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玉米作文热门20篇

玉米是一种常见的食物,同时也可以食用,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玉米作文

浏览

4955

作文

160

篇1:掰玉米

全文共 341 字

+ 加入清单

俞子棱

周末我来到奶奶家。我和我的妈妈、表哥、表姐来到玉米田里,准备今天的工作。

来到玉米田,只见一片绿油油的成熟的玉米,像一个老人,穿着一层厚厚的衣裳,全身缩在衣服里,只把胡须留在外面。一根玉米杆上,至少有两到三个玉米。

我走进去抓起一根玉米,使劲地一拔,玉米没摘下来,差点把杆给掰断了,我想我去拿个镰刀过来,这样子应该会快一些。可这怎么行了,不过,幸好有奶奶。她教我,左手握住玉米杆,右手拿住玉米棒,两手同时用力,玉米自然应声而下。我一试,果真很好。

回到家中,我拿起一根玉米,把玉米穿在竹签上,放在烧烤架上,拿出我奶奶特别制作的配料给我涂上去,我再一根一根的穿上去,涂上配料,然后放上去烧烤。过了十分钟,我拿起一串。吃了,我就叫哥哥,姐姐也一起来吃。

用劳动换来的美味。真的是美到心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掰玉米作文

全文共 1011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国庆节,我们放了八天长假,妈妈说要带我回家帮爷爷掰玉米,我高兴地一蹦三尺高。

回到家来不及休息,我就坐着大爷的三轮车迫不及待地来到玉米地。啊!好一片壮丽的景象,一棵棵高大的玉米杆,排着整齐的队伍,个个威武、挺拔,像是等待着我们的检阅。每一棵玉米杆上都结了一个饱满的玉米棒子。玉米的顶端长着紫黑须子,真像她美丽的长发;胖胖的玉米就像一个个活泼可爱小孩儿。你看它们早已等不及了,张开了嘴,露出金黄的牙齿。我又向远处望去,看见满田的玉米如同海浪一样,在微风地吹拂下发出哗啦啦的笑声。“闻新博,快拿袋子掰玉米了!”妈妈的喊声把我从遐想中叫回。

开始掰玉米了,妈妈让我拿袋子,只见她左手一个,右手一个,“啪啪”,玉米应声而落,不一会儿就掰了一袋。看的我直眼馋,于是也想试试,便央求妈妈教我。妈妈耐心地告诉我掰玉米的秘诀:用手紧抓住玉米棒向下用力,动作要迅速。我听后也学着妈妈的样子,用手握住玉米棒子,用手向下一拉,只听清脆的“咔嚓”一声,玉米棒子从玉米秆上落下,舒服地躺在我的手里,似乎在感谢我给了它自由。瞧,它多高兴,“咯咯咯”地笑着,竟然把金灿灿的牙齿都露了出来,我把掰下的玉米放在袋子里。这时我看到一个“胖子”,就轻轻的握住它,使出力气,猛地一拽,玉米杆摇晃了一下,但玉米棒仍然牢牢的赖在“妈妈”身上不舍得离开。哼!小样儿!我就不信了,我还对付不了你?我又使出浑身解数,猛地一拔,结果玉米没下来,我却摔了个屁股蹲,惹得大家一阵大笑。最后还是爸爸帮我把它掰了下来。唉,看来玉米也不都是好对付的。有的轻轻一掰就掉了,对于那些难掰的玉米,有时要使上好几种招数,连拔带拽,连撕带咬,一棒玉米掰下来,真是筋疲力尽。再看看爸爸、妈妈、大爷、爷爷他们,掰起玉米来简直是易如反掌!看来我还是干得少,没有经验。不过我还是有收获的,一会儿功夫下来,也掰了半袋,收获颇丰啊!

你听,地里除了玉米叶“哗哗”作响的声音,还有“啪啪”掰玉米的声音,像在演奏悦耳动听二重奏。不多长时间我坚持不住了,玉米地里很闷热,我的汗水顺着额头直往下流,脸上也被无名小虫咬了几个小疙瘩,痒极了!我用手一抹,被妈妈看到了,她笑弯了腰,对爸爸说:“你看看你儿子,成了小花猫了!”爸爸看到了也是哈哈大笑。在大家的笑声中我又鼓起劲接着干起来。

经过一上午的艰苦劳动,玉米终于收完了,我望着满院堆得小山似的玉米,看着自己伤痕累累的双手,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夏日玉米作文800字

全文共 783 字

+ 加入清单

昨天刚下了一场大雨,草长得旺盛,掰玉米之前,我们先把草锄了。

掰玉米,先抓住玉米杆,抓住玉米向下掰,同时旋转玉米,这样就很容易把玉米掰下来。整个过程就像压井。

妈妈不让我进玉米地,怕有蚊虫叮咬,我又有天生的皮肤病,只好在一旁看着。

但太阳太毒了,阳光像针一样刺在我的皮肤上,又疼又。尤其是脚,我穿着雨靴,阳光透过这层塑料似进化成一束烈火,持续灼烧着我的脚。

我忍不住,放下手中的蛇皮袋,往几米远的河跑去。在岸边蹲下身子,双手撑地,一只脚先撑着,另一只脚慢慢迪伸进水里――顿时,一股清凉涌上心头。“啊,真爽!”“小心点,别掉下去!”妈妈嘱咐道。“知道了。”

两只靴子都灌满水,我才站起身往玉米地走去。嘿嘿,每走一步都有水向外喷,又免费帮他们浇了水。我心里想到

走到玉米地,实在想帮点忙,妈妈就让我把在边上的玉米掰了。可是我真是愚笨,竟把玉米杆掰断了。我仔细观察了一下玉米杆,也有些“好玩”的地方。

瞧,他最外层是深绿色的,剥开这一层,里面竟是嫩绿色的芯。可能外层的皮原本也是嫩绿色的吧,只是为了保护“内心”而被夏日炽热的阳光晒黑的。仔细摸摸芯,会发现外面有一层粘膜,也是起保护作用的吧。

再把这层芯剥掉(当然不怎么好剥,因为他们是连在一起的),里面就是白色的,就像海绵一样,但没有海绵软。仔细看看,还会发现有一个一个的小孔,这大概是疏导管吧。

妈妈看到后走过来说:“我们小时候没吃的就吃这个。”她把玉米杆最外层的皮剥了,留下里面的嫩芯,伸到我嘴边示意我吃。我不假思索地咬了一口,瞬间吐了出来。妈妈见状,笑着说:“现在你们可吃不习惯喽。”说完又走进玉米地。

我仔细想了想妈妈的话,品出妈妈的,不,那个年代的心酸,又拿起玉米杆,咬了下去,可还是没能抵挡住那瞬间的苦涩,又吐了出来。

但这次我尝到了味道,这汁液有点像冬枣的味道,但入嘴的瞬间却苦涩无比,让人难以下咽。

真不敢想象妈妈是怎样咽下去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玉米临储取消改补贴

全文共 2582 字

+ 加入清单

玉米库存“粮满为患”,涉及北方多个省区的临储政策改革已呼之欲出。近段时间以来,很多省市都出台了取消临储政策,下面请继续阅读相关内容。

3月27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在“第十三届国际油脂油料市场论坛”上作报告指出,目前国内玉米库存量在2.5亿吨,稻谷库存量在1亿吨,国储玉米库存压力巨大。

巨大的粮食国储库存,不仅带来财政资金负担,同时也付出巨大的库存费用和利息费。程国强指出,包括收购费、做囤费、保管费和资金利息等,每吨粮食库存成本在252元。

程国强表示:这必须改,而且现在是改革的最佳时期。目标则是调整长期以来对“保供给”、“保收益”两个目标不加区分的做法。

3月28日下午,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研究员张立伟在与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交流中表示:现在都在等国家政策,是继续收储玉米还是进行调整。

中储粮方面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改革的大方向定了,价补分离,市场定价。但目前具体文件还在等国务院公布。

国储粮食库存压力巨大

程国强表示,当前我国粮食出现产量、库存量与进口量“三量”齐增的矛盾现象:粮食产量十二连增,但是粮食进口量突破1.2亿吨,结果是粮食库存量“库满为患”,目前玉米临储库存达2.5亿吨,稻谷按最低收购价库存1亿吨。

张立伟也认同这一数字:“目前国内玉米在2.5亿吨,远比外界预测的量大很多。”

2008年开始,我国为了维护量价稳定,促进农民增收,实行国家玉米临时收储制度,实行临时收储政策以来的7年,玉米临储提价达50% ,尤其是2010 年以来,年均提价达10%。

临储政策从最初解决农民卖粮难的保障性收购措施,演变为农民种粮收益保护措施,使农民形成玉米价格只涨不跌、种植稳赚不赔的预期,促进刺激玉米种植面积快速扩张、全局性增产。结果玉米连年增产,造成国储库存难以得到有效消化。

巨量的玉米库存不仅占用大量的财政资金,同时每年也都需要付出巨额的库存成本。

程国强的报告内容显示,玉米库存成本包括收购费50元/吨,做囤费70元/吨,保管费92元/吨,资金利息2000元/吨*5%=100元。每吨玉米每年库存成本在252元。

按此计算,目前2.5亿吨玉米需要付出的库存成本费用在630亿元。

据了解,其中存储时间超过或即将超过3年的库存玉米达7000万吨,而玉米等粮食库存过久就会陈化或者出现霉变,不再适合生产饲料或者其他工业加工。

程国强表示,国内粮食消费不旺,出口受阻,粮食有效需求低迷,加剧国内库存压力。

玉米国内饲用消费增速趋缓,国内饲料产量在2012年达到1.96亿吨后,需求徘徊不前。玉米深加工消费,则受到饲料消费低迷、进口木薯和木薯淀粉替代,加上产品出口受阻影响,亏损严重,开工不足,行业产能平均利用率降至45%以下。

尽管国内库存爆满,供给过剩,但由于国内价格远高于国际价格,国产玉米根本不具备出口竞争,无法通过出口缓解库存。

国家统计局官网公布的数据显示:据统计,截至3月15日,黑龙江、山东等11个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玉米13821万吨,同比增加2211万吨。

张立伟表示,现在收储的玉米量太多了,都放不下了,现在都在等国家的政策,是继续收储还是实行新的政策。

由于国内玉米价格比进口玉米价格高了50%以上,饲料企业纷纷寻求进口玉米、高粱和干玉米酒精糟(DDGS)代替国产玉米。

农业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全年,国内进口玉米473万吨、高粱1070万吨,玉米酒糟(DDGs)682.1万吨。三种产品进口量超过2000万吨,基本上就替代了2000多万吨国产玉米的需求。2015 年全年,进口谷物替代玉米达4000 万吨。

面对进口低价产品替代压力,程国强表示:“玉米临储政策改革,按照目前的玉米进口到岸价测算,东北产区玉米最低保障临时收储价格若在0.75元/斤,基本可以挡住进口玉米、高粱进入国内。”

同时程国强表示,如果严厉打击走私,有效调控粮食进口,可为国产玉米增加近3000万吨饲料用需求和1500万吨的深加工需求,比不采取措施分别增加50%和80%。

高库存压力倒逼政策改革

受临储提价政策的影响,加之国内外价差拉大,国内玉米产区与销区价格倒挂、原料与成品价格倒挂,各类粮食主体不愿存粮,使市场收购与库存压力全面向国家收储转移,形成老库存拍卖出库不畅、新库存迅速增加的困局。

一企业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国储大量收购导致东北市场上没有太多玉米了,甚至关内的玉米流向东北进入国储库。

该人士表示,库存增多,一方面给国家带来很大的财政负担,另一方面,收储价格高,东北粮食加工企业没有玉米可以加工。

程国强预计:“在价格倒挂的刺激下,部分华北玉米有可能倒流进东北进入临储 。据估计,东北临储玉米中约有10% 是来自关内倒流。”

3月25日,内蒙古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2016年秋季国家将取消东北四省(区)的临储玉米收购政策,转而实施种植补贴政策。秋后玉米收获上市后价格将由市场形成,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生产者随行就市出售,各类市场主体自由入市收购。为保护农民利益,国家将建立玉米生产者补贴制度,将补贴资金直接兑付到种植者手中等。

不过,目前国家发改委等主管部门尚未有官方说明。

张立伟表示,内蒙古电视台能播出这样的新闻,说明有一定的可能性,现在还需要等国家的政策。

程国强表示,目前从国内外宏观环境看,目前已具备推进改革的有利条件,是启动改革的最佳时机。“国内库存充足、全球粮食供求关系宽松,为改革临储等政策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提供了足够的回旋空间。具有稳定的粮食产能基础,这是推进粮价政策改革的根本保障。目标价格补贴改革试点,探索改革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为新一轮粮价政策改革积累了难得的操作经验和实践基础。

对于改革,程国强表示,要“定向施策,价补分离”,针对具体政策目标,定向施策:调整长期以来对“保供给”、“保收益”两个目标二位一体、不加区分的做法,优化政策功能配置,对两个目标分而治之,定向施策。而在价补分离上,退出粮价政策的“保收益”功能,将其回归到“解决农民卖粮难”的设计初衷。另外通过直接补贴措施来“保收益”。

张立伟认为,如果继续收储,2016年玉米收储价格很可能会比去年下降。

程国强表示,假定政策调整到位后,补贴标准定为200元/亩,按照玉米平均单产500公斤/亩测算,相当于补贴400元/吨,明显低于国家玉米库存2年504元/吨的成本。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玉米成熟了优秀作文

全文共 376 字

+ 加入清单

秋天是一个欣欣向荣的季节,也是一个硕果累累的季节。人们春天播种,秋天时收获,最希望秋天来到了。

在田野上,一块块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农田种着不同的果实。向远处遥望,有一块金黄金黄的农田,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块玉米地。一个个玉米长得高高的,个头比我还高,那饱满的玉米,黄灿灿的,仿佛一片灿烂的光芒。那粗壮的玉米杆,绿油油的,好像刷了绿漆一般。

八月,一个个玉米穗被农民们摘了下来,带回家。农民把剥好的玉米穗捆起来晒在树上或房顶上,有的把玉米穗拿到市场上卖。当农民伯伯们摘玉米穗时,玉米穗早已把自己那金黄的牙齿露了出来,来报答农民一季的辛苦呵护。

玉米的味道好极了。把玉米切成丁,放上糖和松子、青豆搅拌在一起,味道鲜美极了。玉米还可以做许多美味食品,如玉米羹、玉米饼、玉米粥等,味道都非常好。我特别喜欢吃煮玉米。

啊,玉米真好,它意味着成熟与繁荣,象征着丰收的喜悦!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关于阿作玉米的写人作文

全文共 1903 字

+ 加入清单

甘孜是世界名谣《康定情歌》诞生的地方,你就来自那片广袤千里、神奇而贫瘠的土地,阿作玉米

你是雅砻江畔彝家的阿米子,你是彝族山寨一朵美丽的山茶花,但你又是一片在人生的旅途中漂泊不定的浮萍,任凭命运的水流把你带向远方。

从表面上看,你性格粗犷、开朗且富有爱心;而在内心里,你却充满痛苦、忧伤和对前途的迷茫,你经受了太多的不幸和磨难,阿作玉米。

你的家,是一个阳光很少照着的地方,幸运之神从不去那里巡游。

当你还是一个花季少女时,父亲就过早地离开了人世,家庭生活的重担全部落在了母亲一人的肩上。为了给父亲治病,你家负债累累,以至于将你许配给一个你并不喜欢的男人,只是为了那五千元聘金!你不忍心看着母亲独自艰苦辛劳地支撑破败的家庭,也为了逃避那桩令你耿耿于怀的婚事,于是,你开始跟随村里人走上了漫漫打工路。

你去过重庆、广州、中山、内蒙,干过各种各样的零活杂工,历经坎坷,最后,在命运的安排下才在西昌停下了流浪的脚步。你像一片浮萍,从大山深处随波逐流漂泊而来,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彷徨徘徊。在品尝打工艰辛的同时,你还曾遭遇过车祸,遭遇过那已退婚男人的报复……

你过早地经受了磨难、屈辱和痛苦,感受了人情的淡漠、见闻了人世的丑恶、领悟了人生的艰难,阿作玉米。

你天生一副很好的歌喉,最爱唱有关母亲的藏族歌曲。如果从小有良好的条件去接受训练,你可能会成为一个出色的彝族民歌手,但在那样的家庭环境中,你甚至没有进过初中,又能成就什么呢?

自从离开家乡后,你很少回去,只是拼命地挣钱,把挣来的钱都寄给了仍在困顿之中的母亲和弟弟。然而,当你家的生活还没有太大起色的时候,你却不得不再次承受命运的打击,母亲又被一场疾病夺去了生命。

你说过,你觉得你的命很苦,但看到你的母亲,你觉得她的命比你更苦。为了医治母亲,你不惜孤注一掷,用光了以前的积蓄,卖掉了母亲曾精心喂养的几头牦牛、辛勤耕种的几块薄土、还有那间虽不值钱却曾是全家人赖以遮风避雨的瓦房,而只留下了一间厨房作为弟弟在老家的栖身处所。母亲的生命最终也没能挽留住,但因救治母亲,你却真的已经山穷水尽,一无所有了,阿作玉米。

母亲虽然已经离开人世,但却给你留下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母亲去世之前,曾流着泪拉着你和弟弟的手,述说她梦见你们的爸爸来接她到另一个地方去,要你照顾好尚未成年的弟弟,你含泪答应了母亲这最后的要求。

你曾说过,要是父亲还健在,你都该嫁人了。可是现在却要为姐弟两人的生活而奔波忙碌。你始终没有摆脱经济上困窘的境地,在人生的旅途上不知道该何去何从。为了更多地挣钱,你曾一度在正路和邪道之间摇摆,在人生的歧路上徘徊。你也曾有过美丽的梦想,有过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和渴望。但生活的窘迫与困顿,内心的迷茫与痛苦,那些美好梦想编织的花环已经不复存在;历经风霜,昔日彝家美丽的山茶花已经显得有些凋萎,阿作玉米。

有段时间,你似乎已经走出了人生的低谷,鼓起了生活的风帆,开始了另一次远航。起初你说要去西昌索玛酒楼——那是一家民族风味浓郁的彝族餐馆,很适合你的,但最后听说你还是去了东莞,进了一家电器厂。本来,不管电器厂的工作是否适合你,都但愿你能在那里找到新的希望,找到新的生活。

然而现实却总是严酷甚至残忍的。就在你去东莞打工后不久,就又听说你遭到了新的不幸。先是你患上了疾病,在情绪低落,茫然无措的时候,祸不单行,你那初中尚未毕业的弟弟,放弃学业,辍学去跟别人学跑客车,谁知跟车还不到一个月时间,就在一场车祸中,年轻的生命被画上了一个凄惨的句号——据说是伤在头部,颅内出血,受伤后就再也没有醒过来——那是在汶川大地震的第二天。

也许是恶魔的纠缠,也许是上苍的惩罚,你和你的家庭总是与不幸和痛苦为伴,经受了人世间的种种磨难。

遭受这双重的打击,你整天以泪洗面,精神几近崩溃。既拯救不了自己的家庭,也寻找不到自己生活的出路,你说今后不知该怎么办?怨恨命运为什么对你如此不公!你又一次处在了人生的低谷和迷茫之中,你说你在无助之中,看不到任何的前途和希望。

我想起了台湾歌手孟庭苇那首伤感的歌:"风中有朵雨做的云,一朵雨做的云。云在风里伤透了心,不知又将吹到哪儿去?吹呀吹吹落花满地,找不到一丝丝怜惜;飘啊飘飘过千万里,苦苦守候你的归期……"我想,你不就是那朵永远在外漂泊,永远不知将要飘到什么地方去、永远没有归期的云吗?阿作玉米。

在经历了数月的千里漂泊之后,你最终还是回到西昌了。这并不是你原本应该的归期,而且付出了太大的代价,你已是满身伤痛,但却行囊空空。

知道了你的近况,我的心情非常沉重、沮丧和惆怅,预感到你今后的前景多少有些黯淡。但愿昔日彝家美丽的山茶花能够经受住这一次次残酷的风暴,而不会凋萎,阿作玉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和奶奶掰玉米作文

全文共 719 字

+ 加入清单

烈日当空,炙烤着大地。风也是热的,天地间仿佛成了蒸笼,又闷又热。

我坐在田边,使劲地摇着草帽。无可奈何地望着无边无际的玉米田。奶奶背着篮子,正在摘玉米杆上成熟的——吐出褐丝的玉米。她双手一刻不停,在玉米田里前后穿梭,灵巧得像一对蝴蝶。手中的三两包玉米被往后灵巧地一扔,划出几条美丽的弧线,玉米就稳稳地落在了篮子里。

看着奶奶黑黄的皮肤,额头的皱纹,还有那饱经风霜的脸。我不禁感叹:奶奶养育了爸爸、姑姑、叔叔。现在年近花甲,本可以享清福,却仍在太阳下劳作,在田地里流汗……一天一天,一年一年,一辈子将生命与泥土融为一体。奶奶一定渴了!“奶奶喝水。”我望着奶奶未擦干汗水的脸,把水递给她。奶奶早已没有了苗条的身材,喝起水来也不秀气——打开瓶盖,就把水往嘴里灌,仰起头来,“咕咚,咕咚……”大口大口地。

我的眼睛有些湿润,看着比我高的玉米杆,也学着奶奶的样子,把玉米掰下,扔进她的大篮子里。奶奶喝完水,看着我说:“你先回去吧,帮我把玉米从玉米壳里面撕出来就行了。”然后又拿出一把伞让我遮太阳。奶奶心疼我,我怎么能撇下她呢!在太阳下我多掰一棒,奶奶就可以少掰一棒;我多掰一会儿,奶奶就可以少掰一会儿。我不能让奶奶独自受苦受累!于是,我顺手掰了一棒,笑着说道:“一棒一棒玉米真结实,一下一下掰得很有趣。”

奶奶说:“傻孩子,回家吹风扇,剥玉米皮,凉快些。”

“我要和你一起掰完了再回家!”

“太阳这么毒,晒死人,你受得了吗?”

“不怕中暑……晒黑……长痱子……”

看着奶奶担心的样子,我笑嘻嘻地说:“我没那么娇气,怕什么?”奶奶看着我开心地笑了。望着奶奶灿烂的笑脸,我也笑了。

太阳高悬,奶奶在左,我在右,如影随形。玉米笑得合不拢嘴,吐出褐色的丝。

[和奶奶掰玉米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掰玉米作文600字

全文共 590 字

+ 加入清单

外婆家的玉米终于成熟了,一大早,我和妈妈就兴冲冲地跳上汽车,准备去体验一番掰玉米的乐趣,也品尝一下刚掰的玉米的新鲜味儿。

远远望向田间,满眼都是一人多高的玉米秆子,到了玉米地里,发现它们像一个个神气十足、身姿挺拔的卫兵,在田间整齐地排列着。那长长的、碧绿的叶子,随风摇曳,杆子上,结出的玉米穿着翠绿的衣服,剥开这层衣服,我发现许多金色的玉米宝宝靠在玉米棒子上,真像一家人。它的胡子——玉米须,只要风一吹来,玉米须就会随风摇动,像极了老爷爷的长胡子。

不说了,看到这么多的玉米,都快“口水直下三千尺”了,赶快掰几个回去尝尝吧!玉米穗子早已向我们招手,这也给我们的采摘带来了便利,我看见一个大玉米,正准备下手,外婆见了连忙对我说:

“晨晨,别掰,你那个还太嫩。”

“咦?嫩的不是更好吗?”

“不是的。”外婆说,“老一点的更有嚼劲,比较好吃,只要看须颜色深点的就行了。”

“哦,原来是这样啊。”我感叹道,原来摘个玉米都有学问呀。

我学着外婆的样子,挑了个比较老的玉米,用手在杆子上一折,一个玉米到手了,过了一会儿,我的头上就渗满了汗珠,用纸一擦,竟弄湿了一半纸。

过了好长时间,我们带着半天的“战利品”虽然掰玉米累了一点,但是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我还是按捺不住自己内心的喜悦,一连吃了3个玉米,惊呆了妈妈。

夏天,在这个同秋天一样的丰收季节中,劳动人民用他们的辛勤劳动,谱写了一曲优美而动听的劳动交响曲。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描写玉米的作文400字

全文共 439 字

+ 加入清单

这是一轴深绿中夹杂着米白色的玉米。它头上的玉米穗簇拥在一起,像一团燃烧着的绿色火焰。玉米棒略呈椭圆形,很是饱满的样子,像一尊正在发射火弹的火炮,似乎能发出震天动地的响声。抓住它的外壳,向下撕扯,有一种瓣锡箔纸的感觉,发出“滋啦滋啦”的清脆响声。把它倒过来直立着树在桌上,它又像一个一国之君,披着龙袍,戴着皇冠,甚是威风。

把它的外壳完全剥掉以后,把它倾斜着放在手掌上,好似一颗即将出膛等待发射的炮弹。

我使劲一嗅,似乎有一股类似茭白的味道,生生涩涩的,不太好闻。我使劲地掰下一颗玉米粒,放在水龙头下冲一冲,玉米粒变得晶莹剔透起来。我忍不住把它放进嘴里,用力一咀嚼,新鲜的汁水喷了一嘴巴,甜甜的,味道还不错。我再细细一嚼,却有一股芥末的味道出来了,不知为何。

我更加好奇了,又掰下一颗,用指甲切开,一种韭黄色的汁液流了出来,黏糊糊的,难道着就是我们经常喝的玉米汁吗?

玉米煮熟以后,有一股香气冲入鼻孔,香气中还混着新鲜的青草味。我啃了一口,已经没有了芥末的味道,而是甜甜糯糯的,颇有嚼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关于玉米的比喻句有哪些

全文共 524 字

+ 加入清单

1、玉米叶像舞者伸开的柔软的上肢。

2、玉米的叶子像雨后春笋似的,长了出来。

3、微风吹过,玉米叶子此起彼伏,像大海中的浪花。

4、玉米的果实成熟了,成熟的玉米像一个巨大的棒槌。

5、夏天,玉米都长高了,就像整齐的方队,横竖成行。

6、玉米须软绵绵的,就像老爷爷的胡须一样,有趣极了!

7、粗大的玉米棒子有30多厘米长,像一支金灿灿的棒褪。

8、玉米棒子的脑袋上长出了细长的毛,就像老爷爷棕色的胡须。

9、在下透几场春雨之后,玉米苗像新生的笋尖,顽强地钻出地面。

10、玉米的叶子随风摆动,就像一名亭亭玉立的姑娘在地里翩翩起舞。

11、房顶上的玉米越来越多,有的像堡垒,有的像麦垛,有的像堵墙……

12、剥完玉米皮,一个金灿灿的玉米就露出了脸,玉米粒金黄金黄的,像一颗颗小珍珠。

13、剥开玉米壳,里面呈现出金黄金黄的玉米粒,颗颗饱满,就像黄宝石一样晶莹剔透。

14、肥大的绿宝剑似的玉米叶子上,还有湿漉漉的夜露,风一摇,露珠就顺着粗壮的秸秆滚下来。

15、发现玉米叶壳的颜色都是绿色的,共有十几层,颜色由深到浅,最后一层薄如蝉翼,玉米棒子就像披着一层薄薄的绿纱。

16、当我走进玉米地时,看见玉米杆就像一个个哨兵似的,挺拔地站在地上,身上还背着“手榴弹”,保卫着“开心农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掰玉米作文500字

全文共 516 字

+ 加入清单

去年寒假,我跟着外婆到地里掰玉米

刚走到田边,就看见青翠的玉米杆站在地里,好像一队队士兵在守卫自己的家园。最有趣的是玉米棒子好像遇到了什么大喜事,一个个都笑破了肚皮,露出黄橙橙的玉米粒。

我想,露着肚子多难看啊,我赶快把他们收回家吧!

虽然外婆已经50多岁了,但她掰玉米的动作还是非常灵活的。只见她左手抓住玉米杆,右手抓住玉米棒子,使劲往下一压”啪”一声,一个胖胖的玉米棒就到了外婆的手中。外婆迅速将玉米棒扔进背篓里,同时又抓住一颗玉米杆,随着“啪啪”的声音,玉米棒就像跳舞一样的蹦进了外婆的背篓里。

看见外婆熟练的动作,我马上跃跃欲试,也学着外婆的样子掰了起来。谁知,一声声低低的声响之后,玉米棒只是怂拉着脑袋,却赖在玉米杆上不下来,我使劲加了把力气,最终还是没有掰下来。最后,我只好气嘟嘟地向外婆去请教。外婆耐心地告诉我要用巧劲,“掰玉米一是要“紧”,左手紧抓住玉米杆和玉米棒的连接处;二是要“快”,右手要迅速,这样才能把玉米棒掰下来。

真想不到,掰玉米还有这么多的窍门呢!我按照外婆教的方法,左手抓紧,右手突然向下用力,随着“啪“的一声脆响,胖胖的玉米就稳稳落在我的手中。

我终于学会掰玉米啦!以后也可以帮外婆一起做农活了。我开心极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父亲的玉米作文500字

全文共 500 字

+ 加入清单

父亲是一本比国学更经典的大书,父亲的玉米是一顿仅次于母亲乳汁的美餐。——题记

农田是父亲的作业本,他用一生的力气书写着。

端午前,父亲用他那粗糙而干枯的大手拿起播种机这只沉重的大笔,以玉米粒为墨,开始在农田这个长方形的本子上认真的写起作业来。他把金黄的玉米粒倾洒在黄土下,把滚落的汗珠浇灌在泥土中,把对未来的希望寄托在这将要怀孕的农田里。

七夕节,父亲已经在他的作业本上描画成把自己淹没的墨绿的青纱帐。暴风雨来临时,父亲扛起几乎能把自己压趴下的肥料袋,奔向洒下自己血汗的玉米林。他把这些营养品喂给这些饥饿的孩子们。雨过天晴,天边的彩虹映红了父亲爬满沟壑的脸。这时,父亲分明听到了这些娃娃们生长拔节的声音。

中秋节,父亲一车又一车地把浸透着自己心血的作品拉回到我家的院子里。她和年迈的母亲把带着金黄穗子的玉米苞拧成辫子悬挂在屋檐下,把这一嘟噜又一嘟噜的玉米悬挂在屋檐下。这一串串的玉米呀,不仅仅是父亲的作品,更是他儿女的忧郁!

冬至,父亲用手动脱粒机,把闪着光的金粒,一粒一粒的搅下来,装在袋里,倒进囤里。他就这样把自己的创作成果储藏起来,不张扬,悄无声息。

父亲的玉米养活了他一群儿女,自己的身板却变得更加弯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掰玉米作文300字

全文共 360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中秋节,我们回到了姥姥家,我们打算帮姥姥掰玉米

到了田地边,就看到了一排排高大的玉米,姥姥给我说那还不是我们的田地,再往前走才是我们的地。一会就到了我们家的地,也是像之前一样高大的玉米。

刚开始我还不会掰玉米,姥姥教了我才会。方法是先抓住玉米的上面的毛才能很快地把玉米弄出来,再把它折掉。于是我开始掰第一个,觉得很好玩。再掰第二个时,我发现了一只在吃玉米的毛毛虫,我立马把毛毛虫扔了,因为它是吃玉米的害虫。我现在越掰越快。掰了一会儿,我觉得累了,想休息一会儿,但是我看见姥姥和妈妈还在坚持,所以我也要坚持。过了好大一会儿,我们才休息。妈妈对我说:“我们不如来比赛吧,看看谁掰的多”。我们说好吧。比赛开始,过了一会儿,时间到,比分是妈妈十五个,我是十七个,姥姥二十三个,最终是姥姥胜利了。

这件事是我们中秋节最有趣的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剥玉米大赛作文500字

全文共 495 字

+ 加入清单

放学了,大家的手红通通的,我的手也肿了个大包。什么?你想知道我们今天干什么了吗?我就告诉你吧,我们今天举行了剥玉米大赛

老师对我们说:“剥玉米大赛的规则是在规定时间内把玉米剥完,再把玉米粒放在袋子里,最后比重量,计时开始。”

我一把抓住玉米,使劲地搓,搓的我手都红了,可这些玉米粒却毫不领情,一动也不动,像是在说:“愚蠢的人类,你就这点本事吗?”我顿时火冒三丈。“还有四分钟”老师大喊,我又紧张起来,这群玉米看见我的样子说:“快输了,快输了……”我往旁边一看,哇!尹昱博剥了这么多,只见他一手抓玉米棒的前端,一手抓玉米棒后端,逆时针方向一扭,玉米粒“哗啦啦”地往下掉,不愧是“玉米杀手”。我模仿着他的剥法,一点一点的扭,果真,玉米粒像断了线的珍珠,一粒粒的往下掉……“时间到。”我们连忙放下玉米棒,“开始捡玉米粒。”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手抓一把,很快玉米粒捡完了。

开始计量!老师拿了个秤,把玉米粒放在上面,我们的心脏在使劲地“跑”,成绩出来了,我们是1。7斤,第二组是2斤,我们竟然输了,忽然一阵疼痛向我袭来,我把手一抬,手上起了一个大包……

剥玉米大赛为什么这么快就结束了?我还没玩够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玉米面包

全文共 242 字

+ 加入清单

玉米面包,这是英国人和印第安人都喜欢的食物。根据感恩节的由来,最初英国清教徒移民到美国没有食物吃,当地的印第安人就送上了自己的食物给了他们,为了表示感激,从此有了感恩节。故这玉米面包就这样延续了下来,成了感恩节必备的一道美食。

据说玉米面包是美国妈妈们几乎都会做的食物。简易面包最大的优点就在于它的制作非常方便快捷,不需要像制作酵母面包那样费时费力,而且也不用考虑面粉的筋度问题,几乎所有种类的面粉都可以拿来使用。烤好的玉米面包,松软、香甜,带着玉米谷物特有的香气,爱吃粗粮的不妨试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玉米作文600字

全文共 636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我都可以吃到奶奶种的可口的玉米,今年奶奶又叫我回家了。

回到家中我看到在街门底下放着好多玉米,我还闻到了玉米的香味,奶奶看见我进到家里了说:“在稍等会美味可口的玉米就出锅了。”玉米煮好了,奶奶往盆子里夹了几个玉米棒,我拿起一个玉米棒咬了一大口,在嘴里嚼的时候玉米又香又甜,但是在这么可口的玉米后面有着不平常的来历。

春天,爷爷和奶奶在地里面一起播玉米种子,每天早早地起床到地里面播种,干到中午太阳普照大地最热的时候才回家。

夏天,天气是更热,但是玉米地要浇水,如果不浇水,玉米就会因为失去水分,而长不出好吃的玉米棒来,早上早早地起来,还要把管子接好,然后把另一头放进地里面浇水,这样一浇一上午过去了,中午奶奶回到家里面吃完饭,少休息一会,到傍晚的时候,又去地里看看地浇好水了没有,奶奶这一天流的汗都可以顶上今天一天给玉米地浇的水了,水浇完了,但是还有事没干完,就是给玉米打农药,第二天早上,奶奶拿着打药的壶,在里面放上药,在向里面掺点水,背着重重的一壶农药到地里面去了,又到中午奶奶打完农药回到家里,衣服都被汗弄湿了。

秋天,到了丰收的季节,奶奶就更忙了,奶奶早上就拿着袋子到地里面掰玉米,奶奶一个紧接着一个掰,掰完了放到袋子里,这一掰就是一上午,还没有掰完,奶奶驮着几袋重重的玉米回到家里,吃完中午饭,奶奶又去地里面掰玉米了,这一忙就是好几天,玉米最后都掰完了。

我大口咬着可口的玉米,我现在才知道为什么这玉米这么可口,因为这是用奶奶的汗水灌溉的。

奶奶种的玉米是最可口的玉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土形人:玉米须可去湿健脾

全文共 211 字

+ 加入清单

饮食调养:宜吃具有益气消暑生津、清热祛湿的食物,如冬瓜、鸭肉、荠菜、茭白、苦瓜、沙葛、莲藕、玉米、水蜜桃、绿豆等。

药膳可选择“白玉猪小肚”:猪小肚500克,白茅根60克,玉米须60克,大枣10枚,盐、生姜粉各适量。将猪小肚去净肥脂,切开用盐、生姜粉拌擦后用水冲洗,放入开水锅内煮15分钟,取出在冷水中冲洗。把白茅根、玉米须、大枣洗净。全部用料放入开水锅内,大火煮沸后,小火煨3小时,调味后即成。有清热祛湿、健脾益气的功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小学第一次掰玉米作文

全文共 832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国庆节,我们全家到外婆家玩。吃午饭时,我听到妈妈对外婆说:“今天中午我要多吃点,马上要下田呢。”我问妈妈:“下田?下田干嘛?”“下田去掰玉米呀!”“我可以去吗?”“当然可以!”我一蹦三尺高,恨不得现在就去。

吃完饭,我见爸爸在拖三轮车,就问爸爸:“掰玉米干嘛要带三轮车?”爸爸笑着说:“要不然那么多玉米你来背。”我也笑了笑。爸爸刚把三轮车推出来,我就迫不及待地坐了上去,真好玩!在路上,我想起了猴子掰玉米,掰一个扔一个,结果双手空空。我这次要看看人是怎么掰玉米的,应该比猴子先进多了吧。想着想着,不知不觉就到了外婆家的那片玉米地。好大的一片地呀!玉米叶早就枯萎了,一眼看去满是黄澄澄的玉米棒。

爸爸说,这玉米不是我们平时吃的粘玉米,而是给鸡呀,马呀,猪呀当饲料用的。我发现,它们不仅用法不一样,而且长法也不太一样。我们吃的粘玉米是长在玉米杆的中间,这种玉米长到最后就把杆子折断,让营养都给玉米棒吸收。吃的粘玉米要吃时才剥皮,因为那样才新鲜。这种玉米玉米在收获前几天就把皮剥了,让它们在阳光下晒,一根根玉米棒在太阳下被晒得金黄金黄的,真漂亮!

到了田里,我们分工,我和爸爸一组,妈妈和外婆一组。我们一次掰四排玉米。爸爸掰,我拿袋子接。因为田里有很多的蜘蛛网,我就把剩下的袋子放在前面当盾牌,弄得爸爸哈哈大笑。只见爸爸左手抓着玉米杆子,右手握着玉米,轻轻一掰,玉米就掰下来了,真神奇!我也学着爸爸的样子掰,可怎么也掰不动。爸爸得意地说:“我可是用了轻功,一般人学不来的。”大约过了两个小时,我们把一大片玉米地里的玉米都掰了。现在开始运玉米了,大人们半袋半袋地抬,我可弄不了这么多,于是我想了一个好办法,我又拿了一个袋子,把原来袋子里的玉米倒了一半出来,可还很重,我只好用尽全身力气搬着它往三轮车那儿走去。就这样,我们像蚂蚁搬家似地把一袋袋的玉米运回了家,共运了五趟,真累呀!

我们在欢声笑语中度过了一个既劳累又愉快的下午,我不会忘记这第一次掰玉米。

[小学第一次掰玉米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黄玉米”作文600字

全文共 600 字

+ 加入清单

身高不高不矮,身材不胖不瘦。爱穿一身屎黄色的衣服,他不像别的男生一样爱打架,爱玩具。就是因为这样我们班给他起了两个外号,一个是“黄玉米”还有一个就有点过分了,叫“玉米姐姐”。他就是我的同桌——黄玉景。

班级来了一个非常不专业的老师教科学,不专业也就算了,还处处针对我们,这让有些学习成绩非常好的学生,在她的眼里就是成绩下流的学生。黄玉景也不例外。但她这样对我们,我们也“反击”一节科学课,所有同学都不在状态,甚至有些同学在那儿偷偷地吃零食,黄玉景也听不下去了,悄悄从书包里拿出托管吃的蛋糕。还有一瓶真果粒,但他不像别的同学那样偷偷地吃,而是大大方方地吃,我小声对他说:“你不怕吗?她可是很坏的。”他这时有点慌张了,不妙,老师走下来了,他马上收起真果粒与蛋糕。但,太晚了,就算是收起来了,他的嘴里还有,他的嘴边还有蛋糕屑。老师拿着手机,把他既惊讶又萌的一面拍下来了,这下该完蛋了。

其实黄玉景是一个成绩很好的学生,老师们都很信任他,有一次他真的“玉米姐姐”这个外号给激怒到了,事情是这样的,班级同学越来越过分,他掉了一支笔听到的是“你的笔掉了,玉米姐姐,以后注意哦!”尽管再生气,他也不会打架,说道理嘛,他们也听不进去。他只好去与老师倾诉,那天老师就在讲台上当众批评那些同学,这下他终于得到了一片清静了。

黄玉景,在我心中是个好学生,他助人为乐,人斯文,不管是“黄玉米”还是“玉米姐姐”他们都是一位有爱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玉米像什么写拟人句

全文共 520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玉米像什么的拟人句怎么写呢?下面我们来看看吧!

1. 玉米叶壳的颜色都是绿色的,共有十几层,颜色由深到浅,最后一层薄如蝉翼,玉米棒子就像披着一层薄薄的绿纱。

2. 瞧,玉米地里,一颗颗粗壮的玉米杆上都长着一两个结实的玉米棒子。有的玉米棒子长到一块去了,好像一对双胞胎。

3. 粗大的玉米棒子有30多厘米长,像一支金灿灿的棒褪。

4. 春天,在田里播上饱满的玉米种,不出一个月,玉米苗便有半人高了,经过细心的照料,吸收了春夏的精华,到了秋天玉米成熟时,玉米金灿灿的,惹人喜爱。

5. 肥大的绿宝剑似的玉米叶子上,还有湿漉漉的夜露,风一摇,露珠就顺着粗壮的秸秆滚下来。

6. 玉米像脱衣服一样,一件一件,直至剩下金黄色的皮肤。

7. 雨后,玉米的叶子上铺满了水莹莹的雨滴,在雨后的阳光下边的一闪一闪的,像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珍珠在闪闪发光,那时的叶子绿得非常新鲜,让人看着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8. 玉米地一望无际,一棵棵玉米就像整装待发的士兵,个个英姿飒爽,硕大的玉米棒像一枚枚军功章挂在他们胸前。

9. 看,这块是玉米地,一个个玉米棒又大又长,还露出了好几条胡子呢!可真可爱呀!可能是玉米粒‘宝贝儿’闷在玉米妈妈的“肚子里”里太久了,想出来看看秋天的气氛。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