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015关于抗战时期的英雄故事通用三篇 作文【优秀20篇】

导语:当你沉浸于一本好的书时,所有的压力都会消失不见,下面是2015关于抗战时期的英雄故事通用三篇 作文,欢迎阅读:

浏览

4956

作文

135

篇1:抗疫英雄事迹故事做奋进青年观后感心得

全文共 797 字

+ 加入清单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份热发一份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题记

在这寒风凛凛的冬天,正当人们怀着欣喜与期盼时,新型冠状病毒将魔爪伸向了武汉。一时之间,武汉这座人口达千万的城市,被死亡的阴影笼罩。而这场疫情也迅速地在祖国大地上蔓延开来。

自从冠状病毒爆发后,大街上不再是往日的繁荣,空荡荡的,只有远处传来若有若无的脚步声,大多是步履匆匆,神情紧张。小超市里、小区前,或多或少总站着测体温的人,大家都生怕把病患放进去,感染其他人。于是,整座城市一片死气沉沉,氤氲的只是寒气与寂寥。

但我相信,乌云遮不住太阳,阴雨之后,必是晴天——只要我们同仇敌忾,众志成城,疫情必会迅速远去,我们终将取得胜利。

为了自己与他人的安全,广大人民能不出门就不出门,有的去当志愿者,尽自己所能为社会出一份力。更有不少人挺身而出,他们也是这芸芸众生中渺小的一个,他们有亲人,也有朋友,但这绵绵的情更坚定了他们义无反顾的脚步,为了我们共同的家,所有人都在努力着,每一个华夏儿女“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都尽自己所能去照亮自己与身边的人。

这份光芒中有着勇气,这份勇气中夹杂着不舍,这份不舍中蕴含着真情。他们掬着不舍,怀揣着一颗赤子之心,用星星之火,照亮了绝望者的天地。

他们是谁?他们是医护人员,是党员干部,他们是抗疫战士,他们在为生命而战斗,这是大义与大勇。但在奉献的,不只是他们,还有我们,我们永远是他们最坚强的后盾。或许,我们能做的事情微乎其微,但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过的:“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倘若有了炬火,出了太阳,我们自然心悦诚服的消失,不但亳无不平,而且还要随喜赞美这炬火或太阳;因为他照了人类,连我都在内。”红日总会升起的,但在此前,我们不若化为萤火,照亮一方天地。待到英雄归来之时,中国必将光芒万丈。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战斗英雄拉玛扎布英勇牺牲的故事

全文共 778 字

+ 加入清单

1948年10月15日,我军解放锦州之后,又在沈山铁路线的黑山、大虎山一带与援锦之敌展开了激战。

10月25日凌晨5时,困兽犹斗的廖耀湘兵团为打通逃往营口的退路,命号称“虎”师的新6军22师向大虎山我军阵地再度发起进攻,敌66团向大虎山右翼青苔泡村我内蒙骑兵1师2团防守阵地涌来。持续3个多小时的激战中,敌人在飞机和重炮掩护下多次发动集团冲锋,但是都被来自内蒙草原的蒙古族勇士英勇地击退。损失惨重的敌人久攻不下,就在我军正面构筑重机枪阵地,调集兵力,准备发动更凶猛的攻击。这时,我2团由于连续作战,弹药不足,局势十分险恶。为扼制敌人进攻,坚守青苔泡阵地,上级决定派骁勇善战的3连长拉玛扎布率队在敌进攻时实施乘马反冲锋。

拉玛扎布率领3连风驰电擎般地冲入敌群,马刀翻飞,左劈右砍,杀得敌人哭爹喊娘,狼奔豕突,仓皇溃退。拉玛扎布跃马挥刀,一连劈死十几名敌人,马刀和衣服上溅上许多鲜血。当他发现一片坟堆后的敌重机枪阵地还在喷吐火舌负隅顽抗时,便怒吼一声:“拔掉它!”他毅然催马,箭一般冲去。在距敌阵地30米处,冲在最前面的白马突然被密集的子弹扫中,拉玛扎布猛地被掀下马来,他趁势就地滚了几滚,看到伴随他冲锋陷阵的战马倒在血泊中,心疼得掉下眼泪。

这时,我冲锋的队伍中又有人接连落马,拉玛扎布心急如火,他从腰间拔出手榴弹甩向敌人,“轰”的一声,敌人的一挺机枪哑了。拉玛扎布又投出两颗手榴弹,随着爆炸声,他像一只猛虎从地上跃起,一手挥着马刀,一手举着手榴弹,带着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冲上了敌人阵地。“哒哒哒……”魂飞魄丧的敌人慌乱中开了枪,拉玛扎布前胸多处中弹,向前扑倒,一腔热血喷洒而出,染红了身下的土地,马刀和手榴弹仍紧紧地攥在手里……

拉玛扎布的英雄事迹,迅速在部队传开,为表彰他的卓越成绩,部队给他追记战斗三大功(相当于特等战功),并授予“人民烈士”的光荣称号。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爱国小英雄故事一:王二小

全文共 1474 字

+ 加入清单

战时期,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十二岁的放牛娃王二小,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他和爸爸、妈妈,哥哥生活在一起,虽然清贫,但他们相亲相爱,生活充满了温馨。

一九四二年的一天,一声巨响,日本鬼子的炮弹落到了二小的家里。在山上放牛的二小和哥哥眼睁睁的看着刚才还温暖的家和亲爱的爹娘,顷刻间灰飞烟灭,惊恐得不知所措。

二小亲眼目睹日本鬼子残酷杀害村民,心里种下了仇恨的种子。二小的哥哥石头和乡亲们被鬼子抓去修炮楼,二小把乡亲们凑的几个黑菜饼送给工地上的哥哥吃,可恶的鬼子却一脚把菜饼踩进土里。愤怒的二小看到地上有一只蝎子,他用弹弓偷偷把蝎子甩进了鬼子的脖子里。不一会,鬼子被蜇得跳了起来。

恼羞成怒的鬼子端着刺刀刺向二小,一个乡亲举起铁镐砸死了鬼子。工地上一片混乱,乡亲们纷纷逃走,二小躲开了鬼子的追赶,却和哥哥石头跑散了。

又累又饿的王二小走了三天三夜,沿着公路,昏昏沉沉地走进了八路军伏击鬼子的埋伏圈。

八路军吴连长担心会误伤二小,放弃了这次伏击行动。但一个掉队的鬼子却抓住了二小,吴连长策马追上鬼子,救出了二小。

二小被带到根据地,和边区的女干部柳老师住在一起。柳老师是大学生,她教村里的儿童团员们学习文化。她对二小既像妈妈又像姐姐,让二小感受到了温暖。

王二小一心想着要报仇,儿童团长铁柱却瞧不起二小。二小为了让大家瞧瞧自己的本事,从村里偷了两个地雷,要去炸鬼子,却在雨夜中迷了路。

吴连长冒着大雨找回了二小,他很欣赏二小的勇敢。柳老师却生气了,她认为孩子是国家的未来,不能做无畏的牺牲。

鬼子向山里扫荡,二小因为淋雨而生病了。柳老师背着二小,和乡亲们一起转移到长城脚下。

迷迷糊糊的二小躺在柳老师怀里,听柳老师流着眼泪讲要孩子们好好活下去的道理。他恍惚看到了自己的娘,也明白了柳老师一片苦心。

二小跟着柳老师和吴连长,学了许多知识。他懂得了,鬼子欠下的不仅是他一家,而是整个中华民族的血债。他还懂得了,等打走了鬼子,自己长大了,还要建设我们的国家。

鬼子的大扫荡又开始了。吴连长带着队伍去山那边,说要设个包围圈等鬼子来钻。

柳老师带着二小和孩子们又转移到了长城边上。太阳高高地照着,柳老师要教孩子们识字。一转身,她看见悄悄逼近的鬼子钢盔在阳光下闪闪发亮,柳老师一把将孩子拉到自己身后,枪声响了,柳老师倒下了。

鬼子来了。

二小看到鬼子向乡亲们转移的方向走,心里着急,他不能让鬼子追上了乡亲们。二小急中生智,唱着放牛歌从山坡上走了出来,他要把鬼子引到另一条道上去。

鬼子果然抓住二小,要二小为他们带路。

二小领着鬼子走到了八路军埋伏的山沟,大叫着要吴连长快开枪。此时才知道中计的鬼子气急败坏,把刺刀扎进了二小的身体,将二小挑了起来。

二小像一片树叶飘落下来,满山的树叶都一起纷纷飘落下来。每一片树叶都像被二小的鲜血染红,满山遍野都是红叶。

乡亲们得救了,八路军发起了进攻,把鬼子全部消灭在山沟里。

王二小牺牲后,当地军民把他埋葬在刘家庄的山坡上。当时任涞源县青救会干部张士奎(现为保定市离休干部)同志得到这个消息,马上报道给了边区青救会,《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这条消息。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根据这篇报道,立即创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曲一直传唱至今,感染了无数青少年。现在,王二小的坟上长满了青草。他的鲜血染红的那块大石头,现在还静静地卧在山沟里,人们把它叫做“血色石”。

为了纪念小英雄王二小,中国青少年基金会在二小的家乡涞源县上庄村建设了“二小希望小学”,延安时期参加革命的老作家陈模创作了革命传统纪实小说《少年英雄王二小》,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投资拍摄了故事片《少年英雄》 。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有关于英雄的故事满分

全文共 1024 字

+ 加入清单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当我读到这精辟蕴涵哲理的诗句时,脑海中便浮现出那句话“不以出身论英雄”。 "From a small thorn head, but now I feel artemisiamid. When people do not know Ling Yunmu, wait for Lingyun to start high."In the philosophical verses, the sentence appeared in his mind, "Do not talk about heroes from origin."

不以出身论英雄。“阿根廷玫瑰”贝隆夫人正是当中的佼佼者。卑微的出身并没有让她从此屈服,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她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明星。也成为了万人敬仰的总统夫人。她为国家鞠躬尽瘁,为慈善奔波卖力,终让她成为人民英雄。

卑微的出身没有成为贝隆夫人的绊脚石,反而正是由于这个而让她练就了不怕挫折,勇往直前的品质。出身成为她不断向上奋发,成就个人辉煌的催化剂。

陈胜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最终他揭竿起义,成为平民英雄;李明博不为出身而自卑,奋发图强,凭实力成为成功的商人,最后又蜕变为总统;希尔顿遭人羞辱后,立志图强,终成为享誉全球的“酒店大亨”。

这些英雄,他们拥有卑微的出身,他们曾遭人蔑视,但凭借坚不可摧的斗志与毅力,他们成就了各自的事业与人生。正是卑微的出身,让他们领略过酸与苦,他们才能顶着世人施加的压力,平静的对待坎坷的际遇,朝着目标前进,用行动证明自己是名副其实的英雄。

反观,现在社会上的“富二代”却让人心寒。虽然他们有令人羡慕的高贵出身,可是他们却并没有让人肯定的作为。“富二代”烧钱炫富,当街上演激吻好戏等等的负面新闻层出不穷,除了成为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资本,他们毫无建树。

他们的不思进取,依仗父荫,好逸恶劳让人生厌,但也显得卑微出身的英雄们更加耀眼夺目,让人羡慕钦佩。

卑微的出身是庸人的伤痛,但却是英雄奋斗的资本与动力。卑微的出身是庸人难以启齿的“秘密”,但却是英雄如猎鹰般搏击长空的气魄。

不以出身论英雄,因此我们不应因平凡甚至卑微的出身庸人自扰、自怨自艾,不应羡慕那些拥有高贵出身的人。

不以出身论英雄,真正的英雄面对世人的冷嘲热讽总能一笑置之,埋头于自己的事业中,用事实反击那些目光短浅的人。

不以出身论英雄,真正的英雄能化劣为优,傲视群雄。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空军战斗英雄王天保的爱国故事

全文共 1975 字

+ 加入清单

王天保,1926年11月出生于陕县西张村镇(原宜村乡)丰阳村。家境贫寒的他读完小学后再无力上学,回到家中帮父母干活。1939年11月的一天,同村一个早年离家名叫王建平的年轻人突然从外地回到村里,一有空便找王天保谈话,讲外面的故事。原来王建平已参加革命,在八路军西安办事处任副官,此次是专程奉命回老家来发展进步青年的。在他的影响下,不久,王天保及村中的几个年轻人便决定投身革命,一起奔赴延安。这年,他年仅13岁。

那时王天保太小了,别人都说王天保只有10岁。坐火车售票员都主动让王天保买半票。可王天保那时就觉得自己已经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了!他们先到达了西安,王天保与来自全国各地的进步青年一道,被安排在八路军西安办事处进行了为期一个半月的培训。那时最小号的军装对王天保来说也显得十分肥大。1940年初,几经辗转,王天保和其他进步青年一起步行20多天,从西安走到了革命圣地延安。已经成长起来的王天保先后在延安中央出版局、中央宣传部等部门工作。战火的熏陶使王天保更坚定了革命的决心和信念。1945年,王天保在延安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7年12月,王天保转入部队,被送到东北航校学习飞机驾驶技术。3年后,他学业期满,成为新中国空军第一批飞机驾驶员。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帝国主义动用了大量拥有先进装备的侦察机、轰炸机、战斗机、运输机,机群遮天蔽日,对朝鲜北部进行了“地毯式轰炸”,宁静的朝鲜北部三千里河山上,许多城镇和村庄顿时变成一片焦土和瓦砾。与朝鲜唇齿相依的中国边境也一次又一次地遭到野蛮轰炸。面对美帝国主义的暴行,刚刚组建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全力投入到保家卫国的战斗中。

1951年11月30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第八师接到任务:由24团出动轰炸机群轰炸驻扎在朝鲜铁山半岛一带的美军空军基地和雷达站,王天保所在的4团出动战斗机群负责掩护。下午2时19分,9架“杜-2”型轰炸机和16架“拉-11”型战斗机组成的混合编队准时起飞。王天保的战机是执行掩护任务的战斗机群的带队长机。下午3时14分,混合编队飞抵铁山半岛海域上空时,美军34架新式“F-86”喷气式战斗机突然迎面飞来,试图绕过我军战斗机群,直接攻击我军轰炸机群。王天保看破美军意图,立即向战斗机群下达命令:“全力出击,我在轰炸机在!”“拉-11”战斗机群奋力迎战,一面以炮火吸引敌机,一面改变编队,从两翼编队转换成一字编队,在我军轰炸机群前形成一道屏障。当时我军拥有的“拉-11”战斗机系苏制螺旋桨驱逐机,时速最大极限是700公里,而号称“佩刀式”的美军“F-86”喷气式战斗机时速则可达到1100公里,我战机在升限、攻击能力方面均远远落后于敌战机。况且,我军的16架“拉-11”战斗机都是服役多年的老飞机,面对如狼似虎扑过来的34架美军新式飞机,王天保没有退却,他以坚定的信念沉着指挥应战。

发现王天保是带队长机后,7架美军飞机向他包围过来。王天保上下翻飞,左冲右突。终于出现了战机!他发现前方距离最近的敌机只有200米,敌机上的座舱、炮口,甚至编号都看得一清二楚。他准备开炮,但左后方的两架敌机死死地“咬”住了他,另4架敌机急忙转弯欲拦住他的去路。也许转弯太猛,4架敌机贴着他飞机的上方呼啸冲过。王天保发现冲过去的敌机又处在了他的前方,马上抓住战机,瞄准其中两架猛烈射击,将其笼罩在一片火力网中。遭受重创的两架敌机摇摇晃晃,拖着浓烟像断了线的风筝一头栽了下去。打落前面两架敌机,王天保士气大振,他又猛地调转机头,与一直尾随在其后的两架敌机来了个“面对面”。敌机一下子慌了神,急忙掉头逃窜。此举正中王天保下怀,他稳稳地瞄准一架敌机,40发炮弹呼啸着命中敌机,那架敌机也很快冒着黑烟坠入大海。

螺旋桨战斗机居然击落了喷气式战斗机——王天保创造了世界空战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迹!敌机群慌了神,嚣张的气焰顿时消失。那一刻,王天保突然感到:不怕牺牲、勇敢沉着的共产党员比任何先进武器都强大。他们正是凭着这种精神与敌机对抗,终于圆满完成了掩护任务,使我军轰炸机成功地炸瘫痪了美军设在铁山半岛的空军设施,拔掉了美军的一个重要战略要塞。怀着报效祖国的一腔热忱,王天保在又一次空战中再次击落一架美军战斗机,创造了1人击落4架喷气式战斗机的辉煌战绩,随后被中国人民志愿军荣记特等功,被中朝联合司令部授予“二级战斗英雄”称号。

1955年,王天保任空军第九师副师长时,还参与指挥了解放浙江省东海面上的一江山岛战斗,再次荣立战功。此后,王天保历任空军飞行副大队长、副师长、师长和东海舰队航空兵副司令、司令等职,直至1983年离休。

1999年海军建军50周年之际,王天保作为战斗英雄受到了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同志的接见;2000年纪念抗美援朝战争50周年之际,王天保作为战斗英雄再次受到了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同志的接见。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抗日英雄陈怀民生死一刻的故事

全文共 969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67岁的陈德,在华中科技大学工作,是陈怀民的哥哥陈天和之子。陈德告诉记者,他是听着父辈们讲述叔叔的抗战故事长大的。

“叔叔原名叫陈天民,参军后改名陈怀民,意即有所作为、爱国怀民。淞沪会战爆发后,年仅16岁的叔叔,与他的兄长、我的父亲陈天和一起投笔从戎。”

说起陈怀民的经历,年近古稀的陈德如数家珍:“从毕业到牺牲的2年多里,叔叔分别在淞沪、南京、台儿庄和武汉等地参加了5次重大战役,歼灭敌机8架,展示出非凡的空战天赋。”

1938年4月29日,日军36架“九六”战斗机和18架重型轰炸机杀气腾腾地扑向武汉。陈怀民所在的中国空军和苏联志愿队,在武汉上空与敌机展开了激烈的生死搏斗。

“那一战,叔叔浑身是胆,作战十分英勇,开战不到5分钟就咬住了一架敌机。‘哒哒哒’随着一串猛烈的机枪扫射,炽热的弹头击中了敌机的油箱。‘轰’的一声,敌机燃起一团大火,一头栽向滚滚江涛……”讲到动情处,陈德沧桑的面庞上洋溢出自豪的神情。

“空中,叔叔的座机成了众矢之的,5架敌机将他团团围住。突然,机身一阵颤动,一发炮弹击中座机,叔叔的胸部也被一块灼热的弹片击中,殷红的鲜血不断涌出来。此时,飞机油料所剩无几,子弹也全部打光……”陈德揩了揩眼角的泪水,稍作停顿后激动地回忆道,“紧急关头,叔叔放弃了跳伞求生的机会,他驾驶冒着青烟的飞机,向上倒翻180度,猛地拉大油门,呼啸着扑向一架敌机……”

一声巨响过后,两团烈火飘坠长江。一个月后,陈怀民的遗体才从长江中被打捞上来。追悼会那天,2万多人前来致祭,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驻武汉办事处为他敬献了花圈和横幅,挽联和横幅上分别写着:“捐躯报国”“义薄云天”。

然而,比起家仇国恨的血泪心结,陈家人更愿意诉说他们对和平的呼唤。陈德告诉记者,陈怀民驾机对撞的日本飞行员,名叫高桥宪一。后来,人们在高桥宪一的口袋里,找到了一封他妻子美惠子写的亲笔信和一张照片,字里行间流露出美惠子对丈夫的思念和对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怨恨。

“看到美惠子写给高桥宪一的信后,我们陈家人感到大家都是这场侵略战争的受害者。”陈德介绍,他的姑姑(陈怀民的妹妹)陈难亲笔给美惠子写了一封5000多字的信,希望化解日本普通民众因受军国主义欺骗而产生的民族仇恨。后来,这封信被译成多国文字在全世界传播。

陈德说,世人应当从残酷的战争中得到警示,更加珍惜今天和平幸福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革命英雄故事读后感

全文共 1088 字

+ 加入清单

从1931年那个刻骨铭心的“九一八”,一直到“对日寇最后一战”的1945年,在这场近代历史上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伟大战争中,为着民族大义与救亡真理,前赴后继,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的人,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

董存瑞1929年生于河北省怀来县的贫苦农民家庭。1945年7月参加八路军。194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5月25日,解放军攻打中华民国政府军驻守的隆化城。董存瑞所在连队负责守军防御重点隆化城,据说,在冲锋时,遭到一个桥型暗堡的猛烈火力封锁。董存瑞便抱起炸药包,准备进行爆破。冲至桥下后,发现桥型暗堡距地面过高,也没有地方可以旋转炸药包。董存瑞便用手托起炸药包,拉燃导火索,与暗堡同归于尽。他的行为,使得他成了中国共产党宣传的著名战斗英雄。在河北省隆化县北郊,有董存瑞的墓地和纪念碑,碑上刻着朱德的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

赵一曼1905年出生四川,原名李坤泰。1926年中国共产党,是著名的女民族抗日英雄。1932年春,她被派到东北地区工作,更名为赵一曼,先后在奉天(沈阳)、哈尔滨领导工人斗争。翌年,为掩护与满洲总工会负责人老曹假称夫妻。1934年7月,她赴哈尔滨以东的抗日游击区,任珠河中心县委委员,后任珠河区委书记,一度被抗联战士误认为是赵尚总司令的妹妹。1935年秋,她兼任东北人民革命第三军一师二团政委,群众亲切地称她为“瘦车”、“李姐”,被当地战士们亲切地称为“我们的女政委”。日伪报也为之惊叹这位“红枪白马”的妇女。1935年11月,因养伤而不幸被捕。1936年8月2日,31岁的赵一曼英勇就义,把一腔热血洒在了远离家乡的白山黑水间。被捕期间,敌军对她用尽了酷刑,也没探露出半个字!赵一曼的精神永垂不朽!

……

逝去的不会再回来。点燃一支蜡烛寄托随风飘去的思念。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无数革命行列,仁人志士,为了人民的幸福,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富强,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英勇战斗,直到战争的胜利,永远长眠在我们脚下的热土上。先烈用自己的身躯铸就了中国的铁长城,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抢救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因而他们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人民永远怀念他们!

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是烈士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来之不易,我们要好好珍惜现在幸福的生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为我们的祖国做出贡献。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 个人被迫着发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每当唱起这首歌,我的心中便充满了感慨!

此时此刻我只想说一句话:“革命烈士永垂不朽!你们是我们心中永远的丰碑!”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爱国英雄刘胡兰光荣死去的故事

全文共 6793 字

+ 加入清单

刘胡兰――一个15岁的农村姑娘,她――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用自己宝贵的生命,挫败了敌人的罪恶阴谋;她以自己青春的热血,书写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尚气节。当年,她的英雄事迹之所以迅速名扬四海,有三个重要因素,一是山西《晋绥日报》刊登的消息,二是歌剧《刘胡兰》的上演,三是毛泽东两次为刘胡兰题词。

1946年下半年,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由全面进攻转为重点进攻,阎锡山调集近万兵力对晋中地区进行扫荡,声称要“水漫平川”。阎系七十二师少将师长艾子谦率领3个团兵力坐镇文水县,情况开始日益恶化。当时,中共文水县委出于爱护,曾考虑让刘胡兰随同部分干部转移上山,但刘胡兰得知后,坚决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她的理由是自己年龄小,不会引起敌人的注意,并且熟悉当地的情况,便于开展工作。后来组织上批准了刘胡兰的请求,让她留在了云周西村。

一、屠“狗”

阎系部队“水漫平川”后,石佩怀(小名石大成)接受了大象镇阎系乡长的任命,走马上任成为了云周西村新一届伪村长。上任伊始,他积极为阎系军队派粮派款,递送情报,瓦解为中共工作的相关人员,群众愤恨地称他为“狗村长”。继续留下来坚持斗争的刘胡兰,通过中共地下交通员把石佩怀的情况汇报给区长陈德照,陈德照又很快把此事汇报给文水县长许光远,并请示处理办法。许县长下达了处死石佩怀的指令。l946年12月21日晚,在刘胡兰的放哨掩护下,陈德照带着武工队员从西山下来后和共方秘密村长白裕河等人处死了“狗村长”。

翌日下午,云周西村伪村公所书记张德润,把自己推测的“狗村长”被杀经过报告给了驻大象镇的阎系军队一营,情报内称:“石村长被杀,系八路军二区区长陈德照及其弟‘鱼眼三’(绰号,大名为陈德礼)和该村女共产党员刘胡兰等共谋杀害。”一营营长冯效翼和副营长侯雨寅闻讯后秘密来到了云周西村,在地主石廷璞家里,张德润向冯、侯二人详细报告了石佩怀被杀经过和村里地主被斗争的情况,并且还报告了共方在村里的干部、积极分子、干部家属的名字,计有:刘胡兰、张年成、石六儿、石五则、张生儿、韩拉吉、梅兰则、金仙儿等。

云周西村共方农会秘书石五则,过去受到过刘胡兰面对面的批评。区党委为了纯洁组织,撤销了石五则农会秘书的职务,并开除了他的党籍。阎系“水漫平川”后,因为党组织没有让石五则转移上山,他牢骚满腹,不但不积极为党工作,反而千方百计投靠敌人。石五则完全从思想上、组织上背叛了党和人民,进行着种种罪恶勾当。

“狗村长”被镇压后,12月26日,天象镇恶霸地主“奋斗复仇自卫队”队长吕德芳和复仇队分队长武金川、白占林带着一帮复仇队员来到云周西村。到村后,吕德芳命令部下到各处搜捕抢劫,他来到岳父石春义家,又同石春义到了段二寡妇家里,在这里第4次召见了叛徒石五则,石春义在大门外为他们放哨。石五则告知吕德芳杀死石佩怀的是二区区长陈德照。

密谈结束后,复仇队员已把村民集中起来“开会”,吕德芳在会上向群众“训话”。他威胁村里的共方干部,要他们“自首”,又威胁群众,要他们“告密”,声言不弄清石佩怀被杀的真相势不罢休。可是,没有一个人说话。“训话”完毕,匪徒们把陈德照家中的东西抢得一干二净。又用枪托把陈德照的大伯陈树荣打出门外,一把火烧毁了陈德照家的房子。后来,敌人拉着抢来的18车粮食、衣服,急急忙忙地逃走了。刘胡兰站在一家屋门的拐角处,一直监视着这群匪徒的暴行。敌人走后,刘胡兰把敌人这次暴行的经过和匪徒的姓名,迅速地通过交通员石三槐报告给了区长陈德照。石五则也通过石春义把近几天了解的情况报告给了吕德芳,并且和吕德芳进行了第5次交谈,把云周西村党组织成员名单全部出卖给敌人。

1947年1月8日,天刚蒙蒙亮,吕德芳率领复仇队员和阎系―营二连连长许得胜带着几十个“勾子军”(晋中百姓对阎系军队的鄙称)突然袭击了云周西村。许得胜命令石五则的弟弟石六狼引导“勾子军”到李玉芳家里抓住了石三槐。旋即,石五则也被复仇队分队长武金川、队员韩流八等“绑”了起来,石五则知道这是在演戏,并不慌张。

四闾闾长石长茂,引着4个“勾子军”抓住了民兵石六儿和张生儿,另一伙“勾子军”抓住了韩拉吉。“勾子军”还在地主石廷璞院内吊打了石六儿,但石六儿始终没有吭声。当日下午,石三槐、石六儿,石五则、张生儿、韩拉吉5人被敌人带到大象镇据点。

二、告密

这天晚上,石三槐、石五则等5个人在大象镇武宗祠堂内由吕德芳、许得胜、侯雨寅、孟永安(石佩怀的继任者)等人组成的刑庭上的表现是皆然相反的。石六儿和石三槐虽经严刑审讯,但始终守口如瓶。韩拉吉和石五则屈膝投降,供出了村里党员和积极分子的基本情况:妇救会秘书刘胡兰、陈德照、石世芳是共产党员;石三槐是八路军的“公人”;石六儿是八路军的民兵……张生儿在敌人面前也说了他所知道的一些情况。

当晚,一营营部把一份报告送到二一五团团部。报告认为,石佩怀忽被暗杀致死,系该村女共产党员刘胡兰、共方区长冯德照(系陈德照之误――笔者注)及其弟‘鱼眼三’等人所为。这个报告被送到二一五团团部后,团长关其华,政治主任夏家鼎、副团长祁永昌、政工秘书李天科等人在文水城内团部召开了政务会议。会上,关其华等人认为最好在大象镇附近做个“典型”:要想在文水县推行政权,建立据点,必须要杀几个人,使当地一般农民及游击队、民兵对阎系部队产生畏惧感,不敢再捣乱。夏家鼎拿着一营的报告宣读后,由李天科根据一营报告,用毛笔给师部写了一份报告,由关其华亲自交给了艾子谦。

艾子谦阅毕报告,与政治主任张称扶商议后亲自下手令,“……为了开展地区,建立据点,经师部审核研究,准予将呈报的人处死,以便建立据点,推行政权……。”1月11日夜,在大象镇一座四合院北房大厅里一群人围桌而坐,正在讨论对云周西村的共产党采取行动的计划。他们是:阎系七十二师二一五团一营营长冯效翼、一营特派员兼机枪连指导员张全宝(人们一般称其为“大胡子”)、副营长侯雨寅、大象镇“奋斗复仇自卫队”队长吕德芳、新上任的云周西村村长孟永安、一营二连连长许得胜、机枪连长李国卿等。会议决定,第二日拂晓,包围云周西村,采取行动,其具体分工情况如下:李国卿负责警戒,许得胜负责扣捕人,孟永安负责召集全村民众开会,吕德芳负责杀人行刑,张全宝除负责总指挥外还要不惜一切手段,“帮助”刘胡兰“自白”。

以上告密实情及具体的行动安排,当时的人们并不知道,直到1959年9月以后才大白于天下。

三、行凶

1947年1月12日上午,艾子谦、张全宝、吕德芳、许德胜等人率部进入云周西村,封锁了所有路口。石三槐、石六儿、张年成、石世辉、陈树荣、刘树山先后被阎系部队抓到村南观音庙外西侧广场。村里群众大多数也被驱赶到广场上来。刘胡兰见事态紧急,躲在了刚生过小孩的邻居金钟嫂家里,但看到那里已躲了好几个群众,唯恐连累了大家,便义无反顾地去了观音庙广场。复仇队分队长武金川发现了人群中的刘胡兰,要她自白,被拒后和白占林、温乐德一起把刘胡兰从人群中拉出,和其他6个人押在了一起。

大胡子张全宝和许得胜宣布了7人的“罪名”后,要村民进一步“揭发”他们的罪状,但村民们没有一人说话。无奈之下,大胡子把叛徒石五则以及贪生怕死的张生儿、韩拉吉等人叫出来,准备行刑。敌人残忍地杀害了石三槐等人后,刽子手们问刘胡兰是否害怕,是否要“自白”,得到的却是“我死也不屈服,决不投降”的回答。恼羞成怒的敌人用铡刀杀害了年轻的共产党员刘胡兰。

四、惩凶

刘胡兰等7位烈士遭杀害的惨案发生后,全县军民义愤填膺。“解放文水城”、“消灭阎系部队”、“活捉‘大胡子’”、“为刘胡兰烈士报仇”等口号响彻汾河西岸。1947年2月2日,王震将军属下的三五九旅攻进了文水县城,阎系部队全部缴械投降。八路军俘获了阎系七十二师政治部副主任兼伪文水县县长唐剑秋、阎系二一五团代副团长张育修以下官兵1500多人。

密谋杀害刘胡兰烈士的主犯之一,大象镇“奋斗复仇自卫队”队长吕德芳,在战斗中化装成一个商人,从文水东庄村向北逃窜,在宜儿村附近被八路军击毙。吕德芳的哥哥,文水县三青团书记、“三料特务”(指国民党、日寇、阎系)吕善卿,经上级批准处决,但推迟到召开刘胡兰烈士追悼会时执行,先由吕梁军区派人押到交城县三道川训练班里。在此期间,看管人员对吕善卿进行了反复审讯,追查刘胡兰惨案中的告密者。吕善卿在俘虏中与公安局看守所中均没有看到吕德芳,认为他不是逃走,就是被打死了。为了逃脱罪责,每次审讯时,他都把惨案的阴谋活动推到他弟弟吕德芳身上,说自己不知道内情。1947年夏,公安人员再次对吕善卿进行了审问,他交代了在太原和文水的特务活动,同年秋被镇压。

白占林、武金川、石喜玉、温乐德最初都是村里的民兵,在环境恶劣时,投敌叛变,当了复仇队员,1947年1月12日随敌回村,公开抓人、打人、杀人。大象镇复仇分队长武金川,2月5日在大象镇被逮捕,当天下午,被押到云周西村。燃烧着为烈士复仇火焰的云周西村群众,在刘胡兰烈士就义处,把这个罪大恶极的刽子手镇压。在大庙前人群中带走刘胡兰的复仇队分队长白占林,2月18日被大象镇民兵在保贤村扣捕,押解到神堂底村交给公安部门,在中庄村被镇压。复仇队员温乐德1951年被依法管制。

石喜玉被捕后,被押送到文水公安局。在审讯中,他不承认曾被抓到大象镇后见过吕善卿,更不承认出卖刘胡兰的罪行,说随敌回村打人、杀人是被迫的。因为没有更多的确实证据,1948年春经县委书记、县长批准,石喜玉被取保释放。

云周西村村长孟永安,1947年1月12日随敌回村,担任残杀人民大会的主席。1947年7月,他被从清徐煤矿追捕回来,后病死在监狱中。屠杀7烈士的阎系帮凶韩拉吉,因和伪乡公所指导员争风吃醋,1947年l 2月被敌打死。阎系二一五团团长关其华,一营营长冯效冀,在1948年6月21日的介休“张兰战役”中被解放军击毙。

五、捕“漏”

解放后,制造和参与刘胡兰惨案的凶手,还有一批漏网在逃,人民并没有因为这笔血债的部分参与者被惩而停止对案情的进一步调查。

与文水县东边毗邻的祁县是晋中平原上的一个富庶大县,贾令镇是祁县的一个大镇,镇上有家“万和堂”药铺。1948年祁县县城解放后,“万和堂”药铺新来了―个炊事员。此人虽然烹调手艺不怎么出色,但却老实、勤快,不善言谈,见人面带微笑,毕恭毕敬。

1950年3月,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严厉镇压反革命的指示》,各级政府按照中央指示,对各类反革命分子进行了镇压和清算。“镇反”运动开始后,在云周西村召开的农民控诉会上,一位农民谈到,他在祁县贩枣时见到一个人,很像杀害刘胡兰等烈士的首凶许得胜。在场采访的新华社山西分社记者吴钢听后,认为这是全国人民十分关心的大事,调查如有进展可以密切配合全国镇反运动的进行。他当即在公安部门的协助下,驱车赶赴祁县进行深入调查。原来,贾令镇“万和堂”药铺那位炊事员,正是阎系七十二师二一五团一营二连连长许得胜。许得胜参与屠杀刘胡兰等烈士后,因为杀人有“功”,不久被提升为营长。1947年2月2日,文水县城解放时,他逃回原籍祁县武乡村继续作恶。l948年,祁县县城解放,许德胜逃至贾令镇,潜伏在“万和堂”药铺当了炊事员。经群众检举揭发,1951年公安部门将许得胜拘捕,4月4日在祁县武乡村许犯被枪决。

1947年2月,杀害刘胡兰等7烈士的首凶“大胡子”张全宝在“交城战役”中被击伤,在医院住了5个月后,出院后任阎系亲训师一团五连少尉指导员。1948年6月在介休“张兰战役”中,又被人民军队击伤。1949年3月,张全宝又跑到太原追击师三团五连当上了上尉连长。4月24日,太原解放,张犯被俘。他被送到华北军区教导团二团训练了3个月,7月间,转察哈尔农垦大队劳动改造。

张全宝深知自己罪恶严重,化名为张生昊,隐瞒了杀害刘胡兰等7烈士的历史,1950年7月25日被释放。8月1日,张全宝回到了原籍运城县运城镇卫家巷。他剃掉了惹人注意的胡子和腮上长着长毛的黑痣,摆了一个纸烟摊子,做起了小买卖。1950年冬,歌剧《刘胡兰》在运城上演,引起的反响盛况空前,街头巷尾,人们都在谈论着女英雄刘胡兰的故事。在街头摆纸烟摊的张全宝,听着人们的议论,吓得心惊肉跳。没等太阳落山,他就早早收摊,回到家匆匆吃了饭,照着镜子打扮起来。他先把两腮刚刚露出黑茬茬的胡根刮了两遍,胖胖的脸显得一片青白。然后,他穿上一件棉大衣,头上戴顶带耳棉帽,用大口罩包住大半个脸,又戴了一副茶色眼镜。天色渐渐黑了,张全宝向戏院走去。

歌剧《刘胡兰》连演数场,场场爆满。张全宝低头挤进人群,躲在剧院最后面,胆颤心惊地看完全剧。回家躺在床上,张全宝脸上露出一丝笑意。原来,歌剧中屠杀刘胡兰等烈士的大胡子叫“许连长”――许连长就是许得胜,编剧也弄不清楚事实的真相了――看来这一关又躲过去了。

张全宝高兴得太早了。镇反运动开始后,被关押在山西省万泉县公安机关的阎系七十二师二一五团一营机枪连文书王连成和二一五团二营副营长傅永清,在党的政策感召下,检举出张全宝躲藏在运城的线索。1951年5月8日,运城县公安局公安人员包围了张犯的住宅。公安人员破门而入,将其抓获。运城县公安局把张犯转押到万泉县公安局。经过万泉县公安机关多次审讯,张全宝供认了密谋和杀害刘胡兰等7烈士的全部事实。

侯雨寅也是杀害刘胡兰等烈士的凶手之一。1947年2月1日,在交城县的西岭、东社战役中,侯雨寅被八路军交文支队擒获,被押送到吕梁九分区联络部训练大队受训。他隐瞒了密谋杀害刘胡兰等7烈士的全部经过,于3月16日被释放,回到原籍程山县宝泉庄。1950年秋,晋南稷山县―伙反革命分子串连地下组织“汾南游击队”,阴谋暴动,妄图颠覆人民政权,侯雨寅亦参加到其中,自命为“大队长”。正当候雨寅做着颠覆人民政权美梦的时候,1951年5月11日,他被程山县公安局逮捕,当晚又被押解到万泉县公安机关。在审讯中,尽管他百般狡猾,但在确凿证据前,终于不得不承认了自己所犯下的罪行。

1951年6月22日下午,绿杨夹道的文(水)祁(县)黄土路上,走来一辆双套骡子大车。车上三四个公安人员押着两个凶犯,车两旁还跟着七八个公安民警,双手紧握步枪,威武雄壮。马车前盘上,捆着小个子侯雨寅,张全宝则被捆在车厢里。经过公审,二人被就地枪决。

六、追叛

1958年9月,在湖南省工作的陈德邻(陈德照的六弟,当时任湖南省吉首县委组织部长)和其他受难者家属,向公安机关检举了石五则过去的可疑表现。公安机关根据检举的材料,进行了严密的侦察。同年12月,公安人员来到云周西村,依靠广大群众的检举、揭发,获得了新的材料。l2月l9日,文水县公安局将调查结果送汾阳县政法办公室(当时文水、汾阳、交城合并为汾阳县)。12月30日,公安机关又送去一份补充材料,政法办公室搁置了这些材料未及时予以处理。

1959年6月,中共山西省委书记处书记、副省长郑林来云周西村视察工作时,指示政法机关迅速处理这―案件。县委书记召集了有关人员作了研究,并呈报地委。地委研究后,派出得力干部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在10个主要地区(如旅顺、太原等)进行侦察,进一步澄清了部分案情,石五则等三人成为了重点调查对象。

1959年9月,文水县公安人员在云周西村逮捕了石五则、张生儿、石喜玉。翌年8月,公安局又逮捕了书写密告材料的张德润。中央公安部对此案非常重视,指示组织省、地、县联合专案组,并要求山西省公安厅一定要把此案彻底查清。1960年5月30日,联合专案组到达文水后进行了为期半年多的调查,终于搞清楚了石五则、韩拉吉和张生儿“告密”的全部真相。

石五则为人阴险狡猾,公安机关曾在1947年10月怀疑他出卖刘胡兰而将他扣捕。当时,由于他未承认出卖刘胡兰的罪行,又因当时文水城被敌人占据,党政军民一致对敌,没有来得及进行周密的侦察,未获足以证明其罪恶的确切证据,1947年12月23日石五则被暂时释放。石五则回村后,为了掩盖罪恶真象,嫁罪于人,向别人大肆宣传说,石三槐把什么都暴露给“勾子军”了。在威严的法庭上,尽管石五则装聋作哑,百般抵赖,在大量的证据面前,他不得不承认了自己的所作所为。

张生儿对他参与杀害刘胡兰等7烈士的罪恶事实供认不讳,1962年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石喜玉亦承认自己充当帮凶的杀人事实,被判处死刑。大象镇复仇队员、逮捕刘胡兰烈士的温乐德,1959年12月23日在大象镇被捕,1962年被判处有期徒刑7年。

逮捕在案和由外地解押文水监狱的罪犯有:原阎系七十二师政治部主任张称扶、二一五团政治主任夏家鼎、政治室秘书李天科、一营机枪连长李国卿、一营二连三排排长申灶胜、一排排长牛志义等人,他们都得到了应有的制裁。阎系二一五团一营二连四排排长李保山1960年7月21日畏罪自杀。

1963年2月14日,石五则被文水县人民政府枪决,至此,刘胡兰等7烈士惨案的侦破和处理工作全部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小学生三年级英雄小故事

全文共 826 字

+ 加入清单

三国里,刘备是英雄,曹操是英雄,孙权是英雄。水浒里,宋江是英雄,吴用是英雄,武松是英雄。而现代中国的英雄,更是不计可数。 In the Three Kingdoms, Liu Bei is a hero, Cao Cao is a hero, and Sun Quan is a hero.In the Water Margin, Song Jiang is a hero, Wu Yong is a hero, and Wu Song is a hero.The heroes of modern China are even more available.

而在众多的英雄里,唯独一个让我赞叹不已,他就是伟大的科学家——钱学森。

小时,他就热爱学习,发愤图强,加上父母的启发与教育,使他考中了理想的大学。但那时正是中国实力弱小、遭受侵略的时期,生活在这个社会背景下的钱学森看见人们惨遭刀枪的样子,就立志要让祖国繁盛,便来到美国,并以优异的成绩,换来了很高的地位。但他始终没忘记祖国的使命,便在学业有成的时刻,回到祖国。但美国政府咬住不放,将钱学森关了起来。但最后在中国的强烈要求下,美国政府才不情愿的放了钱学森。回到国后,他便励精图治、日日夜夜的工作,先后发明了“两弹一星”,使中国逐渐强大。

英雄是什么?在我认为,英雄是保卫祖国,服务祖国,建设祖国的人。而钱学森则是英雄,在祖国危难之际用去其它国家学来的知识,来发明“两弹一星”,保卫祖国,并将自己所知道的知识毫不保留的传授给学生,指导他们,一起来服务祖国,建设祖国。

钱学森,你是坚强的。在发明导弹之时,没有其他国家的帮助,你便坚强地站起来,靠自己的双手来完成;钱学森,你是不屈的。在被美国压留的日子里,他们每10分钟开一次灯,但你不肯屈服,抱着一颗爱国之心,驱散黑暗;钱学森,你是无私的;在领取荣誉时,你总是希望让年轻人去,让他们也成为伟大的科学家,一起来保卫祖国,建设祖国。

观英雄之事,品英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名人故事:抗战牺牲的第一位少将——曾宪邦

全文共 816 字

+ 加入清单

曾宪邦,桃江县浮邱山乡回龙湾村人,1902年出生,黄埔四期毕业。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时任国民革命军14军83师498团上校团长的曾宪邦,受命增援29军,奔赴一线抗击日军。他率部与日军在宛平激战八天七夜,以身殉国,年仅34岁。牺牲后,曾宪邦被国民政府追授少将军衔,成为中国抗战史上牺牲的第一位少将、第三位将军。此前,牺牲了一位上将和中将。

血溅疆场成就英名

开赴抗战前线后,曾宪邦所部的任务是坚守髫髻山。该地是北平城西南约30公里处的一个战略要地,地势险要,是拱卫北平的一道屏障,对手是日本王牌牛岛师团。1937年9月初,战斗打响后,日军从三面进攻。曾宪邦指挥官兵浴血奋战,历经多次拉锯战、肉搏战,全团官兵无人退缩,伤亡惨重。www.gs5000.cn

9月13日上午,日军开始新一次进攻。战斗中,曾宪邦左腿被打断,部下劝其退下火线,他断然拒绝,带伤指挥战斗。激战到下午3时左右,曾宪邦再次被敌人机枪击中腹部,小肠外流,他昏了过去。苏醒后,他用颤抖的手,在指挥手册上写下一首七绝:“有志男儿卷战事,锋前不惜国人头。烟尘百战留青史,报国丹心应未酬。”下午4时,在日军猛烈炮火轰击中,一块弹片击中曾宪邦,他英勇地为国捐躯了。噩耗传到师部,师长刘堪亲令一个步兵排抢回了曾宪邦的遗体。

后来,曾宪邦遗体被运回故土安葬。他的棺柩抵达桃江时,秋风萧萧、淫雨霏霏。桃江乡亲组成长蛇阵,护送棺柩直往浮邱山鸟山湾。沿途乡亲无不垂泪默哀,悼念这位抗日忠烈。

浮邱含悲吊英魂

“髫髻山前歼日寇,北平城外斩牛师。截肠决战群山泣,抛脑捐躯举国悲。侠骨还乡芳故土,浮邱常翠伴忠碑。”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家乡人民没有忘记抗日英烈。目前,桃江县浮邱山乡政府已对曾宪邦将军坟墓进行修缮,并会同有关部门拿出进一步修缮方案。有关部门正在多方收集将军遗物。当地政府与县直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将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把曾宪邦将军的墓地建成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我们的英雄——邱少云的故事

全文共 1326 字

+ 加入清单

1951年3月,邱少云响应毛主席"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号召,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当他来到朝鲜,看到美帝国主义和李承晚匪帮对朝鲜人民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目睹朝鲜儿童遭受自己童年时代一样的苦难,倍加激起邱少云对帝国主义反动派的仇恨。要为打败美国侵略者贡献自己的一切。

1952年10月,邱少云所在连队接受了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就是消灭盘踞在平康和金化之间的三九一高地的美李匪军,把战线向南推进。然而,我军阵地到三九一高地之间,有着三千米宽的开阔地,这是敌人的炮火封锁区。要在这样长距离的炮火下冲击,确实是件不

容易的事情。因此,为了缩短冲击距离,出奇制胜、打得敌人措手不及,我军决定在发起总攻击前一天的夜里,把部队潜伏在敌人阵地的前沿。

在金化以西三九一高地的反击战中,出现了一位为着胜利、保全整体而牺牲自己的伟大战士邱少云。

十月十一日,邱少云和他的战友奉命到离敌人阵地很近的地方去潜伏,等到第二天傍晚发起战斗,以便突然地去消灭敌人。

他们潜伏的地方是在敌人盘踞着的三九一高地的山坡上,又没有荫蔽身体的地形和树木。昨天,从这里飞起一只野鸡,还惹得敌人打了半天枪炮呢!现 在要他们在这样一个地方荫蔽二十多个钟头,不让敌人发现,这是极不容易的事情。在战士们出发以前,部队首长特地对他们讲:"你们这次去潜伏,要靠巧妙的伪 装,要靠沉着,更重要的是要遵守潜伏纪律。那怕有人被敌人子弹打中了,也不能暴露目标。"战士们同声回答说:"请首长放心,为了祖国,为了胜利,为了中朝 人民,在任何情况下也要潜伏好,完成战斗任务。"

天黑以后,战士们秘密地摸到了潜伏地。他们三个一组,四个一组的分散开来,潜藏在茅草中。每个人从头到脚都插上了野草,伪装得像山坡上的草一 样,凉风吹过,人身上的草和地上的草一同摆动,显不出一点儿痕迹。他们还可以清楚地看到从地堡枪眼里伸出来的敌人机枪筒和了望孔缩头缩脑向外张望的面孔, 有时,敌人讲话的声音也能清楚地听到。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到第二天十一点钟的时候,敌人盲目发射的一颗燃烧弹突然落在邱少云身边,并且烧着了他身上的野草。这时,他要站起来是完 全可以扑灭身上的火苗的。但是,邱少云深切的懂得,要是这样做,就会被山顶上的敌人发觉,潜伏在这里的几十位战友就有被消灭的危险,原定的战斗计划也就不 能完成。我军阵地上的指挥员看到潜伏地冒起了烟火,连忙命令炮兵向敌人轰击,扰乱敌人的注意力。这时候,邱少云还是没有爬起来扑灭自己身上的火焰。火焰已 经延烧到了他的头上。在这个生死关头,邱少云紧握着压满子弹的冲锋枪,看看前面不远的敌人,很想冲上去和敌人拚了,但是他没有这样做。烈火继续在燃烧着, 烧烂了邱少云的皮肤。邱少云忍受着难以想像的肉体痛苦,咬着牙,把两手深深地插入泥土。然后猛地抬起头来,用微弱的声音向离他最近的战友李士虎说:"胜利 是我们的,但是我不能完成爆破任务了,这个任务交给你去完成吧!"说完,他又痛苦地把被烈火烧着的身体更紧地贴到地上,一直到牺牲时,也没动一下。

烈火烧了二十多分钟,直到邱少云牺牲后,烈火才熄灭了。

我们的英雄--邱少云就是这样地以超人的意志力,为祖国、为整体、为胜利而忍受了肉体的苦痛,以至到最后献出自己的宝贵生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读着英雄的故事成长作文

全文共 360 字

+ 加入清单

每一个革命英雄故事都令人感动。要是没有这些革命烈士的流血牺牲,就没有今天的新中国。

你们看,《火烧邱少云的故事》中的邱少云是多么的坚强。他在被火烧的时候,他没有逃避,为的是不被敌人发现;为的是保护自己的战友。虽然在邱少云身边不远处就是水塘,但是他在烈火中忍耐着一动不动,直到自己牺牲。

黄继光的故事也一直回响在我们的耳边。为了炸毁敌人的碉堡,黄继光勇敢地抱着炸药包冲向敌人的阵地。但是险要的地形使炸药包不能靠近敌人的碉堡,眼看总攻的时间到了,战友们倒在了敌人的机枪下。黄继光毅然扑向敌人的枪口,用自己的身体堵住敌人的枪眼。黄继光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友的安全,换来了战斗的胜利。

读着革命先烈的故事,我们很受感动。他们是我们心中最伟大的人。我们应该学习他们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勇敢的挺身而出,不怕牺牲。保卫祖国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小英雄雨来故事读后感500字

全文共 537 字

+ 加入清单

读一本好书,犹如交一个好朋友。前几日,我读了一本由管桦写的小说《小英雄来》,我深深地被雨来勇敢的精神所感动了。

《小英雄雨来》讲述了中国人民在艰难困苦的战争岁月里自尊自强,用自己的生命保家卫国的不屈精神,歌颂了抗日根据地儿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地和敌人斗争的品质。

书中有一段落,看完后令我激动得热泪盈眶,不能自已。在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下,小小年纪的雨来不仅没有屈服,反而无所畏惧。尤其是当他看到书上那句“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后,更加坚定了要保护交通员李大叔的决心。我心想,这么危险的情况下,雨来还能做到临危不惧,冷静地思考面对,实在是太不容易了。雨来,我真佩服你!面对凶恶的敌人,你机智勇敢,与敌人周旋,宁可将自己置身于危险之中,也要救李大叔。你的所作所为令人称赞!

可我呢,相比之下,我不禁有些自惭形秽了。但凡遇到一点困难,我就胆小地躲在后面,在父母的羽翼下躲避风雨的侵袭,不敢直面困难,享受着父母给予的安逸生活,当起了缩头乌龟。如今,雨来的经历给了我极大的触动,我应该学着自己长大。雨来,谢谢你,你让我学会了不屈不挠、勇敢坚强的品质。我一定会把这种可贵的精神传承下去的!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会遇到许多困难,我觉得我们应该向雨来那样拥有可贵的品质,坚强不屈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2024中考历史故事素材:孔子的年少时期

全文共 3865 字

+ 加入清单

孔子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下面是语文迷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孔子少年时期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他是我国春秋时期着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他是我国私学的最早创办者、儒家学说的开创者;他被后世称为“万世师表”、“至圣先师”;他死后被历代统治者(秦除外)所尊崇,他就是一代圣人——孔子。但是,就是这样一位影响千古的圣人,其少年时期却也有过一段鲜为人知的艰辛生活。

在讲孔子少年时期生活之前,我们有必要交待一下孔子的家世:孔子的祖先为商王朝的后裔,周朝时期被分封在了宋国。孔子的先人们便一直在宋国做国君,直到宋厉公时期,其先人‘弗父何’才舍弃君位,禅让给了宋厉公。但就是这样,他的先辈们依然在宋国位及高官,数次被任命为辅政大臣。这种状况直到孔子的第六世祖孔父嘉那儿才发生了变故。乱臣华督发动叛乱,杀死了孔父嘉,孔父嘉的几个亲信携带着他的唯一子嗣——木金父逃难到了鲁国。这也就是孔子家族为何由宋国来到鲁国的原因。

来到鲁国之后,经过几代人的辛勤努力,他们终于才在鲁国扎下了根。到孔子老爸叔梁纥那会儿的时候,混得还相当的不错。曾经在陬邑这个地方担任过大夫一职,虽说陬邑这个地方并不是很大,但毕竟也混了个中层领导来当当。

后来,由于在攻打宋国的战役中立有大功,叔梁纥的名声还曾传遍了各个诸侯国。但是,爵位也罢、名声也罢,都不能弥补叔梁纥内心深处那块阴影——年近六旬的老汉,至今没有一个健康的儿子,一个自己家业的继承人。

其实,早在十多年前,叔梁纥为了得到一个儿子,为此也没少想了办法。他先是娶施氏之女为妻,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施氏先后为他生下了九个女儿;眼看施氏没有生儿子的本事,他又娶了一个小妾,这个小妾先是给了他一个惊喜——生了个儿子,但紧接着又给他浇了一盆冷水——儿子腿脚不灵便,天生残疾。

一个立有赫赫军功的大夫,绝对不会允许自己的继承人是个残疾人,尤其是腿脚不好的残疾人。到时候别说是上战场打仗了,自己能够走路就已经不错了。

于是,叔梁纥再次向别人求婚。这次找到了不远处的颜氏家族。颜家只有十六七岁的的小女儿颜征在,是个非常喜欢英雄人物的少女,自愿嫁给了比自己大几十岁叔梁纥。这一年,叔梁纥六十六岁。

或许是上天眷顾了一下叔梁纥,在二人祈祷于尼丘山不久后,颜征在就怀孕了。她腹中孕育的正是那后世鼎鼎大名的孔子(当然,这一点此时她是不知道的)。

但是,非常不幸的是,在孔子出生三年之后,叔梁纥就生了重病。此时,他最不舍的就是自己的的小儿子——孔子。因为在他心中,肯定有这样一个计划:我要把自己所知道的一切都教给自己的这个儿子,包括自己的军事才能和高超的格斗技巧。但是,这一切都已经变成了一个梦想,一个永远都不可能实现的梦想。

带着无限的遗憾,叔梁纥离开了。留在世间的,是他那九个女儿、两个儿子(其中一人残疾)和三个寡妇。

既然丈夫都已经离开了,那我们也就分开吧。为了更好地照顾孔子,他的母亲颜征在离开了先前的那个大家庭,离开了陬邑,带着孔子一块搬到了鲁国的都城——曲阜。在这里,孔母一边给人家做些简单的家务(缝洗衣服),一边照顾年幼的孔子。

由于颜征在自己在母家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所以她把自己懂得的道理全部教授给了孔子。当然,这里面绝大多数都和礼节有关系。

孔子五六岁之后,由于自己是单亲家庭,所以玩伴并不是太多(其中原因大家都明白)。于是,小时候的孔子一般都是自己一个人玩。当其他孩子都在玩简单的群体游戏的时候,年幼的孔子却在做着那些相对来说有些高级的游戏——演习祭祀(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

祭祀,这是一个很隆重也很繁琐的礼仪过程。年幼的孔子竟然玩起了这种高级别的游戏,这在一般人的眼里可是大为震惊的——小小的一个孩童,居然会搞这些东西,真是太不简单啦!

由此看来,孔子的智商要比一般的孩童要高,理解能力要比他们也要强。

之后,懂事的孔子在学习、游玩之际,也常常去帮自己的母亲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每当看到母亲回家之时的疲惫身影,孔子总会很是懂事地帮母亲去做按摩、倒点水……

慢慢的,孔子体会到了母亲的不易,他开始瞒着母亲去外面做事,争取替母亲分些负担。但是,就是这么一个七八岁的孩子,他又能做些什么呢?然而,在孔子眼里,只要能挣钱、只要自己能够干得动的,他从来都不挑活儿。肮脏和辛苦,这不是我这个穷苦家庭出身的孩子所应该顾虑的。

于是,年幼的孔子干起了其他孩子所不想干的脏活和累活。每当其他孩子吃完饭外出玩耍嬉笑的时候,孔子正在别处忙碌着。当然,为了让母亲放心,他总会比母亲早些回家。

所以,孔子在后来给自己的弟子讲自己年少时期事情的时候,每每感叹道:“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就这样,孔子和母亲在曲阜生活了十四年。年幼的孔子从母亲那儿学到了很多知识:最基本的礼节、如何做人、如何节俭等等。当然,自己从多年的“打工”历练之中,也学到了很多:如何为人处世、平等、仁爱等等。

但是,就在孔子正感受着伟大的母爱的时候,病魔悄悄地找到了他的母亲。孔子十七岁那年,母亲颜氏不幸离世,留下了年少的孔子,孤独一个人生活在这世界上。

母亲死后,孔子又面临着一个很棘手的问题:怎么埋葬母亲?

有人说了,到埋葬他父亲的地方把两人合葬不就完了吗?

是啊,孔子也知道,这些礼节方面的事情对孔子来说根本就不是问题。但问题是,孔子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父亲埋葬的地方。其实,孔子之前也曾问过自己的母亲这方面的问题,但就连他的母亲也不知道自己的丈夫下葬的具体地点。

或许有些人不会相信,认为这不可能,身为妻子的颜征在怎么会不知道自己丈夫的埋葬地呢。但现实告诉我们,她确实是不知道,因为当地有一种风俗:年轻的妻子,在丈夫死后是不能参加丈夫的出殡仪式的。

于是,这就导致了孔子一直到母亲去世前,都不知道自己的父亲埋葬在哪儿。

年轻的孔子,依照他所知道的礼仪,在家中给母亲置办了一个灵堂。三天之后,他把母亲安放在了自己用所有积蓄买来的一口棺材里。

随即,那个棘手的问题让孔子煞是苦恼:询问当地人,没人知道,因为你是在父亲死后才搬过来的,我们不可能知道;想去询问陬邑人,可是自己当时搬出来的时候才三岁,不可能记得小时侯住哪儿,到处打听又不太现实。

于是,无奈的孔子把母亲的灵柩停放在了一个大路口——五付之衢,他把希望寄托在了所有过路人的身上:希望有知情的好心人来帮助一下自己。

还好,没多长时间,陬人挽父的母亲听说了孔子的感人事迹,便亲自赶来告诉孔子他父亲当初的埋葬之地。原来,当时她的儿子挽父,曾经参加了孔子之父叔梁纥的葬礼,知道他的埋葬之所。

于是,孔子才得以把父母合葬在一起。

这里需要特意说明的是,整个这个过程,都是孔子一个人在操办,帮忙的人其实并不多。

埋葬完母亲,孔子就开始了为期三年的守孝。然而,就是在守孝刚刚开始不久,孔子又受到了他为人以来的第一次大的侮辱,但他对此事却相当的无助,没有任何说法。

就在孔子母亲去世不久,鲁国的执政大臣季武子,在自己家中举办了一个特殊人才茶话会。这次宴会,邀请的都是鲁国的“士”。咱们先来看看当时各国的统治阶层:诸侯——卿——大夫——士。也就是说,只要你是“士”,就在这个国家拥有一定的身份和地位。虽说它在统治阶层的最下面,但它也有自己特殊的待遇:不用交税、不用服杂役,还可以按月领工资等等。而且“士”还是统治阶层的后备人员、储备干部,一旦国家需要招募一批新的管理人员,那么他们将是优先考虑的对象。

咱们再来回看一下孔子的家世:先人是宋国国君,就后来不当国君了,那也都是卿大夫,位居统治地位的高层。就是拿孔子的老爸叔梁纥来说吧,那也是陬邑大夫,好歹那也是个大夫。而且按照当时子承父业的继承法则来说,孔子长大后也应该是个大夫,最起码也应该是个“士”。

但是,就连孔子这个“士”的身份,居然也有人提出了怀疑,给与了否认。当孔子听说季武子要招待国内的“士”的时候,很是高兴,自己还从来都没有参加过如此重要的社交活动。一旦自己参与其中,那就意味着人们承认了我孔丘的地位,而且在此还有可能结交很多名流,更甚者到时候还有可能成为储备干部,进而走向仕途。

于是,孔子穿着丧服,披麻戴孝的就来到了季武子家门前。令他没想有到的是,他竟然遇到了一只“拦路虎”——阳虎。阳虎此时是季武子的家臣,说白了也就是个大管家。当他看到披麻戴孝的孔子像个愣头青一般,二话不说就往门里走,当即便伸手拦住了孔子。然后就对孔子的身份进行了询问,最后的出了结论:这是“陬人之子”。

“陬人之子”,这是当时很多人对孔子的称呼。因为孔子之父叔梁纥曾任陬邑大夫,时人都称其为“陬人”。又因为孔子此时还没有一星半点儿的名气,所以人们都像现在称某某家的小孩为“某某人之子”那样,称呼孔子为“陬人之子”。

这一称呼让孔子很是愤慨:自己的身上还贴着父亲的标签,他们还在拿自己当小孩来看待,根本就没把自己当成一回事。

于是,不管孔子怎么说,阳虎就是不放孔子进去。

于是,孔子在大庭广众之下,受到了自己为人以来的第一次大辱。

然而,无权无势的孔子只能把这股恶火咽在肚子里。回去之后,除了为了生存做些小工之外,他把所有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之上。而此时,孔子已经苦学了将近三年了(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此后,孔子抓住一切可以的利用的时间用来学习。孔子的所学范围极其广阔,包括:礼仪、音乐、射箭、驾车(没错,这也是当时一项不错的谋生手段)、书法、数学、诗歌、尚书、周易、历史等等。

很快,孔子博学以及知礼的名声便传遍了整个曲阜地区。不久之后,孔子迎来了自己的第一批学生,也是他一生之中唯一的高级贵族学生——孟懿子和他的弟弟南宫敬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革命英雄故事读后感

全文共 409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怀着澎湃的心情读了《革命先烈的故事》这本书,书里的那些为了抗日救国而牺牲自己的战士们深深地烙在了我的心里。

比较突出的例子就是刘胡兰了,她面对敌人的威胁却临危不惧,始终都没有向敌人透露半点对党不利的信息。最终她为党和革命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她虽然已经离去了,可她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永远在天堂里为革命加油。读了这个故事。我的心灵受到了震撼,多么坚强的一位女子,在敌人威胁面前的不屈不挠,更突出了她对党的信任和对敌人的仇恨,就连毛主席都被她的爱国精神所感动,亲笔为她写下“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碑文。

敌人可以摧残我们的肉身,但却不能打倒我们的爱国热情,更不能打倒我们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在凶残的敌人面前,中国人民更显出了他们铮铮铁汉的本色!在敌人面前,有无数的中国人倒下了,但他们都还活着,他们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而那些侵略我们中国的日本兵,他们的结局必然是失败,他们必然会遗臭万年。伟大的中国人民是打不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读后感

全文共 575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很小的时候,妈妈就讲过王二小故事,长大认字了,我自己买来书,一遍又一遍的看着,王二小深深吸引着我,我时常被故事感动得热泪盈眶。 故事发生在1941年9月,日军300余人向河北省平山县南滚龙沟袭来,他们抓住了正在山坡上放牛的王二小,用刀逼着二小为他们带路去抓八路。二小非常清楚,许多八路军战士就在四面的山上隐藏着。于是他牵着牛机智地领着鬼子在三道壕上慢慢地转,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敌人发现以后,对二小又打又骂,二小猛地抱住一个鬼子厮打,想与鬼子跳崖同归于尽,不料被另一个鬼子用刺刀从背后刺穿了胸膛……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应该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从小努力掌握先进的科学知识,长大后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 “千锤百炼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无数烈士是这样做的。将来有一天,当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必定会一马当先地全力奉献出自己的一切,甚至生命。

如今,我们祖国正处于和平发展时期,香港、澳门早已相继投进祖国怀抱,只有台湾还没有回归。我们全中国人民一定要团结一致,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道哪去了……”《歌唱二小放牛郎》这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故事将永远留我心中,少年英雄王二小那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勇敢机智、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前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抗战英雄故事

全文共 272 字

+ 加入清单

抗日儿童团是广大抗日根据地在抗战中成立的儿童组织。

尽管与敌人的斗争非常艰苦,广大抗日根据地仍处处成立了抗日儿童团,把儿童纳入组织的关怀。毛泽东和朱德曾多次题词勉励儿童团员。

儿童团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生产,同时也担负着“宣传抗日”“侦察敌情捉汉奸”“站岗放哨送书信”等任务。

在百团大战中,王家峪儿童团帮助八路军割草喂马,为前线送干粮;晋察冀边区儿童团破坏日军的交通干线近百次,牵制了敌人的进攻和扫荡,有力地支援了抗战。

儿童团的成立不仅给孩子的生活带去了乐趣和希望,同时壮大了抗日队伍的力量,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革命接班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抗日女英雄赵一曼的故事

全文共 1698 字

+ 加入清单

距这个最早燃起抗日烽火的战场数千公里之外,大后方的四川宜宾市翠屏山半山腰上,坐落着家乡人民为赵一曼建立的纪念馆,馆里保存着新中国开国将领陈毅元帅的题词:“生为人民干部,死为革命英雄。临敌大节不辱,永记人民心中”。

赵一曼,本名李坤泰,1905年10月27日生于宜宾县一个地主家庭。在家乡求学时期接受“五四”进步思想,反抗封建礼教,谋求妇女解放。21岁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在黄埔军校、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8年,23岁的赵一曼从莫斯科中山大学回国,先后在宜昌、上海、江西等地从事地下工作。

在宜宾赵一曼纪念馆党支部书记廖永红看来,赵一曼幼时反对缠足,少年时不顾兄长阻挠坚持读书,成年后阅读《新青年》、《妇女周报》等革命书刊追求平等自由,在那个年代注定了是一名奇女子。

彼时的中国军阀混战不断,内忧外患,国家风雨飘摇。在民族存亡的生死关头,这个从四川坝上封建大宅门里走出的“大家闺秀”,和千千万万有志青年一道投身革命,在腥风血雨里迅速成长为一名革命女先锋。

1931年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被中国共产党派往东北地区领导革命斗争。她曾任哈尔滨总工会代理书记、中共珠河中心县委委员、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第一师第二团政治委员等职务,领导哈尔滨电车工人大罢工,组织农民建立抗日自卫队开展游击战争。1935年秋,赵一曼在与日军作战中为掩护部队突围,身负重伤被俘。

“在狱中,日军为获得情报对赵一曼施以长达9个多月的酷刑,用马鞭抽打,用钢针刺伤,用烙铁烙,烧焦其手指,逼其投降招供。但她宁死不屈,没有吐露一字有关抗联的情况。”杨帆是宜宾赵一曼纪念馆的讲解员,7年来,赵一曼的故事她讲了上千次,可每每讲到动情处还是会流泪,被共产党人这种英勇无畏的精神所感动。

一份尘封的日本档案,记录了赵一曼牺牲前的遭遇:“七月二十六日对赵一曼女士的电刑,操作准确,新式电刑器具功能发挥正常,给了赵一曼女士超负荷的最大压力。在长时间经受高强度电刑的状态下,赵一曼女士仍没招供,确属罕见,已不能从医学生理上解释。”

1936年8月2日,赵一曼被日军杀害,年仅31岁。“誓志为人不为家,涉江渡海走天涯。男儿岂是全都好,女子缘何分外差。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 廖永红说,赵一曼生前所写的这首诗是她一生最好的写照,她用自己年轻的生命实现了抗击日寇、保家卫国的铮铮誓言。

在英勇就义前,赵一曼留给唯一的骨肉一封家书:“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永远没有再见的机会了……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

这封160多字的短信,字里行间透露着一个母亲对儿子的思念与愧疚。虽然从未亲眼见过赵一曼,但在58岁的孙女陈红心中,奶奶的形象崇高而美丽:奶奶是一个女英雄,她为了祖国毅然抛头颅,洒热血,无畏地献出生命。但她还是一名妻子,一个母亲,有着常人的喜怒哀乐。在人生的最后一刻,奶奶最放心不下的还是自己的孩子。

陈红家里珍藏着一张2寸泛黄的黑白照片,是奶奶和父亲仅存的合影。照片上,一位面容清秀,身着短袖旗袍的年轻女子抱着一个虎头虎脑的男婴坐在藤椅上。这张照片拍摄后不久,赵一曼就把儿子托付给亲戚,独身奔赴东北抗日前线。在东北,她隐姓埋名和家人失去了联系。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已成年的“宁儿”才在东北烈士纪念馆看到了母亲的亲笔遗书。“父亲常告诉我们无论在何种境遇下,都不要以烈士后代自居,不要给组织上添麻烦,不要对不起你奶奶。”陈红说,每当遇到人生中的坎坷,她就会拿出奶奶的遗书看一看,每次都会感受到心灵的洗礼,获得面对困难的勇气。

走过80年风云岁月驻足回望,当年山河破碎的中国,已在新生的道路上走了很远。历经岁月更迭、时代变迁,女英雄赵一曼仿佛从未离去,她留给后人无尽的精神财富。在她曾经战斗、生活过的地方,有以她的名字命名的一座座公园、一条条街道。每年,来宜宾赵一曼纪念馆参观者超过60万人次。一位参观者说,赵一曼舍小我为大家的奉献精神,对今天的共产党员来说,依旧不可或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2024年央视《开学第一课》讲英雄故事

全文共 1210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央电视台大型公益节目《开学第一课》的主题,与往年大有区别。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以“英雄不朽”为主题,紧紧围绕“爱国”“勇敢”“团结”“自强”4个篇章制作而成。通过一个个真实英雄故事的讲述,让孩子们共同回顾历史。

由于今年的开学期正值9月3日北京大阅兵,央视特别将《开学第一课》改在了9月4日20点在综合频道(CCTV-1)首播。

今年的央视《开学第一课》到底有哪些亮点?华西都市报记者提前为大家一一揭秘。

TFboys领唱国歌朗诵“少年自强宣言”

《开学第一课》是教育部与中央电视台合作的大型公益节目。自2008年起,教育部就和中央电视台密切合作,于每年新学年开学之际推出《开学第一课》。这一节目针对中小学生的特点而设计,有利于增进教育的实效性。

今年的《开学第一课》,因为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节目主题确定为“英雄不朽”。上至九十多岁的抗战老兵和老艺术家,下至十几岁的少年儿童,通过讲述一个个英雄故事,共同来缅怀这段历史。

节目还特别邀请了人气组合TFboys在现场带领观众齐唱国歌,并带领同学们共同朗诵“少年自强宣言”。“宣言”号召同学们明确新一代年轻人的责任,共同传承抗战的精神财富。

另外,节目组还邀请93岁的老艺术家秦怡与35位亲身经历了抗日战争的老人作为贵宾出席。他们当年以士兵、艺术家、儿童团员等各种身份走过那段岁月,而今最年轻的85岁,最年长的已有98岁。《开学第一课》将以“抢救式”的态度,尽最大可能地向这些英雄老人致敬。

黄子韬开场秀武术马天宇献唱经典歌曲

在年轻学生中颇具人气的两位“小鲜肉”黄子韬、马天宇,也在《开学第一课》中分别献唱歌曲,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自强精神。其中黄子韬担任了《开学第一课》的开场嘉宾,以一段剑舞掀起首轮高潮,并献唱节目主题曲《第一课》,为即将开学的学生们鼓舞士气。马天宇则在“团结”篇章献唱经典歌曲《友谊地久天长》。

经典歌曲《友谊地久天长》是电影《魂断蓝桥》的主题曲。在很多西方国家,这首歌通常会在除夕夜演唱,象征送走旧年而迎接新年的来临。而此次在《开学第一课》的舞台上,全新的编曲与新时代偶像们欢快活泼的重新诠释了《友谊地久天长》这首歌,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受。马天宇演唱风度翩翩,PEG组合身着学生服,载歌载舞,使得整个台风显得明快、充满活力。

多位明星登台董卿回归主持“老本行”

据华西都市报记者了解,2015年《开学第一课》节目不仅精彩,而且观众喜欢的多位当红明星也是争相上台表演,包括凤凰传奇、李云迪、谭维维、PEG组合等各路明星参加了《开学第一课》的录制。

日前,由四位主持人董卿、王小丫、何炅及撒贝宁录制的宣传片,已经提前在网络曝光。这也是董卿从美国游学归来后首次拿起话筒主持大型晚会,回归主持人“老本行”。

据悉,《开学第一课》将于9月4日20:00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CCTV—1)首播。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抗日英雄杨靖宇的感人故事

全文共 744 字

+ 加入清单

“九•一八”事变后,曾任中共哈尔滨市市委书记、兼满洲省委军委代理书记,中国工农红军第32军南满游击队政治委员,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第1独立师师长兼政治委员,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军长兼政治委员和抗联第1军军长兼政治委员,东北抗联第1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

他认真执行党的抗日武装统一战线政策,团结联合东北抗日义勇军共同对敌作战。注重部队全面建设,加强党的领导,深入开展政治思想工作,培育英勇善战精神,适时整顿部队,严格组织纪律,使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成为一支人民抗日武装,勇猛杀敌的劲旅。最早创建磐石红石砬子抗日游击根据地,尔后扩大到南满、东南满20余县,被日伪称为“第一癌肿地带”。

1940年1月,为解决部队给养问题,命部队主力北上,自己带领一支小部队东进。到了最后,他身边仅有7名战士,4名负伤。于是杨靖宇下令4人转移。后来,他派了剩下的两名战士去村落找些吃的,下山后,两名战士被日伪军杀死。杨靖宇明白了一切。2月22日,杨靖宇在一间雪地中的小破屋里度过了人生的最后一夜。2月23日,他孤身一人在吉林蒙江县(今靖宇县)保安村前三道崴子遇到四个中国人,杨靖宇恪守党的铁的纪律,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于是给了钱,让其中一人帮他买些食物和棉鞋。那个人回大屯泄密给日伪当局;关东军讨伐队包围了杨靖宇,并紧急召集由抗联叛徒组成的伪满特工队参战;经过数小时激战,杨靖宇被叛徒机枪点射命中要害,壮烈殉国。终年三十五岁。

杨靖宇将军牺牲后,凶残的日军割下他的头颅,解剖了他的遗体,发现胃里竟一粒粮食也没有,满是树皮、草根和棉絮。残暴的日军割下他的头颅,送伪都长春请赏。杨靖宇率领第1路军在东南满的抗日战场上纵横驰骋英勇杀敌的光辉业绩,他“满腹棉絮枯草,战斗到最后一人,以身报国”的革命精神,将彪炳史册,永励后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