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我们在路上 综艺节目1000字(热门2篇)

大家都有看《榜样》专题节目吗?有怎样的感受呢?以下是有关我们在路上 综艺节目1000字,一起来看吧!

浏览

6802

作文

11

篇1:观综艺节目《成语英雄》有感

全文共 1022 字

+ 加入清单

汉语言向来博大精深,跃然纸上有了不同风格,或精美绝伦,或朴实无华,或浩气凛然,或玉软花柔……徜徉恣肆便有了情绪,或瞋目扼腕,或心花怒放,或柔肠寸断,或悲喜兼集。成语是汉语言特有的语言密码,如果把汉语言化作一套自然搏击的功夫,成语则是其中最具杀伤力的攻防技。

“成语传承了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内涵了恒久不变的普世价值”评委漫画家蔡志忠先生的说辞,让这档不以娱乐为目的的娱乐节目有了鲜明主题,猜成语,论英雄,《成语英雄》是无数常人对中国文化密码的一次探索和揭秘,情商培训师或者公益情侣组合亦或者流浪歌手,都是身边的朋友,但走上舞台,300秒的时间里,就有了头脑风暴也有了个人经验与悟性施展,是对技术的展示也是和他人的对抗。

学者钱文忠说:“我们看重选手是否能够成功闯关,但是我们更看重的是,选手面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那一份真诚和敬畏。”《成语英雄》有了考察个人修为的立场,历史长河中,有过太多次对文化的摧毁,尽管汉语言对每个人而言,是牙牙学语就开始积累的经验,但闯关,则是重拾文化碎片。以一人随机作画,一人猜出对应成语的方式,则是让体验有了动感。每个组合背后的辛酸与心声,让节目有了生活的烟火气,也有了直指人心的力量。最终,成语桥抵达的并非是彼此,而是彼此对那些久经锤炼的成语魅力的感受,是一处欣喜所在。

有崔永元的加盟,让《成语英雄》又多了一份文化气质,也是未播先热的一个因素,“他们是最有能力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崔永元说给选手的话,在他自己身上,亦有体现。一档有文化的“娱乐”节目,是目下对文化拯救和传播的途径,应该算是庆幸——至少还有途径得以传播。共同解开中国文化密码,寻找成语英雄,“我们没有理由做旁观者。”确实也是一种责任所在。

《成语英雄》这档节目的目的在于用一种新颖的方式来训练和引导大众对成语文化的兴趣,兴趣能引发情操,舞台、名人、都是年轻人的兴趣热点,能给他们带来兴趣。有兴趣则就容易有传承和继承,好东西就能留了下来。

现代人比上一代人浮躁,静不下来,也慢不下来,文化则让人能在动中有安静下来的力量,如何能写好一篇文章,很简单,去背字典背词典就可以。成语的魅力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有着深厚内涵,但其表则简洁生动,形象鲜明,成语是内力深厚之人信手一招,有胜过刀枪的优雅。徐皓峰在《武士会》中写一位老先生“文字是随手技”,那是常人无法企及的一种境界。《成语英雄》就是要培养人的对这种技术的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综艺节目《国家宝藏》观后感

全文共 1039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央视播出的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火了。这档耗时两年制作的诚意之作,号召九大最具分量的国家级博物馆(院),每家甄选出3件镇馆之宝亮相。每件国宝都有一个“保护人”,由明星演员演绎国宝的前世故事。

《国家宝藏》有多火?朋友圈里到处可见人们为这部节目点赞、各路好友竞相向我推荐“一定要看啊”,连一向高冷的豆瓣网友也给其打出了9分以上的高分。当然,《国家宝藏》有很多走红的理由。比如让我印象深刻的,有大气磅礴的解说词,以及华丽酷炫的舞美效果。连在年轻人、二次元们扎堆的B站,《国家宝藏》的热度也排名前列,很多弹幕为其精良的制作水平点赞,大呼“真是良心综艺”。

在华丽的外表之外,《国家宝藏》之所以成功,尤其是在年轻人中颇受欢迎,一方面在于其打破了传统的文化节目固有思路,敢于创新,采用了一种年轻人喜闻乐见的话语体系、讲述方式。比如,讲述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如果用传统的字幕或者旁白方式呈现,不仅不具象,还很枯燥,而《国家宝藏》采用了情景剧的方式,“演活了”文物背后的故事。尤其是敢于使用“自带流量”的当红明星,台词中还穿插了不少网络流行语,虽然不乏争议之声,但在我看来要达到文化科普的目的,首先要让大众有了解的兴趣,否则再好的内容,没有人愿意看也是做无用功。以明星提升人气,正是大胆创新之举,况且在节目的效果呈现上,各位明星们的演技也可圈可点,值得肯定。

另个一方面,《国家宝藏》的好,还在于在文物背后见人、见情。如果只是展示文物,《国家宝藏》可能不会这么火。正是因为在节目中引入了一系列与文物有关的人物,向观众表现了他们对文物的情感与思考,才让这一节目更加打动人心。比如节目请到了74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国画颜料制作技艺”的传承人仇庆年现场演示,除了让观众更清楚地了解古代绘画颜料的制作难度以外,老人独自去深山老林里寻找能作为颜料的矿石等故事,更让人感受到了他对于中国文化的热爱;老中青三代故宫志愿者的亮相,让观众感受到了他们的虔诚和敬业。这让我想起曾引来万人空巷的《舌尖上的中国》,在展现食物的美味之余,也讲述了与之相关的人的故事:厨师对美味精益求精的追求、地方特色美食背后的人情故事、一场家宴中的亲情与乡愁,也许比食物本身更加打动人心。

《国家宝藏》广受欢迎,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文化传承,不能守旧僵化,更不能拒绝创新。只有用当下的社会语言讲出来、用当下年轻人能接受的方式传播出来,才能赋予其时代魅力。只要选对了表现方式,厚重的文化之美在这个快速迭代的时代同样能赢得公众的追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