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鲁迅

鲁迅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鲁迅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鲁迅问题。

分享

浏览

4987

作文

1115

我心中的鲁迅作文

全文共 328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现在已经学了第五个单元了,这个单元主要写了一个人。

这个人经常穿一件中式长衫,浓密的.胡须成隶书的“一”字,这个人就是鲁迅

在我没有学习这个单元时,我一直认为鲁迅先生就是一个作家,一个写作之人。和现代作家一样,只为了写作。一生没有什么很伟大,很吸引人的故事。

但是,在学习这个单元后,我对鲁迅先生就有所改观了。

尤其是在第18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文章。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有关鲁迅先生的五件事。

这篇文章里的故事让我知道了鲁迅先生写作是为了唤醒人们麻木的思想,不是只为了写作。YANG这篇课文让我对鲁迅先生有所改观,让我知道了鲁迅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对她了印象加深了,对他的了解更深了。现在,我心目中的鲁迅是伟大的,是高尚的,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的多。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专题作文

人教版高中第五册第一单元综合叙述作文:鲁迅

全文共 2248 字

+ 加入清单

许多人对鲁迅的无知与淡漠,令人失望,令我感到可悲。在鲁迅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的时候,“鲁迅的世界与世界的鲁迅”国际学术讨论会曾在先生的故乡绍兴举行,来自中国、加拿大、德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一百五十余名“鲁学”研究专家参加会议。包括陈漱渝、张梦阳、阿部兼也等国内外着名的鲁迅研究专家都在讨论会上发表各自的研究成果。《鲁迅讽刺艺术理论初探》、《鲁迅研究中的学术哲学问题》、《作为现代精神资源的鲁迅》、《鲁迅文化遗产的真正价值》……近百篇研究论文采取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视角对鲁迅先生的作品、思想、经历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2006年是鲁迅诞辰125周年暨逝世70周年,10月17日,来自日本、俄罗斯、澳大利亚、德国等5个国家及内地18个省、市、自治区的120多位鲁迅研究专家、学者齐聚浙江绍兴,举行“鲁迅:跨文化对话”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日本、俄罗斯、澳大利亚、德国和台湾等五个国家和地区的一百二十余位鲁迅研究专家、学者出席了这次开幕式,他们在研讨会上,从各种不同的研究角度,对鲁迅文化进行深入地探讨交流。文化部副部长郑欣淼先生在开幕式上说,鲁迅的着作是中华民族高度智慧的结晶,鲁迅先生的思想已经长在民族的血脉里,鲁迅的心灵与广大读者的心灵是相通的。从鲁迅身上看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每一部分,都是先贤用血汗乃至生命换来的。鲁迅逝世七十年来,中国文化学术界在传承鲁迅优秀遗产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鲁迅研究已经成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钱理群说,鲁迅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代表,又是具有我们这个民族原创性的作家,从过去到现在始终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旗手。如果研究现代文学的人对鲁迅避而不谈,那么就是在数典忘祖。众多现代文学研究专家在此间召开的一个研讨会上认为,“普及鲁迅”的路还很长,高等院校应当承担起这个任务。

鲁迅、许广平独子周海婴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说:“我希望青少年能逐步接触鲁迅的作品。过去政治上的需要,我们不去讨论。个别年轻人如果不喜欢(鲁迅),也没关系。”鲁迅之孙周令飞说:“虽然家里有很多鲁迅的书,但是孩子想不想读,要顺其自然。”(9月19日《南方都市报》)

周海婴和周令飞的话具有现实意义。今年年初,浙江绍兴鲁迅故里百草园举行了一场活动。会上,“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的说法引起多方共鸣。

一谈起鲁迅的形象,立马想到怒目金刚、横眉冷对;一说起鲁迅的文章,立马想到“似投枪、如匕首”。显然,这不是完整的鲁迅,如周海婴所说,是“政治上需要”的鲁迅。周令飞说:“鲁迅不单是个勇敢的战士,更是个风趣幽默、可亲可爱的长者。”鲁迅本来就是立体的、多元的,教材偏偏把他描摹为平面的、单一的。

现任鲁迅文学馆馆长的孙郁认为:“没有阅历的人很难读懂鲁迅的书。”鲁迅的观察是尖锐的,体验是深刻的,用语是刻薄的,情感是苍凉的,不鼓励青少年多读,是有一定道理的。

北京文化界人士19日会聚鲁迅博物馆,缅怀这位伟大的现代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贯穿整个纪念活动的是这样一种关注和思索:鲁迅到底离我们有多远?

当天在鲁迅博物馆举行的“鲁迅逝世七十周年暨北京鲁迅博物馆建馆五十周年纪念大会”上,文化部部长孙家正发表演讲说,鲁迅的时代虽已远逝,但他那种要在没有路的地方走出路来的精神将永存。鲁迅的精神在我们现在这个提倡“和谐”的时代中,仍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谐”永远是一个过程,是矛盾中的发展,运动中的平衡,差异中的协调,多样中的统一,其核心是人的全面发展。鲁迅倡导的启迪民智,改造国民性、利人思想及其批判精神,是我们朝这一方向前进的动力。

鲁迅精神作为一种资源是“儒家之后最具有原典意义的存在”。鲁迅博物馆馆长孙郁表示,正是鲁迅精神使该博物馆半个世纪以来成为千百万人造访的“圣地”。他说:“鲁迅是一种开放的、未完成的精神之火,在古老的土地上扩张着,并因此而与每一代人的精神盘诘相遇,成为一种无穷的光源。”

着名画家陈丹青探讨鲁迅的角度独树一帜。他认为,对鲁迅的讨论在中国经历了一个从准政治话题到民间话题的曲折过程,现在我们“要还原鲁迅是很难的”,因为我们和鲁迅之间已经缺乏可共享的生存经验、文化经验和政治经验。所以,作为现在我们探讨鲁迅的起点,我们首先要提出的问题“不是‘鲁迅是谁’,而是‘我们是谁’”。

鲁迅,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浙江绍兴。1902年,留学日本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的工作,创作了《呐喊》《野草》《朝花夕拾》及中篇小说《阿Q正传》等作品。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终年55岁。他的作品被翻译成70多种文字,在50多个国家流传。

“许多人都在哀叹,这个时代的人正在远离鲁迅,好像鲁迅一旦被公众弃绝,他的价值就会随之贬低——岂不知,真正贬低鲁迅的,恰恰是有这种想法的人;事实上,鲁迅真正的价值,就体现在他与这个时代之间的断裂和错位上:只有在反对他的地方,鲁迅的价值才得以彰显;反对得越厉害,他的价值就显得越充分。正如小偷是不会喜欢警察的,我想,一个仍是‘想做奴隶而不得’或‘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也是不会喜欢鲁迅的文字的。鲁迅的文字像大光,可以清晰地照见每一个人的音容笑貌,那些相貌丑陋又想遮羞的人,当然恨不得早日铲除他,消灭之。”

鲁迅只活了五十六岁,只写作了十八年,但鲁迅的存在像一个燃烧的火球,靠近他的人,若没有对火的经验,那必定是会被灼伤的。我们应该读点鲁迅。

展开阅读全文

人教版高中第五册第一单元综合叙述作文:鲁迅文学奖的研究

全文共 1462 字

+ 加入清单

综观整个下半年,较有影响的几个学术、文学大奖,没有一个不是进行得磕磕绊绊,而评奖结果也均是颇多非议。先是“长江《读书》奖”就学术委员会召集人能否获奖在学术界引起了一场笔伐;接下来首届老舍文学奖也“惊爆出内幕”,得奖作品居然不在候选之列!战争逐渐升级,接下来的矛头就集中到了“茅盾文学奖”这样的国家级文学大奖:初评尚未启动,评委遭质疑,入围作品遭非议,直到最近好不容易评出了奖,还被冠上了“文学界的‘狗皮膏药’”如此不雅的称号,令人哭笑不得。但事情并没有因此完结,茅盾文学奖尘埃落定,对她的姐妹奖——另一国家重量级奖项——“鲁迅文学奖”的迟迟不露出水面,人们又开始了质疑:两年一评的鲁迅文学奖“难产”了?

“鲁迅文学奖”是为鼓励中国当代优秀短篇小说、中篇小说、报告文学、诗歌、散文杂文、文学理论评论、文学翻译等的创作和写作设立的,其中包括每两年评选一次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全国报告文学奖、全国优秀诗歌奖、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全国优秀理论评论奖、全国优秀翻译彩虹奖等7个单项奖。每四年评选一次的鲁迅文学奖大奖,是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全国性重要奖项。”

第一次鲁迅文学奖评出的获奖作品包括:史铁生的《老屋小记》等6篇短篇小说,邓一光的《父亲是个兵》等10篇中篇小说,邢军纪的《锦州之恋》等15篇报告文学,李王英的《生命是一片叶子》等8种诗歌,何为的《何为散文选集》等15种散文杂文,樊骏的《认识老舍》5篇评论文学,杨德豫的《华兹华斯抒情诗选》等6部翻译作品和陈占元等25位翻译荣誉获奖者。按照评奖方案,鲁迅文学奖各单项奖每两年评选一次,首次评选完成于1997年,评选的是1995-1996年的作品。从1996年到现在已经四年过去了,按理,第二届获奖作品名单早该公布,四年一次的大奖也应见分晓。可评奖活动迟迟不见启动。

作为《中国作家》的资深编辑,第一届鲁迅文学奖的评委之一,杨志广向笔者道出了个中部分原委。第一次评奖带来的诸多后遗症使作协顾虑重重,不敢贸然开始第二次评奖。第一次评奖,获奖作品篇目过多,仅报告文学作品就达15个之多。如此多的作品,是否都代表了最高成就,值得商榷。二是此次评奖,单项奖是实行“包干制”,承包给各杂志社的。如报告文学一项的评定由《中国作家》杂志社承担,中篇和短篇小说分别由《小说选刊》和《人民文学》承担。参评作品虽然由各地作协推荐和评委推荐,但是在评选过程中受各主评杂志社影响较大,近亲色彩较浓。三是“地域色彩”浓厚,一方面是评委感情因素在起作用,另一方面也是出于文学观念上的差别,使得北京作家和军队作家的作品占了相对较大的比例。

有关人士对此提出了质疑。一位获奖者表示国家文学奖是严肃文学奖,如此断断续续,影响评奖的严肃性、权威性,对创作者的积极性是极大的损害。另外,新的评奖办法,单是从数量上考虑“也是有欠缺的”。他也对彻底解决评委的“近亲问题”表示了怀疑。由于评委都是由作协指定的,以文坛有影响的评论家居多;而中国文坛的现状是:文学评论家和作家关系密切,由于人情关系而有情感上的偏向很难避免。

鲁迅文学奖可谓是“启而未动”。文学界的评奖,尤其鲁迅文学奖可以借鉴电影的百花奖、金鸡奖,分开来评出专家奖和群众奖。既然评委强调通俗和高雅的界限,索性将两类分开。上届鲁迅文学奖还有一个毛病就是学院派的味道太浓,特别是小说奖获奖作品,很多群众都不知道。《小说月报》坚持每年都要评出“小说月报百花奖“,完全由读者投票。而上次鲁迅文学奖的奇怪现象是读者投票评出的小说月报获奖作品没有一篇入围鲁迅文学奖。

展开阅读全文

我眼中的鲁迅

全文共 620 字

+ 加入清单

他,总是穿着一件朴素的小白褂,平平直直的头发直立在他的头上,嘴上“一”字形的浓浓的胡子,看起来很显眼。他的身躯是瘦小的,当他对你伸出手来时,你看到的,就是一个非常瘦的,瘦得连血管都清晰可见的,长满老茧的手。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句话说出了我的心声。的确,鲁迅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用大半辈子的精力,写了很多文章,帮助过很多人,只为了别人,而从来不关心自己。

诗人臧克家的《有的人》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热情地歌颂了热爱人民、造福人民的大文豪——鲁迅;无情地鞭挞了剥削人民、危害人民的反动统治者。诗中的“俯下身子”把鲁迅的精神表达得非常充分,刻画了鲁迅崇高而感人的形象。

在我学过的课文里,鲁迅先生曾经救助过一位受伤的车夫。他可是一名出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竟能俯下身子,而且半跪着,用他那瘦小的手,为一个社会地位非常低的车夫来治伤,而且当时可是狂风怒号,在寒冷的阴暗的天空下,使得鲁迅充满老茧的手上,又多了一层霜。

鲁迅先生一生写了好多书,文章。他工作起来一点也不厌倦,整天写作写到晚上,从晚上又写到天亮。鲁迅认为,时间等价于生命,不珍惜时间就是不珍惜生命,只有利用好生命,不浪费一点时间,人生才不算白费。他愿意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革命事业。他把笔当做武器,把欺压人民、作威作福的反动派作为敌人,不浪费生命,和敌人做了一次又一次的斗争。

他在我的眼中,就是一个一心为人民的,有着坚强意志的,珍惜时间的卓越的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

展开阅读全文

我心中的鲁迅

全文共 377 字

+ 加入清单

是谁?用他单薄的身体,撑起那黑暗荒谬的世界的一点光明;是谁?用他慈爱的心关怀着贫苦的劳动人民;是谁?用他手中唯一的笔战斗了一生。啊!就是他!伟大的鲁迅先生!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用他那伟大的心胸,引领着芊芊学子走上的光明而正义的路。让那个腐败的中国走向新的光明的道路。

也许,有人会问:“只不过是个写点小散文、杂文的人,怎么可能在世界文学上独树一帜”?的确,可能他的文章跟许多着名作家不能相比,但他的那强烈的爱国之心是所有人不能堪比的,是万人瞩目的!虽然他不像雨果,写出了震惊世界的《巴黎圣母院》不像屠格涅夫,是一个度过65岁的年华。他是一个很不起眼的人,但就是这样不起眼的人,用他顽强的斗争精神,顶出了一片睛天!用他热爱人民,同情人民,无私有帮助人的心态,赢得了大家的爱戴!

虽然历史早已翻开新的一页,但记载那一页的钢笔字,永不退色。

展开阅读全文

我心中的鲁迅

全文共 528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是历史人物,也是永远的民族楷模。他用毕生之力铸造国人的灵魂,他自己也成为中华民族不朽的灵魂。他的精神品质对今日的国人来说,不应仅仅是敬仰,而应是实实在在地学习和传承。

当纷纷扰扰的尘世一次次掀动生活的虚华,当此起彼伏的喧嚣毫无遮拦地淹没人类的思想,当浮躁、迷茫和虚妄充斥着人们的心灵,鲁迅究竟使我们想起什么呢?他难道仅仅是一个独异的“过客”吗?

鲁迅是一位文学家,但他的志趣并不在文学本身,而是想利用文学的力量来改造社会,来改造人们的心灵。所以,他无论是写什么文章,都着重在对社会批评和对文明批评。但他越是这样的想去改造社会,社会就越是对他进行压迫。他是屈服,还是顽强地斗争?这,就是一个人精神的所在。换句话说,鲁迅不仅仅是一位作家,他更像是一位斗士,他向一切黑暗挑战,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的尊重与学习。

在那个时代,鲁迅的不平,鲁迅的斗志,鲁迅的激昂,鲁迅的自省,又有多少人能做得到?至少屈指可数。

近些年来,有人质疑鲁迅,有人辱骂鲁迅,可是,他们真正地了解鲁迅吗,他们真正知道鲁迅的内心世界吗?我想没有。在国家衰败时,在大多数人不敢于抗争时,偏偏出了这样一位勇士,用锋利的笔尖,攻击每一个庸人的心灵。难道,这不足以称之为伟大吗?

鲁迅是民族的英雄,是国人的楷模!

展开阅读全文

走进鲁迅

全文共 653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原名周树人,中国近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一张普通旧中国人的面容,面部黄里带白,人看起来瘦得教人担心,但他的精神很好;你可以看到他的头发与他的性格“相符”,寸把长头发大多是精神抖擞地直竖着,隶书“一”字形的胡须点缀着鲁迅先生传统。他长得非常像他自己,非常的五四,非常的中国,又非常的摩登,所以鲁迅先生的模样真是非常配他的,配他的文学,配他的脾气,配他的命运,配他的地位。

鲁迅本是富贵出身,因祖父科举考场作弊,被下到监狱,判决秋后处斩,鲁迅家里花了大量钱去营救。后来鲁迅父亲生病,花了大量钱医治,渐渐卖田卖地买房产当东西,家境渐渐衰败

1898年,18岁的鲁迅,揣着慈母多方筹措的8块银元,离开了家乡,到异地去寻求新的出路。他先进了南京水师学堂,后又改入路矿学堂。他接受了一种自强、自立、自主的人生哲学,同时强烈地感受到在激烈竞争的世界里,处于落后地位的中华民族的危机。

鲁迅从少年时代就充满了祖国的热爱,正是这些热爱驱使他追求新的知识,探索传统文化。鲁迅起先抱着科学救国的思想东渡日本去学医,后来受到刺激,决心弃医从文,他要用文艺唤醒人民。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封建的思想文化,封建的道德伦理,成为几千年沉积下来的一种可怕思想,影响人们思想,而鲁迅却能在如此的环境中学习并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真谓之为我们的榜样,也正是因为鲁迅看到这种可怕思想对人的羁绊,所以才弃医从文,决心医治人们的想法,挽救落后的国家。

鲁迅的精神被称为中华民族魂,并且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他我们民族永远骄傲的灵魂!

展开阅读全文

走近鲁迅先生

全文共 555 字

+ 加入清单

一张瘦削的脸庞,透露出刚毅与坚强;两道锐利的目光,仿佛能刺透黑夜;一头不屈的硬发,显示与恶势力的不调和。这形象与那不朽的文字一起,随着岁月的增长,逐渐由模糊变清晰,终于画出了我心中的鲁迅先生,众多的作家中,鲁迅是突出的一个,野兽特殊的一个。虽然他没有的累累巨著,没有冰心老人那清新、优美的诗一般的笔调,也没有雨果那曲折动人的小说情节,但他以对人民的关爱,对旧社会的憎恨和他那坚强不屈的品质,受到了群众的拥护和爱戴,他以笔为抢,以文字为利剑,挑破漫漫长夜。他敢骂,骂那些奴颜婢膝,貌似中庸的伪君子;敢论,论国民的劣质根本;他敢呐喊,为在土地上麻木生活着的闰土而呐喊。

鲁迅关心爱护青少年,总是询问侄女周晔一些问题,犯了错却以幽默的语言、委婉的语气去批评;鲁迅憎恨旧社会,即使在开玩笑时也不忘抨击那压迫人民的旧社会;鲁迅同情贫苦人民,肯为一个区区车夫去半跪治伤,送药送纱布。最让我崇敬的是他关心别人胜过自己,他不顾自己病重,反而让女佣阿三多休息,不让她干重活。他的这种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品质不仅得到了当时人民的拥护和爱戴,也得到了现代人的崇敬和钦佩。

虽然鲁迅走了,但他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他甘愿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甘愿做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他不仅属于历史,也属于现实。

展开阅读全文

别拿鲁迅当鸡肋

全文共 674 字

+ 加入清单

今秋起,湖北省高一新生全部使用人教版新课改教材,其语文教材中鲁迅先生的作品明显减少,《药》、《为了忘却的纪念》等作品不见了,保留下来的只有《拿来主义》、《祝福》和《纪念刘和珍君》三篇,顿时,评论风起云涌。

鲁迅作品真的过时了吗?删除鲁迅作品到底是喜是忧,是福是祸?有人认为,应删减其作品,将其请下文学神坛;也有人认为不能删,鲁迅作品熏陶了一批又一批的中国学子,说明它具有时代借鉴性,绝不过时。

我认为,鲁迅先生的作品食之有味,弃之可悲,别拿它当鸡肋!

从客观上来说,谁能否认这位文学巨匠在中国历史上的贡献呢?他以笔为剑,一针见血地揭露了社会阴暗,引发了我们许多人生思考和社会思考,即使在安定和平的现代社会,他对人生的挖掘、传统与封建社会的剖白,也是极具借鉴意义的。如在《药》中,鲁迅先生巧妙地利用了情节暗讽,以血馒头掀起华、夏两家命运的相连,揭示了近代中国被灰暗笼罩的悲惨状况。而今天,作品中隐藏的传统观念还在社会渗透:以谐音定运气,忌4抢9的现象不也在时时提醒着我们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吗?

而从主观上来说,学习鲁迅作品对中学生来说是思想的萌发和积淀。我有幸在学习课文后到绍兴旅游,感受这位巨人生活的地方。故居很旧,墙面脱落、桌柜发黑,而且人满为患,但是那种古朴的气息充溢周围,古书的芬芳还在屋子中久留不肯消逝。乌篷船、百草园、三味书屋、咸亨酒店,都如书中说的一样,真实并诗意地存在着,如此一去,感触便自然是另一番滋味。

对于鲁迅作品,每次阅读都是感绪的激荡,岂能弃之?语文教材固然要给更多的文学家足够的位置释放他们的火花,但文学巨匠的魅力,是不容被取代的。

展开阅读全文

以鲁迅的口吻给藤野先生的信

全文共 306 字

+ 加入清单

敬爱的藤野先生

您好

长时间没和您联系,您过的还好吗?本来刚回到中国的时候就想给您写,但由于某些原因,也就一直没写,久而久之,想写,却又无从下笔。希望您能谅解。

对了,现在我已经弃医从文了,不是因为不想学医,而是我觉得,中国人的麻木身心,不是单靠药品就能改变的,所以,我决定,我要用语言,用文字,来感化他们。现在,我觉得我的选择是正确的。

当初,我对你说,我想学生物学,其实不然,那只是安慰你的一句话罢了。

从我弃医从文到现在,无时无刻不挂念着你,因为在我的心中,你是最值得我尊敬,最值得我感激,给我鼓励最大的老师。

几十年的时光,不能用一张薄纸来尽诉,还望老师多保重,注意自己的身体,原谅这份迟来的心。

您的学生:周树人

展开阅读全文

关于鲁迅的作文800字

全文共 1584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鲁迅活跃在世界的角落,他用他的文章拯救中国,让世界记住的鲁迅这个名字,你的顽强成就了中国。小编带大家出认识一下鲁迅。

第一篇:拯救中国的鲁迅

八达岭上一堵斑驳的城墙,站在透蓝如洗的天空下,伫立在青色的莽原上,久久停驻。

莽原上的草,烧不尽,岁月的荣枯磨灭不了它们,一季又一季,它们青葱在漫山遍野,翠绿在石缝边,古道旁,就像先生一样。

自从先生东渡日本求学,就走上了他人生的坚守之路。

先生坐在学校一片沉寂的礼堂,前面的幕布上在投放电影,虽然有电影里的人声,可是对于先生来说,是死寂的。幕布上,俄国人在残忍地屠杀中国人,一群国人拖着丑陋的长辫,麻木地观看,拍手……先生的目光凝固了,怎能这样?不,不!应有新的精神和生活!先生坚定了忧国忧民的心,他要把国人从麻木中拯救!

后来啊,先生坐上了一条没有归路的船。

月色正浓的夜,潺潺的水在脚底船周流淌。先生不眠,站在宽宽的甲板上,听见了哗哗的水声,船边还泛起白沫,他想,一生与故乡故人,就这么越行越远了,幼时与友人的亲密已鞭长莫及,万恶的封建礼教挖了一条深深的鸿沟,让他们天涯两隔,冥冥中,海边碧绿的沙地,离他越来越远……不,不,面对这一切先生怎能麻木!对,要有新的精神,新的生活,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时光漂流到一个弥漫着白色恐怖的时代。

国民党在国内大肆围剿“共匪”。那个大雪飘满世界角落的冬天。先生收到一封信和一束文稿,署名方志敏——那是一封凝聚着共产党人鲜血的信,米汤写就的文字上,承载了太多的重量。先生谨慎地将信收在自己身边,承担起了一份重量,没有什么,他担得起。在他的生命垂危,巨星即将陨落的时刻,先生将信交给了共产党。他守住了!

其实先生并没有必要以近乎生命的代价来坚守,他什么都不缺,他有娇妻爱子,他有富足的生活,但是先生更有一颗忧国忧民的心,他不只为生活。

先生坐在伸出两个枝丫下的藤椅上,穿着长衫,留着一字胡,目光坚定而深邃,他用一生去坚守这目光的含义:国家不能贫弱,国民不能麻木,要有新的精神与生活!

先生坚守住了忧国忧民的心与人格。他把部分坚守成了那城墙,那草,在心中最美的地方,灵动而永恒。世界记住了先生的名字——鲁迅!

第二篇:鲁迅的影响

你就是我的你呐喊:拯救国民在于拯救其灵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经济文化落后并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国民的愚昧麻木。在那黑暗的时代,当整天说着“我先前比你们阔多了”的阿Q惨死刀下时;当愚昧无知的华老栓拿着蘸满先烈鲜血的馒头为儿子救命时;当“救救孩子”的呼喊从狂人口中发出时;当风雪中的祥林嫂倒在新年的一片祝福声中时,我的灵魂颤抖了。

小学时,我认识了你。

在《故乡》中我看到了你的身影,那对少年时代朋友闰土的怜爱之情,感受到了少年时你的纯真和无奈,感受到了你一股从心中涌出的隐痛。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那充满诗情画意的作品,又把我拉到了久远的年代里。我听到了童年时你的欢笑,听到了老师的谆谆教导,听到了孩子们对戒尺的责备。

大一点,我又进入了你的另一个空间,看到了你曾和我们一样从童年走过。 《

祝福》中善良的祥林嫂,在封建宗法思想残酷的统治和压迫下悲惨的命运,震撼了我的心灵。

你到日本留学,从学医治病到弃医从文治国,无不充分显示了你对民族、对祖国的忧患意识。在腥风血雨的年代,《且介亭》中你正以笔作投枪匕首,为民众而《呐喊》。

你的刚强勇毅令我折服。

十三岁那年,由于家庭变故,家道衰落,你过早地体验到了人生的艰难和世情的冷暖。但并没有因此而消沉,而是勇于挑起生活的重担,到当铺变卖东西,买药,照顾家人。在磨练中变得更加坚强,后来,你到各地的学习,都印证了苦难是生活最好的老师。 你的求知欲很强。

没有因为家庭的变故,家道的衰败而影响学习。强烈的求知欲使你进了当时被中国人所辱骂的“洋学堂”,还努力考取了公费留学的资格,因此,数年后,有万千个学生也在孜孜不倦的学习着。

你热爱祖国。

展开阅读全文

游鲁迅的故里

全文共 842 字

+ 加入清单

浙江旅行的第二天,我们来到了鲁迅先生的故居。

鲁迅原名周树人,祖籍浙江绍兴人,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文学家。

我们首先参观的是周氏大家族的屋子,有宽敞气势的厅堂、诵经房、男女主人的卧室,尤其是他们那四方四正的红木大床,虽然油漆的颜色也不再光亮,但是床的每个部位都是雕刻着精美图案,让人印象深刻。我们依次参观了少爷的卧室、书房,小姐的深闺、沐浴房、刺绣房和大大的厨房、储藏室。这些房子的布局合理,井井有条,足见周氏家族是一个富有的大家族啊!

接着我们参观了鲁迅先生的家,也就是鲁迅先生父亲这一房,相比族人的房子,他们家相对要小很多,但卧室、书房、厨房杂物间也还是分明的。鲁迅先生的卧室要小很多,只摆放着一些简单的家具。出了卧室,走过一段卵石铺的小路,我们走进了鲁迅小小候玩耍的地方——“百草园”。园子的正中间是一口井,井身上雕刻刻着精美的花玟。井的旁边是几畦菜地,上面种了一些蔬菜。园子的左手边种了一些奇形怪状的榆树,右手的拐角处长着一棵粗大的桂花树,看着旁边的铭牌,我才知道原来这是鲁迅先生当年留学日本带回来象征中日友谊的桂花树!

最后,我们来到了鲁迅先生的私塾——“三味书屋”。私塾的正中间摆放着的是先生的大桌子,两侧各摆放着四个小桌子是学生的。鲁迅先生的桌子在先生桌子右手的最后面,桌子上有一块玻璃盖住的,隐隐约约能看见上面刻着一个字。听导游介绍:鲁迅先生刚刚进私塾的时候,他的父亲也生病了,早晨起床先要去药房给父亲把药抓回来才能去上学。有一次他迟到了,被私塾的先生责备了,于是他暗自下决心,每天要更早一些,不耽误学业,他也在课桌上偷偷刻了一个含苞待放的“早”字,以此勉励自己。就这样,在自己的努力下,鲁迅终于成长为一代文学泰斗!

鲁迅先生上私塾的时候,也正是家道衰败的时候,那么小的年纪就已经撑起了家里的重担,还要完成学业真是了不起啊。鲁迅先生的这种励志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但是从我们的角度去看,他在课桌上刻画的这种行为我觉得不值得提倡。如果我们现在的学生也在学校里这样刻画,那场面不能想像。

展开阅读全文

我的偶像是鲁迅先生作文

全文共 1559 字

+ 加入清单

我早已过了崇拜偶像的年纪了。我在青少年时代,也没有当过追星族,但对我的成长影响特别大,以之为楷模,类似于美国人所说的“my hero”的人物,当然是有的。我在文章中从不掩饰我对鲁迅的推崇,某些作风、经历也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鲁迅,例如疾恶如仇的性格、不留情面的文风、组织鲁迅著作电子化工程、建立第一个鲁迅网页乃至最终由学科学出身变成自由撰稿人,都能让支持我的人赞我有鲁迅遗风,让反对我的人骂我是鲁迅遗孽。现在鲁迅已不像十几、二十年前那么神圣,且大有被人打倒再踏上几脚永世不得翻身之势,被人说像鲁迅未必都是恭维,有时倒是嘲笑乃至鄙夷了。但是如果说我是在有意学鲁迅,却也不是,无非是因为自小喜读鲁迅文章,以后也不曾远离过,第一次上美国大学图书馆,借回来的是几本鲁迅作品集,到现在身边也少不了一张鲁迅文集的光盘,如此熏陶之下,难免潜移默化受其影响。我几年前写的《我的经典》一文中,对此已总结得很好:“对这套中国百科全书式的巨著,在初中、高中、大学时代和现在不同的时候读,总能有新的感受;在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来读,滋味也不会相同,所以也就可以时时、不停地读下去。先生所教给我的,并非人生观——我觉得人生观是应该靠自己去领悟的,无人可教──而是更为实际的东西,教我为人,教我处世,教我作文,甚至也教我写诗。我对现代诗歌的最初的感悟,就是在把《野草》反反复复读了无数遍、自然而然地记住了其中的每一句话所以不必再读以后所得来的。”

在此只简单说说我的一些新感受。鲁迅文章的矛头所指,向来被认为是针对中国的所谓国民劣根性,他本人也如此认为,但我在国外生活多年之后所获得的感想却是,鲁迅所深刻揭露的,其实是一些人性的普遍弱点,并非中国人所特有,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在读了《阿Q正传》之后曾说过法国大革命时也有阿Q,就是这个意思。在这样的解读下,使鲁迅的作品具有了“世界性”。我从前更喜欢鲁迅早期那些批判中国历史和国民劣根性的杂文,现在却更喜欢他晚期那些抨击现实中具体的人和事,却又能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的“时评”了,因为据我的体会,发一些高论做所谓“宏大叙述”要比做点具体的、实实在在的揭露容易得多,有的人可以把全体中国人骂得狗血喷头却决不敢去具体得罪某个人。现在捧胡适、骂鲁迅已成时髦,对那些没有读过几篇鲁迅文章就敢对鲁迅说三道四的人,我已不再像从前那么愤怒,有点“人不知而不愠”的意思了,但对那些借骂鲁迅抬高自己的“青年导师”们,我仍然喜欢狠狠剥下其画皮,对这些人,我有一句话相赠:“捧胡多为伪君子,骂鲁必是真小人。”

我的性格早已成熟,文风也已定型,所以在为人处世、作文写诗方面,鲁迅已不可能对我产生新的影响。不过从鲁迅那里,我仍然能够吸取力量。几年来由于打击伪科学、揭露学术腐败,我天天都遭受攻击、谩骂,有时便如此自嘲:伟大如鲁迅者尚且难免生前死后都饱受诬蔑,何况我等凡人?既然被人当成是鲁迅遗孽,那么如此享受鲁迅待遇也算是“罪有应得”,何须多虑?用鲁迅年轻时候的话说,是:“内既坚实,则外界之九千九百九十九种恶口,当亦如秋风一吹,青蝇绝响。”经常有人问我:看到了中国学术界这么多黑暗,我的揭露又收效甚微,感不感到绝望呢?我的回答是:我从来不抱有希望,所以也不感到绝望。想想鲁迅已如此深刻地看透了中国社会,却又在绝望中作战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那么我不抱希望的战斗却又轻松得多了。

这种力量,并不仅仅来自于鲁迅的文章。如果在中国有哪个地方能称得上我的圣地的话,那就是上海的鲁迅墓。从1986年初夏到今年晚春,我去拜谒过五次,每次去时自身的处境不同,内心则一。在寂寥之中与先生相对,能最强烈地感受到什么叫薪尽火传,精神不死。2001年第四次去拜谒时,诌了一首诗,就拿来做为结尾吧:

魔怪千年吞赤子,

先生至死舞青锋。

遗言一个无饶恕,

扼腕坟前誓叩钟!

展开阅读全文

中国名人故事200字:鲁迅尊重孩子的说话

全文共 211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先生在教育孩子方面,认为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尊重和理解孩子,“如果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更大碍于孩子发达。”

曾经有一次,先生在家中宴客,儿子海婴同席。在吃鱼圆时,客人均说新鲜可口。唯海婴说:“妈妈,鱼圆是酸的!”以为孩子胡说乱闹的妈妈便责备了几句,孩子老大不高兴。鲁迅听后,便把海婴咬过的那只鱼圆尝了尝,果然不怎么新鲜,便颇有感慨地说:“孩子说不新鲜,我们不加以查看,就抹杀是不对的,看来我们也得尊重孩子的说的话啊!”

展开阅读全文

鲁迅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819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生于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绍兴城内都昌坊口一个破落的士大夫家庭。鲁迅原名周树人,英年早逝,他是中国现代着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如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鲁迅的名人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

鲁迅小的时候,爱买书,爱看书,爱抄书,把书看作宝贝一样。

还在进“三味书屋”前,他在自己的启蒙老师——一位远房叔祖父那里看了不带图的书。这位老师曾经告诉他,有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怪物……可惜一时找不到了。这么一部有趣的书,可把鲁迅吸引住了。他念念不忘,梦寐以求,把他的保姆长妈妈也感动了。长妈妈不识字,她探亲回来时,就设法给鲁迅买回了这部书。一见面,长妈妈把一包书递给鲁迅,高兴地说:“哥儿,有画的《山海经》,我给你买来了!”

一听这消息,鲁迅欣喜若狂,赶紧把书接过来,打开纸包看了起来。

这是鲁迅最初得到的心爱的书。后来,识字渐渐多起来了,他就自己攒钱买书。过年,鲁迅得到压岁钱后,总是舍不得花,攒起来买书看。

鲁迅小时候,不仅酷爱读书,而且还喜欢抄书,他抄过很多书。显然,抄书使他得益匪浅。他的记忆力那么好,读过的书经久不忘,这与他抄书的爱好是密切相连的。

鲁迅小时候对书籍特别爱护。他买回书来,一定要仔细检查,发现有污迹,或者装订有问题,一定要到书店去调换。有些线装书,很容易脱线,他就自己动手改换封面,重新装订。

看书的时候,他总是把桌子擦得干干净净,看看手指脏不脏。脏桌子上是不放书的,脏手是不翻书的。他最恨用中指或食指在书页上一刮,使书角翘起来,再捏住它翻页的习惯。他还特意为自己准备了一只箱子,把各种各样的书整整齐齐地放在里面,箱子里还放了樟脑丸,防止虫蛀。

鲁迅小时候养成的爱书如宝的好习惯,贯穿了他的一生。他读过的书浩如烟海。他购置的书,仅据《鲁迅日记》上的“书账统计”,从1912年至1939年,就有九千多册。他收藏的书,总是捆扎得井井有条。鲁迅一生清贫,最大的财产,就是他的这些宝贵的藏书了。

[鲁迅的名人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积极向上的名人故事四:鲁迅在“三味书屋”

全文共 809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小时候非常淘气。一天,镇里的戏台正在排戏,鲁迅听到外面的锣鼓声,便在家里坐不住了,趁着父亲不注意,他一溜烟儿地跑到戏台前看热闹。这时,戏台周围已经挤满了人。突然,热闹的锣鼓声停了,从后台走出一个人,对台下一拱手说:“哪位小兄弟愿意上台?我们让他客串阎王殿里的小鬼。”那些平时非常调皮的孩子这会儿却你推我、我推你地谦让起来。

“我来!”小鲁迅走上台去,让戏班的人画了个花脸,然后拿起一把钢叉就舞起来,戏台下马上响起叫好声。他得意极了,舞得更得劲儿了,小伙伴们都非常佩服他的勇气。

鲁迅12岁那年,被父亲送进了一所叫“三味书屋”的私塾就读。初入学时,鲁迅对百草园中的那些小精灵非常感兴趣。他在园中想起古人东方朔说过有一种虫叫“怪哉”,用酒一浇,便会消失不见。鲁迅非常想知道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便悄悄地问私塾的先生:“先生,这‘怪哉’虫是怎么一回事呢?”

先生却板着脸,很不高兴地回答:“不知道!”

后来,鲁迅慢慢体会到学生应该读书,先生不喜欢学生问各种古怪的问题。于是,鲁迅开始刻苦读书。起初十分严厉的先生也开始喜欢鲁迅的聪明刻苦,态度渐渐和蔼起来。鲁迅为了勉励自己学习,制作了一张小书签,书签上有10个正楷小字:“读书三到:心到、眼到、口到。”读书时,他把书签夹在书里,每读一遍就从上往下盖掉一个字,读过几遍之后,就用默读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用不了多久,他就能熟练地把课文背出来了。后来,同学们也都向鲁迅学习,纷纷制作“读书三到”的书签。

【感悟】学习要讲究方法,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真正会学习的人,要善于取舍,要选择正确的,精通专业的,熟悉相关的,了解必需的。同时,学习需要思考。有些人虽勤于学习,但不过只是泛泛的阅读,任何理论观点都只在脑海里一晃而过,是所谓“学而不思则罔”。“读书三到”是鲁迅在学习过程中的经验总结,我们也要像他那样不断地总结学习方法,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去攻读,只有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积极向上名人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鲁迅说无尽的远方作文

全文共 940 字

+ 加入清单

不知道那远方的人们是否活得还好,我活在这个社会上,他们却处在另一个社会,虽然是同一个地球,不知道他们是否幸福。

我是一个眼睛被蒙上单色丝带的人,听着城市里繁华的故事,他们就在我的眼前,但是我还有看不见的地方,虽然新闻媒体那么发达。在无尽的远方,正是我难以看到的地方,不知道那里的人们过得怎么样,他们一定已经被遗忘了,因为那地方太远,那里有更多的人,我想看一下那地方。眼前的笔,窗前的都市,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

我在向鲁迅学习,去寻找那属于我的一份存在感,为了这份存在感,我不能停留在这个地方,以前的敌人是旧社会,现在的敌人是自己人。无尽的远方仍然有这样的村庄,村里的人们从未见过苹果,别人送的鸡蛋不舍得自己吃而去换钱,他们需要人的关注。我想做点什么却不知道如何去干,只能与他们怀着不同的心情欣赏相同的夜晚,这时候我又要坠入睡眠了。什么都做不了,没什么作为就死去,不被任何人记住就死去,这些与现在的我来说是不能容忍的。我想要造福他们,眼前的人们直到无尽的人们,像基督一样拯救世人。看着人间悲喜剧,融入其中,慢慢得就会失去原先的梦想于自我,少年的真挚情感也不复存在,看着无数的人们觉得无能为力。

而我本身,每天过着这样的生活,习惯了这样的生活,所谓的奋斗也就这样,也许我从来没奋斗过,晚上十点了也很少觉得累,有也是跑步跑了有点累。一个人就这么做,总觉得是静止的,有点像是混吃等死,行尸走肉,大脑麻木了,就不知道以后的目标是什么。我想要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去影响人们。我不喜欢跑步,但不跑步不运动身体就不会好,身体一不好,学习就会落下,一想到就会坚持着去跑步,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些做了起码自己会比较好。这就是生活。

有位病床上老人回忆年轻的时候说,他年轻的时候年少轻狂,说自己以后要改变这个世界,步入这个社会后发现原先的梦想太过于遥远,于是就想去改变国家,在他老年的时候觉得为时已晚,想改变着个家庭,到了快死的时候才发现原来要改变的是自己本身。如果只是改变自己的话,就比较容易,也会觉得有希望成功,做好自己的事,过好自己的生活,这也是在对无数人的一种改变,这也是生活。

这就是我该做的东西,我需要做一块铁轨上的枕木,载过一箱一箱的旅客,送他们至美好的远方,他们都与我有关。

展开阅读全文

我心目中的鲁迅先生作文600字

全文共 543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曾有过这样的大文豪,他忧国忧民、憎恶旧社会。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牙黄羽纱长衫,瘦的叫人担心,头上那寸把长的头发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的直竖着,胡须似浓墨写的隶体“一”字。他,就是鲁迅先生

心目中的鲁迅先生是一个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对它的侄女周晔,鲁迅先生用幽默又委婉的话批评她读书不认真、太马虎。并且在一个寒冷又阴暗的地方救助了一个与他素不相识的黄包车车夫。甚至连它的女佣阿三也曾回忆,鲁迅先生对它的关怀,常常叮嘱她多休息,不要干重活……

我心目中的鲁迅先生是一个憎恶黑暗犹如憎恶魔鬼的人。他的文章犹如一支支锋利的匕首,抨击了旧社会的黑暗,反动派的霸道。在旧社会,人们整天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不能够安居乐业。而鲁迅先生却用笔划破了黑暗,无情的揭露了反动派的恶行;他用笔唤醒了民魂,让那些绝望、懦弱的人重新站了起来……

我心目中的鲁迅先生是一个关心青年的人。他一生接待过来访的青年约305位,亲自写给青年的回信更是不计其数。她还为萧红等一代青年人在荆棘满地的前面开路,帮助一批青年作家冲出牢笼走进文坛。他一生对青年人的帮助,是人们万世所感念的……

没错,我心目中的鲁迅先生是伟大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正是鲁迅先生的人生写照,他把一生全部献给了人们,人们尊敬他,爱戴他。

展开阅读全文

向鲁迅致敬作文

全文共 876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是我们每一个人学习的榜样,鲁迅时时刻刻的为人民着想,为祖国的命运着想。因此,鲁迅为祖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岁岁月月,朝朝暮暮;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刹那间,鲁迅五十多岁了。此时此刻,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但精神非常好,他的头发约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但他那头发却一根根精神抖擞的竖着,胡须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他的左手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显然能看出他特别喜爱吸烟。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第二种人写的就是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句话是对鲁迅先生的写照。他总是为人民想得多,而为自己却想的很少很少。下面这个例子就是写鲁迅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真实的故事。在鲁迅的家中有个女佣叫阿三。阿三是个工人的妻子,但她的丈夫失业了,她愁的两眼起了蒙,什么东西都看不清楚,像隔了层雾。是好心的鲁迅先生收留了她,叫她在他家里做女佣,而且工资很高。然后她就在鲁迅家中当起了女佣,鲁迅先生对女佣阿三很好,经常叫她不要干重活,当心身体,还经常给她发补贴,怕她家中有困难。而为他自己却没想过,他知道自己病得很厉害,还三更半夜的写文章,一写就是三四天,还废寝忘食,满不在乎自己的身体,有时候还会听到一阵一阵的咳嗽声。此时此刻,我想想就难受。他总是这样,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这种精神是我们都要去学习的,我们要向这位伟大的鲁迅先生致敬!鲁迅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鲁迅更是一个风趣、幽默的大师。他常常会去和别人开玩笑,但玩笑的背后更有深一层的意思。比如说笑谈碰壁的故事,故事讲的是他的侄女发现了鲁迅和她爸爸不一样的地方,那就是鲁迅的鼻子扁,而鲁迅说当时他是因为天太黑所以鼻子碰到了墙上,所以才会比她爸爸的鼻子扁的。当时他们都信以为真,谁也不知道更深一层的意思。所以鲁迅的话总是话中带话,让很多人摸不明白。

这就是鲁迅,他是我们每一个人学习的楷模,我们要向他学习,还要向他致敬!

展开阅读全文

致鲁迅先生的一封信700字

全文共 1001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先生

您好!请允许一个晚辈对您这样直呼其名。因为每次读到您的名字——“鲁迅”这两个字时,我的心中就会升起一种自豪感。

我的这种自豪感一部分是来自于虚荣心,我一直固执地认为我和您是一个姓,哪怕我一开始就知道您其实是姓周。小的时候,我总喜欢大声地对别人说,我和鲁迅是同一个姓!在我的心里,您是乱世中的大英雄,您是文坛上的大文豪。我是那么地敬仰您的胆识和才气,甚至把您当做人生的方向和理想。所以,能与您同姓,我便幼稚地认为自己与理想接近了一步。后来,随着知识和阅历的增长,我读懂了您更多的.作品,也渐渐读懂了您,才越来越认识到自己的幼稚与肤浅。于是,又把您放在心里膜拜。

您悲天悯人。您的文章就如一把解剖刀,将病态的社会一层层地剖开,将国民精神里的病苦揭示给世人看。孔乙己、华老栓、阿Q、祥林嫂,在的您笔下,他们是时代的悲剧,但悲剧的时代却不能给他们以关怀,恰恰相反的,那个时代和那个时代的人们给予他们的只有侮辱、歧视、冷漠。对于他们,您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在您冷峻的文字背面,更多的是对那个时代人们的希望,希望他们能自立自强!

您愤世嫉俗。您的文章恰似一柄短刃,毫不手软地刺向敌人的心窝,将旧文化、旧思想刺得体无完肤。“救救孩子!”是你对那个时代的呐喊,《狂人日记》是您向吃人的封建理念宣战的檄文。您在《记念刘和珍君》中疾呼:“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让世人警醒,令敌人胆寒。“墨写的谎说,决掩不住血写的事实。”是您在《无花的蔷薇之二》中对敌人的怒斥,刺破谎言,明白真理于天下,似乎成了您在那个时代的专利。您,嬉笑怒骂,词采飞扬,是新文化运动的一面旗帜,更是革命斗争中的一员健将。

您也会温情脉脉。您的文章有时又像一个静静的港湾,那里泊着您的青少时的回忆和深情的怀念。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山海经》到《二十四孝图》,从藤野先生到范爱农,我们似乎读到了滋养您生命的源头。点点温馨的回忆,成了那个险恶世界里难得的亮色,也在读者心头荡出丝丝暖意。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你一生的真实写照;您是当之无愧的“民族魂”!

今天,在写下您的名字——“鲁迅”二字时,我依然自豪,不再是因为年幼时的虚荣心。在我的词典里,您已成了战士、英雄、文学、民族精神的代名词。所以,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请允许我在心中默念您的名字——这“鲁迅”二字会让我产生足够的勇气和动力。

谢谢您,鲁迅先生。

您的一位读者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