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介绍一种物体说明文方法(热门20篇)

论证方法包括: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接下来为大家带来的是初中语文议论文阅读解题技巧。

浏览

6068

作文

516

篇1:介绍校园的说明文

全文共 563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的学校是绵阳市第十三中学,位于绵阳科技城西大门——涪城区磨家镇。这里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文化气氛浓厚,是一个理想的读书的地方。

我们的学校修建于2006年,占地二十四亩。主要由教学楼、综合楼和学生宿舍楼构成,每栋各有五层。教学楼每层四间教室,是全

校各个年级同学学习的场所。教室里窗明几净,安装了有线电视和小喇叭,教室前后都是现代化的黑板。每个教室大约有六十多个平方,可以坐上五六十个学生。教学楼的一二三层是小学的各个年级,四五楼是中学的各年级。在综合楼上有各类实验室、网络教室、图书室和多媒体教室。中小学的教师办公室、各个行政办公室等都在综合楼上。学生宿舍每层大约有24间,四五楼住的是小学各年级的学生,二三楼是初中各年级的学生,一楼是老师的集体寝室。每间寝室大约有二十多个平方,另有一个阳台是学生的洗漱间,每间寝室住宿十个学生。学校有大小两个操场,安装了许多健身器材。操场上有两个篮球场,两个排球场和网球场,

周围是乒乓球桌。课间课余同学们在这里进行锻炼和开展各项活动。宿舍楼后面是食堂,是同学们生活保障。

我们学校共有六十几位老师,他们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深受同学们欢迎。全校有一千多名学生,主要来自磨家片区,还有部分来自附近的乡镇以及务工的子弟。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学生星期一到校星期五下午才能回家。

这就是我的学校。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介绍恐龙的300字说明文

全文共 220 字

+ 加入清单

我在电视上所看到身材最大的恐龙是震龙,它是食草恐龙 ,它的身长有39至52米!身高可以达到18米!!体重达到130吨!!!也就是说,2到3条震龙头尾相接地站在一起,就可以从足球场的这个大门排到另一个大门。而如此沉重的庞然大物如果在原野上行走的话,它那硕大的巨脚每一次踩到地面都会使大地发生颤抖,就像地震一样。这就是“震龙”的名字。

它们喜欢成群生活,脖子很长所以可以吃到树上的叶子,近最最 就是恐龙不能适应当时的环境(气候)变化,所以灭亡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介绍粽子的说明文

全文共 624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快到了,我突然心血来潮,想提前练习练习包粽子,以便端午展示展示我高超的厨艺。

家里没人,正适合我下手。哈哈!

在厨房里翻了半天,翻出这样几件战利品——糯米、淀粉、面粉、辣椒油、花椒油、醋、红豆、绿豆、黑豆、蒜、葱、姜,又在冰箱里找出羊奶、香肠。这些都是理想的战利品。包出来的粽子一定不同凡响。

想了半天,以前看爷爷包过粽子,跟外面卖的没什么区别,太普通了,我想要一个独一无二的粽子。既然材料都有了,那就做呗!

首先,我把红豆、黑豆、绿豆、糯米、葱、蒜、姜洗干净。在餐桌上铺了一块布。准备开始制作粽子。我把葱、蒜、姜、香肠切成丝,把糯米、红豆、黑豆、绿豆、葱、蒜、姜香肠,混合在一起。由于最近大蒜和绿豆价格较高,所以我只放了一点点。我把它们捏成了一根冰棍的形状,再把辣椒油、花椒油、醋、羊奶洒在粽子上。在粽子外面又裹上一层面粉淀粉。由于我怕粽子一进锅里就成了一摊“散沙”,还特意从电饭煲里拿出一些昨天的剩饭,当做胶水,包住粽子。

诶?我记得家里有粽叶的啊?被爷爷放哪啦?算了!随便找一个东西替代吧!我在冰箱里拿出几片生菜、几根海带丝,洗洗就开始包粽子咯!

我用生菜叶,把粽子抱起来,拿海带丝一捆,大功告成。烧水,准备下锅。我在锅里放了一锅水,把粽子放下去,二十分钟后,把粽子捞了起来。放在大盘子里,再淋上一点酱油。俺的粽子成啦!

尝了一下,虽然味道飞一般的怪,但也不是特别难吃。我得赶紧去收拾一下厨房,免得过一会儿吃棍子肉。

端午节快来吧!我想再次大展厨艺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介绍粽子的说明文

全文共 405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我们家也不例外。妈妈说粽子不仅以它特有的形状、颜色和滋味惹人喜爱,而且还能引起人们对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常见的粽子样子很特别,既不是方的,也不是圆的,而是有棱有角的。粽子用翠绿的芦苇叶包裹雪白的糯米而成,里面还可以放进蜜枣、香肠、咸肉等各种馅,形成各种不同的味道,我最喜欢吃蜜枣馅的。

粽子煮熟后,颜色就变了,剥开墨绿的苇叶,只见光洁如玉的珍珠米团里镶嵌着几颗红色玛瑙似的蜜枣,红白绿相映衬,显得格外艳丽诱人。粽子的味道更是堪称一绝。米团因为苇叶发出淡淡的清香,使人垂涎欲滴,咬上一口,甜而不腻,粘而爽口,它既是驱邪消暑的开胃食品,又是营养丰富的滋补佳品,所以老少皆宜。

当然,粽子还有它独特的来历,据说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因为被奸人所害投江而死,人们为了防止鱼虾蚕食屈原的尸身特意投米团于江中,后来人们就用包粽子这种方式来纪念屈原的。粽子就是这么好看又好吃,还有它的独特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介绍兵马俑的满分说明文

全文共 599 字

+ 加入清单

我和爸爸妈妈来到了西安,目的是为了看秦兵马俑

秦兵马俑位于临潼县的原野上,发现人是西阳村的村民。那个时候他们正在打井,他们打出了一些破碎的陶俑和古代的青铜兵器。这就是发现的开始。

我们来到了一号展览大。我看见了一个大坑,坑里有许多人。导游说,那个坑里的人是泥人,是兵马俑。导游又给我说,一号坑是最大的一个坑,面积达一万四千二百六十平方米是一个由战军和步兵混合的军阵。由前锋、后卫、主体、侧翼组成,总体严密,突出了秦军实力总体严密坚固,气势雄伟,实力强大。兵马俑的身高个个都在1。8——2。0米中的身高,个个面部表情严肃无比那时秦王的兵并不高,可秦王喜欢高的人,显示他的兵高大、威武、善战。原来他们手上都有兵器,可被楚霸王项羽给抢走了。所以他们现在手都是握着兵器的样子。一号坑还是秦俑博物馆的形象代表。

二号坑面积为六千三百平方米,是指挥部,指战人是秦始皇。

在一号坑还出现了两辆彩绘青铜车,这两辆车都是单辕双轮车,前面都是四匹马拉的车。第一辆称立车,又叫高车、戎车。是一辆开通车,是皇帝的专车。车体小巧玲珑。车前挂一副弩,左边有箭箙内御官佣严肃中透出一丝轻松,身配长剑,腰系玉佩,神情专注。

第二辆车名安车,是车主坐的车。车重一千二百四十一公斤。车分前室和后室。前室是御手坐的地方,后室是车主坐的地方。后室有三窗一门,三窗可自由开合,用来调温。

秦始皇兵马俑被列位世界第八大奇迹,不看兵马俑就不算到过中国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说明文常见说明方法及作用

全文共 538 字

+ 加入清单

常见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

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③、作比较:把______和_____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④、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⑤、打比方:将______比作______,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⑥、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⑦、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⑧、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⑨、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直观。⑩、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

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

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

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介绍梨的说明文400字

全文共 576 字

+ 加入清单

我家的院子里,有一棵老梨树,打我出生时它就已经在那里,听说它的岁数约摸和我外婆一样大。树上还挂着两个秋千架子,我时常与兄弟姐妹抢着荡秋千。

夏日清晨,我们洗漱完过后,搬来一两张大板凳放在树荫下并在一起,趴在凳子上写作业。梨树下,时不时传来欢声笑语,要是谁先写完作业,谁就可以先玩荡秋千。所谓的秋千,就是用结实的粗绳子悬挂在老树枝上,人坐上去,屁股坐在绳子绑着的木架子上,晃动时,脚就离开了地面,别提有多刺激了。我们很喜欢玩这个游戏,在呼呼的风中,感觉自己就像一只飞翔的蜻蜓。

中午,梨树上的知了叫了起来:“热死了!热死了!”我们坐在树荫下乘凉,一阵风吹过,让人感觉神清气爽。正当结果季节,大大小小的梨子挂满枝头,青绿透黄,散发着诱人的香味,馋得我们的心都痒痒的。只要有人一提议,我们就在树下开始琢磨怎样才能摘到梨子。

一阵叽叽喳喳过后,大伙儿开始行动了:有的搬来梯子,靠在大树旁,有的站在秋千上,一手扶着绳子,一手伸上去摘梨子,有的踮着脚尖,举着棍子想打下梨来,最有意思的是那些更小的孩子们,他们尖叫着,雀跃着,蜂拥着,七手八脚地捡着掉在地上的梨,拼命往衣兜里塞……

晚上,我们为爷爷奶奶搬来躺椅,我们则坐在秋千上荡来荡去,数着天上的星星,赏着明月。长辈们你一言我一语,谈着今天所发生的新鲜事。

这棵老梨树,给大家带来了无穷的欢乐,也见证了我童年所有美好的日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浅谈借助形象思维教好说明文的方法

全文共 2956 字

+ 加入清单

就语文教学而言,初中学生对那些形象性较强的叙事类文体感兴趣,而对说明类文体(说明文)缺乏兴趣。随着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说明文的应用越来越多,越来越广泛。让学生较好地掌握阅读和写说明文,在今天的语文教学中显得十分重要。

分析说明类文体的特点,我认为,说明文并不只是抽象的解说事物,像其他叙事类文体一样,有抽象,也有情感。就是说也有形象性和情感性。因此,我们同样可以借助形象思维方法来进行说明文的教学。

如何借助形象思维的方法来教好说明文呢?

一、抓住关键词语,启发想象,从解说事物的准确性词语中使学生领会被解说的事物及其特色。

本来,形象思维的第一个特点是“神与物游”,而被解说事物的特征大都被体现在一些关键的词语上。如果我们让学生在阅读说明文时,能很好地把握这些关键词语,那么抽象的解说同样可以“活”起来,学生就有可能“神与物游”。例如《中国石拱桥》一文中有赵州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两句话。教学时,我先要学生图示这一物象,并要求依课文申述理由(在这个图示过程中,可以进行有意误导,在词语的解说中,可以进行斟换或删除的比较)。结果,大家都明确一边画两个小拱是由“各”字决定的;小拱不能画在大拱的两端或其他位置,是由“肩”字决定的。在此基础上,我向学生讲解说明文的特点之一,就是用词的准确性。“各”字准确地说明了小拱的数量,“两肩”不仅准确地说明了小拱的位置,而且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语言更加形象生动,把这座桥梁的石拱形状,形象而具体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若换一个字,就很难收到如此的效果。这样,学生对赵州桥不但造型美观,而且结构坚固(小拱减轻了桥身的重量,在河水暴涨的时候,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的特点就有了深刻的理解。由此,深深体会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和力量。此课中还有许多词语,如“大约”、“几乎”、“左右”、“有些”、“全部”“在当时”、“最”等等,我把这些词都拿出来,让学生想一想,如果去掉它们换上另一个词,句子意思会不会有变化?是不是不够准确了?从而使学生懂得说话写文章用词造句都要经过认真的推敲,周密的思考,才能准确地反映客观实际。学生在体会说明文用词造句的准确性、周密性中,思维也会渐渐变得周密起来。

二、利用文学因素,用再造想象的规律来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体会说明方法的生动性。

所谓再造想象是指根据对于某种事物的描述,在头脑中再造出这一事物的新形象的过程,即在脑子里“放电影”。在教学中,借助于再造想象,使学生头脑中重现出教材中所说明、描绘的事物,培养、丰富和发挥学生的形象思维,深刻地领会教材内容,牢固地掌握知识,并转化为技能。

初中课本说明文中不乏形象描述的部分。教学中,只要注意引导“观文”、“览物”,带入那些以描写作为说明手段所创造的情境,体验一定的情感,就会由于美的感受而引起兴趣。梁衡的《晋祠》是一篇“发现美,表现美”的优秀说明文。作者把准确说明与生动描写相结合,充分表现了古晋明珠——晋祠的自然美与社会美“浑然一体”的突出特征。讲说时,我注意抓住那些以动写静的动词,引导赏析,带入情景,让每个学生头脑中放映出晋祠。文中写山,用了一个“拥”字,表现其巍巍的气势之美。山拥抱着祠,“一百多座殿堂楼阁和亭台轩榭”的祠,多么壮伟;祠,偎依着山,高大、幽深,景色气候宜人,一年四季魅力无穷的山,何等怡适。文中写树,用了“荫护”一词,表现其苍劲的风骨之美。树,以自己“挑着”的青枝,“如盖”的绿叶,“荫护”着古老的祠,好大的力量;祠,正由于隐身于“托天”、“拔地”的古木荫中,才显得格外的幽静而典雅,这又是多么的美好。文中写水,用了一个“飘”字,表现其柔静之美。晋祠的水多、清、静、柔。作者把水与祠和其他景物连在一起写。水在祠中“穿”、“绕”,祠在水上“飘”着,水面有波,是微微的波;水“带”在流,是静静地流……水中有景,是数以万计的亭台楼阁的倒映之景。可以想象,在那景色如画,“飘带”如“织”的水边游览,移情于物,该是一种何等美妙的享受啊!由于生动的动态描写,本是静止的历史文物“三绝”,也处处给人以动势感,动则生势,势则感人。千百年来,山因祠而名,祠以山而存;苍劲的树,柔静的水,都成了古祠不可分割的部分。这美丽的自然风景,璀璨的古代文物就是如此动人的“浑然融为一体”!教学此文,由于我引导学生“观文”如同“览物”,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物,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练习写说明文时,也初步学会运用生动的说明方法 教学中,借助课文本身的文学因素,将学生引入描述意境,不仅能促进对被说明事物的理解,而且能学到形象生动的说明方法。

三、分析具体形象,揭示本质,把握说明文的主脉。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认识客观事物,首先要从具体形象入手,经过抽象、概括,才能得出符合逻辑的结论。教学说明文,自然应该本着这个原则,通过各个局部形象的具体的分析,抽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例如教学《雄伟的人民大会堂》时,我先具体分析它的位置(在天安门右前方)、外观(面积宽、体积大、轮廓巍峨、色调淡雅)、内景(装饰富丽堂皇,立面层次繁多),先在头脑中形成鲜明的画面。然后通过抽象概括,得出“雄伟”的印象。分析课文中“大礼堂顶上藏着比北京新扩建的长安街路面还要宽的十二榀钢架”这句话时,我引导学生借助形象思维来理解,北京是祖国的首都,长安街是北京的一条主要街道,它的路面会有多宽?可能比我们娄底新城的街道路面要宽些吧。而大礼堂顶部的钢屋架却比长安街路面还要宽。这时候,学生的头脑中马上就会放出“电影”,形成鲜明的画面,即使没有到过长安街的学生也可以间接地想出大礼堂的宽度,并由此抽象出大会堂“雄伟”的本质特征。课文用“七十六米”、“六十米”、“三十三米”、“八万六千立方米”分别说明了万人大礼堂的宽度、深度、中部高度和体积。我引导学生把万人大礼堂和教室比一比(公布了教室的长度、宽度和高度的数据),通过比较想象,学生就会深深感知到,课文运用这些具体数字,不正表明了大会堂的雄伟吗?这样从形象思维入手,抽象出人民大会堂结构整体所形成的雄伟的风格特点,而这也正是这篇说明文的主脉,对学生理解文章的逻辑性也是不无裨益的。

四、依据逻辑结论,展开幻想,深化说明的主题。

通过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揭示了被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之后,说明文的教学任务还没有完成。因为说明文的教学目的不仅要提高学生观察事物、认识事物和读写说明文的能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热爱科学的精神,以适应四化建设的需要。例如前面提到的《中国石拱桥》一课,作者对芦沟桥的桥面装饰作了生动的描绘,“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姿万态,惟妙惟肖”。对石狮子的这种神态逼真、活灵活现的刻画,显示了桥的高度艺术价值,增添了说明的文采,给人以美的享受。这种带解说性的生动、形象的描绘语段,无须多做分析,只要张口诵读,闭目神思,细细品味,便可以想象到作者观桥时的那种喜悦之情,体会到作者作此文时那种对祖国古代灿烂文化和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的赞颂之情。同时,学生对我国劳动人民、科学家、科学事业的热爱景仰之情就会涌上心头,增强民族自豪感,立志为振兴祖国而努力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介绍芒果的说明文500字

全文共 525 字

+ 加入清单

芒果,是著名的热带水果之一。

芒果通常为圆扁型,成熟时呈黄色,肉质肥厚,味甜,果核坚硬。多产自云南、广西、广东、福建、台湾,生于海拔200-1350m的山坡,河谷或旷野的林中。分布于印度、孟加拉、中南半岛和马来西亚。本种国内外已广为栽培,并培育出百余个品种,仅中国目前栽培的已达40余个品种之多。

芒果还可制罐头和果酱或盐渍供调味,亦可酿酒。果皮入药,“凡渡海者食之不呕浪”;果核疏风止咳。叶和树皮可作黄色染料。木材坚硬,耐海水,宜作舟车或家具等。树冠球形,常绿,郁闭度大,为热带良好的庭园和行道树种。

在印度的佛教和印度教的寺院里都能见到芒果树的叶、花和果的图案。印度教徒认为芒果花的五瓣代表爱神卡马德瓦的五支箭,用芒果来供奉女神萨拉斯瓦蒂。1556~1605年期间,莫卧儿帝王阿克巴在德里附近有一个十万株芒果树的果园。这样大规模的芒果树园在当时是世界罕见的。人们一致认为,第一个把芒果介绍到印度国以外的人是中国唐朝的高僧玄奘法师,在《大唐西域记》中有“庵波罗果,见珍于世”这样的记载。而后传入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再传到了地中海沿岸国家,直到18世纪后才陆续传到巴西、西印度群岛和美国佛罗里达州等地,这些地方都有大片的芒果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介绍荷花的说明文作品

全文共 678 字

+ 加入清单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夏日,新沙岛上的千米荷塘是一道别样的风景线。 "The lotus leaves are infinitely clear, the lotus lotus is red."In summer, the kilometer lotus pond on the Shinka Island is a different landscape.

站在路边,远远望去,一大片绿油油的荷叶扑入眼帘。它们是翠绿的大伞,给小鱼儿遮风挡雨。它们是碧绿的舞台,青蛙们在上面歌唱、跳舞。它们是勇敢的守护神,荷花在它们的保护下显得更加的娇美。有的荷花还是花骨朵,总觉得里面包裹着一些奇妙的东西,有的荷花芽苞初放,像个腼腆的小女孩,有的荷花已经完全绽放,娇艳欲滴。那样粉红温润的花朵,从青绿的小芽儿开始,到越来越饱满,到慢慢地绽放,从半圆,到将圆,到满圆。在盛夏的烈日里,在盛夏的暴雨中,在盛夏清晨的微风中,在盛夏傍晚的下夕阳中,无时无刻都在展现它的美。

当你走进仔细观赏着粉红的荷花,你会发现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分则嫌白,赤之一分则嫌红,极像一个亭亭玉立的仙子。粉红光滑的花瓣,没有一丝杂质,就好像一团浓墨泼上去,也会整个儿滚落下来,沾不上一星半点。一池碧绿的荷叶和粉红的荷花,微风乍起,叶影吹动,成了一幅活画了。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是周敦颐对荷花的赞美。荷花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其污染,这清水里洗涤过,但不显得妖媚。难道我们不应该如此吗?

诗《莲花》

朝旭粉莲美似仙,

晚曛碧叶形如盘。

淤泥不染出菡萏,

君子化身乃玉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介绍桃子的说明文400字

全文共 618 字

+ 加入清单

“歪嘴姑娘一身毛,芬芳诱人味道好。”听见这一句谜语,你一定会猜到谜底:桃子

桃子什么时候好吃,你一定不知道。如果到了四五月份,桃子青青的,咬一口硬硬的、酸酸的,只吃一个就会就得发涩。到了六月份的桃子,刚成熟,白中透红,像个笑眯眯的脸蛋。如果摘下来仔细一看,头上有一个小尖儿,身上还有一道沟,长着许多绒毛,吃起来又香又脆,汁水很多。我告诉你,桃子,属于蔷薇科、桃属植物。我国品种极为丰富,据统计,全世界约有1000个品种以上,我国有800个品种,用于生产栽培的有30个左右。

桃果汁多味美,芬芳诱人、色泽艳丽、营养丰富,现在让我来给你介绍一下桃果的营养。桃果的每100克果肉含糖7~15克有机酸0.2~0.9克,蛋白质0~0.8克,脂肪0.1~0.8克,含维生素B0.01~0.02毫克,胡萝卜素1180毫克。

下面让我来和你说一说桃树。桃树为中型乔木,树体不大,栽管容易,对土壤、气候适应性强,无论南方、北方、山地、平原均可选择适宜的品种进行栽培。供观赏用的各种花色类型有:花桃、垂枝桃以及各种适应盆栽的寿星桃,都帮绿化城市、美化人民生活起了重要作用。

桃子虽然好吃,但也有禁忌。假如你吃了未成熟的桃子,那就会腹胀或上疖痛。即使是成熟的桃子,也不能吃太多,太多会令人上火。烂的桃子也是不可以吃的。我再告诉你,吃了桃子后一定不能吃甲鱼,也就是不能与甲鱼同食。而且糖尿病患者血糖过高时应少食桃子。

桃子是我在夏天必须吃的水果,如果不吃,后果很严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苹果的介绍说明文

全文共 385 字

+ 加入清单

昨天,妈妈从超市给我买了一箱苹果。我精挑细选,从箱子里找出一个最满意的苹果。

这个苹果的形状看上去有点像一颗爱心,它红红的,就像小姑娘害羞的红脸蛋儿,可爱极了。但我仔细瞧了瞧,发现背面有个地方有点发黄,虽然我听妈妈说过西瓜一面发黄的原因是那一面压在地上,阳光照射不到,但至于苹果就不一定了吧,算了,先不管它了。我用手摸了一下苹果,感觉凉凉的,非常光滑。像刚出生的婴儿的肌肤一样。介绍到这儿我的口水都快流出来了,我赶忙找来水果刀,只听“咔嚓”一声苹果分成了两半,一股苹果独有的清香味扑鼻而来,这时的我已经馋涎欲滴了,忍不住咬了一口,又脆又甜的,让我忍不住咬了第二口、第三口……

苹果虽然好吃,但也不能一次吃太多。因为昨天我一口气吃下了三个苹果,肚子莫名其妙地疼起来害得我一次又一次地往厕所里跑。我想:以后可不能这么贪吃了!

苹果,你受到了多少人的喜爱,我对你也是“情有独衷”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介绍说明文的写作方法

全文共 2459 字

+ 加入清单

说明文用途很广,实用价值很大,写好说明文是很重要的,是现代化生活对每个人提出的要求。掌握说明文自身的规律,才能写好说明文。 下面介绍说明文的写作方法,欢迎阅读了解。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许多新产品也应运而生,相伴随的说明书也与日俱增,所以,好说明文已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课题。

任何事情都有其自身的规律,说明文的写作过程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因此,作为一个写说明文的作者,只有掌握这一规律,才能写好说明文。

1 明白说明文的六大要素

大家都知道,写记叙文,必须具备记叙文的六个要素,才能写成一篇记叙文,而且说明文和记叙文一样,也必须掌握说明文的要素才能写好,其要素归纳起来也不外乎如下六个方面:

(1)说明对象。

(2)被说明对象的特征。

(3)说明方式。

(4)说明顺序。

(5)说明方法。

(6)被说明对象的性质,性能功用,成因市里及内部关系等。

2 清楚写好一篇说明文需要具备的六个条件

这就是说,要想写好一篇说明文,至少得具备六个条件,那么又如何使用这六个条件呢?

第一,明确说明对象是什么?这要求你清楚地告诉读者,你要说明一个什么事物。

第二,被说明对象有何特征,什么是特征呢?所谓特征就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因为,任何一个事物,都有其自身的特征,只有抓住它的特征,才能从本质上把说明的事物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这样你才能把被说明的对象说清楚,从而达到说明的目的,例如,食物从何处来一文,作者就抓住被说明对象,食物来源的根本特征,植物靠自养,动物和大部分微生物靠益阳,极少部分的细菌靠化学能来合成,从而在本质上说明了食物来源这一深奥的事理。如果作者没有抓住这一特征,恐怕浪费了很多的笔墨也难以说清楚,因此要想写好一篇说明文,掌握被说明对象的特征是极其重要的,但是要准确的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特征,首先必须对事物有个清楚的认识,在生活中观察体验,参加实践,深入研究,坚持不懈地记取,是我们认识事物的根本途径,在这方面的例子是不乏其人的,伟大的物候学家,竺可桢,坚持不懈的观察记录,写出了大自然的诺言,周树人认真观察,写出了生动有趣的蜘蛛。因此,观察观察再观察,认识认识再认识,才能认清事物的特征。

第三,根据被说明事物的自身特征确定署名方式,既平实说明,生动说明两种方式,平实说明语言简练准确,通俗易懂,不带有描写的成分,例如,统筹方法,生动说明带有描写的成分,用词准确传神,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具体化,给人的感觉既生动活泼又形象,有趣味,例如,看云识天气,有时还可以把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二者结合起来,这样会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例如,周建人写蜘蛛一文,在介绍蜘蛛吐丝的生理,机制时,运用了生物学上的术语,并作了科学的说明,这是平实说明。在介绍蜘蛛在网上,一幕幕紧张激烈捕捉蚊蝇的战斗场景时,作者运用了生动说明,这样语言准确,生动又形象,增强了文章的说明效果,使读者不仅有所知而且有所感,更觉有趣,总之,说明方式,根据说明对象的特征可灵活运用。

第四,确定说明顺序,因为说明对象不同,所以说明顺序也会相应的不同,可归纳为三大类,一是,按时间顺序写,包括程序说明,例如,从甲骨文到口袋图书馆。二是,按空间顺序写,空间顺序又分为从上到下,由内到外,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从中间到两边,从前到后货,按从东西南北方位写。例如故宫博物院,人民大会堂。三是按逻辑顺序写,所谓逻辑顺序,就是按照事物的关系安排先后次序,例如海光。

总之,说明顺序只有安排合理,才能使文章条理分明,能给人一个说清楚完整的印象。

第五,恰当地运用说明方法,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打比喻列数字,配备图表等。至于用什么方法来说明事物,这是动笔之前必须考虑的。没有恰到好处的说明方法,也达不到说明的目的,究竟用哪种或哪几种说明方法?要由被说明对象的特征来决定,例如,食物从何处来一文,作者将生物获得食物的途径,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自养和异养两大类,接着,又以获得食物的方法为标准来进一步,说明,自养型,认为靠光合作用的,和不靠光合作用的两类,易养型的分为不能加工改造植物的,动物和能加工改造的人类两类,这样层层分类说明不仅符合科学原理,而且条理分明,作者在分类说明的同时,行,文中还运用了打比喻,举例子下定义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这种恰当的综合运用,大大的增强了说明的效果,总而言之,说明方法,不能一概而论,而要根据被说明事物的特征,从实际的需要出发,去恰当地运用。

第六,根据说明的对象不同,可分为十五说明,事理说明,程序说明三大类,实物说明要根据说明的对象的特征,侧重说明事物的性质,类别,状态性能,功用、成因等。事理说明要说明有关事物的内部关系,程序说明要写清楚操作步骤的先后顺序。

3 合理安排命题和安排说明文的结构

命题方式,题目一般是直接揭示要说明的对象,这是说明文最常用的命题方法,例如,机器人,统筹方法等。有了题目,又具备了材料,还要有完整的结构形式。

说明文常用的结构形式有四种:

(1)并列式,各层次间的关系是平等并列的,例如,《南州6月荔枝丹》。

(2)递进式,后面的说明是在前边说明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说明,各层次之间的关系由浅入深,例如《向沙漠进军》,作者竺可桢先说明沙漠对人类的危害,接着说明人类征服沙漠的方法,最后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类征服沙漠的美好前景。

(3)总分式,先总体来说,后面几层再分开说,或者前几层先分开说,然后再总起来说,例如,巍巍中山陵,作者对陵园建筑,按空间顺序,由总到分来说明。

(4)连贯式,各层次之间按照事物的发展过程或按因果条件等关系,安排层次,前后互相承接,例如,景泰蓝制作,当然这几种结构形式有时单独运用,有时综合运用,大城市之间按照一种结构形式安排每层,中小城市可采取另一种结构形式,总之要灵活运用,达到结构严谨完整的目的。

说明文用途十分广泛,对工业农业科技,商业和人们的日常生活都有很大的实用价值,人们利用他来为自己服务,指导着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因此,写好说明文是很重要的,是现代化生活对每个人提出的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介绍木雕说明文

全文共 346 字

+ 加入清单

木雕,是非洲最常见的工艺品。摊点里陈列的木雕琳琅满目,各式各样。

在一个摊子上,我惊奇地发现一个卷鼻大耳象的木凳,象背上驮着一块寸把厚的树桩。

在大耳象的旁边,有一只威武的狗站在石头上格外引人注目,天上有一轮圆圆的明月,那只狗昂着头望着那轮明月,似乎在想月亮里的嫦娥姐姐在干什么呢?我想这应该就是传说中黄山奇石的“天狗望月”吧。

我捧着一块和书一般大小的木板,仔细观赏,爱不释手。上面雕刻着两条中国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两条龙仿佛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我的目光停留在雕刻在长球上的长耳兔上,这只兔子长着长长的耳朵,红宝石般的眼睛,还有小巧玲珑的三瓣嘴,可爱极了。

这些木雕工艺品构思巧妙,做工精致,个个雕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不知是哪位能工巧匠雕刻出来的,木雕表现了非洲人民的智慧才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五年级作文介绍一种事物说明文

全文共 690 字

+ 加入清单

《桂花》

桂花,又名岩桂。集香、甜、美于一身的植物。

美。婷婷玉立,像一位窈窕的大姑娘。花苞片,宽,呈卵形,质厚,约长2一4毫米。桂分多种,其中金桂与银贵最出名。

金桂,花朵金黄,叶片浓绿,在众多桂花中观赏值最高,最为漂亮。树势强健,枝条挺拔,十分紧密。叶宽3。2-4。7厘米,叶长7。8-11。5厘米。叶片椭圆形,叶面不平整,叶肉凸起。叶柄粗壮,略有弯曲,平均长0。9厘米。花期九月下旬至十月上旬。不结实,开花量多。

银桂,树皮灰褐色,花近白色或黄色白色,花期9-10月,果期翌年3月。桂花四大品系种之一,喜温暖湿润气候。花冠裂片4,长3~4毫米,跟其他桂树相比,叶片较薄,像兔子的耳朵。

香。不管是什么品种的桂花,都很香,花香馥郁。翻遍书橱,遍寻写它的诗词,唯有宋之问的最得我心: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甜,甜甜的桂花糕。桂花糕是有三百多年历史,是主用糯米粉、糖和桂花为原料制作而成的美味糖点,中国特色传统小吃。历史悠久,美味爽口,做法简单,样子多种多样。

桂花糕还有一个传说:一天晩上,杨升庵在书房里看书,过了一会儿看睡着了。魁星入梦,问杨升庵想不想上月宫摘桂,杨升庵说想。于是,西海龙王便载杨升庵飞上月宫摘桂。后来,杨升庵进京前闻了桂花,得到佛神保佑,考中了状元。到了明朝末年,新都有个小贩叫刘吉祥。他从状元杨升庵的书斋中得到启示,将新鲜桂花收集起来,挤出苦水,用糖浸渍,并与蒸熟的米粉、糯米粉、熟油、提糖拌和,取名桂花糕。一售出,便引来人们争先购买。后来,桂花糕不断提高质量,成了远近闻名的新都特产。

除了桂花糕,还有桂香酒,糯米桂花藕等等。

这些食品香香的,正应了那句“天香云外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介绍水果苹果的作文说明文

全文共 351 字

+ 加入清单

人们喜欢的水果很多,比如:香蕉、草莓、西瓜、葡萄、雪梨等。我最喜欢的水果是苹果,因为有人说:“一天一个苹果,医生远离你。”苹果的作用很多。

苹果的颜色很多,有红色的、绿色的、半红半绿的。

苹果的形状有许多,有的大、有的小,大的像灯笼,小的像圆球。最有趣的是心形的,像两个半圆合一起,有趣极了。苹果的味道也有很多种,有的酸、有的甜,咬起来有的脆脆的,有的甜甜的,甜极了。里面是黄色的,感觉面面得。

我从网上查资料,还知道了世界上苹果的品种很多,经过人们的精心栽培和选育,迄今不下一万余种,营养价值更是非常丰富。有的科学家把苹果誉为“全方位健康水果”或“全科医生”。苹果还有降血压、抗感冒和抗过敏的作用,对儿童还有预防蛀牙等许多功能。当我知道苹果的作用后,就更爱苹果了!

听了我的介绍,你是否感到苹果就在你身边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介绍水果香蕉的作文说明文

全文共 460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星期五,爸爸下班回来的时候给我买了一大串的香蕉,看着这串香蕉,不禁让我想起了我第一次吃香蕉的情景。

那是在幼儿园的时候,吃完午饭,美丽的卢老师端着一盆香蕉走了进来。卢老师给我们每个人都发了一根香蕉,我没有着急吃,而是观察起香蕉的样子来。它穿着一身金黄色的衣服,形状好像天上弯弯的月牙,也像一艘小船。当我剥开香蕉皮的时候,就看见了它的果肉,香蕉的果肉是白色的,吃起来软软的,而且香甜香甜的,真是好吃极了。

这时候,只听我们班的小胖说:“这香蕉太好吃了。老师,我还要。”同学们都哈哈大笑起来,老师也被小胖贪吃的样子给逗笑了,于是又给了他一根。就在我们吃香蕉的时候,老师对我们说:“多吃香蕉对我们的身体有很多的好处,它可以帮助我们消化,还可以促进食欲,补充维生素。”原来香蕉还有这么大的用途呢。老师还告诉我们:“吃完香蕉不可以乱扔香蕉皮,要扔到垃圾桶里,这样才是讲卫生的好孩子。”

这时候,爸爸进来了,看着我手中还没有吃的香蕉,便笑呵呵的走了过来,问我想什么呢?这么入神。说着把剥好的香蕉递给我,我大咬了一口,哈哈的笑了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说明文叙述方法3叙述举例

全文共 859 字

+ 加入清单

所谓叙述举例,就是通过记叙文字来列举实例,是记叙方式在说明文中的巧妙运用。所举事例,因文而易,或事实,或传说,或掌故,均无不可,从而为说明造成某种铺垫,把事物的特征说得要生动、更明白、更具体。

这种技法在说明文中的运用位置,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用于文章开头,在说明之前先叙述举例,通过具体实例为下文说明铺垫张本,提供说明材料;二是用于文章中间,即说明中夹叙事例,以实例作为上文或下文的印证,使说明有据可依,有例可证;三是用于文章结尾,即说明之后再叙述事例,通过事例为全文作结。这三种情况,中者最多,后者最少。

叙述举例可多可少,文字可繁可简,具体运用又有两种情况:一是叙述比较详尽,事例比较具体,因而文字较多,这种情况,适用于说明那些比较生疏的事物,不详述不足以使人明白;二是叙述比较简单,事例比较概括,因而文字则较少,这种情况,适用于说明那些人们熟知的事物,点到为止,无须赘述。例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的第二节,就运用了比较详尽的叙述举例法:

那是清朝光绪25年,有一位叫王懿荣的官员得了病。他懂得医道,每次抓来的药,都要亲自看过,然后煎熬。有一次,他偶然在一味叫做龙骨的药上面,发现有许多好像文字的东西,他感到惊讶,于是把这家药铺里刻有这种文字的龙骨全买下来,凭着他对中国古文字的很深的造诣,考证出这些龙骨是殷商时代遗留下来的乌龟壳和牛的肩胛骨,上面刻的文字就是那时使用的文字。

这段文字,以事情发展为顺序,以发现甲骨文为线索,有头有尾,具体细致地记叙了王懿荣发现并考证出甲骨文的过程,交代了我国书籍发展的源头,既点明了该文题目的前半部分,又为下文具体说明我国书籍的演变发展经过作了很好的铺垫。作者之所以对书籍的雏形甲骨文作这样详细的叙述,主要是因为一般读者,尤其是初中学生,对它知道得甚少的缘故。

说明文中,叙述举例的内容必须与所说明的对象有某种密切关系,如上面说到的甲骨文就与文章说明的对象书有直接关系。何处叙述举例,时机位置要适当。叙述举例的文字能简则简,就全文来说,它从属于说明,不能反客为主,冲淡了说明的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说明文的十种方法

全文共 879 字

+ 加入清单

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那么说明文的十种方法是什么?大家不妨来看看小编推送的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1、举例子

使文章更加具体,更有说服力,更客观地说明了事物。使比较抽象,复杂的事情或事物变得通俗易懂,让人信服。

2、作比较

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3、下定义

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

4、列图表

为了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还可以采用图表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有些事物解说更直接、更具体。使读者直观,一目了然的了解事物的特征。

5、作诠释

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这种方法叫诠释法。

6、打比方

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形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说明文中的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同修辞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用这个方法,可以使抽象复杂说得浅显易懂,具体生动。不同的是,比喻修辞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而说明多用明喻和暗喻,借喻则不宜使用。

7、摹状貌

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可以进行状貌摹写,这种说明方法叫摹状貌。(和描写要区分开,两者虽一样,不过是在不同的文体中的。)

8、引用

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可以引资料说明。引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

9、分类别

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帮助读者掌握特征,头绪分明。

10、列数字

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字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对事物、事理进行介绍、解说的一种文体。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说明文语言的赏析方法

全文共 6702 字

+ 加入清单

语言特点就是文本呈现出来的语言个性。不同的文章,语言上各具特色,有的语言明白晓畅、简洁清丽,有的语言通俗易懂、形象生动,有的语言凝练含蓄、形象生动、情理相谐、意境深广,有的语言精练准确、朴素自然、清新明快、亲切感人。不同作家有不同语言风格特点,有的豪放,有的婉约。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说明文语言的赏析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删除比较法

【案例一】教学莫怀戚《散步》,删除若干句子中“我的”这个限制性定语,品读“我的”这个限制性定语的表达作用。王君老师的教学过程:

⑴用多媒体投影展示关键句:①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②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酷冬。③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④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⑵指导学生朗读删掉“我的”后的句子。

⑶组织学生讨论可不可以删除。

⑷教师点拨:①责任与担当;②适当的重复就是一种表达的“慢”和“稳”!语言形式帮助了作者表达情感。

【品析一】怎样让学生体会到“我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怎样引导学生琢磨“适当的重复就是一种表达的慢和稳”,感受到语言细节的精妙?如果我们用讲授的方法去强调,或者直接让学生讨论“我的”这个限制性定语有什么表达作用,学生都难以体会到“我的”的思想内涵和艺术趣味。王君老师的高明之处在于,她选择了文本中非常典型的关键句,将这些关键句中的“我的”删除,然后引导学生朗读,在朗读中,学生对“删除前”和“删除后”的句子就有了表达差异上的初步感知,然后,再组织学生讨论,将这种感知上升到理性的认知,教师适时的点拨和总结,为学生的指引了方向,让学生具体而深刻地理解了语言的思想内涵和艺术趣味。

【案例二】教学《晏子使楚》,删除部分关键词句,通过删除词句,评析楚王和晏子形象。王君老师的具体做法是:

⑴投影展示“原文”和“删节文本”(教师删除的文本包括“酒酣”、“视晏子”、“避席”、“婴闻之”、“所以然者何”、“得无”、“笑”)。

⑵引导学生比较,找出删掉的地方,思考,可以删掉吗?

⑶组织学生讨论,教师相机点拨。

⑷师生总结两个人物形象的特点。

【品析二】评析人物形象特点,属于最高层级的认知,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如何化难为易,找到好的切入口,让学生在自我发展中实现正确认知这两个人物形象的目的?王君老师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支架”,一个好的突破口:删除一些对表现人物心理与个性特点非常关键的词或短语,然后组织学生讨论,相机点拨,适时引导。这样的教法,不仅顺利地实现了评析两个人物形象特点的目的,还让学生感受到了语言文字背后的玄机。例如,教师删除了“避席”一词,引起学生对避席一词的重视,一则通过视频帮助学生理解了什么是避席,二则学生通过讨论,理解了“避席”一词,表现了晏子的镇定、冷静,写出了晏子的庄重,有风度和有礼貌。如果没有这样的删除体味,就难以引起学生对该词的重视,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主动探究的趣味。

二、增添比较法

【案例】教学《湖心亭看雪》,增添表达张岱心情的句子,引导学生比较体会张岱“强饮三大白”时的心情。王君老师的做法是:

⑴提出问题。这两人见到张岱,以为遇到知音,问题是,张岱是怎么想的呢?如果张岱也说了话,他会如何说呢?老师设计了两种情景,你觉得,哪一种更合理?

⑵投影展示两种设计。一种是在“拉余同饮”后增添“余亦大喜曰:‘知音也!知音也!’”另一种是在“拉余同饮”后增添“余心曰:‘憾也!憾也!’”

⑶朗读两种增添语句后的文本。

⑷组织讨论,教师提出要求:联系前后文,咬文嚼字,判断。不要想象,而要在字里行间中找出理由出来。在讨论过程中进行点评、点拨。

【品析】《湖心亭看雪》是经典名篇,很多藏在字里行间的秘密很难给学生讲清楚,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力学生体味也有一定难度。怎样激发学生探究语言文字的妙处,从而透过这些精妙的语言文字读懂张岱这位奇人?王君老师采取了“增添比较法”。增加的两个句子,是两种很有争议的观点,也都能在文章中找到一些支撑。因此,这就有了探究、争议的可能。在引导学生探究、争议的过程中,王君老师反复强调“联系前后文”、“一字一句地读”、“咬文嚼字地读”。这样,师生在探究“独”、“两人”、“正沸”、“强饮”、“拉”、“三大白”、“别”以及答非所问的语句中,逐渐读懂了张岱此时的心境。这样的探究,目的是读懂人物,过程是咀嚼语言,学生在读懂人物的过程中提升了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在咀嚼语言文字的妙处中读懂了人物心性。

三、改换比较法

【案例】教学《最后一课》,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画眉在树林边婉转地歌唱”,依次改换了每一个词(短语),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鉴别。王君老师的具体引导过程是:

⑴什么鸟?这个鸟和乌鸦一样吗?

⑵画眉在干吗?可以换成“叫”吗?

⑶画眉怎么唱歌?可以换成“大声地唱歌”吗?

⑷画眉在什么地方唱歌?可以换成“在树林里”吗?

⑸研讨怎样朗读这个句子,多位学生分别朗读这个句子。

⑺通过这十一个字,你感受到世界在小弗朗士眼前是什么样的?用形容词描绘。

【品析】这一句话,在教学实践中被很多教师忽视。引起重视的,也最多会问学生:这是什么描写?这个描写有什么作用?而王君老师给予了这句话足够的重视,将它与“锯木厂后边的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一句进行比较分析,结合标点符号的妙处,引导学生读懂小弗朗士此处的形象特征。就这句话的品读而言,王君老师从品读主语开始,然后是谓语动词,接着是修饰性状语,最后是限制性状语,逐层递进。每一个成分的品读都提出了两个问题,一个特指问,一个是非问,前者意在强调课文中的原词,引起学生重视,后者意在引导学生比较,从而理解课文原词使用的妙处,理解课文原词所表达的情感意义。通过这样的逐一的提问,逐一的改换比较,学生对“画眉在树林边婉转地歌唱”就有了较为深入地理解,也就自然透过这句话,看到“看到这种景象的人”此时是个什么样的状态。

四、填空品读法

【案例】教学《敬畏自然》,让学生填空“大自然一定会( )笑”,体会大自然的仁慈与强大,从而理解为什么要“敬畏”。王君老师的教学过程是(师生讨论,一步步追问):

⑴投影展示“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表现……”,提问:如果你遇到一个狂妄的人,你会怎么样(对学生强调千万不要看书)?

⑵投影展示“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表现,大自然一定会  笑……”,大家猜猜大自然会怎么笑?

⑶大自然干嘛要窃笑,而不是像大家一样大笑狂笑冷笑呢?

⑷投影展示完整的句子:“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表现,大自然一定会窃笑——就像母亲面对无知的孩子那样的笑。”

⑸师生总结。

【品析】这个教学环节的关键是品读大自然为什么“窃笑”,这个“窃笑”表现了什么。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窃笑”的含义,王君老师采取了三个关键教学步骤,实际上是三次填空。第一次是填“面对狂妄怎么样”,从教学实录看,学生填到的有“极端地鄙视”、“瞧不起”、“嘲笑”、“批评讽刺”等,这个环节,实际上是为了让学生理解“窃笑”铺垫、蓄势。第二次是在“笑”之前填一个字,揣摩大自然究竟会怎样的笑,这种揣摩有多重意义,一则引导学生根据文章情景斟酌大自然究竟该怎样笑,进而理解我们为什么要敬畏自然,二则引导学生说出更多的关于“笑”的词语,比较这些词语在表达上的差异,并根据文章情景做出判断和选择。第三次表面看是一个问题,实际上可以看成填写一句话,通过填这句话,理解大自然为什么是“窃笑”。三次填空之后,教师再给出完整的句子,总结“窃笑”的意义。这样利用“填空”品读关键词、关键句的方法,是一种非常好的品读法,它是在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斟酌筛选词句,并与原文进行优劣比较,可惜,在我们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应用得甚少。

五、造句体味法

【案例】教学《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引导学生体会“标志”先后顺序的词语的意义,并学会使用这些词语,教师采用了造句练**的方法。具体做法如下:

⑴谈说明顺序,学生找到了关键的六句话,教师点拨,六句话都有语言标志。

⑵投影显示,用红色的字标记“首先,然后,还需要,最后”,强调能使用这些词语并不简单。

⑶投影展示“首先,其次,还,然后,接着,最后”,让学生造句,至少使用四个,“然后”一词只能使用一次,所有词语不得重复,语言层次清晰。

⑷学生相互说给对方听。

⑸学生造句,教师点评。

⑹小结,让学生抄下这串词语,再次强调重要性。

【品析】类似于“首先,然后,还需要,最后”等这些表示先后顺序、主次关系的词语,表面看很简单。但实际上,正如王君老师所说:“包括最重点中学的学生都不会用。”不仅不会用,在阅读的时候,很多学生也不能抓住这些具有明显标志性的词语,读懂文章的逻辑顺序。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这些“表示先后顺序,标志逻辑关系”的词语,王君老师采用了让学生“造句体味”的方法。从教学实录看,在这个环节,共有六位学生起立发言,教师均进行了一一点评。这样,通过“人人说相互听”、“个别说教师评”的造句练**,并抄写记录,学生就对这些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意义及用法有了较为深入地理解,且初步学会了应用。造句,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关键词,并学会运用关键词的重要方法。可惜,这样的方法,在我们的语文教学实践中,也是常常被忽略的。

六、诵读品味法

【案例】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用朗读再现泥墙根寻趣的情景,体味语言之美,感受童年鲁迅的形象特点。王君老师的做法如下:

⑴学生自由朗读,要求用朗读来原音重现当时的情景。

⑵说说,你读到了一些什么?

⑶选择一句喜欢的来读,努力用声音传递出丰富多彩的内容,或美的色彩,或香味儿,或形象,或情节。教师针对学生的朗读,进行积极点评,指出优点。

⑷分工合作朗读,两人领读与集体合诵结合。全体学生合作读两轮,教师点评,学生越读越好。

⑸讨论:从朗读中,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⑹教师点拨小结。

【品析】通过诵读,引导学生感知品味语言之美,进而达到理解文章,**得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是最基础的语文教学方法。但在现实的语文教学实践中,诵读品味教学,或流于空洞的理论说教,或读得花里胡哨而无实际效果,或教师无作为乱作为。王君老师的这个案例,利用诵读,感受语言和人物形象之美,有三点做法值得我们学**借鉴。一是研讨与实践结合,先是在自由读的基础上讨论,然后又在研讨与教师的指导下再次朗读,继而在多次朗读的基础再次讨论,这样就把怎么读、读得感受的研讨与读的实践进行了很好的结合。二是学生的读与教师的评价融为一体,通过评价,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肯定和指导。某学生在(嘟着嘴)朗读“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之后,教师评价说:“嗯,我看到了,那黄蜂肥肥胖胖的可爱样子。你的朗读中有形象。”这样的点评,既是对学生的赏识肯定,又是对朗读方法指导的强化。又如,另一学生朗读“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时,用重音强调了形容词,教师立即评价说:“真好!我眼前一片红紫芳菲。”三是精心设计朗读。教师将“泥墙根寻趣”这个片段排列成诗行的样式,让学生“领读”与“合读”结合集体朗诵,并根据句子所表达的情感特点,标注朗读时情感表达的要求,如“开心地”、“惊喜地”、“轻声地”等等。这样精心的设计与具体的指导,就极其有效地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知了语言之美与童年鲁迅形象之可爱。

七、句式变换法

【案例】教学《纪念白求恩》,感受毛泽东表达对白求恩的赞美、肯定之情的语言是“最美的语言”。王君老师的做法是:

⑴指导学生在第二段寻找毛泽东表达对白求恩的赞美、肯定之情的“最美语言”。

⑵分析句式特点,朗读。

⑶变成肯定句。

⑷变成反问句。

⑸读原文的双重否定句。

⑹同桌之间用“肯定句”和“反问句”互相说给对方听。

⑺再读肯定句、双重否定句。

【品析】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毛泽东赞美白求恩的语言是“最美的语言”?王君老师采用了两种方法。一是句式变换,通过句式变换,进行优劣和表达情感程度轻重的比较。课文的原句是双重否定句,“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王君老师先是引导学生变换成肯定句,然后再变换成反问句,并进行句式的比较。二是朗读,反复朗读原句和变换的句子,让学生体会“双重否定句”、“肯定句”和“反问句”在表达情感上的轻重之别。为了让学生通过朗读更好地体会不同句式在表达情感上的差异,王君老师先是让学生齐读,再是让学生同桌间相互说给对方听,然后再个别读,再齐读。通过这样的比较和反复朗读,就较好地让学生感受到了毛泽东赞美白求恩的语言是“最美的语言”。

八、分步品析法

【案例】教学《松鼠》,引导学生品读说明松鼠的讨人喜欢的“讨人喜欢的语言”,王君老师以第二段为例,具体做法如下:

⑴自由说说,这段文字的讨人喜欢的语言。

⑵理层次,这段话从几个层次写松鼠。

⑶看表达方式。

⑷把玩修辞。

⑸揣摩用词:褒义词、形容词、动词

【品析】王君老师这种引领学生欣赏语言的方式堪称经典,是用显微镜在观察语言的精妙之处。首先,这种逐步的分层次的欣赏语言的方法,层次明晰,一次阅读,解决一个问题,目标指向明确,重点突出,绝不杂糅,问题解决得就高效,学生收获得会实在。比如,在“看表达方式”环节,教师将每个层次划分成两个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揣摩“描写+议论”的表达形式。这样,就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学会了如何去说明事物特征,像“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有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这样描写,再加上“非常敏捷,非常机警”这样的议论即可。其次,用显微的方式欣赏语言,入微入情入心,不仅让学生领略到了语言之美,还让学生**得了运用“美的语言”的能力。比如,在引导学生欣赏用词之美的时候,教师分别从“褒义词”、“形容词”、“动词”三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揣摩,体会语言的“讨人喜欢”和松鼠的“讨人喜欢”。教师将这些好的词语,和含有这些词语的短语,进行了摘录投影,也为学生的积累运用提供了方便。

九、示范引路法

【案例】教学《国宝大熊猫》,教学生用“三步上篮法”分析说明文语言,体会说明文语言的严谨准确。王君老师的具体做法是:

⑴投影展示,点拨说明文语言的有关知识。

⑵投影展示,教师提供“三步上篮”分析法范例。“分析‘大熊猫从出生到长大为成体需两年左右时间’的‘左右’表达很准确。第一步:‘左右’一词表示约数。第二步:说明“大熊猫从出生到长大为成体”需要的“两年时间”是个估计的数字,是大概,不确定。第三步:这个词语表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⑶学生练**,教师投影展示了一个参考练**。

⑷分组发言,教师点拨评价。

⑸教师提供“参考练**”的“三步上篮”分析法范例。

【品析】语言品读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感知语言运用之美,**得运用美的语言的能力。那么,如何检测学生感知到了语言运用之美或**得了运用美的语言的能力?这个时候,我们还需要运用书面检测的方式。我们的语言欣赏教学,多是师生间的口头谈话,无论是教师的点拨,还是学生的分析作答,都停留在口头上。等到需要作答的时候,学生多眼高手低,还是不会作答。在这个案例中,王君老师非常好的采用了书面的示范教学方式,用“三步上篮”分析法,教会学生如何分析说明文语言。在知识教学和示范引路的基础上,再是学生分组练**和教师点评,最后教师再辅以示范引路。这样,学生就较好地掌握了如何欣赏、分析说明文语言,并懂得如何将这种赏析形成书面文字。

十、挑刺找错法

【案例】教学《纸船》,教师组织学生举行“诗歌评改会”,师生就文章语言进行反复琢磨,比较优劣,体会作者的用语、用情。王君老师的做法是:

⑴投影展示冰心《又寄小读者》,指出冰心愿望:“举行一次‘诗歌评改会’,那该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

⑵朗读诗歌。

⑶四人一组,字斟句酌,修改诗歌。

⑷班长主持同学们进行讨论。教师进行了少量点拨。

【品析】即使是大家的作品,也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引导学生给大家的作品挑毛病,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这本身就是一件极具挑战的事情,学生会极有兴趣。何况,是冰心《又寄小读者》中提出的愿望。王君老师的高明之处在于,给学生提供了冰心的这封信,给了学生信心和勇气,挑逗起了学生的欲望。王君老师的高明之处还在于,她让学生分组讨论,让班长主持全班的集中讨论,自己只是充当一个组织者、参与者、点拨者。由于铺垫、组织、激发的成功,学生的讨论也就异常热烈。他们先后就用“抛”与“放”、“舟”与“轮船”等词语展开了热烈地争论。这种讨论、比较、争论,岂不是感知语言之美最好的形式?这种挑刺找错的方法,岂不是培养学生言语素养的好途径?

王君老师引导学生赏读语言的方法还有很多,本文仅例举以上十种,与大家共同学**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