的原因。孙佳走之前说,“过去的如果只是这样过去了,那以后只会越来越糟”。在体验过那种绝望后,往后的人,都应该铭记,应该对那些历史,时刻保持着某种反思。

希望绝处逢生不会来的太晚。

展开阅读全文

2024年度最糟心喜剧《驴得水》观后感

全文共 1612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想谈的是部褒贬不一、颇具争议的片子,因为它的血肉太丰富了,不再是常见的脸谱,短小的躯壳里沉淀了无数个视角。

乌托邦,我们向来都不陌生。有意思的是无论有多少个飘渺似昙花乌托邦在一个个荒诞中收尾,理想主义者绝不会放弃下一个美好的愿景的捏造。

立志要改变中国农民的“教育家们”千里迢迢跑来了,他们奉献年华,他们提倡有教无类,他们播撒教育的福泽与光辉。他们,以为。

我若没记错,曾经一张话剧海报写过:“一切知识分子都是纸老虎。”是呀,知识分子,一切,都是纸老虎。每个老师的形象都是精心挑选设计,不,从我们的漫漫湮途中选出来的。

“做大事不拘于小节”的校长大人,正直浩气,敢为人先,富有抱负,也曲折变通,最是逢迎;实用主义时刻挂于口践于行的裴老师,精明似商,决绝如官,曾以为是个痴情郎,却转身成了对无法得手的曾爱恋的人下狠心的无情判官;周铁男想必大家早有定论,“语言上的老司机,行动上的大怂逼”——周嘴炮,骂骂咧咧,无畏顶撞,可是真的被现实强奸了呢?磕头捣蒜,抱腿痛哭,仿佛自己前会痛斥的牲口;争议最大的张一曼,这个最浪漫自由,至纯至洁的女老师,在外人认为的疯癫中,保持了自己,也维护了那结尾最后的最美好的幻想:大家穿着肯德基老爹的美国潮版校服,笑嘻嘻和和乐乐的在这个小乌托邦里继续努力,为了教育,为了自由,为了梦想。

为什么这一切都如此的熟悉呢?或许你听说过郭沫若,也许你了解周扬,可能你知道老舍先生的经历,亦是大概现今的你所见过的老师们,林林总总的教育家们,知识分子们里,你遮着眼,用手指指出了TA。

这次,我们没有了脸谱,是不是仿佛看到了这个世界里的大家,还有,自己?

“我是在卧薪尝胆,等我混人他们内部,掌握了权力,再来改变。”

“做大事不拘于小节。”

“凭什么我的利益被别人的思维方式绑架!”

“我没有文化,你们看不起我;我学习知识,你们全是为了利用我!”

刚烈的铁男蜷缩着,听着将要发生在身边的暴行,却是那个被他啐过的“走狗”拯救了一曼,也是他在剪发时不忍看下去,扭头向外,这一切讽刺吗,辛辣吗?

最为沉重的讽刺,正是不断完善,不断扩大的教育事业成了产业,而这带来的效应似乎正在以宇宙逃逸速度般与初衷背道而驰。

教育的效应最完美的体现在了铜匠的身上,一个单纯的小伙,变成了把玩他人,为己逐利的新贵。而这又让我想起了朱光潜先生曾经扇过我的那一巴掌。

“青年们常欢喜把社会一切毛病归咎于站在台上的人们,其实在台上的人们也还是受过同样的教育,经过同样的青年阶段,他们也曾同样地埋怨过前一辈子人。由此类推,到我们这一辈子青年们上台时,很可能地仍为下一辈子青年们不满。今日有理想的青年到明日往往变成屈服于事实而抛弃理想的堕落者。章宗祥领导过留日青年,打过媚敌辱国的蔡钧,而这位章宗祥后来做了外交部长,签订了二十一条卖国条约。汪精卫投过炸弹,坐过牢,做过几十年的革命工作,而这位汪精卫现在做了敌人的傀儡,汉奸的领袖。

许多青年们虽然没有走到这个极端,但投身社会之后,投降于恶势力的实比比皆是。这是一个很可伤心的现象。“—— 朱光潜

无论处在什么时代,我们的人生中都少不了戏中的每个角色,无论处于什么年代,我们都在一个最好也是最坏的年代。

有个朋友回复我说,和他女友看完,她告诉他心里闷得慌,他回答说,最后的枪响就像在告诉我们,年轻人,生活的现实就是这样。

蝇营狗苟,棱棱角角,都被一把钱,一支枪,磨得锃亮;礼义廉耻,情情爱爱,皆为一阵风,一抔土,吹的肮脏。

还是那样,我继续保持着对于人类的怀疑:我怀疑我们从来都没有进步过,我们从来都没有发展过,我们从来都没有解放过。

后记

这个剧可选的角度太多太多,教育、知识分子、女性定位、政治、人性等等,无所不及,无所不包。在下能力有限,加之友达之版面,尺牍寸金,皆是潦草一提,不求深入。若是有意探讨这其中的意味,不仅还需各位深挖死抠,还求诸位锻炼好自己的心脏,这本电影能在刀尖上跳舞,而大多数的凡人甚至缺乏直视故事下的故事的勇气。

展开阅读全文

《驴得水》观后感

全文共 558 字

+ 加入清单

因为对这部话剧的印象比较深刻,所以当得知开心麻花的原班人马要将其搬上大荧幕时,内心自然是有些激动地。当然也会有所疑虑,担心影片不能将话剧所要表达的精髓传递过去。事实证明,即使是电影,开心麻花也从来不会让观众失望。

电影一开始打的是“讲个笑话,你可别哭”的宣传标签,看起来有些矛盾,但其实简短的标语更能够形象地表达出这部电影的内涵。

驴得水》这部电影沿用了开心麻花一贯的喜剧手法,前半段刚开始还是让人捧腹大笑的,但是到了后半段就画风突变,直达人心,带给你深刻感受。所谓有因必有果,种什么因就会得什么果。

作为一部真正意义上的讽刺喜剧,《驴得水》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观影的笑,更多的是反思,反思人为什么会变,社会为什么会是这样。

影片的背景设定在民国的时候,在一所叫做“三民小学”的偏远山村的学校中,几个各怀梦想的年轻老师还有年老的校长在这里畅想教育,然而这一切的平静都因为教育部下拨教育资金而打破了。为了获得更多的资金,校长不得已把养的那头驴算作人头,起名为“吕得水老师”,一场欺上瞒下的闹剧就这样开始,在利益面前,该何去何从,是对人性的考验,也是对于观影观众的拷问。有些时候,当你开始撒了第一个谎,那么就要再撒更多的谎去圆它,可是事情终究会有曝光的时候。

就像影片中张佳说的那样:“糟糕的日子如果就这么算了,以后只会越来越糟。

展开阅读全文

《驴得水》观后感

全文共 2507 字

+ 加入清单

刚刚观看了翔宇剧社的《驴得水》,哭了笑了,放弃回宿舍洗衣服的时间跑到办公室开电脑打字,就是为了脑中闪现的想法能够及时得到记录。

在路上听到两人讨论,说没想到这个剧这么负能量,铁匠一黑到底,没有起伏,有些失望。但我却觉得这部戏的编剧着实反应了现实。既然是荒诞的故事,就要荒诞到底,也现实到底,没有鲁迅似的批判精神,只为了迎合”正能量”的社会要求而写成happyending,最后只能是让人心中缺了一些回味。喜剧一般给人的印象很短暂,因为那种理想中的事情分分秒秒都发生在我们的脑海中,所以么有任何新鲜感觉。反而悲剧能够震颤人心,因为人们从内心深处拒绝这种情况的发生,避之唯恐不及,却要看到它血淋淋的出现在眼前,那种触动禁忌的感觉更能长久的保持。

先说说孙佳佳,她应该是该剧中唯一自始至终保持着理智的人。她的单纯与理智的保持,是建立在父亲与其他教师的保护之下的。她虽然身处在艰苦的环境中,但父兄的照顾与关爱,以及年纪小的理由,让她能够生活的无知无罪,因此她能够在其他人迷失的时候保持着清醒的理智进行劝阻,并且最终得以远离是非。但她能够躲多久?没了亲人的关爱,她将更加直接的暴露于现实社会的阴影之下,那种单纯善良的心性能够躲过四处潜伏于暗处的恶之爪牙么?

女教师一曼是戏中为二的女性。我想她曾经也单纯善良过。如孙校长教导铁匠时诵读的《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然而大都市生活容不得底层小人物的天真无邪,为了生存她成为了交际花日夜笙歌,又因为生存她选择了“连草都不长”的山村躲避闲言碎语。她也有自己的追求,当孙校长提出捐出自己的5000元钱用来建校舍时,是她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站出来表示支持的。大家将最初骗得的3000元经费挪作私用时,她的花销用在了衣服上。试问哪个女人不爱粉黛华服?在这个充满了男人气息的乡村小学,她也只能靠这种魅力来稳固自己的地位。说她玩弄男人没有感情?若真如此她不会因为铁匠的离去而恋恋不舍,也不会在收回钢笔后对着远去的背影说“铁匠,对不起”,更不会在被侮辱后成为了一个疯子。其实我觉得一曼只是装疯,因为她已经无法正常的面对这群人。唯一正常的佳佳在听到“今晚的驴肉”后用深恶痛绝的眼光看她,曾经交付感情的铁匠道貌岸然的回来羞辱她,相伴最久的同事因为各种或冠冕堂皇或自私自利的想法背弃她。她不像佳佳有父亲的支撑,也失去了有过床笫之欢的男人的抚慰,除了痴狂疯癫,她已经找不到方式来挽回可怜的自尊。有时候死亡是最好的结局,如同《致青春》里的阮阮,悲伤失望什么的,从此无须在意。同时我要对一曼的扮演者致敬,舞台剧需要付出与奉献,她将一曼的心路与行动一丝不苟的表现,将角色塑造的十分丰满。观剧者有些不能接受其中的情节,我要说,不出演舞台剧,你不会知道什么叫做“放得开”,什么叫做“牺牲”。真正会品味剧情的人,不是用笑场和嘘声来表达对演员的蔑视,二是从动作和表情中,体会一曼这个角色的在放荡中的挣扎和渴望。

再说魁山,他从开始对一曼的追求、发出具有独占欲的宣言,到心死如灰后性格粗暴,买貂裘费公款,不肯放弃到手的钱款,为升职而对特派员为首是瞻,一系列的活动充分体现出了一个投机钻营的小人物的成长历程。他是剧里面从一开始就展现出消极悲观的人物,是汉奸的典型。但这样的人物不是凭空产生的,他和特派员是同样的人。虽然一个貌似深处高位,一个好像扎根农村。他们都抱有自己的目的。魁山能够跟随孙校长来到农村,说明他还是有一番理想抱负或者说善心。然而生活条件的艰苦、社会环境的残酷逐渐消磨了他的心性。他还能坚持初衷的原因,可能就是一曼的陪伴。能够说出“结婚”这个词,说明他真的动了情,也下定了决心。所以遭到背叛让他崩溃,枷锁除去后释放出的恶劣因子充斥了他的灵魂,于是变成了传统意义上的坏、损、阴、恶。他狗血淋头地对着一曼破口大骂,粗话脏话假话实话毫不遮掩,正说明他仍然放不下曾经的情和恋。所谓爱的深所以痛的真,是十分有道理的。

至于特派员,正如我先前所说,他和魁山没有本质的不同。现在的他,身份在这个小山村中的校园里显赫非常,但在教育厅中不过是个一抓一大把的跑腿小弟,不然也不会被派遣到山野中公干。他也会投机,背负巨大的任务却只选取了一个地点作为目的地,只因为这里符合了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任务的要求:穷乡僻壤,基础教育。随手找个人滥竽充数应付交差就好,回头就有大把的钞票领取;或许连钞票都没有,只有顶头上司的口头嘉奖而已。作为底层小人物,能够生存就是最大的福利了,当然能够找到机会耀武扬威、发泄郁积的怨气更好。只是他没有想到故事还有后续,美国教育家罗斯来了,这让曾留洋英国、热爱莎士比亚文学的高材生也头痛不已。骗骗骗,编编编,这些都是他生存的必备技能,脸不红心不跳的就能把这出戏继续演下去。只是参与者太不给力,导致困难重重。被驴踢、遇诈尸,最后连钱的皮毛都没有看到,还被调查,只能说“这个气氛很让人气愤”了。()说起来被调查只是走个形式罢了,这样的小角色在大人物眼中如同蝼蚁,不仅搞砸了挣钱的途径,还丢人现眼到国外了,一脚踢开,毋庸置疑,反正一个特派员倒下去,千千万万个特派员站起来。社会的发展不会一蹴而就,想洗白千千万万无穷尽的特派员们,任重道远又势在必行。

不得不说的人是铁男。他曾经的意气风华嫉恶如仇是年轻气盛的青少年的代表。他鄙视魁山的消极,守护佳佳的纯洁,支持校长的梦想,是个彻头彻尾的“知识分子脾气”,最终却败在一枚子弹上,顺应形势认了干爹找了靠山。说他不坚定么?艰苦的环境里他也抱怨,却始终抵抗着侵袭;他和佳佳在一起,就像两个校园中普普通通的情侣,内敛着相爱,为着未来而努力。只是生死抉择的时候,作为一个并没有经受过大风大浪考验的年轻人,乞求“活着”,并不过分。他还有长久的岁月需要度过,美好的生活还没体验,要么死去,什么都不带走,要么活着,借用靠山的力量让自己强大。肉体凡胎抵不过枪炮的攻击,在特派员已经毫不犹豫开枪,并且有再次毙掉他的趋势时,什么嫉恶如仇什么年轻气盛,都抵不过对生的渴望。

时间有限,先分享这点儿体会。有时间再继续。感谢翔宇剧社和剧组成员的精心编排与努力付出,为大家呈现了一场挖掘人性的饕餮盛宴。向你们致敬!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