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建昌抗战故事800字【汇编三篇】

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人们工作、学习的节奏。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也是对广大青年群体的一次认知历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有关建昌抗战故事800字,希望大家喜欢。

浏览

1230

作文

21

篇1:名人故事:抗战牺牲的第一位少将——曾宪邦

全文共 816 字

+ 加入清单

曾宪邦,桃江县浮邱山乡回龙湾村人,1902年出生,黄埔四期毕业。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时任国民革命军14军83师498团上校团长的曾宪邦,受命增援29军,奔赴一线抗击日军。他率部与日军在宛平激战八天七夜,以身殉国,年仅34岁。牺牲后,曾宪邦被国民政府追授少将军衔,成为中国抗战史上牺牲的第一位少将、第三位将军。此前,牺牲了一位上将和中将。

血溅疆场成就英名

开赴抗战前线后,曾宪邦所部的任务是坚守髫髻山。该地是北平城西南约30公里处的一个战略要地,地势险要,是拱卫北平的一道屏障,对手是日本王牌牛岛师团。1937年9月初,战斗打响后,日军从三面进攻。曾宪邦指挥官兵浴血奋战,历经多次拉锯战、肉搏战,全团官兵无人退缩,伤亡惨重。www.gs5000.cn

9月13日上午,日军开始新一次进攻。战斗中,曾宪邦左腿被打断,部下劝其退下火线,他断然拒绝,带伤指挥战斗。激战到下午3时左右,曾宪邦再次被敌人机枪击中腹部,小肠外流,他昏了过去。苏醒后,他用颤抖的手,在指挥手册上写下一首七绝:“有志男儿卷战事,锋前不惜国人头。烟尘百战留青史,报国丹心应未酬。”下午4时,在日军猛烈炮火轰击中,一块弹片击中曾宪邦,他英勇地为国捐躯了。噩耗传到师部,师长刘堪亲令一个步兵排抢回了曾宪邦的遗体。

后来,曾宪邦遗体被运回故土安葬。他的棺柩抵达桃江时,秋风萧萧、淫雨霏霏。桃江乡亲组成长蛇阵,护送棺柩直往浮邱山鸟山湾。沿途乡亲无不垂泪默哀,悼念这位抗日忠烈。

浮邱含悲吊英魂

“髫髻山前歼日寇,北平城外斩牛师。截肠决战群山泣,抛脑捐躯举国悲。侠骨还乡芳故土,浮邱常翠伴忠碑。”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家乡人民没有忘记抗日英烈。目前,桃江县浮邱山乡政府已对曾宪邦将军坟墓进行修缮,并会同有关部门拿出进一步修缮方案。有关部门正在多方收集将军遗物。当地政府与县直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将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把曾宪邦将军的墓地建成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抗战女英雄事迹故事700字

全文共 775 字

+ 加入清单

八女投江——英灵永垂不朽

“八女投江”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官兵,英勇抗击日本侵略军,与日军血战到底而决不屈服,最后集体投江殉国的英勇事迹

1938年夏天,日本关东军纠集伪蒙、伪满军在松花江下游展开了“三江大讨伐”,东北抗联第4、5军为摆脱困境决定向西转移,遭到日军多次围追堵截,牺牲了很多抗联战士。10月,东北抗日联军第5军第1师的一支百余人的队伍被乌斯浑河挡住了去路,队伍中有第5军妇女团的八名女战士,她们是:冷云(原名郑志民)、胡秀兰、杨贵珍、郭桂琴、黄贵清、李凤善、王惠民、安顺福。抗联队伍经过几日的奔袭,战士们又饿又累,师长决定在岸边休息一夜明天早晨过河。10月的北方天气已经非常寒冷,部队在河畔露营后,燃起了几堆篝火取暖。日伪特务葛海禄发现了江边有篝火闪动,向日本守备队报告有抗联战士在江边休息。后半夜,日军熊本大佐集合了一千多日军与伪军将抗联战士包围。拂晓时,抗联战士们发现了日军,急忙向外冲。冷云比较冷静,命令七名女战士卧倒,敌人没有发现她们,向大部队逼近。此时情况十分危急,在此生死关头冷云果断地组织女战士殿后,从背后袭击敌人,吸引日军火力,掩护大部队突围。敌人一下子慌了神,以为中了埋伏,慌忙抽出一部分兵力向她们还击,大部队乘机突出了日军的包围圈。冲出去的同志最后听到她们齐声喊――“快往外冲啊!保住手中枪,抗战到底!”日军在得知她们只有八名女兵时,变的更加猖狂边打边叫:“乖乖投降吧!皇军不会亏待妇女!”当大部队发现还有八名女战士没有冲出日军的包围后,多次组织抗联战士回来营救,因日军火力强大未能成功。被包围的八名女战士投出了最后一颗手榴弹,趁敌人卧倒的机会,毁掉枪支,挽臂涉入了冰冷的乌斯浑河中……写下“八女投江”的壮丽篇章。 8名女战士为中华民族的解放献出了她们年轻的生命,她们中最大的25岁,最小只有13岁。

展开阅读全文

篇3:2024开学第一课:贺龙女儿贺捷生的抗战故事

全文共 827 字

+ 加入清单

长征,是世界人类战争史上罕见的大行军,长征艰苦卓绝的历程,为建新的人民民主政权做了最伟大的奠基。在这个意义上,长征成为了一部伟大的史诗。长征的神奇令世界注目。真正领略这神奇的还有贺龙女儿贺捷生,长征路也造就了贺捷生的传奇人生。

认识贺捷生的人都知道,她虽然年纪不轻了,白净的脸上几乎没有皱纹,不高不胖,说话声音甜美,温柔,面带笑容,哪像这般年龄的人哪。

欲想访问贺龙之女贺捷生部长,是两年前的愿望,那时贺部长的爱人身体欠佳,在301住院,妈妈蹇先任在北京医院住院。贺部长要两个医院跑。实在忙不过来接受采访。几次电话后,病人缓和一些,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贺部长在家中接待了我们。

不算太大的客厅里,墙上挂着贺龙元帅的照片,有十几盆鲜花,君子兰,杜鹃,剑兰等。当贺部长让公务员把我们带来鲜花插到花瓶里时,自己为我们沏茶。

这时一只小狗蹦蹦跳跳过来在我们面前闻来吻去,贺部长忙跟小狗说:阿姨来了,不认识吧,欢迎啊。我特喜欢小动物,也养了一只便问“她叫什么名字呀,是男孩,还是女孩啊?”贺部长说是男孩。说完我们都乐了。

正说着,又有一只小狗惶惶悠悠的过来了,噢,还是只“玛尔基丝”名犬呢。这时贺部长把它抱起来,抚摸着它说:我已经养了14年了,可谓是人到老年了,它的眼睛几年前就看不见了,只是靠一点亮光和声音走动。贺部长怜悯地抱着它继续说:真怕有一天它不行了。我可伤心死了,它像我们家的一成员。我们被贺部长善良而美丽的心感动了。

贺捷生,是贺龙与蹇先任的女儿,1935年出生,1949年参军入西南军区医科大学预习班学习,1955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1958年赴青海支边人青海民族学院助教,1962年起先后在天津财经学院、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中国历史博物馆、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办公室工作,1980年任总政治部干部部编研室副师职干事,1988年任该室正师职干事,1989年任该室主任,1990年任军事科学院军事百科研究部副部长,1993年任该部部长,1992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