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鲍勃·迪伦

鲍勃·迪伦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鲍勃·迪伦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鲍勃·迪伦问题。

分享

浏览

4584

作文

15

2024诺贝尔文学奖揭晓美民谣艺术家鲍勃·迪伦获奖

全文共 648 字

+ 加入清单

首先来看一下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奖准则:把奖项颁给在文学方面创作出具有理想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业内自媒体人王小羊评述:鲍勃迪伦的最大贡献在于把音乐中歌词的地位提高到了和音乐本身的地位旗鼓相当。

台湾诗人、音乐人钟永丰曾这样评价迪伦的作品:他超越了美国民谣的地域性与本位主义,将其关照拉大至国际主义的视野,迪伦吸收、回应现代主义文学的能力已远远超出任何流行音乐的范畴”。

1963年8月28日,与马丁路德金那篇著名的“梦想”演讲一起,鲍勃·迪伦在“进军华盛顿”民权运动游行中也发表了他的“音乐演讲”。

鲍勃·迪伦曾说他的音乐一点也不轻松、不商业化、不成熟,甚至没有办法让电视台进行简单的分类,但这些音乐能够带领鲍勃·迪伦进入到具有时代感的境界。鲍勃迪伦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歌者,他是用音乐表达思想的诗人,同样是一位用诗词表达音乐的思想者。

音乐为鲍勃·迪伦赢得无上荣光,闻名全球,而他的文学才华也一直受到认可。从上世纪60年代中期,一些主流评论开始推崇迪伦文学方面的造诣。而且,翻开鲍勃迪伦的历年作品,你会发现原来他不仅仅作词填曲。

1971年鲍勃出版了一本片面的、超现实主义的小说《塔兰图拉》。2004年,鲍勃·迪伦的自传《像一块滚石》出版,登上《纽约时报》年度榜,被提名美国国家图书奖。他曾写下对自己的评价:“无论我到哪里,我都是一个60年代的行吟诗人,一个摇滚民谣的遗迹,一个从逝去时代过来的词语匠人,一个从无人知晓的地方来的虚构的国家首脑。我处在被文化遗忘的无底深渊之中。你可以说出它是什么。我无法撼动它。”

展开阅读全文

鲍勃·迪伦获2024年诺贝尔文学奖

全文共 602 字

+ 加入清单

瑞典文学院13日宣布,将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美国音乐人兼作家鲍勃·迪伦

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萨拉·达尼乌斯当天中午在瑞典文学院会议厅揭晓诺贝尔文学奖。文学院在当天发表的新闻公报中说,迪伦因为“在美国歌曲传统形式之上开创了以诗歌传情达意的新表现手法”而获得今年诺贝尔文学奖。

达尼乌斯说,迪伦将他的诗歌通过歌曲的形式展现出来,这与古希腊那些通过音乐表达的经典作品别无二致。鲍勃·迪伦的作品虽然是让人“听”的,但完全可以把它们当做诗歌来“读”。

迪伦1941年5月24日出生在美国明尼苏达州。他从青少年时期开始就在各种乐队中参加表演,对音乐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尤其热爱美国民谣和布鲁斯。他还受到早期“垮掉的一代”年轻作家以及现代诗人的影响。

迪伦1961年搬到纽约后开始在咖啡厅和俱乐部里进行音乐表演,在签约哥伦比亚唱片公司后,1962年发行首张同名专辑《鲍勃·迪伦》。此后,他发行了大量涉及社会、宗教、政治与爱情等主题的专辑。作为美国流行乐坛的领军人物之一,迪伦曾获得格莱美音乐奖多个奖项和奥斯卡最佳原创歌曲奖,并于2013年成为首位入选美国艺术文学院的摇滚音乐家。

除了大量音乐专辑,迪伦还于1971年出版了实验性著作、散文诗集《狼蛛》。瑞典文学院评价说:“他的多才多艺令人惊奇,画家、演员和作家领域都有他的足迹。 ”

文学院评点说,迪伦是一位标志性人物,对当代音乐的影响深远,同时“也是亚文学不断追随的人物”。

展开阅读全文

美国歌手鲍勃·迪伦爆冷门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理由

全文共 881 字

+ 加入清单

瑞典当地时间13日下午1时,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美国民谣艺术家兼作家鲍勃·迪伦(Bob Dylan)荣获该奖项。获奖理由是:用传统歌曲创造了新的诗意表达。

鲍勃·迪伦生于1941年5月24日,原名罗伯特·艾伦·齐默曼(Robert Allen Zimmerman),是一位美国唱作人、艺术家和作家。从1961年发布首张专辑至今,迪伦在流行音乐界和文化界起到的影响已超过50年。

作为一个唱片艺术家和表演者,迪伦的成就主要以他的演艺生涯为核心,但他最大的贡献被普遍认为是他的作词。作为一个音乐家,迪伦的唱片总销量已超过了1亿,也让他成为畅销音乐艺人之一。

据悉,迪伦得到过包括格莱美、金球奖和奥斯卡金像奖在内的奖项。2012年5月,迪伦获得了由美国总统奥巴马颁布的总统自由勋章。

《答案在风中飘荡》

歌词鉴赏

一个男人要走过多少条路

才能被称为一个男人

一只白鸽子要越过多少海水

才能在沙滩上长眠

炮弹在天上要飞多少次

才能被永远禁止

答案,我的朋友,在风中飘荡

答案在风中飘荡

是啊,一座山要存在多少年

才能被冲向大海

是啊,一些人要生存多少年

才能够获得自由

是啊,一个人能转头多少次

假装他只是没看见

答案,我的朋友,在风中飘荡

答案在风中飘荡

是啊,一个人要抬头多少次

才能够看见天空

是啊,一个人要有多少耳朵

才能听见人们哭泣

是啊,到底要花费多少生命

他才能知道太多人死亡

答案,我的朋友,在风中飘荡

答案在风中飘荡

鲍勃·迪伦是否值得获奖?

解疑答惑

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意外爆冷,对于鲍勃·迪伦的获奖,外媒对诺贝尔文学奖委员会常任秘书萨拉·达尼乌斯进行了采访。

问:鲍勃·迪伦是否值得获奖?

达尼乌斯:他是一个伟大的诗人,他是一个伟大的曲作者,承载着伟大的美国歌曲传统,45年来不断地改变自己的风格,改变自己的形象。

问:鲍勃·迪伦并没有写过小说、诗歌等传统上认为是文学的作品,这是否意味着诺贝尔文学奖扩大了颁奖范围?

达尼乌斯:看上去似乎是这样的,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如果我们回首历史,就会发现2500年前的时候,荷马和萨福也写下本应配合音乐吟唱的诗作,我们现在依然在阅读欣赏荷马与萨福的著作,鲍勃·迪伦也是如此。

展开阅读全文

名人故事:2024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鲍勃·迪伦

全文共 1421 字

+ 加入清单

北京时间10月13日19时,瑞典学院宣布2016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为鲍勃·迪伦(Bob Dylan)。

时光追溯到1961年,相对于人的一生来说,是一个如此遥远的年份,那也是鲍勃·迪伦开始红得发紫的时候,距今半个世纪。最伟大的文化符号、民谣摇滚教父、反战英雄、音乐界传奇……对于这样一位传奇人物,人们给予了很多标签。

但是,鲍勃·迪伦说这些标签“没有一个是靠谱的”,他公然不屑。而对主流文化,他也很警惕,认为是“骗人的把戏”。正如他的成名曲《答案在空中飘扬》,他一直没有停下步伐。

关于他的故事要几十年前说起,在美国明尼苏达州一个叫“Hibbing”的矿区小镇上,人们过着简单而乏味的生活。男孩 Robert Allen Zimmerman 在这里长大,那时,他获取外界信息的唯一渠道就是听收音机里播放的电台广播,那里间或会传来一些流行歌曲和彼时方兴未艾的摇滚乐。而当这个男孩第一次听到乡村音乐时,他的意识仿佛被抽离了片刻,在一瞬间他萌生了与此有关的巨大梦想。

这个男孩疯狂地练习演唱和乐器,他因此成了校园明星也轻而易举地俘获了女生的心。但他无法满足于眼下的生活,他心心念念着外面的世界,他要走出这里。中学毕业的第二天他就离开了那个小镇,和别人一起组成乐队,到处表演。不过很快,他就又厌倦了那种缺乏内涵的音乐。等到上大学时,他已经完全无心学业,醉心于弹琴唱歌。那时他还迷上了诗歌,甚至因为崇拜威尔士诗人 Dylan Thomas 而改了自己的名字,新名字叫作 Bob Dylan(鲍勃·迪伦)。

1961 年,从大学辍学的 Bob Dylan 来到了纽约曼哈顿区的格林尼治村,这里聚集着大批的音乐人、艺术家,被称作民谣圣地。Bob Dylan 卸下心中的梦,安放在这个地方,他想在这里的酒吧演唱,去当一名真正的歌手。那时候,他身材纤瘦,头发微卷,说起话来略带羞涩,常常紧蹙眉头,背着一把吉他,提着破旧的行李箱。

Gerde’s Folk City 是格林尼治村里最著名的音乐演出场所。54 年前,Bob Dylan 的名字出现在这个酒吧演出的海报上,他要在那年 9 月 26 日为大家演唱,这是他人生第一次在这样正式的场合下公开演出。那天晚上,他的表演让台下掌声雷动,在场的观众中,坐着资深的乐评人 Robert Shelton 。三天后,纽约时报出现了关于 Bob Dylan 的文章。

“一颗闪亮的新星在 Gerde’s Folk City 的舞台上冉冉升起。”Robbert Shelton 赞叹道,“即便年轻得不像话,他也是这些天来,整个曼哈顿最独特的艺术家之一。他的音乐弥漫着非凡的创造力,让人印象深刻。”

于是,整个格林尼治村,不,整个曼哈顿区,都知道了这个年轻人。那一年,他二十岁。

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仅仅是传奇的开始。半个世纪过去了,Bob Dylan 和乐队有过 2000 多场演出,他个人获得了 10 次格莱美奖,甚至还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是名副其实的乐坛“活化石”。他被认为是20世纪美国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民谣歌手,他的作品被无数人传唱,他写下的歌词和旋律沁入到无数人的灵魂,让人们感受到自由。

1961 年的那个夜晚,让这一切有了个美妙的开始。现如今,格林尼治村人头涌动,各国游客成群结队地来参观拜访,可是人们怀念 60 年代,因为那时的午夜,走进一家昏暗的酒吧,或许能与 Bob Dylan 不期而遇。而他年轻的歌声,在风中飘扬。

展开阅读全文

关于202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鲍勃·迪伦的名言

全文共 1053 字

+ 加入清单

北京时间2016年10月13日19时(瑞典当地时间13时)诺贝尔文学奖公布,美国民谣诗人鲍勃·迪伦(Bob Dylan)摘得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桂冠。是的,没错,就是那个唱了《答案在风中飘》的美国摇滚乐手鲍勃·迪伦。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关于201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鲍勃·迪伦的名言,相信你们喜欢!

1、当你过度让自己自由懒散的时候,那么等待你的,就是一个名叫“罪恶”的家伙。

2、我从不刻意去写作一些事情,我只是灵光一闪然后把它记录下来,我一向很认真对待自己正在做的事情。

3、我先是一个诗人,然后是一个音乐家,实际上,不管是死是活,我都是一个普通人。

4、未来对我来说,应该是对每个人来说,都已成为过去。鲍勃·迪伦语录。

5、如果你想要拥有梦幻般得经历,但你又很懒,我建议你不要再空想了,干脆去对着窗户外边发呆吧。

6、大学就像是养老院,实际上,更多人死在了大学里。

7、你不能企图去报复一个人,如果你恨他入骨,就应该想办法让他永远不能翻身。

8、如果我不是bob?dylan,也许我会从这个名字里找到许多答案。

9、世界上不会每件事都让你顺心,你能做的,只有在失败中获取经验,而不是埋怨世界不公平。

10、我还从未写过一首政治歌。歌曲拯救不了世界,我深有体会。鲍勃·迪伦语录。

11、民主从来都没有统治世界,我们只能把他放在脑袋里。

12、我不是万能的,我能做的最大的事情就是做好我自己。

13、人们从来不实践自己信仰的,只追求快捷方便的。

14、英雄就是懂得责任与自由同在的人。

15、我接受这个混乱的世界,但不晓得他是否接受我。

16、你要抑制自己的野心,这样你才能成为你想成为的人。

17、被关注是一种负担,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是因为他备受关注,所以我经常失踪。

18、一个真正的诗人,是不会告诉别人自己会写诗的。

19、没有人是真正自由的,连鸟儿都被天空束缚。

20、你可以喜欢我所拥有的,但你不一定非要得到我所拥有的。

21、你可以随时转身,但你绝对不可以后退。

22、不管你多么富有,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幸存者,一种是已经迷失的。

23、对于爱好音乐的人来说,只有两个选择,要么你选择努力争取辉煌,要么你选择什么也不是。

24、这世间的一切所谓的真相,只不过是在积累一个巨大的谎言。

25、你不是忙着出生,而是忙着去送死。

26、音乐可以拯救众人,但它被商业绑架,这样的音乐太多,形同污染。

27、如果你希望世界上没有法律,你就要学会诚实。

28、无论谁生谁死,地球照样转。拿破仑取得那么大的成就,最终照样死于非命,生命不会为任何一个人停留。

展开阅读全文

鲍勃·迪伦作品下的佳句欣赏

全文共 1131 字

+ 加入清单

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10月13日,瑞典学院将2016年度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75岁的美国音乐家、诗人鲍勃·迪伦,以表彰其“在伟大的美国歌曲传统中开创了新的诗性表达。”。下面是小编分享的鲍勃·迪伦作品下的佳句欣赏,相信你们会喜欢!

此刻的失败者,终将胜利,因为时代在变。

——鲍勃·迪伦 《时代在变》

未来不对任何事作保证,甚至不保证生活不是一个大玩笑。

——Bob dylan 《像一块滚石》

大多数演唱者都想着让人记住他们自己,而不是他们唱的歌,但我不在乎这些。对我来说,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记住我唱的歌。

——Bob dylan 《像一块滚石》

How many times must a man look up 一个人要仰望多少次

Before he can see the sky 才能见苍穹

——Bob Dylan 《blowing in the wind》

I was so much older then,Im younger than that now.

昔日我曾如此苍老,如今才是风华正茂。

——Bob Dylan 《My Back Pages》

一个男人要走过多少条路,才能被称为一个男人。

一只白鸽子要越过多少海水,才能在沙滩上长眠。

炮弹在天上要飞多少次,才能被永远禁止。

答案,我的朋友,在风中飘荡。

——Bob Dylan 《Blowin’ in the Wind》

白日的时光静寂缓慢,我们注视着前方,努力不使之偏向,就像夏日的红玫瑰逐日盛开,时光静寂流逝,永不复返。

——鲍勃·迪伦 《时光慢慢流逝》

一个人要抬头多少次,

才能看见天空的美?

一个人要有多少隻耳朵,

才听得见求救呼喊?

人要透过多少的死亡,

才会觉得已牺牲太多?

How many times must a man look up

Before he can see the sky?

How many ears must one man have

Before he can hear people cry?

how many deaths will it take till he knows

That too many people have died?

——Bob Dylan 《blowing in the wind》

一只白鸽要飞过多少海,才能安然的睡在沙滩上?

一个人要走过多少路,才能被称作男子汉?

——鲍勃·迪伦 《答案在风中飘荡》

一座山要矗立多少年,

才能被海水淹没?

一些人要生存多少年,

才能被给予自由?

一个人要回头多少次,

才不会假装他什么都没看见?

这答案,我的朋友,正随风而飘,

这答案正随风而飘。

——鲍勃·迪伦 《随风而飘》

每一件美丽的事物背后都隐藏着伤痛

——Bob Dylan 《Not Dark Yet》

展开阅读全文

2024高考素材积累:乔布斯与鲍勃·迪伦

全文共 1566 字

+ 加入清单

当听到乔布斯去世的那一刻,我第一反应是:乔布斯?他怎么会死呢?他属于那种精力充沛,每隔一阵子就出来刺激一下社会,让你惊喜又心怀羡嫉的人。

我对着台面的“苹果”,突然吼出一声,“乔,你凭什么现在去死啊!”你太对不起你的偶像——鲍勃·迪伦这老家伙辉煌的青春了吧?他已经70岁了,还在全世界巡回摇滚着唱!你才56岁。

如果没有鲍勃·迪伦,如果没有乔布斯,这个世界将会失去多少精彩内容?

鲍勃·迪伦——美国伟大的文化符号、反战英雄、音乐界传奇……对于如此杰出人物,故事可以这样叙述:上世纪60年代,迪伦一边嘴里含着布鲁斯口琴,一边跨腿抱着吉他演唱《答案在空中飘扬》、《时代在变》、《暴雨将至》、《犹如滚石》……简约犹如圣经中箴言的歌词——瞄向美国政客、华尔街上的银行家,反越战示威人群、巷子后饥饿潦倒的黑人以及种族冲突、妇女解放等运动。他近乎冷酷地以自己尖锐的音乐,刺入大众内心世界,被誉为“解放了你的思想”的20世纪摇滚教父、民权经典之声,惟一一位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音乐家。

小小的乔布斯,在迪伦的摇滚乐里,度过青少年时光。迪伦激发出小乔的头脑风暴:“像迪伦一样,我也许可以在固有的规则之外寻找逃逸甚至反抗的方法。”

从此,这个眉头紧蹙、沙哑嗓子依然吞吐着云彩与大海的迪伦,成了乔布斯一辈子的精神主宰,甚至成了他灵魂的老巫师——他的反文化传统的价值观、他拒绝受各种规则的约束……无不受迪伦的影响。

所以,如果你对迪伦、乔布斯的故事足够熟悉,你会发现他们很像:他们做事都很专注,生性孤僻,不那么合群,对自己喜欢的事情抱着极大的热情。他们的人生就像一条穷尽变化的漫长公路,但他们从来不在意别人的评论,一意孤行。他们活得很真实,缺点毛病一点不比我们少:言行无礼、惹事生非,暴躁、妒忌甚至有些残酷……但拥有如此性格的人,是不会拥有平凡一生的。他们用与众不同的眼光看待事物,他们不喜欢墨守成规,他们也不愿安于现状。你可以反对他们,质疑他们,颂扬或是诋毁他们,但唯独不能漠视他们。因为他们改变了事物。

迪伦的困境是,怎样在创作时懂得节制他哲人般疯狂的才华,因为呐喊是容易的,可以自我安慰,悲愤却是困难的,有助于寻根问底、背水一战。其实迪伦是最有资格谈怀旧的人,但他却坚决地选择说:别回头!他甚至拒绝在演出时演唱他最有名的那些歌曲。这种决绝令人肃然起敬。

乔布斯的困境是,怎样令他的颠覆精神找到出口,苹果的每一次创新与革命,都是他为自己内心的狂热与不安找寻出口。坚决地走创新之路,坚决地追求简约完美,坚定地奉行拿来主义,坚定地按照商业营销规律办事。即使历经胰腺癌和肝脏移植两次身体的大变故,记者问乔布斯,是否打算功成身退,结束在苹果的职业生涯?他说,苹果不是职业生涯,而是我的人生。

是的。对于他俩来说,决定等同于“抉择”加“注定”。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举行纪念美国人权运动音乐会,邀请迪伦献唱《时代变了》,迪伦依然特立独行,非但不参加排练,就连音乐会当天与总统夫妇拍照的环节也丝毫不感兴趣。奥巴马说两人仅有的互动就是礼节性握手和迪伦离开时报以的一个微笑,“如果他做些别的什么,那他就不是鲍勃·迪伦了。”

于是,就注定了这样的一个结果:一个成了美国摇滚之父、一个站在世界科技之巅成了传奇。

事实证明,最终站上巅峰的人,只是比别人坚持得更久、比别人坚持得更完美、更独特而已!

现在,“摇滚之父”还在摇着,但“苹果传奇”这个亮点却黯淡下去了,这种消失带给“果粉”的打击,是最要命的!因为不知多少人的生活习惯,因这个“亮点”而改变。现在我们简直不知道能替代这盏灯的那一盏灯,什么时候才能再亮起来?

望着乔布斯托腮的巨幅照片,我更在意一些形而上的东西:不浪费自己有限的生命,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专注自己钟爱的事业,这绝对是一个勇敢者的选择。

愿鲍勃·迪伦的音乐永远伴随着史蒂夫·乔布斯!

展开阅读全文

鲍勃·迪伦《编年史》读后感

全文共 440 字

+ 加入清单

两个多月前看这本书的时候,几乎搞成了行为艺术:每天看一段时间,放一张鲍勃·迪伦的唱片边听边看,结果听了不到十张就读完了——说明这本书内容不算厚实——现在还剩下十几张唱片,不知道是该继续听完,还是等他的第二本回忆录出来后再听。

在对摇滚乐稍有了解的人们那里,鲍勃·迪伦真是个如雷震耳的名字,他的传记书如果刻在以前的竹片上,早就“汗牛充栋”了,但是让鲍勃·迪伦自己来“我手写我口”出一本自传性质的书,还真是第一次,在国外读书界引起轰动不奇怪。迪伦的歌词一向天马行空,内容博大精深,让他写起书来自然在这方面很能得人好感,即使翻译过来有所损失,仍不时能遇到惊喜。

以前不少人把书名译为《编年史》,而看了这本书觉得应该译为《大事记》才对。本书只有五章,大多集中于迪伦艺术史上的几个时期。这本书时间线索较隐蔽,另外“涉及很多极其个人化的内容,要想理解,需要非常熟悉他的生平”(伍迪·艾伦语,原话非针对此书)才行。整本书就像一幅蒙太奇拼贴画,只有比较喜欢迪伦这个人,也有一定的耐心,才会读出味道来。

展开阅读全文

鲍勃·迪伦《编年史》读后感

全文共 656 字

+ 加入清单

称迪伦为音乐诗人,绝对是没有问题的。书中有一些段落,简直可以作为写文章的范本。

自己有感想的地方,顺手勾画了一下。下面是部分划线句子的摘抄。

“她没什么有趣的。但我希望能有个望远镜。”(在一场无聊的谈话中,迪伦把目光投向了街对面的办公室,看见一个女秘书在忙。)

“有一次她对我说幸福并不在任何一条路上,幸福本身就是那条路。他还教育我要待人和善,因为你将遇到的每个人都在打一场艰苦的战斗。”(迪伦的外婆对他的教导。)

“我做每件事情都很快。思考得快、吃得快、说得快、走得快。我甚至唱歌都很快。我需要让自己慢下来,如果我要成为一个言之有物的作曲家的话。”(然后迪伦去读1855-1865年间报纸的缩微胶卷。读完后,他说:)“我尽量多地往自己脑子里塞进这些东西,然后锁起来放在脑子里看不见的地方,不去碰它。我想以后我得叫辆卡车才能把这些东西运走。”

“麦克利什说他认为我是严肃的诗人,说我的作品将被以后的几代人当成试金石,说我是战后的铁器时代诗人,但我似乎从过去的时代继承了某种形而上的东西。”(诗人麦克利什对他的评价。反过来,他对这位桂冠诗人的评价是:)“我们中间的大多数人几乎没有离开过地面,他却已经到了月球。”

“我可以用到它。他在视觉、触觉和味觉上都散发出体面的气息,在它上面多少有点宇宙的灵性。”(他和李普曼等人一起获得普林斯顿的名誉博士学位。)

“和波诺在一起的感觉很像是在火车上吃饭——似乎你在移动,要去往什么地方。波诺有一颗古代诗人的灵魂,在他身边你得很小心。他能咆哮到几乎要引起地震。他还是个纸上谈兵似的哲学家。”

展开阅读全文

鲍勃·迪伦《编年史》读后感

全文共 603 字

+ 加入清单

当初买这本书也不是为了自己去看他。一周的时间,看起来却是如此的费劲,原因很简单:我不是迪伦迷。

还是喜欢扉页上那张经典的照片,叼着香烟怀抱吉他藐视众生的模样。我印象中的迪伦是一个不可一世的人物,有着出众的才华,从不为生计发愁,我行我素的做着自己的音乐,心无旁焉。

事实上的迪伦是一个谦虚地要命的家伙。整本书中满是他对别人的关注和赞美。这也是让我看不下去的原因,全是陌生的名字,可他们又于我们有什么关系呢?我们想看的只是迪伦。

书中很多迪伦自己的表述,从中可以看出这个人的内心世界仿佛只有两件东西——民谣和政治。如果一个人关注一件事到这种程度,我想任何生活的琐事和困难都不会对它产生任何影响。这是一种生活的姿态,强者的姿态。

另外表达一下对出版社编辑的崇拜,我最早在北青周刊上看到这本书的推介,里面引用了一段话,非常精彩,就天真地以为这只是冰山一角,对整书充满了期待。结果当我看完整本书之后才发现,那一大段话就是全书的经典,编辑引用的就是珠穆朗玛。

不过像我这样一个对迪伦一无所知的人,在陌生的人名和对从没听过的音乐描述中,还是发现了很多值得关注的东西。那些令人敬佩的只言片语。还有一个脑子里充满灵感的音乐家对音乐感觉的形容,那些比喻句简直精彩得让人发狂!

对了,补充一句,买的时候我曾对出版社比较犹豫,果然在书中发现了错误。但是,最让人 不能忍的是我拿到书以后才在旁边发现几个很小的字——第一卷。妈的,你还要出几卷啊!

展开阅读全文

美国民谣歌手鲍勃·迪伦本月将在伦敦办画展

全文共 396 字

+ 加入清单

唱作人、民谣歌手、诗人,在为一代人定义了民谣音乐和民谣摇滚后,72岁的鲍勃·迪伦(Bob Dyl名人故事:鲍勃·迪伦的画跟他的歌一样有灵魂n)还为自己添上了一个视觉艺术家的符号。8月24日,他的12幅蜡笔肖像画将以《鲍勃·迪伦:“面”值》(Bob Dyl名人故事:鲍勃·迪伦的画跟他的歌一样有灵魂n: F名人故事:鲍勃·迪伦的画跟他的歌一样有灵魂ce V名人故事:鲍勃·迪伦的画跟他的歌一样有灵魂lue)为名在英国国家肖像美术馆(N名人故事:鲍勃·迪伦的画跟他的歌一样有灵魂tion名人故事:鲍勃·迪伦的画跟他的歌一样有灵魂l Portr名人故事:鲍勃·迪伦的画跟他的歌一样有灵魂it G名人故事:鲍勃·迪伦的画跟他的歌一样有灵魂llery)展出,并持续展览至明年1月5日。在此之前,这批肖像画从未对外公示过。撇开鲍勃·迪伦早已浸透在美国人血液中的民谣音乐,他的这些画作依然值得人们驻足欣赏。

展开阅读全文

2024高考热点人物素材: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鲍勃·迪伦

全文共 2410 字

+ 加入清单

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给出的颁奖理由是“鲍勃·迪伦在伟大的美国民谣传统中创造出新的诗歌意境”(Bob Dylan won the 2016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for “having created new poetic expressions within the great American song tradition.”)。

当宣布鲍勃·迪伦获得今年诺贝尔文学奖,斯德哥尔摩的瑞典学院内,传来记者们的欢呼声。

诺贝尔文学奖委员会常任秘书萨拉·达尼乌斯(Sara Danius)说,75岁的迪伦是“英语文学传统中的伟大诗人”,她将迪伦的作品与古希腊两位诗人荷马和萨芙(Sappho)相提并论。达尼乌斯说,“迪伦诗歌创作已经有很多年。但是更主要的一点,把他作词的歌曲念出来,就像是朗读诗歌一样。”

国内知名乐评人孙孟晋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鲍勃·迪伦与其说是一个音乐人,不如说更加是一个诗人。

“他早期的唱法和诗有很大的关联,歌词的创作受金斯堡等垮掉的一代影响很大。

“他擅于把各种意向写进诗里,有时候用嘲讽的方法,有时候又特别悲伤,比如我很喜欢的一首《Sarah》。

“他的文学造诣很高,回忆录《编年史》是音乐家的回忆录中最棒的。

“事实上,他的名字‘迪伦’就来自迪伦·托马斯。

“迪伦是犹太人。20岁的他游荡在纽约街头,不知道命运在哪里。他对人性看得特别透彻。他也喜欢恶作剧,是个很有意思的人。”

“迪伦是最棒的诗人。”美国诗坛怪杰、“垮掉的一代”之父艾伦·金斯伯格说:“我从印度回到美国西岸那会儿,有人给我放了张唱片,当我听到那首《暴雨将至》,我哭了出来。薪火传承到了新的一代,从早期的波西米亚和垮掉的一代,到寻找光明和自我激励的这批年轻人。我被他的修辞镇住了,这些诗词简直就像《圣经》箴言一样,撼动人心。”

1941年5月24日,鲍勃·迪伦出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德卢斯城,那是一个气候严酷、生活封闭乏味的地方。6岁时全家移居到苏达州矿区小镇希宾。那是一个气候严酷、生活封闭乏味的地方,只有电台传送着来自外界的信息。

少年时期的迪伦便显示出音乐天赋,10岁时迪伦自学了吉它、钢琴、口琴等乐器。

高中毕业后他来到明尼苏达大学继续学业。大学时期,他开始使用艺名鲍勃·迪伦,通宵达旦地弹琴唱歌,白天则蒙头睡觉,再没时间读书。

1961年,鲍勃·迪伦从明尼苏达大学辍学,开始专心致力于歌唱工作。

离开大学以后,他开始转型创作,他几次三番地去找乐评人Robert Shelton,给他唱自己的歌。直到Shelton意识到他的价值,把他推荐给各个唱片公司,并在《纽约时报》上对他大加赞赏,才终于引发了哥伦比亚唱片公司制作人John Hammond的注意,并为他挣得了一纸唱片合约。

这番幸运之神的眷顾很快让鲍勃·迪伦成为一颗新星,尤其在1963年他的反战歌曲和话题歌曲广为流传之时,整个美国民谣界和一代年轻人的心灵都受到他的剧烈冲击。

1962年,鲍勃·迪伦发表第一张专辑《Bob Dylan》,1965年,鲍勃发行专辑《重访61号公路》。

鲍勃·迪伦在21岁时已写下平生最著名的歌曲,一连问了12个没人能答上的问题,这就是因电影《阿甘正传》而被大多数人熟悉的《答案在风中飘》。而另一首歌曲《像一块滚石》被权威音乐杂志《滚石》选为“史上最伟大500首歌曲”的第一名。

为了纪念鲍勃·迪伦为音乐史上做出的突出贡献,在《滚石》“史上最伟大100名词作者”排行榜上,鲍勃·迪伦名列第一。

迪伦笔下的歌是具有变革意义的。他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你想要写的歌曲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你想要描写你身上发生过的最奇怪的事,你见过的最怪异的事。”迪伦觉得当代与过去之间没有差别,阅读了关于内战的故事让他更好地懂得了六十年代,这也让迪伦写出的歌能够震撼他当时所生活的年代,又能够经久不衰,历久弥新。

鲍勃·迪伦多数著名作品都来自1960年代的反抗民谣,也被广泛认为是当时美国新兴的反叛文化的代言人。他的部分早期作品成为了当时美国民权反战运动的圣歌,例如《答案在风中飘》(Blowing in the Wind)和《时代在变》(The Times They Are a-Changing)。1960年代中期迪伦开始从原先的抗议民谣风格转型,并在1965年发行单曲《像一块滚石》(Like a Rolling Stone),也从此改变了流行音乐的传统分类。在一些摇滚音乐人的帮助下,迪伦60年代中期的一些作品登上了《告示牌》榜单冠军,但同时也受到了来自民权运动者的指责和批评。

迪伦在其50多年的歌唱生涯中探索了美国歌曲风格里的各种成分——从民谣、蓝调及乡村到福音音乐、摇滚乐和洛卡比里,再到英格兰式、苏格兰式和爱尔兰式民谣,还有爵士乐和摇摆乐。在不同的音乐人的支持下,迪伦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就一直在举办他的“永不停息巡演”(Never Ending Tour)。作为一个唱片艺术家和表演者,迪伦的成就主要以他的演艺生涯为核心,但他最大的贡献被普遍认为是他的作词。

自1994年以来迪伦已出版了6本画作书,他的作品也曾在大型艺术画廊中展出过。作为一个音乐家,迪伦的唱片总销量已超过了1亿,也让他成为畅销音乐艺人之一。迪伦得到过包括格莱美、金球奖和奥斯卡金像奖在内的奖项。2012年5月,迪伦获得了由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颁布的总统自由勋章。

《编年史》是鲍勃·迪伦在国内出版的唯一本中文版著作,鲍勃·迪伦历时三年在打字机上亲手敲出来的回忆录,记录了自己生命中种种非凡的时刻——初到纽约,签约哥伦比亚,遭遇创作瓶颈,家庭生活片段,点燃灵感火花,打破界限……这位民谣诗人用热情、怜悯和深邃的目光回顾的往昔岁月,将那逝去的黄金年代一幕幕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是一位20世纪传奇人物平生所著的最不同寻常的私密自传。该书中文版目前由上河文化·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

展开阅读全文

2024高考素材: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鲍勃·迪伦经典语录

全文共 950 字

+ 加入清单

1、当你过度让自己自由懒散的时候,那么等待你的,就是一个名叫“罪恶”的家伙。

2、我从不刻意去写作一些事情,我只是灵光一闪然后把它记录下来,我一向很认真对待自己正在做的事情。

3、我先是一个诗人,然后是一个音乐家,实际上,不管是死是活,我都是一个普通人。

4、未来对我来说,应该是对每个人来说,都已成为过去。

5、如果你想要拥有梦幻般得经历,但你又很懒,我建议你不要再空想了,干脆去对着窗户外边发呆吧。

6、大学就像是养老院,实际上,更多人死在了大学里。

7、你不能企图去报复一个人,如果你恨他入骨,就应该想办法让他永远不能翻身。

8、如果我不是bob?dyl2017高考素材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鲍勃·迪伦经典语录n,也许我会从这个名字里找到许多答案。

9、世界上不会每件事都让你顺心,你能做的,只有在失败中获取经验,而不是埋怨世界不公平。

10、我还从未写过一首政治歌。歌曲拯救不了世界,我深有体会。

11、民主从来都没有统治世界,我们只能把他放在脑袋里。

12、我不是万能的,我能做的最大的事情就是做好我自己。

13、人们从来不实践自己信仰的,只追求快捷方便的。

14、英雄就是懂得责任与自由同在的人。

15、我接受这个混乱的世界,但不晓得他是否接受我。

16、你要抑制自己的野心,这样你才能成为你想成为的人。

17、被关注是一种负担,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是因为他备受关注,所以我经常失踪。

18、一个真正的诗人,是不会告诉别人自己会写诗的。

19、没有人是真正自由的,连鸟儿都被天空束缚。

20、你可以喜欢我所拥有的,但你不一定非要得到我所拥有的。

21、你可以随时转身,但你绝对不可以后退。

22、不管你多么富有,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幸存者,一种是已经迷失的。

23、对于爱好音乐的人来说,只有两个选择,要么你选择努力争取辉煌,要么你选择什么也不是。

24、这世间的一切所谓的真相,只不过是在积累一个巨大的谎言。

25、你不是忙着出生,而是忙着去送死。

26、音乐可以拯救众人,但它被商业绑架,这样的音乐太多,形同污染。

27、如果你希望世界上没有法律,你就要学会诚实。

28、无论谁生谁死,地球照样转。拿破仑取得那么大的成就,最终照样死于非命,生命不会为任何一个人停留。

29、荣誉,你可以通过很多种方式得到,但从没有人思考过得到它意味着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2024中考素材:给耳朵写诗的人——鲍勃·迪伦

全文共 558 字

+ 加入清单

鲍勃·迪伦因为“在美国歌曲传统形式之上开创了以诗歌传情达意的新表现手法”而获得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下面将由小编为你分享2017中考素材:给耳朵写诗的人——鲍勃·迪伦 ,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达尼乌斯说,迪伦将他的诗歌通过歌曲的形式展现出来,这与古希腊那些通过音乐表达的经典作品别无二致。鲍勃·迪伦的作品虽然是让人“听”的,但完全可以把它们当做诗歌来“读”。

迪伦1941年5月24日出生在美国明尼苏达州。他从青少年时期开始就在各种乐队中参加表演,对音乐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尤其热爱美国民谣和布鲁斯。他还受到早期“垮掉的一代”年轻作家以及现代诗人的影响。

迪伦1961年搬到纽约后开始在咖啡厅和俱乐部里进行音乐表演,在签约哥伦比亚唱片公司后,1962年发行首张同名专辑《鲍勃·迪伦》。此后,他发行了大量涉及社会、宗教、政治与爱情等主题的专辑。作为美国流行乐坛的领军人物之一,迪伦曾获得格莱美音乐奖多个奖项和奥斯卡最佳原创歌曲奖,并于2013年成为首位入选美国艺术文学院的摇滚音乐家。

除了大量音乐专辑,迪伦还于1971年出版了实验性著作、散文诗集《狼蛛》。瑞典文学院评价说:“他的多才多艺令人惊奇,画家、演员和作家领域都有他的足迹。”

文学院评点说,迪伦是一位标志性人物,对当代音乐的影响深远,同时“也是亚文学不断追随的人物”。

展开阅读全文

诺贝尔文学奖名人故事:鲍勃·迪伦

全文共 1175 字

+ 加入清单

几十年前,在美国明尼苏达州一个叫“Hibbing”的矿区小镇上,人们过着简单而乏味的生活。男孩 Robert Allen Zimmerman 在这里长大,那时,他获取外界信息的唯一渠道就是听收音机里播放的电台广播,那里间或会传来一些流行歌曲和彼时方兴未艾的摇滚乐。而当这个男孩第一次听到乡村音乐时,他的意识仿佛被抽离了片刻,在一瞬间他萌生了与此有关的巨大梦想。

这个男孩疯狂地练习演唱和乐器,他因此成了校园明星也轻而易举地俘获了女生的心。但他无法满足于眼下的生活,他心心念念着外面的世界,他要走出这里。中学毕业的第二天他就离开了那个小镇,和别人一起组成乐队,到处表演。不过很快,他就又厌倦了那种缺乏内涵的音乐。等到上大学时,他已经完全无心学业,醉心于弹琴唱歌。那时他还迷上了诗歌,甚至因为崇拜威尔士诗人 Dylan Thomas 而改了自己的名字,新名字叫作 Bob Dylan(鲍勃·迪伦)。

1961 年,从大学辍学的 Bob Dylan 来到了纽约曼哈顿区的格林尼治村,这里聚集着大批的音乐人、艺术家,被称作民谣圣地。Bob Dylan 卸下心中的梦,安放在这个地方,他想在这里的酒吧演唱,去当一名真正的歌手。那时候,他身材纤瘦,头发微卷,说起话来略带羞涩,常常紧蹙眉头,背着一把吉他,提着破旧的行李箱。

Gerde’s Folk City 是格林尼治村里最著名的音乐演出场所。54 年前,Bob Dylan 的名字出现在这个酒吧演出的海报上,他要在那年 9 月 26 日为大家演唱,这是他人生第一次在这样正式的场合下公开演出。那天晚上,他的表演让台下掌声雷动,在场的观众中,坐着资深的乐评人 Robert Shelton 。三天后,纽约时报出现了关于 Bob Dylan 的文章。

“一颗闪亮的新星在 Gerde’s Folk City 的舞台上冉冉升起。”Robbert Shelton 赞叹道,“即便年轻得不像话,他也是这些天来,整个曼哈顿最独特的艺术家之一。他的音乐弥漫着非凡的创造力,让人印象深刻。”

于是,整个格林尼治村,不,整个曼哈顿区,都知道了这个年轻人。那一年,他二十岁。

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仅仅是传奇的开始。半个世纪过去了,Bob Dylan 和乐队有过 2000 多场演出,他个人获得了 10 次格莱美奖,甚至还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是名副其实的乐坛“活化石”。他被认为是20世纪美国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民谣歌手,他的作品被无数人传唱,他写下的歌词和旋律沁入到无数人的灵魂,让人们感受到自由。

1961 年的那个夜晚,让这一切有了个美妙的开始。现如今,格林尼治村人头涌动,各国游客成群结队地来参观拜访,可是人们怀念 60 年代,因为那时的午夜,走进一家昏暗的酒吧,或许能与 Bob Dylan 不期而遇。而他年轻的歌声,在风中飘扬。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