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猴年元宵节习俗及由来(汇编20篇)

浏览

4058

作文

227

篇1:立夏的由来和习俗

全文共 495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四月初一前后(公历5月5~6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为农历的立夏节气,立夏在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就已经确立了,“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日天的开始。

“立夏吃蛋”的习俗由来已久。俗话说:“立夏吃了蛋,热天不疰夏。”相传从立夏这一天起,天气晴暖并渐渐炎热起来,许多人特别是小孩子会有身体疲劳四肢无力的感觉,食欲减退逐渐消瘦,称之为“疰夏”。女娲娘娘告诉百姓,每年立夏之日,小孩子的胸前挂上煮熟的鸡鸭鹅蛋,可避免疰夏。因此,立夏节吃蛋的习俗一直延续到现在。

古人认为,鸡蛋圆圆溜溜,象征生活之圆满,立夏日吃鸡蛋能祈祷夏日之平安,经受“疰夏”的考验。立夏日一般在农历的四月,“四月鸡蛋贱如菜”,人们把鸡蛋放入吃剩的“七家茶”中煮烧就成了“茶叶蛋”。后来人们又改进煮烧方法,在“七家茶”中添入茴香、肉卤、桂皮、姜末,从此,茶叶蛋不再是立夏的节候食品,而成为我国传统小吃之一。

关于立夏的由来和习俗我就说到这,作为一名炎黄子孙,我们有责任有义务继承我们中化民族的传统,熟知传统节日,我们今年可以好好过一过“立夏”节,一起体味“立夏”的味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元宵节的由来作文350字

全文共 382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过后就是元宵节了,关于元宵节的传说,昨天,妈妈跟我讲了,今天我就说给大家听听吧!

听妈妈讲,传说在很久以前,世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老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

突然灾难降临、城内洪水泛滥,城外田地干旱,原来是王母娘娘请玉帝去赴宴,玉帝喝酒喝得酩酊大醉。宴会后余地回宫办事,于是把雨簿写错了,本应是城外雨五分,城内雨三分,玉帝给写反了。青龙得知原因,便偷偷地里溜到天宫,改了雨簿,这样世上又慢慢恢复了本来面目。玉帝酒醒后,也发现写错了雨簿,但本想改正,又怕重臣说自己做事不慎重,只好将错就错。

后来玉帝发现自己的雨簿被改过,不由心中大怒,派丞相来到人间杀了青龙,丞相照做了。青龙被丞相杀了后,变成一只神鸟,在玉帝殿外喊冤,玉帝心中感到惭愧,便下书要黄帝向百姓传令,要纪念为民除害的青龙,这天就是正月十五元宵节。

每年春节,人们都要敲锣打鼓,耍龙舞狮几年青龙,庆祝元宵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清明节的由来和习俗作文_文化作文500字

全文共 466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节”的得名还源于我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冬至后第105天就是清明节气.清明节气共有15天.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用“清明”称这个时期,是再恰当不过的一个词.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在古时,还有一种说法,就是“三月节”.冬至后一百零五天谓之寒食,从前这天禁火,冷食,故又称“冷节”、“禁烟节”.

民间传说寒食是为了纪念春秋时的介子推被火焚于绵山,晋文公下令禁火.介子推是山西人,所以冷食习俗在山西首先流行.旧时寒食断火,次日宫中有钻木取新火的仪式,民间也多以柳条互相乞取新火.

在古人的观念里,108是代表完满、吉祥、久远、高深的大数,把清明放在冬至后第108天,是有很深的含义.清明的得名,不仅缘于万物此时的生长清洁明净,也缘于这一时期的太阳也是清新的太阳,流转于这一时期天地之间的阳气,也是清新的阳气。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元宵节习俗英语

全文共 2743 字

+ 加入清单

正月十五吃元宵,在我国是由来已久习俗。人们在元宵节吃汤圆,实际上是思念亲人、渴望团圆的意思。

Eating Tangyuan is an important tradition for the Lantern Festival. Tangyuan, also know as yuanxiao, is a Chinese food made from glutinous rice flour mixed with a small amount of water to form balls and is then cooked and served in boiling water.

吃汤圆是元宵节的一项重要习俗。汤圆,又名“元宵”,是由糯米粉等做的球形食品,一般有馅料,煮熟带汤吃。

Traditionally, the balls come stuffed with sweet black sesame paste, although the fillings can vary. Tangyuan are eaten during Lantern Festival because of a homophone for union.

通常用黑芝麻做馅,但又不仅限于黑芝麻。据说元宵象征合家团圆美好,吃元宵意味着新的一年合家幸福、团团圆圆,所以正月十五元宵必备。

Decorating and hanging lanterns is the main tradition of the festival, with lanterns big and small hung around households, parks, streets and other public spaces. Red lanterns of various shape and type will attract countless visitors to watch.

正月十五赏花灯是元宵节必有的另一项习俗。人们把大大小小的花灯悬挂于家门口、公园、街道或者其他公共场所。各式各样的红灯笼将会吸引无数的游客前来观赏。

Solving riddles on lanterns has been a popular tradition since the Song Dynasty. People write riddles on paper and stick them to the lanterns and if someone guesses correctly, they can pull the riddle off. The notes often contain messages of good fortune and wishes.

从宋代开始,猜灯谜就是一项非常受欢迎的民俗活动。人们把谜语写到纸上并悬之于灯,供人猜射。通常,谜底都是各种吉祥话和祝福。

The lion dance is one of the oldest traditions to celebrate the Chinese New Year. In ancient times, people regarded the lion as a symbol of bravery and strength and believed the dance could drive away bad fortune to protect people and their livestock. The custom has continued to the modern day and lion dances are performed at important events on the Chinese calendar, such as the Lantern Festival, to bring good luck.

舞狮子是另一项庆祝新春的古老习俗。在古代,人们把狮子作为勇气和力量的象征,认为舞狮可以消灾降福。所以舞狮子的传统就延续至今,并且每逢佳节或庆典,如元宵节都会以舞狮子来祈求好运。

Dragon dance is a form of traditional dance and performance in Chinese culture. Like the lion dance it is most often seen in festival celebration. The dance is performed by a team of dancers who manipulate a long flexible figure of a dragon using poles positioned at regular intervals along the length of the dragon.

舞龙灯是中国独具特色的民俗活动。与舞狮子一样,每逢佳节,人们都要耍龙灯。表演者由数十人组成,每人用一杆间隔支撑起一条长龙。

Chinese dragons are a symbol of China, and they are believed to bring good luck to people, therefore the longer the dragon in the dance, the more luck it will bring to the community.

龙是中国的象征,相传龙能够带来吉祥和好运。耍的龙灯越长,就越能给当地人民带来好运。因此,每逢春节、元宵节,人们都会举行耍龙灯的活动。

Walking on stilts, or Cai Gaoqiao, is another popular traditional performance for the Lantern Festival, especially in Northern China. According to the archives, our Chinese ancestors began using stilts to help them gather fruits from trees. This practical use of stilts gradually developed into a kind of folk dance.

踩高跷是元宵节的另外一项重要民俗,尤其是在北方地区。根据记载,我们的祖先踩高跷是为了从树上摘果子。之后,高跷就发展成为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艺术。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元宵节闹元宵的由来

全文共 2670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元宵佳节。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点起万盏花灯,携亲伴友出门赏灯、逛花市、放焰火,载歌载舞欢度元宵佳节。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元宵节闹元宵的由来,欢迎大家阅读!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

元宵节丰富的民间传说,你听到过几个?

汉文帝“平吕”说

传说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在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

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囊耳中,刘囊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东方朔与元宵说

这一则传说与吃元宵的习俗有关: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他善良又风趣。有一天冬天,下了几天大雪,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去给武帝折梅花。刚进园门,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准备投井。东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问明她要自杀的原因。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家里还有双亲及一个妹妹。自从她进宫以后,就再也无缘和家人见面。每年到了腊尽春来的时节,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觉得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不如一死了之。东方朔听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证,一定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

一天,东方朔出宫在长安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不少人都争着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个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一时之间,长安里起了很大恐慌。人们纷纷求问解灾的办法。东方朔就说:“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会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访,她就是奉旨烧长安的使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可让当今天子想想办法。”说完,便扔下一张红帖,扬长而去。老百姓拿起红帖,赶紧送到皇宫去禀报皇上。

汉武帝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他心中大惊,连忙请来了足智多谋的东方朔。东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的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好汤圆。万岁焚香上供,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武帝听后,十分高兴,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日长安城里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常。宫女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的高喊:“元宵!元宵!”,元宵听到喊声,终于和家里的亲人团聚了。

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这天叫做元宵节。

道教“三元”说

民间传说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道教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红楼梦》第七十六回林黛玉和史湘云联句云“三五中秋夕,清游似上元”,就是指的这个节日。汉末道教的重要派别五斗米道崇奉的神为天官、地官、水官,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并以三元配三官,说上元天官正月十五日生,中元地官七月十五日生,下元水官十月十五日生。这样,正月十五日就被称为上元节。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说:“正月十五日元夕节,乃上元天官赐福之辰。”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而元宵节俗真正的动力是因为它处在新的时间点上,人们充分利用这一特殊的时间阶段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愿望。

玉帝降罪避祸说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

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就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

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心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火把节衍生说

又说元宵节起源于“火把节”,汉代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

全文共 1442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元宵节有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等习俗,那你知道第一个为什么是吃元宵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吃元宵的习俗,欢迎大家阅读!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 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元宵节的主要吃食是元宵。元宵也叫“汤圆”、“圆子”。据说元宵象征合家团圆,吃元宵意味新的一年合家幸福、万事如意。

吃元宵的习俗源于何时何地,民间说法不一。一说春秋未楚昭王复国归途中经过长江,见有物浮在江面,色白而微黄,内中有红如胭脂的瓤,味道甜美。众人不知此为何物,昭王便派人去问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者主复兴之兆。”因为这一大正是正月十五日,以后每逢此日,昭王就命手下人用面仿制此果,并用山楂做成红色的馅煮而食之。还有一种说法,元宵原来叫汤元,到了汉武帝时,宫中有个宫女叫元宵,做汤元十分拿手,从此以后,世人就以这个宫女的名字来命名。这两个传说不见史料记载,不足为信。

关于元宵节吃元宵的最早记载见于宋代。当时称元宵为“浮圆子”、“圆子”、“乳糖元子”和“糖元”。从《平园续稿》、《岁时广记》、《大明一统赋》等史料的记载看,元宵作为欢度元宵节的应时食品是从宋朝开始的。因元宵节必食“圆子”,所以人们使用元宵命名之。

元宵在宋朝很珍贵,姜白石有诗“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帘前花架无行路,不得金钱不肯回。”诗中的“珍品”即指元宵。

到了现代亦有与元宵节有关的故事。袁世凯在做了大总统之后心犹未甘,还想当皇帝,因美梦不能成真,终日烦恼。一日他的姨太太说要吃元宵,话刚一出口,就被袁世凯打了一个耳光,因“元宵”与“袁消”谐音,从此袁世就给手下的人下了个命令,以后不许再说“元宵”,而只能说“汤圆”。后来有人就此事写了一首打油诗:“诗吟圆子溯前朝,蒸化煮时水上漂。洪宪当年传禁令,沿街不许喊元宵。

元宵是用糯米粉做成的圆形食品,从种类上分,可分实心和带馅的两种。带馅的又有甜、咸之分。甜馅一般有猪油豆沙、白糖芝麻、桂花什锦、枣泥、果仁、麻蓉、杏仁、白果、山楂等;咸馅一般有鲜肉丁、火腿丁、虾米等。用芥、葱、蒜、韭、姜组成的菜馅元宵,称“五味元宵”,意寓勤劳、长久、向上。

元宵的制作方法很多,南北方有很大的差异。南方做元宵时,先将糯米粉用开水调和成皮,然后将馅“包”好;北方做元宵,先把馅儿捏成均匀的球,放在铺有干糯米粉的箩筐里不断摇晃,不时加入清水使馅沾上越来越多的糯米粉,直至大小适中。元宵大小不一,大者如核桃,小者若黄豆。

元宵的吃法亦很多,可水煮、炒、油炸、蒸等。实心的小元宵若加酒酿、白糖、桂花煮食,风味独特,宜于兹补。

元宵节除元宵这一具有代表性的节日食品外,各地还有许多其他的应节食品。

浙江浦江一带吃馒头、麦饼。馒头为发面,麦饼为圆形,取“发子发孙大团圆”之意。

台州一带每年正月十四看过花灯之后食糟羹。糟羹用肉丝、冬笋丝、香菇、木耳、鲜蜻、豆干、油泡、川豆板、菠菜等炒熟,再加入少许米粉,煮成带咸味的糊状食品。正月十五喝的糟羹为甜的,用番薯粉或藕粉配上莲子、甜枣、桂圆等做成。

江北地区民间流传有“上灯元宵,落灯面,吃了以后望明年”的民谚。十人日落灯,夜晚吃面条。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平安夜的由来和习俗

全文共 3007 字

+ 加入清单

平安是圣诞节当天的前一晚,也就是12月24日晚上,为什么这一晚被称作平安夜呢?平安夜的由来习俗是怎么样的呢?下面小编就为你揭秘平安夜的由来与习俗。

平安夜又称圣诞夜,即圣诞前夕(12月24日晚),是大部份基督教社会圣诞节庆祝节日之一。但现在,由于中西文化的融合,已成为世界性的一个节日。

平安夜的由来

耶稣诞生的那个晚上,在旷野看守羊群的牧羊人,突然听见天上传来了声音,告诉他们耶稣降生的消息。根据《圣经》记载,耶稣来到人间,是要拯救世人,做全人类的救主,因此天使便透过这些牧羊人把消息传给更多的人。

据说,1818年的圣诞节前夕,奥地利一个名叫奥本多夫的小镇上的一个默默无闻的乡村神父——摩尔,发现教堂里的管风琴被老鼠咬坏了,修理已经来不及了。怎么庆祝圣诞呢?摩尔为此闷闷不乐。他忽然想起《路加福音》里记载着,耶稣降生时,天使向白冷郊外的牧羊人报佳音后,高唱颂歌:“天主受享荣福于天,良人受享太平于地。”他灵机一动,根据这两句经文写成一首赞美诗,取名《平安夜》。摩尔写好歌词后拿给本镇小学教师葛路伯看,请他谱曲。葛路伯读完歌词很受感动,谱好曲,第二天在教堂里演唱,大受欢迎。后来有两个商人路过这里,学会了这首歌,他们为普鲁士国王威廉四世演唱,威廉四世听后大加赞赏,下令把《平安夜》定为全国教堂过圣诞节时必唱的歌曲之一。于是,这首不朽的作品一直传唱至今。

主要习俗:

在英国,平安夜如在工作日,有时会被银行及贸易公司视为短日(下午休息)。

天主教的圣诞季节在平安夜开始。除非当日是星期日(参看待降节),守夜的聚会据说是在12月24日早上。然而,在午夜前参加圣诞节的聚会是不被允许的。圣诞季节继续直至1月4日,如当日是星期六,则至1月5日,当 the Vigil of the 显现日 庆祝时。

传统上不少基督徒会在平安夜参与子夜弥撒或聚会,通常在世界各地的教堂内举行,以表示圣诞日的开始。一些教会则会在晚上较早时间举行烛光崇拜,通常会有耶稣降生故事的话剧表演,亦会享用大餐,一般会有火鸡或火腿作为主菜。德国的传统菜色则有烧鲤鱼。

传统庆祝:

基督教社会中,平安夜这天,每家按传统都要摆放一棵圣诞树。当晚,全家人团聚在客厅中,围在圣诞树旁唱圣诞歌曲,互相交换礼物,彼此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表达内心的祝福和爱,并祈求来年的幸福。

圣诞节前夕也就是俗说的平安夜,当晚,全家人会团聚在客厅中,围绕在圣诞树旁唱圣诞歌曲,互相交换礼物,彼此分享一年来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表达内心的祝福及爱。在这天晚上都会看到一群可爱的小男生或小女生,手拿诗歌弹着吉他,一家一家的唱着诗歌报佳音。到底佳音队这种节日活动是怎么来的呢?

耶稣诞生的那一晚,一在旷野看守羊群的牧羊人,突然听见有声音自天上传来,向他们报耶稣降生的好消息。根据圣经记载,耶稣来是要作世人的王,因此天使便透过这些牧羊人把消息传给更多的人知道。

后来人们就效仿天使,在平安夜的晚上到处报人传讲耶稣降生的消息,直到今日,报佳音已经变成圣诞节不可缺少的一个节目。

整个报佳音的活动大约要持续到第二天凌晨四点左右才结束。

很多人询问平安夜的由来。圣诞节是指12月25日,平安夜是指12月24日是圣诞前夕,称为圣诞夜,也称为平安夜。届时,千千万万的欧美人风尘仆仆地赶回家中团聚。圣诞之夜必不可少的节目是Party或聚会。大多数欧美家庭成员团聚在家中,共进丰盛的晚餐,然后围坐在熊熊燃烧的火炉旁,弹琴唱歌,共叙天伦之乐;或者举办一个别开生面的化妆舞会,通宵达旦地庆祝圣诞夜是一个幸福、祥和、狂欢的平安夜、团圆夜。圣诞之夜,父母们会悄悄地给孩子们准备礼物放在长统袜里。

圣诞夜的高潮是基督教堂在圣诞夜举行的活动。圣诞夜弥撒一般分为两次,晚上9~10点的一次对教众举行;另一次是子夜时分的大弥撒,这是圣诞夜的高潮。子夜大弥撒在午夜结束,此时,正好圣诞节来临,常常伴随着教堂的钟声,敲响了对世界的宽恕、祝福和欢乐、幸福。

现代庆祝:

西方国家

平安夜亦被认为是圣诞老人及其他地区类似人物四处向好儿童派礼物的时间。在意大利,礼物在平安夜当日早上已开启,而在英国、爱尔兰、瑞典、丹麦、挪威、芬兰、葡萄牙及波兰,圣诞礼物通常在平安夜晚上或圣诞日早上开启。在德国大部分地区,圣诞礼物则在平安夜晚上(德语 Bescherung)开启。在冰岛圣诞节在平安夜下午6时开始,教堂钟声会被敲响,人们会与家人一起享用节日晚餐,之后便会拆礼物,一起渡过晚上。在北美洲,大部分家庭会在圣诞日早上拆礼物。对于已离婚的家庭,孩子可能分开两日与父亲或母亲其中一方庆祝。在西班牙礼物则要到1月6日显现日(Día de reyes)早上才会被拆。不少传统圣诞故事都在平安夜晚上发生。

在日本,大多数人都信奉传统的神道教以及佛教,圣诞节的宗教气息淡薄,一般人鲜少注意圣诞节或平安夜的宗教意义。大多是年轻人受到商业炒作的影响,将圣诞节等同于礼物交换、狂欢节或是情人节的延伸,年轻人开派对,情侣往往在圣诞夜约会、吃大餐,造成餐厅与旅馆人潮远多于教堂的现象。

美国圣诞大餐中还有一样特别的食品——烤熟的玉米粥,上面有一层奶油,并放上一些果料,香甜可口,别有滋味。

丹麦当圣诞大餐开始时,人们必须先吃一份杏仁布丁,然后才能开始吃别的东西。

法国生性浪漫的法国人喜欢在12月24日的晚上载歌载舞,伴着白兰地和香槟酒的浓郁酒香,一醉方休,醉度圣诞。

英国英国人除开怀痛饮啤酒之外,还喜欢去异地旅游。比较保守的家庭则在圣诞前夜合家团聚。

德国一向比较严谨的德国人都要开怀畅饮啤酒或白葡萄酒,吃甜食、酸食、酸猪蹄、啤酒烩牛肉、奶制品和各种生菜。

意大利虽然平时已吃好喝好,但过圣诞节时,那才真叫大吃大喝,山珍海味,美馔佳肴,玉盘奇馐,应有尽有,是饕餐之徒大显身手的时候。

澳大利亚每家饭店酒店都为圣诞节准备了丰盛的食物,有火鸡、腊鸡、猪腿、美酒、点心等。人们在傍晚时分,或一家老小或携亲伴友,成群结队地到餐馆去吃圣诞大餐。

华人世界

在台湾,原本只有占人口少数的基督徒以传统方式庆祝,然而近年受到西方文化的刺激,以及日本节目、ACG文化的影响,在年轻人之间兴起了过平安夜的风潮,庆祝的方式除了移植自日本及美国之外,许多地方还会举办圣诞狂欢舞会。此外,浪漫气氛浓厚的假期容易导致纵情,再加上未采取适当的避孕措施,平安夜后往往出现女性的堕胎潮。

中国也非传统基督教国家,然而香港及澳门在殖民时期分别受到英国及葡萄牙的影响,平安夜是年轻人、小孩子以至所有人都会庆祝的日子。数以十万计的香港市民会到尖东欣赏圣诞灯饰,及到酒店吃自助餐;不少人会在平安夜交换礼物,年轻情侣则会到尖沙咀欣赏圣诞灯饰,开圣诞派对,或到兰桂坊等地狂欢,基督教及天主教徒则会参加报佳音等宗教聚会。平安夜也令不少年轻人在这晚“初尝禁果”,因此当地有“平安夜,失身夜”之说,香港家庭计划指导会、母亲的抉择等组织每年都接到不少求助。在澳门,每逢踏入十二月大街小巷都会粉饰得充满浓厚的欧陆圣诞气氛,圣诞树、马槽、彩带、灯色随处可见。在平安夜,年青人联朋结队到中区逛街,又喜欢到议事亭前地和大三巴牌坊欣赏分别由天主教会和基督教团体所举办的圣诞报佳音。到了午夜,澳门各堂区的天主教堂分别举行圣诞子夜弥撒,尤其以主教座堂人数最多,圣诞钟声遍及全城,即使非天主教的市民也喜欢到教堂感受圣诞节的宗教气氛。而澳门的皇朝区亦人潮如鲗,年青人到酒吧狂欢佳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感恩节的由来与习俗

全文共 915 字

+ 加入清单

感恩节是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届时放假三天,合家团聚。在节日宴会上,有一道必不可少的特色名菜——“烤火鸡”。为什么要在感恩节都食火鸡呢?这要从感恩节的由来说起。1920年,英国一批主张改革的清教徒,因理想和抱负不能实现而退出国教,自立新教,此举激起了英国当政者的仇恨。这些清教徒们不堪承受统治者的迫害和歧视,先逃到荷兰,9月初,乘船远渡重洋,准备流亡美国。船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漂泊了65天,于11月终于到达了美国东海岸,在罗得岛州的普罗维斯敦港登陆。当时,此处还是一片荒凉未开垦的处女地,火鸡和其他野生动物随处可见。时值寒冬,来到陌生的地方,缺衣少食,恶劣的环境正在威胁着他们的生命。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当地的印第安人为他们磅去了食物、生活用品和生产工具,并帮助他们建立了自己的新家园。

这些英国人在安顿好新家以后,为感谢在危难之时帮助、支援过他们的印第安人,同时也感谢上帝对他们的“恩赐”,是年11月第四星期四,将猎获的火鸡制成美味佳肴,盛情款待印第安人,并与他们进行联欢,庆祝活动持续了三天。此后,每年11月第四个星期四都要举行这样的庆祝活动,除招待印第安人食烤火鸡外,并在一起瘵办射箭、跑步、摔跤等体育竞赛,夜晚还围着篝火尽情歌舞,共享欢乐。1941年,美国国会正式将每年11月第四个星期四定为“感恩节”。从此,这一节日在西方国家流行开了。那么火鸡是如何烹制的呢?

火鸡即吐绶鸡(Turkkey),又称七面鸡,本为野生,现已驯化为肉用家禽。全身被黑、白、深黄等色羽毛。头、颈上部裸露,有红珊瑚状皮瘤,喉下有肉垂,颜色由红到紫,可以变化。公火鸡尾羽可展开呈扇形,胸前一束毛球,母火鸡重为8-9千克,年产火鸡蛋50-80枚,每枚蛋重20-80克。目前饲养品种以“青铜火鸡”和“白色火鸡”为多。

火鸡以其体形大,生长迅速,抗病性强,瘦肉率高而受人瞩目,可与肉用鸡媲美,被誉为“造肉机器”。火鸡肉不仅肉质细嫩、清淡,而且在营养价值上有“一高二低”的优点。一高是蛋白南含量高,在30%以上;二低是火鸡肉在国外被认为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理想保健食品,同时,火鸡肉也是益气补脾的食疗佳品。目前,世界上有许多国家以火鸡肉代替牛肉、猪肉、羊肉和鸭肉。

展开阅读全文

篇9:2024猴年元宵节祝福语送领导

全文共 3781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元宵佳节到,记得吃汤圆,幸福又圆满。汤圆香又甜,愿你日子甜。下面是yjbys作文网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祝福语,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清风徐徐轻拂面,明月高照星璀璨。大街小巷花灯现,男女老少笑开颜。元宵之夜烟花绽,观灯赏月尝汤圆。合家团聚无遗憾,祝福围绕乐无限。祝元宵花好月圆!

2. 一个汤圆一份情,万千情意蕴其中。汤圆香甜传万里,情意纯厚放心底。一句问候一份爱,融融真爱永不改。问候声声到身边,真爱绵绵祝福长。只愿好友心欢畅,元宵佳节幸福扬。

3. 天边的繁星闪烁,眼前的华灯缤纷。快乐的谜底万千,心中的祝福斑斓。锅中的汤圆柔滑,碗中的甜汤醇厚。幸福的团圆不断,真诚的问候绵绵。元宵节快乐!

4. 月儿圆圆挂树梢,明亮皎洁心欢笑。月影相伴花枝颤,轻风一缕醉客颜。汤圆圆圆碗中飘,朗润香甜心头绕。醇厚入喉怡心脾,幸福团圆甜如蜜。真心祝愿你元宵佳节快乐!

5. 星光灿烂圆月照,人间欢庆闹元宵。振奋人心锣鼓敲,欢快喜悦踩高跷。幸福光辉处处耀,五彩斑斓花灯照。人潮如流猜灯迷,男女老少欢声笑。祝你宵夜红灯照,施展才华得奖跳!

6. 元宵佳节又来临,满屋围绕喜气音。鞭炮声声响不停,问候祝福耳边闻。甜甜汤圆端上桌,赞不绝口笑盈盈。祝你元宵乐开怀,幸福生活每一春!

7. 圆月高照分外丽,宵夜欢歌汤圆吃。甜甜蜜蜜在心中,美酒家宴醉了你。观灯赏月好福气,朋友一起猜灯谜。高声喧哗得大奖,欢声笑语闹市离。愿友宵节好运照,步步攀高如意笑!

8. 又是一年元宵节,家家户户看花灯。花灯五彩又缤纷,送来祝福到家门。龙头高昂风雨顺,狮舞带来喜盈门。开开心心元宵过,幸福生活上一层。祝元宵快乐!

9. 元宵佳节又来到,多少祝福都嫌少,带上我的祝福来,尝尝汤圆多美好,人生难得多团圆,父母儿女乐滔滔。祝元宵节快乐!

10. 汤圆飘香,花好月圆,每到佳节倍思念;欢声笑语,万家团圆,欣逢盛世烟花灿;情圆事圆,家圆人圆,遥祝福运长圆;辉照乾坤,元宵梦圆,愿你幸福美满!

11. 初春灯节热火朝天,圆月宵夜灯火辉煌。街灯绽放五彩斑斓,花灯彩旗迷联红帐。男女老少皆大喜欢,品尝汤圆甜蜜圆满。愿你十五元宵闹,美满快乐幸福笑!

12. 夫妻欢乐元宵节,花好月圆爱情美,手牵着手真恩爱,四目相望要来电,电视机里舞翩跹,鸳鸯戏水日子甜,元宵佳节吃元宵,你一个他一个,祝你们的爱情甜甜甜。

13. 正月十五月儿圆,风清月朗花灯艳,良宵美景同心圆,汤圆香浓暖心田,给你:汤圆呈现你眼前,触手可及放嘴边,圆圆满满度良宵,快乐生活比蜜甜!

14. 今宵正是月圆日,明月当空花灯耀。龙腾狮舞在今宵,华夏儿女同欢笑。祖国富强民族傲,屹立世界永不倒。祝你开开心心无烦恼,万事如意步步高!

15. 春年过后元宵到,满街花灯喜气绕。锣鼓鞭炮响云霄,熟人相遇祝福道。千家万户团圆笑,汤圆满碗甜蜜叫。愿你宵夜乐口笑,甜蜜生活围你绕!

16. 元宵到来春回还,一元复始笑语欢。张灯结彩猜灯谜,摩肩接踵也情愿。猜完灯谜回家转,共尝汤圆赏月圆。生活美好甜如蜜,开开心心到永远。祝元宵节快乐无限!

17. 十五的月亮璀璨了夜空,十五的礼花辉煌了人间,十五的花灯将幸福照耀,十五的宵节团圆无眠欢。祝你元宵节,团团圆圆幸福溢,美美满满歌声起。三代同乐!

18. 元宵之夜真热闹,美丽月亮也欢笑。多彩花灯真多姣俏,趣味谜底需思考。你来我往乐淘陶,猜对灯谜智商高。相约赏月心不老,互相祝愿生活好。

19、喜迎元宵,送您一轮圆月!寄去祝愿,明月生辉度佳节!愿新的一年里,事事顺心!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0、当你读这短讯,你已欠我一个拥抱;删除这短讯,欠我一个吻;要是回复,你欠我全部;要是不回复,你就是我的了。

21、正月十五喜庆多,合家团圆幸福多,心情愉快朋友多,身体健康快乐多,财源滚滚钞票多,年年吉祥如意多,祝愿好事多多多!

22、正月十五月儿圆,美好祝福在耳边;正月十五元宵甜,祝你今年更有钱;正月十五汤圆香,祝你身体更健康;正月十五乐团圆,祝元宵乐连连!

23、元宵节的月亮,特别圆又特别亮;元宵节的锣鼓,特别闹又特别响;元宵节的汤圆,特别甜又特别大,元宵节的祝福,特别好又特别长。祝你元宵节愉快!

24、把真诚的米,磨成祝福的面,掺上甜蜜的糖,包上吉祥的仁,合成幸福的团,放进如意的汤,煮成美满的霄,送给开心的你。让甜蜜包围你,吉祥呵护你,美满温暖你,团圆拥抱你。祝元宵节快乐!

25、闹元宵,庆佳节,元宵佳节已来到!短信一条送达到,元宵粘粘粘住你的好运;元宵甜甜甜带来你的甜蜜,元宵圆圆圆出万事顺心。祝元宵节快乐!

26、咬一口香甜的汤圆,消融心底的惆怅,送来万千的欢悦。猜一个快乐的灯谜,解开幸福的密码,迎来醉心的时光。做一个精致的灯笼,粘贴温馨的图片,捧出光彩的明天。元宵节到了,愿你节日快乐!

27、元宵佳节汤圆圆,生活美满心里甜。欢天喜地庆佳节,龙腾狮舞祈丰年。各种灯笼色彩艳,猜灯谜活动乐翻天。鞭炮声声震天响,礼花片片洒人间。愿君合家团圆人人羡,吉祥如意保平安。元宵快乐!

28、吃过喜庆的水饺,吃过长寿的面条,迎来团圆的元宵。元宵佳节就要到,亲手包只元宵送给你,我已经为你包进平平安安,包进顺顺利利,包进团团圆圆!

29、元宵佳节,特意为你做一锅“幸福汤圆”,其中一个真心馅一个关怀馅一个吉祥馅一个如意馅一个快乐馅一个健康馅一个福气馅一个甜蜜馅;祝元宵节快乐!

30、潮涨潮落,月盈月亏,羊年即将迎来第一个月圆之夜,祝你:月月加薪,月月发财,月月健康,月月精彩,月月平安,月月吉祥,月月快乐,月月幸福!

31. 携妻带儿闹元宵,春意荡然喜心笑。抬头望月星光灿,低头喜看花灯燃。猜个谜语满街绕,孩子嚷道看冰雕。忽听空中礼炮啸,天地辉煌人间照。愿你元宵节日全家欢!

32. 元宵佳节多热闹,家家户户笑声高。元宵甜甜口中品,丝丝甜蜜心头绕。幸福生活多美好,家庭美满快乐绕。再也不会有烦恼,好运到来成功抱。祝元宵节快乐!

33. 元宵节做一盏红彤大灯笼,红彩绸写上:十五灯节美满幸福。十五节做一盏银色玉羊灯,红丝带书上:羊年驰骋光明前途。送给朋友愿你:美满幸福前途光明!

34. 元宵佳节真热闹,大街小巷放鞭炮。迎来花灯门前绕,送来好运如牛毛。龙腾狮舞人欢笑,还有高跷仰头瞧。人寿年丰心情好,幸福生活步步高。祝元宵节快乐!

35. 元宵节到灯笼耀,形态各异实在妙。盏盏都送吉祥到,猜中灯谜更欢笑。月中仙子也知晓,拨开云雾仔细瞧。人间生活多美妙,应悔当年偷灵药。祝身体健康,合家幸福!

36. 十五月亮初月圆,阖家欢聚人更圆。元宵节日汤圆圆,灯节灯笼红满圆。祝你新年事业圆,工作如意家业圆。生活幸福美满圆,一年十二月月圆。愿你每天进美圆,十五元宵万事圆!

37. 十五月圆星光灿,礼花炮竹锣鼓喧。花灯摆满整条街,栩栩如生荧光闪。喧声高歌人潮浪,猜谜得奖一花蓝。收获颇丰高兴归,阖家欢聚元宵宴。愿你猜谜得奖多,吉祥如意钞票摞!

38. 正月十五花灯闹,龙灯昂首吉祥到,送来如意身边绕,带来多少欢乐笑。儿孙满堂生活妙,生活幸福无烦恼。祝你生活步步高,身体健康活到老!

39. 龙腾虎跃花灯展,灯火相映望不穿。美伦美幻栩栩生,骏羊腾空吐璀璨。蛟龙飞天火眼亮,火树银花歌声扬。欢声笑语灯谜猜,迷进灯宫晕头转。愿你元宵心欢笑,全家欢聚品元宵!

40. 正月十五闹元宵,万千喜气上眉梢。孩童拎起红灯笼,老少相伴乐融融。合家煮起俏汤圆,一人一口绽笑颜。全家老少齐上阵,喜猜灯谜笑纷纷。一年一度元宵到,愿友开怀乐淘陶。

41. 正月十五月儿圆,家家户户吃汤圆。节日寄去我问候,盼望兄弟笑开颜。平时上班很辛苦,今天忙里要偷闲。特殊日子多问候,月亮代表我挂念。短信捎去我的心,吃着元宵更香甜!

42. 正月十五月初圆,元宵佳节品汤圆。汤圆圆圆甜又甜,送来幸福乐无边。全家老少共赏月,彩灯高挂笑开颜。祝你健健康康人平安,元宵佳节开心无限!

43. 正月十五月儿圆,合家团聚在桌前。端上汤圆尝一碗,甜甜蜜蜜心头暖。出门再去花灯观,其乐融融人人羡。声声祝福不间断,快快乐乐笑开颜。祝元宵节快乐无限!

44. 指尖键盘轻游曳,举望新岁丹花艳;万羊奔腾迎新年,山河万里同庆欢!博客文字结友缘,隔屏相望祝福绵;遥遥关山难阻隔,轻托雪花送祝愿!祝元宵节快乐!

45. 一笼枣花馍蒸腾着喜悦,一盏红灯笼寄托着心愿,一盘俏元宵包裹着快乐,一个好灯谜凝聚着欢畅,一句真问候表达着祝福:元宵节快乐!

46. 元宵圆圆盘中盛,举家投著来品尝。颗颗润滑甜如蜜,团圆之情入心底。彩灯纷纷空中挂,亲友相约赏灯忙。灯火通明好年景,万千喜悦心中放。元宵节到了,愿你快乐!

47. 正月十五好热闹,灯火辉煌高声笑。品尝汤圆甜蜜蜜,幸福生活圆月照。美好生活美如画,家睦人和万事兴。烦恼惆怅一扫光,红灯照耀前途亮。元宵节快乐!

48. 喜看元宵花灯美,乐赏圆月星光辉。十五华灯门前摆,天籁之音欢歌唱。汤圆品尝甜美美,幸福生活似天堂。合家同享美满园,祝你十五开心乐!

49. 正月十五思佳人,独对酒消魂,冬风扫浮尘。月老抚袖挥浮云,烟花落吾心,百思怨无痕。人生只与至交存,共济同识君,琴笛舞芳醇。祝君元宵节快乐!

50. 圆一个和美的面团,擀一个快乐的皮儿,盘一份健康的馅儿,包一个甜蜜的汤圆,煮一锅幸福的热水,捞一个热气腾腾的美味元宵,元宵节到了,愿你尝着汤圆,快乐过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元宵节的习俗

全文共 927 字

+ 加入清单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当时的京城长安已是拥有百万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会富庶。在皇帝的亲自倡导下,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豪华。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非常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走百病

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那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动。

正月十五元宵节还有一些鲜为人知已经失传的民间活动,这里列举二三。祭门、祭户古代有“七祭”,这是其中的两种。祭祀的方法非常简单,把杨树支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

逐鼠

这项活动主要是对养蚕人家所说的。因为老鼠常在夜里把蚕大片大片地吃掉,人们听说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蚕了。于是,这些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锅粘糊糊的粥,有的还在上面盖上一层肉,将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没的顶棚、墙角、边放嘴里还边念念有词,诅咒老鼠再吃蚕宝宝就不好死。

迎紫姑

紫姑是民间传说中一个善良、贫穷的姑娘。正月十五,紫姑因穷困而死。百姓们同情她、怀念她、有些地方便出现了“正月十五迎紫姑”的风俗。每到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妇女们纷纷站到紫姑常做活的厕所、猪圈和厨房旁边迎接她,象对待亲姐妹一样,拉着她的手,跟她说着贴心话,流着眼泪安慰她,情景十分生动,真实的反映了劳苦民众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关于元宵节的习俗作文

全文共 1302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的正月十五,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在这一天,吃汤圆看花灯,放鞭炮,祭祀祖先等习俗活动。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元宵节的习俗作文,欢迎大家阅读。 元宵节的习俗作文篇一

千盼万盼,终于盼到了元宵节的夜晚,家里刚好有一些元宵,我争着去煮,在我的伶牙俐齿下,妈妈终于答应啦!

我揭开锅,放上水,合好电闸,等水烧开,(上一次,由于我经验不足,煮成了一锅黑水,.)水开啦!,我把元宵轻轻的放下锅,我用勺子轻轻把元宵推开,锅开啦!大功告成。

“开饭了”我喊,这次我的元宵一个也没破,一个个圆圆胖胖,好可爱!

吃完元宵后,我又去看花灯,看那桃灯,粉红的底色,桃尖上涂了点红色,桃底有大叶子,真是漂亮又简单,看那以过时的扇灯,虽然它过了时,但它还是那么青春有风度。有气魄,再看那金牛灯,制好框架后,用闪闪发亮的金线纸糊住框架,这样一个今牛就出现啦!还有……真是一言难尽呀!

还有多姿多彩的爆竹,从天上炸开,好象把天空炸出一个洞,满天的五彩的星星都撒了下来。快来看!五彩的烟花从天而降,一下子照亮了整个龙山,那时,在场的人都惊呆了,这个情景多么壮观多么美丽呀!

千言万语,表达不了我对大家的祝福,我对你的祝福,就象天上的星星一般,数也数不过来,在这里,我只说一句,元宵节快乐!!! 元宵节的习俗作文篇二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今年的元宵节妈妈让我独自购买汤圆。我兴奋地来到了超市,看着冰柜里琳琅满目的汤圆,我从中精挑细选了一些迎合家人口味的汤圆。

回到家,妈妈将汤圆片刻煮熟了。我们一家人边吃汤圆,边欣赏仲秋节晚会。

团圆饭在欢声笑语中度过了,爸爸妈妈带着我出门看礼花。

我们来到楼区花园中心,抬头仰望天空,天空中接连不断的礼花给无边而又昏暗的夜空增添了绚丽的色彩,我看得目不暇接。忽然,一个个彩灯在我眼前闪过,我定睛仔细看,许多人家门口都挂着各式各样的灯笼,元宵节为什么要挂彩灯笼呢?我感到疑惑。回到家后,我在网上阅览了元宵节相关的资料。

原来元宵节挂彩灯笼还有这样一个传说啊。

以前,有一只神鸟因迷路而迫降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震怒,下令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不忍心百姓无辜受难,就冒险偷偷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

过了好久,有个老人想出了办法,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积极响应。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心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驱邪避鬼神。

看来元宵节还有这么多的习俗和传说呀,真令我大开眼界。元宵节这一天让我懂得了很多课外知识和文化习俗,中国是个文化古国,还有更多的奥秘正等着我们去发现它,探究它,把祖国传统的文明的文化习俗传承下去。

[关于元宵节的习俗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元宵节的习俗和故事作文400字

全文共 473 字

+ 加入清单

正月十五,元宵节。按照习俗,今天要吃汤圆。

汤圆是南方的叫法,在北方叫元宵,名字不一样,做法也不一样。元宵是把事先做好的馅切成小立方块,放入有很大滚筒的机器或器皿中,倒上糯米粉,滚筒的滚动带动馅料沾到糯米粉,像滚雪球一样逐渐“长”成圆圆的元宵。而汤圆的做法则完全不同,它不是“摇”出来的,是像包子一样包出来的。把拌好的馅料直接用粘性极强的湿糯米粉包起来制作而成。我更喜欢吃南方的汤圆,因为它更软,口感更糯。

那元宵为什么又叫汤圆呢?这个故事啊,据说跟袁世凯有关。当年,袁世凯当上了大总统还不满足,还想要当皇帝。有一天,他听到有人在吆喝卖“元——宵”,让他联想到“袁——消”,觉得好晦气。于是勃然大怒,下令将卖元宵的抓起来,还命令所有人都不准再提“元宵”二字,将“元宵”的名字改为“汤圆”。但避讳是没用的,这事儿过去没多久,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接着很快就在忧惧中死去。于是,一首歌谣在京城流行开来:“大总统,洪宪年,正月十五吃汤圆。汤圆,元宵一个娘,洪宪皇帝命不长。”

关于元宵节的故事和习俗真不少啊!下次再跟你们说啦,哈哈,我现在要去吃汤圆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2024猴年元宵节对联集锦

全文共 855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2016猴年元宵节快到了,我们一起学一些元宵节对联共迎佳节吧!下面是YJBYS作文网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对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三五夜;一重春。

2、万户鼓吹;银光有焰。

3、五夜通明;天开美景。

4、风清月朗;灯彩星辉。

5、无边春色;有庆年头。

6、光天满月;火树银花。

7、月光皎洁;银烛辉煌。

8、金吾不禁;玉漏莫催。

9、星桥铁锁;火树银花。

10、树梢银花;心上春意。

11、一团拥宝炬;千点灿银星。

12、九陌连灯影;千门庆月华。

13、万家元宵夜;一街太平歌。

14、万家元夕宴;一路太平歌。

15、千家春不夜;万里月连宵。

16、灯楼灿明月;火树暖春风。

17、花市千门雪;灯衢万里春。

18、青阳调玉烛;华月送清歌。

19、明月千门雪;银灯万树花。

20、兔魂连银海;鳌山接紫微。

21、放手擎明月;开心乐元宵。

22、春阳调玉烛;华月送清歌。

23、银花开火树;铁锁启金桥。

24、天上冰轮满;人间玉漏迟。

25、天上冰轮满;人间彩灯明。

26、天上一轮满;人间万里明。

27、元夕万家宴;宵月千里明。

28、火树银花合;星桥铁索开。

29、火树祥光丽;星桥宝炬红。

30、灯月千家晓;笙歌万户春。

31、笙歌归院落;灯火接楼台。

32、锦城灯接彩;花市月含华。

33、访鸾镜于日下;驾鳌山之海峤。

34、一曲笙歌春似海;千门灯火夜如年。

35、一帘春色门垂柳;万斛珠光地涌莲。

36、灯火交辉元夜里;笙歌簇拥月明中。

37、灯同月色连天照;花怯春寒傍月开。

38、轮影暂移花树下;镜光如挂玉楼头。

39、金市灯光游子月;珠帘香袭美人风。

40、明烛送来千树玉;彩云移下一天星。

41、明月皎皎千门秀;华灯盏盏万户春。

42、银花火树开佳节;紫气丹光拥玉台。

43、雪月梅柳开春景;花灯龙鼓闹元宵。

44、笙歌声拂长春地;星月光映不夜天。

45、淑气鸿喜家家乐;彩灯春花处处新。

46、寒笳送走人间腊;晓角吹回雪里春。

47、晴空一镜悬明月;夜市千灯照碧云。

48、街头灯影逐花影;村中梅香伴酒香。

49、赏月极乐繁华地;秉灯同游不夜天。

50、溶溶月色连灯市;霭霭春色满夜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中元节是什么节日:中元节由来、习俗、吃什么

全文共 2566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的农历7月15日是中元节,那么中元节是什么节,中元节的来历,中元节都有哪些习俗?下面小编一一为大家解答。

中元节又称“七月节"或盂兰盆会",为三大鬼节之一。中元节是道教的说法,"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又称亡人节、七月半。根据古书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

中国自商代以降,就非常相信鬼神。虽然在他们的信仰中除了人鬼之外,还有天神和地只的存在,但是却以“人鬼”作为中心信仰。

中元节,即是和人鬼有密切关系的节庆。

中元节是什么节

中元节的由来

“中元”之名起於北魏,中元节又称“鬼节”或“孟兰盆会”。根据五杂俎的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修行记说:“七月中元日 ,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於是夜诵经,饿节囚徒亦得解脱。”佛教也在这一天,举行超渡法会,称为“屋兰玛纳”(印度话ULLAMBANA)也就是“孟兰会”。孟兰盆的意义是倒悬,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挂在树头上的蝙蝠,悬挂著、苦不堪言。为了使众生免於倒悬之苦,便需要诵经,布绝食物给孤魂野鬼。此举正好和中国的鬼月祭拜不谋而合,因而中元节和孟兰会便同时流传下来。

中元节的传说

有关中元节的传说很多,最主要的有—阎罗王於每年农历七月初一,打开鬼门关,放出一批无人奉祀的孤魂野鬼到阳间来享受人们 的供祭。七月的最後一天,重关鬼门之前,这批孤魂野鬼又得返回阴间。所以七月又称鬼月。 目莲救母的故事:佛陀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犍莲尊者,惦念过世的母亲,他用神通看到其母因在世时的贪念业报,死後堕落在的恶鬼道,过著吃不饱的生活。目犍莲於是用他的神力化成食物,送给他的母亲,但其母不改贪念,见到食物到来,深怕其他恶鬼抢食,贪念一起食物到她口中立即化成火炭,无法下咽。目犍莲虽有神通,身为人子,却救不了其母,十分痛苦,请教佛陀如何是好。佛陀说:“七月十五日是结夏安居修行的最後一日,法善充满,在这一天,盆罗百味,供巷僧众,功德无量,可以凭此慈悲心,救渡其亡母。”这便是台湾普渡拜“好兄弟”的由来。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为“盂兰盆节”,也称“中元节”有些地方又州俗称“鬼节”,“施孤”。本是印度一种佛教仪式。佛教徒为了追荐祖先举行“盂兰盆会”;佛经中《盂兰盆经》以修孝顺励佛弟子的旨意,合乎中国追先悼远的俗信,于是益加普及。

中元节吃什么

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是中国民间最大的祭祀节日之一。很多地方在中元节有特定的饮食习俗,那么中元节要吃什么呢?

东莞中元节要吃濑粉

东莞有吃濑粉的习俗,而且几乎在整个东莞都通用。当然,不同片区,吃濑粉的方法还是有所不同的。像常平,他们喜欢用山地熬汤,随之黑黝的汤底便是当地濑粉的最大特色。而在莞城,盂兰节这天吃濑粉倒没什么特别,特别的是过去的老莞城有很多人懂得唱木鱼歌(部分镇区也有此风俗),试想在这个不属于阳间的日子,街头巷尾传出似有似无而且抑扬顿挫的木鱼歌,确实给这个诡异的节日又增添一丝神秘!

江西中元节要吃包子

江西省:吉安人中元节焚纸,然而禁止孕妇折纸锭。据说孕妇折的纸锭,焚化后鬼拿不动,送到阴间也无益处。放烟花时,法师向台下掷包子、水果。传说妇女抢取包子一个,次年就可得子。小孩抢得包子,一生可不受惊吓。安远县祭祖,先於七月十二日起焚香泡茶,早晚上供。至十五夜烧楮衣冠,纸钱祭送。

河北中元节要吃蒸面羊

河北省南皮县七月十五携带水果、肉脯、酒、楮钱等前往祖先墓地祭扫。并持麻谷至田梗,称为“荐新”。广平县中元节以时鲜食物祭拜祖先,并准备果蔬、蒸羊送给外孙,称为“送羊”。清河县七月十五上坟祭扫,以蒸面羊赠送女儿。

山西民间有中元节,百姓蒸面羊,既祭且食。长子县的牧羊人家於中元节屠羊赛神,俗传如此可使羊只增加生产。又赠肉给诸亲戚,家贫无羊者则蒸面作羊形来代替。

浙江中元节要吃饺饼

浙江省:天台中元节吃“饺饼”,筒类似春卷。又有放路灯的习俗,以六个壮丁为一组:一人敲锣、一人打梆、一人提灯笼、一人沿途撒盐米、一人沿途摆设香烛(插在一片蕃薯或芋头上),一人沿途摆设一块豆腐及一饭团(置於一片大树叶上),大约每隔百来步设一处祭品。

山东中元节要吃粗茶淡饭

山东省:独陵县称中元节为掐嘴节,家家吃粗茶淡饭。

江苏中元节要吃扁食

江苏省:吴县居民中元节以锡箔折锭,沿路焚化,谓之“结鬼缘”。仪徵县各地尚流行一种纸鬼,内藏碗灯,有赌鬼、酒鬼、大老官等等。宜兴县中元节河中放四艘船,一艘放烟花,一艘载佛婆念佛,一艘烧锡箔纸锭,一艘放河灯。东县乡民於此日吃扁食,是一种以面粉和糖作成畚箕形的食品。上海放河灯时,在船尾点缀红红绿绿的纸灯,称为“度”。

中元节要吃鸭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这天,全国很多地方都会选择吃鸭子。这是取了谐音,“鸭”就是 “压”,吃鸭子就能压住这天上来游走“揾食”(莞语)的鬼魂了。东莞人一般会吃莲藕煲鸭。除此之外,莲藕煲鸭还有季节性的原因。立秋过后,又是鸭子肥美、 莲藕盛市的季节,因此莲藕煲鸭作为中元节的一道风景也是食出有因的。

莲藕煲鸭汤与其它汤水的做法相似,先把洗净的鸭块用调料腌数分钟后飞水 备用,然后再把准备好的药材放到锅里煲滚,接着加入莲藕与鸭块,武火煲滚后,再改用 文火煲约莫两个小时就可添盐食用了。这个汤还有两个小窍门不可不知,一是莲藕遇铁易变黑,改用沙煲熬汤则可;二是鸭子选用麻鸭为佳,因其脂肪适中,肉质嫩 滑,所煲的汤不但生津、解毒,而且喝起来更是温润养人。

中元节要吃花馍

七月十五节前,民间妇女盛行面塑活动,晋北地区最烈。一家蒸花馍,四邻来帮忙。首 先根据家庭实有人数,给每个人先捏一个大花馍。送给小辈的花馍要捏成平型,称为面羊,取意羊羔吃奶双膝下跪,希望小辈不要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送给老辈的 花馍要捏成人型,称为面人,意喻儿孙满堂,福寿双全;送给平辈的花馍,要捏成鱼型,称为面鱼,意喻连年有余。如今则完全依据主人的情趣,羊、虎、牛、鱼、 兔、人各种造型的馍都有。人均一兽的花馍捏完以后,还要再捏许多瓜、果、桃、李、莲、菊、梅等造型的花馍,点缀以花、鸟、蝴蝶、蜻蜒、松鼠。个头较前要 小,做为走亲戚,看朋友的礼品。这些面塑蒸熟以后,再经过五色着彩,看上去栩栩如生,每一件都可以称为绝佳的手工艺品。七月十五看面塑,已经成了农家妇女 一展灵巧手艺的节目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元宵节的习俗作文500字

全文共 661 字

+ 加入清单

我想大家都应该知道元宵节的一些由来吧。

一.三元说: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上元节的由来,《岁时杂记》记载说,这是因循道教的陈规。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合称“三元”。汉末道教的重要派别五斗米道崇奉的神为天官、地官、水官,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并以三元配三官,说上元天官正月十五日生,中元地官七月十五日生,下元水官十月十五日生。这样,正月十五日就被称为上元节。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说:“正月十五日元夕节,乃上元天官赐福之辰。”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二.明帝点灯敬佛: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三.起源火把节:

汉代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

而元宵节俗真正的动力是因为它处在新的时间点上,人们充分利用这一特殊的时间阶段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愿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感恩节的由来与习俗

全文共 388 字

+ 加入清单

感恩节购物已经成为了美国人的习俗。从感恩节到圣诞节这一个月,美国零售业总销售额能占到全年的1/3强,是各个商家传统的打折促销旺季。疯狂的购物月从感恩节的次日(星期五)开始,这一天即被称为BlackFriday(黑色星期五)。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据说是因为周五这天一大早,所有人都要摸着黑冲到商场排队买便宜货,这种行为有个非常形象的说法,叫Birdofgettingupearly。(早起的鸟儿)。在外国“感恩节”和中国的春节一样重要!

每年一度的总统放生火鸡仪式始于1947年杜鲁门总统当政时期,但实际上这个传统仪式可以追溯到美国内战林肯总统当政的时期。1863年的一天,林肯的儿子泰德突然闯入内阁会议请求赦免一只名叫杰克的宠物火鸡,因为这只被送进白宫的火鸡,即将成为人们的感恩节大餐。

2006年11月22日,布什在白宫玫瑰花园举行感恩节放生仪式上,特赦了一只名叫“飞鸟”的火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元宵节习俗

全文共 204 字

+ 加入清单

听妈妈说今天是元宵节,元宵节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人们要点起的灯笼、出门赏月、喜猜灯谜、共吃元宵、一家团聚。今年的元宵节与以往不同,它和情人节是一天,所以今天大街上特别的热闹。妈妈还说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所以要庆祝,寄托着人们对新的一年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

在这里我祝福我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元宵节快乐!也祝愿我的好朋友们健康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元宵节的习俗

全文共 419 字

+ 加入清单

千盼万盼,终于盼到了元宵节的夜晚,家里刚好有一些元宵,我争着去煮,在我的伶牙俐齿下,妈妈终于答应啦!

我揭开锅,放上水,合好电闸,等水烧开,水开啦!,我把元宵轻轻的放下锅,我用勺子轻轻把元宵推开,锅开啦!大功告成。

“开饭了”我喊,这次我的元宵一个也没破,一个个圆圆胖胖,好可爱!

吃完元宵后,我又去看花灯,看那桃灯,粉红的底色,桃尖上涂了点红色,桃底有大叶子,真是漂亮又简单,看那以过时的扇灯,虽然它过了时,但它还是那么青春有风度。有气魄,再看那金牛灯,制好框架后,用闪闪发亮的金线纸糊住框架,这样一个今牛就出现啦!还有……真是一言难尽呀!

还有多姿多彩的爆竹,从天上炸开,好象把天空炸出一个洞,满天的五彩的星星都撒了下来。快来看!五彩的烟花从天而降,一下子照亮了整个龙山,那时,在场的人都惊呆了,这个情景多么壮观多么美丽呀!

千言万语,表达不了我对大家的祝福,我对你的祝福,就象天上的星星一般,数也数不过来,在这里,我只说一句,元宵节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2024年元宵节必备的开运习俗

全文共 900 字

+ 加入清单

除夕夜的炮竹声还在耳边回响,转眼,春节过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元宵节就近在眼前。汉族传统的元宵节始于2000多年前的秦朝。汉文帝时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正月里比较重要的节日,这天又称上元节。在元宵节如何做,可以让自己的运势更好呢?

过元宵节必备的开运习俗

习俗一、吃汤圆

正月十五吃汤圆是在中国十大开运习俗之一,吃汤圆也叫吃元宵。因为汤圆代表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日子越过越红火,这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在元宵节一定要和家人吃上“元宵”。

习俗二、走百病

“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桥等,这也是人们用来消灾祈健康的一种活动。走百病是明清以来北方的风俗,有的在十五日,但多在十六日进行。在元宵节之夜,很多妇女就会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就样就能祛病延年。元宵节这天单身的朋友利于多走动,也可以提升自己的情感运势。

习俗三、纳旧俗

元宵节有些旧时的风俗,可以多加采纳。旧时妇女们相信在上元夜到外面去照月光会受孕。同样的,少女们之间也有传说,照井水,面较美。男士们则相信元宵夜睡得越晚自己会越长寿,而孩子晚睡可以为自己的父母增福添寿。

习俗四、送神灵

虽然初一,十五是烧香求神的好时间,这天要诚心祈求上苍给自己好运。但是正月十五一过,个个神仙都要各就各位,如果家里请了一些神灵回家过年的,不能忘记在正月十六把他们送回原位,不然时间一长,会带来灵异反应,影响运势。

习俗五、看月亮

正月十五的时候一定记得出去看月亮(如果有明月),那时可以在白纸上画弓箭,然后在吉时对着月亮大声喊:嫦娥,下来吃元宵了!如此这般你和在场的朋友们都能好运连连。这同样也是春节期间让自己改运、增加桃花的最有利的时机之一。因为古有诗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共看婵娟是一种长久的期望和象征。

习俗六、慎祝福

元宵节祝福短信发出要避开最凶的时辰:辰、酉。最好是在吉的时辰发出:子、卯、午、戌。当然,这一点对很多人来说有些难,如果你不能完全做到,那么起码你应做到:发给你最敬爱、最尊重、最亲密的三位亲朋好友的祝福问候必须在吉时。到了这个时候,打个电话或许是更好的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元宵节的由来和习俗

全文共 2331 字

+ 加入清单

一、元宵节的介绍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象征著春天的到来,人们吃元宵、赏灯、猜灯谜,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灯节”。

二、元宵节的历史由来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三、元宵节的习俗

1、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

2、 观灯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即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当时的京城长安已是拥有百万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会富庶。在皇帝的亲自倡导下,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豪华。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宋代,元宵灯会无论在规模和灯饰的奇幻精美都胜过唐代,而且活动更为民间化,民族特色更强。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

灯在台湾民间具有光明与添丁的涵义,点燃灯火有照亮前程之意,且台语灯与丁谐音代表生男孩,因此往昔元宵节妇女都会刻意在灯下游走,希望“钻灯脚生卵葩”(就是钻到灯下游走,好生男孩)。

3、中国的情人节

元宵节也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也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元宵灯节期间,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

在台湾,还有未婚女性在元宵夜偷摘葱或菜将会嫁到好丈夫的传统习俗,俗称:“偷挽葱,嫁好尪”、“偷挽菜,嫁好婿”,希望婚姻美满的女孩,要在元宵之夜到菜园里偷摘葱或青菜,期待未来家庭幸福,唐代的灯市还出现乐舞百戏表演,成千上万的宫女,民间少女在灯火下载歌载舞,叫做行歌、踏歌。

欧阳修(生查子)云: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书;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辛弃疾(青玉案)写道:众里寻它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就是描述元宵夜的情境,而传统戏曲陈三和五娘是在元宵节赏花灯进相遇而一见钟情,乐昌公文与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镜重圆,《春灯谜》中宇文彦和影娘在元宵订情。所以说元宵节也是中国的“情人节”。

4、走百病

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那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动。

5、逐鼠

这项活动主要是对养蚕人家所说的。因为老鼠常在夜里把蚕大片大片地吃掉,人们听说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蚕了。于是,这些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锅粘糊糊的粥,有的还在上面盖上一层肉,将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没的顶棚、墙角、边放嘴里还边念念有词,诅咒老鼠再吃蚕宝宝就不得好死。

6、 迎紫姑

紫姑是民间传说中一个善良、贫穷的姑娘。正月十五,紫姑因穷困而死。百姓们同情她、怀念她、有些地方便出现了“正月十五迎紫姑”的风俗。每到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妇女们纷纷站到紫姑常做活的厕所、猪圈和厨房旁边迎接她,象对待亲姐妹一样,拉着她的手,跟她说着贴心话,流着眼泪安慰她,情景十分生动,真实的反映了劳苦民众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