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财神节作文【经典20篇】

财神节,中国汉族、土族等地民间祭祀财神的节日。一般是农历七月廿二日,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财神节是应该怎么来的,看看下面的范文吧。这里小编为同学们收集了一些财神节作文优秀作文,欢迎参考借鉴,希望你认真看完,会对你有帮助的!

浏览

7566

作文

28

篇1:接财神

全文共 728 字

+ 加入清单

民间传说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所以过了年初一,接下来最重要的活动就是接财神------在财神生日到来的前一天晚上,各家置办酒席,为财神贺辰。

关于财神,民间有诸多传说:

宋朝蔡京富有,民间传说他是富神降生,他恰生于正月初五,所以民间把他当作财神来祭把。后蔡京被贬,民间另换财神,当时宋朝的国姓为赵,玄字为”岚”字的一个组成部分,便给财神起了一个赵玄坛的名字加以敬拜。

初五接财神,赵玄坛最受尊拜。许多商店、住宅都供奉他的木版印刷神像:玄坛面似锅底,手执钢鞭,身骑黑虎,极其威武。

除了赵玄坛被尊为“正财神”外,民间还有“偏财神”五显财神、“文财神”财帛星君和“武财神”关圣帝君的说法。

五显财神信仰流行于江西德兴婪源一带。兄弟五人封号首字皆为“显”,故称“五显财神”。生前劫富济贫,死后仍惩恶扬善,保佑穷苦百姓。北京安定门外有五显财神庙。

“文财神”财帛星君,也称“增福财神”,他的绘像经常与“福”、“禄”、“寿”三星和喜神列在一起,合起来为福、禄、寿、财、喜。财帛星君脸白发长,手捧一个宝盆,“招财进宝”四字由此而来。一般人家春节必悬挂此图于正厅,祈求财运、福运。

“武财神”关圣帝君即关羽关云长。传说关云长管过兵马站,长于算数,发明日清薄,而且讲信用、重义气,故为商家所崇祀,一般商家以关公为他们的守护神,关公同时被视为招财进宝的财神爷。

正月初五,各商店开市,一大早就金锣爆竹、牲醴毕陈,以迎接财神。清人顾铁卿《清嘉录》中引了一首蔡云的竹枝词,描绘了苏州人初五迎财神的情形:“五日财源五日求,一年心愿一时酬;提防别处迎神早,隔夜匆匆抱路头”。“抱路头”亦即“迎财神”。信奉关帝圣君的商家,在正月初五要为关公供上牲醴,鸣放爆竹,烧金纸膜拜,求关圣帝君保佑一年财运亨通。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财神节的由来说明

全文共 1719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财神,民间有诸多传说:

说法一:

宋朝蔡京富有,民间传说他是富神降生,他恰生于正月初五,所以民间把他当作财神来祭把。后蔡京被贬,民间另换财神,当时宋朝的国姓为赵,玄字为岚字的一个组成部分,便给财神起了一个赵玄坛的名字加以敬拜。

说法二:

财神何许人也?根据《封神榜》所载,财神姓赵名公明。他原在峨眉山罗浮洞修道,因助纣攻打武王,死后被封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之神,并统领招宝天尊、纳珍天尊、招财使者、利市仙官四个部下。他们的职责都与财有关。道教供奉的财神,也是赵公明。根据道教传说,赵公明本为终南山人,自秦时就隐居深山,精修至道,功成之后,玉皇大帝封他为正一玄坛元帅,简称赵玄坛。旧时财神庙和各家各户所供的财神,其尊容颇凶,乌面浓须,怒睁圆眼,头戴铁冠,一手执钢鞭,一手捧元宝,身下还跨有黑虎,故又有黑虎玄坛之称。传说这位赵公元帅职掌除瘟翦虐,驱病禳灾。凡有冤抑难伸,他会主持公道;人们买卖求财,他可以使之获利。他原先的职分并不是专职的财神,但能使人获利,别无他人可以代替,民间便把他看作财神了。过去,财神还有文武之分,崇文尚武的不同人家各有所司。崇文的人家供奉文财神,尚武的人家供奉武财神。文武之道虽不同,却都各有财可发。

初五接财神,赵玄坛最受尊拜。许多商店、住宅都供奉他的木版印刷神像:玄坛面似锅底,手执钢鞭,身骑黑虎,极其威武。

除了赵玄坛被尊为正财神外,民间还有偏财神五显财神、文财神财帛星君和武财神关圣帝君的说法。

五显财神信仰流行于江西德兴婪源一带。兄弟五人封号首字皆为显,故称五显财神。生前劫富济贫,死后仍惩恶扬善,保佑穷苦百姓。北京安定门外有五显财神庙。

文财神财帛星君,也称增福财神,他的绘像经常与福、禄、寿三星和喜神列在一起,合起来为福、禄、寿、财、喜。财帛星君脸白发长,手捧一个宝盆,招财进宝四字由此而来。一般人家春节必悬挂此图于正厅,祈求财运、福运。

武财神关圣帝君即关羽关云长。传说关云长管过兵马站,长于算数,发明日清薄,而且讲信用、重义气,故为商家所崇祀,一般商家以关公为他们的守护神,关公同时被视为招财进宝的财神爷。

正月初五,各商店开市,一大早就金锣爆竹、牲醴毕陈,以迎接财神。清人顾铁卿《清嘉录》中引了一首蔡云的竹枝词,描绘了苏州人初五迎财神的情形:五日财源五日求,一年心愿一时酬;提防别处迎神早,隔夜匆匆抱路头。抱路头亦即迎财神。信奉关帝圣君的商家,在正月初五要为关公供上牲醴,鸣放爆竹,烧金纸膜拜,求关圣帝君保佑一年财运亨通。

农历正月初五接财神的习俗,盛行于明清民国,迄今犹流传民间,唯财神即所谓赵公元帅,据说早在殷商时代已修道成仙。姜子牙辅佐周武王伐纣,他跑下终南山管闲事,站在商纣一边对抗义师,不幸阵亡,一道游魂被敕封为专管迎福纳祥的真神,麾下有招宝天尊、纳珍天尊、招财使者、利市仙官四员小神供其使唤调遣。沾光于这套招财进宝的班底,赵公元帅便成了盼望发财者崇仰祀奉的对象。或谓其性懒而散淡,一年中仅在正月初五那天走下龙虎玄坛一次,而且是随意,不定去往哪一家,所以大家都在此日赶早鸣放鞭炮,焚香献牲,抑在前头迎接他。不过也有人打听到这位尊神在生日是农历七月二十二日,因此并不去轧初五的闹猛,而是改在财神诞日悄悄备办盛祭,指望他从后门溜进来享用。我们现在常能看到一些商家食肆在铺面店堂里置有或大或小的财神龛,平日电子香烛火高低明灭,忽于此日悄悄地摆上了四菜一汤,便是已经掌握信息的明证了。

财神只有一个,加上四员下属也只凑成了一个巴掌之数,想发财的人却有那么多,供不应求是明摆的,于是便有人主动出头,平衡供需矛盾,由此导致出一幅新的风俗画--送财神每逢初五之日,贫民乞丐三五结伙,戴起面具,扮成财神班底,号称送财神,也叫跳财神。主人例须当场送上钱币酬谢,否则便在你家门口或店铺前闹个不停,徒惹围观者哂笑,倒不如破费一点,快把这班活财神送走完事。穷光蛋扮活财神,抢财神变送财神,这出充满讽刺意味的街头闹剧,倒也稀里糊涂的迎财神习俗增添了不少额外的情趣。近年来结伙跳跃的送财神景象已经不见,起而代之的是单独行动--不声不响走到门前,拿张背面有不干胶的红纸财神像往门板上一贴,随即伸手讨钱,正见得时进俗易、推陈出新哩。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财神介绍

全文共 348 字

+ 加入清单

财神爷在中国民间传说中是主管财源的神明,财神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道教赐封,二是中国民间信仰。道教赐封为天官上神,中国民间信仰为天官天仙。中国主要供奉的五大财神,分别是:中斌财神:王亥(中),文财神:比干(东)、范蠡(南),武财神:关公(西)、赵公明(北)。还有其它四方财神:端木赐(西南)、李诡祖(东北)、管仲(东南)、白圭(西北)。以上曾被道教分为“四面八方一个中”的财神阵容。财神爷倾注了中国劳动人民的朴素情感,寄托着安居乐业,大吉大利的美好心愿。原意指道教奉的神仙。

每逢春节,广大的汉族民众在纷繁的民俗活动中,有一项必不可少:迎财神,祭财神。人们在按着世代传承的民俗程式操作的同时,也完成了心灵的期盼与精神的归属。财神已经成为民众祈求招财进宝、生活富足的一个符号被善良的民众崇拜着、供奉着。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做财神作文600字

全文共 609 字

+ 加入清单

星期六下午,妈妈带我来到平湖科普活动中心。今天的活动下午两点开始,我们是第一个到的。

我们等了一会,终于开始上课啦!科普中心的老师告诉我们,今天上的是手工课,有点费时间。说着,老师指着黑板说,今天我们就做他。我定睛一看,原来是一位财神老爷爷。老师先给我们介绍了一下财神,接着就开始教我们怎样做了:财神老爷爷的头和身体要填充丝绵,然后用针线缝起来,他的有些部位要用热胶粘起来。下面的珠子要先用线串起来,再把它们和身体粘在一起。我看傻眼了,财神老爷爷这么精致,工序这么多,也太难了吧,我能做出来吗?老师看出我在犹豫,鼓励我说:“试试看吧,不懂问老师哦,也可以请家长帮忙,但主要还是靠自己,加油!”我点点头,决心接受挑战。

我打开老师给的材料包,里面东西可真多。两张材料纸,两个热胶,一个打火机,一把剪刀,几根针,几捆不同颜色的线,还有几个金元宝,十几颗五颜六色的珠子……我先仔细看了制作说明书,按上面的步骤先缝财神爷的头,快缝好时塞丝棉进去,再缝合。接着按同样方法做身体。我发现一开始我还有些笨手笨脚,后来越来越熟练,越做越好,原来真的是熟能生巧呀!

就这样,在老师的指导和妈妈的帮助下,我把一样样东西都做好了,我的财神渐渐做出来了,我越看越觉得好看。

转眼就到四点半,要下课了,可我还剩最后的珠子没有完成。老师让我带回家继续做。我拿着我快完工的财神和黑板上挂着的财神合了个影,我觉得我做得一点都不比黑板上那个差呀,太有成就感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大年初五迎财神作文

全文共 1302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正月初五“接财神”的习俗,盛行于明清民国,迄今犹流传民间,唯“财神”即所谓赵公元帅,下面小编带来的是大年初五迎财神作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今天是大年初五,我好不容易做了个白梦,却被妈妈惊醒了。妈妈走进房间,兴奋不已地说:“快起床,你不知道今天是个什么日子要干嘛吗?”我迷迷糊糊的跟妈妈说:“什么日子啊!不让人睡觉,真烦!”妈妈对我亲切的说:“今天是人们的一种习俗,“迎财神,吃饺子”,我也不知道妈妈说的是什么意思,不过一听到,“财”太好了,我要有财了!我连忙起床,我还不知到妈妈在家里迎完财神后,正在等我换衣服。

我换好衣服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一个地方迎财神,一到那妈妈说得没错眼前一片人挤人的今天的确是个大日子,我心想:“原来有那么多人要迎财神,那么多人都那么服从这种信仰,我还是第一次预见过这种情况。”哇!我和爸爸、妈妈走到财神面前祈祷说怎样赚大钱,说完。我很开心,因为这是一种非常特别的信仰。我还看到了我们身旁的一家也跟我们一样,因为人不断来不断去,挤得都受不了了!但我还是很开心!我和爸爸、妈妈又跑去土地公那拜拜,我们拜拜完,我和爸爸的肚子叫了起来,妈妈听到了说:“一个贪吃鬼,一个馋猫,我就知道你们肚子饿了,回家吧!”

在坐车回家的路上,妈妈告诉我中国人过节日的一些习俗,民间传说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所以过了年初一,接下来最重要的活动就是接财神一一一在财神生日到来的前

民间还传说,财神即为五路神。所谓五路,指东西南北中,意为出门五路,皆可得财。清代顾禄《清嘉录》云:"正月初五日,为路头神诞辰。金锣爆竹,牲醴毕陈,以争先为利市,必早起迎之,谓之接路头。"又说:"今之路头,是五祀中之行神。所谓五路,当时东西南北中耳。"五祀即祭户神、灶神、土神、门神、行神。所谓"路头",即五祀中之行神。一天晚上,各家置办酒席,为财神贺辰。所以每年的迎财神都在初五。我听了大吃一惊,原来中国人的习俗要讲究有这么多呀!

最后,我问妈妈,我说:“今天要吃什么呀?”妈妈:“当然是吃饺子啦!”我惊讶地说:“饺子!”妈妈:“吃饺子也是一种习俗啊!”妈妈开始跟我讲起吃饺子的习俗,旧时,大牲畜如牛、马等是农家的主要劳动工具,人们也希望牲畜像人一样迎来平安顺利的一年。第三碗家人才开始食用。除夕的年夜饭,本来种类很多,但其它均可不吃,唯有饺子必须要吃。吃时还要记清,以吃偶数为佳,不能吃单数。有的家里老人边吃边口中念念有词说:“菜(财)多,菜多”等古语。饭后盛饺子的盘、碗,乃至煮饺子的锅,摆放生饺子的盖帘上,都必须故意留下几个(偶数),谓之“年年有余”。甚至连包饺子用的莱馅、面团也要有“余头”。说以要吃饺子。我听了妈妈的解释终于明白了她的意思。

我们把买好的饺子放到锅里去,我看到一个个像元宝一样的饺子在热腾腾的锅里翻滚着,香味飘到我的鼻子里,我打开窗户,哇!每家每户都在煮那香飘十里的水饺,我垂涎三尺。我就问妈妈:“妈妈,饺子要煮到什么时候才能吃啊!”眼看我那么馋的样子,妈妈说:“好了!在等一下。”我看到了美味的饺子上锅了,我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夹了一个塞进嘴巴里,感觉真不错!我们一家人围在一起吃饺子象征着我们的平安!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最新时事论据:财神节

全文共 1594 字

+ 加入清单

财神节,中国汉族、土族等地民间祭祀财神的节日。一般是农历七月廿二日,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传说此日是财帛星君生日,但是在汉族民间财神又有文武之分,所以逢年农历正月初五及七月二十二便是祭祀财神爷的日子。汉族民间通常挂灯笼以祈来年丰收。

节日简介

财神节,中国传统节日,农历七月二十二,是财帛星君李诡祖的祭祀纪念日。

中国的汉族民间习俗是正月初五拜财神,七月二十二祭祀财神生日,又叫财神节。该习俗遍及整个中国大陆,港澳台,南亚国家及华人聚居之地。

这一天,所有的经商业户,都要大宴宾朋,感谢财神的到来,感谢亲戚朋友的大力支持......大吉大利、开开心心、欢欢喜喜,所有美好的语言一起开放。中午宴宾朋,晚上亲人聚,热热闹闹一整天。祭祀时,红烛高烧,用面做成元宝、圣虫,或用钱做成钱龙,吃水饺谓之“元宝”,意谓招财进宝。

春节时,一般人家必悬挂此图于正厅,祈求财运、福运。正月初五,各商店开市,一大早就金锣爆竹、牲醴毕陈,以迎接财神。据《古禾杂识》记载:“初四日午后接灶,至夜则接路头,大家小户门前各悬灯二盏,中堂陈设水果、粉团、鱼肉等物,并有路头饭、路头汤,鄙俚之至。” 清人顾铁卿《清嘉录》中引了一首蔡云的竹枝词,描绘了苏州人初五迎财神的情形:“五日财源五日求,一年心愿一时酬;提防别处迎神早,隔夜匆匆抱路头”。“抱路头”亦即“迎财神”。我国北方地区有在正月初一拜财神,正月初五接财神的习俗。是日家家户户摆供品为财神祝寿,祈求财神赐福,保佑来年财源广进,五谷丰登,幸福美满。蒲松龄在他的《穷汉词》里面描写了这种习俗:“大年初一,烧炷名香,三盏清茶,磕了一万个响头,就把财神爷爷来祝赞祝赞。忙祝赞,忙磕头,财神在上听缘由;听我从头说一遍,诉诉穷人肚里愁。”

民俗文化

日照、青岛、威海等地

农历七月二十二,就是青岛民间的财神节了,这一天,所有经商的、炒股的、买外汇的甚至普通老百姓,大宴宾朋,感谢财神的到来,感谢亲朋的支持,大吉大利、欢欢喜喜、热热闹闹一整天。2002年青岛市举办了第一届青岛市财神民俗旅游节,以后每年举办一次,各大商会都会参加。

潍坊、淄博、济南等地

自清康熙年间始,每到这天,便进入节日的气氛,从早上起,潍坊的家家产户就忙着购买香纸,置办供品佳肴,气氛不亚于中秋节和春节。通常是到下午四时城区乡村的人们就提前下班收工,人人脸上喜气洋洋,互相祝福着。

河北邯郸

与增福财神崇拜起源密切相关的邯郸地区有民谣《财神歌谣》:

财神爷爷不姓财,

俺请财官下天来。

头戴金,身穿银,

怀里抱着聚宝盆。

手里拿着摇钱树,

脚下轧着雪花银。

摇钱树上拴玉马,

玉马这里卧麒麟。

麒麟这里摇三摇,

金的元宝屯住门。

打了三天没扫地,

金的元宝三尺深。

港澳台地区

港澳台地区信仰财神之风胜于内地。各地都有大量财神庙,其中以供奉文财神财帛星君和武财神赵公明为主,间有其他形形色色的财神。但是七月二十二财神节,主要祭祀的是财帛星君李诡祖。

根据福建华侨大学郑向敏,范向丽和陈晖莉《澳门民间财神信仰旅游资源研究》一文:“财帛星君也称增福财神。相传财帛星君是天上的太白星,属于金神,其天职为都天致富财帛星君,专管天下的金银财帛,因此成为民间众多求财信众供奉的神灵。通常财帛星君的绘像还经常与福、禄、寿三星及喜神列在一起合称五福(福、禄、寿、财、喜),通常有五福临门一说。

澳门庙宇供奉的财帛星君通常为一长者形象,外形富态,面白,长髭,锦衣玉带,左手捧金元宝,右手托招财进宝的卷轴。调查表明,财帛星君在澳门地区汉族民间所信仰诸财神中的地位最高、信众最广。据统计,供奉财帛星君的有莲溪庙、包公庙、望厦观音古庙、凼仔北帝庙、路环天后古庙等5家,财帛星君在莲溪庙位于二中殿的中心位置,在包公庙位于正殿右配殿的财帛宫,在凼仔北帝庙和路环天后古庙中也分别有专门的殿堂来祭拜,可见财帛星君在澳门民间信仰中的重要地位。”

财神节这天,各地财神庙宇都要举行声势浩大的庆祝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财神节是怎样过的

全文共 432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七月二十二,就是青岛民间的财神节了,这一天,所有经商的、炒股的、买外汇的甚至普通老百姓,大宴宾朋,感谢财神的到来,感谢亲朋的支持,大吉大利、欢欢喜喜、热热闹闹一整天。2002年青岛市举办了第一届青岛市财神民俗旅游节,以后每年举办一次,各大商会都会参加。市民对于财神节的庆祝也是比较隆重,做生意的市民大都会选个吉时放几挂爆竹,预示着自己的生意红红火火。

自清康熙年间始,每到这天,便进入节日的气氛,从早上起,潍坊的家家产户就忙着购买香纸鞭炮,置办供品佳肴,气氛不亚于中秋节和春节。通常是到下午四时城区乡村的人们就提前下班收工;下午五时许各单位、商铺开始燃放鞭炮,人人脸上喜气洋洋,互相祝福着。

鞭炮花炮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整个城区沉浸在一片节日的气氛中;下午六时许,鞭炮声再度密集起来,城区乡村的家家产户便在财神像前摆供燃香,磕头祈祷,供品大都是八色供或十二色供,富庶人家还会供蒸鱼整羊;供奉祈祷完毕,全家人再煮水饺摆宴席:庆贺一番;供祭庆贺仪式通常持续到晚八时。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祭财神

全文共 430 字

+ 加入清单

南方人在正月初五祭财神。民间传说,财神即五路神。所谓五路,指东西南北中,意为出门五路,皆可得财。

清代顾禄《清嘉录》云:“正月初五日,为路头神诞辰。金锣爆竹,牲醴毕陈,以争先为利市,必早起迎之,谓之接路头。”又说:“今之路头,是五祀中之行神。所谓五路,当是东西南北中耳。”上海旧历年有抢路头的习俗。正月初四子夜,备好祭牲、糕果、香烛等物,并鸣锣击鼓焚香礼拜,虔诚恭恭敬财神。初五日俗传是财神诞辰,为争利市,故先于初四接之,名曰“抢路头”,又称“接财神”。

五祀即祭户神、灶神、土神、门神、行神,所谓“路头”,即五祀中之得神。凡接财神须供羊头与鲤鱼,供羊头有“吉祥”之意,供鲤鱼是图“鱼”与“余”谐音,诗个吉利。人们深信只要能够得到财神显灵,便可发财致富。

因此,每到过年,人们都在正月初五零时零分,打开大门和窗户,燃香放爆竹,点烟花,向财神表示欢迎。接过财神,大家还要吃路头酒,往往吃到天亮。大家满怀发财的希望,但愿财神爷能把金银财宝带来家里,在新的一年里大发大富。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有关财神的歇后语

全文共 702 字

+ 加入清单

财神爷打官司 ———— 有钱就有理

财神爷戴乌纱帽 ———— 钱也有,权也有

财神爷发慈悲 ———— 有的是钱

财神爷翻脸 ———— 不认账

财神爷放帐 ———— 无利可图(比喻谋取不到好处。)

财神爷叫门 ———— 好事临头;有钱花了;天大的好事

财神爷敲门 ———— 福从天降;天大的好事

财神爷休妻(息) ———— 不为穷人着想(比喻不可怜穷人。)

财神爷要饭 ———— 装穷

财神爷招手 ———— 来福了(比喻来了福气。)

财神爷着烂衫 ———— 人不可貌相

门神卷财神 ———— 话(画)里有话(画)

强盗杀死赵公元帅(财神) ———— 谋财害命

玉皇大帝拜财神 ———— 有钱大三辈

半夜起来打财神 ———— 穷着急了

财神庙的土地 ———— 爱财;爱才

财神庙的土地爷 ———— 爱钱

财神庙里上布施 ———— 赔钱买卖

财神爷摆手 ———— 没有钱;没钱

财神爷搬家 ———— 挪钱

财神爷穿烂衫 ———— 人不可貌相

财神爷吹牛 ———— 有的是钱

财神爷打灯笼 ———— 找钱

财神爷打灯仔火 ———— 找钱

财神爷打架 ———— 挣钱

财神爷当官 ———— 有权有钱

财神爷的土地 ———— 爱才;爱财

财神爷放账 ———— 无利可图;无利

财神爷进门 ———— 富起来了

财神爷摸脑壳 ———— 好事临头

财神爷敲算盘 ———— 神机妙算

财神爷甩袖子 ———— 崩子儿皆无;镚子皆无;崩子皆无;镚子儿皆无;子儿皆无;一个子儿都没有;蹦子儿皆无

财神爷算账 ———— 钱少了

财神爷透屁股 ———— 现马现过

财神爷休妻 ———— 不为穷人着想

财神爷休息 ———— 不为穷人着想

财神招手 ———— 来福了

财神轴里卷黄马 ———— 画里有画;话里有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英勇武财神

全文共 627 字

+ 加入清单

财神有赵公明、关帝。赵公明即赵玄坛,又称“赵公元帅”,最早出现于晋人干宝的《搜神记》,称其为取人性命的冥神,稍后陶弘景《真诰》则称其为致人疾病的瘟神。元无名氏《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则说其“钦奉玉帝旨召为神霄副元帅”,司职“驱雷役电,唤雨呼风,除瘟剪疟,保病禳灾”等。

赵公明之所以成为财神,得益于明人小说《封神演义》,姜太公奉元始天尊之命按玉符金册封神,册封赵公明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统领招宝、纳珍、招财、利市四路神灵,此时的赵公明才从“恶神”转型为“财神”。其后,小说戏曲恒演不辍,推波助澜,赵公明最终成了家喻户晓的财神。在民间,赵公元帅多以骑黑虎、顶盔贯甲、左手托金元宝、右手持银鞭、身边有奇珍异宝装饰的形象出现。

关帝即关公,史有其人。据晋陈寿《三国志》记述,关羽,字云长,生于山西,仪表威武,武艺超群。东汉末年,与刘备、张飞“桃园三结义”,起兵争雄,辅佐刘备建立蜀汉帝国,后大意失荆州,被孙权部将所杀。因曾有恩于曹操,所以曹操刻沉香木为躯,厚葬于洛阳。小说《三国演义》将关羽的这段故事演绎得淋漓尽致。其勇猛、重义、忠贞的形象家喻户晓。

据记载,对关公的信仰始于南北朝,公元567年,当阳县玉泉山首建关公庙。其后的封建君主为巩固其统治所需,大肆宣扬关公的忠孝节义,使关公信仰在相对较短的历史时段内迅速发展。从隋唐至明代,关公庙宇激增,封号不断。到了清代,清统治者认为自己能够入主中原得益于关公的护佑,称其为“关圣大帝”。关帝信仰涉及各行各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有关财神的传说

全文共 516 字

+ 加入清单

据说,财神爷是有钱人家供奉的,没钱的人供奉是不会显灵的。民间流传有“财神菩萨休妻”的故事:从前,财神庙财神身边总有一位端庄美丽的财神娘娘陪伴。后来这位善良的女菩萨突然不知去向,原来她被财神爷给休掉了。财神爷为什么要休妻呢?这要从一个乞丐说起。有个讨饭化子穷得无路可走,讨饭路过一座古庙。进庙后,他什么菩萨都不拜,单摸到财神爷像前,倒头便拜,口里祷求财神爷赐财。赵公元帅见是一个叫化子,心里想连香烛都舍不得点,还来求财?天下有那么多穷叫化子,我能接济得过来吗?可乞丐心中想的正相反,他认为财神总会救济穷人的,富人不悉吃穿,求财何用?便不住地拜。这时,财神娘娘动了恻侧隐之心,想推醒打瞌睡的财神夫君,劝他发发善心给这叫化子一点施舍。可财神爷不理睬,打了两个哈欠又闭上了眼睛。虽然是财神娘娘,可财权在夫君手上,夫君不点头,怎么好将钱赐给叫化子呢?娘娘无奈只得取下自己的耳环,扔给了叫化子。乞丐突然感到神龛上掷下一物,一见是一副金耳环,知道是财神所赐,急忙磕头,连呼“叩谢财神菩萨”。财神爷睁眼一看,发觉娘娘竟将自己当年送她的定情物送给了穷叫化子,气得大发雷霆,将财神娘娘赶下了佛龛。自此以后,数百年来就再也没有一个穷人是拜了财神而发财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财神节是怎样过的

全文共 380 字

+ 加入清单

这一天,经商业户通常要大放鞭炮,大宴宾朋,感谢财神的到来,感谢亲戚朋友的大力支持......大吉大利、开开心心、欢欢喜喜,所有美好的语言一起开放。鞭炮自清晨开始,一直延续到午后。中午宴宾朋,晚上亲人聚,热热闹闹一整天。祭祀时,红烛高烧,鞭炮齐鸣,用面做成元宝、圣虫,或用钱做成钱龙,吃水饺谓之“元宝”,意谓招财进宝。

自清康熙年间始,每到这天,便进入节日的气氛,从早上起,烟台地区的家家产户就忙着购买香纸鞭炮,置办供品佳肴,气氛不亚于中秋节和春节。通常是到下午四时城区乡村的人们就提前下班收工;下午五时许各单位、商铺开始燃放鞭炮,人人脸上喜气洋洋,互相祝福着:“发财、发财,恭禧发财。”

鞭炮花炮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整个城区将沉浸在一片节日的气氛中;下午六时许,鞭炮声再度密集起来,城区乡村的家家产户便在财神像前摆供燃香,磕头祈祷,供祭庆贺仪式通常持续到晚八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送财神

全文共 321 字

+ 加入清单

旧时,从春节子夜开财门起,就有送财神的,手拿着一张纸印的财神在门外嚷着:“送财神爷的来啦!”这时屋里的主人,为了表示欢迎财神,便拿赏钱给来人,送财神的口中,当然总免不了要说些吉利话。例如:“金银财宝滚进来”啦!“左边有对金狮子,右边有对金凤凰”啦!等等之类的口彩。另外还有一种就是装扮成财神爷的模样,身穿红袍,头戴纱帽,嘴上挂着假胡子,身上背着一个收钱的黄布袋,后面跟着几个敲锣打鼓的,挨家挨户地去散发财神爷像,以便讨赏钱。每到人家门口,就唱起:“左厢堆满金银库,右边财宝满屋堆。”一大堆讨吉利的话,不绝于口,直到主人欢喜地接过那张红纸财神爷像,给他们些钱,扮财神的这些人,连声道谢之后,就起劲地敲打一阵,在咚咚锵锵的锣鼓声中,转到别家去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青岛财神节

全文共 1272 字

+ 加入清单

山东地区有类似的传说,在光绪年间,即墨古城有一个姓周的掌柜,经营一家叫“春兴永”布匹丝绸店。他在七月二十一日那天夜里,一连做了3个完全相同的梦。梦中的他清楚的记得自己正在照顾生意,门外突然来了个耄耋老者,一进门就坐在一把椅子上对他念叨说:“明天是我的诞辰。谁给我过,保证他财运亨通,生意兴隆……”李掌柜为讨个吉利,于是第二天一早就准备好香纸、供品、鞭炮,并根据梦中老者的嘱咐,燃放鞭炮,奉献香火,祭奠先祖……说来也怪,那天来看热闹的人不少,看完后都纷纷涌到店内买绸布,本来冷清的生意立马红火起来。李掌柜迎财神的事儿很快被好事者一传十,十传百……每年阴历的七月二十二,即墨城的家家店铺都效仿,流传至今,形成了青岛迎财神的习俗。

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二,就是青岛民间的财神节了,这一天,所有经商的、开公司的、做生意的、出海的以及普通老百姓,都大放鞭炮,大宴宾朋,感谢财神的到来,大吉大利、热热闹闹一整天。通常是到下午四时城区乡村的人们就提前下班收工;下午五时许各单位、商铺开始燃放鞭炮,人人脸上喜气洋洋,互相祝福着:“发财、发财,恭禧发财。”财神节过去第二天一早,只见满街满巷堆着高高的红的香纸炮屑。

中国古代以商朝比干为文财神,以三国关云长为武财神。财神节从何而起,已不可考,据说从清康熙年间始,这节日是越过越红火,其热闹气氛超过春节、中秋节、元宵节。尤以山东省为甚,山东尤以胶东半岛、青岛地区为甚,2002年青岛市举办了第一届青岛市财神民俗旅游节,以后每年举办一次,各大商会都会参加。民间对于财神节的庆祝比较隆重,做生意的市民大都会选个吉时放几挂鞭炮,预示着自己的生意红红火火。

市场经济大潮下,信财神,求发财,是众之心理。这一天鞭炮花炮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整个城区沉浸在一片节日的气氛中;下午六时,鞭炮声密集起来,城乡家家产户便在财神像前红烛高烧、供品佳肴、上香磕头祈祷,供品大都是八色供或十二色供,有些人家还会供蒸鱼整羊。供奉祈祷完毕,全家人再煮水饺摆宴席,庆贺一番。财神节讲究吃“菜”,因为谐音“财”,吃水饺谓之“元宝”,意谓招财进宝,供祭庆贺仪式通常持续到很晚。这一天,几乎没人搭理政府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条文,从上午8点多就听到鞭炮声,晚上更是鞭炮齐鸣,礼花齐放,不是除夕,胜似春节,毕竟有谁跟财神爷过不去呢?

胶东地区地属齐国,自古商业很发达,财神节日成为青岛一项极具特色的民俗,这应和经济发展,青岛的商业氛围分不开的,财神节其实就是商业节,是人们求财祈福的好日子。财神爷,也称“增福财神爷”,五路财神,即为福、禄、寿、财、喜。财神手捧一个宝盆,“财神到”、“招财进宝”也由此而来。

财神老爷对你笑,笑得胡子往上翘,问你发财要不要。”可以说,古今的人们虽异时而同心,在追求财富,谋求幸福的希望面前,人们都表现出了共同的兴趣和期盼,因而,财神节也被涂上轻松、喜庆的色彩,这是很自然的。就个人的感觉而言,财神节在青岛,还算刚刚开始,正处于方兴未艾的发展态势中。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人们一定会更加重视这个喜庆的节日,这一节日必定还会放出更加绚烂的异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迎财神作文400字

全文共 422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大年初五,爸爸和我都要爬北高峰,拜财神庙,当然,这次也不例外。

我们往山上走去,路上的小吃车排成一排,每辆旁边都排着长长的队,肯定让那些摊主忙得不亦乐乎。财神底下生意好啊!我想:今天怎么来了那么多人,难道都是来拜财神的?

当我们路过法华寺,踏上第一级台阶时,我不由得惊呆了——山上人山人海,人来人往,上山下山都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我们好不容易爬上了山顶,山顶上也密密麻麻地挤满了人,几乎连立足的地方都没有。

在挤进了财神庙后,我们随着人流往前走,来到了柜台前。爸爸给我和弟弟各买了个金钥匙项链,我看后爱不释手,不一会儿便把它挂在了脖子上。

下山时,排在我前面的一位阿姨突然滑到了,吓得我腿都抖了。当我回到山下时,不禁松了口气,心中的大石头终于放下了。

为什么那么多人都在这一天爬北高峰拜财神呢?原来,传说只有年初五财神才会走下龙虎玄坛一次,但是大家都不知道他会去哪家做客,所以人们就在初五的一早去财神庙迎财神,希望财神光顾,保佑全家风调雨顺,财源广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智慧文财神

全文共 553 字

+ 加入清单

财神指文昌帝君。文昌帝君即文曲星,也称梓潼帝君,他是掌管文昌府事及人间禄籍的神,民间奉其为文财神。从信仰根源上看,文昌帝君信仰源于我国的星宿崇拜,《楚辞·远游》有“后文昌使掌行兮”句,洪兴祖补注:“《晋(书)一天文志》云:‘文昌六星在北斗魁前,一曰上将,二曰次将,三曰贵相,四曰司录,五曰司命,六曰司寇’。”由于儒家崇尚“学而优则仕”,所以自汉朝以来,对文昌帝君的信仰逐渐得到了强化。

文昌帝君名叫张亚子,东晋时四川人,后打仗身亡,人们便立祠纪念他,唐朝时追封其为“英显王”。道教将其吸纳入神谱,安排在文昌府中主司禄籍,并将地名(梓潼)尊作神名。至此,星宿具象为张亚子。随着宋代科举的盛行,张亚子名声大振,读书人笃信张亚子的灵性。明朝时天下学馆都立文昌祠。清朝规定,每年阴历二月初三为文昌诞辰日,朝廷派员参加祭祀活动。现在,我们所称的文昌帝君实际上是文昌(星名)与梓潼(地方名)的结合体。历史上文昌的形象是雍容慧颜,头戴饰玉官帽,骑白驴,有两小童陪伴。中国传统年画中则表现其为面带笑容,手执“如意”,身携“聚宝盆”,常有“招财”、“进宝”相随。文昌帝君应该是出现年代最早、供奉者最多的财神形象了。

除此之外,民间还有说法称商纣王的叔叔比干、春秋战国时越国重臣范蠡为“文财神”,五代时人刘海蟾为“偏财神”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财神节是怎样过的

全文共 509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的民间习俗是正月初五拜财神,七月二十二祭祀财神生日,又叫财神节。这一天,所有的商业户,都要大放鞭炮,大宴宾朋,感谢财神的到来,感谢亲戚朋友的大力支持......大吉大利、开开心心、欢欢喜喜。

祭祀时,红烛高烧,鞭炮齐鸣,用面做成元宝、圣虫,或用钱做成钱龙,吃水饺谓之“元宝”,意谓招财进宝。

财帛星君李诡祖又称增福相公,文财神,增福财神,福善平施公。姓李名诡祖,淄川五松山人。生日九月十七,成道日七月二十二。魏孝文帝时任曲梁县令,清廉爱民,去世后立祠祭祀。唐武德二年(619年),被唐高宗赐封“财帛星君”,唐明宗天成元年(926年)被赐封“神君增福相公”,元代(1271-1368)被赐封“福善平施公”。淄川五松山嬷嬷幢有祭祀李诡祖的“增福庙”和李相公墓。

财帛星君李诡祖在民间最受欢迎,他的绘像经常与“福”“禄”“寿”三星和喜神列在一起,合起来为福、禄、寿、财、喜。增幅财神画像文雅非凡,锦衣玉带,头戴朝冠,身穿红袍,白脸长须,面带笑容,左手执“如意”,右手执“聚宝盆”,写着“招财进宝”四字。身后二童子为他打着日月障扇。左青龙,右白虎,口吐孔钱和元宝,显得这位财神爷神通广大,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源源而来的金银财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正月初二祭财神作文

全文共 449 字

+ 加入清单

北方在正月初二财神,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各家把除夕夜接来的财神祭祀一番。实际上是把买来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这天中午要吃馄饨,俗称“元宝汤”。祭祀的供品用鱼和羊肉。老北京的大商号,这天均大举祭祀活动,祭品要用“五大供”,即整猪、整羊、整鸡、整鸭、红色活鲤鱼等,祈望今年要发大财。关于财神是谁说法不统一,主要有以下几种:

赵公明,因张天师曾命其守玄坛,故又名赵玄坛。此人来源于《封神演义》,姜子牙封他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之神”。赵明朗,字公明,道教中的玄武之神,俗称赵公元师。此说来源于《三教搜神大全》,圣号全称为:“总管上清正一玄坛飞虎金轮执法赵元师”。

范蠡、赵公天师、关羽为武财神。此外还有供奉太白星者,称为“财帛星君”。因为太白星亦叫金星,附会为财神。还有以齐天大圣、招财童子为财神者。

民间所供大多以赵公明居多,其印刷的形象很威武,黑面浓髯,顶盔贯甲,手中执鞭,周围画有聚宝盆、大元宝、珊瑚之类的图案,加以衬托,突出富丽华贵的效果。

[正月初二祭财神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财神节的由来说明

全文共 895 字

+ 加入清单

民间传说,赵公明家境贫寒,给人打工,因为为人诚实守信,仗义勇为,深得工友信任、老板的赞赏。赵公明凭着勇气胆识和诚信,终于自主创业进行经营,因其目光远大,胸怀宽广,深得客户信赖,因此生意火爆积累了巨额财富。据传有人借赵公明的钱做生意,不想亏了本无力偿还债务。赵公明仅仅让其还了一双筷子,抵消所欠的债账。为富行仁,义利双收,赵公明讲信用、重情重义、学道修行、扶困济贫、善于隐讳。集众多美德于一身,后人将赵公明敬为财神

财神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相传这一天是财神赵公明的祭祀纪念日,但是在民间财神又有文武之分,所以逢年农历正月初五及七月二十二便是祭祀财神爷的日子。从古至今,凡是具有美德的人或物都会被赋予神秘色彩,与其说是祭祀财神,不如说是人们对理想生活和美好事物的一种向往和憧憬。

当然,并不是所有财神都可居家摆放供奉的,这个讲究也很多,不同的地方不同的行业摆放的也是不同的财神。在很多店铺里,家庭里,都供奉有财神,希望通过财神的保佑,给自己带来好的财运。

民间祭供的财神很多。各地、各门各派都有不少不同的说法。最具有普遍性的,供奉最广的当属文财神财帛星君、福禄寿三星;武财神赵公明、关圣帝君。这个很多人小时候应该见过,逢年过节家里都会挂上财神的画像。

文财神财帛星君身着锦衣,腰扎玉带,左手捧一只金元宝,右手拿着写有“招财进宝”的卷轴,相貌厚重,富贵无限之相。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帐下的太白金星,是大众最喜供奉的一位财神。

文财神福禄寿三星:福星手抱婴儿,象征子孙昌盛,福泽绵绵;寿星手捧寿桃,满面慈祥,寓意健康长寿;禄星腰围玉带,捧玉如意,象征加官进爵,增财添禄。在这三星之中,禄君才是财神,但自古以来,民间供奉都是三位一体,福禄寿俱全表达着大家的美好愿望。

再说武财神:武财神赵公明法力无边,可降龙伏虎,驱邪斩妖,北方的很多生意人都供奉他。赵公明口黑面黑,有玄坛之说。有武财神赵公明在,群魔慑服,商家生意兴隆,财源广进。

武财神关圣帝君,就是大家都熟悉的三国名将关羽关二爷。他神威凛凛,一脸正气,妖魔鬼怪敬而远之,所以供奉关圣帝君,不仅会招来财运通亨,财源广进,还可保合家安康,所以南方生意人多有供奉。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祭财神

全文共 629 字

+ 加入清单

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各家把除夕夜接来的财神祭祀一番。实际上是把买来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这天中午要吃馄饨,俗称"元宝汤"。祭祀的供品用鱼和羊肉。老北京的大商号,这天均大举祭祀活动,祭品要用"五大供",即整猪、整羊、整鸡、整鸭、红色活鲤鱼等,祈望今年要发大财。关于财神是谁说法不统一,主要有以下几种:

1、赵公明:因张天师曾命其守玄坛,故又名赵玄坛。此人来源于《封神演义》,姜子牙封他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之神"。赵明朗,字公明,道教中的玄武之神,俗称赵公元师。此说来源于《三教搜神大全》,圣号全称为:"总管上清正一玄坛飞虎金轮执法赵元师"。

2、比干:殷纣王的叔父,因忠耿正直,被挖心。因其"无心",故不偏倚,后世人奉为财神,此事载于《史记•殷本记》。

3、范蠡: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手下大臣,帮助越王打败吴国,后来经商发了大财,改名陶朱公。后人奉为财神。

4、关羽:三国中的关羽是个"全能"人物,最重义气,后人把"义"和"利"等同对待,奉为财神。一般商号供奉关羽者居多,认为他对商号有保护作用。

上述财神中,范蠡、比干等称为文财神,赵公天师、关羽为武财神。此外还有供奉太白星者,称为"财帛星君"。因为太白星亦叫金星,附会为财神。还有以齐天大圣、招财童子为财神者。民间所供大多以赵公明居多,其印刷的形象很威武,黑面浓髯,顶盔贯甲,手中执鞭,周围画有聚宝盆、大元宝、珊瑚之类的图案,加以衬托,突出富丽华贵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