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齐白石

齐白石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齐白石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齐白石问题。

分享

浏览

5237

作文

35

齐白石老人五易画风

全文共 273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著名画家齐白石,曾荣获世界和平奖。然而,面对已经取得的成功,他并不满足,而是不断汲取历代画家的长处,不断改进自己作品的风格。他60岁以后的画,明显不同于60岁以前。70岁以后,他的画风又变了一次。80岁以后,他的画风再度变化。齐白石一生,曾五易画风。正因为白石老人在成功后,能仍然马不停蹄地改变、创新,所以他晚年的作品比早期的作品更完美成熟,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流派与风格。

他告诫弟子“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他认为画家要“我行我道,我有我法”。就是说,在学习别人长处时,不能照搬照抄,而要创造性地运用,不断发展,这样才会赋予艺术以鲜活的生命力。

展开阅读全文

22生命不息笔耕不辍——齐白石

全文共 255 字

+ 加入清单

勤奋是齐白石一辈子艺术生活的特点。他对艺术的追求孜孜不倦,在70年的绘画生涯中,他差不多天天都要作画。27岁以后,只有因两次生病、一次遭父母之丧搁过笔。即使到了晚年,他也没有睡过懒觉,每天照例早起,吃过早饭,便要画上几幅。1957年春夏之际,他的健康情况已大不如前,还丝毫不服老,顽强地和衰老作斗争,临终前他画的最后一幅画是花中之王——牡丹。

分析:成功者选择勤奋,懒惰者选择懒惰。生活的意义就在于一生勤奋,这是高尚者的座右铭。只要生命不息,那么笔就不会停止书写。

话题:“工作态度”“勤奋与懒惰”“成功出于勤奋”

展开阅读全文

名人故事:勤奋的齐白石作文600字

全文共 599 字

+ 加入清单

齐白石是我国最着名的画家之一,他最善长画小虾小虫等小动物,另外,在篆刻方面他也颇有建树。

齐白石年轻的时候,他就很喜欢篆刻。有一天,他去拜访一位老篆刻家,老篆刻家说:“你去挑一担础石回家,等这一担石头都变成了泥浆,你的印就刻好了。”别的人都以为老篆刻家戏弄齐白石,劝他不要理那老家伙,齐白右却真的挑了一担础石来,夜以继日地刻着,一边刻,一边拿古代篆刻艺术品来对照琢磨。刻了磨平,磨平了又刻,手上起了血泡,他不在意,他就那么专心致志地刻呀刻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础石越来越少,而地上的淤泥却越来越厚。最后,一担础石统统都化为泥了,齐白石也练得了一手好篆刻艺术,他刻的印雄健、洗炼,独树一帜,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

有一次,他过生日。由于齐老是一代宗师,学生朋友来了很多。从早到晚,客人络绎不绝,老人笑吟吟地迎来送往,等到夜晚送去最后一批客人,老人再也支持不住了,他躺下很快睡着了。

第二天,齐白石老人一早就起床了,他顾不上吃饭,先到画室去做画,家里人都劝他吃饭,他却不肯歇一歇。总算五张画画完了,家人都长长的松了一口气,等着他吃饭。谁知他摊纸挥毫又继续作起画来。家里人怕他累坏了,都说:“您不是已画够五张了吗?怎么还画呀?”

老人轻轻抬起头说道:“昨天生日,客人多,没作画,今天追画几张,以补昨天的‘闲过’”。说完,他低下头继续作起画来。

正是凭着这种勤奋精神,齐白石老人的画越作越精,受到了世界人民的喜爱。

展开阅读全文

徐悲鸿三请齐白石的故事

全文共 1040 字

+ 加入清单

庐三顾不容辞,何况雕虫老画师。海上清风明月满,杖藤扶梦访徐熙。小编收集了徐悲鸿三请齐白石故事,欢迎阅读。

草庐三顾不容辞,何况雕虫老画师。海上清风明月满,杖藤扶梦访徐熙。

这是齐白石为赠与徐悲鸿的《月下寻归图》的题诗,由衷感激徐悲鸿“草庐三顾”的识拔之恩。

久慕其名

一九二九年秋,近代画家,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出任北京艺术学院院长。他深信只有优秀的师资,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为此用心物色遴选教授,意向聘请的第一人,便是齐白石。

齐白石少年习画,经半个世纪刻苦精勤不懈努力,终于跻身画坛大家之列,于一九二零年定居北京,专业卖画刻印。徐悲鸿一向十分赞赏他的人品画技,称他是真正的艺术大师。

两顾草庐不果

九月初的一天,徐悲鸿来到西单跨车胡同齐白石的寓所。问候过后,道明来意:“先生是扬名遐迩的画坛大师,想请您来艺术学院任教。”齐白石婉言辞谢:“承蒙徐院长看重,只是老朽年逾花甲,耳欠聪,目欠明,恕难应命,但只心领了。”

“高等院校的教授中,古稀之年还不少呢,齐先生老马识途,点拨指导,谁能及得上?正是大有用武之时。”徐悲鸿挽请说。

齐白石还是不答应:“教授责任重大,还是另请高明的为好,以免误人子弟。”

两天以后,徐悲鸿再次登门拜访,又是盛情邀请,齐白石又以年老为由推辞。冒雨三顾金石开

求贤若渴的徐悲鸿不愿就此放弃。百忙中三顾齐宅,而且是顶风冒雨而来,再次表敬爱之心,诚恳迫切相邀。齐白石感动之余,解释了“恕难应命”的真实原因:“年老体衰而外,是因为老朽木工出身,并未进过学堂,登台教授缺少经验,恐引教师非议,又恐顽皮学生捣蛋,连课都上不成。”

“齐先生的顾虑不无道理,但似可不必。”徐悲鸿情真意切道:“教授的资格,在于真才实学,不计出身如何。有些留过洋的不也是徒有虚名?齐先生融合传统写意和民间绘画的表现技巧,艺术风格独特。不但能教学生,也可教我徐悲鸿。”

“不敢,不敢,徐院长太谦逊了。”齐白石摇手不迭。

“事实正是这样,并非过谦。”徐悲鸿继而保证道:“齐先生上课时,不必做长篇的理论,只要作画示范稍加要领提示即可。开学之初,我陪着您上课,为您护驾。以防真有个别学生不守纪律。”

齐白石发自内心的感动,终于点头了:“那就试一试吧。”

开学那天,徐悲鸿亲自乘着马车把齐白石接到学校,向全校师生恭敬有加介绍了齐白石的高超造诣。又言出行随,为齐白石“护驾”。考虑到齐百石的确年事已高,徐悲鸿还给予多方照顾:入冬以后天气寒冷,给他在讲台边生个火炉;到了夏天,又给他装个电扇;刮风下雨,又派车接送往来。可谓无微不至。

展开阅读全文

齐白石老人的“群鼠图”

全文共 209 字

+ 加入清单

著名书画大师齐白老人爱憎分明,痛恨日本军阀,痛恨汉奸、特务。1937年“七.七”事变后,他在门口贴出一张“告白”,上书:“从来官不入民家。官入民家,主人不利。谨此告知,恕不接见。”拒绝卖画给敌人,拒绝与他们打交道。老人还常常借诗画影射咒骂敌人。他曾画了一幅“群鼠图”,在画上题诗道:“群鼠群鼠,何多如许?何闹如许?既啮我果,又剥我黍。烛灯残天欲曙,严冬已换五更鼓。”严励尖锐地揭露笔鞭挞了日寇“群鼠”对我国的侵略罪行。

展开阅读全文

齐白石的民族气节

全文共 202 字

+ 加入清单

齐白石,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现代国画大师。1937年日寇占领北平时,他已70高龄,他愤然辞去北平艺专教授职务,闭门谢客,表示不与敌伪合流。尽天寒冷,全家宁愿受冻,也不领敌伪的施舍,拒绝卖画给敌伪人员。为了摆脱敌伪的纠缠,他先后在门上贴上告白:“白石老人心病发作,停止见客。”“切莫代人介绍,心病复作,断难报答也。”“画不卖与官僚,窃恐不祥。”后来干脆写:“白石已死。”白石老人的高风亮节一直为世人称道。

展开阅读全文

徐悲鸿三请齐白石出来教书的故事

全文共 983 字

+ 加入清单

草庐三顾不容辞,何况雕虫老画师。海上清风明月满,杖藤扶梦访徐熙。这是齐白石为赠与徐悲鸿的《月下寻归图》的题诗,由衷感激徐悲鸿“草庐三顾”的识拔之恩。

一九二九年秋,近代画家,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出任北京艺术学院院长。他深信只有优秀的师资,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为此用心物色遴选教授,意向聘请的第一人,便是齐白石。齐白石少年习画,经半个世纪刻苦精勤不懈努力,终于跻身画坛大家之列,于一九二零年定居北京,专业卖画刻印。徐悲鸿一向十分赞赏他的人品画技,称他是真正的艺术大师。两顾草庐不果九月初的一天,徐悲鸿来到西单跨车胡同齐白石的寓所。

问候过后,道明来意:“先生是扬名遐迩的画坛大师,想请您来艺术学院任教。”齐白石婉言辞谢:“承蒙徐院长看重,只是老朽年逾花甲,耳欠聪,目欠明,恕难应命,但只心领了。”“高等院校的教授中,古稀之年还不少呢,齐先生老马识途,点拨指导,谁能及得上?正是大有用武之时。”徐悲鸿挽请说。齐白石还是不答应:“教授责任重大,还是另请高明的为好,以免误人子弟。”两天以后,徐悲鸿再次登门拜访,又是盛情邀请,齐白石又以年老为由推辞。冒雨三顾金石开求贤若渴的徐悲鸿不愿就此放弃。

百忙中三顾齐宅,而且是顶风冒雨而来,再次表敬爱之心,诚恳迫切相邀。齐白石感动之余,解释了“恕难应命”的真实原因:“年老体衰而外,是因为老朽木工出身,并未进过学堂,登台教授缺少经验,恐引教师非议,又恐顽皮学生捣蛋,连课都上不成。”“齐先生的顾虑不无道理,但似可不必。”徐悲鸿情真意切道:“教授的资格,在于真才实学,不计出身如何。有些留过洋的不也是徒有虚名?齐先生融合传统写意和民间绘画的表现技巧,艺术风格独特。不但能教学生,也可教我徐悲鸿。”“不敢,不敢,徐院长太谦逊了。”齐白石摇手不迭。“事实正是这样,并非过谦。”徐悲鸿继而保证道:“齐先生上课时,不必做长篇的理论,只要作画示范稍加要领提示即可。开学之初,我陪着您上课,为您护驾。以防真有个别学生不守纪律。”齐白石发自内心的感动,终于点头了:“那就试一试吧。”

开学那天,徐悲鸿亲自乘着马车把齐白石接到学校,向全校师生恭敬有加介绍了齐白石的高超造诣。又言出行随,为齐白石“护驾”。考虑到齐百石的确年事已高,徐悲鸿还给予多方照顾:入冬以后天气寒冷,给他在讲台边生个火炉;到了夏天,又给他装个电扇;刮风下雨,又派车接送往来。可谓无微不至。

展开阅读全文

不耻下问的作文素材:齐白石三“刺”张大千

全文共 862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齐白石与张大干是两位杰出的中国画大师。两人相识于北平画坛,并留下一段佳话——齐白石三“刺”张大千。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作文素材,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齐白石三“刺”张大千,让我们领略了齐白石刚正不阿的人格魅力、认真细致的敬业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思想境界,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虚心学习的张大千的品质。两人虽交往不深,但同成为画坛大师,不仅是因为画技高超,还因为各自品格的高尚。

话题拓展:不耻下问、细致入微、知识无处不在

齐白石与张大干是两位杰出的中国画大师。两人相识于北平画坛,并留下一段佳话——齐白石三“刺”张大千。

有论者说,张大干的画风变革可分为三个阶段:师古人、师造化和师我心。而在最早的师古人阶段,张大千公然作伪,给自己留下了一个抹不去的污点,令齐白石深感不满。有一日,张大千到访,齐白石借口不在家而不见。就这样,张大干初访齐白石就吃了闭门羹。

抗战前夕,张大千将一幅《绿柳鸣蝉图》送给了收藏家徐鼐林。画上是一只大蝉卧在柳枝上,蝉头朝下,蝉尾朝上,做欲飞状。齐白石见后说:“大千此画谬矣!蝉在柳枝上,头永远是朝上的,绝对不会朝下。”后来,不服齐白石评论的张大千跑出屋外仔细观察,只见几棵大树上爬满了蝉,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头朝上,只有少数的头朝下。而另外几棵柳树上,趴在柳条上的蝉,则无一例外的头朝上。这时,张大干才由衷叹服齐白石“致广大、尽精微”的艺术功底。

抗战胜利后的一天,同在北京的齐白石、张大千受徐悲鸿邀请一起吃饭。饭后,齐白石乘兴挥毫,用墨画了三朵荷叶,又用红色画了两朵荷花,以示答谢。张大千想在画上再添几只小虾,由于画得入神,手舞笔飞,全然不在乎虾的节数。这时,齐白石暗暗拉了拉他的衣袖,悄声说道:“大干先生,不论大虾小虾,身子只有六节,不能多画、少画!”张大干听了,既惭愧又感激,便在画上又画了水纹和水草,把节数不准的虾身一一遮掩了。

张大千后来造诣了得,对齐白石的批评意见也深以为然,虚心采纳,并终生引以为戒。他还结合自己与齐白石的艺术交往教育学生,艺术创作务必“了解物理,观察神态,体会物情”。

展开阅读全文

齐白石的虾趣

全文共 300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著名画家齐白石画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所画的虾是家喻户晓的艺术珍品。之所以达到如此造诣,源于齐白石对虾的浓厚兴趣。他的案头摆了一个大海碗,碗里养着几只活蹦乱跳的小虾,这是为了随时观察虾的生态特征,以便在作画时把虾造型特点把握得更准确。原先,白石老人画不多,长须也大多是画成平摆的6条长线。后来,在长期耐心细致的观察中,他发现虾在被水冲跃时,叉钳闭合,躯干伸展,长须急甩于后;虾在轻浮漫游时,双臂弯曲。渐渐地,他画的虾就变得神态多变、生动传神了。在他的名画《虾》中,他画了3只大虾。它们有聚有散,姿态各异,非常逼真。全纸背景不着一笔一墨,3虾却像游弋在一泓清水之中,给人以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美感。

展开阅读全文

齐白石晚年变画法

全文共 201 字

+ 加入清单

创新就要勇于突破自己。齐白石,本是个木匠,靠着自学,成为画家,荣获世界和平奖。然而,面对已经取得的成功,他永不满足,而是不断汲取历代名画家的长处,改变自己作品的风格。他60岁以后的画,明显地不同于60岁以前。70岁以后,他的画风又变了一次。80岁以后,他的画的风格再度变化。

据说,齐白石的一生,曾五易画风;正因为白石老人在成功后仍然马不停蹄,所以他晚年的作品比早期的作品更为成熟,形成独特的流派与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齐白石不教一日闲过

全文共 327 字

+ 加入清单

齐白石是我国著名的书画家。他非常珍惜时间,从不浪费时间,他一直用一句警句来勉励自己,这句警句就是:“不教一日闲过”。怎样才算是在一天中没有闲过呢?他对自己提出了一个标准,就是每天要挥笔作画,一天至少要画五幅。虽然他已经90多岁了,但他还一直坚持这么做。

有一次,齐白石的家人和朋友、学生来给他过90岁生日,在喜庆的气氛中,他一直忙到很晚才把最后一批客人送走。这时他想,今天五幅画还没有完成呢,应该作完画再睡觉,于是他拿起笔作画,由于过度疲劳,难以集中精力,在家人的一再劝阻下,他才去休息。第二天,齐白石早早地起床了,家人怕他累坏身体,都劝他再多休息会儿,可齐白石却十分认真地说:“昨天客人多,我没有作画,今天可要补上昨天的‘闲过’呀!说完他又认真地作画了。

展开阅读全文

意志坚强的齐白石写人作文300字

全文共 762 字

+ 加入清单

齐白石是我国著名的国画大师,在他小的时候,有着一段鼓舞人心的故事。

年轻时候的齐白石,那时候还没有喜欢上画画,他热爱的事篆刻,每天,篆刻成了他最喜欢干的事情。在一个天气很好的下午,当和煦的阳光晒得不那么猛烈时,齐白石他来到了一位老篆刻家,向老篆刻请教如何才能把篆刻练得好。来到老篆刻家后,好篆刻见他决心那么充足,别向他说:〞篆刻,其实没有什么办法,只要肯苦练,便能把篆刻练好。你去挑一担硬石回家,刻了磨,磨了刻,等到这担硬石都变成了泥浆,那时你的篆刻就会顺其自然地变好了。〞年轻时的齐白石真的信了老篆刻的话,辛辛苦苦地得跑到山上,挑了一大担的硬石头回家。

他把硬石头挑回家后,每天每日,不管白天黑夜,他都在练习篆刻。他夜以继日地刻着,刻了一下便看一下,认认真真地,当刻成一个模样时,他便拿出古代的篆刻艺术品来对照,来看看有什么区别,然后又认真地修改自己篆刻出来的成品,接着他又刻了磨,磨了刻,一点一滴的进行着,从不间断。为了练好这篆刻,他手上起满了又大又红的水泡,即使这样,他也毫不顾着自己的手,继续专心致志,一心一意地练习篆刻。在这练习的过程中,他凭借自己坚定的意志,克服了手上的疼痛,击溃了硬石的坚固,就这样日复一年,年复一年,把这硬古篆刻得得越来越少,而那硬石留下的泥浆却越来越多,堆积了整间房子。当他把最后一块硬石给刻碎,把全部用石磨成泥浆时,他的篆刻艺术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状态,这让他倍感欣喜,他也从中领会了来之不易的道理,他从中知道,原来做一件事情,只要有恒心,有顽强的意志,便能把事情做好,做得优秀,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齐白石之所以有超出常人的天赋,正是因为他坚强的意志力,凭借自己的顽强斗志,他最终在自己的事业上取得了令人震惊的成就,也从而完成了自己的人生使命,让自己当之无愧。

[意志坚强的齐白石写人作文3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齐白石小时候

全文共 509 字

+ 加入清单

齐白石(1864-1957),湖南湘潭人,二十世纪十大画家之一,世界文化名人。齐白石1864年1月1日(清同治三年癸亥冬月廿二)出生于湘潭县白石铺杏子坞,1957年9月16日(丁酉年八月廿三)病逝于北京,终年九十三岁。宗族派名纯芝,小名阿芝,名璜,字渭清,号兰亭、濒生,别号白石山人,遂以齐白石名行世;并有齐大、木人、木居士、红豆生、星塘老屋后人、借山翁、借山吟馆主者、寄园、萍翁、寄萍堂主人、龙山社长、三百石印富翁、百树梨花主人等大量笔名与自号。

白石爷爷小时候,家里很穷。他八岁就给人家放牛、砍柴。牛在吃草,他就用柴棍(gùn )在地上画画。后来,他当了木匠,白天干活,晚上在昏暗的油灯下学画。夏天蚊虫叮咬,冬天两脚冻得发麻,他都不在乎,一直画到灯油燃尽为止。就这样,他画的画越来越好了。

白石爷爷家里种着许多花草,招来许多小昆虫,水缸里还养着鱼和虾,他每天仔细地观察它们。他要画蚱蜢,就跟在一只蚱蜢后面满院子跑,一直到看清蚱蜢跳跃(yuè )时双腿的动作为止。别人劝他把蚱蜢拴(shuān )住,他说拴上绳子蚱蜢不舒服,动作不自然,那就画不准了。

勤于观察和刻苦练习使齐白石爷爷获得很大成功,他的画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

展开阅读全文

齐白石的“两笑”与马寅初的“两噢”

全文共 295 字

+ 加入清单

大画家齐白石有一个座右铭:人誉之一笑,人骂之一笑。“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都是一个颇有争议的画家。对他的画风和成就,有人大加赞赏,认为他是一个百年难现的艺术大师;有人对他进行污蔑,或妄加评论。对此,老人一概置之不理,听之任之。但对于那些真知灼见,即便是刺耳的话语,老人也是从谏如流的。

无独有偶,与之同时代的马寅初先生,是用“两噢”来回答世人的毁誉的。60年代,他因提出“新人口论”被批斗,被免除北大校长职务。儿子回家告诉他这个消息,他漫不经心的“噢”了一句,继续看书。79年,97岁的老人被平反,恢复他的名誉。儿子告诉他这

消息时,他心不在焉的“噢”了一句,继续闭目养神。

展开阅读全文

齐白石名言

全文共 647 字

+ 加入清单

1、欲立艺者,先立人;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勿道人之短,勿说己之长;人骂之一笑,人誉之一笑。

2、人欲骂之余勿听也,人欲誉之,余勿喜也。

3、寿高未死羞为贼,不辞长安作恶饕。

4、作画先阅古人真迹过多,然后脱前人习气别造画格。乃前人所不为者,虽没齿无人知,自问无愧也。清逸,不慕名利,方可从事于画。见古今之长,摹而肖之能不夸,师法有所短,舍之而不诽,然后再现天地之造化。如此腕底自有鬼神。

5、不教一日闲过。

6、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7、我绝不画我没见过的东西。

8、任君无厌千回剥,转觉临风遍体轻。

9、画中要常有古人之微妙在胸中,不要古人之皮毛在笔端。欲使来者只能摹其皮毛,不能知其微妙也。立足如此,纵无能空前,亦足绝后。学古人,要学到恨古人不见我,不要恨时人不知我耳。

10、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11、不知明天该做什么的人是不幸的。

12、善写意者专言其神,工写生者只重其形。要写生而后写意,写意而后复写生,自能神形俱见,非偶然可得也。

13、我是学习入家,不是摹仿人家,学的是笔墨精神,不管外形像不像。

14、作画在于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

15、教学相长。

16、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17、莫羡牡丹称富贵,却输梨橘有余甘。

18、每一天醒来都是新的开始;每一天结束,都是不教一日闲过的胜利。

19、欲立艺者,先立人。

20、男人三十分钟不谈女人。

21、不求一日难过。

22、勿道人之短,勿说己之长;人骂之一笑,人誉之一笑。

23、似者媚俗,不似者欺世,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24、抓住时间,不要虚度光阴。

展开阅读全文

齐白石身上驮着半斤铜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593 字

+ 加入清单

齐白石,湖南湘潭人,现代著名书画家,在我国画坛上,素有“北齐南张”之说,即南有张大千,北有齐白石。齐白石属大器晚成者,他9岁学作木工,一直是位木匠,二十几岁才学雕刻,然后学画,37岁才跟王湘绮学诗文、学书法,最后终成一代大师。

据说,齐白石在湘潭黎威圣家作工时,见其兄弟二人皆好刻 印章,他便求授方法,黎氏不理。有一天,齐白石又去请求,黎威圣正在抽水烟,便和他开玩笑说:“你能把这水烟袋里的水喝干,我就教你。”齐白石果然皱眉把水烟袋中又臭又辣的脏水喝干了。黎威圣大为惊讶,为他的至诚感动,于是尽心传授齐白石的篆刻治印方法,几年之后,齐白石习成绝艺。齐白石脾气怪僻,他住在北京赶车胡同时,并不欢迎生客来访,客厅门口常挂着一块牌子,上书:“白石老人,心病复发,停止见客。”抗日战争期间,日军占领了北京,齐白石来不及转移,但他很有气节,根本不依附日伪军。日本人听说他是大画家,派人来求他画画,他在门口贴了一张告示: “中外官员要买白石之画者,用代表人可矣,不必亲驾到门,从来官不入民家,官入民家,主人不利。谨此告知,恕不接见。”

他还有个怪癣,对家里的一切东西,都由自己保管,一步一锁,数十年如一日。他的腰上老是挂着一串串的钥匙,象个管家婆一般。所以,有人说齐白石“身上驮着半斤铜”。

齐白石曾画有一张“不倒翁”的画,配诗嘲笑道:“乌纱白帽俨然官,不倒原来泥半团,将汝忽然来打破,通身何处有心肝?”

展开阅读全文

齐白石的虾

全文共 887 字

+ 加入清单

徐郑凡

《虾趣》是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齐白石的代表作。他的作品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所作鱼虾虫蟹都天趣横生。

画上的虾惟妙惟肖:墨点似的眼睛旁长着似动非动的触须,那细长的钳子,看起来非常有力,应该是用来保护柔弱的虾吧。齐白石老爷爷的用笔更是精妙,虾的头用墨非常浓,但虾的身子用墨很淡,显得晶莹剔透。

凑近看,齐白石老爷爷画的虾不仅外形逼真,而且虾的动态也非常活灵活现呢!左下角的三只虾,像是在向我们挥钳子,右下角的两只躲在一起窃窃私语,而右上角的那只像发现了食物似的飞奔向虾群,生怕食物被别人抢走了。

但站在远处看,他们又像在打拳击。左下角三只,在用钳子互相夹对方,另外两只就是“吃瓜群众”,在一旁看热闹,还有一支正直腰游荡,怕自己错过了比赛。但当我再换一个角度看时,又有不一样的感受,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啊!

齐白石的虾为什么这么栩栩如生呢?因为他小时候就在池塘里钓虾,六十多岁,他特意养虾来观察虾的形状,而在八十岁后,他画虾的技艺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齐白石细致入微的观察,持之以恒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

【篇三:齐白石的虾】黄宇涵

齐白石曾这样描述过他的代表作《虾趣》:“看似容易,实则极难。画得活,虾之生命自出;画僵了,也就失去了生命。”今日我观赏了这幅《虾趣》,果然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天趣横生。

画上这六只虾造型各异,却都有着墨点似的眼睛,黑乎乎的仿佛一颗颗黑宝石;似动非动的触须,细细长长得如毛线一般;晶莹剔透的虾身好像能看见肉一般;还有一对细长的钳子,最终组成了一只只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的虾。

凑近看,其中左下方三只虾好像队长一般大钳前伸,仿佛在说:“队员们注意了,前方有猎物,冲啊!”后两只一听到指挥立刻发起攻击,其中一只却耸肩弓背,原来是它的弟弟离队了,所以拱背示意弟弟跟上来,最终最后一只也直腰游荡进队伍里。

这些虾好像又在嬉戏打闹,会两只纠缠在一起,仿佛在做游戏,互相用钳子钳着玩,有时还会用尾巴碰撞,真是有趣极了!

可别小看齐白石画的这几只虾,“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齐白石练习画虾整整七十年,才能够画出如此逼真的虾图,真是了不起。

展开阅读全文

齐白石的虾作文450字

全文共 471 字

+ 加入清单

在今天的作文课上,我们看了齐白石的代表作《虾趣图》。

仔细端详这幅画,九只虾神态各异,表现形式也不同:齐白石用焦、浓、重、淡、清五种墨色,分别刻画了虾身体的各个部位。拿其中一只来说吧:用重墨画出虾的头部,用焦墨和毛笔侧锋刻画眼睛等细节;虾的身体用中锋行笔,逐渐变小;虾的尾部,齐白石用笔尖来描绘,仿佛用手一碰虾尾,它就会收紧尾巴,箭似的窜出几米。在我看来,整只虾最表现功力的就在虾须上了。细长的虾须似柔实刚,用清墨画上细长曲线,干脆利落,没有一点拖泥带水之意。寥寥几笔,一只生动形象的虾跃然纸上,栩栩如生。仿佛它随时都会甩甩尾巴,摇摇脑袋,快活地从画面中游出来。

让我感兴趣的是,为什么齐白石只用几笔就能画出“活”的虾,而我画来画去却是“三不像”呢?

通过老师讲解,才知道原来齐白石从小就观察虾,画虾画了七十多年,后来甚至每天在桌子上放一碗活虾看着画。七十年!多么震撼人心的一个数字啊!想想自己,连每天练三十分钟的琴都不愿意,又怎能有长达七十年如一日的决心?

“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齐白石的画功并非与生俱来,而是通过后天不断努力换来的。

展开阅读全文

齐白石的虾画作文400字

全文共 433 字

+ 加入清单

一说到齐白石,我们就会想到虾,因为“虾”已经成为齐白石的标志。今天的课堂上,我们就欣赏了齐白石的《虾趣图》。

图中共九只虾,只只画得活灵活现、惟妙惟肖,通俗地说就像活的一样。别看每只虾都只有几笔,但每一笔都是别出心裁的。正如齐白石自己说的,“看似简单,实则难”。

虽然,图中没有小溪,没有流水,也没有水藻、沙石,但从虾的触须、尾巴都能让人觉得虾在游动。特别是它们的身体,有的拱起,有的凹下去,简直就是一群活虾扭动着身体,摆动着尾巴,顺着水流的趋势前进。

齐白石的虾为何画得如此之好?那还用说,整整画了七十年,能不好吗?他二十岁左右开始画虾,大概六十岁时,已经画得有模有样了。可他对自己的成果并不满足,觉得虾还不够“活”,于是,每天把虾捉来养在碗里,边画边观察,日积月累,碗里的活虾终于跳到他的画里去了,他也因此成为了举世闻名的画家。

能像齐白石这样精益求精、坚持不懈的人,世上能有几个?

欣赏了齐白石的画,了解了齐白石的经历,我想我已经掌握了成功的秘诀——坚持梦想,追求完美。

展开阅读全文

我与齐白石爷爷对话作文600字

全文共 595 字

+ 加入清单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我热爱画画,喜欢在纸上绘出各种色彩。从简单的蜡笔画,到水彩、线描,再到速写、素描,我一步步走在绘画的路途上,希望做最棒的自己!今年寒假我初学国画,深深地被国画的魅力所吸引。

在学习国画的过程中,我知道了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等国画大师,心想若有机会能目睹这些画家的画作该有多好啊!没想到机会就来了:“故里山花此时开” 齐白石原作回乡展在湘潭齐白石纪念馆展出,我们美术馆组织去参观,我的心情激动不已,终于可以与齐白石爷爷的画作来一次亲密接触了。

在纪念馆内,我不仅了解到了齐白石一生坎坷的经历,也目睹了齐白石爷爷的画作。原来齐白石家里很穷,之前一直是木匠,后来凭着自己的不懈努力才成为有名的大画家。齐白石爷爷擅长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画,但我最喜欢他画的蜻蜓和虾。他画的蜻蜓翅膀纹路都看得很清楚,虚实结合,头部细节和触角也清晰可见,细致入微;虾也是灵动活泼,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虾的身体晶莹剔透,大胆下笔,笔笔传神,看到它们似乎会从画里蹦出来。把大自然的美和心中的情感意境用笔墨都挥撒在一张张宣纸上——这就是齐白石爷爷带给我们的国画魅力。

我们不仅参观了纪念馆,还在馆内老师的指导下,自己拿笔画,画起了国画,老师教我们画的是葫芦,我握着毛笔在宣纸上晕染着墨汁,画画间,我似乎感觉到齐白石爷爷就在握身边,轻声地对我说话:“孩子,好好学习国画,一定要把我们的国画继续发扬光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