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红领巾话剧观后感【通用20篇】

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一个团体。党这个团体好,是人们的幸福;小编收集了红领巾心向党的作文,欢迎阅读。

浏览

1970

作文

90

篇1:关于红领巾爱学习网上主题队课视频观后感

全文共 362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星期天的中午,我做完了作业,看见我带了一个星期的红领巾没有洗,就自告奋勇地对妈妈说:“妈妈,让我自己来洗那条红领巾可以吗?”妈妈听了笑呵呵地说:“好的!”

我先来到水池边,拧开水龙头接了半盆水,再往盆里倒一些热水,加一点洗衣粉,接着把红领巾放进去泡一泡。泡泡在盆里围成了一圈好像在一起说悄悄话呢!然后我用手搓一搓红领巾,泡泡就爬上了我的手背。我又搓了搓,泡泡变得很多很多好像白云一样在盆里飘呀飘,我轻轻拍一下泡泡,泡泡就不见了,它们像在和我捉藏。

我把红领巾搓一搓摊开后,看见有一个小黑点,我就往小黑点上又加了些洗衣粉。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我才把红领巾搓干净。

最后,我又接来一盆清水,把红领巾放在盆里,搓一搓摊开后,看见红领巾被我洗得干干净净像新的一样。接着我把红领巾拧干,晾在衣架上。

看见自己洗干净的红领巾,我心里开心极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话剧《海鸥》观后感

全文共 1598 字

+ 加入清单

契诃夫,全名叫安东尼·巴甫洛维奇·契诃夫,(1860年1月29日-1904年7月15日)是俄国的世界级短篇小说巨匠和俄国19世纪末期最后一位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与莫泊桑和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是一个有强烈幽默感的作家。他的小说紧凑精炼,言简意赅,给读者以独立思考的余地。其剧作对20世纪戏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坚持现实主义传统,注重描写俄国人民的日常生活,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小人物,借此真实反映出当时俄国社会的状况。他的作品的三大特征是对丑恶现象的嘲笑与对贫苦人民的深切的同情,并且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沙皇统治下的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的丑恶现象。他被认为19世纪末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言归正传讲话剧

故事讲的是父母均为演员的青年康斯坦丁渴望成为作家,这一天,他写的独角戏将在舅舅索林的庄园里上演,主演由他的爱人、热爱表演的少女妮娜担任。康斯坦丁的母亲从莫斯科回庄园度假的女演员伊琳娜、她的情人作家特里戈林、庄园管家沙玛拉耶夫和女儿玛莎,以及爱慕着玛莎的小学教员梅德维坚科等亲友均前来观看。然而,演出在伊琳娜的嘲讽声中失败了。康斯坦丁在愤怒中闭幕离场。而在这之后,单纯的妮娜爱上了特里戈林,并追随他来到莫斯科,成为一名演员,然而后来却惨遭特里戈林抛弃,两人的孩子也因病夭折。两年后,已嫁给梅德维坚科的玛莎依旧爱着康斯坦丁,伊琳娜和重回她身边的特里戈林再次回庄园度假,而历经了生活磨难的妮娜,也回到这座乡村庄园探望故友……

这部上海师范大学国际戏剧工作室演出的契科夫改编的话剧还是不错的,战斗民族的名字好长因为好像加了一些地名或什么前缀。这部话剧剧本改编上没有什么问题毕竟是大师的作品,演员演技方面我个人感觉演医生的赵伟彪和演作家的徐坤表现不错,男女主角虽然表演卖力但是表现上有些舞台痕迹代入感稍逊一筹。其他演员中规中矩。

契科夫的作品特点是以喜剧形式体现现实生活的残酷性和真实性。从结局是悲剧结尾你就可以知道这种作品的特殊性。故事里男主希望将来成为作家和做梦想当演员的初恋在一起,可惜事与愿违。初恋爱上了老妈的男朋友一位著名的作家。每个年轻人都有事业与爱情的梦想,当事业上一事无成,爱情上一败涂地的时候确实容易会万念俱灰生无可恋。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事业和爱情是追求的两个梦想无可厚非,但是过于理想化就会陷入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窘境。作家可不是坐在家里多看几本书就能洋洋洒洒才思泉涌变成一个下笔如有神的文豪。这就好比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真正够格并且有天赋有机遇有出类拔萃能力的人终究是凤毛麟角,并非一腔热血就会感动上苍赐你开了挂的灵感,像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如黄河泛滥一发而不可收拾。知识是靠平时积累,机遇是给有准备的人。书到用时方恨少是一般人的常态,不是每个人都能随随便便成功。而且如果年轻人的母亲倚老卖老还经常打击积极性,对于一个年轻人的成长影响会很大。特别是那种强势的母亲而父亲教育缺失很容易养成玻璃心不容易适应挫折的性格。加上心爱的姑娘爱上了一个比你优秀成功的人,那个人对于自己的成就表面还轻描淡写好像成功是祖师爷赏的饭天生的一样时候,更是让人心里不平衡。很多人对于初恋一般是铭记在心念念不忘,传说中的心里有座坟,住着未亡人。如果你对心爱的姑娘表白后她除了婉言谢绝,同时还向你讲述自己对其他男人溢于言表的感情时,是不是有种身体被掏空,蓝瘦香菇的感觉?时光飞逝,当你再次遇到初恋她过得不好但是又拒绝了你一次,对那个负心的男人还是依依不舍的提起,听上去是不是产生句句诛心心如刀割的感觉?

这段悲催的爱情让我想起李宗盛《当爱已成往事》的歌词:

爱情它是个难题 让人目眩神迷

忘了痛或许可以 忘了你却太不容易

你不曾真的离去 你始终在我心里

我对你仍有爱意 我对自己无能为力。

法国导演介绍情况时中文说的不错。喜欢看名著话剧的小伙伴可以去看一下,剧目16号是兰馨最后一场。满分5分制,我打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篇3:2024年辽宁人民艺术剧院大型话剧《干字碑》观后感

全文共 214 字

+ 加入清单

2016年8月12日下午2点,辽宁人民艺术剧院大型话剧干字碑》在胜利会堂举行,社区工作人员及党员观看了演出。来自辽宁人民艺术剧院艺术家们的精彩演出深深感染了在场观众,大家被毛丰美同志心中有党、心中有责、心中有民、心中有戒的高尚情操深深打动,被贯穿全剧始终的“干”字精神深深震撼。鞍山广大党员干部纷纷表示,今后,一定时刻以毛丰美的实干精神鞭策自己,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用毛丰美精神凝聚起推动鞍山新一轮振兴发展的强大正能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话剧《雨花台》观后感

全文共 2057 字

+ 加入清单

雨花台话剧巡演作为庆祝建党95周年系列纪念活动之一,同爱国主义教育紧密相结合,并纳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

话剧具有很强的教育功能。1906年,中国最早的话剧团体春柳社成立,到今天已经110周年了。早期的话剧叫做“文明戏”,是同盟会进行革命宣传的工具。

本尼迪克特在其著作《想象的共同体》里面提到,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主要通过文艺进行想象。在观看话剧的时候,观众全身心投入戏剧演出,观众变成了演出的一部分,要配合这个演出。台上台下融为一体,相当于上课教育。现代化的精髓就是通过各种途径把社会成员组织起来,高效地用一种思想统一去教育。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具有如此强大的战斗力就在于其拥有严密的组织性。从话剧里,还有《红岩》的文艺作品里面,我们可以知道,即使在敌人的监牢里也存在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以至于可以在敌人眼皮底下“赤化”一个监狱警察班长。

不仅如此,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很重视领导文艺事业,以此来教育民众,增强全社会的凝聚力。沈雁冰的弟弟沈泽民说过“文学者不过是民众的舌人,民众的意识的综合者,他用敏锐的同情,了澈被压迫者的欲求,苦痛,与愿望,用有力的文学替他们渲染出来。这在一方面,是民众的痛苦的慰藉,一方面却能使他们潜在的意识得到了具体的表现,把他们散漫的意志,统一凝聚起来。一个革命的文学者,实是民众生活情绪的组织者,这就是革命的文学家在这革命的时代中所能成就的事业。”

具体来说,中国共产党从来就很重视通过话剧来团结民众、教育民众、组织民众,从而从民众中获得澎湃的力量,实现革命的胜利。抗日战争期间,戏剧界人士在民族解放的旗帜下汇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论是重庆、武汉、桂林这样的大后方,还是各个解放区和根据地, 抗战话剧运动都蓬勃发展。在这期间,涌现出了大批为抗战呐喊的戏剧界人士和鼓舞人心的戏剧作品,对唤起民众的爱国意识和一致对外、不做亡国奴的战斗情绪,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揭露日寇的罪行、反对外敌入侵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因此,话剧《雨花台》必将对我们产生极大的教育作用,让我们从中汲取力量,继承和发扬伟大的革命精神,戮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凝聚磅礴的力量。

再者,我们可以看到早期中国共产党员几乎都是知识分子,早期的党员中不少还是北大出身的呢,而且有些人家境很好,收入很高。他们为什么要跟工农走在一起呢?他们为什么要追求共产主义呢?如果他们不参加革命,也许他们可以在大学里获得丰厚的收入,可以在海外过着“世外桃源”的生活。事实上这样的日子只是一种苟且。鲁迅先生当年在教育部工作,一个月赚300大洋。但是政府经常拖欠工资啊,有时候军阀打胜仗了,掠夺了一些钱回来,便部分支付教授们的工资,还得先到先得。这说明了国家不光明,谁的日子也难得安稳。同理,自己的国家羸弱,也难免在海外被人欺凌。当然他们战斗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知道中国的出路在于解决农民问题,解决土地问题;他们知道共产主义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契合点,只有共产主义才能救中国。近代以来,自此中国陷入西方列强侵略的屈辱中,知识分子就开始前仆后继地探索救国之道。所以,当他们在监牢里各自阐述的理想,那也是近百年来仁人志士的共同理想和追求:为了天下人将来能过得更好。他们每努力一分,中国未来就更加光明一分。剧中国民党反动派认为共产党员违背了中山先生三民主义,是罪大恶极的。岂不知他们自己才是真正违背中山先生革命理想的背叛者。国共两党本来是合作的一家,在中山先生的旗帜下,同仇敌忾,发动革命打倒军阀除列强。但是在1927年,国民党反动派就公然背弃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且大肆屠杀继续革命的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正义人士。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山先生革命理想道义正统继承者,中国共产党才是近代以来反对外来侵略,寻求民族独立的抗争的道义正统继承者,也是近代以来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领导者。然而,在西方列强的支持下,国民党反动派忝然把自己当作政权的正统,疯狂压迫并屠杀革命的火种——中国共产党员。在这种情况下,剧中的许包野和施滉在听着肖斯塔科维奇,谈着普希金的时候,他们没有沉醉在浪漫的享受中,他们听到的是十月革命推翻沙皇统治的欢呼,他们谈论的是最祖国最深沉的热爱和最美丽的想象。

然而许包野和施滉又是浪漫的。我觉得他们在梦幻中与各自的妻子相见真是神来之笔。革命者不是没有文化的,更不是冷酷无情的,革命者也是有着浪漫情怀和缠绵的爱恋的。张爱玲说,因为懂得,所以慈悲。革命者是关注国家的灾难和人民的疾苦的,他们是有良心的人,他们对国家和人民是多情的,所以他们也是心最软的人,最懂得浪漫的人,也正是因为他们的心最软,骨头才是最硬的!

《雨花台》讲述了雨花台就义的烈士们为了信仰,在面临生死抉择的时候,体现出来的信仰力量和人性光辉,从不同侧面歌颂了雨花英烈信仰至上、对党忠诚、舍生为民、勇于担当的崇高精神。我们应该铭记历史,崇尚英雄,传承和发扬雨花精神,更加坚定我们的理想信念, 更加坚定坚定我们实现中国梦的意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我们的小镇》话剧观后感

全文共 1918 字

+ 加入清单

如果说布莱希特的“间离”戏剧方法直接受梅兰芳京剧演出的启发的话,那桑顿·怀尔德的戏剧观念之中国因素就要复合得多了。因父亲曾任美国驻华总领事,怀尔德少年时在上海、山东烟台生活过若干年且接受教育(其时恰逢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结束,共和兴起的时代风云变幻中),中国文化不可避免地对其有所影响,及至成年,在其戏剧观念的形成过程中,京剧的独特形式亦予他不少启悟。《我们的小镇》这个剧本,在二十世纪三〇年代的美国剧坛算是个“异类”,从形式到内容,均有出人意表之处(如舞台上“没有帷幕,没有布景”,舞台经理既是无所不知的叙事者,也是身处其中的演员),而作者对生死的思虑与体悟,对我们而言,或许有着某种东方式暗接款曲的熟悉感,因为那些凡俗的平淡,及平淡中隐藏的诗意与深刻。

《我们的小镇》中,那个不起眼的小镇名为格洛佛角,镇上有几百户人家,共2642人,而剧中的三幕戏主要围绕吉布斯家和韦伯家展开,一切波澜不惊,出生、成长、上学、结婚、生育、死去,一代人、两代人,周而复始,每个人都是如此生活着。这让我想起美国另一位戏剧大师尤金·奥尼尔的名作《天边外》,探讨生活在别处这个话题,“海的那一边是什么?”“是天边。”“那天边外呢?”剧中的主人公一生渴望着“天边外”的生活,可终其一生也未走出小镇,徒然留下无限的怅惘和悔恨。而《我们的小镇》中的人物似不太存有生活在别处的想法,但并非他们全无困惑与梦想,此处生活的意义是他们,亦是这部剧作念兹在兹的莫大问题。

与许多剧作将笔力灌注在第一幕相异,《我们的小镇》初始一直平静铺叙,第一幕“日常生活”、第二幕“爱情与婚姻”,淡淡而过,或有让人饮白开水般的不耐。但第三幕,不避“怪力乱神”,有了幽灵,有了穿越,有了哀伤,有了犹犹豫豫的放下,前面两幕的意义不再模糊,垫场不再是垫场,一切贯穿起来,获得了一种飞升。日常生活、爱情与婚姻,平凡得令许多人习焉不察,忘却此中的真意,而死亡及虚拟的穿越,让本来隐形的一切蓦然显影,重新曝于我们的眼前。韦伯家的艾米丽因难产而死,得知还有一次返回人间稍作停留的机会,她选择了自己十二岁生日的那天,虽然同时得到警告这样的重返是痛苦的,她仍然如此选择、不改初衷。因之,有了返回时限已到,艾米丽再次离别时如下的告白:

“再见,再见,世界。再见,格洛佛角……妈妈,爸爸。再见,我的闹钟……妈妈的太阳花。食物和咖啡。新熨好的衣服,还有热水澡……睡觉与起床。哦,地球,你太美妙了,以至于无人能认识你的好。”

这种锥心的痛楚,是因为艾米丽意识到自己以前对这些美好事物的忽视,于是在被带回坟墓的刹那,她仍要努力再回看一眼。“有没有人在活着的时候,意识到生命的意义——每一分,每一秒?”这是她面对舞台的诘问,痛入心扉,或许亦问入每一个人的心里。

日常生活的缓慢流程有着极大的销蚀作用,一切的耐心,一切的尊严,在时光的消磨中损耗殆尽,似乎没有了重心与质感。但桑顿·怀尔德的戏剧叙述方式却使那难言的真相忽然拉至我们的面前,所有的不再影影绰绰,而是清晰可辨,纤毫毕现。艾米丽如是,而送报纸的男孩乔·克罗威尔更有着在剧作家艺术处理下微缩的一生,他刚在舞台上出现时,在派送小镇报纸《哨兵报》,边和吉布斯医生拉着家常,谈论谈论膝盖隐隐作痛什么的;而随后从舞台经理貌似随意的旁白中,我们得知乔非常聪明,高中毕业将获得麻省理工的奖学金,“本来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工程师,但战争爆发了,他死在了法国。——所有那些教育都白费了。”死亡兀然扑至眼前,原本凡俗的日常生活顿时暗潮汹涌。我们若事先得知这一切,还会一任生活的漠然吗?

桑顿·怀尔德对小镇日常生活的铺陈是异常散漫的,没有太多的戏剧性,没有特立独行的人物,没有抓人眼球的事件,一切的平常凡庸如剧本名字:“我们的小镇”,放之美国任何一个州皆可,或许放之四海亦皆可。甚至,舞台经理还请来了一位州立大学的农业学教授,给大家介绍格洛佛角的地理概况,诸如生成年代、气象学知识、人类学资料等等,与故事本身并无直接的关系,近似繁冗的旁逸斜出的枝节。这是对写实剧的一种近于“笨拙”的陷溺与戏仿,当进入的程度达至极限时,反讽的效果也就油然而生,刻画凡俗生活的戏剧泛出了隐喻的色彩,源于怀尔德“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为最微小的事件找到最珍贵的价值”。大家对如此的一个小镇的感受是陌生与熟悉的混合,故事未必逐个经历,但人情与世态的相通却是不言而喻的。

桑顿·怀尔德曾说,“我不是大家所期待的新型戏剧家。我曾希望自己是。我希望能贡献一份力量,为他们的到来铺平道路”。事实证明,怀尔德确是一个不显山露水的创新者,他从无戏剧性中寻出戏剧性,从凡庸中提炼出诗意之花来,于他自己是抒怀之作,其间的隐喻亦为我们每一个人所见证。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儿童剧观后感观看话剧《三只小猪》有感

全文共 649 字

+ 加入清单

201x年4月8日,我们学校来了一个陌生的团体——河北省儿童话剧团。长这么大,我还从没看过话剧呢!是怎样一种形式呢……一个个问号出现在我的脑海里。

当天,我怀着既兴奋又激动的心情早早地来到学校。一进学校,我就看见一辆大货车停在舞台前,车身上写着“百场儿童剧走基层进校园”几个大字,而且,车上面还放着各种各样的布景,简直太漂亮了。这也使我更加地期待早一点看到这场话剧表演。 节目开始了,一位主持人走上舞台,用非常亲切的话语对大家说:“今天,我们表演的话剧叫《三只小猪》。”同学们一听到话剧的名字就不由得使劲鼓起掌来。这时,只见猪妈妈和三只可爱的小猪走上台来,以歌舞的形式拉开了序幕。他们的扮相活泼而逼真,台下的每一位都被深深地吸引了。小猪一家四口在森林里过着幸福的生活。可是,大灰狼父子的出现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危险,还有一只狡猾的狐狸与狼父子狼狈为奸,想吃掉小猪,但三只小猪同心协力,团结一致,战胜了狐狸和狼父子。

话剧团的演员们活灵活现地表演,甜美的语调,优美的乐曲,还有那让人目不暇接、各种各样的服饰,令同学们陶醉其中。故事中,演员们还不时地和同学们互动,唱歌、跳舞、做早操,现

场的气氛十分活跃。整场演出在同学们的掌声中、笑声中、欢呼声中完美地结束了。

演出结束后,话剧团的演员们纷纷走到场下,和同学们击掌庆贺,气氛再次达到高潮。我兴奋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原来,话剧这么好看呀!它将故事的情节真切的展现在我们的眼前,看完这场话剧,我深深地喜欢上了它,我想:什么时候还能再看到这么好看的话剧呀!我期盼着!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大型话剧《红旗渠》观后感

全文共 798 字

+ 加入清单

观看话剧红旗渠》视频结束后,我的脑海中还是话剧里的场景,心中还是心潮澎湃,耳边又回荡起了人物的话语……

故事发生在1959年,当时的林县人民身处深山,用水要用一天的时间上山去挑,十分艰苦。然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杨贵同志担任总指挥负责修建水渠,历经千辛万苦,用了整整十年时间,终于让哗哗的漳河水流进了林县。

修建红旗渠需要勇气。杨贵知道修建风险很大,没有工具,没有资金,没有粮食,没有住宿,可能会有牺牲,可能会闹得人心惶惶,可能会有人反对……但他们没有退缩!他们有人,有思想,有办法,可以战胜一切艰难困苦。没有工具,自己造;没有资金,自己筹;没有粮食,自己挖;没有住宿,住山洞……就是这样的勇气,这样的坚强,红旗渠工程才能克服这些“拦路虎”。杨贵的勇气,还在于他的敢作敢当,为了给工人们吃上粮食,向检查组坦白了私自动用国库粮食的事,并且一人承担责任。多么令人感动的精神,并不是林县人的杨贵可以为这条红旗渠献出一切啊!

修建红旗渠需要全民参与。9岁的小吱吱跟随姑姑到工地为民工端水,为了红旗渠的早日修好,为了让工地的工人吃上饭,她独自走上上去挖野菜,结果不幸摔下悬崖。她短短一生的梦想,就是能洗上脸,抹上她的胭脂。“漳河水,你什么时候才能哗哗地流过来啊?姑姑,叔叔,你们修得快一点啊!你们没有吃的,我帮你们去挖野菜,野菜,我挖过,我找得到……”耳边每每响起她稚嫩的话语,我的心不禁一阵颤动。

正是这些人,他们互相激励,用血肉之躯汇成了红旗渠,他们自力更生,重新安排了林县的山河,他们用铁锹一铲一铲挖开大山,他们用锤子,一锤一锤凿出隧道,他们的坚持,他们的勇敢,他们的奋不顾身,他们能为人民,为国家做出一切,这就是我们中华儿女们,这就是我们的民族精神!我们需要这些英雄,他们是我们心中永远的英雄!我们今天要肩负历史的使命,要弘扬红旗渠精神,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话剧《老汤》观后感示范

全文共 539 字

+ 加入清单

话剧老汤观后感

晚上,妈妈带我到河南省人民大会堂观看由范军主演的话剧《老汤》。我们提前一个小时到达那里,观众已经人山人海了,看来大家都很喜欢范军演的戏啊!

话剧《老汤》讲述的是一个诚实守信的故事:中原古镇一户姓罗的人家开着一家百年老字号的老汤烧鸡店,生意兴隆;由于罗家当家人罗小船没有及时对老汤这个招牌进行注册,结果让别人先注册了。于是,老罗一家人开始进行招牌争夺。罗家的儿媳妇爱财如命,在市场上购买廉价的死鸡,随后被对手店家的孙女苑思思曝光,造成老罗家的老汤招牌被砸。罗家全家人对乡亲们磕头谢罪,算是保住了自己的招牌。朴实善良的罗小船为了60年前的一句诺言,承受着无尽的痛苦和折磨,他寻觅、奔波了一辈子,终于在临死前把老汤秘方传授给了苑四爷的后人苑如意。

通过妈妈的讲解,我从剧中感受到了做人就要像罗小船那样诚实守信!看完《老汤》,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妈妈讲过的《狼来了!》这个故事,小牧童向山下农民撒了两次谎。当狼群真的来时,他的话再也没人相信了,正因为他的谎言,导致羊群被吃的后果。这个故事也告诉了我们诚实守信的严重性。我觉得:人与人交往,只有真诚待人,才能与人建立友好的关系;只有诚信,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所以,我们应该从小树立言而有信,无信不立的观念,养成诚实守信的好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关于红领巾爱学习网上主题队课视频观后感

全文共 606 字

+ 加入清单

为了庆祝少先队建队__周年,阳光小学组织系列教育活动。

10月11日,学校组织了“我是光荣的少先队员”主题队课。课上辅导员带领同学们重温队史,规范了队礼,巩固了红领巾的正确佩戴方法,老队员们通过回顾自己的入队经历,增强了队员们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此外,学校大队部精心组织了本学年的大队委改选活动。为了能科学、公开、公平、公正的选出最优秀的少先队员担任大队委职务,形成“自已的活动自己搞、自己的阵地自己建、自己的事情自己管”的少先队工作新局面,学校通过层层选拔举行了队干部竞选活动。10月12日,各班候选人以及学生代表参加了此次竞选活动,同学们的优秀表现赢得了现场阵阵的掌声。会上大队辅导员对同学们提出了少先队工作中的希望与要求,希望队干部要为班级服好务,做同学们的好榜样,做老师们的好帮手,积极争当四好少年,此次竞选共选出了12名优秀的大队委员,六年级一班的贾茹、张蓓琪当选为新一届的大队长。

10月13日,学校又组织了“红领巾伴我成长”亲子建队节活动。在《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嘹亮的队歌声中,新队员家长亲自为孩子佩戴上红领巾,同时给孩子送去一个温暖的拥抱,与孩子们共同度过了这个难忘的时刻!当中队辅导员为自己的大队委颁发标志后,操场上想起了热烈的掌声!

通过建队节的系列活动,每一位辅导员都希望少先队员们都能从小树立远大志向,自觉加强锻炼,成为“自学、自理、自强、自律”的优秀少先队员,能早日成为一名光荣的四好少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关于红领巾爱学习网上主题队课视频观后感

全文共 371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的六月一日,是国际儿童节。作为儿童中的一员,我盼着这一天的到来。

去年的儿童节,对于我们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更是令人兴奋不已。因为我们要戴上红领巾了!

那是六月一日的前一天。那天早上,妈妈给我穿上了干净的白衬衫,下穿校服短裙。到了学校,我们在8点45分举行入队仪式。当我戴上鲜艳的红领巾的时候,高兴极了,好像前面就有一面大镜子,看看镜子里的自己感觉真是美极了!

放学了,那天天气较热,许多同学出了校门都把红领巾摘了下来。爷爷也叫我摘下红领巾,可我不愿意。因为我想把自己最美的样子留给奶奶看。

回到家,门一开,我就叫了声:“奶奶!”奶奶看见我,笑着说:“哟,戴上红领巾啦,真神气!”

以往我回到家,都是首先洗澡换衣服。今天我却是先洗干净手,然后跑到大橱镜子前,美美地照了一会儿,这才看清了今天的自己。这一幕将牢牢地印在我的脑海中。

今天,我戴上红领巾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红领巾爱学习网上主题队课观后感

全文共 676 字

+ 加入清单

还记得刚读一年级的时候,我听说优秀的同学就能挂上红领巾,当上第一批少先队员,我就天天想着这事儿。为了能争取第一批入队,我对自己的要求更加严格了,学习更加努力了。到了可以申请报名的那一天,我一笔一划、认认真真地填了一份申请书,并郑重地交给了老师。我天天等,天天盼,心想:“我什么时候才能戴上红领巾,成为一名少先队员呢?”

终于有一天,第一批少先队员的名单出来了,其中就有我的名字。在入队仪式上,辅导员把鲜艳的红领巾戴到了我的脖子上,我的心“怦怦怦”地一个劲直跳,红领巾把我的脸映得通红。我右手握拳,高举过头顶,在队旗下庄严宣誓:“时刻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从入队的那一天起,我就在心中暗暗下定决心:“我一定要做个合格的少先队员,用实际行动把红领巾染得更红!”因为我知道,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是用烈士的鲜血染成的,把红领巾作为少先队的标志,就是希望我们能继承先烈的光荣传统,能当上一名少先队员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

从此,我每天都戴着红领巾,只有晚上睡觉的时候才会把红领巾摘下来,把它叠整齐压在枕头底下……我躺在床上,梦见自己回到了以前,和海娃在一起,举着红缨枪,站在山岗上放哨;又感觉自己来到了雷锋叔叔的班里,听雷锋叔叔向我们介绍少先队的知识……虽然这只是一个梦,但是我一心以他们为榜样,学习他们英勇无畏和乐于助人的精神。实际生活中,我也努力做到好恶分明,做到团结助人。我经常做老师的小助手,帮老师组织同学、管理纪律;同学有困难的时候也及时伸出援助之手;积极参加假日小队和社团活动,让红领巾高高飘荡在我的心中。我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将红领巾染得更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2024年同名话剧电影《驴得水》观后感

全文共 2237 字

+ 加入清单

影片全程都在山路和窑洞间展开,一看就是小成本,也没有什么所谓的明星,但剧本和部分主演都已经经过了上百场小剧场演出的考验,正式开拍前的试排实排足足花费了四个月,相对于大部分国产片来说,完全称得上“没毛病”。

影片营造出了一种明显折射真实世界的荒诞,有时有些夸张,充满戏剧感。有的评论里提到了教育部特派员带枪的特权,在我看来也只是这整个荒诞剧情的一部分,并不违和。虽然电影感不强,却着实能够引出各种不同角度的解读,也是我认为影片最珍贵的部分。

除了显而易见的色情笑点,影片喜剧效果的主要来源是委曲求全,有点像是某些春晚小品的路子,以剧中人的窘态来搔观众的痒痒,其中的讽刺与控诉意味却常常戳得人生疼,处处透出无可奈何。

三民小学几个主要角色的塑造我觉得是整部电影中最耐看的地方,每个人的性格都很完整,几乎都能从生活中找到与其相似的人物,并且在前后的变化中也体现了同一性格特征的两面性。

在1500人厅里最招观众待见的张一曼,可能是中国影视作品中女权形象的巅峰了,绝对拥有自己的身体,以欢愉潇洒为信条,置世俗道德于不顾,你可以说她随性,也可以说她放荡,她活着只图自由快活,却为了自由快活搭上了命。她伤害铜匠不是发自真心,却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恶果。其实casual sex在欧美影视剧中是很常见的,但在中国,即便经历了几次几乎毁灭了文明的文化浩劫,儒家那套妇道却并没有消亡,以往这样的角色要么是将身体当作礼物或是交易筹码,要么是有未解的心病或难愈的创伤,再要么就是生活所迫,纯粹为了爽而随便睡的还真不多见,放映厅里的中传学生们为她倾倒,但我不知道他们其中有多少会和那些整天在微博上叫嚣“小三死全家"的暴民重叠。

裴魁山的主要特点是爱钱,可以是精打细算会过日子,也可以是自私自利唯利是图,从前面帮着领导吃回扣的黑历史、计划为张一曼找工作,到后面买貂、讨好特派员,这一特点都贯穿始终。他对张一曼的好,既是一厢情愿的善意揣测,又是得不到就毁掉你的独占欲。有时像个好人让人心疼,有时又让人恨得牙痒痒。

周铁男最大的特点可能是真·嘴炮吧,本身就带着两面性:通常嘴上厉害的人,行动上都比较怂。而前后的对比更是明显,不敢和心上人告白,却敢于顶撞权威,被权威的力量威慑后,完全变成了另一个人:胆怯懦弱,畏首畏尾。由此完全可以将先前的嘴炮理解为年轻的附属物,还没有被生活操过,不仅不知道嘴炮无用,更不知道嘴炮有可能导致的后果。

校长闺女孙佳相比铁男又更年轻,也可以说是更幼稚,这种幼稚不仅表现在能真心将一头驴当作朋友,还在于相信一切都应该分对错,讲道理。今天一把年纪的我,看到孙佳这样的孩子,觉得她蠢,轴,不听劝,光坏事,也是想起了当初的我,也和她一样执拗于明是非讨公道:错的就是错的,不管出于什么理由都是错的,因为看不到背后的无奈。只有小时候,父母老师才会跟孩子讲对错,创造一种世界黑白分明的假象,由着孩子慢慢长大,才自己渐渐悟出了那些灰色地带,才知道有些人有些事,就是特么不讲道理,才知道当初他们不说,只是怕吓死自己。“如果过去的就这么过去了,未来只会更糟。”小姑娘的一句话的确是全剧中最震撼我的。中国人总是乐观地面向未来,如孙校长的名言一般,但悲剧的是,未来常常是不乐观的,甚至就是充满黑色幽默的。

可能从电影本身来看,最悲催的是张一曼,但对我来说,铜匠和校长才是最具悲剧色彩的角色。

铜匠原本是类似“牲口”的人物,单纯善良没文化,有话直说,高兴了就唱歌,稀里糊涂就接受了文化的洗礼:被洗干净、被培训、被“睡服”,得了校长的几本书和一席话,又得了校长闺女的一个月辅导,能读书识字了,听起来也像是个知识分子了。他控诉教育的那一段甚至有些燃:他不再是单纯的动物,明白了受教育前,人们看不起他;让他接受教育,多半也是为了利用他,因此他也对教育报以最大的恶意。因缘际会成了文化人,却仍然没有摆脱牲口的本性:伤我了我就要让你死,谁有好处就跟着谁,不仅敢说还敢做,是个莽汉版的裴魁山。也许这就是对教育的最大讽刺,老师能教你知识,却教不会你做人,错误的教育方式,往往适得其反,没有文化积淀,懂再多也是个人渣。像极了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人们能瞬间百度到一切,却将信息用作谩骂与欺诈的工具。

而校长则是令人心疼的乐天派,见过风浪,身段柔软,最知道委曲求全,却永远相信理想仅有一步之遥,只要保住了学校,就保住了希望,他的信条是办大事要不拘小节,为了理想,尊严可以不要。这样的人放在今天可能就是成功的创业者,相信相信的力量,能拉到投资,当然,也有可能混成传销头目,这两者之间的区别也是挺模糊的。

以上这些,可都算不上坏人,但在利益、恐惧的驱使下,好人却能做出最让人寒心的事。

胸无点墨却又装腔作势的特派员是推动剧情的最重要因素,将以上所有人的性格特点都归于“知识分子的脾气”,言外之意即是由权与利驱动之外的人情事,不愿听“组织”的话,剪发、杀驴、说谎、装死,可以理解,但办不到是绝对不行的,你的脾气、你的良心、你的理想都不重要,权利部门捞到好处才是最重要的。他的存在代表着古往今来权力的面孔,惺惺作态,威逼利诱,无所不用,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可惜我是个悲观主义者,在我看来,最大的讽刺就是影片最后透出的希望:孙佳去了延安投奔大哥,暗示三民主义即将被新的力量取代。

然而我不知道相比影片所营造的那个时代,如今我们的世界又好到哪里去了。特派员也不过是换了名字,依旧充斥各行各业,占领每一个角落,决定着社会运作的一切规则,权力的交迭,又究竟改变了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话剧观后感

全文共 602 字

+ 加入清单

公主至高无上的,当然她的头发也要与众不同。在观看《公主的头花》这部话剧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人类的美可千万不能用动物们的生命做代价。

“砰”的一声枪响,传来了白鹭凄惨的叫声,一位商人带着一个小丑,手拿长枪,奸诈的笑声传遍了整个森林,他们俩就是击杀白鹭的凶手。为什么可爱的白鹭们会被他们杀死?一切都是因为公主的头花——公主要出嫁,必须将自己打扮成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她在全国帖榜告示天下,让大们帮她做一个独一无二的头花。

果然,美丽的头花让公主在婚礼上出尽了风头,姑娘都无比羡慕公主和她美丽的头花。这一切都商人和小丑看在眼里,于是人他们打算制造更多的头花来赚钱。然后罪恶的枪口一次又一次地对准了白鹭。渐渐地,小白鹭们没有爸爸,没有了妈妈,没有了自己的家,它们就成了无家可归的孤儿。

公主知道了整个事情之后,非常后悔自己所犯下的错,从此以后,她就回到自己的国家,整天呆在生活过的地方,遇见路人就讲她自己做作所为,让人们以后再也不要像自己一样,为了自己的欲望和美丽,而杀死人类的朋友。

看完这台话剧,我的心里突然多出了许多的想法。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是啊!公主在这件事明白了——有时自己的一己之私会给更多的人或物带来伤害,所以她用更多的时间弥补自己的过错。这也说明,公主的内心是关善良的,而我们也应该和她一样,首先做一个善良正直的孩子!如果有一些我们也做错了事情,我们也应该像公主一样勇敢的面对和弥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十二公民话剧观后感

全文共 2381 字

+ 加入清单

《十二公民》是近两年我看过难得的国产片佳作,虽然也有各种问题,但也绝对是瑕不掩瑜。

1.话剧人的野心

如果过去几年我没有时不时混迹于北京的剧场,尤其是尝尝拿着人艺学生公益场的超值戏票,也许我不会去看这样一部电影。我会注意到它,完全因为那个叫徐昂的导演,及他集结了一种话剧演员——关注的一些话剧媒体账号常常会有这部电影的消息,于是我也自然是感兴趣想来看看。

与从没看过话剧的朋友聊起话剧,常常会被人问:看话剧和看电影有什么区别?看话剧录像行不行?我不是个一定要”恪守“什么的人,大体也觉得如果效果不错,真录像看也没什么。只是看过的为数不多的录像,总觉得是个的缺点什么,而谈到原因,我的表达能力,似乎只能组织出一个词:现场感。

而如今,一个话剧导演,把一个充满话剧风格拍成了电影——这本就是一部话剧,单一的场景,所有的故事都由演员的讨论展开,就是场”话剧“。在电影院里,看一场话剧的体验还是蛮奇妙的。我甚至感谢这个影院的这个只有三排的小厅:坐在宽敞的第一排,有种看小剧场话剧的感觉。电影开演前,被我拖去不明真相的同伴还问我:是不是3D,我当时还觉得有些可笑,可看过之后,忽觉得拍成3D也不错,也许更有了话剧的“现场感”了呢。

看完电影之后翻了几篇电影评论,其中有一篇里面有几段对徐昂的采访,不记得具体内容,大体就是表达了一番之所以会拍这个是因为剧本内容丰富,立意深刻之类。然而我内心则会是默默一笑:明明就是一个话剧导演,有点开拓精神,搞了个算是叫好叫座的话剧,于是就有了点更大的野心,想搞个电影试试,一看《十二怒汉》这个电影,完全三一律啊,这正是话剧导演擅长的,于是就它了。

然而,有这样的话剧人的努力,或者说是”野心“,我还是觉得很开心的。看到很多电影宣传文案里也有”国内首部戏剧电影“的提法,即便是噱头,多少也有推广话剧的意思。前些一阵看《中国好歌曲》,刘欢有一段关于小众音乐的表达:所谓小众音乐没有必要自己画地为牢,应该让更多地大众听到。而李健在《我是歌手》也说过:所有的规则都是让观众们更喜欢音乐,歌手们牺牲了一些自我让音乐得到了推广,是值得的。这是我喜欢的态度:不孤芳自赏,用大家更接受的语言来认真对话。

徐昂是个我原本就还挺喜欢的导演,在艺术想法和市场之间做了不错的结合,相比于一些“先锋导演“神奇的舞台呈现,他的东西应该是经过些考虑的。之前做了部走进大众审美的《喜剧的忧伤》,而这部《十二公民》透着点”那我就认认真真把话剧拍成电影“的意思:别去看不专业的录像啦,看点好东西吧。也许这是导演的市场化选择,但艺术本来就需要有人欣赏,顺应一些时代的变化,让它能被更广泛的大众所认可,这样的艺术才会有生命力。我甚至觉得去年湖南台的节目《星话剧》也是种不错的尝试,虽然话剧没有做专门的处理,故事也被弄得有些支离破碎,最终呈现效果并不太好,但这起码也是一种积极的态度。而相反,人艺的《雷雨》也是因为一成不变的保留经典,引发了大家的争议。说到这里,我倒是挺期待能看看我脑洞大开的3D戏剧电影的想法的效果呢。

2. 电影人的诚意

然而,这终究还是部电影。作为一部电影,它依然我我这两年来看过的最好的国产片之一:话剧导演在好好拍一部电影。

电影好不好看,完全就是观影的体验,整部电影看下来,觉得故事顺畅,逻辑基本合理,笑的畅快,甚至有”好想再看一遍“的感觉。

当然故事可能得益于本身就改编自一部成功的电影。然而优秀的电影并不一定能被改编成优秀的电影,近两年改编烂片无数,如《白发魔女传》。我没有看过原版《十二怒汉》,但能感受到故事在本土化过程中,做了认真的设计。虽然我觉得把挂科的学生家长都找出来开会,一帮大叔开会的逻辑推理为什么在庭审之中没有人提出,每个人的故事有点脸谱化等问题,但故事的大体逻辑方向是对的。

而”笑的畅快“,”想再看一遍”应该就得益于导演的节奏把控和演员的精湛表演了。看电影过程中,常常能听到整个影院的开怀大笑,那不是电影中的故意搞笑,而是自然的戏剧冲突的戏剧效果。

在这样一个局促的环境中,整个故事的推进基本就要靠演员的表演,幸运的是,这是一种话剧演员表演的电影,他们最擅长的就是台词及这样的表演,他们中没有明星,或者说“大明星”,都是看脸也许不知道是谁,但都知道演的不会差的演员。在电影开始的时候,曾经还觉得何冰演的8号是不是演的有点太端着了,但后面知道了他的身份又觉得一切合理了。当然,作为一部电影,这有些话剧的演法终究还是可能有点“用力过猛”的感觉,但我想,总比“不到”要好。

电影的场景单一,镜头整体的转换大都是一些特写,及阳光雷雨的烘托之类,估计应该也是参考了其他版本,不过应该也算表达了想表达的东西,只是没有太多惊喜。

回想这两年,能把故事讲顺,演员演技爆表的电影,还真是不多,不知道是不是悲哀。

3. 公民的自省

十二公民讲的是陪审团的故事,为了在一个没有陪审团制度的国家里把这个故事讲出来,还是花了些心思的。很多人在讨论说,在我们这个环境下,将这个故事是不是有意义。而我认为是有的,非常有。故事不在于说这件事是不是真的能发生,而在于它在宣扬一种什么样的观点。

我们生活在各种信息网络之中,我们也常常看到各种所谓的社会事件,我们也常常被各种信息所影响。我们是不是可以保持着一点理智,不要观点在前,逻辑在后,不要用”舆论“的方式”杀死“一个人呢?我想我们都需要自省。

电影里还涉及了一些时下热门的话题:地域歧视,富二代,仇富,干爹,城管与小贩,文革等等。对于这些问题,也许限于审查等等都点到即止。而电影结尾交代了何冰是检察官,真凶最终落网,我也相信这些是为了电影的上映的安排。也许这样的表现方式影响了最后电影的呈现效果,但在这个问题上,我觉得跟艺术推广中结合市场的问题一样:路总是要走的,不能因为限制在就什么都不做。八股文是有些煞风景,但怎么在八股文中写出观点,那也是功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2024年同名话剧电影《驴得水》观后感

全文共 1166 字

+ 加入清单

荒诞”的驴得水

梁简文帝有训,立身先须谨慎,文章且须放荡。这句话,放在今天无疑仍是有道理的。

《驴得水》(以下简称《驴》)的荒诞与喜感,绝非是一个个包袱堆砌的产物。事实上,《驴》的叙事框架毫不哗众取宠,而是十足的四平八稳,很好地照顾到大众的审美层面。形式的温和及中规中矩,恰恰与内容的锋利及针砭时弊形成戏剧化的对比,如同一场暖阳春日下的葬礼,一次心平气和的谋杀,令人在毫无防备的情形下迎来一浪高过一浪的瞠目结舌,却也随即能在现实中找到对应的原型。

毕竟,荒诞也有自己的立身明哲——它决非无节制地滥想,而是乱中取真的隐喻。披着荒唐和怪诞的外衣,它用急弦快扫式的演奏震荡着人们混乱不清的内心。

“人性”的《驴得水》

纵向来看,《驴》的情节大纲可以放进中国两千年来任何一个时代背景中而不显得唐突。从这个角度出发,“人之初,性本善”只说透了真相前一半。

人性的诸多弱点,即便不读刘墉和卡内基,任谁也能大略道出一二。其中最可怕的情况,莫过于纯真的个体丧失了话语权,集体的共性思维发生了难以逆转的偏离,理想与现实出现了无法逾越的断层,所有行为准则都源于最原始的欲望。这时的你,还会坚守吗?

亨利•米勒在那部脏话连篇的《北回归线》中说过,人类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最终会让人成为一副空空的骨架。回过头来,还得去寻找失去的肉体——够绝望,也够真实。

“残酷”的《驴得水》

“看”这一动作,若足够动人或虐心,足以让一部作品不朽。

铁匠与张一曼的互动无疑是《驴》的一大亮点。两人在不同境况下一次次相互凝视,所承载的信息量实在过于巨大,令人浮想联翩、五味杂陈。当张一曼连甩自己十二记响亮耳光走向铁匠,此时的铁匠即便已心如死灰,想必也难以忘怀彼时的耳鬓厮磨与依依惜别吧。

整部戏最大的悲剧人物,该是校长的女儿佳佳——这一点从完场谢幕时的舞台及音乐处理上不难看出端倪。当所有人陷入疯狂的集体无意识当中,任何一缕清醒与悲悯都显得弥足珍贵。佳佳手提行李离开时,身为校长的父亲仅仅漠然回头说了句“常来信”,便又背过身去。这份冷漠与麻木,远比举枪恐吓的残暴更让人绝望。

“现实”的《驴得水》

“重新开始”,多数时候是一句自欺欺人的说辞。结尾处校长与三名老师的手重新叠在一起,再次喊出那句“改变国民的贫、愚、弱、私”,最终却顿成反讽。

历史一次次告诉我们,真正的墙从未被推到过,但那种想要破除一切藩篱的努力一直存在。正因这种努力,希望才会自始至终存在。

久而弥笃,万事心照。我们不必强求自己成就一片森林,但我们完全可以亲手去种一棵树。作为一部戏剧,《驴》当之无愧地做到了这一点。

结语

一个好的打字员未必能成为一名钢琴家,因为艺术最需要的不是准确,而是灵魂。《驴》的某些细节处理并非完美无瑕,但已足以令人回味悠长。批评也好,质疑也罢,最好还是来剧场亲身观摩后再下结论。至少,你可以对它做出一个较公平的否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话剧《全家福》观后感

全文共 402 字

+ 加入清单

全家福》还是根据叶光岑的长篇小说《全家福》改编,讲述了居住在北京四合院中的一个古建家族,从新中国成立前夕到新世纪50年的历史变迁,展现了古建队长王满堂一家及其邻里几代人的恩怨情仇和生死沉浮。

戏中刻画的一群性格鲜明的人物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如生性耿直,以“平如水、直如线”为人生准则的古建队长王满堂;倾心顾家,对儿女呵护备至而耗尽心力的大妞;满腹经纶而正直倔强的风水先生老肖;热心助人却时刻不忘“敌情”观念的治保主任春秀婶;时乖命骞却对生活泰然豁达的周大夫,还有刚改革开放典型的社会青年象王雷.....

但是总体感觉剧本的戏剧冲突不够强烈,各个场景表现的不够有力度和深入,情节设计有的时候比较单薄,比如王雷一直给人的感觉是不学无术吊儿郎当,却自己组建建筑队伍,还塌了砸死了人,然后按照很俗套的情节被抓进了监狱,悔过自新......

总体来说还是非常精彩的一部北京风情的历史长卷,细节地方还需要更多的雕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红领巾爱学习网上主题队课观后感

全文共 464 字

+ 加入清单

我每天早上去上学的时候,必须要系上红领巾,如果哪一天忘记了,站在校门口执勤的`服务队员就会毫不客气地扣我们中队的分数。

那天我睡得正香,爸爸跳进来大叫:“哎呀!手机忘了充电,闹钟没响,已经七点啦!”我赶紧一骨碌爬起来,随便抹了下脸,用一分钟刷好牙齿,顶着乱乱的头发,抓起一个面包就冲出门口。走在路上,看见好多同学也正匆匆地赶向学校,我松一口气,开始啃面包,咦?怎么感觉怪怪的,回头一看,别人挂着红领巾!我恍然大悟,转身撒丫子就冲回家,可是,明明我有无数条红领巾,它们这会子却跟我捉起了迷藏,越是着急的时候越是一条都找不着。我急得大叫:“奶奶,我的红领巾呢?”奶奶说有一条洗了还没干呢,我想湿就湿吧,可是奶奶不准。我急得都冒汗了。忽然我灵光一现,打开铅笔盒,前天上课我把它叠成小长条了……。我拎起书包,“啪”,一朵红色玫瑰滚了出来,周五的大课间心悦教我用红领巾做的……。

我汗!当我狼狈地系上红领巾再一次冲出家门,路上已经稀稀拉拉地只有几个低年级小朋友在家长的带领下去上学了。唉,他们看见一个高年级同学这么飞奔过身边时,一定很可笑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2024年辽宁人民艺术剧院大型话剧《干字碑》观后感

全文共 475 字

+ 加入清单

为响应中央组织部发出的要求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基层党员干部向毛丰美同志学习的号召,近日,我区各机关干部在人民会堂观看了由辽宁人民艺术剧院表演的大型话剧干字碑》。

话剧《干字碑》根据丹东凤城市大梨树村原党委书记毛丰美的生前事迹编排,以乡亲们在除夕之夜深情追忆的视角,讲述毛丰美呕心沥血,带领村民脚踏实地将原本荒山秃岭的大梨树村建设成为全国闻名的4A级旅游景区,让老百姓过上富裕生活的感人故事。生动展示了毛丰美同志开拓创新、攻坚克难的苦干实干精神,弘扬了他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牢记宗旨、心系群众的为民情怀,甘于奉献、严格自律的高尚情操,诠释了当代共产党员的先锋形象,为广大党员干部学习毛丰美同志先进事迹提供了生动教材。

艺术家们的精彩演出深深感染了在场的机关党员干部,大家被毛丰美同志的高尚情操深深打动,被贯穿全剧始终的“干”字精神深深震撼。观看结束后,大家纷纷表示要向毛丰美同志学习,学习他的“苦干、实干、巧干”的务实精神,学习他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立足岗位当先锋,凝聚和释放正能量,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双塔的发展振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话剧观后感

全文共 607 字

+ 加入清单

看剧之前对于故事本身的了解不多,只是看过之前CCTV的纪录片,了解了一点,知道是21世纪初期华人剧场最受瞩目的话剧之一。就这样还被基友一直吐槽说起没做好功课。于是在看其他评论以前,我决定先把自己想说的写出来,并不是关于故事本身的观后感

《如梦之梦》的舞台设计绝对是我看过的作品当中最特别的(其实我没怎么看过话剧,看的基本也都是一些音乐剧),四面的11号的上本坐在莲花池5排10号,演员们讲庄如梦的故事时,胡歌就正对着我。庄如梦一步一步地建筑着自己的梦中世界,随着睡眠时间越来越长,梦中世界终于建好了,而他就离开了现实世界,不再回来。对于庄如梦来说,这两个世界可能是一样的,他在现实世界写诗、耕作、生活,在梦中世界一样如此。但对于现实世界的其他人来说,庄如梦在梦中世界继续写诗,他们却再也看不到了。望着眼前那个距离我不到5米的胡歌,我第一次看到真人的胡歌,眼泪就流了出来。

环形舞台增加了场景的多样性,让观众视觉中所看到的的更加精彩绝伦,角色的设置(角色本身以及讲故事的人)使得这个复杂的故事稍稍容易被理解。可以说莲花池就是为这个四面环形舞台而设的,坐在莲花池中观剧,就像是做了一场梦,破碎而又有迹可循,似乎置身其中,而又像袖手旁观。我说我是个泪点奇怪的GIRL,全剧我就两个地方哭了,开头与结尾,真是矫情得真情实感(喂)不知道具体怎么形容我的感受,只是在那一瞬间会觉得内心的情感被剧情的走向抑或是人物的经历所牵引着。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红领巾爱学习网上主题队课观后感心得体会

全文共 816 字

+ 加入清单

弹指一挥间,我已经由嘟着稚嫩小脸的小弟弟成长为一个四年级的大哥哥了,在这四年的时间里,我和红领巾由相识到相知,由爱慕到珍惜,建立了深厚的情感.红领巾对我的鼓励,对我的帮助,使我至今历历在目。在这四年的时间里,我与红领巾发生了不少的故事,每次都是红领巾陪伴着我成长.现在,我就一一说给大家听吧。

向往

以前,我在上幼儿园的时候,还未戴上红领巾.每次,当我看见大哥哥大姐姐戴上一条红色的“围巾”的时候,都是觉十分奇怪。有一天,我问爸爸,爸爸告诉我,那叫红领巾,是烈士用鲜血做成的,当你读一年级的时候,就会戴上它了。噢,是这么一回事啊,怪不得会这么神气呢。从那天开始,每当我看见大哥哥,大姐姐戴上红领巾的时候,都会用无比羡慕的眼光望着他们。我想,长大了以后,我一定要好好读书,天天向上,戴上红领巾去为国家做貢献。

入队

因为幼儿园时的这种向往

鼓舞

当我有困难,挫折,如何面对生活中的难题的时候,红领巾就会安慰我,教导我怎样做。

一天,我来到了面馆,呀,面馆可真热闹啊!人来人往的。我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位置,挤着坐了下来,我向服务人员要了碗牛肉拉面.突然,一个妈妈带着一个五岁的男孩子坐在我的面前,他们也要了一碗牛肉拉肉.大概是人多的关系吧,我们等了十分钟,面还没有到.我的肚子已经饿得咕咕地叫了,而对面的小孩也不耐烦了,问:“妈妈,我的拉面怎么还没来啊?”终于,拉面来了,我再也忍不住了,拿起筷子正要饱餐一顿.正在此时,对面的小孩哭了起来:“为什么他就有面吃,而我没有?”不论他的妈妈怎样解释,他也不听,反而哭得更大声了.这时,我也吃不下去,想把拉面让出去,又怕他的妈妈不要。

这时,我看了一下红领巾,红领巾随风飘起,像在说:“你是大哥哥,你应该让给他。”于是,我轻轻地把面推到小弟弟的面前,轻轻说:“小弟弟,你先吃。”小弟弟高兴地笑了,他妈妈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

红领巾,它是无数革命鲜血染红的,有红领巾陪伴着我的日子,我的人生将会更加精彩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