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名人知错就改的故事简短300字【精选20篇】

返老还童,这是一个成语故事,那么这个故事的典故是怎样的呢。下面是相关的考察意见,欢迎欣赏与借鉴。

浏览

1099

作文

1000

篇1:经典名人哲理故事4:张咏,喜闻逆耳之言

全文共 268 字

+ 加入清单

宋时,张咏在成都,听说寇准当宰相的消息,告诉他的属官说: "寇准确是罕见的人才,可惜他的学问还不够。"这话很快传到了寇准耳里,他觉得张咏的话是有道理时。后来,寇准出任陕西,张咏恰好去官从成都回来,寇准供设帷帐,盛情款待。张咏将要回去,寇准亲自送到城郊,临别-德育名人故事

时问道: "您有什么教导我吗?"张咏见寇准恭恭敬敬,尊重比自己职位低的人,心中暗暗赞赏。他说: "《霍光传》不可不读!"

寇准不明白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回到家里,找出《霍光传》认真研读起来。当读到"不学无术"一句,不禁笑了起来,恍然道: "这就是张咏说我的那句话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有关名人故事

全文共 327 字

+ 加入清单

左宗棠是晚清重臣,他喜欢下棋,并且棋艺高超,很少有对手。

有一次他微服出巡,在街上看到一个老人在摆棋陈,招牌上写着:“天下第一棋手。”左宗棠觉得老人太高狂妄,立刻上前挑战,结果老人不堪一击,连连败北,左宗棠洋洋得意,命老人把那块“天下第一棋手”的招牌拆了,不要再丢人现眼。

没想到,当左宗棠从新疆平乱回来时,居然又发现了那块牌子。他很不高兴,就又去和老人下棋,可是这次他竟然三战三败,被杀得落花流水。第二天再去,仍然惨遭败北,他很惊讶:老人为什么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棋艺提高得如此之快呢?他向老人请教。

老人笑着说:“你虽然微服出巡,但我一看就明白你是左公,并且即将出征,所以我让你赢,好使你有信心立大功。如今你已凯旋,我就不必再客气了!”

左宗棠叫后心悦诚服。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名人奋斗故事3:马雅可夫斯基

全文共 314 字

+ 加入清单

马雅可夫斯基经常写一些便于朗诵的楼梯式的诗。他写的诗,一般不先在报刊上发表,而是在大街小巷对群众朗诵,因而深受群众的欢迎。

一次,在列宁格勒举行的大型诗歌朗诵会结束时,马雅可夫斯基问; "下一次谁还来听我的朗诵呢?请举手!

大厅里一下子变成了手的森林。

马雅可夫斯基微笑着说; "你们中间,有谁不想来?"

在拥挤的人海中,有三只手慢慢举起,诗人向其中一个: "请您告诉我,同志,您为什么不想来?难道我使您生厌了吗?"

"您说到哪儿去了,"那位听众用惋惜的口吻说道,"您朗诵的太好了,可惜下一次我就要回特威尔了!" "特威尔·"马雅可夫斯基毫不犹豫地说, "那我一定抽时间到特威尔去朗诵。"

马雅可夫斯基就是这样一个全心全意为听众服务的诗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珍惜时间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306 字

+ 加入清单

古书《淮南子》有云:"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汉乐府《长歌行》有这样诗句:"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晋朝陶渊明也有惜时诗:"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唐末王贞白《白鹿洞》诗中更有"一寸光阴一寸金"妙喻。法国作家巴尔扎克把时间比作资本。德国诗人歌德把时间看成是自己财产。法拉第中年以后,为了节省时间,把整个身心都用在科学创造上,严格控制自己,拒绝参加一切与科学无关活动,甚至辞去皇家学院主席职务。居里夫人为了不使来访者拖延拜访时间,会客室里从来不放坐椅。76岁爱因斯坦病倒了,有位老朋友问他想要什么东西,他说,我只希望还有若干小时时间,让我把一些稿子整理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名人尊师的故事汇编

全文共 256 字

+ 加入清单

江泽民在百忙中看望老师

江泽民同志只管工作很忙,但一直惦念着曾教导过自己的老师。1990年9月13日上午,江泽民同志乘车到当年的母校——上海交通大学去看望老师,牢牢握住严格教授的手说:“严老师您好!”并讯问了教师们的身材状态、工作和生活情况。学校的钟教授住院期间,他屡次到病院看望。1995年,当江泽民同志得悉老师沈教授逝世的新闻,心情非常悲哀,立即请沈传授的妹妹传达他对老师支属的亲热慰劳。江泽民同道访美时,在百忙中,带着可贵礼物,亲自登门去看望拜会他的老师顾教学及师母。

足见,尊师重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中外名人故事读后感

全文共 297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我看了《中外名人故事》,从中又认识了许多科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艺术家、经济学家……比如才能全面的科学家张衡,他在天文、历法、文学、地理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是一个罕见的全才式人物。

张衡生活在东汉时期,他发明的地球仪整整领先了欧洲1000多年,他还发明了可以测定风向的候风仪,可以自己运行的自行车,能够自己飞的木鸟;在数学方面,他计算出圆周率是3。162;在地理方面,他绘制的一幅《地形图》流传了几百年;在艺术领域,除了写文章外,他还擅长绘画,是东汉时六大画家之一。

我还从中吸取了一些政治家治理国家的思想,一些为人处事的道理。《中外名人故事》时时提醒我要有志气,又要刻苦努力和团结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名人的点子的故事

全文共 289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朋友告诉了我一件生活中的趣事:如何让他的两个儿子将蛋糕平分为两半?“我告诉他们,两个人都享有特权。一个人负责切蛋糕,另一个人可以先挑自己喜欢的那半块。这样,切蛋糕的孩子肯定总是将蛋糕在中间线上笔直地切开,而挑蛋糕的人也占不到便宜!”

我不由叹服:“这个点子真是太完美了!”然后我问他是怎么想到的。

“是一个有关国际谈判的电视节目启发了我。”他笑着说。

其实,变得更具创造力也就这么回事儿。

但是,一个好的点子就像一只兔子,它“嗖”的一声跑出来,有时没等你反应过来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所以,要抓住它,你必须做好准备。那些富有创造力的名人时刻准备着行动,这可能就是他们和我们唯一的区别。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给钱的人才能吹口笛名人故事

全文共 290 字

+ 加入清单

一天,阿凡提要去赶集。一群孩子围过来异口同声地求他道:“阿凡提大叔,给我带一支口笛吧!给我带一支口笛吧!”

其中一位小孩很有礼貌地把一些零钱恭恭敬敬地递到阿凡提跟前,说道:“阿凡提大叔,麻烦您给我带一支口笛吧!”

阿凡提接过孩子手中的钱,为使其他孩子也不扫兴,回答说:“好,好,我给你们带,给你们带。”

傍晚,孩子们到路口等阿凡提回来。阿凡提从口袋里取出一支口笛递给了那位给了钱的孩子。

“阿凡提大叔,我们的呢?难道没给我们带?”其他孩子叽叽喳喳地问道。

“孩子们,卖口笛的人说‘这口笛只有给了钱的人才能吹响,没给钱的人拿上口笛也吹不响’。所以,我没给你们买,懂了吗?”阿凡提笑了笑回答说。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关于诚信的名人故事——济阳商人

全文共 312 字

+ 加入清单

济阳有个商人过河时船沉了,他抓住一根大的麻杆大声呼救。有个渔夫闻声而致。商人急忙喊:“我是济阳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给你100两金子”。待被救上岸后,商人却翻脸不认帐了。他只给了渔夫10两金子。渔夫责怪他不守信,出尔反尔。富翁说:“你一个打渔的,一生都挣不了几个钱,突然得十两金子还不满足吗?”淦夫只得怏怏而去。不料想后来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有人欲救,那个曾被他骗过的淦夫说:“他就是那个说话不算数的人!”于是商人淹死了。商人两次翻船而遇同一淦夫是偶然的,但商人的不得好报却是在意料之中的。因为一个人若不守信,便会失去他人对他的信任。所以,一旦他处于困境,便没有人再愿意出手相救。失信于人者,一旦遭难,只有坐以待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中外名人故事读后感

全文共 304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我看了《中外名人故事》,从中又认识了许多科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艺术家、经济学家。比如才能全面的科学家张衡,他在天文、历法、文学、地理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是一个罕见的全才式人物。

张衡生活在东汉时期,他发明的地动仪整整领先了欧洲1000多年,他还发明了可以测定风向的候风仪,可以自己运行的自行车,能够自己飞的木鸟;在数学方面,他计算出圆周率是3.162;在地理方面,他绘制的一幅《地形图》流传了几百年;在艺术领域,除了写文章外,他还擅长绘画,是东汉时六大画家之一。

我还从中吸取了一些政治家治理国家的思想,一些为人处事的道理时时提醒我要有志气,又要刻苦努力和团结人。看了这本书,我还收获了许多知识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关于传递信息的名人故事1:鸿雁传书

全文共 338 字

+ 加入清单

鸿雁传书”的典故,出自《汉书?苏武传》中“苏武牧羊”的故事。据载,汉武帝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汉朝使臣中郎将苏武出使匈奴被鞮侯单于扣留,他英勇不屈,单于便将他流放到北海(今贝加尔湖)无人区牧羊。

19年后,汉昭帝继位,汉凶和好,结为姻亲。汉朝使节来凶,要求放苏武回去,但单于不肯,却又说不出口,便谎称苏武已经死去。

后来,汉昭帝又派使节到匈奴,和苏武一起出使匈奴并被扣留的副使常惠,通过禁卒的帮助,在一天晚上秘密会见了汉使,把苏武的情况告诉了汉使,并想出一计,让汉使对单于讲:“汉朝天子在上林苑打猎时,射到一只大雁,足上系着一封写在帛上的信,上面写着苏武没死,而是在一个大泽中。”

汉使听后非常高兴,就按照常惠的话来责备单于。单于听后大为惊奇,却又无法抵赖,只好把苏武放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无臂画家杜兹纳拜师名人故事

全文共 276 字

+ 加入清单

法国名画家纪雷有一天参加一个宴会,宴会上有个身材矮小的人走到他面前,向他深深一鞠躬,请求他收为徒弟。纪雷朝那人看了一眼,发现他是个缺了两只手臂的人,就婉转拒绝他,并说:“我想你画画恐怕不太方便吧?”

可是那个人并不在意,立刻说:“不,我虽然没有手,但是还有两只脚。”说着,便请主人拿来纸和笔,坐在地上,就用脚趾头夹着笔画了起来。他虽然是用脚画画,但是画得很好,足见是下过一番苦功的。在场的客人,包括纪雷在内,都被他的精神所感动。纪雷很高兴,马上便收他为徒弟。这个矮个子自从拜纪雷为师之后,更加用心学习,没几年的工夫便名扬天下。他就是有名的无臂画家杜兹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名人故事:韩信受胯下之辱

全文共 307 字

+ 加入清单

韩信是汉初著名军事家。他年少时,父母双亡,家境贫寒,却刻苦读书,熟读兵法,怀安邦定国之抱负。苦于生计无着,于不得已时,在熟人家里吃口闲饭,有时也到淮水边上钓鱼换钱,屡屡遭到周围人的歧视和冷遇。一次,一群恶少当众羞辱韩信。

有一个屠夫对韩信说:你虽然长得又高又大,喜欢带刀配剑,其时你胆子小得很。有本事的话,你敢用你的配剑来刺我吗?如果不敢,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韩信自知形只影单,硬拼肯定吃亏。于是,当着许多围观人的面,从那个屠夫的裤裆下钻了过去。史书上称"胯下之辱"。

韩信以项羽帐下执戟卫士的低微身份,几年内登坛拜将,屡建奇勋,终至成为左右楚汉战争的一方诸侯。这位叱咤风云的军事人物,其用兵之道,为后世兵家所推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戴维·布瑞纳的一枚硬币名人故事

全文共 341 字

+ 加入清单

美国喜剧演员戴维·布瑞纳出身于一个贫穷但很和睦的家庭。中学毕业时,布瑞纳的很多同学都得到了家里给的新衣服,有些富裕子弟甚至还得到了新的轿车。

布瑞纳跑回家问父亲可以给他什么礼物时,父亲把手伸进上衣口袋,取出一样东西,然后轻轻放到布瑞纳手上———一枚硬币

布瑞纳以为父亲在同他开玩笑,可是父亲却语重心长地对他说:“用这枚硬币买一张报纸,一字不漏地读一遍,然后翻到分类广告栏,自己去找一份工作,到这个世界去闯一闯,它现在已经属于你了。”

布瑞纳成名以后,还念念不忘小时候父亲给他的那枚硬币。

他说:“我的那些朋友得到的只不过是轿车或者新衣,但是父亲给予我的却是整个世界,这是我得到的最好的礼物。”

在这个以竞争求生存,谋发展的时代,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不是现成的财富,而是让孩子把自己变成财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励志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260 字

+ 加入清单

法拉第在电化学方面有杰出贡献,得到欧美各国赠给他的荣誉头衔达九十四个,各国帝王还纷纷颁发奖金给他,真可谓"上马金,下马银"。然而法拉第却说: "我不能说我不珍重这些荣誉,并且承认它很有价值,不过我从来不为追求这些荣誉而工作。他告诉朋友,在这九十四个荣誉头衔中,只有一个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是他想得而果然得到的,其余全是别人赠送给他的。

每当报童给法拉第送来报纸的时候,法拉第总是站起来道谢。他说: "我永远觉得应该有怜爱这小孩的意思,因为我自己也送过报。"法拉第在七十六岁时逝世,死后留下遗嘱,他的墓前只许立一块最普通的墓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名人故事

全文共 286 字

+ 加入清单

莫扎特被公认为音乐史上的神童,他很早就显露出了在音乐方面的非凡天赋和卓绝才能。从莫扎特的童年中,你能看到一个孩子对待音乐的用心心态,对艺术事业的执著追求。虽然不能人人皆为天才,但对广大孩子来说,“神童莫扎特”绝对是具有传奇色彩、又值得学习的好榜样。

小时候,莫扎特常常走到钢琴前面,按着琴键细听,并努力弹出他以前听到过的音乐。一次,莫扎特的父亲和朋友一齐回家,看到4岁的莫扎特正坐在桌旁写东西。父亲问他在干什么,莫扎特说他正在写钢琴协奏曲。父亲把五线谱纸拿过来一看,激动得流出了眼泪,他对朋友说:“你看,他写的这些又正确又富有好处啊!”天资加上勤奋和用心,这就是神童莫扎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孟母断机教子名人故事

全文共 336 字

+ 加入清单

孟轲是战国时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他的成就与他母亲的严格教育是分不开的。

孟轲小时候也很贪玩。一天,孟母正在织布,还未到放学时间,小孟轲却逃学跑回家。孟母见了,气得浑身发抖。她把小孟轲叫到跟前,说:“孩子,穷人无本,力气是钱。娘每天没日没夜地辛苦织布,赚钱供你上学。可是,你却逃学。”说着,孟母拿起剪刀,“咔嚓”一声,把织布机上的绫子一刀剪断。

小孟轲见娘生这么大的气,都吓坏了,连忙央求说:“娘,我错了!我一定改!”

孟母见小孟轲知错,舒了一口气,指着机上的断绫说:“孩子,不管做什么事,功到才能成。你不好好上学,就跟这些断绫一样,怎么能成材呢?”

明白了娘的一片苦心,小孟轲赶快回到学堂。从此以后,他再也没有逃过学。

孟轲在孟母的循循善诱下,勤奋学习,成了学堂里有名的好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古今名人的爱国故事4:屈原爱国故事

全文共 281 字

+ 加入清单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 屈原是楚怀王时的大臣, 「博闻强志, 明於治乱, 娴於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 以出号令; 出则接遇宾客, 应对诸候, 王甚任之」。 因为他受到楚怀王的重用, 引起上官大夫及及令尹子兰的嫉妒, 就在楚怀王及继位的顷襄王之前毁谤屈原。 楚王汏而逐渐疏远屈原, 连带的也不采纳他的谏言, 最后甚至将屈原放逐。 屈原满怀悲愤, 落拓江湖, 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后, 怀石投汨罗江自尽。 屈原死后数十年, 楚国终因谗臣误国而为秦所灭。 但是屈原这位忠而见疑的悲剧英雄还活在楚国姓的心中。 下面这个故事可以用来说明楚人爱戴屈原的心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名人读书的故事

全文共 301 字

+ 加入清单

非常讲究读书方法。他提倡博采众家,说:“书在手头,不管它就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读几页内容。”有拓宽思路,增长知识等好处。对于较难懂的必读书,他的看法就是硬着头皮读下去,直到读懂钻透为止。他还提倡在“泛览”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爱的书深入研究。在研究中,他主张要独立思考,注意观察与实践相结合,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对看不懂的地方,他认为“若就是碰到疑问而只看到那个地方,那无论看到多久都不会懂。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就是连以前的地方也明白了”。鲁迅十分重视运用“剪报”积累材料。曾说:“无论什么事,如果陆续收集资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一学者。”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关于义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269 字

+ 加入清单

南宋末年,在蒙古军队的打击下,面临着亡国的威胁,文天祥毅然肩负起抗元重任,号召四方英雄豪杰起兵,下定决心抗元到底。由于势单力孤结果被元军俘获。面对敌人高官厚禄的劝降,文天祥不为所动,只求义死而不求苟生。最后为国捐躯。他死后留下了大量诗文,其中如《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狱中所作的《正气歌》以及死后从其衣带中发现的“衣带诏”(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都已成为光照日月、气壮山河的绝唱,成为民族精神财富的宝贵部分。文天祥也因此成为永垂不朽的民族英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