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鲁迅

鲁迅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鲁迅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鲁迅问题。

分享

浏览

5145

作文

1115

我读鲁迅

全文共 602 字

+ 加入清单

说实在的,我并不很喜欢鲁迅,因为他写的文章,无论是散文还是小说,总会充溢着那么浓的政治味道。搞不清楚这个人的心中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愤怒和不平。

可在了解了鲁迅的生平事迹后,起先的想法改变了,并且又增加了很多敬佩、崇拜的情愫。

他生活的那个,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人吃人的封建礼教,黑吃黑的政治阴谋,而那些“正人君子”们却对水火之中的人们熟视无睹,这样的年月,当然每个有良知的人都会愤怒!当然有人要鸣不平!

1902年3月,22岁的他为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而离开祖国远渡重洋,来到东瀛日本。起初,他还立志当一名医生,“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诊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期便去当军医。”然而,当他发现中国昏暗的根源其实是国人迂腐麻木的思想后,毅然决定,用思想拯救人心,用文字做抗争的工具,反帝反封建。

在了解了鲁迅先生奋斗的一生后,才真正体会《雪》中的那句话:“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文如其人,鲁迅先生的一生就如他笔下的朔方的雪,一直在孤独地战斗着,就像那雪一样,在向其所处的冬天示威。敢斗争,敢批判,这种朔方之雪的精神值得所有人学习,赞美!

于是,我总感觉心里似乎正下着那场北方的雪,鲁迅,这个孤独的人,就好象孤独的雪,一直指引着我。

可以想象,天宇凛冽,只有雪杂苍穹间驰骋,“决不粘连”,虽然孤独,却甘于不被理解,义无返顾,决意向死而生。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专题作文

高中第五册第一单元作文:鲁迅综述

全文共 1363 字

+ 加入清单

周海婴和周令飞的话具有现实意义。今年年初,浙江绍兴鲁迅故里百草园举行了一场活动。会上,“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的说法引起多方共鸣。

一谈起鲁迅的形象,立马想到怒目金刚、横眉冷对;一说起鲁迅的文章,立马想到“似投枪、如匕首”。显然,这不是完整的鲁迅,如周海婴所说,是“政治上需要”的鲁迅。周令飞说:“鲁迅不单是个勇敢的战士,更是个风趣幽默、可亲可爱的长者。”鲁迅本来就是立体的、多元的,教材偏偏把他描摹为平面的、单一的。

现任鲁迅文学馆馆长的孙郁认为:“没有阅历的人很难读懂鲁迅的书。”鲁迅的观察是尖锐的,体验是深刻的,用语是刻薄的,情感是苍凉的,不鼓励青少年多读,是有一定道理的。

北京文化界人士19日会聚鲁迅博物馆,缅怀这位伟大的现代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贯穿整个纪念活动的是这样一种关注和思索:鲁迅到底离我们有多远?

当天在鲁迅博物馆举行的“鲁迅逝世七十周年暨北京鲁迅博物馆建馆五十周年纪念大会”上,文化部部长孙家正发表演讲说,鲁迅的时代虽已远逝,但他那种要在没有路的地方走出路来的精神将永存。鲁迅的精神在我们现在这个提倡“和谐”的时代中,仍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谐”永远是一个过程,是矛盾中的发展,运动中的平衡,差异中的协调,多样中的统一,其核心是人的全面发展。鲁迅倡导的启迪民智,改造国民性、利人思想及其批判精神,是我们朝这一方向前进的动力。

鲁迅精神作为一种资源是“儒家之后最具有原典意义的存在”。鲁迅博物馆馆长孙郁表示,正是鲁迅精神使该博物馆半个世纪以来成为千百万人造访的“圣地”。他说:“鲁迅是一种开放的、未完成的精神之火,在古老的土地上扩张着,并因此而与每一代人的精神盘诘相遇,成为一种无穷的光源。”

着名画家陈丹青探讨鲁迅的角度独树一帜。他认为,对鲁迅的讨论在中国经历了一个从准政治话题到民间话题的曲折过程,现在我们“要还原鲁迅是很难的”,因为我们和鲁迅之间已经缺乏可共享的生存经验、文化经验和政治经验。所以,作为现在我们探讨鲁迅的起点,我们首先要提出的问题“不是‘鲁迅是谁’,而是‘我们是谁’”。

鲁迅,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浙江绍兴。1902年,留学日本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的工作,创作了《呐喊》《野草》《朝花夕拾》及中篇小说《阿Q正传》等作品。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终年55岁。他的作品被翻译成70多种文字,在50多个国家流传。

“许多人都在哀叹,这个时代的人正在远离鲁迅,好像鲁迅一旦被公众弃绝,他的价值就会随之贬低——岂不知,真正贬低鲁迅的,恰恰是有这种想法的人;事实上,鲁迅真正的价值,就体现在他与这个时代之间的断裂和错位上:只有在反对他的地方,鲁迅的价值才得以彰显;反对得越厉害,他的价值就显得越充分。正如小偷是不会喜欢警察的,我想,一个仍是‘想做奴隶而不得’或‘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也是不会喜欢鲁迅的文字的。鲁迅的文字像大光,可以清晰地照见每一个人的音容笑貌,那些相貌丑陋又想遮羞的人,当然恨不得早日铲除他,消灭之。”

鲁迅只活了五十六岁,只写作了十八年,但鲁迅的存在像一个燃烧的火球,靠近他的人,若没有对火的经验,那必定是会被灼伤的。我们应该读点鲁迅。

展开阅读全文

我眼中的鲁迅先生[300字]

全文共 399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的记忆里,鲁迅先生是个了不起的大文豪,对于鲁迅先生,我既熟悉,又陌生。

熟悉是因为我读过一些关于鲁迅先生的文章;陌生是因为我对鲁迅先生还充满着许多疑问。比如:鲁迅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我认为答案是严肃,神情是严肃的,文章是严肃的,笑也是严肃的,同时也充满着慈详。从鲁迅先生的“笑”和“文字”中读出一份执着、固执和严谨,每一个文字都含着深刻的含义,耐人琢磨;同他本人一样需要细细品味……这也就是我不解的地方,为什么鲁迅先生的作品读起来怪怪的?因此我一直避开这些文章,去读杨红樱。可是我发现这些文字蕴含了小孩的童年快乐,而鲁迅先生是不会写小孩的童年快乐的,只有仔细品味,才能有所体会。

我觉得读鲁迅先生的文章有时会比较乏味,大多数文章都有着一样的写作风格,我知道是因为当时年代的原因,因此,鲁迅先生的文章中有悲凉及对当时社会的不满,有时读了,让人一筹莫展。

这就是我眼中的鲁迅先生,平凡而伟大;严厉而慈详。

展开阅读全文

走近鲁迅先生

全文共 484 字

+ 加入清单

这张脸有点不买账,有点无所谓,有点酷,有点慈悲。看上去一脸的清苦,刚直,坦然。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但精神很好;一根根头发精神抖擞地直竖着。对,他就是鲁迅。鲁迅是中国著名的文学家,他的著作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是《阿Q正传》。

鲁迅有许多有趣的小故事,其中一个是我印象最深的:有一天,鲁迅穿着一件破旧的衣服上理发院去理发。理发师见他穿着很随便,而且看起来很肮脏,觉得他好像是个乞丐,就随随便便地给他剪了头发。理了发后,鲁迅从口袋里胡乱抓了一把钱交给理发师,便头也不回地走了。理发师仔细一数,发现他多给了好多钱,简直乐开了怀。一个多月后,鲁迅又来理发了。理发师认出他就是上回多给了钱的顾客,因此对他十分客气,很小心地给他理发,还一直问他的意见,直到鲁迅感到满意为止。谁知道付钱时,鲁迅却很认真地把钱数了又数,一个铜板也不多给。理发师觉得很奇怪,便问他为什么。鲁迅笑着说:“先生,上回你胡乱地给我剪头发,我就胡乱地付钱给你。这次你很认真地给我剪,所以我就很认真地付钱给你!”理发师听了觉得很惭愧,连忙向鲁迅道歉。

鲁迅真是聪明,用这种方法使理发师自己承认错误,我要向他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我眼中的鲁迅

全文共 392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的眼中一直都有一位人物形象值得我学习,他一直印在我心里,那就是鲁迅

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竖着,浓密的胡须成了一个隶书一字。鲁迅走路很轻捷,尤其使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出去了。

我读了许多鲁迅的作品,例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讲述了鲁迅痛恨旧社会和黑暗势力的破坏。有一次鲁迅在回家的路上看见一个拉黄包车的坐在地上呻吟,脚上没穿鞋,地上淌了一摊血。鲁迅问他怎么了,他说“他的脚踩在脚踩在玻璃片上了,插进了脚底。鲁迅马上跑回家把药箱拿来了,鲁迅拿镊子夹出了碎玻璃片,然后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敷下药扎好绷带。鲁迅又把手上的钱送给了他,鲁迅他对自己的病一点都不关心,倒常常叫她的佣人多休息,不叫她干重活。

我最喜欢鲁迅这种同情劳苦人众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俯道甘为孺子牛”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我心中的鲁迅

全文共 799 字

+ 加入清单

这个名字如此熟悉,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便扎根于记忆中。

这个名字那么陌生,已经是很久很久以后,却仍只是个名字。

鲁迅先生:

请原谅我少年的单纯与稚气,只怪我的人生才刚刚开始,不懂得太多无奈与绝望;请原谅我此刻的困惑与不解,只怪我的生活太过安逸,不明白太多愤慨与悲哀;请原谅我曾经的散漫与自私,只怪我的旅途未历风雨,不知道生命何其短暂,责任何其重大……先生,请允许刚开始思考的我慢慢向您的心靠近,试着感受那伟大的热度。

您是我敬畏的人。从前是因为您站得太高,太远,模糊的印象让我产生敬畏。如今,我努力向上攀爬,渴望更近、更清晰地认识您,然而直到现在为止,我只是发现,对您的敬畏更多更多了。

您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这是毋庸质疑的。可我更愿意抛开这些空洞的称号,因为我知道,您只是一个中国人,一个有思想、有骨气、有人性的中国人。无法想象,那是怎样的混乱的年代啊,那是怎样的堕落的社会啊,那是怎样的愚昧而懦弱的民族啊!我庆幸自己生活在这和平的年年岁岁中,但也为难以体会您的心灵而深感遗憾。我只是试着,试着感觉那交织了无数情感的炽热的心,一种不能用言语诉说的感情,只能像这样,像这样化作我对您深深的敬畏。

世上的人们常谈论起您,对对错错,是是非非,没有一个定论。而我——一个涉世未深的小丫头,实在不敢妄加评论。您在我心目中,简单又复杂,平凡又伟大,如一个耐人寻味的谜。对于您,我仍无法清晰地了解,只是一遍遍读着您的东西,反复推敲着您的文字,尽可能准确地揣摩您犀利的话语,仔细地发现您敏锐的目光,深切地感悟您燃烧的情感……

当我努力向您的心靠近时,周围弥漫着沉重而压抑的空气。但是我嗅到了,我真的嗅到了——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有灵魂的人的气味。我似乎能听到心脏有力地跳动,我似乎能触摸到心底的滚烫,那样的炽热,必蕴涵着一种力量,源于人性的精神的力量!

我,仍在这样凝固的空气里,努力,努力,试着亲近那颗炽热的心……

展开阅读全文

我眼中的鲁迅

全文共 488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对我们来说都不陌生。他的一生非常伟大。

鲁迅以笔为武器。发表了中国现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而且写了许多文章、小说诗。

在我眼中,鲁迅是关心劳动人民的。记得在一个北风怒号、天色阴暗的黄昏,侄女周晔和父母,鲁迅回家时,发现了一个被玻璃扎破的车夫。周晔的父亲和鲁迅就拿着镊子、硼酸水、药和绷带走了过来。鲁迅并没有嫌他脚脏,先把车夫扶上车子,自己半跪着,给车夫夹出玻璃碎片,又洗净,再上药,最后扎好绷带。还给了车夫剩下的药和一些钱。这几个小小的动作,让我们感到鲁迅是那样体贴、关心劳动人民。

鲁迅不仅关心劳动人民,而且更关爱我们的青少年。在一次周晔去家里吃晚餐时,便和周晔谈《水浒传》。周晔看书时只是囫囵吞枣,只看紧张动人的情节,复杂内容搞不清。当鲁迅问她时,她便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鲁迅便用一句:“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回答了周晔。鲁迅这句话幽默中含着批评,让我们更加感觉到他幽默的性格。在周晔临走时,又送了两本书。鲁迅主动谈起周晔看书情况,透露出他对青少年的关心。

是啊!“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先生一生正是这样。他在我眼中是关心劳动人民、关爱青少年的伟人。

展开阅读全文

鲁迅的故事

全文共 545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十三岁时,他的祖父因科场案被逮捕入狱,父亲长期患病,家里越来越穷,他经常到当铺卖掉家里值钱的东西,然后再在药店给父亲买药。有一次,父亲病重,鲁迅一大早就去当铺和药店,回来时老师已经开始上课了。老师看到他迟到了,就生气地说:“十几岁的学生,还睡懒觉,上课迟到。下次再迟到就别来了。”

鲁迅听了,点点头,没有为自己作任何辩解,低着头默默回到自己的坐位上。

第二天,他早早来到学校,在书桌右上角用刀刻了一个“早”字,心里暗暗地许下诺言:以后一定要早起,不能再迟到了。

以后的日子里,父亲的病更重了,鲁迅更频繁地到当铺去卖东西,然后到药店去买药,家里很多活都落在了鲁迅的肩上。他每天天不亮就早早起床,料理好家里的事情,然后再到当铺和药店,之后又急急忙忙地跑到私塾去上课。虽然家里的负担很重,可是他再也没有迟到过。

在那些艰苦的日子里,每当他气喘吁吁地准时跑进私塾,看到课桌上的“早”字,他都会觉得开心,心想:“我又一次战胜了困难,又一次实现了自己的诺言。我一定加倍努力,做一个信守诺言的人。”

后来父亲去世了,鲁迅继续在三味书屋读书,私塾里的寿镜吾老师,是一位方正、质朴和博学的人。老师的为人和治学精神,那个曾经难鲁迅留下深赢得记忆的三味书屋和那个刻着“早”字的课桌,一直激励着鲁迅在人生路上的继续前进。

展开阅读全文

鲁迅的事迹

全文共 1022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从青年时代起,就立下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宏伟志向。他成为共产主义者之后,便更加自觉地把自己的一切献给民族解放和社会解放事业。他对敌人毫不留情,对祖国和人民怀着真挚的爱。“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一广为传诵的名句,正是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崇高人格的生动写照。为了使祖国摆脱凌辱、人民得到解放,他一生毫不懈怠地进行战斗,一直站在时代潮流的最前列。彻底的爱国主义精神,使他坚决背叛所出身的封建士大夫阶级,看清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动摇性,坚信只有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才能拯救祖国。中国知识分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崇高气节,中国人民决不甘受外人凌辱、为维护民族尊严而进行英勇斗争的光荣传统,在鲁迅身上得到集中体现,后来又由于共产主义世界观的指导而得到升华,获得了全新的性质和时代内容。他无私无畏,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是冲锋陷阵的模范,是彻底为人民服务的模范。鲁迅逝世以后,上海人民和全国各地人民为他举行隆重葬礼和悼念活动,上海民众代表在他的灵柩上覆盖了写有“民族魂”三个大字的旗帜。“民族魂”枣这正是中国人民对于自己伟大代表的最中肯贴切的评价。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鲁迅深受鼓舞,与李大钊、陈独秀等当时许多先进知识分子一起,写文章,办杂志,揭开了中国五四运动的序幕。他站在反帝反封建的前列,积极提倡新文化、新思想、新道德,猛烈抨击几千年来的旧文化、旧思想、旧道德。1918年,他发表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小说通过象征的艺术手法,无情地揭露了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强烈地控诉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宗法制度的罪恶。此后,鲁迅“一发而不可收”,以彻底的不妥协的姿态,创作了《孔乙己》、《药》、《阿Q正传》等许多小说和大量杂文、随笔、评论,从而成为五四五四运动的先驱和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1902年3月,22岁的鲁迅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离别祖国,到日本留学。1904年8月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他想用医学“救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医”,为反压迫、反侵略的斗争出力;还想以医学作为宣传新思想的工具,启发人们社会改革的信仰,达到改造国家的目的。但是,现实的教育,使他终于认识到“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重要的是改变人们的精神,于是1906年秋便弃医从文,离开仙台去东京,决定用文艺唤醒人民,使祖国富强起来。鲁迅在仙台医专学习期间,结识了藤野先生,并建立了深挚的情谊。

展开阅读全文

走进鲁迅

全文共 862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鲁迅的名字,爸爸妈妈也经常以他们来激励我前进,直到现在,我也必须承认:他那锄强扶弱、正气凛然的形象就像是我精神的支柱,在我内心的殿堂毅然耸立。

鲁迅的真实姓名叫周树人,他不仅是20世纪中国的重要作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开山巨匠,而且还是国民党的“大敌人”。鲁迅的作品有很多,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评论、散文、翻译作品,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有:《狂人日记》《朝花夕拾》《阿Q正传》,这些书籍现在都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这样一个伟大的人物,却在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上海民众上万名自发举行公祭、送葬。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亲自题字。

鲁迅生前曾在厦门大学任教,这也一直是这所学校引以为荣的历史。但是,鲁迅当年在这里的经历却有点滑稽。

大概当时学校的管理确实有些混乱,住在宿舍的教员连方便都要到一百六十步外才有厕所。鲁迅的对策是,天黑之后,小便就在宿舍楼下的草地上就地解决。不知道鲁迅在如此方便的时候,脑海里是否想起了孙悟空在佛祖掌心的杰作,这多少是有一点挑衅意味的行动。类似的事情还发生在北京绍兴会馆,不过这次鲁迅扮演的是维护公德的角色。有一次朋友和鲁迅一起去会馆,正好有人在墙边随地小便,于是鲁迅用弹弓聚精会神地瞄向了那个人。

据说鲁迅还有爱吃甜食的习惯这是他留学时养成的。有朋友从河南给鲁迅带来两包柿霜糖。许广平见后告诉鲁迅,这糖用柿霜做成,如果嘴角上生些小疮之类,用柿霜糖一搽就好。但是此时鲁迅已经吃了一大半,珍重之下赶紧把糖收好,以备将来药用。不料才到晚上,鲁迅又觉得生疮的时候毕竟很少,不如趁新鲜吃一点受用。

鲁迅是一个普通的人。

是一个站在我们中间的人。

是一个把人民放在第一位的人。

我听见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在若干年后的今天,在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的今天,我们记起了无数的革命先烈,他们都为党、为国家、为人民做出伟大贡献。但是别忘了,还有一个人;还有一个以笔为武器的普通作家;一个“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伟大革命家,鲁迅。

展开阅读全文

鲁迅的故事

全文共 386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十二岁在绍兴城读私塾的时候,父亲正患着重病,两个弟弟年纪尚幼,鲁迅不仅经常上当铺,跑药店,还得帮助母亲做家务;为免影响学业,他必须作好精确的时间安排。

此后,鲁迅几乎每天都在挤时间。他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挤,总是有的。”鲁迅读书的兴趣十分广泛,又喜欢写作,他对于民间艺术,特别是传说、绘画,也深切爱好;正因为他广泛涉猎,多方面学习,所以时间对他来说,实在非常重要。他一生多病,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都不好,但他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才肯罢休。

在鲁迅的眼中,时间就如同生命。“美国人说,时间就是金钱。但我想:时间就是性命。倘若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因此,鲁迅最讨厌那些“成天东家跑跑,西家坐坐,说长道短”的人,在他忙于工作的时候,如果有人来找他聊天或闲扯,即使是很要好的朋友,他也会毫不客气地对人家说:“唉,你又来了,就没有别的事好做吗?

展开阅读全文

鲁迅的狂人日记读书笔记

全文共 578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的小说读着实在是很累,《狂人日记》这部小说是鲁迅借一个迫害狂的日记来批判封建礼教“吃人”的现象。这里面的很多语句看起来都是不符合逻辑的,比如,狂人觉得街上的那个女人“咬你几口”的话,那伙青面獠牙的人的笑还有佃户的话都是暗号,这些都是吃人的家伙。他还怀疑他大哥还有那医生都要将他吃掉。甚至在他的日记里还有这样一句话“我自己被人吃了,可仍然是吃人的人的兄弟”。我看完这些语句,第一反应觉得狂人很狂,他是一个迫害狂,更重要的是他对这些封建礼教,封建迷信作了反抗,所以他很狂,但是狂人也不狂。

文中的狂人,其实也代表了很多在那个时候思想超前的人,这些人经常被人们以为是疯子,他们努力去反抗封建,却招来人们异样的眼光,甚至被唾弃。人们总是认为这些人很“狂”,其实,他们有着当时正确的思想,所以他们不狂。文中,鲁迅写了一个“迫害狂”,这个狂人用了不一样的眼光看到人们,而看到的都是“吃人”,有时,他怀疑他自己也会被吃掉。这正是写出了这些反封建人士不被理解,有可能他们也是会被“吃”掉的。从某种意义上讲,《狂人日记》也影射了鲁迅自己。我从中看到了那个时代的一些悲哀。

文中狂人的妹妹也是因封建迷信而离开人世的,可能他妹妹是被所谓的“药”害了或者是什么。四千多年来,人们屡屡被封建礼教害了,却总也不知道改变,仍然相信那些迷信的东西,这些,种种原因,可能是真正的“吃人”了。

展开阅读全文

我的偶像是鲁迅先生作文

全文共 1559 字

+ 加入清单

我早已过了崇拜偶像的年纪了。我在青少年时代,也没有当过追星族,但对我的成长影响特别大,以之为楷模,类似于美国人所说的“my hero”的人物,当然是有的。我在文章中从不掩饰我对鲁迅的推崇,某些作风、经历也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鲁迅,例如疾恶如仇的性格、不留情面的文风、组织鲁迅著作电子化工程、建立第一个鲁迅网页乃至最终由学科学出身变成自由撰稿人,都能让支持我的人赞我有鲁迅遗风,让反对我的人骂我是鲁迅遗孽。现在鲁迅已不像十几、二十年前那么神圣,且大有被人打倒再踏上几脚永世不得翻身之势,被人说像鲁迅未必都是恭维,有时倒是嘲笑乃至鄙夷了。但是如果说我是在有意学鲁迅,却也不是,无非是因为自小喜读鲁迅文章,以后也不曾远离过,第一次上美国大学图书馆,借回来的是几本鲁迅作品集,到现在身边也少不了一张鲁迅文集的光盘,如此熏陶之下,难免潜移默化受其影响。我几年前写的《我的经典》一文中,对此已总结得很好:“对这套中国百科全书式的巨著,在初中、高中、大学时代和现在不同的时候读,总能有新的感受;在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来读,滋味也不会相同,所以也就可以时时、不停地读下去。先生所教给我的,并非人生观——我觉得人生观是应该靠自己去领悟的,无人可教──而是更为实际的东西,教我为人,教我处世,教我作文,甚至也教我写诗。我对现代诗歌的最初的感悟,就是在把《野草》反反复复读了无数遍、自然而然地记住了其中的每一句话所以不必再读以后所得来的。”

在此只简单说说我的一些新感受。鲁迅文章的矛头所指,向来被认为是针对中国的所谓国民劣根性,他本人也如此认为,但我在国外生活多年之后所获得的感想却是,鲁迅所深刻揭露的,其实是一些人性的普遍弱点,并非中国人所特有,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在读了《阿Q正传》之后曾说过法国大革命时也有阿Q,就是这个意思。在这样的解读下,使鲁迅的作品具有了“世界性”。我从前更喜欢鲁迅早期那些批判中国历史和国民劣根性的杂文,现在却更喜欢他晚期那些抨击现实中具体的人和事,却又能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的“时评”了,因为据我的体会,发一些高论做所谓“宏大叙述”要比做点具体的、实实在在的揭露容易得多,有的人可以把全体中国人骂得狗血喷头却决不敢去具体得罪某个人。现在捧胡适、骂鲁迅已成时髦,对那些没有读过几篇鲁迅文章就敢对鲁迅说三道四的人,我已不再像从前那么愤怒,有点“人不知而不愠”的意思了,但对那些借骂鲁迅抬高自己的“青年导师”们,我仍然喜欢狠狠剥下其画皮,对这些人,我有一句话相赠:“捧胡多为伪君子,骂鲁必是真小人。”

我的性格早已成熟,文风也已定型,所以在为人处世、作文写诗方面,鲁迅已不可能对我产生新的影响。不过从鲁迅那里,我仍然能够吸取力量。几年来由于打击伪科学、揭露学术腐败,我天天都遭受攻击、谩骂,有时便如此自嘲:伟大如鲁迅者尚且难免生前死后都饱受诬蔑,何况我等凡人?既然被人当成是鲁迅遗孽,那么如此享受鲁迅待遇也算是“罪有应得”,何须多虑?用鲁迅年轻时候的话说,是:“内既坚实,则外界之九千九百九十九种恶口,当亦如秋风一吹,青蝇绝响。”经常有人问我:看到了中国学术界这么多黑暗,我的揭露又收效甚微,感不感到绝望呢?我的回答是:我从来不抱有希望,所以也不感到绝望。想想鲁迅已如此深刻地看透了中国社会,却又在绝望中作战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那么我不抱希望的战斗却又轻松得多了。

这种力量,并不仅仅来自于鲁迅的文章。如果在中国有哪个地方能称得上我的圣地的话,那就是上海的鲁迅墓。从1986年初夏到今年晚春,我去拜谒过五次,每次去时自身的处境不同,内心则一。在寂寥之中与先生相对,能最强烈地感受到什么叫薪尽火传,精神不死。2001年第四次去拜谒时,诌了一首诗,就拿来做为结尾吧:

魔怪千年吞赤子,

先生至死舞青锋。

遗言一个无饶恕,

扼腕坟前誓叩钟!

展开阅读全文

心目中的鲁迅

全文共 1820 字

+ 加入清单

最早知道鲁迅,是那个“早”字的励志故事。有很多同学也在课桌上刻个“早”字,结果被老师一个个以破坏公物的罪名处罚了。我暗笑没有先下手。其实,那些刻“早”字的人,有不少是经常迟到的。

后来,过年的时候,有个本家贴了一张鲁迅的画像,旁边还有一副对联: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那时不知这对联到底是什么意思,而我的家庭那时还被“地主”的帽子压着。听人说,那“千夫指”就是说给我们这类人听的,所以,对鲁迅没有什么好感。我们又没做什么坏事,祖上做的那点事,也不是我们能阻止的,怎么把帐算在我们头上呢?一心的不解啊!

那画像也是我心目中的第一个鲁迅:短头发,直直地竖着,很瘦,手里拿着烟,烟还冒着烟,穿的是长马褂,黑色的。

朦胧记事的时候,全国正在批林批孔。乡村的活动也开展的轰轰烈烈。我们村有个在淮北煤矿当工人的,每年都回来探亲,在村里要小住一段时间。这个人会画漫画,他回来的时候,村里就找他画漫画,漫画上画得都是林彪和孔老二。现在,我都知道了,那漫画的手法叫夸张的,把人头画的很大,身子和腿很细,但脚又很大。每幅漫画旁边都有文字,现在已经一点记不住了。有时也画鲁迅的像,旁边也写着那副对联,好象是说鲁迅和林彪和孔老二是对立的。

初中算是正式认识了鲁迅,也知道他是我国着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好象每次考试都喜欢考这个文学常识,但我总是要把鲁迅写成教育家。那时,我在想,鲁迅不也教过书吗?他那么大学问,那么有名气,怎么不能说他是教育家呢?那个郭开贞一人头上不是戴了七个家的头衔吗,有点为鲁迅鸣不平了。

后来从大道和小道听了不少鲁迅的消息,说他最看不惯郭沫若,和老郭关系也不太好,生前几乎没有什么交往。还说鲁迅人是很正直的,不喜欢搞婚外恋。于是,就感觉鲁迅是个好人了。

学鲁迅的第一篇作品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老师让我们背那最精彩的部分,上课时一个个到黑板面前背。背到“还有斑蝥……”时,有个同学“啪”放个屁,很响,也很臭,同学们都捂着嘴笑,老师也面带微笑。那个同学以后的绰号便是斑蝥了。

这时,在知识层面上知道的鲁迅已经成体系了:主要作品有小说、诗歌、散文、杂文。小说有三个集子:《呐喊》《彷徨》《故事新编》;诗歌有七言律诗《自嘲》,散文诗《野草》;散文集是《朝花夕拾》;杂文很多《坟》《二心集》《而已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等,但除了课文《一件小事》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内容读过,其他都只是文学常识而已。

高中时学鲁迅的《阿Q正传》,课文很长,段落很多,老师不好一段一段讲解,就给我们读了一遍。就这一遍也花了我们两节课的时间,以后复习时只让我们看看文学常识和课文下面的注释词语就可以了。那课文便哗哗啦啦向后翻过十几页。

早自习是要读书的。记住了老师的话,学语文是要读的。于是和同位就齐读《阿Q正传》,读到“鸟人”时,那个同学去问旁边的一个女生:“这字怎么读?”那个女生很大方,说:“当然该读‘diǎo人了”。男同学捂嘴笑,女同学追问:“笑什么啊?我读得难道不对?,不信,你自己查字典去。”说完,把字典扔给男同学。她自己接着读“咚,呛呛……”去了。一边读也一边笑。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报纸上登出很多贬低鲁迅的文章,大致可分两类:一类是找鲁迅所写作品的错别字,理由是,鲁迅是现代文学第一人,作品应该是十全使十美的,根本不允许出现错别字的。一类是怀疑鲁迅革命家的头衔。理由是:既然革命了,为什么不敢正面面对敌人。有多少革命志士为革命牺牲了生命,但也没有称上革命家啊!这样的形式大概持续了半年,后来报纸上的意见全部统一的,再没有人说鲁迅的“不”字。课文上的鲁迅作品也岿然不动,占据很多篇幅。

大学上的是中文系。第一次去图书管就把鲁迅全集借了。但在借书证的登记卡上发现,全集只有三个人借过。后来读书时还发现,书的前几页被翻的很旧,后面却很新,有很多地方没有人翻过。而我所借的几本全集,也只是床头的摆设,有时偶尔翻翻,直到还书的时候也没读多少。

后来,我也教鲁迅的课文了,除了让学生掌握可能考到的文学常识和估计可能出现的经典语段阅读,那长的课文也像教我的老师一样,哗啦哗啦往后翻。课堂剩余的时间大多给孩子们讲鲁迅是如何与许广平结婚的,鲁迅前妻朱安后来怎样,以及鲁迅和萧红的关系等。学生听得很出神,下课还问:“老师,你怎么知道这么多东西啊!”

最近几年的中考,现代文阅读的篇目全部来自课外,鲁迅的作品我们讲的更少,以致除了注释的词语,老师连读一遍都觉得是浪费时间了。

展开阅读全文

鲁迅我想对你说

全文共 429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先生,在这里,我先对您:“鲁迅先生,您在我们心里是最伟大。您热爱祖国、为祖国争气,您热爱、关心劳动人民,您乐于帮助身边的任何人……总之而言,您就是我们的大好人!”

鲁迅先生,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学过一篇课文,叫《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从中我们了解到您不直接批评青年看书不认真,而是用风趣的语言来暗示。您是多么的关心青少年的成长啊!您一看到劳动人民受伤,就不顾一切地去帮助。您是多么有爱心啊!您自己都生病了,还叮嘱女佣不要干活太累,要好好休息。您是多么关心身边的人啊!我们还学过一篇课文叫《一面》。从中我们了解到您把一生都交给了人民,跟敌人战斗了一生,为我们的祖国争光,而您却变得骨瘦如柴,精神却很挺立。您真不愧是一位“越来越顽强的战士。”啊!鲁迅先生,您的爱国之情是多么深啊!这种爱国的精神值得我们崇拜,值得我们学习。

鲁迅先生。我要大声呐喊:“您真不愧是我们的‘民族魂’!您永远活在们的心中!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您!您永远是我们的‘民族魂’!我们心目中的大好人!”

展开阅读全文

我心中的鲁迅先生作文

全文共 656 字

+ 加入清单

记得在小时候,妈妈从外地给我买来一本书,书面上画着一个人物。我好奇的问:“妈,这是谁?”“这是一代文学巨匠鲁迅!”从那时起,我便对这位削瘦弱小的老人有了印象,第一次认识了这位文学巨匠。

虽然,我还依稀忆起那一幕在我心中留下的记忆。但是,真正认识鲁迅,还是在小学。从那时起,我不仅眼睛看到了鲁迅,还在心中看到了鲁迅。

我从《故乡》中看到了鲁迅的身影,那对少年时代朋友闰土的怜爱之情,感受到了少年鲁迅的纯真和无奈,感受到了鲁迅一股从心中涌出的隐痛。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那充满诗情画意的作品,又把我拉到了久远的年代里。我听到了童年鲁迅的欢笑,听到了老师的谆谆教导,听到了孩子们对戒尺的责备。

进入初中,我又进入了鲁迅的另一个空间,看到了鲁迅曾和我们一样从童年走过。

《祝福》中的善良的劳动妇女祥林嫂,在封建宗法思想残酷的统治和压迫下的悲惨命运,震撼了我的心灵。鲁迅先生笔下的祥林嫂,使我们这代学生真正感到了封建制度是怎样的一个鲜血淋漓的吃人制度。

当我理解了鲁迅先生的作品时,它使我认识到鲁迅先生正是这样以笔来疗救我们这个受半封建半殖民统治的民族。“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鲁迅到日本留学,从学医治病到弃医从文治国,无不充分显示了鲁迅对民族、对祖国的忧患意识。在腥风血雨里的年代,“且介亭”中的鲁迅先生正是这样以笔作投枪匕首,为民众而“呐喊”。

生铁虽然硬但脆,钢却既硬又有韧性,因此,钢制的器物远比铁制的优越。做人也需要有点儿韧性,既不一味低头,又不鲁莽从事。我们中国,正是有鲁迅这样的人,才逐渐强大。

[我心中的鲁迅先生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游鲁迅故里

全文共 453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和妈妈又去鲁迅故里玩。

鲁迅故里的游客真多啊。我先去鲁迅小时候玩过的百草园。妈妈给我讲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我在想,这么高的桑树,蚕宝宝怎么爬上去呀?我在矮墙边发现一只小小的蚱蜢,它一跳就跳进草丛,再也找不到。

我又去鲁迅故居、鲁迅祖居和鲁迅纪念馆。最好玩的是三味书屋,我早就听妈妈讲过鲁迅刻“早”字的故事,但是却没有找到那张桌子。接着,我和妈妈坐在三味书屋里,有一位老先生给我们上课,上的是《三字经》。老先生很瘦,穿一件长衫,戴一顶有长辫子的帽子。他让我们一起跟他念“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告诉你,念不出老师要打手底心的。我觉得挺好玩,忍不住大笑起来。老师还教大家作对,对上有小礼物。老师说:“茴香豆。”妈妈第一个对:“花雕酒。”还有的对:“霉干菜,臭豆腐。”老师把小礼物送给妈妈,妈妈又送给我。后来,妈妈又用“比目鱼”对出老师的“独角兽”。老师说:“妙哉,这正是鲁迅小时候对的。”原来,妈妈刚好看过这个故事,想不到派上用处。

今天真不错,游鲁迅故里有这么多的开心事!

展开阅读全文

鲁迅

全文共 285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非常讲究读书方法。他提倡博采众家,说: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读几页内容。有拓宽思路,增长知识等好处。对于较难懂的必读书,他的看法是硬着头皮读下去,直到读懂钻透为止。他还提倡在泛览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爱的书深入研究。在研究中,他主张要独立思考,注意观察与实践相结合,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对看不懂的地方,他认为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到那个地方,那无论看到多久都不会懂。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也明白了.鲁迅十分重视运用剪报积累材料。曾说:无论什么事,如果陆续收集资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一学者。

展开阅读全文

给鲁迅的一封信

全文共 641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先生:

您好!希望身居在天堂的您能收到我这微不足道的。如果您收到了我会很高兴的。

我特别喜欢您的作品,尤其是您写的《孔乙己》和《故乡》这些作品都充分的表现出您对封建社会的无比憎恨,对于人们受封建思想毒害而感到悲伤,您在作品为读者塑造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比如穷酸迂腐而又善良悲惨的孔乙己,冷酷狠毒的丁举人,自私刻薄的“豆腐西施”憔悴麻木的.闰土老兄等等,他们给罪恶的封建思想带来重重的打击,给读者带来新的革命。

您的反封建思想和忧国忧民的感情我很赞同。对您提出的“医人不如医心”在这个观点感到惊讶。

您倡导了新的文学革命运动,而且是一个立场坚定的新民主主义。虽然文学革命之力很不好走,一不消小心就会被逮捕,甚至丢掉性命,但是您却坚定的走了下去。为了祖国和人民,您竟然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记得您写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讲述一个受迫害的“狂人”无论看什么书都写着“吃人”两个血红大字等等,

深刻的揭露了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这篇小说还是我国第一篇白话小说,不论语言,还是思想,都堪称“伟大”!为五四文坛带来了一场雷雨,位于多人、读者都带来的革命性的解放!这真让人兴奋!

鲁迅先生,我以前看过您写的一封信,是你写给一个大学生的,那种语气多么朴实和平易啊!跟读您的文章不同,许多人都说,与您交谈,一点紧张感都没,你为您和蔼可亲,而且很幽默,无您交谈既能够学到许多的东西,也让人的心情感到特别愉快。

真希望您能给我回信,这是我一生中最大的奢望。

最后祝您在天堂身体健康,为天堂做出更大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读后感

全文共 832 字

+ 加入清单

一点点地看完了《朝花夕拾》,连串的时间,连串的记忆,真想将鲁迅爷爷的记忆当做我的。整本文集用词语简洁柔和,正是鲁迅爷爷的平易近人的体现。书中的抨击,讽刺,嘲笑,正是鲁迅爷爷对当时社会的反感与不满,表现了一个想让让民族进步,想让社会安定,为孩子着想的鲁迅爷爷。

这本书向我们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图卷,封建的社会制度,社会对人民的囚禁。

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园中淘气天真的小孩子,观菜畦、吃桑葚、听鸣蝉与油蛉和蟋蟀的音乐会,看黄蜂、玩斑蝥、拔何首乌、摘覆盆子。到在书屋读书习字,三言到五言,再到七言。课上偷偷画画,到书屋的小园玩耍。无一不体现出小孩子追求自由,热爱大自然的心态,也表现了社会对孩子们的束缚。

《在阿长与〈山海经〉》,《范爱农》中,这两个人物,给鲁迅先生留下了深刻的回忆。两个由当时社会造就的人物。一个下层的劳动者,善良、真诚、热爱和关心孩子的阿长,她思想、性格上有很多消极、落后的东西,是封建社会思想毒害的结果,表现了当时社会的浑浊、昏暗。正直倔强的爱国者范爱农,对革命前的黑暗社会强烈的不满,追求革命,当时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体现了旧社会人民对束缚的反抗,向往自由、安乐的心。人民从囚禁中走向了反抗。

这两个人物,是当时社会的反照,人们受尽黑暗的压迫,到起来反抗,经历了多少次改革与战争,才有了我们现在安定自在的生活呀!现在,我们可以愉快地生活这,家里有电视电话,有的还有电脑,繁杂的电器设备和自由的生活,我们不用遭受黑暗社会的压迫,不用吃苦,更不用去闹革命。这都是无数革命烈士用自己的先躯换来的,我们应该珍惜眼前的生活。

《朝花夕拾》是鲁迅爷爷对往事的回忆,有趣的童年往事、鲜明的人物形象,一件一件往事,同时也抨击了囚禁人的旧社会,表现了鲁迅爷爷对艰苦劳动人民的惋惜、同情,也表现了对当时社会的厌恶,告诉我们不要再回去那让人受苦的社会,更表现了对阻遏人民前进、折腾人民、损害孩子、保留封建思想的人的痛恨。让我们了解历史,感谢美好生活的由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