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参观博物馆作文初二有深度【实用20篇】

只要你肯、只要你愿意,为你的目标付出艰辛的努力,并配合正确的方法,你就一定会得到成功女神的眷顾。少说空话,让我们行动起来吧!以下是小编为您搜集整理提供到的参观博物馆作文初二有深度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参考学习!

浏览

5211

作文

337

篇1:参观西安兵马俑博物馆为题的作文

全文共 552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又是阳光明媚的一天,也是我古都西安三日游中的第二天。今天的目的地是全国乃至全世界文明的秦兵马俑。现在,我已准备就绪,那么,lets go!

西安市区到临潼只有一百多公里,妈妈开了她同学的车走高速,不一会儿就来到了兵马俑博物馆,我的心中无比激动。买好票,踏进博物馆大门,咦,里面竟只有花花草草,再看地图,恍然大悟——原来这里是绿化带,博物馆在绿化带正中心哩,看来,我先要踏入这绿色宜人的美丽画卷了。走在花丛中的石子路上,我更期待一睹兵马俑的风采。画卷轴心有一座拱形的巨大的建筑物,上书“兵马俑第一号展厅”的篆体。

“妈妈,妈妈,到了,到了!”我欢呼雀跃。我飞奔跃进大厅,脚步嘎然而止,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那一列列、一行行的兵马俑,正用他们一双双炯炯有神的眼睛看着我;他们军容严肃、或跪或立、各个手执剑矛弓弩,好像一声令下,他们就张弓搭箭、冲锋陷阵;马俑匹匹毛色光亮、肌肉丰满、身强力壮,似乎想挣脱缰绳扬起四蹄驰骋疆场。我的心在颤动,为古代工匠高超的技艺而颤动;我的心在呐喊,为眼前那震撼人心的壮观而呐喊;我的心在自豪,为祖国拥有这伟大的奇迹而自豪,我被眼前这栩栩如生威武雄壮的兵马迷住了。

兵马俑真不愧是世界奇迹,它展现了我们中华5000年的辉煌也表现了我中华民族的龙马精神。

[参观西安兵马俑博物馆为题的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参观河北省博物馆作文400字

全文共 405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下午,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了河北省博物馆。还没过马路,远远的,我就看见博物馆售票处排起了长队,都快排到马路上了。我们也赶紧跑到队尾开始排队,我们跟着队伍一点一点往前移动,差不多过了半个小时才换到票。进入博物馆大厅,我们一共参观了三个展厅,分别是“北朝壁画”,“曲阳石雕”,“名窑名瓷”,还参观了北厅的两个特别展览,分别是“敦煌不再遥远—走近河北”和“”金声天韵—河北梆子艺术展”。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敦煌艺术展厅。我们到那儿时,没想到还要领票排队,因为游览的人太多,为保证参观效果和安全,才限制人数。我们又排了快十分钟才进去。到展厅里之后,我觉得里面也没有什么好玩的。妈妈跟着讲解员去参观。跟讲解员的人特别多,我在人群中喘不过气来,所以,我就和爸爸出去等妈妈。等了一会儿,妈妈也出来了。我们买了一桶香喷喷的爆米花,边吃边回到车上。

河北省博物馆特别大,因为时间不充足,我们还有好多展厅没有转,下次我会再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参观首都博物馆有感

全文共 1408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气温很宜人,没有了周四的寒冷,我决定去参观首都博物馆

首都博物馆新馆于2006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正式投入使用。它集北京珍贵文化遗产于当代建筑成就于一体,是一座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大型综合性博物馆,年接待观众能力超过100万人次。北京国宝荟萃,首都博物馆收藏了一大批极具文化和艺术欣赏价值的历史文物。在这里,观众不仅可以看到历代宫廷古瓷,还可以欣赏名家翰墨;从温润玉器中体会古人对平安生活的向往,从古朴的青铜器遥想燕赵悲歌。新首都博物馆拥有3000多平方米的临时展厅,陈列了《古都北京历史文化与城建》、《古都北京艺术精品展》、《京剧文化展》《京都旧事老北京民俗展》,另外地下一层还有潘玉良画展,可谓是民族文化遗产的集中展示。

我逐一参观了每一层的展览。我对历史还是比较感兴趣的所以先参观了历史文化展览。从战国时代一直到民国解放时期的历史文物一一陈列在橱窗中,货币、撰文、玉器、碑文以及皇室专用物品都展示在观众眼中。清朝盛世时期的街市微缩景观图全部用木头雕刻,做工精细,工程繁杂,陈列了皇帝身穿的龙袍,每一针每一线都凝聚了制工者的智慧与辛劳。皇帝戴的金翼善冠制工相当考究,笔筒、带勾、凤钗、金簪、金錾花饰件、纹镯等全部是纯金做的,显示了皇室生活的奢华,这些是当时的百姓望尘莫及的啊!

四层是艺术精品展,古瓷的精品都在这里一览无遗了,彩瓷、青花、黄釉等种类繁多,我对这种古董没有什么研究,只能停留在看的水平,看哪个好看就行,我拍了两张比较喜欢的,一个是松石粉彩多穆壶,还有镂空六方套瓶,这两种都应该算彩瓷,当然还有喜欢的,但手机屏幕小拍不下了,有些许遗憾。京剧是我国的国粹,一进入这个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个仿搭的戏楼,里面在介绍京剧的角色、行当,我没有坐在那里看,继续参观,从左边看是京剧大师马连良先生的演出资料以及他演出时所穿着的戏服,做工精致,保存完好。右边是京剧的脸谱及角色,因为我对京剧不是特别懂所以就不多介绍了,说错了就是对国粹的亵渎了。

还是看看民俗文化展览吧,还是民俗最贴近百姓生活了,这一点无论何时都是让人怀念的。这也是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文化中的精髓,这是西方国家所没有的,许多外国观众对这些老北京京腔京韵的文化也是感到惊奇不已的。当我进入这个展厅时,感觉像回到了老北京,亲切之感油然而生,看到这里立刻感觉到了做个北京人的自豪与骄傲。老北京的结婚习俗、过年习俗、包括生子的习俗让我们这些生长在80后的人感到新鲜。结婚在老北京是件很繁复的程序迎亲仪仗队、抬婚轿、抬聘礼、洞房花烛等一系列的程序,虽然繁复但热闹非凡,新娘要穿凤冠霞披,女孩子一辈子的大事就在这热闹非凡的氛围中完成了。过年是中国的大节日,过去的百姓一年中最盼望的就是这个节了,从腊月二十三一直到大年三十每天都有事情做,送财神、卖年画、贴对联、祭灶神,充满了年味,大人孩子各个精神饱满,迎接春节。老北京的街头满是热闹的景象,街头卖艺的一人踩高跷、舞扇、杂耍,一片太平盛世,体现了老百姓对平安生活的向往。

地下一层是画家潘玉良的作品展,她是中国画家的女中人杰,最早一批留学海外的画家,从师西蒙等国外知名油画大师,虽然我是学艺术类的,但是对她的作品了解的并不多,但看了就有益处。

这次参观令我大长见识,对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感到自豪,更加深化了我的爱国主义思想以及民族自豪感,博物馆浓缩了一个国家的文明精华,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参观上海自然博物馆

全文共 342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爸爸妈妈带我去参观上海自然博物馆。进入大门,登上台阶就进入大厅,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几具高大威猛的恐龙化石。这是我第一次看到恐龙化石,非常兴奋。一共有5头恐龙,有一头恐龙特别高,叫马门溪龙,它脖子很长,脑袋都快碰到房顶了,身体很大,但头确很小。还有一只叫剑龙,它尾巴上有许多刺,背上有很多像剑一样的,所以它叫剑龙吧。

看完恐龙,我们到了第二层,都是些海洋生物和软体动物的标本。有只高脚蟹吸引了我,它的脚很长,钳子很小。还有鲸鲨,它是鱼类冠军,大约十米长,五吨重。其他的还有大虾、蚯蚓、珊瑚等无脊椎动物和好多鱼类。

最后,我们到了第三层,那里我们看了青蛙等两栖类动物标本,水巨蜥等爬行类动物标本,还有各种鸟类和老虎、狮子等哺乳类动物标本。这次博物馆之行让我认识了好多种大大小小的动物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参观洛阳博物馆作文500字

全文共 528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暑假,我参观洛阳博物馆。它位于洛阳市洛龙区聂泰路,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建于1958年,占地三百亩,建筑面积6。2万平方米,馆藏文物四十多万余间,展出文物1。1万余件。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个博物馆吧!

走进洛阳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洛阳博物馆”这五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在它左边有一根长柱子,柱子上有几只狮子在玩一个大球,十分有趣。再往里走,我发现它的馆藏非常丰富,从旧器时代开始按年代陈列。

里面有很多好看的瓷器,一只双峰骆驼吸引了我的注意。它的驼峰很奇特,一个向左,一个向右,头向上仰,嘴朝天,像是在向上天求雨呢!还有猛犸象的骨头,它鼻子两旁的骨头很长,应该是用来攻击敌人的。

我最喜欢的还是三国时期的白玉杯,它是用和田玉制成的,光润细腻,没有任何装饰。还有一块很大的东汉辟邪石,造型威武奇特;据说此辟邪石是光武帝原陵神道一侧的石头,用一整块青石雕刻而成。博物馆里还有很多宝贝,他们的造型丰富多样,不仅有人,还有马和车。这些宝贝有的细腻精巧,有的震撼人心,还有的精致可爱,给人不一样的视觉感受。

参观洛阳博物馆,我心中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因为这里的展品是我们华夏大地的见证。我觉得我们应该多去参观博物馆,这样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而且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参观军事博物馆作文400字

全文共 416 字

+ 加入清单

北京的革命军事博物馆是中国唯一的综合性军事博物馆,占地面积为8万平方米,里面展示了很多兵器。

博物馆分为两层,里面陈列这抗日战争,抗美援朝时期的飞机,坦克,枪和大炮,这些都是我们在战场上缴获的。平时我经常看军事类的杂志和纪录片,今天当我走进这个军事博物馆,我惊叹于每个武器。首先,我来到了大炮的区域,包括高射炮,要塞炮和反坦克炮,当我站在它们面前的时候,我的一个感觉就是很大,对我来说简直是庞然大物,让我想起以前抗日战争的时期,我们的武器非常落后,当敌人的坦克开过来的时候我们没有有效的武器去抵抗,就直接扑上去炸掉。所以,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是我们的前辈们用热血换来的。

接着,参观了弩机,这个是我们伟大的发明,在冷兵器时代,弩机是杀伤力强大的武器,那个时候我们国家的武器还是处于先进水平的,明清,随着火药的出现,但是当时的皇帝没有把火药用在武器的改进上,而是用来放烟花,所以,我们不进步,就会挨打。

军事博物馆是应该去参观,是很好的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参观博物馆英语

全文共 582 字

+ 加入清单

Last week, I visited the geological museum with my best friend, Liu Bing. It was my first time to go there. The moment we arrived there, we found that the building was grand. When we walked into it, there was a big hall in front of us. And then there were several rooms to show different kinds objects. There was a room for collecting scripts and paintings. There was another room to store clothes and shoes in the old times. The next room was for collecting the daily necessities in the old days. In a word, all the things in it had a long history. I learnt some knowledge from it.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参观沉香文化博物馆

全文共 301 字

+ 加入清单

牛*莹

在阳光明媚的今天,我们一起去沉香博物馆参观,我的心情十分激动。

博物馆的外形是一个很大的香盒,上面布满了各种篆刻。一进入博物馆,就闻到了一阵香气,是沉香木的清香。

参观了一楼又到二楼,我知道了沉香是如何形成的,它被蚂蚁啃、被雷劈等。就会有一种液体,形成了沉香。

最让我难忘的是做香牌了,先用一小杯清清的倒到香粉碗里。要一点一点地倒。接着用小勺慢慢地搅拌,看见一颗粒时再用手揉,再接着我将泥放入了模具之中,按紧,再把它倒过来按在一块正方形的木板上。然后把模具轻轻拿起,在上面用大头针钻一个小洞。最后用绳子绑起来,就做成香牌了。

这一次参观,让我学到了许多关于沉香的知识和如何制作古法香牌,我喜欢这次户外课。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参观广东省博物馆观后感

全文共 1877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博物馆,在我的脑海中并没有一个完整的概念。我概念中的博物馆应该就是博览群物的一个地方吧,而这个地方大概与我这种毫无艺术细胞的生物一点关系也没有,顶多是在外出旅游时多了一个可去的地方罢了。所以,在平时我就算百无聊赖,也不会去这种高大上的地方寻找所谓的“精神上的寄托”。不过这次我终于有机会了,我还是带着目的去了一次博物馆。

这次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因为美术鉴赏的一个作业,我需要到博物馆去参观。听了老师的建议后,为了方便省时,我找了一个比较近的图书馆,它就是广东省博物馆。后来在网上查了一下才知道,我去看的是新馆,广东省博物馆新馆位于广州新城市中轴线——珠江新城中心区南部的文化艺术广场,而旧馆馆址在广州市文明路215号中山大学旧址。就这样,我便开始了这次的寻馆之旅,这次同行的还有我的舍友们。

对于路痴的我来说,找到它的地址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还好有好伙伴在,花了一个上午的时间,我们终于来到了文化艺术广常令我惊讶的是,我竟然一眼就认出了这座博物馆。博物馆的建筑设计十分的新颖独特,从远处看就像是一个“宝盒”。这有点颠覆了我印象中的博物馆,但是这丝毫没有影响到它的艺术气息,宝盒的外围外观设计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宝盒周围是很多凹进去的镂空,而它的形状就像是俄罗斯方块里面的“ L”一样,但是这些方块并不是整齐的排列,应该说是无规则的排列,但是就是这种无规则让人觉得恬适和自然。当我还惊讶于它的外观的时候,我的伙伴已经迫不及待的走进博物馆了。我也只好紧跟着上去。

经过安检之后,我们便进入了博物馆的内部。图书馆的大堂是明亮的,阳光透过“回”字形的天窗射进来让人觉得很是舒服。我们看到了很多放于玻璃内的馆藏品,我一个个地去看它们上面的标签, 看它们的介绍。

走着走着我们就到了二楼的展览厅,我们刚好碰上了 广东省博物馆举办的“广彩瓷器300年精华展”,我们的周围都陈列着一系列的展览品。这个以“重彩华章”为主题的精华展览中,200余件精美的广彩瓷器,再现清代以来逾300年广彩瓷器的精彩记忆。这些广财瓷器包括有广彩人物纹盘(清.雍正)、广彩人物纹八棱形盘、广彩西洋人物秋收图纹章纹果酒壶、广彩花卉纹章纹狮钮八角形带盖汤盅、广彩墨彩描金耶稣受难图盘、广彩人物纹章酱汁盖盆连托碟等等。我又了解了运送这些广彩到外国销售的历史,其中“中国皇后”号帆船的首航掀起那时的广彩交易热潮。我觉得广彩或者说那时候的艺术设计都是有寓意的,比如说象驮宝瓶,它是以大象为原型的烛台瓶,寓意着天下太平。当然其中也有很多以人物彩绘为元素的彩瓷。虽然对于艺术价值这方便不是很懂,但是看完这么多的美丽的广彩之后,还是 感觉到有一点审美疲劳。于是我们便离开了这个展厅。

之后我又参观了其他两个展览厅,浏览了一些绘画和书法。我们来到了 梅兰竹菊绘画 展厅 ,看到了梅、兰、竹、菊从元到民-国共70余幅以 “四君子”为题材的名家佳作。其中我最喜欢的还是画梅的画。梅花是中华民族与中国的精神象征,象征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受到人们的赞美和爱戴。 而不同作者笔下所表现出来的梅花又是不同的,有的是高傲,有的是惊艳的,有的是淡雅的。看着这一幅幅的梅画,让我想起了“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这首诗。这一朵朵的梅花都似乎在争相斗艳。

经过了一下午,我们把整个博物馆都游览了一遍,当我离开博物馆的时候,我又再一次仰望它,仰望这个令我感到我也可以与艺术扯上一点点关系的建筑。我开始有点明白这个建筑为什么要设计成这样。艺术本来就是各不相同,每样东西都有它自己的艺术价值,但是这个博物馆可以容纳他们,它把不同方面的艺术融合在一起,尽管可能看起来是无规则的,但是就是因为这样的融合产生了另外的一种“美”。这次的寻馆之旅让我受益匪浅。

回去后,我特意查了一下让我感到有趣的广东省博物馆的标志。它的标志以“植根于粤 寓意于博 蕴形于馆 凝神于藏”为设计原则(藏尾:“粤博馆藏”),以汉字为设计依托。图形隐含“广东”之字形、“博”之字韵,点明广东省博物馆的地域属性和行业特点。融合广东省博物馆新馆大胆、现代、独具一格的建筑风格。并以归形于“藏”的点睛之笔,体现粤博的职能属性和粤博人专精于藏的精神气质,展现粤博标志及广东省博物馆海纳百川、古今并包的风格气度。

其实艺术就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只要我们懂得怎么去发现艺术,怎么去欣赏艺术。当你真真正正去接触这些艺术的时候,你会感觉到自己真的被这些艺术所吸引,被这些艺术所震撼。多点接触艺术,我们的生活也会因此变得有艺术起来。有机会的话我还会多多去其他的博物馆参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国庆节参观博物馆有感

全文共 1194 字

+ 加入清单

薛维熠

国庆节,祖国母亲的生日,我兴冲冲地去参观常州博物馆,去了解中华民族历史浪涛中千年不去的奇迹。

迈进常州博物馆,我十分兴奋,直奔“马王堆”展厅。展厅光线昏暗,展板黑色为底配细红纹路,展柜打着暗黄的灯光,一股历史厚重的气息扑面而来。

马王堆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轪侯利苍一家的墓地。其中,又以一号墓辛追夫人的陪葬物最多。约一千件左右,十分宏伟壮观。

参观一圈后,我在观看记录片的地方坐下来,边观看边感受边领略,我被古代人民的智慧震撼,由衷地为他们喝彩。墓地是正方形阶梯状,可以有效防止滑石滚落或泥土塌陷,又不失为对称美的经典之作。“这可是沿袭至今的手法呢。”我不禁啧啧赞叹。正中央是一椁四棺的棺木,雕纹细致华丽,棺木四周整齐摆放着一千多件陪葬品,恢宏壮阔。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辛追夫人的古尸两千年不朽。

来到太后园展,却完全是风格迥异。明亮的灯光照耀着出自颐和园的数百件珍品,把它们“擦拭”的愈发闪耀,四处洋溢着奢华的气息。

我有些被这雍华的景象感染了,但想到颐和园是从军费中支出重修的,我不禁皱了皱眉头。不过很快,我就被一个小巧玲珑的笔舔吸引了,不由自主的走了过去。我把眼睛嘴巴紧贴玻璃,欣赏着这件仅仅用来抹匀墨汁的文房用具。那是用上等的玛瑙精心打磨成的,表面被抛光了,如丝绸般细腻,在灯光下十分耀眼。却又很剔透,颜色里面仿佛有许多云叠在一起,又如滔滔波浪一朵胜一朵。白色雕荷叶,盆形的,中间一块凹下去。线条流畅又不失柔和,波浪没有规律却自然融洽。荷叶有厚度,厚度不一样,边缘有些红,栩栩如生。红色雕小桥,桥沿是弯的,桥墩是石头,一块块的,不规则地砌在一起。桥上有两个小人哩。一个坐,一个站,一个戴草帽,一个背草包。都朝着一个方向,小鼻子小嘴都有,十分精致。荷叶大,小桥小,小桥怎么托得起那么大的一片荷叶哩?真是妙趣横生。

我怔怔地看着,嘴边呼出的热气爬上玻璃,越看越模糊。突然,一阵暴风雨袭击了我的大脑,刹那间一片空白。我看见身着官服的小人带着一群虎狼之辈,凶狠的目光瞪着两个无衣无食的老百姓,吼道:“钱呢?真是‘勤奋’!哼!颐和园已经用军费‘转资’修得差不多了。”说着阴笑一声,打手们活活打死了两个百姓。他们躺在血泊中,面含悲愤和无奈,以及对国家前程的担忧。

又是一幕。慈禧太后捧着爱犬坐在金椅上,那狗都身着丝制绵衣。慈禧太后看都不看那官,问:“修得怎样?”刚才残酷无比的官员满脸堆笑,卑躬地低声说:“……”我恨得咬牙切齿。是啊,这眼前的奢华都是从老百姓的血汗钱中掠夺的,为此死了多少人。后来,军费不足,海军连连败北。明朝时,我们的舰队乃世界之最……这是血的教训,旧疤的揭露!

现在,日子好了。我的房间里飘溢着一股大栗的香味。我吃好的、穿好的、用好的……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同时不忘过去的蒙羞、耻辱。还要把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传承和发扬下去。多创造,多动手、动脑,为祖国的前程奋斗。为祖国的生日干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参观湖北省博物馆

全文共 447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妈妈带我去了湖北省博物馆。我们先去了楚文化展。我看到了越王勾践剑。导游说,越王勾践的名称是这样由来的,大家都听过“卧薪尝胆”吧,卧薪尝胆里的勾践就是拿这把剑打败吴王夫差的。越王勾践剑上还有古代的文字呢!

然后 ,我们去看了“尊盘”。它是用模具中间注入石蜡,浇铸而成。古人把石蜡叫做“范”,模范一词也因此而来。

我们一路前行,看见了“彩漆森雕鸳鸯形盒”。在发现曾侯乙墓时,那里大水一片,工作人员一边吸水,一边担心的说:“这一般是十墓九空,这会不会是个空的呀?”。这里,“鸳鸯”浮出水面,考古学家赶紧拾起来看了看,咦,这个小鸭子怎么没头?原来,它是个报信员,走的时候急得连头都忘记了呢!它两侧都有图案,上面画着人敲钟。人们继续抽水,出土了许多文物。

最后,我要向大家隆重介绍“编钟”!编钟可以说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乐器。我们的钢琴是一键一音,而编钟却是一钟两音。在古代,编钟是和124种乐器一起演奏的,等于一个交响乐团。

省博不仅有趣,还有许多知识,我下次还要到省博来,学习历史文化,成为一个有见识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参观博物馆作文600字

全文共 687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和妈妈一起来到国歌博物馆,我们走进大门,工作人员要求我们把名字写在登记本上,于是,我自豪的把我的名字端端正正的写下去。

我们走进大厅,迎面而来的是一面巨大的石墙,上面刻着我们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这时,我脱下帽子,对着这面墙壁敬了一个礼。接着,我们走进一扇门,国歌博物馆分为两层,第一层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上海的文艺工作者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抗日活动比如:歌唱,拍电影;他们虽然没有真刀真枪的在战场上,但是他们用另一种方式告诉人们:团结起来,只有团结,才能把日本人赶出我们的国家。第一层其中的一个展示柜里,还摆放着当时我军用过的水壶,大砍刀,以及日军的头盔。那个瞬间,我非常气愤,恨不得把那个头盔拿出来砸个稀巴烂。展示柜的旁边,有一部留声机,那就是第一次录制我们国歌的机器。

接着我又来到二楼,了解到国歌是聂耳和田汉共同创作的,1934年7月,田汉决定创作一部以抗日救亡为主题的电影《风云儿女》,《义勇军进行曲》就是这部电影的主题曲。田汉在创作歌词时,由于时间仓促,就把歌词随手写在了一张香烟衬纸上。刚完成了电影故事和歌词,田汉就被当时的反动政府逮捕了。聂耳听说这件事情以后,不顾个人安危,主动要求为这首歌作曲。最后,由于处境非常危险,聂耳在日本完成了最后的修改,将国歌传回国内的唱片公司进行灌录,国歌创作的整个过程,充满了艰辛,但是我们祖国的儿女,用自己的热血,坚定不移的信念,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令人遗憾的是,当《义勇军进行曲》在银幕上首次响起时,聂耳却因为意外在国外去世了。但这首《义勇军进行曲》,鼓舞了我们中国人民的士气,奋勇前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参观山东博物馆

全文共 642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来游玩。

进了博物馆,上了二楼,来到九号厅——猿人区,在这里让我仿佛走进了猿人时期。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大排一米多高,形态不一的猿人木雕。有的手托下巴,目视前方,嘴里还叼着一片树叶,仿佛在思考着什么;还有的左手拿着泥巴,右手拿着一根骨头,颔首低眉,若有所思,准备把骨头插入泥巴内,他的身旁站着一个比他高一点的猿人,正在往他头上戴花环,这一举动让我们不由自主想起,一位科学家正在专心的研制着什么,这个花环一定是一种奖品,一种荣誉!还有的双手抱住脑袋,嘴角往下咧,蹲下来,好像在回忆什么痛苦的事情。还的……

参观完猿人区,就来到孔子区。让我一眼就看到了,一个两米多高的孔子木雕站在大厅中间。据讲说员告诉我,这个孔子像是楷木雕的,楷木也叫孔木,也叫黄连木,是孔林内一种特有的名贵树木,该雕像是选择孔林内的一株巨大的楷树,有山东工艺美术大师,颜景新先生,运用圆雕技法雕刻而成的,这尊孔子像看上去慈祥,宽鼻、阔嘴、浓眉、长髯、国字脸,眼神比传统的画像温和,是一个具有山东人相貌特征的忠厚长者。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着名的文化名人之一,让我肃然起敬。在孔子像周围,有一个孔子洞,这是孔子以前住过的地方。在洞的旁边一口大锅被两条铁链左右吊在玻璃柜里,是孔子以前做饭用的大锅。

最后我来到了一号大厅,是古代秦汉---明清区。那里摆放着许多美丽的丝绸布锦和名画、乐器……让我说也说不尽,讲也讲不完。

山东博物馆内的一切一切,向世界人民,展示了中国人的聪明与智慧的结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参观川菜博物馆作文500字

全文共 493 字

+ 加入清单

清晨,露珠从草间流露,一抹红晕,打破黎明,我们也随着这破晓的光来到了川菜博物馆

来到川菜博物馆,我们首先见到的是菜的发展史,随后我们就跟随老师来到了。郫县豆瓣酱以及酱油酿制的地点。我们了解到,在豆瓣酱中酿制一至四年的豆瓣酱适合食用,因为正值味道鲜美之时。在参观川菜博物馆的最后,我们来到了我们期待已久的小食铺,在这里正如同夜市一样,食品琳琅满目,数不胜数,而且每道菜有每道菜的特色,而我最爱的则是苍溪酥肉,这道菜外皮松脆,内部Q弹可口且味道鲜美,含在口中仿佛可以融化一般,同学们也各挑各的,生怕错过了哪样美食。在川菜博物馆中,我感受到了四川人民对菜系钻研的专注。

随着公车的开动,我们从川菜博物馆离去来到了都江堰,这都江堰是一个巨大的水利工程,具有防洪、水运、灌溉等作用,其主体分别是鱼嘴,飞沙堰和宝瓶口,他们分别拥有分水排去泥沙和最后的分流,也正是他们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而更让人想不到的是,这一伟大工程竟是在古老的秦朝修建的,在都江堰中,我感受到了古人那仿佛无穷无尽的智慧。

愿今天的经历化为春风吹入我的心房,打开我心灵那扇窗,也愿明天仍是好的一天,也许这春风会在我梦中出现,晚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参观中国陶瓷博物馆

全文共 378 字

+ 加入清单

陈*熙

陶瓷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今天老师带领我来到了中国建筑陶瓷博物馆,学习陶瓷的历史和制陶方法。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最开始陶瓷仅仅是作为排水道使用,后来古人发现好像放东西不错,便拿来储物。茶水杯的出现让古人不再用手舀水喝,盘子的出现,让古人的饭菜有地方放。最开始的陶瓷都是陶土的质感,虽然它并不好看,但现在功能性强。当陶瓷画出现后,陶瓷的外观逐渐美丽、丰富起来了,有各种图案,形形色色。

随着现在陶制工艺发展的炉火纯青,近期出现的文化砖,不像其他陶瓷要粘上去,它只需要在上面刻就行了,艺术家陈复澄先生就用文化砖刻了一幅《清明上河图》,并放在各地供人观赏。从这些就能看出,在历史长河中,陶瓷伴随着人们的生活在不断地改进。现在陶瓷不但被制作成盘子、水杯等等了建筑材料,更是被做成各种美丽、精细的艺术品。

现在陶瓷不仅仅是一个盘子、杯子,它还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2024年参观消防博物馆观后感

全文共 272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带宝宝参观消防队,也了解了消防战士的生活。他们全年无休,3年只有20天假期,如碰到特殊情况还得中断休假及时归队,所以很少有人休假。

他们几乎不能离开营房驻地,娱乐生活也极为单调。我在想:如果在高校中组织英语专业或者其他语种专业学生的志愿者,到这些部队中为战士们上外语课,不仅能丰富战士们的生活,为他们今后转业到地方增加一些竞争力,也能为我们的学生增加一些教学实习经历和经验。这对于师范类学校的学生或者有志于今后进行外语教学的学生尤其受益。

学生在接触战士的过程中也能了解不同职业乃至社会,更能通过志愿服务丰富自己的人生经历,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参观博物馆

全文共 351 字

+ 加入清单

曲守川

七月十三日的上午我和爸爸同学们一起去参观博物馆,我们早早就到了,阿姨让我们先自己参观一下,讲解员随后就到。

我们参观了很多个物品,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三个镇馆之宝:分别是北魏丈八佛石像、北宋钧窑乳钉鼓式洗、明万历《道藏》。

下面我们先来讲讲第一个北魏丈八佛石像,它重约三十吨,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大佛头做高髻,面含微笑,赤足于莲花座上非常壮观。

第二个是北宋钧窑乳钉鼓式洗,听讲解员阿姨说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了,外壁有两道孤纹,内壁为天蓝色,足部有三个兽头组成。这种文物迄今为止全世界已不足五件。

第三是明万历《道藏》阿姨说这个东西现在就在咱崂山太清宫的三清癜,全国仅两部,在殿神像两侧设有六个乌木大柜。《道藏》即藏在木柜的乌木抽屉里,共计四千五百一十六册呢!

今天是我非常开心的一天,收获也很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参观博物馆的激动

全文共 583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中午,老师带领着我们去科技博物馆玩了。这里所有东西的都非常好玩,比如“镜子迷宫”“自行车比赛”、“全球变暖影片”等,每样东西都让我们充满了新奇,也充满了激动

我先走进了镜子迷宫,最先看到的是很多的镜子,看得我眼花缭乱。我小心翼翼的向前走,沉重的挪着步子,生怕自己被撞倒!我把双手展开摸索着,一不小心,我的脑袋就重重地撞在玻璃上,可疼了,鼓起了包。我走呀走,不是腿被碰了,就是胳膊撞了。走的多了,我找到了不被撞的窍门——只要往镜子底下看,就可以找到路了。找到了诀窍,我别提有多高兴了!我在迷宫里快步的走呀走,可绕了好多弯却还是没有到最后的出口,急得满头大汗。突然,我看见了光,急忙跑过去,因为太激动了,所以又撞倒了,我静下心来,慢慢的再按诀窍又摸索了好一会儿,终于找到了出口。真开心,出来以后,我明白了一个原理,镜子迷宫是因为光的成像形成的,光让镜子里映出了自己,而眼睛让自己撞到了镜子里的“墙”。

我又看了全球变暖影片,明白是因为我们人类不断造高楼,砍掉了很多的树木,让气温越来越高,并且也让小鸟无家可归了。冰山也倒了,可爱的小北极熊减少了。我们要低碳生活,不要因为自己的利益而让小动物们死去了。

我和同学们又看了几个展厅,时间过的很快,要回去了。我们就像不肯回到笼子里的小鸟一样恋恋不舍地走了!回去的路上,大家聊着见闻,激动极了!有机会,我还要再来一次科技博物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参观博物馆观后感

全文共 1251 字

+ 加入清单

历时三年的改扩建工程,中国国家博物馆以崭新的面貌重新开馆。3月11日,我有幸来到这里参观,亲身感受到了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气势磅礴。

走进国博,置身于宽敞明亮的西大厅,透过7扇铜门可以看到不远处的天-安-门广常南北两侧的楼梯,犹如一幅宽厚的臂膀。听讲解员介绍,铜门、楼梯,仿佛敞开的胸襟,怀抱远方,迎接八方来客,寓意着国博的博大与包容。对着铜门就是一座大型的浮雕“愚公移山”。这个故事家喻户晓,比喻做事有毅力,有恒心。我想,这也是放在这里的寓意吧。

新国博建成后,形成了“两轴一区”的建筑特点。“两轴”,分别是长330米的艺术走廊构成南北轴线,由西大厅、中央大厅、东大厅串连而成的200米长的东西轴线。“两轴”的设计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对称之美。“一区”,是指在地下一层形成了由国博剧尝学术报告厅、演播室组成的展示区。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两轴”“一区”,然后跟随讲解员踏上了“复兴之路”。经过修改完善的《复兴之路》基本陈列,重新开幕。这是国博改扩建工程竣工后最新推出的第一个基本陈列。陈列通过1280多件套珍贵文物和870多张历史照片,回顾了1840年x片战争以来的一百多年间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中国各阶层人民在屈辱和苦难中奋起抗争,为实现民族复兴进行的种种探索,充分展示了历史和人民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深刻揭示出历史和人民为什么必须始终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动遥这是目前唯一一个全面展示中华民族170年复兴之路宏大主题的陈列展览。 陈列共分为五个部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探求救亡图存的道路;中国共-产-党肩负起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历史重任;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在这条“复兴之路”上,听着讲解员耐心细致的讲解,看着一幅幅珍贵的照片、油画、文物展现在眼前。让我也受到了教益。

在建筑风格和展示上,我同样得到一些感触:原建筑与新建筑的结合、展览上历史文物与多媒体科技的融合。中国国家博物馆此次改扩建充分考虑到原建筑已在人们的脑海中经形成了特定的印象,因此,在方案设计时非常注重与原建筑风格的一致性,北、西、南3个外立面保持不变,新建筑向东扩建40米,向地下扩建两层,向地上扩建一层,新建筑嵌入老建筑之中,新老建筑形成有机的结合。不仅保持了改扩建部分建筑风格与原有建筑的协调,而且增强了整体建筑的层次感。陈列的亮点在于展示手段的丰富多彩,不仅仅是照片、油画、文物等静态的展品,还增加了多媒体半景画文物组合。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青藏铁路多媒体互动场景,空间模拟了一辆火车,有车头工作舱,有座椅,墙上的电视是动态的草原景象,让人仿佛置身于开往西-藏的列车之上。既强化了视觉效果,丰富了陈列内容,又使观众有了更多的参与项目。国博精心设计使修改后的陈列更加大气庄重,增强了历史的厚重感和文化的丰富感,彰显出复兴之路宏大主题的深邃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参观三峡博物馆作文800字

全文共 1067 字

+ 加入清单

瓷器,是中国的国粹,是汉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是中国文物宝藏中光辉璀璨的一族。三峡博物馆收藏了大量瓷器,上至商周下到民国,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华瓷器史。

中国是瓷器的发源地,大约公元前十六世纪的商代中期,中国就出现了早期的瓷器。瓷器烧造技术被称为“火与土的艺术”。

最早的原始瓷器型以尊、壶、盂、豆、罐、鼎、杯、簋等盛器为主。这种瓷器与汉代以后的成熟瓷器相比较为落后,因此被称为早期瓷器。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瓷窑开始遍布全球各地,瓷器的生产规模扩大,逐渐替代了竹器、漆器、金属器,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唐代是中国瓷器发展的高峰时期,釉色上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局面。湖南的长沙窑,画面内容丰富、立体感强,以诗文作为装饰是其一大特征。长沙窑是我国早期外销瓷的佼佼者,唐代时就沿着海上丝绸之路扬帆起航,让“中国制造”早在1200年前就走向世界。看到这里我就想起了《国家宝藏》里面介绍长沙窑的那一句“长沙窑,大唐造!”

宋代是我国制瓷业发展的兴盛时期,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都在这个时期形成。

到了明代,景德镇成为中国制瓷业的中心,德化窑的白瓷是明代具有代表性的瓷器品种,釉面光润明亮,乳白如凝脂,被称为“猪油白”。我看到展柜中一尊明代瓷观音像,神色庄重,表情安详,面含慈悲,衣服纹理流畅自然,完美展现了瓷雕的质地美和雕塑美。这尊观音是与毕加索齐名的世界级艺术大师、被誉为“中国宗教瓷塑第一人”的何朝宗所制,也是三峡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之一。

清代是中国瓷器发展的巅峰时期,制瓷大师们工艺精湛、精益求精,继承了明代青花、五彩、粉彩、珐琅彩,并融合多种工艺,瓷器烧造技术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国家宝藏》第一集就介绍了清乾隆各种釉彩大瓶,器身自上而下装饰的釉、彩达17层之多,集各种高温、低温釉、彩于一身,有“瓷母”的美称,集中体现了当时高超的制瓷技艺,标志着中国古代制瓷工艺的顶峰。

关于瓷器还有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据说景德镇在唐代的时候叫作昌南镇,于是瓷器的产地“昌南”就成为了“中国”的代名词。外国人发音不准,昌南昌南,读着读着就变成了“Chian”。时至今日,这个单词首字母C大写代表“中国”,小写则是“瓷器”之意。

瓷器,有火的刚烈、水的优雅、土的敦厚,汇集了能工巧匠的高超技艺和当时人们的审美观念。展览的结尾部分展示了一组青花滕王阁图大花瓶,器身用青釉描绘了滕王阁和周边的景色,有章江门、城郭、山水、市集。如今这些景象已不复存在,是瓷器把流淌的岁月凝固,让历史清晰可见,这正是瓷器的魅力所在。它跨越千年,把中华文脉娓娓道来,让我们知来处,晓去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