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英雄史诗不朽丰碑征文精选(热门20篇)

龙南县是属典型的纯客家县,通行客家语,客家文化和风情浓郁。小编收集了我爱龙南的征文,欢迎阅读。

浏览

3785

作文

51

篇1:英雄不朽观后感征文

全文共 447 字

+ 加入清单

抗日战争时期,有一个机智勇敢的小英雄——小铁锤。小铁锤十二岁,矮矮的个子,长得很结实,还很聪明勇敢。有一次,小铁锤装作放羊的抗日英雄——小铁锤。

在抗日战争时期,有一个机智勇敢的小英雄——小铁锤。

小铁锤十二岁,矮矮的个子,长得很结实,还很聪明勇敢。

有一次,小铁锤装作放羊的为八路军放哨。这时候,他远远地看见一群鬼子,马上报告了村里,村民都隐蔽起来。这时日本鬼子来到了近前,看见小铁锤,鬼子官就跳下大白马,把枪口对准了小铁锤恶狠狠地说:“你这个八路探子!”小铁锤不慌不忙,指了指羊说:“俺是放羊的。”日本鬼子看看羊就信了。并让小铁锤把大白马赶进李家院吃草。这时小铁锤看中了那匹大白马,心想:我要想办法得到这匹大白马。他看草很少,就对鬼子官说:“马饿了,院子里草少,我带马去草多的地方。”鬼子官看了看小铁锤想了想说:“去吧,如果照看不好就杀了你!”小铁锤牵着马走出李家院,转到后面就骑上大白马一溜烟儿跑了。他跑出很远的时候才听见鬼子的枪声,他成功了。

这就是机智勇敢的抗日小英雄——小铁锤。我真佩服他。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英雄史诗不朽丰碑

全文共 1615 字

+ 加入清单

“饥寒中的中国革命/竟只用一把炒面一捧雪/就爬过了位于宝兴西北/懋功正南/海拔近五千米的这个/历史性坎坷”——詹永祥《雪山》

小时候见过的“雪山”,在邀请到学校来作报告的老红军头上:苍苍白发象形的雪山,我怀疑就跟他所历经的长征有着因果。那时候,老红军嘴里的长征因为苍老的方言而含混不清;那时候,老红军被老师介绍成为“爬过雪山的老同志”;那时候,以为长征仅仅就是爬雪山,以为雪山是一枚不朽的勋章,珍藏在老红军心窝里,随岁月的堆积慢慢提升,变成红领巾眼前一头耸立的白发。微型的“雪山”,跟二万五千里烽烟失去关联。

后来,通过课堂上一首著名的诗歌,知道雪山是放在尾联的一句浪漫主义,岷山千里的积雪与三军过后的笑颜,成了牢固的历史逻辑。那时候心目中的雪山,仅仅是一种海拔,仅仅是一个路标,它指向红军的豪迈,指向革命的胜利。

然而,雪山终究是一个政党和一支军队的历史坎坷。当长征渐渐沉淀成后来创业者心中的一种鞭策和激励,雪山是一个坐标,标志着民族精神的高度,革命意志的高度。在岁月的回眸中,长征中的万水千山渐渐地低下去,而雪山,成为一首磅礴史诗中的词眼,渐渐在怀念和追忆中高大起来。当更多的功绩镀亮中华民族腾飞的翅膀,无数胜利前的坎坷,都在重温一幅历史图景中找到了譬喻——

“1935年的雪不断落在横放背包上的枪支上,金黄色的军号和猎猎作响的方面军旗帜上。布制的五星和八角帽下,这群反穿着羊皮的南方籍农民,像一群战争年代的食草动物,他们的饥饿是一把从喉咙里长出的锄头,渐渐挖出了埋藏在六月深处的草根与野菜……”

南飞雁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

“秋天来了,一群大雁往南飞”。八十年后的小学课本,依然这样描写一个季节。如果时光回溯到上个世纪的那个秋天,如果让一群迁徙的候鸟来描写人间的景象,肯定会有这样对应的句子——“秋天到了,一支队伍往北飞。”

在历史特定时刻,南飞的雁阵与北上的军队构成立体的画面。方向相反的运动共同把那年的秋色写进历史永恒的记忆。

然而,大地上艰难行进的红军,与天高云淡间自由翱翔的大雁,毕竟不是优美的映衬,而是一种悲壮的反差和对照:天空里没有敌人的围追堵截,不存在四渡赤水的智慧和五岭逶迤的阻拦;天空里没有险关和沼泽,不需要七根火柴的温暖和皮带虚拟的营养……

对于北上的队伍,“雁南飞”是心头回荡的一支久远的歌,一个幸福的意象。是的,梅坑话别时何叔衡相赠的绨袍,依然是林伯渠征途中战胜风雨的“雁翅”。客家女池育华跨越世纪的沧桑守望中,北上的丈夫始终都是一只行将南归的“大雁”。六盘山上的一支雁阵,是那位领袖“屈指行程二万”时的算筹。而那草地上两人爬着拖着、一人躺着望着的“三人行”中,北上的信念与南飞的雁群都一样,在征途中一点点积累胜利的曙光。

南飞雁,是革命者的仰望,给予了留痕史册的机遇。

山丹丹花

“一道道的那个山来哟一道道水,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陕北民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从赣南馥郁的桂花香,到陕北山丹丹花红艳艳的笑脸,有二万五千里。当《十送红军》的民歌犹在江西的秋风中飘荡,另一支陕北民歌已在山丹丹花枝叶间孕育,含苞未放。一支铁流的英勇,万里征途的风尘,将是这种山丹丹花一年间要红起来的原因。

一段革命的征途终于延伸到山丹丹花扎根的土地。一支队伍饱尝的困苦,被山丹丹花视作亲人遭遇的艰难。拥有革命的热情和纯朴的人民,“陕北”是长征篇幅里一个多么温暖的终端名词。是的,十一个省份之中的曲折和坎坷,万水千山间的饥寒与泥泞,无数绑腿上的疲惫和坚毅,都可以在陕北卸下来,放在窑洞里,放在米酒中。山丹丹花像陕北人民支起的火柴,等候中央红军的旗帜来擦燃,历史的天空被照红了一角,长征的队伍和盼望的百姓一时都被温暖。

山丹丹花,穷苦人民的花,站在陕北的土地上,见证着穷苦大众的革命与革命的穷苦大众互相拥抱的时刻。山丹丹花,热烈奔放的花,它所照耀的革命和被革命照耀的花枝,说出了八十年后,人们依然纪念长征的根源。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英雄史诗不朽丰碑征文

全文共 292 字

+ 加入清单

英雄史诗不朽丰碑——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数字展览近日在央视网上线,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和主要商业网站建立链接,方便广大观众网上浏览参观和留言互动。

“英雄史诗 不朽丰碑”主题展览自9月23日开幕以来,社会各界踊跃参观,反响热烈。为打造永不落幕的长征主题展览,扩大展览社会影响,持久发挥长征精神对广大干部群众的激励和教育作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依托主题展览实景,制作了全景式网上数字展览并在央视网正式上线。数字展览通过大量珍贵的图片和实物,全景式展现了红军长征的光辉历程,表现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为激励人们不忘初心,走好新的长征路,提供了重要的网上平台和生动课堂。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传奇英雄赵尚志的征文

全文共 798 字

+ 加入清单

赵尚志三个字,曾让侵华日军闻风丧胆,“小小的‘满洲国’,大大的赵尚志”,是倭寇发出的无奈而又钦佩的感慨。被日伪称为最顽固的“反满抗日”分子!

当年东北流传一种说法,叫“南杨北赵”。“南杨”指的是杨靖宇,“北赵”就是赵尚志,他十七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就读黄埔军校第五期,历经艰难困苦,抗日决心毫不动摇,即使最后负伤被俘,依然宁死不屈。

一位专家说,东北很多著名抗日英烈因为地下工作需要,用的都不是原名,惟有赵尚志一直用原来的名字。但很少有人知道,赵尚志也曾用过另外一个名字。据尚志市烈士纪念馆馆长刘莉介绍,赵尚志曾担任1940年创刊的《东北红星壁报》主笔。“向之”的主笔笔名,后来发现的手稿原迹证实,是在“尚志”两字基础上修改而来的。据刘莉馆长介绍,赵尚志除了写过报纸上这些文章诗歌之外,还曾为《白山黑水》这首抗日歌曲写过歌词,并写下两篇关于抗日战争的论文。

印象中,赵尚志应和抗日英雄杨靖宇一样身材高大,气宇轩昂,目前发现的惟一一张赵尚志将军生前的照片,是1932年8月赵尚志担任巴彦抗日游击队政委时与游击队指挥部成员的合影,赵尚志手拿马鞭坐在中间前排,二十四岁的他明显比两边的人矮半头。巴彦游击队失败以后,赵尚志加入抗日义勇军孙朝杨部,后率六人赴珠河创建抗日游击队。到1934年,这支抗日武装不断壮大,达到数千人。后来赵尚志将军担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军长。

赵尚志嗓门很大,常常在大会上向战士们讲述抗日救国的道理,描绘鬼子打跑以后国家未来的模样。1942年2月,年仅三十四岁的赵尚志在战斗中,遭到混入部队的日满特务暗算,重伤被俘后血尽而死。随后日寇将其遗体肢解成两部分,身体沉入松花江,头颅送伪满“首都”新京(今长春)请功,而后下落不明;历经六十余载,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之际,东北抗日烈士赵尚志将军的头颅在长春找到了。这位民族英雄的故事将要画上一个句号,但对他的事迹的寻访和传颂却不会停止。

展开阅读全文

篇5:2024年英雄史诗不朽丰碑征文

全文共 479 字

+ 加入清单

牺牲时年仅22岁的红军第19师师长寻淮洲,被方志敏评价为“红军中一个很好的指挥员”,粟裕也在他的回忆录中称寻淮洲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1912年出生的寻淮洲,是湖南浏阳人。1927年他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春随红4军转战赣南、闽西。在大柏地战斗中,他率全连英勇杀敌,子弹打光了,就用石头当武器。激战中,他左臂受伤,仍坚持率部追歼逃敌,直到战斗胜利。1933年6月任红3军团第5师师长,率部参加东方军,入闽作战,指挥部队连战告捷,获中革军委的特别嘉奖啊令。同年10月任红7军团团长,此时他才21岁。1934年8月1日,寻淮洲被授予二等红星奖章。11月他进入闽浙赣苏区,与方志敏领导的红10军合编为红10军团。整编后,寻淮洲任第19师师长,继续率部北上。1934年12月,在安徽太平(今黄山)谭家桥战斗中,他指挥部队同数倍于己之敌展开激战。14日战斗进行到关键时刻,寻淮洲亲自带一个排争夺乌泥关制高点,不幸腹部中弹。弥留之际,寻淮洲口中还在反复地念着:“北上抗日!北上抗日!”因流血过多,寻淮洲壮烈牺牲,年仅22岁。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英雄史诗不朽丰碑

全文共 814 字

+ 加入清单

是什么力量,让我们为之动容?是什么精神,让我们自豪回首?是什么努力,让我们感到无限的骄傲?是那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那伟大的壮举,光辉的历程!

长征,是一部中国工农红军艰苦卓绝的战争史书!长征,更是一座中国苦命史上的不朽丰碑!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开始长征。长征期间共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长征到达甘肃,同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

红军跨越11个省,所到之外哪里没有红军的热血?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沪定桥,翻越大雪山,攻占腊子口。终于迎来了“三军过后尽开颜”的观腾。就在那段峥嵘的岁月,30万红军经过了长征只剩下了3万,但这用无数生命写下的英雄史诗,已经成为中国革命和人类历史上一座高耸入云的丰碑,一段永不磨灭的铁骨精魂的回忆。

长征中,几乎每天都有人饿死,冻死,长征的艰辛是我们这一代人无法想象的。然而队伍每天都在顽强向前,这正是千百年来我们所固有的,具有强大凝具力,鼓舞力,战斗力和创造力的民族精魂。从孟子的“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历史雄辩地证明!“民族的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

同学们,当你沉溺于玩乐,失去自我的时候;当你留连于手机电脑,不思的时候;当你吃着零食,喝着饮料的时候……想一想长征吧,想一想80多年前的那些人那些事,那些心酸。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主人,我们应该有远大的理想,自强不息。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学们,让我们重踏长征路,弘扬长征精神,努力拼搏,去追寻金色的理想,追寻明媚的阳光,追寻火红的太阳!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英雄史诗不朽丰碑

全文共 1190 字

+ 加入清单

“十月里来秋风凉,中央红军远征忙, 星夜渡过雩都河,古陂新田,打胜仗。”1936年10月8日的清晨,当鲜艳的红旗插在会宁厚重的土地上时,中国革命迎来了新的转折点。 很小的时候,我们就熟悉了红军的事迹:鲜血染红独树镇,遵义会议把“左”翻;泸定桥上的炮火与呐喊,最温情是雪地里“一袋干粮”的辛酸……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情结愈发强烈。红军能完成“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的长征,每一位红军将士都是英雄好汉,是新中国成立道路上一座座不朽的丰碑。没有这次伟大的出发,我们的党、我们的人民军队和革命根据地就难以保存,就不会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胜利,也不会有新中国,更不会有现在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你可曾到过泸定桥,走过那冰冷、险恶的铁索桥?你可曾越过雪山,体验用辣椒取暖,吃草根,喝泥水,穿草鞋忍受零下十几度的寒冷?你可曾到过“红军洞”,体验宁死不屈,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人生?而你又可曾体会跨越万水千山,穿越生与死,尝遍艰难困苦后引来曙光那一刻的万分喜悦? 80年后的今天,没有了战火纷飞的氛围,我们忆长征,重走长征路,用长征精神激励着每一位中国人。继承长征精神,是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迫切需要,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的必要条件,是让“四个文明”、“四个自信”建设结出丰硕的成果的精神动力。“长征永远在路上”,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我们这一代人更要走好新时期的长征路。只有铭记历史,特别是铭记我们党领导人民 创造的中国革命史,才能深刻了解过去、全面把握现在、正确创造未来。

风潇潇马嘶嘶穿越雪山 天苍苍地茫茫爬过草地 路迢迢人急急意志如钢 诗浩浩歌漫漫创造壮举 造就了一种精神 震惊了两个世纪 历前进的史车轮由不得我们停留驻足,缅怀过去,更要把握如何发杨长征精神才是硬道理。弘扬热爱祖国、坚定革命信念的长征精神,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信念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持理想信念不动摇、革命意志不涣散、奋斗精神不懈怠,以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满怀信心地投身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去;独立自主、勇于改革创新,总结实践的新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在理论上不断扩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创新之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提升党的先进性,注重总结和发扬我们党在革命战争时期保持先进性的历史经验,坚持和弘扬我们党在历史上所形成的各种宝贵精神和优良作风,用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视和认识自己,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全面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牢记“两个务必”,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和发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革命作风,切实把党的先进性体现到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各项工作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纪念抗日英雄赵尚志的征文

全文共 1271 字

+ 加入清单

5月25日,“英雄河北 燕赵丰碑——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网上主题宣传活动启动仪式在石家庄举行。活动期间将通过深入挖掘八年抗战期间河北大地上涌现出的英雄人物的震撼人心的英勇事迹,充分展示河北军民英勇抗日的伟大精神,警醒世人不忘屈辱历史,自觉弘扬民族精神,为加快“三个河北”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和思想源泉。

今年是中国人们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历史曾给每一个怀有家仇国恨的炎黄子孙留下了难以忘却的记忆,在这个特殊时间节点,带着历史的厚重感去追寻先烈们的英雄事迹,再次重温依然让人泪眼婆娑。

有一种记忆,如同人类文明的火种,永远不能熄灭;有一种英雄,如同天上璀璨的明星,永远不会在人们心中消失。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上,在燕赵丰碑上,抗日英雄事迹不胜枚举:宁死不屈纵身跳崖的狼牙山五壮士,历经血战十余次名震中外的武士敏,粉碎敌人“囚笼战术”的英雄李荣,“铁壁合围”时殉国的楷模郭好礼,陈赓大将爱戴妻子女英雄王根英,社稷兴亡匹夫有责的抗日英雄孙毅民,威震敌胆的敌工情报队长石嘉植,令日军闻风丧胆的司令员王先臣,血洒锦绣江山的八路军团长陈锦秀,平型关战役传奇少将旅长周建屏……这些许许多多发生在河北的艰苦卓绝、可歌可泣的抗战英雄事迹,充分展示了燕赵大地英雄儿女为抗战胜利甘愿抛头颅、洒热血的铮铮铁骨和爱国情怀。

历史的丰碑上不仅仅有这些慷慨悲歌的燕赵儿女,更有像杨靖宇、赵尚志、张自忠、赵登禹、佟麟阁、戴安澜、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国民党军“八百壮士”……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让世界看到了中国人抗战的艰苦卓绝与不可轻侮的刚猛、坚韧、顽强。抗战的烽火已经消散70年了,无论时光如何流传更迭,但先烈们却注定要成为伫立于历史中的不朽丰碑。今天,我们缅怀这些抗战英雄,感受他们的爱国情怀,颂扬他们的英雄气概,就是为了铭记那段历史,铭记历史并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恰恰是为了阻止历史悲剧重演,为了捍卫和平正义,为了实现我们强大的中国梦。

对于当下的年轻人而言,过去的屈辱抗争和硝烟炮火,或许因为时间久远而有陌生感,但这不是无视历史、淡忘英雄的理由。我们铭记历史,不只是为了记住一个个年代,我们缅怀英雄,也不只是为了记住一个个名字。从历史的记忆中,从英雄的故事里,我们感受着一个国家和民族挺起的脊梁和自强不息的奋斗,这是我们生存、成长、强大的根基所在。

我们有幸生活在和平年代,不需要我们真刀实枪的上战场同敌人厮杀,但却不能高枕无忧,仍面临很多困难。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考验着我们的智慧和勇气,离梦想越近,就越需我们党员干部时刻保持必胜的信念,保持激情燃烧的状态,保持艰苦奋斗、奋发有为的精神,才能抵达中国梦的彼岸,也才是对革命先烈最好的纪念。

不管在网上还是在网下,不管是主体宣讲还是走访活动、征文诗歌朗诵等,今天我们用各种形式缅怀英雄,是因为我们早已学会从历史的伤痛中汲取前行的力量,并且带着这种厚重的历史感去追逐自己的中国梦。今天我们回顾历史,是为了正确地认知,为了更好地传承,为了人类共同的和平与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英雄史诗不朽丰碑

全文共 981 字

+ 加入清单

英雄史诗不朽丰碑——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展”23日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开幕。这次主题展览精彩纷呈,主要有5大看点。

内容全面权威。展览涵盖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及红25军的长征历程,既宣传红军主力的历史作用,又安排专题和单元反映陕甘边根据地政府和南方八省游击队的重要贡献,不仅充分展示领袖人物的丰功伟绩,还生动展现普通官兵的革命精神和人民群众的无私支持。

主体脉络清晰。展览内容编排以时间为顺序,以重要战役战斗、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为主体,包含前厅、序厅、前言、结束语和6个主体部分:一是“战略转移踏征程”,主要反映苏区创建斗争,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实施战略转移,开始长征;二是“伟大转折定航向”,主要反映中央红军坚持与党内“左”倾错误进行斗争,召开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三是“浴血奋战勇向前”,集中反映在毛泽东等红军领导人高超军事指挥艺术指挥下,各路红军取得一个又一个战役战斗的胜利;四是“革命理想高于天”,形象展现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艰苦历程,突出展示红军将士坚如磐石的革命理想信念;五是“胜利会师开新局”,主要展示三大主力胜利会师,开创中国革命新局面;六是“不忘初心,走好新的长征路”,主要展示中国共产党领导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继承弘扬长征精神,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取得的伟大成就。

史料文物丰富。这次展览展陈面积2000平方米、展线总长约260米,共展出各种图片275幅,文物252件,艺术品45件,新创作油画雕塑等5件。红军长征带到陕北的唯一一门山炮、红军战士过草地吃剩的半截皮带、泸定桥的铁索等一批珍贵文物集中展出。

艺术感染力强。展览综合运用主题雕塑、大型景观、油画插画和音视频、组合照等形式,以及大量历史图片和珍贵文物,精心遴选“七根火柴”“金色鱼钩”等30个经典长征故事,生动展现了红军将士“革命理想高于天,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面对形形色色的敌人决一死战、克敌制胜”的坚定信念和英雄气概。

主题景观如临其境。展览精心设计了“遵义会议”“飞夺泸定桥”“过雪山草地”等5处大型主题景观,真实再现历史场景。比如,“过雪山草地”主题景观,不仅实景设置了雪山、水草地,还运用声、光等手段营造了寒风呼啸、雪花漫天的天气效果。此外,每个主题景观标牌上还印制了对应的二维码,只要扫一扫就能看到翔实的图文介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2024年英雄忠骨赵尚志征文

全文共 470 字

+ 加入清单

尚志将军是牺牲在东北最冷的季节。而他死后,日军将他的人头砍下,把他的尸体丢进了冰冷的松花江。赵尚志将军的人头被日军送到长春邀功请赏。这时候,一位中国爱国的和尚向日军总司令梅津美治郎提出,要安葬赵尚志将军的遗首。也许是出于对这位了不起的对手的尊重,梅津美治郎同意了,但没有人知道埋在了什么地方。

抗日战争胜利50年之后,终于发现赵尚志将军的遗首被埋葬在了长春的般若寺。1995年的一天,赵尚志的老部下、抗联老战士李敏等人来到了长春的般若寺,并起出了这颗头骨。当李敏看到他的头骨的一瞬间,便已经热泪盈眶。这位当年只有16岁的女战士就把总司令的头骨抱在了自己的怀里,从长春一直抱到了哈尔滨。

我们知道赵尚志将军牺牲在东北最寒冷的季节,那个时候又是东北抗日联军最艰难的时刻。我不知道他牺牲的时候心中是否对胜利还有着希望,也许他只有为民族牺牲的那一丝悲壮。然而就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寒冷之后,最终他还是在自己战友的怀里找到了人间的温暖。

赵尚志将军的遗首于2013年被安葬于他的故乡朝阳。假如将军有灵的话,在这一刻,一定体会到了凯旋故里的荣耀和故乡的温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英雄不朽观后感征文

全文共 527 字

+ 加入清单

2015年《开学第一课》节目9月4日20时播出,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观后感

1929年生于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儿童团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1942年10月25日(农历9月16 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气急败坏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正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

王二小牺牲后,当地军民把他埋葬在刘家庄的山坡上。当时任涞源县青救会干部张士奎(后为保定市离休干部)同志得到这个消息,马上报道给了边区青救会,《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这条消息。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根据这篇报道,立即创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曲一直传唱至今,感染了无数青少年。现在,王二小的坟上长满了青草。他的鲜血染红的那块大石头,现在还静静地卧在山沟里,人们把它叫做“血色石”。

为了纪念小英雄王二小,中国青少年基金会在二小的家乡涞源县上庄村建设了“二小希望小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英雄史诗不朽丰碑征文

全文共 333 字

+ 加入清单

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长征是家喻户晓的。

从1934年开始,红军战士们迈开了长征的步伐。他们爬过了18条山脉,渡过了24条河流,经过了12个省份,占领了62座城市。爬雪山,过草地的故事是无人不晓。一直到1936年,他们才到达根据地,行程有两万五千里!

长征路上,有多少个生命消失了?又有多少个人坚持到最后呢?

长征是人类的壮举,是光辉的史诗!作文

细细想想,我们的学习生活不也是一种长征吗?当然,这比长征的时间要长得多。学习就象爬雪山,你再不喜欢的事也要做,要不然,你就翻不过这座“大雪山”!学习也象过草地,要仔细地看前面的路,不然就会陷入“沼泽”,

永远也爬不起来。

但我们要学习红军,再难走的路也得走,再难爬的

山也要爬!只有勇敢地面对一切,就能挺过去!

这就是我眼中的长征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2024年英雄史诗不朽丰碑征文

全文共 1116 字

+ 加入清单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回首上一个百年,面对山河破碎的中国,多少仁人志士泣血呼号、上下求索。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缔造了新中国,开辟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新纪元。这个新纪元将一个千疮百孔、四分五裂的旧中国,变成了一个团结统一、前途光明的新中国;将一个积贫积弱、一穷二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变成了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主义国家。

从翻身解放到辉煌巨变,从缔造新中国到建设新中国,一代代中华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民族复兴为己任,书写了一幅激越沉雄的历史画卷,矗立起一座共和国历史的不朽丰碑。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构筑起共和国的雄伟大厦,用智慧和汗水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撑起了人民共和国的铮铮脊梁,铺下了民族复兴之路的块块基石。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让我们铭记这些名字:憧憬“可爱的中国”的方志敏,视死如归的“狼牙山五壮士”,“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永做革命螺丝钉”的雷锋,“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铁人王进喜,“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新时期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孔繁森,“赶超世界一流水平”的许振超……是他们,以及无数中华儿女,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为了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以壮烈的牺牲、无私的奉献,展现了一部党领导人民创造的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艰苦卓绝的创业史、开拓创新的改革开放史。

崇高的精神在本质上都是一致的。60年来,亿万中国人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岗位上,忠于祖国、坚持理想,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共同推动了古老中国向现代化的转身,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只有深刻理解先辈们艰辛奋斗的历程,才能深刻地认识到新中国的成立来之不易,社会主义建设的成果来之不易,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就来之不易;只有深入把握共和国探索前进的历史,才能真切地领会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60年前,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为纪念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无数先烈,人民英雄纪念碑在天安门广场奠基;60年后,追溯共和国辉煌历程,我们把最崇高的敬意,献给那些改变和感动中国的人们。致敬英模、铭记历史,不仅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饮水思源,更是要延续新中国的精神血脉,从历史的财富中寻找源头,从社会的进步中汲取力量,从一代又一代人的奋斗中获得启示。

历史在公正地记录每一代人走过的足迹,历史也忠实地把发展的课题留给后来者。在这个举国欢庆的时刻,在这个伟大变革的时代,让我们重温先辈的理想,凝聚起13亿人民的力量,不断把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英雄史诗不朽丰碑

全文共 837 字

+ 加入清单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了七百多座县城,红军牺牲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

红军战士们在长征途中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无人烟的草地,翻过连绵起伏的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与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毛泽东主席的这首《七律.长征》写于1935年10月。毛主席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而告终。"

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一部伟大的革命英雄主义史诗。它向全中国和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红军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应,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云集,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长征精神为我国革命不断从失败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长征的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强大队伍,长征中红军表现出的对革命的必胜信念和一往直前、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成为激励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前进的巨大动力。

长征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中国革命的航船终于有了一位能驾驭其进程的舵手!

在长征胜利80年后今天,长征将士的梦想早已变为现实,新中国已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但,我们要始终以革命先辈为榜样,更好地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学会在失败与挫折中磨练自己的意志。将长征精神作为我们人生成长历程中永远的宝贵财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2024年抗日英雄赵尚志征文

全文共 2421 字

+ 加入清单

尚志(1908—1942),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军长、第二路军副总指挥。

1908 年10 月26 日出身在辽宁省朝阳县喇嘛沟一个农民家庭,11 岁时,随家人迁往哈尔滨。1925 年考入哈尔滨许公工业学校。不久,五卅爱国运动爆发,赵尚志积极参与到这场声势浩大的反帝爱国运动中。同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学校里组织学生会和从事革命活动被开除后,被党组织送到广州黄埔军校,成为该校第五期学员。1926年5 月,经安排退出军校,返回哈尔滨。从1927 年3 月至1931 年底,因从事革命活动两次遭逮捕,前后度过两年零八个月的牢狱时光。

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赵尚志在中共满洲省委营郭国言救下出狱。1932 年初,回到哈尔滨,担任满洲省委兵委书记。同年夏,被派往在巴彦活动的东北抗日义勇军江北独立师工作,任参谋长。1932 年11 月,独立师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六军江北独立师,任政治部主任。

由于“左”倾政策的影响,独立师在1933 年初被击溃解散。当时满洲省委把失败的原因归咎于赵尚志执行右倾路线的结果,被开除党籍。但赵尚志并没有就此消沉下去,依然坚定地投身于抗日斗争中。1933 年4 月,到宾县孙朝阳领导的义勇军中当了一名马夫。后被提升为参谋长。由于孙朝阳抗日决心的动摇,当年10 月,赵尚志等七人携带一挺机枪和十余支大小枪支脱离孙部, 决定在珠河县委领导下组建党自己的抗日武装。

1933 年10 月,珠河反日游击队成立,赵尚志任队长。在他的领导下,不到三个月时间内连续取得了多次战斗的胜利,部队也发展到七十多人。1934 年初,他又联合了二十多支义勇军和山林队,组建了东北反日联合军,被推为总司令,全军约五百人。同时在侯林乡、黑龙宫等地建立了游击根据地。同年6 月,部队扩编为东北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赵尚志任司令。同年9 月,赵尚志率队一举攻克五常堡,震惊了敌人,被当作“北满治安的最大祸患”。10 月,在日军发动的冬季讨伐中,赵尚志带领哈东支队一部二百余人在返回鬼排山宿营地时,遭到五百多日伪军的包围。他临危不惧,指挥部队沉着应战,顺利突出重围。日伪军却损失了一百多人,日军指挥官望月中佐不禁惊呼:“此战必有名将指挥。”

1935 年1 月,哈东支队扩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赵尚志任军长兼第一师师长。与此同时,中共满洲省委也做出了“恢复赵尚志党籍的决议”。3 月,赵尚志与东北民众军司令谢文东和自卫军支队长李华堂的三支武装联合组成东北反日联合军总指挥部,赵尚志担任总指挥。同年夏,日军发动夏季讨伐,叫嚷着“毁灭赵尚志的根据地”。赵尚志于是率第三军主力向方正、汤原、勃利一带转移。在松花江下游地区开辟新的游击区。10 月,赵部同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四军汇合。11 月,扩编汤原游击队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六军,并成功策反了汤原金矿警备连。巩固扩大了汤旺河后方根据地。同年冬,又开辟了巴彦、木兰、通河新游击区。赵尚志部经受住了日军的大讨伐,并进一步发展壮大。到次年8 月已有十个师,六千余人。在此期间,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部成立,赵尚志被推选为总司令。

1936 年秋,日军发动以宾县、木兰、通河、汤原、依兰五县为中心的大讨伐。赵尚志于同年11 月率领五百余人踏上西征之路。12 月,在到达海伦冰趟子后,面对一直尾追不舍的日军讨伐队,赵尚志决定利用有利地形打一场伏击战。部队花了两天时间筑起一道雪砌水浇的交通壕,并在几座木屋内准备好足够的烧火木材。第三天,八百余名日军进入了伏击圈。由于准备充分,又占据了有利地势,虽然冰天雪地,但抗联战士在战斗中可以轮流到木屋里取暖,而日军则趴在冰上射击,不仅冻伤了手脚,且枪油凝固,拉不开枪栓,机枪成了“哑巴”。抗联战士越战越勇。整个战斗,歼灭日军三百余人,缴获一挺机枪和其他大批武器弹药。冰趟子战斗是东北抗日联军与日军作战所取得的重大胜利之一。指挥讨伐的日军中将岩越惊叹:“小小的满洲国,大大的赵尚志。”

1936 年,北满临时省委成立,赵尚志任省执委主席。

1937 年全面抗战爆发后,日军为了巩固东北基地,调集数万日伪军对抗联疯狂围剿。

同年底,北满临时省委派赵尚志作为省委代表赴苏联与中共中央取得联系。

1938 年1 月,赵尚志刚踏上苏联的国土,就被苏方关押起来审查。4 月下旬,北满临时省委召开第七次常委会,会上赵尚志被当作“左倾关门主义路线之主要负责者”,撤销了他抗联三军军长等一系列职务。

1939 年5 月,赵尚志被苏方释放,并被共产国际任命为东北抗联总司令,他把在苏的东北抗联成员一百多人组织起来,编成一支精干的队伍,于7 月返回东北,投入战斗。

1939 年9 月,由于党内路线斗争的加剧,加之种种矛盾和误会,北满省委做出了永远开除赵尚志党籍的决议。同年底,赵尚志无奈之下再次进苏。尽管饱受打击,他日思夜想的依然是投身抗日疆场,实现他“驱逐日寇海陆空军滚出满洲,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奋斗到底”的誓言。1941 年10 月,赵尚志带领四名抗联战士重又踏上东北的土地。

多年来,日本关东军一直视赵尚志为“心腹大患”,悬赏一万元,收买赵尚志的人头。

1942 年2 月12 日凌晨,赵尚志被混入抗联队伍的日伪特务打成重伤后被俘。他大义凛然地对审讯他的警察说:“你们也是中国人吗? 你们出卖祖国, 犯下了罪行,还不觉可耻吗?我一个人死去,这没有什么。但要知道,抗联是杀不完的……”他痛斥敌人,拒绝医治,受伤8 小时后,壮烈殉国。年仅34 岁。凶残的日军把他的头割下运到长春,他的躯体被扔到冰冷的松花江中。

1982 年6 月8 日,中共黑龙江省委员会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的提议,给赵尚志完全平反并恢复党籍。

从1945 年起,中共党组织开始寻找赵尚志将军的遗骨,但一直没有下落。1989年,终于获悉将军的遗首早在1942 年被长春般若寺的炎虚法师从日军手里要下掩埋在寺中。

抗战胜利60 周年前夕,英雄的头颅被找到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2024关于英雄史诗不朽丰碑征文

全文共 725 字

+ 加入清单

我阅读了《光辉的旗帜》这本书,既自豪,又感到内疚。

回眸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抗美援朝的感人故事,这使我非常澎湃。那是1952年10月11日,志愿军在391高地的反击战打响了,邱少云和战友们趁着夜色埋伏在距敌军只有60米的草丛中,等待进攻。

12日中午,突然飞来四架敌机,在埋伏区投下几颗燃烧弹,有一颗正落在邱少云的身边,四撒飞进燃料液溅到了邱少云的腿上,他顿时就成了火球,其实邱少云后面就有一条水沟,他只要退后几步,在水泥打中个滚,身上的烈火就可熄灭,但他深知这样会被在高山上的敌军发现,为了不暴露部队的行动意图,也为了战士们的生命安全和整个战队的胜利邱少云忍着剧烈的疼痛,一声不吭,这么痛苦是为了谁?为了党、为了胜利,邱少云壮烈的牺牲了,战斗胜利了,邱少云是牺牲了,可他崇高精神却没有死,他在烈火中永生,他在战友们的心中永存。

想起烈士们的事迹,和自己相比自己真的是差的太远了,自己学习上有点不努力,这是我真实和烈士差太远了,倍感内疚。

我们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儿童,21世纪的主人,生在蜜罐里,长在幸福的圈里,根本不知道酸甜苦辣,通过书本知识的内容,粗略的了解到了中国——母亲。在今天的辉煌里,确实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

现在,人类的进步,社会的竞争,高科技的突飞猛进:作为新世纪的身份,深知任重而道远,面对现实,应该怎么做呢?首先必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会做人:其次的就是要抓紧黄金时代,刻苦学习,打好基础,虽然自己记东西的能力不太好,但只要不怕苦,不怕累,坚韧不拔的精神,超越自我精神,去学习,去拼搏,学习扎实,攀登知识高峰。像袁隆平爷爷那样,为祖国的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让祖国喜欢,人民爱戴的有用人才,这样才不辜负先烈的遗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英雄史诗不朽丰碑征文

全文共 838 字

+ 加入清单

二万五千里长征,距今已经过去了八十周年。这是一次改变中国命运的征程,亦是一次人类历史上的奇迹。这八十年,长征精神依旧影响着我们每一代千千万万的人,是我们中国人的精神模范,亦是世界人民传颂的伟大精神。 回首漫漫风雨征程,有说不完的艰难困苦,道不尽的严峻险阻。皑皑雪山、茫茫草地、峡谷急流、乌江天险、大渡激流……加上敌人的围追堵截、粮食的严重短缺,长征的每一点都让人感到惊慌恐惧。可我们的红军战士,却利用自己的双腿双脚踏遍了泥泞与荆棘!他们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大雪山,攻占腊子口……这每一件英勇的事例都成为教育我们这些热血儿女的教科书式的典范。他们排除万难,经历了九死一生的激烈战斗,战胜了任何人都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走向了光明和胜利。

巍峨的雪山掩盖了革命烈士的躯体,却埋藏不了他们满腔为国为民的赤诚之心;茫茫的沼泽地吞噬了革命烈士的身躯,却掩藏不住他们的信念;如雨的子弹夺去了革命烈士的生命,却夺不去他们的精神。这就是长征精神哪! 一段岁月,波澜壮阔;一种精神,照映未来。 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我们回顾历史,不由感慨万千。红军长征的壮举已经成为历史,但是,长征精神却具有永恒不变的历史价值和光照千秋的缤纷异彩。它是中华民族意志与品格的注脚;是中华民族追求光明与理想的象征;是中华民族发奋图强、坚忍不拔、战胜一切困难的支柱。 现在,党中央领导集体正在率领全党和全国人民,为把我们国家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让人民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进行着新的长征。我们仍然需要在21世纪里,争取实现中华民族的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民族腾飞这一现代历史主题。为此我们相信,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伟大征程中,我们仍然需要努力实践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我们相信,在新的历史时期,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的长征精神,将激励中华民族实现伟大的振兴。 长征那英勇的足迹镌刻在为人类追求解放的历史中,始终为中国人民铭记着激励着中国人民朝着一个坚定的方向勇敢前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爱丽丝英雄史诗《生化危机终章》观后感

全文共 1815 字

+ 加入清单

该完的终究会完,《生化危机》系列电影迎来了第六部作品,虽然该片的结尾留下了一个“还能继续拍”的尾巴,但应该是不会折腾了,如果再拍的话,肯定不是这帮人了(如下再分析)。

这篇文章是俺第一次为这个系列写文章,索性多说点。

对于《生化危机》系列电影,个人有着比较复杂的情绪。小弟当年还是个卡婊《生化危机》的大粉丝,对于电影印象一般。这么说吧:

★第一集不咸不淡,一个舔食者就成了大boss,感觉不过瘾;

★第二集惊艳,个人非常喜欢,神似的吉尔,追迹者一出场都燃了,迄今也认为这部电影是最好游戏改编电影之作。

★然而第三集,把《生化危机》直接变成神棍片了,出于游戏粉丝的感受,个人对这片很不友好,最不喜欢的一作。

★到了4、5集,放到一起说吧,由于当时已经从游戏坑里出来了,游戏第五作是我玩过的最后生化游戏,渐渐地对于电影也没那么严苛了,就当B级科幻动作片看得了。然而不喜欢的地方还是在于第四部集大量慢镜和摆POSE场景拖慢了节奏,第五部那脑洞故事,也不是俺喜欢的地方。

★直到这部,《生化危机:终章》,这部一拍两年,片场还出现几场事故的电影,作为完结篇,有着不足之处,但电影在各方面资源都有限的情况,最起码让俺还算满意。

为什么说本片“各方面资源”有限?咱们慢慢来说。

世界头号“媳妇迷”

《生化危机》电影系列的最大贡献,除了诞生了游戏改编电影最长寿的系列片之外,还贡献了一个全球最著名的“媳妇迷”——保罗·W·安德森。(以下为了省事,简称安德森)

作为一个脱离高级趣味的人,俺当年真的算是安德森的粉丝,因为他早期拍的《魔宫帝国》《黑洞表面》《兵人》都是俺小时候非常喜欢的电影,但其塑造的科幻风格在B级片粉丝中的口碑还是很强的,而且根据《兵人》改编的游戏在当时的市场上火得一塌糊涂,也奠定了其“电玩导演”的称号。

随后《异形大战铁血战士》《死亡飞车》等片,同样是那些浓浓的“电玩”风,对于他拍《生化危机》系列,从电影的角度,其实第一集拍得不错,但作为游戏迷,就凭他往里加入一个毫不相干的原创角色爱丽丝就让很多粉丝不会买账。

但从《生化危机3》开始(这片也不是他导演的,只是编剧),这位就加快开始追捧老婆的步骤。

米拉·乔沃维奇真的嫁了一个好老公。

只要有米拉在的片子,就完全影响到了电影的协调性,如果说《生化危机》是米拉的独角戏,压缩了其他角色的出场时间这一点情有可原。但《三个火枪手》的问题就太突出了。原本这部根据大仲马小说改编的电影融入19实际幻想主义和蒸汽朋克的元素,艺术指导超赞,但正是因为媳妇迷的缘故破坏了电影的整体,大量米拉的慢镜头和pose占据了大量空间,让这部拥有华丽视觉的电影变得相当拖沓。

而这种问题到了《生化危机5》中达到了顶峰,看过的自然明白。这种夫妻店的经营模式不是不好,只是保罗有点过于为自己的妻子营造个人秀,当年那个新锐、暴力、令人热血贲张的科幻导演如今早已看不见了。

话又说回来,这样的好老公,上哪找去?

真正的完结之作

所以说,如果我是电影公司老板,是绝对不会让夫妻店在这么折腾下去了,这个系列商业价值上限已经顶天了,也就全球1-2亿的量,《生化危机6》赶紧收尾。捧媳妇15年,拍了6部系列片外加一部火枪手,也够意思了。现在都流行重启,我猜卡婊一定也想重启真人版《生化危机》真人版,赶紧把最后一部拍完得了。过几年重启,又是一套好圈钱电影。

而安德森同学近几年来在好莱坞混得也是一般,《死亡飞车》之后,再也没有作品让人能看到那个暴躁的电玩导演风貌,《生化4》6千万的成本为系列最高,全球票房2.4亿,让这位尝到了拍大片的甜头,结果《三个火枪手》和《庞贝末日》两部大制作电影票房惨败。让这位认识到了自己终究对于“大制作”这种东西还是玩不转。

所以《生化危机:终章》迎来了资源最少的一次。安德森可用资金仅有4000万,只比第一集3400万多,远不如该系列的任何一部,而且演员方面,也只有克莱尔回归。

但不要忘了,安德森可是一个B级片的好手,从《黑洞表面》《异形大战铁血战士》《死亡飞车》一路走来,用这点资金拍一部好看的B级片,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所以在这部电影电影里,我们看到了导演放弃了近几年心水的大片情结,放弃了“老婆个人秀”的慢动作,甚至放弃了故事。从头到尾给爱丽丝安排了一系列关卡,一次次的过关斩将,从头打到尾,而其中,无论是叙事和场面,都是标准的B级片路线和风格。跟前几集完全不一样,如果说类似的话,本片更像《魔宫帝国》和《死亡飞车》那样调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英雄史诗不朽丰碑

全文共 706 字

+ 加入清单

二万五千里长征,一次改变中国命运的征途。这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它的魅力如同一座丰碑,巍然屹立于大半个世纪的光阴流逝中,它的精魂跨越时代,跨越疆域,跨越国界,震撼着每一颗流淌着滚滚热血的心灵!

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许多难以想到的困难,都是依靠地方群众的帮助解决的。红军强渡大渡河,不仅要冒着对岸敌人的炮火,还要克服大渡河的急流险滩。要强渡过河,必须找到熟练的船工。经过做工作,十几名船工来了。战斗打响了,老乡们冒者枪林弹雨,一桨接一桨地拼命划着。船到河中向下滑出几十米,撞在大礁石上,在面临船毁人亡的危急关头,四名船工跳进滚滚的急流里,用背顶着船,船上的船工尽力用竹蒿撑者,经过惊心动魄的搏斗,终于脱离了陷境,把红军勇士们送到对岸。在红军面临茫茫草地的时候,当地一位六十多岁的藏族通司不畏艰险,带领红军在水草地行军四天四夜。终于开辟了一条可以让红军大部队通过的生命线。长征中民鱼水情,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篇章!

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故事大家差不多都知道了吧,他们历经千辛万苦才夺得了胜利。例如:红军强渡大渡河靠的是智慧与勇气,只有有了他们才能创造出这空前绝后的奇迹。

渡河不是划到对岸的问题,他们需要成千上万的人勇敢为了理想去战斗才能取得胜利。

在长征途中红军们饿得实在没办法,就把皮带和就皮鞋给煮了吃我情不自禁地喊了出来:"他们太可怜了!仔细想想,只有有远大志向与崇高理想的人,才能把吃下去的皮带,旧皮鞋。。。。。。变成生命的动力和胜利的力量,才能完成 艰苦卓绝的长征历程。这次能够安全的渡河,靠的是他们的机智与勇敢,才保证了战斗的胜利。继续和发扬先烈们的长征精神,就能夺取新的胜利。让我们接红军的接力棒好好学习为祖国增光!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英雄史诗不朽丰碑

全文共 928 字

+ 加入清单

记得毛泽东曾说过:“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足以见得长征意义的重大,长征人的坚韧与顽强。

我们忘不了长征中的成功的笑声,忘不了长征中失败后的志气;忘不了在成功与失败背后的一滴滴鲜血。

你可曾到过泸定桥,你可曾看过如此险恶的地理环境,你可曾在一条条铁索上走过。没有参加过长征,这些困难中的“美”何尝领略。红军不怕困难,拥有超人的智慧,飞夺泸定桥的身影我们如何能忘?

你去过雪山吗?你会用双脚跨越过雪山吗?你可能忍受零下十几度的寒冷。没有参加过长征,与这些“难得的幸福”只能擦肩而过。但是,红军们却创造了奇迹,他们用希望的脚步走出了大雪山,他们艰难的脚步我们怎能忘记?

你领略在草地的“美”了吗?你了解大草地“别致”了吗?一步一揪心。随时都会被吞噬,红军们冒着生命危险横跨险恶的大草地,那最后一句话都来不及说,渐渐下降的红军身影叫我们又如此能忘怀呢?

巍峨的雪山掩盖了革命烈士的躯体,却埋藏不了他们满腔为国为民的赤诚之心;茫茫的大草地吞噬了革命烈士的身躯,却掩藏不住他们的信念;如雨的子弹夺去了革命烈士的生命,却夺不去他们的精神!

我们忘不了红军血撒湘江的惨烈;忘不了敌人狂舞砍刀最终被砍下头颅的爽快;忘不了张国焘冒出第二个“中央”时,共产党领导的坚决抗争;忘不了惩治叛徒的大快人心。更是忘不了三军会师的壮观景象和庆祝长征胜利的喜悦面孔。

红军长征路的每一步,都洒下红军将士们的鲜血,这条曲折坎坷之路,是一条鲜红的血路,我们忘不了!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的奇迹,我们忘不了!

红军长征的胜利,为开展中国革命和革命战争的新局面创造了重要条件。我们忘不了。

请为这些“忘不了”献上一朵花 ,它将不会枯萎。它将永远仰着头生长在狂风暴雨里。

我永远都认为,红军的胜利,是因为他们的信念。正因为这心中永存的信念,才有了“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精神!正因为这心中永存的信念,红军才有了“五岭逶迤腾红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的英雄气概!正因为这心中永存的信念,才有了“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的温情!

如今的我们,学习才是重要的任务。让我们学习红军们的精神,刻苦学习。让他们感到自己生命的付出没有白费!

这是一场伟大的战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