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齐白石

齐白石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齐白石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齐白石问题。

分享

浏览

5239

作文

35

齐白石的虾画作文400字

全文共 433 字

+ 加入清单

一说到齐白石,我们就会想到虾,因为“虾”已经成为齐白石的标志。今天的课堂上,我们就欣赏了齐白石的《虾趣图》。

图中共九只虾,只只画得活灵活现、惟妙惟肖,通俗地说就像活的一样。别看每只虾都只有几笔,但每一笔都是别出心裁的。正如齐白石自己说的,“看似简单,实则难”。

虽然,图中没有小溪,没有流水,也没有水藻、沙石,但从虾的触须、尾巴都能让人觉得虾在游动。特别是它们的身体,有的拱起,有的凹下去,简直就是一群活虾扭动着身体,摆动着尾巴,顺着水流的趋势前进。

齐白石的虾为何画得如此之好?那还用说,整整画了七十年,能不好吗?他二十岁左右开始画虾,大概六十岁时,已经画得有模有样了。可他对自己的成果并不满足,觉得虾还不够“活”,于是,每天把虾捉来养在碗里,边画边观察,日积月累,碗里的活虾终于跳到他的画里去了,他也因此成为了举世闻名的画家。

能像齐白石这样精益求精、坚持不懈的人,世上能有几个?

欣赏了齐白石的画,了解了齐白石的经历,我想我已经掌握了成功的秘诀——坚持梦想,追求完美。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专题作文

齐白石晚年自省徐立新

全文共 13170 字

+ 加入清单

齐白石是我国着名的书画大师。1952年的一天,诗人艾青前来拜访已是88岁高龄的齐白石,艾青还带来了一幅画,请他鉴别真伪,齐白石拿出放大镜,仔细看了看,对艾青说:“我用刚创作好的两幅画跟你换这幅,行吗?”

艾青听后,赶紧收起这幅画,笑笑应道:“您就是拿20幅,我也不跟你换。”齐白石见换画无望,

不禁叹了一口气:“我年轻时画画多认真呀,现在退步了。”原来,艾青所带来的这幅画正是齐白石数十年前的作品。

艾青走后,齐白石一直愁眉不展,一天夜里,儿子起来上厕所,发现父亲没再房间,正要四处寻找时,却发现书房里的灯是亮着的,走进一看,原来父亲正坐在书桌前,一笔一画地描红。

儿子不解,便问道:“您都这么大年纪了,早就盛名于世了,怎么会突然想起来要描红,而且还描这般初级的东西?”

齐白石摇了摇头,不紧不慢地回答道:“现在我的声望高,很多人说我画得好,觉得我随便抹一笔都是好的,我也被这些赞誉弄得有些飘飘然了,无形之中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直到前几天,我看见年轻时画的一幅画,才猛然惊醒——我不能再被外界的那些不实之词蒙蔽了,所以还要重新认真练习,要自己管住自己。”

此后,即便是年龄越来越大,但齐白石却依然坚持每天必画画,从不敢慢怠,甚至有时为了画一幅画,往往要花上好几个月的时间。

不被赞誉冲昏头脑,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也许正是这位书画大师成功的原因。  宽大为怀

毕加索对冒充他的作品的假画,毫不在乎,从不追究,看到有伪造他的画时,最多只把伪造的签名涂掉。“我为什么要小题大做呢?”毕加索说,“作假画的人不是穷画家就是老朋友。我是西班牙人,不能和老朋友为难。而且那些鉴定真迹的专家也要吃饭,而我也没吃什么亏。”  懂得 孟祥海

曹聚仁与鲁迅曾有过这样的对话:“为您写传我肯定不是最适当的人,因为我不姓许。”鲁迅听后哈哈大笑:“就凭你这句话,你是懂得我的人。”

一句“你是懂得我的人”,可看出两人非同一般的关系。就是这位自称“不是最适当的人”,于1956年在香港写成并出版了《鲁迅评传》。

在民国历史上,像曹聚仁与鲁迅之间这样互相“懂得”的人,还有很多。 1939年夏,19岁的汪曾祺怀揣着已读了多遍的《沈从文小说选》,顺利考入西南联大中文系。关于个中缘由,他后来曾不止一次地说过:“我好像命中注定要当沈从文先生的学生„„”从此以后,汪曾祺就在老师的帮助下一步步走上文坛,而后成为“京派小说”的领军人物。

他是最懂沈从文的人,在行军过程中,只带了沈从文的书,只想听这个人说话。而沈从文在向文艺界推荐这位学生的作品时,也总是说:“他的小说写得比我好。”沈从文死后,汪曾祺围着老师看一眼,再看一眼,然后,哭了。

丰子恺崇拜李叔同,两人的师徒之情天高地厚。1918年李叔同出家做了和尚,而为了回报恩师对他的培育和引领,丰子恺用自己的画笔,46年的时间和一段坎坷艰危的道路,实现了一个宏大的发愿,这就是直到现在还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六集《护生画集》。

丰子恺懂得李叔同。所以,有生死之约,一个写,一个画,后来李叔同仙逝,剩下的一个,继续画。即使在“文革”中,丰子恺成为“上海市级十大批斗对象”的时候,丰子恺也没有放下手中的画笔!

国学大师陈寅恪晚年,在病榻上将编定的著作整理出版全权授与学生蒋天枢。这被后辈学人视为他一生学问事业的“性命之托”。蒋天枢是懂得陈寅恪的人,他也配得上这种信赖。 1958年,他在其《履历表》“主要社会关系”一栏中写道:“陈寅恪,69岁,师生关系,无党派。„„”这在当时来说,是冒着很大风险!

文人之间的“懂得”是一种千古知己的情怀;是一种“斯世同怀视之”的默契;如清风之于明月,虽无形,却自有一股清辉耀人寰。

有人懂得是一种幸福,能懂得别人是一种境界!  景观与观景 武宝生

伊瓜苏瀑布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它跨越巴西和阿根廷两国。长期以来,两国为此景观的归属问题纷争不下。在国际社会的斡旋下,经过拉锯式谈判,最终巴西做出了让步,将最壮观的一段瀑布划归阿根廷所有。

然而,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却纷纷进入巴西旅游。为什么?因为最佳的观景位置在巴西这边。巴西

4

的旅游收入因而大大高于阿根廷。而阿根廷为维护和管理景观,每年要投入大笔资金。

原来,景观与观景是两个概念,最佳景观与观景佳位不同。可见,退一步,未必是失去。有时,退一步,风景无限!

 与众不同的抄写员

国学大师黎锦熙在湖南办报纸。他聘请来三位抄写员,帮他誊写文稿。

第一位抄写员沉默寡言,只是老老实实抄文稿,错别字照抄不误。后来,这个人一直默默无闻。 第二位抄写员则非常认真,对每份文稿都逐字逐句检查后才抄写,遇到错字、别字都给予改正过来。后来,这个抄写员写了《义勇军进行曲》歌词,经聂耳谱曲后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他叫田汉。

第三位抄写员与众不同,他仔细看完文稿后,只抄与自己意见相符的稿件,其余的都被他扔掉,一份都不抄。后来,这个人建立了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他是毛泽东。

【素材分析】只抄写符合自己意见的稿件,说实话,也许这种做法不太适合赚钱谋生。但是,为什么三人原本都是一样的起点,后来的命运轨迹却有天壤之别呢?特立独行,卓尔不群,从来就是叱咤风云者成功的智慧。

【速用名言】 我一贯力求思想不受束缚。——英国生物学家 达尔文 世上最艰难的工作是什么?思想。凡是值得思想的事情,没有不是人思考过的;我们必须做的只是试图重新加以思考而已。——德国文学家 歌德 【适用话题】1.独立思想;2.循规蹈矩;3.个性  哦,原来12岁的成吉思汗是神童

1174年,成吉思汗的父亲统治的部落,打了一个胜仗,夺回大片领地和许多牲口。为了庆祝胜利,特意安排一场赛马,优胜者的标准不同往常,最后到终点的马才能得奖。一句话,比马慢。骑手们想方设法,一个比一个慢,过了好一阵,跑在最前面的马,才行进到赛程的十分之一。

成吉思汗的父亲也后悔自己不该别出心裁搞这种赛马,但又不想失了面子,于是下令:“谁有办法尽快结束比赛,给予重赏。但是,不能改变原定的优胜条件,跑得慢的还是获胜。”

众人绞尽脑汁,仍想不出一个万全之策。这时年仅12岁的成吉思汗跑到比赛场,对骑手进行了一番新的安排。然后厉声发出号令:“跑!”只见骑士们一改刚才的拖沓状况,争先恐后地纵马向终点跑去。比赛结束了,结果还是最慢的马获得优胜。 原来,成吉思汗对赛马作了重新安排,只是让骑手们相互调换赛马。因为赛马的胜负只以马计,不是以骑手计,甲骑乙的马,乙骑丙的马,丙骑丁的马„„这样一来,每个骑手都希望自己驾驭的别人的马跑得最快,不能获得奖,使自己的马落在最后,从而取胜,这就打破了众骑士踯躅不前的僵局。

【素材分析】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不同的方法,往往收获不同的结果。好方法的价值,在于合理利用人性的弱点,借助富有实效的手段,最大限度激活人的欲望,使其心甘情愿地投入工作中。 【速用名言】 1.既有师法,又有变通。——北宋画家 刘道醇 2.“不可能”这个字,只在愚人的字典中找得到。——法国近代军事家 拿破仑

【适用话题】1.人性的弱点;2.变通;3.换一个角度思考;4.目标与方法  废墟上的阅读者

网上流传着一张照片。照片的背景,是被狂轰滥炸后的一座图书馆,主要人物,是三名头戴礼帽的男子。 1940年10月22日,英国伦敦肯辛郡,有一座图书馆几乎被炸成废墟。这座名叫“荷兰屋”的图书馆,屋顶已被炸塌,钢筋、水泥、瓦砾遍地。 在硝烟弥漫的时刻,有三名绅士站在图书馆的废墟里静静地读书。这些严谨的英国人,在最残酷的岁月里,仍然衣冠楚楚,神色坦然。在废墟中,在大书架前,他们安静地阅读,犹如老僧入定。 被炸塌的屋子内,时光被定格在一瞬。屋子的外面,则是一片狼藉。这时候,随时会有德军飞机再次空袭——恐怖笼罩着人们,生命随时可能被无情地剥夺。在被炸塌了的图书馆,这三名男子显然忘记了战争,忘记了人世的纷争,忘记了炮火的威力与残酷。 1940年,这三位读书人,向我们展示了某种信念的存在。

(素材分析)图书馆是人类精神粮仓,战争是人类文明的刽子手。战争带来阴霾,但不会永远遮住阳光。战火来袭,他们仍保持绅士风度,安静阅读。废墟上的剪影,是对战争的控诉,对文明的坚守,对未来的信念。这种坚守与信念值得我们传承下去。

从富强到文雅 甘阳

一个文明社会最重要的产品是什么?是人。一个社会培养出来的人,是非常有素质、有气质、有教养的人,还是脑满肠肥、腰缠满贯却非常粗鲁的人,这是问题的关键。有很多石油输出国非常富有,但他们受人尊重吗?单纯的富裕并不足以使一个文明社会受到尊重。尤其中国这样一个有着几千年文明的国家,我们对国人要提出更高的要求。中国崛起,必然要求文化上的崛起,而不仅仅是经济崛起,只有经济崛起是不够的。

众所周知,犹太人很能挣钱,但犹太人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不被欧洲人尊重。他们在中世纪留给人的印象大概有两个,一是不信基督,二是放高利贷。一直到莎士比亚的名剧《威尼斯商人》写的还是这个。但是从18、19世纪以后,犹太人中涌现了大量的科学家、艺术家、音乐家,人才辈出。

只有出了这样的人,出了这样不以挣钱做生意为最高人生理想的人,一个民族才会富有思想和创造力,才能受到人们的尊重。我觉得人类大概有一种天性,面对一个伟大的艺术家、科学家、哲学家,我们会肃然起敬。这没有什么道理好讲,你就是会起敬。这才是人之为人的一个基本标志,是人不同于动物的地方。

 外墙色彩

这是发生在一家中外合资石化企业的真实故事。新厂区建成后,双方管理人员讨论外墙刷什么颜色。中方人员的一致意见是刷成灰色,上面浅灰,下面深灰,理由是灰色耐脏。但德方人员坚持刷白色,认为只要管得好外墙就不会脏。双方争执不下,最后中方领导作出让步,同意刷白色。他想,过一个月你们再看吧。然而,由于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管理规章,每半个月清理一次,加上员工爱护漂亮的外墙,几年过去了,外墙依然干净如新。

一件小事折射出不同的管理理念。中方人员从外墙必定会脏的思维定势出发,缺乏改变现状的信心,没有提出改进管理的措施,而是选择了耐脏的颜色;德方人员则以有利于文明生产和增强员工视觉效果为目标选择外墙颜色,并以长效机制保证目标实现。两种不同的思维,自然带来不同的管理行为和管理结果。、  为孩子攒钱,真的是“溺爱”(芮成钢)

我们看到,大多数中国人自己省吃俭用,辛苦一生,就是希望为孩子多攒些钱,让他们生活得更好,少走弯路。发达国家的富人却往往不把财产留给孩子,而是捐给慈善机构。有人以此推断?西方人教育有方,中国人则是溺爱,其实问题不是这么简单。

我认识一些美国人,事业成功,生活富足。他们的确不打算把家产留给子女,前提是他们给孩子买了最好的教育。哈佛、耶鲁毕业的学生,找一份年薪10万美元以上的工作,基本不存在困难。这说明一个潜在问题:他们对美国社会制度预期很好,相信只要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加上个人努力,就一定有机会。甚至还有一种推测:正因为美国富裕阶层信任现行的社会制度,希望其保持稳定,才将大把的钱拿出来做慈善,调和贫富差距,维持社会分配的合理,以免激化阶级矛盾。与此情形相比,中国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父母对子女,以及年轻人对自己的未来,都有着太多不确定性。  人生是有配额的(侯文咏)

开始这个话题是因为有人提起,作家三毛曾经很相信她一生写的书是有配额的,她相信写满了配额,她的使命完成,也就是她该离开的时候了。据说后来三毛一生出版的书,正好就是她预言中的数量。

在座一位医生朋友立刻表示:他常常劝病人不要饮食过量,多蔬果、少红肉、少饮洒,少暴饮暴食。不过这样的谆谆告诚效果似乎并不理想。于是他改变了一个说法,他对病人说:“一个人一辈子能吃的东西是有配额的,暴饮暴食的人,太早把自己一生的配额吃完了,只好在人生的宴席中提早离开”

医生表示,这个“配额说”似乎对饮食习惯不良的病人起了很好的警惕作用。

才说完,立刻有位从事慈善工作的人士表示:有很多热衷慈善事业的人也会认为福分是有配额的,如果自己身上累积了太多的福分,超过了应有的配额,为了达到平衡,就应该回馈社会。因此,许多在工作,事业上取得成就的人常常会思考如何做慈善,公益,把自己的福气分享,流通出去,以确保能一直有新的福分进来。

无意中看到了这篇文章,让我想到了淘宝,我相信我们做淘宝也是有配额的,你真心付出了努力,就会一定有收荻的,现在还没有收获是因为时间还没有到,只要坚持得住,就像马云说的,今天很残忍,明

天更残忍,后天很美好,可是很多人都是死在明天的晚上,见不到后天的太阳。

所以,我看了这篇文章后更加的相信了,只要我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的,现在还没有收获是因为时间没有到了,总会有收获的那一天的,我坚信这点!  我们的信任哪里去了(葛红兵)

上海有个调查显示,上海居民仅有不到2%的受访者表示会让陌生人进家门。 这是什么意思呢?是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陌生人都是坏人。”或者直白一点儿说吧,98%的受访者倾向于认为“陌生人”更大的可能是“坏人”。

少年呢?他们被灌输这种成见后变得非常可怕。

多年前,我坐公交车,邻座是一个小男孩,我们同路近一个小时,我对他为什么坐一个小时车上学好奇,就问他。第一次问,他看看我不回答;第二次问,他看看我起身头也不回地走开了。这个小男孩怎么了?为什么就不能和一个陌生人好好说话,正经八百地回答一下陌生人的问题,闲话一下?他为什么对陌生人那么恐惧?

因为他们从小就被教育成了不相信陌生人的人。

我不知道我们国家未来会是什么样子。我看到的是以前我们把自己和邻居、朋友、同事以及所有自由人都看做是好人,我们只是把坏人关进监狱,监狱外的我们倾向于认为都是好人。1995年,我在南京读博士的时候,我上公路招手搭车回南通,还有卡车司机免费让我搭车。现在呢?

现在,我们把自己关在笼子里,装保险门,装防盗栅,我们把家武装得像监狱。我们认为这个世界上只有自己是好人,所以,我们把自己关在保险门和防盗栅的后面,而外面的都是“坏人”。

我们不仅自己这样看,还把这个想法灌输给我们的孩子,让他们也这样看。

常常回忆起在英国的时光。我背包旅行,在怀特岛,路上经常看见居民把自己做的蜂蜜、甜点、自产的蔬菜等放在路边,没有人值守,只有一只碗。如果你需要那些东西,只要往碗里放上一两镑,你就可以把东西拿走了。

这是对路人怎样的一种信任?

在剑桥做访问学者,常常忘记了带证件,但是,跑到哪儿,我只要说自己是访问学者,就没有不信任的。整个剑桥镇,几乎看不见防盗门和防盗栅,家家户户,门就对着街,都是落地玻璃门,院门是象征性的,房门也是象征性的。

我在路上走,到处看门牌号,总有人主动出来,问我是不是迷路了。

在怀特岛上旅行的时候,我常常招手搭顺风车,我要说的是,多数开车人会主动问我去哪里,然后绕路送我去。我搭车6次,几乎次次如此。

对他们来说,我不仅是一个陌生人,而且是一个异国的陌生人,可是他们却没有不信任,相反把信任给了我!

对比一下,在自己的国土上做“陌生人”和在异国他乡做“陌生人”的遭际,我真的很想问:中国人,你的信任去了哪里?

我想,我们不仅仅要学会提防,也要学会信任。

我在丽江骑马,一个纳西族马夫介绍说,马在路上相互遇见,有的会互相打招呼。同类动物互相遇见,会亲热地招呼,不见得就会互相提防,而我们是人啊!人难道不比动物更聪明,想不出互相信任的法子吗?

信任是一种财富,你拥有它,就先把它分给别人,和别人分享。信任是这样一种财富,只要你不断地把它送出去,你就会得到更多!

拥有并分享这种财富吧,不要让你在信任的银行里是个赤贫的家伙。

 把性命和质量拴在一起(张小平)

二战时期,巴顿将军通过一份来自前线的战事报告了解到,在牺牲的盟军战士,竟有一 半是在跳伞时摔死的。这令他十分恼火,立刻赶到兵工厂。

当时负责生产降落伞的是商人考文垂,见到前来兴师问罪的巴顿,他赶忙汇报说:“这 些年我一直在狠抓产品质量,降落伞的合格率已达99.9%,创造了当今世界的最高水平。 巴顿怒斥道:“每个降落伞都关系到一个士兵的生命,你就不能做到百分之百合格吗?” 考文垂苦笑说:“我已经尽力了,99.9%是最高极限,再没有提升的空间了。”

巴顿怒不可遏。他走进车间,忽然从流水线上随意抓起一只降落伞包,大声地对考文垂 说:“这是你制造的产品,我现在命令你抱着它上飞机!”“这个伞包刚刚下线,根本 未经过任何检验,万一是次品,自己就将粉身碎骨呀!”考文垂吓得要命,可是迫于将 军的权威,只能胆战心惊地拿着伞包,上了飞机„„

还算有运气,考文垂有惊无险地回到地面。望着一脸狼狈、吓得几乎快要尿裤子的考文 垂,巴顿大笑一声,随即严厉地说:“从今天起,我将不定期来这里,命令你背着新做 成的降落伞从天上跳下去。”

从那以后,巴顿一次都没再去兵工厂,盟军也未再发生跳伞伤亡事故。多年之后,当年 的下属疑惑地问他:“您是怎么想到那个主意的?”巴顿慢悠悠地答道:“考文垂他们 并非不具备制造完全合格产品的能力,只是他惯于惰性思维,按一般标准行事,只有把 他和前线士兵的性命拴在一起,把他的安全和产品质量拴在一起,他才会竭尽全力。” 做天下事,尽力而为还不够,而是应该全力以赴,成功的奥秘就在于此。  心伏脚下

你有没有注意过盲人的表情?在车水马龙的通衢广道,在危机四伏的大千世界,忙人的脸安详而宁静。眉头紧锁的,恰是那些明眼人。

忙人对生活不抱奢望,此刻只办此刻的事情。譬如走路,心无旁鹜、步步踏实,直至目的地。他们做一件事时只想这件事,因此心澈“目”明。

当别人绞尽脑汁思考功名利禄的时候,盲人的心专注在路面上---有没有车、砖石、敞开的下水井和电线秆。他们一步步走过来时,其实每一步都在感谢:感谢生活,感谢路面的平坦。当一个人把许多的感谢浮于眉头之时,就会出现盲人那种表情:安然而且恬静。

所谓幸福,全由小小的细节积累而来。如果你用庆幸的目光回顾这种积累时,就产生富翁的感受。如果你对当下的处境不满,则说明心已经离开了脚步,栖居于远远的目标之上---不管它是地位、金钱还是房子,这时脚下怎样疾走都觉得慢,会因此烦恼,此时最容易受伤。

盲人的心始终伏在脚下,它静静地随双足缓行在无尽的路上。而在休息的时候,心还在怀想着炉火和热汤,而不是没见过的其他。因此,盲人的表情中除去宁静,竟还有许多满足。

如果说,幸福是一种经过节制的满足,盲人就已经接近它了。

在风雪里、在大雨中,盲人要吃更多的苦,这时,上班或回家成为艰难的事情。即便如此,也很少听说盲人遭遇交通事故的惨剧。这是因为盲人比明眼人更警觉车、更注意车,他们更谨慎。

其实从古至今,谨慎给人带来的福分最多。

以后上街,不妨多多注意盲人,也许他们正是我们生活的老师。

感想:公司以前的徐老师曾经评价我们的旺旺先生,上帝给你关了一扇门,必定给你打开一扇窗!上帝让他的身体不好,必定让他有聪明的头脑和健康的心态。

一旦我有心情不好的时候,他总是开导我:放下!!放下!!! 放下什么??

我还需要生活的历练和自己的反思感悟啊!!  遗珠(王鼎钧)

赵老板运了一船鲜蚌在海上航行,阻于风浪,误了归期,满船蚌肉都腐烂了。赵老板见血本全部损失,急得要跳海自杀。

船长劝他:“等一等,也许你还剩下什么东西。”

他率领水手清理船舱,从满船烂肉里找出了一粒珍珠,它的价值足以弥补货价运费而有余。 “失败”照例会给我们留下一些宝贵的东西,比如说经验,它比珍珠还可贵。  充满牛奶的池子

很久以前有个国王,他让人挖了一个池子。池子挖好后,国王发出告示:“每一个公民都必须准备一杯牛奶,晚上拿来倒进池子。”

这样的话,第二天早上,池子里就会充满牛奶,国王准备用这些牛奶来救济无家可归的乞丐。

一个男人在准备牛奶的时候想:‘反正每个人都要倒一杯牛奶到池子里,我可以到一杯水在里面,而

8

且又是在晚上,没有人会发现。

于是他趁着天黑,端着一杯水倒进了池子后赶紧回了家。

第二天早上,国王来到池子边上的时候惊呆了:池子里全是水!

每个人都像那个男人一样想:“我不必倒那一杯牛奶,反正其他人会倒的。”  所有的雨都会停的

马克·吐温与作家朋友郝威尔参加教会聚会,出门时碰到天降大雨。郝威尔见这扯天扯地的大雨,不禁悲从中来,他喃喃地问马克·吐温:“你看这雨会停么?”马克·吐温回答:“所有的雨都会停的。”

我们见过没完没了无休无止的雨么?所有的雨不管它是怎样地来势汹汹排山倒海,也无论它是如何地令人心烦意乱愁绪如织,最终都是会停下来的。而且,雨越大,意味着它越快停下来-老子所谓“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夕”是也。只要我们有耐心,它就一定会停下来—而且,雨后的天空会更加美丽,雨后的空气会更加清新。或者,你还能看到在晴天里根本就看不到的彩虹呢!所以,当生活中出现狂风暴雨时,我们不要沮丧,也不要失望—也许,这是幸福的前奏、命运的转机,我们笑对可矣!再说,别人的天空就不会下雨么?想想朗费罗的诗吧:“你的命运一如他人,每个生命都会下雨。”  康德:对人的尊重还没离我而去

据说,在康德离开人世前一个星期.他的身体已经极为虚弱。一个医生来探望他,他不但努力起身相迎,用已经不太清楚的口齿表达对医生抽空前来的感谢.还坚持要医生先坐下,他才坐下。等大家都落座。康德才用尽全身力气,非常吃力地说了一句话,竟然是:“对人的尊重还没有离我而去。”

这一幕让闻者动容,因为它体现的不仅是对人的尊重,更是高度的自尊。也正因此,在启蒙思想家那里,甚至将礼貌等同于人性。

所以,就算最初造作刻意,到后来也有可能固定下来而成为行为模式.要知道“姿态是可以变为习惯的”。

等到礼貌成为习惯,它便将化入人生.成为“人性”的一部分。处处动人。  紫藤花与葡萄藤

年轻人在阳台上种植了一大排紫藤花,枝叶逐渐生长,到夏天时,垂悬于两层楼之间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绿色叶慢。年轻人几度想将枝叶拉起用木架固定,帮他挡住阳光,降低屋内暑气,却因为如此做太小气而作罢。

第二年春天,年轻人在阳台上欣赏盛开的紫藤花,忽然发现有几株葡萄藤即将攀上他的阳台。往下看,一个女孩儿对着他微笑。楼下人家为了感谢他种植的紫藤花挡住夏天的太阳,所以种植葡萄作为回馈。 一架紫藤清香,换来一树葡萄美味,这正是分享使快乐成倍的道理。

位于以色列的加利利海,承接水源之后,将水分给了下游,湖里有各式各样的水生植物和鱼类;位于约旦和巴勒斯坦交界处的死海,纳人上游的水之后,却没有出口,因此水中累积了大量的盐分,没有生物能存活,湖里一片死寂。

一个懂得分享的人,生命就像加利利海广阔的水面一样,丰沛而且充满活力。  喝水决定成败

北宋边患严重,经常和辽开战。宋军尽管人多势众,武器精良,但胜少败多,辽军的勇猛善战常常让宋军闻风丧胆,溃不成军。辽军为何能屡战屡胜呢?有一个细节很能说明原因。

宋辽开战时,行军过程中如果发现水源,双方喝水的方法截然不同:宋兵看到了水,往往不顾一切地把刀枪往地上一丢,就趴下来像青蛙似的咕咚咕咚喝个痛快。而辽兵看到了水,则会冷静沉稳地用右手紧握刀枪,半蹲下身来用左手撩起水往嘴里送,这种喝水方式,可以让他们随时保持对敌人的高度警惕,一旦发现有宋兵来袭,就能用最快的时间作出反应,以最短的时间站起来迎敌。但是像宋兵那样喝水,敌人一旦突然来袭,只能乱作一团。

虽然行军时不是每次喝水都会遇到敌人来袭,但是,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好防范的准备,却是战场上必不可少的基本心理素质。面对虎视眈眈的强敌,宋军在喝水的细节中,显现的却是一派自由散漫、麻痹大意的不良习气,犯了兵家之大忌。一个忽视细节、毫无章法的团队,焉能不败?  印第安人的箭

9

印第安人射的箭,很多都是自己制造的。箭杆的长短与材料、羽毛的轻重、羽毛离箭头的位置、箭头的重量与材料等等,都大有讲究,足够空气动力学家研究半辈子。有一次,一位牧师得了个机会问一位有经验的印第安射手的造箭心得。这位射手说,其实只要把箭杆削直了,其他的马虎一点都没有关系。如果箭杆不直,其他方面你就是做得完美无缺,也很难一矢中的。

牧师由此推论,对孩子的培养,最重要的是品德的培养。教他做一个正直的人,其重要性远甚于把他培养成天才。但是搜索畅销书就会发现,教人成功者众,教人成人者鲜也!  名言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 孟子

当我们是大为谦卑的时候,便是我们最近于伟大的时候。 ——印度诗人 泰戈尔

自尊自爱,作为一种力求完善的动力,却是一切伟大事业的渊源。 ——俄国小说家 屠格涅夫

不管人们对你评价多高,你永远到有勇气对自己说:我是个毫无所知的人。 ——俄罗斯生理学家 巴甫洛夫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 刘备

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 ——爱国将领 冯玉祥 即使全世界都毁灭了,正义也是不能没有的。 ——法国作家 罗曼罗兰 威严不足易其位,重利不足以变其心。 ——《战国策 赵策二》 明者远见于未萌,而智者避危于无形。 ——西汉史学家 司马迁 得人者兴,失人者崩。 ——西汉史学家 司马迁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格言联璧》 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 ——苏格拉底

失败是坚忍的最后考验。 ——德国“铁血首相”俾斯麦

我们最重要的原则是,不要让人打倒你,也不要让事情打倒你。——法国物理学家 居里夫人  拨亮心中的目标

美国财务顾问协会的前总裁刘易斯·沃克,有次接受记者有关稳健投资方面的采访,聊了一会儿,记者问:“到底是什么因素,使人无法成功?” 沃克回菩:“模糊不清的目标。” 记者请沃克进一步解释。 沃克说:“在几分钟前.我就问你,你的目标是什么?你说,希望有一天可以拥有一栋山上的小屋,这就是个模糊不清的目标。问题出在‘有一天’的表述不够明确,因为不够明确,成功的机会也就不大。”

接着,沃克又说:“如果你真的希望在山上买一栋小屋,你必须先找出那座山,算出小屋的价值,然后,考虑通货膨胀的因素,算出5年后这栋小屋值多少钱。接着,你还必须算出,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每个月要存多少钱。如果真的这么做了,你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就会拥有一栋山上的小屋。但如果你只是说说而已,梦想就可能不会实现。梦想是愉快的,没有配合实际行动的模糊梦想,只是妄想而已。”  拯救汉字

2013年.电视人关正文将目光投向了“汉字”,他是《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热播节目的总导演。在国学日益被人们所淡化的当今,这档节目激起了人们对汉字魅力的重新认识,引起了强烈的关注和书写热情。 201 3年10月1 8日晚,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激烈比赛,历时两个多月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落下帷幕,但其后续效应仍在持续发酵。两个月来,“小箪”“穷蹙”“圩顶”“荦荦大端”等“难题”的不断出现,考倒了不少‘学霸’,也令不少平日里大家公认的文化人也自认“文盲”。更为遗憾的是现场成人观摩团70%的人无法将“癞蛤蟆”这个著名动物的名字写对,而“间歇”一词的差错率高达40%,“陀螺”“熨帖”“郫县豆瓣”等常见词的差错率更高。

此类现象在同类电视节目如河南卫视的《汉字英雄》中也层出不穷。这种现象再次彰显了“拯救汉字”、拯救国学的必要性。

【素材分析】由于电子产品的普及.人们的汉字书写能力不断下降.提笔忘字现象十分普通。这从侧面反映了人们心中国学地位的下降。汉字是中国的国粹,如果人们在网络科技的冲击下丢掉自己的国粹,就实在太可悲了。

10

 2013年诺奖得主爱丽丝·门罗:我从不认为自己不行

201 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爱丽丝·门罗因年事已高且得了癌症,不能做长途旅行,只能以视频形式完成了诺贝尔文学奖主旨演讲。在视频中,她说:“我随时都在编故事。我去学校的路上有很长的路要走,在走的过程中我一般都会编个故事。当我越来越老后,所有这些故事都是关于我自己的,比如某些情境下的女主角。就算这些故事不会被马上出版,也不会让我感到烦恼。我不如道是否需要考虑让其他人知道和阅读这些故事。一般来说,故事首先是我个人的视角。比如从小美人鱼的勇敢、聪明,我都是得出这样一个观点:她能够过上好生运,因为她能克服那些困难,而且有魔力等。”

在她最初动笔写短篇时,是否很顺利呢?爱丽丝·门罗在视频中揭晓了答案:“(最初动笔时)相当绝望!你知道,我时常还得为孩子们准备午餐,我是个家庭主妇,所以我得学着在空闲时写。写作真的是个比我预想难得多的工作。但我从不停歇,我从不认为自己不行。”

201 3年瑞典学院给82岁的门罗的颁奖词是:“当代短篇文学小说大师”。加拿大女作家爱丽丝·门罗是诺贝尔文学奖历史上的第13位女性。

【素材分析】很多人都能够为自己的平庸找出无数的客观理由,如“我没有时间去做某事”“我能力不足”“那件事太难了”等,正因如此,人们错过了无数次与成功拥抱的机会。想要成功,就不要给失败找理由,请相信“我能行”!  点燃善念

2009年的美国网球公开赛,有这样一个场面格外令人心动:一场男子单打比赛,观众席上几乎坐满了人,大家都目不转睛,期待着比赛尽快开始。两名运动员也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发球运动员数次将球举过头顶,蓄势待发。但裁判微笑着示意他再等一等。看到裁判迟迟不开球,观众席上开始躁动起来,持球运动员再次将球举过头顶,期待着裁判开球的哨声响起——在网球场上,裁判有着绝对的权威。纵使如此.栽判也不能随意延误比赛。在观众的不满声中,发球运动员斗胆向裁判耸肩表达自己的不解。

栽判不急不躁.微笑着指向观众席。这时候大家才发现,有位老大妈正步履蹒跚地走向她的座位。全场一下子安静下来,太家的目光转瞬间变得很温柔,两名运动员垂手肃立,耐心等待着那位老球迷落座。 这个镜头在随后的日子里被电视台反复播放.播放次数甚至超过了网球场内精彩镜头的次数.许多观众认为,这个画面堪称本届美网比赛中最温馨、最经典的镜头。  赵蕊蕊:转型路上,我是一个反叛者

2013年1 O月,前中国女排名将赵蕊蕊的转型之作《彩羽侠》摘得“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长篇科幻小说银奖。她坦言获奖是对自己的促进。作为一名明星运动员,赵蕊蕊急流勇退,选择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连她都认为自己是一个反叛者。

赵蕊蕊1981年出生于江苏南京,曾带领中国女排获得2003年日本世界杯冠军,被女排界誉为“世界第一副攻”。北京奥运会后,赵蕊蕊退役,就此淡出世界排坛,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小说创作的道路,这也让很多人为她悬着一颗心。其实在朋友圈中,赵蕊蕊是公认的超级漫画迷和漫画高手,还有作品获过奖。她常常对一些年轻的运动员说,不要等到真正要退役的时候,才去考虑未来;在做决定的时候,也应该多问问自己的内心。赵蕊蕊目前不仅是作家,还常常参加些活动,以保障生活所需。正是以前打好了基础,现在她才敢于放手追求梦想,“如果靠写小说吃饭,真的会饿肚子的。”她坦言暂时还不敢成为职业作家,靠写小说养活自己,但她会用心去写。

《彩羽使》是赵蕊蕊的第二本原创科幻小说,她的首部小说《末世唤醒》已在2011年出版。她因此被视为体坛成功转型的代表人物,而她觉得自己当初义无反顾地做出选择时,就已经成功了。

【素材分析】用曾经打排球的手来操刀写书.并不是心血来潮,赵蕊蕊一直在为自己的梦想做准备。曾经的运动生涯教给了她很多东西,比如坚特和勤备,这通用于人生的任何领域.热爱生活、坚持不懈地追求,总会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  看不见的竞争力 蒋勋

美不仅仅是华服名模,甚至不仅仅是清风明月和巴赫、贝多芬,要看到美,我们首先要看到生命存活的艰难。

唐朝人喜欢画牡丹。我曾经在二月间到日本皇宫里看牡丹,它们全部用草围着,上面还撑着一把伞,因为牡丹有一点风吹雨打就会凋零。宋朝以后人们发现牡丹的美不能体现生命顽强的竞争力,就开始画梅

11

花。元代王冕的《南枝春早图》成了传世名作。如果说唐朝创造了牡丹的美,宋朝发现了梅花的美,那么我们这个时代若用花来象征,可以找到什么?

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使用汉朝斗拱的造型,堆砌出一个倒梯形的飞檐式建筑。我看了很心酸。它的强是撑出来的。可是我看到英国馆轻轻松松就做出一个好漂亮的东西。当时我就想:如果真的是大国崛起,必须有最笃定的自信,不去做场面上的东西,而是回到最小的事情,慢慢做,不一定要那么快。现在的强有一点用力,并且用得好辛苦,我害怕它变成烟火,那么绚烂华丽,可是一下子就没有了。

唐的文化、宋的文化为什么有厚度?因为它看到大的,也关心小的。杜甫根据自己亲眼所见,写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十个字变成千古绝唱,我觉得不是因为诗的技巧,而是诗人心灵上动人的东西:他看到了人。同样是那捧白骨,很多人走过去没有看到。

展开阅读全文

齐白石老人五易画风

全文共 273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著名画家齐白石,曾荣获世界和平奖。然而,面对已经取得的成功,他并不满足,而是不断汲取历代画家的长处,不断改进自己作品的风格。他60岁以后的画,明显不同于60岁以前。70岁以后,他的画风又变了一次。80岁以后,他的画风再度变化。齐白石一生,曾五易画风。正因为白石老人在成功后,能仍然马不停蹄地改变、创新,所以他晚年的作品比早期的作品更完美成熟,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流派与风格。

他告诫弟子“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他认为画家要“我行我道,我有我法”。就是说,在学习别人长处时,不能照搬照抄,而要创造性地运用,不断发展,这样才会赋予艺术以鲜活的生命力。

展开阅读全文

22生命不息笔耕不辍——齐白石

全文共 255 字

+ 加入清单

勤奋是齐白石一辈子艺术生活的特点。他对艺术的追求孜孜不倦,在70年的绘画生涯中,他差不多天天都要作画。27岁以后,只有因两次生病、一次遭父母之丧搁过笔。即使到了晚年,他也没有睡过懒觉,每天照例早起,吃过早饭,便要画上几幅。1957年春夏之际,他的健康情况已大不如前,还丝毫不服老,顽强地和衰老作斗争,临终前他画的最后一幅画是花中之王——牡丹。

分析:成功者选择勤奋,懒惰者选择懒惰。生活的意义就在于一生勤奋,这是高尚者的座右铭。只要生命不息,那么笔就不会停止书写。

话题:“工作态度”“勤奋与懒惰”“成功出于勤奋”

展开阅读全文

名人故事:勤奋的齐白石作文600字

全文共 599 字

+ 加入清单

齐白石是我国最着名的画家之一,他最善长画小虾小虫等小动物,另外,在篆刻方面他也颇有建树。

齐白石年轻的时候,他就很喜欢篆刻。有一天,他去拜访一位老篆刻家,老篆刻家说:“你去挑一担础石回家,等这一担石头都变成了泥浆,你的印就刻好了。”别的人都以为老篆刻家戏弄齐白石,劝他不要理那老家伙,齐白右却真的挑了一担础石来,夜以继日地刻着,一边刻,一边拿古代篆刻艺术品来对照琢磨。刻了磨平,磨平了又刻,手上起了血泡,他不在意,他就那么专心致志地刻呀刻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础石越来越少,而地上的淤泥却越来越厚。最后,一担础石统统都化为泥了,齐白石也练得了一手好篆刻艺术,他刻的印雄健、洗炼,独树一帜,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

有一次,他过生日。由于齐老是一代宗师,学生朋友来了很多。从早到晚,客人络绎不绝,老人笑吟吟地迎来送往,等到夜晚送去最后一批客人,老人再也支持不住了,他躺下很快睡着了。

第二天,齐白石老人一早就起床了,他顾不上吃饭,先到画室去做画,家里人都劝他吃饭,他却不肯歇一歇。总算五张画画完了,家人都长长的松了一口气,等着他吃饭。谁知他摊纸挥毫又继续作起画来。家里人怕他累坏了,都说:“您不是已画够五张了吗?怎么还画呀?”

老人轻轻抬起头说道:“昨天生日,客人多,没作画,今天追画几张,以补昨天的‘闲过’”。说完,他低下头继续作起画来。

正是凭着这种勤奋精神,齐白石老人的画越作越精,受到了世界人民的喜爱。

展开阅读全文

徐悲鸿三请齐白石的故事

全文共 1040 字

+ 加入清单

庐三顾不容辞,何况雕虫老画师。海上清风明月满,杖藤扶梦访徐熙。小编收集了徐悲鸿三请齐白石故事,欢迎阅读。

草庐三顾不容辞,何况雕虫老画师。海上清风明月满,杖藤扶梦访徐熙。

这是齐白石为赠与徐悲鸿的《月下寻归图》的题诗,由衷感激徐悲鸿“草庐三顾”的识拔之恩。

久慕其名

一九二九年秋,近代画家,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出任北京艺术学院院长。他深信只有优秀的师资,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为此用心物色遴选教授,意向聘请的第一人,便是齐白石。

齐白石少年习画,经半个世纪刻苦精勤不懈努力,终于跻身画坛大家之列,于一九二零年定居北京,专业卖画刻印。徐悲鸿一向十分赞赏他的人品画技,称他是真正的艺术大师。

两顾草庐不果

九月初的一天,徐悲鸿来到西单跨车胡同齐白石的寓所。问候过后,道明来意:“先生是扬名遐迩的画坛大师,想请您来艺术学院任教。”齐白石婉言辞谢:“承蒙徐院长看重,只是老朽年逾花甲,耳欠聪,目欠明,恕难应命,但只心领了。”

“高等院校的教授中,古稀之年还不少呢,齐先生老马识途,点拨指导,谁能及得上?正是大有用武之时。”徐悲鸿挽请说。

齐白石还是不答应:“教授责任重大,还是另请高明的为好,以免误人子弟。”

两天以后,徐悲鸿再次登门拜访,又是盛情邀请,齐白石又以年老为由推辞。冒雨三顾金石开

求贤若渴的徐悲鸿不愿就此放弃。百忙中三顾齐宅,而且是顶风冒雨而来,再次表敬爱之心,诚恳迫切相邀。齐白石感动之余,解释了“恕难应命”的真实原因:“年老体衰而外,是因为老朽木工出身,并未进过学堂,登台教授缺少经验,恐引教师非议,又恐顽皮学生捣蛋,连课都上不成。”

“齐先生的顾虑不无道理,但似可不必。”徐悲鸿情真意切道:“教授的资格,在于真才实学,不计出身如何。有些留过洋的不也是徒有虚名?齐先生融合传统写意和民间绘画的表现技巧,艺术风格独特。不但能教学生,也可教我徐悲鸿。”

“不敢,不敢,徐院长太谦逊了。”齐白石摇手不迭。

“事实正是这样,并非过谦。”徐悲鸿继而保证道:“齐先生上课时,不必做长篇的理论,只要作画示范稍加要领提示即可。开学之初,我陪着您上课,为您护驾。以防真有个别学生不守纪律。”

齐白石发自内心的感动,终于点头了:“那就试一试吧。”

开学那天,徐悲鸿亲自乘着马车把齐白石接到学校,向全校师生恭敬有加介绍了齐白石的高超造诣。又言出行随,为齐白石“护驾”。考虑到齐百石的确年事已高,徐悲鸿还给予多方照顾:入冬以后天气寒冷,给他在讲台边生个火炉;到了夏天,又给他装个电扇;刮风下雨,又派车接送往来。可谓无微不至。

展开阅读全文

齐白石

全文共 456 字

+ 加入清单

——民族气节

齐白石,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现代国画大师。1937年日寇占领北平时,他已70高龄,他愤然辞去北平艺专教授职务,闭门谢客,表示不与敌伪合流。尽管天气寒冷,全家宁愿受冻,也不领敌伪的施舍,拒绝卖画给敌伪人员。为了摆脱敌伪的纠缠,他先后在门上贴上告白:“白石老人心病发作,停止见客。”“切莫代人介绍,心病复作,断难报答也。”“画不卖与官僚,窃恐不祥。”后来干脆写:“白石已死。”

白石老人的高风亮节一直为世人称道。

苏格拉底

——坚守哲人的节操

苏格拉底,古希腊哲学家。他认为哲学的目的不在于认识自然,而在于“认识自己”。强调“美德即知识”,知识的对象即“善”。当时奴隶主统治者控告他传播异说,毒害青年,反对民主之罪,判他死刑。他从容地对法官说:“作为一位哲人,我坚持哲人的节操,如果你们提出条件,说只要我以后不再从事哲学研究,就可以放我,让我活下去,那么我的回答:只要我活着,我就不会放弃我的信仰。”

苏格拉底,誓死坚持真理的气节,值得后世景仰,其言行大抵见于柏拉图的一些对话和色诺芬的《苏格拉底言行回忆录》中。

展开阅读全文

齐白石老人的“群鼠图”

全文共 209 字

+ 加入清单

著名书画大师齐白老人爱憎分明,痛恨日本军阀,痛恨汉奸、特务。1937年“七.七”事变后,他在门口贴出一张“告白”,上书:“从来官不入民家。官入民家,主人不利。谨此告知,恕不接见。”拒绝卖画给敌人,拒绝与他们打交道。老人还常常借诗画影射咒骂敌人。他曾画了一幅“群鼠图”,在画上题诗道:“群鼠群鼠,何多如许?何闹如许?既啮我果,又剥我黍。烛灯残天欲曙,严冬已换五更鼓。”严励尖锐地揭露笔鞭挞了日寇“群鼠”对我国的侵略罪行。

展开阅读全文

中国绘画大师齐白石的爱国故事

全文共 582 字

+ 加入清单

齐白石是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早年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五十七岁后定居北京。下面是小编分享的中国绘画大师齐白石的爱国故事,相信你们有兴趣!

中国绘画大师齐白石的爱国故事

抗日战争时期,北平伪警司令、大特务头子宣铁吾过生日,硬邀请国画大师齐白石(1863—1957年)赴宴作画。

齐白石来到宴会上,环顾了一下满堂宾客,略为思索,铺纸挥洒。转眼之间,一只水墨螃蟹跃然纸上。

众人赞不绝口,宣铁吾喜形于色。

不料,齐白石笔锋轻轻一挥,在画上题了一行字——“横行到几时”,后书“铁吾将军”,然后仰头拂袖而去。

一个汉奸求画,齐白石画了一个涂着白鼻子,头戴乌纱帽的不倒翁,还题了一首诗:

乌纱白扇俨然官,不倒原来泥半团。

将妆忽然来打破,浑身何处有心肝?

1937年,日本侵略军占领了北平。齐白石为了不受敌人利用,坚持闭门不出,并在门口贴出告示,上书:“中外官长要买白石之画者,用代表人可矣,不必亲驾到门,从来官不入民家,官入民家,主人不利,谨此告知,恕不接见。”

齐白石还嫌不够,又画了一幅画来表明自己的心迹。

画面很特殊,一般人画翡翠时,都让它站在石头或荷径上,窥伺着水面上的鱼儿;齐白石却一反常态,不去画水面上的鱼,而画深水中的虾,并在画上题字:“从来画翡翠者必画鱼,余独画虾,虾不浮,翡翠奈何?”

齐白石闭门谢客,自喻为虾,并把作官的汉奸与日本人比作翡翠,意义深藏,发人深思。

展开阅读全文

徐悲鸿三请齐白石出来教书的故事

全文共 983 字

+ 加入清单

草庐三顾不容辞,何况雕虫老画师。海上清风明月满,杖藤扶梦访徐熙。这是齐白石为赠与徐悲鸿的《月下寻归图》的题诗,由衷感激徐悲鸿“草庐三顾”的识拔之恩。

一九二九年秋,近代画家,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出任北京艺术学院院长。他深信只有优秀的师资,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为此用心物色遴选教授,意向聘请的第一人,便是齐白石。齐白石少年习画,经半个世纪刻苦精勤不懈努力,终于跻身画坛大家之列,于一九二零年定居北京,专业卖画刻印。徐悲鸿一向十分赞赏他的人品画技,称他是真正的艺术大师。两顾草庐不果九月初的一天,徐悲鸿来到西单跨车胡同齐白石的寓所。

问候过后,道明来意:“先生是扬名遐迩的画坛大师,想请您来艺术学院任教。”齐白石婉言辞谢:“承蒙徐院长看重,只是老朽年逾花甲,耳欠聪,目欠明,恕难应命,但只心领了。”“高等院校的教授中,古稀之年还不少呢,齐先生老马识途,点拨指导,谁能及得上?正是大有用武之时。”徐悲鸿挽请说。齐白石还是不答应:“教授责任重大,还是另请高明的为好,以免误人子弟。”两天以后,徐悲鸿再次登门拜访,又是盛情邀请,齐白石又以年老为由推辞。冒雨三顾金石开求贤若渴的徐悲鸿不愿就此放弃。

百忙中三顾齐宅,而且是顶风冒雨而来,再次表敬爱之心,诚恳迫切相邀。齐白石感动之余,解释了“恕难应命”的真实原因:“年老体衰而外,是因为老朽木工出身,并未进过学堂,登台教授缺少经验,恐引教师非议,又恐顽皮学生捣蛋,连课都上不成。”“齐先生的顾虑不无道理,但似可不必。”徐悲鸿情真意切道:“教授的资格,在于真才实学,不计出身如何。有些留过洋的不也是徒有虚名?齐先生融合传统写意和民间绘画的表现技巧,艺术风格独特。不但能教学生,也可教我徐悲鸿。”“不敢,不敢,徐院长太谦逊了。”齐白石摇手不迭。“事实正是这样,并非过谦。”徐悲鸿继而保证道:“齐先生上课时,不必做长篇的理论,只要作画示范稍加要领提示即可。开学之初,我陪着您上课,为您护驾。以防真有个别学生不守纪律。”齐白石发自内心的感动,终于点头了:“那就试一试吧。”

开学那天,徐悲鸿亲自乘着马车把齐白石接到学校,向全校师生恭敬有加介绍了齐白石的高超造诣。又言出行随,为齐白石“护驾”。考虑到齐百石的确年事已高,徐悲鸿还给予多方照顾:入冬以后天气寒冷,给他在讲台边生个火炉;到了夏天,又给他装个电扇;刮风下雨,又派车接送往来。可谓无微不至。

展开阅读全文

齐白石简介

全文共 1022 字

+ 加入清单

齐白石,是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齐白石简介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齐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男,生于湖南长沙府湘潭。原名纯芝,字渭青,号兰亭。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饿叟、借山吟馆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是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早年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五十七岁后定居北京。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所作鱼虾虫蟹,天趣横生。齐白石书工篆隶,取法于秦汉碑版,行书饶古拙之趣,篆刻自成一家,善写诗文。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代表作有《蛙声十里出山泉》《墨虾》等。着有《白石诗草》《白石老人自述》等。

主要代表作品

花鸟画

白菜萝卜小鸡牡丹图葡萄杏花图芙蓉鸭子

丝瓜乌鸦图烛火光明松鹤图折枝花卉卷水牛图荷花图

和平鸽彩荷图红梅双喜庆祝国庆九秋墨虾

鱼虾图墨蟹图鱼虾蟹水族墨虾图岁朝图

人物画

人物屏之醉翁图人物屏之望福图人物屏之洗耳图人物屏之渔翁图仕女条屏赐桃图

寿星公铁拐李婴戏图之一 拍球婴戏图之二 玩铜钱挑耳图沁园夫子五十岁小像图

山水画

山水图远山松林图万竹山居图红杏烟雨石门二十四景图

山水六屏图龙山七子借山吟馆山间人家童戏图访旧图云海林屋图

书法

行书谢启行书总路线语录行书“甑屋”门 条仿石涛山水册页题记

篆刻

涂鸦百不足富少翁翰墨文字三余怀瑜庐海客

评价

毕加索:“齐白石真是中国了不起的一位画家!中国画师多神奇呀!齐白石用水墨画的鱼儿没有上色,却使人看到长河与游鱼。

朗绍君:在吴昌硕之后,齐白石将中国传统书画推进一步,输入新的生命血液。齐白石是全才,齐白石赋予作品以质朴清新的农民情感,赋予文人画形式以新的生命力和现代性。齐白石作为一个孜孜不倦的追求者,在长达一个世纪的奋斗中所显示的创造精神,具有楷模性。

余秋雨:大地赋予了齐白石至高的艺术成就,而齐白石的性格与“天趣”密切,农民般的朴实,孩童般的天真。齐白石是湖湘文化和京都文化的结合,自我造化而成大器的。齐白石与湖湘文化有着深厚的渊源。

王仲:齐白石在艺术上的成功,告诉我们:真理是朴素的,艺术的真谛是平凡而简朴的,后现代主义者们把问题复杂化,不是别有用心就是另有难言之隐。只要根植于人民、根植于健康人性基础上执着的审美理想和信念,有不断遵循艺术规律实践的坚强意志,这是齐白石用自身作为榜样,留给我们21世纪中国艺术家最珍贵的启示。

展开阅读全文

不耻下问的作文素材:齐白石三“刺”张大千

全文共 862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齐白石与张大干是两位杰出的中国画大师。两人相识于北平画坛,并留下一段佳话——齐白石三“刺”张大千。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作文素材,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齐白石三“刺”张大千,让我们领略了齐白石刚正不阿的人格魅力、认真细致的敬业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思想境界,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虚心学习的张大千的品质。两人虽交往不深,但同成为画坛大师,不仅是因为画技高超,还因为各自品格的高尚。

话题拓展:不耻下问、细致入微、知识无处不在

齐白石与张大干是两位杰出的中国画大师。两人相识于北平画坛,并留下一段佳话——齐白石三“刺”张大千。

有论者说,张大干的画风变革可分为三个阶段:师古人、师造化和师我心。而在最早的师古人阶段,张大千公然作伪,给自己留下了一个抹不去的污点,令齐白石深感不满。有一日,张大千到访,齐白石借口不在家而不见。就这样,张大干初访齐白石就吃了闭门羹。

抗战前夕,张大千将一幅《绿柳鸣蝉图》送给了收藏家徐鼐林。画上是一只大蝉卧在柳枝上,蝉头朝下,蝉尾朝上,做欲飞状。齐白石见后说:“大千此画谬矣!蝉在柳枝上,头永远是朝上的,绝对不会朝下。”后来,不服齐白石评论的张大千跑出屋外仔细观察,只见几棵大树上爬满了蝉,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头朝上,只有少数的头朝下。而另外几棵柳树上,趴在柳条上的蝉,则无一例外的头朝上。这时,张大干才由衷叹服齐白石“致广大、尽精微”的艺术功底。

抗战胜利后的一天,同在北京的齐白石、张大千受徐悲鸿邀请一起吃饭。饭后,齐白石乘兴挥毫,用墨画了三朵荷叶,又用红色画了两朵荷花,以示答谢。张大千想在画上再添几只小虾,由于画得入神,手舞笔飞,全然不在乎虾的节数。这时,齐白石暗暗拉了拉他的衣袖,悄声说道:“大干先生,不论大虾小虾,身子只有六节,不能多画、少画!”张大干听了,既惭愧又感激,便在画上又画了水纹和水草,把节数不准的虾身一一遮掩了。

张大千后来造诣了得,对齐白石的批评意见也深以为然,虚心采纳,并终生引以为戒。他还结合自己与齐白石的艺术交往教育学生,艺术创作务必“了解物理,观察神态,体会物情”。

展开阅读全文

齐白石的虾趣

全文共 300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著名画家齐白石画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所画的虾是家喻户晓的艺术珍品。之所以达到如此造诣,源于齐白石对虾的浓厚兴趣。他的案头摆了一个大海碗,碗里养着几只活蹦乱跳的小虾,这是为了随时观察虾的生态特征,以便在作画时把虾造型特点把握得更准确。原先,白石老人画不多,长须也大多是画成平摆的6条长线。后来,在长期耐心细致的观察中,他发现虾在被水冲跃时,叉钳闭合,躯干伸展,长须急甩于后;虾在轻浮漫游时,双臂弯曲。渐渐地,他画的虾就变得神态多变、生动传神了。在他的名画《虾》中,他画了3只大虾。它们有聚有散,姿态各异,非常逼真。全纸背景不着一笔一墨,3虾却像游弋在一泓清水之中,给人以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美感。

展开阅读全文

齐白石学艺的故事

全文共 407 字

+ 加入清单

齐白石是我国现代书画家和篆刻家。但他原是一位雕花木工,只在余暇学画和篆刻。二十七岁那年,他的人生出现了重大转折。

1889年春节的一天,书画家给齐白石出了个画题,让他画一张横披。作完后,胡沁园十分惊喜,遂即收齐白石为徒。他教齐白石读唐宋诗,并引导他看小说。齐白石非常珍惜这个机会,常常读到深夜。

经过几个月的苦读,齐白石背熟了《唐诗三百首》,还研读了不少古人涛文,浏览了许多古典名着。他作的诗也别具一格,具有唐风宋骨的韵味。

胡沁园从“立意”、“用笔”等基本功入手教授齐白石,还把自己珍藏的古今名画借给他观摩。齐白石眼界大开,他揣摩“八大山人”的作品,临摩、领会其用笔之妙,吸取百家之长,绘画技艺突飞猛进,不足一年就掌握了山、水、人、物、花、鸟的基本画法和技巧。

在老师的言传身教下,他苦练书法和刻印。短短几年时间,齐白石在绘画、篆刻、吟诗、书法、装裱等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进展,成为名满天下的书画家。

[名人故事400字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中国的名人故事1:徐悲鸿三请齐白石

全文共 987 字

+ 加入清单

草庐三顾不容辞,何况雕虫老画师。海上清风明月满,杖藤扶梦访徐熙。

这是齐白石为赠与徐悲鸿的《月下寻归图》的题诗,由衷感激徐悲鸿“草庐三顾”的识拔之恩。

久慕其名

一九二九年秋,近代画家,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出任北京艺术学院院长。他深信只有优秀的师资,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为此用心物色遴选教授,意向聘请的第一人,便是齐白石。

齐白石少年习画,经半个世纪刻苦精勤不懈努力,终于跻身画坛大家之列,于一九二零年定居北京,专业卖画刻印。徐悲鸿一向十分赞赏他的人品画技,称他是真正的艺术大师。

两顾草庐不果

九月初的一天,徐悲鸿来到西单跨车胡同齐白石的寓所。问候过后,道明来意:“先生是扬名遐迩的画坛大师,想请您来艺术学院任教。”齐白石婉言辞谢:“承蒙徐院长看重,只是老朽年逾花甲,耳欠聪,目欠明,恕难应命,但只心领了。”

“高等院校的教授中,古稀之年还不少呢,齐先生老马识途,点拨指导,谁能及得上?正是大有用武之时。”徐悲鸿挽请说。

齐白石还是不答应:“教授责任重大,还是另请高明的为好,以免误人子弟。”

两天以后,徐悲鸿再次登门拜访,又是盛情邀请,齐白石又以年老为由推辞。冒雨三顾金石开

求贤若渴的徐悲鸿不愿就此放弃。百忙中三顾齐宅,而且是顶风冒雨而来,再次表敬爱之心,诚恳迫切相邀。齐白石感动之余,解释了“恕难应命”的真实原因:“年老体衰而外,是因为老朽木工出身,并未进过学堂,登台教授缺少经验,恐引教师非议,又恐顽皮学生捣蛋,连课都上不成。”

“齐先生的顾虑不无道理,但似可不必。”徐悲鸿情真意切道:“教授的资格,在于真才实学,不计出身如何。有些留过洋的不也是徒有虚名?齐先生融合传统写意和民间绘画的表现技巧,艺术风格独特。不但能教学生,也可教我徐悲鸿。”

“不敢,不敢,徐院长太谦逊了。”齐白石摇手不迭。

“事实正是这样,并非过谦。”徐悲鸿继而保证道:“齐先生上课时,不必做长篇的理论,只要作画示范稍加要领提示即可。开学之初,我陪着您上课,为您护驾。以防真有个别学生不守纪律。”

齐白石发自内心的感动,终于点头了:“那就试一试吧。”

开学那天,徐悲鸿亲自乘着马车把齐白石接到学校,向全校师生恭敬有加介绍了齐白石的高超造诣。又言出行随,为齐白石“护驾”。考虑到齐百石的确年事已高,徐悲鸿还给予多方照顾:入冬以后天气寒冷,给他在讲台边生个火炉;到了夏天,又给他装个电扇;刮风下雨,又派车接送往来。可谓无微不至。

展开阅读全文

齐白石晚年变画法

全文共 201 字

+ 加入清单

创新就要勇于突破自己。齐白石,本是个木匠,靠着自学,成为画家,荣获世界和平奖。然而,面对已经取得的成功,他永不满足,而是不断汲取历代名画家的长处,改变自己作品的风格。他60岁以后的画,明显地不同于60岁以前。70岁以后,他的画风又变了一次。80岁以后,他的画的风格再度变化。

据说,齐白石的一生,曾五易画风;正因为白石老人在成功后仍然马不停蹄,所以他晚年的作品比早期的作品更为成熟,形成独特的流派与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齐白石小时候

全文共 509 字

+ 加入清单

齐白石(1864-1957),湖南湘潭人,二十世纪十大画家之一,世界文化名人。齐白石1864年1月1日(清同治三年癸亥冬月廿二)出生于湘潭县白石铺杏子坞,1957年9月16日(丁酉年八月廿三)病逝于北京,终年九十三岁。宗族派名纯芝,小名阿芝,名璜,字渭清,号兰亭、濒生,别号白石山人,遂以齐白石名行世;并有齐大、木人、木居士、红豆生、星塘老屋后人、借山翁、借山吟馆主者、寄园、萍翁、寄萍堂主人、龙山社长、三百石印富翁、百树梨花主人等大量笔名与自号。

白石爷爷小时候,家里很穷。他八岁就给人家放牛、砍柴。牛在吃草,他就用柴棍(gùn )在地上画画。后来,他当了木匠,白天干活,晚上在昏暗的油灯下学画。夏天蚊虫叮咬,冬天两脚冻得发麻,他都不在乎,一直画到灯油燃尽为止。就这样,他画的画越来越好了。

白石爷爷家里种着许多花草,招来许多小昆虫,水缸里还养着鱼和虾,他每天仔细地观察它们。他要画蚱蜢,就跟在一只蚱蜢后面满院子跑,一直到看清蚱蜢跳跃(yuè )时双腿的动作为止。别人劝他把蚱蜢拴(shuān )住,他说拴上绳子蚱蜢不舒服,动作不自然,那就画不准了。

勤于观察和刻苦练习使齐白石爷爷获得很大成功,他的画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

展开阅读全文

励志名人经典故事:齐白石晚年的感悟

全文共 564 字

+ 加入清单

齐白石是著名的书画大师。1952年的一天,诗人艾青前来拜访已是88岁高龄的齐白石,艾青还带来了一幅画,请他鉴别真伪,齐白石拿出放大镜,仔细看了看,对艾青说:“我用刚创作好的两幅画跟你换这幅,行吗?”

艾青听后,赶紧收起这幅画,笑笑应道:“您就是拿20幅,我也不跟你换。”齐白石见换画无望,不禁叹了一口气:“我年轻时画画多认真呀,现在退步了。”原来,艾青所带来的这幅画正是齐白石数十年前的作品。

艾青走后,齐白石一直愁眉不展,一天夜里,儿子起来上厕所,发现父亲没在房间,正要四处寻找时,却发现书房里的灯是亮着的,走进一看,原来父亲正坐在书桌前,一笔一画地描红。

儿子不解,便问道:“您都这么大年纪了,早就盛名于世了,怎么会突然想起来要描红,而且还描这般初级的东西?”

谁知齐白石却摇了摇头,不紧不慢地回答道:“现在我的声望高,很多人说我画得好,觉得我随便抹一笔都是好的,我也被这些赞誉弄得有些飘飘然了,无形之中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直到前几天,我看见年轻时画的一幅画,才猛然惊醒——我不能再被外界的那些不实之词蒙蔽了,所以还要重新认真练习,要自己管住自己。”

此后,即便是年龄越来越大,齐白石依然坚持每天必画画,从不敢慢怠,甚至有时为了画一幅画,往往要花上好几个月的时间。

不被赞誉冲昏头脑,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也许正是这位书画大师成功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齐白石身上驮着半斤铜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593 字

+ 加入清单

齐白石,湖南湘潭人,现代著名书画家,在我国画坛上,素有“北齐南张”之说,即南有张大千,北有齐白石。齐白石属大器晚成者,他9岁学作木工,一直是位木匠,二十几岁才学雕刻,然后学画,37岁才跟王湘绮学诗文、学书法,最后终成一代大师。

据说,齐白石在湘潭黎威圣家作工时,见其兄弟二人皆好刻 印章,他便求授方法,黎氏不理。有一天,齐白石又去请求,黎威圣正在抽水烟,便和他开玩笑说:“你能把这水烟袋里的水喝干,我就教你。”齐白石果然皱眉把水烟袋中又臭又辣的脏水喝干了。黎威圣大为惊讶,为他的至诚感动,于是尽心传授齐白石的篆刻治印方法,几年之后,齐白石习成绝艺。齐白石脾气怪僻,他住在北京赶车胡同时,并不欢迎生客来访,客厅门口常挂着一块牌子,上书:“白石老人,心病复发,停止见客。”抗日战争期间,日军占领了北京,齐白石来不及转移,但他很有气节,根本不依附日伪军。日本人听说他是大画家,派人来求他画画,他在门口贴了一张告示: “中外官员要买白石之画者,用代表人可矣,不必亲驾到门,从来官不入民家,官入民家,主人不利。谨此告知,恕不接见。”

他还有个怪癣,对家里的一切东西,都由自己保管,一步一锁,数十年如一日。他的腰上老是挂着一串串的钥匙,象个管家婆一般。所以,有人说齐白石“身上驮着半斤铜”。

齐白石曾画有一张“不倒翁”的画,配诗嘲笑道:“乌纱白帽俨然官,不倒原来泥半团,将汝忽然来打破,通身何处有心肝?”

展开阅读全文

齐白石的虾作文400字

全文共 465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们学作文时,老师给我们看了齐白石的《虾趣图》。

齐白石是一位非常有名的画家,他七十年都在画虾,虽然没有老师指点,但是他画的虾看起来就像活的一样,感觉碰一下它就会被它钳一下。一看到虾图,我们就会想起齐白石,他也是画虾画得最好的人吧?

电子屏上的《虾趣图》,大大小小共有九只虾,它们的头都朝着相同的方向,从右上角往左下角。虽然画上没有水的痕迹,但总让人有一种虾就在水里游的动感。虾须很细很柔,却十分有力。每只虾的颜色有浓有淡,颜色淡的小虾好像刚刚生出来,身体几乎透明;而颜色浓的,好像是那些已经长成了青灰色的大虾。后面几只小虾游不快,似乎在喊:“爸爸,妈妈,你们等等我呀!”那两只虾头凑在一起的大虾,好像在说:“兄弟,今天吃点啥?”

每一只虾的形状看起来像是随心所欲画出来的,实际上要做到这样很难。齐白石有一句话说得好:“看似容易,实则难。画得好,则虾之生命自出;画僵了,也就失去了生命。”齐白石画了这么多年虾,但并不满足,他年复一年地画,日复一日地观察,终于画出了栩栩如生的虾。

齐白石老爷爷坚持不懈的精神和高超的画技,令我十分敬佩。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